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药炮制室实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 要】目的:针对58 例失眠患者应用中药泡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58 例,随机分为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9 例失眠患者采取中药泡脚治疗,对照组29 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经不同方法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情况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后改善情况(89.21%)明显好于对照组改善情况(55.1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药泡脚治疗失眠患者临床结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失眠的状况,安全性高,方法简便舒适,值得在临床上。
关键词 疗效分析;失眠患者;中药泡脚;治疗
失眠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患者患失眠症后会无法正常入睡。失眠症患者临床表现多为白天精神萎靡,做事无力等症状。对于失眠的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失眠治疗药一般副作用较多且效果较差[1]。为了减少药物对失眠患者身体的危害,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我院至2012 年10 月-2013 年10 应用中药泡脚法治疗失眠,且取得优越的临床疗效,为了推广此法,特此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58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 年10 月~2013 年10 月入我院治疗的失眠患者58 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等分为试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29 例,其中男患者15 例,女患者14 例,年龄为35 岁~75 岁,平均年龄为(55±0.5)岁, 病程为3 个月~2 年,平均病程为(1.2±0.2)年;对照组患者29 例,其中男患者12 例,女患者17 例,年龄为33 岁~75 岁,平均年龄为(56±0.7)岁,病程为2 个月~1.9 年,平均病程为(1.1±0.7)年。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失眠临床标准,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上的诊断确定患得失眠症,进而为患者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每周给予患者3 次口服失眠药物,给予药物的最低剂量,依据患者出现的情况逐渐减轻药物量直到停止用药;试验组患者采取中药泡脚治疗,给予患者1000 毫升、温度为40℃中药泡脚水,内含丹参、龙骨、五位仁、合欢皮等中药以及塑料袋,嘱咐患者将双脚完全浸入浴足器内的中药液中,将塑料袋系紧,随着浴足器的震动按摩双脚,经泡约30 分钟将双脚拿出,每天一次,连续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失眠状态有无改善[2-3]。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评价临床效果。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为:痊愈:患者失眠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能够安稳香甜入睡;好转:患者失眠症状基本消失,入睡情况比治疗前好转;无效:基本无变化。
其中总有效率= 痊愈+ 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 软件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2 检验计数资料,用t 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情况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21%) 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17%),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为减少失眠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应用中药泡脚治疗失眠。研究表明,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情况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后改善情况(89.21%) 明显好于对照组改善情况(55.17%),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中药泡脚方法治疗失眠疗效优越,安全性高,而且还能促进患者的健康。笔者认为:失眠主要为患者精神上问题,足浴就可以使患者放松身心,再加上中药的作用:患者双脚浸泡在中药浴足液内,中药液中丹参具有活血、清心的作用,合欢皮亦具有宁心作用等,每一味药材都针对患者病症,具不同作用,较好的改善患者失眠症状。
综上所述,利用中药泡脚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结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失眠的状况,安全性高,方法简便舒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小芳, 万亚雄. 失眠治疗仪配合中药泡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4,10(12):112-114.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79-02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草药栽培类专业在2007年设立并招生,起步较晚,实训基地建设基础薄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基地规模小,质量偏低;二是功能定位不明确,实训资源配置不合理;三是人才培养无模式可循,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四是实训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实践教学效果。高质量的中草药栽培类专业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应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服务功能为一体,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职业场所。为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对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进行探索,扩大了实训基地的规模,整合了实训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使专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加大投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
(一)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首先,用足用好学院的配套资金,购置仪器设备。中草药栽培类专业实训实习基地近三年来投入100多万元,已建成中药标本馆等校内实训实习基地5个,其中中药标本馆新增中药标本600多种,有数字模拟自主学习区,有标本制作、中药饮片识别、中药调剂等实践教学活动区,兼具医药结合、虚实结合、互动学习、开放新型的特点,为集教学、科研和科普于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三连栋中草药种植大棚864m2,创造小气候环境为研究、种植开发名贵中药材提供了条件,培育有5000多株中药材铁皮石斛;加大校内中草药圃的品种种类与种植规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中草药栽培、科研的机会,当前中草药圃新增了药材种植品种30多个。其次,进行中草药栽培优质特色专业申报,争取专项经费建设校内实训实习基地。近期,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刚获得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资助配套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实训实习基地实施建设与仪器设备的采购。
(二)巩固与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与质量。严格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评选标准,保证基地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建立广西恒拓医药集团等23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广西广明药业有限公司、广西玉林至真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为本专业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每年校外实训基地的增加率达15%,完全能够满足中草药栽培类专业学生在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种植等方面的实训实习,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专业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明确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
