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供应链综合管理系统能帮助您连接企业全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2、各个管理模块可供相关业务对象独立操作,同时又通过第四方物流供应链平台整合连通各个管理模块和供应链环节;
3、缩短订单处理时间,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和订单满足率,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资金积压;
4、实现协同化、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如图1所示的三层结构[1],通过在结构功能层对商流、物流、资金流的职能管理和业务推进,以实施层的信息技术、策略过程、施设设备及组织变革来实现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各流的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及“三流”之间的集成和协同,从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实现组织的最高使命和战略层的目标。
1.1结构功能层在信息化的今天,敏捷而有效的供应链规划、组织和管理,是以高效协作为前提,以信息流为手段,以有效需求管理为核心,将物流、资金流、商流集成于相互联系业务流程的协调运作,寻求供应链系统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与合作,从而促进供应链速度、成本、效率的优化。从商流管理来看,通过卷烟商流与资金流、物流体系的分离和流程推进,加强采购、销售、服务等营销管理,做好上下游客户服务营销,真正按市场需求,做好客户需求的获取、分析、预测,适时地组织货源的计划、采购和补货。从资金流管理来看,通过对每个运营、管理活动成本、盈利等要素的核算与监控,实现对供应链上的业务单元的准确核算和控制,以缩短对客户订单的响应周期,有效控制产品成本,降低供应链成本,实现资金流的管理目标。从物流管理来看,通过DC、仓库、中转站的规划、选择和网络优化、运输管理的优化、物流服务改进来实现与供应链战略、财务约束相匹配的物流服务。
1.2从实施层来看从实施层面来看,建立在以信息技术和一定设备设施基础上的组织变革、策略流程的创新是“三流合一”和供应链快速响应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因此,信息技术是实现“三流合一”的基础支撑,也是实现供应链快速反应的前提和保证。在烟草商业供应链中,从工商的销售计划衔接、烟草商业的购进、入库,到由烟草商业对零售户的网上订货、卷烟配送构成。在这其中,烟草商业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起着承接工业、零售户的作用。其主要的卷烟商流(不包括烟叶)是指从采集客户订单到与工业企业签订采购合同的过程,包括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货源分配、订单采集、订单管理、需求采集和管理等业务活动;卷烟物流是指从卷烟出厂,到进入烟草公司仓库,再到分拣、配送到零售户为止的过程,包括仓储出入库扫码、入库、存储管理、分拣、打码、出库、出库扫码、送货签收等业务活动;卷烟资金流是指从与零售户的销售结算到与供应商的采购交易、结算、对账、资金转账等的过程。从实施层来看,需要通过对需求、计划、采购、订单、销售、补货等的需求和交易信息共享和协同实现商流的顺畅和协同;通过RDC、DC、中转站的选址、作业流程来实现物流的协同和精益管理;通过精确的资金流收支、核算和监控来实现经济活动价值目标;而每一个“流”重要环节与其他“流”的重要活动间的协同、交互和准确是实现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2烟草商业“三流合一”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架构的初探
2.1构建“三流合一”集成平台是实现行业敏捷供应链的重要途径国家局提出的CT-155蓝图的根本诉求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总结国内外的优秀实践。根据行业信息化应用特点,构建应用集成架构和技术集成架构一体化的集成平台是实现“三流合一”的重要途径。
2.1.1应用集成架构通过元模型方法构建设比较完善的企业级信息化架构,包括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在此基础上通过资产疏理和差异化分析,建设并实施符合行业“三流合一”的集成平台架构[2]。从应用架构来分析,从人员、活动、管理记录和活动记录四个维度来记录每一项业务活动,其重点是管控记录和三流活动记录,管控记录是对操作人员所做的业务操作进行合规管理、痕迹化记录、质量监控、平衡记分卡记录和战略关注的工具;三流活动记录是综合记录业务活动的需求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增减变化情况。应用集成必须改变管理流与业务流相脱节,制度规范众多、许多纸质文件传递、人工流转、数据和信息并非数出一门、重复输入、处理、存储的状况,改变实际运行执行烦,效率低,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与管理信息流的融合,实现数据流、非结构性数据的互通和共享。根据管理及应用的详细程度,可将管控记录和三流活动记录中的任一项变量进行细分成若干个子项,例如,资金流,可细分成收入、支出、成本等子项。因此,应用集成架构A可用以下函数表达:A=f{人员(代码、角色、分组、权限),活动(名称,前置条件,模式),管控记录(操作名称、操作者、标准、操作痕迹、质量监控、BSC记录或战略关注),三流活动记录(需求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这样,引入流程智能和平衡计分卡管理思想,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于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业务流程协同,对流程节点进行审核、监控、预警以及标准化、精细化、过程化、科学化的全面绩效管理。
2.1.2高效集成技术架构按照国家局CT-155统一应用平台规划蓝图,集成平台指行业统一平台,应具备数据分析服务能力、应用集成与协同能力、信息共享能力、数据传输与交换能力和基础设施资源管理能力。它应能实现企业级“三流合一”内部整合的功能,它一般采用SOA、ESB、BPM、主数据管理、BPEL4WS、云计算、规则、组件、门户等技术搭建可灵活配置的具有集成能力的集成环境、数据环境和行业云环境。与ERP系统架构等其他系统架构相比,这样的架构具有先进、开放、灵活、集成、集约、可配置、跨系统、可扩展、可管理的技术架构,可以更好地利用原有遗留信息系统的资产,使建设集页面、节点、表单、活动、消息、门户、报表等一体的集成平台成为可能。这种架构的优点是可以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将相关企业的WebService集成到云服务环境或自身系统中。但集成的深度取决于统一应用平台基础架构的健壮性和灵活性。
2.2通过导入ERP实现企业级“三流合一”是构建敏捷供应链的基础一体化数字烟草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实施ERP,其优点是为“三流合一”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财务业务的及时、高效、精准一体化的成本核算。ERP系统一般具有较强的流程引擎和较完善的流程管理功能,世界级的ERP产品在其系统架构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保持超强的研发优势,从而保持了其产品在系统架构、流程管理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著名的SAP的NETWAVE具有建立流程模型、、维护、跨系统组合等诸多功能;能提供支持BPMN/BPEL等协议的流程建模、定义、编辑、集成和仿真工具,确保业务流程设计开发过程的快捷和高效。同时,加上ERP在数据关系定义上严密科学,使得与业务流程相关的“三流”信息严格同步。ERP的最大优点是实现了企业内部尤其是ERP系统中的“三流合一”。为了适应供应链合作的需要,可能通过ERP提供的接口来实现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之间的互通和应用,以实现“三流”的分离推进、“三流”集成和协同运作,以信息流驱动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实行业务过程的不断优化。
2.3混合模式这种模式引入ERP管理思想和企业集成架构的理念方法,内核应用采用ERP的架构,非ERP应用则向企业集成平台发展[3]。这种模式的集成包括企业内部的ERP系统集成和外部的ERP系统集成。而对于内部集成,又可以区分为ERP系统之间的集成以及ERP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对于外部集成,也同样包含与ERP之间或其他系统之间的集成[4]。这需要从组织架构、主数据等企业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采用ESB、SOA、BPM等技术进行企业集成平台进行规划、设计和研发。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企业内部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企业的应用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商务、交易、结算、物流等数据的交换;实现SCM系统与和ERP、DRP、WMS、TMS等商流、财务、物流系统之间的集成。这里举一个订单处理环节三流合一的例子:业务单元通过网订或电话订货获取的客户订单由WMS根据对零售客户的送货时间等服务承诺,对订单进行按线路优化排程,形成合理的订单波次,传送给分拣系统;同时,将订单汇总后生成的出库数据一方面传送给WMS以给分拣补货用,另一方面物流系统中产生的出库单据凭证传送到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以此进行存货核算。分拣系统在进行数字拣选处理并将订单发送给打码到条分拣中心控制机,进行分拣、打码到条处理。打码到条后的卷烟按户进行包装后,按TMS计算获得的车辆和送货线路、时间窗口进行送货和签收,保证按时送达,还可以通过ETL定期抽取到物流运作管理系统,使得物流运作管理系统能够跟踪管理整个货品的物流过程。从而实现了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同步运作。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031-01
1 SCM的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同行业的跨国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利用他们在资金、技术方面的雄厚实力,采取各种方式,在中国各地建立多家合资公司,造成了活塞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同时,能源紧缺、原材料价格飞涨,造成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上游主机厂,也不断对配件厂商产品价格进行施压,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采购部门的采购效率,必然会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措施。而实现企业采购信息化是实现此措施的有力手段。
渤海活塞的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较早,采购系统管理涉及到的采购计划、物资申购、采购合同、采购订单、物资收料、物资检验、库房管理、采购发票、采购付款、财务记账、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评价等功能,在我们的ERP中,都有相应的模块来进行管理,采购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来保证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实施。但采购人员除去企业内部的工作,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供应商进行交流,供应商与公司采购部门之间的联系大多依靠传统的电话、传真来进行,效率低下,采购过程可追溯性比较差,采购员不能及时地跟踪到采购合同、订单等所需信息在供应商的进展情况,容易造成采购反应速度跟不上企业生产的节奏,外部采购数据与内部ERP信息系统缺乏数据交换,也造成了信息的缺失、重复和迟钝。人为因素的过多存在,使采购工作缺乏透明感,不易监督,缺少可控性。同时,由于原来公司的招标、询价、发展新的合作伙伴等,基本都是采用面谈的方式,这样就可能会因为采购范围的局限性,造成许多优秀供应商不能参与到企业的采购工作中来,使企业丧失了更多的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些采购工作中的瓶颈,更好的理顺企业采购信息化,建立网上电子采购平台,实现网上采购成了企业的必经之路。
