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教师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0 06:31: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教师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教师管理论文

篇(1)

1.字音教学的方法。

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除借拼音学字音以外,字音教学方法还有三种:

(1)形声字找声旁

在常用汉字中,形声字占85%左右。掌握了学习形声字的方法,就解决了学习绝大多数生字的问题。教学时,要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再学形声字。若形声字与声旁读音完全相同(同音字),读准了声分就读准了字音,如:“递”、“柿”。若不完全相同,要进行声旁与形声字字音的比较,弄清什么不同,然后再读准形声字字音。如米──迷(声调不同),朱──殊(声母不同),回──徊(韵母不同)。

(2)音近字比较辨析

有的音近字是形声字,如:“妈”、“蚂”、“骂”;有的是形近字,如:“巳”、“已”、“己”;有的字形完全不同,如:“身”、“深”。教学时要找出它们在字音上的差别,结合字形、字义分析,放到词语中多读多练,帮助记忆。

(3)多音字据词定音

多音字教学,要依靠字义作为分化字音的手段,把它们放到语言环境中,据词按义定音。如“几个茶几”,“还不还钱”。

2.字义教学的方法。

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起点,对字形教学的影响很大,可以使学生减少机械识记,增强意义识记。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演示法

朱智贤教授在《思维发展心理学》中讲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教师在字义教学中,要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代表的意义,用直观演示法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记忆。对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数量词等,可用实物、插图、板画、模型、投影等来直观说明;对动词、形容词和方位词等可用手势、动作、表情来演示。

(2)组词造句法

这是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字义常用的简便方法。如教“认”的字义时,可让学生扩成词“认识”,再造成句子:“与人说话就算认识了。”像这种用字组词造句进行字义教学的方法叫组词造句法。

(3)联系实际法

也称举例说明法。如教“认”的字义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组成词语“认真”后,出示两份作业,一份写得认真,一份写得潦草,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不仅用了直观的方法,而且也联系了学生的作业实际,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4)结合课文法

这是随文识字最常用来理解字义的方法。如一位老师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更”字。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植物传播种子的3种不同的方法。蒲公英要靠风来传播,苍耳要靠动物来传播,而豌豆呢,只要太阳一晒就能传播。同学们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好,最容易?

生:豌豆的传播方法最好。

师:书上是用哪个字来说明豌豆的办法比其它两种好的呢?

生:更。

师:对呀,“更”就是越发,愈加突出的意思,所以我们读“更”字时,要突出它,读重音。

(5)利用规律法

古人用“六书”造字,确为一大创举。我们可利用造字规律教学字义。如象形字要抓住字形与实物相似的特点,用分析字形或展示实物图画的方法来揭示字义。如会意字要从分析字形各部分意义入手理解字义。例“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小土为尘”。如形声字,要抓住形旁来理解字义。例“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6)比较辨析法

教形似的形声字与近义词、反义词均可用比较辨析的方法,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生字。一位教师在教小语一册《画》时,先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远──近”,“有──无”,“来──去”的意思,最后又用找反义词的练习,集中比较辨析三组反义词,效果很好。

(7)同义替换法

这是一种既能使学生认识同义词,又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如学习小语一册24课《小山羊》最后一句“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生字“同”组成的新词“一同”时,请学生用替换法,即换一个词语帮助理解,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用“一块儿”、“一起”等来替换。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告诉同学们,我们的汉语词汇丰富,变化多样,是其它语言无法比拟的,从而又进行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

3.字形教学的方法。

(1)笔画部件法

这是字形教学的最基本方法。笔画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要素。开始教简单的独体字,一般用按笔顺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如九──丿乙,先教学生念笔顺,掌握了笔顺后再指导学生在课本的四字格中描写、仿写。教合体字或结构复杂的独体字,要用分析部件或分析笔画、部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字形。

(2)利用规律法

汉字的构成有规律可循。在字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构字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把无意识记变成有意识记。如一位教师教象形字“山”、“水”时,利用字形和实物的相似点学习字形。他先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竖的画一条小河,连着画三座小山,接着教师因势利导,把小河演变成“水”字,把小山演变成“山”字,然后再按笔顺分析笔画,识记字形。

(3)儿歌字谜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字谜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

如两则儿歌:“双人十四一心,‘德’字永记我心。”“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分辨,中间有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辫。”

字谜:重逢(又见);好女子(娘);又在村中(树);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七)。

(4)直观形象法

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势但知觉不精确的特点,教师的字形教学中可运用直观形象法。如一位教师教“看”字时,手搭凉棚放在眼上方,向远处望,问学生:“老师在干什么?”学生纷纷说:“老师在学孙悟空看远方呢。”教师边写边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看”字,上面是一个“手”字,下面是一个“目”字。这位教师抓住字形的特点,身体力行地作直观表演,集趣味性与形象性于字形教学之中,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无意识记。

(5)形近比较法

篇(2)

二、系统设计要求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方面内容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当今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Web技术和Internet技术得以实现。本系统是针对我院实际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教学管理问题而设计,依托校园网,与当前应用的常规教学管理系统紧密结合,互相补充。系统采用B/S模式,以WEB形式实现信息交互,架构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模块,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具有良好的易用性。此平台旨在实现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与“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信息更加及时,师生沟通更加顺畅,教学资源与资料实现最大化的共享。借助这个平台打破常规教学中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与管理的效率。

