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3 23:43: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篇(1)

本标准适用于xxxxxx会计档案的管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财政部会第4号《企业财务通则》。

财政部会第5号《企业会计准则》。

财政部财工字(92)574号《工业企业财务制度》。

华中电力集团电力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办法(试行)

3管理职责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由局长工作部负责,会计(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具体管理。

4管理内容与要求

××1基本任务

×××1负责接收、编目、保管、查阅、鉴定、销毁与统计本局形成的会计档案,做到保

管妥善、存放有序、查阅方便。

×××做好会计档案的查阅、复制利用工作,为全局经营管理工作服务。

×××负责对本局形成的财务档案的归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负责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或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提出存毁意见,并监销经批

准销毁的会计档案。

××2归档范围

×××1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

映本局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帐簿类: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固定资产卡,辅助帐簿,其他会计帐簿。

3)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

他财务报告。

4)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

档案移交清册、保管清册、销毁清册。

×××2局财务部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核算的会计材料,除应当归档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

案外,还应将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移交局档案馆保管。

×××会计档案具体归档范围详见本局标准:《文件材料归档管理规定》。

××3归档要求和时间

×××1本局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局财务部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

册(做到卷内无装订金属物,纸张无破损),并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2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暂由局财务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

第二年由局财务部编制移交清册,向局档案馆移交。

×××3编制会计档案移清册时,应列明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等

内容。

×××会计档案人员接收会计档案时,须按照移交清册所列容逐项交接,交接完毕后,

交接双方经办人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已归档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

档案人员应会同局财务部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4会计档案的管理

×××1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对已归档的会计档案,按照《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试行)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编号、划分保管期限。

×××2根据计算机档案管理程序的要求,对已归档的会计档案,按会计名称、案卷号的

顺序,逐卷、逐个字段地输入微机。

×××3使用标准档案装具装盒,填写好装具脊背和盒面各栏项目的内容后,按“年度—

—会计名称——案卷号”的顺序排架。

××会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

×××1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5年、

25年4类。

×××2全局职工工资表、年度财务报告(决算)(包括文字分析)、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销毁清册等,定为永久保管。

×××3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其保管期限定为25年。

×××4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总帐(包括日记总帐)、明细帐、日记帐、辅

助帐、会计档案移交清册等,其保管期限为15年。

×××5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的卡片、月、度会计报表其

保管期限定为5年。

×××主要财务指标快报(包括文字分析),其保管期限定为3年。

×××本规定确保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由局档案馆会同局财务部提出段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

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

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局分管领导须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销毁会计档案时,会计档案人员和局财务部派员共同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须在会计档

案销毁清册上签字盖章,并将监销情况向局分管领导报告。

×××保管期满后但未结清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

销毁,须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需在会计档

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会计档案的利用

×××1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目录(含会计凭证目录、会计帐簿目录、会计报表目录等)检

索工具,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为全局经济工作服务。

×××2归档保存在会计档案只供本局财务人员查阅,不得外借;如有特殊需要,经局分

管领导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3查阅或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不准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4本局的会计档案任何人不得携带出境。

××会计档案的保管

×××1会计档案库房须按国家标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即:温度控制在14℃~24℃之间

,湿度控制在×××~×××之间。

×××2库房内每层密集架中须定期投放防虫药片(盒),以防治害虫对库存档案的侵蚀

篇(2)

一、目前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有些单位会计凭证装订封皮项目填写不全;会计凭证封粘处没有会计人员签章;如今单位普遍实行电算化,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需自行打印保管,装订时未认真核对,张数有所缺失;有些单位账簿装订后未编写页码,也未编制有页码对应的账簿目录,给查询工作带来不便。

(二)会计档案保管种类不齐。有些单位会计档案只涉及会计凭证、会计总账、明细账以及年度会计报告等资料,对于办法中规定的其他会计资料,如纳税申报表、税务稽查文书、年度预算编制方案、资产管理报表等材料未系统的整理、装订、保管,查找以上相关历史数据时,常因经手人员更换等现实因素,费时费力。

(三)会计档案保管重纸质,轻电子。很多单位会计档案保管除了文件类材料进行电子归档之外,其余会计报表、预算报表及资产报表等均未实现电子存储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会计、预算、资产等这些重要的报表不及时整理,进行电子备份存储,容易因人员更替,办公计算机更换等原因造成丢失。

(四)会计档案重保管,轻销毁。有些单位会计档案移交后没有按照永久、定期两类分别保管。办法规定会计档案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可以进行销毁。然而实际工作中,因销毁首先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对会计档案进行鉴定,然后编制销毁清册、进行销毁,流程严谨而繁杂,故有些单位在会计档案室还未达到最大容量的情况下,忽视销毁工作,造成会计档案永久积累。

(五)会计档案查借阅随意。会计档案作为记录单位经济业务的史料,是单位的商业机密资料。有些单位不仅未建立会计档案查借阅制度,而且在未办理相关审批和登记手续的情况下随意将会计档借阅他人查看或复印,数据安全保密意识薄弱。

