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综合英语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72-02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它需要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面配合,因此通过综合英语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1]。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英语语言问题的基本能力,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英语语言学和综合英语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英语语言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的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生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从英语语言学角度探析综合英语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的英语类人才。但同时我国的英语教学发展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因此英语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英语教学政策不断调整并付诸实施,英语教学大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修改,不仅促进了英语学科的建设,培养了大批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而且还为我国的教育制度和体系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同时各国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这为我国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新的挑战,为此我国的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改革和创新,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英语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纯粹的获取间接知识为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获得知识并进行储备[2]。然而英语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应用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中去,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英语语言学的理论进行指导。在英语语言学的指导下可以使得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更加新颖,同时促进课堂内容的不断丰富,在这样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就更加有可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更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此外我国目前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将英语语言学应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够使英语教学更加科学和系统,为我国培养成更多高精尖的英语人才。
二、英语语言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音系学和音位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音系学是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主要是对语音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音系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式以及它们的发音部位。音位学也是语言学的重要领域,它的主要研究范围是声音的组合关系,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音素、音节和音重和语调等,音位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发音时实现音素、音节、音重和语调等的完美组合。音系学和音位学对于综合英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高校的综合英语教学过分偏重于书写和做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口语练习则有所忽略,导致很多学生的口语水平比较差。因此我们应当把音系学和音位学应用到综合英语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英语语音进行纠正并督促他们练习,为此我们要让学生首先学会元辅音的区别和正确发音,然后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准确地读出中音,此时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词汇来进行练习,比如sepulchral一词的重音就难以读准,我们可以选择此类的词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学生改变生硬的语调,长此以往,就能帮助学生重新重视英语的发音,实现英语发音的准确和纯正。
(二)词形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词形学是英语语言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是词的内部结构和词的构成方法,因此词形学对于综合英语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实际帮助。比如在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对单词进行熟练的掌握是一项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工作,然而英语单词浩如烟海,因此学生往往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没有兴趣。而词形学中的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和拼缀法等对于学生进行英语单词的学有帮助。例如,词形学的合成法有利于学生对单词进行记忆,“long”的语义是“长的”,“hair”的语义是“头发”,“long-hair”的语义便是“长发”;“snow”的语义是“雪”,“white”的语义是“白色的”,“snow-white”的语义则是“雪白的”。由此可见,通过词形学可以对大量英语单词的构成规律进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牢固记忆,提高综合英语的教学质量。
(三)句法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句法学是针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结构主义句子观、生成语法句子观、功能语法句子观和认知语法句子观。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有大量的复杂长句,如何对这些复杂长句进行透彻的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难点问题,通过句法学的引入和应用,可以使得综合英语中的复杂长句得到更加有效的分析,比如这样一个英语复杂长句,“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句法学中的结构主义句子观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该长句中的主语为“behaviorists”,谓语为“suggest”,宾语为一个“that”从句,因此整个句子的基本机构是:“Behaviorist suggest that...”这样一来整个长句就变得主次分明,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记忆。英语是一种注重衔接和连贯的语言,句法学可以使得学生在综合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意句子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衔接关系,找出其中内在的连贯性和关联性,进而从根本上对英语的复杂长句进行把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四)语义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语义学是对语言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学科,一般情况下,语义可以划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主要有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和搭配意义等[3]。在综合应用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语义复杂的英语单词,如果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各种语义没有从根本上把握,那么就很难对英语单词的多种语义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将语义学引入到综合英语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语义的掌握。例如在讲到“operation”时,它的基本语义是“操作、运转、手术和运算”,此时我们可以给出“go in operation”(实施、生效),“to perform an operation on sb”(给某某做手术),“the four operation”(四则运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了对“operation”的深入理解,同时还掌握了大量的词组。再如,在对生疏的单词的语义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单词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搭配来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barbed”一词的语义是“带钩的,带刺的”,它的联系意义还可以表示“刺耳的”或者“讽刺的言论”,由此可见,这样的联想可以使学生对“barbed”一词的语义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五)语用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是语言行为和会话含义,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境,由于汉语和英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往往会使得同一种表达方式有不同的具体含义,语用学的学习就可以使学生减少在语用语言、社会语用和跨文化语用方面的错误。比如,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常用“吃了吗?”来进行问候,但是如果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用“Have you had your meal?”来问候外国人,一定会使他们茫茫然不知所云。又比如,我们国家把尊卑秩序看得很重要,对上级说话时一定加上级别称谓,“赵董事长”、“孙总监”等这样的称谓在我们国内的商务活动中司空见惯,但是在崇尚自由独立的西方国家,这样的称谓方式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将语用学深入应用到综合英语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实际应用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它需要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面配合,因此通过综合英语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为此我们要将英语语言学深入应用到综合英语的教学中去,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然而英语语言学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最关键的一门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领读单词—讲解课文及课文中的生词—领读课文—做课后练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综合英语参与型教学模式,是要调动学生主体的大量参与、实践、操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研究能力。
1 “参与型”课型的含义