1.功能设计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系统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内容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三大功能模块。

2.实验教学内容管理模块

主要由本学期任教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师完成,包括实验大纲、实验项目表、实验教学计划、学生实验作业(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的布置、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等内容。每学期实验教师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维护,如果有修订内容要及时更新,实验教师在实验课前布置预习报告,实验课结束后布置实验报告,由学生填写完成后提交,实验教师批阅反馈。

3.实验室管理模块

主要由本实验室管理员完成,包括实验室基本信息、本学期实验课表、实验设备清单的维护增删、实验室设备的维修记录、实验室开放管理等内容。其中,实验室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详细信息、购置日期、在用状态、报废、报修、转入转出记录等;实验室开放管理需要结合实验中心网站,由实验教师向实验室管理人员预约申请实验室及实验时间,经审核通过后实验教师向学生实验室开放情况供学生选课,实验教师再根据设置的课程开放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学生,以班、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评定等级,录入系统供学生查询。

4.系统综合管理模块

主要由系统管理员完成,包括用户注册管理、实验教师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室管理、各级管理人员信息和权限管理、统计查询管理等内容。实验教师基本信息包括职称情况、专业特长、科研方向、任课情况;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号、姓名、年级、班级、专业等内容;实验课程管理包含本学期开出的实验课程名称、所在实验室、任课教师、实验班级、人数等内容;实验室管理包含实验中心所辖各实验室的位置、名称、功能、面向专业、负责人等信息;各级人员管理包含院系各级主管领导基本信息、使用权限的管理;统计查询功能是本系统中比较重要而且实用的功能,为实验教学管理人员上报相关实验教学状态数据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和准确的数据,分为以课程和以班级两种形式进行查询统计。

三、系统的技术支持与实现功能

一个功能较为齐全、设计合理、人性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既要充分考虑到各级用户的使用需求,还要注重系统的开放性与安全性。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系统的开发采用B/S模式,基于Java的程序设计,采用JavaEE的分布式多层体系架构,应用SSH框架的JSP开发技术,结合WebService组件技术,后台使用MySQL数据库形成高质量满足需求的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充分利用学院计算机网络资源,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网站。能按系统管理的要求,提供完善的用户身分认证、操作权限管理机制,保证系统数据的运行;实现信息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情况满足网上信息统计查询的需求;设置各级管理权限,系统管理员有全部使用与管理权限;主管领导有查询浏览权限;任课教师对本人信息、实验课程相关内容有管理、更新、增删并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管理的权限;实验室管理员对本实验室信息进行维护、更新、增删,对本人信息进行管理,对本实验室的开放申请予以审核;学生使用学号、姓名进行注册,管理本人相关信息,查询浏览相关实验课程与实验室信息,预约申请开放实验,查询实验课成绩。

篇(3)

二、加大工作执行力度,突显教学计划实效性

俗话说“高度决定力度,力度决定影响力”,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教导主任,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教研活动,日常管理有的放矢。本期教导处有效组织月考两次,做到监场,评卷双严格。个体、集体质量分析两夯实。组织学生竞赛3次,注重命题的基础性、新颖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组织教研活动3次。第一周的骨干教师引路课,第二周的特岗教师汇报课,第九周的教师展示课,强化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实现布置、落实、总结、评价一条龙。备课7次,教导处定时间、定科目、定主备人、定备课内容。学科组长组织备课,组织听课,组织评课,做到个体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现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系列化。教学检查是教导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期检查书案“明师心语”学生作业,听课记录等各3次。坚持检查的经常性,细致性和客观性。经验告诉我,制定计划容易,执行计划太难;执行计划容易,落实计划太难。经验还告诉我:精细的布置,严格的检查,客观的总结,能使教学计划有效落实。

三、加大欣赏教师力度,突显教学总结实效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对此,教导处充分利用黄榆九年制学校的三类总结,即每周的工作总结,各类活动的总结,期中、期末的总结,大力弘扬教师的正能量,极力扩大教师的闪光点。例如,利用周总结,对废寝忘食、早来晚走、带病工作、取得阶段成绩的教师进行点名表扬。利用教研活动挖掘教师的潜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用教研活动总结,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的特岗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增强年青一代的信心,激发年轻一代教师的工作热情。利用学生知识竞赛,为“学习高分”的学生,发奖状,发喜报,扩大正面影响的范围。利用期中、期末工作总结,对全体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形成了良好的教研风气。现在我校的教风正,学风浓,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明师高徒”工作正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教导主任对一线教师要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狐疑;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贬低;多一点赏识,少一点指责,让正气和政绩占领教学这块主阵地。

