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304-01
随着我院的不断发展,妇产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相应的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繁琐而忙碌,每天不仅要护理产妇,同时也要护理新生儿,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护理质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工作模式是否体现了整体的护理理念;②护理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护理程序;③护理的工作效率是否符合效率原则。从这几方面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也能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1]。根据妇产科的特点,分析妇产科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将改进措施及取得的相应成果,报告如下:
1 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
1.1 护理人员自身方面: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工作责任心不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薄弱,责任制护理不到位和健康教育不及时等,使工作质量无法提高。
1.2 患者的需求方面: 现在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理人员还停留在旧的护理模式中,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从而产生纠纷。
1.3 护患沟通方面: 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解释不到位,还因沟通不及时,而造成病人的不满。
1.4 护理管理方面: 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列于形式,护理人员把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考核时往往应对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护理工作质量。
2 改进措施
2.1 护理人员自身方面: 加强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护理部及本科室每月通过“三基”“三严”的培训、专业知识的业务学习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能力,使之达到与现代医疗模式相应的技术水平,从而确保医护安全及提高医护质量。
2.2 患者方面: 让患者或家属正确认识疾病,主动与医生或者护士交流身体或心理的不适,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2.3 护患沟通方面: 加强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介绍病区环境,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除疑惑等。
2.3 护理管理方面
2.3.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通过质量体系进行的,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为组长,科内其他护士为组员模式的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2],通过全院的努力来提高护理质量。
2.3.2 开展护理质量检查,通过护士长每天查房以及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等来了解病人的需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及时整改,也能及时发现存在与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对现存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每月组织一次全科护理人员参加护理质量缺陷讨论,对现有的问题告知全体护理人员,防范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2.3.3 建立科室护理缺陷登记本与护理质量评价分析登记本,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均登记在护理缺陷登记本上,要求每位护理人员谨记,以此来规避工作中的风险。科室设立安全监督专员,每月进行安全检查与自查,把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书面形式上报给护理部。如发现问题也可及时整改,让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3 结果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和谐,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4 小结
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可作为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通过不断的学习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专科业务学习、人文素质的培训,并落实质量控制措施,从而减少护理质量缺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真正地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1民航维修中面临的问题
就民航维修中面临的问题而言,主要包含:第一,维修飞机具有显著差异。我国目前使用的民航客机包含波音、空客系列,不同飞机都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机械构造及维修思想,所以这也将更高的要求提给了机务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只有将各类机型维修方法熟练掌握之后,方可将维修过程中操作不当等问题有效避免,否则就会导致维修质量下降,最终对飞机安全系数构成影响。第二,机务维修地区跨度大。国内各个地区几乎都被民航公司航线所覆盖,维修地区间有着过于明显的差异。我国拥有较多的气候,且各个气候皆有独特的特征,如最北端的东北、最南端的海南,由寒带至热带有着极大的自然环境变化[1]。飞机工程维修统一管理因自然环境的缘故受到严重阻碍,维修部门要想将各类环境中的机务维修工作完成,必须经过长时间融合。第三,专业机务维修人员匮乏。飞机个别安全事故的引发原因在于机务维修人员工作不彻底、不到位,维修人员通常仅是简单处理飞机表面问题和故障,对机潜在危险没有及时发现。此外,因个别飞机构造具有较高的复杂程度,维修人员不具备能将问题解决的能力。日益增多的民航飞机数量、飞机型号下,也对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导致专业机务维修人员出现匮乏的问题。
2提升维修质量,促进安全管理
2.1加强维修人员安全意识
飞机安全运行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航企业的发展,而机务维修质量安全则是决定飞机能否安全运行的关键。而这也就要求民航企业需将维修人员的维修失误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同时要明确维修质量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民航企业需要积极开展维修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通过安全教育宣传力度的增大,将维修人员责任划分明确,并立足于根本上将维修人员责任感激发,促使机务维修人员能将工作态度端正,并对工作的重任具备深刻意识,从内心出落实安全第一工作理念的树立,在工作开展期间维持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如此一来即可为飞机维修质量提供保障,实现飞机运行的安全性。
2.2强化飞机质量安全监督力度
飞机维修行业的标准远比其他行业严格,因为这样才能为飞机出厂安全性、维修人员技能化维修准则和专业化行为规范提供保障[2]。然而,即便行业规范再合理、再严谨,具体执行期间依旧会有纰漏存在,个别维修人员在维修飞机时也并不会结合操作要求进行,甚至还有极少数人员是依据自身主观判断进行的,与操作规范背离,以致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务维修工作。飞机本身拥有极为复杂的构造,机务维修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每个员工在其负责的工作环节中都必须以相关要求、规定为依据严格进行,特别是机务维修工作人员自身工作的严谨性更是极其关键,一旦有丝毫的马虎大意都会导致飞机飞行中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机务维修部门必须将飞机质量安全监督力度增大,通过对每个环节的严格把控、各部门相互监督关系的努力协调,推动机务整体维修质量的提升,为飞机提供安全运行保障。
2.3增强维修人员职业培训教育
近年来,我国民航企业对国外先进飞机的引进力度逐年上升,使得国家航运技术方面的不足得到弥补,与此同时民航方面的先进技术也被带进国内。机务维修人员专业素质无法与民航企业变化相适应,对于存在于先进飞机中的问题难以及时、迅速的解决。对此,民航企业必须积极展开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帮助维修人员掌握更强的维修能力,使其能与现代民航技术发展步伐紧随。机务维修技术需同步机更新,然而多数民航企业却对岗位培训工作重视不足,以致于维修人员不具备足够的工作能力。所以民航企业还需要及时考核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维修技术培训的积极开展,帮助他们在面对飞机中的任意问题时能够采取适宜、有效的措施,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3]。合格的机务维修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维修技术,而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民航企业需要将维修人员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实,帮助他们建立强烈工作责任感,在对待机务维修工作时保持严谨的态度。
