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实验室质量改进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7 21:01: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实验室质量改进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实验室质量改进

篇(1)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工作要求,提高工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的循环活动。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实验室应该按照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稳定运行,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采取内部监督和外部审核等手段,通过对不符合工作的纠正措施或对潜在不符合工作的预防措施来完成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改进分为维持性改进活动和突破性改进活动。

1维持性改进活动

维持性改进活动是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发现不合符工作事项或潜在不符合事项,确定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最后验证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效果。

2突破性改进活动

2.1分析和评价实验室现状

从提高效率、提升品质、改善服务、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和市场需求扩展项目等方面识别改进需要。

2.2 确定改进目标:

(1)管理体系运行的信息: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情况、日常质量监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如实验室认可评审、计量认证评审)的结果;

(2)检测活动信息:通过合同评审对检测程序和方法的评价、记录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结果分析、能力验证/比对活动结果、检测成本和风险的分析结果等;

(3) 满足市场需求开展检测业务,增设项目对环境条件、仪器设备的需求等;

(4) 完善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安全设施、确保操作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员工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5) 客户的反馈:投诉(抱怨)、建议、希望;

(6) 通过向国、内外同行实验室交流学习。

2.3选择改进方法

动员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寻找可能实现改进目标的解决办法,选择合理、有效的改进方法。

(1)使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四类管理体系文件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切勿“两层皮”将文件化的规定和执行情况脱节,加强日常质量工作监督,对重要质量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用程序来规范全体工作人员的各项检测活动,减少随意性、克服人为性、提高科学性。

(2)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力度,树立职工的岗位责任感,权责分明。在监督活动中要突出选择、识别质量环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把握易错环节,做到全面监督、重点控制好检测活动的关键点,使人、机、料、法、环、抽、测等均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要求[1],起到预防潜在不符合事项、纠正不符合事项、确保操作规范、数据准确。

(3)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实验室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手段,如空白实验、平行双样、加标回收率、标准样品测试、实验室内部的仪器比对和人员比对。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手段可以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和国家标准样品所组织的协作定值活动等完成。通过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手段保证数据质量、通过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手段提升检测能力。

(4)加强内审、管理评审,重视外审。内审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一种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活动,内审的结果是衡量和评价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通过内审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通过管理评审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和持续有效、是否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适应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变化,着重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达到改进优化体系,提高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等外审活动,从外部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2],既对实验室有督促检查作用,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一次“会诊”,指出不足,找出差距,通过改进,使实验室从环境条件、仪器设备、人员技术、检测水平都能上一个台阶,提高市场竞争力。

(5)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促进实验室检测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改进。在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中,可以从顾客调查、互访、投诉等方面进行实验室持续改进工作[3]。实验室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检测方法、检测质量、服务态度、检测周期、顾客意见和建议等方面。收集客户意见,通过根据客户要求开展新检测项目、改进检测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工作流程、改进检测报告格式等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2.4实施改进方案并验证改进效果

识别出改进目标、确定改进方法后,提出改进活动申请,制定实施方案,按照方案执行。由质量管理部门监督实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价。对改进项目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对比分析、观察分析等手段。

3结语

全体员工都应主动寻找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的机会并积极参与改进工作,从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更好地为客户服务。通过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不断改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通过其有效运行,实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持续改进可以保证在现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实验室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市场新的需求要求我们要“变”,更要好,只有自身不断改进,进步,才能拥有更多的客户,更广阔的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张蓉,刘海礼. 实验室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几个关键点[J]. 职业与健康,2010,5:185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血液学检验是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既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于职业技术能力,实验课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其中血细胞形态观察又是实验课的重要内容,由于血细胞种类繁多,又分为不同的阶段,学生学起来往往会感到太抽象,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检验专业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1]。在血液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了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

