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地理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51-01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做出了一项新规定,老师的每节教案必须有教后反思。对于教了十几年学的我和许多同事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也感到挺麻烦的。课都上完了,再写什么反思,还有必要吗?但是领导要求,照做就是了。刚开始的几节教案总是走出教室后,因为累不情愿写教后反思,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静下心来细想一下,发现写出每节课的反思真的很有效。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当天的教学实践,写下教学后记:学生收获了没有?自己收获了没有?课程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最好?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在不断的反思中,让自己清醒地回忆教学过程,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纠正错误的艺术。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可以纠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不当之处。有人说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名师,但是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以成为名师。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观念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因此,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二、反思教学设计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地理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反思教学过程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以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为例,在学习3S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环节和应用领域时,我最初的教法是照本宣经,其结果是学生听得很吃力,难理解,更不用说应用了。下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下一节课我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自己列举身边的例子,学生的课堂参与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
四、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我们班中有一位学生地理成绩较差,平时又特别调皮的同学,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尤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涉及到地形区的识记,我就随口说“自己去查地图册。怎么这么懒”。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成绩好的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帮他查地图。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地理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
五、反思教学反馈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知识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我们距离名师就越来越近了。
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叶澜教授说:“一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因为写教案只能获得经验,而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大受限制。
二、反思什么
1.反思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由于以前自己做学生的时候接触的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现在进行的新课改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要求处处以学生为中心,要有一个比较成功的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2.反思教学活动
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教学内容本身进行反思。教学方式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适宜程度的总结,目的在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好的方案。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也包括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提升状况。
3.反思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的反思是对个人教学经验进行提升,最终形成个人的教学特点。如果教师不去挖掘教学反思的判断、反省与批判功能,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一定成为个人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他的经验升华为真正的、富有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完善。
三、怎样写反思
1.反思写成功之处
课堂中临时应用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井井有条的板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的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案例,一道得意的测试题······把它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反思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之处。例如,备课时理解上出现的偏差,教材的把握不准以及教学设计上的不完善,学生在课堂上的疑惑或者不理解。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这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
3.反思写教学机智和学生智慧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可能是一段精彩的师生对话也有可能是一个有感而发的问题,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问题、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4.反思教学中的疑难点
疑点可能来自教材的编写方面,可能来自对某个知识点的不完全理解,可能来自课堂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可能来自学生的异常表现以疑促思,有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5.反思教学设计的形成过程
一堂好课的背后肯定有旁人不了解的艰辛和努力,把自己的备课过程、资料收集过程、修改过程再现出来,有利于自己不断总结提高,更有利于别人熟悉备课过程、设计思维过程,从反思中获得比一堂课更好的收获。
6.反思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建议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是没有止境的追求。即使是一堂成功的课,也会有许多值得推敲、改进的地方。例如,有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课后冷静思考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的策略,并获得较好的上升空间。
不知不觉在潘庄中学的倒数第三周课也已接近尾声,经过精心备课,认真讲课,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这一周我对我的学生、对我的课堂、对我的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首先自己教的是普班的学生,虽然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不能以一条水平线来要求,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在这两周的讲课与听课后,我不得不承认普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确实相对差一些,对他们的要求只能是及格万岁,当然也有学习好的同学,我要做的就是让高分继续保持,让低分的同学争取及格。
其次,是自己的课堂。由于自己是个实习生,而且打扮的也不成熟。所以在学生们面前没有威严,上课时学生们较随意,上课纪律较差。所以我的课堂,首先要抓的是纪律,其次才是学习。
最后,也是重中之重,是我的课堂。这周学校组织了特聘名师听课,我的指导老师张老师、地理组的沈老师、王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实习生去听了我的课。课后张老师、王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性意见。张老师强调:①我讲的速度太快,有点儿赶的意思②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自己讲出来的,讲知识点的时候,要让同学多记一下;讲题的时候,应该多提问下学生,让他们说选哪个哪儿错了;把睡觉的人叫醒,让他们回答问题,如果自己老在那讲,学生会感觉没他什么事,也就难免睡觉了③讲得多会感觉没重点,咱们知识点在黑板上罗列就是1、2、3、4几点,多的不要写。④有讲错的知识点,千岛寒流经过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岛而不是朝鲜半岛,以后模棱两可的尽量不要讲,要多听课,多学习⑤需要讲清楚的要讲透彻,例如纬度地带分异是随纬度变化方向变化的,而不是纬度方向。王老师也给了很多意见:首先她赞同张老师的说法并强调讲题的时候没必要每个题都讲,简单的题一遍过,难的题重点讲。普班的学生还是让他们多记记。
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要结束了,我很舍不得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虽然有的孩子还很不懂事,虽然他们 还是每天叽叽喳喳,永远不知道高考的迫在眉睫,虽然他们还是忍不住上课说话、走思,想一些青春期萌动的事情,但是他们是我可爱的学生,他们是我永远美好的回忆。
地理教学反思周记【2】