2.4加大飞机维修部门支持力度
我国因受限于科技发展水平的缘故,多数民航企业都是在进口飞机。航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尽管从国外引进的飞机,然而对于国外飞机构造与维修方面的技术却无法购买,这样一来一旦飞机飞行中出现故障,就仅能外聘高级维修人员或是耗费大量资金到国外维修飞机或零部件,飞机维修费用显著增加,民航企业承受的压力更大。而民航企业若想将该现象转变,就必须在维修人员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加大对飞机维修部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维修部门工作质量的提升,实现更高的安全性,为民航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结束语
对机的安全运行、民航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来说,飞机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所具备的意义十分深远。所以,民航企业必须提高机务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构建机务维修质量监督制度,同时在资金与技术的广泛支持下,推动机务维修质量的提升,提高飞机的安全系数,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配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
(1)配网工程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配网工程也开始成为了非常主要的建设与投资对象。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配网工程虽然在努力克服不良条件,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施工环节缺少规范性以及缺乏易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等等。事实上,配网工程的施工不仅工程紧凑、环节繁琐,而且一旦其中某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那么势必会同时牵扯到其他与之相关联的环节,从而让整个配电网络都出现难以修复的损坏。例如在安全问题频发的带电作业当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并且缺少应有的应变与现场操控能力,从而经常会因为一个微小的操作性失误而导致整个工程都以失败收场。基于此种情况,如果想要让配网工程的施工水平得到较大幅度上的提升,其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加大对工程安全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安全类威胁因素的存在。
(2)配网工程的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是安全的基础保证,施工团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施工条件,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通常情况下,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施工材料的选择不恰当、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的要求标准、施工工艺同整个配网工程不匹配等等。除此之外,一些施工基础人员在没有充分了解并掌握二次电缆走向需求的情况下就忙盲目开始作业,从而导致二次电缆的铺设现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突发状况,例如无功补偿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虽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仍然会受到谐波的干扰和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施工团队需要采用无功补偿装置来妥善的解决这一问题。
2配网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
(1)加大对人身安全的管理力度。为了有效减少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团队需要编制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对原有的安全管理政策作出进一步的改进。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状展开深入的考察,并且将管理工作深入的落实到验收、巡检以及运行等各个环节中,尽可能的制定出一个标准化的执行方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要对所有施工参与者都展开严格的考察与监督,一旦发现有违反安全操作标准的施工人员出现要对其给予应有的惩罚。
(2)完善安全标识。配网工程的安全标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防止碰撞的警示标识、彩砖标识、电缆的走向标识等等。这些存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标示不仅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基本的工作帮助,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由外力所带来的诸多破坏。
(3)强化对安全隐患的管控。对于存在于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来说,其中比较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要数设备隐患了,其不仅能够对配网工程的正常施工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对施工工期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的阻碍。基于此,施工团队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并且安排相关的巡检人员来对工程设备的安全问题进行逐一排查,从根本上提高配网工程施工的安全等级。
(4)减少外力破坏。在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遭到一些各种类型的外界破坏,具体包括物体撞击、雷击、鸟害、树障以及高空坠物等等。在通常情况下,配网工程的施工团队会运用防鸟刺与风车反光镜来避免鸟害的发生,利用避雷针等装置来减少雷害的出现。在此基础之上,各地政府部门与电力企业需要尽快的形成合力,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工程的施工现状来做好对施工安全隐患的处理工作,确保配网工程可以运行的更加稳定和顺利。
3配网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
(1)准备阶段。当配网工程的设计方案被最终确定完成以后,就需要相关的施工人员配合做好对配网工程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灯光照明、通风以及安全设施等等。首先,管理者要将质量控制点制定出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工程条件来全面的分析好能够对配网工程施工带来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且制定出带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案,为接下来的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管理者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配备、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设备的配置以及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加大对电气设备的质量管理力度,尽可能的选择那些性能优秀且质量水平高的工程设备与工程材料;再次,管理者要确保所选择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程序符合应有的科学化标准,如果配网工程施工需要应用到一些新型的施工工艺,管理者需要先对其可行性展开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当确定没有问题以后方可继续施工。
(2)施工阶段。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环节,为了能够顺应国家的制度规范与施工质量标准,各个配网工程的施工团队都要对自身的施工工序展开重点化管理,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质量控制标准。首先,管理者要结合当前的施工进度来设置出质量控制表格,待得到相关设计部门与施工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施工做作业;其次,针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展开抽查与评价,一旦发展有违规操作情况需要立即予以解决;最后,做好后续的验收工作,根据统一化标准来将电力工程分为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以及部分工程来实施分层检查。
(3)验收阶段。首先,管理者要根据施工图纸与质量管理方案来对隐藏工程与中间工程做好验收工作,其中包括了接地装置的敷设、电缆管土建、电放土建、电缆头制作等等,同时要委派专业人员做好详细的记录;其次,当配网工程正式竣工以后,管理人员要让施工参与者做好相关的自检工作,并且将所有质量问题做好记录,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责任部门与个人身上;最后,为了能够尽快达到零缺陷的建设目标,管理者要对缺陷记录消缺处理,进一步落实闭环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旭亮.探讨配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6,(3):216-217.
