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 浅谈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食品安全监督中所见问题的探讨 浅析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食堂食品安全及管理问题 我国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的卫士 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略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浅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试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聊城市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城市超市的食品安全之道 落实食品安全决策 重点查处涉及食品安全的行业 中小学食堂及周边商店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督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食[2012]5号[N/OL]. (2012-01-06)[2012-03-20] .
3 张静,陈伟, 李溪源.沈阳市和平区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11, 28(1) : 112
4 韩明. 九台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 9 (Supp): 13 - 14.
5 阮文俊,李磊,刘远.镇江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 2012,14 (5): 21-22.
6 杨定登,蒋亚平,杨雄.吴江市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2, 28 (9): 1096-1098.
7 马军.开封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21-122.
爆发时间:2008年10月
问题物质:三聚氰胺
危害: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2. 问题食品:螃蟹
爆发时间:2008年10月
问题物质: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
危害:大量食用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长期食用可致癌。
3. 问题食品:银鱼
爆发时间:2008年10月
问题物质;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
危害:大量食用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长期食用可致癌。
4. 问题食品:三鹿奶粉
爆发时间:2008年9月
问题物质:三聚氰胺
危害: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食品正在失信于民
一次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国家相关部委也下了很大力气进行整治,但根本问题为何一直未能解决,需要我们反思。
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2004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根据一项调查,有82%的中国民众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还发现,有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具体的食品安全问题,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最令人担心,其次是假冒知名品牌的食品,也有人担心过了保质期却还在销售的食品。这项调查是2006年五六月份进行的,范围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时隔2年,由三鹿奶粉引发的整个奶制品行业危机,更让举国上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的出路在哪
从2005年到2008年10月,具有全国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出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主食、肉食、蛋品、食用油、调味品,从儿童用品、到饭店饭馆,从直接食用的到食品外包装,与老百姓每天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到百姓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有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次出现,比如陈化粮问题出现两次、牛奶问题出现3次、苏丹红问题出现2次,如果说以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只是行业中的部分厂家的问题的话,那么2008年奶业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则是整个行业的重大事件。
食品安全的出路在哪?也许,北京奥运会对食品安全的监控措施能够提供借鉴。
奥运会食品安全零事故的启示
北京奥运会期间,从8月7日到8月21日,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团队共监控奥运餐桌食品161万余份、奥运会食品原材料近5 000车次,均无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团队驻奥运村、媒体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和各竞赛场馆监管人员共监控供应运动员、随队官员、注册媒体记者的早餐38万余份,午餐57万余份,晚餐48万余份,夜宵17万余份,合计161万余份。各区县驻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奥林匹克大家庭饭店、贵宾饭店、运动员自选酒店、媒体酒店、奥运食品生产企业、基地的监管人员共发出、接收食品原材料4 864批次、4 987车次。上述监控均无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两相对照可见,食品安全并非不可解决的神话,而在于以怎样的态度和措施去实现。
我们小组四个人,奋力前进,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
这时,我们看到了一位正在泉边散步的阿姨,我们眼疾手快,连忙走上前去,围住了那位阿姨。孙若彤首先说话了:“阿姨您好!我是小主人报的实习小记者孙若彤,请问我们能问您几个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吗?”阿姨笑了笑,说:“你们问吧!”我问道:“请问您知道什么事绿色食品吗?”阿姨回答:“我认为绿色食品就是无公害、纯天然的食品。”“您认为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食品安全呢?”“我觉得应该去一些大型商场买东西,这样比较安全。”“看来您对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了解,谢谢您的配合!阿姨您贵姓?”“免贵姓王。”“王阿姨再见!”初战告捷,成功地采访了王阿姨,我们更加有信心了,继续兴致勃勃地寻找目标。
随后,我们又一起采访了宋叔叔、郑阿姨等二十多位游客,把我们想到的问题全部了解了。
通过这次社会大采访活动,我们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只是,尤其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又了更深刻更详尽的了解。同时,采访活动也锻炼了我大胆、主动、积极与别人对话的勇气,收获非常大。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社会大采访活动的到来。
【小学叙事作文素材】
小学生作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
小学生叙事作文:玩电脑也能学好知识
一、调查目的
新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为响应党十的号召,我们自发组织了此次关于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旨在对浙江沿海地区(宁波、温州、台州)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观念和行为模式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在浙江沿海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状况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行为差别。
二、调查现状分析
(一)食品安全行为模式及现状分析
1、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及考虑的主要因素
(1)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认为在超市和商场购买食品最放心,所占比例分别高达91.3%和64.0%。摊贩所占比例为42.6%,对比摊贩等其他的食品购买地点来说,超市商场中的商品种类繁多,可以满足消费者在一个购物地点购买多种食品的需求,质量也能得到保证,受到居民的青睐。
(2)购买食品时的考虑因素
