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山鸡养殖技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养殖场应选择在通风、向阳、干燥相对平缓、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行修建。
(2)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2羊舍的修建
(1)圈舍房顶要采用材质好的琉璃瓦搭盖,单立式墙体高3m、在1m高时,设计羊床,羊床用方木块固定羊脚不能踩下,羊粪又能自然滚落羊床下为宜,前面用木条固定,且要设计食槽,便于添加草料。
(2)要有一间10m2大小的兽医室,放置必备的药品、相关器具。
(3)要设计一间4m2大小的消毒室,便于人员进出时进行消毒。
(4)门口设计一个消毒池,便于车辆出入时预防性消毒,避免外界传染源的传入。
(5)按照一定比例设计活动场,圈舍按照每只羊0.5m2进行规划。
3养殖档案建设
养羊场要规范的档案建设,文件夹要放在查找或登记的位置,要有防疫登记表、消毒记录表、无害化处理登记表、生产记录表、上级巡查记录表、兽药饲料使用登记表等。
4免疫程序科学并切合实际情况
养殖场要重点加强疫病防控工作,要有规范的免疫程序,才能确保养殖场的清净无疫,以提高效益。黑山羊免疫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1)口蹄疫的免疫,每年抓好春秋两防,羊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大羊2ml/只、小羊1ml/只;
(2)山羊痘的免疫:羊尾下皮内注射山羊痘疫苗1ml/只,效期为1年;
(3)羊小反刍兽疫的免疫注射,羊颈部皮下注射1ml/只,效期为3年。要注意区分羊只免疫情况,做好标记,不要在产生免疫作用后,再去进行防疫,这样会影响其免疫质量,对经免疫后有免疫力羊产生一定的干扰。必要抓好“羊快疫、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羊猝疽”五联苗的免疫,加强漏防漏免动物的补免补打。口蹄疫、山羊痘和羊小反刍兽疫三种疫苗我们在实践防疫过程中进行了对比,对是否怀孕没影响,可放心免疫。
5加强对初生羔羊管理,提高成活率
(1)羊初乳中含有母体免疫抗体,初生羔羊吃足初乳,能够提高抗病力,所以说弱小的羔羊通过人工辅助吃到初乳很重要。
(2)一般来说多数母羊产仔是在冬季,为此要做好保温工作,防止羔羊受冻,避免其他大羊撞击。抓好保温是防止羔羊受冻、腹泻和提高羔羊健壮的关键,应加强护理工作。
(3)注意满足母羊蛋白质、能量饲料,合理补给饲料,使母羊有足够的营养。根据实际情况补给青粗饲料和精料,以保持泌乳量的平衡,防止乳汁的过浓或过稀。
6加强饲养管理
(1)会理黑山羊也称“建昌黑山羊”,它生物特性是活泼爱动、喜攀登,胆大勇敢,合群性强、易调教;采食广,喜干,爱洁怕脏,在我们农村实际养殖中,有羊不吃倒地草和霜冻草之说法,因此要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最好采用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适时补给一定量的精料。
(2)加强圈舍的预防性消毒工作,保持圈舍、活动场的清洁。
7抓好人工牧草种植、提供充足的草料
利用肥沃的地块种植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菊苣品种,这两种牧草属高蛋白类牧草,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在牧草茂盛时节将其收割晾干后,特别是在牧草短缺冬季,给予补给。
父本应选择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食谱广、饲料报酬高、产肉性能和肉质好、屠宰率高、适应性强的品种。目前,山羊父本品种以波尔、努比、萨能等山羊品种为主。母本应选择本地数量多、分布广、个体适中、繁殖率高、泌乳性本文由收集整理强、母性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的品种,以当地土种山羊为主。
二、科学组合杂交
1. 二元杂交。母本为本地山羊,父本为外来山羊品种或地方品种的杂交组合。这种模式良繁体系建立较简单,只需对本地母羊进行提纯选优,选择和培育体型较大、产仔多、繁殖率高的个体做母本,再用引进的外来品种或地方品种山羊做父本,杂交组合后即可明显提高后代商品羊的生产性能,杂交改良周期短,母羊基数大,饲养管理相对粗放,适合农村小规模饲养,便于大面积推广。常用杂交组合模式有:波×本、努×本、萨×本等。
2. 三元杂交。母本为本地山羊,第一父本用引进外来山羊品种,第二父本用另一外来山羊品种。这种模式杂交改良效果显著,但良繁体系建立较复杂,需先培育二元母羊,然后再进行二次杂交培育商品羊,饲养管理要求较高,主要适合规模羊场和养羊专业大户。一般选择体型大、生长速度快、产仔多、繁殖率高、泌乳性能好、适应性强的努比、萨能外来品种山羊或优势明显的地方品种做第一父本,选体型大、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屠宰率高的波尔山羊做第二父本。其三元杂交组合模式有:波×(努×本)和波×(萨×本)等。
三、科学饲养
1. 改平养为楼式羊舍高架饲养。楼式羊舍由羊舍、高架羊床、饲草架、料槽、水槽等组成。羊群采食、饮水、休息、排粪定位,使羊体、草料与粪尿隔离,这样,既可减少日常劳动管理强度,避免草料污染和浪费,又可改善羊群饲养条件,降低羊群发病死亡率。
2. 圈养为主,放牧为辅。散放山羊增重慢,管理难度大。改为圈养为主、放牧为辅后,便于对羊群进行科学管理,增加饲养数量,扩大饲养规模。
3. 分群饲养。羊群应建立合理的种群结构,并按品种、公母、大小进行分群饲养。商品羊圈养群体以10~15只为宜,饲养密度为0.8~1.2米2/只,以保证
羊群生长均匀。
4. 对秸秆进行处理。秸秆要进行青贮、微贮、氨化等处理后再利用,这样可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利用秸秆既可解决枯草期的饲草短缺问题,又可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S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82-01
一、现状
水城黑山羊是贵州地方特色畜种。贵州西部威宁、赫章、水城、盘县一带属山区地形,气候适宜,天然牧草丰富,最适宜肉用型黑毛羊的放养。黑毛羊体型中等、结实,头部大小适中,额较宽,鼻直或微凸,多数有须有角,角向上向外扭转延伸,少数为镰刀状或倒八字形。颈细长,有的颈下有一对肉垂。成长缓慢,主食野草,饮山间溪流清泉,毛色光滑,肉质细嫩。产于水城、盘县一带的,因六盘水市被誉为“中国凉都”而称为“凉都黑山羊”。
目前,黑山羊的市场前景一直被众人所看好,尤其是水城黑山羊的市场价达46元/kg以上,熟羊肉220元/kg以上。国家惠农扶贫政策也积极鼓励农户养殖黑山羊,在如此乐观的市场形势和国家惠农政策扶持下,很多农户争先养起了黑山羊。然而,由于农户养殖经验缺乏、技术水平不高,黑山羊养殖的利润一直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之养殖基础条件简陋,黑山羊的产业受到了制约。
二、存在问题
由于黑山羊养殖户缺少必要的养殖经验,导致了黑山羊养殖中仍然存在有下列问题,这大大制约了黑山羊养殖的发展。
1.繁殖率低,近亲繁殖
黑山羊在繁殖周期内产子率明显偏低,这表现在产子周期一般为两年三胎,而一胎产子只有1-2只,此外黑山羊的妊娠时间竟然长达5个月,这大大限制了黑山羊种群的繁荣。而由于养殖户缺乏经验,长期以来采用羊群内繁殖的方式,在繁殖之前没有采用优选法,没有对于配种进行科学的选择,通过分析其优良的遗传性状后再进行,黑山羊繁殖过程中近亲繁殖现象严重,通过遗传学分析,这是导致羊群退化的主要原因。
2.饲料单一
目前,黑山羊的饲养除了在草场放牧以外,就是喂食一些青饲料或者是粗纤维饲料等。近年来物种入侵严重,比如,紫茎泽兰,这导致草场大面积退化,黑山羊可以食用的草料品种减少,羊群整体缺少蛋白质供给,呈现营养不良的病态。而喂食黑山羊的饲料由于其不易生产,故没有达到商业化大批量的生产,所以说在这样的饲料单一条件下,黑山羊的死亡率也相当高,甚至达到5%左右。
