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幼儿教师学年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2-11-02 14:52: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教师学年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幼儿教师学年发展

篇(1)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在当前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形成的共同出发点以及归宿,在当前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幼儿教师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设计、实施、评价以及控制。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内容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

所谓的目标就是人们针对具体活动所形成的较为明确的期待,从根本上决定整个活动的开始,并引导其发展,也是对活动结果进行评判的主要标准。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就是在各种情境下针对幼儿行为可能出现的变化结果的一种期待,具有可评价、可观察性,也是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主要依据。

结合幼儿园教育相关政策来分析,其主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将学科知识体系当成主要的指导理念,规定幼儿要能够在语言、健康、社会、艺术以及科学等领域达到相应的目标。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幼儿的实际成长以及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当前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发展的主要内容。幼儿教师需要能够在对这一目标进行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设计、实施、评价、控制等。

(二)幼儿园三维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要能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则需要从明确、具体等方面加以体现,还要能够在三个不同维度中全面体现出来,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以及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一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事物。在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等不同的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能够通过有效方法来对这三维目标进行渗透。

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避免为了达到幼儿全面发展而采取的全面措施,严禁在相同的活动中为了实现凑数而设计这些三维度目标的行为。幼儿教师要能够实事求是地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结合相关内容对教学活动中某一个维度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设计,并且要能够利用多个不同的教学活动来体现出教学目标需要达到的全面性要求。而且,幼儿教师还要能够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均衡把握三维目标,避免过度重视检测知识忽略幼儿情感表现的现象,幼儿教师不可机械地将提升幼儿教育理解成引导幼儿提前学习各种学科知识,而是要能够将态度和情感当成幼儿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主要内容。例如将知识定位在幼儿在各种活动中需要进行的体验,并且能够在和环境互相作用中获得全新的经验,并非是在记忆的帮助下对特定的知识进行储存。

二、明确不同领域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帮助下能够更好地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学习特点进行把握,但是,具体到不同领域,幼儿教师则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特点、水平加以明确,但是,个别幼儿教师则容易出现错位现象,在对个别领域教学活动目标进行分解时,容易和幼儿年龄特点出现差距。按照心理学研究成果来分析,小班幼儿的身心特征还在“平行游戏”阶段,无法达到关注同伴行为的目标。而且,幼儿教师要能够对幼儿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最近发展区域进行钻研,充分了解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还要能够引导幼儿教师针对幼儿以及教学目标共同进行研讨,对于五大领域幼儿教学活动,很多幼儿园都为教师配置了统一科学的参考书,而这些参考书大都是从每学年到每一周来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并形成相应的活动过程、活动目标、活动方法等方案。所以,这就可能导致幼儿教师没有对幼儿发展特点进行深入了解,盲目使用各种教学方案。幼儿园需要能够结合同课异构的模式要求,针对相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并在不同的幼儿班级加以实施,通过共同研讨来对不同阶段的幼儿生活和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并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相关内容的认识、运用以及学习特点,从而提升教师完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综合素养。

三、通过外在形式和理性价值的融合来实现教学活动目标

将知识传授作为教学重点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会从根本上限制幼儿实现个性成长。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不断实施的影响下,幼儿教师可能会过度重视教学过程,并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面追求多样化,教师容易出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极端表现。要想从根本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要求幼儿教师努力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拓展,并将这种教学目标建立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之上,除了要能够保证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技能之外,还要能对材料进行研读以及分析,并对其蕴含的意义、这一阶段的幼儿发展有着全面的思考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加合理科学,从而为幼儿的成长带来更大的效益。

四、结语

幼儿教学活动目标的设置并不是要求将幼儿简单地进行串联,而是要能够将不同学习领域、年龄、三维目标进行融合,并结合幼儿自身成长的特点来进行完善,其有效达成应该具有开放性特征,并且能够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幼儿教师要能够理解、学习和运用学前教育发展指导纲要,明确幼儿需要掌握的知识,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支持、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世联,申毅.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组织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09):21-24.

[2]党爱娣.初任幼儿教师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科学活动为例[J].当代学前教育,2010,(02):17-20.

篇(2)

幼儿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历程,作为幼儿教师就担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幼儿教师一言一行无形当中会深刻影响着幼儿,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校把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头等位置上来抓,根据学校幼儿教师素质不一,理论水平不等,专业技能技巧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幼儿教师忠诚幼教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幼儿教育要有爱心、热心、童心,本身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二是要求幼儿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术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专业修养,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水平。三是要求幼儿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四是鼓励幼儿教师多看电视,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幼儿教师的各种技术技巧水平以及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加强对学前班教学活动的管理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学前班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又是提高办园水准的重要手段。根据这种情况,我校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发展幼儿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学大纲,严格杜绝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采取了以下措施:

1、按照大纲要求认真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认真备课,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2、领导定期检查各班的教学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培训及个别指导等手段,督促幼儿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自身的业务素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给更多的幼儿创设发展能力的机会,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各班召开小小故事会,没有指标限制,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到台上讲自己所喜爱的故事。通过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也给幼儿创设了语言表达机会,提高了幼儿的动口表达能力,在这一学年里我们还开展了折纸比赛、小小运动会和看谁演的好的文艺演出活动,在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对幼儿特长的培养,做到即要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幼儿的特长。

