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民族音乐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7 04:05: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民族音乐论文

篇(1)

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调式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

游戏中运用民族调式是音乐的主体,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仙剑奇侠传》的游戏音乐中,由于羽、角调式不但具有西方小调风格委婉悠扬的特点,还具有东方特有的哀婉性忧伤美,符合游戏风格和剧情的需要。因此,前面二十首音乐运用羽调式的达到了十多首,采用宫调式的作品几乎没有,其他几首也运用了民族调式角调式。如:第六首《蝶恋》的主题旋律优美、含蓄,是一首表达爱情主题的乐曲,因此,采用了羽调式,成了游戏音乐的核心主题,增强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仙剑奇侠传》中序奏音乐《云谷鹤峰》,为了奠定游戏的基调,也采用了羽调式,描绘了青山幽谷、笛声悠远的景色,音乐主题富于活力,清新明快。另外,为了使音乐洋溢浓厚的民族特色。《仙剑奇侠传》采用了民族五声、六声的调式。如:游戏音乐第六首、三十一首、十六首等都采用了民族六声调式,而第十四首等都采用了五声的调式。我国的五声、六声调式没有与主音形成强烈的倾向性,半音功能被弱化,半音成了音乐进行的一个辅助音、经过音,没有西方音乐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因此曲中出现的变宫就是作为经过音在使用。

(一)民族音乐元素和声

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在三度音程关系和弦基础上,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弦音乐具有西方音乐的典型特征。但是为了避免与民族音乐的不统一,在游戏音乐中,很多音乐没有使用这样的一种典型结构,而是使用了不完整的和弦,按照四度叠置的和声,凸现了东方的民族特点,形成了东方色彩性的和声。如:《仙剑奇侠传》中《逆天而行》的音乐,从音乐的开始,旋律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活力、张力、空旷、不呆板的音乐效果,连续使用了四度叠置的和声,凸显了民族和声的特点,避免了三度和声过于硬板的音响,不仅在旋律声部,还是其它织体声部,这种四度叠置的和声和下面和声声部一起被采用,形成了一个协和、统一的整体。在这首音乐中,几乎没有不采用四度和声的地方,音乐的中心一直就是四度和声。因此,这是创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并不是一种偶然。而在第六首《蝶恋》中,也采用了带有民族性的四度叠置的和声。音乐重负两个铺底性的和声声部,采用了四度叠置和声,使用了弦乐,并且为了形成独特的运维,始终贯穿整个乐曲中。

篇(2)

二、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一)电影与民族音乐的融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所以说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多而且各具特色,我国民族音乐经过历史的洗礼更具特色,留下了其中的精华,更有与外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其不断与外国文化相融合,吸收并改进了原有的不合理的元素,可以说现在的民族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音乐,取材于人民群众,又包含了西方的民族风情,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物,有戏曲、民歌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视听,既保证了画面的美感,但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听觉强度,从而使电影的音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影片的整体效果。电影音乐源于传统的民间音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传统音乐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具有民族风情的音乐为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电影中每一个经典素材的塑造,都取决于音乐效果,电影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民族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体现

电影中的民族元素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1、戏曲

戏曲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艺术中独具代表性。北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对我国歌剧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更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新型电影与传统戏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更易于吸引观众的眼球。像是影片《霸王别姬》,其中的戏曲音乐的运用就恰到好处,京剧旋律的运转昭示了剧中人物的命运轨迹,与其紧密相连,将剧中人物一生的转变更戏剧化,对比影片的整体氛围,这部电影是在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很好用。

2、民族歌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有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民歌作为一种最易于表达情感的形式,自热而然的就踏上了历史舞台,民歌流露出的是浓浓的地方色彩,而将我国的民族音乐简要的分为两部分即南北两大块,北方的人兼具热情、豪放,所以民族音乐也以阳刚之气为主,南方人与北方人不同,南方人婉约细腻,所以南方音乐以阴柔为主,在电影的拍摄制作中,选取一定的民间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影片更具真实性及感染性。《嘎达梅林》中同样也采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真实的再现了蒙古人豪放洒脱的不羁的生活方式,其运用的长短调,使整个电影有张有弛,收放自如。