2 SCM的主要功能
针对渤海活塞物资采购的实际情况,公司信息部与采购部紧密配合,为避免网上采购系统与现有ERP系统的功能实现冲突,首先对采购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明确提出网上采购要实现的具体功能需求,主要为:网上询比价、网上招标、网上订单、网上对账,同时,针对公司现正在运行的ERP系统,也提出了相应的接口方案。随后,公司对几家知名的软件供应商企业进行了考察,并通过招标的形式,于2008年6月份确定北京网达信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我们网上采购系统的合作伙伴,天津企之星软件公司为对应的ERP模块合作伙伴。
由于渤海活塞网上采购系统与我们原有的ERP项目存在着系统架构、系统安全、应用模式等多方面的不同,我们从硬件、软件方面都做了相应的部署,首先追求信息的安全性,不能因为企业内外部软件的融合,而放弃对信息安全的要求。然后是稳定性,稳定、成熟的技术是系统顺利运行的保证。
另外,公司网站地址是中国网通提供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南方电信用户对北方网通用户进行访问时,往往会感到网速奇慢,为此我们购买了专用ADT路由器,通过它,实现了网通、电信通讯线路的自动选择,从而解决了这一通讯上的速度瓶颈。
为了保证在网上采购的各个环节中,能够把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如询价、招标、中标、收料的信息等,及时有效地传递给供应商,防止供应商因不能及时登陆网络而错过时机,公司还与联通公司合作,安装短信群发器,并与网达公司通过多次协商,确定了采购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由网达公司定制接口,在关键的信息产生后,可以由系统把信息自动发送给供应商,并且,随着系统的推行,我们也将逐渐把这一技术应用到我们的ERP、协同办公系统中去。
在网上采购系统与ERP系统的对接过程中,为了避免ERP系统与网上采购系统数据的相互影响,我们通过中间库技术来实现两个系统的融合。两个系统都对中间库进行约定好的读写操作,不会去直接访问对方建立的数据,这样,就既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又保证了各自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我们的网上采购系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网上询比价、招投标系统,作为我们整个采购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可以说,它承担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外它是供应商与企业协同合作的平台,对内是采购员贯通内外业务的纽带。
网上采购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2.1 采购信息
在网上采购的主页面中,可以公司的采购制度和日常采购物资及现在正在对外招标的项目,由于是面对互联网一个大的平台,所有登录互联网的合作伙伴都可以看到,有效扩大了物资采购范围,有利于吸收到更具性价比的优秀供应商。
2.2 供应商管理
对供应商进行注册、审核、信息维护。供应商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注册,提供各种资质证明材料,采购部部门可以在线审核,并与ERP中供应商档案实现了对接,避免了重复操作。
2.3 招投标管理
招标文件、维护,在线售标、投标、开标。过程中安全可靠,避免了暗箱操作,并与短信通知系统相结合,随时把信息传递到供应商手中。对内,与ERP模块实现无缝连接,可以导入ERP中提供的申购单信息,并在开标后形成定价单,回填到ERP供应商档案中的价格库。
2.4 询比价采购
企业内部各部门与子公司通过ERP申报各自的物资申购计划,并由部门领导进行审核后,提交采购部,采购部对采购计划进行分解,然后由相应的采购人员决定是否对申购物资进行上网招标询价,采购员在网上采购系统中可以随时发起,也可以对接ERP中的采购申购信息,询比价项目,过程中实现多级监控,系统通过短信方式和网络平台通知相应的供应商,通过一系列在网上进行的询价、比价、招标、投标、开标、授标,最终形成采购物资定价单,定价单与ERP采购价格调整申请单实现对接,整合了有效的信息资源。
2.5 采购订单管理:订单下达、供应商回填订单
企业内部ERP系统,根据网上形成的物资定价单以及申购单,形成正式的合同和采购订单,通过网上采购系统提交给相应的供应商,供应商接收订单后,在发货时,通过网上采购系统回填发货信息,采购员根据网上发货单信息,对照接收到的实物通过ERP进行收料、检验、入库、采购发票、采购付款等实际操作,实现整个订单流转过程的有效运转。
2.6 数据统计
对网上采购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7 财务管理:实现与供应商账务核对
由采购员通过ERP形成与供应商的往来对账单,通过网上订单系统,由供应商进行确认核对。
3 SCM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网络技术;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
1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含义
1.1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顾客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即上游的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即企业的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即链下游价值链。因此可以认为汽车物流是集原料的配送、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产品、包装产品、产品流通和物流信息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这是现今的汽车物流概念及现行摸式。供应链是将所进行的项目活动或服务活动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的综合一体化可以使消费者接受到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这些活动的本身就是上下游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过程。而汽车供应链管理就是指人们在了解并掌握了供应链之间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后所总结出的,其利用管理的目的筹划、组织、指挥、相互协调、控制和激励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协调流通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业务流之间的合理的调控来促进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合理的发展,用来达到最佳的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获得小成本所叠加的附加值来赚钱取最大的利益。
1.2网络技术在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型在各个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如百货业、IT工业、船舶工业以及汽车制造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汽车制造业在科技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下网络技术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购买、运输、储存、调配、安装、整合以及到最后的售后服务,其复杂零散的部件、繁复的程序、复杂的结构,都需要合理有效的调配。那么供应链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则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被高速运转的市场所淘汰。这种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迎合新兴的市场经济。网络科技的使用也可以帮助汽车厂家和提供商两者的长期持久高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更快更有效地分享设计思路,制定更有效的双方获利服务。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双边合作关系更进一步的发展。
2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特点
2.1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
在早期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供应链是由不同生产厂家以不同的车间流水线的方式构成,部分生产并安装成整车,是由局部到整体的生产方式,其包括售前、售时、售后服务维修全权负责。对于传统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一家厂商所负责的工程量巨大,与此同时所存在的系统漏洞也会有着较大的体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为了汽车市场供应链获得更高的利益,其供应链内部关系就必须有所调整。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业务流内部关系调整应该更加细化与复杂,明细的分工有利于生产的便利。业务流可分为多级供应商,当今市场大致分为四级供应商售时以及售后的服务商当然必不可少。那么它们的职能大致这样分配:一级供应商的职能是提供传动系统和内饰系统等整套的系统,二级供应商的职能是进行系统组装与市场供应,三级供应商的职能主要是为二级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四级供应商则是为三级供应商提供最基本的原料和基本辅料的供应商,当然还有售卖商、售后服务商以及消费者等。
2.2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特点
首先,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供应链系统主要的核心。汽车制造业是整个供应链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大都为整车配置为调度,信息的交流共享,整车的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等方面拥有着较大的前景,是协调产、售、售后的重要关系枢纽。汽车制造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汽车供应链的重点在于制定、协调打造优质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调配,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供应链系统的管理要不断的更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供应商与分销商的相互协调与管理,促进生产、供应,销售关系的协调与控制等;再次,供应链上各个产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十分密切并有所协调。汽车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共同开发产品的组织,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双边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持久的合作有利于设计思路,制作过程的发展。然后,物流配送功能的专业化,采购和生产的全球化。通过从订单计划环节到销售环节的集成管理,汽车生产与市场形成较为良好的关系,双方基本能保持一致。物流配送更加快捷专业;最后,汽车的零部件为汽车的主要成本,其采购的全球化有利于降低汽车成本,是汽车制造业的一大重大改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策划汽车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构建各种商务信息平台,促进各个商务链中的成员更加有效地了解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3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Intranet/Intranet技术及Extranet技术
