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人民币升值大全11篇

时间:2022-06-23 22:52: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人民币升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人民币升值

篇(1)

雯雯好像想起了什么,问小博:“你们兑换欧元了吗?”小博说:“不兑换怎么在欧洲旅行和消费呢!我爸爸换了2000欧元,用了20000元人民币呢!”“咦?怎么我们换2000欧元,就用了22000元,你们才用了20000元呢?”雯雯很纳闷。

小博的爸爸走过来,笑着说:“我们比你们晚来了一周,正赶上这一周人民币升值,所以对欧元的汇率也就发生了变化。一周前,你们兑换的时候汇率是不是11:1呀?”

“对呀。”

“可是,我们在兑换的时候由于人民币的升值,汇率就变成10:1了,所以同样换2000欧元,我们就比你们省了2000元人民币。”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那么,什么是人民币升值呢?”雯雯的好奇心又来了。

[魔法小词典]:人民币升值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换句话说就是你以前用一欧元能换11元人民币。现在只能换10元人民币。

“哎,我怎么没赶上人民币升值呢?同样是兑换2000欧元,我多花了2000元人民币呢。”雯雯有点郁闷。

“这就怪你自己了,人民币升值之前各个新闻媒体都会报道的,只是你没有留心注意。另外,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博的爸爸说。

“哦?”雯雯又来了精神,“那你是说,人民币还会再升值?下次我要出国旅游一定先看看汇率,再出来。”雯雯高兴地说。

“小机灵鬼儿,你还真聪明。人民币升值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对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据金融理财专家分析,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平稳我们国内的物价,方便百姓生活。人们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会更便宜。当然啦,我们出国来旅游,购物就更为低廉了。另外,人民币升值后,留学生们在留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开支可以大大节省。比如目前在美国一年留学的花费是4万美元,按照原来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8.27来算,需要33万多人民币,但按照刚刚公布的7.79的汇率来算,只需要31万多元,一年可以省下2万元人民币。”小博的爸爸说得头头是道。

“哦,我明白了,原来外汇还有这么多的知识呢!可是,叔叔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呢?”雯雯歪着小脑袋问。

这时,雯雯的妈妈走过来说:“傻孩子,小博的爸爸就是一位理财师呀!”

原来是这样呀,大家都笑了。

篇(2)

贸易失衡

美国对人民币如此敏感,让人难以理解。人民币升值真的对美国有利么?美国政客认为,人民币升值,中国就会买更多的美国产品,如此就能平衡双边贸易。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样的话,美国人买中国的产品时,就花上更多的钱。很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比如五年,强势的人民币会增加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

虽然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会很大,但中国工厂的工资将会上涨很大一截。无论如何,美国人买中国商品时都要花上更多的钱。过去20年,当劳动力供给无止境的时候,生产力提高的好处由消费者、投资者或者收税者享受,但永远不会是工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一直在迅猛增长,但工资却停滞不前。

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的时候,工资就会比整个经济上涨的还快,以赶上生产力。在未来十年内,中国劳动者的工资占GDP的比例会上升10个百分点。

上涨的工资

工资涨得比生产力还快的时候,就意味着通货膨胀。这是中国过渡到充分就业的必然结果。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工资很可能上涨至今天4倍,而GDP将上涨至今天的3倍。后者的增长一半来自于实际增长,一半来自通货膨胀。中国的出口价格也会翻一番。

过去十年,中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高位且飞速增长的房价、低工资以及低利率。下一个十年,一切将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利率将涨到6%-8%,通胀将达到10%,工资上涨15%。为控制通胀,利率不得不上涨,这会压低房价,至少在过渡时期会如此。

篇(3)

这里就是每天外汇成交额数以亿计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它是中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心脏”,同时也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与股票交易所不同的是,这里每天交易的商品是外汇和央票,各大商业银行的代表是这里的常客,每天都热闹非凡。

最近,这里有点忙,也有点乱。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元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人民币持续升值。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1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再触涨停价位6.2276,连续第13个交易日触及交易区间上限。自今年9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呈强势升值态势,最近多次触及日间波幅上限并屡创历史新高,且目前来看人民币强势预期尚无逆转的迹象。

人民币急剧升值背后的原因何在?

“这与中国现存的外汇管理制度、汇率形成机制有着密切关系。”近日,在接受《中国经贸聚焦》记者专访时,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孙茂辉表示,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海外热钱是推手,定价不透明加剧了波动性。

人民币升值:谁家欢喜谁家愁

西方国家一直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事实证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的8.11上涨到今年最高值的6.2276,足足升值20%以上,这个数字看上去令人吃惊,实际上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不大。这可以从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得到证实。

但是,有部分中小型的外贸企业的情况不容乐观。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出口加工型为主,属于劳动密集性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冲击较大。

“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比如东莞、温州的一些中小企业。”孙茂辉建议,其实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转型或升级换代,转为生产附加值高、有差异性的产品,这样企业才能走出困境。同时,这些企业应该多开拓出口渠道,做生意不能只盯着美欧日。

对于老百姓来说,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好消息,能够带来很多生活上的实惠,推升了赴美留学旅游和投资热潮。美国的房价目前处于历史低位,不少中国的投资者趁着人民币升值的机会,纷纷去美国炒房,其中不乏资本嗅觉灵敏的温州商人。

从横向国际比较来看,近年澳大利亚的澳币和加拿大的加币升值幅度远远超过人民币。两国都是以出口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为主的资源出口国家,出口商品具有卖方垄断的特点。再加上货币升值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加速货币升值。

在采访时孙茂辉现场支招,从个人理财角度来说,老百姓可以将人民币兑换成澳币或加币,存入当地银行,因为这两国货币升值快,利率又高,可以享受货币升值和息差的双重好处。

升值的原因何在

孙茂辉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较多,其中与中国现存的外汇管理制度、汇率形成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变迁有两个重要的节点 :第一节点是在1994年1月中国取消了外汇调剂市场和外汇调剂汇率,开始实行单一汇率制度;第二个节点是在2005年7月,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其实,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本身就是一个起伏不断的动态过程,受到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决定。不能简单地、静止地用一个数字来判断人民币均衡汇率。”孙茂辉如是说。

