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煤炭企业安全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煤炭资源占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96%以上,采煤量在同年,可以占到世界采煤量的40%左右,可以说,我国的煤炭企业为国民经济提供能源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高效发展过程中。然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又最为严峻,因为煤炭事故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第一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共达1797起,死亡2668人。冰冷的数字背后代表着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我国煤炭主要灾害包括瓦斯、火灾、水灾、坍塌等,其中瓦斯爆炸仍然是煤炭事故中最多发的灾害。另外还有煤尘灭害,由于原煤的开采,煤尘灭害比较严重,在井下作业的矿工肺部疾病多发等。
由此可见,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二)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产能过剩,煤炭的价格浮动比较大。一方面是煤炭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煤炭市场需求量减少,煤炭生产的供需不平衡,近些年来,受市场需求刺激,煤炭的需求量增加,煤炭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煤炭企业看到市场需求,盲目地改进采煤工艺,扩大再生产,然后当这些新开采的煤炭释放到市场后,煤炭市场却提早迎来了饱和期,煤炭企业的产能过剩压力越来越大。煤炭市场供需不平衡,造成了煤炭市场的价格浮动变化大,煤炭价格呈过山车式的价格变化与浮动。
另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旦煤炭企业发生事故,煤炭企业将不得已进行停产整顿,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生产规划,可见重视煤炭安全生产,可以有效地保障煤炭企业安全高效地发展。
二、加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形势和经济形势很严峻,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加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煤炭企业安全高效地,在逆境中不断地发展。
(一)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关系煤炭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生命工程”和“民心工程”。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牢牢树立安全生产的理念,提高领导干部对于安全的重视,提高他们安全生产意识,并将安全生产的思想认知提升到企业发展的高度上来,深入组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建设活动。根据煤炭生产的实际情况,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评级小组,由煤炭企业的管理者亲自挂帅指挥,评级小组负责不同岗位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的评审工作,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部门要予以一定的处分与警示,激励他们重视安全生产,提高安全认知。同时煤炭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目标进行细化处理,根据目标的大小、难易程度等逐级进行处置,分批创建安全高效性矿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推行分类指导
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分类指导工作,根据煤炭的类型等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推进分类指导工作,重点加强煤炭企业的瓦斯爆炸、水火灾害、煤尘灭害等防治工作。对于一些大型煤炭而言,在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控制的措施和理念,将煤炭生产中有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并加强风险的评级处理,做好风险档案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应该加强风险标记及风险交底工作,从而实现对风险的预控,全面提升煤炭企业的事故防治能力。对于一些小型煤炭而言,在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材料和开采工艺,根据自身实力,积极引进开采新工艺和新技术。
(三)重点防治关键环节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煤炭企业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应该抓住关键环节,从关键环节入手,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在执行过程中,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同时要不断强化制度体系建设,用制度来约束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义务,充分落实煤矿负责人下井跟班带班制度,严格执行现场管理,对于执行不到位的部门主管或主要当事人,要给予一定的处分。强化考核晋升制度,通过制度来提升优胜劣汰和强化安全生产的落实。不断加强煤炭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安全培训的实施进行细化处理,同时加强对培训效果的抽查检验效果。另外,还应该强化主管领导定期抽查与随机检验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制度,从而有效巩固煤炭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四)严格把关评级验收程序
由于矿井属于危险区域,而煤矿在生产时过程复杂多变,如果硬件设施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没有完整的生产制度,不但对生产工作造成影响,同时无法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工作是煤炭企业安全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档案管理全方面记录每一个问题,对所有生产工作和相关人员做成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非常有利于矿井安全高效发展。
1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档案管理对煤炭企业有一定的生产规划
随着煤炭企业矿井生产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的设备也在不断的加强和更新,而对于相关设备的所有规划都必须记录在企业档案中。企I档案管理对资源的投入和支出,以及工作生产量和人员的工作状况可以更详细、更准确的做出记录,是企业建设的依据。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系统性的档案资料,那么企业在开启各项工作都会比较盲目,没有合理的生产依据会造成很多损失,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很重要。
1.2 档案管理规范煤炭企业的考核流程
考核流程是提高人员水平的重要步骤,通过考核可以有效掌握员工的实际情况。比如拟定一份考核内容,包括一些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并提供相应的绩效奖励,对工作认真负责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实施奖励制度,同时把技术含量高与有待提高的人员详细记录在档案中。通过档案管理对员工进行考核是规范煤矿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流程。
1.3 档案管理积累煤炭企业的生产经验
煤炭企业的所有生产都应记录在企业档案中,档案管理工作是储存企业技术和产量的有效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积累生产经验,可以为企业建设铺垫更雄厚的技术基础。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安全、高效发展,是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为企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有效信息并积累真实的生产经验。
2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管理理念
大多数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认知,在理念上存在很多误区。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抄写大概内容,应付一下就可以了,而忽略了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一味的敷衍只会使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松散,甚至逐渐影响安全高效生产的准确率,无益于煤炭企业的发展。
2.2 人员专业程度不够
档案管理人员是很重要的角色,如果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就会缺乏一定的管理常识。而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承担该职位,对企业和员工来讲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由于管理者自身管理意识不够,对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重视,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3 信息水平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每个企业都会建立档案管理系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存了一些相关信息,不过档案管理的水平却不高。比如,管理部门习惯手写,这种方式只会造成资源浪费,也无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2.4 基础设施不健全
档案管理设施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包括没有专用的档案室,基本都是使用几组档案柜,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保存性。如果档案不能保存完好,放在潮湿或者狭小的柜子里,档案就会出现返潮、残缺等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导致档案资料不完整,甚至导致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缺失,对企业的建设有很大影响。
2.5 管理制度有待提高
由于企业管理者的疏忽,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中包括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如果相关领导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不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那么管理人员就会缺乏管理意识,导致工作上的失误和怠慢,薪资也不会有所提高。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不够热情,对企业的发展就会存在很大影响,因此,必须提高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工作意识。
3 加强煤炭企业管理的相关对策
3.1 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管理认识,在进行整合信息资料时,要深入了解档案内容,并做出准确详细的记录,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要进一步核实。尤其是企业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在资金和人员方面给予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管理工作和生产工作岗位定期检查和监督,通过检查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3.2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档案管理设施