来xx中学顶岗实习已经过了一半,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如何打造优质课堂,反思如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姿态直面我们的教育之时,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面对诸多变化,我们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还应时时反思,以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否注重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育的对象时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人,如果我们始终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那么我们的教学必然会走向死胡同,所以,当好一名地理教师,应适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特定内容、特定对象的教学方法。①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②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如识图、析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选择与指导与学生读图有关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如“南、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差异”的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对比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应选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出南、北美洲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环境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如地形、气候、河流特征间的关联性)。二、是否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新教材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我们应反思,在地理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是否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是否培养了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
过去,教师的教学就是周而复始简单重复,教育教学观念是在被动中形成,很少在实践中主动进行反思,缺少反思意识,教学能力难以提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教师应该加强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对自我的教学进行反思,树立现代教学观,构建学生发展的理念,更好地指导教学。如,初中地理新教材每章节以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诗词、民俗等内容开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兴趣;课中有相关的“阅读”和“活动”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扩大视野;课后有“想一想”、“议一议”等思考题,内容丰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这要求教师树立学生主体、开放式的教学观。新教材不仅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切实的目标,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相应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中有大量与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设计
现行的高中教材开篇有“探索”、“案例分析”,课后有“课题研究”。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前要对每一节课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精心设计与构思。在实施中会出现如下情况:要么事先的预设如愿达到目的;要么由于教学手段、方法不当,预想未完成;要么课堂中出现意外,因教师巧妙引导,却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教师课后就要对这些结果和过程进行及时整理、分析和总结,提高教学的掌控能力。长此下去,教师教学能力会不断升华,教学设计会更趋合理,学生的自主探究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师生弦歌互答,相得益彰。当然,在教学中不时会发觉教学目标、结果与预设有差距,课后分析就会发现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故未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思考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方法是否适宜,课题研究是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讨和改进,进而优化教学。
三、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手段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驾驭教材,无法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向智力的转化。而把录像、电脑动画和网络等现代视听工具,应用于地理教学,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实现,能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由此,教师在课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运用得当,选择恰当的教具,特别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
反思主要是针对整过教学过程进行的,要在教学中对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教师的教与研的水平都得以提升,实现教与学双赢。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课题研究”模式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促使他们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关心现实,体验生活,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让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行为
教师要积极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言行举止,师生是否平等交流;学生能否得到信任、尊重及肯定;教师是否有高尚师德、坦荡胸襟、丰富情感,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等。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倡多元发展。以往教学,老师填鸭式教,学生被动学,追求对知识内容统一理解,只求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对学生的置疑、别出心裁往往采取压制,甚至否定态度。.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所以,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发现学生的独具匠心、奇思妙想,应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六、教学反馈
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反思不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如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由于引导不得法,出“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等。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不仅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进行反思,还要对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由表达、善于合作、富于想象、敢于否定、兴趣浓厚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事实证明,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组织艺术、引导艺术、合作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
教师的教学反思最好写成教学个案,教学个案是基层教师最容易写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小故事,是教师教学片断实录以及对这一教学过程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教学反思也可写在教案后面,即自己课后思考的成功之处和今后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什么写什么,不拘形式、篇幅。教师所讲述的教学故事本身虽然不是教育理论,但它蕴涵了教育理论,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开始。
教学前的反思就是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不同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对课程教授制定一个系统的课程安排。初中地理面对的是13-15岁左右的青少年,刚升入初中对于地理没有多少基础,同时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处于叛逆期,容易情绪波动较大,不能很好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解,对于学习也往往没有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因材施教,既要强化学生的基础,又要督促他们多多进行练习,即使基础薄弱,通过多练也能够达到熟能生巧。其次,地理学习更多的是注重应用,而有些教师尚不能做到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增强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在选取教材时应该尽可能贴近生活,并且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其提供能够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知识,督促其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地理教学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前为学生制定一个近期目标或者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整个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前内容设计也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准备素材,辅之以能够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等。整个课前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兼顾教学目的的确立与满足学生求知欲、探索欲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这些问题。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进行学习。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重要积极条件。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仍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学生经验不足,不能准确定位自主学习的取向,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进行指导,但也不是全盘按照教师严密的规划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与学生更大更自由的空间进行探究,抛出思考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出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加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以借鉴相关学术资料。
