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职业中专督导室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就业,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我县的职业教育。
2、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繁荣经济、建设和谐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逐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和辐射周边县(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明确“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把县职业中专打造成国家级重点职校。全县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达到45:55,县职业中专办学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建成5个县级重点专业,2个市级示范性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年培训城乡劳动者和承接其他各种培训2万人次以上;校园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
二、加大投入,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4、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从2011年起,县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要安排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提出此项经费的使用安排,并会同财政部门下达计划,确保此项经费重点用于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同时,县财政每年在年初经费预算中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宣传、招生、教师培训、师生参加省市竞赛及奖励、教师聘请和补助实习企业等。
5、促进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为打造国家级重点职校,扩大办学规模,5年内,在县职业中专办学规模达到相应程度时,投入800万元用于职校基础能力建设。其中,2011年,建设好运动场,并完善相关专业设备;2012—2013年,改建后栋面积为3200平方米的教学楼,购置相关实训设备;2014-2015年,扩建一栋面积为11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新建一栋面积为1100平方米的办公楼。
6、建立职业教育助学制度。财政部门要落实国家中职生助学金政策,按时、足额发放中职生助学金。县扶贫移民办按相关政策对职业中专接收的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在读贫困生给予重点补助。职业中专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健全招生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7、确保职业中专招生生源。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要求,并根据县内学校初三毕业生人数情况分配招生任务。招生任务要落实到各镇政府、各初中学校,实行职校招生工作目标管理。各镇政府完成职校招生情况列入县年终目标考评,对完成当年任务80%以上的前三名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完成当年任务60%以下的后三名给予一定的处罚,奖励经费从50万元专项资金中列支,处罚金由县财政从各镇政府经费中扣除。同时,各镇政府、各初中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报考县职业中专的动员引导,每年至少要召开2次职业教育招生专题会。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初中职校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各初中学校每招一名新生奖励150元,对完成当年任务80%以上的前三名给予一定的奖励,完成当年任务60%以下的后三名给予一定的处罚,奖励经费从50万元专项资金中列支,处罚金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从各初中公用经费中扣除。
8、实行弹性学制扩大办学规模。职业中专要做到不受年龄、地域、时间限制,实行注册入学,采取弹性学制进行招生。职业中专要将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回乡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城乡劳动者纳入中等职业中专招生对象,进行重点宣传,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9、加大面向社会的宣传引导力度。宣传部门、县内有关媒体和职业中专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职业教育进行宣传。县电视台要适时免费播放职业教育宣传片、宣传字幕;通讯、手机报应不定期刊出有关职业教育的相关信息报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职业中专每年要开展2次以上的下乡招生宣传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营造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学校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0、加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需求,重点建设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专业。同时,加强与县内企业的有机对接,积极与企业合作,探索建设旅游服务、汽车美容与维修、建筑技术、涂料化工等相关专业,配足配齐相关实训设备。
1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中专要构建有职教特色的德育管理体系,通过改革评价,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抓好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要面向市场、紧跟企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主动与县域内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到基地实习,开展实训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适需对口的合格人才。
五、改革用人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12、实行职业教育人事优惠政策。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因事设岗、以岗择人、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对职业中专教师实行“三定一不定”(定编制、定岗位、定工资总额,不定人)的管理模式。职业中专根据专业开设需要,每学期向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申报聘任专业教师,经批准后,聘用期间专业教师每月最低享受2000元补助工资标准,实习指导教师每月最低享受1500元补助工资标准,经费从50万元专项资金中列支。
1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力度,职业中专每年要派遣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建立职校教师到大学、企业进行培训、实践的制度。实施职校名教师培养工程,职业中专每年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5年内,职业中专教师学历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六、强化政府引导和调控,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后劲
14、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各企业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人保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职业中专要充分利用好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做好职校毕业生和广大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15、优先安排职校毕业生就业。劳动就业部门要与职业中专共同建立就业保障体系,畅通就业渠道,共享劳动就业资源。职业中专毕业生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县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特定岗位的报考,在学历要求上可放开限制。县内各园区企业在招工用工时,要优先安排、接纳职业中专毕业生。
16、打造全县培训基地。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整合全县培训资源,纳入职业中专培训体系,将职业中专打造成全县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同时,统一将所有培训资金划入县就业创业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的培训资金专户,对整合的培训专项资金实行归口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17、鼓励企业与职业中专合作办学。积极推动职业中专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格局。鼓励企业在职校实施订单培养模式,并积极为职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承担了实训任务的企业,在用工时可以优先选聘职校的毕业学生,并给予每天适当的补助,补助资金从50万元专项资金中列支。
七、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弘扬发展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保障公平、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观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2、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精神为统领,科学界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加强领导、统筹管理、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良好沟通,促进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发展目标
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围绕当地油、盐、化工、纺织、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全县重点产业的需求,推进县职业中专课程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全县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到2015年,县职业中专在校生达到4000人,专任教师280人,专任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基本达标;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1980万元;所开专业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县职业中专的校园文化建设,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全部达到省示范性职业学校标准。
到2020年,县职业中专建筑面积达到10.8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4000万元,在校生达到6500人左右,专任教师321人,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完全达标。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对接产业、企业和工作岗位,形成较强的产业服务能力,所开专业全部达到国家示范性标准。把学校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具有良好声誉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初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适应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县域内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加强,公共财政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基本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积极推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
具体目标为:
1、落实《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2011-2015年)
2、构建和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确保全县每年普职招生比例大致相当。
3、努力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性职业中专,大幅提高职业学校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4、建成设备先进、与企业对接紧密、师资配备齐全、运行管理水平高的示范性实训、实习中心和基地。
5、专业设置布局合理,涵盖当地所有产业,形成具有较大就业优势的品牌专业,打造骨干、重点和示范专业(点)。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6、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技术精湛和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