强制结售汇制度非改不开

另外,造成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外汇管理制度。

在孙茂辉看来,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弊端凸显,必须改革。他曾在调研时看见过一份外汇核销单,其“长相”很像曾经盛行一时的单位介绍信。出口企业必须凭这份外汇核销单,连同商业合同等凭据,货物才能进出海关。

他坦言,中国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必须把外汇收入卖给外汇指定银行(结汇),企业如需要用汇再到银行买(售汇)。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头寸实行上限管理,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超过上限的外汇卖给中央银行。

“强制结售汇制度带有浓厚的战时管制经济和计划经济色彩,其结果就是源源不断的美元供给和日益膨胀的外汇储备。”他直言不讳。

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的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六成以上购买了美国国债,一方面帮助堆垒着美国的财政悬崖,另一方面,通过货币乘数放大后,相当一部分又回到了中国,压着人民币升值。“我们实际上陷入了自己给自己设的套”。

谈及结售汇制度,就不得不提到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据介绍, 2005年7月汇改之初,中国人民银行以每个工作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中间价按照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和国际市场上美元和该货币的汇率换算而来。

“由于中国目前外汇管理制度内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这样一种中间价形成机制势必会造成人民币单边不断升值,仅几个月后,央行匆忙做了改动。”孙茂辉介绍,从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所谓的以询价为基础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以及银行柜台交易的参考价。细细琢磨这种中间价形成的机理,不难看出,人为因素更多,随意性更大,更不透明,更不可置信,加剧了市场波动性。

热钱涌入是推手

有专家认为,出口较快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激发因素之一。孙茂辉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为此分析,其实在2005年之前,人民币是被低估的。从2007年至今,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近年从国际市场上涌入中国的热钱数量猛增。

那么,热钱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是什么?孙茂辉进一步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其一,美欧日等国量化宽松造成的全球性流动性泛滥;其二,中国的利率远高于美欧日;其三,中国资产项目价格上涨速度较快。

在热钱大量涌入的同时,中国私人财富资本外逃也愈演愈烈。这两股资本流的相对运动是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主要原因。近期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背后推手就是这两股资金流的此消彼长。

急需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孙茂辉认为,要化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亟待早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

篇(4)

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目,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罩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

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问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

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7.88。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关口。

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7.83关口,以7.824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3.65%。

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7.82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7.8185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甘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3.72%?

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7.81关口达到7.8074。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8.0688升值至11月份的7.8652。

篇(5)

人民币的升值弹性

当前关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的争议很大。笔者认为,首先要找出汇率平衡区间,根据汇率平衡时期后的两国经济增长率差距计算升值弹性,然后根据升值弹性预测升值幅度。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南亚许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人民币也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当时我国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加上三年国企改革攻坚,我国经济背负较大困难。同期美国经济受“新经济”拉动,持续10年高增长,因此,1998-2000年人民币均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事件”的发生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中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出口困难,经济低迷,2001年是人民币汇率平衡年份。2002年起,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直延续至2008年年中。2005年7月汇改后,直到2008年7月,人民币持续升值,既是对2002-2004年中国持续高增长的事后反应,也是对2005-2007年经济高增长同步反应和超前反应。(见图1)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累计升值21%。2002-2007年,中国GDP累计增长84.0%,美国累计增长16.6%,相当于两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相差67.4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升值弹性为,劳动生产率每差3.21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1%。

自2008年7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6.83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水平上。其中,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快速下滑,人民币有贬值压力;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触底回升,人民币升值贬值压力基本平衡;2009年下半年至今,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按照中美两国经济2010年分别增长9.0%和2.7%、2011年分别增长8.0%和2.0%计算,2009-2011年,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之差会达到25.7个百分点,按照3.21的升值弹性,人民币应升值8%。因此,如果现在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8%,可有效缓解未来2年的升值压力。按以上的速度推算,2009-2010年,中美两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之差会达到18.2个百分点,按照3.21的升值弹性,人民币将升值5.7%,因此,如果现在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6%,只能有效缓解2010年的升值压力。

可以容忍的波动幅度

当今世界汇率安排日益弹性化。目前在IMF划分的8种汇率制度中,无独立法定货币、传统盯住、管理浮动和自由浮动是比较流行的汇率制度安排,采用其他4种汇率制度安排的国家数目较少。

在上世纪最后10多年里,汇率制度演进呈现两极化趋势。从1990年到2001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家的比例从15.7%上升到25.8%,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国家的比例从15.1%上升到35.5%,而实行各种中间形式的汇率制度国家的比例从69.2%下降到38.7%。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中尤其明显,1990年到2001年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发达工业国家的比例从0上升到54.2%,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国家的比例由26.1%上升到41.6%,而中间类型国家的比例从73.9%下降到4.2%。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也有两极化趋势,而且主要是偏向浮动一极,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表现得更为明显。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8年7月美元见底反弹、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破灭后,人民币汇率转为盯住美元的政策。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汇率曾急剧上升,但4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急剧下滑,12月初人民币汇率还出现连续4天跌停的情况。自2008年7月至今一年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稳定,2008年6月30日1美元兑人民币6.8591元,2010年3月5日6.8266元,20个月微升0.476%。(见图2、3)

基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借鉴日元升值的过程,可以发现,目前人民币汇率可以容忍较大的波动幅度。早期的日元汇率波动幅度很大。自1976年1月至1978年10月,日元大幅升值。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直到1976年1月“牙买加协定”后,浮动汇率才完全合法化。自1976年1月至1978年10月,日元从306.0劲升到177.05兑1美元,34个月升值72.8%。1970-1978年,日本GDP增长42.7%,美国增长33.9%,日元升值弹性为0.12,比中国2005-2008年升值弹性大得多,因此,2005-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相对日元1976-1978年还是慢得多。这也是近期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1978年10月到1985年1月,日元大幅贬值。1979-1985年日本GDP增长26.3%,美国增长20.7%,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日元趋势是贬值。1985年2月8日,262.8日元兑1美元,比1978年10月贬值32.6%。

