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讲严立学习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授之以渔,用好新教材
1、用好“历史纵横”和“模块链接”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①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③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2、用好“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模块的设置,是对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一大提升,能充分考察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又是能力的提升,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习惯。这一模块对学生要求较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要灵活安排,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物理课
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重视设计开场白,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课激趣对于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华丽上,更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层次上。站在学生成长成材的角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其“发展邻近区”感觉要学的内容,诱导他们在似乎知道一些,却又不完全理解时产生对教学内容觉得有必要问一问、搞个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契而不舍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富有时代感、探索性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默里( H・A・Murry,1938)成就动机理论昭示我们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我在认为教学中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而应让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内容。学生们自己看书、独立思考。呆板的说教被活跃的、富有时代感的思维所取代,历史特有的魅力由此显现,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浓厚。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借助幽默的语言、多学科知识的穿插渗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但更主要的是借助课堂讨论辨论、探究性学习等实现。
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教材的缺憾,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了解真实的历史,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一理论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基础。
三、把握好课堂节奏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课堂气氛“严”与“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 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教学过程中“疑”与“释”的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我不是简单地将要点和盘托出,而是提供四则材料,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拨提示。当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深刻性,不宜过难,也不能过易;不应停留在要求学生用“是”、“不是”来回答上,也不应高不可攀,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跳一跳就能摘得到。”
四、结束语
以上所谈仅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因此,如何上好一门课,有待于今后永无止境地探索,逐步充实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一、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最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部分。20世纪60一80年代,教学设计开始形或专门领域。狄克和凯里(Dick&Carey)提出的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模型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加涅的学习条件论、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瑞戈鲁斯的精细加工理论等等。这些教学设计模式都强调了以某种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同时突出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程序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则整合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者从各种理论中借鉴了科学原则,融合于其它各种信息之中,并且把它们用于符合人的需要(van,Paten,1989)。在这一时期,日渐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由儿童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决定的,成人的责任是把儿童放在一个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构建新认知的环境中——即创造一个与儿童目前认知状态相匹配的环境,推动儿童学习与成长。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模式。主要有:R.Schank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T.Brans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和T.vanmerrienboer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J.van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等等。它们强调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形成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的构建,强调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对真实性学习任务的强调帮助学习者整合了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完成有效行为(Merrill,2002;Reigeluth,1999;vanMerrienboer&Kirschner,2001)。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最初,教学设计只是等同于教案,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的介绍和引进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开始了更加专门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或自己的特色,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模式,如整合课程教学设计(徐银燕200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杨晓娟我2000)等,还有一些学者进开了具体活动设计的研究,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范蔚,2003)、我2000)等,建构主义理论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严蔷薇,2003)等等。
二、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
1.背景分析
分析教学任务或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是至关重要的,哈希姆(YusupHashim)和加涅指出,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可以揭示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据此决定教学顺序。加涅同时还指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从重点目标开始,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作为先决条件的过渡目标。刘焱(1999)认为,在设计活动时,要研究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这种识别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掌握的特定技能。瑞吉欧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然后才能协助幼儿设立一个适当的情境。以使幼儿能从一开始就参与问题的探索。
2.目标设计
哈希姆(YusupHashim)等人指出,要根据对教学任务所作的分析来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要从使能目标到终点目标逐级排序。其他研究者(Posner&Rudnitsky,2001;Yelon。1996;靳玉乐、胡志金,1997)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如果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和智力技能、情感和态度三人层次。因此,即便是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不立该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要促进幼儿其他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一些研究者(WalterDick&LouCarey,1978)指出,教师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动机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漫画、色彩卡片、讲小故事、演示等手段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加涅也指出,动机是使学习者从事学习任务,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特定学习目标上的一种力量.是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盛群力(1998)指出,教学材料是教学策略具体化的载体,借助教学材料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教师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理念。顾长明(2001)认为。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包括选材和组合两个方面,选材就是选取那些能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材料,组合时则将选取的材料进行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也有研究者(蔡迎旗、沈立明,1998)指出,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材料的提供不能单调无趣,也不能够花样品种太多或过分新奇精巧。
此外。WalterDick&LouCarey(1978)还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考虑必要的补充活动,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扩充学习材料,又向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补救矫正的学习材料。
4.教学评价设计
有研究者(加涅;WalterDick&LotlCarev)指出,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都需要以个别学生或团体的成绩来决定教学的成功程度,编制的测验题应该同提出的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教学目标可用来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Dick&Lou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Dick&Lou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去做,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或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估计而不是依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测验情境,同时,编制的测验题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为下一步骤中的教学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三、对幼几园教育话动设计的启示
1.教育活动设计应是教师设计与儿童生成的结合
Allen,K.E.和Hart,B.(1984)指出,在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计划的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儿童所需要的有些学习是难以通过儿童为中心的经验而获得的,家长和教师的文化将决定活动内容的组成。这种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设计一直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应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使得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
一、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最早,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将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部分。20世纪60一80年代,教学设计开始形或专门领域。狄克和凯里(Dick&Carey)提出的系统观的教学设计模型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如加涅的学习条件论、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瑞戈鲁斯的精细加工理论等等。这些教学设计模式都强调了以某种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同时突出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程序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则整合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者从各种理论中借鉴了科学原则,融合于其它各种信息之中,并且把它们用于符合人的需要(van,Paten,1989)。在这一时期,日渐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由儿童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决定的,成人的责任是把儿童放在一个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构建新认知的环境中——即创造一个与儿童目前认知状态相匹配的环境,推动儿童学习与成长。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模式。主要有:R.Schank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T.Brans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和T.van merrienboer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J.van 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等等。它们强调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形成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的构建,强调提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对真实性学习任务的强调帮助学习者整合了知识、技能和态度来完成有效行为(Merrill,2002;Reigeluth,1999;van Merrienboer&Kirschner,2001)。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最初,教学设计只是等同于教案,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国外教学设计理论的介绍和引进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开始了更加专门性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或自己的特色,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计模式,如整合课程教学设计(徐银燕200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杨晓娟我2000)等,还有一些学者进开了具体活动设计的研究,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范蔚,2003)、我2000)等,建构主义理论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严蔷薇,2003)等等。
二、教学设计要素的研究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包括教育活动背景分析、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活动策略设计和教育活动评价设计这四大要素。
1.背景分析