二、规范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颁布正是国家财政部重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体现。提高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对会计档案重要作用的认识,转变出具年度财务报告,完成财务考核指标便是终结年度财务工作的老观念,会计档案管理作为财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收好尾才算得上财务年度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依据办法和财经制度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会计档案归档的内容范围,划分好移交单位综合档案室管理的资料和财务部门内部保管的资料。明确归档资料的存储形式,纸质存储或电子存储,或纸质电子双重存储。明确归档程序、移交手续,分清财务部门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各自职责。配备“五防”设施,完善档案管理室的安全措施。建立电子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和认为篡改。

(三)规范会计档案立卷工作。封面和档案盒上有关项目必须填写齐全;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自行打印的账簿做好编制页码并附有页码对应的目录;定期组织对会计档案立卷、装订工作进行检查,纳入财务考核,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四)遵守保管期限和履行销毁手续。新办法规定,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氛围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同财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按照相关程序进行销毁。

(五)完善会计档案查借阅制度。建立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登记制度,应设置“会计档案查阅登记簿”,用来登记查阅人、查阅日期、查阅用途、归还日期等。本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过财务部门负责人同意;外单位人员查阅会计档案,要经过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出具正式介绍信。

(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培训。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对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会计人员去认真学习、去积极探索。通过学习和探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自身素质。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可以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经济价值,使会计档案更好地为单位战略发展和风险控制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龙玉兰.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0).

篇(3)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一、医院财务档案管理内容

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医院财务档案与企业财务档案的基本内容类似,一般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等四个部分。会计凭证包括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三种)、记账凭证汇总表、银行存款(借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内容。会计账簿包括按会计科目设置的总分类账、各类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辅助登记备查簿等。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属于经济业务范畴,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紧密相关的,由会计部门负责办理的有关数据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均应视同会计档案一并管理。

二、医院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档案特点分析

医院实行会计信息化以后,数据库的功能彰显,产生大量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使财务档案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传统纸质档案比较直观,而信息化档案主要存储在计算机系统,需要依靠财务软件才能够使用。传统档案只能够纸质存储,而信息化系统下的财务档案可以打印输出,同时可以从信息系统查询数据,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信息化系统下的档案易于修改、复制、查询和传递,内审和外审都比较方便。最后,信息系统下财务档案能够达到无纸化查询,减少了查询传统纸质档案所需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档案资源的整合管理。

三、会计信息化后财务档案管理办法探讨

医院的财务档案既是记录和反映医院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档案是否真实、齐全、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医院财务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结合会计信息化后财务档案的特点,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财务档案。

(一)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使用依赖于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相应产生的财务档案管理也离不开软硬件基础设施。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根据信息化要求组建档案信息网络。

同时,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在使用软件时要采取保密和授权措施,避免财务档案被篡改,能够追查软件使用人的全部活动。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软件开发商要做好维护升级工作,确保财务软件使用的一贯性,从而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二)做好财务档案的备份、整理和利用。

财务档案至少每月备份一次,同时月末将会计凭证的打印出纸质档案装订储存,年末将各种报表打印出纸质档案装订储存,以便今后查阅使用。备份的软盘与档案管理员办理存档手续,用做备份的软盘必须妥善保管;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并用印章或封条签封,备份软盘应装在保护封条和包装盒内,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双备份下的两套备份软盘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保管。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建设。

要加强内部控制,简历数据保密制度,授权管理制度等。通过密码管理和登陆制度控制网上财务数据的读取,不同角色财务人员设置不同权限;建设内网与互联网隔离,专门用于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防止黑客盗取财务信息等安全隐患,保障会计信息化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四)提高财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财务部门员工要针对信息化系统加强培训,使其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需要,提高其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意识和技能。同时,医院财务档案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档案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运用档案知识,把医院会计档案资料按法规要求规范地移交给医院档案管理机构,保证财务档案的安全完整。

(五)建立健全医院财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要使医院财务档案规范化,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工作的总体,制定档案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并建立健全一套档案管理制度,如《财务档案工作作人员职责》、《立卷归档制度》、《财务档案保管制度》、《财务档案保密制度》、《财务档案移交、销毁制度》、《财务档案查阅制度》等,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等各项工作程序、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六)提高领导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篇(4)

二是明确了会计电子档案管理要求;

三是增加了实行会计档案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管理要求;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程序;

五是明确了会计档案出境的管理要求;

六是对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时间做了更加灵活的规定;

七是对定期保管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作了调整,延长了凭证、账簿和辅会计资料的保管期限。

下面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档案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的鉴定要求和销毁程序5个方面的修订进行说明。

提出电子会计档案概念

新《办法》第三条明确“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会计档案”是电子会计档案。本概念既参照了《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58-2014)中的电子档案的概念,又不同于下定义,而是以范围界定的方式确定了什么是电子会计档案。在这个表述中,特别强调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原生性,即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形成的,以区别于将纸质会计档案扫描形成的数字化副本。

提出会计电子n案管理要求

与原《办法》相比,新《办法》此次修订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主要修订要点如下:

一是明确了“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这与原《办法》中“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的要求是截然不同,不用报备即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

