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导游专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6 22:17: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导游专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导游专业论文

篇(1)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正面临着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转变。旅游院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专业建设都以教师为主体,能否提高导游专业师资队伍素质,调动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是搞好内涵建设的关键。

一、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导游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新进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比例超过60%以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少:原有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地理、中文专业转行的教师,但有旅游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少;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较之以前逐渐增多,但是专业对口的少;由于旅游职业教育起步晚,教师队伍梯队结构中高级职称少而中低级职称多;男教师少而女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而理论型教师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还未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偏低。

其次,教师考核激励机制与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不相吻合。有些高职院校仍以教学课时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杠杆,以发放课时费作为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手段,这种考核激励机制是与规模建设下引导教师多承担课堂教学任务相适应的,单不注重教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社会服务、培训与技能鉴定等问题,不利于引导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研科研,不利于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二、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双师型教学名师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旅游院校专业办学条件相对较差,高素质的导游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高职旅游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导游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导游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抓专业带头人培养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优秀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它是旅游院校导游专业迅速发展的根本,是教科研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所在。专业水平、专业成就比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专业带头人在教学引领和教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可以更好地立足教学实际,促进主体参与,发挥引领示范。

1导游专业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

(1)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要始终围绕“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这一主线。因此,优秀教学团队在结构上注重专兼结合,逐步加大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建立一支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聘请兼职教师是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力补充,但不是根本途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根本在专而不在兼,即注重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注意专业教学团队梯队的建设,注重专业教师层次的提高。

(2)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

导游专业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由专业领军人物、专业核心人物、骨干人物组成,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专业教师构成。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使导游专业教学团队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达到合理。如正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数量达到教学团队的15%以上,专业带头人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骨干教师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且均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团队梯队结构按10%、40%、50%(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专业教师)的比例建设:注重对3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人数不低于现骨干教师人数:至少5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至少5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旅行社工作经历或从旅游行业企业直接聘请,100%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并在旅游行业企业兼职。这样就构成了一支专兼结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满足导游专业教学和导游人才培养需求。

(3)素质精良并充满活力

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旅游国际化的趋势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全依赖于旅游职业教育做强势后盾,全力锻造一支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学团队是专业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保障。着力培养一支道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导游专业师资队伍,注重养师德、铸师魂、训师才、培师能,推出一批全市、全省、全国知名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打造导游品牌专业,促进旅游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山西旅游业提供高素质优秀导游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第一个制度保障——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

(1)兼职教师的结构:高端~一般

聘请旅游行业老总、经理作为兼职教师,他们专业经验丰富,在行业中具有一定权威性:聘请在某一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不仅可以缓解教师数量的不足,而且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他们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是高职学校师资队伍来源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2)兼职教师的质量保障:聘任一培训一管理

①聘任。由于旅行社与学院工作日完全重合,要聘请的专业骨干不可能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有大段的时间集中授课,这就给聘请兼职教师增加了困难,只有打破原有的五天工作日,采用弹性时间授课,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还可根据兼职教师的时间,应灵活机动地开设各种专业讲座,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及技术要点,从而解决企业与学院工作日重合带来的问题。

②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发挥兼职教师特长求得更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第一,严格控制兼职教师聘任环节。每一位兼职教师在任职前必须经过由教务处、系部、专业教研室三方全程参与的面试、试讲环节。只有通过兼职教师资格考核者才能上岗。第二,兼职教师的培训。许多兼职教师并不是学师范出身,多数人没有从教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从教的经历。因此,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培训的内容如高职教育理论知识、高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分析运用教材的能力和师德教育。第三,全程监控兼职教师授课环节。以专业教研室为主对兼职教师授课质量、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对兼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进行记录,并加以总结。第四,定量考核,动态管理。以学生专业能力增长程度作为对兼职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学生专业能力考核标准》将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程度划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由专业教研室对学生进行随机能力测试,若被测试学生50%能力考核为优秀,不及格不超过5%,学院将为其发放奖金以资鼓励:若被测试学生20%以上不及格,学院将直接辞退,以后不再聘用。

将兼职教师管理纳入专任教师管理范畴,摆脱原有单纯聘任管理模式,使受聘兼职教师全方位参与学院各项教学建设工作,享受学院相关的福利待遇,树立其主人翁意识。第二个制度保障——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

(1)访问旅行社行业专家制度

访问行业专家制度旨在提高专业教师真实环境下的导游带团技能,掌握导游专业在旅行社、景区景点导游讲解这一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旅行社需要的、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一是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践和访问,在了解旅游企业导游岗位需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导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二是根据访问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审视自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自我进修、提高方面的具体计划;三是从专业培养标准出发。深化教学领域改革,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实习实训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

(2)校企双向交流制度

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依据,紧紧围绕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加强导游专业建设,每学期定期召开导游专业教学研讨会,聘请旅行社老总、行业专家共同座谈,探讨专业发展、导游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了解旅游行业新动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方向,使导游专业永远走在最前沿。导游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通过校企双向交流制度从而使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3)获取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导游专业教师考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一方面是对导游能力掌握情况的一次检验,另一方面是为日后指导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打下基础。所以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获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对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予以奖励,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利用这种方法鞭策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导游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4)旅行社顶岗轮训制度

导游专业教研室每学期选派2-3名专业教师在企业顶岗轮训半年以上,由学院提供挂职锻炼企业,教务处、系部共同提出新教师挂职岗位应掌握的能力及阶段性实践成果,跟踪挂职学习情况,不定期走访教师挂职锻炼的旅行社,了解教师挂职学习情况,并由旅行社人力资源部门、实践岗位主管给出评价意见,将此作为教师转正、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和考核项目。

(5)社会调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旅游行业和社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情况,每年都要让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走访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导游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招生计划和课程设置,并将此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3专业带头人的核心作用

