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2 02:39:2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数学观课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

篇(1)

1、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足,不能用科学发展观来集合实际指导自己的工作。

2、以人为本的意识不够,只注重本学科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其它方面。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共性,忽视张扬学生的个性。

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改进措施:

1、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在实际工作中中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篇(2)

【摘 要】从分析重点学科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重点学科与图书馆的关系入手,研究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资源与服务保障。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建设;资源;服务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衡量一所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高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高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图书馆如何参与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1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校重点学科的发展需要,构建基于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将参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作为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1 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图书馆不仅具备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拥有各类专业知识背景的图书馆馆员。教学及科研工作所需文献资料大多是由这些馆员为其提供的。同时,师生的学业完成和学术研究更离不开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因此,图书馆文献资源质量及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成效。

1.2 重点学科建设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特别是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的,其工作重心必须与学校的重点同步。重点学科建设给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依托于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 高校图书馆构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的途径

2.1 建立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系统

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是指在高校某一重点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图书馆拥有的服务于应用、研究和参考等方面所需文献的收藏,能支持重点学科师生尤其是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一定深度的教学科研工作,能满足高校科研人员对本学科专题文献的整体需求。

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馆藏数量、质量、多元载体服务体系的建设,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重点。图书馆要参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做好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制订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进而形成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

2.1.1 印刷型文献的建设工作

所谓印刷型文献,主要包括正式出版的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其他文献等。专业图书的建设应以学术专著为主,辅以指导性读物。如倾向于收藏重点学科与专业领域的权威论著、学科发展各阶段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学科前沿论著等。学术期刊因其出版周期短、数量大等原因,最能反映高校学科和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图书馆在资源配置时应加大力度。

另外,在印刷型文献的收藏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收集非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献”。该类文献多为第一手资料,能及时反映各个学科及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是重点学科资源建设重要的信息源。当然,由于此类文献未公开出版,获取程度相对困难,有时通过正常的收集渠道无法获得,图书馆可以通过相关渠道与相应的学术机构建立联系,或者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其他方式获得。

2.1.2 数字资源的建设工作

网络环境下,加大数字资源收藏的比例,是构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在保证印刷型文献建设的同时,应适当向数字资源倾斜。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请重点学科及专业的专家教授和教师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对一些能代表学科前沿和反映国外学术动态的重要数据库及电子图书,应及时更新,以满足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资源需求。

2.2 加强资源及服务的宣传推介工作

教学科研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缺乏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了解,有些教学科研人员很少登陆图书馆网页,对图书馆的可用数据库并不清楚,对数据库的使用不熟悉,这些都会影响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面向重点学科的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应充分了解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情况,面对面地与教学科研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动态进行跟踪,随着科研的进程提供相应的文献资料。如在科研课题立项阶段,提供相关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等;在课题研究阶段,及时提供国内外相同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士动态;在课题结题阶段,提供研究成果的整理及服务工作。

2.3 开展重点学科的学科馆员服务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最早出现于美国研究型大学,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内地首次推行学科馆员服务,随后,北京大学等其他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也陆续开展此项服务。学科馆员一般由有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担任,也可以在各学科专业聘请资深教师担任顾问,主要承担学科联络咨询及开展学科嵌入式服务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学科馆员不能将工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参考咨询及用户培训等方面,而要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为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学科化、知识化、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可以针对科研的不同阶段提供个性化服务,如研究成果展示、学术前沿跟踪等,将图书馆服务工作与整个科研过程结合起来,为科研课题进行内容分析、创新论证、方案策划、成果预测等专项服务。另外,学科馆员和科研人员之间需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建立稳定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便有效的服务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2.4 建立重点学科资源导航系统

学科资源导航系统是高校图书馆有效组织和利用文献资源的重要形式,是科研人员了解和使用学科资源的一个重要窗口。高校图书馆应围绕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从本校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其提供高质量、针对性及全面准确的文献资源,建立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和学科导航系统,包括重点学科个网页,以超媒体形式链接网络信息及相关专业网址,平台的各类型数据库,网络和数据库检索的导航信息等。重点学科资源检索途径应简单化、多元化,不仅要提供

关键词 和分类检索,还要建立简介、综合检索等其他高级检索功能,使重点学科用户能通过网络迅速准确的查到所需文献资源。

3 结语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工作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图书馆应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全方位建设与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强化为重点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为重点学科提供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的信息资源,不断拓展具有特色的重点学科服务新途径、新方法,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并以此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兴礼.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8(1):95-97.