8、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
9、科学界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10、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初级中学。
11、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二)重点任务
根据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应当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1、加强县职业中专基础能力建设。
2014年5月,职业中专综合实训楼开工建设,2015年投入使用;
2014年7月,职业中专学生公寓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
2015年,在原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高标准的集教学、培训、生产和新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高效生态种植、养殖实训基地。
2016年,职业中专建设女生公寓;
2017年,建设实训楼一栋;
2018---2020年,建设科技馆、图书信息楼,体育馆、游泳馆。
2、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构建和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根据调研,县2016--2020年初三毕业生每年都在6000人左右,县域内普通高中每年招生仅3000人左右,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普职招生分流宏观调控力度,建立职普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积极探讨在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实现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让高中段学生根据自身特长、优势、爱好自主选择合适的教育类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压缩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确保全县每年普职招生比例大致相当。
3、创建省级、国家级示范性职业中专。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县职业中专在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力争达到省级示范学校标准,使之成为全县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阵地,2017年县职业中专达到国家级示范性职业中专标准。
4、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需求,特别是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在现代农业、海洋化工、机械加工、港口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电工电子等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一处装备先进,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等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能够承担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多专业示范性实训中心。
5、以服务地域经济为核心,构建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专业体系。努力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县职业中专要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围绕船舶制造、海洋化工、文化旅游、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种植养殖等专业,做精长线专业,做优传统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大新兴专业。要改变专业和课程设置滞后市场需求和专业课程开设过多过散的现象。创建23个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级精品课程,2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大力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我县职业学校办学品位;同时,要大力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各类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办学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动手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6、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贯彻落实《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精神,县财政按照经费分担办法,足额按时拨付到位。二是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严格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等政策,加大对职业中专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的投入。三是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鲁财税〔2013〕42号)精神,支持学校组织开展实习实训及其他勤工俭学活动;支持企业在学校建立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及个人资助、捐赠职业教育事业。
(1)按照全县总人口人均2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实训设施和基地建设等;
(2)加大县域内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监管力度。凡不进行职工培训或无培训条件的单位按照企业职工核定的工资总额的1.52.5%,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将此项经费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作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根据《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于2014年5月底前完成核编工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利用3-5年的时间使县职业中专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全部达标。二是贯彻落实《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公开招聘实施办法》,专业教师招聘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将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作为基本条件,招聘方案由教育局负责制定,落实学校的招聘主体地位。允许教学急需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参加招聘,合格的先作为兼职教师使用,待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转为正式教师,为缺乏教师资格证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职业中专任教建立起“绿色通道”。三是贯彻落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中专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不纳入实名制管理,由学校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县财政参照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经费拨付标准,达到一定条件的兼职教师可参加教师职称评审,让更多业界精英走进职业学校。四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教育培训、实践历练、研发引领,培养教、训、研方面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8、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一是依托县职业中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面向农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完善政府培训服务机制。二是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工行为,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不具备从业或执业资格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监督。
9、科学界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把好脉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从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他们的就业指明一条高效、省力的捷径,使职业学校的学生真正树信心、养习惯、育品德、练技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10、把职业教育向初级中学渗透。把职业教育渗透到农村初中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的一个良好途径,加强农村的农业、教育、科技部门的合作,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三教统筹",通过优化农村初中课程结构,建立适合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普通初中教育模式,将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为农村初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好初级中学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制定好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1、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把民办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做好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民办职业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三、保障措施
组长:甘瑛
副组长:刘昆山熊中轶
组员:全体行政
二、分工及职责:下设宣传汇报组、现场筹备组、环卫组、学生管理组、现场接待组、座谈组、安全保卫组、督导评价组
(一)宣传组
组长:黄吉林组员:应灿辉、周厘里、任鹏、张军、李霞、常云
主要职责:
1、在校门口、林荫道、实训楼悬挂横幅、欢迎标语,营造氛围(任鹏)
2、会议室会标、欢迎标语、办学理念字幕制作(任鹏)
3、现场照相、拍摄(任鹏、张军)
4、广播站稿件审阅、播音员培训(应灿辉)
5、安排校园记者现场采访领导(应灿辉)
6、宣传报道,负责汇报材料、基地宣传材料装袋(周厘里、张军)
(二)现场筹备组
组长:彭雄
组员:瞿韬、黎辉雄、邱凤英、任川、黎利军、吴健、伏建仁
主要职责:
1、负责实习现场的准备,展示办学实力,校企合作、企业文化;展示高水平实习课堂;提供参观实训楼具体路线;(黎辉雄)
2、负责教学课堂的组织;室容规范、师生精神风貌良好;有条件的课堂均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邱凤英)
3、负责学校后勤工作,保障正常供水、供电(任川)
4、负责拓展训练现场的准备:基地环卫工作、解说(瞿滔、杨忠)
(三)环卫组:
组长:瞿韬
副组长:邱凤英、黎辉雄、胡胜利、周雄飞、任川、黎利军、伏建仁、吴健
1、教务科负责组织检查评价教室的布置及清整卫生工作;
2、学生科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寝室、公共区的卫生清扫工作,并负责检查期间校园环境卫生的保洁工作;
3、实习科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实验、实训室的卫生清扫工作;
4、工会负责组织检查教师宿舍区的卫生清扫工作;
5、督导室负责检查评价各科室办公室清整卫生工作;
6、学生科负责督促医务室、拓展训练基地搞好环境卫生及饮食医疗卫生工作;
7、总务科负责检查评价商店、食堂的清整卫生工作。注意食品卫生,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佩戴上岗证。
8、各专业科负责组织搞好本专业科的教室、寝室、公共区的卫生清扫工作。
(四)学生管理组
组长:瞿韬
组员:黄又波、刘知良、李昔辉、江杰雄、全体班主任
1、召开学生、班主任动员大会,统一思想;
2、加强学生行为礼仪教育,要求统一着装;不准留长发,不能佩首饰;不准讲脏话,做文明学生;杜绝任何形式的重大违纪。
(五)接待组
组长:甘瑛
副组长:刘昆山
组员:、熊中轶、彭雄、易瑜、胡胜利、周雄飞、龙卫星、
黄吉林、瞿韬
主要职责:
2、校门口、实验楼门厅、新会议室、基地迎宾及协助服务;(商务艺术科安排专业老师带6名旅游专业学生)
3、会议室的服务接待(李霞)。
4、组织相关人员接待并陪同省厅领导;(甘瑛)
5、组织相关人员接待并陪同市领导;(刘昆山)
6、负责准备会议室的水果、用烟、茶水、毛巾、热水。(黄吉林)
7、负责现场汇报(甘瑛)。
8、与教育局联系,负责伙食标准及伙食安排(任川)
(六)安全保卫组
组长:伏元实
成员:保卫科人员
职责:1、搞好来客登记,防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
2、安排校内车辆停放,加强校园巡查,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3、对学生实施封闭管理,维护良好校园秩序;
4、合理安排校门外高坊中巴车的停放,确保校门口畅通。
(七)督导评价组
组长:周雄飞
成员:熊中轶、彭雄、易瑜、胡胜利、龙卫星、黄吉林、瞿韬、吴尚文
二主要工作
1、切实做好“两项督导评估”和教育强区创建工作,促进政府增强教育职责。