专业带头人是一种学术性称谓和资格,不是一种职务和岗位。导游专业带头人的水平代表着学校在导游专业的水平,拥有高水平的导游专业带头人有利于提高旅游院校的声誉和知名度。他们具有核心的作用:(1)善于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一团队和谐(2)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技术领先(3)制定团队建设规划一青年导师制(4)学风正派师德高尚。我们要从师德品质、学历、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制定名师标准,选拔和培养自己的教学名师。设立专项经费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创新能力;必须对导游专业的教研科研、专业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术交流等承担带头人的职责。结合导游专业建设,让他们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改造、技能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造就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带头人。

4团队在社会服务中增长才干

(1)职业培训。导游专业的专兼教师团队可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利用现有良好的师资资源为社会进行导游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对外培训充分展示导游专业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实力和水平,同时在培训中也使专业教师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2)技能鉴定。每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期间选派专业教师担任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导游讲解现场口试考评委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法律法规》笔试阅卷工作。提供技能鉴定及时了解考试前沿信息,反馈到导游专业教学工作中,引领专业教学。

(3)技术研发。专业教师可利用教学优势资源,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通力合作,共同研发科研课题,使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4)社会服务。即导游专业师生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为社会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如大型会展讲解、会议礼仪服务、上级领导参观访问景区景点讲解服务等。在服务过程中,由专业教师现场直接指导学生,感同身受,专业技能迅速提高和强化,教师同样开拓了眼界,收益匪浅。

(二)抓双师型教学名师培养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培养造就“教学名师”,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是打造旅游院校导游专业双师教学团队的根本。因此,要制定具体政策,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积极引导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科研课题、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的研究,在实践中造就一批专业知识广,实践和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好和团结意识浓的教师。那么如何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呢?

首先要从旅游院校导游专业中选拔,基本条件必须是导游专业的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有省级教学成果或专职三年、兼职五年,具有行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一定的旅游行业影响力,承担技术服务项目、有横向课题或技术专利的专家学者。评选的标准为:理论教学水平占20%;教研科研水平占20%;实际技能操作和实践教学水平占30%:技术服务和行业影响力占30%。

通过造就“教学名师”,实施“名师工程”,促成导游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调动专业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对旅游职业教育的研究意识,为导游专业教师营造积极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增值效应。

三、高职导游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篇(2)

1.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落后当今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还没形成,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抵抗种种社会不良风气和消极因素影响的能力较差,缺乏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现代性内容对他们来说十分必要。旅游专业学生缺乏职业道德认知是高校旅游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2.高职学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意义认识不到位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反复磨炼,不断累积的过程。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而仅限于知识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意义认识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职业道德缺失。

(二)学校缺乏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

1.旅游教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职业道德教育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高职学校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应有位置,一般只是提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缺乏实施具体过程。学校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上,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导致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不能满足学生立足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重视传授专业知识,而轻视道德教育。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也忽视了在学生生活实践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很少用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这是导致当前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责任感缺失、道德意识淡薄、职业素质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这种“重技能、轻道德”的做法,势必会影响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职业道德规范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选择并建构合乎道德的职业方式。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仍存在不少弊端,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学生对旅游职业道德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旅游专业教师的讲解,缺乏专门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理论知识灌输的方式,不善于运用问答或启发的方式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旅游职业道德教途径比较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机会较少,使培养出的学生走进社会后成为“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旅游专业教师缺少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旅游专业本身极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大多数旅游专业学生表示在旅游专业实习过程中很少得到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指导,也很少听到他们谈及旅游职业道德的相关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高职旅游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门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跟踪指导;二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完成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这导致很多教师将更多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仅仅保持一种“纯教”的关系,除了课内的答疑、辅导外,很少在课外尤其是在实习中给予学生职业道德指导。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行业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责任感缺失、服务热情不高、易被游客投诉等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与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的缺失存在一定关系。

(三)社会环境对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发达,产生了功利主义等消极价值理念,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极易受到影响。加之学校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导致不良社会环境制约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使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佳。

篇(3)

根据个人才市场、机构的权威数据统计,在近些年及以后很长时间内,对外贸易人才将是最抢手的,也是薪酬较高的职业群。据了解,目前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等职业其月薪在5000-6000左右,这些外贸类工作地点也一般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其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另越来越多人垂涎三尺。但是,根据规定,这些考试的报考条件都只需要具有中专学历即可。

外销员/国际商务师是指在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外,谈判、签定合同等。只要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既可报考,国际商务专业中专在校生和其他专业大专、大学本科在校生也可报名。由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及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共同组织的国际商务师/外销员考试辅导随时欢迎您免费试听。

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业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具有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环球职业教育在线(edu24ol.com)报检员考试辅导由覃珍珍老师主讲,覃老师熟悉经贸类各种资格考试,并从事多年全国外贸类资格考试辅导工作,其专业化、科学化辅导模式让考生考试无忧!

单证员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报考条件只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便可。为规范国际商务单证行业的相关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国际商务单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环球职业教育在线聘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曹琛老师精心制作单证员考试辅导课程,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分析讲解,对今年考试内容进行预测,为参加考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目前该课程免费试听已经开通。

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的学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点播课件进行学习,避免时间、精力金钱的多重浪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充分享受网络学习的乐趣。学员自付费之日起,直至当期考试结束两周关闭,打破了常规面授只能听一次的局限。高科技的网络课堂,优秀的师资队伍,勤奋的努力学习,您不想考过都难。

篇(4)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对本科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完成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包括论文选题、查阅文献、论文开题、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结题、论文答辩等阶段。而论文选题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各高校毕业生选题部分来源于教师科研课题、结合毕业实习选题、结合课程学生自选。往往课程设置是毕业论文选题的前提和基础,导师在论文选题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许多选题逐渐倾向于“小题大做”、“难易恰当”。当然,也有学生和教师对毕业论文选题重视不够,或多或少存在着诸于对选题重要性认识不够、与专业方向的结合不够紧密、题目过大或过小、选题自由度不大等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九江学院是2012年由九江师专、九江医专、九江财专、九江教育学院四所地方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成立于1994年,2003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本研究以 2007-2016届九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分析其选题的特点、原因和变化趋势。通过实际查阅的方法,对论文题目和内容逐一分析和分类,调查毕业论文共计727本,其中2007届90本,2008届78本,2009届89本,2010届76本,2011届70本,2012届70本,2013届53本,2014届65本,2015 届90本,2016届46本。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从论文选题方向来看,2007-2016届旅游管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基本是围绕本专业的特色来开展研究,其选题有旅游管理与开发、酒店管理和文化旅游、游客与市场四个方向比较集中(图 1)。

