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综合测评自我评价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6 12:24: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综合测评自我评价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综合测评自我评价

篇(1)

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自己。通过大学的学习我的能力明显的得到了提高。懂得了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独立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把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也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二、在思想方面

进入大学以后,我认识到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要追求上进,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大学三年

三、工作方面

在与同学们相处的三年期间,我积极主动地为同学们服务,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篇(2)

一、重视激励性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因而,要在评价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更加关注进步的连续考察,进行过程性、动态性的评价。使学生接受评价的同时,能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

课改倡导的评价取向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激励,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自信,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活动。我们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采用了目标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个人不同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二、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学生一般性发展的评价需要关注其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理解的合理性,综合性,独特性,深刻性,系统性,反映智力过程;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水平,在新情境中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在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时,除客观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所获取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及转化的思想等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众的讨论切磋,所以要力改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多方互动、互评。了解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人格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推进,分类指导,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使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三、重视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语文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中,可以说是畏大于敬。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这居多,主动接近老师者较少。而今素质教育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躬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就显得极为重要。如课堂上,老师应深入学生中间或倾听,或询问,或轻抚学生的肩背,或以孤立的目光迎接学生的畏怯,学生就会轻松中学习,在愉快中接受,再不知不觉中消化理解,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行动上躬下身子面对学生,教师更重要在思想深处把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人格。课堂上,一定要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老师在关怀他(她),老师心里有他(她)。学生回答问题,答对了既要给肯定,来不及表扬的话,一个眼神也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满意。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要真正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其个人修养,个人魅力在学生心目中一定是被认可的。

四、要重视多角度评价学生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明确方向,大胆挺进,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动发展的目的。

1.自我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或自我审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自我评价既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初步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阶段测评中,我总是提供给学生自评的机会。

2.教师评价的方式。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把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要重点观察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二是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三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四是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3.互相评价。 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细微变化。借助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变化、能力的形成。评价内容有: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提出问题、认真思考、愿和他人交流、会欣赏别人、作业书写等。

4.家长参评。家长参与评价,他们一方面了解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也由以往容易出现的对学校教育的埋怨者变成协调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另一方面也整合了课程资源,使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紧密地结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及时发放调查表。

五、丰富测试评价内容,让测评成为学生又一次进步的阶梯

篇(3)

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或标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所进行评价的过程。[1]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评价虽然重要,目前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档案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加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和成绩测评等,得出有关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系统而持续的记录。[2]档案袋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虽然档案袋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评,但其评价理念和方法在学生思想品德测评中同样具有可行性。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解构的必要性

回顾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二是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三是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四是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一)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

“人本”评价指的是以人为本,以发现学生的德行价值,发挥学生的道德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品德为前提进行的评价。所谓“绩本”评价,即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被冠以“思想好,有上进心”,可以获得较高的品德等级或较高的思想品德分,而其它的品行表现只作为一般性的考查。这种“一俊遮百丑”的现象长时间存在,即使在品德测评中加入了思想、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指标,但在实际测评中,这些也被看作软指标,是只能凭印象进行模糊评价的。

(二)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

个性化评价就是依据个体的独特性,确立评价标准,促进其发展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共性评价则是指依据社会要求,确立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基本评价。过去的品德评价特别注重社会要求,对评价标准的规范化要求很高,评价实践中表现为:用同一把尺子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评价的目标、标准和方法都是既定的、划一的,没有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进行选择的余地。共性评价忽视了个体差异、轻视个性发展,导致大学生品德评价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难以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难以起到品德评价的期望效果。

(三)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过去的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一般都是每学期结束时由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打个等级、写个评语就一评了之了。即使有学生参评和平时记录的要求,真正做到的也不多。学生自评多为走过场,既没有事先组织标准讨论,又没有评价的指导。思想品德评价中基本落实的只有期末的辅导员评价。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实施结果性评价有其特定的作用。但是,仅有结果性评价却带来许多问题:其一,反馈不及时。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诊断,及时调整教育,失去了许多很好的教育发展时机;其二,评价难以全面。由于评价间隔时间较长,学生较多,辅导员很难记住每个学生的具体细节,往往只能进行比较笼统的评价,造成许多的雷同;或者为一时一事所影响,造成评价的偏颇;其三,针对性较差。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一种达到度的评价和一种概括性的评价,不如形成性评价那样有针对性,那样吸引学生对自己日常品德形象的关注。

(四)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更多的是老师、同学,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思品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评价方法,是靠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正确理论的引导和教育并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优势:解构的可行性

档案袋评价对于传统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而言,存在诸多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等等。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

