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能力,形成逻辑思维模式,开发学生智力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和责任。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如何实施教学活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教学进步,这是摆在初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毫无疑问,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冲击,但同时也是挑战,它促使教师从教学环节上不断进行改革,以期适应教学新要求。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导学工作?
一、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上课质量的高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教师做好课前导学工作时首先应该备好课。
备学生,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不再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而是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备学生,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思考模式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不论是教案的制定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为前提和目的,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在课堂设置上,积极引导和带领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圆这节知识点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生活实例来导入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导学时引入学生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的实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同时,也能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出数学的实用之处,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备教材。教师在备教材中需要钻研教材,做到“懂、透、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将教材内容吃透,同时将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容,形成自身的教学能力,在知识整合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再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若想做好课前导学工作就必须做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预设教学目标。以前的初中数学内容注重“繁、难、偏、旧”知识的学习。事实上,偏难、偏繁、偏旧的知识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在内容的掌握上浪费了学生很多宝贵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将过去“繁、难、偏、旧”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删除,并且在培养目标上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结构和体系,综合整理教学内容,在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依据学生自身发展和教育培养方案和目标来设定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与教学大纲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
优化备课方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或者经验的不丰富,难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新教师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于此,新教师就要学会与老教师进行沟通和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备课经验,然后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进行教案的调整。每一位老师对于教学都具独特的见解,因此,教案的设置和课前教学活动的准备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教学活动毫无共性。教学活动有着规律可循,同样,优秀的教案也存在着共性。善于借鉴他人经验对于新老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在数学的教学中,新老师的解题办法和解题能力略胜老教师,但是只有解题办法和教学能力,没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活动依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案的制定和课前导学的准备上亦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课前导学的准备工作中要善于同其他同事进行交流,将他人成功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会采取讲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但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容易造成学生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教师在导学研究中可以适度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说,教师可以采取谈话法的方式来进行导学,通过与学生对话牢牢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对话的内容上,与此同时,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或调整对初中生而言就有新鲜感,因此容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在紧张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为教学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导学的顺利进行,为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156-01
1.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整堂课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应当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其思维正在从直观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阶段的过渡。因此,我们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导入要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时间过长,使学生注意力转移,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
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学生的个性有多大的差异,也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去偏爱某一部分学生,歧视或厌恶另一部分学生。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关系是-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就会喜欢他讲的课,信任他。因此,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对他们要多鼓励、多注意,从而建立民主的教学氛围,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不足,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活动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学生总以为复习没有什么新知识,在心理上就产生一种轻视的态度。于是,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把知识点都总结出来,教师再点评,借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对于例题,先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最后确定最佳解题方法,这样就能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重视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这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提纲,做出标记,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整理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5.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交流经验和知识所得,求得新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知识的一个过程。上课不是单向地输出,而是双向活动,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一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和信任时,课堂教学必然会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会处于最佳状态。
6.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有方法,但没有定法,贵在方法得当。首先,教师应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艺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审美情绪。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甚至创造数学中一切美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应注重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的"通俗易懂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通俗化的语言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有趣,降低数学公式化、抽象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再次,教师要大胆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学生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才能学得主动、积极,学习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才会有更大进步和提高。
7.通过分层教学,帮助后进生走上学习的成功之路
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这要求教师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变"教"案为"学"案。要备好教案,重点放在备学生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基本方法是:(1)"探究式授课",是指在知识发展阶段,要深刻挖掘学生思维的过程,计划出有关知识"链条"每个环节的问题,启发学生来解决它们,让学生自己体验知识获得过程中的快乐。(2)"训练要求不同"是指教师要分层设计几套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题不在多,关键在精。(3)"个别点拨法"是针对个别"后进生"的,教师要细心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只要发现他们的进步,就要顺势利导,加以鼓励。而对于个别学习跟不上"队"的学生,教师要细心地加以指导,不要怕麻烦,要耐心细致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另外,还要搞"课后询问检查"的反馈,不给学生留下知识的空白。
总之,初中数学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承前启后的学科,并直接影响初中物理、化学的学习,所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4,03:148.
