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7 09:00: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导学案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实际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的使用改变往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语文导学案的编制研究,不仅可以引领学生“读,思,议,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的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我们在看到语文导学案的优点的同时,语文导学案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这样的重视,可以弘扬优点,克服不足。语文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的负面作用有哪些呢?1.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特点。语文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学生只有大量阅读,不断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厚积薄发,在感悟语文的过程中,才会与作者心有灵犀,才能融会贯通,把握学习精髓。语文导学案虽然能够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让抽象的任务具体化,但是有些导学案的设计类似于数学,物理,化学作业,会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就是做作业”错误认识,把语文学习同数理化学习混为一谈,从而偏离了语文学习的独特点,学生除了完成语文导学案外,不在阅读其他文章或书籍,那样会让学生缺少应有的积累,体会不到语文带给人们身心的快乐和幸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长期下去,语文教学也真正走上了失败之路。2.教师的语文课就像作业科,逐渐淡化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那么语文课堂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到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读写词语,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语文课文内容,品味语言,对文章难点进行探索。但有了导学案,一些语文老师无意中就把语文课当成了作业课,整个教学课堂完全围绕着导学案展开,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下,问题回答完了,完成了导学案上的内容,一堂课就结束了。语文教学有的环节如朗读,品味等也就游离了课堂,久而久之,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也就逐渐淡化。3.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加大了工作难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册书共6个单元,每个单元5篇课文。如果每篇课文都要求发给学生导学案,每一个学生一份导学案,那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工作难度。如果每门功课有使用导学案,那么学校的印刷量可想而知。如果每门功课都有导学案,肯定难以为继。如果一种教学活动需要付出很多代价,那么这种教学活动的生命一定不会长久,只有便于操作,才会被接受。

语文导W案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不足,那么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1.强化重点,忌遍地开花。语文应以阅读为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导学案不必课课都有,凡事浅显的文章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品味,享受阅读的快乐,就不必用导学案去束缚学生;只有重点名篇,学生学起来有难度,比如说鲁迅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对学生的要求高,不容易真正理解,就必须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深入学习。2.精心设计,激发思维。许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拘泥于对句义和文本内容的解读,这样的设计不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许多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不是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是查找资料,一抄了事,根本没有达到提前预习,自主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对内容的感悟能力,更应着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能力,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月的积累和感悟能力,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肤浅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毕竟是自己的,但这样可以让教师看见学生的潜力,也只有这样用导学案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得到提高。3.有机融合,忌照本宣科。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但导学案绝不是上课的教案。导学案使用的对象是学生,教案的使用对象是教师。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如果仅仅根据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逐题检查讲解,就把语文课商城了习题课,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就丧失殆尽。因此导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导学案只是教师教学备课的一个环节。教师上课时,可以安排恰当的环节检查一下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决不能照着导学案安排整烫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教学探索只能是探索,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语文导学案才能更好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2)

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情境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多数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之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缺乏探索,仍然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导语”部分,使得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发挥不出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多媒体技术必须要进行全面化语文教学应用的研究,借助多媒体的信号影像优势,积极地将其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补充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提升训练空间,确保语文教学的实效作用。

2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全面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全面应用要从诱感体验、剖析重点难点、培养写作兴趣三方面进行设计,使得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完美地整合在一起。

2.1 诱感体验

1)借助音乐诱感体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诱发,而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音乐能够使得学生更为真实地融入课文所展现的情感之中。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时,先播放《延安腰鼓》民乐录音,制造气势,渲染气氛,表达感情。随着腰鼓声,教师说明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这篇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征。学生听了《延安腰鼓》,受到人鼓力量的感染,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悟”到了什么?

总之,音乐与语文教学是相关的。虽然语言文字给人的无穷魅力是音乐无法完全具体表现的,但应掌握在语文课中加点儿音乐,充分利用音乐的变化来表达一定的语言内涵,把音乐和语言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和语言而产生共鸣,从而使人们在欣赏时产生更多美妙享受,对语文艺术更加热爱。

2)显示画面诱感体验。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展现出文本语言所不能展现的真实画面,而这样真实的画面能够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语言环境,语文课将会由机械传授、盲目灌输变为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学生将会由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生动有效的课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各种中国石拱桥的图片,让学生对桥的概念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同时在课程教学完后,教师可以展现现代立交桥的图片等,让学生对现代桥梁建筑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形成从古至今的民族自豪感。

其实,这种简单的图片式展现也可以改成利用多媒体进行录像展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故宫》的片段,以此让学生对故宫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形成情感体验[1]。

2.2 剖析理解课文

1)利用多媒体点明文章题旨。剖析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点明文章的题旨,对文章题旨的分析与把握要倾尽全力,对材料的占有与运用要倾尽全力,对文章结构的设计与安排要倾尽全力,对写作语言的斟酌与驾驭要倾尽全力。而如此复杂的分析与研究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即使完成也会使得课堂变得紧张,充满了负担。而多媒体则能够借助画面和声音图像更好地为点明题旨做出辅助,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阿长与》,这篇课文的教学由于学生与鲁迅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因此很难理解“阿长”和《山海经》这一主要题目内容。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在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之中了解“旧社会佣人”的概念,并通过文本图画来了解《山海经》这本书的特点。