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二是描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反映学生的进步;三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发挥档案袋评价的工具性。由此可知,档案袋评价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多元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明显显现出“他评”特征,教师扮演裁判、说教者等角色,给出死板的分数或写出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评语;学生则在评价实践中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自尊心得不到保护,也没有申述、辩驳的权利,因此也就缺乏对自己思想品德反思的动力。部分学生在这种利害关系中出现行为偏差:可以过分讨好或过分压抑,自由散漫或宣泄不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测评应充分体现出档案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并强调测评本身的客观性,尽量减少因个人评定标准的差异、观察机会的有限性等因素给思想品德测评带来的信度与效度问题;评价主体应由教师个体转变为“多维一体”,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反思及其他学生或教师评价的结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反思、检讨和评价,并通过反思说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还应鼓励家长、同学等其他评价主体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三)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

在档案袋评价中,教师既要收集反映学生某方面成就和进步的材料,又要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收集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不仅能客观、形象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与成就,而且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四)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以及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和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因此,档案袋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了自身的过程性与形成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性目标,并不断收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而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

三、档案袋评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的实施:重建的评价体系

教师运用档案袋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档案袋的内容。

由于学生档案袋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主要运用档案袋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内容,展现学生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学生互动论坛、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和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等。

1.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

学生参加的素质拓展活动,包括学生参加学校、社区、团队组织等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记录,材料既可由组织单位出具,也可由知情的教师、同学出具,经档案袋保管者核实认可。同时,学生需撰写素质拓展活动心得等材料,由相关组织单位写评语,通过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将学生所有的相关材料收入档案袋中。

2.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

遵守校纪校规情况主要指的是学生有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学习上有无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在寝室生活中,有无夜不归宿情况等违纪行为;有无打架斗殴等各种违纪行为。这些材料都需放入学生思想品德档案袋中。

3.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

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不仅包括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表现突出而形成的新闻报道、表扬信、表彰文件,以及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提供的书面材料等,而且包括学生其他优秀事迹材料。学生所获各项奖励,包括学生个人单独获奖或集体获奖情况,由获奖集体负责人(组织者)或知情人出具材料,连同获奖证书复印件一并收集。

4.学生互动论坛

组织各班开展班会,学生在班团小组内进行互动评价,主要是个体将历程记录与表现在班团小组内展示交流,便于学习借鉴、彼此互动评价,并形成小组“希望式”评语。班团组织对学生的历程记录进行认定,形成“综合建议”式评语。

5.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

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作品”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此阶段最能代表成长进步水平的记载展示给全班同学。代表作品包括:助人记录、诚信与合作情况、热点问题评析、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等等。

6.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学生学期“成长历程”进行总结性点评,要概括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现阶段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对学生的进步还有哪些建议,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档案袋收集的资料既可是原件,又可是复印件、影像资料等。资料既可随时收集,如学生上课、参加素质活动记录等,又可阶段性收集,如:所获奖励、获奖作品等。教师要将收集到的资料归类后按一定顺序装入档案袋,并填写相应目录,交保管人员妥善保管。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3]。

评价标准是档案袋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首先要明确使用档案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即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学生了解到对自己的要求,可以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及改进。在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时,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相互评估和教师评定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实现多层次标准。若评价过程中是单一及缺乏弹性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影响到评价的效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一是一个阶段下来对档案袋进行总结性评价;二是对学生发展过程中档案袋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总结性评价;三是通过对档案袋内容的分析、反思与评价,诊断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三)档案袋的保管与使用。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保管有两种形式[4]:一是由教师或班级指定专人统一保管,这有利于资料的归类、整理和保存;二是由家长或学生分散保管,这有利于学生、家长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种德育评价工具,学生成长档案袋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学生档案袋评价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在实践中,它不对评价对象作横向比较或整体评比,而是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某些侧面进行比较。教师要借助学生成长档案袋中的资料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发展轨迹,帮助其树立信心、培养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等评级。

参考文献:

[1]韦青松.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困难的成因与对策[J].南方论刊,2009.6:68-69.

[2]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315-334.

篇(4)

1.自我认知的内涵 

“自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多方面知觉的总和。包括个人的一系列认识和评价:对自己性格、能力、兴趣、欲望的了解,与别人以及环境的关系,对处理事务的经验,对生活的目标。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终极意义。 

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与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在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在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判断与评估。自我认知是进行清晰自我定位的基础,是个人职业与事业生涯的起点。其包括:认知价值观、人生方向和目标,认知性格特征,认清优势和劣势,觉察情绪变化、原因等。 

2.自我认知的原理 

个体对自我的觉察来源于对外界环境刺激经由记忆和思想的反应。个体在形成记忆之前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记忆是思想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个人在思想上对于环境的反应。当一个人的记忆和思想达到一定程度后,比如出现了完全来自大脑的思维和想象力,个体的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 

3.自我认知的作用 

(1)自我认知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个体如果不能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就不可能准确地认识外界客观事物。(2)自我认知是个体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起推动作用。(3)自我认知是个体改造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认知能力对于教育程度低,智力程度低的人,很难具备自我的认知;而对于有些人,则能够超越这种心理认知。 