(一)水源及水质
水是渔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水源及水质的好坏对于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除了要求养殖的水源充足、供水稳定外,水源水质还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淡水养殖用水的各项指标应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海水养殖用水的各项指标应符合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严禁水源中含有氰、酚、汞、铬及石油等各类有害物质的污水进入养殖池塘。好的水质应该是:感官指标做到――肥、活、嫩、爽;理化指标――温度、盐度、透明度、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氮等达到要求;生物指标――病毒、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不存在。
(二)大气、土壤和周围环境
要求养殖场的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同时,养殖场选址在符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前提下,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养殖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养殖池周围的土壤和水源进行检测,相关的评估和检测记录予以保存:①养殖区域内及上风向、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②场地环境应无或不直接接触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③周围农用、民用和工业用水的排污和土地的侵蚀、溢流情况;④建场以前的土地使用情况,以及重金属、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残留程度;⑤周围农业生产的农药等化学剂使用情况。
(三)养殖设施
养殖场区的进排水渠道应分开设置,进排水采取高进低出方式,防止交叉污染。养殖池塘应具有良好的清淤条件,池塘淤泥在10厘米以下。池塘的建设应在走向、排列、面积、深度、进排水设施、排污、净化能力等方面符合养殖品种的生态习性,达到科学、合理、易操作的目的。养殖池塘堤埂牢固,水、电线路规范、安全,并配备有足够的增氧设备。流水养殖要保证充足、稳定的水源流量,保持进排水口的通畅。网箱养殖应根据水体容量,合理放置,避免被水流冲击或因网箱数量过多造成局部水域富营养化。
二、苗种质量的监管与选用
(一)苗种的监管
养殖苗种是渔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由于各养殖场的苗种大部分依靠外购,购进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可能携带有各种病菌等不安全因素。因此,强化对水产养殖苗种的管理尤为重要。一些地区可通过对水产苗种场的普查登记,实施水产苗种选购放心场推荐,建立索票索据制度和快速检测等方式,加强对水产养殖苗种生产、使用的监控管理。
(二)苗种的选用
选购用于水产养殖的苗种时,应该挑选技术力量雄厚、信誉良好、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购买。选购的苗种应符合相应的苗种质量标准,并检疫合格。苗种运输一般要求在傍晚或凌晨进行,必须行动迅速,有助于保证苗种较高的成活率。一些生产单位采用自行繁育的苗种进行养殖,生产单位应具备与育苗生产相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在苗种繁育中,制定标准的苗种繁育技术规程,并严格按规程操作,生产合格的苗种。
(三)苗种的暂养
一般情况下,当池水透明度达到养殖对象要求时方可放苗暂养。放苗时间、方式、密度、苗期均需适合不同池塘的养殖条件和养殖容量。苗种暂养期间的日常管理至少包括饵料投喂、水质监测、水交换处理、病害防治、苗种生长状况的记录、辅助养殖设施(如增氧机等)的使用和维护等。
为了加强苗种的质量管理,在购买、自育、投放和暂养过程中应保持如下记录:①苗种购买记录,包括供应商名称、联系方式、苗种名称、规格、购买数量、购买日期、检验与检疫合格证等;②苗种自繁生产记录包括亲体来源、育苗数量、病害防治及用药情况等;③苗种投放记录包括放苗日期、放苗地点、放苗密度、放苗苗期或规格、检疫结果等;④暂养过程记录包括生长状况、苗种观测等。相关文件记录必须保存至该批水产品销售后2年以上。
三、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一)池塘清理
在进行养殖前,应清除养殖池污物、杂物。养殖池若是土池,沉积物较多的地方必须予以清除,翻耕曝晒,促进有机物分解。养殖池若是水泥池,必须进行多次刷洗。清污整池后,必须清除不利于养殖的敌害生物和可能携带病原的宿主,对养殖池和进排水渠道进行消毒。消毒严禁使用高毒、残留期长、不易分解的药物,经常使用的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等。一般先将养殖池注水10~20厘米,将药物溶入水后,再将药物泼入养殖池。水泥池需用溶有消毒药物的池水多次冲洗,然后再用沙滤水或清洁水冲洗。土池则可由溶有消毒药物的池水浸泡一段时间,在放苗前几天换成沙滤水或清洁水。
(二)肥水
养殖池纳水后,需要进行肥水,即重新培养有益生物群落,繁殖优良的单胞藻类和有益菌群。肥水期间向养殖池加入适量光合细菌及其他有益菌株,有助于加快养殖池肥水进程,强化肥水效果。水温在20℃以下,肥水一般需要15~30天;水温在20℃以上,肥水通常至少需要8天。肥水效果和所需时间根据当地的养殖环境、养殖对象、养殖模式和肥水方法等存在差异。
为了强化养殖池清污、消毒和肥水等过程管理,应当做好如下记录:①清污记录(包括清污人、清污日期、清污地点等);②消毒记录(包括消毒人、消毒时间、消毒药物等);③肥水记录(包括肥水状况、肥水时间、肥水方式、水温等)。记录必须保存至该批水产品销售后2年以上。
(三)购买饲料等渔需物资
随着医保管理在新时期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医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乎着医院的发展前景。因此,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传统医保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在传统的医保模式的实行中,是按照人次进行医保付费以及特殊病种付费。这种付费方式不利于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时不利于医保制度的合理实行。人次付费的方式难以有效的控制医疗成本,将医疗风险全部转移给医疗组织,一旦医保付费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医疗组织无法承担,因而会出现拒付的现象,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且会影响医疗组织的声誉,从而使患者不再相信医保失业[1]。
人次付费的医保模式管理难度较大,并且政策保护性较强。由于管理制度的不严格,致使在医保付费中存在冒名住院和作假等现象,十分不利于医保事业的发展[2]。
