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商会换届工作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6 19:02: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商会换届工作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商会换届工作报告

篇(1)

一是工业增速取得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突破。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342.4亿元,增长45.5%;实现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26%。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99.3亿元,增长49.1%;实现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29.0%,高于全省17.9%的增速1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二是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2户,累计276户;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42户,累计90户,为工业总量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二产首次超过三产,工业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4.3%,比2010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

三是县域工业园区竞相发展。“一体两翼”工业发展迅猛,占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75%。其中,汉滨、旬阳两县区的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半壁江山”,其它县区也你追我赶,呈现奋力争先发展态势。县域工业园区竞相发展。高新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7.5亿元,入园企业达到620户。十县区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9亿元,入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全年新增入驻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2户。高新区被确定为“省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旬阳生态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

四是工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工业企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3亿元,增长3.9%。石泉火电、循环镍两个投资过100亿元的重大项目落地开工,陕煤富硒矿泉水、汉滨兄弟农工贸、汉阴电动自行车、平利凯瑞斯服装等8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为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增添了后劲。

五是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全市有中小企业9.45万个,从业人员32.5万人,完成增加值190亿元,增长28.07%,占全市GDP47.5%,较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198.5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8.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超省上下达指标0.4个百分点。

我市工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广大企业家沉着应对、勇于开拓的结果,也是各级干部主动靠前、优化服务的结果。在座各位都出了力,着了急,确实辛苦了。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企业老总和工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表示感谢!

二、工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形势紧迫,必须高度重视、坚定信心工业经济是财政增长的支柱,统筹城乡、民生发展和经济转型都要依赖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力发展工业才能富裕一方人。党代会、人代会都提出工业强市,我市工业总量小、后劲不足、投资严重不足。这几年的增长主要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靠高速公路、铁路的投资拉动,前几年交通的投资每年过百亿元,去年近50亿元,今年交通能实现30亿元。工业投资去年只完成了60亿元,工业没有持续的投资,想要有持续的增长是不可能的。都在讲工业重要,都在讲工业要高速增长,但投入不到位,财政支持不到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今年要完成430亿元的目标任务,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李省长在全省工业会上说不让讨论指标,只研究怎么落实。

各级领导对工业发展期望很高,我们倍感压力很大。的工业经济的确也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工业总量小、后劲不足,工业规模小,结构不良,加上用地紧张、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给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全省今年的规模工业总产值任务是17000多亿,我们的430亿,仅占2.5%;榆林、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市的增量都在500亿以上,我们和商洛两个市的总量只相当榆林一个市的增量770亿。形势逼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快发展。

尽管困难很多,但我们也要看到利好的一面。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发展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中央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家也认识到要解决大部分劳动就业,就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前天政府常务会提出,市县两级要拿出5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市本级先拿1000万元,县区拿4000万元,年终视财政的情况再进行追加。主要用于企业的贴息、担保和奖励。财政、人社、国土等部门要形成共识,共同支持。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辛努力,我们的工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各级工业发展热情高涨、氛围浓烈,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月24日,银行准备金率再次下调,说明金融在松绑。特别是国家下决心解决包括我市在内的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发展问题,在转移支付、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难得机遇。

各级领导和工业战线的全体同志要充分认识到的发展差距在工业,建设美好的支撑靠工业,主要增长点在工业,最大的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既要认清差距,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更要提振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只要我们各级都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协作抓落实,无论是从事工业工作的领导、部门还是企业,为了能跟上全省发展的步子,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老百姓,责无旁贷,树立信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就一定能够突破困难,实现加快发展。

三、工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任务艰巨,必须突出重点、攻坚克难

在市委、市政府抓落实工作会上,郭市长已与工信局和各县区长就工业发展签了责任状,抱怨没有用,讨论和商量于事无补,唯有集中力量抓,扑下身子干。具体工作,杨局长已做了全面安排,我这里再强调几个重点。

(一)园区建设强推进园区建设强推进园区建设强推进园区建设强推进。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聚集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十个县区长抓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几年,高新区和各县区在园区建设上取得了较好进展。但总的来看,园区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规模小、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必须把加快园区建设摆在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一要强基础。要在园区建设配套上下功夫。路、电、水等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到位。分管县区长要积极争取主要领导的支持,整合交通、水利、电力、国土等各类资金和资源,向园区倾斜。我们整个资金量不小,但惠及面太广。发改委要就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给予整合和倾斜;要充分利用BT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园区配套服务产业,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增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力。二要抓落户。园区建设效果最终要靠项目来体现。各园区要把已签约项目紧紧抓在手上,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零距离的优质服务,力促项目快落地、快推进、快建设、快投产。同时发挥好园区的集聚、整合和带动作用,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入驻,实现园区建设和项目入驻良性互动。三要促进度。对园区建设和促进项目落地工作要加强分类指导,对新建重大项目,要按月、按季排出进度计划,并按工期计划进行督查。参与园区建设的各部门要积极帮助项目业主解决项目报批、征地拆迁、土地供应、施工材料组织、水电配套等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尽快上马,顺利建设,按期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县上对县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和园区建设进度联系进来,与项目单位投资强度、项目建设进度等挂勾,对当年入园项目进展快、效益好的要给予奖励,在土地、税费等政策要给予优惠,对只占地、不推进项目,只开工,不加快投产的,要坚决实行退出机制。四月份,市上将召开工业园区建设推进现场会,由市工信局牵头组织,各县区要做好准备工作。