 

调查表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有两个特点:第一,从总量上看,旅游规划与开发类占比例30以上,第二是结合旅游发展趋势,旅游转型、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方面。在选题方向上之所以产生这两个特点的原因有:第一,学生在论文选题上习惯趋易避难。对于选择在哪个研究方向上撰写论文,学生一般选择自己在实习和课堂教师提到的方向,也有跟随指导老师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进行选择,也喜欢选择自己熟悉的地方多、撰写论文容易的方向进行选题。第二,随着旅游发展,尤其是江西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提出江西风景独好的宣传口号,各地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柱性产业、绿色产业来发展,也为学生自主选题提供了素材和案例。

 

(二)论文选题来源分析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体现了学生选题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论文选题来源基本上共四种来源:教师指定内容、结合实习内容、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内容和学生结合课程自拟内容。

 

调查表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特点有:第一,在教师指定内容选题是学生论文的主要选题来源;第二,结合实习选题内容是新的增长点。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课题不多,加上本科生没有经过科研的训练,尽管也有学生喜欢跟老师做科研课题,但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根本不愿独立思考。所以,课题选题前些年从要是老师指定题目为主,近些年随着老师的课题也多起来,比例也逐渐增大;尤其学院从2007年开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本科生实践教学比例达到30%以上,除了毕业实习,还有课内实训、校内实训、6个月的教学定岗实习等。学生能够结合实习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选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区域的界定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有针对大尺度如中国、省域,也有中观尺度的市域、县域,甚至有小尺度的村庄、公园、景区等。从表2可知,学生选题还是倾向于小范围的研究区域,以县域及以下为研究范围的比例最高为 45.5%,但近年来全国区域及省域研究论文的数量和比例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选题上往往落入题目越大越好写,并认为论文题目选大一点,资料也好搜集;选择小的题目,研究成果相对少,可参考的资料少,考察调研花的时间多,写作难度相对大。

 

三、以问题为导向选题的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应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所以选题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发现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一)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通过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的教学实习,对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有益处。如学生在酒店实习,发现人员流动比较大,留不住专业人才的现象。经过思考和积极讨论,很快就能够理解和找到其中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二)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培养

 

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选题方式,老师的角色是设计问题,组织讨论,进而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完成论文。如庐山好汉坡下的乡村农家乐规范经营的问题,首先带学生到研究点进行调研,让他们感受到为何要规范?从哪些方面来规范?有何好的建议与对策。

 

(三)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欲望

 

篇(5)

【事件】今年起,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指挥棒”将改变方向,说课评估的比重增加,论文获奖不再成为评审依据。教师评职称,从重科研转为了重教学。【青岛为教师“减负” 论文获奖不再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中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青岛教师评职称,论文获奖不再成为评审依据。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海林作如下点评。

叶海林:关注一下论文的问题。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写论文成了中国所有要评定职称人员的必修课,不论你是演员还是教师,或者是科研人员。当然,作为科研人员写论文,我们还可以理解。从论文的定义上看,学术论文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展示科研成果的文章,是为探讨问题而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手段,也是描述科研成果而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这其中的要点在于论文是有关于科研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参与科研工作。很多人拥有高级职称或者高级技能,是表明他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即使这件事情是一件很传统、很规范的工作,比如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师本来就不需要是一类人,但是现在的做法却使这些人都成为一类人——既是教育能手,又是教育理论家,但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的科研评定中有一个很不好的倾向——希望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大师。于是,平时社会都按照大师和顶尖级别的人去予以要求,这样就形成了你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是这个行当的理论家,这是我们的初衷。然而,毕竟社会上能成为大师的人还是相当稀少的,用成为大师的标准去要求大多数人,不是要培养出大师,而只能是降低大师本身的标准。所以,青岛的做法值得我们为之叫好。

篇(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已迈入了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旅游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然而种种数据表明,中国旅游行业人才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到旅游类专业学生而言,表现为对自身缺乏职业生涯设计、就业稳定性差、就业质量不高等等。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之下,如何对旅游类专业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对于解决旅游市场人才供需矛盾,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及促进旅游类专业毕业生良好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市场人才供需状况分析

1.旅游人才的需求状况。据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423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06家。全国旅行社达到20399家。而目前旅游行业劳动力资源短缺,人才资源更为匮乏。我国旅游业从业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旅游专业人才比例偏低。据统计,旅游酒店中仅有36%的总经理所学专业与旅游相关,中层经理一级的旅游相关专业比例高一些。旅行社人才中旅游专业人才比重较高,超过了总量的一半,旅游景区中非旅游专业占81.7%,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中非旅游专业高达90%。因此,旅游业急需大量的有旅游专业背景的人才,否则将制约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人才的培养状况。据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到2009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852所,在校生49.8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81所,在校学生45.41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733所,在校学生为95.24万人。我国旅游教育为旅游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绝大多数的旅游院校专业方向雷同,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脱节。

3.供给与需求存在错位。单从供给与需求来看,一方面我国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另一方面,旅游院校在不断扩招生源,可以投身于旅游业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旅游业的人才市场在理论上是可以达到供需平衡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的毕业生中只有不到30%的人尚留在酒店工作;在针对三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的问卷调查中,有32%的人选择了旅游行业以外的企业就业。旅游院校大学毕业生在本行业的就业率低下,旅游人才供需严重错位,这是当前必须认真面对和探究的问题。

