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地理常识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21
1. 正确认识初中地理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这是对地理知识最好的诠释。即便你没去过九寨沟、没去看过大本钟、没爬过喜马拉雅山,但是你学习地理就可以知道它的大概,这会构成你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能和别人有谈话资本的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被用到,最起码的就是辨清事物方位。有的人连中国省份大体在哪里都不知道,试问他外出会不会有麻烦?
学习地理可以获得求生之道。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各个城市普及,一些基础的地理常识成为野外求生必备。地理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界事物的介绍,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如何寻找水源,遇上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台风等发生如何躲避危险……
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极其丰富:学了地理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温室效应,为什么会有低碳经济的出现?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如何形成和发作?煤矿挖煤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为什么要实施登月计划?有没有外星人……
2.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现在的各个初级中学尤其是地方乡镇中学在开设地理这一科目的时候,存在很大程度的公式化、考试化现象,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那就是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能也没有联系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便无法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深刻体会到传授这门学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构建有初色的地理教学法。
1. 充分利用图片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其实真正的地理不用死记硬背,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只需要记得那些重点的内容和一些在课本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图就可以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学地理就是在学地图,在学习如何看懂地图,看懂地图之后,通过地图把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记忆。例如,给你一张世界地图,你就要顺着这张地图把几个世界之最、气候分布的知识点清晰地描述出来。因此,地理学科重点的教学内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识图等基本能力上,该模式充分强调了地图的作用,要求地理课堂真正把地图作为教学工具而使用它引导地理教学。
2. 充分发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教师提出自学任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答疑――总结练习。
我们以地图为例。学生上课前一定要预习。如何预习,利用手中的地图册认真考察本课堂要学习的地区,结合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地图。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这就要求学生要勤动手,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画出来。除了利用地图册,学生还要动手自己绘制示意图,如把西气东输的路线画出来, 这种绘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 只需要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就完全可以了。
3. 注重实践活动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等多种渠道获得地理信息,认识理解地理信息、解释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并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多旅游观察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重视地理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比如植被、房屋设计,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生产活动的。善于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学过的地理常识加以解释,将实践活动同地图地理知识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长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招生政策等的影响,农村学生地理基础较差,加上中考没有将地理列为考试科目,学生对于初中地理课根本不重视,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为零,以至于在课堂上老师提到的一些最基本的初中地理知识或地理常识时,他们完全是陌生的。笔者06年刚参加工作时在广元的一所高中,高一刚开学备课组长提醒大家学生的地理常识较差,年轻的笔者不信,特意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做了一个课余小测试,并认真统计结果如下:
问: 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 )
A、天津 B、绵阳 C、成都 D、重庆
正确答案 D
全班63人,答A 的11人,约占17%;答B的3人,约占5%;答C 的25人,约占40%;答D 的24人,约占38%...面对这样的结果,惊讶之余,笔者浅见:初中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习兴趣,入门为主,不能简单地以中考是否列为考试科目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高一必修知识里有关地球运动——自转与公转的某堂课上,笔者作为引入,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想想,正午,大家看到太阳在什么方位?正确答案应是南方。结果,笔者安排的8个自学小组有5组同学没一个能回答上来。常识!这恐怕不是单靠初中地理课能解决的。
究其因,笔者认为,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地区的孩子也步发达地区的后尘,越来越多地通过多媒体技术(如电视,网络等)接收信息。而这种方式,是以视听为主的接受方式,快餐式,高频率,大容量是其优点,但以图像和声音为主的载体可能会让接受者的文字阅读理解的能力渐渐荒废。而人类文明的精华部分,基础部分,恰恰多是以文字这种古老载体而延续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是各种各样的娱乐,选秀节目,或是寻找偶像以标榜自己的个性。他们中有一部分已然快要失去这个年龄所应有的基本是非判断能力,理解力,耐心,甚至有极个别连热爱祖国的概念都已模糊。笔者认为这是导致当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诚然,这是时展所必然出现的问题,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初中地理彻底改变,也无法强行将孩子们从娱乐节目,韩剧,以及他们心目中的各种所谓“天团”里拽出来。作为高中学校地理教育,我们应该正视问题,积极寻求在高中课堂这一阵线上有所突破。笔者抛砖引玉提出三点,以飨读者:
1. 教学观念——情感培养,人文培养
教学观念是教师的灵魂。一方面,在现代的地理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如对家乡,祖国的热爱,树立全球意识,在学习全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特点,展现与其相关的不同的文化,文明价值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从全球的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把握世界,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变知识教学为能力培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要摒弃陈旧琐碎的旧知识,旧观点,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地理教学当中,并使之有机地结合于地理知识体系之中。
2. 教学方式的更新——培养兴趣
人们常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
只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地理就会感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就能激发起对地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学习起来自然能事半功倍。
3. 善于借助多媒体——激发兴趣兴奋点
前面笔者提到的多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科技进步,人类文明的典型代表。如果我们能将其加以利用,且善于利用,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结: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镇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笔者从教时间短,经验不足,仍然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上所述只是一点浅薄认识。“行远者假于车,济沧海者因于舟”,教师须将高尚道德和人格魅力融于教学当中,润入学子之心,爱生,爱校,爱教。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会为中国教育的明天描绘出最壮美的蓝图!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国家教育部颁发.