(二)升级帮扶重效果升级帮扶重效果升级帮扶重效果升级帮扶重效果。。。。去年我们提出了“五个十”升级目标,各级分梯次开展帮扶,取得了一定效果。截止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中,过10亿元企业1家,5-10亿元4家,3-5亿元9家,亿元以上共计90家,5000万-1亿元的108家,2000万-5000万的78家。今年,市工信局要会同各县区政府,确定100户重点企业,分档次实施包联帮扶,力争过10亿元企业达到5家,5亿-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亿元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一要落实帮扶责任。按照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办法,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头,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具体,实行责任挂钩。对企业存在的土地报批手续、贷款、水电路等相关问题,归类梳理,落实责任,做好服务。二要跟踪服务。包抓领导要组织工作班子对企业常年跟踪服务、亲情服务,对包抓企业基本情况要了然于胸,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包抓领导对包联企业运行情况、存在问题情况要清楚,解决办法思路要清晰,要限时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列出单子,每次会议至少能解决几个最当紧的问题。三要及时通报帮扶效果。按季度将工业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按月排出生产计划,每月对照企业计划目标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确保目标完成。

(三)精心培育进规模。规模企业是保证工业产值的基础,去年我市工业增速较快,与规模企业培育密切相关。今年要继续发扬去年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选择一批最具成长型、有望在年内进规模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和培育的对象,促使企业做专做优、做强做大,不断壮大规模企业总量。力争规模企业累计达到330家。特别要抓好在建工业项目建设,集中力量,落实项目责任,定期调度协调,倒排工期,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发挥效益。统计局部门要主动和工信局衔接,落实规模企业培育责任,工信局负责培育企业够规模,统计局负责满足条件的企业进盘子。

(四)全民创业增实体。发达地区经验表明,创业主体越多,经济活力越强。一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富民强市的基础和希望。要按照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费、多支持、少检查、重激励的原则,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工作上放手,最大限度地把全民创业热情激发出来,鼓励全民发展,催生更多的企业法人和经营主体。二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础,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我市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不足,经济总量小,实体经济不发达。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实体经济,具有吸纳就业、聚集人口、带动第三产业、壮大经济总量的优势。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社会保障、土地供应、扩大就业、财税金融、就业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近期,市上将召集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业发展基金原则,明确扶持资金环节和企业。三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顺应市场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加快发展有市场、受欢迎的手工商品、旅游商品、纪念品以及特色食品,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快速发展。在具体落实中,我们要因地制宜,突出抓好专业村、专业户培育。比如的富硒食品,应该很有竞争力。各地要多抓一些专业村。宁陕广货街就可以发展一批豆腐、豆芽专业村,汉阴可以发展粉条专业村,汉滨区洪山的豆腐乳专业村,岚皋的魔芋产品专业村等等。要抓好培训,培育骨干大户带动全村发展。同时要成立协会,规范经营行为,优化促销手段,不断开拓市场,打造特色品牌。