如何解决旅游市场人才供需错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着手。就企业而言,应用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不仅只是招人才,更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就学校而言,应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尽早地融入社会;就学生而言,则要在职业指导老师的辅导下,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完善就业所需的各项技能,这样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现状

职业生涯设计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了解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体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职业生涯设计包括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观念的研究,也涉及就业准备和对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意识缺乏。调查显示,当前旅游类专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设计的情况相当普遍。有62%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不够明确,表示“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近20%学生表示“对前途比较迷茫”,而只有5%的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有30%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个人兴趣、气质、性格特点等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近60%学生没有做过职业测评,更不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到了毕业时往往就会茫然不知所措,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更谈不上对今后长远的职业规划。旅游类专业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点,无疑增加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性。

篇(7)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导游服务,可以说导游服务是旅游接待业的核心和纽带,两者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导游人员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导游服务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越发复杂的今天,导游工作的高独立性、高流失率、高职业倦怠的特点,使得他们在工作中会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和思想压力,他们能接受工作繁重和薪酬下降的现实,但迫切需要心理安慰,这就需要管理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拓宽管理视野,掌握帮助导游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术,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因此,要想保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导游人员的心理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心理资本概述及研究

2.1心理资本概述

心理资本,是由美国学者Luthans提出的,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一种心理资源,主要包含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要素。在个人层面上,心理资本指促进个人成长和提高绩效的心理资源,在组织层面上,心理资本通过改善的员工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的投资回报,提高竞争优势。另外,心理资本具有可测量性和可管理性,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因此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投资与开发导游心理资本,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导游人员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工作,从而激发团队活力和激情,促进工作绩效提升。

2.2 心理资本维度研究

由于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的理解或研究存在不同的视角,因此他们确定的心理资本结构要素所开发的测量工具有所差异,从国外研究成果看,Goldsmith 等(1997)认为心理资本包括自尊和控制点两个维度,Larson等(2004)开发了《心理资本量表》,将心理资本划分为自我效能感、乐观和回复力三个维度;Avey等(2006)将希望加入心理量表,将心理资本划分为希望、乐观、回复力、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

笔者在综合中国国情、导游人员素质以及国内外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将心理资本测量标准划分为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四个维度对导游人员的心理资本进行研究。

3.导游人员心理资本测量及调研

3.1测量工具和方法

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游人员的基本资料。基本信息有关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基本人口特征的;还有有关导游人员的工作方面的如带团时间、导游等级、工作年限、学历等。第二部分是导游人员心理资本量表部分,问卷采用6点等级量表,正向计分条目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6”表示非常同意。问卷包括4个分量表,分别为自我效能(6个条目)、希望(6个条目)、韧性(6个条目)及乐观(6个条目),形成了最终问卷中的 24个条目。

3.2 导游心理资本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心理资本的概念、内容及导游人员心理资本量表最终构建了导游心理资本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见表1)

3.3 样本来源和取样

本文以青岛市港中旅国际(山东)旅行社, 中国国旅(青岛)国际旅行社,青岛海天国际旅行社,青岛汇友假期旅行社,青岛招商国旅等10家旅行社及中国海洋大学导游服务公司,青岛报业导游翻译服务公司的专职及兼职导游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93%。在整理问卷的过程中抽出漏答、基本资料填写不完整等问卷14份,最后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72份,有效率86%。

4、导游人员心理资本统计分析

4.1因子分析及结果评价

表中KMO值为0.65,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相伴概率值小于0.05,故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把变量从高维到低维作降维处理,从高维空间到低维空间的映射,保持样本在高维空间的某种“结构”,但同时又能保留原变量大部分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由分析得到碎石图(图1)

碎石图显示了各因子的重要程度,横坐标是公共因子数,纵坐标是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从图中可以看到,前面5到6个因子,特征值变化特别明显,从第六个因子后逐渐趋于平坦,因此提取6个因子可以对原标准变量的信息描述起显著作用。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6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3%。(见表3)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6个主因子即可看作导游心理资本的六个方面,按照6个因子所包含的条目,笔者将对导游心理资本起作用的六类因素命名为F1(韧性)、F2(乐观)、F3(自我效能)、F4(悲观)、F5(希望)、F6(能量)。根据因子得分函数可以得出每一个主因子171个样本的值,每个因子的得分值为本因子所有样本总分的加和平均值,如表4所示

经过提取的主成分因子得出的均值分析,F1(韧性)对导游人员心理资本起到的作用为0.37331,起的为正作用,作用并不明显;F3(自我效能)为-0.83911,说明该因子对导游人员整体心理资本起到了反作用,反作用非常明显;F4(悲观)负向指标,这里为正值,说明导游队伍里大多数人克服了“如果某件事情会出错,即使我明智地工作,它也会出错,目前的工作中,事情从来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发展”这两个问题;F3(自我效能)、F5(希望)为正向指标,这里得分为负值,说明这两个因子反映的问题在导游队伍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这两个因子对导游人员心理资本有消极作用;F6(能量)为0.85396,起到的正作用非常明显。

4.2导游人员心理资本聚类分析

4.2.1目标导游按心理资本类型划分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调查样本在各因子上的得分,采用快速聚类法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类,可划分出心理资本特征明显不同的四类导游。表5为各类型导游在6个主要因子上的得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根据四种心理资本类型的导游在6个因子上的得分情况,可以把四种类型的导游命名为:1型:乐观积极向上的导游;2型:抗挫能力差的导游;3型:消极悲观的导游;4型:对现状乐观而对未来悲观的导游.

