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大全11篇

时间:2022-02-07 14:16: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全国创新英语大赛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

篇(1)

英语类: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等。

篇(2)

随着全国10强选手宣传片的播放,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总决赛晚会拉开了序幕。

总决赛之夜,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赵亮宏,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老师代表,主办方《高校招生》杂志和承办单位“搜学网”的领导,国内知名学科、高考志愿指导及家庭教育专家,中学老师代表以及考生家长代表等嘉宾亲临现场见证总决赛的全过程,他们对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在比赛过程中,每位专家评委流利、全面的英语点评给赛事增加了不少亮点,第九届大赛冠军张可一的全英文主持获得在场观众的无数赞叹。

总决赛现场采取淘汰制赛制,分别是“情景演绎(10晋8)”“分组辩论(8晋6)”“人物访谈(6晋3)”“终极PK(冠亚季军诞生)”四个环节。大礼堂内,灿烂的聚光灯下,选手们的唇枪舌战和观众们的热烈掌声融为一体,比赛现场一次次叠起。

情景演绎——尽情发挥赛演艺

在第一轮比赛中,全国10强选手分为两组,每组5人,根据既定主题完成情景演绎,通过成绩的评定决定8强选手名单。第一组选手表演的主题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展现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要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第二组选手以“北漂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两位北漂歌手一路从被排斥、受争议到最后被包容和接纳的过程。比赛中,选手们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既定的情境之中,用英语尽情地演绎发挥。

通过评委的综合评定,最终,李旸和郭以沫止步于八强。李旸说:“我来北京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也体会到了一段很快乐的时光,其实走进十强已经是一个十分意外的结果。来到这里,是因为我喜欢英语,我只是来享受这个比赛,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这一环节之后,选手们带来了“民族歌曲串烧”表演,台上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情互动,让现场气氛在一开始就处于沸腾状态。

分组辩论——唇枪舌战比技艺

在这轮比赛中,8强选手分为两组进行正反两方辩论赛,并通过成绩的评定决定6强选手名单。选手们的辩论主题是“知识创新与知识积累哪个更重要”,双方选手的一辩都用条理清晰的开篇立论拉开了辩论赛的决战之幕。

赛场上,激烈精彩的辩论不仅展现了选手们出色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而且还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配合能力。选手们即兴的高水平发挥折服了评委老师和在场的所有观众,但是,评委们也指出了选手们在辩论赛场上即兴表演时的一些弱点。华北电力大学任虎林教授指出:“他们的辩论延续了传统辩论赛的比赛方式。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同学们可以在传统辩论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多元化的内容。在辩论中,很多孩子都从自身如何去做的方式进行辩解,并没有太多注意到对方的辩解观点,我相信如果今后大家在辩论的时候多多注意对方阐述的关键点,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通过对每一位选手的评定,最终,和何艾浓止步于六强的争夺。说:“走到这一步,其实我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我已经尽力了,很高兴能来到北京,能和这么多同学一起竞争,一起成长。今后的我会因为这次参赛经历变得更强,我在这里收获很大。”

紧接着,选手们精彩的纯英文“戏剧表演”让现场观众无不身临其境。整个赛场上,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人物访谈——镇定自若拼水准

在第三个环节里,6强选手中得分最高的两名选手分别组一个组任意挑选队友,并随机抽取话题,各组选手根据既定话题分配角色进行人物访谈(即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特质来分工,每组由一名组员作为主持人,另外两名作为采访嘉宾来进行访谈),评委根据现场表现决出前三甲。以于跃和仓宇清为队长的两组分别抽取到“刘翔退赛”和“十八岁的梦想”两个话题。在短暂的几分钟准备时间后,两组成员将创意和睿智融进比赛,把访谈做得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在场观众无不连连称赞。最终,张易、黄元琳和王冰洁没能走到最后,三位女孩现场朗读了自己写给自己18岁的信。当她们朗读着对青春充满期待与激情的文字时,言辞间透露的坚强和乐观感染了全场观众。来自南京的张易说:“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面对这么多选手和观众,做这么即兴的表演,我觉得能拿出自己的勇气去表现自己就是最大的收获。”

接下来,选手们又带来了“活力青春”的表演,观众的激情随着音乐节拍一起律动开来。

终极PK——自信满满夺三强

经过三轮角逐后,三名选手仓宇清、于跃、李文婷开始了冠亚季军的最后争夺。这一轮比赛中,三强选手与外教进行“对一PK”碰撞智慧的火花,每位选手对应一位外教进行PK,一共分为三组,每组PK时间为两分钟,评委根据选手表现,评出本届大赛的冠亚季军。

现场三位外教走上舞台与自己对应的选手进行一对一PK,三位选手沉着应战,自信满满。三轮PK后,评委根据选手表现,最终评出了本届大赛的前三强:冠军仓宇清、亚军于跃、季军李文婷。当主持人问到在大赛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冠军仓宇清说:“我不敢说是自己真的比别人优秀,但是我战胜了那个羞涩、胆怯的自己,我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并且和我的队友配合得很默契。在比赛中,我交了很多朋友,我觉得这是我真正的收获,也是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她优雅而谦逊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赛后,相关高校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次大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很难想象高一、高二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如此之强,他们表达的内容也非常有深度,今晚我真的被震撼了。这些孩子不仅在英语方面有极高的天赋,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很强,他们都非常优秀。通过这样高标准的比赛选的孩子,我们高校特别放心特别满意。”

在颁奖环节,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组委会主任,《高校招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何星原说:“同学们的巅峰对决不仅展示了全国中学生英语的最高水平,而且还把中学生的青春与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办成‘我爱英语’的精神家园,互相切磋的竞技赛场,提升素质的自由王国。”最后,他代表组委会,对选手表现出的善辩的口才、聪慧的思辨、精彩的演讲和自信的发挥表示热烈祝贺,对培养他们的老师和学校表示由衷的敬意。

至此,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正式落下帷幕。在北京的总决赛夏令营中,每位选手带着希望和憧憬来而采,他们勇敢地表达了自己、战胜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整个参赛过程就是选手们历练成长的难忘经历,在这个绚烂的夏天,他们已为青春大声地喝彩。

[第十一届全国刨新英语大赛全国10强名单]

篇(3)

自从2008年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职教理念后,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也受到广大职业学校师生的追捧,技能大赛俨然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的指挥棒。技能大赛对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方面的确发挥了积极影响,对提高参赛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也显示出促进作用。然而在各个学校自上而下频繁地筹备比赛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技能大赛对日常教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

