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会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为了了解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成因,本课题分别对用人单位、学校本科教学管理人员、论文指导老师和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1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
全部被调查人员中,63.83%认为一般,21.27%认为较好,14.9%认为差。
2.2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作用的看法
被调査用人单位人员中,83.3%认为可反映本科生专业水平,77.8%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锻炼机会。被调查学生中,51.6%认为可检验所学专业知识,43.2%认为可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
2.3 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中,83.3%认为缺乏逻辑性和分析问题不深刻,66.7%认为抄袭现象严重,83.3%认为文字表达能力一般,16.7%认为很差。80%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是重结果、过程管理不到位。被调查指导教师认为是缺乏自己的观点(84.2%)、抄袭现象严重(68.4%)和缺乏数据和图表(63.2%)。68.4%认为是学生不重视,63.2%认为是学生写作训练太少,47.4%认为是资料数据搜集不充分。被调查学生中,89.5%引用比例超过20%,其中,引用比例30%-50%的占45.3%。92.1%表示写作能力不足;89.5%表示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84.7%表示难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67.9%表示外文资料难查。
2.4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改进建议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建议选题联系实践和平时多练。被调查教学管理人员中,80%认为需加磕搐导环节;70%认为应对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实施全过程监控;70%认为应抽查,30%认为应普查。被调查指导教师中,68.4%认为需增设写作课程;78.9%认为毕业论文成绩评价体系应由教务处和专业教师制定;52.6%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成绩的权重;52.6%认为要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奖惩政策。被调查学生中,62.1%认为有问题就要请教导师;53.4%的认为应给本科生更多科研实践机会。
3.提高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提高毕业论文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修改培养计划,提高毕业论文的学分权重,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二是加大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学生写好毕业论文;三是严格答辩资格审核,对于不认真完成的不合格毕业论文不允许进人答辩环节。
3.2 增加写作学习和练习环节
一是在培养计划中增设写作课程,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掌握规范的论文写作方法;二是鼓励学生根据专业课程内容撰写学术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三是学校给本科生设置自主创新基金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和完成,激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3.3 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价指标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除了论文最终成果的质量,还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论文总评成绩评定应采用百分制,由指导教师评分(40%)、评阅教师评分(10%)和答辩小组对答辩成绩评分(50%)三部分分数加权平均得到。评价指标应包括选题(符合专业目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文献阅读与综述(文献阅读充分,材料详实,列举的研究成果是最新的,与选题相关度高,具有权威性;引用规范;综述得当)、观点(有创新点或自己独特的见解)、科研能力(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真实,计算无误)、逻辑结构(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点突出,逻辑性强)、工作量(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写作水平(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无错别字)、答辩情况(陈述流利,回答问题正确)。
3.4 制定指导教师工作制度和奖惩政策
应建立指导教师工作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政策,适当增加指导论文的折算工作量,约束和激励教师投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壮大,国家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各类综合大学,财经类高校纷纷开设会计学专业,并不断致力于完善会计学教学课程体系,期望可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规格会计人才。各类专科和高职院校也纷纷探索如何从职业教育角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工作人员。研究当前国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规划会计人员职业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会计人员类别,形成以普通技能教育为基础,进而通过继续教育和考试遴选选拨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当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发展,市场经济走向繁荣,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等经济实体数量不断增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融资、投资业务,国企股份制改造还有证券资本市场的繁荣都对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提出了新的需求,而我国当下会计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也成为制约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主要有以下问题:
1、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在现在的全日制会计人员教育中,基础理论教学所占比重仍相当大,而专业理论往往着眼宏观,缺乏细分。进而导致学员在学习中学得很多,用的上的很少。
2、没有规范的会计人才培养教材选用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材的作用相当重要,好的教材往往精炼易懂,有利于更好的帮助我们完成培养目标,使学员能够更省时、省力的理解知识点,并掌握相关理论精髓。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密切。学员的实践课程安排没有与教材和学生将来的就业预期紧密结合,实践课往往缺乏管理和控制,形式上没有创新,没有为学生营造工作情境,学员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时也无法及时向教师反馈和请教,进而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4、会计教学内容没有跟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脚步。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普遍应用于当前的企事业单位之中,而会计教学依然以手工记账模式为前提进行。而实务中会计电算化和手工记账对于工作时间的分配和工作重点的选择完全不同,因而导致会计教学在核算工具和方法上与时代脱节。
二、改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位的经营收支活动。职能是核算、监督和支持决策。对其进行核算,分析其内涵的经济信息进而指导管理和经营的实践是会计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针对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会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一个方面着手改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有针对性的设计会计课程。在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中,要完全抛弃应试教育的樊篱,以素质提升和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不重要的或者不应学的要尽量少学或者不学,而与工作和社会需求相关的课程要多学并且学透论文格式。在未与实践结合前,课程要简单,以基础为重点。通过实践考核,在学员可以熟练运用会计工具的情况下再增加复杂业务和特殊业务核算的课程。