4.2.2不同类型导游心理资本分析

1、乐观积极型:这一类型的导游属于天生的“乐天派”,她们乐于与人沟通,总是精神饱满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充满正能量的人。从分类数量上看,这一类型的导游约占总数的26.4%。

2、抗挫能力差型:这一类型的导游相对比较乐观,工作能力较强,但心里素质较差,抗压能力不强。当工作比较顺心时,她们会如鱼得水,但当工作中出现棘手的事情时,她们较容易气馁。这一类型的导游人数最多,约占导游总数的47.5%。从年龄分布上看,她们大多在25岁-30岁之间,大多属于“80”后,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很好的身体素质,缺少生活阅历跟工作经验,因此,抗压能力欠佳。

3、消极悲观型:与第一种类型导游心理特征恰好相反,这一类型导游缺少工作热情,正能量明显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跟业务能力都较缺乏,工作业绩不佳,从数量分布上看,她们约占导游总数的23.5%。

4、对现状乐观对未来悲观型:这一类型导游工作能力和抗压能力都较强,但对未来极其不自信,工作期望不高,比较安于现状,这一类型导游人数较少,只占总数的4%,是很特殊的一类人群。

5、导游人员心理资本提升策略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心理资本对导游人员的态度和行为有重要影响,那么如何通过开发导游人员心理资本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绩效与竞争力呢?笔者从导游管理机构和导游人员自身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导游人员心理资本的提升策略。

5.1导游管理机构提升导游人员心理资本的具体措施

1、利用心理量表招聘与选拔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员工

导游管理机构利用心理资本量表来定量分析导游人员的心理资本水平,从而选择那些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积极乐观型员工。

2、通过心理资本开发,提升导游人员的心理潜能

从理论上讲,心理资本是可以被开发、培育、管理、提升的,导游管理机构根据不同类型的导游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导游人员的心理资本。对抗挫能力差的导游多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在培训中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并反复体验成功,从而增强这类导游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加也会促使导游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绩效。对现状乐观而对未来悲观的导游,管理人员需要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采取鼓励政策和奖励政策,一方面,对他们现有的成绩进行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制定合理的目标并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使这类导游人员对职业未来充满希望。另外,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导游人员的归属感。

5.2导游人员心理资本自我完善机制

首先,导游人员要学会自我肯定,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自己所从事的旅游工作高度认同,自我赏识。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状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其次,导游人员要清醒认识自己的现状,找到自身不足,有针对性的提高心理资本。认为抗挫能力差的导游,就要自我进行有意识的韧性开发,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而对未来悲观的导游就要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并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达到目标,从而对未来充满自信。

6、结论

本研究显示,影响导游心理资本的因素主要是韧性、乐观、悲观、自我效能、能量和希望六大因子,利用聚类分析对导游心理资本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将导游按心理资本分为乐观积极型、抗挫能力差型、消极悲观型和对现状乐观对未来悲观四大类型,并且对导游的心理资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证研究,对于旅游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Adler P S, Kwon S W. 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 17-40.

[2] Avolio, B J, Gardner, W L, and Walumbwa, F O?Unlocking the mask:A look at the process by which authentic leaders impact follow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J]?Leadership Quarterly, 2004, 15(6): 801-823.

[3] Bakker A B, Demerouti E, Verbeke W. Using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to predict burnout and performance. Human Rosources management, 2004, 43(1): 83~104.

[4] Hakanen.J.J., A.B.Bakker and W.B.Schaufeli. Burnout and work engagement among teachers [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2006, (43): 495-513.

[5]许萍,心理资本:概念、测量及其研究进展,《经济问题》,2010-02-15

[6]吴庆松,基于心理资本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源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中南大学博士论文》, 2011-06-01

[7]卢飞,基于满意度的休闲渔业体验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9-04-20

[8] 汪慧,心理资本与议题销售的关系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09-04-30

[9] 窦海燕 ,管理者心理资本、变革型领导行为和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05-01

[10]莎日娜,心理资本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研究,《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11-01-11

[1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06-01

[12] 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20

[13] 是凯,营造旅游景区体验情境的要素与模式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9-15

[14] 曹鸣岐,论人力资本管理视野中的心理资本[J]. 职业时空,2006(24):5-6.

[15] 川曾晖,周详. 开发成功心理资本[J].企业管理,2005(11):95-96.

[16] 陈维政,李金平,吴继红.组织气候对员工工作投入及组织承诺的影响作用研究[J].管理科学,2006,19(6):18-23.

[17] 弗朗西斯·赫瑞比(加),郑晓明译. 管理知识员工[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46-188.

[18] 方伟,李超平. 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与工作倦怠心理资本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人民大学,2008年4月硕士学位论文.

[19]惠青山.中国职工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及其与态度行为变量关系实证研究.广州:暨南大学,2009.

[20] 司海燕,中学组织气氛、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6-12

[21] 舒子吁,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05-01

[22] 李金星,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05-01

作者简介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市场需求随之迅速增长。但,导游人员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导游的口头讲解表达能力问题表现突出。据调查,近阶段占相当高比例的游客对于导游的讲解能力打出不满意的评价。

影响导游人员口头表达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始终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从导游的口语教学角度,寻找导游口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导游口语教学问题提出的若干对策。

二、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因素

笔者认为,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

(一)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究竟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的问题在职中普遍存在。职中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欠缺主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意识和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口语训练往往会出现冷场的尴尬情形。学生还有缺乏自我表现的保守传统缺点,平时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意识与训练的习惯。另外,在主观意志方面,学生训练时容易出现气馁、自我放弃等消极情绪。

(二)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相对传统基础专业,导游专业的资深教师人才相对比较紧缺。客观方面,职中“双师型”教师的比较紧缺,由此可能制约着导游口语教学的质量水平的提高。主观方面,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重视、不科学等问题,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导游口语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导游笔试而忽视导游口语训练的意识,口语教学往往突击式地围绕导游证口语考试指定的景点作训练,而忽视了导游现场口语训练的长期性。

(三)教材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导游口语教材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导游口语教材零散分布在导游业务、导游概论、语言能力与技巧等相关书籍之中。教材的编写方法传统守旧,资料相对紧缺和形式单一。与旅游业日益推出的新景点、新事物相比,教材介绍的景点内容陈旧,表达形式比较枯燥欠缺生动的图文声像来配合教学。

