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 优质服务 措施
一、 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全程护理
(一) 打造产科护理队伍的品牌效应,推动模式病房的发展
在妇产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全体妇产科护士牢记“病人至上、精益求精”的服务宗旨,强化基础护理,从工作模式、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优质护理工作,朝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进,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护理品位,提高护理质量,满足广大孕产妇的合理需求,让患者在轻松、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就医。我院妇产科从护理人员的护理形象、护理理念、护理技术以及服务态度等多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动员培训,有力打造护理队伍的品牌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有效的跟踪、监督和管理,推动模式病房的发展。
(二) 落实责任包干,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长在临床工作模式及管理方式上都做了相应调整。病区严格实行“管床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的三级护理质控制度,权责分明,重新修订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并首先推出了“基础护理班”的创新排班模式,实施个性化的基础护理服务。每个床旁的基础护理实施记录表,包含了协助翻身、床上活动、排泄、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项目,每天由专业组长动态评估病人的自理需求,及时修订基础护理项目,护士长参与跟班督查、指导,进行环节质量控制,保障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三) 突出护士关床的服务特色,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
护士管床是我科的服务特色,就是根据科室的床位和护士数量,将某几个床位分给一个护士管理。让每个病人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护士服务。在管理中,护士要做到自己所管辖的床位病患得到及时满意的服务,随时随地出现在有需要的病人身边,一改以往病人需要的时候急着找护士的现象。还实行老带新人一组的分组横向管理,同时实行管床护士、上级护士与科室质控护士的三层纵向管理,真正做到为患者提供全程无忧的优质护理服务。
二、 保证护理安全,强化安全护理教育
为了保证护理安全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妇产科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第一、加强制度与职责教育。重申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微机护士尽其职责,杜绝了病人对收费的怀疑,巡视护士尽其职责,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不良现象的发生等。
第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以实习护士以及新入科护士等为重要培训对象,加强对她们的法律意识教育,有效提高其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她们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第三、规范护理行为。让护理人员明确侵权行为的概念以及由此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在医疗服务中履行注意义务,防范医疗过错,同时尊重患者隐私权,真正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重视患者安全。
第四、完善护理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急诊病人入院处置现场救治能力提高,防火、灭火的常识及紧急预案。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以确保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 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护理能力
(一) 加强对医护人员护理能力的培训
一是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需要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护理人员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三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同时多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有效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二) 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妇产科病房在做好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高度重视护士积极性的调动,实行了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制度。根据护理岗位的技术要求、工作风险、劳动强度、工作重要性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同时进行实际工作质和量的考核,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护士的责任感,增进了护患间交流与沟通,而绩效考评制度的实施又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积极性,妇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期间没有一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妇产科门诊作为医疗机构的一个窗口,主要负责女性病人的就医工作,为快速开展检查、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并保证病人全方位以及全过程满意,优质护理服务就显得异常关键。现将我院妇产科门诊2013年1至12月收治的600例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0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2013年1~12月收治的患者,年龄20~44岁,平均30.2±2.3岁。290例人工流产,280例患有阴道炎,540例孕妇,60例患有盆腔炎,30例属于其他情况。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0例(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600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间在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让病人根据医嘱服药,并按时做产前检查;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1)面带微笑,用语应文明礼貌:用笑脸迎接病人,微笑着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亲切以及文明礼貌的话语,主动找病人谈心,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由于妇产科门诊病人在接受治疗时话题主要以女性生殖器以及性为主,部分病人觉得难以启齿,不想详谈甚至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不少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态度非常敏感,不管哪种不良刺激均有使病人情绪发生变化的可能。所以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做到对其人格的尊重以及维护,不泄露其隐私,以防护患冲突,要珍爱每位病人,将其视为亲人,以使其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