2 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对策
2.1成立医保管理组织 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除了按照医院的要求设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和护理管理质量委员会等组织之外,还需要建立农合质量管理委员会,其主要保证农合医保的管理质量。具体工作包括对农合医保的计划、考核和改进等。成立农合医保委员会可以将医保体系建设成为全面的质量管理网格。
2.2建设管理队伍 在医保事业的发展中,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建设完善的管理队伍[3]。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随着医保人员的不断增加,医保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医保事业的管理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并且逐渐调整人力资源配备,努力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提升医保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加强对医保流程的审核,进而可以确保医疗事业的顺利发展。
2.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传统的传力制度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医保管理需要。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医保支付制度等。只有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才可以保证医保失业的顺利进行,继而可以保证百姓参保的积极性。另外,医院要加强对流程的管理,以便方便缩减百姓的参保流程[4]。
2.4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 在医保体系的执行中,传统的评价标准是以医院的收益为准,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要对医院科室的医保组织、医保管理质量和医保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只有完善医疗评价标准,才可以更好的对实行过程中的缺陷进行改进,继而可以更好的完善医保管理制度。
2.5将管理与绩效挂钩 在新时期医保管理的实行中,将医保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将其和医院的绩效进行挂钩,传统的医保与医院的收益是分开进行的,难以促进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5]。将其与绩效考核利益挂钩,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继而可以使工作人员积极的拓展业务,并且会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进行工作。进而可以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患者积极的进行参保。
3 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
3.1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随着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人均增长费用相比于以前有较大程度的减少,由此可见,医保管理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新时期将医保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6]。
3.2拒付金额逐年下降 根据卫生部最新调查显示,将医保纳入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逐渐的减少医院的拒付金额。根据资料显示,相比于去年,我国医疗保险的拒付金额下降0.3%。由此可见,医保事业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保事业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保证患者的正常就诊[7-8]。
3.3自费的比例逐渐下降 在新时期的医保中,将医保管理纳入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增加患者的保证额度。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以逐步减少自费的指出,从而可以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9]。
4 结语
在传统医保的实行中,按照人次付费的方式难以保证拒付的概率,同时难以提升医保管理效率[10-11]。针对这种现象,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最大程度的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时可以逐渐降低拒付金额和自费比例。对于新时期的医保事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玲,王昌明,杨新艳,等.建立医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04(01):46-49.
[2]张群,张蘅.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医保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5,01(12):54-56.
[3]李中凯,姚晓叶,潘雯,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02(16):93-95.
[4]王昌明,彭玲,范乐勇.定额结算下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及成效分析[J].中国医院,2013,09:43-45.
[5]范雪琴.探索品管圈在病区质控护士医保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09:518-519.
[6]练坚贞,甘达强.深圳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成效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21,(12):1887-1889.
[7]侯,黄德弘,张友平,等.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122-2124.
[8]董懿珍.抗菌药物规范评价管理成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266-267.