篇(3)

一、构建有效的实施框架

民办幼儿园“有效师训”是以民办幼儿园教师为对象,紧紧围绕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开展的深受欢迎、富有成效的系列培训活动,它包含培训项目、内容、方法、模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为此,建立有效的实施框架是民办园教师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如下实施框架。

整个实施框架涵盖了培训对象、管理体系、项目研发、内容设置、教材开发、模式探新、培训评价等。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实施框架确保了民办园教师培训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有效的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的确定,直接影响着民办幼儿园师资的培训质量。针对我县民办园教师数量大且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不断拓展培训对象。

在开展民办园园长与教师全员培训的同时,我们深切的意识到,幼儿园保教质量实质性的提升以及幼儿园的整体发展离不开保育员、保健员这两支重要力量,2008年,我们又将目光投向广大民办幼儿园的保育员与保健员,组织了保育员和保健员在职岗位培训,促进民办园保教工作全面均衡地发展,以进一步提升保教队伍的整体素质。至今,我县的民办幼儿园师训对象涵盖了园长、教师、保育员与保健员等所有从教人员,真正体现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型培训范畴,实现了培训对象的全覆盖与有效化。

三、理顺有效的管理体系

培训工作的有效运行,往往取决于管理的有效性。民办园教师培训的管理不同于镇乡(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管理,其面广、量大且办园地分散,甚至有的幼儿园交通、信息等极不方便,因此,组织管理上具有更大的难度。我们明确地意识到,要组织好全县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达成“有效师训”的最佳成效,除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管理外,具有良好条件的中心幼儿园的引领与管理是一种既直接又有效的管理策略。于是我们从2002年起就提出了建立园本研训试点幼儿园的构想并付诸于行动。通过幼儿园申报、现场考评,19所中心幼儿园被县教育局批准为园本研训试点幼儿园。这些培训点除了开展本园教师的培训外,还承担着组织辖区内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形成了一个条块分明且园与园结对互动的培训网络。由此逐渐构建起了县教师进修学校园本研训点民办幼儿园的三级服务型培训管理体系:即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龙头,统筹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制订培训计划,出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类县级集中培训:以19所园本研训点为培训主阵地,指导、带动全县各级各类民办幼儿园开展全员培训:各民办园除了落实上级指定的培训内容外,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适合本园教师发展需求的活动。

经过多年的实施,三级培训管理体系运行顺畅,管理职责明确、到位,为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特别是19所园本研训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构建起了适合本培训点特色的园本研训辅导模式,充分发挥了大园带小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保证了我县幼儿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如县中心幼儿园对辅导辖区内的17所民办幼儿园实施了质量提升“六个一”工程。“六个一”工程分别是每所民办园的教师每学年在本园上一堂教学公开课;每所民办园每学年向整个辅导片展示一次教学观摩活动;整个片区每学年组织一次民办园教师业务竞赛活动:片区每学年组织一次工作先进评比;片区每学年组织一次民办园档案管理评比;辅导片每学年组织一次民办园幼儿发展水平总体评估。“六个一”工程实施以来,辖区内民办园纷纷响应,对照要求认真实施。同时,片区还成立了互助奖励基金会,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六个一”工程评比中的先进园或获奖者,从而健全了辅导管理机制,提高了培训辅导辖区内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以及教师整体素质,同也使这些民办园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研发有效的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的研发,将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高低。我们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开发了适合本地实际、切实可行的培训项目。按参训对象划分,有园长培训、教师培训、保育员培训、保健员培训四大类共15个类别的培训项目,如园长培训有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专项培训;教师培训有教学基本技能专项培训、任职资格培训、按需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培训、教师资格认定考前培训等:保育员培训有职业资格培训、上岗培训、复训、骨干保育员培训:保健员培训有上岗培训、复训等。同时我们还根据民办园早教工作的现状,为规范早教办学行为、培养合格的早教人员,提高早教质量,开展了育婴师培训。每一个类别的培训项目均按参训对象的状况与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和组织实施,层层深入、不断递进与完善。

这些培训项目的研发与开展,实实在在的提升了广大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的综合素质。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开展,使我县民办幼儿园园长执证上岗率率先在整个宁波市达100%,落实了园长持证上岗制度,并得到各级肯定与推广;骨干教师的培训,发挥了她们在民办幼儿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和带动了一大批教师学习业务的热情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资格认定考前培训的开展,使更多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符合了准入制度,成了一名真正有资格的幼儿园老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专项培训,使基本功薄弱的教师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举行的各类教学技能技巧比赛中,民办园教师获奖率明显增高;育婴师职业资格认定考前培训,近200名教师通过考核,获得中高级育婴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早教老师。近年来更有部分民办园的教师考进了正式教师编制。