(二)自我认知的意识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其基础上对个体作出的判断。自我认识在其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个体的诸多方面。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能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是自我认识的精髓。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个体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个体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 

3.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即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的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三)自我认知的途径 

1.全面自我拷问 

(1)从观察和内省的途径认识自我。只有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思、审视、鉴定、评估,才能不漏死角全方位透彻地观察审视自己内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能”、“现实”和“理想”的自我,才能从时空的纵横轴上定位自我,才能评判自我认知的好坏。 

(2)从专业和职业的途径认识自我。只有冷静分析专业学习的兴趣、准确判断对某个职业的喜欢程度、客观评价以前的学习经历和深刻剖析职业岗位与职业梦想的关系,才能“盘点”自我认知的损溢。 

(3)从强项和弱项的途径认识自我。只有明确强项是什么、弱项在何方、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有哪些、兴趣是否发展成了爱好、爱好是否成了职业,才能考量自我认知的长短。 

(4)从传统和科学的途径认识自我。只有了解身体处于什么状态、心理品质究竟如何、古代邹忌为什么“不自信”、现代心理测验为什么有效,才能反思自我认知的得失。 

2.关注他人态度 

(1)关注自我与环境的关系。自我认知是对自己与周围事物诸多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的认知。自我与大千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事情景物理、上下左右内外无不相通相连。自我应该在与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关系的联系中确定认知的“坐标”。 

(2)关注自我与组织的关系。生活是“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组织是你的社会属性最充分展示的地方。组织对自我的态度与评价是帮助我们认识、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 

(3)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他人是你的参照系。要善于在他人的评价中认知自己。有一定代表性的个人更了解你,征求其代表性意见是自我认知的重要路径。 

(4)关注自我与家庭的关系。你在家里得到怎样评价,你的父母亲怎么看你,邻居怎么看你,通过对照这些镜子,可以判断自己是一个什么角色,在家庭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3.顾及社会交往 

(1)社会交往的正相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正相呈现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地显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对人推心置腹,忠诚老实,作风正派,不夸大自己的能力,也不掩饰自己的不足,即所谓“君子坦荡荡”时,注意他人对你的评价。 

(2)社会交往的反相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反相呈现即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地显现自我,内心活动与外部行为不一致,如言不由衷,或正话反说时,注意他人对你的议论。 

(3)社会交往的放大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放大呈现即在一定情况下,将自我的某些信号进行放大,以强化对别人的刺激,如取得一点成绩,炫耀自己的能力时,注意他人对你的看法。 

(4)社会交往的单向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单向呈现即有目的的表现出某一特长或某一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展示除专业角色外,书法、音乐、美术、舞蹈、体育、剪裁、烹任等方面的特长,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时,注意他人对你的反应。

       (5)社会交往的无意呈现情况。当你在社会交往中无意呈现即未经仔细考虑,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时,如原形毕露、情不自禁等,注意他人对你的态度。 

总之,顾及社会交往即照顾或注意到在社会交往互动中所呈现的各种情况及其研判,是自己认知的途径之一。 

4.依托实践检验 

(1)社会实践是主客观沟通的条件。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表现为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实际的交互作用, 社会实践是自我认知的前提、依托和先决条件,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纽带”和“交错点”。 

(2)在社会实践的检验中认知自我。只有在社会实践的检验中才能认识自己,发现“自我”。歌德曾说:“一个人怎么能认识自己呢?通过观察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行动。”“通过行动”是在社会实践检验中实现认知自我的最好注脚。 

(3)克服盲目性、模糊性和片面性。要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目的、视角、视域和标准,就要克服主体自我认知存在着的盲目性、模糊性和片面性,就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只有明确清晰全面地自我认知,才能发现自己的能力、长处与优势。 

(四)自我认知的方法 

1.自我评价方法 

(1)自我评价注意事项。自我评价方法又称自我测试法。测试的题目经过精心研究设定,如实回答,不参照他人的看法,就可以对个人素质、职业价值观、综合能力等给出结果。如果以不真实的自测结果为基础去规划人生,只能起误导的作用。因此,自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凭第一感觉回答问题,按照自己的认识、习惯去答,这是自我测试特别要注意的。 

(2)自我评价难点把握。①(情商高低决定人生的成败。②智商其地位并非突出,但必须要了解它。③逆商反映的是面对挫折的应变能力。④社交商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好坏。⑤思维方式影响人生,编织命运之网。⑥性格深刻影响人生,它决定命运。⑦心理极大影响着能力的发挥。⑧血型里隐藏着你性格的密码。⑨星座是了解自己的一把秘钥。 