一、技能大赛对日常教学的消极影响

(一)大赛只是为少数尖子选手提供了展示平台

因为技能竞赛内容往往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匹配,为了筹备大赛,很多学校会把选拔出的尖子选手集中起来进行赛前的突击集训。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全校集中优势资源为少数参赛选手做服务,全员参与的大赛初衷并未真正体现出来。

(二)辅导教师停课培训,影响到日常教学安排

尖子学生停课集训,相应也要配备优秀的教师辅导团队为备赛制定方案和实施计划。主要辅导教师停课抓培训,团队的其他教师要兼顾日常教学和竞赛辅导,这势必不能按照常规组织教学,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广大受教育者的利益。

(三)社会和学校把大赛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教学优劣的唯一标准

社会各界对大赛的关注,广大师生对大赛的热捧,已经让大家忽略了技能大赛只是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一个环节,作为技能大赛的更多意义,是要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之中,最终实现让所有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都得以提高。

鉴于社会大众对技能大赛的曲解和学校领导和教师在筹备大赛中对比赛和教学的厚此薄彼,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学之间逐渐呈现脱节的趋向。广大的一线教师正面临一个困境,即如何解决尖子生培养与全体学生普遍教育的矛盾,如何将大赛与日常的技能教学有机结合, 把大赛精华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笔者自2008年起,多次辅导学生参加了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各种英语技能大赛,根据个人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有机结合不仅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革新,而且要注重改革日常教学评价模式。

二、借鉴大赛的比赛形式,改善日常教学评价模式,促进赛教合一

(一)全国中职英语技能大赛赛项解读

大赛共设置四个环节,分别为在线测评、情境交流、职场应用和职业风采。通过这四个比赛环节,我们可以发现大赛并非单纯的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而是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表现重点考察中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语篇能力、沟通能力、职业意识、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前三个环节的比赛中体现出选手对语言信息、阅读信息、任务信息和非文本信息的处理;在二、三环节的看图描述和汇报任务的完成过程时,侧重考察的是语篇能力,要求选手的陈述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和说服力;在后三个环节的比赛中都涉及到沟通能力的检验,其中有选手与选手间的、选手与评委间的、选手与观众间的沟通;在第二个环节的情景交流中,考察了选手对图片所含职业、文化、情感态度的理解;在选手现场回答开放性问题时,检验的是创新和思辨能力,体现的是知识、观点态度、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二)大赛对改善英语教学评价模式的启发

1.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全国中职英语技能大赛的第一个赛项在线测评,就是一种终结性评价,但它只占了总分的20%,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中,一定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判断一个学生成绩的唯一的评价标准,学生就会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提高听说读写各项基本技能,学生就会只看结果不重过程,造成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考前突击复习。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可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课堂上以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当堂测验等形式对学生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课后可通过问卷调查、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业的批改纠错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单元末对学生进行形成性单元测试,以检查学生掌握的效果。这种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的进展情况,能给教师提供反馈,为学生的学习定位,改进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所以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发展。

2.确立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内容

全国中职英语技能大赛的四个赛项中都涉及到对选手英语基本知识和各项技能掌握的考察,但重点考察的是中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语篇能力、沟通能力、职业意识、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由此可见,英语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的情况、英语运用的熟练程度,更要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主能力、合作精神等。英语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依赖分数的终结性评价无助于我们全面、客观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培育情况。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在英语课里的学习过程是教师评价他们的最佳方式。中职学生的英语成绩应包括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策略的进步情况、英语知识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等,给学生的评定可以是百分制的,但更合理的应该是等级制或文字描述式的。这样,才能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学习信息。

3.采用纸笔测试、口语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纵观全国中职英语技能大赛的四个赛项设置,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环节在线测评采取的是类似传统的纸笔测试方式,情景交流环节其实就是一场口语测试,职场应用则是任务型测试,职业风采是将个人才艺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一场表演秀。第一、四两个环节各占20%的比重,第二、三两个环节各占30%的比重。所以,传统单一的纸笔测验并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和主要标准。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多是面向专业或未来的工作需要,口语交际的实际运用更为重要,培养与专业有关的口语表达能力应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另外,中职学生虽然英语基础普遍很差,但他们也有自己学习英语的优势和长处,中职学生对与参与动手、动口的表演活动欲望很强,对集体行动反映积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采取任务型测试来鼓励和督促学生。例如,为俱乐部制作海报、为一家餐厅设计英文菜单、角色扮演模拟求职应聘、餐馆点餐、街头问路等。中职英语教学必须将口语纳入在课程评价之中,把听说放在外语教学的首位,通过采取任务型测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

职业英语技能大赛意义重大而深远,只有将技能大赛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才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以赛促教。通过改革英语教学评价模式,可以使大赛真正做到常态化,把赛场设在课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的角逐,把技能大赛的“非常”转变为平时教学的“寻常”,保障所有受教育者的权益,确保技能大赛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1.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介绍

1.1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的背景

仲伟合(2012:13)指出:“目前,英语专业面临着一个极大的挑战――专业标准的挑战。原来的英语教学大纲,已经有13年的历史,滞后于现在的人才培养、滞后于现在国家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就是一个,要‘change’。在新形势下,迎接外语学科的发展和变化,我们还面对教学理念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挑战、教学队伍建设的挑战、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这些挑战都是我们要去深深思考的重要问题。”新国标的制定就是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1.2新《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意义

新国标的出台继承并发展完善了之前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首先在学科分类上,把英语归为人文学科,其意义在于改变人们以往对英语是工具学科的认识。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之外,还应具备全球化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新国标较之前的版本,更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从课程框架的维度上谈,新国标更突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特色。其反复强调英语专业必修课旨在强化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学习能力,这对新时代新背景下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方向。

2.“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2.1“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赛事介绍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公益大赛,于2002年创办,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英语演讲能力是国家未来发展对高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端人才外语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比赛环节设置包括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回答问题等部分。此项赛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综合能力的舞台,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高端外语人才,更为高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提供了风向标。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都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良好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2.2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演讲部分命题