较长期来看,早期日元升值缓慢。1972-1985年,日本GDP增长72.1%,美国增长56.1%,日元从1972年初的约315升值到1984年底的约245兑1美元,升值28.6%,升值弹性约0.56,如此,升值弹性大,升值速度慢,还是非常合适的。但是日元升值速度太慢招致更大的升值压力,直接导致了1985年“广场协议”的产生。

1985年9月“广场协议”后,日元开始急速升值。自1985年2月,至1987年12月31日,日元从262.8劲升到121.25兑1美元,35个月升值116.7%。1986-1988年,日本GDP分别增长2.96%、3.80%和6.76%,累计增长14.1%,同期美国分别增长3.43%、3.34%和4.12%,累计增长11.3%。因此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相比,日元升值速度过快,这是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明显,相对1972-1985年的日本经济,2000年后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更快(见图4)。因此,可以推断,目前人民币承受的升值压力更大,可以容忍的升值速度更快,可以承受的升值幅度也更大。2005年7月汇改以来,到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速度并不慢,并且自2001年到2009年,9年人民币累计升值21.2%,日元自1972-1985年13年累计升值28.6%,人民币升值速度比日本稍快,但中国经济增长率更高,相比之下,人民币升值速度较慢,并且,日元1985年前的缓慢升值招致非常大的升值压力,直到“广场协议”的产生。因此,人民币不仅需要加大浮动幅度,还要加快升值速度。

升值的路径选择

当今全球浮动汇率体制下,一国货币汇率变化不再单纯由经济层面决定,在某一时期更多地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但长期来看,仍由经济层面决定。目前,人民币升值时机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复苏情况,国际政治变化和升值压力积累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经济复苏情况看,当前人民币升值时机已经成熟。从中国经济看,政策退出时机已经成熟。2009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4季度GDP增长10.7%,超过危机前2008年1季度的10.6%和2季度的10.1%。2010年以来,经济开局良好,汽车销售和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全年有望实现9.5%的经济增速。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GDP增长目标为8%,比实际经济增速低1个多百分点,这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并且,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笔者认为,从经济复苏情况和结构调整必要性看,当前人民币升值时机已经成熟。

从世界经济看,虽各国均处于刺激政策退出前的观察期,但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却是不争的事实,政策退出是迟早的事。2009年4季度,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幅回升,其中,美国GDP按年率计算增长5.7%,创6年多来的最大季度增幅。日本环比增长1.1%,按年率计算增长4.6%,已连续3个季度增长。欧元区在3季度环比上升0.4%的基础上,4季度再度上升0.1%。这说明世界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尽管复苏道路崎岖难行,因危机造成的重创影响深远,但比2008年4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刺激政策退出也已为期不远。

从升值压力的积累看,人民币升值宜早不宜迟。在升值压力的相比之下,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能够有效缓解升值压力。如果像2005-2008年那样渐进升值,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一直高于美国,升值预期会不断强化,升值压力会越来越大,很可能直到下一次危机发生升值才会停止,像2008年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见顶暴跌对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因此,一次性升值比较有效。在幅度上,6%只能缓解2010年的升值压力,8%可以有效缓解2010年和2011年升值压力,因此一次性升值8%比较合适。

对外贸易方面,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人民币不升值两大因素作用下,我国出口很快恢复。表面来看,2009年我国货物出口1201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6.0%,但考虑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价格下跌因素后,我国实际出口约8.76万亿元,仅比2008年下降11.6%,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我国实际出口量已超过危机前的2008年上半年水平,对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其他国家形成强烈冲击,直接影响一些国家的经济复苏,招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2008年底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财政赤字高企,离真正复苏还比较远。情急之下,各国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纷纷出台,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高涨。因此,人民币尽早升值,世界经济早日复苏,还可促进中国出口。

同时,面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的形势,依靠人民币升值进行结构调整不仅必要,而且非常迫切。2月25日,据纺织领域消息人士透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以期厘清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行业的影响。粗略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这些行业的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而当前这些行业的平均净利润水平仅仅在3%-5%。如果人民币像2005-2008年那样缓慢升值,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结构调整作用非常有限。单纯依靠国内主动调整,由于涉及复杂的利益问题,难以真正调整。人民币一次性较大幅度的升值,能够较好地起到结构调整的作用。

根据未来两年我国经济运行的节奏,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各项指标良好,承受冲击的能力较强。由于2011年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企业厂房设备投资都可能大幅下滑,最好不要错过时机把升值压力留给2011年,更不能因为不升值而被迫不断对国内经济进行紧缩,人为给2011年经济运行留下阴影。

另外,从升值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看,在印度、越南等国的能源电力、厂房设施、治安环境、劳工技能、管理能力、交通运输状况、贸易税收环境还没有迅速赶上我国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短期压力造成的产业转移更取向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二线地区。一旦印度、越南的投资环境、劳工条件逐渐赶上,则在短期冲击下,产业外迁的可能性较大。

从国际政治博弈看,人民币升值宜主动不宜被动。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变本加厉,咄咄逼人。据统计,2009年前3季度,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全球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有19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调查,我国共遭88起贸易救济调查(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及102亿美元的出口商品金额,其中,美国对我国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达58.4亿美元,增长639%。

2010年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在贸易救济案中展开人民币汇率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越来越高。3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中国输美铜版纸“两反”案初裁,判定中国涉案企业存在被补贴事实,并决定征收4%-17%不等的反补贴关税。虽然此次初裁仍然没有将“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认定为补贴项,但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国际贸易局新闻发言人Tim Truman介绍,“我们正在考虑将人民币汇率操纵列入反补贴调查”。

2月25日,美15名参议员联名发信,要求商务部将“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部分”视为补贴,并在铜版纸案中首先展开调查。此次参议院公开信的领头人是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2005年“舒默法案”的发起人。舒默当时威胁,如果人民币不升值,那么所有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将被加征27.5%的汇率税。“舒默法案”最终立法失败,但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0%。此次舒默卷土重来,再次批评“中国反复通过低估人民币价值,为其制造业争取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优势”。汇率补贴调查如果启动,其威力几乎等同于舒默法案。

经我们测算,人民币2010年实际升值压力不超过6%,美国如此变本加厉,频频对中国施压,不少人推测,年后美国在中美贸易问题上咄咄逼人的攻势,有意达到类似“广场协议”的“城下之盟”。

