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为学校设计广告词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准确定位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所实现的一个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师生才能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文体特点来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实效性大的教学目标。
《广告多棱镜》这一专题属于综合学习范畴,而综合性学习目标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我确定了本专题的学习目标:
1.了解广告的定义、分类、作用等相关知识。
2.掌握鉴赏广告的方法。
3.根据创作广告的基本要求,进行创作尝试
二、创造性设计教学
在备《广告多棱镜》这一专题时我苦苦思索,最后决定,放弃准备的广告语,而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分析,然后适时点拔。这是一节公开课,上之前我很担心,上完后听课教师和学生反应很好,悬着的一颗心才放松。学习过程我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
(一)“我来了解”
1.自由阅读课本,说说从中了解哪些关于广告的信息?主要了解广告的定义、分类。
2.展示你搜集的广告语。
(二)“我来鉴赏”
学生独立思考后相互讨论,选择认为好的广告语,来说说它好在哪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强调。师生互动总结要点:
(1)结合产品或广告主题,理解广告词的内容。
(2)通过揣摩广告语的形式,把握广告词的语言特点。
(3)反复品读广告语,体会实际效果。
重点强调把握语言特点这一条,可从句式、修辞等方面入手,如常用的修辞:比喻、对偶、双关、仿拟、对比等。
(三)“我来创作”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鼓励学生尝试创作。
三、及时反馈评价
课堂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是否有收获,因此学生的作业反馈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作业既能反映出老师教得是否有效,也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视每一次作业的批改与评析,能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也有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以便提优补差。上完《广告》这一专题,我给学生留了以下作业:
1.请从下列广告中任选一则加以赏析:
(1)以人为本,以绿为根,以水为脉。(宿迁公益广告)
(2)闻香已醉,未品先酣。(洋河酒广告)
(3)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宿迁公益广告)
(方法归纳后再回头练习,有加强巩固的作用,在答题方式上更规范些,学生能做出中考题,会更加自信。)
2.请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拟写一则广告,提醒同学们轻声慢步。
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发现学生在对公益广告赏析这一方面掌握的还不够好,尤其是语言的组织不到位,于是利用课余时间专门再作辅导。这样有针对性的评析、辅导,效果要好得多。
四、勤于反思总结
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思想含义到语言表达都蕴含着口语交际因素。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许多有效的训点,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1.听故事说话
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一些健康的故事引入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听故事练说话。如在进行《鹅》的教学时,教学步骤设计为:出示“鹅”的幻灯片,配以轻快的乐曲,用儿童化口语讲述骆宾王写《鹅》这首诗时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听后复述,有许多学生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让他们边看图边听录音。然后讲述。
2.看图画练说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声像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形象、图景、画面等。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直观形象,不但易于理解,而且印象极为深刻。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让学生认真看《小蝌蚪找妈妈》录像,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复述课文,就能生动地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表达出来。学生在看听说的基础上表达,从而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而且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3.感受事物练习说话
由于小学生信息获取大都依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因而在听说训练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情真意切。
二、立足课文,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
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点和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学中,我设计拟制公益广告词是为了把词句修饰得优美些、生动些、感人些。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力求简洁鲜明,言有尽而意无穷。
比如可以运用对偶修辞,让广告词拟制成短小精悍的“对子”,如“珍爱生命,远离”(禁毒)、“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关爱他人)、“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注意交通安全)、“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环保)、“消费促进生产,维权促进消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还可以运用双关修辞,请看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会说普通话。‘知音’遍华夏”、“‘知音’才更知心――请讲普通话”。使广告词亲切形象,富有感染力。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大大激发出学生参与的愿望。
三、注重实践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的目的就在于实际运用,而实际运用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合作、互动、沟通、交际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交际活动,如接待客人、上街购物、拜访他人、问路等,加强学习和训练。
例如在《春天在哪里》口语交际教学时,先把学生分成小组。带着学生走进校园,在找春天的过程中边观察边交谈。留十分钟的时间集中汇报。最后可找本班口才较好的学生进行总结。
四、创设情境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还有人说:“环境塑造人”,这些话很有道理。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再口语交际教学中去自主创造情景,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景中,由此情此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的动力需要从而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一定要精心创设符合实际的交际情境。惟有如此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才会增强。他们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自由地参与,去做进一步的体验。
