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0 05:02: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1)

学习金字塔理论作为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之一,的确很有必要学习,但有的学校把它当作圣旨一样背诵、默写,却不太有必要。“讨论式学习”即是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的“合作学习”。它只是众多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讨论式学习,有时我们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每次都搞讨论式学习。我们的班级本来就有学习小组,有小组长,有评比、有竞争的,并不是一定要“围桌而坐”才叫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做的不是“依瓢画葫芦”或花样百出,而应该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把教师放下来”“把讲台让给学生”等提法有些绝对,会误导一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出来”,但为什么要“把教师放下来”呢?讲台是教师发声的地方,也可以是学生发声的地方,为什么要“让”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并非课堂中的一对矛盾,他们是平等的,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教师是这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一部分教师在学新模式的过程中东施效颦。笔者听过三节公开课,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上台当小老师的教学模式,总体感觉是教学效率低,教学目标达成度低。

案例一:二年级上册生字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后,一学生上台当小老师了:“同学们,我教大家‘空’字。跟我读:kōng,‘天空’的‘空’,空、空、空,天空、天空、天空。‘空’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穴’,下面是‘工’。我还会组词:太空、空间、空中。我还会造句:天空上有朵朵白云。”跟着陆续有学生上台汇报,每一个汇报的学生教学每个生字都几乎一个腔调,台下的学生跟着读得口干舌燥。

点评: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本来就应该美一点,有趣一点,特别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更应该赋予人文的情愫。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歌,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如果每一个生字都用同一个腔调去教学,美感和乐趣就会荡然无存。如果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这样的单调枯燥,学生很难建立起对母语的感情。

案例二: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后,一个小组集体上台教生字,十三个生字不分难易全带读了一遍。(其实“词”“页”等字学生已经很熟悉,根本不用再教学。)然后教大家怎样记住字形,不外乎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最后剩下一个“页”字,一个小老师说:“同学们,‘页’字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记住,请你们来帮忙。”这不是没话找话吗?结果生字教学这个环节花去了接近三十分钟。

点评: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承担着句、段的训练,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划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到哪里算哪里。两个课时的教学如果变成了三个课时甚至四个课时,那绝对不是高效的教学。

案例三: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

小组按预习单的提示合作学习嘎羧临终前四个感人场景后,其中两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汇报。两个小组的做法基本相同,都是先读句子,谈体会,再请其他小组质疑。笔者注意到,无论是台上小老师谈的体会还是台下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是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解读,而且学生早在书上做好了批注,不同小组的学生就同一句话的批注基本一样。这有两种可能:其一因为是公开课,教师为了证明“学生也能当小老师”,为了展示新的教学模式,事前进行了演练;二是学生在预习时照着“教材解读”一类的参考书把答案抄下来,汇报时就照着读。

点评: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不应强求一致性的解读。生本课堂应该尽量把预设隐藏起来,教师要多关注学情,并利用现场生成的资源进行即时的设计。否则,无论形式怎样变,本质仍然一样:教教案

三节课的共同点都脱离实际,忽略学情,不是机械呆板就是虚假,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这不能怪学生,一个小学生,无论怎么培养,都是无法和受过专业训练的、有丰富阅历的教师相比的。只能怪我们教师理论储备不足,盲目跟风,变成了老教法不敢用,新教法不管用。

出路:打铁还需自身硬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68-02

在如火如荼的教改热潮中,一谈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往往先谈到的是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下工夫。当然教师高效率地上好每一堂课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既有听说读写,又有生活和情感体验的综合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练气功一样,并非一朝一夕能有强身健体之效,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明白下面几个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哪些缺失