(四)教学基础设施因素

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是教学的平台,主要是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两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职学校普遍错误地认为,导游专业只需要“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就足够了,不需要什么教学设施设备。事实上,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同样需要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等。

同时,职业中学也不重视导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导游专业职业学校急需建立导游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目前职中普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导游专业实验室,例如微格模拟导游实验室、旅游专业图书与资料、旅行社实习基地等。

(五)实践因素

导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职中的学生一般是局限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导游口语的训练一般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经费、课外活动安全等原因,缺少组织导游专业学生对景点考察等专业见习,比较少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导游专业的实践,学生对于导游口语没有专业的感性认识,导致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三、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提高学生主动意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矛盾关系中,职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首先是培养学生训练导游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口语训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训练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一套主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自我学习的素质教育道路。

(二)发展教师“双师型”,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师除了精通专业课程理论的教学,还特别需要参加导游的实践,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动态,熟悉现代导游口语的最新特点,掌握游客的最新服务需求,不断优化导游口语的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实用型导游口语师资

最近教育部提出:允许具有高级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兼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国旅游发展到一个大众化阶段,形成一支旅游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导游队伍。这成为职业教育的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深导游人才资源,聘请旅行社的资深导游,采取定期兼课、专题讲座、实习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口语进行指导、培训等。

(四)改革和创新编写导游口语教材

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创新编写一系列符合职业中学学生实际情况、具有浓郁地方旅游资源特色的导游口语教材,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教学创新创造优良条件。除了编写一系列书本教材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开发图文声像等形式的导游专业的教材,例如是优秀导游示范、旅游资源介绍视频等口语教材。

(五)完善教学基础设备,建立良好的导游实训基地

结合当地经济实际条件,完善基础教学设施设备,让专业教师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口语训练信息资源,进一步优化专业口语教学质量。在校内,专业教学可以创设导游模拟比赛、旅游线路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导游专业学生进行导游见习,让学生获得导游实践的感性认识。

同时,加快建立导游专业实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导游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从而促进口语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提高口语学习能力和导游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发.导游学概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2.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市场需求随之迅速增长。但,导游人员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导游的口头讲解表达能力问题表现突出。据调查,近阶段占相当高比例的游客对于导游的讲解能力打出不满意的评价。 

影响导游人员口头表达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始终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从导游的口语教学角度,寻找导游口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导游口语教学问题提出的若干对策。 

二、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因素 

笔者认为,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 

(一)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究竟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的问题在职中普遍存在。职中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欠缺主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意识和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口语训练往往会出现冷场的尴尬情形。学生还有缺乏自我表现的保守传统缺点,平时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意识与训练的习惯。另外,在主观意志方面,学生训练时容易出现气馁、自我放弃等消极情绪。 

(二)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相对传统基础专业,导游专业的资深教师人才相对比较紧缺。客观方面,职中“双师型”教师的比较紧缺,由此可能制约着导游口语教学的质量水平的提高。主观方面,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重视、不科学等问题,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导游口语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导游笔试而忽视导游口语训练的意识,口语教学往往突击式地围绕导游证口语考试指定的景点作训练,而忽视了导游现场口语训练的长期性。 

(三)教材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导游口语教材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导游口语教材零散分布在导游业务、导游概论、语言能力与技巧等相关书籍之中。教材的编写方法传统守旧,资料相对紧缺和形式单一。与旅游业日益推出的新景点、新事物相比,教材介绍的景点内容陈旧,表达形式比较枯燥欠缺生动的图文声像来配合教学。 

(四)教学基础设施因素 

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是教学的平台,主要是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两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职学校普遍错误地认为,导游专业只需要“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就足够了,不需要什么教学设施设备。事实上,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同样需要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等。 

同时,职业中学也不重视导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导游专业职业学校急需建立导游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目前职中普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导游专业实验室,例如微格模拟导游实验室、旅游专业图书与资料、旅行社实习基地等。 

(五)实践因素 

导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职中的学生一般是局限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导游口语的训练一般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经费、课外活动安全等原因,缺少组织导游专业学生对景点考察等专业见习,比较少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导游专业的实践,学生对于导游口语没有专业的感性认识,导致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三、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提高学生主动意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矛盾关系中,职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首先是培养学生训练导游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口语训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训练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一套主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自我学习的素质教育道路。 

(二)发展教师“双师型”,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师除了精通专业课程理论的教学,还特别需要参加导游的实践,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动态,熟悉现代导游口语的最新特点,掌握游客的最新服务需求,不断优化导游口语的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实用型导游口语师资 

最近教育部提出:允许具有高级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兼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国旅游发展到一个大众化阶段,形成一支旅游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导游队伍。这成为职业教育的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深导游人才资源,聘请旅行社的资深导游,采取定期兼课、专题讲座、实习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口语进行指导、培训等。 

(四)改革和创新编写导游口语教材 

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创新编写一系列符合职业中学学生实际情况、具有浓郁地方旅游资源特色的导游口语教材,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教学创新创造优良条件。除了编写一系列书本教材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开发图文声像等形式的导游专业的教材,例如是优秀导游示范、旅游资源介绍视频等口语教材。 

(五)完善教学基础设备,建立良好的导游实训基地 

结合当地经济实际条件,完善基础教学设施设备,让专业教师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口语训练信息资源,进一步优化专业口语教学质量。在校内,专业教学可以创设导游模拟比赛、旅游线路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导游专业学生进行导游见习,让学生获得导游实践的感性认识。 

同时,加快建立导游专业实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导游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从而促进口语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提高口语学习能力和导游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发.导游学概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2.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以供其他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借鉴。