居民最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城乡关注度都远高于其他选项,农村更高达92.7%。不同的是,城市居民对品牌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农村居民则更关注价格。这与两者的经济水平及消费观念有关,城市居民认为著名品牌食品的质量更有保障。
2、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及自我维权的情况分析
(1)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64.9%的城乡居民对此表示很愤怒,认为这种事情决不能容忍;34.3%的城市居民和28.2%的农村居民认为食品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虽然感到有点气愤却又表示无可奈何;仅2%的居民对此不予理会,维权意识薄弱。
(2)食品安全问题的自我保护情况分析
宁波地区18.3%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处理、自认倒霉,30.1%的被调查者会视情况而定,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直接找经销商或厂商协商。温州地区选择前3种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23.1%、48.9%、 22.0%。台州地区选择前3种方式解决的比例分别是3.4%、24.1%、 65.5%。
(二)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1、客观原因
(1)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其中通过网络、电视广播获得咨询的手段居于首位,占 71.7%;其次是通过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比例为39.7%;而通过与朋友或亲人交流来获得安全知识的情况较少,仅占 27.3%。
(2)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约七八成的居民对三聚氰胺奶粉和双汇火腿肠瘦肉精事件有具体了解,对于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均有一定的了解度。
2、主观原因
(1)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反馈力度不够
部分消费者对自己的消费保护意识不强烈,整个社会对作假企业过于宽容。只有真正出现严重安全事件之后,大家才给予重视。食品生产经营商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缺乏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点,来违规生产换取利润。
(2)食品生产经营商道德缺失,缺乏社会责任
在农村地区,一些小摊饭馆及小农户作坊,开业要求低、政府监管少、村民维权意识薄弱,导致其盛行不衰。在城市地区,相关监管力度加大,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不明确其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只是盲目跟风,出现事故就以行业群体行为为借口进行责任推脱。
(3)监管体制不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由多个部门分段监管,常常会出现各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有些责任不明确不具体、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易形成协调组织难、沟通难、合作难等问题。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要落实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的教育,提高企业内部知法水平,减少犯法的可能。而一旦出现了问题,生产企业和监督部门的责任必须尽快明_落实,对于利欲熏心者和执法不严者,都要严厉处置。使得各个部门自上而下都知法、守法、不敢犯法。
(2)强化企业的诚信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食品生产销售企业首先要确立诚信为本的道德理念,通过在企业内部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强化员工的诚信思想,提高每一位员工的自身素质和道德意识,建立“以诚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了解与食品安全相关科学知识,运用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生产安全食品的能力。
(3)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其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使得消费者能够自觉抵制“问题食品”,从消费者环节杜绝食用不合格食品的现象。
四、总结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可以看出浙江沿海城市与农村居民虽然在消费观念上有些许差别,但总体而言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消费者都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采取保护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令人可喜的地方。但在一些信息交流相对不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
参考文献:
[1]王华卫,肖菁,梁津铭.浙江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年半办了500多件食品安全案件. http://zjnews.zjol. / system/2014/09/03/020235556.shtml.2014-09-03.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需求的增加,我国的食品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有关食品安全的轰动性事件也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刑法作为社会治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理当对此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有所作为。然而,我国现行刑法在应对食品安全犯罪时却显得力不从心,这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屡禁不止甚至日趋严重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规制食品安全犯罪,是当前我国刑法立法必须直面的重要现实课题。
2.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存在的不足
2.1食品安全问题凸显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上半年的《2006年31个城市食品放心工程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市场安全状况感到不放心。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病例数约为2万至4万人,事实上,专家估计的这个数字还不到实际发生人数的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至少在20万至40万人左右。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2.2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不力
据调查,绝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反应出的并不是技术方面的缺陷或失误,而是生产者或经营者追逐暴利,以人为的方式直接导致的恶果。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相当严重。此时,刑法的强力干预是人们正常的心理需要。然而,食品安全犯罪不同于一般暴力犯罪,其危害结果很少会在短时间里显现出来。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性就在于它对人体健康和生命的损害是潜在的、隐性的,只有这种伤害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危害结果,往往这时又会面临因果关系难以界定的问题。食品安全犯罪愈演愈烈,而其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刑罚处罚。刑法的严厉性面对猖獗的食品安全犯罪也显得很无力。
3.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措施
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应该在刑事立法上重视对犯罪行为的控制与惩罚,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3.1增设附属刑法规范
集中式的刑事立法模式存在缺陷,尤其对食品安全这类经济犯罪,不利有效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建议将食品安全犯罪的罪状、法定刑、相关行政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以及该罪的犯罪构成等具体详尽的规定在《食品安全法》中。如此有利于行政机关及时将符合犯罪构成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即时的移送司法机关,同时便于司法机关及时、准确、有效的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3.2修改罚金数额的规定,加大处罚力度建议罚金数额