[2]王晶.浅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重点学科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7(17):167-168.

篇(3)

[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EB/OL].[2016-12-08].,2013-05-20.

[4]刘爱芹,刘瑞波,胡宇.财经类大学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频数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会计与统计研究,2014(1):109-114,154.

篇(4)

    从全省范围来看,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是眼下的重中之重。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明确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1)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

(2)要研究如何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发现数学,研究数学。

(3)进一步探索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

 2、进一步推动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1)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现在已经到了高年级。对于高年级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应与低、中年级有所不同。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提高计算教学、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数学化研究过程,如何做到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协调统一,如何做好初中和小学的有效衔接,如何提高教师相应的专业化水平。

(2)预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出台。届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于修订的背景,增加、删减的内容要弄清楚,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准确把握,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3)拟召开一次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主要内容有观摩课堂教学,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交流重点研究的理论成果,对骨干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化培训,必要时邀请专家来作报告,使广大数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有清楚的认识。

3、继续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开展工作

开展校本教研是新形势下学校和教师提高教研和科研水平,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要认真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了解外地校本教研好的经验和做法。

(2)经常深入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中,了解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具体参与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4)积累经验,帮助学校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形成典型,并及时推广。

   4、继续扎实开展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已经激起了学校和老师们的极大兴趣,并有了初步的成果。应该继续按照这条路走下去。

(1)对于课外研究课的研究,要进行巩固和提高,并使之常规化、长期化。

(2)对于课内研究课的研究,要继续扩大研究的领域,不仅涉及新授课,也要涉及练习课、复习课;不仅涉及空间与图形的课,也要涉及计算课,解决问题的课等,并逐步与单元教学、常规教学结合起来。

(3)积累好有关的材料,做好理论方面的提升,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步提升。

(4)拟召开一次全市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活动,推动小课题研究活动上水平、上台阶。

   5、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何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来为教学研究服务是当下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

(1)研究利用电子邮件、教育局网站、qq、博客进行教研信息的、交流等。

(2)研究利用网络与区县教研员、基层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3)研究利用网络,对于文字的、视频的教学案例、学术报告、教学课件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研究。

   6、为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作准备

    今年,省优质课评选活动计划在五月份举行。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了促进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教学新秀,提升我市的课堂教学水平,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人选的确定,各种课型的研究,进行试讲锻炼等。

   7、为城乡小学数学教研交流提供平台并促使共同进步

     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公平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也体现在软件建设上。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教研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选取几所城区和乡村的学校开展小型的专题教研活动,给他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促使他们的教研水平共同提高。

   8、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备课和作业的实效性

      人们对备课和作业的研究要远远滞后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于如何消除备课中的形式化问题,注重实效性,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电子备课,应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于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如何设计课外实践性作业,也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各月份计划安排

1月份   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月份  召开小学数学教研年度工作会议;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1)

3月份   选拔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人选并积极准备。区县小课题研究调研

4月份   召开全市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会议。

5月份   参加省优质课评选。

6月份  举行优秀课件评选活动;修订“伴你学”

7月份   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备课、作业的实效性

8份   探索如何发展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相关专业化水平

9月份  选取城乡几处学校进行小学数学教研交流

10月份  召开小学数学新课程研讨会

11月份  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调研和指导;修订伴你学

12月份  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计划

附:省以上主要教研活动

4月份  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5月份    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48-02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重视不足

许多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一带而过,有的教师把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放弃了对学生的指导,有的教师甚至把相关的实践活动课内容直接删去。这说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直接原因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不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认为没必要花时间去研究它。再就是许多教师只看分数,视野狭窄,没有真正理解小学数学中开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意义,不能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价值。

(二)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

多次参加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观摩,我发现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功夫,力图完整地呈现实践活动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不管其量有多少,难度有多大,生怕有所遗漏。把小学数学实践课上成了数学知识课,原因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还是深受应试教育的观念束缚,重知识轻实践,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实践活动缺位