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管理员工,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威信。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有效方针,通过制度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完善档案管理设施,引进计算机技术,有效记录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案,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及时输入企业资料、员工资料以及数据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同时保证煤炭企业档案的安全性,并促进矿井安全高效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矿井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想煤矿企业在矿井安全高效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只有档案管理工作到位,才能对煤矿安全和煤炭企业有所保障。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理论先导,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企业各项规定、制度和措施,必须通过人的行动进行落实。所以说,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如何,知识技能和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也决定着企业安全发展的成败。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总方针的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要从“人”的管理上寻找安全管理的突破口,找准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充分做好“人本安全”文章。其次,要坚持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方针。充分运用多种成熟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比如: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规定、实行安全风险岗位评估等,重点对“人、机、环、管”各环节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辨识各类风险因素,提升安全管理的预控性和防范,将各类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要做好安全预防管理写实。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管理纳入制度化的轨道,用制度管人,用人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达到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目的。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创建安全文化造氛围。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所在。近些年,安全文化之所以逐渐被很多企业所认可、重视。并不断加以规范运用。就在于它是以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自律程度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改变“你讲我听。你打我通”被动接受的状况。从根本上扭转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解除“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状态。促使企业员工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安全的长治久安。“环境造就人”。也充分证明了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和物态安全落到实处。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感化人的思想、作用于人的操作行为、提升人的安全素质,也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基本保障。所以,作为煤炭企业各级管理机构,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立足实际创建独具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价值这个核心,以人性化、亲情化暖人心,激发企业各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被提醒”的安全宣传氛围,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安全熏陶、提升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地条件。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强化全员教育提素质。以人为本。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总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不重视所造成的,也就是说,人为的因素占了很大成分,真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暮λ引起的安全生产事故不多。因此说,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员工安全素质。最有效、最直接、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抓教育、强培训。通过不间断的安全教育、培训,把生产力中“人”这一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的麻木懈怠、心理上的盲目乐观、行为上的疏忽侥幸,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把安全工作摆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高度。基于这一点,企业必须树立安全离不开教育和培训的理念,就要脚踏实地地落实好各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渠道和班前班后会等各种有利时机,以事故案例分析、煤矿“三大规程”、“双基”建设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增强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提高队伍整体的安全操作水平、强化其自主保安意识、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最终目的,建立严格的学习、培训、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25-01
一、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国内外管理学家和学者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企业在正常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除了按照国家法律和市场经济规则获取企业正当的经济利润外,根据自身生产或经营特点,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煤炭企业作为资源型企业,在长期开采煤炭资源的过程中,受主观或客观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容易造成矿区周边出现污水随意排放、安全事故、废矸石占地、地面塌陷等现象,易于引发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因此结合煤炭的生产和经营特点,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即除谋求各相关方面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需要对消费者、员工、地方政府、周边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承担责任。这些责任不仅仅包含法律和地方法规强制要求企业履行的责任,还包括企业自身价值观和道德层面需自发履行的责任。
二、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企业良好的产品品牌和持续创造力
为了一味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生产经营目标,个别煤炭企业无视生态保护,掠夺式开采,造成周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产生了地面坍塌、地下水渗漏等生态问题。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和谐。此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能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形成企业良好的产品品牌和持续创造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改善安全生产现状,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效益,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不断扩大产量,在生产安全方面忽视企业责任,造成百万吨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企业安全生产形式十分严峻。为此从2007年开始,国家加大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始终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政策方针,狠抓安全发展理念、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自2009年以来百万吨死亡率逐年大幅下降。此外煤炭企业履行责任,及时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塑造企业诚信品牌,无形增加企业的美誉度,加大企业产品信息传播,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吸引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煤炭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员工负责,建立制度化、多层次的培训和员工发展体系,遵守劳动法,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化发展空间,保证员工享有合法权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成长发展空间,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
三、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成本分析
根据煤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投入的不同,理论界将煤炭企业的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一)煤炭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环境目标,预防环境问题发生而投入的费用
为预防因企业生产经营给生态环境造成损害,避免环境事故和环境污染企业主动投入的各类成本费用,是煤炭企业主动预防环境问题的费用支出。为了有效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减少煤炭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即环境保护与预防成本。此外煤炭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内部员工进行环境保护相关方面教育和培训的成本,矿区环境监测、记录的成本以及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为降低和控制环境符合的研究开发和方案设计的成本,即煤炭企业的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这些均是煤炭企业为预防环境问题所支付的预防性环境成本。
(二)煤炭企业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问题发生的成本
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损耗,使用或开发不当可能造成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煤炭企业来讲,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而且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如在煤炭的挖掘开采过程中,其他伴生资源(硫、铁、铜等)受到破坏,空气、水和土壤等资源也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和破坏。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即是企业为恢复和治理被破坏或污染的矿产和生态环境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一般包含水资源和空气净化成本;滑坡、地表塌陷的治理成本;废弃物(矸石、废水等)的处理费用。
(三)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
我国95%以上的煤炭企业都是地下开采作业的,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监察不到位等原因,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主要是指涉及煤炭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项管理工作,其贯穿安全决策、安全管理与组织、安全涉及、安全保证等方面有关,是煤炭企业产品生产的一种附加性成本。据部分国有重点煤矿的初步调查涉及,与安全有关的费用占当前煤炭成本的比例20%以上,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为加强安全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安全成本一般分为安全工程费用、安全预防费用和安全损失费用三个明细科目。
结束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绿色GDP”、“环境成本”等名词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也是资源型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为之努力实现的目标。但长期以来,煤炭企业为预防、恢复和治理破坏的生态环境费用从未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得到体现。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科学测定和核算企业为承担社会责任而付出的环境成本,帮助煤炭企业为“绿色GDP”的计算提供有效的“负效应”数据。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更是资源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作者单位:河南煤化集团焦作千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濮津.煤炭环境成本构成与变化规律分析[J].煤炭学报,2004(1).