1调整实验内容,适应临床需要

随着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一些旧方法、旧仪器被更新、改进,我们邀请教学医院的检验专家,根据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结合目前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需要和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对血液学检验的实验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淘汰了一些滞后的实验内容,例如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检查等实验内容,增添了血液病骨髓片的种类,增加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等实验内容,实验学时与理论课学时的比例达到了1∶1,通过这些调整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使学生及时了解检验技术的发展前沿[2],保证了与临床检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我们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通过在职学历教育等方式全面提高本专业人员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临床检验资源,选派人员到各级医院临床检验科进修学习,积极参与血液学检验相关课题研究,提高本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3认真做好实验前准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1根据实验内容,做好实验用品计划 每一学期末,我们都及时清点现有材料,根据下一学期课程做好计划,淘汰部分质量差的并及时补充所需的典型的骨髓标本片[1],及时定购所需的实验用品,在新学期开始,就把所订购的用品领回。根据实验内容再次核对,若有差错,及时调换、补充,确定准确无误后按要求分类存放。从而从物质上保证了各项试验的顺利开展。

3.2提高实验教师素质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必须有过硬的素质。①要有雄厚的理论知识储备,不仅要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还要有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和应用能力。②应具备丰富的临床标本处理经验和扎实的临床检验操作技能。因此,我们实验教师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不定期的到教学医院、附属医院的检验科去观摩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3加强试验预习 在每一次实验课之前,都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对细胞的形态、实验的原理、试剂、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都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学生做好实验的第一步。这样,在实验课上,学生才能做到有备而来,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

3.4认真做好预试验 在每次实验课之前,我们都要做预试验。通过预试验来验证标本片的好坏、试剂的质量,熟悉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预试验还可以对试验用品合理的分配,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每次预实验的过程、结果及经验教训我们都详细记录下来,以积累经验,为以后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提供依据。

4改进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血液细胞学实验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那种老师先讲述,然后学生镜下观察的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病例讨论和显微镜下形态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先导,学生围绕病例进行讨论,教师从中启发,最后归纳总结。使学生从宏观上对该疾病的诊断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带着问题在镜下进行形态观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规范学生操作

实验技能训练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仅仅依靠实验课的有限时间,学生很难掌握技术要领,从而达不到实验教学要求。因此,锻炼学生的规范化操作技能是实验教学目的所在。为了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在一个阶段的实验课上都让学生反复练习显微镜的使用、血涂片、骨髓片的染色、观察等基本技术,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技术。

血液学检验实验与学生进入临床检验科进行的工作密切相关。为了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不仅仅局限在实验课上,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临床检验操作技能比赛。我们选择临床最常用的临床检验技术及骨髓片细胞形态观察作为比赛项目。在比赛前一段时间内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复习、巩固所学的实验操作;所有参赛学生按照随机的原则抽签分组进行比赛;评审教师根据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给予考核评分。经过教师综合评价后计算每组的平均分数,评选出获胜团队并给予适当奖励。通过操作技能比赛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6强化实验考核 规范成绩评定

血液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验考试分为两部分。①学生平时考勤及上课态度、实验报告书写等情况,占10%;②细胞形态观察,占20%。考前由教师摆出 20台显微镜,每台镜下一个典型细胞或特殊结构的标本片,让学生依序辨认,要求正确填写细胞或结构名称及细胞发育阶段等,考试时间 10 min,或者通过PPT依序展示40张典型细胞或特殊结构照片,让学生辨认,考试时间为20 min。实验考试合格者方允许参加理论课考试。以上的考核方式,在第一次实验课上我们就对学生加以强调,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学生重视了实验课的学习,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总之,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对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非常必要[3]。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果,提高了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的临床检验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将根据临床检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调整充实验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临床发展需要的血液学检验人才[4]。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曹励民,贺红艳,等.提高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93-994.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64-01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实验教学作为一种直接有效,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分析我过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实验教学设施与开放水平的意见,实现到达提高教学实验质量的目的。

1 当今教学实验现状分析

我国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与之相悖的是教学实验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和质量效益最好的一个时期,实验教学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些学校还没有统一的实验设施配备、实验器材短缺的现象,实验的消耗品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有的学校连续几年没有订购的现象。特别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新增实验仪器征订普遍不足,仪器订购投入资金偏少。有的学校虽然具备实验设施,但是设施过于老旧,这也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一些学校具备优良的实验设施,但是限制开放,乃至不对学生开放,把实验设施当做摆设。此外一些学校的实验教教师不具备实验操作资格,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达标,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我们教学实验的质量。

2 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学习最好的方法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状态。实验教学就是起到这一作用的有效手段,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最好的方法。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枯燥的理论,为学生创造实际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良好的学习兴趣。其次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务实科学态度。在实验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掌握重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 实验教学设施及其开放水平对教学实验质量的影响