重课内文本教学而轻课外的素质培养是其一。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态度常常不满意,可又始终把它们放在语文教学比较次要的位置,平时虽有要求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地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也没有把它们作为评价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重课外阅读检查,而轻对阅读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是其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往往过于大而化之,学生没有读书兴趣,迫于老师要求,为完成任务多敷衍了事,有很多学生甚至根本不读书,有的是为交差而抄书,达不到任何读书目的。课堂教学重主导作用而轻主体活动是其三。很多时候我们依然流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磨灭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重知识教学而轻能力训练是其四。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也是大而全,唯恐有遗漏和疏忽之处。重课堂教学而轻生活体验是其五。新教材为语文教学安排了较为丰富的语文活动,但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实施,更不要说在课外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寓教于乐。

二、我们怎么教中职语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要用百般的耐心去诱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听课、笔记、观察、思考、阅读、写作等学习品质,这种养成教育比教给他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更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力。(展示学生的作业)大家看,为了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作业、做笔记的习惯,我着实下了一翻工夫。首先,学生人手一本字帖,从描字开始,教学生掌握一些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技巧。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买的字帖与教材是配套的,在练习书写的同时也熟记了字词和课文重点段,夯实了基础,可谓一举两得。第二步:临帖,指导学生用米字格规范书写,书写内容不断变换:现代诗摘抄,成语、名言。同时为了调动学生书写的热情,我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把钢楷书写认真、进步大的同学评为“封面人物”,在班级走廊里公示;家庭作业书写采用男女同学PK的方式,激励他们把作业写好。另外,随笔、日记我也重点检查书写的质量,每次检查,对于书写认真的同学我总不失时机地写上几句温馨的评语。

总之,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作业习惯作为重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累语文素材。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注重加强对课外阅读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把生活感受和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变成阅读和写作的血液,教师要做个有思想的人,也要引导。

(二)加强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首先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我总是提前设计好“思路点拨”,从不同的方面来启发学生,鼓励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如何理解‘人’字形铁路更易于火车爬坡”使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在备课时我预设了这样的思路点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斜面的省力;2.适合一个火车头拉,另一个火车头推的设想。这样一来,学生借助“点拨”展开热烈的讨论,很快就有了答案。不仅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合理性,也有效地巩固了所学过的知识;既掌握了文章的重点问题,又符合新课程所提出的“大语文观”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想上好课,必然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但也要善于课后总结,即“课后反思”工作。我从来不认为教师的备课仅仅是讲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这一环节不会随着讲课的开始就宣告结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非在“课后反思”上下工夫不可。一节课下来之后,教学效果怎么样,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重点难点是否突破,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是否积极饱满,教师的语言是否恰到好处。对于这些问题,任课教师心里最清楚。因为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已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个预先的期待和评估了。课讲完了之后,我总是把预期的结果与实际效果做一个全面的对比,从而形成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自我检查”,经常保持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自知”,对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多少,做到了胸有成竹,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的教学气氛,是否创造了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是否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让课堂充满了磁性,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都来当一回小作家,激励学生为课文续编结尾。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想出了许多抚养西蒙孩子的办法:有的同学想到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有的同学想到的是周围邻居们纷纷慷慨解囊进行捐助;还有的想到桑娜的丈夫得到了一笔意外的收入,日子变得好过了起来。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更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既培养了阅读新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及时巩固新的知识点,在纠错中巩固已学知识

学语文就要朗读背诵,在背诵朗读中能不知不觉增强语感,把握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逐步培养理解能力。所以,我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经常督促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切实做到每日一查。这样,学生的语音、语调就会有所改进,学生的语感也有所增强,理解能力自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及时巩固新的知识点,还要注意一定的练习量也是必不可少的,练习的设计应考虑本堂课的知识重难点。应该重点练习当天的重点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篇(3)

【怎样看教材的价值观】

教材的编写,通常多少会反映采用的价值观。在中国,包括数学和科学学科在内,教材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美国的教材,国家层面的“统一”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淡化,要求给不同的意识形态提供相对平等的平台。另外,教学目标是各州制定的,并非从联邦推向地方,这样就减少了从国家层面推行特定意识形态的可能。一个州的教育,可以“自行其是”。