(3)自我评价要点陈述。①个人性格:如本人性格温和、稳重,喜欢控制他人。②兴趣爱好:如会不定期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见解。③思维方式:如做事条理性强,但往往想象力不足。④身心情况:如身体正常,心理健康,没有不良爱好。⑤社会关系:如人际关系正常,但缺少商界的人脉。⑥实践技能:如能写格式规范的调查报告。⑦处世态度:如厌恶社会上的不公平事件,但常采取冷漠态度。 

2.电脑评价方法 

(1)电脑评价方法概述。电脑评价方法又称计算机测试法,是衡量和估计认知主体活动过程的有效方法。它利用计算机测评软件进行自我认知测评,是现代常用的测试手段。许多测评软件,能比较科学准确地进行职业测评。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可以帮助自我进行职业兴趣测评,其结果对于明确职业兴趣,从事有兴趣的职业,协助职业选择、拓展职业范围等具有重要作用。 

(2)电脑评价使用现状。①测评前途广。电脑测评之所以被广泛重视,是因为其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②测评效果好。目前开发出来的测评产品信度、效度都比较高,也积累了足够多的常模,从使用反馈情况看令人满意,受到各方面的认可。③测评用户少。在国外,职业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10%左右的高校使用了这一手段。 

(3)电脑评价主要优点。①利用电脑进行自我评价,能客观地了解自我,有助于明确职业目标,可以为职业决策和行动提供可靠依据。②利用电脑对自我素质进行职业测评和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能为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③利用电脑还可以对认知自我的其他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 

3.他人评价方法 

(1)他人评定你的价值。评价是泛指衡量人物与事物的价值,是“决定价值”的过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这些按照发生时间先后次序排列的评价方法,就是他人“决定你的价值”。你说你行你不行,他说你行你才行。 

(2)他人评价包括对象。包括:父母、亲戚、老师、上司、下属、同学,朋友、邻居等。包括:认识你的人,和你见过面打过交道的人。所有认识你的情绪状况,对你的情绪管理产生看法和意见的人,都是评价你的对象。 

(3)他人评价调查问卷。自我认知需要借助外力,需要收集他人、身边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是一个通过外部来进行自我认知的模式。这个模式可以通过自己设计调查问卷,让他人来填写,然后进行客观地分析并以此定位自己。回答调查问卷与其他职业测评方法一起,构筑一个正面的自我评价体系。 

4.其他评价方法 

(1)内环境评价法。其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是个人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的、经营的、财务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找出那些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同时找出那些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才能对自己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个人背景、童年背景、学校背景(学历背景)、生活背景有一个准确认识,才能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2)外环境评价法。其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社会的、市场的、家庭的、学校的、能力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只有通过对自己的外部环境的准确认识、综合分析和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判,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 

(3)态势分析方法。又称SWOT分析法,也称优劣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Q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二.职业规划 

(一)职业规划的概念 

1.职业规划的内涵 

职业规划就是对个体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职业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术界人们喜欢叫"生涯规划",有的称其为"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是针对职业困惑、面向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服务的统称。 

2.职业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对个体的认识和定位是重要的。"知己"与"知彼"同等重要。职业规划会给个体以清晰的发展目标。个体的人生不仅与收入有关,还与职业规划有关。有目标的个体才能抗拒短期的诱惑,才会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有目标的个体才会感觉充实。个体只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最容易成功。很多时候失败的个体不代表没有能力,而是角色定位的失败。职业规划正是对个人角色的有效定位的方式。 

3.职业规划的对象 

(1)在校生或者已经工作,需要谋划出清晰的未来;(2)正在求职或将要求职,却没有清晰而精准的求职目标;(3)对未来感到迷茫,搞不清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4)不喜欢当下在做的工作,对工作提不起劲来;(5)每天忙碌,但成果有限;(6)感觉职业发展不顺、徘徊不前,看不到前途;(7)对是否跳槽犹豫不决;希望工作稳定,收入更高,职业生涯发展顺利;(8)想创业,但不知道是否适合创业;(9)希望能学些专业的方法、理念,从而有效掌控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职业规划的原则 

1.喜好原则 

职业规划确定的目标是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强大对手的时候仍然坚持;在遇到极其困难情况时不会放弃;在有巨大诱惑的时候也不会动摇。 

2.擅长原则 

只有做你擅长的,才有能力做好;有能力做好,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能做得比别人好,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价值原则 

有价值的东西才值得你“上下而求索”,“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件事够重要,值得你做,你就有能耐把它开心地做好。 

4.发展原则 

有足够多的机会,有足够大的市场,有足够宽阔的成长空间,这样的职业才有奔头。 

如果一个人做自己最喜欢的同时也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且觉得这件事最有价值,那么做成的概率会很大;如果这件事情还很有发展前途,那么就可以获得更长久的成功。 