(2)开展各项检查、治疗开始前应认真告知病人需要注意的问题:妇产科病人都有难以开口的隐私,女人细腻的天性,使其极易感到焦虑、紧张以及恐惧,因此在病人开展各种检查前,应先和病人做面对面交谈,让其清楚检查目的以及治疗过程,以消除思想顾虑,进而积极配合医师开展治疗。
(3)给予孕妇正确的保健指导:向孕妇讲解保健知识并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对其早、中以及晚孕期应做的检查并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并让其定期到医院接受产前检查。指导孕妇自数胎动,当妊娠晚期时应尽可能取左侧卧位,以利于胎盘循环。若感不适(头痛眼花、阴道出血以及胸闷气促等),应第一时间到医院治疗。
(4)编制并且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针对妇科常见以及多发病进行健康教育处方的编制,并发给有关患者,如LEEP刀手术、宫颈炎健康教育处方以及女性性卫生、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处方等,同时大力宣传病人所患疾病及其相关疾病常识以及妇女保健知识。可让病人将这些书面宣教材料带回家学习,抑或传授他人。
(5)准备所需物品同时协助医生开展手术:准备门诊需要用到的物品(扩阴器、一次性中单、手术器械包以及手套等)。应确保检查床以及诊察台的清洁,与此同时使用一次性臀垫,做检查并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使用一次性扩阴器以及乳胶手套、不锈钢器械所有病人用后均应给予高压灭菌,每日用紫外线对室内做长达1小时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出现。协助医生开展手术例如LEEP刀手术、无痛人流以及安。取节育环手术等。同时完成门诊开展的检查以及治疗工作例如阴道冲洗上药以及阴道镜检查等。对待病人应言语温和,动作利落轻柔,最为重要的是要保护其隐私。医护之间应该及时沟通,彼此尊重、帮助以及学习,力争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2 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观察组很满意患者为480例(80.0%)、满意患者为100例(16.7%),对照组很满意患者为250例(41.7%)、满意患者为160例(26.7%),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门诊是医院以及科室的一个窗口,不仅是医院医德医风的体现,而且是医院精神面貌的展示,同时还是医疗护理技术的展现。优质护理要求护士认真对待每件事,用情和真诚对待每位病人。妇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降低了门诊医生的工作量,保证了较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确保了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处理了门诊医生一方面要维持秩序,一方面要向病人交代检查需要注意问题以及解答疑问等难题,与此同时还减少了由于工作分心而引发的误诊以及漏诊等问题和医患矛盾,这样医生就能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发挥诊断水平。此外由此带来的投诉也大大减少,病人满意度得到极大提高,且医护患关系和谐,因此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极其关键的。
由本组资料可知,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观察组很满意患者为480例(80.0%)、满意患者为100例(16.7%),对照组很满意患者为250例(41.7%)、满意患者为160例(26.7%),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79-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医疗形势下,传统的以“疾病”或“手术”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存在的缺陷越来越突出,极大地制约了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专业知识的充分利用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严重阻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同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21世纪保健服务的需求。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卫生部号召各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有我就有满意”的口号。我院领导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于2011年1月在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总结出一整套住院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应用于在我院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200例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相关辅助检查证实为异位妊娠;②患者均为首次确诊妊娠;③患者均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④患者初中以上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⑤患者年龄均>18岁且 0.05)。见表1。
1.2 护理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存在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家属对患者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而患者的家属也是治疗的重要参与者,家属对疾病的看法和理解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加强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治疗效果和护理干预方法,消除患者和家属不必要的顾虑,对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1.2.2 学会倾听、劝说和疏导患者和家属 在对患者进行各项临床操作时,以微笑的方式及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尊重隐私,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同时,倾听患者和家属诉说心中的痛苦和恐惧,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深切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并表示出深切同情,最大程度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出现的疼痛委婉又深刻地帮助分析疼痛的性质,并告知疼痛干预方法。