3、民族乐器

大家都知道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乐器是音乐的灵魂,没有乐器不成音乐,而民族乐器的大量使用使得电影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影片《卧虎藏龙》中将西方音乐与传统的音乐结合在一起,既能领略到西方乐器的磅礴气势,又能感受到民族特色的清新之气,兼具东西方特色的影片赢得了高票房。还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电影《十面埋伏》,他们用琵琶做主要工具,琵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其音色和音质是不可否认的。琵琶曲的出现迎来了影片的开幕,伴随着琵琶曲的节奏影片的剧情一步步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本片中琵琶曲的运用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寓意。

篇(3)

(1)古代呼伦贝尔音乐文化时期,从西汉至清朝年间,此阶段的音乐主要是以表现人们生产活动和展现动物的可爱形象为主,这一阶段前期音乐古朴原始、曲调简短、节奏鲜明,同时具有舞蹈性的风格,这一阶段后期音乐音调悠扬、节奏自由、腔多词少,具有极强的抒情性.

(2)近代呼伦贝尔音乐文化时期,清朝后期至今,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人们的经济形态发生了改变,音乐文化也随之改变,草原游牧音乐文化形态与半农半牧音乐文化形态同时存在,近代呼伦贝尔音乐文化时期是音乐风格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1.2呼伦贝尔音乐文化特征呼伦贝尔地区有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春夏时节五颜六色的花朵布满整个草原,令人沉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歌飘荡在草原上,诉说着草原上的动人故事,展现着草原的美丽风光.呼伦贝尔民歌数量、种类繁多,也反映了深刻、广泛的社会生活内涵,同时蕴含着呼伦贝尔人民的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等诸多方面.长调民歌是蒙古人长期在草原上生活、劳动中所创造的一种民歌体裁,它是蒙古族草原音乐文化发展的最高形态,其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蒙古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但体现了蒙古族所共有的传统文化特征,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呼伦贝尔长调民歌曲调舒缓,开阔明亮,“诺古拉”相对单纯,以硬腭式“诺古拉”为主.调式方面,呼伦贝尔长调民歌转调离调手法运用较为普遍,具有柔和宽厚的色彩.

篇(4)

1.节奏。音乐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就是旋律和节奏,而节奏又先于旋律诞生。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节奏是一个鲜明的特征。其主要包括切分节奏、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三种。这些都是通过改变重音的位置,使之形成欢快愉悦的特点。

2.节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民族音乐中,主要节拍形式都是均匀性的律动方式。而在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不规则节拍、混合节拍以及散板型节拍的应用较为普遍。这种非均匀律动方式的独特节拍给人以一种摇曳的、粗犷豪放的感觉。散板型节拍没有明显的重音,节奏自由,适合表现抒情性强的乐思,带有了浪漫气息。

3.旋律与调性。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中,既具有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也有欧洲的大小调式和教会调式,有时甚至两种在一首曲子中混合使用。

(二)钢琴的特点

1.音域宽广。现代钢琴一般都有88个琴键,也就是从大字二组的A到小字五组的c的全部半音。有些钢琴的低音区还有比大字二组的A更低的若干琴键。这样宽广的音域,只有管风琴可与其相比,超出了任何其他乐器。

2.音量变化幅度巨大。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度、力度。钢琴既可发出十分微弱、人耳刚刚能听见的弱音(ppp),也可发出宏亮有力、震撼人心的强音(fff),以及处于极弱极强两者之间的各个力度层次的声音。并且,这些不同的力度都是可以随钢琴家的心之所欲弹出的,这又使钢琴胜过包括管风琴在内的所有单件乐器。

3.最理想的多声乐器。由于钢琴使用十二平均律,使音乐的转调、复调、和声获得极大的自由。弹奏者借助踏板的作用,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无限丰富的不同音的纵向、立体组合。多声,即多声思维。多声思维,使音乐从单线条的变成多线条复合的,平面的变成为立体的,这就是钢琴具备的任何单个乐器都无法与其相比的表现无限丰富的艺术内容的可能性。钢琴的这三种特点,为满足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调性的特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民族音乐与钢琴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二、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钢琴与民族音乐相融合的途径

(一)音乐理论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将钢琴与新疆民族音乐相融合,首先要做到音乐理论上的融合。教师要通过研究钢琴音乐理论和新疆民族音乐理论,充分吸收二者之中的优秀成分,形成新的音乐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用这种全新的音乐理论来指导教学,学生会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走出一条新的新疆民族音乐之路。