(五)创新思路抓招商。招商引资是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传统做法,我们也一样,近几年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参加了很多经济技术协作会、洽谈会,合作意向达成不少,但项目落实效果并不理想。为确保招商效果,我们必须创新思路。一要着重引导企业招商。政府搭建平台,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商务资源和人脉资源进行招商比传统的政府招商更符合市场规律。我市现有一些工业企业,有富余资金,也有创业经验,因苦于找不到好项目,不能做大做强。要积极搭建市内工业企业与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平台,定期沟通,激发发展原动力,力争引进更多高技术含量、市场前进好的项目落户。二要突出园区招商。工业园区在土地和政策方面有相对优势,各园区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以更加得力的措施抓好招商引资,对进园企业投资项目要认真论证,严格筛选,长期跟进。要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以效果论英雄,年底进行全面考核。要抓好已进园项目的服务,帮助企业加快建设、早日投产,以现有项目的加快推进,吸引更多项目进驻园区。三要强化以商招商。加强与各地商会、商会等以及在创业的浙江商会、福建商会、安徽商会的联系,利用重要节日召开外地商会座谈会,介绍的发展现状,推介的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利用商会的各类资源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每年利用春节期间外出成功人士回乡之际,以县区为单位召开座谈会,用优惠政策感召,用乡情亲情感动,实实在在帮助回乡人员解决困难和问题,吸引更多的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六)加大投入促发展。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光靠开会动员不行,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发展。汉阴县专门成立“小吃办”支持地方小吃品牌,只要在外地创办汉阴小吃的,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稳定发展的企业可能不着急资金问题,因为与银行都建立了稳定的融资关系。特别是一些成长型企业,大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后,流动资金非常短缺,银行信用还没到级别,贷款非常难,政府的及时扶持尤为重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已经在执行。会前和人社部门进行了沟通,人社部门去年争取了4.7亿元中央贴息贷款,70%用于个人贷款,最高额度8万元,30%用于合伙贷款,最高额度20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最高额度300万元,今年人社局准备做到10亿元,县区长和经贸局长要和人社局加强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市财政今年已预算了1000万以上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业企业发展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各县区也要相应预算专项资金,实实在在地扶持工业企业解决现实困难。

四、工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使命光荣,必须加强领导、强化服务、狠抓落实

工业发展涉及的要素很多,资源、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环境等等,发展工业确实很难。在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创业成本很高,发展工业更难。但是,做大做强新型工业是建设美好的重要基础和必由之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唯有咬住目标硬上肩、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倍努力、加倍付出,超常工作,才能换来预期的回报。

一是各级领导要要高度重视。一要争当内行。县区换届后,很多同志分工刚刚调整,进入了工业战线,希望能尽快熟悉工作,及早地争取工作主动。面对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做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善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中沉着应对、寻找机遇,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驾驭能力和组织水平;发展工业必须要捆绑和整合各类资金和资源,资源配置不到位,工业就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分管县区长要积极争取县区主要领导的支持,要引起县区书记、县区长的重视和支持,把重视工业发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多思考研判、多调查分析、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给县区主要领导“出点子、端盘子、提建议”,要时刻提醒高度重视工业发展,重视不够工业就会下滑,就会影响考核。二要多出实招。抓工业发展不仅要动员安排,关键要出思路,想办法,研究政策,解决问题。各级领导要经常到企业、项目建设现场,与企业家打交道、做朋友,切实为园区建设、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破解难题。对企业要加大扶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重视就是要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企业迈过这道坎,才能做大做强。三要加强督查。市工信局要坚持推行对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业招商引资以及部门服务企业情况等重点工作的督查机制,坚持旬安排布置、月交流推进、季督查点评,加大对工业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对难点问题要明确联系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并在媒体上公布,通过舆论监督,督促搞好跟踪服务。各县区也要健全督查机制,确保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按期完成,力保全年目标。

篇(2)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10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建设等历史机遇,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顺势而为,逆势而上,超额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迈入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阶段。

(一)经济规模快速扩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五年来,我们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深化区情研究,创新发展思路,始终把项目建设抓得紧而又紧,板块互动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2009、2010年先后荣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00亿、300亿元大关,2011年预计达到380亿元,是2007年的2.5倍。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5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2011年预计达到288亿元,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预计达到346亿元,是2007年的2倍。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累计安排实施重点项目340个,完成项目投资471亿元,已建成项目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累计利用外资2.1亿美元、内资103亿元,争取上级资金4.5亿元,2011年争取上级资金1.6亿元。解放路沿线万达商业广场等16个项目正式运营,炭市街——南新街等重点区域完成拆迁,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等一批支撑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召开首届全球秦商大会等8场全国性盛会,成功举办区加快现代服务业暨餐饮娱乐项目推介会和解放路商圈发展战略峰会等重要活动。策划推出“千年皇城商脉,西部时尚首街”和“金康路有好茶”等系列宣传。建成区规划展厅,的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先后盘活万股商厦、裕华商厦等一大批闲置楼宇,顺利解决华源商城、21世纪广场等一大批项目遗留问题。台湾蓝天、香港恒隆、苏宁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进驻。成功引进太平洋保险分公司等34家企业总部和天锡楼等21家品牌餐饮企业。世纪金源等4家五星级酒店相继建成开业,全区五星级酒店达到6家,居西北之首。2011年,拿出320万元重奖纯餐饮招商和星级酒店建设成绩突出单位,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吸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广场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初步形成,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区殊荣。累计投入科技资金3690万元,举办科技大集市活动,成立军民两用光机电技术产业示范园,培育、引进黄河光伏、航辰电子等一批高新科技项目和企业。金康路茶文化街等18条特色街区形成规模,八办纪念馆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定。充分利用“世园效应”,加快发展金融服务、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区二、三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47:53转变为2011年的38:62。2011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40%以上。

