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行动导向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37-01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近年来,受到德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始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个教学方法体系,主要方法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
高职课堂教学要以经验传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要用经验传授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吸收;专业技能培养仅仅只是一个高技能人才的三条腿之一,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方法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和深度的关键。因此,在课程设计时,知识、方法、素质三方面能力目标都应该有机结合,并且赋予有效的实施。
1 知识能力设计
知识能力也就是专业岗位能力,主要是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传统的教学就一直以传授知识为主,面对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高职学生,以及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我们在专业岗位能力设计中应当以技术知识的操作实践为主,然后再引导出必要的知识,而非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源发性。也就是说,先教让学生怎么做,然后再告诉其为什么这么做?有些老师认为,高职生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但根据学生评教座谈和毕业生就业反馈,技能学习系统性不强和高职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不强,与其没有养成深度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前一步是让学生习得技能,而后一步让其知道其所以然,培养其系统思考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专业岗位能力课程设计中,教学内容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也是最难和最有核心价值的部分。首先,要对所任课程有全面、深刻、系统的理解,才能合理的筛选出适用于高职学生,才能培养满足专业岗位能力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其次,单项技能或者综合技能所选择的任务载体一定由易至难,并且要结合整个培养体系中的相关技能,设计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够得着,吃的好。比如,我在《广告策划》课程设计中,通过商品广告调研和分析、商品平面广告策划、品牌企业形象电视广告策划、商场店庆整合营销策划四个任务,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情景设计,并由简单任务到复杂再到综合任务,层层递进,构建该课程的专业知识能力目标。再三,任务的选择尽可能符合学生心理,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做一个感兴趣的任务会带来极大的创意和惊喜。《广告策划》中,我选择了周杰伦代言的“优乐美”奶茶的校园推广策划的任务。
此外,知识技能传授也要与时俱进。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要到2-3年以后才能使用,如果我们不是传授的最新的技能,那么学生所学将毫无用处,学生对学校的教育将有很大负面情绪。因此,我们在知识能力设计中应当结合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软件等,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有用性。
2 方法能力设计
方法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知识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法和素质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现如今,没有好工作方法就不能胜任工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不能保障其学习效果。在用人企业回访中,众多企业都对学生自我学习和后续学习能力提出要求,而这正是高职学生进校时所欠缺的重要能力,成为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的课程设计中,要为其补充方法能力训练的环节,通过布置学生工作页、提供阅读资料和引导其自行搜集资料回答引导问题,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小组共同讨论和决策,培养其思考能力、计划能力、决策和实施的能力;通过口头汇报、自我评价和互相点评,养成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3 素质能力设计
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的实施无疑是成功的,但德国规定班级的人数一般不能超过30人,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且我国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早已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满堂灌”,因此行动导向法是否适用于我们的中职学校,学生是否接纳此教学法,笔者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以小组兴趣为载体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先给学生分组,下达教学任务,老师先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讲解任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自己整合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创新性地完成新任务,达到能力的整合应用和迁移提高。如我在简单完成动态网页的基本制作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马上应用所学技术开发一个主题动态网站。任务下达后,学生热情高涨,觉得马上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现实工作任务很有趣,他们都跃跃欲试。各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分别开发军事、美食、新闻、十、动漫、娱乐、网上书店等主题网站。为了让开发的动态网站效果更佳,同学们还积极上网去查找一些网站制作的最新技术,学习并成功移植到自己制作的网站上,学到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技能,同学们都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积极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个学期后,班级学生在2012年上半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中学生首次及格率达98%、优秀率达58%;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年后班级学生在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技能鉴定考证中首次通过率达93%,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2.教学过程反馈
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行为,更包括学生的学行为,那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学生是否认可新的教学法呢?以下是笔者和学生的几点共同感受:
2.1有利于增加师生间互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教师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互动的效果。如郭同学说:“在小组里,大家互相帮忙合作,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团队精神、责任心等等传统教育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们的互动,让我们关系更加和谐了。”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学习愿望,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同学协作、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如陈同学说:“新的教学法让我们更加热爱学习,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了。”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组建小组到完成评价,都由一个团队具体操作,学生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也在团队的合作学习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拓展了学生思路,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协调、自主合作的精神。如郑同学说:“这种教学法让我们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让我们学会了自主行动、自主学习,这样的话我们以后才更容易在社会生存。”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学生的学习多采用小组方式进行,小组工作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既便于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体验实现个人价值所带来的成就感。如周同学说:“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精神,大家互补长短、相互学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奠下良好的基础。”
2.5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一种仿真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以实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根本教学目标。如谢同学说:“新的教学法引导我们一步一步探索、并从中挖掘知识,这使得我们的学习过程不会无趣,反而让我们更加沉迷并进行深入探索,让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马同学说:“我们自己当课堂的主人,不再是围绕着老师,我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和应对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今后走向职场时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郑同学说:“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提高了同学们动手能力,还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大家好像是提前进入社会工作一样,这样才能培养出会工作的人!”