在大多数综合实践课中都存在一种现象,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角。教师操纵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演示各种图片,然后根据图片不断提问,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唯独缺少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缺少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缺少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践活动的缺位,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成了热热闹闹的演示课或表演课。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除了主观方面教师不重视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现行的班级人数较多,组织活动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其二,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学生活动室,没有专门供学生活动的器材和设备,学生只能窝在教室里通过“想象”进行实践活动;其三,教师考虑学生安全和组织上的繁琐也不愿把学生带到室外开展实践活动。

二、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方法,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历史,会发现早在几百年以前他们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在小学数学课中加强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深刻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巩固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兴趣,开拓数学思维的积极意义,而且要从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高度重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二)重视引导,规范操作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这个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使数学实践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一般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大致包括五个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环节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规范学生相关的操作。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的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确定了实践活动的主题(如《自行车里的数学》),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入相应的活动主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活动目的。

制订活动规则和分配活动任务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二个环节,其任务是确立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具体任务,是对活动目的的具体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互动,通过协商确定活动规则和活动任务,以增进学生对规则与任务的理解,提高遵守活动规则和完成活动任务的自觉性。

进行分组及各小组成员角色的分工是实践活动课的第三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任务,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竞争,共同提高。这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一般而言,每组人数控制在4到8个之间,各组人数基本相同且能力相近。同时,按活动要求,各小组要根据所完成的任务,分配各人应承担的角色。

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是实践活动课的第四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必要时应注意帮助协调小组内的人际关系。教师还要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为活动的评价和总结做准备。

活动评价与总结是实践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由各小组报告活动的情况(活动的过程、结果和活动后感受等),再由教师做总结。教师应重点评价各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

(三)优化管理,拓展资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改进,不仅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个人努力,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管理,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开设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条件的创建和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的开发,拓展实践活动课的资源。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考虑数学实践活动课课型的特点,立足于过程管理。一方面要检查教师的备课与实际教学是否一致;另一方面检查活动课后学生的作业、感言等过程性资料。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学校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的评比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展示活动,提高教师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层要注意改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条件,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进行小班化教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展示;为每一个班级配备足够的教辅人员,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指导,使活动更有效。学校还要在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上给予保障,使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操作,不致于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弱势群体”。

另外,在学生家里和学生所在的社区里,有大量的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如家里摆放的各种物品包含着丰富的数与形的信息;社区的超市、活动场所也包含着丰富的数与形的信息。学校要善于发挥家长和社区的作用,在家庭活动或社区活动中安排数学实践活动,可以拓展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资源。使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天地。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研究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对策,会使数学教学更给力。

参考文献:

[1]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5).

[2]蔡翠珠.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科学探微[J].科技资讯,2008,(2).

[3]周 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一些思考[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6).

[4]谭玉玲.例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操作程序[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4).

[5]万俊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要求[J].江西教育,2006,(7).

[6]杨兆祚.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特点例谈[J].云南教育,2003,(34).

篇(6)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7-02

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在第30个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而基础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因此,高等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1],有责任、有义务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然而,地方高校作为向本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导致高校培养与中小学用人脱节。

一、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1.建立三方联动的师范生和教育硕士招生、就业机制。自2010年起,学校充分发挥本校毕业生在陕北地区政府部门和中小学中人员多、分布广的人力资源优势,由高校牵头,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参与,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教育实习基地和教学工作研讨会,在增进三方相互了解、深度融合的同时,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中支持和引导作用,厘清生产者与用户的共生共荣关系,逐步确立了由中小学负责向政府部门提供用人数量与规格,政府部门依据本地区教师的整体需求情况向高校提供人才需求计划,高校依据人才需求计划制定招生计划,由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完成对师范生的选拔和实验班课程体系设置,鉴定协同培养协议,实现高校招生与中小学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2.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的教师发展机制。陕北地区基础教育底子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资源短缺,从事教学研究的气氛不浓,学历结构整体偏低。因此,在师范生和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中,学校坚持从陕北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出发,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岗位双向互聘、管理岗位双向互换”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在全面提升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双方教师育人能力和教育技能的不断提升。