分析教学任务或内容在设计教学时是至关重要的,哈希姆(Yusup Hashim)和加涅指出,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可以揭示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层级,并据此决定教学顺序。加涅同时还指出,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从重点目标开始,自上而下地确定各个层级作为先决条件的过渡目标。刘焱(1999)认为,在设计活动时,要研究与分析教材的教育价值,识别教材的课程潜能,这种识别能力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依赖于工作经验和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依赖于儿童观和教育观。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进行教育活动背景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先前经验、背景以及个性特征是极其重要的,必须确定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掌握的特定技能。瑞吉欧教育模式也告诉我们,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然后才能协助幼儿设立一个适当的情境。以使幼儿能从一开始就参与问题的探索。
2.目标设计
哈希姆(Yusup Hashim)等人指出,要根据对教学任务所作的分析来设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这些具体的目标要从使能目标到终点目标逐级排序。其他研究者(Posner&Rudnitsky,2001;Yelon。1996;靳玉乐、胡志金,1997)也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如果目标的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陈述过于抽象化、概括化。在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研究者(陈英,2001)从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的角度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贯彻幼儿园科学教育三层次目标,即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和智力技能、情感和态度三人层次。因此,即便是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也不立该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而是要促进幼儿其他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
3.教学策略设计
一些研究者(Walter Dick&Lou Carey,1978)指出,教师在正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对学习教材的动机水平。教师可以采用漫画、色彩卡片、讲小故事、演示等手段吸引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加涅也指出,动机是使学习者从事学习任务,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特定学习目标上的一种力量.是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盛群力(1998)指出,教学材料是教学策略具体化的载体,借助教学材料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教师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理念。顾长明(2001)认为。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包括选材和组合两个方面,选材就是选取那些能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材料,组合时则将选取的材料进行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也有研究者(蔡迎旗、沈立明,1998)指出,材料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正是通过感知操作材料进行学习,材料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材料的提供不能单调无趣,也不能够花样品种太多或过分新奇精巧。
此外。Walter Dick&Lou Carey(1978)还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考虑必要的补充活动,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扩充学习材料,又向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补救矫正的学习材料。
4.教学评价设计
有研究者(加涅;Walter Dick&Lotl Carev)指出,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都需要以个别学生或团体的成绩来决定教学的成功程度,编制的测验题应该同提出的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教学目标可用来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确定大多数测验学生的情境。
Walter Dick&Lou Carey认为要在教学设计这一步骤中编制测验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才去做,这样可以避免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或教师对教学效果的估计而不是依据教学内容来编制测验情境,同时,编制的测验题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并为下一步骤中的教学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三、对幼几园教育话动设计的启示
1.教育活动设计应是教师设计与儿童生成的结合
Allen,K.E.和Hart,B.(1984)指出,在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计划的活动有其特殊的作用:儿童所需要的有些学习是难以通过儿童为中心的经验而获得的,家长和教师的文化将决定活动内容的组成。这种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设计一直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应反映以儿童为中心的倾向,使得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儿童“生成性”。
尽管这两种倾向的教育活动设计出发点各有侧重,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教师要灵活、弹性地面对教育活动,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以前的计划,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来调整设计。但是,强调活动的生成性并非完全抛弃了预先的计划,教师应该在自己原有活动设计的基础上,以预先的计划为起点,渗透儿童生成的思想,做到预成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研究如何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按照最佳的方式组织教材,为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文章结合了自己多年英语教学中的体会,对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策略进行了探析和尝试,现谈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渗透英语学科思想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彼,兴趣是最好的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讲课时要想方设法去渗透英语学科思想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和用英语思维,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保持这种兴趣,为学习英语语言活动提供无穷的动力。
二、培养师生感情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知道,师生关系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课堂上的威信和情绪会影响学生对本学科的喜厌程度。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有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需要严中有爱,课下要关爱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多听听他们的对你教学的看法和要求。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如布鲁纳所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和问答问题。不需要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分小组活动、自编自演,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及时地鼓励和赞扬学生的这种课堂参与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了兴趣,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了。
三、课前准备的教材要形象生动的备课
在备课中教师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材料和内容可以从易到难来处理,逐步深入让学生的兴趣慢慢得到提升,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加些趣味性,创设新颖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该情景自然过渡到课本所呈现的情景中,再合理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让所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教师可以去下载些更加生动、真实的游戏,动人的语言、音乐和动漫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印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而达到教学目的而提高教学实效。
四、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认知的重要时期,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课堂学习之上,作为教师要将学生“引导入门”英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学时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学生主动适应教师的活动配合默契,善于听取教师的讲说和引导。同时,上课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回想和归纳小结,让学生在学的过程,自始至终动着手、动着脑、动着口地学习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主导,教师的任务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精练、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质量都在于教师的教导,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预习、听课、记笔记,指导学生做作业、复习功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
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群体,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对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要求和接受能力不一样,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做不同的具体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平时备课时就要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学时要起点高、快节奏、大容量,多提问些有难度的问题,但对于基础差、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都不好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求低起点、节奏慢、容量小,反复讲解、多次练习,让这些学生逐步理解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有些喜悦感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六、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及时温故知新、查缺补漏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成就感,倍增他们的信心。平时要求学生学习要踏实,每个单元测试后会发现学生的缺漏,每一个小阶段都要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不足,发现问题后及时补缺补漏,温故知新才能衔接新知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多表扬和鼓励,不让他们越落越后面。
七、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代替了一些呆板、静止的教具,使用多媒体的动画、音像、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学生如亲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逼真的情景中思维、语言实践活动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精选内容,编制程序,自制课件,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把难以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利用多媒体技术,顷刻之间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英语课堂中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极为良好的环境,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随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励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的学习,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速构防守)(规、速、构、方、手)
①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②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③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④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两再一新促生产)
①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两传选新促文化)
①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发现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养。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动力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人们通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7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知识范围、深度结构,教学进度一级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8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学科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9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的规律
①
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②
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①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智力)的基础
②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①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①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
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③
两者有机结合
10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通过观察或描述对所学知识建立清晰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教学
(4)防止直观教学的不当和滥用
1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贯彻要求:1)加强学生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2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
1)教学要有系统性
2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教学
3)按照学生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13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含义: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5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①
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②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④
课外辅导
⑤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16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17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注意力
①
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做斗争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③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
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⑤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18简述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时间: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
方法: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记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