四、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突显教学秩序实效性

黄榆九年制学校施行中小一体化管理,在承担中学部8个班教学任务的21人中,有11人跨学部:既在中学部教主科,又在小学部教副科,占任课教师的52%;有10人跨年段,占48%;有13人跨学科,占62%;有6人要承担放学送队任务。这给教导处的工作带来了难度,一是排课表难,二是串课难,如果有的教师请假或参加上级组织的活动,会使课程安排难上加难。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使教师上课不至于出现学部冲突、学科冲突、年级冲突,桌面上总有5种表:(1)任课教师分工表,(2)中学课表,(3)小学课表,(4)作息时间表,(5)送队教师表,安排串课这根神经时刻没有放松过。在日常的工作中,几乎有90%以上的日子在重复同一项工作,那就串课,有串课就需要与小学部教导主任协调;与科任教师协调;与德育处协调。正是因为不断的协调,才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以持续。

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 创新 高校教师 教育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等院校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管理,从人的本性出发,充分满足教师的需要,充分开发和发挥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也是每位高校管理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以人为本要求坚持把人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是否符合人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人为本”具有三层基本涵义:其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既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和能力差异,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人,是说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以人为本,意味着任何个人都应享有作为人的权利,对任何个人的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意味着对人以外的任何事物都应注入人性化的精神和理念,给予人性化的思考和关怀。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既要关注人的共性、也要关注人的个性;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确立起终极关怀;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同时承担做人的责任。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育管理中缺少以人为本的表现分析

(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以人为本的表现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几种片面倾向:一是单纯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二是过分提高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并由此形成了“说教式”和“管教式”两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三是不闻不问、束手无策,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名存实亡。

教师是特殊的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随收入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增多;文化素质层次较高,具有自我教育、管理、参政、议政的能力;民主意识较强,公平心理不断升华,完美追求日趋强烈;竞争精神明显,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等等。因此,做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实践,重新审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和生存根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思路,坚持教育的发展性、主体性、动态性和针对性,无疑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教师管理中缺少以人为本的表现

过分重视组织的权威性,忽视教师的主体性。在这种行政管理模式中,组织具有绝对的权威,是社会意志的代表。行政人员成为管理的主体,教师只是管理的客体或对象;行政权力居于主导地位,学术权力被边缘化,教师的工作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在权力体系中的位置或被行政权力认可的程度;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管理层,教师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只是一种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的主体性受到贬抑,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过分强调组织目标的达成,忽视教师的自我实现。从管理的目的来看,传统的高校教师管理片面强调组织目标的达成,所谓“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教师的成长理应成为大学组织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却不关切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境遇,把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成长剥裂开来。

过分强调管理的统一性,忽视教师的类特性。在现行的高校教师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以刚性手段为主,以“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为基础,无视知识分子的类特征及个性差异。高校教师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多的是追求学术生命的充盈与完满,享受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他们个性化的教学是人的个性化体现,然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却容不得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使之远离个性化,致使教学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他们具有强烈的反思批判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这必然与传统管理所强调的管理者权威发生冲突,影响管理绩效的提高。

过分强调管理的外控性,忽视教师的自主创新。受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高校教师管理日益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定量化的轨道,强调用外在的制度约束、引导、评价教师的行为。从现实来看,量化标准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但是,一些过于量化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制约了教师的主动性,挫伤了教师的创造性,使得教师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但是,大学的基本使命是培养人才与知识创新,人具有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用一把科学的尺子来度量,教师的

教育教学行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二、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教育管理创新

(一)以人为本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并服务于人的发展性,确立教师的主体性,树立动态观念。教育人、提高人、发展人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和价值取向。只有始终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个中心,才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被接受的唯一理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观念,把思政工作的重心从维护稳定转移到促进发展上面来,切切实实地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实践中,思政工作者只能起到一个“导”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效果来自于教师自身的感悟和体会。要善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用恰当的形式和内容并以恰当的载体引导教师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也没有校园内外之别,要根据个体发展的不同情况,整合多方面力量动态地进行,在动态中把握教师思想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十分注重“人情味”,真正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彻底摒弃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简单化的作法,带着对教师的满腔热情投入工作。要重视教师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个不重视群众生活困难,不关心教师痛痒的人是永远得不到教师信任的,也是永远做不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

拓宽教师的人际交往面。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人的社会关系越丰富,自身的发展就越充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通过拓宽教师的社会交往和人际网络,使教师走出个体化、分散化的工作和生活圈子,在集体和社会关系中获得教育,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集体的道德规范,在实现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以开放的眼光和开放的意识参与集体活动,在社会交往中获得集体文化的熏陶,获得社会教育的提高。

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自身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力量,使教育对象产生敬佩、信任、亲切的感觉,从而效仿从同你的教育或引导,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以坚强的党性、广博的知识、真诚的胸怀、清廉的作风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真理使人信服,人格使人信任,双重的力量就能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从情感上接近教师,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用坦诚和热心消除对方的心灵屏障,这样才能实现与教师的情感沟通与理解,才会有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二)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教师管理的新路子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

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人际关系;建造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决定了学校的行为方向和人的做事方式,其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富于人性化,不能简单地把师生员工看作制度的对象,有规训而无体谅。高校文化是左右师生员工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它潜在地并时时刻刻地指挥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个文化和谐的高校,必然体现以人为中心,从人的价值追求上引导,用一种强大的文化,造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人们团结起来,动员起来,激发起来。高校还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职工具有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建筑装饰、绿化美化应体现中华文化特点,突出校园文化氛围,以朴素大方、庄重明快、自然流畅、简洁实用为要,形成集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为一体,融校园、花园、乐园、家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