[2]游善生.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分析与思考[J].煤矿安全,2006,(10).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煤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这对煤炭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煤炭企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不断规范煤炭企业安全费用会计及税务处理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煤炭企业中频频发生重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建立安全的投入长效机制,指定相应的安全费用提取制度,不断促进煤炭企业持续发展。
一、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计提标准和适用范围
煤炭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主要是根据矿井灾害程度和生产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制定,对于大中型的煤矿,属于煤与瓦斯突出、高瓦斯、涌水量大的矿井、自燃发火严重的矿井吨煤应不低于8元,属于低瓦斯得矿井吨煤应不低于5元,重点监控的煤矿吨煤应不低于15元,而露天矿的吨煤不低于3元。煤矿企业根据上述标准的范围,确定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并报当地的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煤炭企业的安全费用主要用于改造和完善矿井瓦斯抽放系统与监测系统支出、矿井瓦斯突出与综合防治煤支出、矿井的防灭火与防治水支出、矿井供配电系统和矿井机电设备安全防护设备支出、通风设备更新改造支出、矿井运输系统与综合防尘系统的设备相关支出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均按照专款专用、专户核算的原则使用,并严格规定专项只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用、挤占[1]。
二、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税务处理
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使用和提取,在企业的所得税法中都有体现,包括成本在内的税金、费用、支出和损失项目的管理。煤炭企业对安全费用中专用设备的税务处理,可以按照专用设备10%的投资额来抵免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可在五个纳税内结转纳税。对于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照设备的发票价税来合计价格。煤炭企业在购买专用设备投资额时,应依据自身的性质来决定是否需要抵免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但在增值税中,不包括有关规定允许抵扣的税额、退还的税款、及调试、安装和设备运输等费用[2]。政府所投资购买的,不在抵免范围内,但依靠自发融资购置和银行贷款,根据相关规定计入抵免的范围之内。
在煤炭企业的安全费用支出中,属于收益性的费用支出,安全生产费作为税前扣除,而资本性的资产成本,在税前扣除摊派或折旧报销费用,这与企业安全管理费用的性质有关。另外,安全生产的储备资金,属于费用项的支出,也要作为企业的所得税扣除。企业利用银行自筹资金和贷款购置一定的专用设备,使用的投资额可以按照规定的企业所得税法来抵免企业应纳的所得税额,而利用财政拨款来购置专用设备所使用的投资额,不能抵免企业应纳的所得税额。从现行的安全费用核算可以看出,安全费用的计提使用与增减变化,不仅简便合理,还能够促进安全生产稳步运行[3]。
三、煤炭企业安全费用会计处理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的会计处理是依据国家政策实施的,安全费用的提取应计入当期损益和产品成本。从所有权和企业的角度分析,税收改革将安全生产的费用真正落实到企业优惠政策中。从政府对煤炭企业的安全费用处理办法来看,是为了能够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根据国家对煤炭企业安全费用会计处理的办法,加重煤炭企业税费,是改善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与煤炭企业地位不相称的有效措施。在已经落实的税收政策中,“一次性提取折旧”的方法并不能作为会计处理的定式,应根据安全费用的处理办法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将其作为冲减煤炭企业专项储备费用的存在。
安全费用顺利提取完毕后,就可以进入会计核算阶段,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分类记述借贷项目的实施情况,如借:生产成本——安全费用;贷:专项储备——安全费用。提取安全费用时,金额要转入相应的专户储存,在银行存款时设安全费的用的明细科目,并会计分录借、贷的情况[4]。对于原材料的投入,应按照安全费用规定与用途,选购材料,并按照原材料的核算程序进行验收入库,这时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增值税;贷:应付账款。出库材料会计分录为借:专项储备;贷:原材料。对于成本费用的投入,如安全费用的培训、设计、咨询、差旅费等支出,会计分录为借:专项储备——安全费用;贷:银行存款——安全费用。固定资产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安全费用。
四、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税务和会计处理意见
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从表面上看,企业的利润和股东应得的股利都有所减少,但从企投资行为来看,却形成了两种独立的处理方式,即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属于税前扣除,在相当程度上对专项储备进行核减,严重影响到企业可分配性的固定资产,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恪守会计准则,严格实施提取费用。
从财务的账面来看,实施一次性提取折旧的措施后,资产价值已形同虚设,在后续的资产评估和计量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国家政策调整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报表所反映出来的却不是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在新的核财企算中,增加了专项储备和盈余公积金两项。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煤炭企业的被动性,但总的来看,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步消解固定资产核算中账实不符的现象[5]。
由于煤炭企业的安全费用提取没有明确的标准,企业利用项目的调节利润问题来解决安全费用抵税及利润结余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特别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煤炭企业应紧跟国家步伐,做好相应的税务处理。无论是“一次性计提折旧”,还是“逐年折旧”,都应引起企业纳税人的重视。对于账实处理问题,企业资产负债和盈余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并坚持适度原则,促进煤炭企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经济形势下的煤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这对煤炭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煤炭企业需要依据国家政策实施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的投入长效机制,指定相应的安全费用提取制度,不断规范煤炭企业安全费用会计及税务处理,以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煤炭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霞.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税处理[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8(10):171-172.