二是对电子会计档案移交与接收提出了要求。要求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电子会计档案接收分为单位内部会计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接收和单位之间的移交接收。对于前者,要求“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对后者,要求“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三是要求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修订会计档案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管理要求

为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对于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方式,新《办法》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二是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三是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五是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七是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

以上要求中:第一、七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第二、三、六项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第四、五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单位内部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六项规定;单位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七项规定。

修订会计档案定期鉴定程序

定期鉴定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优化档案资源,去除无利用档案,确定档案存销的又一次鉴选。会计档案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各单位应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原《办法》规定了会计档案销毁的具体程序,要求“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但未明确销毁前的鉴定工作和有关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销毁的最主要责任归于单位负责人,致使大多数单位不敢销毁会计档案,那怕已到保管期限。大量已失去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占据了储存空间,造成了资源浪费。

根据新《办法》要求,单位不仅“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而且“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参加人员至少应包括会计机构、审计机构、纪检监察人员,必要时还应法律部门参加。“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由于各单位每年都会产生会计档案,每年都有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到期,是否需要每年进行鉴定呢? 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每年到期档案量不大且库房空间充足,可几年鉴定一次,如果每年到期会计档案量比较大,且库房空间有限,可每年开展一次鉴定工作。

会计档案定期鉴定时为什么要会计机构、审计机构、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呢?因为档案部门不一定能全部掌握本单位哪些会计涉及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和未了事项,这些只有会计机构、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全部掌握。设有法律部门的单位,还应请法律部门人员也参与会计档案的定期鉴定工作。这都是避免将涉及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和未了事项的会计档案被销毁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的需求。

具体鉴定时,可先由档案部门会同会计部门通过逐卷、逐份档案阅读的方法,提出初步的鉴定结论。鉴定时应考虑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要求。鉴定结论可以是销毁或继续保存期限。初步鉴定结论提出后,形成初步鉴定意见,然后召开鉴定小组或委员会会议,对初步鉴定意见进行讨论审定,形成正式鉴定意见书。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编制销毁清册。

修订会计档案销毁程序

由于会计档案包含较多的敏感信息,因此,会计档案销毁工作重点防止会计档案信息外泄,因此新《办法》首先要求对可以销毁会计档案,“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

为了防止错误销毁会计档案,新《办法》还设置了销毁前再次确认程序,要求“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监销是保证销毁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的一项制度安排。原《办法》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会计档案销毁属于单位的内部管理事务,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再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既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也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为此,新《办法》删除了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单位内部组织监销的有关要求,即“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篇(5)

一、会计档案和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是会计工作劳动成果的载体,是既往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实的记录和反映。通常,会计档案包括记账凭证(含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资料等会计核算资料。规范和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一)再现经济活动

会计档案是经济活动的载体,经济业务通过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顺序记录和流转,使得经济活动在会计档案中得以展现。通过查阅会计档案,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能够清楚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二)检查守法情况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应当在《会计法》、相应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框架内完成处理,会计档案就是会计主体处理过去业务的载体。通过查阅会计档案,能够发现会计主体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弄虚作假。

(三)提供经济参考

财务保告和会计账簿等会计档案含有大量的历史财务信息,通过查阅会计档案,不仅可以评价过去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更可以为下年度乃至未来的经济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翔实的数字依据和参考。

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984年,《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颁布。1998年,第一次修订(下文简称旧办法)。2014年,第二次修订。最终2015年12月11日颁布了最新修订稿(下文简称新办法),并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办法有以下亮点:

(一)增加电子档案,扩大会计档案的范围

新办法第三条重新定义了会计档案,宽泛的界定会计档案的范围,在会计档案的范围中加入了电子会计档案,通过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档案都可以成为会计档案。这次的范围不仅包括原有的纸版会计档案,还新增了电子会计档案。新办法规定可以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去管理会计档案,也对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做出明确要求。明确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是新办法的重点内容,是为更好服务企业、服务日益蓬勃的互联网创新经济提供的政策支持。与旧办法相比,新办法对会计档案的定义更为宽泛。

(二)简化销毁程序,弱化会计档案的出境管理

新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程序销毁。保管期限届满的会计档案在销毁时,需要相关部门共同负责,除了单位负责人在销毁清册上签字外,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和经办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和经办人也需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字。此外,新办法中还删除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派员监销的程序。

会计档案的销毁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而监销又是其中重要的制度安排。新办法不再将销毁的责任集中于单位负责人,规定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经相关人员签署意见后可以销毁。此外,新办法明确会计档案销毁属于单位内部事务,只需单位内部档案管理、会计部门以及信息部门监销即可,无需外部机构参与。

(三)统一保管期限,充分发挥使用价值

新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档案仍旧包括永久和定期两类保管期限,但是将其中的定期保管期限从原来的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五种统一调整为10年和30年两种,同时临时保管期限也从一年变更为三年。

在此之前,国家档案局已经将企业的管理类档案和机关的文书类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调整为10年和30年。一般民事诉讼的最长时效为20年,作为重要证据的会计档案如果保管期限短于10年或20年,就会失去意义。因此,为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使用价值,同时方便企业管理会计档案,新办法调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0年和30年。