“参与型”课堂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赋予他们以权利,缩短教师讲授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时间交流、提问、消化,丰富学生参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师生共同营造一种积极、主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但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削弱,只是由原来“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转变为既要注重整体教学、精炼地讲解、科学地设计、注重学生的语篇能力,又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调节、指导和积极评价。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平行推进,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参与课堂学习。
2 综合英语“参与型”课型特点
(1)预习。预习是上好“参与型”综合英语课的重要起始环节。首先是单词的预习,每课的生词作为一项课前作业让学生们准备,其次,还有社会背景知识的预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部分的语言训练都体现了某种社会文化。比如听感恩节的材料,就让同学们提前预习感恩节的背景、习俗,学到婚礼的语篇,就让同学们预习英美婚俗的相关知识。这项作业与同学们期末考试成绩中的平时成绩挂钩,这样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就更强,就为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2)每课报告。每次上课前,都安排一个指定的同学就他/她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做一个2~3分钟的报告,然后他/她本人可以就报告中的内容向任意同学提问,检验他们听的效果。学生们都是同龄人,话题也就让其它同学比较感兴趣,所以效果一般比较好。
(3)引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谚语、引语。语言的学习同时也包含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入英文的谚语、习语,引发学生们用英文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谚语、引语的理解讨论中,促进学生理解,最后由同学们自己得出谚语、引语的最佳中文翻译,煅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英语能力。
(4)课堂上大部分精读课教师精讲,适当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段落让同学们讲解,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同学们在完成此类任务时,大部分同学珍惜机会,学着老师的模样,又充分发挥个人的想法和风格,虽然有的同学分不清重点,有的同学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彻,但有的同学也充分展现了个人的语言功底,有的同学也展现了他们做教师的潜质,这种练习实践操练性强,在教师节的指导下,同学们实现了学法教法的双重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0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训练技能的课程,也是英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一、二年级阶段每周占6个学时。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综合英语课应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解世界的能力,吸收英语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
然而,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忙于记笔记。在教学中,多强调模仿、重现、机械记忆等,这种传统教学法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也抹杀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综合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在教学中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言教学必然离不开文化教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跨文化交际,即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学习语言。我们的学生在学了十几年英语后,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经常会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等现象。因此,很多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单纯的听、说、读、写训练,孤立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与真正的理解英语和运用英语是不能简单等同的。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学中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言。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让他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英语语言信息中所包含的真实意思,体会中西文化的丰富内容,实现流利、顺畅的跨文化交流。同时在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组织学生模拟情景活动,以各国的一些风俗习惯,或文学作品为剧本,让学生通过互动去体会外国文化,感受英语所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二、在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综合英语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就是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一种语言学习活动。这门综合性语言基础课包含了语音、词汇、语法、写作等各方面知识的教与学,再加上课文较长,练习内容较多,单靠教师逐词逐句的讲解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既可促使全班同学都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保证课堂的时间利用率。学生在交互协作中激活原有知识的旧图式结构,共同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并且通过共同探讨得到了更多的输入,提高了生成性学习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理解课文大意、解决课文语言点和课后练习等方方面面,教师安排学生以角色扮演、专题汇报等方式来展示协作学习的成果,并要鼓励其他小组对其提问、质疑,同时,双方也可以进行辩论。这种学习方式的积极开展有利于课内课外任务的完成。
三、组织课外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外活动可以分为常规性活动,如英语角、英文原声电影欣赏、英语跳蚤市场等,和竞赛性活动,如英美文化知识大赛、英文书法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赛、英语电影片段配音比赛、英语简历制作大赛等等。这些活动与每位学生都有关系,他们一般都会积极参与,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开展这些课外活动,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创造了大量的口头语言表达机会,从而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同时,还可以组织教师开设一系列文化、语言、教学、科研类讲座,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全国学科竞赛,以便营造一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氛围,并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以上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与宽容精神。
四、运用生动有趣的英语网站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Internet 不仅可以提供大量英语学习材料, 更是蕴藏着无数妙趣的地方。只要在搜索网站键入“英文趣味游戏”一词, 就可以得到十几个网址, 点击进入这些网站即可获得大量的趣味游戏。如,“英语之声”网站上有动画游戏, 学生在欣赏有趣的动画同时, 练习用英语编小故事和对话;“洪恩在线―― 轻松英语”网站上有“每日一句, 每日一练, 每日一笑, 每日听力”等等。教师如果能在课堂间隙穿插些英文小游戏就有趣生动的多了。还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音像资料, 如经典英文歌曲和经典英文影片等, 每两周至三周安排一次练习学习英文歌曲或观看英文影片。学习歌曲时帮助学生从中学习连读、略读、重读、节奏、语调、语流等技巧, 既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又能达到语音训练的目的。观看有趣的动画故事片和英美经典影片, 要求在课余时间写出故事情节或观后感。学生可以广泛、直接地通过影视片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对于学生来说, 上网不仅是一个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 了解各国文化的绝好机会, 更重要的是, 上网让英语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不再是一门学校安排的必修课。对教师来说, 网络既为他们提高自己业务能力提供了可能, 也有助于他们克服现用教材在量少、面小、陈旧和乏味等方面的不足。
五、结语
在综合英语课堂上,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作为促进者、组织者、发起者,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动地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综合英语课这门基础课、主干课在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程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文秋芳. 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在其著作《如何以言行事》(HowtoDoThingswithwords,1962)中提出的。Austin根据话语的功能,把话语分为言有所逑(constaifve)和言有所为(peformative)P~大类。言有所述是用来描述事物的状态或是陈述事实的,是可以验证是真实或是谬误的。言有所为是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是不能验证的,无所谓真实或是谬误。后来,奥斯汀认识到言有所述,归根到底,也是一种言有所为,即实施“陈述“这一行为。于是,奥斯汀放弃了最初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的区分,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来解释人们通过语言所实施的各种行为。根据奥斯汀的新模式,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1oe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uif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指发出语音、音节、说出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人们通过说话可以做很多事情,达到各种目的。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就同时执行了某种言语行为。
后来,奥斯汀的学生塞尔(J.Searle)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其中对英语教学有较大启发的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实施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也就是说,交际者在实施间接言语行为时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其语言形式不直接反映交际目的,而是凭借另外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表达其真实意图。
塞尔认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言语行为,因此,语言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言语行为构成的。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交际教学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由语言形式,句法关系转向语言使用,语义和语言的社会功能。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途径的兴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为交际途径法教学奠定了基础。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能力,他还必须懂得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即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使用不同的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外语的交际能力,要培养他们懂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学生需要懂得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这样,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在全世界的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交际教学法强调运用各种交际活动进行教学,认为语言与交际密不可分。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法强调语义而不注重语法形式,看重语篇结构而不重视单一的词语句式,并认为语言技能可以在交际活动中掌握并得到巩固。因而,交际既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手段。