企业内部网是Intranet/Intranet技术的别名,又叫内部网、内联网、内网。顾名思义,Intranet技术是企业运行的内联网站,它最核心科技则是基于Web的计算再次重新整合的科技。它通常建立于企业各成员或组织内部成员并为其成员提供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和文件传输平台,例如内部的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建立内部防火墙,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体系。在供应链中Intranet/Intranet技术可以保护供应链内部的文件使各成员更加放心的信息交流。Extranet——外联网其具体定义还在讨论中,但人们大都能接受的定义是: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使各企业成员与各企业成员的客户和其他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如果说Intranet技术是内部联系网站,那么Extranet技术则是外部相互交流联系的网站。这种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和谐共赢加快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3.2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应用
图1网络技术在汽车供应链上的应用(说明:⇅物流→信息流)在21世纪网络信息化快速变革的时代里,Internet/Intranet技术与Extranet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汽车供应链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供应商提供零部件的硬件设备和设计思路的软件设备。制造商是将提供商所提供的零部件按照既定的设计思路整合并保管运输至销售商。在整个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汽车制造商占领着核心地位,掌握着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为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即冲压、焊接、总装和涂装。在这整个的流程中Internet/Intranet技术则负责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即上游到下游之间的联系交流与资源信息共享。而Extranet技术则是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交流。通过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Extranet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各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更加稳固的持久性,各企业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具有良好的交流互通的合作平台,如图1所示。
3.3“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及实例
“大数据”在对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至关重要,同时它又与“云计算”密不可分,应用“大数据”对在汽车行业供应链进行精准的评估与营销,分析链条中的故障,并及时地分析解决,为行业节约大量成本。如今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相结合,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而以上的技术正在使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实例,例如采用了Z2EE技术手段和数据库技术手段,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技术新型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对于过去较为单一的系统网络技术的运用,极大地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新型汽车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包括系统信息的管理、各会员的信息管理即各企业的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的管理、供应信息平台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共享与监控。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新型汽车产业供应链。如图2所示:
4结语
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促进汽车行业的系统化的发展,使汽车行业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化社会。网络技术有利于其成员内部的共同协作,同时也促进与外部成员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管理成本。该研究为汽车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互联网的发展逐渐渗透入企业管理领域,并带来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尤其是企业电子商务的Business-to-Business(B2B)模型,不仅仅改变了企业的交易模式,也影响了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互联网的发展同样也影响了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指的是对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这些流程将关系到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需求。因此,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即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型[1],它包括顾客资源管理,供应资源管理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船舶工业,百货业,IT工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制造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市场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产销量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远超美国和日本。其中,汽车供应链是各行业中最复杂的供应链系统之一,从零部件供应到整车交付,总共包括了运输、储存、加工、整车制造、车辆配送和备件供应等流程,这些流程层次繁多、结构复杂,并且在整个供应链中为一个整车厂配套的供应商通常会多达上百家[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汽车供应链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进行转变。然而,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化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多个部门和不同经销商之间的计划制定和执行系统是相互独立的,这导致了供应链管理系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纵向、横向之间的通信受阻,并因此形成了信息孤岛和信息资源垃圾。其次,多个部门和不同经销商各自使用自己的管理软件,并且这些管理软件之间没有统一的接口,互不兼容,这就使得无法通过系统进行信息的自动共享、搜集和分派。第三,不同部门和不同经销商的管理软件尽管目前已经连接了互联网,但这些系统的互不兼容致使各自的数据需要先经过格式处理才能导入其他系统中,以至于无法提供完全的、精确的和实时的数据。在本文,我们探讨了能够通过信息搜集、共享和优化来提供真正有效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该研究对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链接到全世界,形成了巨大的价值链。电子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不仅仅服务于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而且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完全的供应链信息服务。这一方面可以解决供应和销售中出现的信息不顺畅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消费者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分布资源计划和电子商务统筹为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4]。信息共享是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关键。作为上游和下游工厂的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需要IT系统提供精确的数据并形成真正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甚至信息交换。在确保商业机密的先决条件下,数据流会交互式流动而不是单向流动[5]。特别是,这些上下游工厂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节约了人力资源,简化了大量的手工作业和重复性工作。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是根据核心制造工厂的需求来开展工作的,他并没有从上下游厂商中搜集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数据。但对于供应商或销售商而言,他们同时为不同的制造商提品或服务,因此他们只能人工处理相关数据,而这是及其耗时耗力的。但对于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而言,因为该系统是基于统一的IT系统工作的,因此数据格式和操作界面是统一的,供应商或销售商对于数据的处理也因此变得简单[6]。
3服务于经销商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也为大型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统一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主要研究了汽车制造商的下游企业的供应链,包括市场管理,库存管理和顾客管理,以及在汽车制造商的市场系统中的综合管理[7]。在汽车制造商的下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从制造商到经销商的管理问题。这包括:
(1)建立一个经销商管理系统。