次数: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多;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50%
1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
(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2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③对于知识的理解由学生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21
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励志,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3
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4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25简述最近发展区含义及启示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26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7
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
28
促进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说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2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30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
(讲正‘正面教育’道‘因势导利’)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
严要有度
②
严要有方
③
严要有恒
④
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32依靠积极与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
(一分为二的转变认识)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3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组核成发)
(1)组建阶段:具体标表现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靠教师组织
(2)核心形成:这个阶段班级会涌现一批积极分子,出现核心人物
(3)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4)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班级会形成平等、和谐、上进的氛围,学生个性发展
34班集体形成标志
(健全班风是组织目标)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35
个别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7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全、民、多、现、身)
①
教育的终身化(包括各年龄段的各种教育)
②
教育的全民化(必须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
教育的民主化(对等计划、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强调平等)
④
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
⑤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技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②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③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
④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⑤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
教育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④
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3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4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1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传统制约。
④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2)人的依据
学制的建立,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4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义务要延长)
(2)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职业要综合)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大众要高等)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要构建)
43简述教育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4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优点
①
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②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③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
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⑤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⑥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
①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②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④
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45
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①
要深入准确的把握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②
要有针对性,适应学生的特点
③
要根据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对象的变化,不断更新备课的内容
④
要充分和周密考虑教学设计诸因素的关系和结构,并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
46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①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
②
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③
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47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①
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
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
③
实际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④
实际的方法
⑤
时间因素
⑥
情绪和动机
4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①
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②
记得有意性加强
③
意义识记成为主要技术手段
④
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9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回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e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5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1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52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53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4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2)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56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7简述前运算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2
~
7
岁
,此阶段的特征有: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58
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贯彻要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19-2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江苏省“五严”要求规定的实施,“有效高效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的重视和关注。有效即学生乐学,会学;有效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应包括教师对教材的有效研究、对学情的有效把握、有效讲解、有效点拨、有效提问、有效训练、有效反思。
下面笔者就从一位英语教师的角度,并结合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下有效课前导学对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重要作用及在实践中应如何保证课前导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前导学对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课前导学对学生学习的塑、导功能。
1.有效课前导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教师事先充分研究了教材和学情,认真设计了导纲中的导学内容,让学生从整体感知了解到要学的新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挑战。如在词汇学习时,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生词,此时学生肯定会主动查字典。再如,在学Module6・unit2・AIDZ一课时,老师在导学提纲上设置的有关Aids的基本知识的Brainstorm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们纷纷上网查阅了解Aids的有关信息,竭尽全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进行分析,思考,消化,归纳和应用。长此以往,自主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有效课前导学理顺了学生的听课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效课前导学使得学生“抢跑”领先,掌握了主动权,对重难点了然于心,做到心中有数或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课就会如鱼得水,就不会被老师牵着鼻子,绕得晕头转向。例如学语法the Attributive Clause(定语从句)时,定语从句的内容很广,有限定性的,也有非限定性的,每一种里面又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有规则和不规则之分,关系词复杂,到底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关系词有无特殊用法等复杂问题。如学生课前不按导学要求进行充分预习,初步梳理并建立一个有关the Attributive Clause的简要框架,那课堂上听起来就很费劲,什么都要听,什么都要记,就像陷于无边无际的“沙漠”,跟不上老师节拍,处处被动,极差地影响了听课效率,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更别提能力的提高了。
(二)有效课前导学对教师的课堂定教功能。
通过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重心从如何教到如何学转移,以学定教,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案的设计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自,即把课堂该教什么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实现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
1.有效课前导学可以使英语课堂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原则。
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的知识现状,才能准确定位,才能让课堂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及训练空间,激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而有效的课前导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2.有效课前导学可以使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有效的课前导学,为课堂教学打基础,对老师来言,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情况详细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 充分了解学情,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已熟练的、一知半解的、未知的知识都了然于心,备课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费神,不费时,哪些该精讲,哪些粗讲,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就了如指掌、如鱼得水。教师对课前导学提纲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共性问题在课堂上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做到教学对症下药,稳扎稳打,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使教学设计贴近适合学生实际,那就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课堂高效。
所以,教师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的课型要求而围绕不同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把握学生的学习倾向和需要。了解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期望了,教师再充分利用 “最近发展区”原理,就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有效课前导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组合和控制。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想发挥组织和引导的功能,就必然要学会控制、优化课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最优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课堂目标意识,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带着问题的学习、有目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去教学,也就减少了教师和学生无用“成本”的投入,同时以解决问题为基点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式教学,以导纲为依托,创设“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情境”和“问题”的刺激下,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学文本,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方法,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为达到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既实而不死,既活而不空泛的目的,教师可选择最适合本节课课型的Brainstorm, Skimming, Scanning, Discussing, Writing, Speaking等形式尽量让学生观察,尽量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表达,尽量让学生总结,还学生观察权、思考权、表达权,让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时时凸显着生命的张力,处处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三)有效课前导学对所学内容的课后巩固和延伸功能。
有效课前导学能使师生充分明确自己在教学和学习上的“软肋”即难点所在,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并结合学生课前导学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设置课后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以达到巩固延伸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如何保证课前导学的有效性
课前导学导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一节课的效果,因而一定要确保课堂导学的有效性。课前导学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学情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思路,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平台,使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得到提高的机会,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借助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促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确保课前导学的有效性呢?