2.6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整个过程都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卓同学说:“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来说当学生离开了课堂,离开了老师,那就没了一大半的本事,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到社会上也能生存。”
2.7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小组或学生分配不同层次的项目行动,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如郑同学说:“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能够让老师对我们因材施教,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学习中能吸取不同的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8有利于实现学习评价多元化不仅用笔试、机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引导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班级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如郭同学说:“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并让别的小组点评,相互取长补短,是我们喜欢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
2.9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演讲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主持人,是学生学习、训练或能力达成、素质提升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汤同学说:“新的教学法让学习没那么枯燥了。”
3.教学法改革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3.1教学法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1分组。同学们都只愿意和能力强的同学在一组,能力差的同学就没有小组愿意接纳。
3.1.2给学生动手做的时间多了,老师系统讲授的时间就显得不够充分。
3.1.3不想学习的同学容易混日子。
3.2问题对策对于以上问题,我也在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3.2.1分组及不学习同学混日子问题的对策:从开始的让学生自己组合小组,到班分组、再到后来的老师按学习态度和能力强、中、弱给学生搭配分组;从一个组八人到六人、再到三人,不断减少学生混日子的现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2.2老师讲授时间不够充分问题的对策:从开始的老师决定课堂教学内容,到后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先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超出能力范围的内容告知老师再详细讲授,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4.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的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需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4.1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能成为教师不备课、不讲课、一味要求学生自学、教师懈怠教学的借口,故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更需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反思、改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4.2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教学理念、思路、方法的全面改革,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要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这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化程度要求极高,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才能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前精心策划,教学中注意过程调控,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项目,因为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如果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如果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项目,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4.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需要一个认同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学生慢慢适应。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往往跨越学科,常常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而且中职生基础较薄弱,在短期内不一定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有时教师、学生、家长产生疑虑,所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一个逐渐的认同过程。
4.4要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具体分析专业特点、班级因素,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
4.5还没有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相适应的具有科学体系的教材现有教材的编写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原理、理论多,实训内容少。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内容往往是通过对专业领域实际应用的最新技术工作过程分析,把项目的知识与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项目以学期项目的形式出现在课程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因此需要打破现有教材体系,编写适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良性发展,目前正逐渐从规模扩张转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引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活力,行动导向型教学是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社会、方法及个人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向,其教育理念和基本原则与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相匹配。探索行动导向型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对推动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1.1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内涵
德国职教专家T.特拉姆对行动导向作了明确的界定:“行动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可以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法, 而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我国学者将其解读为“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因此,行动导向型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脑、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职业能力。其基本要求是以职业情境为教学参照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遵循“接受任务--思考决策--实施行动”三阶段,“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行动来学习,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1.2行动导向型教学的特征
(1)教学资源多样综合化。可以是网络的、多媒体的、图书、实际操作的、现场参观等等,呈现多样综合化趋势。
(2)教学方式的丰富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集体化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人的个性特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是分组学习,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这就使得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交互辉映。
(3)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教学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2目前高职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误区及原因
(1)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适用范围模糊不清。有些人认为行动导向型教学适用于所有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使所有课任老师都进行教 、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改革(版本1);另外一些人认为行动导向型教学只适用于基于生产或经营实践的课程的教学,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不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真实或仿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的(版本2)。这些不同观点使得许多教师处于无所适从状态。
原因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诞生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土壤, 在德国已经形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培养了无数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由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系与德国不同,使得行动导向型教学这种成功的教学模式推行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许多职业教育专家想法把行动导向教学“本土化”就演绎出许多不同的解释版本,对于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来说,选用那个版本 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从合理度而言,多数专家倾向于版本2的观点。不过对于起步较晚,职教师资力量薄弱,合作企业少的学校来说,先按版本1进行教学改革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认为教学中只要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就是行动导向型教学。因此,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进行启发式教学。但是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不变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学生是知识的承载者,以听讲、理解、重复、记忆为主要任务,教学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以理解记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楼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符号化教材和课件是教学的主要载体。
原因是教师自身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和压力,缺乏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和自我学习动力,对行动导向型教学没有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对其内在含义的深刻理解,教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不高,导致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理解的肤浅表面化。
