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4 03:25: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幼儿教师健康领域工作

篇(1)

一、明确办学目标是构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前提

在构建基于胜任力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不同的,不同目标引领下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有差异的。《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累计需要幼儿教师220万,年均需求量在24万左右。这就要求各级各类相关院校承担起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主要有五种模式:初中端口招生的三年制中专、初中端口招生的5年制大专、初中端口招生的三二分段、高中端口招生的大专和高中端口招生的本科。我们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确立基本目标与梯度目标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3]各级各类承担培养幼儿教师重任的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将培养合格的、具有胜任力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首要目标,再根据各级各类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其他方面的梯度目标,梯度目标可以根据生源质量、培养时间、学校类型、培养目标的去向等因素确定。具体来说,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应该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单一目标,考虑到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都是初中端口招生,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其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工作特质。

中专层次的师资培养主要是缓解农村幼儿教育的用人困难,为农村幼教事业培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教人才。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基本目标,同时兼顾培养保育员、家政服务人员等幼儿教育工作者。[4]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幼儿教师,从其生源质量和课程设置来说,应该注重提升质量,在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掌握方面提高要求,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情、智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高等师范学校的本科层次培养所面对的生源质量较好,学习的时间较长,所以应该强调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课程游戏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针对当前高师院校的本科生艺体技能差、教学实践欠缺等实际问题,应该加强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联系,确定培养科研型、实践型的幼儿园教师。在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培养幼儿教师应该确立的梯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各级各类承担培养幼儿教师任务的院校都应该将培养合格的、具有胜任力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首要和基本目标,在职前培养阶段围绕这个目标确立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二、构建以培养幼儿教师职业胜任力为基本目标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篇(2)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关注幼儿身心发展,为幼儿减负已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确,当我们看到许多家长在幼儿完成了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和兴趣班的学习后,还纷纷抱着孩子去学习各类艺术特长,进行智能开发训练等,我们真的从心底由衷地呼唤,该给幼儿减减负了。其实,随之而来的是幼儿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幼儿需要减负,幼儿教师更需要减负!园长们在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的同时,更应该给“对关怀孩子为己任”的幼儿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提高其职业幸福感。

1 步履艰难——幼儿教师承载太多的负担

1.1 工作负担

如今的幼儿教师都面对着三多问题。一是会议多。幼儿园老师经常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形式上的会议,老师们置身于“会海”中,有时既浪费了她们的精力,又耽误了她们备课、学习、研究和休息的时间。二是检查多。广大的幼儿教师除了要应付园内的教学活动检查、教案检查、卫生检查、活动墙报检查、家园手册检查等各种检查外,还要应付园外的上级领导、社区居委会、教育学会、治安、消防等部门的检查以及家长的检查。每一次检查教师们都得精心准备,万无一失。为迎接各项检查,她(他)们常常忙得疲惫不堪。三是比赛多。幼儿教师不仅要参加接应不暇的园内幼儿一日生活观摩、活动设计比赛、教学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玩具比赛、说课比赛、论文比赛、墙报评比、卫生评比、演讲评比、基本功评比、幼儿体操评比,而且还要参加各幼儿园间的、市区的、省级的、国家的以及学会的各项评比,有时甚至要参加一些与教育无关部门组织的比赛,眼花缭乱的各种比赛都需要教师们全力倾心参加,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影响整个幼儿园的形象。可想而知,幼儿教师本来就很少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再让她们参加各种大大小小无关紧要的会议,应对各种繁琐的比赛,应付各种无关的检查,她(他)们哪有时间认真备课、静心学习和研究?哪有时间锻炼身体和调整心理呢?

1.2 生活负担

有调查显示,在11所被调查的幼儿园中,只有一所幼儿园的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为8小时,其他10所幼儿园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19小时。显然,工作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减少幼儿教师在家休息的时间,家务劳动的强度随之增大,为了家庭的和睦和幸福,她们必定会起早摸黑地完成家务。有些幼儿教师晚上还要回家加班加点制定教育计划和撰写教案、教育笔记、教学心得、幼儿观察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听课笔记、活动分析、家园联系册等等,有的还要在家制作教玩具。为了完成这些案头工作,幼儿教师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把休息时间拿来做幼儿园的工作。有些教师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爱人帮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和家务。由于工作压力大,使幼儿教师情绪差,与爱人吵架、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不能承担家务等等,进而影响夫妻间的感情。另外,幼儿教师的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老师,其最低生活要求都不能满足,有的还要靠父母补贴帮助。

1.3 身心负担

众所周知,幼儿园都是2~6岁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孩子们大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更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老师担负着教育和保育的双重任务。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很多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困扰幼儿教师的主要疾病是声带小结、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由于整天面对几十个孩子,教师有时需要提高嗓音,久而久之,声带就出现了问题。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是由于环境原因所致。有研究者对幼儿教师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51.23%存在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失望,对工作没有信心,自卑……另据统计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普遍感到工作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一半以上的教师还认为自己现在承受的心理压力远比以前大,有26.50%的教师认为“大得多”,37.50%的教师认为“稍大”,30.00%的教师认为“差不多”;中专学历中68.29%的教师有较大的压力,随时有下岗的危险,而大专学历中53.85%的教师也有较大压力①。长期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沉重的精神压力是造成幼儿教师产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幼儿教师的身心负担亦由此产生。

2 人文关怀——请为幼儿教师减负

2.1 为幼儿教师合理安排工作量

合理安排工作量是为幼儿教师减负的第一步。只有让幼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保证她们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质量,也才能实现她们的自身提高。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为幼儿教师减负首先要从精简各种会议入手。园长要倡导开专题会、开短会,努力提高开会的效率;其次是要减少无关的、无效的各种名目的检查,让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或休息;第三要精心设计和开展比赛,避免各项比赛交叉或重复。以便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2.2 为幼儿教师举办丰富多彩的园内外活动