“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开办以来的命题演讲题目如下:2002年为:My Virtual University;2003年为:The Future Is Now;2004年为:Man and the Internet;2005年为:The Greatest Invention in My Eyes;2006年为:Unity and Diversity;2007年为:Global Citizenship Begins at Home;2008年为: 1+1=2?; 2009年为: Cultural Smart or Science Intelligence? ; 2010年为?摇?摇?摇?摇 Is My Top Concern;2011年为:A Word That Has Changed the World;2012年为:What We cannot Afford to Lose;2013 年为:When Socrates Meets Confucius;2014年为: Change the Unchangeable; 2015年的命题演讲题目则是一段视频,内容取自《庄子-大瓠之种》,视频内容引用其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肴淮笠玻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萁_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萁_,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萁_,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命题开放,题目自拟。

2.3“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命题演讲部分命题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自赛事开展以来,命题涉及的话题从最初的关注学生生活、大学校园(2002年),逐渐发展成关注社会发展、 民生动态,例如2004、2005年的命题,都说明了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关注时事的要求,近几年的命题还涉及了哲学范畴,例如2013年的“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的题目设计,题目越来越开放,例如2010年的辩题是半开放的,而2015年则完全是开放的,除此之外,2015年的命题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是一个极好的提示,即外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注重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和思维模式,而忽略自己本族语和其背后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因为只有更好地了解了自己,才可更好地了解别人,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总而言之,这些题目的设置都以国际化人才要求为标准,融入了人文精神、思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关键要素,这与新《国标》的要求恰好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3.高校演讲课程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

3.1英语演讲课开设现状

英语演讲是训练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的综合课程,学生通过演讲,不仅仅锻炼提高了基本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判断、分析、调研、推理、思考和总结等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有效传播和交际的目的。根据之前的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演讲课程大多数在高年级阶段,多为选修课,大多数仅仅为一学期,形式也大多为“I do,You watch”即“教师做,学生看”的初级阶段,而一学期的时间限制,最多只能涉及 “ I do,You help”即“教师做,学生辅助补充”的初级阶段,距离“You do,I help”即“学生做,教师辅助补充”和“You do,I watch”即“学生做,教师看”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根据课程时间上和内容上的设计,教师很难对英语演讲所涉及的技巧、策略,以及内容上信息的采集、汇合、整理和输出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学期的时间只能对英语演讲从最基本的形式上形成粗浅的认识,很难从演讲方法策略上和信息量上达到提升,更不要奢望学生从演讲课上在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层面有所转变和突破了。此外,在教材的使用上,目前还没有形成类似精读课等成熟课程体系下的教材使用体系,无论是从系统性还是时效性上来说都受很大制约。最终的评估系统往往止步于“终结性”的考核,而忽略的“形成性”的评价(文旭,夏云,2014)。综上,很多高校现在开设的英语演讲课程总体呈现出“时间短、层次浅,不规矩、不系统”的问题。

3.2英语演讲课改革举措

英语专业学生在之前大纲的要求下,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课程设置的主攻方向是语言基本功,提高目标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和学生的主攻方向为语音语调的模仿训练、语篇的复述、单词的背诵积累等语言学习的机械训练,而非独立思考下形成的创造性活动(任文,2013)。在课堂内外,学生和教师投放在针对目标语学习下新的思维模式的习得和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有限。2008年,英国学者Annie Fisher强调了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从“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转向“语言的批判性理解和表达”(Fisher Annie,2008)。正如《入世与外语教育》课题组指出: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毕业生思维逻辑性的条理性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张艺琼,2010)。思辨能力作为当代社会对优秀人才需求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应该并必然成为外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同,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可以一蹴而就,不是通过相对机械的模仿、背诵而获得,更多情况下是种相对漫长的点滴“渗透”过程。所以英语演讲课程的开设,可以尝试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连续开设到高年级阶段,从思维方式、逻辑安排和语言形式训练几个方面保持连贯,不同阶段设定不同话题和目标,真正把演讲作为一门学问和外语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来认识和系统地传授。对于任课教师的选择,也需要侧重连贯性和团队建设的宗旨,学期和学期之间在话题广度和深度上的承接、教师与教师之前在各自特长上的承接都需要成为此门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师除了在语言基本功夯实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活跃开放的思维方式和持续的学习精神等综合素质。因为这样的课堂不需要灌输,而更需要启发和引导。

4.结语

英语演讲作为课程创新体系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下的代表课程,是践行新国标中反复强调的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基础上的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培养的最佳代表。作为全国最权威的英语演讲赛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举办,以其高度的业界认同也为高校英语专业演讲课程的建设和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和发展方向,其举办十余年内所涉及的命题均呈现出维度广、热点多、实效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映射出对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对高校英语专业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迫切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国标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的命题趋势在强调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面相得益彰,完美契合,更为高校英语演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战场。

参考文献:

[1]Fisher Annie. Teaching Comprehension and critical literacy: Investigating guided reading in three primary classrooms [J].Literacy,2008,42(1):19-28.

[2]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辩能力:“缺席”还是“在场” 兼论将思辩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1):10-17.

[3]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届,2014(5):76-82.

篇(5)

初试的作文我下了很大功夫,作文的命题反映了社会道德现状,这要求我们要把自己的道德观念注入文章去写作,我特意搜集了多方面的资料和大量的新闻素材。复试以听力、作文、口语项目为比赛内容,而长期以来英语学习环境的熏染,大大有利于展示我对英语的驾驭能力。“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话一点都不假,正因如此,这两次比赛我都收获颇丰。我挤进了全国优胜者的行列,取得了决赛的资格。

抱着锻炼自己,挑战自己的心态,我拖起行李箱,踏上了去往北京的D字头列车,要与一百五十名选手进行角逐。

到达北京后,跟随接站的老师乘专车到达宿营地点,领取了营服和参赛证,然后就是来到自己的宿舍里,见到了即将和自己度过这段时光的室友们。在此,我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下我们那个温馨的小窝。山东的美女是我的老乡,圆圆的脸,温和又可爱;陕西的“小猪”爱贫嘴又善良,思维经常比冥王星还要遥远;对面上铺是来自沈阳的一位姐姐,热情、亲切;下铺的小丫头甜美又单纯;还有一位南京的小淑女,范儿十足啊!当我们六个凑到一起的时候,就像开始了一场摇滚演唱会,欢笑不断,生机盎然,这也为我们的比赛之路撑起了坚实的支柱。