例如在讲《亚洲》时可以播放《亚洲雄风》,既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又能实现情趣教学。当然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兼顾好学生和后进生,不能顾此失彼,使他们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又所进步。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无尽的求知欲,如何能够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究成为教学的重点。对此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口诀记忆法:如将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简称用一个简单易记的口诀进行教授,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2)图像对比记忆法:如对于易混图片进行对比记忆,运用空白图进行填充,多画多记,图文结合,突出重点难点。(3)细微观察法:即对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地理现象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通过分析现象成因和规律进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常反思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创新,才能不断进步。当然,此反思过程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的一个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妙想要共同解决而不是置之不理,这样才能对教学活动起到积极作用。
三、初中地理教学后的反思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逐渐显示出一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反思理论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逐渐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真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价值。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主要指的是教师为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堂或者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检验和思考。教学反思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反思教育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理想效果与现实情况的有效对比。
二、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活动有趣性、目的性的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初中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创建轻松、欢乐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使教与学能够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实现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真正展现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2.教学活动是否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注重分析和反思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连接性,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生活内容,科学设计和研究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课本中的内容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本中的地理知识,感受地理的丰富魅力和色彩,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使学习地理成为他们的一种兴趣和爱好。
3.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应试教育模式使很多初中地理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各类考试成绩,比较喜欢以成绩划分学生的等级。实际上,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思维引导效果的反思。例如,引导学生对坐标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坐标准确定位某个城市并正确说出当地的地形特点和人文地理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感,而这种地理思维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水平,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初中地理教学前的反思
反思不是回顾,而是对教学活动的认真反思和探索,体会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产生的主要效果。任何完整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反思,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新的教学想法,不断完善教学活动,改善课堂环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逐渐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反思的主要意义在于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一个清晰、连贯和确定的新情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体是13到1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自控能力较低,比较喜欢游戏性、竞技性强的娱乐活动,地理基础较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认真思考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地理水平提升带来的价值。地理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人文地理,感受人文地理的魅力和科学价值。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对学生实际生活的考虑不够充分,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引导,地理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多寻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材料。例如,在指导学生对《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查找有关南北方形成鲜明对比的视频或者图片,加深学生对南北方地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内容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地理教学提供有效支撑,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将学生引入地理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反思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活动,枯燥、单一的教学行为使很多学生易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反思主要是思考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供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有效表达见解和想法,提升个人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引导法,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北方多种植玉米和大豆,而南方多种植水稻或者油菜吗?”“为什么北方的冬天时常下雪,而海南的冬天却温暖如春呢?”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回答欲望,调动课堂气氛。随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入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感受南方和北方的特殊魅力。”由此引入课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接下来的地理学习。
3.初中地理教学后的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注意灵活设计教学后的反思环节,不仅要求教师对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而且要将学生也带入教学后的反思环节当中,对自我学习能力和课堂表现进行反思。
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思维性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进行细致的反思。教学反思主要分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学生自行自我反思两个层面。教师教学后反思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学活动中哪一个问题能够有效带动课堂氛围,学生对哪一个问题还存在疑问,教学方式还存在哪些漏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有没有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一定的逻辑思维想法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反思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课的时候状态如何,在这堂课中提了多少个问题,学习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节课对自己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没有效果等问题。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前的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认真记录这节课的表现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对重要的地理知识进行记录。教师也可以对一节课中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或者表扬,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在有时间的时候不断温故知新,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反思,不断加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并逐渐完善课堂教学活动,使初中地理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地理的魅力和丰富的色彩,真正走入地理的世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久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以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教育导刊,2011,(07):54-57.