2)利用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案,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就会体验到创造的乐观,这样就诱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很难理解,如此平淡的笔调怎么能够看出作者对父亲的爱?以及如何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呢?这种表达方式到底合不合适?为了解开学生的疑问,为教学铺平道理,教师应该在进行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播放《父亲》这首歌曲,将学生引入深沉的父爱感受之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形成回忆父爱、感受父爱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带着新鲜激动的感觉进行思考,明确平淡语言对于表现深沉的感情更有说服力,然后形成内在能力,将这种表达手法运用到以后的作文创造之中[2]。

2.3 培养写作兴趣

1)运用多媒体培养观察力。写作兴趣的形成是在观察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事物、景物、生活点滴才有了写作的欲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观察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学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戏曲特点、风采,通过录像听各种戏曲种类的唱腔,并重点了解家乡戏曲,然后让学生自主地在观察后的情况下完成写作。这样的教学就更具备自主化的作用,学生就在自主观察后形成写作兴趣,选择写作题目。相较于传统教学的写作训练,方式更为自然,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3]。

2)运用多媒体增强想象力。现代教育理论早已抛弃了机械的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大多数教育心理学家都把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作为影响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来对待。但是,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常常忽视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学习过程看作单一的理性的认知过程,可其实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想象力,特别是作文教学必须要通过想象力来丰富情感,展现作者的所思所想。其实,想象力的闸门一打开,创造力就有了无尽的源泉。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了解丰富、神奇的世界,同时在多媒体的引领下,激发写作意识。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内容“寻觅春天的踪迹”,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可能就是回忆春天、感受春天,然后书写春天,这样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春天的多种因素都提供出来,诸如春日美景、春日花草、春日游戏、春日服装,加上描写春天的诗词歌赋等。将这些内容统一地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在想象力的促进下自己确定写作题目,这样的教学是更为成功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全面铺开,在理解课文、情感导入和作文教学过程中都尝试采用,确保语文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引导学生形成内在的文本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邓荷蓉.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123.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3502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向教师指出了以较少的力气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的捷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任务的主要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身体特点、个性特点等因材施教,要注意处理好“教”与“学”,“主”与“导”的关系,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认真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效果。

课堂教学的优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优化传授方法

课堂传授知识,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精心研究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任务、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且要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充分突出,做到有的放矢。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同时选择合适学生的最优的课堂教学结构,化烦琐臃肿为简明扼要、清楚明白,化刻板为灵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如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文章,重点引导学生读懂鲁迅先生“南方的雪―北方的雪―奋发抗争”这一构思过程,使得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清楚明了,并且比较易学易懂。教师如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激励,这样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要用检查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加以了解,及时地查漏补缺。也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的难易程度来明确课堂讲授的重难点。

二、优化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最基A最主要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套切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开展积极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自我激励和自我检查,努力发扬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短板,做到合理地使用学习时间,在有限的学习单位时间里努力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话就等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三、降低课堂时间的损耗

教师们平时常说“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想提高单位时间的质量,就要求我们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既要想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教师就必须要想法降低课堂时间的损耗。

1.讲授要主次分明

大家都知道,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又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所有的要求都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和课文的特点出发,首先提出一个明确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记得快、学得牢,又有收获,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教学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让学生理解难点,把握学科的主要知识。传授中要紧扣教学大纲,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要精心设计,认真引导,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鲁迅先生写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时,文章的篇幅较长,文中所写的内容较多,写有关阿长的事件比较多,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即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个主题思想又是通过哪几件事来体现的,在写阿长的那么多事件中为什么这样详略处理?围绕着这几个中心点去分析讲解就显得脉络非常清晰了。 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得到提高了。

2.课堂语言要简洁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靠的主要是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主要借助教师语言这一渠道来接收、储存、加工并反馈信息,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必然要求教师口齿清楚,语音清晰,语句完整,表达准确,逻辑严密。教师在课前要自觉地删去一些不必要的语言。“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针对教学对象年龄、生理、心理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采用深浅适中、易于理解接受的语言;要注意发言响亮,富有感染力。另外还要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如通过一个眼神来表达,通过一些身体动作来表达等。语言简洁明确,让学生易于理解,减少了教师再去重复解释反复要求的时间,从中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板书要精要

课堂中的板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设计,是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形象明确地表现课文内容。板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直观教学手段。板书只能提要钩玄,“少而精”,即要高度浓缩课文内容的精要,让学生一看板书就可以知晓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要了解的是哪些知识,而且学生记录起来所花时间不多,这就需要概括,既少且精,用最少的词语或最简洁的符号、图表显示最多的内涵。而这种概括又必须准确。板书内容应当准确无误地表达教材的原意,不能牵强附会,生拼硬凑。好的板书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看板书回想起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说精要的板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背影》这一课中,“父亲”和“我”之间感情如何?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教师在板书时突出“背影―流泪―爱”,这样,板书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布置的练习要具有典型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