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工作前心理活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6-21 09:52: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作前心理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作前心理活动总结

篇(1)

一、团体心理活动在我校的实施情况

(一)指导思想

针对我校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以活动为主要导向的团体心理活动,借助整个团体的动力及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团体成员更深的自我探索、自我领悟及自我完善。在彼此尊重、安全、轻松、开放的氛围下,团体成员放下个人的防卫,充分投入团体活动中,在体验和领悟中致力于每个成员的内在成长。

(二)实施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丰富我校德育载体,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在实践上探寻并建立一种科学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为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一种范式,对促进中职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和重要意义。

(三)实施对象

选取我校2014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使用心理测评系统中的《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其进行测试,最后根据专业、班主任意愿等因素选择9个班作为被试。

(四)实施内容

根据测试结果以及班主任讨论会中反映的目前我校中职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教授提出的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模型为基础,选择和最终确定主要围绕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进取心、抗挫能力、积极乐观九种心理素质来设计和开展团体心理活动。每种心理素质设计一至两次团体心理活动。

(五)活动设计和开展要求

每次团体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导入、活动体验、活动讨论分享、活动总结、活动结束等环节。导入环节通过一些热身活动或小故事等引入活动主题;体验环节开展主题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或游戏中体验和感悟;讨论分享环节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促进学生对游戏和活动的感悟;活动总结通过教师对本次活动的小结,点出活动的主旨,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最后的活动结束可采用歌曲、诗朗诵、集体口号等形式,来达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活动效果的作用。其中,讨论分享是每次活动的重点,包括个体分享、小组内分享、班级分享。活动体验完成后,各小组组员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组内讨论分享,然后再由小组代表把小组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二、中职学校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团体心理活动丰富德育载体

团体心理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分享和感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有别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范式,在以往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纪律教育等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的载体。

(二)契合中职学生的心身特点,提高教育成效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心理活动课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这与中职学生不擅长传统教学的学习,好动、好奇、好模仿、动手能力强等特点相符合,能很好地把中职生的优势特点展现出来,进而提高他们的信心和积极主动性。如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得到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自然增加。

(三)促进班主任和学生心灵成长,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通过团体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团结合作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受到积极影响,促进其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使班主任在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方面有更多的途径和更有效的方法,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与自我效能感。

1.在活动体验中收获自信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

不少班主任反映自己班上的学生刚进校时明显缺乏自信心,很多学生不敢上台发言,上课不敢与老师互动交流,班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还有一些学生照相时不敢把自己亮出来,总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对自己没有一点自信心。还有很多班主任反映绝大部分中职生都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在学习社团、学校、班级活动等方面,都抱着消极的态度,不愿主动去参与和争取,班主任需要在班上做大量的动员工作,很多时候还是收效甚微。

在一次次团体心理活动中,很多学生收获了老师、同学和自我的肯定,在这些肯定中他们成长了,进步了。在课堂上他们能自信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在相机镜头前他们会自如地微笑……一位班主任老师说:“今年学校组织的校运会和艺术节,我们班的学生不用我动员就自发地报名参加了,在校运会上他们努力拼搏、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取得了入场式第五名、一个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很大的进步,看到他们的点滴变化,我觉得特别高兴、特别自豪!我和他们一起在成长。”

2.在活动中增进感情,提高班级凝聚力

活动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和接纳,因此同学之间的交往更友善,班级氛围更融洽。班级的凝聚力提高了,同学们更有青春活力,班风更积极向上。他们更加懂得团结合作的力量,更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与同学真诚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任务。

14会计2班的班主任分享说:“通过团体心理活动,我们班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了解,感情更加密切。他们学会了接纳、倾听和沟通,真诚对待他人。”14模具班的班主任感慨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在每次活动中被带动起来,放松身心,打开心扉,彼此合作,营造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还拉近师生距离,班级的凝聚力大大提高。” 14物业班的同学说,这些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3.在活动中学习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学生在活动中对各种心理和情绪调节方法的学习和体验,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心情是可以去自我调控的。当他们有郁闷、愤怒、难过等情绪时,懂得了运用一些方法去自我调节,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和心态。