同时课程设置应与学生的就业预期相联系,对课程设置的评价重点应抓以下儿点:一是在校期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二是基本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三是综合则务分析能力和不同岗位适应能力。其评价方法,既有客观定量的方法,如通过率、考试成绩,也有定性的方法,如教师的综合评价认定、实习单位的评价、个人的自我评价等。四是在课程管理上,对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上作及文件的形式,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高度关注会计职业领域国家出台的最新的法律法规、制度办法、政策措施等;广泛泛吸收采纳政府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社会会计、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单位则务会计部门的专家及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符合规范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2、要彻底改变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教育观念,研究构建全面的学员素质评价方法。要确定学员培养目标,离不开对学员素质的评价。如果单从考试成绩评价学员,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学员。学员的素质不仅包括其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其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全面客观的评价是对学员最好的奖惩和激励,通过考试成绩进行客观评价固然是容易实现,不过这显然容易抹杀学员的个性特点、学习潜力和创新精神,所以改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研究如何建立全面的学员素质评价体系。
在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培养模式时,应从会计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围绕所需能力,形成全面综合的素质评价体系。会计职业教育,应充分结合会计职业岗位对学员的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能力,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方式,以准确评价会计人员素质为前提,对会计专业的若干课程内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适当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不是密切相关的内容,增添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加强对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会计人才的培养是直接面向社会会计岗位的需求而进行的,高职教育执行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原则,应重视实践教学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创新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是达到预期培养日标的重要前提。
在实践教学问题上,研究重点应放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加强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同时要对实训课程的设计进行督促和评价,要把实践同学员所学理论紧密结合,合理安排实践课和理论课时间,趁热打铁,在学员尚未遗忘理论知识之前利用实践课加深学员对相关理论的理解程度,使学员能够真正掌握知识要点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并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密切联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企业进行工作实践,做到学有所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能及时与教师沟通,进而达到社会实践促进理论教学的目的。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800,000
在建工程200,000
制造费用5,000
管理费用15,000
贷;原材料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16,000
在建工程4,000
制造费用1,000
管理费用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参考资料:
1、初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2、中级会计实务(一)中国财政出版社会计资格考试领导小组2001年
关键词:教育资源 高校合并 高校民办二级学院 高校后勤社会化
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我国高校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一是采取校际优势互补,进行资产重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二是利用国内外其他组织的财务资源,合作办学,开拓教育资源;三是在高校内部进行改革,逐步实现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总结高校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会计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一、高校合并中的会计问题
为了增强我国高校的办学实力、扩大办学规模,完善学科结构,优化办学资源,在21世纪初,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相当一部分院校进行了重组合并,连续三年三大步调整了中央部委院校的管理体制,涉及31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部门和900余所高校。迄今,已有556所高校经合并调整为232所,并调整了509所高校的管理体制,组建了一批新的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高校合并的过程也是会计合并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合并中的会计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高校合并过渡期的主要会计问题
1.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合并高校只有在全面财产清查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一套真实的、合并高校的新账簿。合并高校全面财产清查的内容应包括:对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固定资产、家具用具、图书资料等实物资产的清查;对债权、债务、投资及无形资产的清查,特别是对债权、债务要了解其形成过程、原因、时间等具体情况,以便采取积极的措施,清理资金旧欠,搞活资金运用。通过清查,摸清合并各校的实有资产,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财产的完全和完整。
2.建立统一的账簿资料。在进行全面财产清查的基础上,对清理出的财产盘盈、盘亏问题,要及时调整账项,使账实保持一致,在批准处理前,作为“待处理财产损益”处理;并查明原因,尽可能在账簿合并之前进行转销;对确定在短期内无法处理的“待处理财产损益”则暂时挂账。各校在财产清查的基础上,编制财务合并基准日报表,经审核无误后,作为建立新账的依据。
3.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对合并各校新发生的财务活动,需由新的财务制度来规范。对资金筹集方式、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方式、资金的使用范围、费用开支的各项规定、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及监督手段等需通过制定新的统一的财务制度来规范。
(二)高校合并后的主要会计问题如果高校合并后,只是达到会计核算和管理形式上的统一,未能达到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的目的,在高校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合并高校后的整体优势,提高办学质量,使新高校更上一个台阶。因此,高校合并后的会计问题要站在更高层次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合资源,开辟新的筹资渠道。高校在合并后,实力应该增强,会计上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拨款是高校惟一的收入来源,高校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预算资金运动,根本不存在高校自身的筹资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经济形式的出现,高校扩大招生对资金需求量的增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筹资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 了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新格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已明确了高校的法人地位:“高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因此,高校作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已确立了高校作为筹资主体的地位。合并后高校的发展需要挖掘新的筹资渠道,合理有效地配置高校财务资源。首先,从银行方面来看,对高校合并后整合的实力看好,加之目前在企业效益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教育的回报是稳定的,资金流向教育市场的可能性很大,高校在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基础上,应争取银行贷款;其次,合并后的高校,由于整体实力提高,应寻求更高层次的合作办学,争取投资方的投资,提高办学层次;再次,还可申请世界银行贷款、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外资金;发行教育债券;建立教育投资基金等。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要注意防范筹资风险及相关会计规范的配套改革。
2.完善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合并后的高校,摊子更大了,其会计管理要更多地依靠制度建设和制度控制,而不是通过“人治”。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使各单位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了依据。加入wto后,我国高校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而且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高校只有采取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来赢得教育市场。为此,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极为必要。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应主要从财务管理权力和内部经济责任体系等方面来完善。