2、以人为本建立高校激励制度,强化管理艺术

激励制度是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规范、标准的激励手段和方法体系,它以文字和文件的方式来体现。它创设了教职员工可预期的激励环境,对员工的行为引导和动力促进产生直接和明显的影响。激励制度包括学校和部门两级。有教学激励制度、科研工作激励制度、管理工作激励制度等等。虽然激励制度的作用是主要的,但学校各级管理艺术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会在相对隐含的、无形的层面上发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激励性管理艺术表现在:第一,尊重教职工。了解教职工的意见;重视教职工的才华,寻找机会以提供学习或深造机会;把教职工当作自己的“顾客”,真诚服务于他们等。第二,信任教职工。让教职工参与到某些特定的活动中;把学校或单位信息与教职工分享;相互充分的沟通等。第三,认可和赞美教职工。对表现良好的教职工,以各种可能的方式鼓励、认可或赞扬他们;认同或赞赏教职工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殊潜能等。第四,对教职工的工作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此外,在管理艺术的发挥上,管理者的个人品质也会起相当大的制约或影响作用。一般来说,学校或单位领导的诚实、远见、公平、睿智、正直等品质是特别受教职工欢迎的。

3、完善岗位聘任制,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推行岗位聘任制是我国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首先要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对教学、科研、党政管理、辅工作岗位等分类别、分等级设置。其次要建立岗位津贴制度。通常可考虑把岗位津贴分为固定和浮动两大部分,固定部分属于基础津贴,浮动部分属于业绩津贴。不同等级的岗位,基础津贴应该不一样,高层次岗位应考虑以基础津贴为主,因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要承担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领导责任,同时也需要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低层次的岗位津贴则可考虑以业绩为主,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回报。

根据不同的岗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评体系。岗位职责要素的考评始终应是基本的部分,通常可从德、能、勤、绩四个要素入手,其中,每一大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次等要素,如“德”包括了政治品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等。“能”包括了学识水平、工作能力、身体能力等。“勤”包括了工作态度、事业心、责任感、服务精神、出勤率等。“绩”则包括了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在本职工作中是否有突出成绩等。为了保证对上述各要素评价的客观性,通常需要考虑结合几个不同侧面的评价结果。考核要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性考核应控制在考核总值的30%—20%之间,使考核的结果主要是以量化的数字来说明的。要注重考核人员的代表性与人数的科学性。做到逐级考核与多种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的合理加权系数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效用,使考核结果成为对教职工进行奖惩的主要依据。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要与教职工的职称晋升、进修培训挂钩。

4、以人为本实施柔性管理、尊重教师需要的多层次性

柔性管理不是不要制度,而是要求制度设计要充满人文色彩与生命关怀,尊重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与类特性,更为重视组织文化潜在的规范、控制与整合作用;主张用理念凝聚人、用目标激励人、用魅力感染人、用文化陶冶人,实现教师与组织文化的双向建构。在柔性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控制者、监测者,而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动的示范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良好工作环境的创设者,成为教师成长的引路人,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与工作伙伴。学校的办学从以行政为中心转向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管理者、教师、学生不再构成一个金字塔,而是构成同心圆,学生取代管理者成为组织的“圆心”;教师管理不再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控制性管理,而转向以教师为中心

的全员管理、自主管理;教师不再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对各种学术性事务乃至非学术性事务拥有广泛的决策权、参与权、发言权、监督权。要关切教师的身体健康,改善教师的住房状况,使教师摆脱“清贫”的职业形象,从“贫穷而崇高”走向“富裕并崇高”,“快乐并崇高”、“健康并崇高”,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走出教书谋生的消极状态,发展教师的多种需要,提升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品质,让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有丰满的学术生命,成为自主自觉的教育家。然而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师都要成为教育家,更不能用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积极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争先创优的同时要尊重教师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鼓励教师自主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自主建构理想的职业形象,实现源于个体身心特质与现实生活境遇的个性发展。

参考资料:1、《“以人为本”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许浩 《教育探索》20__年第1期

2、《关于健全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的若干思考》杨潮 胡志富 《中国高教研究》20__年第7期

3、《激励与约束并存》 梁凤鸣 《黑龙江高教研究》20__第4期

4、《创设高校教师柔性管理模式》钟惠英. 《中国高等教育》20__年第1期

5、《“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罗明 《中国科学教育》20__年第4期

6、《试论以人为本与高校教师管理》 刘铁中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__年3期

篇(5)