1)、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及有关工作要求,我区将于2月份启动“两项督导评估”和教育强区自查自评(两项工作合并进行),并于3月下旬完成。自查自评必须认真对照省级评估标准和指标细则,严格依照规定程序,逐一核查,确保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确保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4月份进行的市级评估。
2)、积极开展、稳妥推进教育强区创建工作,及时做好教育强区插标试点各项准备,争取尽早接受省级教育强区评估,确保我区成为湖南省首批教育强区。
2、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督导职能
1)、做好督学换届工作。藉此机会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和服务型的既知政、又通学、懂管理、善沟通的高素质专、兼职督导员队伍。
2)、建立科学机制、完善督导体系。构建一支由教育专家、兼职督导员和特约督导员组成的三级督导网络,形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督导体系和科学合理、符合我区实际的督导机制,增强我区教育督导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扎实做好市级示范性学校复查、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
1)、协同市教育督导室对我区大同小学、曙光路小学、朝阳二村小学、火星小学、双新小学、西垅小学、马坡岭小学、浏正街小学、12中、16中、29中的市级示范性学校复查。各校应于今年上半年先行做好自查自评、查漏补缺工作,区督导室于9月进行前期视导,10月接受市督导室检查评估。
2)、积极引导示范学校发挥示范作用。深入开展伙伴学校手拉手活动;实施年度目标管理“捆绑考核”,推行一体化管理;组织学科带头人送讲座下校、骨干教师送课下校,促进薄弱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4、全面完成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为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强区打好基础
1)、指导、督促荷晏、高岭两所小学积极开展合格学校建设,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使他们顺利通过今年11月进行的合格学校评估验收。提前完成我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任务,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整体提升。
2)、积极参与教育局《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监测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规划课题研究,参与我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工作,形成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全覆盖式质量监控、测量和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和谐发展。
3)、适时组织开展合格学校复查,保证我区学校建设的稳定和发展的可持续性。5月份开展对修业小学、火炬小学、东风小学、合平小学、杉木小学、东屯小学的合格学校评估复查,确保合格学校建设落到实处,确保合格学校办学行为不断规范、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5、加强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督导评估,促进我区教育协调发展
1)、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会同民幼科于2月份对辖区内民办、幼教及其他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开展办学水平评估,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实现我区教育协调发展、全面繁荣。
2)、积极配合市教育督导室做好长沙市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促进我区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水平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6、把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作为专项督导内容,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的满意度
把义务教育阶段控流保学、中小学办学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教师绩效工资落实等情况作为热点难点,组织专项督导团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重点将对中小学作息时间执行情况、中小学阳光体育开展情况,德育示范学校创建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进一步加大学校特色建设督查。鼓励学校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方面多做文章,做好文章,提高档次,提振影响,形成特色品牌。
7、其他工作
1)、进一步强化区直有关职能部门、街道(乡)在发展教育中的责任,在将其支教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明确考评机制;加强各部门、街道(乡)与学校的联系制度;增强学校名誉校长、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强化学校准入制度,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而擅自入校检查、开展活动等行为;治安、卫生等部门每年春秋两季组织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排查安全隐患,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全区各界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2)、加快配套学校建设。督促*中学、燕山二小等9所配套学校加快工程建设,力求早完工、早使用;在区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积极融资,加速推进高岭小学、荷晏小学的改、扩建工作,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学生“上学难”和“上好学难”的问题。
3)、推行全员绩效考核。修改和完善《局属单位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机关科室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与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下简称《办法》),落实对局属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机关科室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并逐步向广大教职工推广实施,完善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师工作效能。
三、工作措施
1、不断更新督导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督导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估促发展。牢固树立督导服务于政、督导服务于教、督导服务于学、督导服务于校的理念,为政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有益依据和信息。虚心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并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深入学校基层,提供业务咨询,把督导评估活动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深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最及时的工作。
2、有序开展全年工作
*年是全省部署第二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的开局之年,是教育强区县(市)建设接受省验收评估的首报之年,教育督导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步伐快,要精心部署、合理安排、有序展开。各项工作要做到年初有计划、有方案,年中有评估报告和过程资料,年底要有总结材料,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3、加强督导基础建设
1)、整章建制、规范教育督导工作
颁发《*区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区创建长沙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评估方案(试行)》、《*区教育局兼职督导员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我区教育督导制度,使我区教育督导工作走上规范、健康发展之路。
2)、完善职责、增强教育督导职能
在做好义务教育督导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督导。启动对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办学水平评估认定,逐步形成完善督导评估体系。
1、修水县职业中专
修水县职业中专采取的是政府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方式,县财政坚持“预算内保证、预算外倾斜”的原则,从20*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上,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给县职业中专增加划拨土地100亩。该校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2)规模:现有在校中专生2700人,短训学员1000人。累计培训技能人才6000人,培训实用型农民4万余人次。开设专业16个,与日本住友财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设了4期赴日研修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办了蚕桑、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矿产加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城镇规划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班,学杂费由县财政全免,并适当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主要安排在县内就业和创业。(3)师资:该校原有师资80余人,近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实行职教津贴制度,对专业教师普遍上浮两级工资,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该校成了全县教师最向往的学校。(4)管理:该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长亲任第一校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第二校长,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局长分别兼任第三、四、五校长,具体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长是通过公开竞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彻底打破了部门资金协调难问题,真正做到集全县之力办一所优质职校。该校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学校”和“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成功申报全国“星火学校”。
2、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导,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部门齐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学校。(1)投入:该校政府出资1400万元征地174亩,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20*年浙江客商陈定模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和教学楼、宿舍楼,劳动局投入900万元建设了短训大楼,阳光电脑(民营)投入800万元开办中专部,本地建筑商投资360万元建设食堂(以30年经营权作抵回报),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化专业实训室,可容纳学生5000人。20*年,县政府将崇阳卫校及众望高中公有股份折价后抵给陈定模,让其退出职教专心办普高,还差陈定模600多万元债务由县教育局认领。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是最大控股股东,参与管理,但不参与分红。(2)规模:该校同时加挂了崇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湖北仪表学校崇阳分校、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市场,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中职学生1462人。(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126人,其中公办教师48人,公办教师财政预算全额工资,校长和管理人员是在全县公办教师中公开竟聘产生。(4)管理:20*年全省职教工作会后,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职教中心项目指挥部,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年后,发现普教、职教混合办学有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县长办公会又决定作通陈定模思想工作,让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办的股份制职业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就业,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专业设置,整合教师队伍。目前,县政府已决定从20*年下年起,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多种职业培训资金全部集中到职教中心,断绝其他零散民办技校的补助,将该校做大做强。