3.1 改进实验教学设施

实验教学的要素之一就是实验教学设施。要切实改变实验室的实验教学设施建设的落后局面,学校要投入一定资金对实验室进行彻底的改造。对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药品及时的更新和补充,以保证教学所需,确保实验开足开好,甚至创造条件补充一些探究性实验。对于实验教学设施要定期的维护,学校和实验教师要切实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教务、教研、总务要形成齐抓共管之式,从每期开学要制定实验工作计划,保障仪器的购置及仪器的维护保养。对于一些科目的实验必需设施,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到实验设施齐全,实验设施水平先进。此外要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好马配好鞍,有了先进优良的实验设施,也要配套的实验室,实验室在人员容纳,安全设施等方面都需达到标准。

3.2 实验教学设施的开放

在具有先进优良的实验设施之外,还要注重实验设施的开放程度。一些学校的实验设施相当于实验室的摆设,“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舍不得给学生使用。实验课就是用来应对教委检查的工具,教师在实验室课上负责演示,不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的实验设施对于教学是毫无用处可言的。要切实重视实验室及实验设施的开放水平。每周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实验课上学生分组实验,保证每门实验课都有配套的实验设施提供使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接触并操作实验设施的机会。实验室内张贴关于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以及实验设施的养护条例,培养学生爱护设施的意识。学校对于实验设施的管理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实验器材保养与维护人员进行实验设施的管理,学生在实验课上严格按照实验教师的要求操作,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维护实验设施。同时,可以在假期分时段对学生开放实验设施的使用,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课堂上一知半解的问题;一方面也做到学生的分流,减少实验设施的使用压力。

3.3 多管齐下提高教学实验质量

合格的教学实验,不仅依托于实验室,实验设施。自然实验室和实验设施是良好教学实验实现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是应向教学实验质量的关键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保障实验成功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些实验所带来的危险,从而保障学生的安全。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教授学生相关安全知识,同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实验过程,亲自示范实验操作,对实验中重点环节,做重点提示说明。认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详细总结实验结论。做好实验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把一些实验生活化,比如化学实验中金属与酸类发生反应后产生气体和水的实验生活化,用生活中常见的食醋和铁代替实验中的器材,将教学与生活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找个别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的演示实验操作,对实验操作步骤严谨,实验结果准确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自然亲自动手的意愿增强,从而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4 结语

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重视实验教学程度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影响,切实改进实验教学设施,解决一些学校实验器材缺乏,实验设施老旧的问题。加大力度开放教学实验设施的使用,保证学生实验设施的使用机会。此外,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实验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充分提高教学实验的质量,成为当今教育刻不容缓的议题。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49-01 近年来各实验室都加强了质量控制管理,分析中的误差大大降低,分析前、后的误差也在引起高度重视。然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牵涉的面较广,问题错综复杂。有许多问题容易忽视或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现就一些常见的分析前误差及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提供给大家作为实验参考。

1患者准备问题

1.1空腹超时采集样本

许多患者会因天气、交通等原因上午9点以后才能抽血。一般空腹的定义是禁食12-15小时,由于禁食时间过长,许多生化指示和激素指标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血糖、泌乳素会降低等。解决方案:血液样本采集应尽量在上午7-9点进行,若有超时,应在检验结果单备注中注明“空腹超时采样”。

1.2患者匆匆赶到即刻抽血

在患者晨练之后或匆匆赶至立刻抽血,由于患者比较兴奋和运动量的增加处于低水平的应急状态,许多物质代谢增加和释放增加,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血清钾等指标会升高。解决方案:让患者休息10-15分钟后再采血,提前告知患者采血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3X线扫描检查会引起血常规三系下降和血钾升高

前列腺穿刺和按摩会引起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大幅上升。解决方案:在其它检查和治疗前采血。

2样本采集问题

2.1止血带绑扎时间

止血带绑扎时间太长,用力拍打手臂让血管充分暴露等。解决方案:进针后立即松开止血带,找不到静脉血管时及时更换部位。

2.2乙醇浓度检测标本

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消毒皮肤后采集乙醇浓度检测标本。解决方案:采集乙醇浓度检测样本用不含酒精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2.3样本溶血