(三)职业规划的方法 

职业规划方法包括"镜子和尺子"、"方法与视角"、"信息支持"和"确定性"。 

1.牢记"职业方向定位"。要记住它是"最重要的",它是你职业生涯的"镜子和尺子",用于看清你的职业特质,指导你5至10年的职业积累和发展。 

如果说它具有灯塔、航标等设施的照亮和引导作用,丝毫都不过分。职业方向为你聚拢心力和有限的资源,揭示出关键特质的程度差异。对职业方向与职业特质的坚定把握,是从战略高度对职业成功的把握,是最有效的把握方式。 

2.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大学学习不那么顺利或成功,或者你有很高的职业发展期望,就有必要通过"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进行胜任力评估,用以支持你制定的职业目标并树立一个能力提升的方向与标准。"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是另一把尺子。 

3.做好"职业成熟度测评"。组织环境对职业发展巨大影响。使得"职业成熟度测评"变成了"第二重要"的服务环节。 

如果你并不掌握资源、权力,就不要试图去改造组织环境,因为个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力量,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主动适应环境是个聪明的选择,不假他人之手,凭借自身努力就可以把握。 

组织原则、职场规则、人际策略、方法视角、自我管理等等都标志着你的"职业成熟度"水准,决定着你的回报速度。对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然得不到认可、经常归罪于环境恶劣、不断忍气吞声或动辄冲冠一怒的人来说,"职业成熟度测评"是你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良师益友。 

4.依托“职业规划信息库”。“心中无数点子多,头脑糊涂决心大”。缺乏信息支撑的决策是可怕的。 

职业规划最终必须体现为"职业决策",而"职业规划信息库"恰恰要依托信息支撑。没有"信息支持"的"职业决策"注定是短命的。 

(四)职业规划的测试 

1.埃德加·H·施恩的职业锚测试 

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个体在做出选择时,一定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互动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 

职业锚问卷是国外职业测评运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是一种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自我了解的工具。它能有效协助组织或个人进行更理想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锚倾向没有好坏,根据第一感觉,不假思索迅速地答题就OK了。 

2.WVI职业价值观澄清测量表 

WVI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于1970年编制的,用来衡量价值观——工作中和工作以外的——以及激励人们工作目标。量表将职业价值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内在价值观,即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因素;二是外在价值观,即与职业性质有关的外部因素;三是外在报酬,共计13个因素。 

量表指导语告诉你下面有52道题目,每个题目都有5个备选答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想法,在题目后面选出相应字母,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通过测验,你可以从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三项中,大致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倾向,在选择职业时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1)杨婧编著《认识自我的5种方法》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月.ISBN:978-7-5112-1890-2 

(2)陈宜、洪壤.编著《职业定位DIY》 广东广州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ISBN 9787806557594 

(3)桑伟林著.《大学生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方法初探》2008年第12期第24卷(总204期) 

(4)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整理版)http://wenku.baidu.com/view/bc4968d3195f

篇(5)

在教学中,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是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非认知领域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的态度,写作兴趣,与人合作态度,文明礼仪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评价标准多样性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

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

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三)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

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是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教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一)实施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二)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

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三)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让家长参与评价,使他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要让让学生参与评价,培养学生评价的意识与能力。1.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2.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3.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4.家长评价,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并配合学校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从评价重围中跳出,站在评价的制高点上,关注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减轻教师负担的可行方式,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篇(6)

任何教学都需要进行测评,没有测评就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业;没有测评,教师就失去了收集信息的渠道,从而无法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障。在英语教学中,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终结性评价,这种测评体系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形式较为单一和呆板,其弊端日益凸显。因此,在教学中寻求更为合理的评价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一大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的步伐并不像讨论那样来的容易。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具有相对灵活,且教师自相对较大的特点,为教师摈弃传统的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即应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测评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一、形成性评价的形式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来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这4种评价模式中,由于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相对于教师而言,不具有可控性,或者说其评价信息的反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通常带有检查性质,因此,暂不予讨论,本文将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一些探讨。 (一)学生自评 所谓学生自评,就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诚信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学习信息、学习态度等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把该评价列入课程测评体系中。在学生自评中,必须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而且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相对客观的评分内容及标准,然后逐渐建立一套自我评价的方式和技巧。毕竟在自评初期,学生对该门课程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境地,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或修改各项评价标准,如讨论并确定优秀口语表达的标准、学习态度标准等。自评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自己的优缺点,并确定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当然,自评并不排除教师的点评,当教师收到学生自评的信息,明确学生的特点和动向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二)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他评,这种他评不是由具有相对权威的教师做出的,而是由朝夕相处的同窗做出的,是同学间根据该名学生的综合表现(如缺席次数和迟到次数、课堂表现、参与活动、完成作业情况、与同学合作的情况等方面)去考虑的。在学生互评中,沟通技能、合作技能、诚信品质是学生相互评价成功的关键。因为只有彼此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学生间的这种相互评价才能更加客观。对于他评部分,笔者建议可以根据开学初的座位安排和自愿组成学习自助小组,由小组成员根据平时课堂的观察和各成员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分。此外,还可以由同宿舍的或者班级的其他同学根据对该同学的观察进行打分,当然,也有人可能主张为防止学生间关系紧张在他评过程中采用匿名制,对此,笔者持反对意见。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理应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价他人,这也是尊重受评对象以及促使其进一步提升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享有知情权的需要。另外,互评也是让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以及友好气氛下学习是一种享受。所以,为了实现学生在“阳光下”互动,在他评中理应需要组长或评价人的签名确认。 (三)教师评价 从根本上讲,教师评价也是一种他评。这种他评建立在教师具有相对权威的地位基础上。教师的评价一般具有终局性,在课程的测评体系中也占有较大比重。教师的评价包括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分和对学生综合表现的打分。当然,教师的评价不是孤立完成的,需要和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参与学生的评价活动,如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评和他评情况进行一定的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还要对学生的各种活动以及综合表现做出客观评价,从而完成整个测评过程。