五、设置有效的培训内容

在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培训中,我校坚持调研在先的培训机制,深入幼儿园,通过与教师(园长)座谈、个别交流、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广大园长、教师、保育员以及保健员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如进行《宁海县非在编幼儿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我县非在编教师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实施措施;进行《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建构起了分层分类培训模式和群集型与分散型相结合、幼教领域内容与幼教领域外拓展性内容相结合的课程模块。如,县级长期培训班(培训时间跨度为1年或1年以上的班级),课程内容以群集型为主,以主题形式设置,每个主题又由若干相关专题构成。短期培训班内容以分散型为主,根据需要组织若干研讨性专题。这些课程的设置,围绕着培训对象与类别开展,既体现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又呈现针对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特色,深得广大园长与教师们的好评,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满足了教师们的不同需求。

六、开发有效的培训教材

目前,适合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的教材不多,而符合在职民办幼儿园教师需求的培训教材更少,因此,我们组织本校教师以及幼儿园骨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汇编了我县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系列培训教材,如《教学简笔画一宁海县幼儿教师基本功培训教材(试用)》《手工制作一宁海县幼儿教师基本功培训教材(试用)》《幼儿歌曲弹唱一宁海县幼儿教师基本功培训教材(试用)》等。这些培训教材应用于全县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中,园长和教师们均把其作为一份宝贵的教学用书珍藏并在实际管理与教学中使用,甚至在幼儿教师考编、教师资格认定中,这些培训文本也成为了她们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上级领导对我县自编的系列培训教材十分赞肯,《教学简笔画》等培训用书曾被部分兄弟县市采用,我县职高幼师班还将我们的自编教材作为教学补充材料。

七、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培训工作方式规律性的认识,是培训内容的支架和载体。但当前幼儿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着培训方式单一的现状,培训方式更多的只停留在专家讲座,以讲授为主的形式,缺乏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培训实效性的提高。于是,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进行了培训模式多元化与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有分层分类式、科研推动式、菜单式、与企业联姻式、小组交流式、案例研讨式、异园蹲点式、以赛促训式、骨干引领式、主体参与式等十种。

如异园蹲点式在园长提高培训中实施,使园长们实实在在得到了收获,促进了自我成长。异园蹲点原则上按不同班级园长的需求开展。针对甲班27名来自办园规模大,上星级的民办园园长的需求,安排她们到县级中心园取经,深入了解县级中心园的办园理念、管理模式、教学风格、办园特色、校园文化等,使之能将蹲点所获来指导自己的办园行为,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乙班的园长来自规模较小、无星级的幼儿园,该班的80多名园长想到同样类型但有较高声誉的民办幼儿园去学习取经,了解她们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等,我们就有针对性地把她们安排到兴华幼儿园、金苹果艺术幼儿园等上规模上等级且办园理念新、管理效益高的民办园蹲点。通过参观环境、听取汇报、观摩活动、查看资料、参与式研讨、特色讲座等解剖麻雀式的蹲点活动,收到了极佳的效果,深得园长们的一致欢迎,大家期盼着有再一次的异园蹲点活动。

这些培训模式均来源于实践,并经实践所检验,均取得了极佳的培训效果。

八、尝试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促进培训更加规范、科学、有效。我校在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中,边培训边摸索,’初步构建了有效的评价体系,并在培训中试行。

评价主要涉及四个层面:

其一,对培训机构的的培训工作进行评价。我们教师进修学校每举办一期长期培训班,均组织学员进行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主要评价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的组织服务工作等。同样的,每办一期短期培训班则以学员书面评价、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为下一期培训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提供经验。

其二,采取了“评上促下”的评价方式,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层19所园本研训点进行检查评估工作,评价其对民办园全员培训的指导工作,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在“十五”、“十一五”收官之年,为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总结提炼“十五”、“十一五”期间园本研训工作的有效做法与特色亮点,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而提高园本研训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开展了全面评估验收工作。通过评估检查,分别评出优秀级、良好级以及合格级园本研训试点幼儿园。

其三,对培训者进行评价。评价涉及组班教师的服务管理工作、讲课教师的讲课内容、讲课方式、课堂效果以及改进意见等。

篇(4)

根据《通知》规定,今后,新疆各地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严禁小学提前招收不足入学年龄的幼儿接受义务教育,严格执行幼儿园作息时间,保证在园儿童每天有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来源:《新疆日报》)

广西提前八年完成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0%的目标

2011年以来,广西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投入。筹措中央及地方资金近20亿元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广西幼儿园数量也从2010年的5349所增加到现在的7554所,在园幼儿从118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66万人。截至2012年年底,广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6.6%,比上一年增长10.6个百分点,提前8年超额完成国家和广西教育规划纲要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的目标。(来源:广西日报网)

山东将幼儿教师纳入远程研修规划促进专业发展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表示,山东省已将幼儿教师纳入2013年-2015年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规划,将建设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全面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山东省将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为全省区域、学校及幼儿教师网络研修的项目配置、群体组建、资源共享、协作交流和管理评价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山东省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成长社区和网上家园。其中,幼儿教师的网络全员远程研修的省级集中研修项目2013年将主抓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014年主抓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拓展,2015年主抓幼儿教师专业,此外,还有区域和园本自主研修项目,分步骤推进区域和园本常态化网络研修。

(来源:山东学前教育网)

青海西宁大幅提高家庭困难学龄前儿童教育资助标准

篇(5)