第一,精心设计导学问题,“问题即思维”。所以,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基础上,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用不同的手段导方法,导思路,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后的日子里,在领导和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团场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亲自起草并拟定了学期德育工作大型活动和中小学班主任考核细则,并很快付之于行动。每逢重大节日,我带领处室工作人员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例如在学雷锋月,每年让少先大队和学生团员到幸福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物,表演节目。利用农场植树造林和秋收时节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环保意识,结合农场繁忙季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松懈现象,我就提醒班主任及有关人员,特别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的教育,同时利用学校广播、录相、板报橱窗、主题班会,邀请团司法办的工作人员来校给全校师生上法制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懂法、知法、守法的教育。
在每年的六一活动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例如,歌舞表演、动手剪一剪、画一画、做一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
通过以上德育活动,学校的校风、校貌有了很大的起色,我逐渐从每天的“值勤”位置上走下来,走入学生、班主任中。
人是一种复杂的高等动物,它历来是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也是最难认识的对象。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一定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丑恶和真善美并存的世界。”走进孩子们幼稚的心灵,才会为其纯真无邪的灵魂感动,把一个孩子看成是一个世界,是对他们最起码的尊重和负责,对于一些不时犯错误的孩子,单凭简单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爱和宽容、沟通。
记得六年级一个叫王良的男生,因父母离异,自己变得自卑、自弃,不学习,经常在校内、校外打架,甚至连整天醉醺醺的父亲都说:我只要孩子能混个初中毕业就行了,不指望他有什么出息。面对多次犯错误而被送到政教处的他,我被他那被扯破衣服,满脸灰土和因气愤扭曲的脸所老有震惊,我没有大声询问、呵斥,而是亲自处理了他脸上身上的土后,以温和的口气问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又问了他的家庭情况,才得知他的一切,我没有批评教育他,而是让他脱下扯破的衣服,新自为他缝好,让他回去想一想今天的事谁对谁错,可以把想说的用笔写下来。第二天,他那充满矛盾、挣扎、茫然的心里话用两页纸展示在我面前。以后的日子,他成了我的知心朋友。对于许多“问题学生”,我让他们从容易的事做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他们如何克服困难,体验战胜自我的喜悦,教他们参加各种锻炼,让他们品尝成长的喜悦。
我喜欢把学生当成朋友,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喜欢和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与学生团员去2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步行拉练,感觉感受部队的吃苦耐劳,与学生一起春游、秋游,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对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对于男女生身上也有影响成长的因素,比如:什么是美和丑,他们讲义气,重感情,甚至有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意思,有些中学生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强调我怎么认为,很少换拉思考。面对这系列问题,我反复学习心理学中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逐渐明白了学生的许多无奈,如承受升学压力,家长和老师的压力,甚至情感问题的困惑等现象,我就让“问题学生”写一封致家长、老师的信,并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转送到他们父母手中,同时,我还专门聘请了生物老师与我分别给男女生上心理健康课,特别对女生进行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不是一味采用宽容和爱,而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记得有个班干部曾多次给我讲,班中隔三差五的总有人将瓜子壳散落在走廊或教室里。老师多次教育无效,我暗地里观察两天后,抓住问题较严重的一个班,让吃瓜子又不自觉的两位女生第二天带两公斤瓜子,结果带来后,我让全班学生一起吃,完后又将瓜子皮散落在教室,让带瓜子的女生将教室打扫干净,事情过后,两位女生主动在班中检讨,这一举动后在其它班效仿,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德育工作即平凡又生动,最令人自豪的是:就是学生很喜爱我,虽然我常批评他们,也曾给过他们各种处分,但他们一见到我总是“你好,老师”,无论我在学校还是在街上,都会听到一声声真诚的问侯,看到一张张友好笑脸,在许多作文中,学生都写到,我是他们的朋友,我像大朋友可爱,又像妈妈严厉,在七年的政教工作中,我渐渐懂得,要想做一个各格的政教主任就要先学会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对于班主任工作,我是在摸索中前进,在抓学生教育同时,我狠抓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从对班级的卫生、纪律、劳动、德育活动等考核中,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挂起钩。并每月记入在案,与津贴挂钩,对于责任心不强或工作能力差的年轻班主任多引导,并帮助他们借阅大量报刊、杂志,让他们吸取好的班级管理办法,并对全体班主任定期培训。通过看全国优秀班主任先进经验介绍,在校优秀班主任座谈、印发班主任培训材料等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
有位刚从师范从分配来的李老师,她很想干出点成绩,每天早早到校,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事事都很认真负责,谁知没出两个月班中的违纪学生逐渐增多,有的说李老师太严肃,好像从来不会笑,不让学生做这做那,有的说她布置作业太多......,要求换班主任,面前这一切要求,我利用班会课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让李老师表演了女声独唱,优美的歌声终了,学生立即报以热烈掌声,以后的日子里,我一面向学生介绍了我所知道的李老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老师的责任心,知识面广,以及多才多艺,一面对李老师进行谈心,帮她重新认识自我,使她逐步成为合格的优秀班主任。
在七年政教中,我逐步减轻班主任工作负荷,改变一周例会制,把每一阶段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以“班主任培训材料”形式印发下去,深受班主任欢迎。近两年,我采取了对学生进行“你最喜欢怎样的班主任”问卷调查,结果让班主任了解学生,贴近学生,班主任工作逐步从成人思维中走出来,走近学生心灵世界。
我所在的团场学校的学生89%是近几年进疆支边的农工或流动人口,这些家长文化低,各方面素质差,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而许多“问题学生”来自这些家庭。针对学校家庭教育严重脱钩现象,每学期一开学,我就要求各班主任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并建立家校联系卡,定期检查。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费时多,收效慢”等现象。由于缺乏了人际交流,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景,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学习情景。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主动构建而获得的。合作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合作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从而完成意义建构。合作学习能构建知识、促进学生思考、改进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机会、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授课模式。中国的基础教育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不少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合作学习以学习材料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来组织,学生通过思考、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小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生机。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层次和个确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下就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以及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三、合作学习的模式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起点高、灵活性强、容量大、内容广、要求严等特点。这对教师优化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表现在合作学习模式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合作目标与任务呈现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合作小组和设计小组合作结构,可在课前、课内或课后进行以具体的课文或单元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作任务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教师所期待的合作行为,并根据教师的期待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