五天四夜的比赛紧张而有序。上届的总冠军张可一作为我们的主持人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她的笑容像春天里的新芽,给人柔韧的力量。“故事接龙”的环节里,五个互不认识的人临时被组在一起,必须依靠团结合作和默契去发挥。“八项能力测试”是晚上进行的,既考验心理素质又考验身体素质。“笃而论之”就像一个风尘仆仆的赶路人,不浪费一丁点时间,紧接着就站在我们面前,从抽签到组合,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不到两个小时,“焦头烂额”都不足以完全形容出我当时的状态。面对巨大的压力,我情绪慌乱如麻,才知道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锻炼。

紧张的三个比赛环节结束后,我终于可以放下脑中紧绷的神经,开始享受这里轻松的气氛。那天,在我打开门的瞬间,寝室里的人爆发出欢呼,我出乎意料地进入了全国二十强,成功杀入总决赛!看着眼前室友们淘气的坏笑,听着房间里回荡的阵阵掌声和祝贺,我又一次忍俊不禁。在命题演讲中,听着评委表扬我发音漂亮,甚至用上了“perfect”这样的形容词,我觉得我正坐在过山车上,已经飘起来了。但是,命运往往总是一波三折,我还没来得及收敛起自我陶醉,就因为其他方面的不足败下阵来,我又一次坐到过山车上,只不过这次是一路向下。

篇(6)

一 引言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以下简称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国家级竞赛。大赛旨在加强高职院校间英语教学的交流,展示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改革成果,带动全国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从而深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推动全国高职英语教学的总体发展。自2010年创办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大赛。

大赛分公共英语组和英语专业组两个组别。 各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是在全国组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下组织实施的,其标准和要求与全国大赛保持一致。从湖北省的英语专业写作比赛题型来看,笔者发现大赛试题从题型、内容到风格、取材都有其突出特色,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应用性。通过分析大赛试题,教师不难找到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的重点和方向,对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 大赛题型分析

大赛要求选手们在120分钟内完成两篇不同类型的作文,分别是应用文(根据已提供的图片、图表、概括性说明等撰写商务报告、商务信函、备忘录、内容较丰富的广告、产品使用说明等),要求不少于200词; 主题作文(根据已给关键词、段首句、规定情景、提纲或围绕某一主题等作文),要求不少于350词。赛题内容充分体现高职特色,既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反映未来工作岗位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大赛的题型特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1.选材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从近四年的大赛模拟试题和真题看,内容涉及到各种真实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如商务文件、商务信函、图表、备忘录、概括性说明和撰写报告等;也有考察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议论文。 其命题原则是依据目前高职英语教育的相关文件,充分反映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试题的真实性来源于对语言本质和交际任务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试题的提示方式引入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来谋篇布局。进行大量语言实践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考察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提高其言语技能和实际运用英语的写作能力。

2.突出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职业性。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包括: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和翻译员、秘书、文员、经理助理等。这些岗位要求学生掌握好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掌握各种应用英语写作的技巧。试题内容充分考虑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职业性,让学生置身于职业实践中,让学生自己鉴别、搜索、选择材料,进行应用写作。 如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图表材料写商务报告;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备忘录和会议纪要;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写产品介绍或说明书等。

3.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写作大赛考题给教师和学生反馈了不少信息,如英语写作课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与本专业岗位紧密结合;要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建设开始,让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的写作知识后,在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三 大赛对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 将高职英语写作定位为初级技术写作。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要求课程建设要针对现代企业运行的内容和方式,重视对学生执行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具体体现为对学生未来工作过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但就高职英语写作课程而言,大部分的院校还是以学科模式进行设置,以通用基础课程的形式呈现,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定位不明确。

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主要受雇于中小型企业,在跟单、报关、采购、销售、旅游、和科技文化交流等涉外工作中运用英语。从工作性质上分析,英语写作是高职学生在工作任务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信息沟通的一种活动,主要涉及科技及商务信息,以传递技术数据、操作流程使用方法为目的。高职学生作为基础工作者,必要的英语应用写作能力是最起码的要求。主要涉及的写作任务是将简单的工作和商务信息进行传达,应用范围广泛;写作时并不拘泥于语言的表达形式和风格,写作内容简单,写作方式策略灵活,可以与翻译等方式综合运用。因此高职英语写作应该定位于初级技术写作,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就是初级的技术写作教学。

2.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是交际。高职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是立足于"背景行业、依托企业"的应用性教育。英语写作教学的核心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传统的英语写作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结果写作法,把重点放在写作成品上,词汇、语法及结构备受重视,却忽略学生对内容的发现和挖掘。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特色,高职英语教学工作者应更加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分析,挖掘信息交际内涵和本质,思考职业写作中的沟通交际理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采用以交际理论为基础,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过程写作法,培养和完善学生清晰完整表达思想的能力,设计与工作岗位密切联系,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写作任务,最终到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应把写作教学与其他课堂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结合听、说、读、译等课堂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

3.将对比分析法运用到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就曾经指出:"只有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特点才能显现出来,也更容易学和教。"在辅导学生参加大赛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作文练习,辅导教师也进行了认真地批改。学生作文中比较经典的错误是由于不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而犯的中式英语错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英汉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文化层面的差异,如英语重形合,以形显义;而汉语重意合,注重逻辑事理顺,以神统形等。了解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映射,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减少学生因语际干扰所致的语言错误,有利于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4.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要强调规范。高职英语写作课程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重点在英语应用文的写作上,同时也要求学生会写常用的议论文和说明文等。而应用文具有规范性(程式性)、广泛性、实用性、时效性和授意性与受意性(工具性)等特点,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个人简历、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工作总结、求职演讲、合同样本、书信、启事、会议记录、备忘录、说明书、通知、日记、海报、便条、启事、请柬等。以上写作都有其固定规范和格式,并且对于语言措辞的要求相对严格,一旦出差错,就很可能给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写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从模仿范文框架语言开始,逐渐熟悉各类英语写作文体的规范和要求。

四 结语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虽然举办时间较短,但已经引起了全国各高职院校的关注。大赛给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定位要准确,要突出英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要注重学生能力与兴趣的结合,写作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结合;积极与行业、企业多交流,根据学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以达到提高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写作官网.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实施方案

[2] 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 职业与教育,2010(33):20-22

[3] 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4-39

篇(7)

这是一所科学引领的高级中学,教科研的推动使她迅速腾飞,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姿容;这是一所勇于创新的高级中学,开放的思想意识,创新的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水平的全面迅速提高。

篇(8)