新时期,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主,素质教育,强调师生平等,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但是,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同步发展。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多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情况来看,管理总体比较乐观,在各个教育部门的大力敦促和宣传下,新时期教育改革在小学中已初步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很长时间的影响,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尚存在很多问题问题:1.师资队伍水平建设不够完善。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偏远些的小学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还存在缺陷。不论在专业水平还是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方面上,都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老教师在教学上没能跟上教学变革的脚步,年轻教师对小学教学还比较迷茫。2.传统教学方法,应试教育观念。部分小学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能同步新时期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师还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目标就是考试成绩,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3.教学只以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育界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的时候,很小学教育却还是一直坚守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观念,未能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本教育。4.教学发展目标不够明确。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发展目标还不够明确,受传统教学观念的的影响,很多学校认为学生学好语数就够了,没能满足新时期培训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没有制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新时期小学管理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改革小学教育管理管理模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重点。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其次,对老教师多提供教学技能提高的培训,对年轻教师开展技能加强的培训。此外,多注重教师个性的发挥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来提供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来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打下基础。学校应始终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学观念,小学教育应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的教学态度。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要求,因此学习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同时教师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最主要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切实关系到学生学习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和学校都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深刻地认识新时期人本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和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同时制订相应的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3.选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的发展。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在符合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多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善。教学方法的制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为目的。4.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借鉴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一来可避免学校花时间在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上走弯路,二来能更快地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交流,一来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二来可以相互敦促共同进步,使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落到实处。5.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建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建设一个安全、舒适和良好的校园环境,确保校园和周边的绝对安全,师生之间,保证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为师生营造出一个浓浓学习氛围的学习环境。如果说校园环境是个一个大的环境,那么生班级才则是学生每天置身其中的小环境。学习积极开展和谐班级的建设,开展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加强和谐班级的建设,有学习氛围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相互之间的竞争。加强班级秩序的管理,精心布置班级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由以上论述可知,在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于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应认真的分析和总结,采用切实可靠的方法去应对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确保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最优化。小学教师要根据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同时,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积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为更好的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殷明 单位:甘肃文县石鸡坝学区哈南小学

参考文献:

[1]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07).

[2]周多喜.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J].甘肃教育,2015,(06).

篇(6)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籍管理现状

1.学籍管理制度现状

现行的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条例对在校生入学注册、教学管理、毕业等过程进行学籍管理,其制度不太完善、力度略显不足,有很多规定针对普通高校学生,不适应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籍管理等诸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指导性较差。

2.日常工作复杂性

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其管理均包括招生、计划、学籍这三大模块。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学籍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很多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招生和计划环节,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大多会集中在学生毕业环节才发现,因此常常给学籍管理造成被动局面。学籍管理工作本身还包括新生建籍和信息核对、学籍异动、在校生注册、毕业生图像采集、毕业审核、学位审核、各类统计数据等七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牵扯之后的若干个环节。现阶段由于网络教育学生分布情况以及生源大部分为在职人员等特殊原因造成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多情况下无法按照原计划时间完成工作任务。

篇(7)

2.缺编制,地位低,待遇差。其具体表现是,职业认同度不高,岗位缺乏吸引力,无职业幸福感;现任实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专业能力不强,流动性大。主要原因为:一是人事编制部门未单列实验管理序列。据调查,翠屏区学校师生比是:高中为1∶12.5,初中为1∶14,小学为1∶19.5,乡镇村小不足23人按班配备两名教师。二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未按上级要求,明确落实按类别专人管理实验室。三是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如为了保证教学人员人数,有些学校往往压缩甚至挤占实验管理人员编制。确定的兼职实验教师任课多,衡量管理的工作量少,考核奖励向任课教师倾斜。专职实验教师按后勤人员、工勤人员对待,评职晋级“遥遥无期”,无法与任课教师同等对待。绝大部分专职实验教师由学历低、临近退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担任,或由后勤人员、临聘人员等担任,存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专业能力不高等问题。据调查,专职管理人员本科、专科、高中的比例是1∶6∶3。

3.中小学实验管理教师缺乏后备人才,缺乏专业培养渠道,师资来源多样化。(1)高等师范院校未设立实验管理专业,许多改任管理人员的教师由任课教师或其他理科教师担任,缺乏专业化和职业标准。(2)教育技装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师后期培训抓得不够,对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未引起足够重视,培训没有长远规划,没有系列完整的培训教材,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培训倾向于应急培训,如接受上级检查的“评估标准”的解读、设备器材管理、资料准备等培训;而实验管理与学科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培训、实验预做与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培训、科技创新活动培训、自制教具培训等却很少组织。(3)实验教师流动性大,很难做到全员培训与轮训的有效与持久。

4.实验管理评估游离于教学质量整体评价之外,实验管理评价在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偏低,人员配备所占分值小。评估存在重装备轻应用、重硬件指标轻软件管理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解决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是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促其重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二是统筹安排学校工作,规定实验教师在岗位津贴、绩效工资、评职晋级、评优选先等方面与教学人员同等待遇。三是实行双向选择,明确责任与奖罚,加强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定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轮岗和同工同酬策略,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四是提高从业人员的认识,从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入手,让他们树立职业自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五是注重情感激励与差异认同性激励相配合,真正提高实验教师的幸福指数和职业意愿。

2.保障编制,避免缺编、占编现象的发生,提高专职实验教师比例。市级及以上教育装备技术示范校及一类学校须按要求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且任课量每周不超过4节或总工作量的1/3;减少兼职实验教师任课量,每周工作量不超过8节或总工作量的2/3,工作量核算尽量合理,劳保待遇必须落实。

篇(8)