3、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政府免费提供土地,通过招商引入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校。(1)投入:20*年3月,县委、县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职教发展滞后问题,决定在新城区以每亩3万元包干的办法征地300亩,引进广东省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云珍)创办该校。20*年8月正式动工,第一期工程现已投入8000多万元,竣工总面积8.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培训楼、实验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中心、多媒体教室、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2)规模:该校可同时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年培训3000人次。20*年9月首次招生,现有学生1359人,32个教学班,开设了12个专业。(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从公办教师中选拔抽调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办教师,工资保持不变;校长是教育局推荐给董事会聘任的。(4)管理:该校由董事会自主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县政府在引进该项目时除了无偿配送300亩土地外,还配套了其他优惠政策,如协助投资方办理筹建相关手续;各职能部门应收缴的行政规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元包干;前三年每班配备1名公办教师,保留公办待遇,三年后公办教师愿留的脱离公办身份,不愿留的返回公办学校;政府负责将水、电、电信、电视、公路通到学校门口;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岗位培训等项目主要委托给该校举办。
二、考察思考
通过考察三县三校三种不同的职教发展模式,我们感受深刻,启发很大,虽然这三种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
1、统筹管理是关键。三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职教统筹发展,思想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自始至终把职业教育发展和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同等对待。修水县在统筹发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职能部门高度配合和支持,资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优惠,财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门互不卖帐的格局,摆脱各方利益关系相互竞争、相互拆台的困惑,办学效益、就业质量迅速上升。
2、整合资源是前提。三种模式都是为了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管理办好一所优质中职学校,使其成为集招生、教学、实训、就业于一体的职业学校。崇阳县劳动局在职教中心建设的短期培训大楼就是最成功的办法,不愿意整合进来的民办职业技校只会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务经济是目的。三县发展职教的目的都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非常重视针对在县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设置,注重了各种项目资金的效益管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兴工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修水县就特别侧重为地方招商引资服务的专业建设,资金集中后不撒胡椒面,不搞重复补贴,就读县内就业专业的学生不仅不交一分钱,还有生活补贴,而向县外就业的专业补贴相对要轻得多,既解决了县内企业“劳工荒”问题,同时降低了学生县外实习成本和企业员工培养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则。三县为什么选择三种不同的模式?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县情基础上考虑的。修水县职业中专原来虽然规模不大,但始终保持了公办职校这面红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此该县确定集中力量办好公校。问题是政府投入压力很大,每年100万元的预算与新的职教政策要求相比明显偏慢。崇阳县公办职校与民办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取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壮大规模。问题是政府已投入的征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担的债务压力较大,只有期待学校出效益后,能得到上级更多更大的项目资金来填补。我县情况与崇阳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我县民办学校过多过滥,资源过于分散,整合难度要远高于崇阳。嘉鱼县职业教育在20*年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品牌和规模,而是采取招引外资来发展。问题也是政府承担了高额的征地成本,各部门资金难以协调,教师难以招聘,且面临较近的赤壁粮校、咸宁技校等强劲对手,投资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后,投资风险很大。我县能否遇到这种大商完全要靠机缘,300亩以上的征地困难也可能比嘉鱼更大。
第二部分职教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全县职校共有15所,其中公办3所(职教中心、农广校、驾校),企办1所,民办11所。共有校园面积180亩(含租赁),固定投资近2000万元,教职工285人(专业教师124人),年培训能力5000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我县民办职业学校都只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不能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只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才是全县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职招生资格的公办职教学校,已经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2所)。该校现占地61亩,建筑面积14680平米,教职工102人(含专业教师28人),在籍学生1843人(含电大269人,职高生848人,联校726人),共设了电子电器、机械、中西医、数控、模具、旅游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为省级重点专业,今年职业高考质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
1、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导致招生环境恶化,生源外流。农广校属农业局主管,职教中心属教育局主管,驾校属公安局主管,其他民办技校属劳动局主管。民办技校审批单位只有一家,但能够给钱的单位涉及到教育、劳动、农业、团委、扶贫办、妇联等多个部门,重复补贴。各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着散布虚假广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毁、挖夺生源等问题,学生和家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选择县外职校,今年外流生源高达1500人以上,职校“招生难”与学生“择校难”同时并存。
1、修水县职业中专
修水县职业中专采取的是政府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集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公办职业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方式,县财政坚持“预算内保证、预算外倾斜”的原则,从20*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上,政府和社会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给县职业中专增加划拨土地100亩。该校目前已成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中等职业学校。(2)规模:现有在校中专生2700人,短训学员1000人。累计培训技能人才6000人,培训实用型农民4万余人次。开设专业16个,与日本住友财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设了4期赴日研修班。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尤其是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办了蚕桑、茶叶、林果、畜牧、水产、矿产加工、水利电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城镇规划设计等十个重点专业班,学杂费由县财政全免,并适当补助生活费,毕业后主要安排在县内就业和创业。(3)师资:该校原有师资80余人,近年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了50余名优秀教师。教师工资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并实行职教津贴制度,对专业教师普遍上浮两级工资,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使该校成了全县教师最向往的学校。(4)管理:该校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县长亲任第一校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第二校长,财政局、教育局、劳动局局长分别兼任第三、四、五校长,具体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长是通过公开竞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长担任,彻底打破了部门资金协调难问题,真正做到集全县之力办一所优质职校。该校先后被评为“*省重点职业学校”和“*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并成功申报全国“星火学校”。
2、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崇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导,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部门齐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学校。(1)投入:该校政府出资1400万元征地174亩,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20*年浙江客商陈定模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和教学楼、宿舍楼,劳动局投入900万元建设了短训大楼,阳光电脑(民营)投入800万元开办中专部,本地建筑商投资360万元建设食堂(以30年经营权作抵回报),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有12个标准化专业实训室,可容纳学生5000人。20*年,县政府将崇阳卫校及众望高中公有股份折价后抵给陈定模,让其退出职教专心办普高,还差陈定模600多万元债务由县教育局认领。政府和教育、劳动部门是最大控股股东,参与管理,但不参与分红。(2)规模:该校同时加挂了崇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湖北仪表学校崇阳分校、广播电视大学、人力资源市场,现有在籍学生2700余人,其中中职学生1462人。(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126人,其中公办教师48人,公办教师财政预算全额工资,校长和管理人员是在全县公办教师中公开竟聘产生。(4)管理:20*年全省职教工作会后,县委常委会决定成立职教中心项目指挥部,分管教育的副书记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一年后,发现普教、职教混合办学有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县长办公会又决定作通陈定模思想工作,让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办的股份制职业学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安排就业,整合教学资源,整合专业设置,整合教师队伍。目前,县政府已决定从2007年下年起,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多种职业培训资金全部集中到职教中心,断绝其他零散民办技校的补助,将该校做大做强。
3、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嘉鱼县东方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政府免费提供土地,通过招商引入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校。(1)投入:20*年3月,县委、县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职教发展滞后问题,决定在新城区以每亩3万元包干的办法征地300亩,引进广东省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云珍)创办该校。20*年8月正式动工,第一期工程现已投入8000多万元,竣工总面积8.2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培训楼、实验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中心、多媒体教室、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2)规模:该校可同时容纳在校学生5000人,年培训3000人次。2007年9月首次招生,现有学生1359人,32个教学班,开设了12个专业。(3)师资:该校现有教师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从公办教师中选拔抽调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办教师,工资保持不变;校长是教育局推荐给董事会聘任的。(4)管理:该校由董事会自主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县政府在引进该项目时除了无偿配送300亩土地外,还配套了其他优惠政策,如协助投资方办理筹建相关手续;各职能部门应收缴的行政规费,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过10元包干;前三年每班配备1名公办教师,保留公办待遇,三年后公办教师愿留的脱离公办身份,不愿留的返回公办学校;政府负责将水、电、电信、电视、公路通到学校门口;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岗位培训等项目主要委托给该校举办。