[2]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由于主旨副业较多,对于人的工作态度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工作中不同程度负面情绪总会要有的,特别是环境现实的繁杂性、不合理性、不和谐型,就需要自己学会包容现实。否则会要身心不健康,在包容的基础上,再去静心面对各种视觉的东西 ,就会轻松了,工作的热情就会升温。所以在一年的工作中,自己最大的提高就是学会包容,静心本职工作,用平和的心态,有责任意识对待所教的每个学生和每一节课。
二、潜心课本内容,寻找学生乐学方法
七年级地理课是我二次讲授,刚接触是很是吃力,因为毕竟没有专修过,也没有接触过,本学年接触后,自己力争把自己的思想和精力投入到教材中。备课前看大纲,看习题、看教材、反反复复多次之后,大脑中形成初步印象,在去编写讲课稿。在讲课方式上,做了一些常识,当然了这些常识与上级要求的新课标有一定距离了。鉴于地理学科特点,地图的使用和读图是学生优先学会的技能,而实际学生绝大多数一窍不通。(不是夸张)从而逼着自己想办法怎样是学生尽快深入到地图中,使之对此有兴趣,产生了学的情绪。通过探索摸索,自己在课本中的百分之八十的地图,利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和理解方法,致使学生会记会画地图,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地里的效果也出现了。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地理课是很有兴趣的课”,同时学生对于我这个糟老头教师很是敬重和尊重。一年来,总结了80多条自己的教学“礼记"有些在新浪博客上被转载多次。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将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经过环境熏陶、知识传递等方式,内化为人类个体的气质、修养、智力、品德、感情等,从而使个体的整体素质实现全面提升,它包括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文知识修养两个方面,而相对于知识修养而言,精神修养处于更高层次。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研究中,应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人文知识的传授和指导,进而达到培育陶冶其人文精神素养的目的,使其充分发展成为全面、健康、和谐的人。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学科特点的根本要求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内容丰富的学科,除了一些特定的地理常识之外,它还包括物理、历史、文学、数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初中地理作为整个地理课程的入门阶段,肩负着学生初步接触人文知识、锤炼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责任。因此,中学初级阶段的地理课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奠基石”。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地理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的地理课程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态度的形成、情趣的培养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环节。
3.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地理教学方式的具体体现
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是高明的领路人和指引者,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是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地理事物的各种内在联系、探索地理学科未知内容、培养对待事物和生活的态度等方面却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就是人文精神素养培育的一个方面。
二、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缺乏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
1.课堂教学侧重于应试,忽略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往往要融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小组讨论、总结纲要、分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于一体,但是目前我们的初中地理课程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画出重点内容,学生单纯记忆,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经常会被家长和老师当成是“非主课”,因此对地理教学方式的探索相对薄弱,基本上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抛之脑后。
2.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应形成彼此信任、平等、自由的关系,而目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仍然是一副严师尊长的面容,学生纯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在教师权威的“恫吓”下,要么所剩无几,要么“改旗易帜”,教师成为“一统天下”的“君王”,这使地理课堂没有了师生的互动,更没有了言辞激烈的争论。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
1.强化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初中地理中不乏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图表,对于初中刚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直观、活泼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材料,把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现象展示出来。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幻灯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一个椭圆形的橙子引入,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借助幻灯片和三维动画,向学生展示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宏观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引入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等一系列较为抽象的数据;最后介绍一些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相关知识,号召学生爱护地球、爱护人类。通过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实到科学、由知识到情感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地理知识的乐趣,还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规划未来的能力。
2.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讲究以情动人,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要有丰富饱满的热情,对教学要有孜孜不倦的恒心,对生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然后才能润泽学生的心灵,才会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设计、表达、调控、反思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所贡献。
3.重视乡土地理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乡土地理展现了学生本地感性丰富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是地理教材的延伸和拓宽,学生通过亲自收集、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然后运用掌握的各种地理知识对其加以解释和说明,在自我探究和学习中发现学习地理的乐趣,进而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懂得欣赏、玩味生活的情趣。
参考文献: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直观性较强。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存在心理特征的差异,相比较高中生和大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较差。然而对于形象、直观的图形和物体,初中学生的接受程度很高,例如学习天体运动方面的知识,使用地球仪、手电等教具进行直观的演示,更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并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运用直观式的地理教学策略。这一方面由初中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接受方式决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初中的地理学科知识偏向感性化,由初中地理知识结构所决定的。
(2)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我们通过对课堂的实际调研得知,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受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影响很大。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常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参与式的教学包括:①教师以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地理知识组成专题,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讨论并思考;②通过运用地理模型,使学生动脑的同时也锻炼动手的能力,加深理解力。
(3)初中是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对于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将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学习相关的知识。学生们对于家乡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喜爱,都是培养地理兴趣的契机。地理学科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因此初中的地理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使用。