(二)创作风格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对于教学中需要用到的音乐作品,应该进行再次创作。那么创作过程中,风格应该如何把握呢?钢琴音乐的风格结构规整,伴奏和旋律分工清楚,内容直接明了,在形式上还往往融入丰富的和声和半音旋律,通过和声营造一种虚幻的意境。新疆民族音乐突出了活泼、自由舞蹈性强的风格,因此要将两种音乐风格相融合,使民族音乐因素同欧洲音乐因素相结合,进而创造出最动听的音乐。

(三)音乐理念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改变共性创作的特点,充分给予老师和学生的艺术创作的自由,不设统一的音乐创作标准,相互包容,相互吸纳,通过音乐理念的融合,使传统新疆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竞争中焕发新的竞争力。

(四)音乐群体的融合

在高校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钢琴音乐的受众群体和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的融合问题,通过受众群体的融合,进一步扩大新疆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这样会为新疆民族音乐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篇(5)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

由于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对音乐的审美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逐渐接触到外界信息和音乐艺术形式,音乐审美观念逐渐产生了改变。人们通过电视欣赏到更多的音乐作品,通过手机和电脑了解到来自全世界的音乐知识和理念,艺术审美观逐渐改变,开始逐渐吸收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并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加工和改编,形成了新的民乐形式,这种新民乐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民族音乐的意蕴内涵和表达形式,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民族声乐的传播范围,增强了民族声乐的包容性和感染性。例如,无线网络普及环境下,各族人民可以将本民族的音乐录制成音频或视频,进而进行flas加工,搭配图片和动画,使之更加生动可感,然后上传到相关的视频网站,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就可以共同欣赏和分享,这不仅扩大了民族音乐的影响力,而且也会使欣赏视频的人产生音乐审美上的变化。调查显示,目前许多非本民族音乐逐渐进入各族人民的生活,并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少数民族歌手认为这些新的音乐形式更易于表演,且更受欢迎,例如,哈尼族人民将陕北民歌《拥军秧歌》用本民族语言演唱,搭配本民族舞蹈,显得更加生动感人;楚雄黎族的左脚调也在新媒体背景下逐渐引入流行元素,用新的曲调进行翻唱,受到大家的喜爱和传唱。可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受到各种音乐元素的影响,审美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人们不再向往古朴、自然、原始的传统音乐审美元素,而更倾向于流行音乐的审美理念。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乐价值观念的发展

篇(6)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而多媒体课件有着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正好能有效地吸引幼儿,让他们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激情畅想。于是,我巧妙地将课件介入其中引领整个活动。例如:在进行《苗岭的早晨》这首民乐欣赏时,我先让幼儿听音乐,再看课件,幼儿看到了一幅幅描写苗岭的风景画面:清晨一人在渡江——竹林中印出一丝丝晨光——处处都有鸟的鸣叫声和嘻戏声——农民在辛勤的插秧——很多人划着桨回家。在多次观赏和聆听中,幼儿时而说:“音乐很美妙,太好听了”;时而手脚并用,并舞动起身子来,特别是看到农民伯伯插秧,一片欢腾的景象时,他们的情绪特别高亢;时而看到人们划动木筏渡江时,他们能静下来静静地去品味、去聆听。到了演奏环节,幼儿迫不急待地拿着自己制作的笛子进行演奏,真是美妙至极。

2.结合图谱,感受多媒体的便捷

幼儿园的民族音乐欣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便是音乐和图谱。只要合理利用图谱和多媒体,既便捷又一目了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蝴蝶找花》是一节小班音乐活动,音乐截取了梁祝——化蝶的片段。我便制作了Flas图谱,孩子们看得入神,听得仔细,被有趣动画深深的吸引,在动画图谱的帮助下,孩子们轻松理解了音乐的结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了起来。每个孩子都在动画图谱的指挥下愉悦进行表演。活动中幼儿创编出蝴蝶飞舞的动作,与同伴合作进行表演。在优美乐曲的熏陶下,孩子们大胆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表现蝴蝶飞、蝴蝶闻花香等不同情景下的动态;用手腕靠拢,手心向上,手指张开的动作做花开放的形象。孩子们将两种角色表现的非常准确,两两合作比较融洽。