(二)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
小组预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地预习。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各小组讨论之后,可以以个人自述、全组合作陈述、甚至是角色表演等方式,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要求学生课后以书面形式将各自讨论的问题进行反馈并上交。
(三)组际交流与集体讲授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组内中交流过渡到组际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讲解,起到点拨的作用。例如,Language study 这一部分题目的完成可做如下安排:
(1)学生A,B 两人为一小组,两个两人小组组成一个组。
(2)学生A 解答并分析题目,解释所选答案。学生B则检查解题是否正确,并在必要时提供鼓励和帮助。
(3)两人交换角色。
(4)完成所有题目后,这个两人小组与另一个两人小组互相检查答案。如果另一组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四人就得重新作答,直到两组达到共识为止。
(5)教师任意抽查一组员回答,对回答不够准确,或有质疑的问题,教师集体讲解,进行方法点拨。
(四)小组评价与反馈补救
课堂小组活动结束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既可给学生思考归纳的机会,又可锻炼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尽量不涉及个人评判。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效果(测验)等等。反馈补救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类型,即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解决,共性的问题应集体解决。不必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全批全改,可随机或有针对性地从各个小组中抽取小部分进行批改,其余的则由各个小组根据答案进行互批,发现问题上报教师,以便及时补救。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合作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合作活动前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活动时的评价主要检查合作目标的实施情况及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合作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等方式排除障碍。
(二)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英语学习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Hurry,hurry,don‘t worry./Keep up your courage./Never mind. Have a try.等激励学生的话语,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现自己,使其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英语学习成绩较好,但有些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同时,评讲反馈应主张以小组为主,个人为辅;多说整体,少说个人,避免言语不慎伤及少数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表扬、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能强化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种种实验表明,针对学习结果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效果最好;针对性不强地进行评价,效果就较差,而只有成绩没有任何评价效果最差。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另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开发与培养。
参考文献:
(一)实施量化考核,细化管理环节。内务管理是一项较为琐碎的事务,为加强管理,该局注重将日常内务管理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具体化,明确每一个管理细节,制订详细考核制度,杜绝管理盲区。____年,该局率先在全市工商系统探索对工商所内务管理实施“零基考核”制度。即是将原用于企业财务管理“零基预算”、企业生产零缺陷管理的方法用于内务管理。对各工商所内务管理工作进行细分,对办公环境卫生、档案管理、办公设施管理、安全保卫、食堂后勤服务等各方面进行量化、细化,对每一项达到考核要求的设定为“零”分,即考核目标分,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进行扣分,即出现负分状况。通过引入“零基考核”机制,让各位内务管理工作人员感到压力,努力做好内务管理,达到管理目标。
今年初,随着工商所升格转型,以及各所内设组的调整,该局对几年来内务管理实施零基考核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出台《内务管理考查评分标准》,进一步完善内务管理考核制度,将内务管理考核范围扩大到分局机关。该评分标准对以往考核制度再进一步细化,将内务管理分为:窗口服务厅形象、上班制度、办公室内整洁、公共场所整洁以及三防安全等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详细列明考核内容和考核扣分值。
_.窗口服务厅形象方面,共细化出九项考核内容,除规范制服着装、环境卫生外,将以前容易忽略到的方面也进行细化,如针对××人普遍有喝功夫茶聊天的习惯,明确禁止在场所聚集茶聊。对窗口是否配齐办照登记表格格式样式和签字笔、办事座椅等也列入考核项目;
_.上班制度方面,对上班实现指纹考勤登记或签名确认制度,对工作人员外出办事的,要求必须填写《工作人员外出办事登记簿》注明外出原因,外出时间,并由所在单位领导签名确认;
_.办公室内整洁方面,分别对物品摆放、卫生清洁进行细化,细化到每一个角落,实现“五无三有”,即桌面无乱摆文件资料、办公室无摆放工夫茶具、地面无纸屑烟头杂物、内屋顶屋角无蛛网灰尘、值班室无乱团被褥、办公桌上摆放有人员工号牌、所有人员有佩戴工作证上岗、室内有配备卫生桶等设施;
_.公共场所整洁方面,对楼梯通道、阳台、公场所门口、公厕等各个方面逐一进行细化,涉及办公场所每一角落,确保卫生整洁“无盲区”;
_.三防安全方面,除明确值班制度外,对有没有配备灭火器材,灭火器材是否摆放在显眼位置,灭火器材是否过期等逐一列入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的量化、细化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内务检查的形式性和人为影响因素,确保考核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落实岗位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在将内务管理工作进行细化的同时,该局注重各个岗位人员职责的落实,明确各人在内务管理中的职责。在工商所方面,该局分别对所长、副所长、巡查员、法制员、信息员、档案管理员、报帐员、票证管理员、窗口受理员、内务管理员等人员岗位职责进行明确,每个岗位工作职责都细分为若干小项,每一小项都有详细的扣加分标准,克服了大家一起做,做事一窝蜂,责任不明,权责不分,出了问题无法追究到人的弊病。一些工商所还在细化个人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推进领导带班制,如在窗口落实所长值班带班制度,每天由一名所长或副所长在登记服务窗口带班,做好考勤、着装、卫生等规范工作。在分局机关方面,以股室为单位,健立股室负责人责任制,股室长(主任)负责组织做好本股室内务管理工作,细化本股室内务管理分工。如该局登记注册股,落实股长带班制,合理分配人员,做到内务工作“一日一清洁,一周一整顿”,确保办公场所卫生、整洁,登记材料、学习材料等工作资料规范存档、安全保管,登记窗口人员着装规范,形象好。人员内务管理岗位的细化、明确,避免了办事推诿,出现问题无法追究到个人的局面。
二、在抓“严”上下功夫
(一)严格督查,敦促规范。在细化内务管理环节和人员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该局注重加强对各单位督查,通过日常督查和突击督查,促进内务管理规范。该局在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前组织对各单位进行内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单位工作场所是否卫生、物品摆设是否有序、各项专项工作资料是否按规定整理建档、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并在节日夜间组织对各单位值班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检查是否按规定落实人员__小时值班。在检查中该局采用拍照、录相方式,对内务管理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该局将所拍录录像在股所会议上进行播放,对那些内务凌乱的不雅形象进行曝光,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严厉的督查和有效的惩戒,促进各单位内务管理规范。
(二)严格实施考核,实施激励机制。近年来,该局认真按照已制定的内务管理“零基考核”制度和内务管理考查评分公示制度组织开展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对各单位内务管理每一环节和每一位人员岗位工作进行详细认真考核,避免考核形式性,走过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近年来先后有工商所和队伍人员因内务管理落实不到位受到扣分。去年,该局为激发干部职工工作动力,出台了《关于推进分局若干重点工作的激励意见》,对考勤制度公示等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激励,将其考核结果同年终奖励工资挂钩。如对能认真落实考勤公示制度的,经考核达标的,由分局按各单位各人的工资额发放半个月奖励工资,有一个月不达标的单位,则本单位所有人员都不能领取本项目的奖励工资。通过实施激励机制,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加强上下班纪律,加强内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严格的考核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各单位做好内务管理工作的动力。