2.教育实习改革的要求。目前针对师范类本科教育实习模式主要有“委托定点”、“三结合”、“顶岗”、“混合编队”、“全程”等。但韩立福等人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教育实习上具体存在的问题有:教育实习机制不完善、教育实习时间短、实习课程设置单一、实习方法单一、指导教师队伍脆弱。对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专门研究几乎没有。教育实习作为五年制师范学校重要的实践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高师院校如何创新教育实习模式,使教育实习在对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上发挥更好的作用,产生更好的效果?这一问题的探索变得越来越急迫。

二、五年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

为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积极探索创新五年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借鉴发达国家师资培养方式、遵循教育实习的规律,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教育实习新模式。在此针对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全程”教育实习新模式,即以每学年为阶段,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的新模式。

1.第一学年主要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师德的培养。同时,要夯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如弹唱、儿童画、普通话等方面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此外,幼儿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其中包括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初步的自理生活能力、学会友好地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等,所以高师学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幼师生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会与人交往等社会性的发展,以培养幼师生对幼教工作的适应能力。

2.第二、三学年主要任务。①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第二、三学年开设专业基础课,所以特别要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懂得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及幼儿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有利于开展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②开展职业技能展示、技能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掌握技能,锻炼其心理素质,提高技能技巧;③分别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让学生观摩名师课堂,熟悉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等,身临其境地感受具体教育场景,提升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

3.第四学年主要任务。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分为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所以在第四学年要加强学科教学的理论学习,了解课程的性质与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等内容;②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基本任务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所以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教学技能;③幼儿园要贯彻发挥一日生活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幼儿园实习,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工作的开展;走进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全面参与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活动,进行综合的教学技能锻炼,全面深入地理解幼儿园的工作。

4.第五学年主要任务。这一学年的主要任务是升学、教育实习和就业指导。学校集中安排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工作。在本学年第一学期要重点进行幼儿园工作的指导学习,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入实习幼儿园。在实习期间,要完成教育实习报告、一堂幼儿园教学活动汇报课、小朋友一日生活的观察与感受等实习任务。回校后汇报实习的收获体会,进行教育实结;举办实习生试讲大赛,评选优秀实习生。同时,进行就业指导,聘请就业指导教师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以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不断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践行“全程”教育实习模式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并改进课程体系建设。要搞好教育实习,首先必须打好基础,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整合,调整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比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艺术类的要求仅体现在“通识知识”方面,即“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所以首要工作是调整教育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比重,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加强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科活动设计与指导、教育技能的掌握和熟练应用,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从而较好地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2.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增强与幼儿园的广泛联系。在当前的教育实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部分幼儿园不愿意接收实习生,认为打乱了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幼儿园的管理困难等问题。我们可以效仿徐州幼专通过成立“幼教集团”,自己学校开办幼儿园,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找实习幼儿园的问题,也为本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或者主动与幼儿园沟通合作,积极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技术、信息、知识等方面的服务,争取幼儿园的信任,在互利基础上与幼儿园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

篇(6)

1 保持一颗真挚的爱心

众所周知,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当幼儿到了入学年龄进入到幼儿园这一全然陌生的环境,内心肯定充满着对新环境的紧张和排斥,在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爱心给予他们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像家里一样的温暖,从而可以愉快的参加园里的活动,接受园里的教育。幼儿的心灵非常敏感和脆弱,他们常常依据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来判断这个幼儿园的可信赖程度。如果每天来园之后,老师都不太重视他,不表扬他,不叫他回答问题,一天中都没有亲近他,那么幼儿对这个环境就会产生排斥心理,早晨不愿意来上幼儿园,或者来了之后独自坐在一个角落,有的甚至会通过打架闹事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反之如果教师每天都笑眯眯的对他,总是询问他,表扬鼓励他,看见他一个人玩会叫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那么幼儿就会感到十足的存在感,对这个场所就又会多一份亲切感。慢慢的幼儿就会喜欢上幼儿园,会放心的离开父母去探索周围的事物。爱心会成就孩子,爱心也会成就老师。

2 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

我们幼儿教师都是成年人,以为自己成熟了,并用一双成熟的眼睛来看待孩子的世界,这样你一定会觉得他们的世界非常天真和幼稚。殊不知,这样除了幼儿的缺陷,其他的美好会全被屏蔽掉,成熟世故的眼睛很难理解童心之真。只有换一种态度,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去看待,你才会发现,其实天真很美。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她的定位不是教师,而是和孩子一样的同龄人。她们永远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一起念儿歌,讲悄悄话等等。在游戏中,教师会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更加热爱这个岗位。贴近孩子的世界,对教师的教育工作也是有利的。如,在课外活动时,教师发现地上有许多蚂蚁,小朋友都好奇的围上来看,这时候,作为教师的你也可以和小朋友一样蹲在地上研究、讨论,你会发现和他们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

篇(7)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带班压力的加重以及社会对教育高度关注等一系列现状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及对班级幼儿的关心程度。本研究通过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以此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以期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所谓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可见,教师职业倦怠包括生理机能的变化和心理状态的表现。

1.体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等机能变化

职业倦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大多教师会产生头痛、高血压、失眠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职业倦怠产生的轻微症状表现为偏头痛、食欲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喉咙沙哑、四肢酸痛;较严重的症状表现为耳鸣、厌食、消化道疾病、胸闷、眩晕;女性教师通常会有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症状。

