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例1、例2及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2.经历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借助实物图逐步建立立体感和空间感。
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根据需要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今天咱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长方体的认识。
师: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1)长方体平平的面是长方体的什么?(面)
(2)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长方体的什么?(棱)
(3)长方体3条棱相交的点是长方体的什么?(顶点)
同桌互指什么是长方体的面,什么是长方体的棱,什么是长方体的顶点。
2.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面是相等的?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这些棱可以分为几组?哪些棱长度是相等的?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教材第19页例2,小组合作制作并讨论例2中的两个问题。
(2)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什么?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第(4)题小组合作探究,集体汇报。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五第1~3题。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通过摸一摸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学生组内讨论,指名汇报,教师补充、完善,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2、例3和例4及练习八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进行正确的换算。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紧密联系性。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棱长1
dm的正方体、棱长1
cm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今天我们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出示课件例2)
想一想,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可以看作棱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体?(棱长10
cm)
(2)棱长是10
cm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0×10×10=1000(cm3)
(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
dm3,与棱长是10
cm的正方体体积有什么关系?体积相等,即1
dm3=1000
cm3。
(4)你能推导出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吗?
①小组合作,仿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推导,教师巡视检查并适时进行指导。
②指名汇报:1
m3=1000
dm3。
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5)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①长度单位:m、dm、cm,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②面积单位:m2、dm2、cm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③体积单位:m3、dm3、cm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出示例3,提问:(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乘单位之间的进率。例如,3.8
m3是多少立方分米?高级单位名数换算低级单位名数,乘1000。3.8
m3=3800
dm3
(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除以单位之间的进率。例如,2400
cm3是多少立方分米?低级单位名数换算高级单位名数,除以1000。2400
cm3=2.4
dm3
3.实际应用。
出示例4,提问:包装箱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出它的体积?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提升
1.一个棱长6
dm的正方体容器,装满了水。现将正方体容器里的水倒入一个长3
m、宽3
m、高1.5
m的长方体水槽中,现在长方体水槽水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6×6×6=216(dm3)
216
dm3=0.216
m3
0.216÷(3×3)=0.024(m)
2.一个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并且都等于长的一半(如图)。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切成12个小长方体,这些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2400
dm2。这个大长方体的体积是(
2
)m3。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1~3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再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并注意单位,再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2
1
dm3=1000
cm3
例3
3.8
m3=3800
dm3
例4
V=abh
1
m3=1000
dm3
2400
cm3=2.4
dm3
=50×30×40
=60000(cm3)
60000
cm3=60
dm3=0.06
m3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再用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说出它的体积,根据棱长1
dm与1
cm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1
dm3=1000
cm3,并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推导出1
m3=1000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和(
)个角,且都是(
)角。
2、一块长方形玻璃长是10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
)。
3、一根绳子长14米,正好绕桌子两圈,桌子的周长是(
)米。
4、用2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
5、一个正方形的游泳池,围着这个游泳池走一圈要走120米,这个游泳池的边长是(
)米。
6、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
),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
)和(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0分)
(
)1、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4倍。
(
)2、
图中有4个正方形。
(
)3、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两个这样的正方形拼长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
)4、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一样的。
(
)5、一个长方形的相邻边的长是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0厘米。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用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
)种拼法。
A
、2
B
、3
C、4
2、用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有(
)种围法。
A、3
B、4
C、5
D、6
3、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它的周长是(
)厘米。
A、6
B、7
C、8
4、
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
A、
B、
C、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相比(
)
A、长方形角大
B、正方形角大
C、相等
D、无法比较
四、算一算,求出下表中的周长、边长。(12分)
长方形
正方形
长
宽
周长
边长
周长
16米
14米
15米
27厘米
16厘米
32厘米
五、
脱式计算(12分)
256x7+342
1978-176x8
(912-586)x9
六、解决问题(1,2题7分,3,4题9分)
1、有一个和方形苗圃,长是18米,宽12米,一面靠墙,
其他三面围竹篱笆,竹篱笆有多少米?