3.实现合并高校会计核算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合并后,在财务运作上要解决由于校区分散布局给会计核算带来的时空问题,会计核算网络化可以达到各校区资源共享,通信方便快捷,财务分布式处理,远程账簿报表输出等目的,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合并后的高校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实现会计核算网络化。一是合并后的高校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大都由几个校区构成;二是合并后的高校经济业务繁杂,工作量大;三是合并后的高校大多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四是高校人才济济,不乏网络专家。高校会计网络化需要注意网络环境的安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配套建设。
二、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会计问题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规范下,我国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应运而生,据重庆市教委2002年9月的统计资料,重庆市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已发展到13所,本专科专业56个,年招生7500人,在校生规模18500人。随着这种新的办学方式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问题,如何明晰高校及民办二级学院的财务关系,保全高校的国有资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性质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系统地规定了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目前兴办的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种类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捐资办学,二是投资办学。我国民办二级学院一般是采取投资办学的形式,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境界所决定的。从目前我国兴办的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组织形式来看,投资办学一般采取双法人结构模式,即高校本身属于教育法人,而高校的民办二级学院一般既是一个非企业法人组织,又是高校的二级单位。根据法人的法律界定,法人应有自己的独立财产并且与投资人的其他财产相分离。而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却没有关于投资办学相关的管理办法,即如何明
--> 晰投资办学的产权归属及投资者回报等问题。高校属于非营利性单位,其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但这不等于说他们不能盈利。这里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正确理解不以营利为目的与净收益的矛盾;二是民办高校净收益可否分配。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民办教育的相关政策,提出在民办教育收费中,应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学校收费标准应与办学主体的筹资方式相适应,但教育部最后强调,民办教育应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收费原则,同时学校收费不能替代各级政府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必要投入。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供给普遍不足的情况来看,其他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国外投资者等各方投资兴办普通高校民办二级学院,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增进了社会的公共利益,起到了弥补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作用,说明民办二级学院在总体上的公益性是一种客观现实。同时,教育是一种收费服务,教育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较大缺口为教育产业留下了获利空间。由于目前我国财力不足,民办高校暂时难以获得政府的资助,而逐渐向市场组织靠拢,采取全额成本或高额成本收费,以此获得经费的积累和盈利。因此,“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等于不存在结余,对民办二级学院来说公益性和收益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辨证地对待民办二级学院公益性和资本的增值性矛盾;其次,投资办学能否将收益的一部分向投资人分配?从资本具有增值和保值的本质来看,如果不允许民办二级学院的投资人获得任何回报,那就等于要求投资人捐资,这不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其结果将挫伤投资办学者的积极性,必然会导致高校民办二级学院的消亡,因此“不以营利为目的”必须建立在对公众根本利益有益的基础上。只要高校民办二级学院以社会效益为最高目的,能保证为社会提品或服务所需的正常经费,在规定将大部分结余用于学校的扩大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小部分结余用于投资办学者的回报,应该是不违背“不以营利为目的”宗旨的。
(二)高校民办二级学院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按《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可采用三级核算方式核算会计单位的收支。这种财务关系是以经费领报关系来确定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以财政拨款为单一筹资渠道的管理模式。从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方式来看,一般是高校以国有的土地、教学楼等有形资产、师资力量和声誉等无形资产投资,而其他投资者以货币及提供国外学习途径等资源投资。因此,不能再采用经费领报关系来确定与民办二级学院的财务关系,而需要分清投资各方的产权归属,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同时需要正确制定合理的投资回报。如果我们不理清高校和民办二级学院的财务关系,解决相应会计核算问题,则可能使民办二级学院挖高校的墙角,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了适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不仅需要完善高校净资产保全的核算体系,还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设置高校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高校的资产管理机构受托对高校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根据有关的政策,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报废等手续,把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结合起来,明确产权,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这样国家利益才能切实得以维护。
三、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会计问题
1.建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高校后勤改革,是将行政管理、福利服务、由拨款驱动的行政运行机制转变为靠市场驱动、成本经营服务、竞争收费、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企业运行机制。企业依靠竞争获得生存,而加强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成为高校后勤实体竞争的主要手段。高校后勤实体首先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其次是建立全面成本核算体系。高校后勤实体的成本核算体系应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业务情况,参照执行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如修缮中心、运输中心,可参照相应企业会计制度核算,并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严格成本管理,实现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更好地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2.高校后勤实体投资多元化问题。在大力提倡高校后勤社会参与的情况下,高校后勤可以吸纳社会资金,以扩大高校后勤实体的经营能力。后勤实体投资多元化,将改变后勤实体的投资体制和所有制形式。在这种背景下,不仅需要分清投资各方的产权归属,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的要求。
3.分别核算纳税与不纳税收入。凡是从原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剥离出来,形成的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后勤的经济实体,按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对高校提供的教育劳务,包括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均享有税收优惠政策;而对外提供的劳务则不享有税收优惠政策的经营活动收支,以便于进行纳税申报。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随着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迄今为止,国内对于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少文献都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研究。陆翠萍(2010)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问题比较突出,原因包括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大,教师负担过重等[1]。李达(2011)对桂林三所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近50%的教师认为论文质量仅能勉强达到要求。原因包括会计数据往往会涉及到商业机密,学生在收集数据和调查访谈时比较困难等[2]。江燕红(2013)对北京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学生没有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师生沟通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3]。肖丹(2013)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原因包括学生不重视、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4]。王喜荣(2016)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包括学校要求不严格、学生态度不端正、选题不切合实际等[5]。田利军和王景博(2016)对天津高校140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后认为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导师职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术氛围均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6]。