(二)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坚持建设与管理、改造与安置并重,统筹规划,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城建路子。

——旧城改造大见成效。累计投资82亿元,完成了17处棚户区和9个城中村拆迁改造。建成全市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全的安置小区——八府庄园。购买、新建安置房21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6.5万户、15万人。全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比2007年增加7平方米。特别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大明宫遗址保护从蓝图变为现实,道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人行天桥16座,新增停车泊位6600个,建成垃圾压缩站14座,新建、改造公厕112座。火车站广场综合改造、解放路拓宽改造两大工程顺利完工,地铁沿线(段)拆迁基本完成,先后改造提升道路128条,初步实现了道路骨架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相继开展声势浩大的四城联创、城市提升、“双十乱”和渣土车整治等活动,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城市提升年投入资金6.2亿元,实施绿化、亮化、美化项目788个,改造提升建筑立面259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环境卫生接管和综合整治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厕免费开放,清理野广告市场化运作步入正轨,市容环境管控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城管+商户”新模式和“122”城市管理新体制。交通缓堵保畅工作成效显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开展“绿满、花映古城”三年大植绿活动,新建解放路中国唐苑等绿地广场33个,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18平方米。实施了东西五路等17条道路线缆落地工程。相继对西北轻工等14个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全市最后一个马路市场——康复路市场正式停业。圆满完成双减排任务。首创扬尘污染防治“三级挂牌”制度,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2011年大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02天。西京医院建成在全军医疗机构中,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项目。城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和谐基础不断夯实

围绕构建以人为本、功能完备、分布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管理,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顺利通过了全国“两基”、全省“普实”和“双高普九”验收。职业教育发展全国领先。接收企办学校31所,教职工4488人,数量为全省区县之最。10万名新市民子女纳入区级教育范围,2011年高考升学率位列全市区县第一。编制下达科技计划107项,争取中央、省市科技扶持资金3703万元,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率先在全市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为4200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养老补贴。在全省首家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比2008年增长了73.5%。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成立区慈善会,累计筹集善款780万元,帮扶、救助群众2890人。区老年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市场建成投入运营,成为省市一面旗帜。建设“爱心济困超市”10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残疾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完成全区“老字号”资源挖掘整理工作,编辑出版第一部反映历史文化底蕴的图书——《印迹》。安装健身路径159套。圆满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任务。成立全省首家清真食品行业协会。提升餐饮行业服务水平,扎实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价格监督检查。2011年房价控制目标基本实现。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巾帼文明岗,连续7年荣获省市双拥共建示范区等荣誉。

——惠民政策全部兑现。五年来,累计投入38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其中2011年达到12.4亿元,新增民生投入3.4亿元,占新增财力的80%。2011年集中兑付了一揽子惠民事项,其中: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工资、待遇提标支出1.43亿元;就业再就业、公益性岗位、小额担保贷款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支出1.05亿元;免除义务教育杂费、学前免费一年教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学生资助救助、蛋奶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支出9368万元;1.85万名低保群众低保金支出7218万元;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和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政策支出3216万元;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和1.18万名老人高龄补贴支出3203万元;大绿工程三期、廉租住房建设等支出1257万元;实施暖冬行动,为困难群众赠送取暖炉、无烟煤等物品支出1100万元;世园会市容市貌整治提升支出618万元;提高科技三项费及科普经费支出525万元。

——社区管理有效实施。在全省率先实行错班工作制和蔬菜直销进社区工作。建立“百事通”便民网络系统,开通“1890”便民服务电话。顺利完成全区第四次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深入实施放心早餐、放心馒头、放心粮油和蔬菜早市等惠民工程。和谐社区建设“八项工程”扎实推进,创建六好和谐社区72个。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获全国唯一的示范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三级荣誉“满堂红”。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五年来,平安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实施天网工程,成立广场维稳应急分队和解放路综合整治执法大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火车站、西京医院、康复路等治安复杂地区发案率明显降低。圆满完成了奥运和世园会等重要活动安保任务。投资12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规范化接待中心,按时办结了国家、省市交办的65个案件。荣获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区、2006—2010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区。“六五”普法顺利启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消防、校车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广大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率逐年提高。

(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五年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成立3家小额担保贷款公司,解决辖区企业融资难问题。成立解放路、长乐路商会,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引导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向企业“转性”,一般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转型”,2011年新增“三上”企业12家。积极探索区街联合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市区联合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杭州市西湖区、延安市安塞县等18个区县缔结为友好区县。圆满完成世园会对口接待任务。加强对上沟通协调,建立市级部门和区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推动项目规划审批、军民融合等工作。在全市率先实行渣土清运股份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大市场集中收银覆盖面。积极推行“公司+商户”模式,成立金康路茶叶公司。在全市率先规划建设21.2平方公里的高陵工业园。