人民币如果早日升值,不仅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抑制通胀,有利于阻止热钱流入,发挥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也会失去一个借口。但如果人民币不尽早升值,一切都反过来了,不仅不利于宏观调控,失去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还给了美国贸易保护的借口,成为美国的一个政治工具,是非常被动的。人民币早日升值,才能争取主动。

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6日表示,中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应该是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这不排除一些特殊的阶段,“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亚洲金融风波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在危机的条件下,不排除我们会采用特殊的政策,也包括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不过,“这样的政策迟早也有一个退出的问题”。

中国汇率政策的退出,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汇率政策的退出,就是由现在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回到参考一揽子货币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政策,二是人民币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升值问题。这里可能有四种选择:

一是放弃盯住美元,参考货币篮子确定人民币汇率。因为美元、欧元、日元与其他货币涨跌不一,权重不同,人民币参考货币篮子升值幅度较盯住美元升值幅度变化要小得多。理论上这会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篇(6)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均受到严重打击。而中国经济则凭借着政府的积极应对及相对独特的经济体系,依旧保持着坚挺。为了缓解其面临的经济压力,以美日为首的部分国家以中国出口商凭借“不公平低价”抢夺世界市场为借口,再次逼迫人民币升值,而这一幕早在2004年的G7会议上就已经上演过了。从那时至今国际上此类论调一直不断,经过此次金融危机,让那些早就渴望实现想法的国家更加急不可耐。美国参议员舒默等人近期屡屡向人民币“发炮”,声称要采取行动,在参议院推动由其提出的《2010货币汇率监管改革法草案》。如果该议案被国会通过,美国商务部就可以获得授权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以此来抵消所谓人民币“被低估”造成的影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国国务院总理2010年10月出访欧盟时说:“过快的货币升值会造成中国出口企业大量破产,造成中国社会的动荡”。同时,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华盛顿举行的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上,拒绝了美国和欧洲对加快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他表示,中国的货币改革将以渐进的方式进行,中国将会按照自己的步伐来推动货币政策改革。从上述国际社会的一系列言论和行动,到中国政府的应对,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欣慰。因为中国已经能影响到世界经济,也已经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此时的我们,面对存在机遇但更充满危机的现实,需要足够的机智与毅力来度过难关。

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当务之急不应该讨论“该不该升”的问题,而是应该弄清楚“怎么升”的问题。找到人民币升值之利弊,趋利避害,顺利地度过这次危机,才能使中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人民币适度升值之利

如果按照某些国家的主张,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则注定会给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带来莫大的消极影响。但客观的看待人民币升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适度地允许人民币升值,却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增长的可持续带来诸多的积极影响。

1.1提升了人民币购买力

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就是老百姓手里的“钱值钱了”,但这只代表着普通消费者对外消费更有力。从美元兑换人民币比例1:8.27至现在的1:6.51看起来仅仅是比较小的变化,但它对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影响是巨大的。

1.2稳定了国内物价

在人民币升值的刺激下,更多物美价廉的外国商品会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中国市场的商品种类,从而均衡市场商品比重。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减少了外国商品的成本,所以调整价格会成为大势所趋。同样在进口商品降价的刺激之下,会迫使中国产品也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带动物价总水平下降,达到通货紧缩的目的。在国内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这无疑是稳定市场的巨大助力。

1.3有利于我国进口贸易

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大量的工业资源需要依赖进口。近几年来国际能源矿产市场的价格涨幅巨大。08年宝钢进口矿石价格的大涨,只是一个开始。从08年至今,国际矿石交易价格节节攀升,而像宝钢这样的中国龙头企业也不得不妥协。更多企业面对这一严酷现实,不得不依靠提价来抵御风险,导致中国基础工业品价格迅速飙升,带动国内市场价格,使中国社会通胀形势更加严峻。而人民币的升值会增强此类企业的能源购买能力,缓解进口型企业压力,也有利于我国战略性资源的储备。以石油为例:中国在2010年进口的原油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17.5%,购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393亿吨,日均进口量达到了479万桶。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而未来,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过量开采,原油价格的上涨已成为必然。此时人民币适当的升值,可以部分缓解能源产品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

1.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中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国际打工仔”的角色。在广州,当地贴牌企业生产一个芭比娃娃,获得的加工费是0.35美元,但同样的产品在美国的市场零售价则为9.9美元。最多的投入却换来了最少的产出。这些数据只是一个代表,事实上无数的中国出口加工型企业正面临这一窘境。人民币升值后必然会导致这类企业成本加大,利润减少。本来依靠廉价劳动力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老板们,失去了这种竞争手段,必然只能选择利用科技研发来增加产品附加值以谋求生存,否则就只能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在生存的压力、大环境刺激以及国家的扶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周期必然会大大缩短。

1.5缓解政治及外贸压力

在美国的怂恿和诱导下,许多国家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已经走上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道路,中国政府面临的国际政治压力也与日俱增。同样为了迎合这种迫使人民币升值的论调,许多国家开始广设金融壁垒,频繁进进行反倾销,致使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摩擦逐渐成为常态,这些都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打击。当然,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是充满着恶意,不少国家在金融危机大潮中正举步维艰地前行着,他们确实需要帮助、需要支持,面对各国的压力,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说“不,”适度地调整汇率并不代表一种懦弱与妥协,保持底线的让步反而能更好地体现出具有责任感的大国风范。我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通过人民币适度升值,缓解政治及外贸压力,同时,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为以后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博弈打下基础。

当然,人民币升值虽然可以为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其中蕴藏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相应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

2.人民币升值之弊

2.1影响外资投入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大量引进外资促成的。2010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459家,同比增长1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已达58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65%。2010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规模有可能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在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看来,这“是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从中国引进外资的幅度可以看出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一旦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大于投资商所能承受的极限,便会迫使很多外资转向劳动力更廉价的东南亚等国。这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2.2影响国内企业的发展