[2]胡定荣.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何不见效――以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经历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32-3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三节分别是《人口》和《民族》 ,这是关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掌握效果良好。
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反馈等,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那么该如何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就需要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反思一:反思成功、失败之处。
地理课本一些基础知识是众多教师经验的结晶。因此,教师应按照教材的逻辑讲授。
[案例]“全球性大气环流”教学片断:
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表性质不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此形成三圈环流。
教师发放相关习题资料,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十分钟后,展开交流。通过做题学生充分验证三圈环流是正确的。
[反思]没有根据教材所要体现的内涵价值教学,而在教学中将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这就相当于事先将结论告诉给学生再让学生应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没有得到发挥。
反思二:地理教学方法的应用。
地理教学方法是千头万绪、多种多样的,讲授、演示、探究、画概念图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案例]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别,教给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程序:“以温定带、以雨判型”法则。
[反思]通过分析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说明地理特征、地理事物类型和地理因果关系,一般都有一定的教学程序和判别法则。把这些程序和法则教给学生,可以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反思三:学生表现。
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拓宽教师思路。教师应从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练习、作业、检测、考试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整理记录,对症下药。
[案例]有一道将等压线、等高线、风向、河流融于一幅图的选择题。要判断河流流向时,老师先征求学生的见解,这道题应从哪里入手。有同学说从风向入手,再依次判断气压、气温和地势高低,最终确定河流流向;有同学说,还可以直接从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谷可能发育为河流,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妙,这么简单!”老师毫不掩饰地赞叹道。
[反思]自孔子提出“因材施教”,2500年过去了,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关注错误,仍是我们教学的永恒追求。
反思四: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提出问题指向不明会“误导”学生;认为“拖堂”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是不是,对不对,什么”等简单、低层次问题,看似活跃课堂,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啊、嗯”等口头禅,频频看表、摸鼻尖等小动作,教师的“美丽”因此而打“折”……这是师生共同的遗憾。
[案例]一节教学观摩课,老师凭借缜密的预设、精湛的技艺,在教学中掀起一个又一个。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可教师仍继续她的练习讲解。这时,教室外面变得异常嘈杂,学生面露焦躁神色,有的已经合上书本、收拾书包,有的在窃窃私语、四处张望……学生原本享受到的美好体验被消耗殆尽。
[反思]许多教师对“拖堂”这一细节习以为常,认为无伤大雅,甚至认为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其实,静坐了45分钟,进行高强度思维活动的学生迫切需要休息,进行身心调整;否则,易造成精神疲惫,影响身心健康。
反思五:媒体运用。
成功的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
[案例]在讲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危害时,我以最近发生的一次地震灾害为例介绍地震的危害,地震会引发海啸,继而播放日本地震时人们记录下来的影响。
[反思]利用多媒体演示,把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符合课标中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反思六:板书设计。
运用书面语言、图解、图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案例]图解式板书可将抽象的地理内容,借助板图与板书相结合,诠释地理事物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反思]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可采取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设计为图表,留有空白,学生边学边填;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拟定,等等。
反思七:再教设想。
经过上述全面回顾、反思,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最后进行必要归纳取舍,对原预设修改完善、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案例]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
原预设:学生读“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四大稠密区,然后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地形分布图,逐一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再预设:找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后,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四个地区的人口如此密集呢?可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人口分布?”
[反思]原预设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学习是被动的,没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再预设则先让学生自己作出造成人口分布不均匀现象的假设,然后利用各种要素分布图与人口分布图对比分析,检验假设,形成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思故我在”。新课程是新事物,更需要在行进中且行且思。只有这样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参考文献: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一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二在一个月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在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
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初一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规律 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二)、对运用主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敢于对尹有教材同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践问题。运用主体教学,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探求寻找答案,在寻找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对设计教学目标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三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在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反思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营造和谐、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明确学生是不习主体,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在课堂上,一切顷其自然,教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块乐之中,如初一地理内容适宜搞一些游戏和课外探索性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教材内容而言,可以以下问题作为切入点,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规律 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