二、利用多媒体,发展音乐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奥尔夫特别强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学习环境,他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是最重要的。”而民乐课题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开扩幼儿的视野,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1.收集民间乐器

在课题研究中,家长们也被幼儿在开展民族音乐课题时的热情所感染,自觉地帮忙收集各种各样的民间资源。琪琪和航航的妈妈为我们带来了民族服装,铭铭的妈妈为我们带来了可爱的小木偶,越越的奶奶带来了拨浪鼓……还有很多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利用奶粉罐、塑料管、吸管、纸张、线,为我们自制了小乐器,如排箫、串铃、二胡、琵琶、鼓、拨浪鼓等。我们同时利用学校的资源,借来小镗锣、木鱼、串铃、铜铃、鼓等乐器。把这些乐器放在乐器展览台上,为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更充实丰富的环境。

2.创编民间舞蹈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在活动中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来让幼儿感受民乐作品,并利用舞蹈的形式,让幼儿逐步投入民乐这种意境中去。如:民族音乐《小妹跳脚甩罗罗》是用京胡演奏的,听完音乐有的幼儿说:“音乐节奏很欢快,让人听了很高兴。”有的说:“好像很多人在跳舞。”接着我给幼儿播放舞蹈视频,并让他们来学一学。他们有的踢脚,有的抬脚,还手腕着手,或者手拉着手。在个别练习和集体教学后,我让他们找一个舞伴,并和对方商量好刚开始怎么跳,接着怎么跳,用什么形式。音乐响起来后,他们两两手腕手,或者两两手拉手,跳起了舞蹈,看着幼儿一副畅快淋漓的样子,我为他们暗自高兴。

三、巧用多媒体,表扬赞美,优化教学过程

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强化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优化组合。

1.巧用多媒体,展开自信的翅膀

教师的肯定是激发孩子学习民族音乐的“火种”。对于幼儿学习民族音乐的效果无论是好还是不近人意,都应给予肯定,并及时加以指导。例如:古筝配乐演奏的《茉莉花》,我配上了简单的动作,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刚开始很多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跟上音乐的旋律做出优美的动作,我们班的畅畅却不动声色的坐着。过了一个多星期,在众多朵“茉莉花”中有一朵不起眼的“茉莉花”默默地绽放开来,那是如此的闪亮,而那朵花恰恰是畅畅开的,绽放在了畅畅小朋友的心头。于是,我马上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畅畅的进步,此刻的他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之后每一次播放《茉莉花》这首音乐,畅畅总是早早的坐在中间,一丝不苟的模仿着做茉莉花的动作。走进“茉莉花”,让我们聆听到了另一个儿童的声音;走进“茉莉花”,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个心灵的角落。

篇(7)

(二)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的认知程度不高,存在畏惧心理视唱练耳教学是各个音乐院校、师范院校中专业入学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学生往往只意识到视唱练耳教学在应试上的重要性,而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这是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认知程度不高的表现之一。其二主要表现在少数学生不喜欢视唱练耳教学,更有甚者存在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畏惧心理。其原因有二:一是视唱练耳教学的趣味性不强,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二是视唱练耳教学是对学生音乐技能上的训练,越到后期,视唱练耳教学的技术性越强,学生的学习难度就越大,有的甚至超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思维的培养措施

(一)改革音乐院校现有的教学结构,加强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西结合的理念早已扎根于中国人的观念中,本文所强调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民族思维目的并不在于排斥西洋音乐思维,而是期望在教学中能够双管齐下,通过二者的紧密结合,达到对两种音乐背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改革现有的教学结构,首先是夯实西洋调式音感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渗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其次是教学形式上采取班级授课制和个体辅导制两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第三点则是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余地,学生课后能够积极主动加以训练者居于少数,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都应留有空余时间让学生总结、思考,甚至是当堂练习。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能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熟练运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的师资队伍前一节有讲到师资队伍建设对视唱练耳教学中深入民族音乐元素的重要性,但是这样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该如何建设便成了一个硕大的难题。要想学生学得好,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同样,要想学生具有民族音乐思维,教师本身也应该具有民族音乐素质。教师本身就具有雄厚的音乐功底,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音乐知识结构框架的重新建构能力都在学生之上,在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教师民族音乐知识的灌输便是强化教师民族音乐素质的措施之一。中国传统乐器的种类多是得到全球认可的,在最近一期《我是歌手》中韩国歌王———郑淳元,便在节目中发出了此类感叹。但是试问,有几个音乐教师能够坦言———我对中国传统乐器能够如数家珍,因此加强教师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学习也可以加强教师的民族音乐思维训练。口传心授是民族音乐神韵的真正精髓,教师应多多参加民俗活动,让自己接受中国本土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接受民族音乐思维训练。

