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拓展训练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4 16:51: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拓展训练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拓展训练论文

篇(1)

以往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时候,课程内容局限性比较的明显,过度的重视学生技能的练习,而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不够重视。现在我国改革创新了集体项目的教学模式,俱乐部模式、选项体育课等都运用了起来,这很好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此外,还能够很好的将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体现出来。拓展训练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把大自然和学校结合在一起,对我国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建设,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拓展训练是真正符合高校体育发展以及学生学习需要的。

1.2、重视学生本身潜能的挖掘

拓展训练是在户外进行的,本身便是体验式训练,不但重视老师知识的传授,还对学生的感受学习非常重视。大学体育的拓展训练对学生的潜能挖掘非常重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以往教育方式存在的不足。在将来的发展中,技能和知识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意志。而拓展训练便做到了这一点,不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团队和集体的作用。

2、在大学体育教学的时候,进行拓展训练的策略

2.1、做好项目内容设计

以往高校在没有将拓展训练运用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去的时候,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方面也没有经验。在应用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说需要对教学机构、课程内容设计以及管理模式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在进行课程开设的时候不被动。若是校区比较小,还可以将周围的公园和广场利用进去。在高校体育中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主要项目包含了两种,分别是综合素质训练以及基本素质训练。进行基本素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极限以及自我挑战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综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本身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沟通方面的能力和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素质训练的时候,主要通过体验性模式和模拟情境,并根据室外和室内的环境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不但有共同性还有明显的针对性。并且还应该根据环境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2、做好组织管理

首先必须完善管理机构,拓展训练本身的综合性比较强,并且其基础是体能,课程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的多。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高校体育管理的时候,机构都比较的单一,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所以必须根据需要进行管理机构的完善;其次,应该做好安全管理,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必须进行安全保护器材的配备。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也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危险。在进行野外项目开展的时候,必须对环境进行了解,保证选择的地点能够真正的满足训练内容的需要。并且,在训练前,老师应该将实施的办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告诉学生。最后,还应该增加经费方面的投入。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需要的投入不是很多,在进行器材选择以及项目投入的时候,都应该根据项目设计来进行。

2.3、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只有老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拓展训练的需要,才能够保证大学体育拓展训练的有效性,所以必须做好师资方面的培训,帮助老师更好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在训练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将其需要和教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篇(2)

1.2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学生参与经过老师指导后的体育项目,去获得一种实践体验,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是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将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实现密切结合,让学生与学校、社会、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打破长期以来高校教学的封闭局面,也能进一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创建符合高校课程发展体系,建立现代高校课程教学系统,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提升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2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具体措施

2.1训练项目实用化,积极发展学校资源高校拓展训练的内容、项目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要呈现出一定的灵活性。高校需要给学生提供流行、实用性强的项目,除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外,还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就业的需要出发,在野外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等基础上再对高校体育教学项目进行细化,选择有一些创新性的内容。比如“信任背摔”要求一名学生依次站到离地面1.7m背摔台,然后背对其他学生,小组内的成员在背后使用双手来进行保护,第一时间将台上倒下的学生接住。这是心理素质拓展方面的内容,这样利于队员彼此间建立信任关系,锻炼队员心理素质,有效克服恐惧。

2.2开设拓展训练方面的课程,做好教学工作拓展训练属于新兴、时尚的体育运动引进到高校内的,得到诸多高校师生的关注,然而,在开展拓展训练重点是依靠学生自我组织来训练,这样就缺少规范性与安全性,特别是当前有些高校开设了拓展训练方面的课程,诸多高校也努力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引入与发展相关的课程。然而,拓展训练作为是一项体育课程,是将技能、应用和生存结合在一起的体育过程,在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内容、教学组织模式以及标准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之处。