关键词:煤矿 安全文化 实施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c)-0078-02
1 安全文化的起源及定义
安全文化起源于高危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核安全行业。1986年4月25日发生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核能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人们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重新探讨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企业文化”这一管理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评审会的总结报告中第1次出现和采用“安全文化”这个术语。随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91年出版的安全丛书《安全文化》中对安全文化进行了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有关安全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综合。
2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形成
在现代化社会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更新的基础上,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远进步,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而且各种煤矿生产的新设备以及新工艺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从根本上降低了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但是,安全生产事故依然频发,经研究,人们发现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抓好安全生产中最主要的人的因素。因此,开始注重开展以及强化煤矿生产工作中的安全文化建设,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规律,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职工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营造出煤矿生产的安全文化氛围。
3 当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煤矿企业通过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使得矿井安全事故、安全隐患、“三违”人员等均逐年降低;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均日趋提升;矿井人、机、环境和系统之间进一步和谐,但面对仍时有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暴露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管理落实不到位,少数职工安全认识不到位,吃安全饭、质量标准化饭的意识不强。生产以及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一些煤矿生产管理的相关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头脑中会出现“生产第一,而安全第二”的错误意识。甚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私自减少生产环节,过度追求速度,而忽视了效率,造成抢进尺、抢时间以及抢产量等的不良现象频发,没有真正“把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落实到实处。
(2)安全教育活动效果不尽人意。部分单位井下班前会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现象明显,活动效果差,“三个一”活动还没有真正地使职工入脑、入心,学习前的准备不充分,学习材料临时凑合,教育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同时还存在学习内容安排得多,检查落实和考核兑现得少的现象,没有真正做到落地到人见效。
(3)部分干部作风还没有真正转变,没有明确自身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上所应担负的职责。在深入井下生产现场上,还有部分人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带着问题下井”的要求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在中夜班带班工作上,显现得尤为突出。
4 安全文化的有效实施
4.1 落实“两大”主体
(1)落实“党管安全”的主体责任。一是要认真落实“党管安全”的责任,建立健全党委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制度,转变干部作风,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二是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矿、区队、班组、家庭四方联手,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三是要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继续发挥好党员联保工作和党代表、职工代表安全巡视等监督活动,深入开展好共青团员安全示范岗、家属协管等活动群众安全活动,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落实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体意识。第一,是要注重亲情教育。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学会利用情感教育来不断感动每一位员工,并提醒员工自己的安全是对父母的最好孝敬;第二,是要重视友情教育。把安全薄弱的高危人员,作为友情帮教的重点对象加以控制,借助友情帮教,保证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做安全事以及当安全人;第三,是重视真情教育。始终遵循严管干部以及善待职工的原则,把严与爱以及情与法有机融入相应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第四,是要注重自主教育。让职工在各类安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主动讲安全,在安全论坛上主动说安全,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干安全,真正树立职工的自主管理意识,逐步培养职工自主管理的行为。
4.2 突出“四抓”管理
(1)抓理念渗透,提升安全思想文化。不断加大“安全为天,生命至尊”安全理念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纸以及安全文化专栏等,向所有工作人员积极宣传以及灌输相应的安全文化理念,组织开展安全文化到岗位以及进区队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保证安全文化理念能够入心以及入脑。
(2)抓强化培训,提升安全教育文化。从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技能素质入手,抓住跟班干部、特殊工种、群监员、党团员4个重点,充分发挥职工安全培训中心、政工部门、职能科室、群众组织的能动作用,坚持做到“四个一”安全培训方式,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订学习培训计划,进行强化培训,使每一个职工逐步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以及“我会安全”的转变。
(3)抓行为规范,提升安全行为文化。把党员安全联保、团员安全示范岗、职工代表安全巡视、安全生产竞赛活动与安全教育进行结合,不断扩大丰富安全文化建设新载体,针对职工在岗位操作中容易产生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加强班前安全危险预知管理,提高其安全注意力,使职工逐步养成“时时处处查隐患,人人事事防事故”的良好习惯。
(4)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利用报纸以及板报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活动的大力宣传,筑牢职工思想上的防线。在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抓好各种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报道工作力度,运用电视、报纸、橱窗等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而且要对煤矿工作中的实际进展情况以及先进典型等进行及时报道,对那些工作不认真或者是日常工作不到位的员工进行通报批评,从根本上形成相对浓厚的安全氛围。
4.3 安全文化最终要实现“三个”促进
(1)促进职工安全素质提升。凭借在安全文化宣传工作中力度的不断加大,科学建立安全教育基地以及不断丰富安全文化的真实内涵等,积极烘托了非常浓厚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强工作人员在学技术以及钻业务层面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水平以及自主保安意识日益提高,减少相应的井下违章现象。(2)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借助理念引导以及机制创新,不断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与责任机制,日益提高安全科技设备设施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发展。(3)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通过大力开展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使职工思想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安全习惯和生活行为进一步规范、文明,从而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一)进一步规范各项教学常规,使教师有章可循
