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6 00:00: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篇(1)

时间:2018年3月12日

地点:学校致知楼一楼会议室(主会场)、教室(分会场)

活动对象:三、四、五年级学生

活动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主持:农元继

主讲:苏

题目:《怎样和同学相处》

一、邓振敏讲话:什么是心理健康以及它的重要性

二、

苏军讲座

同学们: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班级的群体之中,同学之间相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当你的同学背后说你坏话时;当你的同学误解你时;当你的同学遇到困难时……你们是如何对待的呢?是烦恼?还是困惑?其实与同学相处也是一门学问呢!我在这里要教大家一些交往技巧,希望会对你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认识自我

大家知道吗?你们这个年龄的自我意识强烈,在交往中易产生一些错误或偏激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缺点,扬长避短,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增强信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是交往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学会控制不良情感

适度的情感表现是交往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个年龄的情感变化比较大,因此,学会因地、因人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放松法、转移注意法、自我暗示法等,都有利于交往的成功。

(三)加强个性修养

人的自尊和互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必要因素。只有自尊才能产生提高自身修养的需要,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有深化交往、发展关系的可能。自尊与相互尊重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所以,培养自尊,是加强个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培养良好动机、改变不良的性格也是个性修养的重要方面。

(四)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自我中心、多疑、自卑、孤僻、害羞等等心理障碍都会影响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很少关心别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自尊心过分强烈,要不想成为人际交往的弃儿,就必须改变自我中心的人格特征,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和身份与别人相处,同样多疑常会导致朋友之间的疏远,人际交往失败,并导致心理疾病。心理学家认为多疑往往产生于不良的心理暗示,缺乏自信和多有挫折经历。多疑的人必须抛弃自己的多疑心理,多角度了解别

人,用理性思考代替冲动,培养自信心改变自己的性格,以积极信任的心态参加交往活动,在交往中才会得到沟通和接纳。

(五)掌握交往技巧

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有利于提高其交往水平。交往成功的条件是知己知彼。知己,要通过以其他人的认识和评价为参照,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修正,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把他人的期待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中去。这样,有利于自己形成正确的估计和评价;知彼,就是在交往中使用一些交往方法,如是非判断法、穷追观其变法、委其事观其信法、寻其计观其智法、察颜观色法等等,可以使对方不自觉地表现出真正的面目,有利于交往。此外,使用一些心理诊断测验,也有助于交往的成功和发展。

三、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

篇(2)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躁动起伏、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给人们的心理世界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强烈震荡。给人们的是竞争机会的增多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给人们的则是心理的威胁和生存的压力。社会现象会使大学生在社会上遇到很多很多问题。

第一,激烈竞争的压力,这些大学生,一路“过关斩将”,能最终踏进高等学府大门者实属凤毛麟角。他们本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松上一口气了,殊不知,高等学府强手如林、高手云集,昔日的“佼佼者”,如今可能成了“平庸之辈”。以前被家长哄着、老师捧着、同学夸着的“宠儿”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面对着比自己强得多的竞争对手,那些自尊心、自信心极强的学子们,地位的失落、心里的失衡、情绪的急躁,由此可想而知。

第二,日常生活的重负。随着高校收费和市场物价的不断上涨,一个大学生一年中需要支付上万元不等的学杂费和日常生活费,这对那些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和来自下岗职工家庭的城镇学生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对有的家庭来讲则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这些学生入学前为高昂的学费发愁,入学后一日三餐操心。他们既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又要面对生活的重负。

第三,家庭变故的干扰。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家庭也出现了许多过去不曾出现的问题,父母的离异,家庭的失和,车祸煤气和电力事故的不断发生,意外事故的突然袭击……种种天灾人祸,使位数不算少的大学生再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打击。悲观、失望、烦躁、抑郁等异常心理最容易在这些学生身上突然发生。

第四,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那些由全省各地来到青岛的新生来说,他们好像来到一个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全新的世界,与农村生活巨大差别,来自贫富不同家庭学生生活的巨大反差,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不平衡。

以上所讲的几个问题不是某个人的个别问题,而是这群人或那群人所存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面对人的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一味简单地采用严肃的理论教育方式,则似乎很难达到对心理问题的真正解决,最有效的方法只能是用心理健康的方法去排除。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应高度重视的严肃问题。我院采用SCL-900问卷,对我院大学生一年新生结果发现,3%的大学心理健康有问题,主要症状表现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忧郁和偏执等五个方面。

以上情况分析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简单的说教是不解决问题的严厉的处罚更是适得其反。生活上的关心、心灵上的沟通、心理疾病的医治、知心朋友般的信任、关怀和亲人般温暖才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心病只能用心治”这一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第一,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教育引导。成立三级心理健康网络,聘用心理咨询师,设专门地点、指定时间,对学生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咨询可采用个别谈心,书面指导,心理信箱等多种形式进行。建立贫困生档案,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解决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第二,准确摸清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潜在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对那些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则可做到心里有数、早作预防,平时主动关心,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防患于未然”。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用大量的事实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把工作做在前面。