用真空管采血却未抽足量,真空管内还残留部分负压,引起样本溶血。解决方案:真空管采血量不足时,应开盖平衡试管内压力,然后再盖上。

324小时尿留取问题

3.1尿液总量计算误差

24小时尿液总量过少或过多,此类检测结果都需通过尿量计算得出,24小时尿液总量太少或太多会引起计算上的误差,一般24小时尿液总量应控制在500-2500mL。解决方案:尽量不采用尿液总量过多或过少的标本,请患者重新留取。若一定要检测,则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尿量过多(少)计算结果会有误差,仅供参考”。

3.2样本检测容器

样本未充分混匀 24小时尿液留在2个容器内,未经一起混匀,随意取一瓶中的尿液作为检测样本。 解决方案:选用较大的容器3000-4000ml留取24小时尿液,若采用2个容器留取的,应将尿液倒入大的容器中混匀后,现取小样本检测。

4样本测试前处理问题

4.1采血后的样本没及时检测

大部分的检测项目都应控制在采血后2小时之内检测,若放置时间过长因红细胞代谢还在继续。会导致代谢增加和生物活性物质下降,也会导致细胞内外物质的重新平衡使血浆成分含量发生改变和溶血。解决方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尽量减少样本的搁置时间。

4.2离心前用水浴方式加速血液凝固

许多实验室会在离心前将样本放入37度的水浴箱内孵育,以促进血液凝固,这样会加快细胞的代谢和酶促活动,使血清中的成分发生改变,许多活性物质降低,如补体下降等。解决方案:室温控制在18-25度,将样本放置30分钟后再离心,严禁用加热的方式加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不完全时,可轻轻摇动试管,但严禁大力敲击试管。

篇(5)

中图分类号:T-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45-02

1 试验方案

1.1 同一温度、不同年份烟梗试验

取2002年烟梗、2004年混打梗各100Kg,测试60℃水温、不同浸泡时间下,存放4h后烟梗水分和回透率。

1.2 同一浸泡时间、不同水温试验

取2002年烟梗100Kg,测试浸泡40s、不同温度下,存放4h后烟梗水分和回透率。

1.3 均匀设计试验

取2002年份的烟梗200Kg,分成若干份(每份以薄片箱约15Kg为单位),测试不同浸泡时间、浸泡温度下,存放4h后水分和回透率。

该试验的测试的重点是烟梗年份一定的情况下,测试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这两个影响因素。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直接影响烟梗的水分和回透率。“浸泡法处理烟梗”的新工艺重点要控制浸泡时间和浸泡的温度,精确的确定这两个参数有利于烟梗吸收料液,避免膨化后加料降低填充值的缺陷,改善梗丝的品质。

试验方法采用选择均匀设计而没有采用其它试验方法的原因:

(1)该试验的水平数较多,不太适合正交试验。

(2)由均匀设计试验的特点决定: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试验,每行每列有且仅有一个试验点。

所以结合本次试验的条件,只需进行6次试验。

我们知道正交试验法(正交设计)是目前最流行,效果相当好的方法。但是每一个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正交试验也不例外,它只宜于用于水平数不多的试验中。若在一项试验中有s个因素,每个因素各有q 水平,用正交试验安排试验,则至少要作q平方次试验,当q 较大时,q平方将更大,使实验工作者望而生畏。

均匀设计是由我国统计学家方开泰在1978年提出的,均匀设计就是只考虑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的一种试验设计方法,也是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表来进行试验设计的。每一个均匀设计表有一个代号 或 ,其中“U”表示均匀设计,“n” 表示要做n 次试验,“q”表示每个因素有q个水平,“s”表示该表有s列。的右上角加“*”和不加“*”代表两种不同类型的均匀设计表。通常加“*”的均匀设计表有更好的均匀性,应优先选用。

每个均匀设计表都附有一个使用表,它指示我们如何从设计表中选用适当的列,以及由这些列所组成的试验方案的均匀度。表1是U*6(64)的使用表。它告诉我们,若有两个因素,应选用1,3两列来安排试验;若有三个因素,应选用1,2,3三列,…,最后1列D表示刻划均匀度的偏差(discrepancy),偏差值越小,表示均匀度越好。

结合本次试验有两个因素,每个因素有六个水平,恰好可以使用U*6(64)。再结合表1,我们可以确定出试验方案.如表2所示。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不同年份烟梗对比试验结果