2.2.1科学安排教学计划科学的教学计划是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是进行高校教学必要条件。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受指导者经验、参加者的个人动机、运动场地环境等多个方面不稳定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学生在接受训练项目的难度、体验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对大学生来讲,需要从专业、性别、年龄等多个方面出发,安排适合的拓展训练课程,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训练活动,这样能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制定高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考虑到个体的能力,根据拓展训练的内容及特点,从易到难分段、分层次安排体育教学。比如,高空断桥,需要在离地8m地方搭建独木桥,但是该桥的中间断块,桥之间的间距在1.2~1.4m,学生在爬上8m高空后,开始在原路实现往返,这是挑战性较高的项目,需要学生具有生存与适应方面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潜能。但是这一拓展训练涉及到的难度大,更适合男生来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需要经验丰富的教练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参与者能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2.2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拓展训练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存在差异,拓展训练注重在教学组织、师生关系、参加形式等存在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但是在拓展训练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注重集体参与性,将班级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开展活动中不断展开交流与合作,彼此间相互分享,在拓展训练中教师承担的是指导者的角色。拓展训练所使用的团队教学模式,是为学生能更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人山人海”是通过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序列,然后彼此站成一排,高低循环起伏。在“人山人海”中,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每一个小组内的队员全力以赴,彼此协作配合,达到提升信心培养的目标。

2.2.3做好教学的客观评价工作拓展训练看重的是训练效果,并不关注技能,还包含心理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是加强体育活动,将其作为一个发展平台。注重学生采用体验式学习,来不断提升个体的素质,主要是因为项目与原来水平存在差异,评价标准不能太客观。科学有效的拓展训练课程是评价应该包含学生的体能水平、心理素养、生存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也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根据课程进度与实际情况,建立系统、科学的标准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展开客观考核。

3推动社团发展,支持多形式的参与模式

高校在开展拓展训练过程中,要组织成立拓展训练社团,让其发展成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主力军。高校内社团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社团除了做好拓展高校课堂内容以及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扩展训练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再者,高校也可以把开展拓展训练,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这是高校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最后,各大高校还需要支持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参与模式。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成立俱乐部,比如“攀岩俱乐部”、“定向越野俱乐部”、“真人CS俱乐部”等,让学生之间彼此促进了解,加深彼此之间情感交流,做到课堂上、课外参与的班级活动是拓展训练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之间学会团体互助、帮助别人,进一步增加参与拓展训练项目的机会,提升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俱乐部也可以采用单项拓展训练项目,采用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比如攀岩、定向越野等项目,这些需要的技巧特别强,尤其是攀岩,除了对体能方面的要求较高外,还对攀岩者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最终攀爬到顶点才是目标,在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要确保有教练进行必要的指导。

4加强素质拓展训练师资的建设工作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教师专门进行拓展训练方面的培训,通过借鉴拓展训练方面的经验,让教师能在短期内掌握拓展训练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其次,加强拓展训练专业教师的引进工作。拓展训练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较多,再加上高校从事拓展训练的教师是兼职的,因此,很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师的引进工作,充实拓展训练教师队伍,培养广大教师的使命感与集体荣誉感,让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拓展训练方面的指导工作,促进拓展训练社团的良性发展。最后,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让更多的拓展训练方面的专家到高校内进行授课,或者是聘请外校的教师到高校进行兼职授课,还要鼓励高校教师去参与拓展训练方面的比赛,通过比赛不断提升个人的拓展训练水平,以期更好地在传授学生拓展训练知识时,有所突破,提升学生拓展训练综合水平,也就是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拓展训练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学生通过必要的指导,掌握拓展训练的技能与防护措施,更好享受拓展训练带来的乐趣。

篇(3)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尤其是高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现教育人性化的基础上也要注重个性化的培养,注重素质教育,力争实现文化和个性的一同发展。拓展训练以体能训练为基础,通过开展独特的极具特点并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新型体验式课程,采用具有典型特征的场景和活动方式,使大学生经历各种考验,增强应对困难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且能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很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双向健康发展的课程目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上课式的有教师传授学生一味的接受,而是改变了传统的方式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并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有外向内灌输的教育方式,变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己通过自我实践获取结果,这样就会使开展体育课程由教师单向传导转变成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也同时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更具启发性。这样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挖掘学习潜能,突出个性,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很大促进意义。

2顺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本国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局限,主要是体能训练,没有和社会需求联系到一起,主要表现就是没有涉及到精神方面,学生心理等方面素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主要是突出个人竞技能力的提高,忽略了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即使现在我国的高校已经对集体的体育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的掀起,比如选择制体育课、俱乐部制体育课、保健类体育课等类型的高校体育课程相继产生,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体现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思想观念,效果很明显。但是依旧不能改变体育课程集中在学校教学的现象,难以实现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突出强调:体育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训练将体育课堂建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到了一起,使学校、社会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样就打破了体育课长时间以来所形成的封闭式格局,从而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起到了丰富和完善作用,顺应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符合现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现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传统的体育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从以强身健体、德智共同发展为重点的价值理念,大学生现在则转变成追求新兴时尚、富有活力的运动项目上来,还有就是注重在运动过程中培养社会交际能力、在社会中竞争等意识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存。拓展训练的内容丰富且实用,形式灵活多样,趣味性浓,它把爱好和体育资源融合到现实的体育课程中,大学生能够从应对困难的过程中提高心理素质,从集体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训练课的实施方法