1.2.3 正确评估疼痛程度 患者疼痛与患者的既往生活经历、既往疼痛体验、疼痛敏感程度、环境等众多影响有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综合评估疼痛程度,患者报告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及减轻、加剧疼痛的因素在内的疼痛信息。而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表情、、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资料行为反应进行评估,并对疼痛程度进行记录。
1.2.4 教会患者转移疼痛法 转移疼痛是新兴的止痛方法之一。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以通过让患者看电视、读小说等视觉分散法和听音乐、听故事等听力分散法。音乐疗法被越来越多应用于患者的疼痛干预。给患者提供包括古典音乐、轻音乐、佛教音乐和怀旧音乐在内的20首音乐,协助患者保持舒适,闭上眼睛,戴上耳机欣赏音乐30 min,每天2次,且在正式聆听前注意将音乐调至患者满意的音量,以免起到反作用。
1.3 效果观察
(1)疼痛程度:根据患者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将疼痛分为6级[3]:①Ⅰ级:患者无疼痛(1分);②Ⅱ级:患者有疼痛但是常常被患者忽视(2分);③Ⅲ级:患者有疼痛,无法忽视,但是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3分);④Ⅳ级:患者有疼痛,无法忽视,且干扰患者的注意力(4分);⑤Ⅴ级:患者有疼痛,无法忽视,且患者的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是尚能完成进食和排便等基本生理需求(5分);⑥Ⅵ级:患者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患者的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需休息和卧床休息(6分)。(2)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计算合格率;(3)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时填写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病房巡视频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疾病知识讲解、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注意事项讲解、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情况、患者隐私保护和产科病房环境等10项,每项10分,该调查表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否则认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然后根据资料性质选择合适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年龄和孕周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疼痛情况、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常规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99.00%)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高敏感快速测定血β-HCG和高分辨率B超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腹腔镜操作技术水平提高,异位妊娠能够得到及时诊断,该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大致发病在10/1000例妊娠左右[1-3]。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准确可能危及孕妇的生命[4-6]。
腹腔镜能够详细观察输卵管妊娠的部位和周围脏器的关系和粘连状态。输卵管妊娠着床部位呈现肿胀状、紫红色、膨隆和表面血管增生。如果孕妇腹腔内有出血则腹腔镜视野暗,又有凝血块附着,观察妊娠着床部位稍显困难,吸去腹腔内积血可使得腹腔镜视野变清晰,易于观察诊断[7,8]。当孕妇输卵管妊娠流产时则可在伞端见到活动性出血,在患侧输卵管伞部周围有血块积聚;当孕妇输卵管妊娠有破裂先兆时则可见病灶表面局部有浆液性渗出,且输卵管浆膜菲薄;当孕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则可见到病灶局部有不规则的裂口,有血液渗出或活动性出血,有时还能够见到绒毛或胎囊阻塞于裂口处,此时盆腔积血较多。由于孕妇不仅对腹腔镜手术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还担心此次妊娠对下一次妊娠的影响,心情极为沉重和复杂。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腹腔镜异位妊娠孕妇手术效果。为此,本研究即尝试性地探索了优质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患者中应用,并比较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
本研究笔者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200例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结果发现:常规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99.00%)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疼痛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有更高的认识,护理人员重点对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疼痛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治疗效果、按时服用药物和服用药物的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疼痛干预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能够有效避免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的生活质量;②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和患者家属对疼痛的认识,给予患者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再次怀孕的信心,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琳,黄蓉华. 异位妊娠发生率难以下降原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87-88.
[2] 张丽英. 异位妊娠的治疗进展[J]. 吉林医学,2012,33(21):4644-4646.
[3] 梁卓群. 异位妊娠的病因和治疗新进展[J].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130.
[4] 王丽萍.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105-106.
[5] 丹.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103-104.
[6] 陈作珍. 异位妊娠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147-148.
[7] 闭娟明,赵仁峰. 腹腔镜诊治宫外孕的研究进展[J]. 微创医学,2011,6(2):155-157.
[8] 李艳琴.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7):46-47.