从测试结果来看,处理后的烟梗增湿能力和存放年份关系很大,这在实验室小样试验结论相同,相差一年的烟梗浸泡时间能缩短一半。这表明设计浸泡烟梗设备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年份烟梗处理时间的差异;同时,烟梗在浸泡处理时,也必须分年份进行处理。

2.2 不同温度对比试验结果

采用2002年烟梗,浸泡时间为40s。从测试结果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烟梗的水分和回透率也随之增加。从40℃升高到50℃时,水分增加2.18%,回透率增加15%;从50℃升高到60℃时,水分增加1.22%,回透率增加10%。表明,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烟梗的吸水速度有所降低,从经济角度来看,不必追求过高的温度。

2.3 均匀设计法试验结果

水分选择区间33%-35%;回透率选择区间70%-90%。数值在区间内的为1,不在区间内的分别按界限值进行折算。

说明样本的回归方程代表性强,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是对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的一种假设检验。F统计量定义为:平均的回归平方和与平均的残差平方和(均方误差)之比,对于此二元线性回归方程:

式中,SSR为回归平方和,是由回归方程可以解释的那一部分离差平方和,SSE为残差平方和,是用回归方程无法解释的那一部分离差平方和

n为样本数,k为自变量个数。F统计量服从第一自由度为k、第二自由度为n-k-1的F分布。即F∽F(k,n-k-1)

从F统计量的定义是可以看出,如果F值较大,则说明自变量造成的因变量的变动远远大于随机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即是F统计量越显著,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就越强。

此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F=0.01220.0009(6-2-1)=20

F

联立①②得一元二次方程组:

分别取Y1=1,Y2=1,解得:X1=51X2=50

对求得的上述条件进行试验验证,测得水分为34.14%、回透率为70%,符合条件要求,证明方程有效。这说明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该方程都是有效的。从而也得出较佳的加工参数为(适用2002年烟梗):

水温为:51℃;浸泡时间为:50s。

参考文献

[1]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罗俊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4]中科院数学所数理统计组编.正交试验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

[5]张承恩.推广均匀设计的讲课提纲[M].1994.

[6]刘钟祥.关于降低卷烟焦油量的有关问题[J].烟草科技,1997,(5):5-6.

篇(6)

改进后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2 反应仪器及药品

改进后的启普发生器,洗气瓶,干燥管,电子天平,酒精灯;氧化铜,锌粒,稀硫酸,硫酸铜,高锰酸钾溶液,醋酸铅溶液等。

3 实验步骤

(1)向干燥的已称重的玻璃弯管i中装入适量的氧化铜粉末(平铺盖满弯管底部即可)后,再称量,记录数据。

(2)如图1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3)氢气的制备:打开长颈漏斗上端活塞,放下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此时三通管h端口夹住不通氢气;g端打开。

(4)氢气纯度检验:把三通管g端口抬起利用向下排气法,用干燥的小试管收集满氢气,用中指和食指夹住试管,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将管口移近火焰,大拇指离开管口,听到轻微的“噗”声,则表明收集的氢气是纯净的。

(5)铜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待氢气纯净后,夹紧三通管的g端口,打开h端口,使气体通过弯管约半分钟,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全部变为红色后,移开酒精灯,继续通入氢气直至弯管冷却,撤去弯管,称量,记录数据。

4 实验改进效果

(1)反应速度快。实验室常用纯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纯锌粒与硫酸的反应较慢,因此,为了获得充足的氢气流,我们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因为如果锌中含有其他不活泼的金属杂质,可使产生氢气的速度加快。

(2)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改进后的启普发生器,更利于操作,无需担心锌粒掉入装置底部,特别在反应过程中如需添加锌粒,只要关闭活塞,使液体上升后,直接将带有载物盘长颈漏斗拿出,在载物盘内直接添加固体即可。反应结束操作也很方便,只需将活塞j关闭,磨口玻璃塞k打开,液体即可回流到长颈漏斗内,关闭磨口玻璃塞k后,再将长颈漏斗拿起,回收即可。