一、整体规划
我院通过对临沂市当地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企业,学校的调研,构建“会计专业课程+基础理论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专业目录平台+课程平台+应用平台+资源包平台”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架构;构建虚拟实训系统平台、能力训练和测试系统平台,建设“模拟工作流程+会计岗位分工+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角色”相结合的实训平台,集职业认知、业务处理、实务操作、评价反馈、教学管理为一体,做到“期末综合测试,定期总结测试,即时分点测试”,形成“即时”反馈机制。
二、建设思路
1.顶层设计
进行会计职场调研―就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活动领域―确定会计课程标准―分析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制订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方案―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制订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2.资源建设
搭建四个平台(网络平台、课程平台、应用平台、资源平台)―上传并整合教学资源―试运行教学资源库。其中教学资源库运行由会计专业教师实施,教师根据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和上课进度自主决定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和形式。
3.推广应用
三、建设内容
1.专业目录平台建设
(1)会计专业目录。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会计专业目录内容,确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就业面向等。(2)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社会调研基础上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为临沂市及周边区域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会计专业知识课程+基础知识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为我院会计专业提供规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3)会计专业课程标准。明确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安排、教学计划及授课类型等。核心课程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实践实训课程为主,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利用虚拟实训教学系统,做到理实一体。(4)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信息。提供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信息,包括会计从业资格、初级职称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的信息和大纲。
2.课程平台建设
(1)课程建设,课程类型有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素质拓展课,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教授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和考核评价,鼓励教师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2)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即教学实施过程方案,教师据此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步骤,运用教学资源,应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3)任务单元资源平台。根据“项目化”教学要求,将授课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模块,项目模块又具体划分为若干任务单元,根据任务单元组织教材讲义、教学课件、实物样例、任务演示、典型案例、教学示范、能力测试、虚拟仿真实训等项目。
3.应用平台建设
(1)虚拟实训系统。该系统是将“模拟工作流程+会计岗位分工+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角色”相结合的实训沙盘,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学生通过平台选择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任务内容。(2)能力训练与测试系统。由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充实题库,日常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类型、模块项目、课程综合测试等不同要求在题库中抽题自行组合,题库中题型以职业能力测试为主,题目序号反映该题考核的内容所属的模块项目、知识点、技能点和难易程度。该系统将“知识运用测试+职业判断测试+技能操作测试”相结合。
4.资源素材平台
(1)教材库。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立体化”核心课程教材,集教材、教师用书、能力训练用书、教学资源为一体。(2)电子课件库。课件需以“工作任务”为任务单元采用统一模板制作,体现“项目化”教学、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链接。(3)任务演示库。每门课程选取5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地录像或动画演示反映工作任务流程和内容。其在制作上应贯穿“思考―职业判断―互动”的设计理念,并通过“项目分解”“任务驱动”“角色转换”等方式体现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判断或制度缺陷。(4)票证账表库。通过图片、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体现票、证、表的样表及填列要求,包含票据库、记账凭证库、账簿库、报表库,其中票据库要收集来源于实际业务的各种票据并分类整理。(5)典型案例库。典型案例可以是单个任务单元的案例,也可以是模块综合案例,其案例内容应涵盖70%以上的教学内容,可以为文本、照片、视频、动画等。典型案例可以以动画形式呈现,设计任务情境、人物形象、动作、配音等,以增强教学实用性,提升学生兴趣。(6)各级考试题库。提供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考试信息,并根据考试大纲,开发以从业资格试题为主的试题库,总题量不少于1000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千年古语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所准备;有准备的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它所蕴含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得到多次的验证,继而被人们默认、接受,并融于思想行为当中。作为承载文化发展的教育也吸收了这一思想,并积极地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实践。那么,我们的教学到底要“预”什么?怎么“预”?我想,首先要对文本进行剖析,挖掘其中的价值元素,梳理文本的结构序列,建构文本实施方案,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
一、把握文本价值的取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富含大量的人文读本,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精神塑造。”然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个文本,同样一个价值取向,不同的教者有不同的解读视角,也会有不同的解读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众多的解读文本中,有的是偏离文本实际意图,更有的为迎合学生、迎合观众、迎合某种理论而肆意曲解文本,扭曲文本中的价值取向,从而让文本失去应有的价值,让学生失去发展的正确轨道。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首先应抓准文本中的价值取向,提炼文本中的价值元素,寻找文本价值与学生成长过程共通的契合点,从而让文本的价值得以彰显。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价值定位:这首小诗描写了诗人叶绍翁在春天里到友人那里游玩的所见、所感,写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学意蕴。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诗人拜访友人因主人不在家而无法进入园子观赏园内景色的事由,但诗人在这里写得非常含蓄婉转――“猜想”主人恐因怕鞋印弄坏了青苔,才不开“柴扉”。由于有了“应怜”青苔的猜想,才引出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幸灾乐祸”的思想。乍一看,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游玩春景的诗,但我们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诗人是想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来再现春景无限、春光盎然、春色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命题。这样这首诗的价值取向就豁然出现: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当我们确定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就能让文本的真正价值得以彰显。