二、考察思考
通过考察三县三校三种不同的职教发展模式,我们感受深刻,启发很大,虽然这三种发展模式各有所长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县学习和借鉴。
1、统筹管理是关键。三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职教统筹发展,思想高度统一,步调高度一致。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自始至终把职业教育发展和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同等对待。修水县在统筹发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职能部门高度配合和支持,资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优惠,财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门互不卖帐的格局,摆脱各方利益关系相互竞争、相互拆台的困惑,办学效益、就业质量迅速上升。
2、整合资源是前提。三种模式都是为了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管理办好一所优质中职学校,使其成为集招生、教学、实训、就业于一体的职业学校。崇阳县劳动局在职教中心建设的短期培训大楼就是最成功的办法,不愿意整合进来的民办职业技校只会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务经济是目的。三县发展职教的目的都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非常重视针对在县内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专业设置,注重了各种项目资金的效益管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兴工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修水县就特别侧重为地方招商引资服务的专业建设,资金集中后不撒胡椒面,不搞重复补贴,就读县内就业专业的学生不仅不交一分钱,还有生活补贴,而向县外就业的专业补贴相对要轻得多,既解决了县内企业“劳工荒”问题,同时降低了学生县外实习成本和企业员工培养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则。三县为什么选择三种不同的模式?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县情基础上考虑的。修水县职业中专原来虽然规模不大,但始终保持了公办职校这面红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因此该县确定集中力量办好公校。问题是政府投入压力很大,每年100万元的预算与新的职教政策要求相比明显偏慢。崇阳县公办职校与民办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采取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股份制合作办学,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壮大规模。问题是政府已投入的征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担的债务压力较大,只有期待学校出效益后,能得到上级更多更大的项目资金来填补。我县情况与崇阳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我县民办学校过多过滥,资源过于分散,整合难度要远高于崇阳。嘉鱼县职业教育在20*年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品牌和规模,而是采取招引外资来发展。问题也是政府承担了高额的征地成本,各部门资金难以协调,教师难以招聘,且面临较近的赤壁粮校、咸宁技校等强劲对手,投资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后,投资风险很大。我县能否遇到这种大商完全要靠机缘,300亩以上的征地困难也可能比嘉鱼更大。
第二部分职教发展现状与问题
据调查,全县职校共有15所,其中公办3所(职教中心、农广校、驾校),企办1所,民办11所。共有校园面积180亩(含租赁),固定投资近2000万元,教职工285人(专业教师124人),年培训能力5000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规定,我县民办职业学校都只能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不能承担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只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通城县职业教育中心,才是全县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职招生资格的公办职教学校,已经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2所)。该校现占地61亩,建筑面积14680平米,教职工102人(含专业教师28人),在籍学生1843人(含电大269人,职高生848人,联校726人),共设了电子电器、机械、中西医、数控、模具、旅游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为省级重点专业,今年职业高考质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县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需求极不适应,主要表现:
1、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导致招生环境恶化,生源外流。农广校属农业局主管,职教中心属教育局主管,驾校属公安局主管,其他民办技校属劳动局主管。民办技校审批单位只有一家,但能够给钱的单位涉及到教育、劳动、农业、团委、扶贫办、妇联等多个部门,重复补贴。各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着散布虚假广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毁、挖夺生源等问题,学生和家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选择县外职校,今年外流生源高达1500人以上,职校“招生难”与学生“择校难”同时并存。
一、职成教育现状
“十五”期间,我县职成教育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办学规模迅速壮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效益显著增强,办学空间日益扩张,服务能力明显增大,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1、龙头学校初步建成。我县抓住三峡建设机遇,着力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全县职教布局,加速龙头学校建设。于1997年8月果敢将原教师进修学校、电大、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四校合并归一,组建了“**县职教中心”。并将该校建设列入新县城建设总体规划,采取“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30亩用于学校建设,至今已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了47929平方米的教学、生活设施建设,新装了语音室、电子电器模拟实验室、计算机室、远程教育室等专业教室,建成了标准化运动场,优化了校园网络,校园“三化”(绿化、美化、硬化)居全市职校前列。被评为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学校和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
2、办学规模迅速壮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的职教办学体制,率先打造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职教航母”,形成了资源配置优化、集约化办学的规模优势。近几年来,我们采取从乡镇优秀教师中选调、从应届大专毕业生中选招教师近200人充实到职教中心,仅2004年秋就选招、选调教师81人一次性分配到县职教中心。截止目前,职教中心教职工达300人,专任教师达244人,学历达标率为99.59%。在校学生由2000年42个教学班、2000名学生发展到2005年120个教学班、8113名学生,跻身于全省中职学校前三名。
3、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有250人次的学生在市县各类竞赛中获奖,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被认定为市级示范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市级示范实训基地。高职考试一年一个新台阶,2005年,上本科线36人,省线上线率10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4、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先后在广州、深圳、张家界、武汉、北京等地建立了长期就业网络,在县内实行中职生优先就业准入制度。2004年,我们率先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建立职业教育就业介绍所,并在广州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就业服务基地,与TCL王牌彩电、至高空调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五年累计安置毕业生6000多人,就业安置率达95%以上,就业满意率达90%以上。
5、办学空间日益扩张。五年来,我们在县职教中心先后增设了普通高中教育,成立了**县人才培训基地,创办了酉阳职业技术学校,与县工业培训学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开展联合办学,还与县经贸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推行“弹性学习制度”,300多初中毕业生在森达三峡鞋业公司边工作边完成职业中专课程。与湖北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率先构筑“2+3”教学模式和“3+2”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形成了层次多元、形式多样、长短结合、多位一体的综合办学格局。
6、服务能力明显加大。全县形成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12所乡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209所村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职成教网络。一是强化了初等职业教育,在初中实施了“绿色证书”制度。二是发挥了乡镇成校作用,聘请农业专家、企业家、技术员,围绕“三农”作文章,以“农村实用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创办新型产业、科技服务推广”为重点扎实开展培训。三是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技术短训。五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短训班500多期,参训达60多万人次。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审批设立了工业培训学校、青华职业学校,扩大职业培训面和就业面,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形成了“培训对象在县内,服务对象在全国”的培训服务体系,加快了我县劳务输出速度,提高了劳务输出质量,扩大了社会服务范围。
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两大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职成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职成教育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市场导向、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校企合作、开放办学、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实现高职教育零的突破,重点加强县职教中心建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高、中、培训的有机衔接和与普通教育的良好沟通,推动职成教育再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和任务:
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委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逐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的、与普通教育良好沟通的中等职业教育,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职成教育主干体系。职成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具体目标和任务:
1、高职教育: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零的突破。逐步整合文教区内资源,走中职和高职平行发展之路,积极创建“**县三峡职教城”,力争办学规模发展到1万至1.5万人。
2、中职教育:
着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在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中职在校学生规模稳定在5000人以上,中职与普高的招生比维持在1:1。学生就业安置率达99%以上。