关键词:
儿科;优质护理;措施;成效
为响应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我院儿科也开启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人文关怀,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注意个人操作措施及言行,不断控制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针对儿科患儿年龄小、缺乏自主表达及自理能力,以及患儿家属爱子心切等因素,这些都会增大儿科护理的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工作时间长,也增加了儿科护理管理的难度[2]。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7月期间,我院300例儿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150例。150例对照组中,男94例、女56例,年龄3月~10岁,平均年龄(6.5±1.2)岁;150例观察组中,男97例、女53例,年龄3月~10岁,平均年龄(6.4±1.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耐心讲述病房环境及主管医护人员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完善入院的各项辅助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及时汇报主管医师,协助其给予相应处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3]:①科室召开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使病区护理人员真正意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点及意义,针对患儿的心理及行为特殊性,做好儿科病区环境布置,使患儿更好融入到病房环境中,减少其哭闹及烦躁情绪,更好配合治疗及护理。②集中培训护理人员,并集中学习护理制度及岗位执行流程,强调基础护理的工作要求,并以测试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③针对儿科特点,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儿和(或)患儿家属自行填写,对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整体评定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真正意识到服务观念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④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资历、学历、能力将其进行分级管理,病房划分责任区,做到责任明确,护士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分配其管理患儿数量,同时,还要做到管理和监督。⑤根据儿科病区特点,合理定岗定人,结合患者需要及生活规律,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患儿的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排版模式,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过硬的操作技能及服务态度,赢得患儿家属的信任,从而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⑥在加强基础护理基础上,根据患儿病情及认知能力,提供分级护理服务,由责任护士评估患儿病情后,助理护士提供各项生活护理,另外,减少陪护人数,维持病房秩序。⑦根据患儿特点,进行分阶段的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给予专业性解答,并对特殊病情做好记录,耐心指导患儿家属,减轻其内心压力,增强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护理部每月一次科室专项检查,就基础护理、制度执行、护理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儿科护理质量评分,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护理质量评分的分值为0~100分,分为3个等级,<70分、70~90分、>90分[4];出院时,由患儿和(或)患儿家属自行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护理满意度针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健康教育、巡视病房、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为0~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0~84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70分及70~90分的例数均明显降低,而>90分的例数显著增多,整体的护理质量明显增高(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和(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非常满意率明显增高、不满意率显著降低,患儿和(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见表2.
3讨论
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减少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后,护理核心制度得到了规范执行,各岗位工作流程也得到了严格执行,尤其是分级护理制度及查对制度,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巡视病房,及时掌握患儿的病情进展,动态监测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确保了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强化基础护理,从而真正落实基础护理的各项服务,使患儿处于舒适的病房环境,继而改善病房管理中的问题。正确应用护理标识,做好交接班的护理工作,给予患儿及患儿家属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护理标识的重要性,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等现象的发生。加强科室护理质量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执行能力,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并做好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耐心与患儿和(或)患儿家属交流,及时解答其关于疾病的疑虑,以高质量服务赢得患儿及家属的认可,从而改善患儿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丽华,赵婷婷,唐姗姗.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8.
[2]孙小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9):117-118.
[3]周荣荣,周婧.优质护理在儿内科开展的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47-249.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3-01
自2010年3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地投入到示范病房的活动中,具体实施的措施如下:
1 营造科室服务氛围 制定规范示范服务标准及各项护理常规和生活护理操作,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优质服务理念,利用学习、开会的时间组织大家把工作中遇到的服务难题,进行交流与讨论。我们的整体护理人员对手术患儿的陪护人术前术后宣教与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患儿及其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 夯实基础护理,细化服务流程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护理,我们科室新增了两名整体护理人员,新病人入院后整体护理人员接待领至病床,进行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指导。责任护士负责患儿的生活护理及其术前健康宣教。术后责任护士进行,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
3 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3.1 每月一次业务学习 学习内容广泛:(1)交流沟通技巧如:患儿术后疼痛下床活动的交流方式,烫伤患儿拒绝涂药的交流方式。(2)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
3.2 每周一次的专科疾病宣教日及家长座谈会 给患儿的监护人讲解如:疝气、隐睾、阑尾炎、脑外伤、肠梗阻、肾积水、先天性尿道下裂等的发病原因及概念,术前和术后注意的事项。
3.3 每周一次生活护理 每周三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全科护士给患儿做生活护理。通过业务学习和开展家长座谈会让每一位护士切合实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她们在护理过程中能有效的把所掌握的信息传达给患儿及其监护人,取得了患儿及其监护人的信任,加深了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08-01
1 影响因素
1.1患者及家属因素
大多数患者认为来医院就医就只是来治病的,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治好就行了,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高。而且大部分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不了解,对陪而不护、无陪护制度不理解,很多家属有一定的陪护意愿[1]。此外,部分患者及其家属担心护士不能很好地照顾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同时还担心享受优质护理会增加住院费用,对是否享受优质护理支持度不够高,虽然期望护士能有较好的护理服务态度,对掌握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也有一定的需求,但对护士提供的生活照顾表示不适应,部分患者甚至不接受护士提供治疗以外的任何服务。