由“50%以上2倍以下罚金”修改为“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在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法律对于出现问题商家的惩处也相当严厉。一般对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采取重罚,特别是对蓄意破坏食品质量安全者,不仅要求立即停业待查,而且高额的罚金会令其关门倒闭。反观我国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罚金刑处罚力度较轻,因而我国有必要加大其罚金刑的处罚力度。诚然,罚金刑畸重亦会带来负面效果,过犹不及。罚金的数额应该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有利于有效惩治食品安全犯罪。
3.3废除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死刑
死刑存废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废除死刑是各国刑法发展的趋势。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在保留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也只能适用于最严重的犯罪。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严格控制并逐步废除死刑的刑事政策。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对其适用死刑既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也有悖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更不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口J。并且,废除经济犯罪的死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例。
4.结语
当前,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对食品安全的刑事立法和刑罚进行反思和重构。在民生工程中,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不容忽视。可以说,依法惩治和预防食品安全犯罪,消解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各种隐患,是当前我国民生工程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刑法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自然不能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熟视无睹,而应积极予以回应,及时严密刑事法网,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参考文献:
[1]王军杰.人大给力监督政府发力整顿招远市打响食品安全保卫战[J]. 山东人大工作,2011(06)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课是200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四第一节课内容,学生通过专题一的学习,对转基因技术有了较深的了解,并且专题一第三节转基因工程应用也对转基因产品有所介绍,但关于转基因安全的问题没做过多的涉及,转基因产品已经走入我们身边,通过对转基因成果的关注及理性看待,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转基因成果带来的利和害,从而理性看待这一技术。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转基因技术,对核心内容的把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是本模块的重要体现之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原认知能力、认知的临近区)
1.已有知识基础,专题一基因工程原理及相关步骤。
2.生活中,通过媒体、书籍对基因工程产品有一定了解。
3.怎样看待转基因工程安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转基因与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合理梳理本节课的内容,重点突出,确定讨论第一方面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问题,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确立本节课课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讨论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运用转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以给出不同的观点和论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新的生物技术安全性讨论的必要性。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看待、求实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转基因相关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和讨论。
难点:(1)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与发展,理性看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保证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以及问卷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有效地实施。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1)预习本节的课本内容,网上查阅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并完成课前导学案卷。
(2)小组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并录制视频(调查报告)。
(3)小组进行相关资料查询,完成汇报交流。
2.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调查超市转基因食品、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检测案。签字笔及纸卡(小组完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观点的论据)。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成果
提问的形式,看看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展示超市调查转基因食品,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二)小组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学生展示收集的成果,汇报转基因成果(小组协作学习)。
教师总结,引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
2.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展示本组讨论的观点及论据,写在纸卡上,并展示在黑板的相应位置,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生思考、分析等综合能力。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小组探究,给出小组角色扮演民众、科学工作者、政府官员。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剖析怎么去看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实现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理性认识。
这个环节讨论后,再给出学生问卷调查的汇报结果,从而更客观地体现民众对转基因的看法。
(三)课堂小结,课后检测案
本环节意图: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对本节课有逻辑关系的认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课后检测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做好课后延伸和拓展。
七、板书设计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止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四)课堂小结
八、教学反思
一、引言