(一)依据“6359”基地建设要求,合理定位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6359”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要求是:在功能上要达到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服务“六位一体”;在产品上要求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出至少三种真实“一系三品”;在教学上要达到真实环境、真实任务、真实生产、真实产品、真实市场“五个真实”的教学要求;在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上要达到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育人与生产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生产场所与教室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施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一“九个合一”要求。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了“一系三品”产品要求。生产的产品包括中草药保健酒、中药饮片、药用食用菌(如猴头菇、灵芝)、中药材组培苗、自产药材(何首乌、生姜、莪术、紫苏、牛大力、桑叶、绞股蓝、穿心莲)等。
(二)准确定位专项实训室功能。专项实训室是针对专项技能训练而建设的,其主要作用是培养中草药企业要求的基本技能或相应的岗位技能。例如,中药鉴定实训室,主要开设中药的资源鉴定、中药及中成药的显微鉴定、中药的性状鉴定及综合技能等实训项目;中药炮制实训室,主要是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提供不同炮制规格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训室,主要是将中药加工、提取、精制后制成具有一定规格标准,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药品的剂型。
在准确定位专项实训室功能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实验实训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将蚕桑、植保、生态实验室的部分资源整合、重组,建成了资源配置合理、功能结构完善、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管理运行高效的中草药栽培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在此配置条件下,中草药栽培加工专业每届平均完成800个课时的校内实践教学任务。
(三)准确定位校外实习基地功能。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产学研”合作,实行“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一是“产学研合作”平台,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原则,加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草药栽培类专业与企业“产学研”结合;二是“工学交替、就业平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社会能力。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促进就业,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草药行业背景,主动融入、主动接轨、主动全面服务中草药行业,寻求特色发展之路,抓紧加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区内外中草药企业建立“就业型实训实习基地”。2011年至今,中草药栽培类专业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种植药材上百亩,育中药材种苗千万株,炮制药材600多种,包装成药3000多件。先后240名学生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完成了企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任务。
同时,师生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科研工作,专业教师主持和参与《铁皮石斛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药用植物石斛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别筛选》等厅级以上课题研究3项,院级课题3项;开展《添加桑枝屑种植铁皮石斛的研究》《金果饮的制备研究》等学生创新课题7篇。利用“产学研”平台还孵化了一批自主创业的学生,如某学生自主创业种植牛大力,目前牛大力种植规模已达50亩,前期通过种子采收销售,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契合社会人才需求
以往中草药栽培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只侧重于生产、教学中的某一方面,学生培养出现能力缺陷甚至缺项,不符合当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中草药栽培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向“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的模式转变,形成课程实训―行业认知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创业实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的“五段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制订9门课27个实践标准并在实训实习中应用。在实施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革研究与实践三年来,中草药栽培类实训实习基地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按“五段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实训实习,不断探索、实践“五段渐进式”教学实践体系,学生受益面迅速扩大。受益学生由原来改革前105名增至现在的330名。而且,实训实习安排上岗率100%,实训实习完成合格率100%,校内校外对学生实训实习成绩评定优秀(分数在90分以上)率达90%,紧跟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性,适应了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
四、依托实训实习基地,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依托实训实习基地,推行师资队伍培养的“两个工作站”模式。一方面,学院先后在南宁市华泰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药用植物园中药材种苗公司等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每学期安排2~3名教师入驻企业,在生产一线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院免费提供场地设立“企业工作站”,邀请在本行业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到校兼职任教与开讲座,把新知识、新理论与新技术及时引入课堂,使师生获益。同时制定了“考、赛、奖、评”综合促进机制,不断强化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培训与企业锻炼,顺利实现了教师的转型。
五、发挥基地功能,服务地方经济
中草药栽培类专业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以满足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积极承担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以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增强了服务能力。如2009级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某学生帮助铁皮石斛种植大户,从选址、种植棚搭建、种植基质的选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都做了详细的指导,获得农民的认可与肯定,也为农民的生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总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草药栽培类专业在进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加大投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准确定位基地功能,构建与实施了“五段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发挥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基地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嫣丽,黄卫萍,杨昌鹏,覃海元,黄春秋.高职食品类专业基于“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科技信息,2011(23)