3.养殖环境简陋
大多数养殖基础设施不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没有规范的配套设施,如,保育设施、哺乳设施等,羊舍环境极其简陋,只具备有最基本的过夜、避雨和漏粪的功能。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饲养出来的羊群极易感染外界病毒,一旦有任何流行病毒入侵,势必会导致大范围内的感染和死亡。要达到黑山羊的规模化养殖还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三、提高黑山羊养殖技术的对策
1.羊舍的建立
规范羊舍的建立是养殖黑山羊的第一步,良好的羊舍条件能够减轻人工劳动力负担,同时能够防止疾病的大规模感染。羊舍的选址非常讲究,一般选在地势高,通风环境好,向阳并且临近水源处。羊舍宜宽敞明亮,有利于黑山羊的新陈代谢。
主流的羊舍模式为漏缝羊舍,这样的设计采用板条或者竹片等,以1-2cm的间隔距离安防,离地面高度为30-50cm,这样的漏缝设置有利于快速排水通风,并且黑山羊的粪便也不会长期堆积,大大减少了细菌的滋生。在此基础上,应该将羊舍分为配种舍、孕羊专用舍、哺乳专用舍等不同种类的羊舍,保证各类黑山羊分隔饲养。同时还在每个羊舍中安装料水槽、草架和保暖的设施,保证黑山羊的居住条件。在羊舍周围设置运动场,方便黑山羊的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羊舍条件,可以使黑山羊在羊舍中快速而健康的成长。
2.规范饲料的喂养
传统的黑山羊饲养观念是“羊就要多往外放牧,不需要再另外喂饲料或者是混合料,只用吃草就可以长大”。这样的饲养观念一方面使羊群的营养失衡,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森林和羊之间的矛盾,导致草场的大面积退化,没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饲养观首先是将各类不同的黑山羊分开饲养,因为不同生长目的的羊,对于牧草的需求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说育肥羊需求脂肪蛋白质丰富的牧草,而母羊则适宜于能够有利于怀孕产子的牧草。饲养黑山羊在提供营养均衡适宜的优良牧草的同时,也要注意饲养一些其他的饲料作为补充营养,仅仅靠牧草的营养是不能满足黑山羊需求的。牧草的品种有黑麦草、冬牧草和狼尾草等等,在饲养时要同时放入豆料牧草以保证营养均衡。补充饲料有精料和粗料之分。精料中玉米类占绝大部分,对于幼羊,怀孕或者哺乳的母羊,应加大精料在喂养饲料中的比例。对于普通羊来说,喂养时先喂养粗料,后喂养精料,有利于消化吸收。
3.科学选种,合理杂交
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导致的羊群退化问题,羊群杂交选种过程中应遵循“科学选种,合理杂交”的原则。在育种时,应当选择体型大小适宜,毛发乌黑,发育健全的黑山羊作为种羊。为了增加羊群的产子率,一般选用双羔母羊生产出来的羊作为种羊,这样的羊生产出来双羔的几率会更加大。在繁殖过程中,要善于使用杂交。我市境内的黑山羊退化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羊的体型较小,生长不够快,肉质不好等。因此可以选择引入外来黑山羊与本地黑山羊杂交的方式培育先进的品种。有的黑山羊养殖地区已经有过引进的先例,如,贵州毕节市的黑山羊曾引进波尔山羊与本地的山羊进行杂交。波尔山羊具有本地山羊明显缺乏的优势,体型大而匀称,生长迅速,肉质鲜美等。而杂交的个体表现出了明显的种群优势。刚出生时体重为本土黑山羊出生体重的2倍左右。如果没有实力引入外来的黑山羊,可以选择在各个相邻的乡镇之间调配公羊杂交的模式,这也有利于改善羊的品种结构。
四、结论
通过对黑山羊养殖现状的分析,暴露出黑山羊养殖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养殖户缺乏科学的养殖观念。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先进羊舍,合理的调配饲料以平衡营养,科学选种杂交才能保证黑山羊的茁壮生长,进一步提高黑山羊养殖的利润率,确保养殖农户增加收入。
参考文献
[1] 宋德荣.李孟年.刘章忠.李敬丹 贵州黑山羊本品种选育效果初报[J]-贵州畜牧兽医2003,27(5)
山羊绒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规律,产绒期所需的营养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的需要尤为突出。绒在次级毛囊生长,次级毛囊形成在胎儿80日龄时期,因此加强羔羊胚胎期和出生后30~120天的营养,是提高产绒量的主要措施。
在舍饲半舍饲的饲养过程中,从营养考虑首先要保证蛋白质、能量、水之后,注意提供维生素A、D3和E,特别是对产绒量高的种羊和育成羊。
每天补充推荐量维生素:A3500~11000国际单位,D3250~1500国际单位,E50~100毫克。钙磷补充主要是在妊娠期和泌乳期,但要注意的是如大量采料,会引起磷过剩,使种公羊患尿结石症;在妊娠后期过量钙摄入,会使母羊患乳热症;日粮中缺硫时,山羊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掉毛、溢泪、毛纤维品质下降,体质虚弱、直至死亡;摄入过多时,引起急性中毒症,腹泄、脱水、肺出血等。钾和钠,每只每天补10克食盐可满足钠的需要,在舍饲中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瘤胃发酵过程,山羊对钾的需要高于牛和绵羊,一般泌乳母羊可按日粮干物质的0.8%、生长羊0.5%补给。
②饲草来源与加工配制
舍饲半舍饲绒山羊饲草饲料来源比较丰富,首先是青割和晾干牧草,其次是农作物秸秆、树叶及农副产品的副产品都是饲喂绒山羊的优质饲料。有条件的地区做好青贮,对绒山羊在冬春季节补饲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饲草与秸秆类的加工方法很多,主要掌握几个方法:一是传统的切割,二是近几年应用揉碎技术,三是青贮,四是微贮。揉碎有专用设备,9RC40型粗精饲料揉碎机,401型,每小时加工能力800~1200公斤,价格2000元。402型,每小时加工能力3000公斤,价格2800元。50型,每小时加工8000公斤,价格4800元,对麦秸、玉米秸、豆秸、芦苇等效果都不错。
微贮就是利用有益的细菌组合,对秸秆类进行发酵的一种饲料调制方法。在内蒙、新疆近年都有推广,各地使用时,要请当地畜牧技术部门予以指导。
上面谈到各类营养素补充时,现在有些研究单位研制生产的类似预混料(浓缩料)的产品也有,包括一些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使用时要多作了解,通过实验再大面积使用。
③羊舍的建设
建羊舍要选地势高、向阳背风、排风良好、通风干燥的地方,地下水位2米以下,场地略有坡度,土质以沙质为最好。要有良好的水源。
羊舍面积因羊而定,一只种公羊1.5~2.0平方米;母羊0.8~1.0平方米;育成羊0.8平方米;怀孕和哺乳母羊1.0~1.2平方米;幼龄公、母羊0.5~0.6平方米;羯羊0.6~0.8平方米,运动场不小于羊舍面积的2倍。羊舍一般宽7~10米,高度2.5米;门宽3米,高2米;不设门槛和台阶,做斜坡;窗户距地1.5米以上,面积为舍地面面积的十至十五分之一。舍内地平高出舍外地平30厘米,地面为土面。北方寒冷地区,可建暖棚式羊舍,因各地情况不同,建议可参考内蒙古的“羊用半棚式塑料暖棚建筑使用技术规程”。
七、羊绒的采集技术
1.抓绒技术
山羊绒的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到春季天暖时,从前躯到后躯开始有顺序脱绒。拨开长毛发现绒毛已经脱离皮肤,就要开始抓绒。脱绒先从颈部开始,然后为肩、胸、背部,再遍及全身。因此,第一点就是适时抓绒,这样就会提高羊绒的产量和质量。每只羊的最宜开抓时间,是以耳根的绒全部顶起为最佳时间。抓晚了会降低羊绒质量,有部分绒在放牧时被草、木剐掉造成产量减少;抓早了,羊绒还没有顶起,不但绒抓不净,还会给羊只带来痛苦,甚至还会生病。冀、鲁、豫多在四月下旬,陕、甘、宁、晋四月末,内蒙五月初,青藏五月末,一般15~20天内抓完。