4.在活动中体验担当,提高责任感

团体心理活动在促进学生各方面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他们对责任的理解,提高责任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生活更有活力。他们更加积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更积极努力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三、思考与建议

(一)设计独具特色的校本化的团体心理活动方案和课程

中职生有其共同的特点,但是每个学校由于专业设置、专业构成、招生情况等因素差异,学生的情况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独具特色的校本化的团体心理活动方案和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决定着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拿我校来说,我校是工科学校,专业以工科为主,90%左右均为男生,在活动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性别因素,很多其他学校适用的活动方案未必适合我校学生。

(二)组建一支优秀的研究和实践团队

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要有机地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和提高。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也是一样,学校可组建一支研究和实践团队,把活动的开展作为科研课题来抓,班主任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以及学校德育主管领导是必不可少的团队成员。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对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决定作用。

(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讨论、反思和改进

篇(2)

1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

2活动用品购买:奖品(薯片,饮料)材料纸彩色纸片棒棒糖黑色中性笔

一次性纸杯

3宣传海报

4心理图片音乐PPT制作

5微电影寻找

6场地由所有工作人员布置

二活动中:

1活动的介绍:

本环节由主持人对心理健康部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及活动的注意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2互动环节:

①团队协助寻找幸福感——取之有道

游戏分为2组,每组4人。参与者用布条蒙住眼睛,端着一碗水从前台走向教

室最后面,在同伴的声音的指导下,杯子的水未洒出并最快到达者为胜。

②生命之重——珍惜点滴幸福。中间插入事先制作好的ppt

每个人慎重考虑自己20个身份,然后不得已作出选择,放弃10个,最后再放

弃5个。在放弃直至只剩下1个身份。由主持人随机选取或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放弃的以及原因。并由这个游戏得到的感悟。活动过程中,将会插入音乐以及幻灯片观看。

③假如生命只有3天。——珍惜点滴幸福活动过程中播放音乐

活动参与者没人在纸上写下“假如生命只有3天,最想要做的事”再将纸片叠成飞机向讲台投掷,再由主持人及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与大家分享。

④幸福是什么

活动开场前,每人分发一张小纸片。写下对幸福的感受和认识。结束时由工作人员收上来,选取有创意较好的,由主持人与大家分享。作为此次活动的最后,并由工作人员向现场分发棒棒糖。

⑤微电影观看寻找有关提升同学们幸福感的微电影两部,一部备用。在活动环节播放。

三活动后

1各负责人将场地整理干净。

2活动新闻稿活动照片

3活动总结

四活动经费预算

1中性笔10*1、5=15元

2薯片饮料4*4=16元2、5*4=10元

3矿泉水10瓶10元

4材料纸2元

篇(3)

学校充分利用完全中学的办学条件优势和初高中一体化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初高中一体化的同伴教育活动探索,以同伴榜样引领创设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氛围,凝聚和传递正能量。

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仿,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并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人育人”的宗旨,以学生的道德培养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会互助共享为归宿,充分发挥初高中的资源优势,实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心理、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同伴引领―同伴助力―同伴共进”,营造“爱国、民主、公正、文明、自由、平等、诚信、友善、和谐”的校园发展环境。

二、开展同伴教育的专题开发

学校为初高中半寄宿制完全中学,是初高中一体化建设学校,现有初中班18个,高中班12个,这就使学校具备了初高中年级自然衔接的条件。学校自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以来,共开发了如下5个同伴专题活动。

1.“学习引领”专题活动

这源于金字塔理论的启发,位于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因此,学校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结合起始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法指导需求,以及毕业年级的考前指导需求,在每学期初会开展“学习引领”专题活动,其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学习”,营造“比学习、助学习、乐学习”的学习求知氛围。

“学习引领”专题的榜样标准有:学习成绩优异,单科学习成绩出众,学习方法有风格,学习成绩稳定等。因此,每个年级的学习明星、学习标兵、单科学习成绩优胜者、学习进步者会成为同伴榜样的主要力量。