二、职业技能竞赛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融合的思路

1.明确专业建设的职业导向。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我们发现,多数院校参赛选手的理论知识较为扎实,操作技能也相差不大。但有些院校的选手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有优势,受到企业评委的青睐,而有些院校却十分乏力。究其原因在于,这些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接酒店行业需求,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折射中现代的酒店行业市场需求不仅仅是单一的熟练技术工,而是要在专业理论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的岗位能力等方面都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以这一标准为导向,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明确这一市场的导向。

2.深化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与高校本科教育的不同点就在于企业、社会参与共育人才,这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校企之间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要在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企业兼职教师进学校课堂,校企联合实施对学生学业考核等多方面开展合作,要成为真正的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嵌入式合作,在课程建设、技能大赛、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开展共同研究,发挥各自的优势力量形成合力。

3.以技能竞赛为指导优化课程体系。因为从近年来全国酒店类技能竞赛的赛项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现在的技能竞赛不仅仅是单一的技能比拼,而是更注重宴会主题创意设计、创意开夜床等创新能力的较量。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依托大赛标准和企业核心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在原有核心课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宴会设计》、《插花技艺》、《酒店服务创新》等课程,同时应该增补西方文化的相关内容,由此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国际接轨。

4.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对接新的人才需求,要不断更新高职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内容组织教学。如在讲授“菜单设计这一内容中”,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知道菜单是什么,而不能真正懂得如何设计菜单。因此,要给学生设计真实任务,如“要求学生为一80岁老人的寿宴设计一份宴会菜单”。采用真实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去思考不同的宴会如何针对性的设计菜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也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考核上,也要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和技能考核,而应该重视课程学习中的过程考核。包括平时的作业、课堂的问答、纪律等都应该纳入相应的分值体系。这样可以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同时也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篇(9)

学院领导指出,把技能大赛融于常规教学中,主要建立两个方面的机制,一是基于技能大赛标准建立教学标准,二是基于技能大赛形式组织教学。

在基于专业技能竞赛建立教学标准方面,由于技能大赛的目标与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恰好契合,职业院校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可以参照技能大赛的相关内容,所以学校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在这方面,学院的电梯专业通过对竞赛项目和操作内容的研究,调整了原来的实训条件建设思路,以培养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职业综合能力的真实装置与仿真装置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工学交替教学的实训环节作为主线,利用技能大赛这根指挥棒,辅以仿真实验室实习工场等,将注意力转移到技能训练上,把参加各类大赛纳入教学范畴并加载教学内容。为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指导。

在基于技能大赛组织教学方面,学院采用“赛教一体”原则来组织教学。由于专业技能大赛的组织形式对职业院校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组织教学时,职业院校可以仿照技能大赛,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赛于教、学、做为一体。学院机电专业将技能竞赛融入毕业设计中,与企业合作,开展了毕业综合设计制作大赛;经济管理系商务管理专业把技能大赛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形成了“课课有比赛、一个都不少”的教学局面;人文社科系应用英语专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大赛为主线的项目化教学,将技能大赛与基础英语课程无缝对接;在艺术系家俱雕刻与设计专业,开展了各种“主题式竞赛”,建立“校级―企业级―省级―国家级―国际级”专业赛教一体教学机制。化工系工业分析专业把工业分析专业技能大赛中项目技能评分标准编入《化学分析技术实训》(化学工业出版社)实训教材中,以国家技能大赛评分标准来训练学生和考核学生。

此外,在每年国家举办的技能大赛的选拔机制中,学院同样做到融“选”于教。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项目进行教学,“引大赛入教学,以大赛领训练”,实现全体学生参赛、全体教师参赛,所以每年参赛选手选拔就以平时考核成绩排名作为竞赛选手选拔的依据,不再单独举办竞赛来选拔参赛选手,从而形成常规参赛选手选拔机制。消除目前赛前单独选拔、单独突击辅导造成的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参赛学生受益现象,达到常规教学辅导、常规选拔,既节约人力、物力,又达到了全体学生参赛的目的,真正使全体学生受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事实证明,融赛于教真正实现了通过技能大赛引领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技能大赛为标准,把国家技能大赛内容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技能大赛形式组织教学,克服了目前存在“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在常规教学中形成常态的技能大赛教学、辅导、考核、选拔机制。

融赛于学――由目前“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 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对此,学院领导认为,专业技能大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大赛获奖,能使学生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从而产生愉悦心理,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除了专业技能竞赛物质与精神上激发参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之外,更多通过融赛于教,摒弃了传统的、古板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的“赛教一体”形式来组织教学,满足了高职学生的好奇心和争胜心,增强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和成就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兴趣、劳动兴趣、创作兴趣等学习心理原动力,使全体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把技能大赛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形成了“课课有比赛、一个都不少”的教学局面。电子系电梯专业在课堂举办默写电梯行业术语大赛,把枯燥的专业术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因此,融赛于学,是推动学生自我成长的有效手段。

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通过大赛获奖,能使学生成为“名学生”,进而形成特色就业竞争力。如学院机电系数控专业学生欧阳祖贤在2012年6月底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数控装配、调试与维修赛项团体二等奖,7月初接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的录用通知书,捧起了一个令许多硕博士都羡慕的、月薪7千元的“金饭碗”。

正如学院领导指出的,技能大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由于竞赛者的成功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促使优秀学生更加努力,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逐步形成了“比、赶、超”的学习氛围,从而全面提高了学习质量与效率。

融赛于评――由目前“自我评价”到“标准评价”

全国专业技能大赛理论竞赛考核标准统一,竞赛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学生强化和检验基本功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引领性。

对此,学院领导认为,若用专业技能大赛标准来考全体学生,其结果就具有权威可比性。把技能大赛融入常规教学质量评价中,基于竞赛的模式来建立评价常规教学质量的体系,这样得出的结果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各个院校的办学质量也就一目了然,具有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近年来,学院专门成立了《基于技能大赛专业教学质量考核体系构建》重点教研课题小组,通过建立技能大赛与教学质量评价融通机制,以技能大赛题库和技能评价标准为基础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系统,从而形成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化的考核体系,并且各门课程以赛代考,其中实践考核以全国大赛技能标准进行以赛代考;理论考核以全国技能大赛理论竞赛考试内容作为题库,并借助于计算机考试系统实现考核内容标准化、考核形式自动化,最终得到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考核结果。