由于羊只性别、年龄、体质、饲养条件不同,所以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绒毛脱落也不是同步进行,体质强壮的先脱落,瘦弱的后脱落。成年羊先脱绒,育成羊后脱绒,母羊先脱绒,公羊后脱绒,抓绒时应按先后顺序进行。同等体质先抓黑色的。
为了充分抓净羊绒,要实行两次抓绒,两次间隔2周左右,可提高产绒量。
抓绒工具:抓绒用的铁梳有两种:一种密梳,由12~14根钢丝组成,钢丝间距0.5~1.0厘米;另一种是稀梳,由7~8根钢丝组成,间隔2~2.5厘米。钢丝直径为0.3厘米。钢丝顶端呈圆形,以免抓伤皮肤。
抓绒前的准备:抓绒前一天的羊只下午不放牧也不饲喂,以防抓绒捆绑后,影响胃肠正常蠕动;选出耳后一指左右羊绒脱离的羊只进行抓绒;抓绒前将羊体上的粪污、柴棍、草籽等物除净,保证羊绒质量;将抓绒场地清扫干净,避免污染羊绒;在捉羊时最好捉羊大腿前皮肤松驰部,这样不易损伤皮肉,羊不易逃脱;将羊横放在抓绒台上,或席子上,将两前肢及一后肢捆在一起,并将羊角用绳子固定,使羊侧卧。
抓绒方法:抓绒时一侧抓完再抓另一侧,先用稀梳子顺毛由羊颈、肩、胸、腰及股部,把毛梳顺,然后用密梳子逆毛而梳,顺序是股、腰、背、肩、颈部。抓绒顺序是先将背部两肋的绒抓完,然后用小梳子将头部和腿部绒抓完。抓绒时梳子要紧贴皮肤,用力要均匀。有条件要把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的绒单放,因为腹部绒较差,周岁羊绒细度较好,以便在收购时优质优价。病羊的绒也要单放。根据天气情况,一般抓绒1~2周后再剪毛。
2.山羊绒的技术标准
收获季节已到,绒抓下了,最后我们要解决的就是绒的问题。2000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局并开始实施了“山羊绒国家标准”,其编号为GB18267~2000。制定这个标准是为适应山羊绒生产、交易、加工、质量监督和进出口检验的需要,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及使用者各方的利益,根据山羊绒的特点,结合我国山羊绒生产、流通的实际,特采用合理分类定等与检验写实定型相结合,主观检测与客观检侧相结合的方法。
标准前言中明确提出: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这就是说在生产与交易中必须执行。因此,在今后的山羊绒生产中必须了解、掌握和使用此标准,以下介绍山羊绒的相关知识,都以此标准为依据。
山羊绒包括原绒、分梳山羊绒、过轮山羊绒和洗净山羊绒。山羊原绒指的是:从具有双层毛被的山羊身上取得的,以下层绒毛为主附带有少量自然杂质的、未经加工的绒毛纤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抓下的绒。
山羊绒按其天然颜色划分为白、青、紫绒,分别以W、G、B表示。
二是对出生羔羊身体发育正常、心脏跳动但没有呼吸的假死羔及时处理。方法是提起羔羊两后肢,使羔羊悬空并拍其背、胸部,两手分别握住羔羊的前后肢,向前后慢慢活动;让羔羊平卧,用两手有节律地推压胸部两侧;往鼻腔内吹气。短时假死的羔羊,经过及时处理,一般都能复苏。
三是羔羊出生后,对产房要定时消毒,尽量保持室温恒定,随时观察母子情况,对出现病症的及时治疗。产后母羊的护理也要注意三点:产后母羊非常疲劳,身体抵抗力减弱,生殖器官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先让它安静的休息一会儿,胎衣排出后,换上清洁、柔软的垫草,用温肥皂水把母羊外、、尾根、后躯等被污染的部位擦洗干净,防止引起产道和生殖器官的疾病感染。产后母羊要注意保温、防潮,保持圈舍卫生,特别要防贼风。
产后的母羊因脱水过多,口干渴,产后1 小时左右,喂些温盐水,有条件喂些豆浆水或小米粥更好。补给一些优质青干草、饲料和精料。一般3~5 天后,逐渐增加精料,粗饲料恢复到产前正常的饲养管理,在羊舍周围近处放牧、运动,开始时不宜太长,一小时左右即可。
经助产时间较长,产道刺激严重的母羊,外涂些碘甘油,产道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肌肉注射70~100 万单位青霉素,预防生殖器官炎症。
⑥羔羊培育
早期生长发育直接影响羊只一生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羔羊的培育阶段应注意哪些以下几点:羔羊出生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阶段:哺乳期和离乳期。
哺乳期一般60~75 天,最多不超过90 天。出生后一个月内的羔羊,主要依靠母乳为生,一般两周内体重可达初生重的一倍以上,奶达不到要采取措施,一要从营养角度提高母羊的泌乳量,二要进行人工哺乳。羔羊出生10~15 天后,开始训练采食能力,从饲草中选择色绿、味香、优质的干草吊到栏杆上,让羔羊自由叼食。一般经过一周的训练,可初步形成采食饲草的习惯。同时,把豆米、大豆等用锅炒香酥后粉碎,撒在食槽内,任羔羊自由采食;有条件可把胡萝卜丝与精料拌在一起,有少至多,加到羔羊互相抢食时,即可转到全群喂饲的阶段。同时要注意定时、定量,适当增加舍内外运动,防止引起消化不良。1 月龄内每天补饲精料50~75 克,优质干草75~100 克;1~2 月龄精料75~100 克,干草100~200 克;3~4 月龄精料125~150 克,干草200~250 克,青贮100~150 克。精料一般玉米、豆饼、麦麸按5∶3∶15,其余5%为食盐、骨粉、贝壳粉等,盐占精料0.5%~1%,骨粉1%~2%,贝壳粉2%。
羔羊生后7~10 天,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让羔羊到舍外自由活动晒太阳;20 日龄后,天气好时,把羔羊赶到羊舍附近的草地放牧,30~40 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 小时。
放牧最好采取母子分群,有利于母羊的恢复和羔羊生长;羊数量小的户,可以几户把母羊组群,羔羊组群,分别联合放牧。放牧时不要让羔羊卧在草地上防止着凉。
离乳期:羔羊2 个月到2 个半月时,实行断奶,断奶后这段时间称离乳期。
断奶一方面可使母羊早日恢复体况,早,早配种;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羔羊独立生活能力。断奶方法:一是多天逐渐断奶,白天分开夜间母子见面,到3 天见一面,到最后断奶;二是分批断奶,根据羔羊生长情况,发育好的早断,发育差的晚断。断奶期间,母羊要停止喂青贮和饲料,母羊膨大时,要每天人工排乳一次,不要挤得太干净,挤到不膨大为止。羔羊断奶后,实行公、母羊分群,转到育成羊阶段。
六、饲养管理
1.公羊的饲养管理
绒山羊的产绒量、繁殖力、羔羊成活率等生长性能,都与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种公羊要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以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旺盛为原则,过肥过瘦都影响配种。种公羊基本原则是单独组群,常年放牧,在不同生理时期补饲不同标准的精粗饲料。非配种期的饲养,这一时期有10 个月的时间,经过青草期和枯草期,这阶段的膘情关系到配种期的配种能力和品质。要坚持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原则。
配种恢复阶段:一般12 月至次年的1 月,经过两个月的配种,体力消耗很大,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草地草少,又要抵抗寒冷,因此要注意:按照配种期饲养标准逐步减少精料量,不能立即停喂,延长放牧时间,使公羊充分采食,收牧后要精心补饲。2 月到8 月这个时期有7 个月左右,从冬到春到夏,气温变化大。冬春季节要保持中上等体况,保持增重不能掉膘。一是保证放牧,一般每天6~8 小时,7~8 公里。二是保证补饲,每天喂0.4 公斤左右的混合精料;1~1.5 公斤的青贮和1 公斤左右优质干草;0.4 公斤左右的胡萝卜。青草期的晚春和夏季,放牧时间8~10 小时,里程8~10 公里,每天补混合精料0.3 公斤左右。