2.缺乏工作动力和上进心,产生悲观情绪

生理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使教师产生消极、焦虑、压抑的情绪状态。在认知方面,觉得教学工作枯燥繁琐,对自身前途感到渺茫;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感;在行为方面,对孩子关心程度减少,对教学也是得过且过,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由于长期存在职业倦怠的心理问题,少数教师还会对自身事业和人生产生悲观情绪。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由长期工作压力引起的,这一心理问题并不是由单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渐进式或交叉式引起。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幼儿园和教师个人这三方面因素。

1.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

目前,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予以积极关注,教师不仅是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而且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幼儿教师是启蒙教师,担负着儿童早期教育的重任。当幼儿园和教师没有达到社会所期望的水平时,人们会投向教师指责的目光,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孩子。这种无理由的怀疑和不信任,导致教师的成就感降低,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倦怠心理自然产生。

2.幼儿园对教师教学评价不全面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实施效果的指标,通过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评价,发现教师这一学期或一学年工作的进步与不足。但在实际评价中,幼儿园过于集体教学所达到的目标,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果。多数幼儿教师花很多精力研究如何进行集体教学,而忽略了幼儿教育最基本的是学会观察孩子。幼儿园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只为教学而教学,因而产生倦怠心理。

3.教师个人对工作缺乏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教师类型分为新教师、成长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其中,新教师和成长型教师最容易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自信的情绪倾向。当面对教学困难时,新教师会因经验不足而不知所措,成长型教师会因问题太棘手而退缩。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使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完成这项工作产生怀疑并逐渐失去信心,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当前,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造成教师身心不健康、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因而就社会、幼儿园以及教师个人三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合理的社会期望是减轻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外部因素。教师的教学不能片面地以教学为衡量标准,要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形成合理的定位。社会属于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它对教师职业形成一种氛围。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是促进教师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信任、支持的公共氛围中,教师会产生高度的自信、自尊,将教育事业视为毕生奉献的事业。大环境的支持使教师职业倦怠自然消退,重新树立对教学工作的热情。

2.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看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应考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幼儿园应以过程评价取代结果评价,既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效果,又关注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或其他活动时的能力表现,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其次,幼儿园应建立良性竞争机制,使教师之间既存在一定竞争力,同时又具有凝聚力。幼儿园可开展年级组研讨会、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大赛、拜师结对等活动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惑,促进其他教师相互学习,分享教学经验。幼儿园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

积极的应对方式是摆脱消极情绪的最好方式。在教学工作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但心态是促使行为转变的重要因素。教师可运用积极、乐观的自我暗示来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工作压力,提高自信心,合理地控制各种应激情绪。应激研究者泰斗塞里曾说:“很多人停滞在一个阶段感到失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改变现状。”因此,幼儿教师应学会适应,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变化与挑战,逐渐摆脱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6).

[2]丘碧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

篇(8)

(二)中等职业学校在幼师培养上面临困境一方面,幼儿园师资的严重短缺,到2013年底,我省公办幼儿园幼儿专任教师缺额达27177人,幼儿园专任教师缺口较大。近年来虽新增了不少教师,但转岗教师的比例达到了45%,由于待遇不同、需重新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等问题,这部分教师不安心、不稳定。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前教育师资不能与幼儿园所需要的幼儿教师相匹配,或者说是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考量上与中职学校培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中职学校学前专业毕业的学生难就业,甚至一定程度上专业岗位就业难,导致师资的闲置和浪费。此外,转岗教师因专业局限,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够高、队伍不稳定仍然是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最主要的基地,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上,课程设置的科学和合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当重要。

二、金沙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概况

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前称金沙县二职中,从2010年开始办幼儿教师专业。主要是金沙县教师进修学校和金沙县第二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主要采取联办的方式,金沙县教师进修学校和毕节幼师联办、金沙县第二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主要是和贵阳幼师联办。2013年金沙进校和金沙县二职中、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广播电视学校合并组建金沙县职教中心,并取得了幼儿教师专业的办学资格,开始招收幼师专业。至2013年迁校以来,为学前教育专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据统计幼师专业的美术、钢琴、音乐等师资力量雄厚,成为职教中心的一大亮点。

三、金沙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校生205人,毕业生95人。此次调查共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问卷回收率为93.33%,无效问卷占0.67%。根据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找到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参考标准学前教育专业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的重视而不断发展壮大,各个中职学校纷纷竞相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标准。课程开设缺乏相应的调查研究来取证,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大。例如:许多中职学校在纷纷开办学前教育这一专业时,极度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老师,金沙县中职学校在师资方面,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就1-2个;贵州省经济贸易学校、省贸易与经学校等等存在同样的问题,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多为转岗或者其它专业的老师。同时学校在对企业或者幼儿园招聘人才的就业需求缺乏有效的把握,而且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及时的管理和监督。