中国拥有着全世界最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更是拥有着海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许多年的努力,“MADE IN CHINA”,已经风行全球。这个标志代表着廉价,优质的工业品。凭借着无与伦比的性价比,中国企业的出口值逐年攀升。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公布,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972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7%,出口同比增长10.3%。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7%,远超其他传统的出口大国,与我国相比,美国这一数据只有8.4%,日本只有16.3%。如此大的比例,可见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大,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出口产品的价格必然会相应大幅提高。失去了价格优势的MADE IN CHINA,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会大幅下滑,同样利润也将大量缩水,没有订单,利润又微薄,中小型出口企业大量破产倒闭也就成为常态了。

2.3影响金融稳定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国际市场疲软,致使大量资本闲置,这些不定资本加上某些灰色资本,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很容易转化成为唯利是图不顾后果的热钱。人民币升值会诱使巨额国际热钱到中国进行短期炒作。09年中国反映短期资金流动的重要指标――短期外债增长偏快,同比增长达到了57%,明显超过了25%的国际警戒线,有理由相信其中有热钱的作用。高度流动性、套利性、投机性是热钱的本质特征,他们往往完全不顾后果的疯狂追逐投机利益,而一旦利益达到,热钱则不管不顾地迅速撤出,短期内会使我国的金融市场面临崩盘的危险。

2.4影响社会就业形势

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2008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559万人,比07增加64万人。由于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超过了600万人。同时,2008年是中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一年,此前已有专家预计,中国的下岗或失业人员将大量涌现。而09年10年,大学生待就业人群已双双突破了700万。就业压力空前巨大,而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受到影响,因为中国企业遭遇危机,裁员就是摆在每一个公司面前的最直接对策。大量的人失业,更多的人待就业,这对维持社会稳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将成为政府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难题。

3.中国的应对之策

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同样机遇与危机并存。为了稳定国内经济,促进长久繁荣,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念,积极寻找应对策略。为兴利除弊,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在出口经济受制,对外贸易疲软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就成为了企业的救命稻草。不仅仅可以挽救企业,而且对国家长期的发展有巨大的好处。内需分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显然消费成为了最大的弱项。只有让广大的消费者有足够的现金支配,让他们成为市场上最积极的消费大军,才能让市场活跃起来,使经济增长后劲十足。

3.1.1加快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

安居才能乐业,才能谈及主动消费。如果人人自危,把手里的钱都攒起来,来换取住房,那么其他产业就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当前的现实是许多人买不起房或者贷款买房,成为了“房奴”,用拮据的生活来换取自己的房子,这就谈不上其他消费了。所以,促进内需就要首先保障住房,让人们有房住有希望,消费市场才能活跃。

3.1.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长久以来我国的百姓消费,一直存在着有钱不敢花的局面。供养学生花费高昂,医疗体系不健全,一场大病也许会让一个富足的家庭破产,老年生活更是需要钱来保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压在消费者头顶的五指山。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必须尽快。尽快卸下消费者的压力,才能使扩大内需的步伐更快更好。

3.1.3加快促进就业的步伐

促进就业就是促进消费,提高了人民的富裕程度,无形中也增加了内需增长的动力。首先要努力推动再就业培训,许多失业人员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而企业也面临着技工荒,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就能取得双赢的局面。其次,应当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现阶段中国非公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90%,他们的工业总产值也达到了总产值的70%。大企业能提供的岗位有限,但是小企业、小商户中的工作岗位需求量是巨大的。国家应当给予它们更加宽松的条件,让他们加快发展,以促进就业,从而为扩大内需增加动力。

3.2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3.2.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产业竞争力

企业要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作为应对汇率变动的根本途径。我国中小型企业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利润率低,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这种利润便被升值吞噬了。因此为了提高利润率,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小型企业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尽快调整产业结构。

3.2.2采取多种方法压缩节约生产成本

面对人民币升值,企业也应当从内部着手,向管理要效益,不断地压缩节约生产成本。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从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上寻求改变,建立规范化完善的生产经营体系。尽可能的提高效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要竭力减少经营成本,减少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把利润留在企业。

3.2.3加大海外转移进程,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

企业应当利用兼并收购等手段,建立全球化生产体系。利用欠发达地区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转移生产成本。此外积极拓宽出口渠道,把商品销售到更多更广的区域里。这样多元化的操作,将有效的规避风险,过于依赖一个国家或地区势必导致企业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货币汇率的波动,这在当今动荡不安的国际政治和金融形势下,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适当地扩大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积极拓宽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御各种金融风险。

3.2.4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

例如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结构性存款等。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各种产品进行选择。再如,当预期外汇下跌时,企业可以要求对方提前汇款,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民币收入。而对外使用外币付款时,则应尽量拖延付款时间,以减少企业为购买外币所花费的人民币支出。

3.3加快汇率制度的改革

当前不宜单纯依照美元来衡量人民币汇率,因为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主要经贸伙伴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同时资本往来也呈现多样化和多区域特征。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如果盯住单一货币汇率变化,将不能适应贸易投资货币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

多种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及其变化更能准确的反映真实的汇率水平。因此,人民币汇率需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这有利于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汇价水平。要在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能使汇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内外部的冲击,同时还可有选择地部分开放资本账户,使资本流动处于可控状态。现阶段国家已经采取了这种制度,但在具体施行上仍然显得畏首畏尾,应当在把握根本利益不动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汇率的干涉,放宽管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管理为辅的制度,更有效地和世界金融市场接轨,利用市场的力量抵御危机。

3.4加大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

金融监管时刻不能放松,建议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控,禁止投机短期炒作等不负责任的经济行为。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并制定相关法律,从制度上杜绝此种行为的发生。加大对民生经济的关注,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坚决打击。把物价水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保障社会稳定。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避免美国次贷危机重演。

3.5合理使用外汇

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契机,加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磋商,促使他们把一些平时不敢卖,不想卖,可卖可不卖的技术拿出来,以换取中国的经济支持,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把外汇储备与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结合起来,真正地让外汇活起来,充分利用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将储备转化为投资,获取利益。

对于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带来的长期影响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积极地寻找应对之策,把有利的一面作为中国发展的契机,同时转化或削弱不利的一面,更积极的应对并充分的重视这个问题,做到未雨绸缪,才能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功地度过这次危机,使国家保持健康持久稳定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吴庆才.美国二十余商会致信参议院反对立法压人民币升值[J].中新社,2010,7:2-4.

[2]周小川.中国不会让人民币快速升值[J].腾讯财经网,2010,10.