单调的生活使人情绪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随之下降。园长应该为幼儿教师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为幼儿教师举办丰富多彩的园内外活动。例如,为教师们建立教职工之家;在业余时间组织各种有意义文体活动,如乒乓球、卡啦OK、才艺比拼等活动,以丰富教师的文娱生活;幼儿园每一学期可为教师提供一至两次幼儿园家属园外活动,这既能开阔教师视野,又能增加家庭间感情。因为,多数教师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园长哪怕是给予幼儿教师的家属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都会使教师感激万分,精神振作,进而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3 为幼儿教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知识讲座

身心健康最重要。秉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园长应该为幼儿教师创设比较宽松的心理氛围,切实减轻其心理压力。应该定期为幼儿教师组织身体检查和内容涉及教师心理减压、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等的心理知识讲座。必要的时候还可在园里开展义务心理咨询活动。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的主体,她们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园长每学期可为幼儿教师提供一次身体检查,每一年为教师提供1~2次心理知识讲座,这样做既能保证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她(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加强,能很好地稳定教师队伍。

篇(3)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0-0045-04

当前国家已经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师资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的纲领性政策文件,确立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在政策层面,从总体上规定了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标准,但并没有对每一部分课程模块的学分比例作出详细规定。这既为培养幼儿教师提供了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确保了幼儿教师培养质量,又为各地结合自我的教育实践情况制定详细的标准方案提供了操作的余地。各幼儿教师教育培养机构需要在文件政策的引领和支持下,立足于幼儿园保教工作实际岗位对幼儿教师的胜任力要求,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重新构建职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成为有胜任力的合格教师。

一、确立基于幼儿教师胜任力的课程设置理念

胜任力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1973年在“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及学校的成绩不能预测职业或生活成就,组织人员在选拔和甄选环节中采用的传统智力测验、性向测试等手段不能有效预测复杂工作者的绩效,为有效区分绩优者和绩效平平者之间的差异特征,应该用胜任力取代智力。胜任力是指承担某一特定的职位角色应具备的个体现实和潜在的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社会角色、特质和动机六个层面。[1]

在教育领域,20世纪70年代美国中学校长协会最早开展对教育管理者胜任力的研究,他们把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分为优秀、一般和不合格三种类型。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提出通过管理教师绩效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但英国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强调的是工作胜任力的基本标准,主张胜任不以优秀为起点,达到一般工作表现就算胜任。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委员会(NPQL)依据教师胜任力标准(1996)实施的全国教育质量项目中,也为教师开发设计了胜任力框架。[2]国内在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王强、宋淑青的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之构建,高丙成、秦旭芳等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特点与类型,肖智泓、黄珊等幼儿园主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等。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为我们明确幼儿教师的胜任力特征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和标准。《专业标准》包括基本内容、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三部分。其中基本内容部分分别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基本维度、14个基本领域提出了62条基本要求。专业理念和师德维度主要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等4个领域提出20项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维度主要从教师需要具备的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3个领域提出了15项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维度分别从教师应该具备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及反思与发展能力等7个领域提出37项基本要求。可以说,这14个领域62条的基本要求凸显了我们所强调的教师职业胜任力,尤其是对基准性胜任力有了详细的标准和规定。各院校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主要应该依据胜任力特征进行,因为胜任力特征是衡量和判断教师申请者能否成为优秀教师的标准。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有力抓手,我们需要根据幼儿教师胜任力的岗位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块,即每一种胜任力特征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课程模块组合的基础之上。

二、明确办学目标是构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前提

在构建基于胜任力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不同的,不同目标引领下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有差异的。

《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累计需要幼儿教师220万,年均需求量在24万左右。这就要求各级各类相关院校承担起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主要有五种模式:初中端口招生的三年制中专、初中端口招生的5年制大专、初中端口招生的三二分段、高中端口招生的大专和高中端口招生的本科。我们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培养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确立基本目标与梯度目标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3]

各级各类承担培养幼儿教师重任的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将培养合格的、具有胜任力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首要目标,再根据各级各类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其他方面的梯度目标,梯度目标可以根据生源质量、培养时间、学校类型、培养目标的去向等因素确定。具体来说,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应该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单一目标,考虑到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都是初中端口招生,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其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工作特质。中专层次的师资培养主要是缓解农村幼儿教育的用人困难,为农村幼教事业培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教人才。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基本目标,同时兼顾培养保育员、家政服务人员等幼儿教育工作者。[4]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幼儿教师,从其生源质量和课程设置来说,应该注重提升质量,在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掌握方面提高要求,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情、智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高等师范学校的本科层次培养所面对的生源质量较好,学习的时间较长,所以应该强调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幼儿园课程游戏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针对当前高师院校的本科生艺体技能差、教学实践欠缺等实际问题,应该加强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联系,确定培养科研型、实践型的幼儿园教师。

在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培养幼儿教师应该确立的梯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各级各类承担培养幼儿教师任务的院校都应该将培养合格的、具有胜任力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首要和基本目标,在职前培养阶段围绕这个目标确立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三、构建以培养幼儿教师职业胜任力为基本目标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在普及发展学前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鉴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幼儿教师需求猛增和有合格资质教师欠缺的双重压力,我们所讨论的胜任力不以优秀为起点,而是达到合格工作表现即为胜任。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们认为幼儿教师的基本胜任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专业理论和知识素养,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该具备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及有关儿童保育与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二是作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技能,包括教学能力、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幼儿园班级管理能力及结合幼儿特点因材施教的能力;三是对幼儿教师更加综合的个人素质与能力要求,如教师的文化适应与变革力、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教育服务意识与能力及对幼儿教师个人品质的要求等。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以未来准教师的胜任力特征为核心依据,在增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强化职业胜任力的要求,帮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幼儿阶段的价值和特殊性,理解“保教结合”的内涵,学会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进行科学的教育和保育,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能够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

基于以上的考虑和设计,建议构建如表1的课程设置模块:

在“儿童发展与学习”和“幼儿教育基础学习”领域,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保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根基,不用“学术型”要求学生,而是服务于教师胜任力的培养目标,直接指向幼儿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力、幼儿学习领域的掌握度、对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力等教师胜任力。强调“必需+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内功,储备专业发展的后劲力量。采用“集中培训学习+循环渗透”的培训模式,将理论学习渗透于整个教师教育的过程中。