[2] 荣明霞. 初中数学教学体会[J]. 学周刊,2014,03:157.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而在学校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各个学科进行学习,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且必要的引导,这样才能够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不俗的成绩。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
当前社会正处于不断进步的阶段,科学技术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人要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大数据”的时代,社会的生产生活都同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了相应的联系,这被我们形象的称呼为“互联网+”,即“互联网+传统的各行各业”。因此我们想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谋取一席之地,数学知识是一个必备的前提,这是因为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其在信息化社会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初中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学知识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充分的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学生才会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进而刻苦努力地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保持相对持久的学习动力,进而,把这样的认真态度一直延续到高中、大学,甚至是踏入社会工作以后。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这是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简单明了的阐述了学生在对学习感兴趣后才能从学习中受益。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中先培养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成功,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对数学进行学习。在一个班级中,有学习优秀的学生,就有学习不好的学生,这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觉得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特别难以理解,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初中数学进行运用。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觉得初中数学的学习毫无用处,进而使其对初中数学的兴趣开始逐渐降低,甚至是丧失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行重点关注的。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并站在这些学生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尝试着让这部分学生先对数学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让其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地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回数学学习之中。
首先,在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其自身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能够更好的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应当在课前对数学教材进行全面的掌握,并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备课,在教案中将教学的过程进行一个大致的安排,并针对重点、难点的教学进行预先设计,将教案设计的难易程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借此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
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其应当把握好课堂有限的40多分钟,掌握好整节课的教学节奏。教师应当对讲授课程的速度进行控制,将数学难点、重点知识的讲解时间适当的拉长,其他不是很重要的部分可以略微的带过即可。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通过教学的节奏来控制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至于太过紧张。通过这样的节奏控制,教师保证在让学生学懂学透的基础上,顺利地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
再次,在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其应当针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进行灵活的调整。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调控,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对教学的难度进行调整,要学会对教学难度进行灵活的变动,让教学难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进行合理的变动,并不一定要参考教案中所设计的难度范围。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并让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也不算是太难,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对“数学高不可攀”这一错误认识,从而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信心树立了起来。同时,教师还应当适当的将教学知识往日常生活中扩展,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改变学生认为初中数学无用的偏见,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最后,在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按成绩好坏进行人员搭配,让小组内部进行学习的互帮互助,然后让小组间进行合理竞争。这样既能让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又能让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中间存在着很多必要的交互,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那么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的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状态。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之外,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敞开心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喜爱教师,从而对教师所教授的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当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朋友过后,两者之间的互动就会变得更为自然,互动的频率也会日渐频繁,使得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也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更为融洽,从而促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
当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的教学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学生必要的点拨。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认识,从而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让学生能够融洽的和教师进行相处,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逐渐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什么?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解决。在后教中,教师不凭自己的经验确定教什么,也不刻板的按照教案确定教的内容;因为,教案是经验的总结,它可能落后于课堂,而课堂是新的、动态的。教师教的内容应该完全依据学生在自学过后的情况来确定的;注意学生是表面会还是实质会?是只会做题,还是按规律做题?
初中数学课堂上怎么教?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可能的交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只有这样,学生的认识才深刻。而老师应在学生都不能解决问题的状况下才出现。老师的出现也不是大包大揽的讲,也是“兵教兵”,“老兵教新兵”,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讲对了,教师肯定;讲的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兵教兵”不仅体现在课堂,也延伸到课后。在安排学生座位时,都是让后进生和优秀生搭配在一起,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优秀生要想帮助别人,自己就要理解充分,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的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当然,为保证“一帮一”落到实处,他们还有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理解。是为了达成目标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探究、自我学习的过程。当堂训练,像考试一样训练。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做到“堂堂清”。当堂训练的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堂堂清”的内容清的就是必做题。
初中数学先学结构:A.激学;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学生状态和教学内容设法调动学生。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的激发。B.导学:教师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以引导学生自学。C.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
在先学环节中,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方式有:事先印好材料人手一份、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
初中数学后教的三个层次; A.互教:会者教不会者;教师尽可能的调动已经掌握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B.班教:即全班教。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达到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知识。C.导教:即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对于学生通过以上环节任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这个环节教师教的时间依学生疑难多少来定,多则多讲,少则少讲。但讲授时间宜限制于15分钟以内。