加强专业建设,争创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
3、成人教育
理顺、完善乡镇化技术学校管理体制,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继续发挥乡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建立县乡村职成教育网络,使之成为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每年引进、推广科技致富项目2--3个,培训各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5000人。每个乡镇每年至少举办短期培训班10期、培训500人次以上,五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3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10万人次。分层制定县乡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办法,实现全县乡土拔尖人才“123”的选拔目标,即推荐选拔10名市管以上乡土拔尖人才、200名县管乡土拔尖人才、3000名乡镇管乡土拔尖人才。
4、职业培训
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联合”、“定单培养”等综合性、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的就业培训模式。加强对在职、转岗、再就业职工的培训。到2010年,培训在职、转岗、再就业职工5000人次。全县所有中学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初、高中毕业生持有“双证”,基本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实现新增劳动力预备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每个乡、村都有一个能满足当地农民技术学习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设施配套的实用型、开放型的成校。
5、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率达100%,“双师型”教师数分别占专任教师和专业教师数的20%和80%;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15%,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50%。实施“5515”人才培养工程,即培养5名省级职教能工巧匠,5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骨干教师,50名县级骨干教师。
6、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启动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示范水平高的标准,建设农科教示范基地5个。
7、信息化建设:
加快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县职成教育网,实现校园网和互联网以及省市职业教育相关网站的连接。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信息,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安排,弥补职成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抓住重点
一方面稳步适度地发展县职教中心办学规模,牢固占领中职学历教育主阵地。另一方面立足办大职教思想,面向社会,开门办学。一是在培训对象上进一步扩展。向广大农村、农民扩展。职成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在我县重点是要服务农村、农民,提高了农民素质,也就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进一步灵活。采取招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研究市场需要,研究地方需要,研究农民的需要。四是在培训时段上进一步延伸。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把职业教育思想延伸到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延伸到职后的转岗再教育,以大职业教育思想为基础,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职成教育培训网络。五是在办学层次上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整合文教区教育资源,吸引高职院校在我县兴办高等职业教育,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平行发展,着力打造“**县三峡职教城”。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将职成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县内各类职成教育资源。依法落实财政、人事、劳动、农业等部门和行业、企业发展职成教育的工作职责,分别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职成教育统筹管理机构和部门间的职成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职成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定期对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进行职成教育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的结果纳入有关负责人年度考核的内容。定期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督导评估,推动职业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各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把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与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结合起来。各职业学校和职业介绍所要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三)转变观念,增强实效
职成教育应当尽快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三点:一是积极适应市场要求,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反应要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要快,市场、社会需求信息要灵,就业渠道要通畅。二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要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技能教育,重点抓好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教育和岗位“零距离”。三是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四)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职成教育。在办学体制上,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鼓励公办职校和民办职校间的联合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在办学模式上,全面推行“订单式”教育,根据就业订单开设专业,配置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教学。在管理体制上,走市场化办学、企业化经营之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发不同课程模块,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受教育者和岗位需求。积极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开展短期培训,实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特别是面向“三农”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务工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强化师资,突出技能
坚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岗位进行专业实践,鼓励学校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初步形成以在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重要补充的专业教师结构。
(六)加大宣传,规范行为
1、深入贯彻党的*精神。
今年以来,我县组织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宣传党的*会议精神,在教育系统开展“三个一”宣传活动(一次座谈会、一次讲座、一次调研),成立了教育资源配置和整合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做好全县发展教育课题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不同阶层的意见,形成《将乐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县教育局班子成员深入教育第一线,加强与教师的思想沟通,指导、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推进效能建设和政(校)务公开。
2、深化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
上半年,我局认真抓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落实工作,结合“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继续改造和完善农村学校食堂、澡房等有关寄宿生生活的配套设施,着手解决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问题。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12万元,购买2224床优质军用被,免费发放给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出台《关于统一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自理餐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食宿改善工程”财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从六月份起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学校统一收取自理餐费5餐每周每生10元。
3、狠抓控辍保学工作。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控辍工作,上半年,全县初中入学率达98.82%,小学入学率达99.98%。
4、扎实做好“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各校设立“留守学生”注册处,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时记录他们家庭、心理和诚信等情况,把关爱“留守学生”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5月28日,三明市召开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会暨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经验交流表彰会,我局代表将乐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5、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后,我县迅速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持”活动,截止到6月中旬,全县教育系统向灾区捐款达45万元。同时,针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小学发生流感疫情和各地发生手足口病,我县及时启动预案,认真做好预防春季流行性传染病和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病症)工作。班子成员组织人员深入学校和部分行政村调查疫情,及时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会,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使我县校园流感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6、完成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从20*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320元,小学生每年生均240元,惠及学生6868人,上半年,共计减免资金184.6万元。
7、认真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低保户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学杂费以及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20*年春季开始,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156元,小学生每年生均71元),惠及学生9098人,投入资金88.96万元。
8、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4月18日,县委县政府对有关乡镇颁发20*-20*年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项目责任状。
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安仁中心校实验楼、大源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黄潭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高唐小学学生宿舍、万安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二中学生食堂餐厅、安仁中心校学生食堂餐厅已开工,进入基础施工;白莲中学学生食堂已完成图纸送审,即将组织工程招投标;白莲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光明中心校食堂餐厅已完成图纸设计,正进行图纸送审工作。