三、应对会计档案管理新规的思路

会计档案不仅反映既往的经济业务,更能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提供预测和决策参考。但很多企业负责人认为会计档案只是过去会计工作的结果,从而忽略、轻视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以及人员配备等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不足,导致会计档案管理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2016年,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第一次明确电子会计档案的合法地位,这给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带来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新规,提高会计档案的使用效果,发挥会计档案的积极作用,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

首先企业负责人、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会计档案,尤其是电子会计档案的重要性,只有做到这一点,后续的政策支持、人员配备、日常管理等才有完善的可能和进步的空间。其次,选调具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热爱档案保管工作的会计档案保管人员,定期整理会计档案,为会计档案的保管和使用提供技术保障。

(二)各方出面,共同培训

新办法界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地位,这不仅增加了会计档案的范围,更为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在提供法规保障,为电子会计档案的迅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财会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信息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共同参与,学习《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深刻体会电子会计档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信息部门可以给财会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经常内训,培训经办人员处理、保存、管理电子会计档案的规范性和严格性,以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管理。

(三)定期更新,维护安全

电子会计档案不仅包括以光盘、磁盘以及其他形式存在的会计档案备份文件,还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比如财务软件的备份文件等。这对计算机的硬件存储空间、财务软件的维护升级、网络环境的安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应该优先保障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需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检查、维护系统和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年

篇(6)

为加强我国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会计法》原则规定了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销毁等问题,从而将会计档案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为此,《会计法》授权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以及单位变更后的会计档案管理等问题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各种法规颁布以来,我集团坚持把会计档案管理作为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会计档案整理标准》等制度标准,推行了会计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集团公司主要生产、辅助单位的会计档案纷纷移交档案部门保管,提高了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1999年,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法》,结合我集团实际情况,档案主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重新修订了我集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大了会计档案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我集团会计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对交由档案部门管理的会计档案进行了系统整理、排列、编目,有的档案室还引进计算机管理模式,形成了比较好的管理基础,为及时、快捷查阅创造了条件。

二、会计档案移交档案部门管理,减轻了会计人员负担。确保了会计核算材料的安全质量。

三、对会计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符合档案法规要求,使企业档案更加齐全完整。

四、由于会计档案借阅实行严格的审批手续,使查阅利用控制在允许范围,有效保护了企业秘密。

五、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促进了会计档案作用发挥。据统计,近年来会计档案为我集团内部审计、清产核资、追收欠款、解决经济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取得明显成效与经济效益。

六、集团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会计档案存档手续、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管理:对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均作为会计档案保管;同时对备份磁盘会计档案出借的管理及对伪造、非法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帐册、备份磁盘等的行为的处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规定,不仅完善了内控制度也保证了会计档案完好。

纵观我集团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少数单位的会计档案未能按法规要求管理。《会计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截止目前,我集团少数辅助单位或“三产”企业仍存在着会计部门自行保管会计档案现象。

(二)部分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不能及时鉴定销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保管期限已满的会计档案除未结清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外,可以按照报批程序销毁。由于很多应销毁会计档案不能正常销毁,加大了档案部门工作量,并影响档案库房、装具合理使用。

(三)会计电算化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新问题亟待解决。伴随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与之俱来的会计电算化所形成会计核算材料的归档、保管、利用问题,档案部门目前尚无较为明确的管理规定与标准,还有待研究探讨。

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计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笔者建议如下:

篇(7)

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和历史资料,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它是检查以前年度发生的经济工作责任和进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高校领导在了解学校状况、预测经费开支、制定事业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时都必须借助会计档案记载的各种信息,会计档案是高校必不可少的经济信息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的法律意义。会计电算化在为我们提供快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问题。怎样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总结。

一、高校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内容不够完整

目前大部分高校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由于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因此大多数高校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的只是打印出来的纸质会计档案,而没有移交存储会计数据的磁性介质会计档案和开发使用的全套电算化会计的应用软件程序、系统软件及文档资料等。有的高校为了管理需要进行了会计软件的升级,而原有的会计软件及资料却未能及时进行整理归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但这种服务方式已经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利用,更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改革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档案自身存在的问题

1.机制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尽管机制记账凭证上面已经打印了制单、出纳、记账、审核和会计主管等,但是却缺少上述相关人员的印章或者签字。作为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责任不明确。

2.备份打印输出不及时。有些高校不及时对会计电算化形成的账、表定期打印输出,过于依赖计算机存储,没有做到将电算化数据定期备份。一旦因意外或人为错误造成系统数据的丢失、破坏,就不能在最短时间、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资料,从而影响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3.硬件设施未跟上。由于某些高校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护措施;没有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没有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缺乏专门人员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档案业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目前许多高校比较重视教学和科研的人才引进,对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 有的高校甚至让非专业人员管理档案,遇有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忙于应付, 档案意识滞后。个别高校的档案室多采用打开柜门,让财务部门的同志自己查阅会计档案,有的甚至没办任何手续就随意借出档案查阅,既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无法满足高校对会计档案的信息需求。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国家关于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讨论,大多是围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几个文件,仅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基本要求而谈,未提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档案的内容增多了,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了,而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这些变化,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数据处理工具的变化,没有及时修订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的岗位职责,也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来改善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环境等,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原有的管理方式陈旧,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