已开展的学习专题的同伴活动有:(1)新生入学适应辅导、规划初高中生活,9~10月开始,选拔高三年级前20名学习明星与初三年级前30名学习标兵,分别面向高一年级与初一年级,包括目标设立、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适应等内容,可采用年级会、平行班会、小组交流、课余互助等形式。(2)学科学法辅导,9~10月开始,选拔初三年级物理单科成绩优异学生和高一年级化学单科成绩优异学生,分别辅导初二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对物理与化学的入门与学法进行指导,主要形式有年级会、平行班会、课余互助。(3)考前学习心理辅导,4~5月进行,选拔高一年级中考年级排名前30名的学生与优秀大学校友(文科3人和理科3人),分别对初三年级与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考前学习准备和心理调节的辅导,主要形式包括年级讲座、课余互助、网络互动等。

2.“道德培养”专题活动

这一专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塑造”。通过“三中道德榜样”评选活动,学校每学期会在初高中所有年级共30班中,让每班选出10个班级榜样,在此基础上选出年级的10个榜样――三中榜样。榜样的产生来自学生开放性的、民主性的选举。榜样名称的确定源于被评选个人的独特能力、品质或情操。学校会将所有的令三中人感到骄傲的榜样做成校园文化宣传展示,营造良好的校园同伴榜样氛围。采取的活动形式有班会评选、年级会评选。

3.“心理互动”专题活动

心理相容是以群体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的,对提高群体共同活动的效率有巨大作用,是群体共同活动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学校提倡全校范围内的心理相容,在各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和心理互助志愿者,形成心理社团,参与全校的师生心理活动,服务大家,陪伴大家。这是“心理互动”专题活动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我们一起来分享”。

心理同伴榜样的素质要求包括:(1)性格方面:自信开朗,大方热情,真诚谦虚,积极主动,尊重包容,公平正义。(2)能力方面:具有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辅导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3)价值观:尊重他人个性,集体责任感和团体意识较强,拥有积极正向的班级发展观,优化人际关系意识较强。(4)人际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和谐,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较好,深受师生的喜爱和拥护,善于向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能主动帮助他人,爱戴父母,家庭关系良好。

心理同伴榜样的工作职责有:负责收发学校(心理咨询室)相关的心理活动通知,并向全班同学通报;负责班级心理文化建设,制作心理板报,粘贴心理宣传材料等;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做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协调同学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矛盾;关注和收集学生的心理需求,做班级与心理咨询室的联络员;主动营造关心互助、欣赏鼓励、包容接纳他人的和谐班级氛围;主动践行自信、乐观、自主、自制、坚韧、积极的心理品质;指导学生练习、体验情绪管理、心理减压的放松调节活动。可采取团体辅导、小组交流、课余互助等活动形式。

4.“校园活动”专题活动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会根深叶茂,生机盎然,即共生效应。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自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的一个杰出典型。

“校园活动”专题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体验”。学校校园活动丰富多彩,除大型的校园常规活动艺术节、运动会、新年联欢、合唱节以外,学校有近30个学生社团,如围棋社、印染社、轮滑社、武术社、健美操社团、篮球社、文学社、手工社、摄影社、书法社、国画社、环保社、军迷社、天文社、跳绳社、插花社、茶艺社、礼仪社、演讲与主持社等。

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体验和展示的舞台,为他们提供各种能力培养的土壤。在这里,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助学者,一起研讨,一起体验,一起成长,在活动中提升自身能力。每学期的社团活动都会涌现出众多的多才多艺的榜样,拿到县市级甚至国家级的各种奖项。这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学生榜样的自身成就,同时也可将他们的才能和成绩辐射到全校园。