——自身改革继续深化。平稳有序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11户区属企业改制工作。妥善解决街道自收自支人员供养和区属五大公司遗留问题。通过公开招考引进公务员和事业人员230人。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集中受理92项行政审批事项。在全省首创行政复议进市场调解机制,成为全市首家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三统一”示范区县。加大对街道的扶持力度,街道项目意识、税源意识和守土意识不断增强,呈现出项目多、亮点多、贡献大的良好态势。据最新统计,2011年,西一路、胡家庙、长乐中路3个街道和科技产业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亿元。

——政风建设强力推进。积极开展“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活动。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通报政情。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680件。建立区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累计召开区政府常务会等会议158次,研究重大问题435项。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工作针对性不断加强。积极开展“抓落实年”、“效能建设年”等活动,坚持召开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会,不断提高公务人员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各项工作运转更加规范高效。

五年来,我区累计荣获国家级表彰奖励61项,省级表彰奖励145项,市级表彰奖励286项。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努力克服汶川地震、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理性面对企业外迁、学校移交、旧城改造、世园会服务等一系列挑战和考验,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取得成绩来之不易。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进步与变化,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旧城改造是提升形象的根本举措。五年来,为改变老城区、旧城区的基本状况,我们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城市提升等作为工作的主战场,摆在首要位置。相继在城中、城北、城东大规模启动片区改造工程,“不新”问题得到很大改观。

——项目建设是打开发展之门的金钥匙。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招商的理念。挂图作战、强力推进。这五年,是发展历史上实施项目数量最多、投资规模最大、解决遗留问题最多的五年。这些建成、在建和即将开工的项目是支撑全区发展的坚实基础。

——抢抓机遇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知势可为人先,用势方有所成。五年来,我们坚持危中求机、慢中求快。在金融危机最为严峻的时期,逆势而上、主动出击,成功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万达广场项目,激活整个城中商业板块复兴。发现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第一共识。

——包容和谐是发展的持续动力。广泛开展对上、对外衔接,汇聚各方支持。更加重视发挥街道作用,激发街道工作活力。强化与驻地企事业单位沟通协调,构建利益共同体。“大”理念逐步形成。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发展的希望所在。在短缺经济时代积淀的优势正趋向弱化,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五年来,我们把人文特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因势利导,下大力气推进金康路等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推进大明宫、城墙、八办等人文资源兑现。文化软实力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统领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强,关键在文化强。

——把握区情是加快发展的基点。五年来,完成《地铁经济带研究》、《城区特色风貌研究》等36个基础性、前瞻性课题,不断深化对全区政务资源、交通区位资源、服务业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四大区情优势的认识,高点规划“十二五”蓝图,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使每项重大工作举措都建立在科学务实的基础上。

——团结拼搏是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关键在人。五年来,全区各部门、街道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在选商引税、项目建设、争先创优等工作中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敢担当、能负重、有作为的精神状态,已经成为各项工作推进的力量源泉。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实绩有目共睹!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全体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德高望重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曾在本届政府工作过的区长、副区长以及部门领导,向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地单位、驻区部队以及辖区广大市民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区域经济虽然保持高速发展,但与发达城市中心城区相比,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二是旧城改造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还有很大距离,公共配套设施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重点项目储备盘子不小,但许多项目仍处在前期手续办理和动迁阶段,真正见效还有个过程;四是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社会管理还有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但少数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仍不够强,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多措并举,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强化发展意识,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努力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区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产业立区、环境优区、文化兴区和科教强区“四大战略”,着力打造“四大板块”,加快发展“六大产业”,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领先、产业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具有产业竞争力、投资吸引力、文化包容力、城市影响力的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五年后突破700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五年后超过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发展和构建商贸业、都市型工业、建筑和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和住宿餐饮业等六大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达到70%以上;“六大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90%以上,其中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6%以上。

城市环境日益改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降低1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5%;大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稳中有增;圆满完成各项环保和节能指标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后达到5万元;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全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立区”战略,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以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以商务楼宇、特色街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项目、资金有序聚集,加快构建以“六大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打通完善产业链,加上龙头企业作用,串联起上千家民营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二)着力提升经济效能,加快构建发展增量体系。对内优化,全面实施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将该区域建成北连大明宫、东接浐灞、南通曲江的产业高地;以长乐路商圈为突破,实施大体量项目建设,打造长乐路中央商务区;依托地铁1、2、3、4号线和辖区地下人防工程,着力构筑辐射全区的网状地铁经济带。外部拓展,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推动高陵工业园区项目顺利实施。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创造就业、提供税源、增收富民、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搭建创业辅导和咨询服务平台,强化劳动技能和市场知识培训,在释放创业潜能中增加企业数量。