配种预备期:这段时间大体在9 月至10 月中旬。放牧每天10 小时以上,里程在10 公里以上。补饲按配种期喂量的60%~70%给料,逐步增加到配种期的供给量。同时要进行公羊排精训练,开始每周一次,配种前1 个月,每周1~2 次,最后两周隔日1 次。通过对每次品质的检查,分析调整营养和管理,提高品质。
配种期:在不同的地方,时间为10 月中旬至12 月中旬两个月的时间。配种期除放牧外,每日补混合精料1.2~1.4 公斤,苜蓿干草2 公斤,胡萝卜、南瓜等饲料0.5~1.5 公斤,牛奶0.5~1 公斤,鸡蛋2~4 个,骨粉10克,食盐15~20 克。精料分早、中、晚三次饲喂,早、午可少喂些,晚上多喂些。
舍饲的种公羊除保证补饲外,更重要的是每天保证运动8 公里左右,在非配种期每只每日喂优质干草2~2.5 公斤,饲料1~1.5 公斤,混合精料0.8~1.2 公斤;在配种期,每日喂青绿饲料1~1.3 公斤,混合精料1~1.5 公斤,鸡蛋2~3 个,牛奶1~2 公斤,适当采食一些优质干草。
配种期种公羊不爱吃干草,补饲青割饲草为宜。种公羊要单独放牧和补饲,不可公母混养,对配种期的公羊更应远离母羊舍,要单独饲养,减少母羊和公羊之间互相干扰。对当年的公羊和成年公羊也要分开饲养,以免互相爬跨,影响发育。注意公羊的角根、包皮、周围有无带勾刺的挂物附着,发现后要及时清除,避免破后寄生蝇蛆或感染化脓。对蹄型不正的要及时修蹄。
除放牧外,每次采精或配种前1~2 小时,对公羊进行快步驱赶的纯运动,一般在40 分钟内走完3 公里。
2.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一年中可分为空怀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从时间上看,各占3~4 个月、5 个月、和3~4 个月。
空怀期:此时羔羊已离乳,又处青草季节,将母羊安排到最好的草场放牧,基本可满足母羊恢复身体的营养。对离乳较晚、初产和个别疲弱的母羊在配种前1~1.5 个月实行短期优饲,一是延长放牧时间;二是适当补些精料,达到满膘配种。在这段时间内体重可增加18~22 公斤。
妊娠期:母羊妊娠一般分为两期,前三个月为妊娠前期,最后两个月为妊娠后期。
妊娠前期母羊体质较好,胎儿生长发育较慢,在坚持放牧的情况下,收牧后补饲1 公斤干草或0.1~1 公斤青贮,不用补饲精料。随着天气变冷,放牧采食量减少,胎儿发育加快,每天补干草1.5 公斤和青贮1.5 公斤,精料0.15~0.2 公斤。
妊娠后期,母羊在这段时间胎儿发育快,90%的体重都是在这段时间生长的,这段营养的好坏对羔羊的生后和母羊的泌乳能力影响非常大,这是母羊管理重要的阶段。放牧要保证每天6 小时以上,游走里程5~6公里;精料每天0.3~0.4 公斤;优质干草、豆科牧草、树叶等2 公斤,青贮1~1.5 公斤,胡萝卜0.5 公斤,有条件的在产羔前两周饮豆汁水,有利于母羊产后泌乳和羔羊发育。
在母羊妊娠期间,管理的重点就是保胎。注意不要让羊吃霜草或霉变饲料,不饮冰渣水,羊群在出牧、收牧、饮水补饲时要慢、稳,避免羊群受惊,防止拥挤、滑跌、严防跳沟、跳崖,应在比较平坦的草地放牧,羊舍要保持干燥、温暖、通风。哺乳期:母羊产羔后前两个月为哺乳前期,后期两个月为哺乳后期。
哺乳前期特别是前1 个月,羔羊的生长发育主要靠母乳。单羔母羊每天补精料0.25~0.35 公斤,青贮1.5~2.0 公斤,豆科干草0.5~1.0 公斤,其它干草1.0~1.5公斤,胡萝卜0.4~0.5 公斤。
哺乳后期比前期降低20%~25%,根据季节变换要经常检查母羊和泌乳情况,调整饲料喂量。羔羊2 月龄后,胃肠功能已趋于完善,可以大量利用青草及粉碎精料,不再主要靠母乳;这时的母羊泌乳能力也渐趋下降,又到了春季放牧青草阶段,要减少母羊的精料量或停喂精料,尤其在断奶前7~10 天更重要。
3.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育成羊是指羔羊断奶后到第一次配种前的羊只,即4~18 月龄。羊的一生早期生长尤为重要,那么断奶前是第一阶段,这段就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影响一生的生产性能。如果发育不好,会造成高腿,身窄体小、产绒量低、繁殖性能差。羔羊断奶后正值夏季,草场较好,由于刚刚离开母羊,易东奔西跑,不安心吃草。这时一是要公、母羊分群;放牧要上午早出早归,中午休息,下午晚出晚归;训练羊顶雨吃草,小雨顶着放,雨停立即放,雨大不能放牧时,要及时补饲青饲料和精料;不要让羊饮脏水;及时驱虫;二是断奶后再补饲精料20~30 天。这段时间大约有3 个月左右。
晚秋和初冬阶段有3 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放牧时防止“跑秋青”,每天不少于6~8 小时的放牧;放牧时选择好草地,低矮草地,草地质量差的,要补充青贮,干草和块根饲料。要把饮水和啖盐搞好。此时从管理上做好青贮饲料,以备过冬之用。
冬季五个月时间较长,是当年羔羊的第一次越冬,以补饲为主,放牧为辅。在天气最冷的12 月、1 月和气温、草质变化最大的4 月补饲最好的草、精料和青贮。每天补精料0.2~0.3 公斤,喂一次夜草。白天放牧每天5~6 公里,时间5~6 小时,注意羊舍的保温。晚春放牧期到转群前两个月时间,由舍饲逐步过度到青草期。如气温低,草长势差,羊体质弱,要坚持舍饲,直到牧草长到羊能吃饱再放;放牧时控制跑青,控制游走,增加采食时间。
对于羯羊,要注意是羊群结构以母羊为主,控制羯羊比例,利用年限最长到4 岁,而后育肥屠宰。
4.绒山羊全舍饲、半舍饲
关键词
山地鸡;养殖技术;土鸡
1场地应具备的条件
1.1场地选择
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场地应选在山地坡度低于30°、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开阔地,有水源、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不易带进病菌,避风向阳,不积水的草坡,最好有树木,以便鸡群乘凉休息。2)便于运输,但应与交通主线相距1km以上为宜。3)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曝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最好选择山林、竹园、果园地和退耕还林地为好,每667m2不超过200只鸡。
1.2建筑设施的规划
应根据所选定场地的地理位置、地势、风向来安排饲养员住房、鸡棚、孵化区、育雏、兽药处理区和隔离区的建筑位置。1)饲养员的住房应首选地势安全、通风上口、出入方便的位置安排。2)孵化房应选择在饲养员住房顺风下方附近为宜,以方便孵化期的管理。3)育雏室应选择在通风向阳、干燥无积水的位置,房屋建筑应以封闭式为好,以便保温。4)兽药管理房安排在饲养员住房附近,便于操作。5)鸡棚的搭建应选在下风口,设计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不超过10只/m2,棚内要有鸡架供鸡只晚上上架睡觉。每个鸡舍最好不超过1000只鸡,鸡棚中间高度2m左右为宜。6)隔离舍应选在养殖场地的边远地带,以防被隔离观察的鸡只再次传染健康鸡群。
2饲养管理技术
2.1种鸡的选择
作为养殖场发展与否,就要取决于种用鸡只的优劣情况,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养鸡场来说更为重要,那么种鸡的选择途径有3种:1)直接从无疫区购买鸡只,经过防疫接种后放入场内进行饲养繁殖,公母比例要求为1∶5;从无疫区购买种蛋进行孵化,再饲养繁殖;从自家饲养的育成鸡中选择生产性能高的个体进行繁殖,扩大再生产。
2.2种蛋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种蛋是促使养殖场循环发展的基本保证,所以说对鸡蛋的管理千万不能忽视。1)每天收取一次鸡蛋,引窝蛋不能重复使用,每天更换一次。2)留作种用的鸡蛋,个体大小要均匀,存放时间不能超过25d,种蛋不能用水清洗,否则破坏了蛋壳上的气孔,无法孵化出雏鸡。