但在 “公民”培养上,各州的目标大同小异。从教材上也能看出美国人对“公民”的认知。我曾在美国小学教材上看到一个《两只狮子》的故事。故事说:森林之王狮子约克很是霸道,对其他狮子很不好。忽然有一日,约克被猎人抓到了,装在笼子里运到村子。幸运的是,另一只狮子保罗晚上偷偷赶来,给狮子约克“劫狱”了。约克问,我是这么坏的一头狮子,你为什么救我呀?保罗说,大家都是动物,应该抱团一起对付猎人嘛。后来约克回到森林,别的动物看到它都吓跑了,但约克说,大家不要跑,感谢保罗的影响,我已学到教训,往后不再欺负你们了。从此之后,动物们友好地一起相处。

有趣的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也看到了一个“两只狮子”的故事: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一棵小树问懒狮子:“你怎么不学点儿本领啊?”懒狮子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小树说:“那你以后怎样生活呢?”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懒狮子说:“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两个童话如同棱镜,折射出我们灌输给学龄儿童不同的价值观。美国版的“两只狮子”,关注的是一个欺凌他人的霸王,如何实现了转变,成为一只好狮子。故事让人去思考,要想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必须让高高在上者知道自己的弱点。此外,另一个被强调的价值观是“原谅与妥协”,而不是“不可沽名学霸王”式的赶尽杀绝、痛打落水狗,这一点符合美国基督教文化“忘记和原谅”的主流价值观。第三个价值观是团结和一致对外,是《拯救大兵瑞恩》里所表现的那种不惧被擒而解救同伴的精神。这些观念对儿童来说很有价值,这个狮子的故事,更强调关系的和谐和人改变的可能,这种教育对“公民”的训练颇有现实意义。

人教版的故事里,也折射了不少好的价值观,比如独立生活,对儿童也一样有激励作用。不过这故事更多地强调如何通过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的成功。在很多的小学课文里,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强调个人成功与发展的倾向,这种成功的一个要素是才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里,有连续三篇文章讲到这种聪明才智的作用,如“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救人”和“曹冲称象”。如果说美国的教学偶有“反智”倾向的话,如此密集地宣扬个人聪明才智的作用,则有迷信才智之嫌。一些才智平平的学生(占社会的大部分)长大了,才智没增长,也没学到诸如原谅、和解、团结之类的公民功课,这不利于建立一个和谐而高效的现代社会。

【选择教材:教师有很大的自】

美国的教材设置,教育管理部门很少干预,基本上由市场来定。在高校,由于学术自由方面的考虑,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自。不但各个学校的选择不一样,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两位教同样课程老师的选择都有可能不同。通常情况下,系主任只管安排教学任务,选什么教材基本是老师的事。因此,很多出版商都会预先给老师邮寄“非卖品”的样本教材,让他们去选择。有一些老师甚至什么教材都不推荐,用自己的“选本”。这种自己编辑的选本,同样可以拿到学校的书店去当教材卖,这也是知识产权给老师们带来的一点零花钱。

这种做法放到高校,可以是个小小的招标过程。而在中小学,这个过程则更为严格、复杂。美国各州的教材选用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分州选用, 一种是学区选用。后者的过程和标准与前者大同小异,只不过选择权从州教育管理部门下放到了学区。分州选用模式下的各州,结成了一个松散的协会组织,叫“分州教学材料评估协会”,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形成相互取经的平台。

各州的教材选择,还有更进一步的规定或标准。通常有教育专家、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参与的“选用委员会”,按照特定的周期,让教材供应商竞标,由委员会对教材进行评估,然后选择合适的教材。这中间腐败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抛开法律规定不论,该委员会只负责评估和选用决定,后续的采购由各学区自己完成。这和医生开处方,病人去独立的药房买药是一个道理。