作为下游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交换通道,经销商管理系统能够提供统一的信息交换格式,以便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高速的信息搜集能力。经销商管理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处理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以及经销商彼此间的关系。
(2)建立统一的市场规划方案。
经销商与制造商通过实时协同预测汽车消费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制定和适时修订供应链发展的战略规划,为制造商及其下游经销商提供长期决策的依据,并增强品牌意识,有利于保持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
(3)实现统一的库存管理。
通过核心库存管理,制造商能够实时掌握各个经销商的库存并统一管理和分配库存,这一方面可以确保制造商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节约了经销商的库存开销。这是一个双赢的处理。
(4)整合顾客资源。
通过汽车市场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消费者关系管理系统和经销商管理系统中的顾客资源得以共享。经销商因此可以知道当前的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数据。而制造商则可以对顾客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定位市场和发展、开拓新市场。此外,在汽车制造商的下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还需要解决内部管理问题。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使得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实时掌握他们所经销品牌当前的市场形势,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负担。因此,经销商需要一个专业的市场管理系统。而在过去,几乎没有经销商会考虑购买一个相关管理软件以便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这主要是要么没有合适的管理软件,要么就是太贵了,以至于经销商并没有强烈的购买相关管理软件的愿望。但大型经销商仍然有相关需求,因为他们需要从制造商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而现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产生他们自己需要的曲线,因此大幅改善了经销商的市场管理水平。
4从订单计划到销售的集成管理系统
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彼此联系非常紧密,这需要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各种层面的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地区负责人、售后服务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的协同操作。与传统的以整车制造工厂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相比,集成了从制造商到经销商各种信息资源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数据的双向流动,提供了一个值得称赞的信息平台。通过从订单计划环节到销售环节的集成管理,汽车生产将与市场很好的保持一致[8]。从订单计划环节到销售环节的集成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括了计划管理,汽车型号定位,汽车市场跟踪,仓库管理,顾客订单渠道,订单确认,装配,广告等等。在早期的进程管理中,销售和生产计划是分离的,然而实际上这两部分是不可分离的,尤其是生产将制造商与经销商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集成管理可以很好的处理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包括制造商实时了解市场信息,经销商实施反馈顾客信息以及经销商快速获得产品信息。从订单计划环节到销售环节的集成管理使得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信息集中和快速回应的优势得到最好的发挥,让进程管理变得快捷,方便。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一、 供应链管理系统风险
IT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供应链管理系统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深远的影响, IT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很难避免非法侵袭,极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内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外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损失。
二、供应链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系统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为了实现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控制目标,必须设置各种手段。此外,因为现代企业面临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政府政策修订、市场竞争与IT的发展等各种外部因素可能导致经营活动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加上行为因素也会影响控制系统的效用。所以说,实现控制目标并非易事需要统筹规划、分清主次、掌握原则、全面实施。
COBIT,译为“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是IT治理的一个开放性标准。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通过实现控制目标,可以保证对组织的IT环境已建立了一套充分的控制机制。所有的控制措施不必在同等程度上满足业务对信息的各种不同需求如:主要、次要、空白。所有的控制措施不必在同等程度上影响各种不同的IT资源。
三、供应链管理系统内部控制域内容
1.供应链管理系统获得和实施控制
供应链管理系统获得和实施控制包含了获得和维护技术设施、开发和维护技术系统等。
(1) 获得和维护技术设施
为满足业务需求的业务应用软件系统提供合适的运行平台,重点要考虑的因素有:硬件设施的标准和未来的应用方向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对硬件的评估;安装、维护和变更的控制;升级、切换和移植的计划管理;内部和外部技术设施和资源的使用;确认与硬件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应责任;变更管理;硬件设施总拥有成本;系统软件的安全性。COBIT所提出九个方面的考虑覆盖了硬件设施从采购、安装调试到日常维护的整个过程。目前,国内的企业在硬件的采购和安装调试方面往往控制得比较好,但是在系统应用过程中,维护和系统变更等方面没有规范可控的程序去应对。
(2) 开发和维护技术系统
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使得业务运行的稳定对系统的敏感性越来越强。系统一方面在给企业的业务运作和管理带来收益的同时,它的复杂性在另一方面也给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时,企业应该把IT管理部门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业务部门来看待。从业务部门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有相应的流程来实现业务需求;从IT部门管理的角度来看,业务就是为系统用户或使用部门提供满足他们业务需求的信息服务,确保信息应用和技术解决手段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COBIT中,这种控制体现在企业是否有结构化的手段来制定和开发用户手册、运作流程、服务要求和培训材料等。另外还必须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业务流程设计,程序的需求与技术交付的同等重要性,开发编制程序的及时性,用户程序和控制,运作管理程序和控制,培训材料,变更管理。
2.供应链管理系统交付和支持控制
供应链管理系统交付和支持控制(Delivery and Support)包含了控制系统安全、数据管理、设施管理等。
(1) 控制系统安全
尽管访问信息时有严格的限制,但是消除这种限制却非常简单,所要做的只是获得一组数字或字母。业务需求除了要求系统从功能上满足外,同时也必须反应出业务运行中的秩序和相应的控制机制。COBIT关注和审核的对象包括:对信息机密程度和有关隐私信息的定义;授权,身份甄别和系统访问的控制;系统用户的识别和授权的相关信息;密钥管理;防火墙的管理等。
(2) 数据管理
数据是信息服务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确保数据在输入、更新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是信息服务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COBIT的主要控制目标涵盖了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和特征:它包括数据的格式;源文档的控制、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控制;数据存储媒质的识别、移动和数据存放点的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验证和完整性的管理、数据所有权的定义、数据管理政策、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整个系统应用平台上的数据的一致性;以及涉及数据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要求等。
(3) 设施管理
系统设施的有效管理是IT及时有效交付的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服务部门需要提供合适的物理环境来保护IT设备和相关人员免受人为的和非人为的危害。为了确保有效性,COBIT的控制目标就是为了让企业有合适的系统安置环境以及对安置环境有很好的物理控制,并且对定期的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在控制目标的审核中,COBIT重点关注:对设施访问的控制;物理环境的安全性;业务持续性机会和危机管理机制的合理性;相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等。
COBIT框架为企业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我国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借鉴COBIT的信息系统治理的思想和框架,科学、系统地对信息及相关技术进行控制,对推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尤其是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相信,在COBIT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等有关理论、方针政策指引和各方各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IT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一定会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作者单位:劳淑蕾唐山学院
付建涛唐山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DOI]10.13939/ki.zgsc.2016.02.038