[2]张宝成,黄丽萍,龙全江,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2(4)
[3]杨昌鹏.产学研紧密结合建设多种模式教学实践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4]张俊英.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介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7-18
随着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中药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中药种植、加工、炮制、质量控制、调剂、市场推广等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对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新型的中药人才。
一、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专门组织人员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制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注重核心课程的建设。着重建设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核心课程,使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第二,优化学科课程体系。为了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核心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相互协调的学科课程体系。第三,课程内容的修订。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化,实训、实习设计合理。
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入中药种植和生产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高职院校还要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聘请中药企业一线的技术能手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技能训练指导。学校教师也要到行业企业一线工作和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及内容,组成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一是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二是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使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购买仿真软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四、搭建实践与产业融合的实习实训基地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必须增加中药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优化实验教学的资源。除了要建立药用植物园、标本馆,中药制剂、中药炮制实训室等,还应与周边规模大、实力强的中药种植、中药生产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实现实践与产业相融合。
五、构建科学的考核方式
目前,考试包括过程性考试和总结性考试。过程性考试包括平时成绩和项目完成情况。平时成绩占10%,包括个人课堂提问的主动性、讨论发言的积极性等;项目完成情况占20%,包括实验室表现、实践动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报告书写、小组合作能力等。这种考核方案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总结性考试占70%,主要以考查分析、理解综合能力的问答题和事例分析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中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思想,培养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中药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凤余,彭代银,金传山,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0(5):1-3.
高职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类专业(如中药制药技术、中药)等的职业素养课程之一。由于高职教育学制与本科接近,高职教学模式始终受到本科学科体制的影响。目前,高职中药炮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本科教学相似,与企业真实生产脱节,学生的职业能力未得到加强。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中药炮制技术课进行改革,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一、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定位始终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根据专业的职业目标岗位群的需要,确定适应岗位群的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中药炮制技术课程为中药类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训练学生从事中药炮制生产技能,使学生能在中药前处理生产岗位、中药制剂生产岗位和中药调剂岗位等相关岗位群开展工作,并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类传统和现代的炮制技能、药物的炮制作用,了解中药炮制机械的性能、工作原理及历代医药书籍中有关炮制的论述等,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技能。
二、改革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体现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如何改革教学内容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高职中药炮制技术与本科层次中药炮制学有紧密的联系,一直以来,其教学内容深受学科体制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改革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的需要。
1 同企业开展合作,创建“工学结合”课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创建“工学结合”课程,是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构建中药炮制技术工学结合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成立教学建设委员会,邀请企业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员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2)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确定,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引入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和管理实务,科学选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操作方法和职业操守等综合能力。(3)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炮制的基本技能,包括中药净制、饮片切制、炒制、炙制、煅制以及蒸煮、复制的操作方法,炮制品的质量和药物炮制作用;中药炮制企业生产的方法,熟悉企业大生产的机器操作,维修和保养;中药炮制品的储藏保管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接受企业真实的生产知识和内容,学生所掌握的生产技术和操作与企业实际需要零距离对接,这样从一开始授课学生就能体会到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