(3)安全性好。在反应装置中,我们用到三通管,这样更有利于氢气纯度的检测,操作简单、安全。

(4)使用120°夹角的玻璃弯管代替试管,还有如下的优点:反应药品用量少,可实现微量、半微量实验;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由于弯管向上的部分较短,反应生成的水蒸气可全部从上端口挥发,使实验误差减小;反应结束后,弯管集中用稀硝酸处理、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背景 本次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持续质量改进系统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具体效用,在具体实验中,强调加强服务能力以及护士专业水平,同时注重护士护理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提升,重视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案。

1.2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2月院内手术患者200例,护士20名,所有患者和护士均为随机抽取。其中患者对象均为精神状态正常、无语言认知障碍并有稳定生命体征的,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护士均为手术室为患者直接提供服务护士,调查护士为自愿参加,不存在负面情绪。

1.3方法

1.3.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方案分别作用与两个阶段,即调查周期起、始两个阶段,在调查前进行100例患者和20名护士的随机抽取调查,经过为其12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系统实践后进行再次调查,调查方法与前期方法即内容一致。

其中问卷部分主要针对患者进行,用于调查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护士评价则通过业务考试形式代替。问卷调查设计见表1。

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2006年冯志英设计的护理工作调查方案,选择了其中的8个问题,同样符合了其中对于服务水平与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环境和关怀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评分分为七个等级,依次递减。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进行相应处理,对特定指标进行描述统计,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1.3.2简单CQI系统构建 CQI系统实施计划由笔者及同事在2011年年底向院方提出实践申请,与2012年2月份起进行实施。具体实施中由手术室护士组护士长以及手术室主管进行一对一结合,构成两个改进小组,由组中护士长即主管共同负责组内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护士技能培训与检验、护士基础理论学习、手术室工作质量评价、法律及个人保护意识培养课程开展等几个方面。寻找手术室护理工作突出问题的基本表现与类型,并讨论总结具体的改善方案;依据对原有的制度、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制定工作质量标准。

2 结果

2.1护理人员考试对比结果 在12个月的实践期前后,随机抽取护理人员各20名,对两组人员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和职务进行统计,P均>0.05,说明两组人员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2。

基于上述基础对实践期前后护理人员技能水平考试结果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3。

由上表可知,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实践后,实施后的护理人员技能考试成绩有显著提升,由此可证明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实施对护理人员工作技能、安全知识、服务态度认知等方面的教育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效果。

2.2患者护理评价问卷结果 实施前后两组(各随机100例)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值均>0.05,说明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实施前后两组调查问卷各100份,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后使用SPSS进行分析,对患者总体评价进行比较,其中有明显差异的有以下几个项目:术前介绍、主动观察并解决问题等,而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几个项目方面并无显著差异。部分护理评价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对比见表4。

由上述对比结果也可以发现,实际上患者对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感知是相对较低的。

3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证明,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有利于降低手术室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对于服务质量管理的改进效果更多的集中在院方的管理角度,对于患者的本身认知改变并不明显,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应用就是一种更注重医院内部、机构内部的自我改良和发展方案。

4 讨论

对于持续质量改进系统的构建,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研究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①必须构建统一的护理管理组织,其中以护理安全管理为首要任务,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员对本科室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和干预的能力;②应当遵循"目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及时的弥补管理上的缺失;③注意对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加强法律意识教育、责任-奖惩挂钩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篇(8)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95-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39

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是反映固体燃烧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一个特征性实验。2012人教版新教材考虑到安全等因素将白磷改为红磷燃烧,装置如下图(1-1,1-2)。

但该改进装置还是有如下不足: 1. 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用加热后的玻璃管再点燃红磷,如果环境温度较低,玻璃管热量易损失,或加热时间不足,都会导致红磷不易点燃。2. 玻璃管插入橡胶塞长短不易控制,玻璃管长了,会抵触到锥形瓶底部而使橡胶塞不易塞紧;玻璃管短了,会与红磷脱离也不易点燃红磷。3. 玻璃管比较细,系牢一个小气球比较麻烦。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简化了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并在实验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该实验不仅可用于教师课堂演示,也可作为我们学生实验进行推广,现介绍如下:

1. 实验仪器及试剂

托盘天平、锥形瓶、三脚架、石棉网、注射器、酒精灯、红磷。

2.实验装置

如图2-1、2-2、2-3、2-4、2-5所示装置。

3. 实验操作及现象

(1)取适量的红磷于锥形瓶中,塞上带有已排尽空气的注射器的橡胶塞。然后将它们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并记录所称的质量。如图(2-1)