其中,学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与探索,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建立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化学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课程考核体系,并首次应用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中10和11级学生的“仪器分析技术”课程考核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应用英语专业分别对2013届和2014届学生进行了基于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商务英语社会调研”课程考核改革,毕业大作业30%的成绩是对专业技能大赛的设计和考核。从而实现了从“自我评价”到“标准评价”转变。

篇(10)

中餐宴会摆台技能是旅游(酒店)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不仅行业内对中餐宴会摆台技能非常重视,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服务技能大赛,在旅游教育界也一直是重要的比赛项目。从2009年开始,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持续举办了三届,包括中餐宴会摆台技能在内的多个旅游服务类赛项,有效提高了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到2012年该项比赛开始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项目,从单纯的注重摆台技能上升到宴会主题设计的创意比拼,这是对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面检验,也是展现职教改革成果的重要比赛。究竟如何设计较为完美的台面,并通过训练有素的服务技能将作品呈现出来,是所有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从中餐宴会摆台技能训练及如何设计宴会主题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组建参赛团队

1,确立指导教师团队

指导教师的确定非常关键,如同体育竞赛中教练员的选拔,没有优秀的教练就没有优秀的运动员,技能大赛更是如此。在比赛中我们发现有许多优秀的选手没有比好,分析其原因在指导教师而非选手自身,例如有的指导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比赛规则或是理解错误,有的是专业技能比较欠缺。因此在确立指导教师团队时一定要要挑选业务技能熟练、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大赛指导经验,具有较高的审美标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的老师来指导选手。这就决定了指导教师应该是一个团队,在团队里,不同的老师要担任不同的指导任务,有负责技能训练的,有指导英语口语的,有训练选手形体气质的,还有负责理论知识指导的。指导团队要选拔参赛选手、制定训练计划,更为关键的是设计宴会主题,挑选适合的摆台用品,设计制作菜单和中心主题艺术品,任务重、难度大。要获得优秀的台面设计并展示专业教育教学成果,指导教师一定要具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可以进行跨专业的合作,让来自不同专业如英语、艺术等专业的老师参与进来,还可以邀请业内的专家参与设计和指导,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让大赛推动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

2、选拔参赛选手

选拔参赛选手要充分考虑到选手具备的综合素质,高职组的技能大赛不是单一的服务技能考核,更注重考核选手的综合素质。包括笔试考察选手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现场专业技能比赛考察选手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美观性、实用性以及选手对中餐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对成本控制等酒店专业知识的掌握,现场互评则考察选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英语口语测试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因此优秀选手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良好的心理素质,(2)熟练的专业技能,(3)优雅的举止和形象,(4)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5)扎实的理论知识,(6)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些能力是选手先天的优势所在,而有些能力则依赖后天的刻苦训练。

技能大赛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选拔参赛选手可让专业学生全面参与,踏实前进,层层胜出。既形成对其他学生产生良好的感召与激发效应,也促使参赛学生为高级别的大赛作好充分准备,通过有计划、系统的训练来提高选手的综合素质。

二、赛前的组织准备和策划工作

1.思想上高度重视

大赛前的组织与策划非常重要,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起领导责任,与指导教师团队多沟通多交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落实主题设计方案,制定一套系统的训练计划,让赛前准备有条不紊的进行。

2.认真分析比赛规则

无论省级比赛还是全国比赛,大赛前都会召开赛项说明会,讨论并公布比赛的规则,这要求参会的指导教师要及时分析比赛的规则和标准,要做到不留疑问,准确理解,对照比赛要求,认真规范地进行赛前的训练和指导。例如比赛中考察的斟酒服务,规则要求是红葡萄酒斟1/2,这就存在两种标准,是斟到酒杯高度的1/2,还是酒杯容量的1/2,应当在比赛前了解清楚,以免做了无用功。

三、规范有序的摆台技能训练

中餐宴会摆台技能训练是赛前训练的重点,再好的创意也要通过选手的表现来实现,技能训练包含的科目很多,结合参赛经验,总结如下:

1.严格的形体训练

参赛选手一般都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但形象好不一定气质好,优雅的举止更依赖严格的形体训练。优秀的选手是能够顺利完整表达中餐主题宴会创意的表演者,举手投足都要有专业的素养和内在的气质,微笑、站立、行走、操作所有的动作都是气质的外在表现。通过在教学计划中开设形体训练课程来树立学生的形体意识,此外专业的形体训练还可以纠正一些形体问题,从而培养优雅的气质。

2.规范的技能训练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是围绕台面主题创意来表现的技能比赛,所有的创意要通过规范的摆台操作来实现,宴会摆台、餐巾折花、斟酒服务都有标准可循,同时也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因此规范系统的技能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1)注重细节

酒店服务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道出了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真谛,操作的细节更是直接展示酒店专业学生的内涵和素养。大赛规则有很多细节,比如顺时针的操作要求,摆台走位的三步到位法,摆台手法的卫生安全,斟倒酒水的顺序,餐巾花型的摆放等等,每一个步骤都有精准的要求,只有在细节上从严要求,技能训练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2)体现规范

酒店服务的基础是规范化标准化,在宴会摆台技能上,每一件物品的摆放都有标准,大赛现场操作的评分依据就是一系列的数据要求。如餐碟距桌沿1.5厘米;味碟位于餐碟正上方,相距1厘米;葡萄酒杯在味碟正上方2厘米;白酒杯摆在葡萄酒杯的右侧,水杯位于葡萄酒杯左侧,杯肚间隔1厘米;三杯成斜直线,与水平线呈30度角等等。评分时专设的测量裁判会拿着卷尺、三角板等测量工具来一一测量。因此在训练时就应该按照标准严格执行,只有规范操作,才能练出水平练出效果。

(3)程序连贯

中餐宴会摆台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餐椅定位,桌裙、台布铺排,餐巾折花,味碟、汤碗等餐具摆放,菜单摆放,葡萄酒杯、白酒杯、水杯三杯摆放,斟倒酒水,中心主题艺术品制作等十几道程序,对参赛选手的耐心和细心都是极大的考验。这些操作要一气呵成,不经过系统刻苦的训练,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是非常困难的。技能训练时可以分段进行,力求每一个程序操作的准确,例如第一步的拉椅定位,一定要训练到一步拉到位,姿势优美规范,在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骤的训练。最后将所有程序连贯起来,注意记录每一个程序操作的时间,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薄弱的环节,再进行强化训练,以此类推,使训练计划稳步推进,技能水平稳步提高。