[3]人民币兑美元踏入6.5时代,今年升幅或超过6%[J].新华网,2011,01.

[4]高建锋,王进.宝钢与力拓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J].中国证券报,2008,(179):8-9.

[5]车晓蕙,王攀,张强.一个芭比娃娃仅赚0.35美元,中国企业遭遇“贴牌”之痛[J].新华社,2006,(143):4-5.

[6]2010年1-7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J].外资快报,2010,(34):6.

[7]谷盈阳.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9727.6亿美元[J].国际在线,2011,01.

篇(7)

2008年,中国把人民币汇率固定在大约1美元兑换6.9元人民币上。这一汇率大大高于由灵活汇率制度决定的自由市场汇率。所以,毫无疑问,中国有意把其币值保持在供需决定的均衡汇率以下。

从2009年5月起,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大幅贬值。自从人民币再次盯住美元,人民币贬值了同样的数量,这使其他许多国家对中国的盯住美元政策感到愤怒。

人民币币值低估会增加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并且减少中国对诸如美国的其他国家的进口需求,因为中国人为保持美元和其他货币相对其本币更贵。

美国和其他国家希望人民币币值更高,从而扩大中国对其出口,借此帮助这些国家从这次严重的衰退中走出,恢复经济大幅增长。

由于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多于进口,中国在其经常账户上保持大量顺差,这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要归功于其较低的币值。结果是,中国积累了庞大的外币资产储备,形式主要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国政府资产。

中国拥有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外汇储备,超过中国大约8万亿美元GDP的四分之一(按购买力平价调整),比例非常之高。

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的不满和中国的回应都缺乏智慧。总的来说,大多数美国人从中国长期保持人民币低汇率的政策中得益。因为该政策使从中国进口的各种商品,要比中国允许其货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便宜许多。这一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是贫困和中下阶层的美国人。

中国长期低估人民币,的确使那些希望向中国出口更多商品的美国公司利益受损。结果是,这些公司的就业低于它们本该有的水平。

这可能是造成美国的高失业率的次要因素,但美国消费者得到的利益远远超过就业上的损失,特别是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时,失业率就回归正常水平了。

我无法从维护中国利益的观点出发,来解释他们的政策。因为他们的消费者和进口商的利益会因为外国商品价格被人为抬高而受损;尽管他们的出口商从中获益,但获益应该远不及给普通中国家庭的福利造成的损失。

关于中国积累了过多储备的问题,我得出了类似结论。如果中国想用向美国和其他国家贱卖商品的所得,来换持有这么大量的低利息收益的美国政府资产,美国没什么好不满的。

中国愿意储蓄这么多正好减少了美国和其他国家要储蓄更多的必要,国与国之间保持不同的储蓄率不也是全球市场倡导的国际分工的一部分吗?

常见的答案是,中国持有这么多的外币资产是想借此提升其经济和地缘政治政策的影响力。然而,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巨额的外币资产迫使中国更要看美国和其他政府的脸色。

中国可以威胁抛售大量其持有的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资产,但那以后他们买什么?

想必他们会购买欧盟或日本政府的票据和债券。那会给美元利率带来一点上升的压力,但一体化的世界资本市场的主要作用就是卖给中国欧元和日元计价资产的人会再持有中国卖出的美国国债。

篇(8)

其实,人们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众说不一。部分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加重出口企业的负担、从而影响国内相关行业发展,其实这只是短期的结果,如果从长远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相关产业结构优化。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好处大于坏处。”杨帆说。

屡创新高

本月中旬,人民币汇率连续四个交易日创新高,并创下汇改以来单周最大波幅,人民币呈现出明显增涨的趋势。1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下了310点的单日最大涨幅,成为汇改以来唯一单日涨幅超过200个基点的交易日,波幅达到0.4%,此后中间价仍持续上涨。到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7.6238元,整个外汇市场处于强劲的牛市。“能够保持连续四个交易日的攀升而未回调,在汇改以来是非常鲜见的。”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一名交易员说,“就在这一周时间内,人民币就完成了以前要一个月才能达到的升幅。”

另外,根据彭博资讯系统显示,目前,境外人民币不可交割市场(NDF)人民币兑美元远期汇率也在上涨。其中,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NDF汇率在15日达到7.2840,较前一日收盘价上涨了85个点。

从上周陆续公布的国内经济运行数据来看,CPI、信贷、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都反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正在加大。对于市场如此强劲的增涨,大部分人并不感到意外,“大家最开始都在观望,没敢报价。”中国银行的一位外汇交易员说,“和前几天相比,交易情况相差不多,人不是特别多。”银行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是在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并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而现钞买卖价不得超过现汇买卖中间价上下1%。

但是重要的是,人民币汇改以来如此快速的升值,有可能预示一个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的说法――人民币在2007年将继续加快升值步伐。“人民币今年的升值幅度可能会比去年大得多。”杨帆说,“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人民币升值很明显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我预计今年美元兑人民币可以达到1:6。”

市场主导

人民币如此强劲的升值,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这个趋势的发展?

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实际汇率在不断升值,“中国出口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实际汇率已经上涨了40%,这样名义汇率必须上涨。”杨帆说。

“实际汇率升值以后,如果实际汇率不升值,那么就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蔡俊宁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央行开始倾向于升值。”国内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正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国民经济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平稳,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连续5年实现10%的高速增长,而且这一势头在2007年还将继续保持下去,此时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比较小。”蔡俊宁说,“综合来看,只要中国经济继续良性运转,人民币兑美元还将继续上扬,且有出现加速升值的可能。”在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也表示,当前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较好时机。

其次,外资不断的涌入也促进了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目前处于投资过热的情况,中国投资在GDP中的比例是48.6%,这可能是世界第一,而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样一来,国内“热钱”过多就势必导致形成“失衡的汇率”,“央行必定会想办法缓慢的促进人民币升值。”蔡俊宁说。

那为什么最近会出现如此高的速度增长?蔡俊宁的解释是“这可能与股市的泡沫是分不开”。“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央行已经有明确的升值目标,现在只是向这个目标迈进。”蔡俊宁说