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企业实力关系区域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支持和引导,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衍生一批的思路,发展壮大更多更好的市场主体。

发展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线。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要大力营造重商亲商的社会环境,珍爱企业,关爱企业家,让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

(三)聚焦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着力打造一批名校,建设教育强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设区级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大楼。继续关心公务人员住房问题。加强保障性住房、安居房建设,重点保障被拆迁群众全部按时回迁。大力发展救灾济困、养老入托、慈善救助、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深入实施和谐社区“八项工程”和“三有一化”,完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基本需求。

(四)推进城市功能优化,加快构建城市综合配套体系。全面完成辖区城中村和规模以上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完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加快辖区道路支网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的市政交通网络。积极建设立体停车场和汽车旅馆。规划一批特色街区、五星级酒店和24小时餐饮娱乐名店、书店和医院,全力打造不夜城。深入实施拆墙透绿和立体绿化,建设功能、景观、生态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推进环境优区。

(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构建新型综合管理体系。创新市容、执法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校园和校车安全管理,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查整治活动,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着力提高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问题发生,确保政治安定、社会安全、人民安宁。

(六)重点打造“五大品牌”,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新认识和挖掘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提出塑造和改善城市风貌的政策措施。着力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皇城文化、红色文化、军工文化、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五大品牌”。精心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并纳入全市规划,推介皇城文化;推动近现代革命历史博物馆建设,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利用军工企业腾迁土地、厂房,启动西北地区最大的兵器博物馆建设,打造宣传军工文化新平台;建设民俗博物馆和民间藏品交流中心,弘扬关中民俗文化;加大对解放路、长乐路商贸文化内涵挖掘,恢复和发展我区老字号、老品牌。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公共文化投入,扶持文化企业上市,更加关注和研究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快速提升文化软实力,向“文化兴区”战略目标迈出新步伐。

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十大工程”:一是总投资1400亿元的大明宫遗址周边地区改造工程。依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保护、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建设集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新区。二是总投资350亿元的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工程。以绿色景观为核心,建设幸福林带和金花路两条商业带,依托长乐路、咸宁路交通功能轴和韩森路商业发展轴,打造集居住、商贸、休闲娱乐、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产业高地。三是总投资308亿元的高陵工业园建设工程。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园区,形成集生产、研发、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近郊生态工业园。四是总投资200亿元的解放路商圈改造提升工程。以营造高品位商业环境为目标,以商旅休闲文化为特色,以现代时尚消费为亮点,加快建设配套便捷的交通体系,增设绿地广场、休闲娱乐等文化休闲场所,完善管理和服务,大力引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商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建设放心购物、安全购物、生态购物的一流购物目的地。五是总投资125亿元的长乐路商圈改造提升工程。以四医大为轴心的长乐路商圈改造提升倍受各方关注。充分发挥地铁建设拉动作用,加快沿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引导实施区域内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优化提升道路两侧建筑形象和城市环境,振兴长乐路商圈。六是总投资110亿元的商圈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韩森冢周边道路打通及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建设产业集聚、辐射周边的城东现代商贸服务业中心。七是总投资50亿元的普天小区综合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大体量、富有时代感的商务楼宇,吸引科技和总部企业入驻,构筑产业发展新平台,打造集商业、办公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改善咸宁路地区发展环境。八是总投资30亿元的南郭上村棚户区改造工程。深入挖掘盛唐文化资源,坚持整片区域开发、大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引导总部、楼宇经济项目向周边聚集,带动城北地区新发展。九是总投资30亿元的顺城巷改造工程。以火车站、解放路、东岳庙广场为依托,整合资源、连片开发,建设休闲广场、商业休闲会馆、观光夜市功能区,使城墙、环城林带、护城河遥相呼应,形成城墙、内环路和仿古商业街三位一体的城市新景观。十是总投资20亿元的经九路(段)道路打通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段建设、带动周边”的原则,依托项目建设完成道路代征、协调市级单位分段实施,把握道路两侧土地升值契机,打通南北交通大动脉,加速城市均衡发展。

三、201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为基调,以“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为目标,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出生率分别控制在3.5%和5‰以内。科技、教育、文体、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优势产业,大力提升发展水平。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载体,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

——加快升级传统商贸业。促进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升级,注重挖掘传统产业中的新兴业态。加快长乐路商圈转型,提前做好沿线土地储备。加快爱家朝阳广场、安仁坊等项目进度,积极引进大型餐饮娱乐企业。引入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鼓励专业市场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实施集中收银。