备课:每周各组的集体备课时间都要得到充分保证,继续推行“集体说课、分散备课”的集体备课制度;并实行差异备课: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撰写详案;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教案是详案,对于首次任教本册教材的应有80%以上详案;50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写简案,要注重课型的齐全(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作文指导课、实验课等等)。课时教案重点体现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指导(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及措施),习惯培养等。
校本培训:各备课组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
课堂教学:在以往较为完善的课堂模式基础上(文史类科目教学模式“导学展示——合作交流——拓展迁移——总结反思”,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模式“目标展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继续推进特色课堂的创建。开展优秀特色课堂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推荐一节符合学校特色理念和新课标理念的优秀课,参加学校“优秀特色课堂教学”评比。评选过程中,各教研组研讨、探索、集思广益、吸纳精华进而总结出更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习惯培养和落实,继续推行小组合作教学,将微笑、激励、竞争带进课堂,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自主、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艺术,做到备课备教法,讲课讲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板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为了充分发挥备课组整体优势和骨干教师带头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效率,在夯实三轮同研的基
础上,定期组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普通老师的过关课及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在备课、研课、磨课、上课、评课、反思过程中提高教师水平。促进教学有效性。
校本培训:各备课组组织同研一节课活动及各种展示课活动
作业教学:继续坚持“总量控制、分类布置,非双休日小学科不布置作业”的原则。要求老师把作业布置纳入集备内容,在共性分类的基础上可以有个性的内容。作业设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渗透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要做到“四精五必”,“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五必”为“布置学生的作业,教师必先做、有发必上收、有收必批改、有练必讲评、有错必纠正。”重视作业订正。做好学生作业情况的记录与分析,特别是对作业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或独特性见解的应予详细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实行“等级+评语+日期”的评价方法。提倡教师利用高效、鼓励性的评语与学生随机交流,既拉近师生距离,又鼓舞士气。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错题册”(教师的“错题册”与作业批改记录整合在一起),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册”,学生的错题册可以与笔记本整合在一起,提高学习效率。双休日或节假日注意作业的多样性。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也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作业。
每门学科都要建立书面作业本,学生保留一学期作业,学习委员保留作业布置记录轨迹。检查组将通过不定期深入教研组抽查作业和学生问卷形式监控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同时,每学期教导处将进行一次学生作业及课堂笔记展评活动。
教学反思:本学期我们继续推行教学反思制度化。引导教师写好“备课本上的反思”和“反思本上的反思。
备课本上的反思
课前反思主要结合新课标、特色理念和学生实际,实现课堂最优化;课中反思重点研究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民主,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教师能否适时调节。课后反思的关键在于思考是否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三维目标是否落实,存在哪些困惑及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提倡青年教师反思数量不少于全学期备课量的1/3,骨干教师反思不少于1/4。
反思本上的反思
一周工作的总结及学习“推荐小文章”的感受,每月4次。
单元检测:做好单元检测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师及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着力抓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反馈和调控。抓实每次质量检测,以反思促发展。要求各备课组每学期单元检测(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在内)不少于4次,同时加强课堂随考力度,也就是说每节课应有课堂反馈。
每
次检测后,坚持“站在数据上分析,跳出数据外分析”的观点,任课老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分析出问题,分析出目标,分析出措施,分析出效益。要求每一位教师,客观对待数据,主要反思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促进可持续发展。
音体美及实验教学:音体美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各年级音体美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课的教案,克服授课内容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大对音美课的随堂检查及听评课力度,学期末教导处以抽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及技能测试,学生的成绩同时计入老师的考评之中。体育组根据级部特点,确定训练专项,教导处每两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以考评体育教师、班级和学生。
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学期初制定翔实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完成教研中心提供的实验任务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教学,每周四开放所有实验室。实验教学要做到课前有通知、有准备,课后有记录、有检查。实验学科的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验比赛。并继续做好实验小助手的培训等工作,完善实验教学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听课:采用定时间、定地点的常规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的方式,教研组长和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一般教师听课评课15节以上;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30节以上。通过听评课,授、听双方都能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评议记录要突出“三个一原则”即指出一个优点、找出一处缺点、提出一个建议。
听课班子将继续加大随堂听课的密度,坚持随听随评随检查教学常规,要求听课小组的老师、学科骨干老师以及空课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评课。
校本培训: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薄弱学科的教师。
(二)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营造浓郁学风。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b、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c、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d、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评定
2、注重日常渗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专心听课、课堂笔记、课后及时作业、自主复习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敢于表达、诚实考试的习惯。要求各个学科、各个级部有针对性的目标和落实措施。教导处将通过抽查作业,民意调查,随堂听课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等,发现的问题将及时进行反馈,并督促教师指导学生改正。
3、学法指导,每学年之初拿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进行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如怎样进行预习,如何记好课堂笔记,如何有效作业,如何提高记忆效果等,在平时的课堂上亦随机给学生渗透一些实用的技巧。