(3)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能力培养多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的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认为技能实训是以学生动手为主,这样就是行动导向教学,因此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技能练习。刚开始学生由于好奇,兴趣盎然,但时间不长,许多学生就懈怠起来。 因为这种动手实践是缺乏目标的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这种技能训练与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样,学生不能预期到目前的练习与他所向往的目标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性, 缺乏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的自主性信息收集、计划、决策 行动、检查,评估等完整行动过程所需要的能力养成积极性。 这种教育导致了高职教育与社会上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同质化,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是区别于社会培训和中职教育的关键要素。当然,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
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
原因是教师没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对具体的职业情境不够了解,对其重要性没有深刻的切身体会和感性认识,不懂具体的实践细节和详细的工作过程,导致不会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型教学,不能够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聚焦知识,使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在动态的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 最终达到“粘合知识”于工作任务,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只能选择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只重技能培养,忽视学生未来从业所需的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多快节省”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思想在作怪。我们不能从只重理论一个极端走向只重技能的另一个极端,二者围绕目标和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有机地结合才是合理的。
3具体措施
3.1完善“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
行动导向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3.1.1能力本位的职业性
行动导向强调“让学生在自已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即职业能力。显然,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将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有机地结合,它不再单纯地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化,而是力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即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
3.1.2工作过程的实践性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在行动中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是在具有浓厚的职场氛围和工作情境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和内容与职业工作的要求、结构和内容形成一一映射的关系、 其教学模式同样是围绕职业工作这一主线而开展的实践活动方式。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其目标、结构和内容,还是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都与职业实践紧密相关,具有显著的实践性。
3.1.3职业迁移的开放性
由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影响就业市场供需变化的因素极其复杂,因而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结构和内容上必然是开放和包容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适应就业市场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变化。所谓的职业迁移能力是指当职业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技能和知识。也称之为跨职业能力或关键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不确定性因素将会增加。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然只有开放性的课程体系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3.2搭建平台,建立师生共同学习的机制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将影响部分学生的职业规范和文化思想,而同时,学生的行为变化和思想将会带动所有同级学生并将它传承下去。这样,有利于教学改革,可以弥补课堂时间传授内容的遗憾,更利于关键能力和思维的训练和养成。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中,更有针对性的修改授课内容,将促进教师的课程内容的改革。
3.3拓展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1加强行动导向型教学师资的培训
培训的过程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训教师的体验和具有针对性的交流。学校要注重培训与实践的实效性,建立制度,完善教师的培训和到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这样,教师才真正实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体会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只有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
3.3.2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教研
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校要给教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搭建平台,为教师教改科研提供如课题申报、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服务,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改科研的积极性,从自己所承担的专业、课程、学生角度思考教改科研,从而杜绝敷衍以及形式上的模仿。
3.4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有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典型模式。校企合作,校企共赢为产学研提供了可能。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浅析[J].教育与职业,2010(21).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蒋卫平.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成人教育,2011(10).
[5] 刘书梅等.关于高职行动导向型教学误区的剖析[J].职教论坛,2011(5).
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要达到这种培养目标,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无法得到促进和开发,因此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任务,确定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开发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近几年推行的主要教育教学方法。在Groß-Gerau职业学校这种教学方法已被不少老师采用,并且德国的有关法律明文规定,从上一个学年起所有老师必须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一、职业行动能力概述
工业和手工业职业及其要求处于不断的变化和继续发展之中,尤其明显的是电子机械和计算机行业。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资格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需求的结构越来越多地受到经济产业中服务产业的影响。一方面,服务产业自身在不断状大。另外,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工作也将不断具备服务的性质,使得越来越多的员工从事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前按“需”培养学生以及让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框架”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开发学生关键能力已摆在首位。即培养的学生不仅会应用职业专业知识,还可以运用跨专业知识和独立面对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职业行动能力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多维体。(职业行动能力见图1)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如江浙两地,取得较大收获,教学成果显著。
1、行动导向教学法定义
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针对许多职业不断提高的复杂度和抽象性,学生可以通过激活和独立掌握专业和跨专业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其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一种结构范式。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2、行动导向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结合书面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虚拟的或实际的信息,在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这样做的学习效益是最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是真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
(2)教学内容: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是跨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3)教材模式:不是有限的知识陈列,是如何去做的引导;
(4)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6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5)教学组织形式:不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6)教师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以传统的主角知识灌输、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7)交流方式(教学方法):不是单向地灌输,是双向地传递和互动;
(8)激励手段(效果控制):不是靠分数激励,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3、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型
在职业教育中,给学生的授课方式要遵照完全行为模式,该模式要与职业工作中的实际状况相符合。职业教育者要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就是当学生按照这样一个教学模式上课之后,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流程。这个模式分6个阶段构成。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型如图2所示:
在进行行动之前,学生被授予尽可能完整的任务。为了激发全面行动的方式,教师需要设置一个符合综合性的包含多种问题的任务,并且要为此进行精心规划。即教师要设计一份工作任务书。如下例:
工作任务:
通过实验查明并联的两只灯(E11:UN=6V,IN=0.1A;E2:UN=6V,IN=0.4A)所使用的电压和电流,同时通过改变电压(0―――6V)进行实验。
1、设计一个电路图
2、标明所使用的电流和电压
3、通过测量仪器检测你的电路
4、当你改变电压(从0V到6V),得到了什么结果?为什么?记录你的结果。
5、通过实验建立你的电路图,并且每次改变电压(从0V到6V)
6、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电流值、电阻值、功率
7、你观察到了什么?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8、画出相应的表示U和I的图表
9、记录电阻值和功率值
10、 多大的电流适应多大的功率?