例如《买铅笔》的口语交际中,老师请来学校小卖部的阿姨,让学生带着钱当小顾客,买自己喜欢的铅笔,确实让学生进入角色。对于一些自己认为价格较高(提前设计)的还可以讨价还价。同时让学生明白买东西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用礼貌用语。
五、关注课外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古人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更能够自主参与的口语交际的空间,才能真正获得预期的效果。
1.在课间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2.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校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活动”“六、一活动”“运动会”……各种比赛。在活动之余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和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时间久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任何教育措施、教育原则,都要以人的发展为依归。”现代教育则是以现代生产力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为背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关注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为人的个性、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是各学科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具体组织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笼,打破以往“理性的奴性(荣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用典型引路,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是非常多的: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新之火。比如商业行为中一个富有新意的操作,甚至一句优美的广告词,也会使学生大开眼界,跃跃欲试。有位教师别开生面地开了一堂广告词欣赏创作课,先引入了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广告语:如“不打不相识(一打字机广告)”、“奥柯玛电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等等。接着分析了广告词与商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指出一些广告语存在的问题,如“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强调广告语既要注意形式,也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然后让学生为学校、班级设计形象口号,居然收到许多富有特色的口号。如“××中,龙藏虎卧,××班,卧虎藏龙”,“一流学校,培养一流学生”等等,不一而足。用典型引路,富有启发性、鼓动性,给学生以创新的勇气和希望。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有位教师在上《五人墓碑记》导入课时,拿了一架天平走进教室,学生大惑不解,老师又要搞什么新花样?上课一开始,教师在天平两端各放上一张白纸,天平保持平衡。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在左边纸条上写周顺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边纸条上写众多凡夫俗子或高爵显位却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吗?学生各抒已见。这样,就有效地启发学生研究课文,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教学内容,而且从教师这一富有创新意识的教法中领悟到许多有益的成分,萌发了创新的欲望。
我国的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性而忽视了创造性,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唯分数论现象严重,各科教学只强化双基,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师适当指导、适时点拨、适时引导,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前提
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和观念,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康成长是每个生命个体的自由与权利,也是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作为学科之一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忽视这一最基本的价值所在。以传递知识为价值取向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关注机械训练,强化记忆,忽视了接受知识的学生个体是否愉悦,是否需要等问题。这样的教学,怎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如,在教《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时,我说:“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今天咱们的学习不是老师讲,而是大家学。如何学?问!问出你的精彩来!”我选择自主质疑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梳理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展现学生解读课文的原生态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介入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丰富个体的人文内涵,培养健全人格、高尚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个体健康成长。
2.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
“教育的责任就在于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使人不以僵化不变的观念去株守固有意义世界,而能自觉地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扩大已有意义世界。”也就是说,教育要立足人的主动发展,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要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学科课程中的重中之重——语文,当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达到这个目标,以下策略是不可放弃的选择:
(1)教学设计中要预留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在事先策划教学过程时,要有弹性,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做好准备。如,一节公开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师上课思路清晰,先整体感知——感受美,接着深入文本——品味美,最后拓展迁移——表现美,整个过程设计得相当流畅、自然。但由于事先设计好精细的提问,预订好标准答案,排练好了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师生在舞台上表演,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缺少生成性,这样的课怎能点燃学生心灵的创新之火?