当前,蒙古国已经快速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从食品的产业链上看,蒙古国的食品安全在粮食供应、食品生产、储存和销售等环节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蒙古国食品监察机构根据现有的分析和监测能力给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现状指出国内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例如,蒙古国在过去几年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同时对小食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进,以减少其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二、蒙古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贮存引发的安全问题
目前,蒙古国和100多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虽然大部分进出口的产品都在集装箱里,并接受检查。但是有大量的从事食品进口的商人,由于货品数量较少,导致要检查其货品的难度大大增加,甚至是不可能对其进行检查。此外,自1990年以来,大量的外贸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节省成本,拒绝将食品集中到集装箱里进行销售和储存,这就增加了检查和检测进口食品安全的难度。为此,蒙古国大力发展本国食品产业,当前蒙古国正努力提高自己食品行业技术水平,包括先进的包装技术、标签技术。
(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1995年至2005年间,蒙古国政府已制定了若干有关营养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并采取一定措施来规范食品领域。如1999年蒙古国议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案,同年国家标准化办公室通过了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在蒙古国的适用。2000年,蒙古国总统还颁布了一项法令,来系统的规范食品安全领域。包括三部分构成,1、建立食品安全和保障的行政管理的统一架构。2.针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网络建立需求,成立国家参考实验室。3.在食品行业引入HACCP 和 GMP。在该法令的框架之下,蒙古国政府制定和批准了一项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于2008年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力支持。
(三)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职责不协调
当前蒙古国总共有5个部委领导的约6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不同方面。一方面存在着机构冗杂,各机构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个流程上保障国内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配套法规制度不健全,对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直接的监管,从而不能有效的保障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性。
三、改善蒙古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领域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联动。为了很好的消除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将那些分散到不同部门的相关主体联合起来,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战略上的成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建议设立一个国家层面的特定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评估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监测国家食品安全状况。新部门应建立在现有的机构基础之上,并根据承担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水平,建议这样的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在食品和农业部的支持下建立的。
(二)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建立食品安全基本法,根据基本法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国内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坚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实行强制性管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为此,要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律制定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重振乳制品和肉类正规市场
在乳制品上,尽管国内生产的奶粉产量很高,但是仅有约7%奶粉是通过正规行业进行生产的。城市地区的大多数的奶粉是依靠进口的。二城市消费乳类产品的卫生条件、加工原料奶及乳制品的质量,是值得商榷的。为了恢复乳制品子行业,政府在1999年推出了“白色革命”的计划,但由于财力和人力资源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自2004年以来,在与农业部、日本政府和粮农组织的项目的协助下,蒙古国产业振兴政策已在aimags和乌兰巴托两个最大的城市实施。这一行动的第一个成果是,过去两年牛奶收集和处理增加了三倍非常。
和乳制品类似,在国内生产的肉,只有3%是由正规企业业进行生产加工的。肉类消费最多的城市地区的肉,很多都不具备合格的卫生条件,这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下。目前,蒙古国肉类行业的特征是:过时的,低效率的技术和设备大量使用,从而导致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肉类产业链都是低水平的。肉类价格在最近几年急剧增涨。肉子行业的恢复将对食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会增加产肉量,减少草场积压,改善肉类消费在城市地区食品安全,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在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四)加强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
食品安全是一个多维度的领域,需要的是国家层面上的综合的国家政策。这样的政策应该是所有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农业,金融,教育,医疗,供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社会福利。这应该配合国家政策对公共卫生,食品供应,安全和营养的国家行动计划和行动对儿童的发展和保护的国家计划。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谷氨酰胺合成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初步调查报告多个聚类指标3。
[2]Government of Mongolia-FAO project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Dairy Products to Urban Centres by Reducing Post-Harvest Losses and Re-stocking” 2005.
对美国而言,之所以要迈出这一步,主要是因为这个科技领先、法规完备且其公民被认为具有较强职业自律感的“发达国家”正在为食品安全问题所困扰――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Prevention)的数据显示,近来美国每年约有5000人死于由食品引发的疾病。而事实上,所谓的“发达国家”从来就不乏食品安全事故,虽然在那些国家的新闻里,类似三氯氰胺奶粉或用荧光粉漂白蘑菇的故事并不多见。
日本也有“毒奶粉”
如今不多见,并不意味着利欲熏心的食品制造商不曾存在。
其实在FDA成立之前,美国的食品生产违法行为不仅普遍,而且令人毛骨悚然,制肉业黑幕便是其中一例。1906年,作家厄普顿・辛克莱(uptonSinclair)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了纪实小说《丛林》(The Jungle)。根据此书描述,美国肉联厂的绞肉机几乎与垃圾桶无异一除了产品名称所示的那种动物,曾经进入绞肉机,继而被制成各种“香肠”、“火腿”和“罐头”的东西还包括洗手的水、染料、死老鼠甚至操作机器时没有站稳的工人。
《丛林》面世后,美国的肉制品销量大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则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国会于当年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Pure Food and Drug Act)和《肉类检查法》(The Meat InspectionAct);11位化学、食品专家还受命组建起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1930年,这个机构在改组后取名“FDA”。
