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团结的故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区,在全区28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2%以上。除藏族外,还有汉、蒙、回、门巴、珞巴等民族以及\人、夏尔巴人。目前,在工作、经商的人员中,来自40多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和衷共济、休戚与共,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章。
早在公元641年,唐朝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藏汉双方通过王室问的联姻、会盟,同心协力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唐蕃双方友好往来更为密切,经济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更为频繁。这一段藏汉王室间联姻、会盟的民族团结史诗从此流芳千古。
在拉萨大昭寺广场,见证藏汉民族世代团结友好的“唐蕃会盟碑”如今依然静静地肃立着。这座已历经1000多年沧桑的古碑,与“民族团结宝鼎”一起,见证了千百年来民族团结的一段段佳话,见证了各项事业在祖国怀抱中茁壮成长的伟大历程。
千百年来,在雪域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兄弟姐妹正如唐蕃会盟的历史,用真心、用真情传唱着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共同铸就了一个温暖、和谐的民族大家庭。
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至今还流传着该县数百名干部职工营救7名汉族打工农民的故事。
2002年12月底,札达普降大雪,交通被阻断,7名汉族打工农民被大雪围困。当地群众自发加入到搜寻队伍中,营救人员中。既有年过半百的藏族同胞,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回族、蒙古族青年。在茫茫雪海中,他们焦急地寻找了4天4夜,终于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救出了被困的7名汉族兄弟。皑皑白雪刺伤了很多营救队员的眼睛,他们说,为了汉族兄弟的生命,为了民族团结,眼睛受点伤又算得了什么!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那曲县,高寒缺氧,连拉萨人到那里都会有高原反应。但是汉族女干部张娅娜在那里一待就是30年。担任那曲县副县长期间,她每次下乡,都会买些茶叶、酥油和太阳能光电板等物品送到最困难的家庭。当遇到特别贫困的家庭时,她总是把身上的钱全部拿出来送给他们。
在这片热土上,多年来,许许多多汉族干部为的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孔繁森、陈金水、李素芝和祁爱群等英雄模范人物一样的好干部。
接 下来的第二个部分是讨论和提问,我们班的讨论积极性还算好,就是提问的热情就比较差。同学们都不是很想提问,只好我替他们问了。我注意到黄宗兴同学的志愿 者牌上有很多的徽章,就问他是否可以向我们讲诉徽章的来历,于是,宗兴就向我们讲起了这些徽章的来历。原来这些徽章是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来发放的,每一 枚徽章都是包含着他们的汗水,我们深深地为他们的行为感动。我们又问了一些别的同学的一些别的问题,通过他们的回答我们更加了解了志愿者的工作,也为他们 的奉献精神感动。
第三个部分是志愿者为我们表演亚运助威舞,看着他们在亚运主题曲“一起来”的伴奏下整齐的表演亚运助威舞,我们都忍不住打起了节拍,他们的表演带动了一场。
1问题提出
孤儿作为社会上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具有与其身份有关的特殊心理问题。由福利院监护、集中在孤儿学校接受教育的孤儿学生,是接受政府集中教养模式安置的典型代表。他们虽然享有和普通儿童同样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权益,但是却被明显的从普通儿童群体中分离出来,缺失父母、亲人等家庭系统的社会支持,被长期隔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带有明显的“孤儿”身份污名化特征。在社会交往中,孤儿学生把来自于公众对他们的负面“身份标签”认同、内化为自我身份理解的一部分时,就会形成自我污名。所谓孤儿学生自我污名即是指孤儿学生内化公众对于自身的消极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从而形成自我偏见和自我歧视的心理现象。国外以往研究表明,自我污名会给受污名群体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如降低受污名群体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以及对生活的希望水平,增强其抑郁、羞耻情绪;使其在社会交往中更容易选择逃避、退缩的方式来应对公众的拒绝等。国内以往研究表明,孤儿学生自我污名的测量结构由自我身份敏感、自我懈怠、自我疏离、自我狭隘四种特质构成。4~10年级高自我污名孤儿学生在人际交往时更容易做出被他人拒绝的预期,并倾向于把拒绝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孤儿身份;且7~9年级初中阶段孤儿学生的自我污名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孤儿,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整合过程中,更加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法。因此,初中孤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害怕由于自己的孤儿身份而遭到他群体成员的社交拒绝。而这将十分不利于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故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进行心理脱污干预十分必要。
随着积极心理学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积极心理视角,采取各种积极心理干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人们更加健康幸福和谐发展。其中,由Hayes创立的接受与实现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m Therapy,以下简称ACT)就是这样一种积极心理干预方法。ACT的治疗理论框架包括六种核心治疗技术:接纳(acceptance)、认知解离(cognitive defusion)、关注当下(being present)、以己为镜(self as comext)、价值观(values)、采取行动(con-mitted action)。国外以往研究表明,运用ACT对高自我污名人群的心理脱污干预效果显著。如Hayes等人将90名药物滥用咨询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组进行干预,发现只有接受了ACT训练的成员在三个月后的污名化态度后测得分更低;Masuda等人分别对95名和22名心理健康污名的大学生进行时长为2.5小时的ACT干预,即时后测和随后一个月延时后测结果均表明ACT干预在降低他们的心理健康污名上存在显著效果;Luoma等人运用ACT对88名药物滥用者的自我污名进行干预,发现被试的害羞和自我隐瞒的水平显著降低了,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则显著提高了。在国内,仅几个学者对ACT进行了理论性介绍,对ACT的实证性研究则较少,目前仅见到在临床精神医学领域运用ACT对癌症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所做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ACT能有效缓解癌症患者配偶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心。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初中阶段孤儿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孤儿学生自我污名心理测量结构表现,结合接受与实现疗法的理论框架,设计出一套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心理脱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依此对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开展积极团体干预,从而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研究假设为在高自我污名初中孤儿心理脱污的团体辅导干预中运用接受与实现疗法的治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其自我污名水平。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某省孤儿学校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初中孤儿施测《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按施测所得总体自我污名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将前27%定义为高分组,从高分组随机抽取40名具有高自我污名倾向的初中孤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人,女生12人。将这40名被试孤儿随机分配成同质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人。其中,实验组男生13人,女生7人,年龄14~16岁(平均年龄15.30±0.98岁);对照组男生15人,女生5人,年龄14~16岁(平均年龄15.20±0.83岁)。