三、言语行为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核心课程,历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往的综合英语教学采取的是语法翻译法,强凋的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教师着重进行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的讲解,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应将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言语行为理论中对综合英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是言外行为。笔者将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结合综合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关于言语行为理论对综合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讲授是综合英语课堂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教师通过讲授单词或课文(言内行为),来呈现语言现象,解释语言使用规则,示范语言使用的情景等(言外行为),达到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言后行为)的目的,所以讲授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教师支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应改变以往以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交际活动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提高交际能力。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理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一个言语行为放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读。学生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难免就容易出错,也很难准确地掌握英语。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学生的被动学习就变成了主动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课堂知识。
词汇的学习是综合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忆并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综合英语的学习目标之一。学生掌握的词汇以消极词汇居多,只知道单词意思,却不会使用单词。综合英语教师在讲解单词时,不能只停留在讲解单词的形式及其字面意义上,还要把单词放在不同的使用语境中解释单词的使用,教师应多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词汇,这样学生才能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更好地掌握词汇。
2.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言教学不注重语言的交际价值,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及语用能力不强。交际能力是交流双方对语境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一大因索,由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语言用于实施同一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旨在实施同一言语行为的话语在表现方式上会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通过语言这一工具去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及风俗。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将文化知识导入课文的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教师还要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化对比语境和场景,增强学生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如通过对话,提问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等,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使用语言,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告诉我们,说话人的字面意义和言外之意并不总是一致的。教学实践表明,外语学习者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理解和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我们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应把如何理解和表达话语的真实意义作为一个重点,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各种语境的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教师不能只解释语言形式及其字面意义,还要对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使用语境进行解释,并尽可能在课堂上创造性地模拟一些真实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练习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辨别和领会说话人话语的间接意图,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也可以应用在综合英语教学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语言的使用环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展示语言使用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在适当的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英语。课件的内容可包括课文相关知识、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和课堂活动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因此,在中学开展英语综合性学习势在必行。
1.综合性学习的概述
综合性学习就是指英语教学活动中,依据教材文本内容要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主题背景下,能够通过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该种教学方式具有如下特征:(1)实践性,即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探究实践,鼓励学生在此中感受英语;(2)探究性,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合作探究基础之上;(3)主体性,即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完成任务活动。
2.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途径
2.1确定弹性的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应该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它有它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此综合性学习活动不能没有主题。但是每次活动的主题又不能定得过死,活动的主题应该是一个弹性的、能够给学生有充分发挥余地的主题,它不同于任务型教学中很明确的任务。在这个主题统率下,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确定自己的子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在“中外饮食文化比较”(Chinese and Foreign Dietetic Culture Comparison)学习活动中,有关饮食文化主题的选择就较为宽松,能够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2.2给学生适当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综合性学习活动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指导也必不可少,否则就会放任自流,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跟学生商讨。在“中外饮食文化比较”中,笔者就指导他们选择与饮食文化相关方面的材料――选择菜式(Choosing dishes)、烹调方式(Cooking methods)、餐桌摆放(Laying the table)、 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支付小费(Leaving tips)等,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地选材料。
2.3还学生自由的时间,增强他们学习体验
我们知道综合性学习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原本由老师传授的内容突然教给学生,学生一时难以完全适应,因此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搜索、体验、探究、讨论、交流、展示等时间。在“中外饮食文化比较”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笔者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来准备,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展示自己,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2.4鼓励学生展示才能,激活学生学习潜能
学生是综合性学习互动的主体,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将有利于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在开展“中外饮食文化比较”活动时,给学生准备了展示的舞台。在此活动中,学生掌握了描述制作一道菜的相关语言,如cut up, peel, pour into, turn on, mix up...等;学会了使用各种描述做菜的专业词语,如stew, braise, deep fried, roast, bake, steam, scramble, boil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对传统的English dinner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意义
3.1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都处于一种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计划,再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而最终的展示活动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而在活动的不同环节中,由于都要求使用英语,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3.2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教师的教学,由静态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学生为了弄清某项学习任务,他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在小组内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在展示活动时,也跟其他组的成员就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使这一活动从头到尾都呈现出多元的、动态的过程。