二、推进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的要点
(1)对教学方式改进要搭配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对教学过程的改革和创新保持关注。地理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改进以及创新,应把握课堂情境、知识内容、学生特性等要素,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面或重要环节作为突破点,从而构建稳定、有效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模式。
(2)借鉴成功改革的案例进行创新教学。通过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探索并总结初中地理学科创新教学的策略。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寻找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个人的经验总结与创新实践,其次要广泛吸取并借鉴成功的教学改革案例。后者对我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著名的中学地理教师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3)对教学管理进行优化。推进初中地理教学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对教学管理的优化。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相应地给以合理性优化,也是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我们目前中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阻碍着地理学科创新教学深入落实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教学管理进行优化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三、对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教学的建议
(1)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地理作为地理知识学习的起步阶段,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分享经验和知识的同时,也彼此交流着情感、体验与想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师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讲授的主体,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要合理地控制。兴趣的培养就意味着要求大家集体参与,平等对话。
地理学习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其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有直接体验,二是学生有操作行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与学生单纯听课、观看老师为中心的教具演示、回答教师的简单提问、阅读地理教科书、完成简单的填图填空等作业有根本性的差异。
地理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活动和课堂外实践活动两种。课堂内活动主要有:回答问题活动,课堂内讨论活动,动手制作、操作活动,短文写作活动以及收集资料信息活动等。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有:社会考察活动,收集信息活动,课外制作、操作活动,公益活动,实际体验活动,探索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学习活动等。
二、开展哪些地理实践活动
1.第一步,开展课内实践活动,由课内带动课外
课内实践活动应该是比较好组织的,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筹备,让学生在动手,在体验的过程中完成难点部分内容。
如制作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经纬网部分学习比较抽象、零碎,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部分内容我们采取让学生熟悉基本概念,如地球仪、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等。然后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现行制作一个地球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老师根据展示,再次指导学生重新完善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这样关于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抽象难懂的知识便可以一下子化解掉。
学生制作完地球仪以后,我们再次组织学生认识经线和纬线的方向、长度、经纬度变化时,学生自己就能说清楚、弄明白。最难的东西半球的划分,也不再是难点。在这部分学习中我们还加入利用星球教室中可以旋转、倒转的数字地球仪,让学生在一个空白地球仪上画出经线、纬线、找出经度和纬度的活动。无论是亲自制作还是亲自绘制地球仪、经纬网,我们都顺利实现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步骤。实现化难为易、顺利实现立体和平面的转化。这样的演示、实验等课内实践活动初中阶段可以开展很多。在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中理解难点知识,实现平面与立体,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转化和升级,顺利突破难点,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2.第二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地理与生活联系
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的是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多样化的实践相结合。下面,我以我们开展的两个课外实践活动以“校园寻宝”和“综合实践考察”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活动:校园寻宝――地图显神奇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孩子们在小学数学和社会课上已经接触到了简单的地图常识。但是能不能把地图常识真的理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常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如何去实现呢?我想还是在现实实践中进行检验。于是,以绘制简单校园平面图和使用平面图寻找实物(老师准备的礼物)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寻宝”活动诞生了。
“校园寻宝”活动采取三步完成:
(1)制作培训课件,培训校园平面图绘制,明确校园平面图的绘制和评价标准。如可以使用步伐测量法或铁环测量法测量校园各个地标的长宽,如篮球场、运动场等。再如明确地图绘制清要晰,比例尺得当。
(2)提供必要的活动器具,比如卷尺,铁环。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园的测量和平面图绘制。
(3)利用绘制的平面图,开展寻宝活动。
整个活动是在完成“地图”学习之后组织学生参与实施,从现实的情况看,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无论是绘制过程中,学生主动带来5米的卷尺,家里的呼啦圈带、利用老师准备的用铁环法等,有条不紊的忙碌。还是寻宝过程中的惊险、紧张和欢乐,都可以看出学生对户外的这种实践活动,特别是体现其创造性和独立性活动充满了期待。“寻找宝藏”那天,天气很热,“寻宝”的过程中学生跑得满身大汗,但乐趣无限,我们把这快乐点滴都记录下来了,不管是找到宝藏的还是没找到的,都热情高涨地参与和分享自己的成果。事后学生说,老师我真的学会了定向、定位和寻找事物分布的方法。
课外实践考查活动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讲都是新的。在课外调查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合作能力,最关键的是逐步形成了发现问题、对比分析、提出建议的学科科研能力。
三、开展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对于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对于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形成鲜活的地理教学素材
地理实践的很多活动,如等高线制作、太阳高度的测量、气温的观测、空气质量调查、校园平面图的测量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来自学生本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形成微课,丰富课堂
对于经纬网、地形区、板块学说等较抽象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把过程和分析录制下来,每次5―8分钟,做成微课,对于今后开展课堂演示、制作和实验具有较强的指示和示范作用,有效丰富课堂素材,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3.激发兴趣,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07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教改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初中地理学科在课堂授课的有效性方面急需提高。课堂的教学是教育实施的基础也是必备的的环节,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所以,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势在必行。本文简单阐述一下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详细的提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初中地理的现状