[2]王顺超,刘可芳.浅谈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12,3(31):144-145.
一、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目前的发展还尚未完善,尤其是在相关制度的确定、日常的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改善空间,在对待一些相关问题的突发状况上也欠缺一定的经验。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最主要的是日常管理、日常的员工培训和基层的管理上,然而针对我国现在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现状来看,无论是对于煤炭企业的静态、动态辐射的规模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上,还是煤炭企业辐射时间长短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改善的空间,这种静、动态的分析和辐射时间的长短关系着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调整,同时对于所在城镇的区域产业化的结构布局及调整也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搞好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控制好时间的长短及变化周期,排除其影响因素,弄清每个阶段的时间周期、变化特点以及辐射的范围及长短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依据的作用。
二、循环经济下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放之于法律的相关规定上缺乏一定的基础和依据,造成很多时候没有可依照的法律条文,使得很多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相对陈旧,缺乏大的指导方向。(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上缺乏相关的重
视,特别是影响煤炭产业辐射的因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煤炭产业辐射管理的影响,还有就是消费方式、资源存储量等元素对煤炭企业辐射管理的影响及改变。在日常管理上特别不重视市场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因素不被关注不仅影响了煤炭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1)首当其冲最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煤炭企业的辐射区域分布,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完成对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根据煤炭资源地区的分布搞好辐射方式研究能为在空间上合理科学安排相关产业、企业提供依据。(2)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特别是关于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方式的优化和体系的建立上应特别的注意相关政策的动态取向和发展方向的引导。(3)煤炭辐射管理模式的建立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管理和完善,在分析煤炭辐射的层次、分布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可为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方法和手段。这方面研究包括控制模型、企业经济规模模型、输入、输出资源系数模型、产业辐射网络结构模型、协同发展模型、循环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用这些模型计算的系数、指数、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完成对于mei9tan辐射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4)调整产业结构,及时了解市场的信息和规律,对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做出及时的调整,以此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产业结构与时俱进的调整与改革,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培训,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优化和改革,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探究。
煤炭企业的辐射管理模式需要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煤炭企业辐射管理模式的新探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技术上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葛宏英.浅谈放射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6(10)
[2]石晓亮,钱公望.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防护措施[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1)
[3]黄后贵,邱金辉.东坑仔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煤炭技术.2003(11)
[4]葛沭锋.浅析淮南矿业集团放射源管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9(1)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我国煤炭经济的基本发展情况
煤炭市场在整个能源消费产业当中占着主要地位。我国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资源储存占据全球的前列,但是我国的人口也非常多,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这也致使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少。中国是世界上产煤量最大的国家,煤炭资源在我国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天然气以及石油资源相对来说较匮乏,因此,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主要燃料是以煤炭为主,煤炭能源消费一般占总使用资源的一半以上,因此,我国也属于全球煤炭消费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一是煤炭价格方面。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及我国房地产业不景气,导致我国煤炭需求进一步下降,煤炭价格逐年走低,从2011年至2016年,煤炭平均价格从860元每吨下降至360元每吨,降幅高达58%;二是煤炭企业性质方面。截至2016年,在全国近1万个煤炭企业中,近七成为民营企业,且煤矿企业数量呈逐年减少态势;三是煤炭企业经营情况。由于我国煤炭价格逐年下降,我国煤炭企业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经营利润大幅度下降。据统计,山西省煤炭企业2015年累计亏损94.25亿元,同比减利增亏108.29亿元。同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80%。31家上市煤企业亏损的达14家,亏损面为44%。
二、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就当前煤炭经济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开采方式落后。目前,多数小型煤炭企业存在矿工业务素质低下、开采设备老化及过度开采等现象,不但降低煤炭企业产量,也给我国煤炭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及环境的严重破坏。二是煤炭资源再利用率低。由于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发展较慢及个别煤炭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部分煤炭企业在原有开采审批的储量外,超标准进行恶性开采,由于开采前未对矿山储量及环境保护进行勘察,导致矿山周围出现较大的采空区,加之开采后未进行及时修复生态环境,对矿山周围生活用水及居住用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多数煤炭企业将开采后的原煤在未进行任何深加工过程就直接进入市场进行销售,也给我国煤炭资源造成一定浪费。三是煤炭企业领导管理弱化。由于个别私人煤炭老板将主要精力放在开采与销售原煤上,未对矿工进行专业及安全方面的培训,导致我国多地煤炭企业出现矿井进水、坍塌等恶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路的途径
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进、加强我国煤炭行业的经济发展。
1.创新开采方式保护煤炭资源
煤炭企业法人应明确其在保护矿山资源中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社会义务,逐步树立起煤炭企业法人生态保护意识,在矿山开采中秉承绿色开采的理念,降低由于原始开采对地表和山体所造成的永久伤害。首先,煤炭企业在开采矿山资源时应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通过植树、填埋等手段不断修复破损山体,保证经济、资源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其次,通过科研创新开采方式,摆脱传统粗放式开采对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破坏,例如,重视对煤层气开采技术的调研与应用,对于煤灰等煤炭附加产品进行合理利用,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为煤炭企业寻找利润增长点。