(三)建立双音感的训练模式,教会学生民族调试音感的基本训练方法,以抵制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畏难情绪建立双音感的训练模式是中西结合的一种形式,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中,中西音乐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能够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体验和感知两种形式的音乐魅力。视唱练耳教学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因此建立双音感的训练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学生民族调试音感的基本训练方法,强化学生对音准、节奏节拍的把握。建立双音感的训练模式也可以改善以往教学内容单一的困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中西方音乐元素相互交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消除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畏难、消极心理。

篇(8)

二、解放幼儿的头脑,激发幼儿音乐审美情感

以“情”表乐,让欣赏真实自然。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必然是真情的流露。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陶行知提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民族音乐旋律动听、节奏鲜明、感彩丰富易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激励幼儿用生动的表情,饱含情感语言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例如:在欣赏江南丝竹乐《春绿江南》中,通过模仿春雨中婀娜多姿的柳树,阳光下千姿百态的花朵、春风中翩然起舞的蝴蝶、春光中划过天空的飞鸟将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幼儿对春天来临的期盼、欣喜之情跃然脸上,对春光无限好的赞美之意尽在无声的动作表演中。蒙古小调《森吉德玛》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的性格。全曲分为两段,第一段用慢板表现了蒙古草原宁静,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第二段再现了放牧归来,万马奔腾、载歌载舞的景象。结合图片仔细聆听,孩子们用舒缓、伸展的动作展现蓝天、白云、绿草、小花;用热烈、奔放的动作表现马儿的快跑、牧民放马归来是的喜悦。孩子在民乐活动中的脸部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都是对音乐的感悟,真实情感的流露。

三、解放幼儿的嘴巴,提高幼儿自我表达的能力

以“声”绘乐,让欣赏丰富多彩。一个受人喜爱的音乐作品必然动听悦耳。我国的民族音乐是由民族乐器演奏的,幼儿使用的演奏乐器中有部分属于民间打击乐器,如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使用这些适合幼儿的民族乐器来配合民族音乐演奏,不但符合乐曲的性质,也易于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美感。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喜洋洋》时,我先让幼儿采用了打击乐常用的声势练习,让幼儿用嘴巴发出的响声模仿不同的民间打击乐器,然后再选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打击乐器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乐器跟着音乐一起演奏,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操作打击乐也可以表达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地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如在欣赏广东民歌《采茶扑蝶》音乐活动中,幼儿想象一边采茶一边扑蝶的情境,幼儿自由的选择适合的乐器轻声演奏扑蝶的情景,再选择另一种乐器表现采茶时欢乐的情景。

篇(9)

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民族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弘扬和发展,才能够使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而我国的民族音乐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许多文化在民族音乐中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能够感受到强大的民族意识,同时能够使我们的青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当今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由于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盲目的追星,甚至出现了一些疯狂的行为,使学生的原始的音乐素养消失殆尽。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民族音乐中有很多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健全的心理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的意义也相当深远。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继承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了解中华文化的精深的部分,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达到更好地传承文化的目的。

二、加强高中音乐中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策略

(一)加强对于各种文化的认识,促进民族音乐教学

重视高中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的民族意识和优越感迅速提升,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是民族音乐的重要使命,同时应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民族音乐带来的精彩内容。通过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也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各种文化中吸取精华部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华。加强对于各种文化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不同体验,使自己的视野更加的宽广。比如在学习《我是中国人》的时候,可以感受到音乐中那有板有眼的节奏,韵律激昂铿锵,令人振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丰富民族音乐的教学方式,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

音乐,作为一种融合了很多音乐情感因素的艺术,能够用更多的方式来学习,才能够从中理解出更多的不同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集中更多的情感去体验音乐中的灵魂所在,让学生慢慢理解其中的内涵。例如,同样以《我是中国人》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每句词中的场景,通过这种想象来更好的理解音乐中的不同情感,让了解这方面内容的学生做一下演唱示范,让其他同学在示范演唱的同学歌声中感受不一样的音乐气息,然后在自己跟着音乐哼唱,这样会对于这首曲有一个不一样的理解,通过不同的学习和赏析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其中蕴含的内涵意义,能够更加深刻地去感受音乐,从而达到喜欢上民族音乐的效果。