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胜任力中比较隐性的特征,但涉及未来幼儿教师的价值定位,涉及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规范,能够体现出胜任教师的人格特征。所以该部分课程设置建议通过“读书会+专题讲座+社会服务”的方式来进行,既凸显了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的规范性,又考虑到每个教师个体社会价值的独特性,而且通过社会服务的环节还能够让准幼儿教师体验对所属职业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专业发展主要涉及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和工作人格特质两方面。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基本能力(弹、唱、跳、演、讲、画、做等)够用,满足基本保教活动的正常需求,不硬性要求艺术技能的高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工作人格特质的良性引导,注重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试,让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之所以凸显教师工作人格特质的良性引导,是因为教师的工作人格特质可以显著地预测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而且,在工作人格特质上得分越高,其教师胜任力越高。专业发展能力与素质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竞技训练+循环渗透”的方式来完成。

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直接关系到准幼儿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和工作情景中的工作能力,该模块课程既需要关注理论的先进够用,又需要强化准教师的情景工作能力。通过“集中培训+案例研究+循环渗透+模拟训练+个别指导”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保证理论的先进、够用。在模拟训练和案例研究中检测准教师的理论应用水平和工作情景中的工作能力,在个别指导中发展教师的工作人格特质(条理性、计划性、自主性等)。

专业实践能力是幼儿教师职业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见习+保教实习+教育实习+工作坊+研讨会”的培训形式,从见习的“看课”到实习的“亲自操作”,再加上“工作坊”形式的现场演练与研讨,可以全面有效地提升教师在“专业实践反思与调控力”“幼儿课程开发与应用力”“丰富安全学习环境营造与监控力胜任”等方面的胜任力。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师范生巩固幼儿教育专业的概念胜任力(理解专业理论基础的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得到印证。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师范生形成自己的技术胜任力(履行专业所要求技巧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意向、人格特征及专业基础能力转变为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技术能力,成为具有胜任力的准教师。

在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学习领域,通过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家园共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政策法规等课程的学习,培育师范生胜任力中的教育服务意识与能力、团队协作与个人创造力、幼儿园文化适应与变革力等能力。

上述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不同于原有的“老三门”“三学六法”,而是服务于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幼儿教师这一基本目标。幼儿教师的各项胜任力也并非逐一培养,而是循环渗透于整个教师教育的培养阶段,避免了“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的现象。

参考文献:

[1]Spencer L M[WBX]Spencer SM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WBZ][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3

篇(4)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笔者深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许多幼儿教师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但极大地危害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危及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问题必须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内涵

1.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指心理健康的发展。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至最佳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从心理健康本身来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为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为个体所处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看,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转变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的可能。从幼师毕业进入全新的人生,角色的巨变,工作生活的压力,加之现代社会激烈的职业竞争和幼儿园特殊的工作环境,幼儿教师必然遭遇到和普通人一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这就需要重视幼儿教师健康心理的不断成长。

2.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也指幼儿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教育应该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话——“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手段不是简单地应用教具组织一些活动,而是运用教师的语言、智慧、人格甚至整个心灵去工作。如何用一个心灵去影响另一个幼稚的心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组织者、模范的公民、家长的人等诸种角色,必须具备仁慈、体谅、耐心、爱心、热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公正、民主、合作、开朗、守纪等一系列心理特征。因此,作为一名专职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专业心理素质的不断成长。

二、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

1.幼儿园教育效能受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素养的影响。第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情感的建立将显著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幼儿期儿童心理具有明显的无意性、情绪性、易受感染性等感性特征。儿童对学习、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没有理性的价值判断。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本身的生动趣味性,一是来源于对教师的情感依赖。幼儿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愿意接受她们的教育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若具有热情和蔼、活泼好动、民主体谅、可亲可敬等性格特征,将会提高幼儿活动的教育效果。

第二,幼儿教师良好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幼教工作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创造性和艰巨性。如何有效地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的可能性,并有效地组织适合幼儿特点,为幼儿喜闻乐见,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每一个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创造力、生动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的组织沟通能力。研究证明,上述教师具备的心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成效。

第三,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倾向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当幼儿教师认为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价值,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成就感等时,才会对幼教工作尽已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树立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关系到幼教工作的成败。不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影响着幼儿活动的质量。

2.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幼儿期儿童具有是非判断力差、好模仿、易受暗示等特点,这更加强了教师人格的影响作用。要幼儿好学,教师就应该有孜孜以求的精神;要幼儿赋有爱心,教师就必须关爱幼儿;要幼儿公正,教师就必须民主平等……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一部无言的教科书。

美国学者Witty指出:教师的病态人格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不稳定的教师所教的班级里,出现人格障碍的人数也较多。如果教师性情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固执偏激,动辄训斥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和无所适从,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是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义务。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成长。

3.心理成长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作为普通人,幼儿教师也必然不例外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成长的策略

1.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成长。专业成长是指幼儿园教师从一名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常的专业成长途径一是通过幼儿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后者常采用的方法有观摩和分析优秀幼儿教师组织的幼儿教育活动、反思教学经验、行动研究等。而在这样的专业培训中,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公正民主、热情和蔼、进取上进等健全的人格特征也将会获得有效成长。因此,可通过专业成长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成长。

2.幼儿园构建教师心理健康的平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成长。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幼儿教师工作实际,以及众多理论工作者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到形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由幼教工作的特点决定。幼儿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各方面都需要悉心照料,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大。另外幼儿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因而工作环境嘈杂。这些都极易造成幼儿教师身心疲惫。幼儿好动好奇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易造成幼儿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是由竞争压力所造成。课程改革的深入,幼教体制的转型,职称的晋升,家长不断提出的高要求都使幼教领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稍稍放松自我成长就会带来下岗、失业等严重的生存压力和自尊压力。

三是由幼儿园管理体制所决定。对教师管理评价时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或是好教师差教师无法区别,只要带好幼儿不出安全事故就行,把教师当作“高级保姆”,教师缺乏成就感,没有上进心,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或是通过上课评比管理教师,幼儿教师常常处在比赛竞争的压力中,造成身心疲惫不堪。

因此,减轻幼儿教师心理压力,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幼儿园如何为幼儿教师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平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情感管理。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心理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减轻工作量,提高教师待遇,给教师以人文关怀等都是有效措施。