2.形成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煤炭行业应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以产量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唯一标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彻底摆脱政企不分的束缚,将产量与市场需求及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其次,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应适应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电子互联网技术引入管理中,摒弃计划经济“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面向学校、社会广泛吸引煤炭行业人才,并通过考核晋升及定期培训,调动员工创新与学习积极性。
3.对我国煤炭企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
一是实现规模化生产。建议财政、税务等部门出台相关鼓励性政策,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产能小型煤炭企业,例如,可以对兼并后的煤炭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方面给予优惠,促使开采方式落后的小型煤炭企业退出煤炭行业,实现煤炭企业规模化、绿色开采。再如,鼓励原煤开采企业兼并选煤企业等上下游企业,改变以往数量式销售模式,实现煤炭行业纵向生产。二是提高准入门槛。当地煤炭、环保部门应严把审批关,对于开采方式落后、产能过剩地区的煤炭企业提高准入门槛,以保证当地煤炭产量与价格不受波动。三是创新生产销售模式。建议煤炭行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煤电联合生产等高科技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传统煤炭行业快速转型。
4.以安全生产作为企业首要经营目标
首先,在矿工人身财产权益方面,煤炭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所有矿工缴纳工伤保险,同时,为避免矿工由于生产作业环境等原因患尘肺病,煤炭企业应定期组矿工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其次,煤炭企业应定期对矿工进行安全生产防范知识及创新开采技术等方面培训,在提高开采效率的同时,提高矿工安全意识。最后,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应将安全生产及矿工人身财产保障作为企业领导晋升、年终奖金发放的重要指标,以此促使煤炭企业领导加大对矿工安全防护、设备更新及矿工体检等方面投入。
5.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
国家及煤炭行业应增加对开采矿山及选矿等生产工艺创新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开采技术,并结合我国矿山资源实际情况,创新煤炭行业开采工艺,实现以科技推动生产力目标。同时,由于我国煤炭行业尚处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作业模式,开采主要依靠矿工下井作业,因此,建议煤炭行业应加强对矿工劳动技术、安全防护知识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我国广大矿工安全防护意识,减少生产事故发生概率。
四、结语
创新管理是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目标来促进企业发展。在煤炭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课题,对于这个课题的分析和探究要继续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3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15-0209-01
作者简介:张尤(1981-),女,河北邯郸人,本科学历,研究生在读,现就职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经济师,现就读于河北工程大学
所谓资质管理是在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中对煤炭企业的资格认定的一种标准,是煤炭局作为主管部门,对煤炭企业和市场的一种监督的重要的手段。资质管理中的资质制度是政府所管辖的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煤炭经营活动的企业的人力、财力、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资金数量、业务能力等诸多方面按照资质管理的标准进行审核和查看,以确定其煤炭企业能否承担和开展相应的煤炭经营业务。如具有相应的资格,并颁发相应的能够承担业务的范围和相应的企业的资质证书,这也是规范行业发展的标准,是有利于行业整体发展的。长期以来,煤炭行业的发展,都有相应的标准,和相应的国家制度,煤炭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不仅从资金要求、从管理制度、再到安全管理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煤炭局对煤炭企业的把关。客观的说,一方面,煤炭局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应的规定审查煤炭企业是否符合发展和开设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已经开设的煤炭企业更要定期检查,按照标准定期整改,才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煤炭局的资质管理是煤炭局中很重要的管理环节,众所周知,煤炭企业多数都是在地下作业,地下作业无论从作业条件和设备都需要更好和更高标准的要求,并且在管理上还要高要求、严标准,这样才能做好安全工作,安全无小事,只有时刻把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才能做好煤炭企业的工作,因此煤炭企业资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煤炭局资质管理是整个煤炭局工作的重要方面
资质管理是煤炭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管理部门和审查部门,对国家管理总局来说,要深切的做到国家的要求,按照国家的要求的标准坚决的执行资质管理,尤其是要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对煤炭企业来说,资质管理的重点就是审查煤炭企业是否符合了国家的要求,保障煤炭的开采、安全等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且要用科学技术来推进和强化煤炭企业的技术保障体系,提高煤炭企业的保障能力,救援能力要达到现代化水平,构建完善的煤炭企业发展体系。
二、煤炭局资质管理可以规范整个煤炭企业和行业标准
资质管理是监督和规范行业标准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在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这种资源一旦开采和挖掘就只会越来越少,再生要几亿年时间,因此,作为稀有资源,在管理上更应该规范。煤炭企业是深挖掘的企业,是地下作业的行业,煤炭埋在地下,必须要科学挖掘。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行业标准关系着煤炭企业和行业的深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资质管理关系着管理的标准和管理的力度。尤其是在煤炭企业可持续挖掘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煤炭的开采工作,具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水准和资金雄厚的企业,资质过硬,才能科学的规划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资源的有效持续开采,若果资质不够过硬,就可能会导致煤炭企业哎开采过程中乱采一通,尤其是不懂科学和技术手段的企业,更可能导致煤炭企业管理的不合理。不合理的情况表现在,首先是,煤炭的乱开采,以市场利益为先,反而忽略了整个煤炭地下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其次是,资质不够过硬,在安全管理和管理力度上就体现不够,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不重视安全,比如瓦斯的检查和使用,没有严格按照瓦斯标准和资质来进行管理和定期审查,就有可能因为不规范导致瓦斯爆炸,从而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三、煤炭局资质管理是规范行业市场的利器
一个行业是否能够有效发展,关键在于管理部门的资质审查,因此,管理部门在资质审查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高标准,严格要求。制度的制定,是需要把关人的执行,如果把关人不能有效把关,制度也不能很好的遵守,这样行业发展也能很好发展,尤其是煤炭行业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行业,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后代资源的享用,因此要高标准、严要求的进行资质审查,因为利益而铤而走险。其次,要从国家发展和资源发展的大局来规范煤炭行业,进行资质管理。资质审查是严肃的,也是严标准的,从国家大局的发展前提来说,资质审查和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部门要重视资质管理,并且要深刻的贯彻资质管理标准,做到滴水不漏。综上,煤炭局资质管理工作是煤炭局的重要工作,资质管理是标准,是一种行业的标准,也是一种行业的管理。资质的认定需要管理部门认真执行,也需要管理部门高标准、严格要求的执行,资质管理工作从资质的认定到后期资质的审查都需要认真做好管理工作,不能忽略,尤其是资质管理一旦有偏差,轻者就会造成管理的混乱,重者更会发生安全事故,引起重大的事故发生,甚至发生人员伤亡,必须要重视煤炭局的资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佩富.对我国矿山工程设计资质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03,12.
[2]刘希娟,李伟锋.浅议地勘单位资质管理现状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8.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至今,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均获得了空前发展,特别是煤炭行业。近些年来,煤炭企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职工收入、设备水平、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均得到了提高。但是,纵观煤炭企业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有些煤炭企业在增加经济效益和自身职权的同时,出现了腐败和消极工作等问题,这些问题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煤炭企业必须要强化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下面就分析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强化策略,目的在于推动煤炭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新时期做好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