1.2领导不够重视
大多数医院领导重医轻护,重经济利益轻服务水平,认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只是护士们的事,护理部只要执行就行了。其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医院各个方面的配合,护理人员配置结构不合理,护理用具不到位,后勤支持力度不够等,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够影响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1.3医护人员观念落后
部分护士仍未能深刻领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认识片面,在加强基础护理的态度方面,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基层医院依然存在护士短缺、护理人力资源结构不均衡、护理队伍稳定性差、护士职称比例严重失衡等因素,从而影响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基层医院招聘护士综合素质不高,部分责任护士参加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不丰富,不能很好地观察病情、评估病人,存在护理安全隐患。
2 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了解优质护理的真正内涵,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使更多的患者及家属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医院可以设宣传栏,公示服务内容,责任护士应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进而使患者及家属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
2.2 提高全院工作人员的认识水平,转变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服务理念反映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道德的理性认识,而全新的服务理念能将护理人员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创新[2]。全院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优质护理的理念深入每名医护人员的心中,使其认识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为临床一线工作保驾护航,才有可能将优质护理做得更好。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护理人力的配置是否齐全和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安全[3]。在保证护士数量的同时要注重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以便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建立激励体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理质量、工作量、业务能力,病人满意度,给予不同的奖金系数,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3 总结
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重在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纠正一些思想的偏差,才能将示范工程落到实处[4]。只要始终坚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细致观察患者,完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转变护士的服务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就一定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攀峰,张会芝,祖鹏婧.优质护理服务期间家属和病人陪护意愿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2C):494495.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136-02
凶险性前置胎盘,即既往有剖腹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常伴有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在我国孕产妇中的发病率为0.24%~1.57%[1],是孕产妇晚期妊娠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对于部分前置胎盘产妇,如及时的进行剖腹产可以降低母婴死亡率,同时要配合临床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母婴孕后也非常重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现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影响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26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13例,年龄25~35岁,平均(29.5±2.0)岁;孕周25~38 周,平均(33.2±2.4)周。B组患者13例,年龄24~36岁,平均(27.2±2.5)岁;孕周25~38周,平均(31.7±3.5)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孕龄长短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的方法,具体的干预护理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患者会对自己和腹中胎儿的健康感到忧心,因而会产生烦躁、恐惧、焦虑不安等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的负面情绪,此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情况,消除抵抗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②饮食护理。③补充水分。④抢救措施。⑤术后饮食及睡眠护理[2]。对B组患者则直接进行常规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A、B组患者的听说、行走能力及两组患者并发贫血、血小板减少[3]以及胎儿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及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比较
经过护理后,A组患者听说能力、行走能力正常的例数及比例比B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出现并发症的比较
经过护理后, B组患者护理后并发贫血、血小板减少的的例数及比例发病率比A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胎儿的情况比较
经过护理后,B组患者发生胎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及比例比A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4]。因此病病例较少,目前临床认识较浅,一旦发生此病将严重威胁孕妇生命。此病过去的死亡率高达80%[5],近些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和产科危重症抢救技术的提高,此病的死亡率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在10%~20%[6]徘徊。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经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7],反应过于激烈就会严重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身体的修复,良好的护理干预往往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此病,有关专家做了一项调查,关于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的影响,调查显示,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8]。
对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有:①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会对自己和腹中胎儿的健康感到忧心,因而会产生烦躁、恐惧、焦虑不安等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的负面情绪,此时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情况,消除抵抗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9]。②饮食指导,对患者手术前、后进食及禁食情况进行嘱咐。③其他方面的护理,比如抢救措施、术后观察及术后饮食睡眠指导等。另外要让患者经常出去散步,舒缓心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的治疗[10]。
在本次探究中,对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影响进行了研究,护理后,A组患者听说能力、行走能力正常的人数及比例比B组患者高。B组患者护理后并发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胎儿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的人数及比例比A组患者高。发现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较普通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书梅.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永恒的基本内容[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54-455.