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社会要求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要熟练掌握英语应用语言,而且要熟悉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宗教、哲学等。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论其专业是什么,都应对人生有一个清晰的看法,其看法的形成,要以历史、文学、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为基础。”[1]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文学素养又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正如方智范所说:“21世纪,我们需要新的人才观,新型的人才培养里面应该包含人才的文学素养。而从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讲,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2]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势在必行。
2综合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可行性
2.1综合英语教材为文学素质培养提供了土壤
杨立民主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综合英语课所用教材。虽综合英语是为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技能课,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其教材大幅度增加了文学性篇目。
《现代大学英语》四册教材,课文全部选自英语原文,几乎半数课程都是文学性篇目。教材文体多样,其中每册课文都选有感人至深的情感类小说,层层入理的侦探推理故事,引人入胜的电影文本和矛盾迭起的戏剧剧本,而且每单元后面都附一首与本单元讲授内容相关的诗歌。在对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西方哲学知识,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十课DiogenesandAlexander(《戴奥真尼斯与亚历山大》)中的“犬儒主义”,还可以领略到西方法律知识,如第三册第五课和第六课TwelveAngryMen(《十二怒汉》)中美国的审判制度,同时更可以感受到各种文学体裁的魅力,如第三册第七课TheRivals(《竞争对手》)中的英国式幽默,第四册第九课TheMostDangerousGame(《最危险的猎物》中的哥特式恐怖和第四册第五课ManoftheMomen(t《当红明星》)中的黑色幽默。如此丰富的文学性内容不但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更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了土壤。通过阅读这些文学性作品,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得以提高。
2.2新的教学方法为文学素质培养提供了空间
在综合英语传统教学中,可能也有极个别老师注重对文学知识的介绍。但由于综合英语课文较长,生单词又较多(有时多达三四页),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单词和分析课文,因此只能零星地介绍些文学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达到提高文学素质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英语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样化。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就使教学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使综合英语的课堂从传统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一言堂”模式改变为以欣赏活动和引导探究为主“互动探究”模式。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大多都会采用任务式教学,通过任务引导学生的参与、实践与思考。另外,目前很多院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教学电台等教学设施,这不但延展了教学空间,而且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设备,老师对文学知识的介绍形式灵活多变,枯燥的文学知识可以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但拉近了老师、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而且加深了对学生对文学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文学素质培养提供了可能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首先表现在对词汇的掌握上。目前我国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家教育部将英语教育划分很多等级,且每个等级都有了明确的课程标准。
据了解,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今后学生的英语能力分为9个等级,高中毕业最少达到7等,而高考要求学生达到8等,同时要求掌握3500至4000个词汇,词汇的要求将比现在的2000个翻一番。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将相当于现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四、六级的水平。虽然现在这一目标还未完全实现,但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极其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这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对各种学习资源的使用上。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大量收集资料。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配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些高校还设有专门的外文图书馆,有的高校甚至还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免费的网络自主学习中心。这些都可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学生的文学素质培养提供了可能。
3寓文学素质培养于综合英语教学的设想
3.1寓文学素质培养于语言教学这里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虽然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过分关注语言教学而达不到预想目的,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语言教学,恰恰相反,寓文学素质培养于语言教学是综合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根本。辞海中给出文学的定义就是:“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3]
因此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
#p#分页标题#e# 现实生活是一个多面贯通、交相呼应的立体。作家在认识、反映生活的时候,必然多面透视,层层着墨,以求全面、完整地再现生活。在具体语言上表现为,正面描写与未着墨的侧面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该抓住这些立体感很强的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与敏锐的感悟能力。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九课ADillPickle(《莳萝泡菜》)中的第一句话“Andthen,af-tersixyears,shesawhimagain.”首先“Andthen”把读者直接置于故事的中心部分,让读者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错过了故事的开头,稍感遗憾的同时,也在心中埋下了悬念。而紧接着的“aftersixyears”则直接跨度到六年后,不禁让读者去联想六年前发生了什么,六年里又发生了什么。“shesawhimagain”让读者终于明白这是一个关于“她”和“他”的故事,那么读者紧接着会问一系列的问题:如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她“再次”看到了他?是不是六年也是她首先看到了他?谁先看到谁很重要么?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有很强的张力,可以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文学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提炼加工后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精美凝练、典雅深邃等艺术特点。通过对文学作品中比喻、拟人、象征、夸张、讽刺、双关、悖论等大量修辞手法的学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的运用,也可以加深他们对英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提高对英语的领悟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2寓文学素质培养于文化教学
文学也是人学,是对人生体验的表述。文学是人类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宝,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文学作品中总隐含着对生活的思考、对价值的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因此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由此接触到西方文化的内涵。许多现代语言学家都意识到了文学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由于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所以不同时期的英美文学作品都是那个时期西方现实社会的缩影,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GillianLazar曾详细阐述了文学对文化习得的作用:“一方面,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它表现了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具体而多角度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社会制度和哲学思想等。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将有机会获得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4]我国的语言教育学家胡文仲教授也曾指出:“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的有血有肉的了解。”[5]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注重文化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3.3寓文学素质培养于欣赏能力培养
提高文学欣赏能力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以作品文本为主要对象,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为基本目标。因此对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课题。
1.引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外语教学途径,它反映了外语教育专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家的最新成果,是目前国际上外语教学界广泛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思路。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成就”(岳守国,2007)。本文就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2.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
2.1“任务”概念的界定。
对“task”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Candlin(1984)给task的定义为:“One of a set of sequencable,differentiable and problem-posing activities which involve learners in some self-reliant selection among a range of variably available cognitive and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applied to existing or acquired knowledge in the exploration and attainment of a variety of pre-specified or emergent goals via a range of procedures,desirably independently with other learners in some social milieu.”