煤炭企业想要谋求好的发展,必须要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能够为煤炭企业营造良好环境,为煤炭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可以发现煤炭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障煤炭企业生产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其次,在新时期强化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能够有效激发煤炭企业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赋予煤炭企业领导层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煤炭企业开展管理工作,进而建设稳定的队伍,营造清廉的环境,实现安全生产这一目标。同时,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能够有效满足反腐工作、党风廉政工作需求,通过监视工作、巡视工作、监察工作,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违法乱纪行为,并且严惩违法乱纪行为,遏制发生腐败现象。最后,强化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运用适宜、科学的监察手段和监管手段,能够对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弥补。最终提升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煤炭企业长远发展和健康发展。
二、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强化策略
(一)建设专业队伍
建设专业队伍是强化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策略,由于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o检监察人员必须要具有十分坚定的信仰,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所以,必须要组织纪检监察工作者参与培训,提高纪检监察人员水平和素养,建设忠于人民和忠于党的队伍。进而有效提升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增强责任意识,避免发生违法乱纪行为,将煤炭企业职工热情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促使职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煤炭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除此之外,有效降低煤炭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促使煤炭企业可以更好地维持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二)完善工作机制
想要强化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必须要对纪检监察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明确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反腐体系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对相关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创新。煤炭企业要建设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且落实和贯彻制度。加强巡查民主决策的力度,对权利管理和权利运行进行规范,杜绝不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行为。同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煤炭企业资金动态和流向进行监察和管理。提高企业管控水平以及管控能力,结合煤炭企业实际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明确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从根本上提升煤炭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最后,规划煤炭企业的职工行为以及领导行为,促使领导层树立榜样,做好表率,保证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均十分廉洁。创新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提高管理职能,最终实现煤炭企业健康和长久发展。
(三)增强自身意识
在新时期中,煤炭企业职工必须要接受培训,目的在于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的素养和水平,促使纪检监察人员能够积极并且主动开展自身工作。纪检监察人员要在工作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这一重要原则,依靠大量真实调查数据,做到纪检监察工作有理可依、有据可依,将监督部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要遵循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在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乱纪行为,必须要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公平和严肃的处理。此外,遵循惩教原则,坚持教育和惩处相结合,纠正违法乱纪行为。最后,遵循结合实际原则。纪检监察工作者要在工作过程中,结合事件影响范围和实际情况,运用合理、科学、适宜、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为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推动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在煤炭企业中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具有护航保驾作用,能够为煤炭企业在新时期发展和改革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强化煤炭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策略,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煤炭企业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做好这肾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水平。
在当今社会,任何企业创办的核心价值就是盈利。而煤炭行业面对着国家能源街结构和煤炭需求量降低这样的大环境,需要作出自己的改变和创新。寒冬时期的煤炭企业一定要转变之前的经营模式,巨额的盈利已经不属于现在这个时期。煤炭企业需要迅速转变着自己的经营理念,更加科学细致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当今煤炭企业所需要的。煤炭企业的发展应当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企业煤矿的矿储量,而应当是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切实而又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些都会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极大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在经济寒冬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一、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1、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都存在这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拖慢企业的发展速度,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更。而我国的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培训工作。这些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工作,导致自身的管理水平有限,难以理解和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加上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素质较低,导致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煤炭企业经过黄金发展的十年时间,过高的盈利水平导致企业自身的建设水平不高。缺乏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包括着成本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成本分析,但是煤炭企业的中基层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有限,导致体系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实施。这就导致企业对于运营成本和生活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一个大型企业缺乏对成本的了解和控制,在经济形势并不景气的时期,企业的生存将是很大的问题。