(4)大胆创新

比赛规则中虽然有很多规范和标准,但在很多环节还留有创新的空间。细则没有规定每一项技能的具体呈现方式。例如,套椅套的手法,可以在折叠的时候找好规律,拿、抖、套、拉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设计,要做到干净利落又优雅大方;餐巾花型设计要考虑体现主题创意,无论是盘花或是杯花,花型要饱满、别致,还可以选择造型多样的餐巾扣来增加亮点;赛前训练对这些环节要进行反复演练设计,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出最完美的操作动作。

四、主题设计要具有创新意识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比赛作为旅游服务类比赛的第一个国赛项目,不同于单纯的服务技能比赛,主题创意凸显了高职教育特色,更体现出对高职组参赛选手综合素质的要求。

1.主题设计要新颖

在各类的中餐宴会摆台大赛中,很多代表队的主题选择较传统,如婚宴、寿宴、迎宾宴等,缺少创意。即便是传统的主题,也可以考虑在主题的命名上独树一帜,例如同是婚宴,用“磐石蒲苇宴”就胜于“永结同心宴”。宴会的主题设计应不拘一格,特色创新就是最大的亮点。可以围绕时令命名,如体现秋季时令元素的螃蟹宴“醉秋”;可以与地理位置、当地文化元素相结合,如“京都韵味”、、“江城水韵”、“青花故里”等;也可以与风俗习惯、当地物产为主题,如“马背民族宴”、“壮乡迎宾宴”等。

2.菜单设计应紧扣主题

菜单、菜名应围绕主题文化展开。可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不同风格的菜单,考虑整个菜名的文化性、主题性,使每一道菜都围绕主题,这样可使整个宴会气氛和谐、热烈,产生美好的联想。

3.台面物品要围绕主题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比赛比的是创意,如何把主题创意表现出来,又凸显中餐宴会的就餐氛围,宴会台面物品包括所有的布件、餐具都要围绕主题,精心配置。通常的顺序是先构思主题,然后再围绕主题进行物品的设计和搭配。

(1)台面色彩要突出主题

主题宴会的色调很关键,起烘托整个台面的作用,装饰布、台布、餐巾、椅套的色调应和谐,如果有对比色要注意恰当,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又能让评委感受到整体的设计效果.

(2)餐酒具要起到美化餐台,渲染主题的效果

中餐宴会多选用高档的骨瓷作为餐具,光泽度高,质地好,能体现宴会的档次和规格,器物表面是否有图案或是花纹要看主题是否需要,另外还要考虑市场上是否能采购到。

中餐宴会的酒具通常选择三杯,即红酒杯、白酒杯和水杯。要遵循左高右低,大小相称的原则,尤其应注意摆在中间的红酒杯不宜过高过大,否则就违背了酒具摆放的规律,破坏了韵律感。

(3)餐巾折花造型要丰富

虽然宴会中餐巾花的造型有从杯花向盘花发展的趋向,但中式宴会讲究气氛热烈、隆重,丰富多样的杯花造型更能体现宴会气氛,因此建议在中餐宴会摆台中选用杯花。宴会中的花型至少需要四种,正副主人位、主宾位、其他位。花型要求饱满、别致,这对餐巾的质地提出了要求,实践证明,含棉质地的餐巾更容易定型,花型不宜散而且立体感强。

4.中心艺术品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主题完成的,中心艺术品就是宴会台面设计的点睛之笔。所用的物品要考虑与整体是否协调,不要华而不实,要方便客人就餐,也要方便自己操作。大赛中的一些作品的设计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过大过高,以至于阻挡了正副主人的交流视线;还有的艺术品面积太大,使得整个台面显得拥挤不堪,物品摆放有堆砌之感。当然大赛中也涌现出不少好的创意,如使用镂空的中心布景设计,使台面空间分而不断;有使用插花以及果蔬雕刻设计的,使台面造型挺拔、清新别致。这些优秀的中心艺术品设计既能很好地体现主题,又凸显了中式宴会的文化氛围,是真正的点睛之笔。

成功的中餐主题宴会摆台离不开特色的主题设计,优雅规范的摆台技能展示,同时还需要参赛选手沉着稳定的现场发挥。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指导教师团队不仅要精心设计有特色的宴会主题,还要挑选合适的摆台物品,制定科学有序的训练计划,再加上参赛选手的刻苦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将中餐主题宴会的台面完美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篇(11)

吉首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办在民族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省属地方综合大学。我校作为武陵山片区内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众多,占学生总数的1/4;少数民族学生涵盖面广,来自全国41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来源广泛,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重在与地方接轨、与地方互动。

一、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武陵山片区是国家中东部与西部交界区,是区域重要发展承接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是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和跨省协作创新区。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试点地区和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现有民族43个,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苗族,人口过千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203.36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其中土家族和苗族分别占41.56%和33.15%。(1)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内涵、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基本理论入手,融合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针对少数民族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特定政策、特定专业群研究,为研究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奠定理论基础。(2)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鉴汉民族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强势文化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当前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民族性特征和定向特征,力求在此基础上探寻一条适合武陵山片区地方高校发展的新路径。(3)完善武陵山片区人才培养政策的阶段性、整体性研究,最终旨在挖掘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及途径,为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等教育理论层面的对策与建议。