引 文:桥梁施工质量影响着桥梁在建成后投入使用时的使用寿命,以及它的运营安全,想要使桥梁的质量有保障,桥梁的使用寿命也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就必须使桥梁的质量合格。因此,关于桥梁的施工质量广大桥梁工作者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桥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筑桥梁时使用的混凝土配置以及混凝土在施工中要注意的施工工艺,分析讨论论了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配置以及混凝土在施工中对桥梁质量的影响。希望关于桥梁施工的安全质量能够引起有广大桥梁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控制桥梁原材料的质量
建筑桥梁用的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混凝土质量,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那么混凝土就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桥梁的安全。当然影响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温度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桥梁混凝土发生裂缝往往是多个因素造成的,要认真分析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浇筑初期的用料配合比,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以及浇筑完后的后期保养,从这些方面入手都可以有效的缓解或避免混凝土发生裂缝。在桥梁建设的时候要因地制宜选择合格的桥梁建造用的原材料,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桥梁质量的关键一步。
2关于桥梁混凝土的配置
混凝土主要有水和灰配比而成,混凝土水和灰的比例出现问题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使用的水中只有20%是用来使水泥水化,其余的百分之八十的水都被会蒸发掉,而多于水分的蒸发是导致水泥在水化过程出现体积收缩的最重要原因,要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比就要控制好混凝土水和灰的比例,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严禁在其中随意加水,要保证水泥的强度等级和良好的泵性,还要让它有一定的时间缓凝,除了水和水泥之外,混凝土中还会添加骨料,为了满足抗渗和减缓水泥发生早期的水热现象,加入的了复合防水剂,要精确计量水、泥、沙、外掺料以及外加剂的比例,要考虑到搅拌的时间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通过科学的配比,并且在投入使用中前要进行反复的实验,保证科学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3关于桥梁建设完成后的后期保养
桥梁属于大面积的混凝土建筑,大面积的混凝土容易发生裂缝,要防止大面积的混凝土发生裂缝,在混凝土后期保养上必须影响高度重视,桥梁的后期保养有很多种方法,最简单适用的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铺设塑料薄膜,再在塑料薄膜上盖草袋,最后再铺上一层塑料薄膜,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扩散,为混凝土表面提供一个潮湿的环境,防止混凝土表面因为水分丢失造成干缩裂缝,也能够为混凝土表面形成保护层,使混凝土表面免于太阳直接照射。尤其是桥梁这样的户外建筑,它受外界气温的影响非常大,减少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产生贯穿裂缝的概率。经过实际的经验发现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很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温度在一定的温度内,从而保证桥面不发生裂缝。此外还要定期为桥梁组织体检,组织专门的检测队伍,定期对其进行观测,发现了裂缝及时汇报,并对裂缝进行评估和处理。
4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
确立桥梁施工负责人,建立以负责人为中心的桥梁建设队伍,让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明白自身的责任。做到有发现问题时都能够找到相关责任人,确保桥梁的质量,以及施工中的安全。要将“安全生产”思想贯彻到每一个桥梁施工人员的心中,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白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对不重视施工安全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并根据实际的情况给与相应的处罚,让施工人员明白安全生产不光是义务更是他们的责任,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质量是每一个施工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做好桥梁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建立好优秀的建筑队伍,建立负责任的领导班子,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建立有效的奖罚体制,让桥梁施工中的安全与责任能够有一条有效的准则,。对负责任的桥梁建筑队伍或者个人也应该给予奖励,一方面打击桥梁建设中出现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另一方面奖励负责任的行为,这样可以对桥梁施工中的安全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是要对参加桥梁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进行培训,桥梁建设队伍成立之初就要了解施工管理者和作业人员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此外还要对桥梁建设的设备也应该要做好严格检查验收,确保生产机械设备质量合格,一旦机械设备出了问题,机械操作人员及周围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影响施工的进度;最后是要有合理设计桥梁施工的计划,因为施工人员的工作和桥梁建设的步骤都是按照桥梁工程的设计进行的,一旦施工设计不合理,对桥梁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质量隐患,因此,要在施工前就做好桥梁施工的设计计划,这样桥梁建设后续施工才能高效有序的进行。
5.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形成
大型桥梁的施工过程一般有作业人员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工程形式多样、规则性差、施工周期长、人力物力投入量大、施工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手工作业多、劳动条件差、强度大、设施设备多、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施工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等特点,施工现场安全受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影响大等特殊性的限制。因此,随着大型桥梁的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内涵不断充实,管理不断规范,逐渐形成了工程建设规范―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混乱是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规范项目安全管理行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引导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上水平、上台阶,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进而推进建筑施工项目整体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以期获得最佳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使项目利益最大化、合理化。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基础交通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增大,桥梁建设也是我国交通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安全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合理配置混凝土,以及对建好的桥梁进行保养和定期的检查,以保证桥梁的质量和桥梁在使用时的安全,还提出了关于安全控制施工现场的一些建议,希望桥梁建设单位建立优秀的建筑队伍,对参加桥梁的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进行培训,合理计划桥梁施工等方面做好桥梁建设施工安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劳务工和农民工等临时工种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用工方式,作为临时聘用的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人员,其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所接受安全教育的时间较短且内容简单,造成这些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于拥有长期聘用合同的施工人员,虽然长期从事电网施工作业,拥有较丰富的现场经验,并且在接受过相对完整和规范的安全教育,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但大多没有深入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同样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而项目的管理者大多出身基层,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较低,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多年的经验积累,缺乏先进知识和创新精神,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2、多工种交叉作业导致的多重危险源
多工种交叉作业和施工现场环境多变是几乎所有建设工程都会遇到的问题,电力建设工程也不例外。不同专业的施工队伍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危险源,虽然管理者会做出统筹安排,但由于某些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而造成的工期提前或滞后,都有可能直接导致在不同专业和工种之间因交叉作业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施工过程组织和协调的弊端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会涉及公司的多个部门。各部门在工程进展到不同阶段会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繁杂的审批和手续办理流程很大程度上制约工程进展,降低有效工作时间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面监管造成麻烦。
二、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
1、施工组织管理
在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国家相关规定的同时,还要遵守地方行业一些标准,更要按照本系统实行的相关安全规程来操作,以强化施工过程标准化管理,严防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2、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所谓安全管理,主要是减少和防止人或物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施工前要有详尽的工作计划和安全预案,施工过程中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全方位监管,施工后要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开展日常性的隐患排查工作,强化对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消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危险源和有害因素。
3、制定并定期演练应急预案
为应对施工过程中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环节,降低事故损失,要成立应急小组,及时分析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针对施工现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危险部位和危险环节制定应急措施和预案,并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区域专责和责任到人,确保应急设备能够正常运作。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三、电力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