利大于弊

前不久,温州一家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签了一笔近400万美元的美国贸易订单,当人民币升值2%的消息一公布,这家企业马上意识到,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这将给自己造成近6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人民币升值已成定局,其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利、弊两个方面。

受人民币升值冲击的主要是出口贸易企业,尤以那些产品附加值低、规模小的出口企业为主,包括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产品。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靠低廉的价格。人民币升值后,产品的价格提高,资本投入增多,我国出口企业的传统优势受到冲击。

“套期保值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外贸风险。”蔡俊宁说,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套保,简单说来就是利用人民币期货的盈利,抵消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亏损。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贸型企业受到外汇汇率波动的威胁,使企业对经营成本难以作出准确的估算。据统计,企业在做“套期保值”规避外汇汇率和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投资一般在交易额的0.5%以下,企业风险却可以缩小到1%左右。

篇(9)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

2013年人民币汇率再度走出单边升值行情。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2013年12月31日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 .0969,历史上首度突破6 .10大关。至此,2013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达3 .065%,大大超过2012年1.03%的全年升幅。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8.2765,到2013年12月底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6.0969,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6%。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历年变动(表1):

数据来源:和讯网

2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2.1 人民币对外价值长期被低估,升值只是价值校正

从汇率理论和国际经验来看,经济高速增长国家货币对外升值是根本趋势。根据购买力平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等汇率理论分析,在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都相对较高的因素,该国货币对外购买力也应该提高,即汇率应该对外升值。从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可以看出,多数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会伴随着本国货币的汇率升值。日本20世纪50~80年代经济腾飞,日元币值70年代到90年代初累计升值约260%。德国20世纪50~70年代经济迅速增长,60~70年代德国马克持续升值,累计升值约142%。伴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2003年到2007年11月,卢布累计升值达到30%。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速度都高于我国。

而我国自197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4年,此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长期贬值,贬值达80%左右,年均贬值11.7%;第二阶段是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第三阶段是2005年7月汇制改革至2013年底,此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小幅升值,累计升值36%,年均升值3.7%。

从历史走势中可以看出,在2005年人民币汇改之前的长达二十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期人民币汇率却持续贬值,致使人民币对外价值低估。过去长期人民币贬值,是通过外汇管制实现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有关,即通过人民币汇率低估,推动出口并吸引外资,以促进经济增长。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持续小幅升值,逐步向均衡回归,这是对以往人民币对外价值长期低估的市场校正。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目前人民币升值尚未达到计算的均衡水平。2012年世界银行计算的我国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兑4.23元人民币。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仍在。

2.2 国际收支顺差等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

国际收支情况是决定汇率趋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国际收支顺差表明本币供不应求,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逆差则相反。2005年以来,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维持长期顺差。

经常项目方面,200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由2001年的830亿美元升至创纪录的2680亿美元后开始回落,2009年为2260亿美元,2011年回落到1551亿美元。截止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顺差是1528亿美元,较2012年收窄了5%。从历年贸易顺差变动中可以看出,经过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国际收支外部失衡有所缓解,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呈现下降趋势。但即使如此,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仍然较大,导致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人民币供不应求,这也是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本项目方面,近年来,美欧爆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大,投资环境稳定,投资回报率较高,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优势,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资本的持续流入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国的传统外汇管理和吸引投资的思路重入轻出,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较少。与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比较,资本流出较少,导致外汇供大于求,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3 国际政治经济变化导致热钱流入,推动人民币再创新高

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几次增长高峰与短期资本流入密切相关。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出现金融危机,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增发货币,美元疲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随着中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收紧流向货币市场的资金,2013年11月底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近9年来高点。由于工业化国家利率很低,中国与其他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利率差日益扩大。利差的扩大导致大量短期资金流入中国。虽然外汇主管部门大力打击美元非法交易,加强对境外投机资金的监管,目前仍有大量资金通过抬高出口价格等方式将非法资金带入国内市场。

4 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化加大了升值空间

2013年汇率涨势较快,显示中央银行指导大行干预也在减少。央行的不干预,一方面是改革的决心,更多的则是无奈地顺应市场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及副行长易纲相继在不同场合表态,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可以双向浮动,形成一个充分弹性的、双向浮动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综合上述原因影响,预计人民币在未来一年中仍有升值空间,“破6”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由于跨境资金流动以及美联储的QE退出政策的影响,未来一年人民币汇率也有可能出现双向波动行情。

【参考文献】

篇(10)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大致上始于9月底G20匹兹堡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议上把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列为重点议题,弦外之音无非是指责人民币被低估。在10月3日结束的C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久违的人民币升值的老调又开始重弹。尽管在10月15日刚刚公布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美国财政部小心翼翼地避免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美国的全美制造商协会等利益集团仍在紧锣密鼓,向美国政府施压。10月22日在《纽约日报》上,克鲁格曼先生,这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甚至发表措辞非常不当的专栏文章“人民币必须与美元脱钩”,对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最不讲理的抨击。

何以致此?记得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关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了。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变得非常客气,而且相当克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再玩弄汇率“根本性失衡”这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了。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人民币汇率虽仍与美元挂钩,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冲击太大,其时都希望经济仍能健康、金融资产质量尚好的中国,成为带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此外,当全球经济衰退几乎冻结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在全球贸易大幅滑坡,各国需求大幅萎缩时,国际贸易对于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也大为降低,那时候对人民币施压是徒劳的。而随着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面临的金融危机创伤开始愈合,有些国家也开始有精力对贸易和汇率问题指手划脚了。中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快,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背景下,各国把注意力集中到人民币汇率上亦属自然。目前美国经济依然起色不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这一背景下,净出口成为拯救美国经济的一线希望。2008年净出口为美国GDP贡献了1.2个百分点,2009年第一、二季度分别贡献2.64和1.60个百分点。为了刺激本国出口,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迫切让本币贬值或迫使他国货币升值。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总是和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相伴相生。与其在特定商品上打压中国出口。自然不如要求人民币升值更一劳永逸。这是外部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真正原因。还有美元进一步下跌,也会助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美元近日在国际汇市跌势惨重,美元指数正向75一线靠近,欧元兑美元已突破了1.49水平创年内新高,澳元兑美元也上涨到0.9150附近,为近14个月的新高。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都表现出和美元指数同涨同跌的特点,因此美元的大幅下滑更给了投资者在NDF市场看多人民币的理由。