二、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领导会计档案的管理意识

各类档案设备的购建,专职档案管理员岗位的设置以及档案

管理制度的出台,都离不开单位领导的积极支持。因此,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国家的财经法规和管理规章,增强大家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意识;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争取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强化领导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将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的范围加以考虑和安排,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硬件环境,不断升级软件,确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又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是管好用好会计档案的关键,针对目前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机构中,缺乏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精通财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的情况,高校领导应重视会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三)建立和健全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

国家制定系统的、细化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办法,以法规制度的形式加以强制,在方法上指导各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是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保障。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检查,防止毁损、散失和泄密”;第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可根据财政部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管理规章,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制度体系,保证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具体可以制订以下制度:

1.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定期备份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应定期备份到磁性介质。一般准备三套软盘循环使用,并设立备份登记簿,登记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化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需要备份的内容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本月账务文件、报表文件及其他核算子系统的数据文件。机内凭证及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报表,应视同会计资料按月做两套软盘备份,交会计档案保管员保管。注意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

2.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要保存各版本的档案备份,并在存储介质的标签上注明软件的种类和版本号,同时标注与哪个版本的会计软件相对应。会计数据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本。报表应定期打印输出,并由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等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打印输出的档案交会计档案管理员妥为保管,要制定输出档案的内容、件数、保管人和使用人的登记制度。

3.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保管制度。档案保管员要将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在两个建筑物内,即对所有的会计数据进行双备份,每份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并贴上写保护,贴上封签,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并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刻录的光盘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打印输出的凭证、账册、报表等纸介质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和管理办法管理,但必须有制单人员、记账人员、审核人员、出纳人员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等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以明确经济责任,保证档案的法律效力。在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并存管理的体制下,可以在纸质档案的卷内目录“备注”栏中注明相应的电子档案的档号及保存地址,以相互对照利用。

4.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每次调阅,必须有档案管理人员在场监督,根据调阅权限,在调阅登记簿中详细登记调阅日期、调阅人员的姓名和部门单位、调阅理由、调阅内容、归还日期、审批人员等,不得将保存的会计档案借出。本院教职工来调阅或复制会计档案,应经会计主管人员同意,由本单位财会人员调阅、复制后再处理。外单位人员来调阅或复制会计档案,必须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经学院领导、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后,由本单位财会人员调阅、复制后再处理。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必须在确保高校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前提下,使会计电算化档案得以充分利用。

5.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

度。针对会计电算化档案易被修改且不留痕迹的特点,在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加以保护;要有用户设别控制管理;要有加密的机内操作日志管理,监督操作系统;要有数据存取权限限制,防止越权使用。对于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6.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的销毁制度。对保管期满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由档案保管人员会同会计机构向单位负责人提出销毁意见,编制销毁清册,列明应当销毁的档案名称、卷号、数量、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单位负责人在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销毁时,由单位档案机构、会计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派员监销,并将实际销毁内容与销毁清册进行准确核对。销毁后,监销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字。对于保管期满但涉及债权债务未了的、在建工程的、涉外业务的会计档案,均不得销毁。

7.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立卷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高校一般可以根据档案保管年限和管理类别进行立卷。每年保持档案顺序排列的稳定性,没有国家政策的调整,一般不予变更。

8.建立会计电算化各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设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各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各工作岗位的轮岗办法;对各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考核办法。保证管理的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

9.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工作规范。系统的管理工作要采取专人负责制;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10.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移交制度。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名。移交清册应当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随着高校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高校应充分重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数据信息,设计和建立一套高校管理与决策的支持系统,以充分实现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再利用。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决策服务的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

篇(8)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2-0029-01

会计档案是行政事业单位众多资料档案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由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组成。会计档案是各单位以前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评价一个单位、一个领导者的真凭实据。因此,会计档案工作引起了各部门、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相当多的部门和单位中,会计档案的管理还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领导不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建档资金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管理设施等是诸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和会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建设对会计档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保证会计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繁纷复杂,健全的规章制度从程序、内容上规范了会计档案的整理、保存、查阅、销毁等一系列行为,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各单位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应以国家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为基础,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既能保证会计档案及时、安全地归档,又便于操作,便于管理。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得以不断发展,因此,会计档案规章制度也应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不断变化,涵盖会计电算化资料的管理制度。

2 准确立卷,及时归档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会计机构按照贵党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机构熟悉本部门的业务,熟悉档案的内容、用途和形成过程,能更好地保证会计档案的收集完整和保持档案之间的关系,做到准确立卷。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必须按规定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移交归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管理;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还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档案保管。”这些重要内容,不仅体现在制度上,而且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移交手续要完备,签名、盖章、日期等各项要齐全、真实,责任界限要明确,真正做到及时、完整、清晰、完全,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3 严格保管、查阅制度、确保安全