9、完成将乐一中校园规划及图书馆建设方案工作。做好将乐一中校园规划及图书馆规划,新建4000平方米将一中图书馆。规划费用预算14万元,图书馆预算造价400万元,前期及附属工程约8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500万元。目前,已请三明境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设计,设计已基本完成,现已提交县里研究。将乐一中70周年校庆准备工作已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逐步进入实施阶段。
10、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配置工作。目前,已完成各校图书配置数量统计及图书援助签约工作,首期县级配套资金已筹措到位。6月底第一批援助图书将配置到位。
11、顺利通过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验收组的检查验收。3月15日,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验收组到我县验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情况,验收组到高唐、黄潭、水南等乡镇学校实地查看了全县37个办学点的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及卫星接收室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使用情况,肯定了我县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工作。
12、完成将乐一中高一提前批新生招考工作。1*名符合条件的初三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被将乐一中录取。同时,完成全县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
13、4月18日下午,县委、县政府在县玉华宾馆召开全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大会,县委副书记、县教育工委书记李永标,县政府副县长王亚珍,各乡镇分管教育领导和县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和全县校级以上领导150多人参加会议。
14、认真做好教育工作自评和迎接市级复查工作。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局机关干部学习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6〕15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年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闽政教督〔20*〕11号)文件,学习新修订的《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准确把握评估标准内容。已完成20*年全县教育自评报告和基础数据统计报表。
主要措施:
一、贯彻党的*精神,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
1、我局把贯彻党的*会议精神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作为“五五”普法的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作为学校当前重要工作抓紧抓实。20*年开学初,我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政教处主任、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及局机关全体干部,再次开展《义务教育法》的培训会。春季开学初,全县中小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广泛宣传*会议精神,在教育系统开展“三个一”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高,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知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统一思想,树立服务学校的意识。全面实施《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将乐县“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上半年,我县成立教育资源配置和整合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做好教育课题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不同阶层的意见,形成了《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与第一线教师的思想沟通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效能建设和政(校)务公开。
二、狠抓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1、狠抓控辍保学工作。面对今年春季我县中小学生辍学情况较严重的情况,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控辍工作。一是及时做好《将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意见的通知》(将政办[20*]4号)转发工作,促进各乡镇各司其责,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二是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县教育局机关干部分片分组到各中小学,协助学校这项工作。三是抓住时机做好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乡镇广大教师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的时机,深入到他们家中进行家访。四是做好新生交接手续。各校将春季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组织起来,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及相关的交接工作。
2、抓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上半年,我县今年继续落实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已完成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从20*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320元,小学生每年生均240元,惠及学生6868人,共计减免资金184.6万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20*年春季开始,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156元,小学生每年生均71元),惠及学生9098人,投入资金88.96万元。
三、推进均衡发展,深化“食宿改善工程”
结合中央、省、市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的各项政策,健全完善资助家庭贫困生就学制度,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上半年,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12万元,购买2224床优质军用被,免费发放给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出台《关于统一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自理餐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食宿改善工程”财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从六月份起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学校统一收取自理餐费5餐每周每生10元。截止到6月底,县财政已投入26.6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落实劳动技能培训基地160亩。同时,加大对劳动基地的管理。4月,黄小晶省长一行在县委书记黄建平、县长林共妙陪同下到将乐三中视察我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实施情况。4月29日,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我局赵世锋同志就将乐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工作作典型发言。5月27日,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劳动基地管理现场会在南口中心校举行,县教育工委书记李永标到会,全县16所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中小学校长和生管教师40多人参加会议,县农业局植保站、农技站技术员专门为到会人员举办讲座。
四、推进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进一步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建设步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继续实施20*—20*年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投入资金949万元,消除危房面积6*4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1430平方米。要配好生管人员,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按照规定标准建设校舍、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安仁中心校实验楼、大源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黄潭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高唐小学学生宿舍、万安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二中学生食堂餐厅、安仁中心校学生食堂餐厅已开工,进入基础施工;白莲中学学生食堂已完成图纸送审,即将组织工程招投标;白莲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光明中心校食堂餐厅已完成图纸设计,正进行图纸送审工作。基本完成全县农村中小学“两证”办理工作,明晰产权,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
2、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公共资源,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广集思路,采取长期使用、借用、租赁等不同方式,逐步解决好农村教师轮转住房问题。
五、强化安全意识,狠抓责任落实
1、与全县各中小学校签定《20*年将乐县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20*年将乐县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20*年将乐县学校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2、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建立起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反应迅速,及时处理的工作机制。
4、强化学校的门卫管理工作。要求各校门卫要严把校门关,对非本校人员入校(园)必须先登记后入校(园),拒绝闲杂人进入学校和幼儿园。
5、重新聘请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治安、法制副校长,对50人以上的幼儿园选派法制辅导员。
6、狠抓学校综治工作的落实。我局从机构健全、责任落实、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四个方面对各校的综治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并列入年度量化考评文件中,考评分占年度考评总评分的21%。
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促进进素质提高
1、继续在全县教育系统中开展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天职教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品质教育,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行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师法律法规和政策读本》和《学校管理手册》有关文件精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推进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良好的师风形成,实现“学生爱戴的老师,社会敬重的校长,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目的。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将师德建设列入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2、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结合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县人才战略发展规划。围绕加快培养骨干教师的步伐;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用人制度;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制度。依据将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我局依法履行对教师队伍的管理职能,依法履行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职称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3、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严格按照《福建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山区教育教学点分散的实际,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数。目前全县共有教职工1986人,中小学专任教师1935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本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上半年均在春、秋季开学期间做好离岗离职教职工的清理工作。清理离岗待处理教师3名,严肃了工作纪律,规范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4、推进教师职称改革工作。在全县学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破职称评聘“终身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逐步提高中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比例,并向边远乡镇学校倾斜。目前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中级职务比例达26.9%;初中专任教师具有中级职务比例达27.1%、高级职务比例达9.8%。同时,中高级职数比例向重点中学倾斜。县一中高级职数的比例由16.1%提高到25%,中级职数比例由38.9%提高到45%;水南中学高级职数比例达20%,中级职数达38%;职业中专中级职数比例达38%,高级职数比例达10%。