2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科学设计教学情景。本课程教学情景的设计,要着重体现出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在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指导下,分析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分解、整理归纳为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成行动领域,再结合职业特点、教育特点以及知识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进而设计教学情景。教学情景应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求,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要做到理论“必需、够用”,在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以知识的应用为基本出发点,将中药炮制的传统操作技术与现代机器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既能深谙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又能熟练掌握现代企业生产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的教学情景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主要包括炮制必备知识、净选加工技术、饮片切制技术、炒制技术、炙制技术、煅制技术、蒸煮技术和其他炮制技术,各项教学情景的知识能力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职业道德操守均要细化,可操可控。
3 编写实训教程和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为教学情景服务的实训教程、技能、考核标准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程和符合各教学情景的技能、考核标准能保证上述教改内容的顺利进行,编写时要紧贴教改内容,更新观念,需反映教学改革的内容,并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中药炮制技术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尤其是要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相结合;同时实训教程、技能,考核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继承与发扬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现。比如教学情景中炒制技术的清炒技术的考核标准,可以从实训准备、炒锅预热、投药、翻炒、出锅、成品质量及炮制品贮藏等方面来思考,将手工炮制和现代机器炮制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制定出可控的考核标准,并融入企业生产实际,必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4 注重反馈,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理论必需够用、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制药产业的技术升级、产业化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用途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工学结合课程,与企业真实生产实务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保持一致。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图片、影像、动画等内容为教学服务;(2)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制作精美的课件以直观展示中药炮制方法、操作过程、相关设备及其使用等,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3)运用光盘、视听等媒介,通过虚拟、仿真教学,使学生对中药炮制传统和现代操作有直观的认识;(4)开发中药制药软件,如中药前处理软件,以动画形式展示中药炮制技术各教学情景,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2 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药炮制技术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学的实施大多在实训室,如清炒技术,可选用代表药物如王不留行进行讲解,在炒之前可以简单地介绍炒法的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和炒制程度,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演示。随后,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老师及时指导和补充,将炮制课程一些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实践之中,从而达到教、学、做融为一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3 进行综合性实训设计,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兴趣。各教学情景完后,应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查阅资料,结合既往知识,开展综合实训的设计,比如要探讨大黄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学生可结合中药化学的知识进行中药化学与中药炮制技术的综合训练进行设计,这样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运用能力。
4 组织学生到生产企业实习,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中药制药企业前处理车间或中药饮片厂进行生产性实习,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产情景中,使学生熟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生产环境、设备操作、生产流程等内容,使得教学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
四、改革考核模式,注重学习过程
实践技能是技工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工院校人才的客观需要,决定了技工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技术人才不仅要在从事自己的职业领域具有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求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确保培训学生的实践技能。一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实训场所,购进大量的实训设备器材,从资金上保障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修订了传统的教学计划,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制定技能训练目标,坚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把专业对准职业岗位群,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不断优化课程结构,重点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三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连接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一、提高实践技能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
1.建设实训场所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不断加强实习场地的建设,每年投入资金,改造更新增添校内实习实验设备。近几年来,学校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不断完善实验实训场所,到目前为止,实验实训场所面积合计为16743.43平方米。校内建有制药实训基地、中药综合实训基地、8个模拟西药房、1个制剂实训室、2个药物分析检验实训室、2个模拟中药房、2个认药室、1个前处理实训室、2个零售系统实训室、1个礼仪实训室、1个标本室、1个炮制实训室,还有微生物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人体解剖生理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中药化学实验室等,实训设施与设备价值累计有1000多万元,而且主要设备设施均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能满足已开设所有专业的实训要求。
中央财政支持加上自筹资金400多万元,笔者学校建设了制药实训基地,购置了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两条生产线的设备,设备和工艺先进,国内领先;该实训基地是药剂、制药技术、中药制药等专业开设主要核心课程的必需场所,能满足校内学生的实习实训要求。另外,一个国家支持加上自筹资金400多万元的中药实训基地也即将在学校竣工,该基地将成为集中药植物园、中药标本馆、中药前处理实训室、中药传统炮制室、大型药店等为一体的适应各专业发展要求的综合实训基地,这批实训基地落成后将全面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真正与岗位接轨。