二、影响形成性评价信度的因素 测试信度也称为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也就是说,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语言水平。比如说,如果使用同一测试在对同一测试对象(即受试者本身没有变化)进行数次测试时,受试者的分数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则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测试的信度与测试的效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只有信度较高的测试才能有较高的效度。信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收集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与全面性成正比,信息的全面性要求收集到的信息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包括评价对象在有效活动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其中也包括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讲,形成性评价能够切实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进展及学习需求,进而能够切实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相长机制的形成。但是,形成性评价能否有一定的信度保证,值得商榷。 (一)学生自评与他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取决于学生个体的诚实程度 在自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了解自我,或者可能会出于自我防御心理而掩盖了自己的真实倾向。在他评过程中,评价人可能基于同学关系或者其他因素,出于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而不愿表达自己真实客观的意见,从而使评价信度受到影响。 (二)评价标准的不一致影响评价信度 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可能相差较大,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所采用的标准也可能不一致,即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间也可能由于一些非评价性因素(如学生的性别、外貌、人际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亲疏等)而判断标准不一。 (三)外部功利性驱动影响评价信度#p#分页标题#e# 在当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或任何一位老师愿给自己的学生留下“不佳”记录。另外,当学生知道“自我反思”及“对同学的评价”会影响到学生评优评奖以及将来的前途时,其评价信度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三、对形成性评价信度影响因素的修正 从根本上讲,形成性评价如果不解决以上信度问题,就无法保证测评体系的客观性,那么无论建构怎样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如何实施,都必将无功而返。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一)建立学生诚信记录档案 由于形成性评价需要诚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诚信度,可以建构学生诚信记录档案。教师应该要求被测试者不要按照“社会的期望性”进行回答,而要按照“真实的自我”来回答,并且告知学生该记录是学生真实成长的一个见证。另外,该诚实档案的记录在网络环境下是公开、透明的,可以进行“公示”,评价结果在客观上受到舆论的监督,这必将敦促学生进行充分反思后才递交子自我评价,使其三思而后行,不能敷衍了事。当然,即使出现与实际状况差距较大的结果,教师也不需要多加指责,但是要对学生进行较为委婉的指正。要尊重学生,保护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相信他们随着对形成性评价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个体认知的不断增加,其信度将逐步提高。 (二)建立评价标准的学生参与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 测评设计者应该清晰地梳理教与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过程,尽可能的穷尽教学因素,这样才可能制定出相对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减少非评价性因素的影响。评价标准的订立必须群策群力,实行民主制,因此,笔者建议由教同一课程的教师组和学生共同研究制定,毕竟测评教师具有思维的局限性,而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参与,可以明确测评的要点,使测评更全面、更可行。另外,还要鼓励测评教师的自由裁量权,当然,其自由裁量权必须依据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赋予其自由裁量权的目的在于动态管理,因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教师为了因材施教,可以通过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来学生引导,比如对那些学习态度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就可以使用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测评,对其进行侧重处理。 (三)建立形成性评价与外在的大型测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机制 在目前形态下,对于评价之外的功利性利益对评价信度的影响问题,可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从实质上看,学生内部的评优评奖是对学生诚信度的一个考查,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诚信予以改变。所谓影响信度的捆绑利益问题以及关乎学生未来的前途的评价在当前看来,还是建立在外部的大型测评之上,对中学生而言是期末考试、中考、高考。从本质上来看,形成性评价的信度问题就是形成性评价与外在的大型测评得分能否成正相关的问题,只要两者成正相关关系,那么,所谓的捆绑利益都将得到解决。因而,在教学管理上,建立形成性评价与外在的大型测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机制是形成性评价动态修正的一个必要条件,切实分析外在的大型测试得分与形成性评价不相关或成负相关的因素,从而使其最终形成良性互动。

四、结语 虽然可能由多种因素影响形成性评价的信度,但就像很多大型测试并没有因为写作、口语的评分信度较低就放弃这些题型,同样也不应该因为形成性评价的信度问题而放弃这一不错的评价方式。