(二)开设的课程类型之间所占课时比列严重不平衡针对金沙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表、课程表(这里主要是针对2014级)进行采集、分析,发现开设的课程类型之间所占课时比列严重不平衡,课程之间所占课时分配落差较大。主要表现在重专业技能课程、忽视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表现有两点:第一,文化基础课程薄弱,特别是基础性课程在总体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22.5%,与发达国家基础性课程在总体课程设置中所占比例40%相比,比例明显偏低。第二,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忽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仅占30%左右。这些现象会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欠缺,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教育理念和对幼儿的态度是否科学,是否正确,也使学生难以内化关爱幼儿的教育理念,缺乏教育的热情。

(三)学期之间、学年之间的课程缺乏有效衔接金沙县中职学校课程结构按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三个模块进行课程设置。各个学年之间、甚至各学期之间课程设置时大多缺乏连续性和衔接性。比如:第一学期开设了幼儿生理学,第二学期应该开设幼儿营养与保健、幼儿护理等等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差,第一学前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时难度有点大,后期可以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使学生把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有效的梳理和强化。

(四)缺乏实训、幼儿营养保健、手工制作、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等系列课程通过问卷分析,74.5%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手工制作等课程。在实训、实操课程安排上,学生认为大多采用见习的形式,一般是见习一个周。由此了可见,见习时间较短。学生在保育、幼儿安全事故、急救处理、与家长沟通、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在问卷调查和收集课程表中发现,学校基本上没有开设与幼儿园政策法规等相关的课程,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规划纲要》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访谈,85%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儿营养与保健等。

四、金沙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解决对策

科学、高效的课程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幼儿师资,为地区幼儿教育做好保障。因此,针对金沙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制定统一的标准,参照实施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可以参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贵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细则》这些都是国家和我省近年来最新出台的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标准》很好地指出了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和需要考核的能力;《指南》则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幼儿应该具备和掌握的能力。如:《标准》中明确了幼儿教师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在基本内容中通过三个基本维度,每个维度又进行详细的标准划分,明确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可以通过这些文件,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计划表、课程表。使我县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有据可循、有理可查,从而培养出优质的学前教育师资品牌。

(二)调整课时比例,合理分配课程之间的课时数针对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可是比例的不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有技能缺专业理论知识和通识知识。所以应该提高专业核心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比重,适当缩减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数。可以参考《贵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细则》中的部分评价指标,调整课程之间的比重,增加学生薄弱和被忽视的课程知识。见表2:表2贵州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细则部分指标体系

篇(9)

一、基本情况

1、普及情况。我校辖区共有幼儿园2所,其中含瓦窑堡村小15所,属公办园。

 2、办园方向。实行保教结合原则,创设良好生活教育环境,不断提高保教质量,把幼儿园办成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3、师资队伍。幼儿园现有教职工1名(临聘)。

4、办园条件与经费投入。各幼儿园按规定收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帐目清楚,手续齐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幼儿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5、保育教育情况。我们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要求,全面做好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坚持幼儿入园前体检和入园后日常体检制度、幼儿园安全制度,确保了幼儿及教师安全、卫生。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使幼儿在健康、丰富、愉快的活动环境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规范保教行为,确保幼儿健康发展

1、加强常规管理,狠抓保教工作,认真督促幼儿一周常规的落实。建立科学的一周活动常规,细化每一环节管理。在过程管理中,我们对幼儿的一周活动及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指导,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关注幼儿特点,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日常习惯等教育活动,帮助和指导幼儿讲诚信,不说谎、讲文明,注重文明礼貌的使用语,不讲脏话,懂礼貌、不撒娇;教幼儿学会收拾自己的书包、吃饭、喝水、上厕所、穿衣服、洗手、洗脸等等。

3、坚持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优化幼儿一周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早期教育最基础的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基础,正确指导家庭教育。

(二)、规范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多年来幼儿园未出现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每学年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2、幼儿园制定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能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考核评价。幼儿园根据教师素质以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园本课程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听课节数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三)、规范收费行为,合理开支。 

1、贯彻落实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等所需的合理支出从公用经费中开支。

2、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做到收支公开。 

3、贯彻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幼儿园经费收支、资金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幼儿园预算,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同时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做好园务公开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存在教师不是专业化现象;

2、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3、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在城市幼儿园实行的是二教一保,而在农村幼儿园,教师除了管理一个班的教学外,还要担任保育员及其他的工作;

4、由于农村幼儿园未招到公办教师,因此只有请临聘教师,待遇较低、退休后没有保障。

5、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成长,他们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要认字、写字,能做加减法,而对孩子其他方面不做更高的要求。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解决学前教育教师问题。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解决幼儿教师短缺问题。

2、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逐年提高招聘教师的待遇,解决招聘教师的后顾之忧。

篇(10)

保教结合在现实中往往是两项工作之叠加完成了学前教育的任务,这是保教的机械结合。其实,保和教同是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幼儿身心暂时还是脆弱的,他们的生活不能脱离成人的视野,他们总是在成人的照料下才能安然地生活,难道我们可以像教育能够独立生活的大龄儿童一样教育他们吗?幼儿园的教是有目的地去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而保则是在教的同时还有意识地照顾到幼儿发展的现实基础性,保育除了照顾幼儿的生理需要有养育的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在心理的呵护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从婴儿出生到入学年龄(六周岁)阶段一共有三个连续的矛盾,包括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怯和怀疑、主动对内疚。在整个学龄前阶段,信任以及自主的获得当然不是先天的,需要环境的刺激和引导,对幼儿信任感以及自主性的教育并不是直接的教学要求就能体现出效果。没有受到过老师和父母讥笑讽刺的孩子也许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在关爱中成长的孩子可能更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有自己充分的游戏时空的孩子应该更能懂得不要随意打扰别人休闲或工作的礼貌。信任来源于长期对环境的安全感与受到尊重的体验,安全和尊重的体验来自于父母、教师、成人的呵护与关爱;自主性来源于责任心的养成,责任与权利相对,充分地享受过权利的人才知道什么是责任。只有赋予幼儿身心两方面的养育和呵护,幼儿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受到成人的关爱,才会大胆地去尝试。