11、 实验的结果和你的预期值相差多远?解解释一下两者背离的原因
12、 写出报告,包括整个实验过程,你事先预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
各行动阶段的描述见下表: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实例
1、 一次有启发的听课
2、 生活用水综合控制系统
3、 楼道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4、 罐装运输传动控制系统
罐装运输传动控制系统教学计划概况表
技能拓展
获得相关信息,并对信息列表
收集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提问
小组讨论导致问题可能的原因,拟订步骤制订计划
决定适合的工作方法,合适的测量仪器、特殊的工作工具、材料
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正确测量电路能力
转贴于
技能拓展
编程和实际操作技能、解决方案的专业原理
计算机、实验操作台
四、实施行动导向法要具备的条件
由于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在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但具体实施起来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我认为应具备以下面几个条件。
1、对教师要求非常高
教师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要提高,教师自己要加强学习如自学或参加各种培训。采用这种教学法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大,首先教师要设置并精心规划工作任务。
教师在任务设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此任务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该任务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如何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如何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任务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课前熟悉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任务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
(3)介绍任务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4)掌握每组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做好记录工作,使学生的行为掌控在教师的视野之下。最后.在任务内容讨论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任务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当然在学生交流任务实施的结果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那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否则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任务实施就会失败。
2、对实验实习条件要求高
一个任务所需要的所有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一般应该具备,最好是实际可操作的东西,没有实际可操作的东西,教具、模型或仿真软件必须具备,这个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3、学生的生源质量要求高
学生的生源质量问题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一大问题,学生文化基础差,进一步学习有较大难度;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或不会学习,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较被动;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理工科课程,需逻辑推理的课程有很大难度。
4、学生的班额要求高
班额太大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教师指导起来很困难。
5、教学进程难于控制
“行动导向课程”主要以学生工作为主,教学进程往往很慢,教师又不能中途停止学生工作,正常的教学进度难以完成。从德国学校实施几年多的情况看,这个问题还需要解决。
五、对我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和思考
行动导向法从理念上是非常先进的,它或许可以解决目前困扰我校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1、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心辕意马,精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下。
2、学生能力差的问题
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结果导向”,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德国人称“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采用行动导向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考虑到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并且我校的电子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航空旅游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试验设备都比较齐全,加上拥有“双师型”教师,我校可以在电子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航空旅游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选择试点班,试点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采用行动导向完整教学模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当然在采取这个方法后,所需的费用肯定会有所提高,这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
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例
打破“三段式”、“学科式“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从Groß-Gerau职业学校的情况来看,这里的老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
教材改革——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 “工作页”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双证”教师 、“双师”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提出多年,但收效甚微,一个突出的原因是专业教师获得技能技师等级证书的过程也是来自课堂,来自课本,缺乏与专业行业的有机结合,因此要研究制定导向机制,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专业行业实战,这是提高专业教师动手能力、扩大专业教师行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3、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
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应多沟通,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多合作。
2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即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中的“行动”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职业行为;二是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三是指认知规律。“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的标杆,在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理念就是行动导向。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在这里构建成这样一个框架:在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实训证明,行动导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易于形成职业中的关键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地用脑、用心、用手,较快地掌握在工作中够用的知识和实用的工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及学习能力,提高了与团队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技能型的物流人才不仅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满足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岗位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行动导向实训教学要求做到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现场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技能考核制度,将“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
3.1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境是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训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现场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这个环境包括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物,实习时通过使用这些实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其特点是:实习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更浓;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设备的专用性强,难以实现多个实验共享。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训教学的任务。虚拟环境的特点是:实训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目前,物流实训现场教学环境主要有校企合作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而虚拟教学环境则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现场教学环境中校企合作实训是一种双赢的实训方式,院校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创造良好条件。但如果企业为了防止商业机密外泄,或考虑到生产成本与效率问题,会在接受学生实训时,根本不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物流实训。因此,学校只能组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运营,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虚拟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比如3D动画整个系统提供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写字楼、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采用3D动画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训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3.2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65-01
0 引言