2.校外实习场地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除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外,还开辟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每个专业至少有两个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分别是汇仁堂医药连锁公司、开心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液体车间、江西仁和闪亮制药有限公司、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固体制剂车间、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固体制剂车间等。这些企业大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工艺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能很好地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1.师资队伍建设
质量是学校立校之本。要建设一支能培养学生高素质操作技能的师资队伍,笔者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培养与引进并重。根据学校发展及专业建设的需求,优先引进高学历的短缺人才及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到教学、实训一线;积极鼓励教职员工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积极鼓励教职员工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积极鼓励教职员工参加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不断扩充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及优化配置,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2008年至2011年引进14名专业人才,其中7名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立足本校,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技能证书
学生操作技能主要通过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实习等教学环节获得,因此技工院校除了配备高素质的文化课教师外,尤其要注重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实习指导三类教师的配备,即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双师型”教师人数为205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2%;达到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80%以上的要求;兼职教师为学校从企业聘请的高技能人才,人数为61人,占专任教师的21.5%,符合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10%~25%的要求。
(1)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笔者学校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制定了较完善的师资培训规划及相关制度,制定《江西省医药学校教师培训制度》管理文件,每两年制定一次《江西省医药学校师资队伍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对各专业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从2006年起,就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分批送教师前往武汉和常州的培训基地接受两个月的脱产培训。除参加国家级培训外,学校每年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一个月的不同专业的省级师资培训、德育教育培训、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算机培训、下企业实践培训、专家讲座培训等,收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资料、企业文化培训资料、专业课程资料、新技术课程资料、行动导向培训资料、如何说课讲座资料等。另外,我校还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制度及教学方法培训,有机地进行教学改革,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说课比赛等活动,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及整体素质。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人数达112人,占全体教师总数(307人)的36.48%,其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教师达35人,占全体教师总数(307人)的11.4%,每人每年培训最短时间为10天,课时为60个课时。
(2)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针对职业学校教学以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学校制定了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的制度,每位实习教师必须每两年于暑假下厂实践两个月,寒假期间实习半个月,并采取按时间计算课时、发放出差补贴的方式,把到生产一线实践作为评定高级实习教师必备条件之一,以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学校提前联系好合作企业,轮流派送教师进入企业,集中一段时间顶岗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技能型创新水平。同时,还对下企业实践活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每次下厂人员都组成一个小组,有小组长进行管理、登记,并每人填写工作记录,厂部填写顶岗工作表现等。实践教师通过实习鉴定表接受企业的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进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专业教师共计222人,每年有178人到20多个厂家进行实践,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18%。通过进入企业实践,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
为适应企业生产实际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省内各工业园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多个医药企业进行专业需求调研。并对药剂、中药、制药工艺、药物分析检验、中药制药等专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及可行性方案的论证,结合调研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确立设置药剂、中药、制药工艺、药物分析检验、中药制药五个专业作为学校常设高级技工专业。我们还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实施方案、实习计划及课程大纲,针对高级技工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的特点,突出技能训练,制定了各专业技能标准,开设了问病荐药实训、营运管理实训、中药调剂实训、中药认药实训、礼仪实训、医药零售系统实训、制药实训、分析检验实训、制图实训等实训课程,实训实习课程达到总课时的60%以上,并对各专业分别制定了技能训练目标,严格按照此目标进行课程安排及实习。
1.制定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计划