在煤炭的寒冬时期,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工作体系效率低下,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将极大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营销方式缺乏创新
任何一个生产企业的营销方式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步,但是煤炭企业的营销方式却缺乏创新,也可以说煤炭企业并没有自身的营销方案。我国煤炭企业的营销方式大多数是坐等生意上门或者依靠熟人来进行介绍,并没有将煤炭当做是自身生产的一种产品需要进行宣传和营销。但是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景气,而社会传媒力量的日益强大,企业可以考虑对自身煤炭进行宣传。通过社会媒体力量提高自身产品的知名度,打开营销的平台,获取销售的渠道。
二、寒冬时期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方法
1、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我国煤炭企业社会信誉度差,服务水平低下,导致煤炭行业在我国的声誉较低,更因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应当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的首要任务。煤炭从业人员面对着诸多问题安全问题,井下瓦斯爆炸、矿井透水、巷道垮塌等,同时井下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导致员工出现职业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安全生产终于泰山。煤炭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于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的安全性检查,聘请专业人员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排查体系,提高企业对安全风险的排查能力,保障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对相关岗位上的作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保障员工对于井下安全设备设施熟悉且会使用,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安全作业。
2、转变态度,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探索、实践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众多煤炭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必须面对的问题,引入新的价值体系改善内部资源配置是需要企业的全部员工和管理人员改变观念的,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模式,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煤炭企业要明确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保障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目标的确定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经营管理理念为中心,开展相关的经济活动,树立起企业正面的品牌形象;拓宽销售渠道,打造企业完善的营销体系;降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着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尽自己最大能力为企业带来效益,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是应当被借鉴的。在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时,应当参考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在企业核心管理人员的共同探讨下完成。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组织体系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稳定性差,主要表现是矿井数量多,单井规模小。目前,中国各类煤炭企业2.8万余家,其中相当一部分矿井生产能力不足3万吨,生产能力1万吨及以下的占41%,9万吨以上的仅占8%,年平均生产能力约7万吨,产业集中度十分低下。缺乏一批对全国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大型或特大型煤炭企业,导致市场的无序和过度竞争。因此,我国煤炭企业要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加快产业重组步伐,组建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促进煤炭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仍然走着低层次发展道路,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构建新型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并调整煤炭行业发展之路。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转变煤炭行业发展重点,变“新建”为“重组整合”,而以国有重点煤矿为首的大矿已经成为重组整合“大戏”中的主角。
二、我国煤炭企业重组的界定
企业重组是对企业原有的各类要素(包括企业本身),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并按照市场规律实施的重新组合。企业之间通过产权流动、整合带来企业产权、产业和组织结构的调整,通过企业联合、合并、兼并、收购、破产、承包、租赁等实现企业组织再造,企业重组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金结构 (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和优化[1]。企业重组按照交易各方之间的市场关系,可以分为横向重组、纵向重组和混合重组三种基本类型。
狭义的煤炭企业重组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这种煤炭企业的重组是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小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煤炭资源合理开发的必然选择;是煤炭工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资源整合,可大幅度减少小煤矿数量,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作为整合企业来讲,通过对整合的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决定了煤炭企业重组项目的成败。
广义的煤炭企业重组是指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和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重组,调整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现代煤炭产业的发展。这种煤炭企业重组是为了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多元化经营,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分散经营风险;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整合优势资源,实行资金融通,提高整个集团的综合效益。
三、我国煤炭企业重组概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快煤炭企业重组整合的调控力度,促进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和大企业集团,坚持整顿关闭小煤矿。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小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但短期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政府和市场的引导下,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一些产能较低的小煤炭企业,才能使煤矿散乱差现象得以改变,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直至打入国际市场。
2004年以来,国有煤炭企业不断推进重组改革,调整结构、保护资源、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这为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2004年,陕西、重庆、黑龙江三个大型煤业集团宣布结盟。河南省从2004年起开始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资产为纽带,强力推进煤矿企业重组。目前,河南省七家骨干煤炭企业的生产矿井数由整合前的65个增加到了151个,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到全省的90%以上,合计年生产能力已提高到l 亿吨以上。全省小煤矿由整合重组前的1569个减少到目前的550个,关闭小煤矿923个,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最近,河南省将以新形成的六大煤炭企业为依托,进一步整合省内煤炭资源,发展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同时开展与化工企业的重组与合作,打造全国重要的煤炭和煤业化工基地。2010年3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批转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的通知》拉开了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序幕,河南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等六家大型煤炭企业成为这次重组主体。《意见》还提出了“到2010年年底,全省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用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年生产15万吨”的重组目标[2]。目前重组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466处参与重组的小煤矿中,除4处自动退出,6处有特殊原因之外,其中456处小煤矿签订了兼并重组正式协议,工商管理部门已累计对306处小煤矿进行了新企业名称预核准。与此同时,省骨干煤炭企业已累计投入约50亿元用于资产转让价款及新公司的注册资本,“五职”矿长的选拔培训已达1582人。目前已有44处被兼并重组小煤矿复工复产。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动煤炭资源重组和煤炭企业重组。一是加大对省国资委出资的煤炭企业的重组力度,将省国资委出资的煤炭企业由原来的7家,整合重组为目前的开滦、金能和峰峰3家。二是出台相关文件,提高小煤矿办矿门槛,促进小煤矿参与重组。三是先后制定了邯郸市、张家口市煤炭资源重组方案,以资产为纽带,整合重组地方小煤矿。全省煤矿企业由“十一五”初期的917家减少到目前的532家,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河北省下一步计划按照国家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思路,通过重组,形成2-3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年产量分别达到3000万吨以上,再通过跨地区联合发展,最终达到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规模[3]。