自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之后,国家及社会对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在此期间,应切实推进“两个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三集五大”管理体系以及智能电网系统,支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快建设金融控股集团的步伐;积极贯彻“四统一”原则,即统一组织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与统一领导,继承了SG186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成果,在对其进行完善与强化的前提下,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通过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世界一流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为信息化工作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制定了以下几种策略,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实现与发展,即实行信息化精益管理;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规范化的一体化信息系统调度机制;加快建设资源平台及数据中心的步伐,以及建设智能电网系统等。
作为SG186工程的核心系统,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督标准化管理系统已经在各省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投入运行,通过了多重挑战,已验收。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为跟进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督管理系统亦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旨在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背景介绍
由于传统经济体制遗留的弊端,促使我国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仍然未能适应当前的时展需要,与世界上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相距甚远。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核心流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分别为分类、评估、选择、管理以及集成。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不恰当地选择很可能给工程质量带来较大的隐患,甚至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主要体现在下述几点:
(1)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在建设过程中,虽然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然而,却在监督与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方面有所缺失。所以,在开展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督标准化管理工作时,因为工作步骤较为繁冗,加之工作人员素质、能力良莠不齐,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2)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缺乏实际效果。当前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制定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控制体系,基本上集中在事故的规律及原因等方面,并不注重风险的控制、评估与分析,这种处于被动式的管理方式,对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管理与生产存在较大的影响。
(3)在建设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管体系过程中,交叉业务出现遗漏。在基建、调度、生产与业务等管理模式中,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管存在交叉现象,所以,在建设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管体系时,并未详细阐述交叉业务的注意事项,并未使监管范围覆盖全面,造成了管理体系的缺失,从而出现漏洞,加大了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管的难度。
(4)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管管理模式存在空白点或不均衡。现阶段,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存在监管工作人员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安全供应链管理意识的不同,导致监管工作存在误区。另外,因为常规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与监管工作只针对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生产、检修及运行领域,所以忽略了生产运行的前、中、后期的管理,促使管理方面存在空白,对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影响。
所以,应制定健全的、长远的发展战略,充分满足信息化时代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管需求,采用先进的、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及措施,建立与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发展需求相符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与管理系统,这不仅是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是我国科研领域研究的热点,亦是推动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2技术路线
在开发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督标准化管理系统时,采用了Java技术路线,编程环境则为JDK 5.0,通过构建一体化、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对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生产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与管理。在设计系统时,采用了业内可靠性、稳定性较高的Weblogic作为基本架构,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性。并选择了容灾能力较强、可靠性较高、性能较好的Oracle 10g数据库,为数据的存储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集中式服务器部署方式,确保了每一项业务的有效衔接,在各地班组、子公司的互联网浏览器上,登录至网省集中部署的服务器上,促使维护、运行更加简单、便捷。系统所采用的业务流程、建设方案如下所述,具体为:
(1)展现层是业务与数据两者间的通道,是展现企业门户与文化的工具,有曲线、表、图等多种表现方式,将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生产过程与结果呈现于大众眼前。
(2)应用层体现的是业务领域,一般涵盖两方面内容,即业务应用和业务逻辑。其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方法与应用,充分展现了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工作灵魂。
(3)服务层是连接业务和数据的纽带,是体现应用的工具,充分满足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
(4)数据库层是抽象设计的结果,承载了所有与业务相关的信息与基础数据。
3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按照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督管理方面的需要,可从下述几个角度进行规划与设计,即:
①从业务操作及数据来源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性、方便性的角度考虑;②实现企业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评价;③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覆盖企业的每一项业务与生产环节,不得出现遗漏。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督标准化管理系统可划分为四个部门,即知识库管理、评价中心与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分析、业务处理中心与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控中心。其中,知识库管理具有维护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评价模型及管理规范的作用,为相关部门进行评价与分析提供充足的依据与标准;评价中心和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分析能够客观、真实的评价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过程,并生成精准的评价报告,呈交给上级部门;业务处理中心覆盖范围较广,实现了对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控中心涵盖生产管理与调度运行等信息,为各级生产管理及安监部门提供监控数据。
4结论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加快了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建立信息化、标准化管理系统的步伐,通过开发健全、规范化的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督管理系统,在促进物流仓储管理系统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赵栋.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管工作座谈会召开[N].中国电力报,2010-01-01(006).
[2]史玉波.努力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监督管理和谐格局[N].华中电力报,2005-05-06(007).
[3]朱周刚.浅谈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的人性化管理[J].硅谷,2008(1):3-7.
[4]杨昭新.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保证体系和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监督体系的作用[J].电力安全供应链管理系统技术,2005(11):24-26.
[5]张二磊.仓储管理运作效率提高途径[J].中国市场,2009(19).
[6]孙玉凤,孙福田,邢嘉禄,等.现代物流仓储业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0(10).