(2)教学时典型引路,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关创新的事例俯拾皆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的创新之火。如,商业行为中一句优美的广告词,也会使学生大开眼界,跃跃欲试。如,我上了一节广告词欣赏创作课,先引入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广告语:如,“不打不相识”“天下第一厚皮”等。接着分析了广告词与商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指出一些广告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为学校、班级设计形象口号,居然收到许多富有特色的口号。如“××中,龙藏虎卧,××班,卧虎藏龙”等。用典型引路,富有启发性、鼓舞性,给学生以创新的勇气和希望。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想象,开阔创新思维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想象是焊接已知和未知的焊条,是孕育新思想的温床。想象过程中始终活跃着鲜明的形象,并与情感形影不离,从而极大地开发了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以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
1.增扩想象
利用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发展。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想、去写“假如于勒回来(富或穷)会怎么样”,学生就会在对小说原有文本感知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同时,我们还可以再对故事中的人物、细节、画面做一些广泛的拓展,或是顺向式的,或是逆向式的。在这些构思和想象中,学生的思维不由得就会打开和拓展:或天马行空或自由驰骋。让学生进行增扩续补想象,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画图想象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语言,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用图画表示出来,既是体会课文语言的过程,又是培养想象的过程。如,《飞红滴翠记黄山》一课中写黄山云雾瞬息万变,日出瑰丽雄奇壮观时用了两段精彩的文字,为了使学生读懂这些文字,并受到美的感染,可要求学生将文中对黄山云雾、日出的描写,用画表现出来。由于学生主体接受的不同、个性的不同,画出来的画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之处就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创意。
三、求异思维,突出创新灵魂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教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让每一节课都“富有丰富的营养和味道”,为学生打开思路。如在教学中,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情感。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含义。
例如,在讲到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教师可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开始,再呈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然后学习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意识,一种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迁世的感情。再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补充席慕容的《乡愁》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背诵积累,让学生理解学习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方法。
创设特定情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语文知识传递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各种情境,如借助语言描述、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社会调查、汇报展示等手段,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为教学不断生成的平台。
例如,在语文拓展活动“生活中的语文”这个主题设计中,我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搜集有错别字的广告语和朗朗上口、寓意深刻的广告语,并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材料并展示。在小组展示中,学生要说出搜集到的好的广告词的特点,选出自己喜欢的广告并说明理由。在为广告诊断治疗的环节,我们让学生找出广告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如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某冰箱广告――领鲜一步,某服装广告――衣衣不舍等。在讨论环节,我们让学生谈一谈怎样看待这类改动成语的广告。在最后的试一试环节,请学生为学校的建筑或某一大型活动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语。教师设置特定的情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打通课堂内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现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而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因此,语文教学要穿越课堂,实现知识、能力、语文素养的统一。
l.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
2.初步理解诚信的普通意义,树立“明礼诚信”的道德观。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分辨真假广告的能力。
4.将买卖活动设置成教育学生的大课堂。努力挖掘教育资源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人们购物时在商场不文明购物的行为表现。
2.搜集各种新闻媒体的广告词。
3.指导学生到附近的丹桂、便民等购物场所,调查、采访、了解商家缺失诚信的事例及顾客在商场“不受欢迎”的行为。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家的电视坏了!现在想买一台新电视,你认为老师应该买什么品牌的电视呢?为什么向老师推荐这个品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让学生从功能、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介绍自己知道的品牌电视]
2.在日常生活中广告可多啦!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喜爱的电视广告,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自己搜集的广告写在纸上,并附上一小段感想。
[评析:在现代人生活中,纷繁的广告世界也成了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渠道。安排学生到生活中去搜集广告,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能促使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一种素养。所以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学前准备,学生乐于去发现,勇于去探索的激情被激活了。从教学一开始学生就能感觉到接下来的学习是一件多么愉快而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习和体会卖中的道德
1.生活中的广告真是太多了,是不是所有广告中的商品质量都令顾客放心呢?你和家人有无遭遇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或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经历呢?当你和家人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心里有何感想?(学生交流、汇报)
2.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表演式地学一学搜集来的广告词,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谈感受。
3.作为消费者你认为心目中的商家应该是怎样的?