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将成为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从规模、质量到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都急需创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其中既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也有教学技巧(如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较为容易在高职高专普及。且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时在全国各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推广或者尝试。
1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发的几个问题
1.1 一点思考 在体验学习的充实,享受工作的乐趣同时,我们也学会思考:实践和创新从何处入手?怎样寻找突破点、闪光点?如何说,如何写,如何和学生相处?这就要求我们思考所在的区域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有何特性?只有真正把学生所面向的就业的区域范围和本身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一个小游戏、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日常生活习惯都可以成为行动导学法的切入点。而这些切入点更为贴近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
1.2 二点了解
1.2.1 加深对当代学生特点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我们的学生,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对于这代学生来说,思维方式和教师甚至与他们年纪差不大的80后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思想活跃,追求自己的个性和时尚,注重民主平等,教育消费观念明确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才能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不仅如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了解,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专业方向,的只有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提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教学理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2 加深我们教师对自身的了解,我们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自己,进而更乐于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自身才可扬长避短,汲取和积累更多的经验,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自己,让学生感触到你的真诚和你的常识,因为喜欢你的人,而喜欢上你的课,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老师只有既了解学生,又了解自身是教师能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1.3 三个转变 ①角色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就教师而言,应该转变观念,一堂课: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时候指导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从头到尾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而就学生而言,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只有这样,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旁导”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②内容转变: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突出了学生主体。
③场所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因此教学不可局限于课堂,更应该突出实际经验。行动导学法提倡产学结合、校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必须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风险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让我们的课堂走向企业,使课堂教学真正能转变成以实际经验为中心的社会企业。
1.4 四点浅见
1.4.1 “行动导学法”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 “行动导学法”即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办学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建设。以行动导学法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更突出了“学法”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等优越性。
1.4.2 心好一切都好 “行动”首先得“有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课堂教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应有对教学的热心、对学生的用心和对自己的信心。注意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让学生跟着你行动起来。
1.4.3 教师职业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一个工作过程中,其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等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它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功利属性)和关注人的发展(教育属性)。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稳步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很多中职学校都在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方法的改革,以建立起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但是,中职教育的改革不仅是教育目标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变革,且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革的需求,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行本文由收集整理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因而在全世界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德国,此法是提倡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这种模式不强调学习的系统性,不是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非几种教学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前提的指引下,由一系列的跨学科的、能组成体系的综合教学模式,老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而学生不再仅仅是接受者,而更多的是行动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总的来说,行动导向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新颖并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采取以小组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案例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自主制订计划和获取信息,然后实施计划,在此过程中与教师合作和交流,通过实践——认识的循环模式来达到处理问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行动导向”教学法总体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因此,教师的活动制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兴趣为导向,能力为目标为原则。
学生为中心: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一个学习任务,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负责人,共同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充当学生的服务者和协助者,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由于学生是主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自主处理问题和积极主动学习能力。
兴趣为导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论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教学按照课本上的安排进行,然而这样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教师设置学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习,学习效果就会得到保障。
能力为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具有实效性,它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实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去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环境下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技能。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点
(一)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社会和企业需要不仅需要技能优秀的人才,也需要具备综合性能力的人才。在以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中,学生的技能不仅得到提高,其他的能力也逐渐形成。教师只是组
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这就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其他人的协作,锻炼了团队协同力;通过自己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培养了决策能力。
(二)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校的长足发展
总的来看,由于现在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以及中职学校自身的问题,我国现在中职学校的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这就导致中职学校仅简单地依靠做广告招生这种原始的方式来获得发展。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的主要工作都是集中在招生和就业上,教学过程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教学,教学过程中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草草了事,再加上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也不足,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习得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的质量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学校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只有学校转变教学理念,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实行定点培养,以企业真实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只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中职学生的社会认可度才能提高,中职学校才能摆脱依靠广告招生这种简单的发展模式,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职业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均是其教学内容。姜大源教授指出,“行动导向”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通常采用项目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活动实践,组织形式采取“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基于这一理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教学积极构建“行动导向”模式指导下的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导游专业“行动导向”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一,构建层次递进的教学体系,逐步提升职业能力。为培养市场所需导游人才,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积极参与,构建了三年层次递进式教学体系。在课程中延伸实践教学时间,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强化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交替,不断提高实际导游能力。