Richards则认为任务就是处理和理解语言的一个行动,而Long(2000)却从非语言学的角度把“任务”定义为:“a piece of work undertaken for oneself or for others,freely or for some rewards.(自己或他人从事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工作。)”
Nunan(1989)认为任务是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取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学习活动。并且Nunan认为任务具有结构性,由五部分组成,即任务目标(goals)、输出(input)、活动(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和环境(settings)。Skehan(1998)总结了Candlin(1984),Nunan(1989)和Long(2000)对任务的理解分为五点定义:(1)任务以意义为主;(2)任务中要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3)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4)首先要完成任务;(5)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从以上各种对“任务”概念的不同定义不难看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均强调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去表达有意义的思想,去完成任务。它强调教学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强调“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2.2任务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诸如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课程理论等。
2.2.1语言习得理论
在语言的认知上,一直存在学习与习得的争论。习得是通过自然地使用语言,使很多语言规则自然地内化,而学习是通过较为正规的方法来获得语言能力。习得是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取语言能力,恰如小孩学会自己母语般轻松,所以成为众多语言学家推举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桂诗春,2000)。习得的核心是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动达到最大量的immersion(语言渗透、感染),从而获得语言能力的目的。
“Language Classroom”是习得理论中实现language immersion最重要的手段。“Language Classroom”定义为:“a setting where the target language is taught as a subject only and is not commonly used as 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outside the classroom.”这里的“Language Classroom”,就是我们在任务型语言教学里为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创设的课堂语言环境。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就是通过创设“Language Classroom”来使学生获得理解、掌握并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语言习得理论的具体体现,符合人们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
2.2.2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构建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活动和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教会的。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及构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构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教学应该布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而最理想的情境是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其中得以运用。该理论主张学习过程中的四个因素:学生、教师、任务和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将学生校外的生活经历与校内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意义的构建,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社会构建主义理论支持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学习过程应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外语教师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3.综合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强调“课堂教学交际化,交际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任务化,任务教学真实化”,那么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基本方法,应该如何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应用呢?
3.1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参与。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一种模拟的或全真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使学习者通过交流学会交际。其关键就是创设真实的语言活动环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考虑到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建立一个英语语言环境,并使任务设计中的情境自然逼真,贴近学生生活,让所有的任务型活动都具有真实的交际需求、真实的交际语境和真实的交际对象,让所有的参与者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可发,这样才会有利于语言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实现知识结构的重新建立,有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
3.2任务设计要量度适宜,难度适中,注重梯度性。
设计的任务应有难有易。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把任务分层次,以适合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任务的设计如果内容简单,量度不够,就会导致学生形成惰性心理,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要是任务的要求过高,难度过大,量度过多,就容易对学生产生障碍,学生就不会获得成功体验,这样会淡化学生的兴趣,遏制学生的创造力。所以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的原则,并形成一条涵盖初、高级任务的完整的任务链。
4.结语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承担的培养任务是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综合技能进行交叉训练。任务型教学强调通过目的语进行交互活动来学习交际;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一走入社会就能用所学语言完成真实世界中的各项任务。因此在综合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根据任务性教学的特点,设计类型多样、内容真实的任务,能让学生在一种模拟的或全真的语言环境中,“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参考文献:
[1]Candlin,C.N.Implementing Process Curricula.In ESL:the Issue of “task”paper presented at the 18th annual TESOL convention,Houston,TX.1984.
[2]Candlin,C.N.“Towards Tasked - based Language Learning”in C.N Candlin and D.Murphy(ed),Language Learning Task,Prentice Hall,1987.
[3]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Ellis,R.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M].Amsterdam:John Benjarmins,1999.
[5]Long,M.Focus on Formin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In Lambert,R.ad Shohamy,E.(eds) 2000 Langauge policy and Pedagogy:essays in honour of R.Walton.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0.
[6]Nunan,D.Design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在综合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多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的积累,我们尝试将英美文学欣赏融入综合英语教学中,希望通过提高阅读技巧、开阔阅读视野、扩大阅读量增加学生词汇量。实践证明,此举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如何突破英语词汇瓶颈、解读文章深层含义和灵活创新运用语言,依然缺乏高效的方法。本文试图从词汇教学和阅读方面探讨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引入隐喻、转喻思维解决上述问题。
一、[喻和转喻的定义和区别
认知语学言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Lakoff和Johnson主张转、隐喻是人类概念创造所借助的两种基本心理策略”。“L & J说:我们的许多经验和活动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我们的概念系统大多是由隐喻建构的”[1]。 Aitchison说:“隐喻,即用另一个名称来称呼这一事实。”[2]“隐喻的中心不是语言,而是思维……隐喻可以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上体现,可以体现为单词、词组、句子、也可以体现为语篇。”[3]