4.创设情境,进行维权活动:王阿姨买了一个电吹风,用了没几天就坏了,后来知道买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帮她?(介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
[评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部分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考的能力和提出质疑的能力。在放手让他们提出问题与质疑的氛围中,思维碰撞发生认识冲突。从而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合作学习、共同商议和模拟质疑中建立对商家存在的不道德的行为认识]
三、学习和体会买中的道德
1.在买卖过程中不仅卖家要讲诚信,我们买东西的人也要讲道德,做一个受欢迎的顾客。那么在超市里购物的人们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放映在超市里拍摄到的镜头)
2.学生自由回答交流看过的感受。
3.看来,超市里确实存在着很多不道德的行为,前几天,教师布置了大家到超市进行调查、了解的任务。下面,就请小组交流你们的调查报告。
4.让学生扮演记者,作现场报道,并请同学读感受。
5.商讨怎样做一个受欢迎的顾客。一个文明消费者。
[评析: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中,懂得不损坏商品、不偷、不乱放、有秩序地选购和付款是购物时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从而深化学生的行为认识]
四、课堂小结(略)
五、拓展课外,发展能力
1.课后实践活动
①编写2―3则“以诚信于顾客为标准”的好广告。
②自定“购物公约”,比一比谁定的最实用。
③能带着各自的公约到附近大型超市举行义务宣传活动。
什么是多元化评价?又怎样去实施多元化评价?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方面进行全面化、全程化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多元化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评价标准涵盖一名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评价内容多样,故称“多元化”评价。
实施多元化评价,各地方法不一,关键是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根据我们学校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口算”——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知识训练目标,对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口算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安排,采取3分钟测试。“实践操作” ——主要收集一学期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内容,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边的数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口头分析应用题” ——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素材,突出对数学思考方法的考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试” ——笔试以试卷的形式进行。 每学期末把学生的四项成绩填写到通知书上,师生结合各项成绩做出终结性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发给学生,带给家长,使其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情况、形成综合技能。
1. 实践操作,让学生感觉自己最强
要通过实践操作测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教学。主要收集一学期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不仅动手而且动脑,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身边的数学联系起来开展会认、会说、会摆、会写和会画…等方面“小学数学实践操作能力检测”的测评。
如在学习“多位数乘法”一单元后,为了使计算课不再单调、乏味,我针对白色垃圾的泛滥现象,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一项课外调查: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假如每户家庭平均每天丢弃三个塑料袋,全班50位同学所在的50个家庭每天共有150个废弃塑料袋,一周就有1050个,一个月就有4200个,一年就有50400个塑料袋被废弃,全校9个班的话,一年就有453600个塑料袋被扔出去,有的在风中飞舞,有的被埋在地下不能腐烂。算到这里,同学们一阵惊叹,想不到通过自己的调查、计算发现这么大的环保问题。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去操作,去观察,学生才能有新发现,新体验,才能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才真正给了学生用武之地——既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2. 口头测试,让学生感觉自己最行
①与以往口算测试的不同。
在以往考试中,“口算”内容和其他内容一般是混编在一张试卷中。由于不能对此内容进行有效的时间控制,也就无法体现出不同学生的差异。
②活页口算测试的优点。
我们把“口算”内容(30道题)单列出来,以活页的形式限时(5分钟)上交。这样的测试,加强了口算的基本技能,促使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在原有起点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更为学生具备健全、发达、灵巧的“数学头脑”铺设奠基石。口算成绩不理想者允许多次考查直至学生认为符合自己实际水平为止。
3. 口头分析,让学生感觉自己最好
在设计考试内容时,一是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素材,如猜数游戏、吃苹果、买水果、旅游、算电费等,用真实的、情景化的图画呈现“问题”,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二是不受一般的题型束缚,突出对数学思考方法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时,要善于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如,为了促销,家电城总经理准备将原价每台5200元的格力空调,以每台4800元的实价出售。请你为家电城总经理设计一幅广告画,并附上简短的广告词。看谁的设计最富有吸引力。这道题把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广告设计中,学生要完成这道题,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算出商场家电降价百分之几或打几折;要画广告画,必须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在广告画上附上简短的广告词,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这道题既考查了数学的有关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美术、语文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测试,学生将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口头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分散于平时课后活动进行,分析应用题时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口试内容,基础差的学生让他自选题目,中等学生抽选题目,基础好的学生由老师指定题目,力求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4. 笔试评定,让学生感觉自己最棒
以前我们出的试卷,偏重数学学科的理性思考,没有考虑学生在完成考卷时的各种心理需要,学生看了这种枯燥的考卷,不能提起多大的兴趣。因此,做考试卷时不能全身心投入,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做题。认识到这一不足后,我们在卷面设计时,处处注入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关心、信任和尊重。比如,在考卷的开头送给学生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小主人,我们又学完了一单元的知识,你一定想了解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只要你能认真听题、细细思考,那你就是好样的,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卷中的设计力求富有童趣,比如:各种水果、小动物、动画人物、问题月牙、智慧摇篮等。