初中数学当堂训练:A.自练:要求学生通过先学后教环节的学习后,能够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自我总结、自我提问、自我质疑,自我探究,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B.互练: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进行的互检互测得教学活动。C.导教:教师出题引导学生练习。洋思中学特别重视学生练习的校本化,即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每位教师编写的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符合实际,层次分明,针对性强,避免了外购资料的一些弊端,达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粗略说明一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法。
一、有效教学,从备好每一堂课开始
教学离不开课本,但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基础状况、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统一起来,实际效果不佳。所以,教师要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何展开教学目标,怎样使学生最容易接受,怎样语言组织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心理、学习需求、知识层面钻研教材。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制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新知的前提,也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乐趣的必要条件。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时,需要认真研究数学教材,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增强数学问题的趣味性,调动学生探究问题正确结论的内在欲望,有效营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我把古代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这一内容时,我就引用了《孙子算经》中一个有趣的问题。首先,我对学生说:“我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想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听。”我说:“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学生听了之后,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们都开始动笔计算了起来,试想,如果我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让数学问题具有针对性,使问题教学有的放矢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就拿考试分数来说,即便两个学生的数学分数一样,但也不能说明两人的数学水平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失分的地方不一样,其中一个同学在函数部分丢分,另一个同学可能是在几何方面失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有区别的。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有效的教案,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的复习时,首先,我立足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围绕这一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把全班同学分成基础组、提高组、优秀组三个小组,针对不同组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我让基础组总结二次函数的各个常数的意义;让提高组梳理二次函数的相关公式、性质以及图像;让优秀组总结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如一元二次方程、坐标轴的关系。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如此一来,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问题教学有的放矢。
三、让数学问题具有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确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研教材,把握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以及程度的渐进性,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细化到每单元中;教师应该把握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于较难知识点的学习应该多安排一些课时,并进行强化训练.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进行教案设计.在编写教案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其引入到实时课堂中.这样就能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在上课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就能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在课前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索引国际上一些数学家对这一问题是否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世界难题,可以将这些背景资料作为教案的前言部分,也可以搜索国内其他学校的教师的优秀课件或者参考本校内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参考上述种种资料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课件.课件应该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而且是情感的体验与态度的培养.数学教学目标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游戏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在讲“统计的简单应用”时,这一课程明显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主题,其中有的教学内容是“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教师可以就“调查本班同学视力情况”这一活动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分组统计每位同学的视力数据,然后根据调研结果推断整个学校的情况,再上升到全国的中学生.在研究结果时,教师可以利用EXCEL表格绘制相关统计图,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论证数据结论,这样就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初中数学也独具自己的特色,有别于其他阶段的数学,而初中的数学教师当然也是与众不同,除了对初中生进行必要的数学知识教学,还要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科学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做出了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就农产品的收成与温度的关系引出温度的表示;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时,结合销售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需要,尝试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新课标体现很突出的也不很多,大多数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主要原因是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新课改,更重要的是对新课改还没有从理论上转过弯来.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够.许多教师仅仅是进行了粗略的新课程学习,之后就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还有一部分教师确实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新课标中的方法.所以,应该加强学习,当然应以学校组织学习为主,教师个人也要加强学习,要落实检查,才有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导学案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评价教学策略的好坏应该是教师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一个好的导学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学习好了很多知识,课后需要及时地复习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轻松发挥,游刃有余,坐在下面的学生反应迅速.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努力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平台.针对新课程的要求,基于导学案的策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四种数学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设置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讲的是现实世界里存在的规律,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局限于教材,教师要根据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安排,比如,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选择学生了解的实物为案例,给教学活动设置接近实际的情境.教师把所要学的知识变抽象为具体,所学知识更加容易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高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通过课堂实例实验表明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已经接触过的事物,而且学习起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
在苏教版初中数学的习题中,有的题目使得学生感觉题干很复杂,内容无法理解,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整合题型进行题干的分解,简言之,即是将习题中无关的文字内容摒弃,让学生明晰题干中真正的问题所在,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非抽象化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解答.如,布料商要选择购买不同L、T款式的布料,而销售一件L款式和T款式的布料可分别获利18元、30元,依据需求要购买L布料的数量比T布料数量的2倍还多4件,而L布料根据需求最多只能购进28件.问这两种布料根市场需求进行销售后总获利多于699元,那么购货商应当如何进货呢?该例题和实际生活很接近,学生在解答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好比在解决生活中的采购问题.这么长的题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解题条件,帮助学生进行题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这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必须在确立不等式关系的前提下进行解题.首先,假设T布料购买数量为x件,L布料则为(2x+4)件,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公式的表达:18(2x+4)+30x>699.解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前面所设的x是整数,则L布料为24件、26件或28件.