还有些文献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田春晓(2010)认为每学期专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财经话题展开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可以在第七学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7]。李达(2011)提出增设毕业论文撰写技能培训课程,严把选题关,论文题目确定后,教学部门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审题,严格淘汰不合格的论文题目[2]。肖丹(2013)建议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4]。王海兵(2014)可以统一举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会,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某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8]。于卫兵(2014)提出会计学毕业论文应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认为研讨课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有着很大程度的融合性,二者在教学理念上比较契合,在教学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9]。苗晴,石盈芳,彭宏华(2015)提出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选题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10]。罗喜英(2016)建议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毕业论文实践相结合,认为此举可以缓解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各种矛盾,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11]。
有的文献提出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俞军、李道芳和巫绪芬(2010)提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毕业论文成果要运用到企业实践中[12]。江燕红(2013,2014)提出可以探索实务模拟类的毕业论文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案例情境中完成一项本专业领域的实际任务,提出可以尝试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3][13]。王兴娟(2013)提出只要是学生独立完成、能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而且内容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可直接用于企业实践的,经学校审定可替代毕业论文[14]。
二、关于创新性和学术性
(一)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
真正做過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创新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讲,能够有所创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遑论本科生了。大部分本科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写出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就已经不错了,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在是勉为其难,客观地讲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一些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宣称的所谓“创新”根本就不能算是创新,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相去甚远。因此,本文认为,将创新性作为评价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标是完全必要也是必须的,但在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可以把创新性作为一项参考性指标来观察,归为拔高性要求,这样更切合实际情况。
(二)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传统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采取学术论文的形式。但是,会计专业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专业,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都是进入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已经有学校在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比如,合肥学院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采取“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12]。北京城市学院试行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13]。对于这种形式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讲,用学术性来评价其质量就不太合适。因此,本文认为,在对某些基于实践、新形式的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三、关于学生
大四学生的事情较多,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要应对各类招聘和考试。目前企业秋季招聘通常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和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是在每年的12月,企业的春季招聘大多从3月份开始,研究生复试一般是每年的3月-4月份左右,省级公务员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省事业单位考试通常是在每年的5月下旬或6月初。从上述时间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是一个空档期,而且这个期间正好处在寒假期间,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用来写作毕业论文。因此,本文认为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比较合适,可以避免与各类招聘和考试的时间相冲突。
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本文认为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或者偷懒省事,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不是陈旧不堪,就是大到没有边际,要么就是在网上找那些参考文献资料比较多,比较“好写”的题目。相比起来,指导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会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本专业领域比较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或设计那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题目,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而学生自主选题一般情况下是不靠谱的。
本文认为,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非常关键,如果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将其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只想过关交差按时毕业,那么即使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再好,外语水平再好,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四、关于指导教师