5. 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学习与“多元化评价”的初步成效
①学期的实验表明:实行多元化评价并不会影响整体的学习成绩,合格率、优秀率与实验研究之前相比并没有下降,相反优秀率却有所提高,这表明实行等级评价能充分调动中下等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把学生和教师从唯“分数的多少”的单调的教与学这一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更多地考虑教学方法而不是“题海战术”,教学中能更加放手地让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必为比别人少1分、2分而苦脑了,而去整天地做题了,有更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对语文课等基础学科学习兴趣更是不高,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发现学生拒绝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们传播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于是我在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尝试:
一、教师变角色
教师要态度和蔼可亲,要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不仅爱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关心学习差的学生,不用讽刺挖苦的方法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以鼓励,诱导为主,给每一个学生以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和挖掘他们的潜力。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必须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经常下班级,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愿望,并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可亲可敬,使他们喜欢你,进而喜欢上你的课。只有走进学生内心,才能成为他们心灵的引路人。同时教师要提倡教学相长,师生互相学习,把自己融化到学生之中,这样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增强师生相容性,造就课堂和谐的氛围。
二、学生变地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这种课堂主人翁的身份会让学生很快喜欢上任何一节课。心理学认为,即使是最内向的人,也有展示自己的欲望,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多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生只要在你的课堂上愿意表现自己了,那他的潜能就能更多地被发掘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我安排了几个教学环节。如: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观点对对碰等。每位同学发言后,要积极地给予点评,让每一位发言的同学都有成就感,他们从发言中找到乐趣,最后让每一位同学都喜欢上表达、独立思考、与人交流。这些环节的调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的积极心态一旦建立起来,课堂上就到处充满了智慧的火光,到处弥漫着快乐的因子。
三、教学变手段
全面实施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不再是空洞乏味的讲授,语言和形象结合增强学生对教材的感知能力。学生在分析归纳和互动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综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者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习舞台剧本《雷雨》一文时,若按传统教法,中职学生不感兴趣。于是我变换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个演出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排练,上课就是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要熟悉内容,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和作品的魅力所在。事实也是如此,课堂上学生表演认真,配合默契,把母亲鲁侍萍这个人物演饰得真切感人,而周朴园这个虚伪人物的丑恶嘴脸也让人念念不忘。可以说,这节汇报演出课形式新颖,紧扣剧本内容,给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学生对剧本的学习有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四、活动变专业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活动。这样的训练实效性强,学生也更感兴趣。
1.作品展评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它包括广告、新闻、说明书、会议记录等。我主要是通过展评这个窗口实现的。比如学写广告词,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不但发现了好多有创意的广告词还创作出了自己的广告,再加上同学们的作品汇总品评,学生整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厌写到愿写会写。
2.主题班会
例如通过举办《我爱我专业》的主题班会,挖掘专业特点,展示专业优势,使每个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同时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都有提升。
3.模拟现场
通过虚拟情境,进行仿真训练,能让学生获得较有效的实践体验。如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模拟应聘汽车修理技术人员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设置招聘现场尽可能出现的问题,争取使每个学生都应对自如。
1.传播作用.校园公益广告具有传播信息,启迪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日常行动的功能.同时,校园公益广告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涉及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道德准则,保护校园环境,维护自身健康与安全等内容.这些不同的信息以校园公益广告的形式传播出来,能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枯燥无味的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2.优化作用.校园公益广告通过校报、宣传栏、互联网、手机等形式进行宣传,这些媒介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利用校园公益广告的娱乐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不仅改变了以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抽象的方式,改进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实现寓教于乐,在娱乐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行动的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合理利用校园公益广告,能够强化工作效果.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平台,能够增强公益广告的趣味性、生动性.制作水平高,富有哲理的公益广告能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公益广告作用的发挥就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相关的内容,并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进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达到校园公益广告预期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后,尽管在心理上受到相关知识的熏陶,但这种熏陶和影响是浅层的,难以持久发挥作用,而校园公益广告正好能够巩固和强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学生在收看公益广告的时候,一旦对广告内容产生认同,就能够从心理上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注意公益广告的内容,就会刺激到在大脑里存在的相关内容,已经存储于大脑的信息将会再次被提醒,从而起到强化作用.