2互动双赢型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师生、生生建立更为合作与协调的关系;所谓“双赢”,教学相长,师生双方均能从中获益。如讲授“控制”章节时,重点学习三个问题:即控制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如何控制。(1)以描述型案例切入,在“抛球式”的问答中,使学生明晰控制的概念和作用;(2)选择问题型案例或综合性的复杂案例,由学生扮演特定的管理角色,通过参与演示和揣摩体悟来加深对常见的控制障碍及原因的理解;(3)让学生自由结合,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创设任务,分工合作,通过对图文音像资料的自主学习,促使个体进行问题导向式的思考,径小组充分讨论,各个小组推举发言人汇报,形成辩论的氛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讨论主题应呈中性,内容避免过偏或过于专业化,以使非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开口的机会。

3课程知识拓展型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模式

创办以“耕读会”命名的实践教学平台,旨在将教学经常化、全程化和立体化。将相关书籍发放给管理专业大一到大三的每位同学,定期轮换;学生每半月撰写读书笔记和实践笔记,每月上交;从中筛选优秀稿件编撰《耕读汇》(半月刊)。同时,每半月在专业教师主持下举办经典阅读或管理问题研讨会。为使这一平台能够长期有效运行建构长效机制:(1)成立“《耕读汇》编辑部”、“组织部”和“宣传部”,其中“编辑部”负责读书笔记的收放、统计、筛选和出刊;“组织部”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宣传部”负责活动的报道及书籍的管理工作。(2)为调动学生参与及其为组织服务工作的热情,将实践教学环节成绩拆分为集中实习成绩(70%)和分散实习成绩(30%)。集中实习内容主要指列入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实习,分散实习就是指耕读会活动。学生在《耕读汇》发表文章,在成绩上予以奖励,并评选“读书之星”,颁发证书以资鼓励读书笔记质量高和刊登文章多的同学;对于为耕读会服务的同学,也从成绩上予以一定的加分奖励。(3)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将“耕读会”的工作量计入实习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将“耕读会”纳入到管理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系列,争取到相关的资金支持。

4必不可少的教辅支持体系

4.1技术支持在管理学教学中,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与手段与之相辅相成。(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技术,制作高信息量的管理学课件,图文声像并举,加大信息量的输出,通过感官的综合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依托IT技术强大的支撑,通过管理学网站、教学论坛、教学资源库、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知识,实现在线实即时指导。(3)借助专业的模拟沙盘教具及各类管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开展模拟商战演习,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4)给师生搭建能够及时接收前沿信息及最新资讯的平台,使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与时代、社会保持亲密接触。

篇(9)

一些学者不再强调直接的教学领导行为,而是提出了聚焦于组织学习的共享式教学领导(sharedinstructionalleadership)新模型,建议校长通过分享教学领导建构学校的变革能力。共享式教学领导模型强调教学改进的组织管理而不是日常的教与学。它将变革型领导和教学领导的理论进行整合,管理者示范恰当的教学领导行为,邀请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学校的变革。换句话说,共享式教学领导的概念超越了校长的角色,扩展到更为广泛的学校变革能力的概念。贺灵杰(Hallinger,2003)提出了共享式教学领导的基本要点:较高期望的氛围、革新和教育改进;学校目标的共享感;反映学校使命的奖励结构,为教师和学生确立目标;旨在给教师提供智力刺激和持续性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4〕。格拉索恩、博谢和怀特海(Glatthorn,Boschee&Whithead,2006)同意贺灵杰关于共享式教学领导的观点,并补充道:“在技术变革的时代,如果真的想引发未来的教育变革,有效的教育领导者就必须对当前的教育与课程理论以及变革型领导技能有一定的了解,这是非常关键的。”〔5〕斯坦福大学通过对美国东海岸、西海岸和中西部的三个大城市的学区的学校领导力进行了深度研究,共调查了800多位校长、1100位副校长以及32,000名教师,对校长进行了250全天的观察和综合访谈,结果发现:学生学业成就的进步更多地与校长是否是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者有关。这些校长不符合传统教学领导者的定义,但他们符合最新的、包含组织管理扩展的教学领导的内涵。组织管理对于教学改进的意义在于用高质量的教师武装学校,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以及课堂成功所需要的资源。

二、共享式教学领导的特征

校长对于学校良好教学的发展和维持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学校的每个人都应该为教学的革新和发展作出努力。教学品质的提升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这是共享式教学领导的精神所在。