一、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课程是以我院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改革总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学院办学理念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设计目标必须服务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它是课程设计的灵魂;教学做一体化、教研产一条龙的教改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的途径也是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具体的体现。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为就业服务、就业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的导向、原则和路线。《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近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多次走访人才市场进行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专业、课程论证;并深入不同类型企业进行调研,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电算化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企业需要的不再是能简单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人员而是能使用ERP软件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人才。
基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服务区域经济,为中小企业培养财务、业务信息化处理人员的专业定位,本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业务核算、财务核算岗及ERP项目实施岗。不同于《会计电算化》课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这门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采购、销售、库存等相关业务部门核算岗位及存货会计岗位。
这就是我们课程设计的导向,课程设计要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基于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核算岗位的工作过程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构成了《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这门课程。
3.课程定位。作为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ERP软件进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的专业核心能力,它开设在第四学期,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为了更好的满足就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我们采用嵌入式合作模式,与用友公司、银河人才网合作共同开发了《ERP供应链管理系统》教材、实训指导书及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项目,同时整合了一系列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习题库、多媒体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基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以用友公司22年与全国80万客户成功合作经验,我们直接选取用友培训教育学院的《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课程标准作为我们这门课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具体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为满足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要求,由用友公司负责教学内容的制定,我们编写讲义并随时补充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开发性和动态性。
《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引入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帮助同学们了解行业、企业现状,对企业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性问题进行分析,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从事相关业务、财务核算岗位及ERP项目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灵活采用项目驱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互动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下面选取具体一个单元-赊销业务的处理为例来介绍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
首先进行任务告知,本单元的任务就是赊销业务处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同学们明确赊销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前期的参数设置和业务处理的关联;培养熟练使用软件处理赊销业务的能力。
然后进行任务准备,教师进行实训案例讲解并发放相关原始单据和凭证,包括出库单、销售专用发票、各种凭证等。
最后进入任务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调研成果展示,第二阶段:业务演练,第三阶段:师生互动,第四阶段:要点总结、教师点评,第五阶段:流程修订,第六阶段:学生总结,自评
在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可针对知识型项目、技能型项目、综合型项目的不同灵活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并有效利用FTP网络平台、网络学习平台、各种网站等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
评价并检验教学成果好坏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考核,本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期末考核引入了行业标准-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平时考核突出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的特点。
四、教学成果与社会评价
通过对《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这门课程的设计我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时可以保证100%的取得由信息产业部颁发的“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近年来,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同学还多次代表学院参加相关比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包括第二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大赛河北区总决赛团体一等奖、“用友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河北总决赛二等奖等。
此外,我们的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单位都表现良好,获得所在单位领导较高的评价。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通过课程设计的改革,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0?0052?04
0 引 言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始于80年代末,近年来它已扩展到了一种所有加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超越了供应链出现初期的那种主要以短期的、基于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使供应链管理系统从一种作业性的管理工具上升为管理性的方法体系。随着市场和竞争的全球化趋势发展,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该是一个通过链中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
同时,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包括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通过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的结构模式[1]。
当前的SCM的特点是在功能上新增工作流、XML/EDI、DSS等功能,并且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SCM管理的对象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料、物理的和生产力的资源扩大到更多资源,包括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和协同。管理的深度从原先的企业内部的联机事务处理OLTP向下扩展到覆盖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处理,向上扩展到供应链决策支持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横向实现与ERP、电子商务系统等其他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机集成。SCM的计算机环境从传统Client/Server环境过渡到以Web和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分布式计算环境为支撑。软件结构上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更趋于灵活、实际和面向具体应用的敏捷供应链构架[2],或者考虑风险因素的SaaS 模式的供应链管理系统[3]。SCM软件应用范围拓宽,已经应用到纯制造业以外的许多领域[4?5]。
电磁线是机械工业的主要配套材料,电力、电子、通信和家电等行业的发展与其息息相关,特别近几年信息家电产业已超过工业电机和变压器,成为电磁线的最大用户。电磁线产业是湖州市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已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并带动铜材加工、精细化工、设备制造、电机制造、电线电缆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浙江省电磁线产量已占全国的1/3,而浙北地区电磁线的产量占浙江省的67%,全国的20%。近年来电磁线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的需求量和销售量给湖州市线缆制造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有:
(1)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联系不够紧密,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紧密联系的供应链,企业、供应商和客户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系统协调性差。
(2)现有的库存管理系统难以满足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库存控制决策没有与供应商与供应商联系起来,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资源。
(3)信息系统相对落后,没有建立较为有效的市场响应、用户服务、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
(4)没有建立对不确定性变化的跟踪与管理系统。
企业在不断完善内部生产管理的同时,还要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供应环节和销售环节,即管理整个供应链系统。不但要优化内部供应链,还要整合外部供应链,形成价值链和网络集合体,实现集成高效供应链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全球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面向线缆制造业专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降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价格、降低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与维护的成本与难度。集成高效的供应链系统是线缆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1 系统总体设计
在系统的安全体系解决方案上,考虑统一安全策略链的构成(包括总体安全策略、各级安全域安全策略、安全域间安全策略构成)、基于自然人证书认证和设备证书认证的基准认证服务体系构成、以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统一授权访问控制等技术的实现。
在分析线缆制造业生产经营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组件技术和基于J2EE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在基于Web,XML、组件等先进技术,应用SCM系统与ERP系统的集成实现和协作关系管理,以满足企业级开放系统集成的需要。
2 系统功能与技术实现
2.1 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技术实现途径
系统确定适合线缆制造业的基于过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组织扁平化和组织重构的实施方法、管理模式到企业参考模型的映射方法、管理模式变动、参考模型重构与SCM系统功能配置之间的快速互动过程。
采用工具集(建模工具、模型库管理工具、模型分析工具、配置工具、报表工具和组件库管理工具等)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与SCM软件系统的紧密连接,并作为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应用到企业实际管理事务中去的技术实现途径。