2.2研究工具
2.2.1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
帮助他人,李丹这个平凡的孩子做着不平凡的事。一天、二天┅┉李丹在用她的金子般的心帮助着贫困姐姐谭瑛。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可是病魔却毫不留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临死前,李丹还牵挂着谭瑛。在她的影响下,李丹所在的四(2)班,召开了“李丹——谭瑛手拉手”主题中队会。全班40多个同学都争着与谭瑛结对子,继续完成李丹的遗愿。这段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冬天里寒风刺骨。一群人点起了一堆火,他们冷极了,都想烤火,所以他们全聚集在火堆旁,无人拾柴,火因为没有柴而熄灭,他们也都冻死了。
有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他们想:“如不拾柴,火就灭了。”于是他们都去拾柴,无人烤火,所以他们在路上冻死了,火也熄灭了。
活动目的: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民族民族团结意识,构建和谐校园,制定雄先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15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内容:
1、跳一段民族团结舞蹈。要求组织幼儿园学生跳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开展民族歌舞进校园教育活动。各校充分利用课间操、音乐课等时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学唱、学跳、演唱活动,将民族歌舞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引进课外活动。
2、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增进民族师生的相互交融和鱼水之情;教育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3、看一部民族团结电教片。要求三年级观看民族团结教育电教片,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共同关注民族团结、描绘民族团结、参与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进一步坚定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美好校园的信心和决心。
4、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四年级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 通过举行座谈会的形式积极研究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探讨做好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利用座谈会积极化解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存在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苗头,切实维护学校各民族学生团结稳定。
5、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组织五年级充分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召开“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使学校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统一思想,树立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理念,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办一期民族团结主题板报或墙报。六年级发动全体师生参与,组织安排班级利用黑板报或墙报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中。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发挥各自优点,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在黑板报或板报设计中。
7、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七年级为学生推荐民族团结的好书,增长学生的民族知识,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和睦相处。
我们班特别是男生不团结,有一次,扔胶布差点把班长的眼睛打伤,这样就像男生和女生不是一个班的一样。
我们班特别是男生不团结,有一次,扔胶布差点把班长的眼睛打伤,这样就像男生和女生不是一个班的一样。
下面分别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例子来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1、有个农夫的儿子们常常互相争斗不休。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们,尽管他苦口婆心,仍无济于事。他认为应该用事实来教育他们,便叫儿子们去拿一捆木棒来。木棒拿来后,他先把整捆木棒交给他们,叫他们折断。儿子们一个个竭尽了全力都无法将它折断。随后他解开了那捆木棒,给他们每人一根。他们都毫不费力地将木棒折为两段。这时,农夫说:“孩子们,你们要像木棒一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不会被敌人征服;可你们互相争斗不休,便很容易被敌人打垮。” 这故事说明,团结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内讧却只能耗损自己。(寓言故事)
2、蚂蚁团结起来可以吃大象。(自然)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歇后语)
(来源:文章屋网 )
兵团六师一〇一团大学生志愿者阿达克·塔吾汗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尤良英的报道,深深地被尤良英的大爱情怀所感动,立志要成为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我们身边的民族团结之花要常开常盛,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以实际行动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
四师七十一团组织团场的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尤良英先进事迹的新闻,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先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维护好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兵团各项事业发展的合力。学习、阅读了尤良英的故事后,各族干部职工表示要从个人做起,以实际行动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奏响兵团"团结奉献,创造美好生活"的强音。
"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今后我会努力向尤良英同志学习,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八十一团机关干部马东旭说。
"将学到的技术技能,教给我们少数民族职工,一起多元增收,带动周边的乡镇村民致富。"一八三团清河独立营职工努尔依顿说。
"民族团结是生长在新疆大地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新疆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和优秀品质,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做民族团结工作的楷模。"五家渠二中老师刘宝宝说。
学习尤良英事迹心得体会500字(二)
在麦麦提·吐鲁普的致富路上,尤良英是他的带头人;而在达里格村村民的心中,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中年汉子,也渐渐成了大伙儿的致富带头人。尤良英和麦麦提·吐鲁普,都用行动书写着"先富带后富、共同致富"的人间美丽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极其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轨迹。尤良英对贫困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早先,她也是作为一个贫困者存在的,曾熬过很多年的苦日子。尤良英深知贫困的熬人,所以当她了解到麦麦提·吐鲁普贫寒的家境后,对他的艰难感同身受,愿意出钱、出力、传授技术,帮助这位维吾尔族兄弟走出贫困、奔赴小康。
“团结就是力量”,对,只要团结了,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只要团结了,就会创造出你想象不到的力量。哪怕几个人团结起来,就有可能把大火扑灭;哪怕有几个人团结起来,就可能造一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