1、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电力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很广,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工程机械、现场的地形、气候,以及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如测量、计量等)等都会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归根结底,工程最终完成所依靠的还是人——参与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决策能力、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都是影响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
2、工程项目参与单位的选择
项目的实施需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等多个单位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在对参与单位的选择过程中,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选择符合相关资质、业绩良好且综合素质过硬的单位,以保证工程质量,节约成本。
3、材料的选择与监管
材料价格的波动对电力项目工程造价影响极大,因而要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动态,并减少中间环节以保证材料质量和采购成本。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以及型号、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对易碎、易潮、易污染的材料和设备,在运输、堆放、安装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4、技术变更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功能、规模、标准的调整,设计中的不完善或错漏,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可能导致设计变更的发生。设计变更一旦发生,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5、加强监理在工程中的作用
基于真正明确监理工作职能的法律文件还不完善,许多监理公司采取项目聘任制造成监理人员的不固定,集技术与管理经验于一身的复合型监理人才缺乏等诸多因素,使得监理不但无法充分发挥其“三控、二管、一协调”作用,更是频繁出现草草了事、蒙混过关等不负责任的行为。面对如此现状,国家应加快出台工程监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理机构在对建设单位负责的同时,更要对社会负责,要做到积极主动地自我完善;对于监理本身,更要结合自身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学习,以求专业素质和自我修养的全面提高,为今后顺利完成工作打下基础。
(一) 电器工程的施工安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如何预防开裂和渗漏等常见问题,进行质量控制是建筑安装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提高技术的角度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还要从管理的角度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现结合工作经验,阐述一下如何加强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 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里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存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在电气工程操作中,操作顺序的颠倒或缺失,都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大面积停电等严重的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电气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的安全条例,并对电力系统的每位工作人员提出严格遵章守纪的要求,电气安全是关系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因此探讨电气安全问题意义重大;在施工中,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殊事”对违章、违规行为要认真分析,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考核。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一反三,使大家深深懂得“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道理。安全是由人实现的,要抓安全、就要抓人心、因此,日常工作要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经常找“钉子户”谈心,以耐心、爱心教育他们,使他们深深领会到、安全就是为自己,为自己就是为家庭、企业,为企业就是为社会,把每个职工都融入到“班组”这个大家庭中来,感受到班组的温暖、来激发职工的士气,使人人都争当安全标兵,虽然电的用途很广,可以为人类很好地服务,但若不了解电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知识,那么在用电的过程中就可能使设备损坏甚至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在享受电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方便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用电问题,只有了解了电的性质、才能驾驭电能、造福于人类。
(二)电器工程管理控制1986年总书记曾在上海市消防工作会议上做出的关于《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论述,同时江总书记还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十。这充分说明了安全生产人人有则,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干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安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安全生产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根本上注重安全,时刻树立安全生产这一块牌子,时常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作的工作有那些地方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或遗留的问题,在下次工作中及时改正,消除隐患、解决问题,争做安全生产的榜样,作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风险越来越大,安全投入成本越来越高。为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安全风险和管理成本,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提高劳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新形势下施工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保障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国家和企业的财产损失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是我们每一位企业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必须建立一套长效的预防和管控机制,全面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的施工管理;电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时不得擅离岗位,并对设备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电工修理。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做到人走电断、安装和维修电气设备线路、临时电源线架设等工作,必须由正式电工按《电力设备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安装接电时需向动力科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电工负责施工临时电源线用完后应及时拆除。
(三)电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措施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发挥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弱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距离防护的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远近有关,依照距离危害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小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显然是有效的。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操作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时的安全保障措施。有统计资料显示,电力施工中的各种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施工者的技能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由于其没有安全意识所造成的,这表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可见,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善、强化电气技术措施及要点,在使用电压高于36V的手电钻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检查其是否有损坏;在施工中拆除的电线要及时进行处理,用绝缘带包扎带电的线头;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安全带的牢固程度,检查扶梯有无防滑措施;登高作业时,不能随意往下扔东西,要使用工具袋进行传递,电器严禁带电移动,把带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移到新的地点后,要首先安好接地线,并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认设备无问题后,再开始正常的使用;如果在露天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操作时,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检查手持型电动工具有无损坏,在使用前要进行空载的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才可以使用,绝缘保护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作了详细要求。比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Q,内部所用导线绝缘厚度不小于0.6ram;开关、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I2;柜、屏、台、箱、盘问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I2,二次回路大于1MI2;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规范第24章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结论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各项工作中都会含有电气工程部分,如需建设单位参加研究的讨论会,也应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提供必要的资料。随着中国入世,施工企业在如何争取市场份额、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提升企业管理水准的同时,同步保持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个急待解决的课题,对质监站而言,就是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施工。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2.