2.3孵化方法
种蛋经过选择,常规处理后就可以进行孵化,方法有两种。
2.3.1自然孵化
就是利用母体来完成孵化过程。
2.3.2采用机器孵化
利用科学的技术处理来完成种蛋孵化,孵化率很高,数量大。但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用[1]。
2.4雏鸡管理
雏鸡的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2.4.1饮水与开食
一般喂水先于料,雏鸡放入育雏室后,休息60~60min便可以喂水。水温以32℃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出壳2d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开饮后可开食,把开食料撒于塑料布或干净的地板上,让雏鸡自由采食。
2.4.2温度与湿度
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常规要求是:1~2月龄时需要34~35℃;3~7月龄时需要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
2.5放牧鸡群的划分及饲养管理
雏鸡经过1个月的饲养期后,就可以进行放牧饲养。为了方便不同生长期的鸡只管理,有必要将放牧鸡群分为:种鸡放牧群、育成鸡放牧群。
2.5.1种鸡放牧群的饲养管理
为了方便收集鸡蛋,种鸡的放牧区应选在鸡蛋存放室较近的片区。种鸡的性比例按公鸡∶母鸡=1∶5进行投放。饲养方式采用放牧结合补饲。因为种母鸡在产蛋期内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质和钙质,因此种鸡的补饲饲料要求含蛋白质和钙质相对高的精料来补饲,补饲量由鸡只自由采食至饱为止。本地鸡的种用期不要超过3a,3a后进行育肥上市。
2.5.2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育成鸡群包括:种鸡淘汰鸡、未选种鸡的鸡群两大类。育成鸡的饲养目的是使鸡只得到充分的生长育肥后,及时上市处理。育肥期即10周龄或种鸡淘汰鸡群至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滑度,然后及时上市。公鸡要适时,提高生长育肥率和市场价格。再则就是搞好防疫,重视驱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
3培育自然食料
山地放养后让鸡群自由充分采食青草、枝叶和虫蚁等自然食料,不足部分进行人工添喂,在林地可采取人工培育自然食料供鸡食用。方法是在牧区内松土、堆肥,引进一些蚯蚓良种,培养蝇蛆或割一些狼萁,堆放在泥土较深的地块培育白蚁。有条件的还可种植黑麦草、紫云英等牧草,作为青绿饲料的补饲。
4兽医技术管理
每只鸡从出壳到上市出售这一生长发育阶段,不仅要根据其不同生长期所需不同饲料饲喂外,还需加强鸡只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
4.1鸡只的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目前对鸡只接种疫苗有2种:第一种是鸡新城疫疫苗Ⅰ.Ⅱ系:接种方法是0.25kg以下的小鸡滴鼻,0.25kg以上的鸡只肌注1mL,3个月进行一次防疫[2];第二种是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胸部肌肉注射2~5周龄0.3mL,5周龄以上0.5mL。
4.2鸡只的驱虫
一般放牧20~30d后,就需进行第一次驱虫,相隔20~30d再进行第二次驱虫。
4.3鸡痢疾的治疗
投服土霉素片或肠炎灵等药物进行治疗,等病鸡完全康复后再放入鸡群中饲养。
4.4卫生消毒工作
每一批鸡出栏以后,应对鸡舍、场地环境进行清扫,清洗工具,并根据情况添加一些抗菌素,以使鸡群免于疫源侵袭,保证鸡只生长发育的健康,病死鸡要远离鸡群深埋,防止疫病的扩散蔓延。
5及时出栏上市
放养土鸡生长月龄最少要120~150d,按照当地生活习惯,市场需求量大,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土鸡养成体质量1~2kg时就尽快上市处理。
作者:施金强 单位:云南省泸水县大兴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一是合理利用鳝、虾养殖的时间差,可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大幅度提高了池塘的使用效益。
二是改善黄鳝养殖水质条件,可有效降低黄鳝病害的发生,提高黄鳝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过程中,投喂的饲料为动物性饲料或高蛋白的配合饲料,在黄鳝摄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食物外溢或剩余,在夏天高温水体中,易腐败变质,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诱发黄鳝病害发生。而小龙虾摄食的习性就是喜吃腐烂性动物残食和浮游生物。将小龙虾与黄鳝一起养殖,可解决黄鳝养殖存在的这些问题,促进黄鳝生长和降低病害的发生。
三是有效减少黄鳝养殖换水、调水次数,降低养殖成本。
其具体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小龙虾种虾的投放在每年小龙虾繁殖季节的9~10月份,在网箱养殖黄鳝池塘中投放小龙虾的抱卵虾。每667平方米投放密度为15~20千克,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1.1.1确定养殖模式:(1)半舍饲半放牧养殖模式:适宜于山区和半山区。该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多数农户经济基础较薄弱,但居住分散,荒山草坡多,适宜采取半舍饲半放牧方式养殖(即季节性放牧与补饲相结合)。以饲养基础能繁母牛,推广人工授精冻配改良技术,培育杂交育肥牛源生产为主。养殖成本低,牛体格强壮,母牛繁殖高,发病死亡率低。饲养规模一般为能繁母牛3~10头/户,牛舍按3~5m2/头计。每年4—11月利用山区天然草山草坡,有计划轮牧,晚上补喂部分草料;12月至次年1—3月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舍饲饲养。(2)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全草型饲喂与精料短期育肥):适宜于地势较平缓田坝地区。该地区交通方便,信息较灵通,经济较发达,农户经济基础也较好,土壤水肥条件适宜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农作物秸秆资源也丰富,适宜于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根据养殖户经济条件、流转土地及技术水平,建立适度规模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以饲养优质杂交牛和育肥牛为主。一般分4种类型:家庭牧场式(年出栏30~50头)、小型牧场(年出栏50~100头)、中型牧场(年出栏100~500头)、大中型牧场(年出栏500~1000头)。既挖掘饲草料资源和肉生长性能,保证育肥效果,改善牛肉品质,又降低了饲养成本和管理成本,可促进产业转向生态效益型和质量效益型。
1.1.2繁殖与育肥分离,选好优质仔牛:繁殖与育肥分离,是提高肉牛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山区和半山区人口居住分散,荒山草坡多,水草茂盛,粗饲料丰富,农户负责母牛饲养、配种、犊牛饲养,以放牧为主,补饲精饲料,犊牛饲养成本较低,且母牛、犊牛经常活动,体质较好,母牛繁殖率高和犊牛长势好。肉牛育肥选择在农区,精料较充足,市场信息灵通,交通便利,养殖设施设备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精湛,饲养精细化、规模化经营,可使生产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容易形成产业化。