二、梳理文本“类”的序列
长期以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常常因“教教材”思想的束缚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干扰,无形之中形成了“点状思维”和“割裂式思维”的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教师在分析文本时,会将思维的触角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点”,试图通过这个“点”将文本中的所有的知识都给挖掘出来,试图通过这个“点”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然而,当我们对这个“点”进行“深耕细作”时,打破了这个“点”所固有的平衡,从而让学生深陷其中,而不辨方向。因此当教师对具体文本进行剖析后,还要对文本进行“结构化”的梳理,理清文本在教材体系中的序列,摸清文本在课程中的育人价值,从而让这个“个”与这一“类”有机统一起来。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价值梳理。《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儿童和富有生命力的花儿,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如果仅从此课文的角度来分析,就会从“儿童”“花儿”两个方面来再现作者的心境,就会出现文本的价值与教材编排价值的出入。当我们跳出这个文本,从这一单元来分析,就会发现编者在编排这一单元时,有一个基本的思路:“春光无限”。因为这一单元共有5篇文章,分别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和《古诗两首》。它们的主题分别是:植树后所呈现的春意、伟人看望的暖意、像花一样的儿童、做事如腊梅一样的早和富有生命力的红杏。当我们从单元“类”的角度再来分析文本时,我们的文本剖析就会因主题明确而淡定自若,就会出现张庆老师所说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感。
三、建构文本实施方案
跳绳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跳绳是一种全身性活动,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在确定了以跳绳为特色的阳光体育课程建设课题实施方案至今,课题组老师依据研究计划,自主搜集并集体学习绳类相关的资料与信息,并对我校学生绳类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实验样本年级进行体质状况研究,根据研究目标,课题组老师将课题实施方案和掌握一两项技能作为终身锻炼的需要。“跳绳”特色实施方案正逐步落实到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之中。
一、集思广益,创编特色绳操和教材
1.在确保了学生人手一根跳绳的基础之上,课题组老师积极主动地交流学生有关跳绳学习的一些情况,主动学习,发挥特长,自主创编了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并在学校内进行推广。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为此拍摄花样跳绳教学视频。
2.根据各个水平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开发创编了适合各个年级学习的绳类校本教材,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有趣的绳类游戏令学生激动不已、快乐无限,如快快跳起、跑跳绳接力、踩龙尾、头顶胯下传绳接力等。在单元教学方面,课题组老师改进原有的内容,使其更好地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促进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二、多点开花,根据不同水平展开教学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对绳类技术掌握的层次差别,课题组老师经过多番研讨,最终确定在不同年级对跳绳技术进行分水平阶段的教学。
三、全面落实,充分挖掘教学实施途径
在课题实施过程之中,课题组老师主要以学校为载体,充分挖掘教学实施途径,对绳类特色课程进行教学,并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表现为各个年级学生除了掌握基本跳K技术之外,也都能够基本掌握1~2种花样跳绳。
1.体育节
作为学校的特色活动――体育节,学校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时间从第十一周到第十四周,确定体育节活动宗旨:全面性、趣味性、综合性,课题组老师以此为平台,在项目设置上增设了一系列有关跳绳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更加丰富了体育节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以及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课堂教学及体育活动课
课题组老师集体学习了跳绳的校本教材,根据各单元目标有效地展开教学。每节课5分钟的跳绳热身练习已经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课题组老师们还利用体育活动课的时间,制订了详细的活动安排表,对各单元教学的内容进行技术上的巩固,及时发现并解决在练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跳绳的效率。
3.学生社团
花样跳绳社团的开设,极大地满足了一些跳绳技术掌握良好的学生,在社团中,课题组老师主要教授了一些动作难度较大、花样多变的技术以及组合,通过长期的练习已经有一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并有所推广。
4.校园吉尼斯挑战赛
课题组老师打破年级限制,在全校大力宣传并精心组织了校园吉尼斯挑战赛,目前仍然在进行之中。在挑战赛中,主要设置了单人跳绳、双飞、双人跳绳(间隔跳、合作跳)、鱼贯跳长绳,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跳绳的练习中,效果显著。
5.家庭活动
为了使学校、孩子、家长能够更好地交流,课题组老师研究出以跳绳为媒介,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练习跳绳,在家长的监督下,提高跳绳技能的水平。
四、注重反馈,初步建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93-03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指出:“高职英语是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参与一个项目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设计项目的名称、主要内容和成果展示;学生设计具体的项目实施的步骤,如收集信息、实施方案、评价方式。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论文统计发现,有些论文涉及任务型教学法,有些论文涉及分层次教学,有些论文涉及ESP教学,但是,涉及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论文仅有10多篇。这说明英语项目化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具有公开价值的成果尚少。但是,鉴于项目化教学具有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优点,“项目化教学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国首批高职院校示范校之一,我院近几年开展了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实验,在通用英语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立足于如何结合项目化教学“六步法”,开发符合我院的机电英语“六步法”。
二、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般认为,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
项目化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项目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均强调活动建构性,强调师生应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项目化教学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提供真实的或虚拟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动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并结合亲身经历,把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通过“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并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