5.“规划生涯”专题活动

这一专题活动的主题是“我们一起来规划”。在4~5月,学校会针对高中文理分科进行辅导,选拔高三年级文理科班优秀学生2~4人,面向高一年级针对文科与理科的选择进行建议,可采用年级讲座、平行班会、社团互助等形式。再如,9~10月,学校会进行生涯发展规划专题活动,选拔优秀校友对高中年级进行辅导,让其了解社会、大学与专业,规划人生;选拔高三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辅导,让其认识高中,规划人生;选拔初三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对初一学生进行辅导,让其认识初中,规划学生。可采取的活动形式包括年级讲座、平行班会等。

三、开展同伴教育的组织模式

学校同伴教育的主要组织流程为榜样选拔―组织培训―参与活动―效果反馈,主要活动形式包括年级集会、平行班会、主题讲座、小组交流、社团互动、课余互助等,具体操作过程以“学习引领”专题活动之高三学长走进高一各班的平行班会为例来说明。

活动准备:首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选拔高三年级优秀学生20人组成同伴辅导团队,为高一每班分配5位同伴榜样。其次,对高三学生进行培训指导,确定个人任务及平行班会分班进入名单。再次,对高三学生发言使用的专题幻灯片进行指导和修改,印发高一年级学科学习方法交流指导小报。最后,通过年级会向班主任讲解活动程序和安排班级布置。

活动过程:首先,是30分钟的学长讲堂,由高三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分别从高中学习规划、心态调整、时间管理、学科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每人5~8分钟。其次,是25分钟的互动交流。高三学生要融入高一学生小组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答疑,而且高一学生可就个人需求进行积极提问,可参考分发的“高一学习方法指导小报”。最后,是5分钟的同伴助力,由班主任进行引导,让高一学生谈此次活动的收获与感受。高三学生助力高一学生要有良好开端,并让高一学生祝福高三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成果,再由班主任进行总结升华。

活动总结:通过对高一年级的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或教师访谈,进行活动效果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提升,形成效果评价。

篇(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6日

上海市教委日前公布2014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市场营销专业榜上有名,此专业连续两年被预警。上海市教委提出,对于列入预警的本科专业,相关高校要淘汰质量低下的专业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计划,甚至暂停招生。

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上海本科课程被预警,同时也是向各高等教育院校发出了信号:1、劳动力市场失灵、教育回报率降低的学科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被控制或取消;2、高等院校教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而越来越被重视;3、高等院校规模逐年扩大和落后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质量变化缓慢与社会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4、如何更好的面对社会需求,做到书本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不要重新培训,就能“拿来就用”。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真正适应企业营销管理的相关工作么?

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一方面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生相伴;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又需要不断适应时展,今天的市场,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白热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变,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市场营销教学更要注重内涵、突出优势,重新思考其内涵、改革其体系。尤其是市场营销学科,假如教师依然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大量地使用满堂讲的陈旧教学方法,会造就低下的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得不到最新的市场资讯,毕业后会与快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及不配置的矛盾。

(二)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育领域是最需要个性、最需要情感、最需要精神、最需要多元的领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紧贴市场的专业课程市场营销,更应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推进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通过一些标准将体验式教学分成不同的体验形式。体验要先设定一个“主题”,体验式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一主题,体验通常是由于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不论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体验会涉及到顾客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会包括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时也可因身体的一些活动。对于体验式教学也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体验的内容印象深刻,做到活学活用。

三、体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学生思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以“经历”为主,经历中求“体验”,“体验”中再学习的过程;而传统营销教育模式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全部或部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规定的实践基础训练完全在教室完成。毕业后才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三)体验式教学体系

1、目标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目标体系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现在社会变化以及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期望,也要求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需定期修订,就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面向等进行广泛调研、反复论证,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实践教学。

2、内容体系:在整个体系中起受动作用。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在目标体系引导驱动作用下,一方面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管理体系: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管理体系是指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制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

4、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必须具备驱动、受动、管理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从而实现目标。

四、在体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验教学中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一般来说,案例与实践相结合。这里简单的提供一种模拟销售的体验教学活动框架设计:

(一)展开实践教学的思想动员。(活动主旨)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市场充斥的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假如你是销售者,一定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你的产品和别的产品不一样的地方,并通过体验参与,让顾客尽快接受产品的好处;其次,通过模拟消费者的参与,更进一步了解销售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让顾客把需求和购买欲尽快与产品产生连接;再次,通过和教师设定的互动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消费者和销售者的各种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以期将来到社会上,应用所学知识,为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和解决方式。

(二)制订方案,为体验教学创造条件。(活动安排)安排教师模拟消费者,学生模拟销售者。学生可以以任何方式和任何物品向老师进行销售。按交易成功计算。时间从学期初开始到学期末结束,共三个月的时间。学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三)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运作)

(四)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运行、评价机制。(活动总结)学生的模拟与教师的总结缺一不可,而教师的总结更能起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与提升感触的作用,比如学生一共用了多少种营销方式进行营销?而最成功的案例是哪一个,为什么?通过实际体验过程,教会学生市场千变万化,把课本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操作中才是硬道理的观点。

五、体验式教学结论

体验式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影响深远;同样,体验式教学时代的到来,也对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一要求。

(一)固化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检验所学理论,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发现新问题,诱发深层次思考,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的能动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感性认识,既动手又动脑。

(二)培养技能。从所学专业任职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技能培养是实践教学的重心和核心,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三)发展能力。在理解、深化理论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知识到能力、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实践教学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理论知识,推动探究性、合作性学习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激发其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差的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人脑是自生命诞生以来,生物经过数十亿年漫长岁月进化的结果,是具有高度智能的复杂系统,它不必采用繁复的数字计算和逻辑运算,却能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不精确的和模糊的信息,善于理解语言、图象并具有直觉感知等功能。

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极其复杂,从结构上看它是包含有140亿神经细胞的大规模网络。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速度并不高(毫秒级),但它通过超并行处理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处理的高速性和信息表现的多样性。

因此,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对人脑进行研究,并由此研制出一种象人脑一样能够“思维”的智能计算机和智能信息处理方法,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目标。

神经网络就是通过对人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的建模和联结,来探索模拟人脑神经系统功能的模型,并研制一种具有学习、联想、记忆和模式识别等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人工系统。本文介绍神经网络的特点以及近年来有关神经网络与混沌理论、模糊计算和遗传算法等相结合的混合神经网络研究的动态。

一.神经网络和联结主义

回顾认知科学的发展,有所谓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两大流派。符号主义从宏观层次上,撇开人脑的内部结构和机制,仅从人脑外在表现出来的智能现象出发进行研究。例如,将记忆、判断、推理、学习等心理活动总结成规律、甚至编制成规则,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使计算机表现出各种智能。

符号主义认为,认识的基本元素是符号,认知过程是对符号表示的运算。人类的语言,文字的思维均可用符号来描述,而且思维过程只不过是这些符号的存储、变换和输入、输出而已。以这种方法实现的系统具有串行、线性、准确、简洁、易于表达的特点,体现了逻辑思维的基本特性。七十年代的专家系统和八十年代日本的第五代计算机研究计划就是其主要代表。

联接主义则与其不同,其特点是从微观出发。联接主义认为符号是不存在的,认知的基本元素就是神经细胞(神经元),认知过程是大量神经元的联接,以及这种联接所引起的神经元的不同兴奋状态和系统所表现出的总体行为。八十年代再度兴起的神经网络和神经计算机就是这种联接主义的代表。

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是:大规模的并行处理和分布式的信息存储,良好的自适应、自组织性,以及很强的学习功能、联想功能和容错功能。与当今的冯.诺依曼式计算机相比,更加接近人脑的信息处理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神经网络能够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例如连续灰度变化的图象信号。

能够处理混沌的、不完全的、模糊的信息。

传统的计算机能给出精确的解答,神经网络给出的是次最优的逼近解答。

神经网络并行分布工作,各组成部分同时参与运算,单个神经元的动作速度不高,但总体的处理速度极快。

神经网络信息存储分布于全网络各个权重变换之中,某些单元障碍并不影响信息的完整,具有鲁棒性。

传统计算机要求有准确的输入条件,才能给出精确解。神经网络只要求部分条件,甚至对于包含有部分错误的输入,也能得出较好的解答,具有容错性。

神经网络在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图象模式识别、景物理解、不完整信息的处理、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优势。