有文献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6]。本文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太大,区分不是很明显。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未必一定高过中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在现实中,某些职称较低的教师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锐意进取,紧跟学术前沿,勤奋努力,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往往能够指导出比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有的文献认为科研经费多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通常比较高[6]。本文认为现实当中,会计专业本科生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的情况并不是太多,指导教师即使花费科研经费,通常也是比较多地是花在硕士生或博士生身上,一般情况下很少将科研经费花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上面。另外,在现实中,有很多科研经费的老师通常都是所谓“能人”,一般都很忙,不少人还兼有行政职务,事务繁多,花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精力都比较有限,反而影响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对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很重要,但是更关键的是指导教师有没有认真做好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如果指导教师对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即使该教师的职称再高,科研经费再多,也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在现实中有这么一个教师群体需要引起注意,他们往往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什么行政职务或头衔,也没有太多的科研经费,职称不高,指导的学生数量也不多。但是往往就是这些老师,有工作热情,做事认真,受过博士阶段严格和规范的学术训练,加上指导的学生不多,没有太多行政事务的牵绊,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毕业论文。这个教师群体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比较高。
五、关于
现在各大学普遍对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本科毕业论文实行制度,具体的操作方式各不一样,有的学校是抽查,有的学校是全覆盖。制度对于遏制本科毕业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有些具体做法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提交的必须是答辩前最后一稿毕业论文,本文认为这个规定可以修改一下。在现实中,有些学生为了通过学校的,把毕业论文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文理不通,结果是通过了,但毕业论文也成了“废品”。因此,指导教师对通过的毕业论文应当进行仔细审阅,对那些“废品”毕业论文要督促学生进行认真修改。尽管通过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一定高,甚至不一定合格,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否定的必要性,这一制度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应该对全部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而不是抽查。
目前各学校制定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宽严不一。有的学校规定是文字复制比低于25%算通过,超过45%或50%的被认定存在严重抄袭,本文认为这种认定标准偏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可以比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标准低,但也不能过于宽松,否则不利于学生建立对于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本文建议文字复制比低于20%算通过,20%-35%认定为存在疑似抄袭行为,超过35%认定为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制定适度从严的结果认定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底线是非常必要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评价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每年1月份和2月份比较合适。教师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区分不是很明显。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的多少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響有限。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以及指导教师有没有做好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很关键。毕业论文制度应当坚持并加以完善,结果的认定标准应当适度从严。
参考文献:
[1]陆翠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185-187.
[2]李达.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面临难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2011,07:70-73.
[3]江燕红.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及分析[J].财会通讯,2013,19:41-43.
[4]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20:123-124.
[5]王喜荣.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04:126.
[6]田利军,王景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选题的原则和来源
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呢?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2)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Take Bijie Universit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as an example
MA Zhongya
(Bijie University, Bijie, Guizhou 551700)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a summary and test of students' study at university; it reflect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grasp the statu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study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 status investigation; undergraduate
1 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以无记名问卷方式,调查了毕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及参与2013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教师。指导老师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4份,有效回收率为90.51%。学生的调查问卷共发放295份,有效回收率为91.36%。
1.1 对毕业论文意义的认识
1.1.1 选题情况
在选题方面,属于应用研究类的有 83%,理论研究类的有12%,案例研究类的有5%,在题目中结合当地社会和经济的所占比例最大为91%。学生选题主要考虑的是资料是否易于收集,内容是否易于撰写、题目是否具有普遍性,并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经管类毕业论文存在选题宽泛性的特征,而目前毕业论文选题难、内容空洞的问题突出。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科研能力。
1.1.2 撰写情况
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有34.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认为有必要的学生中,有42.4%的学生是鉴于毕业论文是教育部规定的必须过程,仅有23%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总结。这表明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毫无学术研究的兴趣,对论文采取排斥的态度。但是对于论文写作态度这个问题,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极不认真的,10%的学生抱着应付过关的态度,其他87%的学生主观态度是认真的,故而,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论文。
关于论文写作所需的资料,60%以上的学生主要通过上图书馆和上网查阅,以及教师提供来获取资料,少部分学生是通过平时积累,和毕业实习实践来获取资料。毕业论文中仅约 8%的学生在文章中围绕自己的论点进行论述,并在实际调查基础上撰写论文;约 92%的学生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裁剪并整合修改。
由于毕业论文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压力成为影响毕业论文写作的最大因素,由于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工作,他们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希望尽快找到适合的工作,时间更多花费到寻找实习单位、收集就业信息、制作投递简历。而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与求职时间冲突,因此导致精力无法集中。有约 10%的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约 30%的学生在三个月以上完成,其余在两到三个月内。
1.1.3 教师指导情况
在论文写作中,指导教师的督促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态度,约 93%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帮助很大;约 90%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指导态度认真。