项目化教学是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场所为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采用混元方式参与活动,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与教师、同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工作能力。
笔者认为,建立在以上三种理论之上的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情境、实用、合作,要体现知识和技能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具体性特点。
三、高职英语项目化设计案例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国内学者从工作过程、市场需求、工学结合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特征,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如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六步法”。同时,还有“五步法”和“七步法”。综合来看,三种方法均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汇报三个阶段。此外,国内学者提供了具体案例,如金融保险项目化英语教学案例。
我院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英语项目化整体设计、项目化单元设计等内容,如机电英语项目化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均渗透了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见表1。知识目标主要和英语词汇、句法、翻译技巧有关,技能目标主要和运用英语词汇、句法、翻译技巧的能力有关,素质目标主要和基本职业素养、积累技术资料、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有关。
根据多次走访发现,我院机电装备制造类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目标大多是一线机床操作员工。因此,教师根据现有的加工设备,结合英语项目化教学整体目标,进行了单元项目化设计,见表2。具体包括技能训练项目名称、技能目标、主要支撑知识和训练方式。
1.分组收集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的20~30个词汇和简单句和较复杂句句型;分组收集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的词义的选择、增词、数量、倍数技巧等5个例句
2.分组总结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的100个词汇和简单句和较复杂句句型;分组总结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的词义的选择、增词、数量、倍数技巧等共10个例句
3_通过看图解说、看实物解说等方式介绍机床用途/构成,特色/操作注意事项等
在项目化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参与信息收集、实施方案设计和评价方式设计。以单元设计为例,学生也提供了具体的六步实施方案,见表3。
五、结论
0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尤其IT产业,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骨干、技术人才不仅要有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计算机专业学生理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抽象复杂,应用性、实践性又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配置管理等技术学生必须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掌握。本文将通过自身教学体验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就《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1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1.1教学条件的准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有的实训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基础上需要改善实训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工具等教学硬件资源,充分运用一些演示软件、模拟软件、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网站等组织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老师需要较高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应为专任教师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作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也可聘用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相关项目的兼职教师。
1.2课程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应采用组长负责制,并明确规范组长职责及成员间的协调关系。组长应全面负责该课程,既要抓好授课又要组织好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精心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制定实训课程质量标准和编写实训指导书。该组其他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协助组长不断完善该课程设计开发。
1.3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把课程设计为十三个项目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项目学习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序号
项目内容
学时
地点
一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参观
4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
二
数据通信、OSI的物理层/标准网线制作
6
三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组建
8
四
网络层/IP地址、子网掩码的配置及网络地址规划
6
五
传输层及应用层/常见命令使用
6
六
交换机的原理及配置
6
七
子网规划/VLAN子网的划分
6
八
路由器的原理及配置
6
九
Windows Server2003操作系统基本设置及用户管理
6
十
Windows Server2003环境下服务器配置及应用
6
十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命令及管理软件的使用
4
十二
网络安全知识、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的配置
4
1、完善了各项常规管理制度:
学期初,教务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了《村魏小学教学工作计划》,采纳教师意见,按“多劳多得”的原则,进一步修订了《村魏小学教务工作评价细则》,同时根据学校现状建立了“教师一对一协作组”常规管理捆绑制度。
为了深入落实课程方案,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带班领导、值班教师为成员的督察小组,并规范了相关检查制度。
2、细化了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学期教务处以备课、作业、单元检测为突破口抓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1)、在备课方面:教务处制定了《村魏小学规范教师备课实施方案》,从装订规范、内容规范、流程规范、数量规范四个方面对教师备课进行了细化要求。尤其是我们在备课流程中设置了“课前梳理”和“单元小结”两个环节,分别与先周备课、单元检测相结合,更有力地提高了备课的实效性。每月编辑两册《教海拾贝——教学反思集》,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2)、在作业方面:教务处制定了《村魏小学作业改革与创新实施方案》,从作业的设计、作业的规范、作业的布置、作业的评价、作业的数量五个方面制定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其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双等级”加激励性评语的评价方法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人文性;“改错栏”的设置及错题的二次批阅,切实提高了作业的实效性;将作业的星级评定与班级管理、期末评价相结合,完善了学生评价体系。
(3)、在单元检测方面:教务处制定了《村魏小学关于单元检测的要求》,从命题与组织、批阅与分析、讲评与整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单元检测进度调控制度”,以此督促教师每学完一个单元及时进行检测。
3、健全了教学常规监控反馈机制:
本学期我们采取教师自评、教研组周查、教务处月查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月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以反馈卡的形式反馈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同时以跟踪记录的形式,将整改情况也纳入教学评价,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