1.1.3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虽然我州盘江黄牛肉质鲜美、味美醇香、营养价质高,但生长缓慢,产肉率低。需引进外地快大型优良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其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推广应用西门达尔与本地牛二元杂交,西本杂与安格斯或利木赞三元杂交,二元轮回与“终端”杂交,三元轮回与“终端”杂交相结合,培育优质杂交牛源,提高生产水平。二元杂交一般可提高犊牛出生重15%,三元杂交可提高19%,二元轮回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可提高21%,三元轮回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可提高24%。
1.1.4种植高产优质牧草,保障四季牧草均衡供给:一是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选择与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牧草种群,建立四季常青的高产优质牧草地。二是采取林草结合、果草结合、粮草结合、分带轮作(间作)等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高产牧草地。如多年生黑麦草与高羊茅、红白三叶草混播草场,玉米与紫花苜蓿套种,一年生黑麦草与水稻、玉米地轮作。三是选择养殖场四周土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如皇竹草、乐食高丹草等。根据牧草生理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牧草节茬,保障牧草四季不断青,营养平衡。
1.1.5充分利用青贮饲料、微贮饲料和农副产品养牛:喀斯特山区地多田少,有丰富的旱地资源,适宜种植青贮玉米和其它粗饲料,农作物副产品丰富,可以采用机械、生物发酵、氨化、碱化等加工处理技术,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1.1.6改造养殖设施设备,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降低疫病风险:改深坑湿圈为向阳干平圈,改单一放牧为季节性放牧与舍饲补饲相结合,改喂本地牛为杂交牛,改喂单一粗料为精粗混合全价料,改喂老牛育肥为喂杂交架子牛育肥,改商品牛散养为集中育肥。粪污集中无害生物有机发酵综合利用处理,建立规范的卫生防疫消毒制度和养殖生产档案,科学化饲养,降低疫病风险。在条件具备的养殖场,推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建舍,规范化饲养,制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从饲料生产、加工、饲喂、饮水、配种、产犊、育肥、卫生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生产环节全部实行制度化规范管理,把动物育种、营养、生产、机械、电子科学等最新成果集成有机地结合,创造出肉牛养殖最佳经济效益。
1.2技术措施做大牛群规模,培育优质育肥牛源。建立高产优质牧草基地和生物技术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改造养殖设施设备,规范卫生防疫措施,标准化饲养管理,粪污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
2推广应用
2007—2014年,安龙县通过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推广示范“喀斯特山区高效肉牛养殖技术”,发展肉牛养殖示范户34537户,户均养牛2.53头,建成年出栏10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79个,扶持能繁母牛养殖示范村3个。建立牛品种改良点67个,年输配母牛7800头以上,产杂交牛6000余头。改造牛舍59500m2,种草980hm2,建干粪棚39个3120m2,中型沼气池3个,规范养殖场档案管理65个。全县肉牛存栏达10.53万头,出栏达1.89万头,创产值2.3亿元。农户繁殖杂交犊牛实现头均盈利3800元以上,规模养殖场育肥杂交牛出栏实现头均盈利1500元以上。
3取得的成效
3.1制定了符合县情的《喀斯特山区肉牛高效养殖技术技术规程(试行)》,产生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3.2牛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有新的提高。受胎率由75.6%提高到81.5%,提高5.9个百分点;受胎产犊率由83.2%提高到96%,提高12.8个百分点;育成率由89%提高到97.3%,提高8.3个百分点。
3.3杂交优势明显,示范作用强。用西门达尔和安格斯杂交改良本地黄牛表现出较好杂种优势,西本杂和安本杂交犊牛初生重比本地牛高15%以上。且个体大,生长速度快,6月龄体重可达110kg以上,比本地牛高40%以上。18月龄体重达350kg以上,日增重可达0.65kg以上,养殖效益较好。
中图分类号 S965.1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27-01
肥西县用网箱养殖黄鳝始于2003年,目前,网箱养殖黄鳝已达3万多箱。笔者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黄鳝网箱养殖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 网箱设置
网箱面积以5m2左右为佳,网宽1m,长5m,网高1m,其水上部分为40cm,水下部分为60cm。网质要好,网眼要密,网条要紧,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黄鳝逃脱。网箱设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网箱放入水中应过3~5d,待其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消失后才可放养鳝种。鳝种放养前几天应适当培育水质,使透明度为15~20cm,这样可控制或减少池塘中蚂蟥对黄鳝的侵害。网箱可并排设置在池塘中,2排网箱中间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饲管理。网箱的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面积的50%,否则易引起水质恶化。网箱中放置水草,以水花生为最宜,其覆盖面积应占网箱面积的90%~95%,为黄鳝的生长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
2 鳝种来源与选择
鳝种的来源有2个,一是在每年的4~10月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二是从市场上采购。无论是自捕还是购买,都以笼捕为好。钩捕或电捕的鳝种因体内有伤,成活率极低;即使不死,生长也极其缓慢,故一定要挑选无病无伤的鳝种放养。黄鳝依其体色一般可分为3种,第1种是体色黄色并夹杂有大斑点,增肉倍数为5~6倍,生长较快,以此作养殖品种较佳。第2种为体表青黄色。第3种体灰色且斑点细密。后2种生长速度缓慢,增肉倍数为1~3倍,故不宜人工养殖。
3 鳝种放养
黄鳝因有相互残食的习性,故放养时以规格基本一致为宜。可放养鳝种2~8kg/m2,每只网箱放养25~30kg。鳝种规格可大可小,小规格为25~50g/尾,大规格为50~200g/尾,到冬季时有的可达0.5kg/尾以上,售价极高。鳝种的收购放养应选在4月至5月初或8~9月,以避开5月中旬至7月的黄鳝繁殖期,因为繁殖期收购的黄鳝因性成熟而容易死亡。