篇(7)

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多主体、多标准、多方式来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成长与发展。

一.多样的评价内容

对于具有不同智能组合、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甄别与选拔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合作学习的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就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要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其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意志、耐心、勇气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变的评价主体

在关注学生发展的今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除倡导学生自评外,必须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并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其次还应该鼓励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特别是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再次,还可展开师生间的相互评价,体现多元化的、不同的、多变的评价主体,从而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在评价中提高了辨别、分析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素质。而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自我评价,才能使他们更深切地体验到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才能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并做出主动的努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对一个孩子进行全面的评价,应该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多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多主体评价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使评价的多个主体都能从评价中受益。

三.多样的评价标准

学生因其智力、学情、个性、意志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等级还是分数。如:学生的摘录笔记的量有多少;能背诵多少篇古诗文;知道经典国学……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要从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分层、分主体、分年龄段、分学情制定不同的标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四.多元的评价方式

篇(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建构主义与多媒体的结合

(1) 情景建立。建构主义认为建立情景是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倡情景性教学。多媒体为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在教学中,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建立情景,课下利用手机或电脑传输电影、音频等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

(2)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W生主动建构学习的方法,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 而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手机和电脑去搜集学习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合作。建构主义提倡以学生认知为主体,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交流合作, 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可以自主选择 学习所用的多媒体设备和学习内容, 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 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

(4)自我评价。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是在建构主义下,学习者实现自我评价的很好的手段。学习者在学习中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对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测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做出调整,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建构主义下多媒体在独立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建立情景―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自我评价”模式,在读写与听说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教室里最有价值的活动是学生们组成一个集体, 相互交流, 共同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对知识的建构非常重要。比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班级人数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学习小组课下利用手机或电脑查找相关资料,经过交流讨论学习后,由学生自己设置不同地震发生场景,制作为PPT或影视片段,在课堂上各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与课本中知识相结合,更好地了解为预防地震做准备的方法。在听说课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听力材料,比如情景对话,学生可以先听情景中人物的对话锻炼听力,然后将自己置身于场景中练习口语,可取得一定的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的应用。学院开设的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进入学习库,选择相应的资料和模拟题进行自我测评,从测评结果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下载相关的英语学习软件,比如一些词汇学习软件,学生在测评中出现错误的地方,系统会记住,再次学习时,系统会把这些错误的单词标记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以上评价方式,既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又可诊断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利用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整,使学习内容和进度与其语言程度相适应,从而设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3.建构主义下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由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自我控制的知识建构者,教学实践的中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而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别,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学院经费有限,无法提供更多的多媒体设备,这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办法解决难题,提高教学质量。

篇(9)

评价结果不一定客观大学生德育测评实际操作中,关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有75%的同学表示,不仅是他们本人,身边同学也一样,如果和参与测评的其中某一个同学关系很好或不好,会受心理驱使而影响对其他同学的客观评价。但是有25%的同学还是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地填写测评表格。正是由于大学生德育素质评价的一些方面缺乏公正客观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德育素质评价当成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认为最后得出的结果无关紧要。那么,学校进行的这一项测评就不能达到其通过测评成绩激励和鞭策学生培养和加强自身德育素质水平的目的。

2.大学生德育素质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上的立体性不够

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现有大学生德育素质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在参与期末学生综合测评的工作中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和登录项目内容的直观性。但是,从内容来看,评价的立体性还有欠缺。所有数据内容不能准确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有立体体现。为了便于社会和他人,以及学生对自身的德育素质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提高对于激励学生自觉加强自身德育素质和提供学生就业信息的实用性。

3.知行不统一,德育评价结果存在片面性

学校现行德育评价方式仅通过学生对其他同学思想道德素质和文体素质的等级评价,除了前面提到的同学之间会由于接触的多或少对互相的了解存在差异,除此之外的问题就是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德育评价无论是作为教育评价研究的分支还是德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都应该从学校及社会整体角度和从学生个体角度对德育进行整体评价。

4.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素质评价结果

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仅以学生的德育素质评价体系算做期末综合测评的成绩一小部分,对德育评价的态度不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更不能在学生之间产生对于德育素质评价重视的态度,反而变成走形式。正是由于学生对于德育素质评价工作缺乏重视,造成评价过程中出现不严谨认真的态度,成为恶性循环,从而使评价者不能全面认识评价体系,使大学生德育素质评价体系无法正确发挥对于大学生德育素质等方面的激励作用。

二、大学生德育素质评价对策与建议

1.评价内容科学合理

在原本划分的两项文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项大的分类方向基础上进行更详细科学的划分,如划分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公德素质、法纪素质及身心素质五项,更贴近当代大学生融入社会必需的自身素质要求。