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开始即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承德旅游资源,安排木兰围场等自然景观和避暑山庄等人文景观的市内外短线实践教学。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导游,使新生对导游工作形成感性的认识,逐步使学生理解导游工作的内涵,明确努力方向,增强专业意识。第二学年,配合着《导游业务》、《模拟导游》课程,学生自主结团,在市内景点互相讲解练习,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及规范服务能力。安排难度较大的旅游购物,提高学生旅游营销能力。同时利用暑期到旅行社进行见习,熟悉旅行社营销、计调、旅游接待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产品设计与营销能力,树立为人服务的意识。第三学年上学期,组织长线实践教学,教学景点安排在承德金山岭长城、北京故宫、天坛、遵化清东陵、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等地。要求每位学生从主题设计、线路安排、景点门票、餐饮住宿、旅游交通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安排,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公关能力、策划能力、计调采购能力、特殊问题的处理能力、全程陪同导游能力。下学期进入毕业实习,根据培养目标及学生自身发展方向以及毕业论文题目,到长期合作的导游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二次升华,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层次递进方式进行,从认知导游开始,依次经过演练导游、旅游购物、旅行社业务、带团导游综合服务、毕业实习到完成毕业论文,其服务水平与技能是一个滚动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第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积极实施项目教学。将导游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如将《模拟导游》的教学内容模块化,将导游任务划分成导游讲解服务、地陪服务、全陪服务和领队服务四个模块,每个部分设置不同的项目进行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课程网站收集相关资讯。教师团队提供示范讲解,并对学生的准备适当予以指导。在获取资讯后,学习小组共同制定导游计划,分解任务并组织实施,在避暑山庄内进行实地讲解。讲解过程中,教师进行点评,组内成员互评,讲解优秀者现场示范。要求学生在实地讲解后反思得失,回到学校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就是一次导游讲解工作准备和完成的过程。通过不断完成各个项目,学生就逐渐学会了这项工作。
第三,创设真实工作情境,开展实境教学。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承德优势,建立适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利用著名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实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针对核心课程《模拟导游》的参观游览服务,在教学中加入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魁星楼、磬锤峰、关帝庙导游等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熟悉景点游览线路、掌握景点讲解内容、景点讲解方法等。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导游词,研究自己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导游,研究自己的导游风格。通过学生的信息采集、主动讲解、亲身体验等实践性活动来实现和完成教学任务。实境教学将实践观点引入教学过程,从而将教学过程作为一个认识和实践进程相统一的过程,突出操作性和实践性,融合知识、理论、实践,使学与用统一起来,教和学统一起来。
由于可以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在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可以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增强,实战能力提升显著,教学效果显著。在2007年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教育部专家对导游专业依托承德优势开展实境教学予以充分肯定,并认定为学院办学特色的一部分。
导游专业“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第一,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场所。我们依托承德优势,利用社会旅游教育资源,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与本市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购物中心和省内及京津周边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了23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同时投资100多万用于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建立了两个模拟导游实训室,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各一个,可以完成导游业务实训。2008年学院成功的申报了国家财政支持旅游类专业群实训基地项目,项目资金260万现已到位,正在积极建设中。
第二,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准专业教学团队。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是按照“校企合一、专兼结合、双职双师、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的,建设的核心是“双职双师”。“双职”是指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企业兼职,兼职教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兼职。“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专业职业资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企业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项目实训教师。经过几年的建设,导游专业现已建成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双师素质教师27人,双职教师15人。聘任以全国优秀导游员陈燕萍女士为代表的资深导游和旅行社经理11人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团队,很好地满足专业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第三,采用导生制模式辅助实施教学。每次进行实践教学(景点导游)前,先选择一部分学有余力、较为出色的学生提前准备好实践教学的内容,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带好一组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班级学生以自由结合或人为指定的方法进行分组,每个组团要求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协助带团的导生,收集本组的实践教学总结与对讲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在某项实践教学开始之前,实践指导教师培训选拔带团的导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导生不但负责现场景点教学,而且负责组织与协调工作,解决了实训教师在景点教学中难于随时分组指导的问题,成为了教师的助手。
在教学内容方面,只有不断吸收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更新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每学期我都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翻阅物流方面的相关书籍,删减陈旧的知识内容,确定最新出版的专业优秀教材供课堂教学使用。“吃透”教材,根据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教材内容的变化,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国内外物流方面的新思想、新理论,增加物流专业的前沿知识,形成详细的课程教案。
二、科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个方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提出、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交流、合作学习、收集和处理新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根据所讲《运输作业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特点,设计了“问题”情境和交流、合作学习情境,实施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利用实物展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不同形式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效果好。在讲授商品入库流程时,我以四人为单位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托盘货物的入库过程进行流程接龙,通过这种小组接龙的形式,就将复杂的商品入库程序简单化,既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2.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以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和复杂流程,以黑板板书完成对重难点内容的演示和讲授。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又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清楚、直观的感官印象。例如在学习集装箱的分类与使用这部分知识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八种不同类型的集装箱的图片,使学生形成对集装箱的直观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教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提高即“被教”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构成平等、互助、互动、互惠、共同学习和提高发展的伙伴关系。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我就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教学辅导文献和专业网站地址,要求学生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资讯动态,对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这种形式的持续开展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很多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还保持了这样的习惯,并把在实际工作中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最新动态反馈给我,有效的促进了自己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规范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效率,通过统考真题渗透,提高学生统考通过率。我在《助理物流师》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模块教学方法,将历年国家鉴定的真题的内容渗透进课堂教学过程,每上完一个模块,就用真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通过这种反复的做题强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统考通过率。