1、拓展训练课的师资力量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保证拓展训练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设计拓展课程的能力还有有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目前对于高校而言,拓展训练还属于比较稀罕的课程项目,教师没有开展拓展训练的经历,,有的高校老师可能对拓展训练一无所知,所以在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之前一定要对课程相对应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首先应对拓展训练的课程理论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主要途径就是学习相关资料,从而了解拓展训练的目的和内涵。随后就要进行实地考察,比如拓展训练俱乐部等地方,从中能够了解到社会上拓展训练课程实施的项目内容、过程及其组织的方法。经过以上环节后,教师应该对拓展训练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下一步就是有针对性的分析本高校的大学生特征,使社会上拓展训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和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对拓展训练课程有一定的理解,另一方面就是为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2、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设计

以前,高校从来没有专门开展过拓展训练课程,所以无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没有经验可依,那么在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之前,就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所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比如师资配备、高校的硬件配置及课程的内容设计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开始后不会出现准备不充分等状况。在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中要全面充分的利用学校内外现有的资源。学校比较小的我们可依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比如公园等地。在开展水上项目过程中,如果有的高校有天然的河流,那么就充分利用,没有的可依挖掘学校的游泳池。在训练器械方面,有的不一定必须购买,也可以充分发掘学校本有的资源进行训练。在项目内容方面,拓展训练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抓学生的自我提高,包括自我挑战能力的提高,挑战极限能力的提高,团队意识的提高。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如果高校有条件,还可以开展野外拉练和水上项目等。综合素质训练主抓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素质训练主要采取户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模拟体验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的案例先在室内互相沟通,协调讨论,然后再户外实施,从而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设计一定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为在校大学身和社会工作人员毕竟还是寻在差别的,所以我们应该从高校学生的心理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展进行。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设计还要有同步性,由于专业不同,所以他们在开课前的状况肯定存在差别,所以在开展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在不同的专业环境下进行,力争学生共同达到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

3、拓展训练课程的组织和管理

篇(4)

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会产生诸多烦恼、困惑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父母关爱的缺失极易导致他们性格的变化,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和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开展体育拓展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体验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开发团队智慧,学会合理分配角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本文是建立在《利用体育拓展训练对农村留守问题儿童实施心理干预的研究》总课题组对九江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基础上的。农村留守儿童问卷共发放3300份,回收问卷3192份,回收率96.7%,其中103份问卷因回答不完整或矛盾被剔除,有效问卷3089份,有效率96.7%。

调查中,有1784个农村留守儿童觉得“有时候会”感觉孤独,占调查总数的57.8%;“经常觉得孤独”的人数为273人,占8.8%;而“不会”孤独的人数为933人,占总数的30.2%;“无所谓”的人数为99人,占3.2%。孤独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处理人际间矛盾时:有734名留守儿童选择“闷不吭声”,占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3.8%;其次是,选择“向父母诉苦”,有987名,占32.0%;排在第三的处理方式是“采取某种行为发泄”,有937人,占30.3%;还有431人会选择“吵架”,占总数的14.0%。长期压抑自己的感情,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

3.体育拓展训练的功能

3.1体育拓展训练具有独特的实用性和强烈的趣味性。体育拓展训练的科目涵盖了预防水害、泥石流、雷击、地震和火灾等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实战演习等学习方式,经常开展合作和交流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在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预防自然伤害的知识,提高了自我表现保护的技能,又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从中调节情绪,使紧张的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感得以缓解。

篇(5)

初中第六册教材前三个单元安排的都是议论文的篇目,安排如此多的篇目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议论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以课文为范文,引导学生提炼观点,分析论据,掌握论证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很快读懂议论文文章,解决相关问题,为后面议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二、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等相关评论报道