(一)共享式教学领导的主体构成是领导者共同体

共享式教学领导反对以正式职位与领导关系的线性思维来判定教学领导,它以参与式领导的理念为基础,将教学领导视为一种集体行为。参与式领导的理论假设是组织中的很多成员具有一定的主动性,拥有独特的价值和有见解的信息,在组织决策上倾向于分权和决策共享是有效领导者的重要特征。持共享式教学领导观的领导者认为,每一个成员都有潜能和权力成为教学领导者,领导者和教师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他们相互学习、一起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共享式教学领导强调领导力的分布性特征,教学领导不是校长的专属管辖范围,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所好的学校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分担责任的地方,他们共同影响学校的事务。在这种类型的学校里,所有的教育决策,无论是课程的修订,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制定,都不是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智慧的结晶。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共同体,校长需要教师这样的得力助手协助他完成领导的职责。“校长的第一要务并不是直接改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而是树立目的、培育文化、发展具有共享价值观的学习共同体,然后通过分布于组织中各个工作团队的领导‘流’(flow),改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6〕从这个意义上看,校长不一定要称为直接的教学领导者,更重要的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培育更多的教学领导者。校长要发挥作为核心教学领导者的功能,努力做好教学领导者的激励者、培育者,在学校内部打造更多的教学领导力量,采取各种活动和措施引领、支持和服务学校的教学活动。校长所打造的教学领导者不仅仅包括教研组长和中层领导,更重要的是挖掘一线教师的教学领导潜能,他们的专业能力、素质和水平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师是教学改进的实践主体,校长必须将部分教学领导权下放给教师,让他们主动地承担起教学改进的责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改进学校的教学实践。

(二)共享式教学领导是一个积极的领导过程

共享式教学领导作为一个积极的领导过程,强调校长在了解组织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地预测行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回应组织的需要。这并不是让校长干预和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是强调校长能够在系统分析学校具体特征的基础上作出有针对性的决策。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组织,校长必须参照具体的学校场景开展教学领导。学校场景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或限制,更是各种资源和机会的来源。为了进行有效领导,校长必须能够将学校场景中的各种变量转化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学改进的资源。校长所感兴趣的场景变量包括学生背景、社区类型、组织结构、学校规模、学校组织的科层和劳动特征〔7〕。持共享式教学领导观的校长认为,并不是坐在教师课堂的后面听课就能改进教学,而是要成为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者,以一个持续的过程确立教学领导的角色,建构组织内部的变革和学习能力。积极的教学领导者要了解、尊重、欣赏和理解他人,而不是简单地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具备理解组织中他人的能力。真正的教学领导必须源于一种改进学校教与学的强大的内在和持续的承诺,能够敏锐地识别教师的需要。教师参与决策的方式与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是有关系的,而积极主动的教学领导者会将这些信息考虑在内。面对问题时,领导者应该整体地看待他们的责任。有效的、积极的教学领导者必须具有一种全面理解“正在发生什么”“、对谁产生影响”以及“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的理解能力。可见,共享式教学领导是一个组织或个人朝更好方向努力的过程。

(三)共享式教学领导的方式是变革型领导

变革型领导是由美国著名领导学专家伯恩斯(Burns,1978)提出的。他认为,领导是一种互动关系,领导者和追随者在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时就产生了互动。根据互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leadership)和变革型领导(transform-ingleadership)。交易型领导是一种契约型领导,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一定的体制内不断地进行交换,领导者的资源奖励和被领导者的服从是交换产生的条件,双方在契约的约束下实现利益的交换,虽然产生了领导行为,但追随者心中并没有产生积极和认可的感情,一旦利益关系不存在,领导行为就会消失。持久而有效的领导必须涉及到情感和道德的层面,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必须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共同合作、相互支持。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必须创造一种能提高双方动力和道德层次的情境,让彼此间产生一种交互性的影响,这就是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强调领导者要做好自身行为表率、关心下属的需求、激发追随者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措施优化组织内的成员互动。变革型领导者具有强烈的价值观和理想,注重激发追随者超越个人利益,满足他们的愿望、动机和情感,并为了团队的目标满怀热情地相互合作、共同奋斗。变革型领导主张领导者通过生成理想化影响力(促使他人产生信任、崇拜和跟随的行为)、鼓舞性激励(向下属表达对他们的高期望值)、智力激发(鼓励下属创新、挑战自我)和个性化关怀,激发下属对组织的承诺感和对工作的效能感,充分发挥道德和伦理因素的作用。领导者和追随者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关系,推动共同需要、期望和价值观念的情感关系的形成,才是变革型领导的精髓。马克斯和佩蒂(MarksH.&PrintyS.,2003)对共享式教学领导进行的研究表明,“校长强有力的变革型领导对于支持教师的承诺至关重要。因为教师自身可能成为教师领导力发展的阻碍,需要变革型校长邀请教师一同分担领导职能。当教师认为校长表现出合适的教学领导行为时,他们的承诺、专业发展就会增长,也愿意进行革新。因此,教学领导本身是变革型的”〔8〕。