关于指导老师的指导内容,问卷调查显示指导最多的是审阅论文并批改论文。学生认为论文选题和论文撰写环节最需要老师指导,而在实际过程中教师指导最集中的正是这两个环节。②指导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当面指导、电话沟通、短信交流、电子邮件往来和QQ交流等沟通方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面对面交流的沟通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指导教师选择定期集中指导的方式,频率一周一次的居多,占比为73.5%,半个月见一次指导教师的占比为24.3%,交流时间间隔在半个月以上的仅有2.2%。
现实过程中,因人施教指导的方法不足。针对教师在学生论文选题和撰写过程中给予帮助和辅导,应加强教师对论文的指导,增加面谈次数。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之下,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有超过半数的教师每人需要指导十个以上的学生,这导致教师平均对每个学生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并且出现严重的浮躁情绪,抱着“完成任务、得过且过”的思想实施论文指导,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论文的完成过程和论文质量。
2 提高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改进建议
2.1 建立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
论文的写作过程由选题、收集资料、文献综述、资料数据分析、文字写作、论文答辩等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面考核学生能力,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强化专业理论学习与科研技能培养并重,加强专业科研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目前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阶段具体的科研训练项目所形成的实践训练平台,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感。③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鼓励学生尽早地去实习基地做实习,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让选题来于实践,源于实际。
2.2 提供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融合的平台
加强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前的指导,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对论文写作的积累,将毕业论文选题指导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学术发展前沿动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以及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日常注意收集有关资料信息,为完成论到“有备而来”。增加对假期时间的利用,延长论文教学时间,使得学生实习前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成为可能。④
2.3 强化“个性化”的论文指导
由于每位同学不同的选题,涉及到不同的研究内容,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需要指导教师针对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指导工作量不仅大,而且有相当的难度,面对不同的问题,对教师也是个挑战,指导过程也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在现阶段学院对学生论文质量的考评相对弱化前提下,教师基于工作任务的完成,加之学生方面的配合不足,教师缺乏高质量完成论文指导的压力与动力。实际中,能真正突出个性化指导的教师是少数,这需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2.4 启动激励竞争机制
建立毕业论文奖惩机制,既奖励优秀论文、又实施论文考核的末位淘汰制;既奖励学生,又奖励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执行学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条例”;细化学院对论文的中期检查;细化指导、评阅、答辩意见撰写要求;明确并切实落实答辩后再修改、定稿、再答辩等环节的管理。
注释
① 吕莹,陈璧州.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9-71.
(一)选题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选择论证的学术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
1.论题的来源。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来。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诚信的思考”、“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展开讨论。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般会计论文论题的范围包括:
(1)会计方面
(2)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
(3)审计方面
(4)管理会计与预算会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在本资料附注中,有相关的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1)创造性原则。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选好题目后,接下来就是研究步骤。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
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做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三)编写初稿与修改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会计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速度,不宜求快,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通过这—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3.誊清定稿
论文修订后作最后检查,满意后定稿。
毕业论文应由学员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员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论证充分,思路畅通,结构完整、严谨,条理分明,语言通顺。需把握以下几点:
(l)要思路畅通,纲举目张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
(4)要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种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二、会计毕业论文基本格式:
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目录、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原则上,题目要简单明了,能反应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的中心内容要讲什么,切忌笼统、空泛。语言也要补实,同时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毕业论文的格式应该有专业的模板格式,参考格式请点击毕业论文格式。
目录
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内容摘要要求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论文要点,简明、明确、畅达。
关键词:3-5个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关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在毕业论文中,最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层进式,即论文的各层意思之间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各个分论点作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呈现出一种纵向联系的层次关系。二是总分式,即采用"总题分述"的方式,先总括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或者先分开说,最后再总结。三是并列式,即论文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各分论点的段落相互平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呈现出一种横向的内在联系。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003年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141-02
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调查,依据社会对财务、会计人才素质要求,结合岗位工作特点和生源情况,按照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目标要求,按照“理论够用、加强实践、突出特色、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并实施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内容为三方面: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
一、理论教学体系
(一)课程结构上形成“平台+模块”的框架,通过“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建设,保证人才基本规格要求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其具体含义是在应用平台上设置了职业技术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和第二、三课堂模块。在学院统一规定的公共基础平台外,又在专业理论平台上设置了学科共同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必修课模块、专业方向课程的限选课模块和自由选课模块。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对各类课程进行裁并、整合和内容更新,为实践教学提供“必须、适度”的理论前提。从总体上设计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发展要求,突出整合性和知识的应用性,打破传统按学科范畴设置课程旧框架,增强主干理论课程整合。