二是赏识管理。支持、提升教师,促进幼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强竞争能力,降低心理压力。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发展机会,增强其业务能力,培养她们的自信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园园内教育和娱乐活动(不仅是上课比赛),激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是评价管理。管理者与教师建立客观、公正、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来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并委婉善意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及时调整工作进度、改变方法。

篇(5)

课程实施就是将已经制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最为教育的基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农村幼儿园教育受到了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结合农村地区的现状和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灵活调整教育过程,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幼儿园教育,从而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水平,让农村的幼儿接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

一、研究背景

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是将已经设计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而这些课程是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正面影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方面综合发展等特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手段,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相关问题,是之后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和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对幼儿教育的普及提出了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造成了农村教育业的发展也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对农村教育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将加强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近年来,课程实施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也在不断进行,而关于农村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并不太多,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二、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个案研究法,以A幼儿园为个案进行了研究,深入到A幼儿园随堂听课,并且对该幼儿园自园长以下的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以此来了解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

三、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

(一)A幼儿园介绍

A幼儿园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3404平方米,建筑面积1876平方米,发展到如今有9个教学班,在职教职人员33人,幼儿教师18人。

(二)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现状

1.园长的领导能力并没有完全发挥

园长是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能带领幼儿园的教师按照原本的计划进行课程的实施,而幼儿园园长的领导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A幼儿园园长和副园长教学能力突出,但是在整体的领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以下是对A幼儿园园长的访谈记录:

Q:您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认知是怎么样的?

A: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也参加过关于课程实施的培训,对于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和一些新课程的设计以及实施我是持肯定态度,如果完全按照我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对于幼儿教育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但是目前园里的幼儿教师却不能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也不愿意改变之前的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Q:您认为贵园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课程实施?

A:目前我们幼儿园的教材和别的幼儿园相比已经挺好了,教材的内容也比较完整,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的,有的时候出去学习,看到别的地方的幼儿园也有比较好的东西,也想用到我们幼儿园教学中。但是我们的老师平时上课也挺累的,根本没有时间搞太多的东西,只要能保证我们幼儿园在当地的幼儿园中处于领先水平就可以。

从对A幼儿园园长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园长已经意识到了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但是由于农村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教师的态度影响到了幼儿园园长对课程实施的认识,幼儿园园长的领导能力还有待提高。

2.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幼儿教师是直接面向幼儿,也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人员。因此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就是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对18位幼儿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教育对于园长的话比较认同,对于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理念也比较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缺陷。A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都是由小学教师转岗而来的,只有两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毕业,但是工作经验不足。由于幼儿教师的惯性思维影响,还是完全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程实施,教学理念和实践脱节,影响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效果。

3.幼儿家长对课程实施并不完全认同

为了调查家长对于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看法,笔者在A幼儿园进行了随堂听课,先了解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发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尤其是中班和大班已经学习的基础的拼音和算术,大班甚至已经让幼儿学习认字和写字,并且还布置的家庭作业,这是严重与课程实施的观念相悖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了进一步的访问,访问资料总结如下:

Q:目前贵园的大班已经学习到了认字和写字,这个与课程实施的理念是否相悖,是否会影响到艺术领域课程的实践?(园长)

A:这个问题我们也知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也想在办园的时候完全按照课程实施的理念来进行,和城市的幼儿园教育看齐,但是我们园中都是农村的孩子,家长的观念和城里的家长不一样。在幼儿园开家长会的时候,孩子家长已经和我们老师反映了为什么不教算术,不教拼音,还说他家旁边的小幼儿园已经学习到什么程度了,邻居家的孩子已经会认识几个字了,我们幼儿园为什么还不教孩子学习这些,每天就领着孩子做游戏、练审美这不是耽误孩子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也给出了解释,也提出了艺术类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家长并不接受,觉得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也是没办法。

然后笔者又对幼儿教师进行了访谈,得到的访谈结果和园长的大体相同。

从这些访谈资料可以看出,幼儿园在课程实施中不仅仅受到了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影响,家长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也严重的影响到了幼儿园日常的教学活动,给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带来了阻碍。

(三)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特征

1.幼儿活动安排不均衡

幼儿园的课程实施需要对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在课程实施的选择上需要全面覆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但是在实际的幼儿课程实施中主要侧重点还是语言和科学,艺术领域课程安排过少不利于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2.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A幼儿园的幼儿课程实施中知识教学比重过大,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会让幼儿的童年都在学习知识、记忆知识,会让幼儿感到厌烦,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小学的学习。

3.课程实施名不副实

A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尽管尽量按照教材上的来进行,也加入了一些奥尔夫音乐和蒙特梭利教学,但是收到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这些课程实施大都是做表面功夫并没有吸取到这些课程实施的精髓。

四、对A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园长需要提高领导力

课程实施在幼儿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幼儿园园长应该更好的发挥其领导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深入到园中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实践中,而不是花费在财务、人事、后勤等方面。幼儿园园长的领导能力还有待加强,可以让幼儿园园长多才加相关培训,及时的学习掌握相关课程实施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在幼儿园中推进课程实施。

(二)社会专家进入到幼儿园中指导

一般的农村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由于繁杂的工作并没有过多的实践、精力和经费去参加培训,尤其是幼儿教师更是离不开工作岗位。因此可以让社会专家进入到幼儿园中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教育部门也应该积极参与,帮助幼儿园克服困难,邀请专家到幼儿园进行定点帮扶,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加以帮助。

(三)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

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实践活动,而幼儿教师是其中的影响因素,在这一情况下可以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让幼儿教师能更为深刻的认识课程实施。在培训的过程中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实施更好地融入到实施中去,而不是指讲述课程实施的理论和城市幼儿园的应用案例,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需要较强的针对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幼儿园教育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地区的初步重视,社会各界也将关注的目光更多的转移到了农村幼儿园教育中,而农村幼儿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课程实施,并且融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的影响,农村幼儿教育在课程实施的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枯燥无趣,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也忽略了幼儿的感受,导致农村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进行改革,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而且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到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活动中去,为其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让农村幼儿也能各项素质综合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农村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过程,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水平。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A Project Supported by Center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Sichuan ”川北地区农村背景下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的适宜性研究,项目编号:CECER-2013-C15。