3.建立四年不间断的培养机制。前两年,高校在完成学科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课等专业通识基础课教学的同时,聘请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或领域专家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对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聘请中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和德育负责人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师修养等数学教师基本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师范生遴选工作,组建实验班,并完成实验班学生校内外导师遴选;第三年,依据实验班课程体系和协同培养协议,高校完成学科专业课教学,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教育技能类课程教学,双方共同制定教育见习和学生兼职辅导实施方案并完成相关的指导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协同培养协议的落实与督查工作,保证协同培养质量;第四年,在地方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下,高校与中小学共同制定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实施方案,并在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真正形成前两年打基础、第三年提能力、第四年促卓越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4.建立三方共同承担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机制。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2]。过去学校教育实习时间为6周,远远达不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要求。近几年,三方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增加教育实践经费的投入、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教育硕士生的“双导师制”和“兼职辅导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出台实践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等举措,为卓越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搭建了优质的实践平台。

5.建立三方多途径交流、研讨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资深中小学教师上示范课,使高校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对中小学数学课授课模式有直观的感受和认知,引导他们及时跟进、不落伍;二是聘请中小学教师讲解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理念,使高校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含,深入理解高科技时代数学教育的本质;三是校校间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及时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探索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思路与实施措施;四是组织专业教师在中小学进行短期挂职教学,使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亲身体验,促使他们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能动性;五是建立了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兼职辅导的机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

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六模块”协同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坚持以提高师范类人才能力为核心,将理论知识、教育实践、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课程体系的整合,构建由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学科专业课模块、教育技能课模块(包括专业见习和兼职辅导)、综合实践模块(校内模拟、中小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六个模块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2.依据课程特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模块教学中,以专家报告、专业讲座、现场教学、在线学习、分组讨论、专题汇报等形式进行;在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模块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占总课时的30%左右;在教育技能模块教学中,使用现场观摩、探究式、演示法、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60%左右;在实践教学模块,采用模拟法、示范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占总课时的50%左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作用,依托“三位一体”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等,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着力强化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实践方式上采取名师讲堂、教育见习、兼职辅导、校内试讲、混合编队实习、顶岗实习等,使中小学全程参与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培养,深化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高效运作;在教育实践的内容上,由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制定教育实践实施方案,将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理想信念、职业技能、班主任工作、谈心与家访、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开展、教学效果评价等纳入到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的教育实践中,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和深入理解,在提升他们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4.参加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提升专业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认知能力。通过每年参加省、市中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推进会,使专业教师、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深入学校、进入课堂,现场感受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倾听中小学数学教学一线专家名师导学、导教,并针对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归纳规律,在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过程中,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大力推进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在三方的共同参加下,通过举办三字一话、“祖国・社会・人民与我”演讲比赛、“读・思・行”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必读书目、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数学竞赛、名师导航、中小学数学示范课等系列活动,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能够全方位、多渠道充分认知教师职业,注重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立志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6.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资源共享平台。近几年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全方位改变高校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搭建了以政策与法规、经典案例、名师讲堂、难点赏析、精品课件、精品教案、教学研讨、师生互动等内容为板块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资源共享平台,改变了师范类人才传统单一的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方式和途径,使师范生和教育硕士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地方高校作为向本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阵地,全面提升本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是实现高校培养与中小学用人无缝对接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全面实施,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为本地区基础教育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民教师仍有众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

篇(7)

目前,一线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

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

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必须将概念置身于现实背景中去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将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才具有丰富的内涵。

2.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概念的建构需经多次反复,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

3.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教学一般应遵循“从生活中来――抽象成数学模型――到生活中去”这样一个过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概念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第二次与生活的联系是一种自觉与提升。

三、小学数学概念课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的概念课教学中,尚未形成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而这正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所需要的。因此,结合许多名师的课例以及专家的观点报告,笔者以全国数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青海省王强老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为例,尝试着归纳了以下基本模式,供大家参考。

1.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即概念从哪里来?)

(1)反馈课前收集的百分数。

师:从这么多的百分数中,说明了什么?你觉得这节课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生发言,师归纳:好处、意义、区别

2.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即概念是什么)

(2)出示:

A品牌酒的酒精度是50%;B品牌酒的酒精度是33%;C品牌酒的酒精度是3.8%。

生根据以上信息讨论百分数的好处、意义、区别。

(3)反馈:

①师:假如甲酒量很大,你觉得他应该选择哪一种酒比较好?为什么?

生:选择A品牌酒,因为酒精度是50%。

师生共同理解酒精度是50%的含义。(酒精/酒=50/100)

②师:假如乙酒量不好,应该选什么酒?为什么?