笔者每天布置学生回家听广播、看报纸;观看电视评论报道,并利用晨读时间把自己看过的内容进行评议。学生刚开始评议时不能切中要害,只是泛泛而谈。经过多次指导,长时间训练,学生对社会生活及周围一切开始留心关注,部分学生针对相关报道能发表深刻的见解。这项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交流,共同话题也逐渐多起来,认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开展讲演会、辩论会,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关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笔者又趁热打铁,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熟悉的校园现象、社会现象开展讲演会、辩论会。如“树立正气”“谈节约”“开卷是否有益”等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搜集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大量的材料,缺乏材料,文章就会空洞无物,显得苍白无力。那么,材料从哪来呢?需要积累。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布置学生每天从课本、课外书以及网上相关资料中搜集名人故事、名言警句进行评议写出感悟。经过训练,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逐渐加强,认识水平逐步提高。

五、指导写作,加强训练

篇(6)

2以专业核心能力为指引,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从培养方案的设计质量开始抓起,按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兼顾学生长远的发展和就业的现实需要[4]。在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区域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我校将课程体系结构采用“平台+模块”方式进行构建,平台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由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2个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含人文社科类课程,以及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及外语、体育等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均为选修,分为三大类: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要求学生分别在三大类课程中选修课程修够学分。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了解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史,熟悉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本的文学、艺术知识和修养;具备基础科学技术知识;初步了解现代社会、认识自然,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具有国际化思想意识,具备用先进的信息武装自己的能力。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3个模块组成。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如化学类课程、生物类课程、食品工程基础课程等,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如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食品贮运学、食品工艺学等课程。这类课程是食品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构成食品专业核心能力的内在性。专业选修课程是为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构成食品专业核心能力的延展性。这类课程主要有功能性食品、食品实验设计、食品资源开发、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感官评价、市场营销、食品企业管理等。实践课程分为实验课、实习、专项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四类。实践课程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转化应用能力。

3人才培养及特色

3.1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各种能力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而能力的获得需要相应完善的课程体系去支撑[5]。在保证达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使其占总学时的34%,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占总学时的66%,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受到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现代科学基本知识教育,拓展知识视野,又能受到充足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能独立开设的实验课从课内实验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并在实验课程中适当压缩验证性内容,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使实验课的目的进一步明确,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除课内规定学分外,学生还必须通过参加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项目,获得一定学分方能毕业,以此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和素质。

3.2加强集中性实践环节,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应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遵循“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有特色”的原则,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密切结合实践,做到专业与工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校内与社会结合,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过程的创新,实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4年不断线[6]。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专业见习、课程实习、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共安排48周。专业见习安排在第1、2学期进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校后对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应用,以及地方食品产业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针对性。课程实习对应一些需要通过集中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应用能力的课程,以了解与课程相关的发展状况、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其中有些课程如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安排进行课程设计,以增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学年论文安排在第5学期,主要是通过某一食品研究进展撰写综述或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撰写论文,锻炼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能力,了解自然科学论文撰写要求,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专业实习安排在第7、8学期,这时理论课程基本结束,让学生进入食品企业进行综合实训,进一步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毕业论文(设计)也安排在第7、8学期,其中第7学期主要是进行选题、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制定,第8学期主要是进行实验研究和撰写论文(设计)。集中实践环节时间的加强,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食品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可以加强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应用能力、解决生产问题能力,甚至于科研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和热爱程度,以便学生能尽快适应毕业后的工作。

3.3密切联系地方食品产业实际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境内可供食用开发的生物资源丰富,有以紫阳县为中心覆盖全市过半面积的富硒带,近年来富硒食品发展很快。在课程体系中,特设食品研究案例分析、食品资源开发、功能性食品、茶叶加工与评鉴等与地方食品产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注重以安康特色食品为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使学生对安康食品产业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教师的科研以富硒食品和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科技创新、毕业论文(设计)等也以此为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密切联系地方食品产业实际,开展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篇(7)

关键词:网球科研现状

key word: Tennis Scientific researchPresent situation

一、研究目的

随着网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网球竞技运动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科研工作者针对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对推动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1998-2008年体育核心期刊中发表的117篇网球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十年来我国网球运动科研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网球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球运动科学研究水平,推动网球科研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

对1998~2008年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的117篇有关网球的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科研方法运用的周期分布