相关机制的建立使美国的食品生产有法可依。不过,并非所有国家的食品生产商都愿意依法办事,比如日本,虽然早在1947年就制定了《食品卫生法》,但最终还是没能避免1955年的奶粉中毒事件。
当年6月,日本西部地区的一些婴儿出现腹泻、呕吐、腹部肿胀、皮肤变黑等症状。冈山大学医院在接诊过程中发现,所有患儿此前均曾食用森永乳业公司的“MF”奶粉,而这种奶粉全部产自该公司设在德岛的工厂。
经检验,森永乳业公司的“MF”奶粉中含有砷,即“砒霜”。厚生省随即要求所有商店停止出售“MF”奶粉,并下令关闭了森永的德岛工厂。
由于森永是当时日本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且在婴儿奶粉市场中占有高达60%的份额,故消息传出后,关西地区所有医院的儿科立即人满为患。面对成千上万个愤怒的家庭,森永公司不得不就砒霜进入奶粉的原因以及病儿是否会有后遗症等问题做出解释。
有研究者认为砒霜奶粉的出现,是食品大规模生产技术与唯利是图的生产者共同造成的恶果。奶粉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变酸腐败,所以生产者通常会在产品中添加具有保鲜作用的稳定剂磷酸二钠。森永公司本应使用日本药品管理部门指定的添加剂,但德岛工厂奶粉中的磷酸二纳却是含有砷杂质的工业废弃材料,而其收购价格仅为食用级产品的三分之一。后来调查得知,自1955年4月至7月,德岛工厂在奶粉中加入的含砷稳定剂竟有380公斤之多。
虽然承认了上述违法行为,但对存在后遗症的可能性,森永公司却一口否定。然而几年后,当初被“治愈”的孩子中,很多人表现出智力落后、视力障碍、精神错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问题。1969年,大阪大学医学系教授丸山博(Maruyama Hiroshi)发表了长达93页的调查报告《第14年的访问》,详细说明了众多患者正饱受后遗症戕害的事实,砷奶粉事件以森永产品遭严重抵制的形式再次受到公众关注。
1973年,德岛地方法院重新审理了砷奶粉案,德岛工厂制造课长被判处五年徒刑,森永公司亦承诺将对受害者进行“恒久救济”赔偿。只是对于事发当年就中毒身亡的130个婴儿来说,这样的赔偿已毫无意义,而幸存的13400余名受害者则不得不终生与后遗症为伴。
美国“毒菠菜”事件
很难说人造的有毒食品是否在所有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都必然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在法规行之有效、从业者极具良知的国家,食品安全也总意味着“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可能与科技发展程度、人类认知水平,甚至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情颇有关联。
比如对于欧州人来说,这样的“问题”就时常指代口蹄疫(FMD)或疯牛病(BSE);虽然口蹄疫早在1514年就已在意大利出现,而疯牛病自1985年首次在英国暴发以来也有20余年,但如今,当这些问题不期而至时,人们惯用的办法是对患病动物进行集体屠杀,而非治疗。还算万幸,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使人们懂得应彻底销毁受污染的食品,然而有限的科技水平却无法保证那些作为食品的动物免受痰病污染。
不幸的是,有些时候人们甚至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DDT的故事便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学名为“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的药剂早在1874年就已被一位德国化学家合成。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曼・穆勒(Paul Hermarm Muller)首次发现DDT能够有效毒杀节肢类动物。此后,DDT作为―种杀虫剂开始被各国广泛使用,农民因DDT获得了丰收,穆勒则获得了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人意识到这种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威胁,直到1962年。那一年,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在其名著《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中揭示,如果用有7~8/百万DDT残余的干草喂养一头奶牛,那么以其所产牛奶为原料的奶油里就会含有65/百万DDT;如果一个人不止一次地食用这种奶油,再如果这个人恰好是个正在哺乳期的妇女,那么孩子体内的DDT储量无疑将是个吓人的数字。医学研究表明,DDT有极强的致癌作用,且对人的肝脏损害巨大;而卡逊发现,在
1960年代初,美国很难找到未受DDT污染的草料。
至少应部分归功于卡逊的研究成果,1972年,美国对DDT农药下了禁用令;至1980年代初,绝大多数国家都已认识到DDT的危害,并将其从农药名单中剔除。
更令人沮丧的是那些防不胜防的问题。
2006年9月,美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全美26个州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共205人因食用某品牌的袋装菠菜而患病,其中3人不治身亡。调查结果显示,该品牌的菠菜带有大肠杆菌0157:H7,而这些菠菜均产自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海岸地区的几片农田。
问题是农田中的大肠杆菌来自哪里?没有线索。于是调查被暂时绊倒在菠菜地里。
不过,调查人员很快就在另外一些东西――牛的排泄物――中发现了大肠杆菌0157:H7,只是发现这些带菌排泄物的牧场距菜地有一英里之遥,如果牧场就是污染源,那么病菌又是以何种方式从牛排泄物中转移到了菠菜上?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后来的调查报告中基本认定,这种方式就是一自由游荡的野猪们曾拱倒篱笆进入牧场,在接触到牛的排泄物后又闲逛至菜田。
为了防范类似的食品安全事故,除了频繁检测牛排泄物和菠菜之外,显然还要及时地修好篱笆并管好野猪,如此大量的任务对于长期资金、人力不足的FDA来说显然有点沉重――据统计,美国目前约有15万家食品企业,而能力有限的FDA每年只能检查其中的7000家。这就难怪美国急于通过《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增强FDA的财力、权力,只是若想有效减少类似毒菠菜事件的问题,FDA可能还得增加一点联想能力。
消费者还需管好自己的嘴
不过即便所有的监管机构都能做到尽职尽责,有些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难以避免,除非消费者在面x~--些食品时自觉闭嘴。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Organization)曾在1996年将“食品安全”定义为:“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没有达到危害程度的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加入,从而保证人体按正常剂量和以正确方式摄人这样的食品时不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对摄入者本身及其后代的不良影响。” 还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信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10种垃圾食品分别为油炸食品、腌制食品、方便食品、罐头食品、烧烤食品、饼干类食品、果脯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加工类肉制品以及汽水可乐类饮料。 这里的逻辑是:只要能确保一包饼干或一袋方便面中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没有达到危害程度的一定剂量”,那么法规、监管机构和食品生产者就不应受到责备;但只要炸薯条、汉堡包、冰淇淋和大杯的可乐汽水连续被送进嘴里,“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就极有可能累积“达到危害程度的一定剂量”,食品安全问题就极有可能发生,尽管这种问题带来的苊害极有可能是慢胜的或将体现在后代身上。
此刻保卫食品安全的防线,或许只能是消费者自己。
一个相关的例子是欧美国家消费者对反式脂肪酸的态度。由于兼具优化食物口感、延长产品货架期和长期,和大量食用易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双刃特性,存在于人造奶油、炸薯片以及几乎所有快餐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一直备受争议。
在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的力促下,2003年,丹麦在全球率先对反式脂肪酸的使用发出限令:禁止出售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2%的油脂产品。2005年,美国消费者也开始对反式脂肪酸说“不”。当年,旧金山地区的一些消费者在律师史蒂芬・约瑟夫(StephenJoseph)的带领下麦当劳未能按其承诺及时改用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的烹调油。虽然当时麦当劳所用烹调油的安全性并不低于相关法规要求,但麦当劳还是同意以支付850万美元的方式来解决诉讼,其中700万捐给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don),另150万用于向顾客警示麦当劳产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公共宣传。与此同时,麦当劳还表示将在未来主动减少其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
支持方:我们的餐桌很危险!