4、注重细节管理,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纪律。教师应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组织纪律,注重细节,加强常规管理,确保纪律的落实。
5、重视辅导。面向全体,坚持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优生和学困生,要在思想上关爱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抓常规落实,促常规工作有序高效
1、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向教学细节要效益。修改、完善《实验中学教学常规考核制度》,以制度落实为基础,强化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实施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阶段性和随时性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周周反馈,月月汇总,提出下一阶段的学校的具体要求,并督促好出现问题的整改。
2、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督查,跟进课堂质量。建立三条质量监控线,即问卷调查、校内教学督导以及教学质量分析。
问卷调查:即每学期末向学生发放问卷,评选最受欢迎的特色课堂。
校内教学督导:即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重点对青年教师、薄弱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重点要抓好听课后的评课、分析和指导,对传统的、机械的课堂模式给予最大程
度的纠正。
教学质量分析:即加大单元质量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成绩分析力度。每次检测既要有数据的统计,更要有教师、学科、班级、年级、学校各个层面教学质量相关的分析报告。每次检测后,要求做到“三个聚焦”,即聚焦有问题的班级和学科,聚焦有特色的班级和学科,聚焦新教师,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引领教师调整教育教学方向。
二、加强校本教研与培训,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校本培训理念: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
校本培训原则:常态化、序列化、实效性。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校本培训目的:打造和谐向上能力强的团队(以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团队、以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团队、以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团队、以级部教师为成员的团队、以班级为单位的任课教师团队等等),提高每位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措施:
全员培训:
1定期组织教师召开专题交流座谈会。如:9月末10月初召开“骨干教师表彰暨经验交流”大会,骨干教师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并引领全体教师进行大讨论。学期中组织教师“谈学生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优等生”等专题交流活动。
2、“读书工程”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继续开展“周读——月读——期读”的三步走读书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利用“读书工程”平台,使其达到好书共享、解疑释惑、传递愉快工作学习信息、阶段性总结等作用。
周读:内容——经典美文。
时间——每周一第8节课。
形式——集体学习。
文章来源——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根据提供的文章数量及质量计入教师的考核。
月读:内容——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经验。
形式——教研组牵头的论坛等。
期读:内容——教育专著。
时间——假期。
形式——自学。
另外,将精彩学习材料上传校园网“教育科研”专栏,全校老师随机学习、跟帖交流,在各异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
3、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把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及时上升为科研课校本课程汇报课暨研讨会,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优秀成果,解决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3、充分发挥网络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一是鼓励所有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二是利用好摩登等网络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科学常识的普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发明的意识;三是利用好课件,特别是网络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打造和谐向上的团队。
(1)、完善教研组的考核制度,定期表扬先进教研组,期末进行“业务标兵教研组”、“师德高尚教研组”、“最受学生欢迎的教研组”等不同类别的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激发教师追求事业成功和打造和谐团队的热情。
(2)、继续实行教研组长及教研组例会制,学习教育理论,反馈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介绍集体备课经验,通报常规检查情况。
(3)、加强教学研究,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教研活动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4)、各组开展“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等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5)、积极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讨论、有记录、有小结,杜绝随意性,加强常态课研究,开辟教研园地,打造交流平台,初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中会考工作
1、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认清具体目标,调整好自己及学生的状态。广大师生团结协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2、以提高效率为立足点,以新课程及中考考试动态研究为突破口,有效提高中考学科的教学质量。各学科的教学要有总体设计、每一步的打算,将工作计划安排到周、天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每位教师都要研究中考说明;研究考试要求;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研究中考试卷的评价与分析,掌握答题技巧;研究复习内容、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是认真备课,复习课教学内容密度高、教学节奏快,要达到复习课的高效率,认真备课是充分必要条件。
三是精心选题,建立习题库,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在练习题目的选择上,要对现有的成品材料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有针对性,切忌随便使用,高耗低效。
四是上好讲评课。复习阶段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优化训练,在精心设计训练习题的基础上,上好讲评课是一个必不缺少的方面,讲评课对复习课起到了矫正、巩固、补充的作用。
五是全体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向科学学习要质量。
六是向管理要质量;营造浓厚的应考、备考氛围;张弛有度,提高效率;特别关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努力创设和谐的工作氛围,整个力量拧成一股绳,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及时收集和捕捉信息,指导做好教学工作。
主要工作安排:
8月:
1、学习、研讨29号文,完成学校、教研组实施方案及个人教学计划。
2、中考试题研讨。
9月:
1、初四级部进行第一次单元测试。
2、拟定教研组计划。
3、班主任主持召开班级任课教师座谈会a:进行学生情况分析b:商讨小组的划分、使用及评价方案。c:制定班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
4、开展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活动。
5、骨干教师表彰暨经验交流。
6、数学、体育组读书交流。
10月:
1、月初单元测试。
2、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骨干教师座谈会,主题: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或如何培养优等生。
3、政治、音乐组读书交流。
11月:
1、月中期中测试。
2、学生作业、笔记本,作业批改手册(教师错题册)展评。
3、进行备课本、反思本、听课记录本等常规检查并反馈
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情况。
4、开放骨干教师课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秀特色课堂的评选活动”。
5、物理美术组读书交流。
6、体育单项测试
12月:
1、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
2、音美理论及技能测试。
3、史地组读书交流。
4、月中单元测试。
1月:
1、学生问卷调查。
2、进行备课本、反思本、听课记录本等常规检查并反馈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情况。
3、校本课程优秀成果展评。
4、生化劳组读书交流。
5、优秀教研组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