参考文献:

[1]杨晓萍,何孔潮.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2]李云淑.福建省城乡幼儿教师课程实施行为水平比较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篇(6)

导读:认真学习和贯彻《纲要》,是我们幼儿教师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律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法规文件。它与其它有关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规一起,构成一个受共同原则指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行动的,层次不同的幼教法规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促使幼教朝着更加健康、正确的方向进行。新纲要的颁布,顺应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不仅对幼儿教育有着划时代的作用,同时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挑战。

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幼儿教师,我认为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注重五大领域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本着“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这一理念,对“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育”进行教学实践。

教师要深层次的尊重和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进行有效地交流和互动,是幼儿感受和体验到的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孩子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要使每一个在幼儿园的幼儿生活、学习的愉快,敏感地觉察到它们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教师责任任重道远,幼儿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我们面临的工作是很神圣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呢?教师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育的师长和益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格。对于幼儿教师师德和人格显得更重要了。幼儿教育阶段是为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新世纪幼儿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是幼儿心中最可信、最有权威的人,不仅是幼儿智慧的启蒙者,更是人类文明的传递着。处于第一偶像崇拜期的幼儿,会有意无意的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幼儿做出表率,树立美好的形象。

爱岗敬业、热爱幼儿。教师劳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培养人复杂工作。作为幼儿教师如果不爱幼教工作,就会把学生当做产品的毛坯,把自己当做流水线上的工人,是不会做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要爱岗敬业,首先要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幼儿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体验教育成功的喜悦,情系幼儿,才能不断坚定自己献身幼教事业的信念。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幼教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师爱是对幼儿的亲近感,在较高的层次上是理解感和尊重感,要求教师有一颗童心,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和想问题。幼儿天真幼稚、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模糊,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细心的照顾。教师要增强对师爱的认识,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特殊儿童或表现差的孩子。教师关心、爱护幼儿,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健康的身心素质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有宽广、慈爱的胸怀;稳定的情绪;主动地精神,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情感;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样,教师容易与幼儿打成一片,接纳幼儿,并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受到教师的感染,有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教师个人的情感,意志个性特征以及与孩子交往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方法,都会对幼儿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教师宽容的精神,赏识和有激情的生活,都会带给幼儿温馨的和快乐,赢的孩子的尊重与喜爱,从而塑造了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的沉着、自制是情绪稳定的前提。在工作中,教师难免有烦躁、不顺心的时候,导致情绪的波动是很自然的,如果教师缺乏自控力,就会拿孩子当出气筒,甚至粗暴的对待孩子。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情感,而且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的文化素质

幼儿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首先幼儿教师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必须满足幼儿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幼儿探索知识的欲望。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这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方可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此外,教师还必须有写观察记录、教育笔记、教学论文等技能。

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生理学和各科教学法的知识,并用以指导日常的教育实践工作。教师掌握了幼儿阶段的心里特征,就能得心应手的组织教学;掌握了教育学的知识,就能辨识各种教法的科学性;掌握了教育规律,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就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幼儿教师认真钻研教学法,掌握幼儿特点和学科特点的衔接点,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首先,教师要知道每一个活动的教育目标要有三个方面,即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二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三是用领域概念或内容要素表述的目标;其次,设计活动过程,课程设计内容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依托。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既要符合教育目标,又要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

篇(7)

分析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以调查研究法为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四川省也有同样的特点,其给调查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笔者主要选择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依据所要调查的主要问题,设计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同时,还对白玛藏族、羌簇和彝簇等民族的幼儿教育进行了访谈调查,以此来加强和检测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弥补了问卷调查的不足。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相关调查进行比较研究,对现有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四川省幼儿教师的现状进行比较,并找出所存在的共同问题。这就是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顺利完成调查研究,笔者采用通讯手段和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同时进行。通过与幼儿园紧密联系这一优质资源,我们根据有意抽样方法,先联系所要调查的幼儿园,然后再寄问卷,这样可以确保问卷的质量,从而进行有效回收,并提高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对收回的问卷用Excel数据分析手段进行处理。

2.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

为培养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教师提供实践依据。通过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对幼儿教师素质都有哪些要求,这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构提供参考,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以满足不同地区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为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提供现实依据。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传统两个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幼儿教师所需的知识结构,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提供实践依据。专业建设的依据之一就是教育现状。目前,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既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建设的依据,也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依据。这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有志于为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在学分选择过程中,可以选择与未来择业相应的民族文化课程,加强适合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知识。在择业时,就可选择相关民族地区,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专业态度,又可以提高就业率。

二、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及原因分析

体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现状的内容很多,笔者主要从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与能力、福利待遇四个方面来表述。其中,重点调查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师资,也为专业发展和完善提供现实依据。

1.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在教龄现状调查结果是:1年以内占16.8%,2~5年占49.5%,6~10年占12.9%,11年以上占20.8%。这说明幼儿教师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教育质量提高。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是教龄主要集中在5年以内,教龄短是普遍现象,而民族地区更短。首先,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工资低。她们的工资一般在1000~2000元/月,远低于其他行业,市场的杠杆作用,使大量优秀的幼儿教师流向收入高的行业,这是很多幼儿教师改行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条件艰苦。虽然近年来民族地区幼儿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但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这从某种意义上就限制了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有部分当地生源不愿意回去。其三,行业特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仪表、性格、气质等要求较高。其四,几乎是女性。从业者以前全是女性,近年来虽也有男性,但数量很少。在其工作4~5年后,由于哺育小孩或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和转行等,加速了幼儿教师年轻化的速度,因此,“老少边贫困地区需求本地生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地生源,他们从小在此生活,适应能力强,是解决幼儿教师教龄短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2)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调查结果是,77.2%的人有教师资格证,22.8%没有。这一现象表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结构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提高合格教师比例的步伐,实现教育公平,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合格率低(77.2%)的主要原因:一是集中在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近年发展快,虽然社会上有大量合格的幼儿师资,但其不愿意去,学校也只能招非专业人员。二是文化(如语言等)差异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幼儿教师应该懂得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如语言等),这是基本要求。三是公立幼儿园有少数小学教师。虽然这部分教师学历达标,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机构要通过教育管理手段,让这些教师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