体育科学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的结果,休育科研方法是人们认识休育的手段[1]。统计结果显示,1)网球科研方法的运用呈现周期变化(表1)。通过对3个周期所运用研究方法总量的对比分析,我们可知,从前两个周期的对比来看,各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率变化幅度不明显,而从第三周期开始,每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率都明显增加,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繁荣时期的开始,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提倡更多的运用新式的研究方法,大胆创新,使我国网球科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网球科研方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理论与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而观察、访谈、实验、比较、测量等研究方法在网球科研中运用相对较少。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理论与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在网球科研中的运用相对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式仪器和设备的问世,科研工作者们开始逐步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测量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3.2科研领域分布状况

统计结果显示,网球科研涉及内容广泛,并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有不断拓展的趋势。但是,研究领域呈现不均衡性(表2)。统计发现,运动训练学方面的论文最多,有60篇,占论文总数的51.3%,主要研究网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身体素质训练等,表明网球运动训练是我国网球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方面论文16篇,占论文总数的13.7%,主要针对高校、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学的研究;社会学方面的论文12篇,占论文总数的10.3%,主要研究网球文化和网球职业化,表明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始注重对影响网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学因素的研究;运动生理生化方面的论文6篇,占论文总数的5.1%,着重对运动员训练、比赛前后的生理变化进行研究,它是检验运动训练质量和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的重要指标;运动心理学、短网、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软网、场地与器材、规则与裁判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共有23篇,占论文总数的19.7%。说明网球科学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的不均衡性,由于对上述内容研究较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得我国在网球运动员的选材、裁判员、教练员的培养、比赛场地以及网球运动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滞后于网球运动的发展,阻碍了职业网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网球科研论文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但研究内容不均衡,而且还存在重复研究现象。

4.1.2体育类引文主要源于期刊和专著,二者数量之和为581条,占总引文量的86.3%,然而其它引文来源仅占13.7%。

4.2建议

4.2.1加大对网球科研的关注与投入,鼓励研究方法与内容的创新。

4.2.2加强网球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从而使网球科研整体水平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一飞,张新民.对体育科研方法总体特征的探讨[J]. 浙江体育科学,1997, 19(2):28~31

[2] 马樟生,朱国华.对我国1994~2000年中文体育类部分期刊足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30~33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篇(9)

笔者从教近二十年,高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的教学特色所在。多年的困惑,多年的探索和思考,我总结出一点:造成学生写作“冰泉冷涩弦凝绝”的状况,主要是理论未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许多教师论文写得很漂亮,见解独到,列举的方法新颖,科学,智慧。可问题是,写论文是另有所图(图什么?同行都知道),而将论文中的先进理论运用到平时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去的,少之又少。原因有三:一是根本不想在自己的写作教学中取得什么成绩,习惯于保守教法,轻松省事,当然这种人是少数;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写作不是雕虫小技,而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并非人人都能教好学生的;三是条件的束缚,现实的无奈,大部分教师属于这种情况。

例如实施新课程的学校,高一、高二每周语文课只有4~5节,而语文本身的教学任务都相当繁重,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名著、文化经典、语言文字的应用,考试必考,哪一项能掉以轻心,这样,有时连两周一次的作文课都不能保障。像创设情境,表演激趣,双向互动等热闹的作文课只能是在公开课上做做秀,偶尔为之,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帮助实在有限。

又如大家都知道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指导学生深入社会,体验人生,观察生活,处处留心,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做的;可现实是,严格的学校作息时间,繁重的课业负担,迫使学生早晚奔波在家校两点一线间,睡眠尚且不足,何遑去观察生活,留心周遭。再如我们强调学生要扩大阅读面,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增广见闻,厚积薄发;可学生课内的书本都看不过来,数、理、化、生、政、史、地、加上语文,已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学生越是认真,花在语文学科,尤其是花在作文上的时间就越少;感觉许多学生高中三年,写作水平就没什么提高,强者恒强,差者恒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现实的矛盾,不轻言放弃的我们该怎么办?我想,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身。

首先,在诸多写作思维训练方法中,我们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条件,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方法,要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花架子”似的公开课往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物力,只能偶尔为之;平时的作文训练,应朴实无华,简便易行,教师乐授,学生乐学。笔者十分重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资源共享,作文思维训练常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这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容易操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是他人无法代替的。教师可利用年青人乐于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智慧的特点,营造出积极的、互动的、合作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习者的想法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把“静态孤立的学习”变为“动态合作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获得信息,加速知识的建构,而且培养了学生群处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传统的作文训练是先写后议,而笔者坚持先议后写。既然学生写作的主要症结是思路堵塞,无从下手,那么为什么不先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边议边作,然后下笔千言,一气呵成呢?须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先后顺序,当老师的,难道还怕所有学生的作文写得一样好吗?笔者的作文课重在写前指导,写后的讲评内容寥寥,备课轻松,因为学生作文中的突出问题已不多,大多达到训练的预期。

写前指导,合作探究,拓展思路,激活源泉,让优生发挥才智,让差生获得启迪,让大家共享成功的喜悦,何乐而不为!