4、注重学困生的帮扶:学期初,各班主任协调相关任课教师综合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列出学困生名单,制定学困生帮扶计划,每天拿出固定时间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5、加强师生习字训练:学生习字以每日“习字一刻钟”与每周一节硬笔书法课相结合。其中“习字一刻钟”与语文生字教学相结合,硬笔书法课则从笔画入手进行临摹。教师习字方面,本学期设计了10余款硬笔书法模板,并已整理成册。
6、期末,学校聘请曹王镇中心小学的音体美专业骨干教师,对我校音体美学科进行了抽测。本次抽测严格按县抽测程序执行,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音体美教学,进一步推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二学期主要工作回顾:
1、举办了师生寒假优秀作业展评。学生寒假作业展评内容包括《寒假生活》《学生寒假创新实践作业》及读书手抄报,首先是班级内展评,每班评选出10%的优秀作业参与了校级展评。教师寒假作业展评以读书笔记为主,人人参与。借此展评活动,师生对假期学习情况进行了梳理,为新学期奠定了基础。
2、进行了教学常规开学初检查。开学第一天,教务处对所有教师的教学计划、先周备课进行了专项检查,尤其侧重了薄弱课程。检查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反馈,确保了开学初有序、高效的教学秩序。
3、举办了“村魏小学第一届师生教育成果展”。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教师的备课、作业、单元检测、读书笔记等常规材料进行了集中展评。活动要求全员参与,在相互评阅中达到了交流、提升的目的。
4、完善了教学监控评价体系。本学期教学监控更加重视了教师的自评和教研组的周查,及月查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并第一次将教师自评的诚信度纳入教学评价,旨在逐步营造一种自主管理、自我提升的教育教学氛围,使我校教学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项目来源: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零试用期’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3020062。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扩大和迅猛的发展,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起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可大大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高职院校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数都设置了电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很多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照本宣科;完全按着制定的课程大纲和计划进行“规矩”的授课。多半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这样就完全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挫伤了他们对电子商务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很不利于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项目教学法正是迎合了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过去陈旧的教法。
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与实操性、创新性的结合。教学方向应该是“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备语言基本功的能力,还要强调培养运用英语进行电子商务业务的操作能力。然而,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还不完全符合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结构的培养相适应,无法实现英语学习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导向发展有机结合。
二、项目教学法含义解析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根据实际工作和教学的需要,指定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拟订方案、推进项目,评价完成情况,最后教师全程进行点评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式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项目完成的负责人。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学生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项目完成的负责人。同时项目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掌握技能。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实施
1. 确定项目
教师在设计项目任务后布置传达给学生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的方式而是以实际工作流程顺序进行。例如,在《英文网站进行一次性质购物》的单元实践练习。教师和学生一同复习在中文网站进行网购的过程,总结网上购物的基本流程;之后一同浏览英文购物网站,本单元实践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分析英文购物网站和中文购物网站的异同,引导学生寻找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的方法。
2. 制定项目计划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此项目的特征,并让学生制定一个清晰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针对本单元《英文购物网站一次性购物》的任务,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英文购物网站首页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尤其是对英文网站中相应的导航功能、宝贝详情等相关的英文说明有一个非常了解,对于不熟悉,不认识的单词应如何进行系统的查询以及应用核实的工具进行查询等工作。然后,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协作,结合在中文购物网站上进行网购的基本流程开始分工进行英文网站的一次性购物任务的完成。
3. 项目实施
1)项目小组划分环节。项目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与实践。因此小组的划分和有效管理与项目教学的成败有着必然联系。小组成员在学生自由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应适度干预分组要体现异质性和平衡性的原则。适当平均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各组学生的性格构成尽量做到外向、内向相搭配,每个小组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在此单元项目中,学生自由组合并在教师的适当干预下进行自由分组,给个小组的负责人都是本小组成员共同投票产生的。
2)小组实施方案制定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制定各组的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时间进度、要查阅的资料和资料来源、查询资料的最佳工具的使用以及成员的任务分配和角色定位。并最终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确定。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集思广益确定较好的解决单元实践任务的实施方案。例如,要对英文购物网站进行简单的导航翻译和所挑选宝贝详情说明的翻译都需要进行相应角色的分配,然后根据具体的角色分配和工作任务分配进行相应的工作任务。
3)项目具体实施环节。
完成项目实施方案之后,每个项目小组和各小组成员开始着手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依据项目计划、查阅参考书、在网上搜集信息、运用各种适当的网络工具进行辅助任务,最终实现《英文网站一次性购物》单元实践任务。例如:对于购物进行实际操作的角色,应充分熟练和掌握网购的基本流程和步骤,承担网站翻译的角色应辅助实践操作的角色;在团队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问题。在此阶段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的角色才是主体。
在整个项目具体实施环节,主要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思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职业氛围,体验到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实现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转换。
4.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