[2]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气[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2-313.
[3] 胡碧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7-788.
[4] 王兴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运用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15-216.
[5] 应丽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37-38.
[6] 崔妙玲,李敏燕,杨连招,等.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6-78.
[7] 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66-68.
[8] 黄娇鸿,杜良宵.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30-731.
【关键词】冠心病;监护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影响人民健康和长寿的主要疾病,且ICU病房是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重要基地。为了真正意义上提高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我们以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包括男28例,女16例;年龄4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1±11.38岁;大学4例、中专9例、高中25例、初中以下6例。干预组包括男26例,女18例;年龄4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2±12.42岁;大学3例、中专10例、高中27例、初中以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如下:
1)针对危重病人多、病人陪护多,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等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体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在准确及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细致入微的护理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杜绝了压疮的发生,加强了各种管路护理,规范了重点科室间的患者转交接流程和“腕带”使用管理,建立了危急值登记和处置制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效防范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3)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每年举办两期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班,结业后进行考试,要求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每个月,医院会组织一次护理学习,进行高难度护理理论培训。而各科室也会组织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
4)为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采取了许多配套措施。例如,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减少护士手工书写内容;完善后勤物资下收下送制度,降低护士外出办事频率;改进护理工作流程,在工作量大的晨晚间护理及集中治疗期间,增加护士人数;实行人性化管理,根据护士的个体需求,进行弹性排班。通过护理改革、观念转变、技能提升等诸多举措,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理工作真正贴近病人,让优质护理成为一种“惯例”。
5)注重护理细节,比如病人保暖问题。首先,患者身上有很多导连线和各种管道不便穿衣服而将衣服反穿,虽然这样也便于护理病人,但是反穿时衣服容易脱落,易暴露病人肩膀;对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或有气管切开的病人,在护理时不慎使被子往下滑暴露肩膀;意识不清、躁动的病人易使被子下滑暴露肩膀;ICU室内温度是常年按要求控制在20-24度左右的,肩膀不盖好容易使病人着凉。因此,应积极改进护理细节:除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多关注患者盖被子外,设计缝制“保暖护肩带”,给易暴露肩膀的病人使用,既达到了方便观察护理病人的目的,又解决了患者肩膀保暖的问题。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设P
2. 结果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如表1,干预组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优质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1],不是短期行为,不能走过场。其目的就是能真正为社会提供“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为保证此活动落在实处,取得实效,我院院结合实际,开展了工作,其中冠心病监护病房由于危重病人多[2]、突发事件多、纠纷多等特点成为了优质护理活动重点科室之一。为了找出突破口,真正意义上提高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我们以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12-01
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加大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要求,传统的护理模式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也促使临床护理工作向新的高度发展。本文通过向骨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改善了临床护理质量,增加护理安全系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具体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本院骨科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21-42岁之间,平均年龄28±3.11岁。学历:本科5名、专科1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10名;总床位数52张。将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由同一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对象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 优质护理服务管理方法 参照《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1]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①:相对固定整个病区的护理岗位,根据研究对象的学历、职称和技术水平设立相应的护理岗位,主管护士、责任护士、带班护士、治疗护士层级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主管护士负责全科室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负责临床护理工作的制定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检查,治疗护士负责护理工作的实施等。②护理服务个体化:根据护理对象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人性化护理服务,按照患者病情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确保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
1.3 指标观察 设计《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对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护理方法等基本信息以及健康知识普及、病房管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书书写、康复护理、危重病护理和患者满意度等护理质量,量化各种观察指标,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方面的护理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健康知识的普及、病房管理、康复护理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提高更为明显(P<0.01)。具体见表1。
表1 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分)
3 探讨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护环境,满足患者在医疗、生理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极大促进患者康复[2],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医院骨科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后,各方面的护理质量均有了较大改善,证实了优质护理在提升护理质量中的促进作用。
优质护理服务采用护理岗位固定化,按照先进的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与岗位职责相结合,各个层级护理人员坚守自身职责,护理质量逐层把关,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潜能,优化服务意识,有效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3],极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个体化的护理服务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骨科患者多因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动限制,根据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制定详尽的护理方案,及时调整护理级别,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给予全面的生活及医疗护理,活动部分受限者在促进康复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将心理疏导贯穿整个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就疾病特点、治疗措施、康复锻炼、疾病预后等情况及时进行护患沟通,提供人性化服务,指导患者消除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促进康复等,全方位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强化“服务于患者”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本次研究通过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将优质护理服务理论落实到具体的护理操作中,各方面的护理质量都得到改善(p<0.05),极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p<0.01),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基础。