2.评价方式切实可行

在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之前,自我评价应该放在最先且面向全部同学和老师的情况下。如在班会上做德育素质评价之前,每个同学可以从上面五个方面分别谈谈自己这一个学期以来的表现,在鞭策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同时,让其他同学更加了解你,增强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学生进行的德育素质评价工作应该不仅局限于同学之间的互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评价时能否考虑拓宽参与评价的主体,如应该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社区评价,等等,旨在全方位了解学生真实状况,对学生的德育素质做出科学评价。

4.认真对待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就当前大学生现状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可能在有些方面会不同。如大一新生,除了需要考察评价的基本几项素质之外,还有一些对于大学生活适应性和参与能力的需求;以及大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所需的素质要求。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39-01

当今社会已经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从认可学历到认可技术之间逐步转变,要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目标从提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就业力”,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大学毕业生力,教育部门、高校、社会各方面也都在为破解这一难题而积极的出谋划策。

1 就业力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分析

1.1就业力的概念及内涵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界定,就业力不是一个名词的统称,根据求职者角色、企业要求进行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大学生的就业力,在学校期间就必须完成的就业力训练,通过系统的就业力训练,提升初次就业的成功率;二是普通求职者的就业力,结合在校期间的就业力训练和自己已有的工作经验必须完成的就业力训练,通过“就业力提升性质训练”,提升能力的持续性。

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内涵

大学生涯规划内涵的实施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或者字面上的计划,更是包含大学生涯规划、引导、实施以及最终的监督审核直至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系统性工程,是今后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大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认识职业岗位从业标准,了解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状的基础。

1.3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力之间的关系

在就业力视角下来看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学生把“规划好大学生涯”作为前提,学校为其提供引导、激励、服务和保障的过程,加强其就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内化体现在“就业力”提升的目标上,二者既是相辅相成,又是互为因果。

2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大学生抓住自身职业生涯规划黄金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总是从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他们只有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才华,才能充分获得相对竞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潜能,体现自我价值。

2.2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确定自我的奋斗目标,调动自身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大学生自觉进行终身学习,使自身就业力逐步得到提升;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探索到适合自身的职业机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3有利于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是以专业学科为体系,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力,要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突破口,形成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在现有教育体系中注重把专业能力和就业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更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

3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及有效途径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高校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指导欠缺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成立专门职业生涯教育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基本上是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或招生就业处等。许多高校充当生涯规划指导的老师大多由辅导员或就业老师兼任,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缺少时效性和针对性。

3.1.2学生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欠缺

大学生普遍对自身缺乏充分了解,一是自我评价过高,职业目标定位高,不切合实际,理想与现实间的极大落差;二是自我评价过低,目光狭隘,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能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三是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期望值过高,不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对职业的认识,多数集中在几个热门职业,缺少理性的思考与规划。

3.1.3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估与后续反馈机制欠缺

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宏观上,它涉及到家庭、高校、社会等方面;从微观上,它涉及到高校的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学院、班级、学生等多个环节。整个生涯规划需要在实施中得以检验其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目前大学生生涯规划由于缺少实践,因此缺少对规划各个环节的诊断,难以对规划做出调整与完善。

3.2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3.2.1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积极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断深化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使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和发挥他们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

3.2.2完善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精细化目标方案

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分类指导,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指导学生严格做好自我评估、环境评估、明确目标、执行策略、及时反馈五个步骤,要对学期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未完成目标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解决障碍的对策,并进行修订与完善。

3.2.3完善引入社会市场职业标准服务体制

篇(11)

项目学习测评由三个部分组成:学习前测评、学习中测评、学习后测评。其与学习项目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学习前测评主要是了解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为合理安排项目的进度、项目的难度、项目的实施而服务;学习中测评是在项目学习推进过程中的测评,即一般性项目学习的评价量规;学习后测评是针对项目学习效果的评估,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指引挖掘潜力,进一步发展的测评。

二、学习前测评的三个维度

学习前测评以掌握学生能力为核心,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即知识基础、当前能力、发展潜力。

三个不同的维度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测评。知识基础作为学习者过去经验的直接表现,可以采用试题形式进行测评。当前能力和潜力的测评可以采用能力模型测评工具来辅助测评,通过系统、科学地组合几种测评工具以达到最好的测评准确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测评工具可以借助企业项目测评的修改版,比如360°测评、文件筐测评、结构化面谈等。

三、学习中测评的评价量规设置

学习中测评是项目学习中配套的评价量规。项目学习中的评价一般采用量规表的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其核心在于通过不断地对项目学习的所有环节进行定性评价,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地自我检测和自我调整,以激发潜力,提升能力。

量规表的设置一般采用三个维度五个层次赋分的方式来进行。三个维度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五个层次即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对不同层次进行赋分。

四、学习后测评的方法

学习后测评一方面可以采用学习前测评的方法同样再测一次,以达到对比分析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巩固式测评,以达到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