③小结百分数的好处。

(4)以三种酒为例,小结百分数的意义。

(5)你是否发现有带单位的百分数?分数呢?

同桌讨论百分数与分数区别。

3.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即概念有什么用?)

(6)练写百分数。

(7)巩固练习。

①下面哪些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三好学生占全班的15/100

一堆煤重39/100吨

②读下面百分数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96-01

在大众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科学,晦涩难懂不易学习。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数学教育的不成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诚心诚意地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从小处抓起,从基础抓起。

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想真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爱好,就要将数学与生活的隔阂打破,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我们要对教学观念进行不断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在教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进一步引导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为培养时代性人才打好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对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进行启蒙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培养,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到我要学的境界。这不单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手段,更是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对小学的学生进行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儿童具有好奇、爱动的特点,他们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喜欢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事物,发现新规律。可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喜欢新奇心理,将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好奇感和新鲜感。对于小学生而言,塑料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工具,更是一个“玩伴”。教学中由教师讲解,学生跟着摆放,塑料棒与算式对照,使学生对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的理解更加深刻,再通过强化练习,最终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际操作、明白算理、巩固练习,形成了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当他们深深地为这些学具所吸引时,在学习数学时便如同多了一个帮手。同时,在教学中,将多种花计算方式相结合,进行交替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学习情绪保持高涨,气氛活跃,在快乐中学习。即满足儿童的心理要求,又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从小就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如果一个老师对创新是什么并不明确,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则定是一番空话。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它是一种意愿。 新大纲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确地纳入其中,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大纲全文。数学学习不仅成为学生对要领、法则、定理、公式的弄懂、记牢、再现和熟练的应用,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

三、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趣味、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以往的观念进行改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在这种理念下,数学活动便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种活动,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不断对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估,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学生并启发学生思维;在学生得到正确结果时,要给予肯定。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对文本进行加工以及理解过程。在小学数学中,涉及文本的问题亦有不少,例如应用题、文字题等。小学生在面对这些题时,不觉都有些难以应付,教师们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需从阅读能力下手,指导他们正确阅读文本。

数学阅读是学习小学数学的根本途径,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过点,要对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能力进行提高,不仅要提高认识的基础,更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欲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经常对学生讲一些经典的数学家的故事,为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也可以在教室里张贴一些生动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刺激;适当的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或是读书报告会以及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样既可激励学生的兴趣,又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检测。

篇(9)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所存问题分析

1.1小组活动重形式,实质性活动缺乏

合作学习并非简单性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仅维持在某种形式上或表面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更多的对深层次的问题予以关注。比如在“找规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当中,教师在练习过程中,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去做一道开放性的数学习题,即将许多空白的图案的卡片分发于各小组,然后让学生凭借自身想象力,在所发的空白图案当中涂出自己喜爱且有规律的图案。当每个学生涂图案均完成后,在小组之间的交流方面却比较少,各小组基本都是处于独立学习状态,没有在小组间及小组内开展真正的合作与讨论,至此,开展小组合作的基本优势也就没有发挥出来,而在学习结果上,并不能代表整个小组的整体水平。

1.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经多年教学实践可知,小组合作学习缺失能够实现学生参与机会的增加,但对于班级当中的好学生而言,他们所具有的参与机会更多,在活动参与中通常扮演者一种帮助差学生的角色,在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困难学生则成为固定的听众,在独立思考机会方面比较少,反而是以直接的形式获取那些好学生所得出的具体信息,导致困难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框架下所获取的数学知识,相比于在传统班级教学中的知识掌握还要少。从教学实际中可发现,在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当中,具有较多发言机会的往往是好学生,多代表小组进行汇报。就其原因,可能为教师在公开课方面具有较大压力,怕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或者是拖延教学时间,不敢让那些困难学生过多的发言;教师仅将各小组总体性想法予以注重,而对于小组内个体的学习状况则不予关心,并认为好学生乃是小组的代表;另外,教师缺乏对小组的监督及指导,在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方面存在不均衡、不明确状况。在小学合作学习课堂当中,还存在此种现象,即小组活动过程中易发生放任自流状况,此状况相比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更严重。