(1)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的形成。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总结并提取SCM先进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同时形成协作模式库、管理模式库和管理方法库,覆盖线缆制造业、典型制造模式、典型协作模式,并包含一些特殊和专用的管理方法。
(2)形成企业个性化参考模型。基于管理模式库和方法库,结合特定行业、特定企业管理需求,形成适合线缆制造业、特定企业管理需求的个性化参考模型。这部分工作借助模型库管理工具。
企业供应链建模工具与SCM系统的集成准备从两方面展开:基于企业供应链建模和企业供应链模型的SCM组件定义和构建;基于企业供应链动态建模的SCM快速系统配置和动态重构。
(1)基于企业供应链建模的SCM组件定义和构建
供应链建模过程从企业物流需求建立企业业务过程模型,从业务过程中抽取出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型,根据功能模型中的功能单元以及功能单元内部的过程描述,抽取并构建出对应此功能单元的SCM组件。同时根据与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相集成的信息模型生成组件使用的业务数据库。
(2)基于供应链动态建模的SCM快速系统配置和动态重构
该环节以企业模型组件与SCM系统组件的映射捆绑机制为基础,实现基于模型组件的SCM组件重用过程,和基于企业模型的SCM系统重构过程。最终实现将用户需求的变化缓冲入企业业务模型中,在经过模型的诊断和分析后,再通过动态企业建模进行SCM系统的快速配置和重构。
基于企业多视图建模方法,按照任务原子化思想设计SCM功能组件,根据企业参考模型和企业个性需求,从组件库和模型库中抽取组件,利用工作流技术和企业建模工具建立SCM系统企业参考模型,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定制搭建和快速配置,并以供应链操作参考模型(SCOR)的关键绩效指标评测为依据,对供应链构建方案择优和调整。工作流管理系统对流程进行调度执行和管理,协调用户和调用相应的组件,实现SCM系统业务过程的自动化执行。当业务流程改变时,以工作流消息总线技术实现对供应链的灵活重构,使供应链信息和物流通道的设计都具有较高的柔性,以提高供应链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2.4 基于J2EE的组件技术
首先实现SCM基本组件的抽取、分类、定义,功能组件的分类、定义及动态构建技术,基于XML标准的业务数据表示与交换规范等基础内容,进一步实现基于XML的组件接口技术及基于XML的EJB组件实现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SCM基本组件和各类功能组件,实现组件间的数据交换及功能集成,采用软总线结构,实现组件的即插即用,并力争实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组件的动态构建。
开发面向企业的组件及组件库管理系统,支持面向不同行业、企业的实例级组件库系统的构建与维护管理。通过组件库管理系统,实现组件的动态调整,满足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根据企业模型,实现符合实际应用的ERP系统原型的快速建立,为企业快速实施SCM系统奠定基础。
2.5 系统的安全体系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系统需要扩展其使用范围,已经从企业内部的Intranet逐步向Internet扩展,以支持集团级的异地化信息共享和沟通,但同时要求降低成本,缩短响应时间,向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和供应商提供更容易访问的服务。通常提供这种服务的应用程序必须在现有的企业系统增加新的商业功能,这些商业功能被递送给广大的用户。这些服务必须高度得可用、安全、可靠和可扩展,安全必须保护用户的秘密和企业数据的完整性,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安全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环境,企业应用程序应该清晰地建立需求和结构体系。比如应用程序应该按照企业的要求建立保护层:对于不敏感的信息或不易受攻击的系统,可以适当减少保护的层次;实现和管理一个安全体系的成本还应该与应用程序的安全要求相联系,应该尽力做到安全性与成本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在企业级管理平台中组件安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SCM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将采用如下策略:
(1)认证
认证(Authentication)用户向系统证明其身份的过程。为保证与操作系统无关性,SCM系统的认证服务不与操作系统的用户登录安全机制连接。SCM系统用分布式的认证服务控制客户机的访问,该服务控制用户是否能够访问应用程序中的组件。认证机制将定义用户、领域和组。
(2)授权
授权(Authorization)是服务器同意或拒绝客户机调用EJB上的方法的过程。可以分成3步:首先是声明角色,规定用户对某些特定功能模块有使用权限;其次声明角色的引用,定义好不同角色后,就可以进行应用;最后是映射角色到用户和组,先根据角色开发EJB组件,在部署EJB组件后,系统管理员能够将角色映射到不同的用户和组。
SCM系统的安全体系最主要的需求是支持安全的应用程序的部署,在应用程序运行期间,无需依赖私有的网络或其他独立的技术,从而可以使应用程序在容器间具有可移植性,同时可以减轻应用程序开发者的负担。SCM系统将根据J2EE规范定义安全角色和其相应的安全责任。
3 结 语
该系统所开发的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软件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供应链系统优化配置管理构、供应链计划管理、供应链系统计划协调与调度、供应链过程管理与控制、供应商伙伴选择与管理、分销管理、定单管理、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与分布式库存管理、物资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供应链系统评价管理、辅助决策管理等。所开发的供应链协同管理SCM系统具有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系统等其他系统的集成性,提供相应的系统集成接口和集成手段。供应链协同管理SCM系统能够按照组件方法实现系统可配置与可重构性,支持客户化定制。它支持基于ebXML的供应链业务数据交换,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和主流数据库集成应用。
因此,通过该SCM供应链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物流、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并通过分析、整合价值链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从而在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的提升上发挥巨大作用。该系统可以大大提升线缆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慧君,杜兰.基于SOA的闭环供应链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41(1):9?12.
[2] 谢天保,伍池宏.基于双赢合作机制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9,35(1):17?20.
[3] 孟凡生,尹鹏.SaaS模式供应链管理系统RTCO模型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1):150?154.
[4] 谈慧.基于RFID技术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40(21):17?25.
[中图分类号]T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3-0045-01
1 引言
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同时它也是一个对与产品相关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及业务流进行计划、协调、组织、执行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种涵义:第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运作管理,它能够使企业的活动范围从仅仅最佳的物流活动扩展到所有的企业职能。第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第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为目标进行的组织管理。
1.1 ERP特点与功能
所谓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它是从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ERP系统的特点及核心内容包括有: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是指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核心模块。
1.2 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就是供应链。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的生产(Extended Production)概念发展来的,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供应链与市场学中销售渠道的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供应链包括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前所有参与供应、生产、分配 和销售的公司和企业,因此其定义涵盖了销售渠道的概念。供应链对上游的供应者(供应活动)、中间的生产者(制造活动)和运输商(储存运输活动)、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分销活动)同样重视。
2 系统部署的目标
一般来说,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的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账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的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的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的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才能真正实现如下的目标:
(1)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2)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3)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减少坏帐、呆帐金额等;(4)本企业在供应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所以下面针对企业供应方面进行介绍;(5)供应管理设计目标;(6)用户更新,用户可随时更改密码,以防被侵权而使利益遭到破坏;(7)查看库存情况,对仓库中的存货有所了解,以便定量进行发货;(8)货物供给,根据订单要求进行发货,并保留存根,以便日后查询。
3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流程和实施方法
目前各类型的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在市场中层出不穷,究竟哪一种软件功能更强且更适应用户需求也越来越为用户所关注。我们知道系统参数设置越灵活,软件性能越强,越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同时也加大了系统实施的难度。众所周知,成功的软件实施需要软件系统知识和企业管理思想相紧密结合,而这一点往往又是软件商或用户中任何一方难以单独完成的,因为软件的生产者会更注重其产品性能的完善,而不能非常完整、系统地掌握用户的需求信息;而作为用户,一般并不能十分了解各系统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因此很难正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既熟悉软件功能,又熟悉企业状况的咨询机构应运而生。这种较为独立客观的咨询机构能够站在用户的角度,并凭借自身对各种系统的熟悉与了解,在实施过程中与软件商密切合作,发挥出系统的最大功效。
(1)需求分析是指在充分了解客户情况,包括客户生产/财务及管理流程后,与客户一起讨论对系统的具体要求方案,主要针对其现行体制中的不足及目前所需的信息,制定出一套用户对系统的需求方案。为合理地选择系统提供了基本保障。需求分析按照由顶至底、由大到小、由粗到精的过程来进行。
(2)系统演示/选择在这一阶段,我们会根据上一步骤中总结出的用户的具体需求,结合我们对各类型系统的了解,初步划分出几个适合于客户的系统,逐一安排进行系统演示。
(3)系统询价/购买。一旦选定了合适的系统,咨询人员会帮助客户参与询价和购买工作,这其中包括为用户制订采购计划。许多中大型软件包都是由各个可以独立工作的功能模块组成。
(4)安装系统/调试/网络建立从这一步骤开始,咨询人员的角色已经从协助客户管理层作出软件选择的决策转变为负责安装实施整套管理信息系统。
4 结语
我国制造企业应该在经营管理的思路上进行转变,对供应链管理加以更多的重视。首先,是要将供应链管理纳入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中。也就是说,在制订经营战略时,就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绩效, 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通盘考虑、设计和规划。第二,要在平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对企业的供应链系统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新调整、流程重构和优化管理,使之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变化的顾客需要,这是一个不断改进、优化和总结经验的过程。第三,企业要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我国制造企业是 在计划经济年代按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大而全、小而全”,以生产为导向,组织结构普遍存在“两头(开发和销售)小、中间(生产)大”的“橄榄型”特点。这种组织结构庞大臃肿,不利于 对外界市场灵活反应。企业应尽量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剔除形不成竞争优势的一般业务。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完全可以向“两头(开发和销售)大、中间(生产)小”的“哑铃型”组织结构发展,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供应商体系。此时,企业要探索对其众多的供应厂商及其构成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统一控制和协调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成恩.供应链中物流及信息流管理.中国管理科学,2000.