有一些州,如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甚至对教材的重量都有法律规定。由于这些教材内容详尽,纸质优良,每一本教材都厚得像砖头,这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笔者所在的俄克拉荷马州的小学,老师通常不让小孩带教材回家。每次都是把教材上复印的作业等材料让学生带回,而教材放在学校里。我女儿上初中,在她的学校里,教材放置在教材室,学生可以在学期开始时借回去,学期结束归还。因为这些教材都很昂贵,每本一两百块,费用由纳税人支付。在使用期内(通常为五六年),这些教材是循环使用的,然后委员会会再次招标选择,以确保教材跟得上学生和社会的变化,能继续使用下去。

【从卖教材到卖资源:把老师解放出来】

教材的招投标竞争,让出版商变得神通广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商几乎担负了半个教师的职责。很多老师选择了教材后,出版商还一并提供教学用的PPT讲义、测试题、教学录像等。有的教材出版商甚至提供整个网络课程的电子包,从教学内容、测试到讨论题,应有尽有,老师将这种电子包下载到自己的课程管理软件中,然后按需定制,不需要在搜集材料上花太多功夫。这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老师的时间和劳动,让他们可以对教学内容“深加工”,可以花更多时间辅导学生,开展一对一互动,让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很多教材供应商卖的已不是教材,而是教学资源。所有大教材出版商,如培生公司,其网站上都有“教师资源”区,让选购其教材的老师去浏览、下载与教材相关的各种材料。由于材料充分,很多时候实际上是出版商把老师的活给干了。有些出版商由于资源充分,已经可以独立去做课程管理软件。这种做法,也符合美国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美国教育部的教育技术计划,就呼吁通过技术手段改革教学。加州可能走得更远,甚至让高中全部选用电子教材。对于财务问题严重的加州政府来说,这是开源节流的方法之一,但电子教材的应用,也深刻改变了教学和学习的习惯。在我们这边的中小学,老师动辄给学生提供网上学习资源,有一些对学生非常管用。比如做加减乘除,我儿子喜欢上网做相关游戏。而记忆美国各州州名和首府这种枯燥的活动,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游戏练习,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去复习。美国在家教育是一个以百万计的大群落,他们对这种教学资源非常倚重。

【从做资源到做设计:出版商奇招迭出】

这些出版商不但在做教师的部分工作,总有一天,我们这些课程设计人员的饭碗也会给抢走。在提供教学内容资源的同时,各出版商也在做教学设计的工作。比如美国的“9·11”事件,应该说很不好教,毕竟是当代事件,一些后续行动还未完结,尚不能盖棺论定。但我发现,各出版商在教学方法上奇招迭出。比如Cengage Learning公司的“9·11”事件网页上,有适合中学社会研究、文学甚至数学和统计的各种学科学习的材料。因为“9·11”事件后针对伊斯兰教徒的种族成见有所抬头,在统计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种族扫描”学习相关数学和统计知识。文学课老师可以从里面找到与“9·11”事件相关文艺作品的题材。而针对“社会研究”课程的教学,设计更为复杂,连教学活动都给设计好了——是一个名叫“模拟联合国”的练习,分成个人和集体活动两个部分。在个人活动阶段,学生需要研究各国对“9·11”事件的反应,以及这种反应的由来,对于美国受到袭击后发动阿富汗战争的态度等。各个学生代表的国家都不一样,比如有的代表俄罗斯,有的代表中国,有的代表美国,有的代表法国,有的代表阿富汗。最后老师在班上举办“模拟联合国”,让各国学生分别发言并展开辩论,比如“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和战俘政策,有无违反相关国际公约”等。学生必须各自独立地展开研究,充分展示“9·11”事件后国际反应的全景。

这样的教学内容,在培养方向上,轻事实和知识,重视高端技能,例如创造性思维、判断与决策、沟通、信息使用和评估、媒体分析、独立研究、项目管理等。我曾在拙著《知识不是力量》中介绍过,美国的教学受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论影响很大。布鲁姆将知识分成知道、理解这种低端技能,和“分析、综合、应用、评估”等高端技能,虽然二者需要并重,但从中国教材的现实看,我们似乎过于偏重“知道”和“理解”方面,而对一些高端技能强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