会计档案保管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决定会计档案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各级会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都应重视对会计档案的保管,按规定要求选配政治政治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管理人员和保管人员。同时,要配置适当规模的管理设施,为会计档案的管理创造物质条件,配备防火、防晒、防潮、防蛀的设施,实行电算化的单位会计档案管理还要做防磁等工作,逐步实现会计档案保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真正做到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安全保密。会计档案涉及本单位的经济秘密,要严格查阅制度,以防本单位经济秘密外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单位保管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因此,在平时查阅利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防止毁损、散失和泄密,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篇(9)

2015年12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对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以下简称原《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了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管理办法》),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新《管理办法》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

新《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不再打印纸质归档保存,如对以下七类会计档案可只建电子档案。

一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二是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三是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五是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六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七是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

以上要求中:第一、七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第二、三、六项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第四、五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单位内部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六项规定;单位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七项规定。

虽然会计档案管理离真正的电子化管理尚有不少距离,但新《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电子化的发展必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电子会计档案转正史

1984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于1998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原《管理办法》实施十多年以来,对规范和加强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产生、传输、保管,形成了大量电子会计档案,需要予以规范。

从2012年开始,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陆续组织部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地区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2013-2014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针对电子发票的入账和保管问题多次开展研讨,并组织开展了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综合试点工作。

2014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着手修订原《管理办法》,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先后于2014年12月、2015年5月向社会两次公开征求意见;2015年9月,又组织有关专家集中研究讨论,最终形成新《管理办法》。

会计档案电子化的意义

会计档案电子化是会计档案管理的未来趋势,对未来的财务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会计档案电子化具有流程化、系统化、全员化等特点,对于各类业务经济事项的执行、报账的发起依据、会计的审核要素、财务内部分工作业、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等公司管理环节均会产生重要影响―――除了节省成本,还有利于提升会计工作监管成效,最大限度地防范财务风险。

(一)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纸质电子档案的耗材成本巨大,如农商银行业务系统每日报表约有50种,各类月报70多种,年底报表更甚。每天纸质打印资料近百页,月底、年底甚至成千上万页。一家中型支行网点每年需130多箱纸,成本近1万元,加上色带、打印机等各类耗材,合计财务支出1万元以上,对于拥有30余个网点的县级行而言,纸质会计档案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将大大减少资源浪费。新《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电子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不再打印纸质归档保存,这将节约大量纸质会计资料的打印、传递、整理成本以及归档后的保管成本,减少社会资源耗费,推动节能减排,形成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二)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在企事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很多财务管理的流程都会产生纸质会计档案,这些档案都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分门别类管理,财务部门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此外,纸质会计档案保管存放困难。伴随近年来会计档案成几何倍数增加,会计传票、凭证、报表等档案资料的移交分类、整理归档、存放保管成为县级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巨大工程,甚至出现因处理不当导致档案摆放杂乱、无序堆放等现象。由于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有害生物等条件的现代化、标准化档案室匮乏,因而制约了当前档案规范化管理。

会计档案电子化有利于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以前需要现场办理的,现在可以不用现场办理,节省人力、物力。此外,电子会计档案传输、保存相对简洁、高效。相对于纸质会计档案,电子会计档案的便捷性非常突出,这有利于提升会计档案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以电子票据会计档案为例,如果将电子票据会计档案以电文数据形式存放在会计档案电子管理系统中,通过充分集成并关联实体会计档案,逐步形成安全规范的电子会计档案调阅管理流程,这样既满足了调阅者方便快捷的查阅需求,又确保了会计档案数据的安全保密。

这不仅会提升会计信息资料的传递速度,也将在相关部门打通快速通道,实现财政票据会计档案在更大范围内的广泛利用和高度共享,创造更加灵活便利的会计信息查阅环境,使传统的以纸质会计档案为主,加快转向电子会计档案与纸质会计档案并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财务大数据的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数据的支撑,要通过广度信息聚合、深度数据挖掘、扁平网络传递,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企业发展也需要大数据的支撑,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企业可以洞察新的商业机会、优化企业决策等。新《管理办法》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会计档案范围,将推动电子会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可以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多维度、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有利于会计监督和检查

电子票据会计档案将极大方便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为多层次、全方位加强会计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实现“复核式监督”和“实时监督”,从而提高事后监督的时效性,有效防范会计核算风险。同时,所有的会计信息资料通过电子影像传递,加之系统权限设置,能够有效防范相关管理、操作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人为修改,严密财务工作流程,确保会计账务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肃性。

会计档案电子化的案例

中国联通作为全国首批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推广实施工作的企业之一,在大力组织推进会计档案电子化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结合其业务财务一体化平台的搭建与运行,探索确定了“实物、系统、人”三位一体的会计电子档案管理机制,实现了会计档案规则化、查询简单化和管理规范化。这种探索实践对于基层核算及财务管理者来说,不仅是极大的飞跃,也是会计档案管理的趋势。