二、英语特色专业群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成立“吉首大学外国语言服务中心”,中心定位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特色专业群中的重要服务平台,面向社会,立足校内,作为师生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开设语言培训、口笔译服务、外语讲解等服务项目,以实战检验学习,以服务促进学习。目前,该中心既能解决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紧张问题,又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带来社会效益。从单纯的校内培训走向校内外结合的培训,从自主培训向合作培训、从技术培训向整合技术与学科知识的培训发展,培养教师的探究能力,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英语改革的可持续发展[1]。武陵山片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贫困和落后,只有加快发展,走出湘西,走向世界,开展多方位、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才能实现武陵山区脱贫致富。英语专业一直努力配合当地政府参与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等多个国际组织与外国政府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和交流提供口、笔译等语言服务。例如,2013年全程参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援助项目(湖南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项目)设计报告的设计、争取、实施等,重点提供语言服务,翻译了几十万字的项目设计报告,并为前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场考察的国际项目专家提供陪同口译服务。二是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外事外经干部提供语言培训,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业务精良、外语精通的外经、外贸复合型人才做出了贡献。语言服务中心服务于民族文化建设,多次参与各类旨在宣传和开发本土特色旅游资源的项目翻译工作,完成了在张家界市举办的国际翼装飞行表演大赛、国际森林保护节、国际乡村音乐节等多个国际外事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2)以承办国培项目为契机,与武陵山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建立广泛联系,固化协同培养机制。近三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师国培短期集中训练和长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到了中学英语教师的同类项目(2015年暑080DianShiChengJin点石成金假已成功实施),增强了英语专业服务武陵山区的能力,推进了与武陵山片区地方教育部门协作进程。2015年,英语专业进一步拓展“国培计划”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代表学校成功申报的三个项目全部中标,实现了教师培训项目方面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各学段的全覆盖,其中国培是小学和初中,省培是高中,待时机成熟后,国培项目实施要与学院本科师范生教育实现互动。通过国培项目,英语专业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师们在一体化培养探索方面也初见成效。比如,2014年英语教师石红梅、简功友获评湖南省“国培计划”英语学科专家;2015年英语专业教师3人应邀赴长沙市参加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国培计划(2015)’湖南省乡村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者高级研修班”,1人被湖南省教育厅选拔推荐,赴北京市参加教育部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初中英语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我校被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授权为张家界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培训点,全权负责其在该市的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培训。我校参与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必将对进一步助推我校师范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我校学生报考教师资格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3)招生翻译专业,为英语专业的转型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部分英语专业招生指标划拨给翻译专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既能促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提升专业内涵,又能为武陵山片区培养急需的翻译人才,从而更加畅通地为武陵山片区服务,提升英语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新办专业的同时,调整教研室设置,加强基层单位建设工作,理顺各部门关系。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要求在低年级阶段抓专业基本功,强调听、说、读、写;高年级阶段强化口译、笔译实践,翻译理论和人文知识的扩展,培养学生扎实的翻译能力和较高的人文与专业素养[2]。(4)创新专业内涵建设。我校外国语学院2013年完成了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发展的英语专业办学和学科建设思路的调研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全面的修订工作。修订的着力点放在与武陵山片区关系比较紧密的英语师范专业方面,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了更加精确的定位,并对英语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有了明确的强调。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教育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程方面做了很大调整,体现了内涵、实践、科研以及服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等关键词。综合英语精品课程、综合英语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英语校级优秀教研室等质量工程项目通过了学校专家组的终期评估。在本土化教材开发方面,完成了校级精品教材《综合英语能力实训教程》的出版。(5)课程建设方面有成效。建设期内,2011年立项的校级新开课程《应用翻译》于2014年顺利结题。校本课程《本土文化(英文)》通过在英语专业2011、2012级的试开课,摸索出了更多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充实了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于2015年通过了校级新开课程项目的结题验收。此外,项目组获课程改革专项建设项目5项,学校通识优质课程1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项,校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6)完善校级文化精品“金凤凰杯”系列专业竞赛活动组织体系,成功举办“金凤凰杯”十周年庆典暨外语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交流会,总结了十年的活动经验,肯定了其校园文化精品活动的地位,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2015年,“金凤凰杯”系列专业竞赛活动又被学校认定为校级外语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培训以及综合素质培训,始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英语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方面表现良好,列举部分奖项如下:国家级竞赛方面,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第六届“华文杯”全国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获教学技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学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竞赛方面,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选拔赛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以及省级二等奖4项,湖南省大学生日语演讲大赛个人一等奖3项、团体一等奖1项;湖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首届同声传译大赛和外事笔译大赛三等奖1项;校级竞赛方面,获校级第五届师范生说课、讲课与即席讲演大赛一等奖1项。英语专业代表队在第九届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大赛总决赛中荣膺亚军,居内地参赛高校之首,同时斩获优秀女演员奖和最佳布景奖。(7)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建设期内,本专业新增教授1人、副教授6人,获博士学位1人,考取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9人。派遣两名教师参加英语口译证培训及考试,扩大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阵容。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程教学竞赛英语专业综合组三等奖1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学校选拔赛中获二、三等奖各1项。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8项,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将英语教师派送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学习和进修,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和了解跨文化知识;邀请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以研讨会、文化讲座等形式讲授跨文化知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共同的学习机会。1名英语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与英国阿伯丁大学的合作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6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国际知名外语培训机构Navitas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教师语言能力和英语教学技能培训(TESOL)、通过系统的培训以及与当地人的频繁交流,培养了跨文化的意识,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自信的表达让这些教师在三尺讲台展现了更多的个人风采,更具魅力的授课方式深得学生的喜爱。(8)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具体举措包括制定和完善《外国语学院调停课管理规定》《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工作条例》《外国语学院教研室工作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帮助教师加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创建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创新意识浓郁的教师队伍。(9)对外交流与学术活动开展方面势头良好。近年该专业在对外交流、外事活动中加大对武陵山的宣传推介,扩大国际影响。例如,与韩国亚洲大学国际研究生院长及国际事务部部长Mr.HyukpyoKwon一行举行深化合作座谈会,洽谈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的具体事宜;实施了海外名师项目,美国拜欧拉大学应用语言学及国际英语教育系的Dr.KatherineBarnhousePurgason来学院开设语言教学讲座、项目申报与评估,并进行课堂听课、评课与诊课。同时也加大了国内的交流力度,邀请了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大学及中国翻译联谊会等知名英语专家和业界人士来院举办讲座,承办了湖南省第翻译协会学术年会、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这些交流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本专业的办学层次和水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开拓师资培训渠道提供了有效经验,而且扩大了学院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特别是2013年承办的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旨在搭建武陵山片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引智平台,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外语教育和人才培养,增强外语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等十余所全国知名外语院校、重点高校、学报和研究机构的外语界著名专家及学者们出席了研讨会,出席会议专家级别之高、人数之多、涉及的研讨内容之丰富,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继2010年成功举办日本文化论坛之后外语学科建设史上的又一盛事。我校外国语学院还承办了2016年第二届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十余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重点高校的外语著名专家和学者们参与了专家论坛。该论坛专家召集人、著名学者王克非教授高度评价了我校对外语学科建设的重视,肯定了近两年来我校外国语学院外语学科建设取得的进步,并表达了将论坛进一步办大、办强的意向,为民族地区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我校外国语学院立足学校的实际,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增强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学生的实际,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适切性,促进转型发展。学院通过英语特色专业群直接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提高学科专业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民族地区高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而造成的重心偏高问题,从空间上和层次上拓展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作者:石红梅 单位: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