反对方:我们的餐桌没那么糟!
全职主妇Alice
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却得不到解决?大家都懂的!所以,我不得不对孩子的食物百般挑剔。
钟杨 晚报记者
我是一名媒体工作者,虽然我并没有直接参与过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但是我知道我们一些媒体很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食品安全报道必须确有其事,但其程度轻重,就全靠我们的笔杆子咯。
食品包装设计师 Lee
其实,把下架货品改动生产日期再上架、用非食用色素代替食用色素等,都是我们食品行业公开的秘密。所以我现在只买进口食品,或者是价格比较贵的国产货,求个心理安慰。
周笑宇 疾控工作者
多年来,食品添加剂在整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几乎全部都是存在的,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了更好的食物口感。可是,近两年的食品安全问题,连带着将它们的副作用夸大并“妖魔化”了。
外企法务 小涛
中国的食品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力度不严,标准也比发达国家要低,所以奸商们总有漏洞可钻!
廖之强 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也愈发关注起来,很多以前并不在乎的,现在都在乎了。在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给你一袋大米,你还在乎是不是转基因的?
知识篇:终结流言,它们其实蛮安全
不可否认,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且日益突出,但我们也大可不必“谈食色变”,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日子总得过,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既关心相关报道,也不被流言牵着鼻子走。本文将为一些“无辜”的美食“伸冤”,让大家买得聪明,吃得放心。
激素奶
健康流言:市面上的牛奶,都是母牛吃了激素产的奶,小女孩喝多了会变成哦!
流言终结:牛的激素,其实和你无关!
促进母牛产奶的生长激素简称BGH,有可能让牛奶变成“激素奶”的就是它了。正常情况下,它是被消化成氨基酸碎片后才被人体吸收的,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而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针对BGH被意外地大量吸收的情况,做了大量实验并得出结论,即使一个10公斤的孩子每天喝1.5公斤高浓度BGH的牛奶,每公斤体重也只吸收0.0075毫克,这与他们评定的安全剂量0.5毫克相去甚远。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牛奶激素”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蜡苹果
健康流言:据说停电的时候,刮一刮你家的苹果就能做根蜡烛。
流言终结:它们穿件马甲也有错?
其实苹果表面本就天然存在一层“蜡”,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苹果水分蒸发,防止细菌侵袭,防虫。给苹果打的蜡法定要求使用“可食用蜡”,它是对天然蜡的“补强”,而“可食用蜡”在食品中的应用远不仅是给苹果打蜡,巧克力豆等糖果以及药物胶囊等都有它们的身影。那么,不敢吃苹果蜡,你能保证永远不吃M&M's巧克力豆?所以,只要规范使用“可食用蜡”,就肯定不会危害你的健康。
农药茶
健康流言:某环保组织的茶叶调查报告指出,国内9大品牌的茶叶都有农药残留!
流言终结:长那么大从没洗过澡,沾点药怎么了?
茶叶上有合法使用的农药的残留其实是正常的。从制作工艺来看,茶叶采摘回来后会先在太阳下晾晒一阵,直至茶叶失去一部分水,再经过好几道工艺炒制。最后被出售的茶叶经过高温干燥,细菌基本都被杀死了,剩余的就是尘土和一些不会被高温分解的农残。由此可见,在茶叶被冲泡之前,它们从来不会“洗澡”!所以,懂茶的人都知道,将“头道茶”倒掉是最科学的做法。
假鸡蛋
健康流言:假鸡蛋的蛋黄可以做乒乓球,那弹跳力,杠杠的!
流言终结:它们真没那么“坚强”。
制作假鸡蛋的成本大大高于真鸡蛋,哪有商家会那么傻呢?所以,你大可放心。另外,即使是散养鸡所产的蛋,也有可能是“橡皮蛋”(通常指的是煮熟后蛋黄有弹性,甚至可以当球来抛的鸡蛋),“橡皮蛋”并非假鸡蛋,它的产生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正常的鸡蛋在低温环境下保存时间过长;二是饲料中的棉酚含量过高。另外,有一种叫“苘麻”的野草,它含有一种叫做“类环丙烯脂酸”的物质,也可能导致“橡皮蛋”的产生。
转基因食品
健康流言:假如一直吃转基因食品,人类三代之内必灭亡(或者直接变种成ET哦)!