篇(3)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xx-20xx学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xx.10.24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xx.11.2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xx.12.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xx.12.19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xx.4.17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xx.6.18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4)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篇(5)

近年来,高校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中数量不断增加,从最早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发展到现在涉及各个方面:学业、恋爱、人际交往、就业、性等。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作重点逐渐从原来的治疗性模式向治疗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模式过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以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有必要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的文件中指出,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二级学院,缺少符合学科特点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效果不明显,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促进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开展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目前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试图设计一整套适合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3+3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发展性与治疗性相结合的3+3模式,即预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预防问题的出现;同时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并且采用家庭治疗模式,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1.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对全体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1)组织机构。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设立专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负责本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每班分别设立一名男心理委员、一名女心理委员,负责本班级的心理健康工作。心理辅导员要掌握本二级学院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重点学生要进行跟踪治疗,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各项符合本学院特点的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各班的心理委员要掌握本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如果发现异常立即向心理辅导员汇报,每学期认真填写班级心理健康记录本,配合心理辅导员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系列讲座。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方式,改变大学生不合理的认知,进而消除产生困扰的源头。通过调查,笔者总结了各个年级的凸显问题,设计了针对性的系列心理讲座主题。通过这些讲座,能及时解决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例如,大一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开设适应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大二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上的问题,开设学习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寻找学习动力和技巧;大三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恋爱与性的问题,开设恋爱心理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婚姻与性,理性解决因为感情引发的心理困扰;大四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就业压力,开设就业技巧及就业心态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积累面试技巧及改变就业认识和压力。此外,每年面对全院学生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和人际关系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高发心理问题。(3)系列活动。设计开展符合时代特点、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例如趣味运动会、表演心理剧、拍摄心理微电影、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关心、解决自己及他人出现的心理问题。

2.治疗性心理健康教育

(1)危机干预体系。在二级学院建立危机干预体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心理辅导员——辅导员——心理委员四级干预制度,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权力,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进行危机干预。(2)心理咨询。在二级学院开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辅导员负责本二级学院的心理咨询工作,安排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担任咨询师,这样能解决由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人员不足,学生预约心理咨询排期过长的问题。(3)对个别家长进行心理咨询。每个学生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都有家庭的印记,因此,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有必要了解和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学生不良认知的来源,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目前高校很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与党团建设相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二级学院在开展心理教育的相关活动时,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及缺少专项经费的支持,很多学生不知道活动的举办及举办该活动的意义,导致自愿参与的学生很少,无法真正达到覆盖全体学生。在二级学院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多数都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虽然都学习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后期没有机会深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内容,导致缺少具体实践经验,在进行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时没有掌握具体的心理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委员对本职务不明确、不重视。由于缺少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多数心理委员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少部分心理委员工作热情高涨,但是并不了解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收效甚微。

三、解决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途径

1.提升二级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

以“点面结合”的思路开展工作,即治疗性和发展性两手抓,在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为学生解决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就业等方面心理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帮助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增强适应环境、承受挫折、自我发展的能力,树立现代心理健康新观念,逐步建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朋辈互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配合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抓住互联网的宣传阵地,通过微博、微信等工具,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经费,开展喜闻乐见、效果明显的活动,提高二级学院师生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2.提高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

从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要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有充足的能力和精力从事个体咨询、团体训练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工作;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的成长和健康,定期提供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的机会,定期举办案例交流会和心灵休息站,排解负面情绪。

3.强化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朋辈教育理念,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一项关于大学生在心理压力诉求对象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有压力时选择将同学和朋友作为倾诉对象的占到了32.2%,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更容易从朋辈群体中接受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行为,同学之间“同住、同吃、知情、关心”能更好地了解对方,因此“让同学告诉同学”的方式效果突出。从院学生干部、班级干部、心理委员三方面入手,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有效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作者:曲径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15-01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可以说是整个中小学阶段最重的。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最需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阳光的心理来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所以,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自身的健康成长,将有着良好的作用。

一、拓展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体育健康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部分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传统高中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往往不能有效进行,体育教学的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事实上,高中体育课程除了承担学生身体素质强化与技能传授重任之外,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即在体育课程有效开展的前提下,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获得身体和心理同步健康的有效效果。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地对体育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安排一些相关教学内容,让身体锻炼与心理锻炼同步进行。这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体育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自信、阳光、向上,进而保障日常学习生活的高效进行。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小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高中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在开展高中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务处应当紧密联系学工处的心理教师,积极采购相关的心理教育软件,并在每一个学期划定一到两个课时让学生进行软件操作,使得心理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过程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的选择以及对于个人调查结果的汇总。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随时更新自己的心理测试题,进而不断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判断的精确度。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师要随时对班级学生的总体成绩进行汇总统计,以便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三、利用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带来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还没有像大学生一样开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探究或者进行专业化锻炼,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随时注重引入一些专家学者的讲座,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带来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得学生在获得基本教育的同时能够掌握有效的方法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调整,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由于涉及教育成本以及讲座开展的时间问题,因此,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时,应当借助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有些高中是在高考倒计时100天进行动员活动时,引入一些专家学者的讲座。一方面,借助讲座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及时进行自身的调整。另一方面,也通过讲座让学生能够受到更大的鼓舞,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战胜自己。