“转喻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心理映现,即通过理解一个人、物体或事件的显著部分来认识整个人、物体或事件(Lakoff &Johnson 1980;Croft 1993)”[4]。“国外以Abdul Gabbar Mohammed Al-Sharafi为代表,认为转喻不仅对词汇层面的概念关系可以做出解释,而且更多的是一种超过词汇层进入语篇层的意义表征延伸,转喻的指称之力已经被看成语篇衔接与连贯的一个主要因素。他认为转喻由两种主要关系来实现,即邻近原则(contiguity)和因果原则(causality)原则,邻近原则实现部分-整体、整体-部分关系,这种关系被认为是转喻语篇模式中最相关的邻近关系。因果原则体现为以因代果和以果代因的关系。这四种抽象关系能解释形式、认知和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5]。
那么如何区别隐喻与转喻呢?“就认知域而言,隐喻属于双域间的跨域映射,而转喻则属于单域内的域内映射……从映射的认知基础而论,隐喻和转喻的基石分别为相似性和邻近性;从认知功能看,隐喻具有有益于理解的作用,而转喻则具有指称功能;就特征凸显而言,隐喻属于相似凸显(resemblance――prominent),而转喻则属于关联凸显(association-prominent);此外,就语义表现形式而言,隐喻的表现形式是‘A如B’或‘A is B’;而转喻则是‘A代表B’或‘A stands for B’。简言之,隐喻具有判断性,而转喻具有替代性”[6]。
二、在词汇教学中隐喻思维有助于扩展词汇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胡春洞等人对词汇教学的观点是:“广义的词汇教学就是整个英语教学。具体地说:教词汇=教文化;教词汇=教交际;教词汇=教思考;教词汇=教学习;教词汇=教语言。”[7]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四级考试要求掌握大约8000个词汇,专业八级要求掌握13000个词汇。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和深度掌握单词的多种意义、多种用法是词汇教学的重要任务。单词的记忆不仅仅是死背硬记单词拼写和对等意义,这样记单词又难又累,有词缀记忆、近义词和反义词扩充等方法帮助记忆。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多义词的记忆。在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引申现象与隐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对隐喻的理解将有助于学生对多义词的记忆。
“束定芳也有过如下评论:‘隐喻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我们似乎可以说,隐喻是语言变化的先导……它总是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从语言的本质来看,以隐喻促成词汇的语义变化符合语言以简洁为贵的经济原则,符合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恒久的创造性、新颖性和生动性。’”[8]。
单词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有着隐喻或转喻联系。在学习了单词基本意义后,就能以该基本意义为起点或中心,按照隐、转思维方式通过认知联想,找出该词多意义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语义延伸过程,从而形成一个词的有联系、有规律的多义范畴网。单词的多种意义之间不是孤零零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了解了这种隐、转思维方式,记单词就形象轻松很多。
“一般来说,词汇语义扩展的方式有三种类型:一是连锁变化型,指各种扩展意义从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出发,一个紧接着一个地发生变化,如同一根链条,一环一环地相连在一起。二是辐射变化型(radiation),即各种扩展意义从同一个中心辐射而来,而这个中心往往不是一个词的基本义。三是前两者的混合型,即连锁辐射型结构”[8]。在课堂词汇教学中,我们优先讲解词汇的原型意义即核心意义,因为核心义项是最典型、最直接的意义。同时,重视词语隐喻意义的介绍,即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内部的基本词义、隐喻引申词义、词汇搭配、近义词比较等,为学生打好词汇基础。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已经成为学习新词汇和一词多义的一项重要内容。
“隐喻一般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来认知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从而建立起不同概念系统之间的联系”[2]。我们以动词“revolve”为例,原型意义“旋转,环绕,转动”,例句:The earth revolves around the sun.地球转绕太阳旋转。逐渐引申为“以……为中心,以某物为主要兴趣(或主题)”,如:His whole life revolves around surfing.他一生都在做与冲浪相关的事。The discussion revolved around the question of changing the club’s name. 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改变俱乐部的名称[9]。词义的变化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有形到无形的隐喻延伸过程。
以“withdraw”为例,“withdraw(动词)的原型意义是:1.撤回,撤离2.停止提供,不再给予3.退出(从某行动中或组织里)4.提取(银行账户中的款)5.收回,撤销(说过的话)6.脱离(社会),不与人交往”。在这个词中,我们看到有6个词义, 其中核心意义是“撤回,撤离”,隐喻延伸意义:从原型意义(人或事物的)“撤回”引申到不同领域中:1. 从某个组织或行动中退出(跨领域延伸);2. 收回说过的话(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3. 提取(银行账户中的款)跨领域延伸,进入银行业;4.脱离(社会),不与人交往(从有形到无形的延伸)。形容词“withdrawn”表示“沉默寡言的,内向的,怕羞的”[9],也是从动词引申意义“不与人交往”继续引申转指人的性格内向。隐喻在词义的延伸中起到了重要的扩展作用,从基本词义到跨领域多词义的演变,单词的各种意义之间不是孤零零毫无关联的,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隐喻的方向十分重要,身体的影响一方面向外延伸到环境特征,另一方面向内延伸到心智之中”,即“近取诸身,h取诸物”[2]。了解词义隐喻延伸的发展方向后,单词记忆相对就有规可循。这种从有形到无形、从具体到抽象的词义跨领域引申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的多词义和多用法理解应用,帮助他们打开思路灵活运用单词,不会因为是第二语言学习而自信不足、缩手缩脚。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词语的创新隐喻用法,这时词语的喻义在词典中是无法找到的。“Ricoeur曾说过‘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也就是说,孤立的词不可能成为隐喻,隐喻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产生。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上下文或词语的搭配或前后组合关系;非语言语境指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等。由于词语的创新隐喻,即活隐喻具有不穷尽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10] 。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和阅读带来更多的困难,只有结合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分析出词语的准确意义。
三、 在阅读教学中转、隐喻思维有助于解读文章深层含义
文贵含蓄,语言学习中重要的是对言外之意的准确理解。理解了隐喻和转喻,就比较容易解读作品要表达的真正含义。雅各布森认为在文学批评中,诗歌中更多用到隐喻思维,而现实主义作品中更多体现转喻思维。“两者均涉及用一个意义明确的源域暗示一个含蓄的目标域。读者需通过推理,首先明确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基于转隐喻关系的语用推理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完成这一推理过程至少需要三个要素参与:语境 、假设与演绎规则(即关联性)。转喻和隐喻在其中起着演绎规则的作用。话语接受后需要以假设为前提,利用各种语境(尤其是认知语境)信息,依据演绎规则,找出最佳关联,才能准确推导出超载的信息”[1]。
例如:海明威的《雨中的猫》“描写了一位妻子因长期被丈夫忽视,而缺乏安全感。海明威并未直接刻画,而是假借她对雨中的一只流浪猫的情感移置,来转喻她的情感”[1]。同样的技巧也可见于杰克・伦敦的《生命的法则》[11],依照印第安人族里的习俗,老酋长科斯库什因为年迈被一个人留里雪地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的酋长儿子带着族人奔赴远方寻找食物。小说描写了在生命最后,被狼群围绕的老科斯库什脑海中的数段闪回。“闪回是影视作品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常用手法――利用突然插入的某一场景的短暂画面,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1]。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闪回一定是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他和儿时的伙伴青哈亲眼看见一头年老落队的老驼鹿和一群饿狼徒劳无功、血腥残酷的殊死搏斗历程。这个闪回转喻了老人面临死亡时的恐惧与绝望,同时转喻了老人在一生残酷的生存竞争中逐渐形成的死亡观: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11]。
四、结语
通过隐喻和转喻写作手法,作者营造了一个个新颖广阔的想象推理空间,促使读者思考作品纷繁复杂的表象下所隐藏的深刻喻义。读者开始读时会如云里雾里,只有在运用隐喻和转喻思维并获取了大量语境后,才能解读出文章真正的含义,找到意义的延伸所指。由此看出隐、转喻思维不仅对词汇词义的扩展记忆和灵活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阅读中对学生解读作品的深层意义也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学生隐转喻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非常重要,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没有真正掌握隐转喻思维,语言技巧再好也只能算是门外汉。
参考文献:
[1]戚涛.解码冰山――海明威文体的认知语用阐释[J].江淮论坛,2013(1):170-178.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92-294.