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促进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护理岗位的固定化、护理内容的个体化等护理模式的建立使得护理工作向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10-211.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c)-015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applied to surgical operation on outpatients. Methods 50 patients in surgical operation on outpatients from in November 2013 to July 2014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were chose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befo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50 cases were chose as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the blood pressure change.The pain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by VAS.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by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After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DBP and SBP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Surgery;Outpatients
外科门诊是一所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诊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多样,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就诊时间不均衡,护理工作多种多样,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若不能给予患者满意的门诊护理,可能会影响其就诊,甚至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1-2]。近年来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大量研究结果均证明优质的护理模式对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成效[3-5]。为了使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7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外科门诊就诊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2~59岁,平均(34.6±5.2)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18例,高中以上19例;2013年1~10月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在我院外科门诊就诊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35.2±3.9)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17例,高中以上2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程序给予护理服务,按照患者就诊号,嘱患者在候诊区排队等候叫号,同时提供一些常见病的健康宣教,术前给予手术治疗的介绍及注意事项告知,然后遵医嘱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处理,处理完毕,交代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措施。①优化门诊护理服务流程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主诉病情对患者进行分流,耐心告知患者需要进行的流程地点、辅助检查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错漏问题,并在就诊科室门口橱窗内张贴就诊服务流程图、门诊就诊须知及健康教育处方等内容,方便患者阅读,对患者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知识普及。②心理疏导:护士对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交谈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解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保证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③积极探索新型的排班模式:采用APN 排班模式[2],按照护理人员的不同资质进行分配,既保证责任到人及工作的连续性,又可避免在交接班环节出现安全隐患,同时做到层层质控,高年资能力较强的护士负责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低年资护士负责病情较轻的患者。④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和教学,进行各种外科门诊常用技术的训练和考核,制订并实施奖罚制度,激发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转变概念,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来院就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①术前、术中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SBP、DBP。②采用VAS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于护理前后采用SAS和S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和SDS均由20个项目组成,4级评分,SAS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SDS总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总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④给两组患者发放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评分标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以满意和较满意计算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SBP、DBP的比较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的DBP、SBP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率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达到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卫计委提出了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以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其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通过强化基础护理和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目的[6-7]。为深化“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的护理理念,我院外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患者的就诊舒适度,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3.1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有利于患者术前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外科门诊诊疗环节多,护士工作繁忙,容易出现医患摩擦,加上患者对生理解剖及手术有关知识的缺乏,患者的情绪波动大,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心理,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的躯体应激反应,影响外科门诊手术的安全,甚至影响到手术效果及预后[8]。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运用于外科门诊手术患者中,结果发现,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的DBP、SBP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由于外科门诊患者存在身份、文化、民族,年龄、性格、病情等各方面的差异,其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加上外科门诊手术室工作量大,诊疗环节多,护士工作繁忙,容易出现医患摩擦、患者的情绪波动大等情况发生。本研究的优质服务中,护理人员主动与就诊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知识,解释病情变化的规律,语言清晰、准确、温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了解疾病发展与转归,释放其负性心理,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被关心,使其树立接受治疗最佳心理状态,以利于患者的康复[11-12]。说明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焦虑、恐惧、紧张及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3.3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
本研究中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4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在外科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增加了责任感,从初诊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和出诊医生情况、手术前后的护理等方面着手,提供主动、真情、便捷、周到、温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了门诊护理工作的护理质量,让患者感到安全、放心、满意[6-9]。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P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推动了外科门诊护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外科门诊的护理工作质量,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更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伟智,王红,胡容.深化整体护理是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6-418.