2.幼儿教师专业态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当初为什么选择幼儿教师职业。父母安排占7.9%,喜欢孩子占61.4%,受老师影响占18.8%,未能考上理想学校2.0%,急于找工作9.9%。从幼儿教师职业选择上看,喜欢孩子的占61.4%,这一情况较好。经过高考的专业选择和高校毕业择业两次选择后,大多数幼儿教师是喜欢孩子的。喜欢孩子是热爱幼儿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的前提,这部分人是幼儿教师的骨干,是重点培养的对象。调查中有近39%的幼儿教师因其他原因被迫从事此工作,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幼儿师资职前培训要注重提高从业教师的工作兴趣,加强其工作热情,同时,在幼儿教师招聘过程中也要注重考察择业者的工作热情。(2)至今还从事幼教工作的原因。为了谋生占17.9%,使生活充实占15.8%,实现人生价值占6.9%,无奈的选择1.0%,喜欢幼教工作占46.5%,舍不得离开占6.9%,没有更好的工作占5.0%。喜欢幼儿教师这份工作仅占46.5%,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靠这部分人。但与“喜欢孩子”的数量相比,大幅降低。降低的原因:一是喜欢孩子是喜欢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但不等于喜欢幼儿教育工作。二是由于工资待遇低而不安心从教,因此,她们虽然喜欢孩子,但不喜欢幼儿教师这份工作。为了谋生和使生活充实而择业在各行业中都有较高的比例,但如果这种比例在教育系统中过高则会影响教育质量。(3)是否还会再次选择幼儿教师工作。一定会占32.7%,还会占36.6%,说不清楚占19.8%,不会占9.9%,绝不会占1.0%。32.7%的教师选择一定会,说明其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志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可惜这部分教师的比例太低,不利于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36.6%的教师选择还会,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原因:一是对其他行业不熟悉,改行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家庭原因,如照顾孩子、父母等。说不清楚的这部分人比例较高,她们仅是暂时从教,只要出现其他有利因素,他们随时都会离开幼儿教育行业。选择不会和绝不会的是完全不爱幼儿教师职业的,这部分教师需要教育机构给调配其他工作。(4)主动变更职业。偶尔占26.7%,很少占23.8%,从不占49.5%。这一指标考察幼儿教师的稳定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稳定性较好。主要原因:有利因素是幼儿教师一般不愿意主动去改变职业。不利因素,一是公务员的诱惑;二是工资待遇低;三是民族地区一般环境相对较差。(5)寻找相同性质的工作。经常占4.0%,偶尔占28.7%,很少占19.8%,从不占47.5%。该问题主要是想了解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基本一致,也较正常。(6)如果要离开幼儿教师岗位,最主要的原因。单位的前景不乐观占5.3%,工作条件不如意占5.9%,健康原因占11.0%,报酬太低占19.9%,寻求其他发展占11.2%,家庭原因占15.2%,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0%,工作风险高占15.0%,其他个人原因占13.5%。这一指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幼儿教师的工资太低,要进一步提高其工资待遇,使他们能安心进行幼儿教育工作。(7)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很乐观占26.7%,较乐观占29.7%,一般占40.6%,很悲观占3.0%。这一问题,主要与国家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目前,国家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所以,多数人也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3.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专业能力由重到轻排序:教学组织能力占17.5%,科研能力占14.2%,活动设计能力占13.4%,观察幼儿能力占13.2%,语言表达能力占11.2%,反思能力占10.4%,人沟通能力占10.1%,获取信息能力占10.0%。从专业能力由重到轻排序的结果可见,将教学组织能力放在首位,主要原因:一是幼儿教师群体的教龄短(多数在5年以内)。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时间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认识能力。二是对儿童的了解不够。了解儿童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也是有效进行组织教学的前提,可是新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儿童的心理。其三,知识运用不熟练。目前的幼儿教师学历一般没有问题,知识的深度也没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书本知识上。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语句、数字等太抽象了,要将知识(教学内容)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运用直观教学进行。科研能力排在第二位,这是幼儿教师的共同特征,主要原因:首先是工作强度较大,时间长(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其次,问题意识较差。虽然在工作中能发现很多问题,但哪些问题有研究的价值不清楚。其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对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教师只停留在教研层面上,没有深入思考和行动,没有上升到科研的高度。其四,畏惧心理的影响。教师总认为搞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自己缺乏相应的能力。另外,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人沟通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虽然排序在后,但所占比例较高。主要原因:一是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要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教学专业能力是教师的能力核心,包括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教育能力由班级管理能力,沟通与咨询能力以及与家长和社区的协调沟通能力构成;教学能力由备课能力、说课能力、上课能力、评议课能力构成。”二是幼儿园也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岗位培训,主要是园内培训。三是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师教育专业能力修养。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专业学习是基础,园内培训是手段,自身修养是根本。(2)能胜任的活动领域。语言占27.4%,健康占25.1%,科学占16.7%,社会占16.4%,艺术占14.4%。(3)最擅长的教学领域。健康占11.9%,语言占52.5%,社会占8.9%,科学占3.0%,艺术占21.7%,无占2.0%。从能胜任的活动领域和最擅长的教学领域来看,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问题,主要是专业分的太细(如学前教育英语方向等),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如三年制大专体育教育学前方向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仅学一学期,2课时/周),而忽略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民族地区(包括一般地方)幼儿教育的现状是包班制,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4)对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情况。很了解占41.6%,了解一点占49.5%,不知道占8.9%。这几个文件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十分重要,要求都必须掌握,调查结果却出乎预料。主要原因:一是客观因素,即在上班期间,工作忙;在生活中,家务事多、处理个人情感问题等。二是主观因素,认为这些文件内容都知道,没有必要去学习,即使学习也是园长的事。