2012年10月以前,广西联通的各类会计档案均采用纸质打印归档,实行手工编号造册登记,整理难、移交迟,检索难、统计繁,不利于规范化管理;纸质档案的打印、装订、保管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务的资源消耗。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快速发展,以及经营管理对多维信息需求的增加,会计工作需要按照专业、全成本属性、客户群、准利润中心等进行精细化核算,会计档案资料日益增多。同时,大ERP各子系统、子模块业务处理同时自动生成的会计分录数量巨大,进一步加大了凭证打印的数量和成本。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已满足不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既不利于进一步深化实施会计信息化工作,也不利于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推进会计档案电子化势在必行。

依托中国联通统一建设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与大ERP建立接口,使会计档案实现电子化、系统化管理成为可能。大ERP系统固化了公司业务处理流程,完整地记录了营收、采购物资管理、工程管理、日常运营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建立了从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内部风险控制流程,并通过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无缝连接和定义自动会计规则,实现从获得原始凭证到形成最终财务报告全过程的系统自动化处理,使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会计核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信息安全方面,大ERP系统在建设之初就纳入了公司整体的信息安全框架内进行管理。在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从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安全技术等各方面,贯彻安全保密的要求,加强安全保密管理,构建了全程全网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保密体系。此外,“一本账一套表”工作,建设一级架构系统,支撑集团、省、地市三级应用,有效支撑一套会计政策、一套核算规则、一套立体科目、一套风险控制体系、一本账(即一套财务核算及业务管理信息)、一套表(即一套报表汇总体系,包括财务基础报表、管理类报表、分析类报表)的“六统一”财务管理目标,也为推进会计档案电子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计档案电子化,具有流程化、系统化、全员化等特点,对于各类业务经济事项的执行、报账的发起依据、会计的审核要素、财务内部分工作业、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等公司管理环节均产生重要影响。项目推进期,广西联通成立了“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财务、综合、信息化三个专业线工作组,统一推动项目的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其中财务组经过对204项纸介质的梳理,制订了《ERP系统记账凭证及对应单据管理办法》,确保记账凭证电子记录、原始凭证手工管理这项会计基础工作的统一规范。

现阶段,广西联通实现了以电子形式保存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大ERP系统产生的各类原始凭证和银行回单,不需再打印相应的纸质凭证和账簿,节约了大量的纸张及IT耗材成本。以区公司本部为例,实施会计档案电子化后,当年一季度凭证数量均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3。会计档案电子化工作正逐步成为公司管理提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重要抓手。

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应把握的重点

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制定周密可行的方案。

(一)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应坚持的原则

1.安全性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会计档案的安全,纸质档案需在防盗、防火、防潮、防鼠等方面加强防范,而电子档案则更要在病毒防范、存储介质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严控风险、保障安全。通过采用入侵检测、防火墙、加密和防病毒等技术手段,降低计算机网络受攻击、侵犯的威胁,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同时,还要对工作流程加强监管,确保安全运转会计信息。工作流程的监控管理,不仅保证了会计电子档案完整、齐全和真实原始性,还确保了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关注流程管理的科学性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人员重点是对文件处理流程进行提炼、梳理,并将处理中产生的档案信息实施统一管理,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必须采取措施,如双机热备份、内网外网物理隔离等,建立档案数据中心,设置的权限体系要完整,配备专业人员维护管理,并建立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

2.保密性

会计档案资料泄密会给农商银行、员工以及客户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风险,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应从提高人员职业素养,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等诸多方面做好保密工作。

3.规范性

会计档案的存放管理必须保证其严肃性和规范性,必须符合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4.兼容性

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应放开视野、兼容并蓄,既保留传统纸质档案的必要存在,同时选择性大力发展电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甚至未来发展中还可能出现数字化文本、虚拟化档案、模拟可视化技术档案等。

5.智能性

一是会计档案入库管理实现智能化,大力借助智能数据化存储媒介、速照扫描、数据自动归档保存等先进技术在日常办公中实现实用价值。二是会计档案查阅调阅实现智能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电子传输技术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和外部授权权限内查询的功能。

(二)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制订详细的执行方案

会计档案电子化,对企业来讲是一件大事,马虎不得。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本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整合本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必要时,可以到相关单位考察学习,以便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2.要重视软硬件建设

会计档案电子化必须有合适的软硬件支撑。会计档案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秘密,如果企业没有先进的软硬件支撑,其安全性、规范性等均难以保证,一旦发生泄密等,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非常大。

3.要重视人员培训

会计档案电子化需要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对原有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让其尽快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会计档案电子化是会计档案管理的未来趋势,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企事业单位要把握这一趋势,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适时推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向电子化转变。