贵州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大省,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矿区与矿区之间相距较远,不适宜建设大型煤矿项目。为加快推进煤矿整合重组工作,2006年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贵州省煤炭企业集团重组方案》,要求各产煤市 (县、区)提出煤矿整合方案,坚持一个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开发建设1-2个矿区,或1个矿区由1-2个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开发的原则,对煤矿整合重组进行布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煤矿重组工作。同时,贵州积极引进省外大型煤炭企业参与本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山东兖矿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均已进入贵州参与资源开发和整合重组工作。目前,参与整合重组的煤矿由1423个减少为606个。
近年来,作为我国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的内蒙古的煤炭产业发展较快,2009年原煤产量已达到6亿吨,列居全国第二位。为落实好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加快转变和调整经济结构,今后几年内,内蒙古将继续推动煤炭行业产能整合,进一步减少煤炭企业家数,计划到2015 年前后,使全自治区的煤炭企业数量由目前的350 多家减少到180 家左右,包括新建矿井在内的矿井数量稳定在500 个左右。
山东省也于近日启动煤炭企业重组工作,整合省内资源,组建新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按照规划,现有的六家煤炭企业重组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打造新的煤炭主业上市公司。这六家煤炭企业为:新矿集团、枣矿集团、淄矿集团、肥矿集团、临矿集团、龙矿集团,该方案也被称之为“六变一”。而另一特大型煤炭企业兖矿集团将独立出来,作为另一国有能源集团公司,予以单独培植[4]。
我国煤炭企业重组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明显
煤炭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因此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多是在政府的行政扶持下组建起来的,没有真正经历市场机制优胜劣汰这一关。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会弱化市场调控的效率,表现为重组低效率或无效率,而且煤炭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如果跨地区进行重组,可能会受到参与重组企业所在地政府的抵制,因为会触及他们的利益关系,这些人为因素可能对企业重组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2.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
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就业人员基数大,并且长期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当国有煤炭企业重组时,必须承担很强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牺牲部分经济利益安置好冗余员工。国家和企业都要支付一定的重组成本,来确保社会稳定的大局和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现实生活中诸多职工上访、闹事、围攻事件,就说明了有些国企重组的实践没能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
四、煤炭企业重组的意义
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组建对煤炭行业真正 “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煤炭企业集团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煤炭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煤炭产业升级的需要。
培育大集团,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世界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道路。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如美国,大部分煤炭生产已被整合进10大生产商,有力促进了美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我国正在采取政策和资金扶助,加快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8-10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构建4-5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年产l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国各产煤省区也根据各自的资源情况,对煤炭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性重组。山西、内蒙、河北、黑龙江、贵州、河南、江西、云南、宁夏、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区都已对省属煤炭企业进行了重改组,组建了省级煤炭集团公司,努力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能源全面趋紧的情况下,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占有和整合资源已成为资源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竞争主体已由大小煤矿之间转向大型煤炭集团之间,对全国煤炭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格局极其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同业竞争过度,造成资源浪费,限制了煤炭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使煤炭企业在同电力、铁路、钢铁等行业企业的价格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全行业没有达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只有联合重组,才能形成控制力和核心竞争力。
2.搞好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
近几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多发于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而相对规模比较大的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障度较高。通过加强管理,更新改造安全生产系统,大型煤炭企业近年来基本没发生特大安全事故。
以河南省为例,根据煤炭资源赋存的客观条件,急切要求组建有较强实力的集团公司。河南省煤炭开发已逐步进入深部,深部煤炭资源的开发建井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要求高,乡镇煤矿基本无能为力。将省属煤炭企业联合起来,组建大企业集团,集中资金办大事,才具有开发深部资源的能力,并可保持和带动一批浅部小矿的建设和发展,增强河南省煤炭工业发展后劲,实现安全生产,稳定煤炭总量。
3.深化我国煤炭企业改革,是理顺煤炭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需要。
为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必须对分散的省属煤炭企业进行重组整合,组建省煤业集团公司,构建起“省国资委――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国有煤炭企业”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体系。
4.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解决煤炭企业一系列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我国煤炭行业的职工收入远低于电力、石油其它行业,这是由于一些经济利益问题引起的。目前只有通过重组整合,发挥行业优势,产生规模效益,提高职工收入,不断改善职工生活,才能实现安居乐业和矿区稳定,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何婷婷.国有企业重组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2.
[2] 李传金.河南煤企重组深水激流[EB/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