(三)把职业资格认定类课程整合进课程体系中,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相关行业作好准入的资格准备,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串连起来,能以行业需求为主线,为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构建提供理论知识和技能原理。
二、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立“全方位、双循环、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全方位
(1)全方位模拟教学形式。形式依据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系列课程特点而定,有校内校外两种形式的实训与实习,并把二者紧密结合。同时有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和会计、财务、审计电算化相结合的实训。单元实训为每门课程的基础,专项实训针对岗位需求而设,还有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企业经营全过程实训,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于一体的专业综合实训。
(2)全方位模拟实训内容。由单一的工业企业的模拟实训扩展到主要行业的模拟实训如施工企业、商贸企业、行政企业单位等;强化会计、审计、财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单元实训及其综合实训;增加就业岗位的专项实训。最终使模拟教学内容更加岗位化,更加全面,为人才培养走向准职业化奠定基础。
(3)全方位模拟教学环境。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ERP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包括会计咨询公司、金融单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
2.双循环
日常教学中双循环是指各门课程的单元模拟循环与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循环。
(1)各门课程(指专业主干课)一是按章节内容分散进行实训。二是课程结束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该课程综合实训。这需要科学的安排时间,理论教学精讲多练,通过实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单元循环是伴随专业系列主干课程理论教学同时进行。
审计、公司(企业)财务等课程单元模拟,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案例分析为主,辅以专业调查,提升职业判断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协调、交往的能力。会计系列课程单元实训侧重基础模拟训练,培养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在时间安排上,分别在一、二、三、四、五、六学期进行,系列课程单元模拟实训是伴随每门专业理论授课同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连续不断线,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2)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循环。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包括整个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系列的综合模拟实训,这是在专业系列课程单元模拟实训后而进行的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以校内实训为主,按设定的模块进行实训,集中在大四第七学期。第八学期进行顶岗就业实习,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的准备工作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通过双循环模拟实训,实现了每门课程的整体循环和相关知识的交叉循环,达到全面把握、重点应用的目的,使学生专业知识步步升华。使学生在对各门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分块、分条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提升就业能力。
3.多模块
毕业前设计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岗前实训模块,旨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1)出纳岗位实训模块。这一模块的设计是为了保证学生上岗后能扎扎实实地从基础业务做起,出纳往往是学生进入财会部门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出纳业务也是财会人员的基础业务。此模块设计为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奠定良好的业务基础。
(2)会计(审计、财务)岗位实训模块。将学生置身于会计(财务、审计)主管人员的岗位,进行经营或业务活动全过程的会计业务、审计业务和理财业务的处理。主要以工业、商贸、施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主要经济业务,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的内容及方法与操作技能,使毕业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从而把握继续发展的机会。
(3)纳税申报业务实训模块。学生在校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较少,但用人单位在选择财会人员时,往往非常看中其纳税申报与纳税业务处理的能力。该模块完全模拟企业纳税申报业务全过程,使学生得到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全面训练。突出各种税金的计算、合理避税的运用、调整账务处理等内容实训,各种税收处理在企业会计实务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大,这项任务对财会人员职业判断力要求高,所以纳税申报业务是财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4)“ERP沙盘模拟实验”模块。该模块训练,可以让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学生跳出财务看财务,全面提高学生职业判断力、经营决策和财务及经营活动分析与评价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方法,从而从更深层次把握财务管理内涵。在这一模拟实训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对抗性的实战训练。学生分别扮演不同企业管理角色,包括会计、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
(5)特殊业务模块。设计这一模块,旨在加强实务操作训练,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一些特殊业务处理因新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颁发与实施越来越国际化、标准化。这些特殊业务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发生,学生在校只学些基本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该模块设计。
(6)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四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检验,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更高层次,它是理论和实践的升华,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的考察。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不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较弱,文字组织能力较低。为此我们利用日常各种实训与实习机会要求学生写出论述性的总结和调查报告,有意识、逐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待进行较长时间的毕业实习时,学生就可以根据日常逐渐培养出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日常积累的资料,针对论文选题,较为顺利的收集、整理、加工实习中取得的与论文相关资料,较好的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工作。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措施
1.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大学本科1―4学年的分层次、模块化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纳入新版教学计划,从而保证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2.认真做好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1)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包括每门专业课程实训与专业系列课程综合知识与技能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实训相结合;每门专业课按章节分散实训与该课程结束后集中一定时间进行系统实训相结合。
(2)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企业从事财会工作,无论是手工核算还是计算机核算都希望游刃有余地胜任工作,因此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能熟练的进行手工操作,又能利用财会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3)课余学生分散实训与相课堂集中实训结合。分散实训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个实验室中随时随机进行操作实验。
(4)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规定学生自找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习。学生必须根据实习内容提交一份论文性质的调查报告,作为平时学习成绩考核内容。由于财会专业建立实习基地难度较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强化校内实训的同时,校外实习必不可少,严格要求学生按实习指导书具体规定的要求与内容进行实习。