4.福利待遇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月收入。1000元以下有3.0%,1000~1500元占27.7%,1500~2000元占28.7%,2000~2500元占20.8%,2500~3000元占5.9%,3000元以上占13.9%。(2)更迫切的事项。提高工资待遇占49.5%,加强教师培训占34.7%,纳入教师编制占6.9%,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占3.0%,其他占5.9%。从幼儿教师的月收入和更迫切的事项两个方面说明一个问题,即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比较差。可见,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是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希望政府及股份制、私立幼儿教育机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的目的。

篇(8)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中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观念相一致”.如果各种自我知觉之间出现冲突或者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个体就会感到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统一,个体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防御反应,这样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可见,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我和谐状况值得关注,因为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价值。本研究旨在关注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的状况和特点,分析部分幼儿教师自我不和谐的成因,探究促进幼儿教师自我和谐发展的对策。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研究现状

本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自我方面总体比较和谐,一部分幼儿教师面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协调情况,不能针对问题准确灵活地作出变动。这部分教师由于自我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会出现一定的适应不良、焦虑等心理问题。故在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中,要特别关注这类教师。

幼儿教师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方面较高。原因可能是幼儿教师在年龄、经验等方面相对成熟,能够对自己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所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面对现实,采取灵活多样的解决方式。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以及是否结婚对幼儿教师的自我和谐并不产生显着影响。中班幼儿教师自我和谐程度要明显高于大班和小班,说明自我和谐程度受班型因素的影响,这可能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有关,小班幼儿教师年龄最小其身心发展水平较低,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越多特别是幼儿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导致教师自我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大班幼儿年龄较大,身心发展相对成熟但同时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强容易调皮也较不易管理,这可能是导致教师自我不和谐的原因。相比较而言,中班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程度则较低。本次调查认为,幼儿教师在自我不和谐方面主要存在受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当前幼儿教师存在着一定的自我不和谐性。其次,幼儿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及对他们的特殊要求是产生自我不和谐的主要因素。再次,目前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缺乏公众的关注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另外,对于幼儿教师自我不和谐因素不仅仅局限于本研究所提变量,也可能受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本调查以及对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的自我不和谐并由此导致的身心疾病以及较低的教养质量应引起全社会的注意。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和谐度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此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篇(9)

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

从大的方向来说,幼儿教育从城市向农村发展,国家各级部门已加大对学前期幼儿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充分调整当地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我们农村的幼儿教育,将随社会教育的改革和推进而逐步发展。因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每位幼儿的健康发展,事关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改革中,贡献一份力量。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积极地投入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中,顺应教育改革的召唤。

二、构建中的学前教育基地

教育部门已大量招标,各乡镇的学前教育基地,正处于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规划中增设了各种需要的活动室,活动的户外场地,以及以往教学活动中缺乏的教具和大量玩具,进一步改进教育活动的环境,以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的教育者包括教师、家长和社会。因此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比较复杂,不能单靠学校教育就能成才,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的社区的影响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对于刚起步的,并处在逐步改观时期的学前教育现状来说,任重而道远,急需多方呼吁、宣传,又需极力和家长沟通,使家长积极地配合。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进入学前儿童教育的领域,必须经历书本和实践的双重历练,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要以哲学和心理学、人体生理解剖学和脑科学作为学前教育的敲门砖,再学习关于儿童发展和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而进入一个更为具体的层次,学习如何针对儿童在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身体等方面的特点循其规律来实施教育,我们今后须特别重视实践性教育活动。

四、幼儿教师素养的要求

(一)事业心。

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事业心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著追求。幼儿教师的事业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教育、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有了这种认识,幼儿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2.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俗称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幼儿,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

(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照管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如心理素质较差的,情绪欠稳定,主观武断,易冲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凡事都要求幼儿按自己所说的做,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守纪律、听话,但胆小、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又如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的教师,其工作方式通常是放任型的,对幼儿态度好,但胆子小,做事优柔寡断,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大多能力强,有主见,但纪律性差,缺乏自制力。所以,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善于自制,对幼儿充满热情,工作主动,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

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身心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具备较扎实的文化基础。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当幼儿教师。其实这种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职业一样,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即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术,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四)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

第一,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对于每位幼儿的性格特征,习惯和动作、表情,作为幼儿教师要细心分析,了如指掌,时刻做好幼儿的玩伴和心理调节工作。

第二,组织管理的能力。

在班级组织管理中,教师肩负着重大职责。从教育内容看,有德、智、体、美诸方面;从工作任务看,有保育和教育两方面;从教育途径看,有集体教学活动、劳动、游戏、日常生活活动等;从组织形式看,有集体、个别、小组活动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和活动形式,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并制订最佳活动方案,促进幼儿发展,这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三,与幼儿的沟通能力。

与幼儿进行言语沟通时,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非常重要。鉴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师的口语表达应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如说话的态度要温和,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并乐意听从;语气坚定,使幼儿感到教师充满自信;表述简单明了,从容不迫,使幼儿容易听懂;尽量用愉快的声调并走到幼儿身边说话,使幼儿更亲近,更信任。

五、课程的整合情况

以往的语言、数学、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六门课程,现已被压缩为两本,将社会、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活动内容涵盖其中,要求幼儿园教师按领域分类、按月份组织开展活动。

1.体现灵活的主题活动和领域活动

幼儿园要依据各领域的特殊性来设计活动,要依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来设计活动,更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和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2.体现操作性与整合性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教育活动的素材,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留有发挥的空间。

以主题活动为主线,注重领域间的整合与渗透,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体现了《纲要》的整合观。

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1)教材中的内容偏向城市化,不适合农村幼儿活动的需要。

(2)主题活动太多,教师缺少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和取舍。

(二)其他方面的问题。

1.家长有点掉以轻心,支持合作的力度不够。

2.班额偏大,教师负担重,无法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和发展。

七、初步的想法与对策

(一)完善办园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总结经验。

必须使我们的幼儿园形成一个科学、管理规范的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形成统一管理,优化资源整合,设备设施到位、管理到位、活动育人到位,及时总结经验,组织研讨与交流。

(二)加强薄弱环节的指导。

积极参与乡镇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学习的效益,引导教师自学自悟,相互交流体会,利用自身资源相互学习与指导。

(三)加强课程指导。

负责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取观摩、学习、讨论、评课的方式,以此促进师幼一日活动质量的提高。