4 投饲管理
鳝种在野生环境下密度小,活动范围广,自己觅食,故开始放养的几天内基本不吃人工投喂的饲料或吃食极少,要进行驯化,如果驯化不成功就会导致养殖失败。驯化的具体方法为:鳝种放养后3d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或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2%。投饲时间逐渐推向傍晚和早上各1次,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4%~5%;在水温26~28℃黄鳝生长最适温度时,投饲量可增加到体重的7%~8%。黄鳝长期吃惯一种饲料后很难改变习惯再去吃另一种饲料,故应将其饲料固定几个品种,如蚯蚓、小鱼、蚌肉或动物内脏,以提高其生长速度。有条件时可投放活饵料,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残饵,对网箱污染少,有利于黄鳝生长。
5 病害防治
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g/L食盐和0.4g/L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2 mg/L的孔雀石绿或0.3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d泼洒1次,3次即可治愈。日常管理中,应加强预防工作,由于给黄鳝投喂的是高蛋白饲料,因此应给黄鳝进行护肝,可每7d投喂1次药饵。
6 注意事项
(1)防蒸。即防鳝笼中蒸,防运输途中蒸,防网箱中蒸。
(2)在野生状态下,当水温超过32℃时,黄鳝潜入土中避暑,而网箱养殖改变了原来的环境;当水温过高时,应及时换注低温河水以降温,否则会引起死亡。换水后的温差不宜超过3℃,否则会引发感冒病。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是增建1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d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3)黄鳝网箱养殖密度较大,当饲料投放不足时黄鳝会相互咬伤而使其感染霉菌,在体表生长“白毛”,病鱼食欲不振导致其死亡。治疗方法是用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泼洒。
(4)投放的饲料要新鲜,网箱中部分剩余的腐烂发臭的饲料应及时清除,否则易引发肠炎病。治疗方法可用磺胺类、呋喃类或大蒜内服。饲料投放前应洗净并经200mg/kg高锰酸钾浸洗3min,再用清水淋洗后即可投喂。若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其蛋白质含量需达到45%以上,且以蚯蚓浆为诱饵并经驯化,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饵料系数:蚯蚓为2~3,蚌肉、田螺为12,小杂鱼为4~5,禽畜下脚料为10,人工配合饲料为2。
2.河北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 秦皇岛,066200)
摘要:2012年从福建宁德引进大型藻类龙须菜,在昌黎扇贝养殖区进行养殖试验,对藻体生长适宜水温、水层及增重情况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龙须菜养殖适宜生长水温20~24 ℃,适宜生长水层为0.8~1 m,9月份生长最好,月增重率最高可达489%。
关键词 :龙须菜;水温;水层;增重率
近年来随着昌黎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提高,海湾扇贝养殖区赤潮频繁发生,造成扇贝滞长甚至死亡,严重阻碍了海湾扇贝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海区中适量养殖大型藻类,利用大型藻类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吸收水体中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特性,是防治海水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1]。龙须菜(Gracilaria verrucosa)属于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江蓠科、江蓠属,是红藻门中较大型藻类,野生状态下多生长在低潮带到潮下带的岩石上,因其对温度、盐度适应性好,在5~30 ℃范围内均可生长[2],利用藻类营养体可行无性繁殖,苗种容易获得,且生长快、生物量大,在海湾扇贝养殖区适量养殖,可有效降低海区富营养化程度,抑制赤潮生物生长,改善海湾扇贝养殖环境。2002年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申请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黄渤海区典型海湾复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2011BAD13B06),并负责在河北昌黎海域进行龙须菜和海湾扇贝的综合养殖试验示范工作,为摸清龙须菜在海区的适宜生长水温、养殖水层等因子,在昌黎海域进行了龙须菜养殖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海区选择
在昌黎扇贝养殖区,底质为泥沙质,水深8~10 m,海区潮流畅通,海水盐度25%以上。
1.2龙须菜苗种
龙须菜种苗购自福建宁德,共计200 kg。
1.3龙须菜夹苗与分苗
夹苗前将苗绳在海水中充分浸泡,使苗绳处于湿润状态,将龙须菜苗种夹在两股苗绳之间,两端露出5~6 cm,每隔10 cm夹苗一簇,每簇重量20 g。
当藻体长度达到80~100 cm时进行分苗,将藻体直接断开成4~5段后,每簇按20 g夹在苗绳上,重新挂养。
1.4不同养殖水层龙须菜生长试验
采用平养模式,在昌黎扇贝养殖区,进行不同养殖水层龙须菜养殖试验,将5.3 m长的养殖苗绳两根相连,一端挂在海湾扇贝养殖梗绳上,另一端挂在另加的一条梗绳上,苗绳中间加坠石,以养殖水层至水面距离为参数,选择梯度为0.3 m、0?5 m、0.8 m、1.0 m、1.2 m,5个不同养殖水层,测定每月龙须菜生长重量,确定最佳养殖水层。
2试验结果
2.1海区温度及透明度
试验从2012年5月30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每5 d测定一次水温和透明度,养殖期各月水温及透明度范围见表1、图1。
2.2藻体生长情况
2012年5月30日放养后,因前期海水平均温度在17 ℃,藻类生长较慢,至7月30日未进行分苗,8月1日开始第一次分苗,重新夹苗后进行挂苗养殖,9月1日又第二次分苗,生长至9月30日结束。随机抽样对各养殖水层每绳藻体重量进行测量,每水层测量10绳取平均数。藻体重量及月增重率见表2、表3、表4。
从表2、表3、表4及图2可以看出,各养殖水层龙须菜增重率在9月份最大,此时表层平均水温为22 ℃,水温范围20~24 ℃,0.8 m 水层月增重率最高达到489%。从不同水层藻体生长及藻体颜色看,0.8~1 m水层藻体生长及颜色正常,0.3 m水层因光照过强对生长有抑制作用,部分藻体色素分解褪色变黄,水层过深过线太弱也同样降低藻类生长速度,因此选择养殖水层以0.8~1 m为最适宜。
3结论
龙须菜在昌黎扇贝养殖区可正常生长,生长最适宜水温20~24 ℃,其生长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光照过弱生长缓慢,过强对其生长同样有抑制作用,养殖水层选择在0.8~1 m为最适宜,藻体月增重率最高可达489%。
参考文献:
[1]