5、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转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每一堂课。教师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习,用幽默的语言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激情而又富有工作情景的课堂中去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在《包装管理》的授课过程中,我上网搜索案例,给学生创设了申通快递公司客服接到快递员电话,说包裹损坏收件人拒签这一工作情景。在导入新课时,我向学生们播放月饼过度包装的视频,让学生们对包装管理的抽象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
6、注重课堂设计。课程的设计重在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在学生们在踏上工作岗位后,除专业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环节,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基础核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拓展核心能力。真正地做到,让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职业行为能力服务。在讲课过程中,我穿插运用了思维导图和张贴板教学法。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求助于网络和专业书籍,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核心职业能力。学生在讲解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做到手、心、脑并用,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7、面向全体学生。一堂课要做到让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基础不同的小组,设计难度适合于他们的小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感受到成功与快乐。我将11物流班的同学分成4组,水平相当的两组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水平有差别的两组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各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分享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
8、注重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实现德育教育的专业化。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每位学生都乐于展示自己,自觉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讲课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在烟台海通物流公司工作的09级优秀毕业生陈冠男、高帅帅的情况,通过10级毕业生王金阳的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在学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近年来,在职业技术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来自于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得到了教师广泛的认可与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任务是参照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的,完成任务须经历“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这一完整工作过程的六个基本阶段;二是学习情境接近真实的职业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职业氛围,认识相关工作要素;三是完成任务过程中除运用已有知识外还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获得职业经验;四是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则以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五是学习常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在集体学习中体验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逐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六是在自主学习环境中,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学并帮助其他同学,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工作,逐渐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下面,笔者以“男衬衫样衣制作”教学设计实践为例,谈谈行动导向型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企业工作情境描述
对职业教育来说,学生只有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按照企业的工作模式完成任务,才能积累直接的工作经验。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使“学校学习”与“职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调查和描述企业工作情境也就成为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样衣制作”工作情境描述:样衣工从板师处接收生产单与工业样板,核对样板数量;领取材料,识别面料、辅料的正反面与丝绺方向,依据样板画样、裁剪、做标记,要求裁片齐全,裁片和样板核对无误差;分析样衣款式的工艺要点、难点,各种辅料配料的使用要求,确定缝制工序,力求做到工艺简便合理,适合批量生产;按照缝制工序和工艺标准制作样衣;进行样衣整烫;按照生产单中提出的规格和工艺要求核对样衣尺寸、检验样衣车缝质量,检验合格后填写样衣工艺卡并将其连同样衣交给板师。
样衣工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由于款式设计造成工艺难度较大的问题时,要及时与设计师沟通共同解决,不得私自修改设计效果;发现样板误差较大造成难以车缝时,也要及时和板师沟通,要求修改样板。
二、职业标准分析
“职业资格是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结合点与交汇点”,具备《服装制作工职业标准》规定的能力,获得服装制作工职业资格证书是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必要条件。所以,“职业标准”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分析职业标准中与男衬衫样衣制作有关的“验料、排版与画皮”“面料与裁剪”“裁配辅料”“工艺文件阅读与应用”“制作与组合”“产品熨烫与整理”等方面的要求。
三、学习目标的确定
1.学习目标的内涵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具有的能力,是确定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是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
2.清晰地描述学习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清晰地描述学习目标,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师应依据企业完成 “男衬衫样衣制作”的需要以及职业标准相关规定,确定明确的、便于观察与测量的学习目标。
“男衬衫样衣制作”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男衬衣的部件,说明部件、裁片与线条名称;
(2)能够熟练运用并正确保养裁剪、缝制、熨烫设备和工具;
(3)能够读懂生产单中的款式设计图、工艺要求,核对样板数量;
(4)裁片画样准确、边缘顺直、标记位置正确,面料正反面与丝绺方向正确;
(5)辅料选配合理、搭配齐全;
(6)能够运用工艺知识设计车缝工序,工序简便合理,适合批量生产;
(7)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与《服装检验和测试标准》完成样衣缝制与整烫;
(8)能够初步分析并正确描述款式设计与工艺样板中存在的问题;
(9)能够自查工艺质量,填写工作记录。
四、学习内容的选择
学习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应在分析学生已有能力的基础上,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行动导向型课程不强调学科知识系统化,而是根据完成任务需要确定学习范围。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这五大工作要素,其中既包括显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包括与职业素养有关的隐性知识,但表述上以显性知识为主。
“男衬衫样衣制作”学习内容:男衬衫部件名称、号型表述与含义、裁片名称、线条名称及相关术语;男衬衣常用面料种类与特点,辅料选配原则;男衬衫工艺流程与工艺要求;男衬衫部件制作工艺(领、袖衩、袖克夫、肩育克、绱袖、门襟贴、绱领)与下摆卷边制作工艺;《服装检验和测试标准》中与男衬衫有关的质量标准。
五、教学流程设计
1.完整的课程设计
教学流程设计既要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六个基本阶段,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指导活动。具体设计内容包括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策划、教学步骤安排、评价方式的考虑等。
2.“男衬衫样衣制作”教学流程
“男衬衫样衣制作”教学流程:(总课时26)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5-6人。(5分钟)
(2)教师下达任务,发放“男衬衫样衣生产单”(每人一份)与样板。生产单每人一份,样板每组一套,且各组样板不完全一样,有两组分配的样板存在设计或样板方面的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核对样板数量。(10分钟)
(3)学生独立识读生产任务单,分析款式设计图以及工艺要求,完成工作页中相关的引导问题;小组内分享识读任务单的收获,讨论存在的问题,并将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写成卡片粘贴于黑板上。(45分钟)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卡片描述的问题,归纳男衬衫外形特点、规格、部件以及制作的质量要求。(30分钟)
(5)学生独立完成工作页中的材料准备清单,本组同学交叉审核后到仓管员(学生扮演)处领取面料、辅料。(30分钟)
(6)学生独立完成画样、裁剪、做标记;核对裁片与样板;自评后与组内同学交换检验。教师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60分钟)
(7)学生在工作页引导下,独立阅读教材与行业规范,观看男衬衫制作视频,回答工作页中有关工艺要求、缝制工序等方面的问题。(20分钟)
(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男衬衫工艺要点与难点,讨论缝制工序并书写在大白纸上;各组将缝制工序粘贴于教师指定的地方。(40分钟)
(9)教师组织小组间互评工序方案,引导评价小组指出被评价缝制工序的优点、不足与改进建议;各组完善缝制工序并报教师审批。(30分钟)
(10)学生独立完成做袖克夫与装袖克夫、做领与装领等难度较大部件的缝制练习(必要时);学生根据小组的缝制工序独立完成样衣缝制。教师在学生出现困难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必要时分组进行缝制示范。(10课时)
(11)学生依据质量标准完成自检、小组内互检,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产生质量瑕疵的原因及措施;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曾经出现的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让完成质量好的学生展示缝制方法、介绍缝制技巧。(2课时)