(四)抓好队伍建设。

首先是园长队伍的建设,为农村幼儿园园长多提供培训参观学习的机会,是他们更有信心、有能力在乡镇学前教育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其次是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10)

二、注重幼儿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不断地更新理念、改变思想,紧跟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1)知识的掌握应包罗万象基于幼儿天生有极强好奇心的特点,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使自己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能型幼儿教师,以满足幼儿不同问题答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去汲取更多领域的知识,及时地搜集社会上的一些信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比如通过网络媒体及时地了解社会教育发展的动态,对社会教育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思想上、行动上跟的上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利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2)应将专业性知识吃准、吃透对于幼儿教育所要运用到的专业性知识,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吃准、吃透,准确地把握专业知识的精髓,使专业性知识能够很好地和教育活动相结合,同时幼儿教师在掌握专业性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升华,总结出较为先进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汲取。

篇(11)

一、幼儿教师与幼儿人际关系的协调

幼儿教师是具有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承担着一定教育任务的、创造性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幼儿则是具有普遍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的受教育者,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幼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的核心,也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目前师幼人际关系不平衡

在师往与联系中,教师和幼儿同样作为人,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所以师幼间应该是“我”和“你”之间的和谐意义上的人往;但是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在年龄、身体、心智以及在活动中角色的差别,使他们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的关系具有不平衡性。

(二)解决师幼人际问题的策略

良好的师幼人际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幼儿园教育是通过师幼人际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所以师幼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实现教育爱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幼儿。对于教育来讲,爱是无条件的前提,幼儿只有享受足够的关爱,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育爱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它来自于教育者对自己工作的深刻认识和高度的使命感。教育者一旦产生了这种感情,她便可以为之付出一切。

2.建立平等的师幼人际关系

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这也是建立良好师幼人际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幼儿教师应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幼儿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协调

(一)幼儿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性

在很多时候,一位教师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他为人处世的方法。幼儿教师对待社会、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对待同伴的态度,幼儿是耳濡目染的,并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有时候,教师之间的私人矛盾,工作上的意见分歧,在言行上偶尔流露,也会被幼儿敏锐地感觉到。

(二)幼儿教师之g人际关系协调的必要性

1.幼儿教师之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教育的需要

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学活动以及班级管理的开展都有重大影响。教师教育幼儿要团结、合作、互勉、理解、尊重、信任,把幼儿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教师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出示范和表率。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谐融洽、合作提高,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教研氛围。

2.幼儿教师之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工作的需要

一个和谐的氛围能让教师从中获得一份积极的情绪、开阔的思路,使教师能够理智地看待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心情舒畅,有利于顺利地开展工作,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3.幼儿教师之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一个幼儿教师的成长应该是一个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生活持有积极态度,能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最起码是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幼儿园这个大环境里。

(三)幼儿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班内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班级顺畅的基础,其关系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也将影响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保教人员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

首先,教师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把关心教育幼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为了让幼儿受到规范的教育,老师们之间应多沟通,要做到以诚待人、坦诚相待,也就是相处要“真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的协调

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幼儿家长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衡量一位幼儿教师的工作成果,家长工作是一把重要的标尺。它不仅影响幼儿教师的教育质量与工作成效,也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良好人际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了解的基础上。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戴尔・卡耐基曾说过:“每个人都想成为备受尊重的人。”孔子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相互平等、尊重,才能有权享受优质服务。因此,新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时,应具有明确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让幼儿家长安心、放心、舒心。

(一)“尊重”是幼儿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协调的前提

1.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家长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要懂得教育规律,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通过专业赢得家长的尊重

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增强、充实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育儿知识,等等。除了在书本上进行学习,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例如,身边有孩子的同事的育儿经,家长之间交流的育儿感受……都是我们收集的资料。你的经验越丰富,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能做出专业解答,帮助家长解决育儿方面的问题,那么家长对你的信任值就越高。同时,他也会越尊重你。

(二)“沟通”是幼儿教师与家长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手段

1.语言沟通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从你的谈话中应该表现出:语气的婉和、语态的真诚、语调的亲切、语势的平稳,使家长一听就明了,能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批评的话语也要婉转,并体现出你的专业性。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也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愉快地与教师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2.重视非语言提示的作用

不管教师还是家长,在沟通过程中都应注意自己的行动,确保它们的语言相匹配并起到强化作用。因为,当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所传递的信息意义不一致时,人们往往宁可凭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看到的,而不愿信服你口中所说的。因此,沟通者应十分注意自己的非言语提示,保证他们也同样传达了自己所期盼的信息。作为教师,因为面对的沟通对象是家长,每个家长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也很关注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可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左右着家长的视线,所以教师对自己的行动一旦有半点疏忽大意,都引起敏感家长的误解。

四、幼儿教师与幼儿园管理人员人际关系的协调

幼儿教师承担着幼儿保育教育工作的重任,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幼儿,每天都要处理许多繁琐的事务,劳心又劳力,非常之辛苦。幼儿园的管理者要真正关心教师,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学、办公用品,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关注教师身心健康,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也要理解领导的良苦用心,发挥自己的才能,主动做好工作。

幼儿教师与管理者的交往也是其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管理者对教师工作的支持、认可与正确评价往往能成为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发展自身的动力。管理者可以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和参加培训的机会。“走出去”的教师不仅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教育观念和知识得到更新,而且还能“引进来”新经验,给整个幼儿园集体注入新的活力。

管理者合理的人事安排是教师自信和工作动力的源泉。每一位教师在能力、性格、专业特长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果管理者能考虑到教师间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发挥不同教师在健康、音乐、绘画等领域的优势,对任教班级的老师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良好的合作环境,则会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管理者的正确评价可以减少不正当的竞争,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只要管理者能够做到评价公正全面,看人不戴“有色眼镜”,教师间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会有所增加,幼儿园就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研究学习气氛,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也间接保证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结论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的工作和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则阻碍人的发展,损害人的健康。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主要由幼儿、家长、教师、管理者构成,如果教师在交往中能逐步与幼儿、家长、同事、管理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幼儿园的工作质量、幼儿的发展有益,而且对教师的潜能开发、专业成长及身心健康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