[3]任绍曾.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130.
[4]张辉,周平.转喻与语用推理图式[J].外国语,2002(4):46-52.
[5]魏在江.概念转喻与语篇衔接――各派分歧、理论背景及实验支持[J].外国语,2007(2):31-33.
[6]龚鹏程,王文斌.“体验哲学视域下的隐喻和转喻界面研究”[J].外语研究,2014(2):2.
[7]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8]候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106-107,99.
[9]A. S. 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2392,1771.
[10]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98.
[11]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Cameron Lynne & Low Graham Edited.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隐喻的研究与应用》[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3]陈香兰.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Jakobson, Roman.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in Literary Theory: An Anthology. [M]. Julie Rivkin and Michael Ryan, eds. Maiden: Blackwell,2004:76-79.
[15]Lakoff George & Johnson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 [M].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16]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著,何文忠,译.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17]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3-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和很强烈的感情。多媒体技术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并且形式活泼多样,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对英语学习是非常有效的,也是英语教学中所必须采用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他们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并且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我发现教师采取多媒体上英语课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记得快、记得牢,有的同学甚至对于非要求掌握的内容也能复述出来。例如:在讲《Get A Present for Li Ming》一课时,我首先说今天是我们的朋友Li Ming的生日,让我们为他唱一首生日歌吧,于是用多媒体播放“Happy Birthday to You”的FLASH歌曲。歌曲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然后,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店,让学生为Li Ming买一个生日礼物,组织各小组编一个购物的对话,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为愉快地学习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主题为主线的教育策略。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这一点表现尤其突出。
二、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和词汇的学习,忽视句型的具体应用。因而,虽然不少学生能从教材例句和练习中获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识点,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当他们遇到与之不同的场合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 而通过多媒体,我们能在课堂上生动地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近似生活实际的会话情景,提供了一个练习应用的情景,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如我在教句型“Can I help you?”时,通过Powerpoint设计了几个场景:(1)你去商店买东西。(2)一个学生领一位老人过马路。(3)一个中学生主动为一位外国人指路。学生在这些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边看边说,不仅熟悉了“Can I help you?”,而且知道了使用这句话的具体环境(什么时候说),它所表达的意思(怎么说),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句子的用法。基于情景的教学中,学生既要考虑所处的场合,又要使所表达的内容前后连贯,也就是要把符合语境要求的一些句子组织到上下连贯、前后呼应的语篇中。在学习“Can I help you?”句型时,根据前面设计的情景,我们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使学生自动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如“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和“You are welcome./My pleasure.”等句型和单词,并将它们用到现在的情景对话中。这样,通过多媒体,学生触景生情,我们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三、多媒体可以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400-01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一直以来都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最关键的一门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是:领读单词――讲解课文及课文中的生词――领读课文――做课后练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综合英语参与型教学模式,是要调动学生主体的大量参与、实践、操练,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研究能力。
一 “参与型”课型的含义
“参与型”课堂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对学生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赋予他们以权利,缩短教师讲授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裕的时间交流、提问、消化,丰富学生参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师生共同营造一种积极、主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但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削弱,只是由原来“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转变为既要注重整体教学、精炼地讲解、科学地设计、注重学生的语篇能力,又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调节、指导和积极评价。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平行推进,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 综合英语“参与型”课型特点
1.预习。预习是上好“参与型”综合英语课的重要起始环节。首先是单词的预习,每课的生词作为一项课前作业让学生们准备,其次,还有社会背景知识的预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部分的语言训练都体现了某种社会文化。比如听感恩节的材料,就让同学们提前预习感恩节的背景、习俗,学到婚礼的语篇,就让同学们预习英美婚俗的相关知识。这项作业与同学们期末考试成绩中的平时成绩挂钩,这样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就更强,就为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2.每课报告。每次上课前,都安排一个指定的同学就他/她感兴趣的某一话题做一个2~3分钟的报告,然后他/她本人可以就报告中的内容向任意同学提问,检验他们听的效果。学生们都是同龄人,话题也就让其它同学比较感兴趣,所以效果一般比较好。
3.引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谚语、引语。语言的学习同时也包含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入英文的谚语、习语,引发学生们用英文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谚语、引语的理解讨论中,促进学生理解,最后由同学们自己得出谚语、引语的最佳中文翻译,煅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英语能力。
4.课堂上大部分精读课教师精讲,适当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段落让同学们讲解,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同学们在完成此类任务时,大部分同学珍惜机会,学着老师的模样,又充分发挥个人的想法和风格,虽然有的同学分不清重点,有的同学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彻,但有的同学也充分展现了个人的语言功底,有的同学也展现了他们做教师的潜质,这种练习实践操练性强,在教师节的指导下,同学们实现了学法教法的双重提高。
5.充分渗透语音知识。在每单元的学习中都提炼出一些在本单元出现频率较高的元音或辅音,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词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发音,相互纠正;完成此项任务后,再提高难度,找出一些反映此类发音的英文绕口令,让同学们操练,然后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这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语音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学们对语音的重视程度。
6.口语集中训练。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口语课程,但笔者在综合英语课堂上又对同学们学过的口语进行归类总结,比如,如何打招呼,如何告别,如何询问信息,等等。再对同一类别的不同语句用法进行区别,稍加示范做对话,然后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用此课的这些语句做特定情境下的对话,看谁做的对话最精彩。这种训练充分反映了同学们对英语口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来确定这方面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7.实用写作。在每课教师都设计一个实用的写作训练,比如,通知、海报、道歉便条等等。让同学们受到应有的训练,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维,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8.翻译训练。在每课学习完成后,做一些针对本课内容的一些翻译练习,同学们可以大胆联想从前学过的词汇、句式,也可以基于本课所学,做出自己的翻译版本。课堂上让同学们交流、讨论,使课堂教学成为他们的兴趣点,使他们在参与中记忆深刻,学习得心应手,煅炼他们的翻译技能。