种质资源基因库是以生产遗传品质较高的林木种子为目的的生产基地,它是用经过严格选择的多个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家系按一定的配置方式建立起来的特用人工林。20世纪30年代,瑞典首先建立了林木种子园,随后美国、芬兰、新西兰等国也应用这一技术,纷纷建立种子园。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对近百个树种开展了选优和建园工作,其中我国建立种子园的树种约40个,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5]。
本文是建立山杨种子园的前期准备,确定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辽宁4个大种源区,经过实地踏查和查找资料等得到18个性状优良种源,用作基本群体和生产群体。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嘉荫县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小兴安岭东段北麓。地理座标,北纬48°08′30″至49°26′05″,东经129° 09′45″至130°50′21″。 县境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段,面积7752平方公里(1975年国家航空勘测)。其北部与苏联仅一江之隔。上起葛贡河河口,下至幕荫河河口,国境线长249.5公里。土地肥沃,多分布在沿江一带,年降雨量450-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15天左右,有效积温2100℃,属第四、第五积温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少雨干旱;因受西伯利亚季风影响,秋季降温迅速,常有早霜发生。林木资源丰富,树种多为白桦、黑桦、柞树、杨树等,森林覆盖率76.5%,宜牧荒原荒地5.5万亩,非常适合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山特产品资源丰富,以蕨菜、薇菜、五味子的产量最大,还有笃斯、榛子等特产。
基因库园区(见图1)在山杨的自然分布区和发展区之内,不会受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和光周期反应的影响,能够保证山杨林木正常生长。园区立地条件较好,山坡下部,半阳坡,坡度在11°的缓坡的坡地,土层厚度在25cm,典型的森林暗棕壤,肥力中等,土壤理化性能良好。园区1公里附近没有不良花粉,并且在园区周围营造500米宽白桦林,保证基因库和外界林分有效隔离。
图1 试验地地理位置GPS定位图
2 基因库建立技术
2.1 苗木准备
基因库苗木均为山杨实生苗,种子来源于各种源区所选优树,能够保持优树的遗传性状,具有较强的地区代表性。选择根系完整发达、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的苗木作为候选造林苗木。
2.2 栽植密度
在确定基因库栽植密度时,考虑到应保证山杨苗木能够正常生长,有充足的花粉授粉,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等因素。根据已有的研究经验,确定山杨基因库苗木株行距为3m×4m,阳带6m,阴带2m。公顷株数600株,山杨生长速度较快,15年生山杨平均树高达到10m左右,合理的株行距能够保证苗木的养分供应和光照充足。
2.3 配置方式
本项目试验地各种源内不同家系采用顺序错位排列(见图2),各家系保留的植株数相等,且分布均匀,基因型趋于平衡。家系分株之间间隔50 m的最低距离。3次重复配置在同一坡位,土壤肥力相近,整地、植苗、抚育管理等造林技术措施与一般造林相同。
图2 造林设计及种源区布置示意图
每个种源区设置三个小区,小区按三次重复随机排列,随机排列见图3:
图3 小区种源排列示意图
2.4 整地
提前1年便进行试验地整地,以利于土壤熟化,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在定植前清除试验地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块状整地,规格为80×80×60cm,穴内回填表土。
2.5 造林
造林是种子园营建中关键的一环,本文采用块状定植方式营造山杨营养钵实生苗,块状定植采用正方形配置。家系小区内株距较小,小区之间距离较宽。
3 基因库管理技术
3.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整地和中耕除草等。改善造林地土壤熟化程度,2008年秋季开展穴状整地,规格50cm×50cm,整地深度20cm,先刮精草皮,再深松土壤。经过2008年一个冬季,穴内土壤基本熟化,2009年6月末开展了一次深松阔穴工作,起到了清除杂草、熟化土壤的作用。中耕除草能疏松土壤结构,改善土壤中水分和通气状况,在短期内有促进开花结实的作用。松土除草的次数和年限应根据树种、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到幼林全面郁闭。
3.2 树体管理
于生长季末进行成活率和保存率的调查。造林采取双株定植,保存率高于95%。
鉴于苗木林龄较小,未对林分进行任何修剪,该项研究有待今后进行。
3.3 病虫鼠害防治
3.3.1 杨树真菌性溃疡病
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后水疱变大,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
防治方法:应选用抗病树种,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春、秋防治相结合。可用40%福美砷5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及3°石硫合剂、10倍碱液等,于侵染或发病前喷洒树体均有较好效果[6]。
3.3.2 杨树主要虫害
①一般选择有机磷(敌百虫、乐果等)、菊酯类农药按适当配比采用喷雾方式防治杨扇舟蛾、刺蛾和金龟子等食叶性害虫。
②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类农药喷雾防治,一般每隔一周防治一次,2-3次即可。用氧化乐果等农药喷雾防治草履蚧、也蝉等刺吸类害虫。
③利用肿腿蜂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防治桑天牛时找到最新鲜的排泄孔处,用毒签插入,或用注射器注入500倍左右的有机磷农药1-2ml后,用棉球或软泥团封住洞口即可[7]。
3.3.3 鼠害防治
①毒饵灭鼠: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5月中旬,秋季的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组织人力在种子园寻找鼠洞,采用切封洞法、插洞法投饵,投放鼢鼠灵、克鼠星等杀鼠药,每洞用药量克鼠星5-8g或鼢鼠灵8-10g。
②机械捕杀:采用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效果比较好的捕鼠工具-丁字形弓箭进行灭鼠。
③采用“窒息性灭鼠弹”和“触发式灭鼠雷”进行灭鼠[8]。
【参考文献】
[1]徐清乾,许忠坤,程政红,等.第二代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16-19.
[2]雷布先,倪 臻,唐海生.杉木多世代滚动式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3):111-117.
[3]杜平,赵士杰,马荣泽,等.华北落叶松第2代优树选择及种子园的建立[J].河北林业科技,1998(3):4-5.
[4]王国义,宁依萍,金继华,等.红松改良代种子园建立技术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28(3):68-69.
[5]伍孝贤,周运超,金天喜,等.提高华山松种子园开花结实量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