一、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现状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武汉涉外旅游学校,自2000年改为武汉涉外旅游学校后,开始开办旅游专业,旅游专业一度成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在校旅游专业学生最多达2000多人,先后培养旅游专业中专毕业生达6000人,2004年升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专业继续得到发展,旅游专业一度成为该院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生,每年约15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人。近几年来,虽然对导游的课程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导游专业课程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仍然过于“大学化”,而不够“企业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肃然起敬有余而积极参与不足,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现场操作,使得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该院导游专业课堂教学比重大,大部分时间是上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比重小,而且相对较弱,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教学安排方面,学校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由老师选取黄鹤楼、归元寺、省博物管等景点带学生现场观摩一周即为所谓的实训周。在学校内进行模拟实训的教学工作应该说还都是属于训练的范畴,通常具有单项性、局部性和虚拟性的特征。但毕竟还是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学生只有到实际旅游环境中,深入具体岗位,感受实际的景点导游氛围,体验旅游环境、导游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实际旅游带团的劳动过程的组织方法及企业文化等具体的工作内涵,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各自为阵,难以形成互动。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产学合作就成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产学合作,真正意义上将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才是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并形成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推荐学生去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学生的实习去向主要是面向酒店业、导游服务业及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等三方向。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训条件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实训室的建设资金不足、配备相当简陋。由于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好照本宣科,学生只好囫囵吞枣。省去实训环节,虽然从总量上看,第三学年均为校外实习时间,但实际上由于第一、第二学年实训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缺乏,由第一、第二学年的理论学习突然转向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储备、习惯养成、思想准备方面均显不足。

3.实训师资不足。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众多高校的导游专业属于新建学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理论准备不足,在实践上又缺乏磨练机会,在教学时往往不能将知识讲透。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导游专业毕业,可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虽然较扎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即使到企业挂职,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而多数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瓶颈。

4.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校内实训室主要指模拟导游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由于资金、场地限制,建设高标准实训场所和添购设备基本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张永远的蓝图。校外实训基地则仅有黄鹤楼公园,不仅数量极少,而且样本单一,既不能在容纳量上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实训需求,又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案例。由于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互惠互利关系,校企合作也仅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基础之上,且可控性不强,校企合作关系非常脆弱。

5.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对理论教学有一套较严格的规范的考核制度,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学生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就行了,特别是作为实践教学重要检验之一的毕业论文考评制度形同虚设,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成绩往往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核模式,简单地给个成绩,至于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到底取得哪些成绩,有哪些进步,达到哪种层次根本不清楚,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

三、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

1.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1)改进课程设置。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目前的课程安排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部分构成。对于旅游职业教育来说,应以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主,将认知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串联起来,在课堂教学时,探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加强专业技能、开阔专业视野、提高专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将实用性贯穿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既改变了枯燥理论教学传统模式,又增强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强化实习实训。导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应局限在校内或者本地的旅游企业。学院应安排一定时间段的综合实践,将学生推荐到较高端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见习锻炼,学习和亲身感受先进的旅游服务流程、了解高水平旅游企业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开发了实习点十余家,并积极向国外拓展,为旅游职业教育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3)创新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在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应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探索。多进行实际技能测试,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引导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实际参与,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借鉴体育项目中“以赛代练”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如模拟导游讲解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导游基础知识比赛。既可以个人,也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展示自我,锻炼提高。

转贴于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实习企业参与业内服务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旅游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与教师进行专业研讨、开展专题讲座和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在校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操作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所以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旅游行业中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学校还应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从行业中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要在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对其个体性特征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划和方案,它包括学生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现代导游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门专业和艺术。一名合格的导游服务人员首先应该具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应具有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礼貌礼仪、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正因为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就必须多样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应将针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贯穿到教学和日常管理当中。开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为主题的讲座和课程,运用座谈、演讲、话剧、辩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同时,与旅游部门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每年在校内与旅游局合作共同举办两次导游资格考试及考前培训,鼓励导游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内旅游导游实训室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性导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导游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训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导游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在现有导游实验室基础上,执行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导游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导游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篇(11)

 

1.委托理论研究综述

委托关系起源于“专业化”(specialization)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Hart and Holmstrom,1987)。现代意义的委托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Russ.S,1973)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关系就随之产生了。”委托理论从不同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它在解释一些组织现象时,优于一般的微观经济学。

在对称信息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委托人可以根据观测到的人行为对其实行奖惩。此时,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和帕累托最优努力水平都可以达到。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人的行为,只能观测到相关变量,这些变量由人的行动和其它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人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因而,委托人不能使用“强制合同”(forcing contract)来迫使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激励兼容约束是起作用的。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满足人参与约束和激励兼容约束的激励合同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当信息不对称时,最优分担原则应满足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条(Mirrlees——Holmstromcondition),这是由莫里斯(1974品牌竞争,1976)提出,由霍姆斯特姆进一步解释的。非对称信息情况与对称信息时的最优合同不同,人的收入随似然率(likelihood ratio)的变化而变化。单调似然率(Monotone Likelihood Ratio Property,MLRP),它是由米尔格罗姆(Milgrom,1981)引入经济学的。

近20多年来,委托理论的模型方法发展迅速。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由威尔逊(Wilson,1969),斯宾塞,泽克豪森(Spence and Zeckhauser,1971)和罗斯(Ross,1973)最初使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State space formulation)。一种是由莫里斯(Mirrlees,1974,1976)最初使用,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79)进一步发展的“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Parameterizeddistribution formulation),这种方法可以说已成为标准化方法。另一种模型化方法是“一般分布方法”(general distribution formulation),这种方法最抽象,它虽然对人的行动及发生的成本没有很清晰的解释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

目前,诸多文献对旅行社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而且成果颇多,在旅行社的产权、营销、品牌以及服务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旅行社“小、弱、散、差”的经营局面。旅行社组织的内部竞争、激励等问题,尤其是治理结构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竞争要想发挥治理功能,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为基础,否则,竞争将成为恶性竞争,并不能解决激励不相容问题,从而不能发挥治理功能。以委托关系理论为基础的旅行社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是旅行社问题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旅行社委托关系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厘清这一问题是解决目前旅游诸多问题的关键,在推动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做出探究。