二、 游戏活动意识

幼儿是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尤其具有好游戏的活动需求。在批判传统只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灌输的学前教育基础之上,以分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为主的幼儿园教学实践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再加上强调幼儿主动性的发挥,集体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也成为了与幼儿自主活动相对立的教学活动形式遭到批判。事实上,活动形式上的不同并不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不管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教育都是为了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效果。因此,并不需要将幼儿的游戏活动和教师的集体教学相对立起来,相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行的活动形式去为更好地实现对幼儿发展影响,具有强烈的游戏活动设计意识,通过各种游戏性活动的创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同时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幼儿发展的作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就具有游戏性与教育性。游戏活动与课堂集体教学活动之间并不对立,事实上很多幼儿园游戏都是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的,也满足游戏的自愿性、愉悦性、规则性、假象性要求。游戏完全可以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部分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育目的,甚至于一个很好的游戏活动设计完全就是内在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计划而专门设计的;反过来很多的教学活动也源于从幼儿自主游戏中发现的问题所在,进而再以课堂集体教学的形式去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都可以是有意为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而专门设计的,教育性和游戏性完全可以在活动中同时存在。幼儿园要更好地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必须是能够将二者很好结合的,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活动设计意识,既是符合幼儿天性具有游戏性的,同样也是促进幼儿发展具有教育性的。

三、 榜样意识

篇(11)

目前,不能回避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我国幼儿教师身份不明确、职称不独立、编制设置停滞、工资待遇差、同工不同酬等现象普遍存在,由此而导致的幼儿教师心态浮躁、工作倦怠、队伍不稳定、素质参次不齐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瓶颈。

幼儿教师的身份不明确,在于有“教师”之名义,但事实上因缺乏“教师”地位与待遇的现实兑现,而在实质和结果上导致身份上的模糊与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所指的“学校”就包括幼儿园,所指的“教师”就包括幼儿教师。获得了教育管理部门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又实际从事着幼儿教育教学的工作,幼儿教师就是教师,自当没有任何疑问。非要赘言证实幼儿教师就是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然而,在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着“幼儿教师是教师吗”之类的疑问,甚至连幼儿教师自己还要反诘“难道我们不是教师?”这是因为幼儿教师实际获得的职业地位,以及最能直观而现实地体现这种地位的待遇水平,在整个教师职业队伍中明显低下,以致于在其身份认知上产生了困惑和焦虑。

在教育系统中,通过职称评审及晋升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考核和认定,并把职称级次的高低作为确定教师个体工资水平和相关福利待遇的参照依据,是人事管理的一项常规内容。职称其实也是教师获得社会认可度,甚至就是社会地位的一种标识。然而,我国整个的教育系统中,学前教育没有独立职称晋升系列。幼儿教师的职称被纳入到小学教师的职称晋升系列,并参照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专业要求及标准,在一种非对等的专业优势对比中参与评审的竞争。实际操作中,幼儿教师职称晋升也常会在人为计划的名额比例上因政策性的反向倾斜而被降低了可能的机率。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小学专任教师获得中高教师和小学高级的教师占整个小学教师的50.5%,而幼儿专任教师中获得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16.5%;小学未评职称的教师仅为教师总数的5.8%,而幼儿园未评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高达58.7%。[1]幼儿教师职称晋升可能机率的低下,势必影响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也压缩着政策性待遇提升和兑现的可能空间。进一步说,学前教育职称晋升系列的独立性丧失,不仅意味着幼儿教师其教师专业资质的丧失,更是整个学前教育的专业属性的丧失。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改制,机关与事业单位后勤部门社会化改革也得以推进,企业原有的社会职能逐步被剥离,公办幼儿园因其获得公共经费投入比例的相对减少,其公办性质也在不断趋向弱化,有的被完全“改制”(公办转为民营)抛向市场,甚至停办关闭。公办园不仅在其整体数量上没有增加,甚至遭遇削减。相应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人事编制也基本没有增加而一度停滞。我国于2001年进行的中小学教师的核编定岗,幼儿园教师没被考虑在内,造成近10年以来幼儿园编制只出不进、不增只减的状态。原有公办园教师编制缺口越来越大,只能临时聘用教师,并且自行解决教师工资和福利,而新办幼儿园(特别是乡镇中心园和村办园)基本处于无编制状态。在我国现有的89.86万幼儿专任教师中,有编制的公办教师的比例相当小,90%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都没有编制,[2]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公办幼儿园中的无编制教师占了幼儿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无编制而被聘任的大批幼儿教师,基本被排除于国家有关教师待遇的政策之外,在其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难以享用和在编公办教师同样的机会。在同一所幼儿园里,承担同样的教学任务,付出同样的劳动量,却因在编和不在编的差别,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差距可达到2~3倍的现象已成常态。