符号主义和联接主义两者各有特色,学术界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基于符号主义得传统人工智能和基于联接主义得神经网络是分别描述人脑左、右半脑的功能,反映了人类智能的两重性:精确处理和非精确处理,分别面向认识的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互补而非互相代替。理想的智能系统及其表现的智能行为应是两者相互结合的结果。

接下去的问题是,符号AI和联接AI具体如何结合,两者在智能系统中相互关系如何?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这方面发表的文献很多,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松耦合模型:符号机制的专家系统与联接机制的神经网络通过一个中间媒介(例如数据文件)进行通讯。

2.紧耦合模型:与松耦合模型相比较,其通讯不是通过外部数据进行,而是直接通过内部数据完成,具有较高的效率。其主要类型有嵌入式系统和黑板结构等。

3.转换模型:将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成神经网络,或把神经网络转换成专家系统的知识,转换前的系统称为源系统,转换后的系统称为目标系统,由一种机制转成另一种机制。如果源系统是专家系统,目标系统是神经网络,则可获得学习能力及自适应性;反之,可获得单步推理能力、解释能力及知识的显式表示。当然,转换需要在两种的机制之间,确定结构上的一致性,目前主要问题是还没有一种完备而精确的转换方法实现两者的转换。有待进一步研究。

4.综合模型:综合模型共享数据结构和知识表示,这时联接机制和符号机制不再分开,两者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既具有符号机制的逻辑功能,又有联接机制的自适应和容错性的优点和特点。例如联接主义的专家系统等。

近年来神经网络研究的另一个趋势,是将它与模糊逻辑、混沌理论、遗传进化算法等相结合,即所谓“混合神经网络”方法。由于这些理论和算法都是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的方法,人们希望通过她们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够获得具有有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系统。下面分别介绍。

二.混沌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

混沌理论是对貌似无序而实际有序,表面上看来是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找出其规律,并予以处理的一门学科。早在七十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就致力于寻求在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不规则性之间的联系。生物学家发现在人类的心脏中有混沌现象存在,血管在显微镜下交叉缠绕,其中也有惊人的有序性。在生物脑神经系统中从微观的神经膜电位到宏观的脑电波,都可以观察到混沌的性态,证明混沌也是神经系统的正常特性。

九十年代开始,则更进一步将混沌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多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并探索应用混沌理论的各种信息处理方法。例如,在神经元模型中,引入神经膜的不应性,研究神经元模型的混沌响应,研究在神经网络的方程中,不应性项的定标参数,不定性时间衰减常数等参数的性质,以及这些参数于神经网络混沌响应的关系,并确定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混沌解的参数空间。经过试验,由这种混沌神经网络模型所绘出的输出图形和脑电图极为相似。

现代脑科学把人脑的工作过程看成为复杂的多层次的混沌动力学系统。脑功能的物理基础是混沌性质的过程,脑的工作包含有混沌的性质。通过混沌动力学,研究、分析脑模型的信息处理能力,可进一步探索动态联想记忆、动态学习并应用到模式识别等工程领域。例如:

对混沌的随机不规则现象,可利用混沌理论进行非线性预测和决策。

对被噪声所掩盖的微弱信号,如果噪声是一种混沌现象,则可通过非线性辨识,有效进行滤波。

利用混沌现象对初始值的敏锐依赖性,构成模式识别系统。

研究基于混沌---神经网络自适应存储检索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特征提取、自适应学习和检索。

模式特征提取采用从简单的吸引子到混沌的层次分支结构来描述,这种分支结构有可能通过少数几个系统参数的变化来加以控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自适应学习采用神经网络的误差反传学习法。检索过程是通过一个具有稳定吸引子的动力学系统来完成,即利用输入的初始条件与某个吸引子(输出)之间的存在直接对应关系的方法进行检索。利用这种方法可应用于模式识别。例如黑白图象的人脸识别。