2.旅行社组织委托关系的特征

就旅行社而言,委托关系的产生是生产交换的不断扩大及资本的不断积累,资本所有者已经没有足够精力、专业知识来亲自为每一位游客服务,而需要聘请专门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去服务,从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导游,也就产生了旅行社企业组织内的委托关系。我国现行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品牌竞争,要按规定取得导游证,必须要经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委派也就是委托派遣的意思。旅行社内委托关系是投资者(旅行社法人财产所有者)委托导游作为人来行使履行合约、为游客服务的职能。在这里,旅行社所有者作为授权的委托人,导游作为接受授权的人,双方签订一定内容的合同(这些合同有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甚至是默契的),它们之间就构成了委托关系。

2.1 旅行社委托关系首先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旅行社法人财产所有者)先确定一种报酬机制,激励人(导游)尽心尽责,努力实现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目标;人据此选择自己的努力行为,以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尽管委托人与人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但是他们都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按照亚当?斯密的解释,人主要追求的是经济上的目标,因而可通过经济刺激促进使人们努力工作,企业家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经济人,工人是追求高工资的经济人,他们都是“经济人”。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表现为经济利益关系。

2.2 旅行社委托关系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是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是以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来调整劳动关系。因此,旅行社与导游之间决不是一种普通的合作关系,而是一种经济契约关系,不管这种契约是显性契约还是隐性契约,它们都规定着旅行社与导游的权力和职责。旅行社组织委托关系的显性契约是很明显的表现在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契约,就工作职责、报酬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显性契约可以说是委托——人双方的期待,旅行社期望导游努力工作,为游客认真服务等,导游期望能获得旅行社的认同和好的报酬的。也可以说就是双方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他们是签订契约当事人之间的道德承诺,双方承诺会按照各种符合道德的方式遵守契约和履行契约。而契约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更多的是激发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承诺,没有这种道德承诺,契约是不会改善双方之间的收益的。

2.3 旅行社委托关系契约是不完备的。完备契约是指合约面面俱到地规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一种契约形式。从人们的良好愿望出发,当然契约越完备越好。然而,旅行社与导游之间的契约不可能是完备的,因为:1)旅游服务的过程中,涉及到交通、饭店、娱乐、购物、景点等多个方面共同的配合,有些事情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如自然灾害、技术变化等;有些契约规定的事情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等,加之“服务是表演出来的”(西方市场营销学者拉什麦尔语),这些情况都可能使契约不完备。2)完备的契约需要搜集和掌握完备的信息品牌竞争,订立完备契约的成本太高,甚至高于契约带来的收益,这样人们都不想花太高的成本去订立一份所谓的完备契约,由于我国旅行社大部分还是作坊式的经营,没有形成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导游的流动性大,诚信度难以准确考量,基于成本收益的分析,只能追求一个满意的契约而不是完备的契约。3)在履约过程中,由于当事人双方信息不对称,其中一方可能欺骗另一方,这样也会使本来显得完备的契约变得不完备。正是契约的不完备或不可能完备,委托关系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旅行社或导游的道德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而导致效率损失。

2.4旅行社委托关系的多层次性。在简单的委托模型中,仅考虑了人从事单项工作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情况下人被委托的工作不只一项,即使是一项,也有多个维度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一个旅游产品的最终完成需要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协作,旅行社在事先经过谈判而与之签订了一定的契约,这样就形成了基于价值链之上的多个利益主体的多层次的委托关系。

3.改善旅行社委托关系的建议

3.1要解决委托人与人之间不相一致甚至相矛盾的目标函数,将他们的关系引导到合作的层面上来,形成双赢的局面,就要必须建立人的激励机制,提高委托人与人激励的兼容性从而使人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实现二者最大限度的统一,以避免人的“道德风险”和 “逆向选择”。因此,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矛盾问题,更多地还需要给予导游富有成效的激励机制,把对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转化为对旅行社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上来,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走品牌竞争之路。

3.2 根据“声誉效应”模型(reputation effects),当显性激励机制很难实施时,长期的委托关系就有很大的优势。在竞争的市场上,导游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其过去的经营业绩和评价,从长期来看,导游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旅行社与导游之间通过建立长期的合同,一方面促进旅行社选聘德才兼备的导游,减少经常性的选聘成本品牌竞争,旅行社也不会把目标集中在与导游的短期博弈之上,而是把其识为企业发展很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合同使得导游有了职业保障,形成对企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当把二者的积极性融为一体、目标函数趋于一致的时候,就会减少双方的败德行为。

3.3 建立公正、合理的导游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我国目前的导游薪酬机制直接导致了从业导游工作中价值取向的偏离,阻碍了导游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导游队伍的稳定性、职业道德建设等。同时,由于目前导游职业的不稳定性,使得社会上认为导游职业是“青春饭”,导游本身也存在这样的认识,导致导游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合理的报酬是对导游辛勤劳动的认可,会进一步激励导游人员敬业、乐业,并通过努力提到服务水平来增加工资和待遇。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绩效薪金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导游,促进旅行社企业和导游队伍的健康发展。

3.4制度创新利润。从表面看,全国旅行社之间处于削价竞争,导致微利运行的状态,除考虑到企业合理避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旅行社内部产权不明晰和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等原因外,我国旅行社企业还是有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方面行业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进入的主体却越来越多的“市场悖论”。在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旅行社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主要由“制度创新利润”构成。因此,旅行社也应该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体制和机制。

[参考文献]

[1]Jean-Jacques Laffont and David Matimort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Hart,O.and B.Holmstrrom,Theory of Contracts in Advances in EconomicTheory: fifth world congress,edited by T.Bewley[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Ross.S.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t: thePrincipal’s Problem[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

[6]姚旻.关系中的交易竞争及治理结构[J].经济问题探索,1996,12.

[7]王镜,马耀峰.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新视角——简论我国导游管理和研究20年[J].旅游学刊,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