1、初中地理的现状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应该是大部分教师共同感受,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在: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田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开拓,出现费时有效率低的现状。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的地理会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在实验室里的实际操作动手,观察模型进行记忆。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借助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新教改的指导下,课堂的有效性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以新课标为基准,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的要求是以学科课程标准替代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模式,分学科的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是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新教改的大纲中分学科的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方法、进度、内容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针对相应的学科进行适时地调整。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有效性实施的主体,教师首先掌握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备课,了解新增进的内容和以往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自己的教学实施中摸索出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地理课堂的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启发授课、探究式、体验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的教学方法,这些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穿行相应的教学。在这些方法中没有哪一个绝对是最好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达到教育的目的。地理的课程是一种人文兼备的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如,地理区位因素的内容设计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课型,在学生阅读后能够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然后再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通过师生对话、学生间的互动合作,采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在长期的深入实践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地理的教学中图形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会看图更要学会画图,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画图能够明确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在以往的教学中仅仅通过对地理位置的记忆,印象不深容易弄混弄错,记忆的相对模糊,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画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根据自己绘画相对应的的区域掌握相应的人文地理知识。在课堂中进行绘画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绘图进行记忆,还可以借此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进行知识相补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就是能把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如,星体日照图气候锋面图等等,绘画的过程是学生实际动手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路上行车,你要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意识,能够很好地掌握前进的方向。还能够了解季节的交替、昼夜的交替这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形成的;海市蜃楼、日食、月食的成因等常识。再如了解地表外力作用的程度与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另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和生活的热点问题,主动地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热点紧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结束语
在新教改下提高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新的政策的指导和带领下,需要教师队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学的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高在教学中的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折射出社会风貌真实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1.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2.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3.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4.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5.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6.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6.1"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6.2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6.3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各个学校普及和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的同时,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为学生展现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扩大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应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其靓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真实的画面、动感的视频等都会引起学生好奇心、新鲜感,还能够使复杂的、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形象、通俗易懂,进而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以往的课堂中,教师会利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但是由于地球仪较小,且光源不易调整,教师很难演示地球的公转,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而形成了四季变换,他们听不懂、理解困难,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倾斜着自转的过程中还在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太阳直射点就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一次,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就知道了四季是如何形成的,也就更有兴趣学习和探究更深入的地理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等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要选准运用的时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三、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知识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用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讲到我国的气候特征时,教师可以以南北方农作物的不同来引出气候与农业的联系,然后让学生总结各地的种植特色。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再加上同学间的交流,总结出了南方和北方利用各自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如海南、广东等地靠近赤道,年平均气温较高,适合种植各种瓜果蔬菜,是我国重要的果菜生产基地;北方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基本上是两季作物,尤其到了冬季蔬菜的品种非常单调,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天以白菜、萝卜等耐寒蔬菜为主。又如,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房屋建筑朝向与采光问题,人们的着装与气候的关系等。这样,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5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36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1.利用日常的地理常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般来说,常识性的东西很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地理常识很多,也很繁杂,可以从最常说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开始。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那条河?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洲、最大的洋是什么,等等。
2.利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比如,我国的少数民族:维族人喜欢舞蹈,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四楞小花帽,喜欢穿牛仔衣和皮靴,习惯把右手放在左胸上,表示尊敬。藏族人喜欢吃糌粑,喝奶茶、酥油茶、青稞酒,喜欢穿长袍,献哈达是藏族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3.利用天气气候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有时晴空万里,而有时又瞬间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有时风和日丽,而有时又狂风大作。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如同样一座山,高度不同,生长的植物截然不同;有的地方终年积雪,而有的地方又终年炎热,这些自然现象都说明了一些地理上的有关知识。