其次,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要持之以恒地运用实施,不能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须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再好的方法要产生效果,也要待以时日。也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笔者重视“拓展写作思路,激活创作源泉”的训练,将其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学习中。每一次作文题我都要精心挑选获设计,以便让学生能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如一次作文训练,我让学生从《人生如歌》《人生如诗》《人生如戏》《人生如画》四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配以写前指导,学生选择各自擅长的角度切入,思如泉涌,畅谈人生,结果这次作文异彩纷呈,大获成功。高三下学期,我设计了 “改变还是适应?”“难得糊涂/难得清醒”等话题,让学生联系现实,拓展思路,写出有质量的文章,以备高考。每次写作,我坚持写前指导,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努力把学生作文的失误减少到最低,防患于未然。

再次,一定要给写作思维训练以时间的保障。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作文,哪怕语文课时再紧,再少,也不能以牺牲作文训练为代价。有“舍”才有“得”,须知,作文在高考几占半壁江山,作文是语文成败的关键。作文是语文水平真实的体现,把时间合理地分配在写作训练上,有百利而无一弊。笔者每周必上作文课,即使学生不能完成整篇文章,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长期坚持,我的大部分学生不再畏惧写作,遇到难题,也能从容应对,纵横思考,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篇(10)

议论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确定学习议论文的具体目标。按系统论整体化的原则,议论文教学应确立整体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目标。整体目标是指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议论文的总目标,阶段目标是指整册教材、单元、课文的目标。阶段目标的有机组合便是整体目标。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应把三年学习议论文的目标告诉

他们,包括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思想情感目标等。以后再把每册书、每单元以及具体课文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目标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

目标明确后,备课时就要突破单篇教材备课的框框,把每篇课文都放在整个单元、整

册教材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宏观角度去考虑,从而确定讲什么,怎么讲,一方面要把握好每篇议论文各项训练之间的横向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其共性的规律;另一方面是纵向把握训练序列,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的层次性,使学生不断增加新鲜感。如此纵横交错、新旧沟通,就会使教学活动获得整体效应。

把具体的议论文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就开辟了一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学习意志的途径。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者;把学生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需要的具体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二、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是由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议论文教学担负有提高学生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所决定的。例如,教学《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两篇杂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两文在批驳敌论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分析比较,设法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选择表述自己观点的最佳论证方法,智力活动异常活跃。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讨论,轻易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学生喜欢讨论,讨论能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满足其表现欲,保特愉悦的智力情绪,讨论能使学生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交锋,在思想上造成碰撞,因此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状态。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高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强烈要求自主,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

具体做法如下:

(1)生疑。教学议论文,我把预习引进课堂,通过课堂预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生疑”。(2)激疑。就是开启学生的疑窦,激发其探究精神。(3)释疑。这是关键一环。首先要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准确抓住应发现的问题。为使学生容易掌握问题的线索,老师必须提供若干资料、知识;其次是鼓励学生提出假说,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可要求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这是通向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再次是验证总结,使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对事物认识的两次飞跃必须由认识者去实现,学习议论文也是如此。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老师讲是外因,学生质疑问难是内因,只有内因真正起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应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对学生实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哪怕有一点点正确的地方都应肯定,因为学生的看法并非科学发明,他们善于动脑,大胆质疑问难,这其中便包含着可贵的探索精神。

四、启发学生举一反三。高中学生学习议论文,不满足于只学懂课文,老师应启发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篇(11)

从1995年国内诞生第一家拓展训练机构到现在,整个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拓展训练近几年的市场增长幅度很大,从业人员也已近万人。但是目前拓展训练行业和培训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拓展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培训机构机制不健全,没有长期愿景,培训基地设施单一,缺乏创新,培训师尚无规范认证标准,水平参次不齐等。本文对郑州市拓展培训公司员工流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希望能找出影响员工流动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为拓展培训公司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促使郑州市的拓展培训公司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郑州市拓展培训公司的员工流动问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书籍、期刊、杂志等为论文撰写提供素材。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撰写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96.4%。