流言终结:不敢碰它的,都是没学好生物学的!
以水稻为例,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只是增加了一个Bt基因,这个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可对人体来说,只是一种可被分解的蛋白质,完全无害。至于大家担心人类基因会被转基因食品改变,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若真有将大米中的Bt基因转移到人体中,这种概率大概跟你随手一箭就射中月亮的几率差不多吧。
微波食品
健康流言:一直听说微波加热的食品重者致癌,轻者让食物营养流失,这让我们办公室带饭族情何以堪!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深度和广度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关系的调整速度,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矛盾突出,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本文所要提及的食品安全监管就属于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食品市场多年来一直比较平静,2008年一个“三鹿奶粉”事件打破了这份平静,食品安全问题开始走向社会大舞台的前沿。 “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牛肉膏、回炉面包、毒豆芽、石蜡墨汁薯粉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相继发生,让广大的老百姓一提起食品添加剂就胆颤心惊。 “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暴露出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已对当前社会造成了明显危害。
一.形成食品安全危机局面的原因
(一)消费者主客观认识不足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购买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第一因素是商品的价格。较之目前社会购买能力来看,食品的消费比重仍占据着主要位置,重点还是低价的生活食品,对于高价食品往往不予问津。而低价往往带来质量的低下,这也就为“价低质次”的食品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再则,食品内在质量要求,并不为普通群众所普遍知晓,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哪些物质是不能加入食品的、怎么通过网络查询食品的生产许可情况等等。既然不知,何来注意,所以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看不出“门道”。第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很多的食品制作方法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是不卫生或不安全的,比如,用松香给动物脱毛、用亚硝酸盐做肴肉等。消费者长期以来习惯了这些工艺制作的食品,认为这种做法的食品口感好、色泽好等,还没有能及时转变认识。第四、消费者对一些不法行为的不闻不问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很多地方出现利用死亡的牲畜加工制作食品,周围的群众明明知道却不予制止,任由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当然以上四种是主要问题,还有如:认品牌不认质量、盲从购买等多种不足的存在。
(二)食品经营者的道德问题
当前很多食品经营者在营销观念上忽略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中小微型的经营户对构建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和经营意识显得更不在意。很多的食品经营者更注重的是如何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怎样获取更大的利润,至于诚信只是非物质的口号而已,可有可无。更有甚者,某些食品类经营户在明知食品有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昧着良心销售,比如在现实工作中查处的一些车站、码头地区的食品经营户,他们就干着“一回头”的买卖,反正来买东西的都是过路的,今天来一次,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来。唯利是图的思想将其仅剩良知冲蚀得消失殆尽,道德的防线被彻底冲毁。道德的严重滑坡,严重影响着我们的食品消费的环境安全,它就像一只无形的黑手,诱惑着食品经营者一步一步滑出正常的轨道,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可怕得后果。经营者的道德缺失引发了社会民众的强烈反响,曾有社会民众向执法单位建议,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和打造透明、诚信的行业自律规范,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零容忍制度”,只要食品经营者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事故,就应采取最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罚,让其永不得翻身。
(三)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品行和素质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食品,其最初形态都是来自于农产品环节,食品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最初原料的影响。有部分农产品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最高化、产程最短化和利益的最大化,瘦肉精、硫磺熏剧毒农药等手段得到了“极致的滥用”,甚至出现了用有毒有害物质直接作为种植要件的行为。为了达到目的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各样的非法恶劣手段纷纷登场。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曾出现过农民不肯使用自己种的菜;还有为了防治菜地蛆,使用绝对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甲胺磷;为了番茄早上市,使用大剂量的激素类催熟剂进行植株处理;为了牲畜长得快、各类雌性激素类药物被大量滥用于饲料当中。这些都是受到利益驱动,全然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完全丧失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基本原则。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缺失的操守品行和基本素质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监管部门的体制和履职问题
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其具体实施涉及到二十多个职能部门,任何一个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或者出现监管缺位,都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讲究的是部门间的合力,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往往会因为部门的职责不同,监管环节不同,所调整的利益不同或部门性质不同等因素造成部门之间工作的不平衡性;在部门之间的监管还存在环节的交叉和盲区;同时很多部门的监管执法人员惧怕履职风险,畏苦畏难,进而产生了履职不力、推诿扯皮,甚至胡乱作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食品安全监管无法实现“全过程、多环节、各部分”的无缝监管。由于涉及的监管部门多,出了问题大家都有推得掉的理由,往往又出现谁都抓,又谁都不抓的现象,这也就出现了前阶段新闻报道的六个部门管不好一个豆芽的故事。监管部门虽对食品安全问题都很重视,但缺乏科学的方式、有序的过程和扎实的基础,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本无法实现完全监管。因为监管部门体制不足和履职的缺失必然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五)国家食品生产规范与标准相对落后问题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但要求食品“好吃、好看、好闻”,而且对便携性、营养性、易储性也提出了更高需求。一些为食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改善食品的口感品相、延长保质期、提高营养成分指标的食用添加物质被大量的添加在各类食品,甚至形成了滥用的现象。同时,我们还看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比如阿斯巴甜、苯甲酸等。而与此同时国家的相关使用规范和生产标准没有能够及时得到修改,形成了“有监管无办法”的局面,特别是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标准至今仍没有出台。很多的食品标准制定过高,比如先前在速冻水饺的检测当中不得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只要使用猪肉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此种菌种,为达到没有的目的就要大量使用抗生素,结果又导致了抗生素指标的超标。食品安全指标的过高或过低都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影响。