9.听英文歌曲和看英文电影,丰富课外英语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内时间毕竟有限,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英语专业教研室也注重培养学生们对英语其它方面的喜爱。
三 综合英语“参与型”课型的教学效果
实施“参与型”综合英语教学,在进行以语篇讲解的同时还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遵循了英语教学的内在规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参与氛围也日益浓厚,从而创设了一种主体参与、协同竞争、富有生气的教学景象。通过采用“参与型”课型教学,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综合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学、善于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地增加人均语言活动量,培养了学生竞争和协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同发展;“参与型”教学法让学生重新恢复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内在的潜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实践能力,同时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内外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综合英语教学的任务及其重要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其重要地位日益显著。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为了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系统传授知识,综合训练技能的课程,也是英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在一、二年级阶段每周占6——8个学时。《大纲》明确指出综合英语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这就表明综合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任,因而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其缺陷
综合英语课程广泛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听力、阅读、文化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综合英语课应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解世界的能力,吸收英语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
然而,传统的综合英语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忙于记笔记。在教学中,多强调模仿、重现、机械记忆等。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违背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作为技能型的科目,语言教学不同于知识型科目。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仅凭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同时,这样的教学法也抹杀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
三、如何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近些年来,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都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反思和教学实践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语言交流的需要来开展教学。在综合英语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语言、交际和综合能力的良好结合,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水平有显著提高。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努力探求提升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之路。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活动中以所教内容为主题,围绕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来组织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活动和会话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里,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的角色,这就从理论上改变了教师直接向学生传输和灌输知识这一传统角色。
2.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综合英语的教学,学生拥有正确的发音、自然的语调和良好的语感;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基本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准确传递中国文化。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获得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涵养;增强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3.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英语的教学围绕学生展开,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合、输入与输出并重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笔者把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热身、课上讲解和课后巩固。
(1)课前导入。教师在开始某一单元的教学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有关内容的背景知识,同时从宏观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之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讨论结果,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小组展开辩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必要的补充或总结,要以鼓励为主,委婉地提出更深入、更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课文讲解。从篇章及主题思想入手,注意对意义和表达过程的研究,重点要求掌握文章的结构,其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等。对重点词汇、语法进行精讲,并向学生提供多练的机会。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使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课文所涉及的话题结合实际进行扩展讨论,进一步促进知识的重建和内化。
(3)课后巩固。课文讲解之后,学生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都做好了输出的准备,因此可通过输出强化输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或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首先学生写初稿,重点是内容的表达;之后进行小组互评,主要是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各段的大意;接下来学生进行自评,如修改语法错误、查看有无与主题无关的词句或段落等;继而教师给予书面反馈,重点就篇章、结构内容等进行评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再次反馈,直至最后定稿。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反复的交流,学生加深了印象,使语言处于一种活化状态。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利于将语言输入产生的语言能力潜势有效的通过语言输出转化成外在的语言交际能力,强化通过阅读和讨论所获得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等知识,最终促进能力的提高。
4.优化评价体系。为了使考试和评分真实的反映学生水平,检查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助。综合英语课程的考试不仅包括期中、期末考试,还应含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的考核,以此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尤其是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
5.加强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文化学习可以使人开拓视野,避免采用母语文化的框架去阐释异邦文化,从而加深文化间的隔阂。因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修高度重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组织学生模拟情景活动,以各国的一些风俗习惯,或文学作品为剧本,让学生通过互动去体会外国文化,感受英语所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也应顺应形势,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协商解决。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更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降低和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是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表达能力,准备全面和深刻的教学内容,系统的向学生传授和示范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灵活应对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要努力提高参与意识,自学意识,合作学习等意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终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新时期新要求,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重新定位是必然的,探索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每一个担任本课程教师的职责。我们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