我国公办幼儿园发展相对缓慢,由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及服务远不能满足社会民众持续增长的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伴随我国政府鼓励民间力量举办教育事业的政策及相关立法的推动,我国民办幼儿园在最近10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相应地,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从2004年起,全国民办幼儿园机构数开始超过公办幼儿园机构数。2005年,我国民办幼儿园数量占据全国幼儿园总数的55.3%,其幼儿教师占据全国幼儿教师总数的46.5%;[3]而到2008年民办幼儿园占据全国幼儿园的总数升至62.2%,民办幼儿教师数量高达80.86万,其比例升至56.4%。[4]民办幼儿教育已经支撑起我国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半壁江山。然而,伴随民办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因相关管理及政策的滞后和欠缺,以及举办者尽可能降低办园成本的考虑,致使广大民办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及相关权益,缺乏有效而可靠的制度规范,更难以获得与公办在编幼儿教师同等的权益保障。我国有关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待遇政策,没有把民办幼儿教师考虑在内。民办幼儿园以“合同工”的形式招聘师资,教师的工资及待遇自然要通过抽取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来兑现,幼儿教师成为流水般的“打工者”和“雇工”。幼儿教师作为“打工者”,不能确保作为“雇主”的幼儿园去严格履行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按其劳动付出合理推算并兑现其应有的报酬,妥当为其办理相关社会保险并交纳费用等。来自于杭州市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月收入400元以下的有222人,占总数的4%,多数收入在600~1000元之间,部分地区非公办教师的养老与医疗保险等问题也无法解决。直至2007年的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提出:幼儿园非公办专任教师的人均年收入不低于公办教师的60%;幼儿园其他教职工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职工工资标准,以及其他相关

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倾斜性政策。[5]这里,即可见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状况之一斑。

因其教育对象――幼儿这一群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早期保教工作的繁琐而细致的专业性要求和广大家长的密切关注,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里的实际工作,事无巨细又需面面俱到,明显具有“在班时间长、工作强度高、承担责任重、精神压力大”的特点。“当幼儿教师太累了”几乎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师群体的普遍性慨叹及其身心状态的真实反映。职业地位和实际拥有的工资待遇,与其所承担的工作负荷和身心付出之间的不对等,让幼儿教师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失落感。只要我们在网络上一搜索,那些幼儿教师们在其论坛的发贴,无处不见他们无奈之下的种种抱怨和不满。国内有多项针对幼儿教师的心理调查显示,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焦虑等状态不容乐观。

幼儿教师的职业生存现状和困局,令他们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削弱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热情,也降低着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人才流失现象亦愈演愈烈。在民办幼儿园,每学年教师平均流失率达20%~30%,有的班级一学期要更换四、五位老师,这种现象已十分普遍。多年以来,不断有幼儿教师离开学前教育实践一线,大批优秀幼教人才流失。相当数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尚未进入本行业即已望而却步,转投其他行业。据2009年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在全国幼儿园教职工中属于本专业毕业的人员仅占据55.8%的比例。[6]幼儿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整体提高,便是合乎情理的既定事实。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关注幼儿教师。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现状和发展困境,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或软肋。强化政府职责,健全法规制度,政策有效倾斜,加强科学监管,以改善幼儿教师的职业状况,破解其待遇困局,当是今后发展必需的政策选择。正值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即将颁布,我们认为,在关涉教师待遇和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上,必须切实体现出改进和提升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待遇等的意向和目标。相关建议如下。

1.强化和巩固公办幼儿园的发展,审定和颁布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标准,逐步解决长期积压的幼儿教师严重缺编问题。对于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也应有保障其身份和待遇兑现的相关政策和人事制度。

2.独立设置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的专业标准体系,确立并制定符合事业发展需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改进和职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依托和实现渠道。

3.尽快制定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和其他相关政策,确保幼儿教师和其他阶段的教师一样,拥有不低于公务员的待遇。确保幼儿教师不因民办还是公办、不因“在编”和“不在编”,不因城市还是农村,而能够同工同酬。

目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征求意见稿中,已有相关内容和表述体现出有利于改进和保障幼儿教师地位、待遇等相关权益的政策意向。如“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等。但仍有相关问题及政策的表述,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问题上,必须明确幼儿教师包含其中,真正把幼儿教师纳入我国教师资质管理的整个体系中,真正确保与中小学教师享有同样的权益。相关表述中的“中小学教师”宜更正为“中小幼教师”。在编制设置上,“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需明确表述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编制标准”。在有关聘任制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上,需要明确提出“参照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或公办教师工资水平合理确定其工资水平”的政策要求。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上,需要提及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政策。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的政策规定需要表述到位,因为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教育系列的职称评审及晋升的标准或要求应当存有一定的层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幼儿教师恰是因为被纳入小学职称系列而失去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

伴随着我国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我们期待着,中国学前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4][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moe.省略/edoas/website18/level2.jsp?tablename=1020,2009-12-24/201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