(三)在演唱民族歌曲中感受民族自豪感

对于音乐,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演唱,民族音乐也不例外,只有让学生慢慢学会演唱民族音乐,学生才能够受到民族音乐的感染,才能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给自己带来的骄傲,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族特色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是中国人》歌词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励志的内容,同样也有许多是体现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骄傲和自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增加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认同感,从而能够激发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美丽的祖国并且为美好的明天奋斗。

(四)利用多媒体的帮助,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

篇(10)

二、在高校中继承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途径

(一)完善高校音乐课程安排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既要立足于本土音乐又要完善少数民族音乐的设置,彼此相辅相成,共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环境中,主要构建音乐类型、方式、风格为主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课程中要应用于理论结合实践来进行,进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理论的课程,如《中国民歌鉴赏》、《中国民乐演唱基础》、《民族民间音乐》等。在此之外,应有计划地设置师生户外实践教学去用心灵感受体会民族音乐的产生、艺术风格等。这种方式会让大学生更好的吸收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形式,并受益颇多。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最根本的是以听赏为基础。听音乐是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认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逐渐建立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如山西民歌《绣荷包》、东北民歌《小拜年》、《小看戏》、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其次听赏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戏剧,如黄梅戏、豫剧、越剧等。再者听赏民歌器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曲《空山鸟语》、《二泉映月》等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的途径,其次结合实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满足当代大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

三、高校音乐教育融入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高校音乐课堂

目前,我国大学大部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音乐选修类课程较少,大多以欣赏为主,只有极少类少数民族大学开设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在高校的音乐课程上增添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可以让大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文化,同时也能丰富高校音乐教学的内涵,丰富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广大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堂中丰富了音乐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音乐文化的和谐与发展

音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观念与认知的所在。我国音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能被人遗忘,它有其独特的魅力,象征着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仅是在提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也是在促进各少数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熔铸在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并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个性文化与中国传统多样性文化共同发展。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目前并不是处在普及的阶段,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也并不全面。高校音乐教育吸收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从中对少数民族加深认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对树立新时期大学生的文化观念、认识价值、思维方式及精神内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开设少数民族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各种各样的独特音乐,还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气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使他们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来自不同民族的同胞,尊重文化差异性,使他们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篇(11)

二、民族音乐文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智慧的结晶,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音乐文化,无论在我国的音乐史上还是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作为学前教育的学生,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海洋中,学习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从音乐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可以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因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学习为全社会点亮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希望之光。在学前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任何一门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应该以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让学前专业学生树立起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观念,为弘扬和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而努力。通过民族音乐达到育人的目的,以促进民族素质,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使学前专业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不断提高。

三、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融合与发展思考

柯达伊认为,挖掘民族民间资源,以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母语来实施基础音乐教育可以更有效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文化素养,让音乐真正地属于每一个人。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时,不但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而且要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掌握当地的民歌演唱方法及简单演奏民族民间器乐的常识,不断吸收民族音乐的精髓对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还有利于学前专业学生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通过“倾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通过“倾听”感受民族音乐是一门必修的课程。我们作为学前专业教育者,去创造良好的民族鉴赏氛围是责无旁贷的,通过欣赏民族音乐来培养学前专业学生高尚的情操,在音乐思维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了解我国56个少数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体裁,真正达到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在欣赏民族音乐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目前音乐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比重,让学生充分了解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钢琴教学中,多演奏中国优秀作品;在舞蹈教学中,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语言等,逐渐把民族音乐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二)编写民族民间音乐与学前教育专业融合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为了强化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工作,编写一部适合学前教育特点的民族音乐欣赏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教材内容的选材上应注意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普及民族音乐基本知识为主,兼及部分民族音乐理论。把具有代表性的、有审美价值的民族音乐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教材中,教材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体,合理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大类。对民族民间的各类音乐素材进行合理的编写,在教材结构中突出民族音乐内容的比例,使民族音乐和学前教育有机地融合得到和谐发展,具有继承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