——加快聚集现代服务业。以盘活邮政大厦、国际等楼宇为切入点,梳理全区楼宇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律师服务、行业策划、研发中心、企业总部以及外地办事机构入驻,着力培育行业集中、资源汇聚、单体效益过亿元的特色楼宇。依托省政府政务资源和人民大厦、万达希尔顿、阳光国际等高档会议场所聚集优势,举办多层次、高规格的国内国际会议,着力发展会议经济。加快实施菜市坑棚户区改造,集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广场金融商务区服务功能。

——加快壮大新型工业。继续开展“科技大集市”活动,深化军民融合会商制度,建立以华山华德公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园区。积极扶持黄河光伏等项目发展。协调杨森公司设立分公司。加快蓝特森茂公司上市步伐。确保普天天线、清华德仁幸福制药等企业进入市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

——加快完善扶持政策。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协助解决建设用地,引导支持企业规划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公司作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个体转企业、企业上规模工作进度,全年新增“三上”企业50家以上。妥善做好企业职工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困难家庭救助等工作,消除企业后顾之忧。协助企业做好指标统计和税收缴纳等工作。

(二)强化项目拉动,确保稳步增长。树立以招商促项目、以项目促转型观念,把区域改造和培育项目结合起来,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重点项目建设重在“新、快、实”上下功夫。“新”就是更新储备、有序接替。“快”就是加快推进,确保拟建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按期完成。“实”就是抓好落实,强化时间、标准、质量和责任。全年安排重点项目150个,总投资1406亿元,年计划投资185亿元。加快推进十大工程进展:

——大明宫遗址周边地区改造工程。遗址东侧,加快大华•1935、中天锦庭和东安叁城等项目进度,启动含元路拓宽改造工程,着力打造太华路、含元路两条经济走廊;遗址西侧,与曲江大明宫保护办合作,引进国内外知名地产商;遗址南侧,协调铁路部门加快推进火车站北广场项目建设。

——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加强对上协调,尽快明确幸福路改造整体规划、开发模式和资金来源,将改造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纳入2012年市级计划;成立区级工作机构,全面整理改造区域土地、道路、人口等基础数据;6月底前启动试验段改造拆迁和中电物资仓库改造开发项目。

——工业园建设工程。积极争取省市工业园区发展扶持资金。制定完善入区企业评审办法和发展奖励政策。尽快完成土地整理、村民动迁等工作,完成园区一期道路管网、水电气热、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6月底前举行一次新型材料、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入区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商圈改造提升工程。加快裕华精品商厦前期工作,确保春节前后开业。做好大厦招商工作,确保年内正式运营。强化万达广场带动作用,加速民乐园步行街、大商新玛特商业培育。6月底前,完成游艺市场一期二期项目手续,启动苏宁集团解放路项目建设和市中医医院及周边、建国巷周边改造项目拆迁。

——商圈改造提升工程。以地铁1号线建成运营为契机,落实地铁经济带规划,整合地上地下资源,全面加快沿线项目进度。年内确保电建综合楼、燕兴国际等项目建成运营,确保村棚户区改造、广场项目完成拆迁,确保国际贸易中心完成项目手续办理,争取启动“三办”和假肢厂区域改造项目。全面实施长乐路沿线建筑立面提升、夜景点亮,协调开展长乐路道路改造、线缆落地等配套工程,推进地铁经济带建设。

——商圈改造提升工程。尽快完成城中村改造、东侧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和土地整理工作。继续推进公园南北路打通工程。

——顺城巷沿线区域改造项目。加快顺城巷沿线土地出让和招商工作。6月底前,完成1912项目区域剩余22亩土地的拆迁工作,启动项目建设。加快东岳庙广场、永兴坊和方大美容美发用品市场招商工作。加快东七八路商业安置楼、红星七贤府等已建成项目和红星巷二期、东七八路棚户区等已拆迁区域招商工作。

——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加快办理项目前期手续,6月底前启动项目拆迁,年底前启动项目建设。

——村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尽快启动已挂牌出让区域项目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建设外地市驻办事处、国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聚集区。

——经九路(段)打通工程。妥善解决康复路市场改造问题。加快经九路沿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6月底前,启动三府湾村改造、筑路机械厂改造等项目涉及的道路代征拆迁工作,完成永乐路至长乐路段道路施工。加大与市级相关单位协调力度,年内完成大明宫区域内路段代征拆迁和经九路跨陇海线建设方案,并力争启动实施。

(三)统筹文化资源,逐步增强发展动力。抢抓中央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历史机遇,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文化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不竭源泉。