(2)将装有红磷的带有注射器的橡胶塞塞紧的锥形瓶,放在三脚架上加热片刻,锥形瓶内红磷燃烧,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动,一段时间后迅速活塞向内移动。如图(2-2,2-3,2-4)

(3)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并记录所称的质量。如图(2-5)

4.本实验设计的优点

(1)实验在密闭体系进行,生成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不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绿色环保。

(2)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难度。

(3)改进后橡胶塞不会松动,也不会引起气密性不好,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实验成功率高,现象十分明显。

(4)该实验重复性好,具有很好实用性,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篇(9)

在对贸易模式进行定义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贸易结构的概念。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一个国对外贸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辅,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硕士论文对外贸商品结构的特征则是以出口初级品为主,出口工业成品为辅。国际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国际上衡量贸易模式的指标有:(1)ctb(对贸易平衡的贡献率)。ctb指数,又称对贸易差额的贡献指数,它不仅反映了各行业的贸易差额,而且通过比较总的贸易差额中各行业所占的比重与贸易总额中该行业所占的比重,反映了各行业的净出口对整个贸易差额的贡献,即各行业的比较优势。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法、国际市场占有率法、简单比价法、国内资源成本法等,它们从出口规模、净出口状况、市场份额、价格、生产成本等不同角度对商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对分析一国或地区的商品国际竞争力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法运用较多。

tc(贸易竞争指数)。它是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度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ej一lj)/(ej十lj),式中均、ij分别代表一国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如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示该国j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来说,该国剥商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强;贸易竞争指数为负,则表示该国类商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较弱,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较弱;如果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类商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进行品种交换,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ms(国际市场占有率)。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ms=均/wj,式中ej和wj分别表示一国j商品的出口值和世翔商品的出口值,其值越高,说明该国此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本国硕士论文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都是对各国开放的。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篇(10)

装备试验是装备质量形成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装备试验的质量,试验中心相继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装备试验的后勤保障为试验提供物质支撑、技术勤务和生活勤务保障,其保障质量深刻影响着装备试验的完成和装备质量。目前装备试验的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建设缺乏经验、质量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制度机制不是十分健全等问题,使得体系建设始终处于低水平层次徘徊,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一、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地位作用

后勤保障是试验中心确保试验任务完成的重要支撑,包含了经费、交通运输、物资器材、卫勤、营房、水电气、伙食等众多专业勤务保障,任一项保障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装备试验造成影响,轻者拖延任务进度,重者造成人员损伤或者设备损坏。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确保这些过程受控,帮助实现保障对象满意。

(一)为全面实施装备试验质量管理提供支撑

后勤保障系统是装备试验中心开展装备试验任务的分系统之一,是全面实施装备试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影响着装备试验的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和促进后勤保障系统实现保障对象满意的目标,提升保障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获得参试人员及其他相关方的信任。

(二)为严格规范试验后勤运行秩序夯实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后勤保障系统认真分析保障对象需求,识别各项保障过程并使其受控,以便实现保障对象满意的服务产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实施,可以有效避免保障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问题和专业性错误,消除安全隐患和不确定性问题,确保后勤保障的秩序井然。

(三)为有效提升试验后勤保障效益创新路径

建立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一套持续改进整体后勤保障效益的活动模式。体系要求监视和测量保障的过程以及保障对象的需求变化,例如人员变动(人员补退、不同厂家人员)、不同试验任务、政策规定(如经费标准变化)带来的变化等,通过采取系统的方法加强重要保障环节的质量管控,从而提升保障效益。

二、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分析

装备试验后勤保障系统通过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了持续提供满意后勤保障服务的质量保证能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后勤质量目标设置评测不够科学

下级单位不能有效地分解细化上级单位的质量目标,有些质量目标测评方法不科学,例如对试验任务伙食、卫勤保障满意度的测评内容设置过于简单,全年的测评频次较低,只是按季度进行了测评,既不利于及时动态调整,评测结果的真实性也难以保证。

(二)后勤管理评审标准不高

后勤管理评审输入不充分,后勤部门单独组织质量检查活动较少,对后勤保障过程监视和测量证据收集不充分,培训缺少效果评价,对质量目标或者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思考谋划不深不细,造成评审输出如《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质量不高。