[2] 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北京.知识管理出版社,2001.
[3] 张林龙.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管理.企业情报工作,2003.
供应链是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客户等多个实体的链条,各种信息数据分布在企业中,加上以往信息技术方面的限制,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不能做到供应链全局上的信息共享;另外,我国很多企业之间欠缺沟通,无法满足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企业间运作的协调与优化。这样,在供应链的管理和决策中就会出现问题。
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Web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等技术分析,将供应链内的各企业及企业内的管理软件结合起来,实现了供应链的协同效应。
INTERNET 下供应链管理要求
实施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动,同时减少整个供应链的交易
成本,实现终端用户的最大价值;同时实现链内各企业的信息集成,发挥协同效应。
(一)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指的是信息在供应链成员中的共享,信息共享能够确保供应链是由正确的终端客户需求信息来驱动的,以信息代替多余库存物资,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牛鞭效应”,减少供应链运作的效率缺损。基于Internet的信息共享不仅体现在成本低廉上,也体现在它强大的辐射作用上,为企业之间频繁的数据交换创造可能。
要确保供应链的有效运作,核心企业需要共享的信息包括了所有可能影响其它供应链成员活动和绩效的数据。通过开放性的标准,Internet在不同实体之间建立了简单安全,又经济有效的电子联接,也为数据共享创造了一个理想平台。基于Internet的信息中心(information hub)将信息发送给相应的供应链成员,通过网络数据互动,使不同的组织实现电子信息的集成。进一步,Internet有利于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内部信息系统(ERP, SCP)的集成,如图1所示。
(二)集成性
供应链工作涉及多个企业和系统:同一个企业中的各个系统有可能是由不同的单位分别开发的,所以在接口、通讯协议、安全要求、编程模型等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另外,整个供应链往往由不同的企业组成,所以还需要将所有供应链中企业的系统都整合起来。因此,供应链系统开发者面临跨越不同的系统将其整合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一个解决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方案,它可以达到上述要求,高效低成本地为企业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信息系统框架建构
(一)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信息的流动是跨企业进行的,因而系统必须实现跨地区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的结合、多个异地局域网连接等技术。Internet的出现和Web技术为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实现展现了一条新的途径,即采用基于Internet/lntranet的B/S模式,客户端将不再需要应用程序,它们完全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了实际应用。这意味着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浏览器来执行应用程序,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低成本数据传输、操作和共享处理,终端用户只需浏览器就可以轻松访问所有的应用系统。基于INTERNET的应用系统都采用B/S模式结构,在客户端中除Web浏览器外,要安装的便是一些插件和控件。这些插件被设计于服务器端,并通过网络下载到客户端;控件则是在第一时间浏览时下载并注册的。
制造商一般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核心,可在制造商内部建立Web服务器(Internet和Intranet软件的主要部分)。对于供应商和零售商,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对其系统进行进一步改造,对小规模的供应商、零售商,只需浏览器访问制造商的Web服务器,维护本企业在制造商服务器存储的信息,由制造商的Web服务器统一进行数据管理。对于大规模的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这样制造商和供应商、零售商之间可以通过浏览器相互访问,传递信息。
(二) 层次结构分析
1.内部信息交换。 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联接起来,使不同部门的信息达到共享。内部处理的核心要以建立INTRANET为基础,企业的事务处理、信息共享、协同计算都是建立在lntranet上的,要与外部交换信息也是以lntranet组织的信息为基础的。其中,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企业的基础数据,业务处理数据等;应用服务器则是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中间接口,它完成二者的数据交换。企业建立了硬件框架之后的关键工作就是要解决在lnternet上共享信息的组织形式。信息系统处理的信息是企业内部lntranet信息共享的主要对象,主要完成数据处理、状态统计、趋势分析等任务。以往大部分由企业部门内部独立的个人计算机应用系统组成,主要涉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
2.外部信息交换。通过lnternet,实现对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分销商、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与控制,实现对重要客户的及时访问与信息收集,以达到促进企业的电子贸易、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和金融交易开展的目的。这一层的工作主要是由企业外部的lnternet信息交换来完成。企业要建立一个Web服务器,主要对文档资料、数据库进行管理,它需要与交换对象签订协议,并规定信息交换的种类、格式和标准。
3.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系统的集成,是指在基于WEB技术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环境下,要实现供应链各链节的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就需要在设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接口。设计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接口,是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实现企业内部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的前提条件。以往企业各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往往由于系统结构、网络通信协议、文件标准等的不一致而出现分离的局面,现在通过lnternet的“标准化”技术,lntranet能够以方便、低成本的方式来集成各类信息系统,更容易达到数据库的无缝连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软件将内外部信息环境集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整体。利用游览器能成功的访问其他成员企业的信息系统,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也采用基于WEB的体系结构。
前端的表示层使用Web浏览器作为用户界面;中间的应用服务器运行业务逻辑和控制数据访问;数据库在后端,控制数据的存储和服务的传输。具体构建如图2所示。
(三)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处理
根据图2,交互过程如下:在HTTP协议的支持下,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发出数据请求;由Web接受HTTP请求,处理相应的请求操作;将处理之后形成的SQL (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数据库查询语言) 语句送交后台的DBMS (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服务器),DBMS根据SQL语句返回结果数据;由Web将结果翻译成标准的HTML格式(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志语言)和各种Script语言,传送回到发出请求的浏览器;由浏览器根据HTML语言和各种Script语言生成可视化界面提供给用户;同样浏览器将更改、删除、新增数据记录的请求送至Web服务器,再由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联系完成数据维护任务。
(四)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各个节点企业建立自己的 Intranet网,通过路由器,防火墙连接到 Intemet网上。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常只有一个,我们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制造商为核心企业。而供应商、销售商、分销商都属于供应链上的合作企业。在核心企业中建立管理中心,核心企业管理了供应链中的所有信息,并实现辅助节点合作企业间的数据处理和传递。通过组建网络,实现跨地区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