[2] 夏桂芬,徐梅芳,朱跃洲.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09,7(3):194-197.
[3] 陈敬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2):239-240.
[4] 薛秀丽,胡亚妮,陈淑云,等.临床护士优质护理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1):9-11.
[5] 朱天掸.浅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8):110-111.
[6] 许风琴,尼春萍.综合医院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0,24(11):2988-2989.
[7]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J].护理管理杂志,2010,5:312-313.
[8] 陈新年.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6):103-104.
[9] 王力群,蒋丽,曾燕.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工作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26):2463-2465.
[10] 徐东辉,史淑兰,张风玲.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68.
[11] 李丽匀,张瑾.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7):189.
[12] 步红兵,严翎,储建耘.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全科护理,2012,10(2):160-161.
[13] 陈慧,莫晓琼,刘立捷.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2006-200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效果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卫生部门号召各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有我就有满意”的口号。我院领导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于2011年1月在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笔者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比较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妊娠结局。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7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年龄在25~38岁之间,平均年龄(27.47±9.83)岁;初产妇53例,经产妇35例;孕周≤30周23例,3l~33周41例,≥34周24例;双胎妊娠33例,单胎妊娠55例。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在孕周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护理 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如适当休息、低盐高蛋白饮食、观察血压等。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健康教育 印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知识专栏,定期组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专题讲座”等进行有效的宣教和指导,以个别谈话形式向其讲其发病的可能机制、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2 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 妇产科病房墙壁上挂置温馨的花篮,地面、玻璃及桌椅擦拭干净,被褥舒适卫生整洁,病房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病房设置电视,病床两侧有方便使用的折叠床挡,避免患者摔倒。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活动保障。各种标牌显示清晰,为患者指向明确。对活动受限的患者提供轮椅。
1.2.3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心理护理 患者紧张、焦虑、抑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普遍存在,而患者的家属也是治疗的重要参与者,家属对疾病的看法和理解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操作的过程中,认真执行礼貌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称呼尽量与患者社会和职业相称,让患者有亲切感,能够找回被人尊重的感觉,一视同仁对待患者,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该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效果和遵医接受治疗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正确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不必要的顾虑,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2.4 情感宣泄干预 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对患者的诉说不加评判,指导正确的情绪宣泄方法,适当给予安慰,邀请同类疾病患者与其交谈,让其对整个治疗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
1.2.5 音乐干预 给患者提供包括古典音乐、轻音乐等在内的20首音乐,协助患者保持舒适,闭上眼睛,戴上耳机欣赏音乐30 min,2次/d,且在正式聆听前注意将音乐调制患者满意的音量,以免起到反作用。
1.3 观察指标 ①痊愈:患者血压、蛋白尿和水肿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血压、蛋白尿和水肿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③无效:患者上述指标无变化或加重。本研究除治疗无效外,其他情况均视为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等于痊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资料均有同一个人录入,并由同一人负责核实,确保所有资料的准确无误。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t 检验和 χ2 检验。 P
2 结果
2.1 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孕妇临床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组总有效有40例,痊愈28例,有效为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而常规护理组总有效有33例,痊愈17例,有效为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孕妇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 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孕妇在产后出血、子痫、剖宫产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孕妇患病后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和安全,导致孕妇出现抽搐、昏迷、脑水肿、脑出血、心肾衰竭等,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和安全,是导致产妇及婴儿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了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外,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改善预后十分有效[3-5]。常规护理只能应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患者舒适度,则显得相对不足。与患者接触最多最为紧密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积极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笔者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优质护理服务前)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随机选择的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优质护理服务后) 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8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结果发现:护理干预组孕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 P
参 考 文 献
[1] 陈婉珍.围产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转归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9):286-287.
[2] 章晓慧,刘正大,董有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及治疗的药物研究进展.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13 (5):371-373.
[3] 陈秀芬.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 200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