三.模糊集理论与模糊工程

八十年代以来在模糊集理论和应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83年美国西海岸AI研究所发表了称为REVEAL的模糊辅助决策系统并投入市场,1986年美国将模糊逻辑导入OPS---5,并研究成功模糊专家系统外壳FLOPS,1987年英国发表采用模糊PROLOG的智能系统FRIL等。除此通用工具的研制以外,各国还开发一系列用于专用目的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医疗诊断、故障检测等方面。

模糊集理论和神经网络虽然都属于仿效生物体信息处理机制以获得柔性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但两者所用的研究方法却大不相同,神经网络着眼于脑的微观网络结构,通过学习、自组织化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形成的并行分析方法,可处理无法语言化的模式信息。而模糊集理论则着眼于可用语言和概念作为代表的脑的宏观功能,按照人为引入的隶属度函数,逻辑的处理包含有模糊性的语言信息。

神经网络和模糊集理论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因此如果两者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将模糊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研究,约在15年前便已在神经网络领域开始,为了描述神经细胞模型,开始采用模糊语言,把模糊集合及其运算用于神经元模型和描述神经网络系统。目前,有关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神经网络为主,结合模糊集理论。例如,将神经网络参数模糊化,采用模糊集合进行模糊运算。另一类以模糊集、模糊逻辑为主,结合神经网络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组织特性,达到柔性信息处理的目的。

与神经网络相比,模糊集理论和模糊计算是更接近实用化的理论,特别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的各大公司都纷纷推出各种模糊芯片,研制了型号繁多的模糊推理板,并实际应用于智能控制等各个应用领域,建立“模糊工程”这样一个新领域。日本更首先在模糊家电方面打开市场,带有模糊控制,甚至标以神经---模糊智能控制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摄象机等已成为新一代家电的时髦产品。我国目前市场上也有许多洗衣机,例如荣事达洗衣机就是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方式的洗衣机。

四.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是模拟生物的进化现象(自然、淘汰、交叉、突然变异)的一种概率搜索和最优化方法。是模拟自然淘汰和遗传现象的工程模型。

GA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明确提出遗传算法的是1975年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博士,他根据生物进化过程的适应现象,提出如下的GA模型方案:

1.将多个生物的染色体(Chromosmoe)组成的符号集合,按文字进行编码,称为个体。

2.定义评价函数,表示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其数值大的个体表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高,它的生存(子孙的延续)的概率也高。

3.每个个体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每个部分随机进行交叉及突然变异等变化,并由此产生子孙(遗传现象)。

4.个体的集合通过遗传,由选择淘汰产生下一代。

遗传算法提出之后,很快得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生物学等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各方面广泛应用。1989年美国Goldberg博士发表一本专著:“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出版后产生较大影响,该书对GA的数学基础理论,GA的基本定理、数理分析以及在搜索法、最优化、机器学习等GA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附有Pascal模拟程序。

1985年7月在美国召开第一届“遗传算法国际会议”(ICGA)。以后每隔两年召开一次。近年来,遗传算法发展很快,并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例如:

智能控制: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路径规划。

工程设计:微电子芯片的布局、布线;通信网络设计、滤波器设计、喷气发动机设计。

图象处理:图象恢复、图象识别、特征抽取。

调度规划:生产规划、调度问题、并行机任务分配。

优化理论:TSP问题、背包问题、图划分问题。

人工生命:生命的遗传进化以及自增殖、自适应;免疫系统、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和以遗传算法为代表的进化算法都是仿效生物信息处理模式以获得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理论。三者目标相近而方法各异;将它们相互结合,必能达到取长补短、各显优势的效果。例如,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相结合方面就有:

神经网络连续权的进化。

传统神经网络如BP网络是通过学习,并按一定规则来改变数值分布。这种方法有训练时间过长和容易陷入局部优化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神经网络结构的进化。

目前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全靠设计者的经验,由人事先确定,还没有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确定网络结构,采用遗传算法可用来优化神经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