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总结,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考评。具体的考核模式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3方面的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具体为:小组成员对同组的成员的工作状态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之后每个小组所完成的结果即总结报告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定,最终给出每个小组成员学生各自的单元实践考核成绩。
项目教学评价要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的内容上应从学生的认知、 情感、能力、态度、行为等方面多视角出发进行综合评价。在肯定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和价值的同时促进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反思不足从而树立不断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总结
项目教学法是一项有益的教学尝试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更积极地、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目教学本质上就是“教学做合一”它以商务活动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项目为主体在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不仅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而且学习积极性、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都能有所提高实现在校学习与在职工作的 “零距离”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曦.商务英语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实践[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一、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
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主要模式。授课教师、学生对此都是比较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种考试模式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但却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一)很难全面地考核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大都是: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试题常见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 计算等,答题方式为笔答。不能涵盖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操作性知识很难体现在试卷上。
(二)无法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传统期末考试由于受考试形式的限制,很难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更难以实现。
(三)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课程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其考试结果仅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阻碍了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格规定,加之有些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等原因,任课教师只能“规范化”的授课,甚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因其无法体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试卷上,而放弃讲授。
(五)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学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学生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只是关注那些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按照期末考试的答题方法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在期末按照任课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去重点突击,而考完试很快就把临考突击记忆的东西忘了。
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构建“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是作者经过研讨确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所谓“全程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阶段性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分阶段地检验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期末临考前的重点突击。
所谓“多样化”,是指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
所谓“复合型”,是指采用复合形式最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采用多样化考试得到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能力的各种考试、考核成绩与课堂提问、专题研讨、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专业课程的最终成绩。
(二)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构建
按照上述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笔者构建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必须实现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与环节,根据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笔者设计的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环节,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之外,还包括:开卷考试、上机操作、撰写课程论文和课程综述与学习体会等。
3.专业课程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占60%-70%;阶段性开卷考试占10%-20%;上机操作占5%;撰写课程论文占5%-10%;作业占5%;课程综述和体会占5%;平时考核占5%-10%。
三、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从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使学生不仅注重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成绩更好的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考试形式、命题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将考试不仅仅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任课教师在主观上愿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能发挥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模式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要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推进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各类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模式多样化。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提倡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化,要“因课施考”,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学苗质量下降,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数量居高不下。但是,实施考试改革同样存在控制适当的不及格率的问题,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