(12)学生观看视频,独立完成线头清理、样衣整烫工作;按照熨烫标准自检、互检,分析熨烫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直到达到熨烫效果。在学生熨烫过程出现熨烫方向、熨烫次序、熨烫温度等共性问题时,教师演示熨烫方法、介绍熨烫技巧。(2课时)
(13)当分配到问题样板的小组发现由于款式设计或样板误差造成车缝困难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样板问题,教师及时进行引导),教师引导其他小组扮演设计师、板师,共同讨论解决方案。(2课时)
(14)学生填写工作记录。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样衣、工作记录与工作页,评价学生成绩(可以在课外完成);选择部分问题较多的产品,向学生反馈评价意见,讨论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的差异;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方案。(2课时)
(1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完成工作页中的引导问题:完成较好的工作有哪些;难度较大的工序有哪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情况和沟通中存在什么问题;如果再次制作男衬衫样衣,会从哪些方面改进工作。各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本单元学习情况。(2课时,个人小结可课外完成)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引入推动了教学方法乃至课程模式的改革。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较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当然,改革从来都是艰难的,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如学校的硬件条件常常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要想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对很多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实践证明行动导向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对教师来说是一次快速的职业成长机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与研究,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必然得到长足的进步。
职业教育既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也是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其质量、结构、规模和效益仍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仍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围绕现代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地在教学领域里积极研究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实务》教学方法,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1、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将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电子商务服务已全面覆盖商业经济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大、中、小企业终于看到电子商务的好处,不论是自建独立的官方电子商务平台,还是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都让电子商务渗透率随之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正在走向融合创新的新阶段,它将增值内容和商务平台紧密集成,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使电子商务真正进入实用阶段。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标准。《电子商务实务》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新的环境下,与时俱进,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今后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实务》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比较晚,其教学体系和方法还未完全成熟与健全。
2.1 领导重视和经费投入不足
顺应时代的潮流,全国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实务》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而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育刚刚起步,很多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实训软、硬件设施无法全面满足教学所需。很多学校仅仅是利用局域网电子商务模拟平台软件进行实训,而且绝大多数学校领导不愿意花钱及时更新实训平台软件。很多学校学生不可以直接通过访问互联网来查找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网上实战。
2.2 师资力量不容乐观
中职学校大多数教师非电子商务出身,不但缺少专业理论知识,而且缺少实战经历;既无企业实际操作管理经验,也没第一手切身的电子商务案例。虽然在师资力量上,可公开向社会招聘来自生产和服务一线的能工巧匠,但是多数中职学校缺乏引进能工巧匠或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的机制与资金。虽然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和继续教育制度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举措一直在实施,但目前也只是杯水车薪,全面提升师资力量还需要时日。
2.3 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校企联合相当薄弱
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不易建设,为了解决师资力量、实验室紧张、模拟平台软件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等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但由于目前中职学生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进取精神等方面的缺陷,很多规模企业不乐意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而少数乐意成为学生实习基地的企业又无力提供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训条件,所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建立职业针对性强、按岗位需要设置的实务教学体系,只是流于形式。
2.4 专业教材开发和教学方法创新乏力
目前《电子商务实务》教材很多,电子商务在飞速发展,新内容、新名词层出不穷,大多数教材主题不清晰,知识陈旧,缺乏网站工具和教学素材。没有配套的详细教学参考,课任教师又缺乏实战经。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模仿。很少有教师以工作导向为中心进行项目教学设计,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
3、项目教学法实践过程——以中等职业学校《网上开店》项目为例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一,该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3.1 分析“网上开店”工作项目过程中的典型任务
“网上开店”教学就是以真实的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作环境,以项目经营中的典型工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实战过程中直接获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该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如下:
3.2 “网上开店” 项目教学准备阶段
首先,针对“网上开店”的总体目标,提供“网上开店”的软、硬件条件,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将实战要求与学生实际学情相结合,按照项目教学法的原则,制定“网上开店”项目指导方案。
其次,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注意组员间能力强弱的搭配,对学生进行分组,推选出项目负责人,鼓励每一个组员分工协作,积极参与,发挥所长。
第三,设计学生咨讯内容,引导学生储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登录“淘宝大学”学习开店流程和技巧,百度搜索问题的答案,推荐优秀网店实例,学习成功卖家的店铺装修风格、商品描述和客户服务方式等等。
最后,要求学生制定网店经营策划书,在计划书中对经营环境、目标客户、经营模式、宗旨和目标、商品定位、价格策略、服务策略、网店推广、资金预算、供货渠道等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规划。
3.3 “网上开店”项目教学实施阶段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互相学习,“网上开店”项目的开展平台由教师指定统一在淘宝网上进行,每个学生在淘宝网上开设一家真实的网店。至于网店的策划、设计风格和经营模式等,则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进行。
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是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的主持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每个学生根据事前的计划,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独立完成开店、商品上架、店铺装修、商品推广、进货、商品配送、客服等工作。在开店和经营的每个阶段,要求学生及时在博客上做好各项活动的日常记录工作,如项目进展状况、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的感悟、掌握的技巧、阶段性项目成果、阶段性总结等。
博客可以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博客日志可以作为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途径,也可以作为今后检查评估的重要依据。每组成员间可以通过链接访问别人的博客和网店,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可以通过链接访问每个学生的博客和网店,跟踪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地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3.4 项目成果的展示与评估阶段
学期末,由每组项目负责人演示汇报本组的项目结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方案。工作结果评估先由学生自评和互评,再由教师根据过程中跟踪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检查评估。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经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选择出运作成功的项目成果进行推广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检查评估主要是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教师不能以学生赢利多少作为检查评估的唯一标准,而应该以学生在这个项目实战过程中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做为判定标准。
4 结束语
在电子商务实务的教学改革中推广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实战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还需要在今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多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祥斌. 2011~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2]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