(5)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在较长的毕业实习期间,根据论文选题注意搜集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论文论据、从而使学生撰写论文具有实际意义。因此要求学生撰写具有实用价值的论文。
3.加强实践教学资料建设
教材可选用正规出版的专门教材,也可由教师自行编写。具体规定实训目的,要求、内容、步骤、方法、时间、地点、进度及考核方法。同时教学大纲和实训教材,要求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均要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环节都要有相应教材和实践指导书。
4.改革与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寓教于乐,乐学致用”,加强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具体包括:
(1)进行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教学的有限时间进行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实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动态示范教学,使学生通过网上学习来完成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网上实践教学。
(2)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到实践单位参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岗位轮换、角色转换、社会调研等灵活多变方法。
5.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1)请进来。聘用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人员为专职教师;外请专家讲座,指导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实训。
(2)送出去。到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财会软件开发公司接受专门培训;允许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前提下业余时间到企业、单位参与实务操作。
6.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考评
(1)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指标体系
(2)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3)师生互评
以上各项指标均赋予相应的权重登取成绩,均以“百分制”考核,折合为“五级分制”。
三、素质拓展体系
应用型人才不是培养精于技能的工匠,而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素质拓展体系应包括专业技能、技术创新和专业素质的拓展、社会综合能力扩充训练、精神气质的陶冶、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
(一)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培养技术开发能力。
(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大家知道,旅游学科是一门经济管理类应用学科,其独特的产业地位使它的学科理论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从其他相关学科移植过来的理论,一部分是从旅游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关联度强,影响面广,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想撰写出一份合格的毕业论文,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较好地驾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写作过程。本文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选择课题、拟定提纲、撰写文搞。
一、选择课题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它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不过,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同于一般科研选题,还不仅仅是“写什么”的问题。从大处讲,它是事关一个人的专业方向、职业生涯和事业领域的事情。因此,一个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学生,对选题应持认真慎重的态度。
要想较好地完成选择课题步骤,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社会需要,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和解决旅游业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既要观点正确,方向正确,还要尽其所能追求新颖和创新,预见其应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具体地说,考生可从“破”、“立”、“补”三个角度来选题。
(1)从现实存在的问题中选题。学生要运用所学的旅游专业理论的科学知识,去寻找和发现旅游业中存在的弊端、谬误和急待解决的问题。即所谓“破论”。
(2)要从寻找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中的空白处或边缘领域中选题。旅游学科是一个新兴的正在完善中的学科,存在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空白,旅游专业学生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即所谓“立论”。
(3)要从寻找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旅游学理论既然是正在完善中的学科,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成果中,必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许多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所谓“补论”。
一般来说,宜实不宜空,宜具不宜泛。
2、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
撰写毕业论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毕业生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学生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能力、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要素:
(1)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2)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学生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
(3)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选题的大小难易应取决于学生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量力而行。
3、要能结合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职业前程和事业领域的选题
旅游学科具有明显的专业方向。从大学科理论上可分为经济类、管理类、文化类,从小学科理论上又可分为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经营学、财会学、心理学、规划学等;从行业理论又划分为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据以往的经验,毕业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具有明显的专业方向选择倾向。特别是对有心继续深造的同学尤其如此。同样,旅游学科还面对着不同的职业。景区、酒店、旅行社、行业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教育等。
从就业实际来看,用人单位往往很注意应聘者的毕业论文专业方向。因此,学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都应有自己的业务方向,也要考虑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和事业领域。
总之,既要选择那些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位,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和事业领域打下一个基石。
二、研究课题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学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稿、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特别注重有关的旅游案例资料收集。调查的方法建议采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建议选用:访问和问卷。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
学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通读、选读、研读。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重点是对旅游各行业有关案例。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
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
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4、研究课题的结晶工作——拟定论文提纲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主要论据和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突出亮明全文的论点,摆明主要论据,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一般步骤是先写出大纲,经修改论证确定后,再写出详细提纲,同样经过论证修改,最后确定下来。
三、撰写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