——举全区之力办好中国国际茶文化盛会。成立机构,加快各项筹备工作进度。以“弘扬茶文化,促进世界茶经济”为主题,大力宣传推介茶文化,进一步扩大“金康路有好茶”的影响力。加快建设金康路茶文化大厦,完善停车场及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改造提升金康路街区环境。积极引进茶艺表演、茶文化主题会所等经营业态,延伸产业链。加强与省市部门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积极做好节会期间嘉宾邀请、项目推介、文化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扩大盛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大力实施文化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提升文化影响力。把“文化兴区”战略落实在每个项目上,常抓不懈。围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题,编写“一本宣传书籍”;依托易俗大剧院、人民剧场等演艺场所,打造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一个文化演艺聚集区”;挖掘历史渊源和时代特点,高水平排练“一场主题演出活动”;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载体,整合区属文化资源,着手培育“一家文化上市企业”。

(四)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构建生态。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实施与市地铁办联合土地储备新模式,增强我区自主实施城建项目能力。坚持城市改造、回迁安置并重。全面摸排登记剩余棚户区。年内启动北张村等2个城中村和胡家庙铁路小区、永乐东村等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切实做好被拆迁群众过渡期间生活保障工作。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现有道路升级改造。打通韩森路、公园北路等主干道路,做好含元路、东二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完成南四合窑、北张村周边道路和城市积水点改造。加快案板街公共停车场、中储东兴停车楼和中小学操场地下停车场建设,新增泊位2000个。新建3座垃圾压缩站、15座公厕,购置1500个垃圾箱。完成年度线缆落地任务及尚俭路、胡家庙变电站配套增容工程。扩大集中供暖、天然气、宽带等覆盖面,不断增强辖区公共设施承载能力。

——美化城市环境。探索城市提升工作长效管理机制,规范提升全区门头牌匾,在重点工地、主要建筑、重要出入口设立高档次广告牌。以解放路、长乐路等交通干道和东新街绿地广场为重点,精心规划、点线结合、注重细节,提升绿化档次。以解放路为轴线,以万达希尔顿酒店周边和广场周边为两翼,北连火车站广场,南接东大街,在解放路区域全面实施夜间点亮和立体绿化,打造不夜金街。

——探索创市管理。全面推行城管标准化执法,深入实施“城管+商户”共建共管新模式,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大力整治野广告。制定城市提升长效管理办法,实施门头牌匾、楼体立面动态保洁。继续抓好火车站广场、西京医院、长乐路等重点区域和商业购物街区环境整治。协调市级部门,合理布局公交站点,缓解火车站区域交通拥堵。加强和创新渣土车管理,维护渣土清运市场良好秩序。整合执法、市容、交警信息资源,建设覆盖全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平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确保大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90天以上。

(五)完善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积极发挥我区科技、教育和其他人文资源优势,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投入到民生领域,让全区群众生活更加舒心幸福。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扶持企办、民办幼儿园发展,缓解“入托难”问题。做好太华路小学、八府庄小学建设工作,完成89中学创建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任务。规范学校周边“小饭桌”,加强校车管理,维护校园安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化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型、综合型医院双向转诊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三统一”制度,保障居民用药安全。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创建防震减灾先进区。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工作等社会事业。

——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年内建成区劳动保障“一托四”项目,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00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探索解决新市民居住问题。加快6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确保胡一胡二村等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1200户被拆迁群众顺利回迁,确保完成市上下达的廉租住房保障任务。全面推行“一站式”医疗救助模式。成立区慈善银行,加强“爱心济困超市”日常管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优化社区服务。制定实施社区档案管理办法。推广居家养老、专业护理、家政服务等新型社区服务。完成10个便民市场建设,积极推广蔬菜直销进社区试点经验,扩大放心馒头、放心早餐、放心粮油和放心豆制品工程规模,不断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六)强化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十大工程”和“六项重点工作”。完善政府、企业、社会联动机制。建立区房屋编号档案。全面推行重点项目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利益增量分析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问题的发生。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实现辖区技防设施全覆盖。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畅通渠道,规范秩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不断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方面监管力度,有效控制潜在风险。

(七)推进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筑牢反腐倡廉防线,不断增强政府的创新力、公信力和执行力。

——政务公开,提高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政协通报政情。重视社情民意,主动接受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监督。加强公务人员学习培训,注重新兴产业、城市建设和管理知识,以及国内外社会管理新经验的学习。努力营造“讲效率、讲贡献、比能力”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把问题想明白,把思路理清楚,把工作做实在。坚持区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综合施策,发挥各方作用。全面调动各级公务人员能动作用,增强“跑、争、要”意识。充分发挥老领导、老同志作用,为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发挥在地单位资源、信息和人才优势,为我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多做贡献。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活动,凝聚全区人民智慧,激发对的归属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