2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的具体对策

2.1教师需对传统教学观念予以改变

学生作为整个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则扮演者合作者、引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评价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关注之外,还需对整个学习过程予以关注,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及勇气等。从中不难发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不仅要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更多的基础性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承认与尊重。还要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进行改变,从以往的教师讲授为整个数学教学的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主体;另外,还需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予以确立,教师要善于转变自身角色;在评价的内容、手段及方法方面也应随需求而改变。

例1:可在课堂之余构建第二课堂,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提升。教师可依据学生学习程度及认知状况,组建各个层级的学习小组,例如将成绩较好的划分为一组,学习兴趣较浓的划分为一组,同样,将缺乏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具有浓郁学习兴趣的小组去带动整个小组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达到一种带动及帮扶的效果。在学习小组中,教师需根据需要布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题,然后要求学生课下可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是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得出答案。最后由各小组派出代表总结最终答案,在班级当中进行总体讨论和分享。当各小组将结果及解题思路分享之后,然后请全班学生对各小组的进行讨论和点评,从中抽选最优秀小组,并给予适当奖励。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来丰富教学方式,可将各个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优劣势形成有效互补,除了学习兴趣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之外,还可带动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氛围,进而营造一种和谐而又浓郁的数学学习氛围。

2.2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作学习的分组。在对学生分组时,要做到深入研究及设计,依据异质分组最为合宜,及均衡每组当中成员的性别、思维活跃程度、学习成绩及组织能力等,然后将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确定好,可采用轮换制举措,比如小组当中的报告员、资料员及组长等可实施轮换。对于小组组长而言,则负责小组内的管理及组织工作,而资料员负责收集学习资料,记录员则将合作学习当中的各种事务进行记录,报告员写小组内的学习报告等。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所需体现的新理念给予明确。所需合作学东西的内容需具有相应深度与难度,还需具有一定的讨论及探究价值,在设定问题时,需具有开发性;另外,还需将一节各个环节所需时间,环节具体内容及合作所需时间等进行合理规划。

(3)课堂实施。由于小学生具有有效的合作学习意识及能力,想要实现合作学习存有相应难度,但要想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节课能够真正意义上用到合作学习的还较少,多数采取的是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相结合,依据教学需要灵活开展。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对各小组在指导及监督上进行强化,特别是那些学习存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

3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数学学习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在组织过程中仍然存有些许问题,但通过落实对应解决举措,便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需对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予以转变,找寻更加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及技巧,不断积累经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提升。

篇(10)

时刻以教师专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为先,廉洁从教。

二、 爱岗敬业,全年满勤。

全年坚持出满勤,无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现象。

三、 快乐教学,真心关爱。

以“快乐教学”为理念,相信学生,尊重差异,更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四、 抓住机会,努力提升。

注重多途径,各方位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全年外出学习6次,观、议课68堂。学习笔记达万字以上。

五、 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一)担任79班副班主任,分工合作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

和班主任教师及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制订出培优计划和帮扶计划,做到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竞赛,丰富孩子们的生活、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二)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尽心尽职服务于学校数学教学教研工作。

(1)组织了新调入教师亮相课展示活动,为常规数教成功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2)健全了学校39位数学教师基本情况档案,组建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共同发展。

(3)力争机会,为学校数学教师创设多方位学习平台。校内同年级组集体备课,积极观、议课;校本研修网络平台共同探讨,研究;外出观摩,博采众长,为教研创新注入了鲜血的血液。

(4)群策群力,组织教师参加了xx市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xx市小学数学会员单位第二届讲题比赛,xx市第十七届课堂评优大赛和xx市“班班通”信息技术应用说课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篇(11)

教学无常法,教师要充分应用自己的教学智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思维导图法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示数学知识点,使学生构建起严谨、通俗和直观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例如,“两位数的乘法”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涉及了很多数量关系以及乘法的应用,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法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来自行梳理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自行绘制出一幅思维导图,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教师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行进行知识网络的建设。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自主认知能力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的方向。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完善,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有些容易混淆的相近知识点。此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针对学生最容易遗忘和混淆的知识点设计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多边形”这一课的复习,由于涉及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对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理清这几种容易混淆的图形概念,使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自主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科学高效的复习能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也能够通过复习和巩固来减少知识的遗忘和混淆。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先提出思维导图中的中心概念,要求学生自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仍以“认识多边形”的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多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等腰梯形、等边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清这些数学概念之间的包含和并列关系,并将其绘制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对这些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区分,从而完成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完成复习任务,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