二、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是学好地理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只有对学生付出了爱心,才能感化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同样,我们的地理课也需要对学生付出爱心,需要我们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尊重教师,喜欢教师,爱戴教师。也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能喜欢教师所上的课。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一个教师,他们又怎么会喜欢那个教师所教授的课呢?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乐意上教师的课,我们教师就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平等相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也可以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法宝。
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通教材内容,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
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课,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通教材内容,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因此,要想上好每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精心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即教师要学习课标,研究课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做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设计。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主要包括教学情景的导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具的使用,板书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后反思等。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对此,教师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明显,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做好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思考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个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不可轻视。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四、熟练掌握地图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理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掌握好运用好地图。这也是取得地理课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能熟练运用地图。要能达到熟练运用地图,一是要多看地图,二是要亲手画地图,熟练地画出某一个地方的位置。如能熟练地画出重要的铁路干线、重要的河流、每一个省份的位置,等等。地理知识丰富而繁杂,能把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在地图上,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不管是重要的山脉、气候、河流,或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交通枢纽、港口城市,只要一提起,就能在地图上展现出来,在脑海中呈现出来,说明充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教学成绩自然也不会差。
总之,只要我们注重教学细节,关注学生实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就一定能使地理课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材语言更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使用更生活化的语言传达地理方面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同时也把生活中的常识上升为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了解生活常识,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寓教育于生活但同时又高于生活。
(二)知识呈现出形象多样化
新课程教材与老课程相比,教材知识呈现出多样化,有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形式。新课程教材不再是死板的说教,而是丰富多彩的版面以及语言,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知识点分散化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将许多完整的知识体系化整为零,分散呈现。同一知识的相关内容分散于课本正文、课后活动、地图等地方。面对这些零散的资料,提醒教师要精心组织、巧妙安排。
(四)人文地理的比重增加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新课程教材更注重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打下学科知识的基础和技能基础,这是与老课程版本教材不同的。老版本教材更偏重于自然地理学科,而且专业性较强,更适合专业的研究人员学习。新课程教材在知识编排上,突破了以往传统的知识体系,更注重探讨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等问题,进行对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的培养。
(五)课堂活动设计较多
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联系实际生活的课堂活动较多,符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转换角色,多指导,多询问学生的疑难问题,减少教师单纯讲课的时间,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要求教师加强备课,力求使教材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二、新课程采用异步教程的指导作用
(一)新课程采用异步教程的原因
1.同步教学模式存在的缺点。同步教学模式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老师以教材为主,且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等起很小的作用。而新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地理启蒙教育,教育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目的和意义有深刻理解,因此同步教学的方法已不适应地理教学的发展。
2.异步教学本身有其优势性。所谓异步教学就是指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指导性地让学生获得地理方面的知识。异步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思路,针对性强、教学目标明确,提倡以全新的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异步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总结出来的理论体系之上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活动的规律。在初中地理中运用异步教学方法,能明显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探讨、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课后老师解答疑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技能。
(二)异步教学的指导作用
1.异步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前提和要求是转变观念、勇于尝试,因此它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异步教学过程中。异步教学是一种新生事物,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教育方法的改良,总会经过一定阶段的磨合期,这期间就要求教学主体即教师进行大胆的创新。异步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理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将异步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2.异步教学的实施,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积极性,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对教学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的改良,涉及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异步教学指导老师要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教学系统、教学理念,这对发展素质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
3.异步教学指导教学行为。新的教学思想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教师教学行为上的改变,异步教学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拟出调查提纲和具体的调查项目,促使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系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作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展开的一个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