(三)后勤全员参与落实不好

仍有不少后勤人员认为质量管理是质管员的事情,是少数人的事,与己无关思想比较普遍。大多数人质量意识不强,自觉不自觉的不配合行为时有发生,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积极主动。

(四)后勤质量改进力度不够

对任务后勤保障过程的细化研究、风险因素及效率因素的识别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后勤保障的体系文件没有完全实现“本地化”,文件执行起来不好理解、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五)后勤质量信息利用与共享不足

后勤保障人员通过质量信息探索分析和改进保障工作及质量工作的能力比较弱,信息利用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运用于推动体系文件优化等。后勤质量信息没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和载体让各方及时共享。

三、加强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需要采取有力对策进行改进。

(一)厘清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思想误区

在“质量观”上求转变。后勤保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将质量工作视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强化执行体系要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根本点”上出思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体系文件”不是为了通过审核,而是给第二方(顾客)和第三方(认证机构)展示装备试验后勤保障的质量保证能力,是为了保证试验后勤保障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规范后勤保障秩序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在“个性化”上做文章。后勤体系文件的拟制要充分考虑本单位后勤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行业专业特点、人员层次特点、任务后勤保障特点,建成“个性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忌不加分析地将标准条款套用或照搬别人体系文件。在“全员性”上抓落实。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离不开全体后勤保障人员的参与,要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岗岗不漏、项项工作都按体系要求开展的局面,实现质管工作“全员上岗”。在“滚动式”上下功夫。后勤系统要随时关注保障对象的需求,关注后勤保障系统自身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关注存在的风险及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与保障实际不适应的地方,持续进行改进。

(二)完善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后勤保障的质量目标既要与试验中心的质量方针保持有机的一致,又要适宜适度,充分考虑保障人员能力、保障资源提供、顾客期望等实际。后勤保障策划要把既定的质量目标要求纳入到各项保障任务中,目标制定后要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质量目标实现有具体措施。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对一些影响保障质量的关键环节如物资采购计划审批环节、特种勤务保障环节等要强化检查监督。建立包含质管办、质管员、保障对象的监督小组,各负其责共同做好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强化按级负责,严格各级后勤保障部门的把关责任。要落实责任到人,确定每一项保障工作都有质量负责人。要狠抓责任追究,一旦发生后勤保障质量问题必须严格追查相关人员的质量责任。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将保障人员的年度考评、晋升考评等纳入后勤保障质量管理的效果评价体系,将个人的评功评奖、考学、职务晋升与质量管理工作挂钩。

(三)探索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发展

探索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各管理领域的优势互补,促进保障人员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相融合的管理理念,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和客观地评价后勤保障系统的综合管理水平。探索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化的后勤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平台,既可以有效保存后勤保障质量信息,又能提升信息流通速度实现共享目的,还能为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四、结论

当前装备试验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仍然处于上升完善阶段,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有效对策持续改进,后勤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就能不断发展成熟。

参考文献:

[1]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12.

[2]一文读懂整合型管理体系及审核[J].微信公众号:质量与认证,2016,11.

[3]刘小方,谢义.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6.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65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能直观地得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二、实验分析

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题时,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图1是课本上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装置图,在本实验中有气体生成且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致使天平在反应后失去平衡,尽管可以通过分析得出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仍然相等,但通过现象不能直观地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不能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笔者对此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图2是笔者设计的实验,最大特点是用可乐瓶作反应容器。

三、实验过程

1. 在可乐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在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将试管放入可乐瓶中,拧紧瓶盖。

2. 称量可乐瓶及其内物质的总质量,使天平平衡。

3. 倾斜试管,让试管中的稀盐酸流入可乐瓶中,使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这时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

4. 充分反应后,将可乐瓶放回天平的左盘,这时可以看到天平仍然平衡。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

5. 拧开瓶盖,能听到“纭钡囊簧响,这是因为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了。

6. 再将可乐瓶放到左盘上,发现天平不平衡了,这时问学生天平为什么不平衡呢?学生很容易地回答是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了。

四、反思与评价

1. 本实验采用了对比实验,先使碳酸钠与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但气体没有逸出时,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然后打开瓶盖后,天平失去平衡,通过直观地对比,能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选用有气体参与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应在密闭的系统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