4.塑造作用.优秀的校园公益广告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学生则在公益广告相关内容的指引下,通过自我审视、潜在改造或者是教育重塑等方式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促进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二、充分发挥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策略
正因为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公益广告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得校园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结合校园公益广告的特点和功能,笔者认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掌握科学的公益广告宣传方法.通过合理利用公益广告,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为了促进公益广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掌握合理的宣传方法.
第一,理性与情感的结合.在公益广告的应用上,通过将理性和情感结合起来,提高公益广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功能.在这里,理性主要是指在运用公益广告的时候,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式,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而情感主要是指通过合理选用公益广告的内容,运用感性的力量感染对象,从而实现特定的目的.例如,在图书馆、教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为了达到感染和鼓励学生的目的,使他们更好的学习,可以设置名言警句,“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等等.设置这样的格言警句,通过运用说理的方式,能够让人受到启迪,也能够催人上进,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更好的条件,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的言行,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公益广告中如果运用感性的力量,改变格言警句的严肃性,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启迪,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起到利用公益广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例如,在洗手间、洗衣房等,为了唤起学生节约用水的理念,可以将广告语设置为“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在这则公益广告的设计上,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从而让人产生联想,领悟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并且在学生之间能够形成共鸣,从而提高节约用水的主动性,在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为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注重将理性与情感巧妙的结合起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对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加工,并赋予一定的艺术手法,然后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说服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目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在校园公益广告宣传中,通过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法,有利于起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广告具有为学生提供娱乐的目的,如采用文学性、艺术性的形式,可以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求.而学生又是一个善于模仿、渴望新知、勇于创新的群体,追求的是自由,厌恶呆板的说教方式.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公益广告作为载体,在广告主题和宣传词等方面进行创新,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将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丰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享受到娱乐,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校园公益广告不能过多的包含通俗娱乐或者一些表层信息,以免影响工作效果.学生在接触不同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长时间沉溺于通俗娱乐和表层信息中,会降低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或者丧失社会行动力.而如果适当运用敲警钟的方式,即在公益广告宣传中,提示某些行为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从而促进学生迅速采取行动.例如,在劝说学生注意口腔卫生,养成刷牙习惯的公益广告当中,在广告宣传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强调牙病的痛苦,展示齿槽溃烂的画面,并配上文字说明:“如果不刷牙,你也会这样.”该校园公益广告在设计中,通过采用警示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能够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增强了学生的爱牙护牙意识,有利于实现广告设计的最初目的.