篇(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对现代化信息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成熟,电子会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与时俱进,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对未来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有利于绿色环保,减少资源浪费。会计工作耗材成本巨大,日报、月报、年报所需纸张加上色带、打印机等各类耗材,无以计算,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由于大量的会计报表、报销单据及记账凭证等都以纸质档案呈现,给档案管理及档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以我校为例,一些科研项目结题审计、学科评估、教学评估等等不仅需要大量的原始票据凭证,还需要例如合同、协议、文件等原始凭证等,这些文件材料大部分都附在会计原始单据后面,这样一来,一个项目查下来就要翻阅少则一年多则五、六年,甚至十年的原始会计凭证,另外由于复印、照相、扫描不清不详,还要往返档案馆查找多次,耗资耗力耗材,给会计档案的利用带来诸多不利。如果实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就不一样了,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电子会计资料和电子会计凭证都可以同纸质档案一同归档立卷。这样会计档案利用者就可以通过电子会计平台迅速查到自己需要的会计原始凭证,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耗材成本,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便于会计档案管理。纸质档案在形成和保管、利用的实践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年来纸质会计档案,尤其是记账凭证成倍增加,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一些馆所由于缺少现代化、标准化档案库房管理,出现会计凭证摆放杂乱、无序的现象,给工作带来极大不利,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出台,以它独特的便捷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加速了会计信息资源的传递速度,进而提升了会计档案的利用率。

(三)有利于现代化会计大数据事业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财务会计大?稻莸闹С帧Mü?一些会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决策。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有利地推动电子会计大数据的实现,为机关企事业管理者提供更准确、更真实、更可靠的一手数字信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好参谋。

二、建立严谨的、规范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完善的管理进行,它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无论在制度管理,还是业务流程,以及安全防范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为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应该从规范管理、组织流程、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几个方面落实。

(一)制定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的制度。新《管理办法》明确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规定电子会计档案在接收、传输、保管、利用等环节,要遵循建立与纸质会计档案相关联的会计档案检索系统,并且强调同时要符合长期保管的条件。规定从外部接收的符合存档条件的电子会计资料,同时其电子签名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要求。

(二)健全电子会计档案的移交手续。规定指出,电子会计档案在移交时,应严格遵守电子会计档案与其元数据一同移交的规定,并且要求电子会计档案在形成过程中的文件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强调如果是特殊的电子格式必须连同电子会计档案的读取平台一同移交归档保存。

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安全保障制度

电子会计档案归档,应当从它形成的全过程加以监控。首先应当从电子会计档案的收集、传输、整理、保管开始,到最后的移交,形成电子信息一体化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对其形成过程中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安全性一一进行严格的检测把关,真正符合规定的会计资料才可以接收归档。

(一)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从管理系统、网络传输、到电子会计档案的利用,档案部门应协同会计部门、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一同建立安全有效的防范体系,严防电子会计档案利用中的丢失及篡改。

(二)建立电子会计档案的备份制度。防止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

篇(11)

中图分类号:G273;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172-03

会计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会部门或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按照统一规律保存起来备查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材料,还包括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存储软件、会计数据磁盘、磁带、光盘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利用价值,《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都对会计档案管理做出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有利于堵塞漏洞,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

1.1 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2)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通过这种专门手段形成的会计档案是与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其内容是直接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所有各项经济业务收支情况,表现出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3)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1.2会计档案的作用

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经济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其合法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都储存在会计档案中。其次,企事业单位对外融、投资,都需要向协作单位提供几年的有关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也都来源于会计档案。第三,司法部门查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问题更需要财务方面的确凿证据。第四,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财务数据。不仅这些离不开会计档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档案则保留了全部经济活动的痕迹,为日后分析经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依据。只有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保证为国家、社会、各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会计档案科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档案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财务报告,提出了财务意见,作出了财务决定,该财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忽视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甚至认为财务工作过程中大量原始凭证的整理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根本不把财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赘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少单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会计业务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有的单位甚至由出纳会计兼管会计档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2.2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领导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整套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当今社会,企业经营机制不断转换,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与之配套的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在内的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和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目前,我国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档案法》中的少数内容以及不具备法律竞争力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而且一些规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不相吻合,没有专门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会计档案法律规范。在以法制经济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环境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推进体制改革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2.3 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不规范

会计档案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而是将会计凭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长时间放在一个纸盒里;第二,装订会计凭证不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而是用订书钉装订,或用一根绳子穿起来;第三,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也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未按要求按月装订;第四,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而是统统装在一个档案盒里;第五,会计档案销毁难,会计档案越堆越多。

2.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不坚持原则,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开假发票、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想方设法偷税。这不仅给国家税收征管设置人为障碍,而且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定要把会计档案同其他档案同等重视,规范管理,不能厚此薄彼。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应在会计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装订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4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 制定规范,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要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首先,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对于工作做得差的要提出批评,责令他们及时纠正,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凡涉及到本部门房屋买卖、土地使用、财产划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经济积案、退休退职材料要另编检索工具,以便长久保管,方便查找利用。

3.3 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3.4 加强会计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又包括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自己的职能和权力;其次,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视同一般档案,应按照专门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因此,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每年的轮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档案法制意识和依法归档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4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从而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较大提高,进而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2]马秀英.谈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J].天津财会,2007,(4):40-41.

[3]张雪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J].财会通讯,2007,(7):73-74.

[4]时立真.试析改善职业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6,(3):112-113.

[5]赵清和.谈财务部门会计档案的管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4-146.

[6]姜洪娥.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4,(8):15.

Problem in the accountant file science management work and its resolving counterplan

LIN C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