1.2.3 数据统计法

利用数据统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撰写论文所需要的相关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郑州市拓展培训公司员工流动的现状。企业的人才流失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在企业中,显性流失在可控力上高于隐性流失,对于隐性流失的控制,将更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郑州的拓展培训公司多处于发展阶段,企业所需要或招聘的一些高学历、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流失情况更加严重。这些员工往往在参加完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后,选择了跳槽,因此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和销售人员的流动幅度比较大。这类人往往会主动选择更好的公司进行学习工作,而在郑州拓展培训公司的发展中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的。

2.2郑州市拓展培训公司发展的现状

2.2.1物质条件。场地是完成拓展训练的物质保障和前提条件。然而调查的拓展培训公司中没有自己专属培训基地的有9家,占52.94%,有适合场地进行培训,不仅可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同时也会给被培训者留下一段愉悦的经历,使其对拓展培训的认可度提高;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进行培训,不仅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2.2.2员工的学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有20人,占0.58%;本科学历的有98人,占51.85%;大专学历的有55人,占29.1%;高中学历的有17人,占的8.9%;初中学历的有6人,占3.1%。排序是本科、大专、硕士及以上、高中、初中。可见,员工的学历水平主要集中在本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体现了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和对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形象的需要。

2.2.3员工从事相关活动的工作经验。对郑州市拓展公司员工从事相关活动年限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员工从事拓展行业年限都较短,有38.62%的人从业不到1年;有40.74%的人从业在1―3年之间;只有20.63%的人从业在3年以上.员工在进入拓展公司之前有没有接触过拓展培训这项活动,也是员工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2.3郑州市拓展培训公司员工流动因素的分析

2.3.1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工作环境是能够影响员工的心理、态度、行为以及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恶劣的工作环境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效率.大部分员工对现在公司环境的满意程度大多集中在一般和满意两个层次,其中认为一般的员工表示对工作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

2.3.2员工的业绩压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扩大自己的市场,往往会给企业员工造成很大的业绩压力,业绩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过度的压力会使员工精神紧张,会产生反作用。大部分的员工认为公司给的业绩压力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业绩压力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员工也可能选择辞职,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公司发展。

2.3.3员工的薪水及福利待遇。员工的薪资水平是反映员工在公司所创造的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合理的薪水使员工得到心理满足,更加有工作热情;而在调查中员工的薪资水平维持在2001―3000元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拓展训练的季节性比较强,所以造成员工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低。

公司的福利待遇是员工除了薪资报酬之外额外享有的权利。通过访谈了解到公司负责人认为除工资外的福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流动。郑州市的拓展培训公司大部分都为员工上了保险,定期组织旅游等活动,来满足员工的需求。事实表明对员工福利待遇的提高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员工流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通过对郑州市拓展培训公司的调查了解到部分公司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对拓展训练的认可度低。

3.1.2拥有专属培训基地的公司较少;培训师的技术等级集中在初级和中级,高级培训师较少,并且从业年限较短。

3.1.3郑州市的拓展培训公司中影响员工流动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的激励政策、采取的激励措施、薪资水平、员工的福利待遇。

3.1.4工作环境、业绩压力和升职机会对员工的流动有潜在的影响,工作环境改变或者业绩压力超出员工能接受的最大限度时,有可能导致员工离开公司,提高员工流动幅度,增加员工流动率。

3.2建议

3.2.1建议相关体育部门制定有关拓展培训公司和拓展行业的相应法规,使整个拓展行业走向正规,保证拓展训练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高拓展训练在企业中的认可度。各个公司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公司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推动郑州拓展训练行业的健康发展。

3.2.2拓展训练师资培养方面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主要是提高培训师的技术等级,对拓展培训师在团队协作精神、客户关系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度培训;争取培训基地的使用权,拥有自己专属的基地,保证能正常使用的同时更保证被培训者的安全。

3.2.3针对目前郑州市拓展培训公司员工流动的影响因素,建议培训公司按照员工的劳动付出给予劳动报酬,尽量做到公平;时刻关注员工需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发展平台。

3.2.4赋予员工在工作上的自和自由度,让员工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工作;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决定自,提高工作成就感;及时反馈员工的劳动成果,要让员工知道自己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