四、班主任与心理教师相结对进行个别谈话教育,保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高中阶段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班主任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起主要的教育责任。一方面,班主任教师要随时对自己班级学生的动态进行观察,进而对心态比较好的学生多做鼓励,引导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对心态不好的学生要做好安抚谈话工作,减少学生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班主任要与心理教师结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与心理教师交流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优化个别谈话的效果。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内心变得强大,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帮助学生积极面对高中学习生活。

五、结束语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健康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高中阶段学生积极心态的养成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拓展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体育健康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心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小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务部门可以利用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带来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高中班主任可以与心理教师相结对开展个别谈话教育,保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婷.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篇(7)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会正确的心理调解法,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在双休日设立心理教育讲坛,介绍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性质、工作原则,还可以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专题,让学生积极应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树立起自信,进而正确评价自己,合理进行人生定位。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借助节日或者时机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考试前期,学校可以组织考试心理讲座;在毕业生就业前期,学校可以组织就业心理专题讲座;在三八妇女节时期,学校可以开展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等。再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时候,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在健康调查中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者学生咨询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解,以弥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针对的不足。

三、实施团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相结合的方式

学校应该建立心理辅导模式,切实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否则一切的理论教育和专题教育仅仅是纸上谈兵,很难发挥作用。从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来看,应该充分结合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的模式,促进心理辅导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心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都允许的情况下,并征求学生的同意之后,对于存在同一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集体辅导,不仅节约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还提高了辅导效果。一般来说,学校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可以让10个人左右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开展生动活泼的团体心理活动,使得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在其中得到宣泄,进而相互了解、关心,增强自信,增加勇气,提高心理素质。其次,针对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学校应该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心理困境,树立健康完整的人格。而这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普查出来的,通过对这部分学生建立心理健康问题档案,定期让学生参与个别咨询和辅导,全面跟踪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和状况,对于心理严重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篇(8)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设置机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被校领导所重视,校长、校党支部书记、校领导在各级工作会议上不断强调爱心教育、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强健体魄、丰富的学识、高尚的情操,还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到日常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总结提高。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和实践心育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二、培养师资,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落实:

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我校一直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培训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障。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以至于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校一直在初中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课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必修课。根据实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选用心理教育教材。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

3、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专题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4、经常性开展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大,竞争意义激烈,青春萌动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心理辅导以摆脱日益严重的不良情绪。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相应开设了个别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5、在教师中开展心理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开展心育班会:

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心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提倡关大教师员工学习心理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要求班主任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6、我们有效利用家长会这个平台,对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并通过共同制定帮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质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利用家长会契机,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教给家长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通过讲座还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篇(10)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1.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1.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2.1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2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2.3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2.4活动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增加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的设计需要紧扣主题,趣味性强且具有思考性,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领悟成长。与此同时,活动需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在得以较为充分的发展。

2.5指导性原则。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出现成长的烦恼较为集中的时期,他们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导性建议。此外,初中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3.1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3.2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3.4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3.5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心理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篇(11)

一、提前预防,坚持心理危机干预政策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程度不高,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往往会尝试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寻求社会系统的支持,一旦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出现问题,给学生、家庭、社会都会带来较大的甚至无法挽回、无法弥补的伤痛和损失。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的时候,“预先”发出警示讯号,并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干预。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我们应尤其关注女生健康,女生是一个更容易受伤害的群体,对她们进行自爱教育,一方面,能净化社会风气,更重要的是,能减少心理甚至是身体上带给她们的伤痛,因为对于女生来讲,有些伤痛是无法愈合的,是一辈子的痛。

二、开设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之中。我认为,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条主要途径。教学内容要涉及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学生经常面临的问题。同时也不回避敏感的“性”话题。面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性,“堵”不是办法,而且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也是堵不住的。因此,我们应毫不回避地跟学生主动讲友谊、讲恋爱、讲性,目的是为了疏导,让他们从实质层面了解其危害性,从而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专题讲座,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合学校条件,定时进行讲座。讲座一般以集中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等。如:每学年初,针对许多新生不适应新学校生活、脆弱、过分依赖的问题,我们会对新生年级开展“如何适应学校的新生活”的专题讲座;针对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的特点,开展了“成长不烦恼”“做阳光中学生”等讲座;还先后举办了“感恩教育”“理想与现实问题”“花季少种相思树”“学习,我能行”“寻找自己的舞台”等专题讲座,对学生如何处理好父母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等方面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也受到了家长的广泛好评。

四、因地制宜,调整辅导方式和内容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尤其是职业中专的学生。可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克服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