(六)食品经营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
笔者在实际的监管工作发现,对于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的市场准入条件非常低,可量化的硬性指标只有距离污染源25米这一条。食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人的生命安全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食品的运输、仓储、柜面摆放和销售环境都可能都对食品的性质产生影响。我们在实际的检查中发现很多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小食杂店经营环境脏、乱、差,既是销售门店又是居家的卧室,有的甚至和农资商品在一起销售,由此看来门槛过低显然会对食品市场的安全问题带来不稳定因素。因为市场准入门槛的过低,导致食品经营户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组织分散、价低质次的状况,食品的品质安全的不到保证。
二.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深化而日益凸显,对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流通环节监管现状来看,效果不容乐观,监管工作忙忙碌碌,回头一看劳而无功。一方面监管压力到只气喘吁吁,另一方面工作成效力不从心。而分析想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监管中出现了单打一的局面,缺乏部门间、群体间的协作合力,没有能够发动全社会的作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不是依靠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个人能实现的,实现社会协同,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途径。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化管理必须确立一个基本原则:即部门监管为前提,社会协同作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三方共治。
三.创新举措,破解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
(一)必须依靠宣传发动。提高上市食品的安全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商品的进货和销售环节构筑两道天然屏障,有效堵塞不合格食品上市流通渠道。
(二)必须依靠办案驱动。要规范流通领域的食品经营秩序,合理运用好办案手段,增强对经营者的震慑力,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到位。
(三)必须依靠重点带动。食品流通领域点多、面广、线长,在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下,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什么都做了,但什么都不到位。因此,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当中,一定要找准主要矛盾,通过“牵一发”去“动全身”。
(四)必须依靠创新触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品种与日俱增,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再依靠传统的望、闻、问的监管方式,再依靠简单的地毯式的突击抽查,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监管效果却越来越微。因此,在食品的监管工作中,必须与时俱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五)必须依靠政府推动。保障食品安全,既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与党和政府形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我们要以此为出发点,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借助政府力量,一方面,解决生产、消费环节的突出问题,减轻流通环节压力,另一方面,争取将部门工作上升到政府层面,扩大部门工作的公信力和约束力。
参考文献:
[1] 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一般资料本组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国某地区食品调查报告。
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我国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在食品质量优劣现场应用前后的食品安全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3.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
(1)外观检验①外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加强对食品外观的检验,如霉变、油脂酸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混有异物等异常食品的检查;超过保质期食品、掺杂、掺假影响食品营养卫生,经过卫生检查的肉类以及防病特殊需要等,严禁不合格食品售出。②准入制度:要严格检查食品包装上是否标注有市场准入标志等,深入落实食品安全准入制度。③产品标签:检查食品的标签是否完全符合标注的基本要求,要示标签需要标示的内容有名称、配料及配料提示、沥干物、净含量、制造者、经销者、产品标准号、日期标示、内藏说明、质量等级等,同时,还包括其他强制性标示内容,如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④特殊标识:产品包装上有特殊的标识,作为产品鉴别真假的主要手段,如防伪技术如激光信息编码、激光综合防伪贴标等。
(2)感官检验在进行产品感官性状的检验时,主要包括色泽、外形、滋味、气味、组织、口感、体态和夹杂物等。一般而言,感官质量检测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合格吕、次质品和劣质品。合格品应该保证产品正常的色泽、味道、外形组织、口感等,对于已经被判定为合格品的食品才可以允许食用、销售或者是用于其他食品加工,严格禁止劣质品和次质品的供人食用或者是销售。
(3)物理检验通常要进行食品物理性状检验时,主要包括折光率、相对密度、电导率等,通过相对密度对食品的浓度、纯度、掺假度和新鲜度进行判断,折光率则主要是测定食品内的糖度,以鉴别食品浓度和纯度,而电导率是测量馀用水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还可以用于鸡蛋新鲜度的鉴定,以提示水的质量。
4.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x(_)±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
讨论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旧不容乐观,市场上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充斥着整个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乡镇或者是偏远地区的食品问题,其形势更加严峻,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求仪器监测人员必须要加强食品感官和物理检验的应用,严格规范当前的食品市场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建立严格的市场检测制度,要求国家和政府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整顿,严格规范食品的安全整治行动,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确保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技术在食品专项整治中的具体落实。
2.要明确食品标准,包括检验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从而进一步对食品进行质量优劣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