第三,明示与暗示相结合的方法.明示是指校园公益广告给出明确的结论,所表达的观点鲜明,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且通过学生的学习之后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例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图书馆等场所的公共卫生公益广告当中,可以设置以下广告用语:“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通过设置这样的广告词,明确指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行为有失风度,强调学生在公共场所要讲卫生,讲文明,有风度,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提高行为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而暗示是指在学校公益广告宣传当中,给出提供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将观点和要说明的问题隐藏于材料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给出判断,从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式教学,尽力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语文。比如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 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如教学《菜园里》这一课,一堂利用情境,借助实物认识“萝”、“卜”、“豆角”、“菜”等14个汉字的识字课。课上,老师的讲桌成了蔬菜摊。农村小朋友对这些蔬菜最熟悉不过了!老师问:这些蔬菜长什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种蔬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蔬菜,再交流汇报。老师适时把“名片”放到每种水果的上边,学生对照蔬菜与“名片”上的汉字认读。教室里热闹非凡,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很快记住汉字,理解课文也很生动、详尽。孩子们争先恐后,整堂课都沉浸在快乐之中。这就是一年级的识字课,鲜活、灵活,没有了桌椅的约束,没有了正襟危坐,没有了教师板着面孔上课,孩子们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老师呢?抛开了教参的限制,融入了课堂,融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一起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书写着快乐的教育诗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享受语文,快乐语文这正是我们最期待,最想看到。让课堂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舞台,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变成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乐园。
2、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靖江的江阴长江大桥、岳王庙、刘国均故居、靖江籍驻联合国武器核查专家郁建兴烈士事迹……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通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美育也被称作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语文作为一门教人求真、向善、追求美的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是学科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要求。中职生由于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在审美方面更是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更需要进行美育渗透。
中职语文教材在建构体系中有别于普高教材,应用文写作方面的内容是中职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将针对应用文写作中《广告语》的教学谈谈自己如何进行美育渗透的。
首先,教学中要有专业针对性,贴近生活实际。
中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就业教育,所以在教学上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设计,在烹饪专业讲授《广告语》这一课时,我从餐饮广告语入手,设置特定情景,围绕武汉本地的餐饮进行教学,在内容设置上选择了武汉有代表性的餐饮,让学生为它们撰写广告语。例如武汉的四大特色小吃、武汉美食四条街、武汉四大酒店的招牌菜等学生熟悉的内容。在营销专业上这一课时,我选择的内容就是为冬季新品会的某一款服装撰写广告词。这样设计既可以突出学生专业特长,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其次,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认知规律。
美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语言的美就更难把握。为了让学生能持续保持对美的探究热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用一系列标题对每一环节的内容进行概括,使它们在内容上形成层层递进的关系,例如视频导入感悟美、分析品评再现美、任务驱动创作美、总结评价提升美、拓展迁移延伸美等,一方面给学生直观上的认识,另一方面体现了从浅到深的认知规律。整个教学设计沿着感悟美——发现美——传达美的思路进行,使学生对美的认知从外在层面上升到内在实质。
再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审美的方法和技巧。
审美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感受到一次教学带来的美感,还要教给学生一种发现和欣赏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独立审美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仍然以《广告语》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关于赏析语言的美,我采用了图文对照的方式启发学生寻找美食图片和广告语之间的对接点,从而引导他们逐步归纳审美的方法和技巧。譬如说我先给出热干面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食品图片中的美,然后给出一句有待改进的广告语“红油热干面,美味天天见”,再让他们找到美食和广告语之间的对接点,学生会找出对接点在于颜色和味道。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美食图片和广告语之间存在不相配的地方,这时我会让他们进行改写。通过改写活动,启发学生从外到内发现广告语的美,提炼审美要素,找出其表现方式。即从色彩、结构、音韵等方面观察外在美,从情感、形象、创意等方面体味内在美。同时让学生明白各个方面的美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例如结构的美在于广告语句式上的整齐、简洁和对称等等。这既是一种方法的引导也是一种审美技巧的提示。
最后,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
中职的学生因为学习兴趣不稳定,上课时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多样化,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新鲜的情感体验。我在设计《广告语》一课时,除了紧紧结合专业特色和职场需求,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两种教学方法,弱化写作概念,设置武汉本地餐饮情景,突出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的过程。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化静态文字为动态展示。同时突出以学生自身修养为基础的审美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