桥梁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桥梁工程质量的好坏可以体现人们生活及居住环境是否安全可靠,近些年来,桥梁工程经常出现事故,这也就引起了人们越来越重视桥梁工程的质量建设。以下笔者首先对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做了详细的概述。
1 对桥梁建设进行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桥梁工程建设一直不断的向前发展着,但是桥梁工程的管理方面却出现了滞后性,它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桥梁建设一直连接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对于桥梁的质量与管理也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所以为了确保我们桥梁建筑的质量,我们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提高桥梁建筑的管理技术,提高安全意识,桥梁作为大的工程项目,我们都知道,它都是以跨河跨区存在的,它的施工难度非常的大,并且都是在户外,因而由于天气的因素及施工队伍不能合作也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桥梁工程的施工时间都是非常长的,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因而,一座桥梁完工时相当的复杂,所以为了提升施工质量及速度,就需要我们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从而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
2 影响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2.1 施工技术人员的内在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因素中,其中施工技术人员因素是主要,近些年来,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言行举止的不好现象,引起了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2 材料设备及工艺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第一,在桥梁建设的施工管理中,桥梁建筑的选材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选择正确的材料,则对桥梁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将会造成桥梁的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所以进行桥梁施工时,选材需谨慎,不可随便的应用材料。
第二,在当今社会,是现代化盛行的社会,无论什么工程建设都离不开机器的运用,选择正确的机器进行施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定要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进行,否则将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工程是否能如期完工。
第三,在进行桥梁建筑施工中,运用恰当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可以提高我们工程的质量,反之,不正确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将会引起质量的下降[2]。
3 提高桥梁施工质量的方法
3.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增加施工人员的使命感,增加他们的责任度,另外,也要必须分权以制衡。
3.2 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施工
第一,在对桥梁建筑进行施工中,首先要制作桥梁施工的图纸,制定施工的计划,进而根据图纸及计划进行对工程桥梁的施工,做到准确无误。
第二,当工程告一段落时,和其他工作一样也要进行交接,并且对桥梁建筑的施工方法及要求等注释明确的解释。
第三,要完善自我检查制度以及互相监督制度,即每一步骤做完,都要进行自我总结,之后施工人员便可以实行互相监督。
第四,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步骤都要谨慎,即进入另一步,都要在前一步骤合格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并且还需要有关人员对其进行签字。
第五,桥梁建筑施工中,对待出现的事故要严格进行改正措施。
第六,在桥梁建筑施工中,原料的使用一定要谨慎,那些不合格或没有出厂证明的原料一律不能进入施工。
3.3 加强管理制度
在桥梁建筑的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桥梁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责任心,使他们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加强管理制度,还可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的施工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还可以选出专业丰富的施工人员来组成领导班子,使工程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3.4 安全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树立严格的安全意识观,要制作安全措施,施工企业必须为施工人员制作施工安全工具,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观还能为施工企业带来效益[3]。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的现状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桥梁质量的措施与方法。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桥梁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桥梁施工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与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桥梁施工质量,需要我们桥梁施工技术人员不断的创新方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挖掘新工艺,另外,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桥梁施工管理中的质量与安全 ,打造人们安全满意的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电力企业
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电力工程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保证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在提升电力企业投产运行后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同时,确保为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提供供电可靠性与供电质量都能符合标准的电力供应,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1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1.1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电力建设的高空作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必须做好临边作业、悬空操作等安全控制,最好防护设施的检查,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1.2施工机械技术的复杂性
施工机械技术是电力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施工机械技术的常规性管理,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电力工程质量建设安全控制措施
2.1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电力工程施工前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网络,检查施工企业提交的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组织管理网络体系。(2)做好对分包企业的资质审查。主要包括:第一,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第二,严格杜绝分包工程的再分包。第三,防止无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工程。第四,要健全分包管理办法,避免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现象的发生。(3)建立电力工程质量和安全评价体系。健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评价体系,对所有施工系统等进行综合评价。从根源上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进行把控,并根据安全评价体系选择最佳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结合电力工程建设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使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处于管控之中。
2.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1)电力工程施工首先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规范管理行为,以工程施工的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确保施工质量、工艺水平都达到技术标准。(2)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最大化地降低安全事故所导致的损失,施工单位对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部位、危险环节、危险源等做好应急预案,并制定管控措施,将安全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区域,确保全面提升应急能力。(3)项目经理部在分析安全危险点的基础上,确定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状态评价内容,明确综合安全检查措施,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三级安全网”是否落实责任到人,安全施工措施是否得以有效落实;施工机具使用是否得当或者是不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仍在使用。
2.3使用现代化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工作流技术,过去的电力企业模块化系统是把一个应用软件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通过相互之间的接口完成实际的任务。模块化系统很容易陷入系统大而全的弊端。现在的模块化系统通过将一个具体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角色,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其是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传递信息或者是任务,对工作流过程及其组成活动定义和建模,将所得到的定义称为过程模型、过程模板、过程元数据或过程定义。第一,实现了运行控制功能。对使用工作流模型描述的业务过程进行初始化,将部门的实际业务过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模型的实例化阶段是完成人机交互和应用的执行,且每个管理过程都是工作流中的一个节点,这些节点是需要迭代执行的。在这种复杂的逻辑处理过程下,模块化工程极大地增加了工程管理的复杂度,每个过程都可以按照业务需要按特定顺序执行,系统展现了整个项目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用户界面,数据库能提供丰富的统计报表、合同、票据模板打印功能等,以解决原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二,提高电力系统的柔性灵活性,新系统采用图形化的方式灵活地修改相关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这样充分满足了电力安装工程现在和未来工作流程变化的需求。在业务流程进行的每个功能点上,按预先设定的流程分配相应的权限。该操作员只要以短信的方式通知,从而提高软件的直观性和易用性。