(二)以创新与发展为教学目的
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去探究、去创新,所以,创造和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中的“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要点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展新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特殊直角三角形后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来看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边的腰为2 dm,斜边为4 dm,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就是提供给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不难发现,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不存在的三角形,教师在学生思考过后仍没有发现问题时,不妨再次引导他们:“你们可以画图探究一下.”当学生作图后,便能清楚地发现这个三角形是画不出来的,这便是勾股定理的问题所在,学生在完成题目时常常忘记检测“三角形的性质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种简单而细小的问题常常是学生遗漏的问题.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他们创造性的思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对于教学发展来说也起着积极作用.
(三)重在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在教会学生某些知识点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这也是所有学校和不同阶段的学校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利用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明显的特点,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着和其他阶段不同的特点,这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细心观察、因材施教,让这些各具特色的学生学得懂、学得会、学得透彻.学法指导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自己就要做好示范工作,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是传授知识解答学习疑难问题的人,如果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耐心地指导,把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方法简易明了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合理地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在传授教法的过程中要掌握好一定的度,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方法,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有差异,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可能让教师觉得很无奈,无法回复,学生也许就是只言片语,表达不清,也许会浅显幼稚,这时候教师决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循序渐进,引导为主,使学生逐步掌握思考、质疑和提问的要领.
(四)积极激励,给予赞扬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教学法一直都是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项,特别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性格叛逆期,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激励,这样使得学生得到积极的信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教师的激励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言语激励、眼神肯定、物质奖励等.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把学生分为不同的数学小组,给出同样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里答对的越多积分越多,得分多的数学小组可以被评为优秀数学小组等.
三、结 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既可以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到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还可以灵活调动数学课堂氛围,并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在基于导学案基础上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导学案的特点来安排适当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将导学案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任务相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成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1.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第一,集体备课的时间不少,但有效活动时间不多,其中一部分时间成了同行畅谈国家大事、闲聊生活趣闻的合理时间。
第二,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备课组长通常将一学期内容平均分给本组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在备课组活动上读一遍,最后统一交给备课组长,由组长装订成册上交检查。这种教案分工的备课,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缺少教师共同参与讨论,更谈不上心灵碰撞与共同智慧的结晶。
第三,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备课组为了完成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由各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匹配的资料“成功下载”,资料是否超纲、是否切合班级学生实际,是否有梯度,是否符合中考要求等,没有慎重考虑与选择。
2.集体备课实质性的探讨少
集体备课中教师(包括主讲与其他教师)准备不充分,一人主讲他人旁听,讨论的少,附和的多,出谋划策的少,不愿交流的多。主要原因是:文人相轻,各人身怀绝技,不愿资源共享。
3.集体备课执行力不到位
部分教干、骨干认识不足,执行力不够,示范性做得不到位,引领作用未充分展现在备课组活动中。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集体备课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为什么要集体备课?为什么要资源共享?我的“绝招”为什么要告诉你,你超越过我,怎么办?的现象普遍存在。
2.社会发展机制不健全
导致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标准在降低,部分老师的功利欲较强,心思没有全部用在如何教好书上。
3.技术层面上还缺乏必要的“套路”创新
怎样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活动按一个什么样的流程才能有效?才能使教师感受到每经过一次活动业务上有较大的收获?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
三 加强与改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的思考
1.必须再认识集体备课的意义与内涵
一所学校除了有优秀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基础设施,更要有一支“学者型”的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的来源与形成,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学习,还要靠在集体备课中成长。
从集体备课的内涵来说,集体备课理应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情感上的沟通,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他不是备课组教师的“教案之和”,不是一人说了算的“家长制”,更不是网上资料的“下载拼盘”,也不是“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流程。集体备课应是本组教师静下心来,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让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群策群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它可以是和风细雨的述说,也可以是面红耳赤的争论,亦可以是唇枪舌剑的辩析。
2.认真把握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六认真”每一位教师都很清楚,但要真正落到实处,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无疑是关键。笔者认为高效而充实的备课组活动应包括以下内容:(1)研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意义——提高教师认知教材理解本学科知识的理论水平;(2)研读本节内容的“三维”目标,中考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针对性;(3)研讨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重点、难点突破方法——此点为备课组活动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本节内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有哪些方法?不同班级采用什么样的突破方法比较好?不同班级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深度与广度?(4)研讨本节内容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5)研讨本节内容的例题选择——忌就知识点选择例题,注意不同班级选择层次难度;(6)研讨本节内容课后习题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成若干层次与梯度。
3.规范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集体备课的程序大致有三种方式:(1)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2)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3)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备课组活动程序可能不同,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讨论突破重、难点,研究教法学法是核心,达成全组共识是目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目标,提升教学质量是结果。