从中国国内形势看,升值的压力也开始形成。自2005年7月启动人民币汇改以来,截至今2008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已超过20%。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突然停止了,并转而回归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逆市反弹而继续升值,进入2009年后,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着美元的下挫而有所贬值。另外,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还不及2007-2008年,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确实再次提速。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27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6%,9月当月的外汇储备增加61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长提速无疑会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

篇(11)

1. 国际舆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三种说法

第一,人民币不应随着美元贬值而贬值。随着美国经济持续走低外贸逆差不断扩大,利率一降再降,以及大量资本的外逃,今年以来美元出现了急剧贬值的态势。从去年初至今,美元对欧元下跌了约30%,对日元下跌了约10%。由于我国在1994年元月实行外汇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实行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所以在最近美元贬值时,人民币也相应贬值了。国际社会据此声称人民币不应随着美元贬值而贬值。

第二,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世界通货紧缩的压力明显加大。据世界银行统计,以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指数计算,世界通货膨胀率在20世纪70年代为9.0%,80年代和90年代持续回落到5.8%和3.7%,而2001年和2002年进一步回落到2.3%和1.7%。今年以来,继续呈现回落甚至下降的态势。面对世界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的形势,国际社会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出口大量廉价商品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求人民币升值。

第三,中国商品出口的快速增长。随着包括出口退税在内的各种鼓励出口政策的落实,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加入WTO的积极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出口在世界经济和贸易缓慢增长下仍保持了较快增长。2000年我国出口增长27.8%,2001年增长6.8%,2002年增长22.4%。正是由于我国出口的较快增长,抢占了一些国家的市场,从而引起了一些国家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

2. 对于上述三种说法的三种反驳

首先,对于第一种观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从1994年到2002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17.0%,实际升值幅度分别为18.5%、39.4%和62.9%。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美元呈现强势,人民币对三种货币的最高实际升值曾分别达到45.5%、71.4%和93.0%。另据测算,从1994年1月到2002年9月,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3.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1.5%。可见,当前人民币随美元相对一些主要货币的贬值,只是收窄了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并没有扭转人民币总体升值的态势。

其次,认为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确实是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的影响。在事实上,我国经济规模和出口额在世界上的份额是很小的。2002年我国GDP总量仅占世界GDP比重的3.9%,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占21.6%、13.2%和8.2%;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7%,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占14.5%、14%和5.7%;我国对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分别为11.58%、0.69%和1.09%。这说明了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论调是不能成立的。引起世界通货紧缩压力加大主要是占世界经济总量70%以上的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的必然结果。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看中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经济高速增长前景而非价值被低估的货币。

第三,我国出口较快增长是国际经济分工的结果,最大活力更多地来自于西方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资料测算,目前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1188美元,不足发达国家的3%,相当于亚洲“四小龙”的5-6%,不到亚洲“四小虎”的50%。较低的人工成本,使得跨国公司纷纷建立以中国为基地的生产基地,中国强大的出口机器上面,实际上贴着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标签。而且,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口也几乎以相同的速度快速增长。2000年我国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27.8%和35.8%,2001年分别增长6.8%和8.2%,2002年分别增长22.4%和21.2%。进口的较快增长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着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坚持人民币应保持汇率稳定观点是关于人民币升值争论的主流声音。

针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我国政府声明,中国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国内外专家学者也从各方面论证,总结起来大体思路是:我国人民币虽然面临升值压力,但我国经济基本面并不具备升值基础,当前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并着手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1. 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总结起来大致有

第一,在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根据货币主义汇率理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人民币将面临升值压力;第二,更加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QFII的实施使外国资本具有了流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合法渠道,外资的流入必将造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第三,中国较低的人力资本吸引对华直接投资(FDl)剧增,这也形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压力;第四,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形成的汇率刚性。

2. 我国经济基本面不具备升值的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中更急需关心的问题不是人民币是否需要升值,而是如何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力、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在内需不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在生产上只有想法设法促进出口以维持生计,如果人民币在此时升值,将给数以万计的生产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使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如果不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将更加严重。所以,中国需要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而出口的增加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另外,人民币升值必将给中国较为落后的农业发展造成很大的打击,更难找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出路。

当前中国需要的是中国的金融体系和投资机制的改革与完善,需要的是解决外汇管制、外汇机制、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就解决了出口和资金外流的问题。到那时才是考虑对人民币升值的时候。

3. 由此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需要保持稳定,但要着手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如放宽外汇管制,扩大企业自主用汇能力,增加本国居民对外汇头寸的持有,拓宽资本流动的渠道等,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汇率生成的市场机制。

人民币应适度升值,但要讲求策略

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建议,中国应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以真正推进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以及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在这场争论中,有这种思想的人也不占少数,他们认为人民币应适度升值。这种观点的大体思路为: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一直被低估,自身存在强大的升值动力,而且通过升值也会带来有利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允许人民币有自由浮动空间,适度升值,但要控制时机并采取适当措施。

1. 在说明人民币自身存在强劲升值动力这一点是,各方观点多以模型论证。

(1)简约一般均衡模型。简约一般均衡模型是通过测算一系列影响均衡汇率的中长期的真实因素及长期参数关系,并由参数关系计算均衡汇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西课题组借鉴Baffes(1999)的框架,考虑到中国对华直接投资(FDl)对均衡汇率的影响,对其进行修改,选取了四个变量:用中国制造业的人均GDP比美日德加权的人均GDP作为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的变量,不变价格投资额比不变价格GDP作为国内投资比率,不变价格的进出口比GDP的比率作为贸易开放度,不变价格的进出口指数作为贸易条件,测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保持每年平均2.6%的升值趋势。

(2)偏差系数模型。该模型的偏差系数k为按购买力平价法(PPP法)计算的人均GDP比按调整后的汇率计算出的人均GDP,系数k越大,说明该国汇率与购买力平减法(PPP法)系数差距越大,该国货币升值潜力就越大。据此模型推算出我国的k值为3.01,与此相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应为1美元兑5.5元人民币,现行人民币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且上升是自身价值规律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