七、加强继续教育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扎实抓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依托省、市、县各级培训机构,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及时选派中小学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20*年上半年,共选派5位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级校长任职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校级干部的理论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目前,全县小学校长大专以上学历达80%,初中校长本科及以上学历达45%,高(完)中校长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3%,在职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达100%,中小学在职校长全部取得岗位提高培训合格证。
2、坚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结合农村学校教育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制定全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各级进修学校和本县电大工作站,积极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自考、函授、网络、电大等形式的学历提高学习。目前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达57%;初中专任教师具本科及以上学历达30%;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具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81%、60.9%;幼儿园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达85%。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达17.4%,中小学专任教师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同时,认真把好教师“入口”关,各类学校在岗教师全部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新聘教师资格比率达100%。4月,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召开全县初中科会议,及时传达省、市20*年中考学科会议精神,全县各校参训教师达150多人。
3、扎实开展校际“结对子”活动。科学制定校际“结对子”活动方案,继续在全县所有学校之间开展校际“结对子、促交流、相推进、共发展”活动,加强对“结对子”教师的管理。上半年对全县124名“结对子”的教师进行专项考评。全面扩大交流面,逐步建立和健全优质学校挂钩扶持薄弱学校和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
八、纠治并举,抓好治理教育收费工作
一是建立规范的局际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做好学校收费检查和指导工作。20*年上半年教育局先后4次组织局际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分4个检查组对全县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不按规定收费的学校要求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检查。二是开学前专门召开校长、总务主任、财务人员会议,集中培训收费方面知识,进行收费教育,落实教育收费的“八个严禁”。三是落实收费公示制度,抓住开学初教育收费的敏感时期,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电脑网络、墙报专栏等宣传阵地,加大教育收费和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信息网站、有线电视、《教育简讯》、《致家长的一封信》、校务公开栏、收费公示牌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报道收费政策达100期次。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教育局与各校层层签定责任状,进一步落实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据统计,全县学校与班主任、教师签定治理教育收费责任状达1500份。五是进一步规范学校预算外资金管理。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学校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设立专用帐户,专款专用,确保了教育经费的正常使用。
九、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教育水平
共辖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人口53.5万人,农业人口49.38万人。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98所(普通高中7所,职业中专1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6所、独立初中15所、小学123所,特教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144个),幼儿园223所(公办197所、民办26所)。在校学生64366名(普高10119名,职高2273名,初中生17300名,小学生34674名),在园(班)幼儿13688名。全县共有教职工6544人(其中公办6172人,民办372人)。
一、重点交账任务落实情况
(一)控辍保学工作。全县义务教育适龄人口65457人,义务教育建档立卡适龄人口20230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619人,其中随班就读346人,特教学校13人,送教上门65人,社会兜底105人。劝返复学学生177人(其中77人已初中毕业)。一是落实联控联保。督促镇原县按照“适龄儿童零辍学”的要求,建立“五长”负责制和控辍保学冲刺清零双组长责任制,形成县乡政府管控辍、教育部门管保学的“双线四包”工作机制。二是规范送教上门。指导镇原县制定《镇原县“送教上门”有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各学校对劝返未毕业的100名学生因人施策、加强学生心理疏导、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方案,落实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三对一”帮扶措施。三是推行职普融合。印发《巩固控辍保学成果促进职普教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进行动员,在进行义务教育的同时,接受职业技能教育。2020年春季开学后,有55名九年级学生在镇原职专选择了电子商务等专业进行学习。四是强化信息比对。4月至5月,组织各乡镇再次开展户籍、学籍、扶贫数据三方比对,对比对出的问题及时纠改,确保信息一致。配合全省公安系统户籍核查,对全县学籍信息中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核查,变更错误信息77条,其中上报市局需删除无接受教育能力学生学籍、重学籍90条;8月份,组织对2020年秋季应入小学和初中的适龄儿童进行摸底;9月初,对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再次进行摸底统计,10月份,对厅数据比对后反馈的2020年疑似学籍状态异常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就读情况进行了核查。五是组织鉴定评估。6月中旬,组织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对全县609名适龄残疾儿童进行入学鉴定评估,随班就读364人,特教学校就读38人,送教上门27人,学前及康复机构46人,暂缓入学3人,免于入学126人,特殊情况5个(户籍迁出、死亡、销户、休学)。截止目前,全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已实现动态清零。
(二)资助政策落实。2020年,学前免保教费认定25935人次,发放资金1360.6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春季认定学生6660人次,发放资金666万元;高中免学杂费春季认定学生6344人次,拨付资金268.2万元;中职助学金按月认定受助学生7875人次,发放资金157.5万元;中职免学费按月认定学生10487人次,拨付资金227.28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认定学生40287人次,发放资金1569.36万元。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落实学生资助主体责任,强化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力度,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补尽补。对投诉举报的有关学生资助方面的违纪违规事件经查实,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因工作不扎实不认真,致使受助学生认定不全面不精准,或出现漏报人数,导致本单位资助资金出现缺口,由学校或乡镇学区承担相应责任并补发资金。二是提高资助精准度。向各乡镇学区及县直各类学校印发了《镇原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修订)》,联合县扶贫办等六部门印发了《镇原县家庭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对各类资助资金的发放程序、受助对象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不存在违规扩大资助面的问题。三是规范发放形式。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直接打入学生“资助卡”,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补助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为每个受助学生办理银行卡,将补助资金直接打入学生银行卡中;省内高职(专科)建档立卡学生减免学费和书本费按照甘财教〔2019〕60号文件要求,发放到学生家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中。
(三)“两类学校”建设。全县“两类”学校建设概算总投资3503.28万元,乡镇寄宿制学校13所和乡村小规模学校45所共58所。实施乡镇寄宿制学校13所,规划资金1811.8万元,已开工学校13所,开工率100%,已竣工13所,竣工率100%。规划建设的乡村小规模学校45所,规划资金1594.5万元,已开工学校45所,开工率100%,已竣工45所,竣工率100%。
(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落实“特岗计划”充实乡村教师队伍。2020年招录特岗教师119人,设岗主要为农村薄弱学校。二是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安排县直12所学校与12个未脱贫村学校结对帮扶,21名骨干教师开展“三区”支教,33名骨干教师深入薄弱学校支教,各乡镇从中心校派出102名教师支援农村偏远山区学校。疫情期间,安排240名幼儿教师深入农村中小学开展走教活动,培养小学音体美教师292人。安排14名立志扎根山区的年轻教师到县城优质学校跟岗学习。三是提升乡村教师素质。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项目,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5800人。组织全县5813名教师参加全市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2283名班主任参加全市班主任能力提升专题研修培训。全县286所中小学幼儿园与天津市静海区99所中小学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静海区选派16名管理人员深入镇原县开展帮扶对接,走访调研学校79所,开展专题讲座2场。2020年派出66人赴天津静海区跟岗学习,引进静海区高考专家、教研人员、骨干教师等14名专家。四是落实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从2020年1月起,班主任津贴人均每月不低于500元,寄宿制学校班主任每人每月增加特别津贴100元;自2019年1月起,除县城学校和高中外,其余学校教师全部发放,月人均不低于4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学班级短缺(目前有24所中小学短缺班额112个),部分学校功能室、教育装备和图书仍存在缺口。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乡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等学科专业教师和卫生保健等专业人才短缺。三是信息化教学、“互联网+教育”硬件设施配备滞后,虽然全县所有学校和教学点全部接通了100M宽带网络,但初级中学及以上学校的教学需求远不能满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