四 对备课组活动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初中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并未摆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注重“书面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与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信心与耐心。长此以往,学生全面理解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甚至丧失。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改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21世纪的初中教师,我们必需要重新审视以往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探寻一种适合初中数学新教材、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易于教师掌握的教学模式成为迫切要求。现将近些年国内探究的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做一概述,希望能够为同行带来一些启发。
1 教学模式
1.1 分层递进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能够使教学优化,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分层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于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且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调节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此外,分层教学可以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能更好的激发尖子生的学习潜能。同时,分层教学可从侧面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填鸭式教学,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发展和提高。最后要强调的是,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在各个层次教学中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科学、评价合理,最终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2 基于问题学习的情境教学
有实验表明,基于问题学习的情境教学模式,首先能有效促使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该模式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通过基于问题学习情境的创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有所提高,兴趣逐渐变浓,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主动思考问题,而且还可以大胆质疑并积极进行探索研究,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可以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该模式可以促进师生对话,增进师生情感,有利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该模式创造了一种宽松、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了师生情感交流。
1.4 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组织探究、合作交流是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环节。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时,一般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由于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问题和知识进行理解,所以每个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同时也会存在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学生形成个人见解的基础上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合作交流最基本的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根据差异性指导学生合理进行分组。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等因素,争取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通过组内与组间交流丰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通过师生、生生、组组等形式进行多维度交流互动,有效促进学生探究性合作学习的开展。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角色转变等方面,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我们改革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教育结构弊端的强有力武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尝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接近实际问题情境的、便于师生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可以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教育教学服务。
2 结语
近些年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理论、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现时代的教学模式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角色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学生地位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此外,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渠道,师生之间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书面知识,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创新、个性与能力培养,两者各有利弊,不存在哪一种是正确的教学模式的论调。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克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适当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丽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5-17.
[2] 孙海霞.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3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在数学这门主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得累,任课老师也教得累。学生到最后也只能依葫芦画瓢地解题,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当低下。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越来越深入,学好数学不再是一味地让学生做题做题再做题,同时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也已慢慢演变成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在紧张的课堂氛围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场所”中能够尽情得到适放。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压制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也使得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课失去了兴趣。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那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填补其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践,反之又作用于实践,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给学生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众所周知,教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材内容也是所有知识点最基本的体现。由于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情况不同,必须通过讨论、交流、提炼、反思才能形成新的认识。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深刻地体会,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内涵。同时在对教材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继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五、开放教学手段,连接Internet,使课堂教学网络化。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使得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采,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
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表征,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计算机的高分辨率的动态图像演示功能和绘图功能,以及快速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开发计算机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培养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崭新教学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计算机与人“面对面”和人与机“交互性”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及时反馈矫正。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进度的差异,提高教学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拓宽了开放式教学新渠道、新途径。同时,也为新课改的前提立下良好的基础。
六、课后作业的优化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学科,但目前教师布置作业时均会局限于课本,而拘于课本的静态作业单调封闭,学生埋头于这样繁复的书面练习只会苦不堪言,更容易出现厌烦感。所以课后作业的设计,是老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巩固。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布置有效的课内外作业,可大面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的作业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参考文献[1]马小为.初中数学应用开放题演练[M].西安:未来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