2.4强化质量安全管控监督
在电力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技术人员要提升安全和质量管控意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针对安全教育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管控措施。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的自身特点进行质量动态控制措施,实行高效的安全和质量监管是保证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手段。同时,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不断加大施工质量监管力度。首先,各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要进行详细分析,仔细检验和监管每个环节。其次,为了降低在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一定要做好施工单位监督安全措施的实施工作,保证按照规章制度实行安全措施的执行,根据现场安全事项的监管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将安全生产的意识落实到每个施工企业和每个人的工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中,只有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都融入电力工程建设中,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进电力施工企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邓昆 单位:黑龙江省汤原县汤原农村电气化局
参考文献
[1]葛乃成,刘亨铭,张鉴燮,楼海英.电力建设施工安全方案浅析[J].华东电力,2011(11).
近年来,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隐患,使得出现了多例房屋倒塌等安全事故,这与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不到位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要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上下功夫。
一、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一)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简称QC)也称品质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质量控制的一种定义为:“为使人们确信某一物项或服务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而必须进行的有计划的系统化的活动。”
(二)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同时,又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
二、房屋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在房屋建筑的行业里,安全管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指对房屋建筑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预防管理;第二个方面是指房屋建筑行业中对于房屋质量的监控管理。第一个方面主要是针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者说的,第二个方面是针对房屋建筑业的对象来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屋的建筑质量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一方面。
三、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导致现在建筑业中的施工人员都是非专业的、没有专业的知识、没经过专业的培训,建筑行业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工,这些人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更满足不了带证上岗的要求。
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意识和质量控制的意识比较淡薄,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操作,导致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房屋建筑的过程,甚至引发房屋设施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影响我国建筑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内,许多的企业对于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到位,为了完成工程的施工,把大部分的精力、资金都运用到设备和人员上边去,对于管理部门的设立、管理规章的制定都比较缺乏,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和安全工作难以充分开展实施。尽管,我国政府目前设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管,但是,这些相关的部门、机构难以对所有的建筑单位进行及时的监督管理。
安全工作是所有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筑行业中,安全工作及其的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建筑单位的企业信誉与企业荣誉,还切实的关系到施工者和消费者的安全问题。
(三)企业考核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建筑行业中提高工程质量、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明确的划分了个人的职责权限、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有利于实现安全生产,保证了建筑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建筑行业中的人情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无法发挥出考核对于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现阶段许多的考核项目是针对于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的,对于施工者的个人考核很少,容易出现推脱责任、监管不力的现象。而且,奖惩机制也不健全,许多措施的实施依赖于惩罚活动,奖励也偏重形式化、制度化,导致监管的效率过低,这也是考核机制不完整的弊端。
四、改善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关的人员、部门必须要增强自身的意识,做好相关的工作,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施工的质量,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一)制定质量和安全手册
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指出建筑企业在资质中明确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的设立和要求,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建筑企业可采取吊销资质或者其他的措施。要想做好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可以提前制定出一个质量安全手册,安全手册的内容可以包括:国家政府安全相关的政策、本单位的安全政策、施工现场及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房屋的工程质量不是由管理层、施工人员单方面决定的,是技术部门、服务人员、操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施工人员是主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综合素质包括:作业的能力、团体协作、道德品质、管理的能力、决策的能力等等方面,全体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在施工实施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员的素质提高。
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主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使他们逐渐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安全生产的理念、为客户服务的思想、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去确保房屋的建筑质量;第二方面是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还需要有目标管理的能力、质量规划的能力和组织施工能力等,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可以及时的发现、预料到一些即将出现的安全问题等。此外,施工人员的务实的工作态度也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
房屋的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的聚集地,是建筑物形成的最终场所,施工现场文明、合理、有序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把材料的进入、摆放、使用、质量监督和生产等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方便了管理活动的开展,从而可以实现及时的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建筑单位应该注重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安全生产。
(四)严格控制材料及设备的质量
在房屋的建筑过程中材料和设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好坏、设备的优劣极大的影响了房屋的质量。要确保房屋的质量就必须严把质量关,对于材料的检测、采购、运输、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采购人员出现吃回扣、以次充好的行为。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因此,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建立一个符合自身水平的工艺流程、实施规范化操作。
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竞争力,也关系到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木本杰.基于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2014,09:292-293.
[2]吕保和.试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