三、校长要成为有效的共享式教学领导者

在当前发起迅速变革的氛围下,学校领导者面临的任务更加复杂、多样,要求校长超越传统的行政领导角色,成为积极主动的共享式教学领导者,为教师和学生创建一个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一)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校长应该成为教学领导者具备自信地开展实践的能力。校长的教学领导行为受制于领导与管理、课程、教学以及与学习有关的知识。要成为有效的共享式教学领导者,校长首先必须具备关于学习与教学的知识以及作为共享式教学领导者的技能。校长需要不断地更新四个领域的知识:课程、教学、评价以及组织管理。校长不仅要了解课程的概念和资源、教育哲学和信念、几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及理论依据,还需要理解以改进学生学习为目标的评价,同时,还必须具备关于组织、管理知识,包括如何看待学校组织、增强组织的学习能力、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等。只有当校长理解了这些理论与知识时,他们才可能成为改进教学效能的资源。当然,校长还必须掌握基本的技能,才能履行共享式教学领导者的职责,如人际沟通、规划、教学观察、研究和评价等。只有当校长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时,才能够察觉和修正学校管理的不匹配之处。未来研究的重要目标是识别开展有效教学领导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学校场景塑造领导的行为,关键是如何在具体的场景中去实践这些知识和技能。有效的领导者需要对情景的变化作出回应。因此,校长需要寻找一种综合的解决方案将领导力与学校的场景建立联系,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改变领导行为。学校改进是一个旅程,有些领导行为适合某一个阶段的旅程,而有时候会在另一阶段中成为一种限制性或对抗性的力量。处在危险之中的学校可能需要聚焦于教学改进的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领导,而已发展成熟的学校则更需要领导者愿景和使命的引领,带领学校组织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二)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领导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组织或机构中展现领导力的人员所具有的特征是能够影响他人,从而推动团体或组织不断地向目标前进。这种与领导力有关的特定类型的影响力建立在追随者对职位权威的接受和领导者个性特征认可的基础上。变革组织惯例和常规是非常困难的,而学校就更加困难。这就要求校长建立一种影响力,激励和支持教师努力学习和变革他们的教学实践,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机会。这些领导努力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校长必须努力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信任关系的水映了成员履行与他们角色相对应的期望和责任的程度。鉴于不同角色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信任对于需要持续的集体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成就不断增加的信任可以带来更好、更高质量的合作和更多的社会支持,相互的义务感更强烈,将教师、校长和家长的努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有效的教学领导需要知识渊博的领导者,他们知道如何使管理的程序和过程与重要的学习结果获得一致,要熟练地使用他们的知识来解决学与教改进过程中所浮现出来的大量问题,使用他们的知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营造学校共同体。”

篇(10)

关键词: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和谐;管理

生物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实验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目标,科学研究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室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这也给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高校生物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现行的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实验室管理观念落后、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实验室秩序混乱,没有人愿意管理,仪器设备种类多、丢失现象频频发生,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最大化利用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和协调从事实验的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教学实验室的实验人员流动大,新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规定和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一套全新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实验室使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室守则、学生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2]。这些制度的确立是建设一个规范、安全、高效、和谐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基础。

2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建立和谐安全有序的生物教学实验室,平时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时刻树立忧患意识。

2.1给实验桌编号,固定学生座位

实验室的实验桌要进行编号,学生对号入座,学生2-3人一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清点、核对自己小组内的实验器材、试剂等,从入学至毕业,进入不同的实验室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每次实验前对自己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药品、课前课后随时检查,并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仪器设备损坏登记表,低值易耗品消耗登记表等。最后由实验老师签字,可作为实验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项指标,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杜绝仪器设备丢失现象。

2.2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管理要规范

生物教学实验室种类多,如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实验试剂种类多,还包含有毒有害危险品等,所以本科教学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应统一由实验中心管理,专人负责,实验教师填好试剂订购单,由实验中心审核、统一订购;实验教师每次实验前向实验员领取所需物品等,并填写领用登记表,实验完毕,统一收回并交由实验员统一保管,每次实验所剩余的试剂原则上短时间内不用,应妥善处理。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应倒入废渣废液回收桶,由学校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回收处理。

2.3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种类比较多,在管理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时候要做到规范、科学。一些特殊的仪器不能随便移动和存放,而且对环境要求高,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对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登记,切勿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阻碍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实验教师在开设本科教学实验前应向实验中心提交所需仪器设备清单,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对有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以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充分暴露出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管理部门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因此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除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外,实验教师要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统一倒入废液废渣回收桶,对有毒有害的废液废渣需单独存放,并由实验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学期末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处统一回收。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实验后一定要灭菌处理方能丢弃。

3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实验工作的准备,实验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就要求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遵守相关规程,这对于和谐实验室的构建至关重要。同时对在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管理上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并作为年终考核优秀的指标之一,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熟悉业务、技术能力强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实验指导工作中来,也可根据学科特色,聘任相关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师的指导顾问,使实验教师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实验人员还要加强理论和学术上的进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要对实验人员加强业务上的训练,定期地培训实验人员,组织他们到高水平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4结语

随着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和谐实验室,是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从实际出发,对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认真分析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于淑坤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师尚丽,周银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技术装备,2012(1):35-37.

[2]邓芳.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4(5):275.

[3]张有义.浅谈如何加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70-72.

篇(11)

二、设定奖励制度,定期开展评比

学校可以设立先进个人和集体,定期地选出教学达人等,例如:奖励那些不断开发新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对他们独特新颖的教学方式进行推广和奖励,奖励可以分为薪酬奖励和晋升等;对待不同个人的需求可以稍有不同的改变,学校可以为这些老师提供一些晋级学习的机会,例如:为教师们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推荐参加调研会议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优秀老师的评比,让老师们知道他们平时的努力不仅能在学生的课业和考试成绩上来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的努力也是有回报的。这样不仅可以激励老师更好地工作,还可以满足他们对教学还有对自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三、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的工作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