培养计划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作为技工类学校,我们必须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使我们的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课程内容设置针对性强,采用适当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1)在制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前,应重点对每一个专业进行系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析。把岗位技能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把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以这些能力为基础列出某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操作技能结构,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2)在制定技工院校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时,以培养实践技能为目标,制定与教学计划相契合的实践技能培养计划。将实践教学计划贯穿整个计划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的认识性实践,到各门课程的课内实践,从每学期的阶段性实践,到学期综合实践以及毕业前实践,都要作好严密的计划、准备,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通过依托行业、校企联合、产教结合来培养操作技能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结合企业和市场需求,搭建多功能、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和多家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合作,分别开办了“汇仁医药班”“开心人特训营”,定期聘请企业专家级高级管理人员对班级学员进行培训,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校仍将校企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不断探寻新的合作企业、合作方式、开展各项活动。既提高教学质量,也提高生产效益,互惠互利,双方共赢。
(1)依托行业。技工院校教育应逐渐脱离教育部门的独家管理,转向依靠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力量,行业部门的作用将更为重要与突出。因为教育部门有能力对行业所需职业人才的技能结构培养进行科学设计,正确指导和精心组织,行业部门则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协调各方关系,为中职人才操作技能培养创造实习等方面的条件。
(2)订单培养。学校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企业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生实习。根据学校各专业人数情况与合作企业签订定单和定向培养协议,制定订单培养招生计划、教学计划,设置有企业特色的课程,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实现双赢。如在学校二年级学生中选拔人员组建成“汇仁医药班”“开心人特训营”“药房培训班”“南华医药班”“江中制药班”“长江制药班”“汇仁制药班”“江西制药培训营”“江西国药班”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和稳定率。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仅有的几家生物合成冬虫夏草的企业之一,其生物制药技术全省领先,江西制药厂各种生产剂型比较齐全,学生实习能熟悉和掌握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江中药业设备先进,大多为进口制药设备,学生实习能熟悉和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黄庆仁栈华氏饮片厂是专门从事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学生实习能熟悉和掌握各种中药饮片加工和炮制方法等等。充分表明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体现了校企合作之路的优势。
3.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是连接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的纽带。技工院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职业能力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协调,积极推行两种证书制度。两种证书制度的推行,可以促进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提高,增强其就业能力。
4.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改革传统是指改变教师在课堂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加强动手能力入手,知识结构以能力为核心,够用为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训练为主体,营造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mental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work, and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experimental resources effectively, save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reduce the experimental cost.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resources, efficient use
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为了培养行业需求“宽口径、重技术”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开设大量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毕业学生的质量。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不断升高,学生的培养成本也顺势而涨,再加上诸多因素造成的实验经费的减少,使实践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怎样用较少的钱做更多的事情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效利用实验资源已经成为我们减少实验资金投入的一个有效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发现,结合中药制药专业的特点,如果把每门课程所需要的实验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可以节约实验材料,降低实验成本。
1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中药制药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具备现代中药制药生产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中药生产企业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生产,质量控制等工作且能够从事中药营销和调剂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且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要达到培养目标需要开设大量的实验课程作支撑。
2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药用植物鉴别技术:主要学习识别植物,为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中药鉴定技术:主要学习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鉴定中药材和饮片的真伪优劣。
中药学:主要学习各种中药饮片的功效及应用。
中药炮制技术:主要学习净选、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法、复制法、发芽发酵法、制霜法、制曲法等炮制方法,把药材炮制为饮片,满足中医临床需要。
中药调剂技术:主要学习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等技术。
中药提取技术: 主要学习常规提取技术、浓缩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干燥技术等。
中药制剂技术:主要学习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硬胶囊剂、酒剂、酊剂、口服液剂等剂型的制备技术。
中药制剂分析检验技术:主要学习利用各种仪器或理化方法检验药材或中成药的药典中规定的理化指标,确保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
中药制药设备:主要学习中药制药设备的种类、构造和原理、使用方法,简单故障排除方法等,并懂得一些设备的维护保养的知识。
3实验资源在各课程实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高效利用实验资源的意识
各任课老师在安排实验时缺乏沟通,各课程实验没有做到相互衔接,使实验材料只在一门课程中应用,用完后丢弃,缺乏实验资源高效利用的意识,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
3.2缺乏低成本获得实验资源的意识
任课老师上实验课往往是安排好实验项目,由实验老师通过市场购置实验材料。在实际工作中,其实有些项目的实验材料只要有意识地去动手制作,可以减少实验材料的购买量。
3.3缺乏科研实验项目与教学实验项目整合的意识
高校教师有很多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做很少与教学实验项目整合,使实验资源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4降低实验成本的方法
4.1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各课程实验的衔接,利用其他课程实验的产品作为本课程的实验材料,统筹安排相关课程实验材料的利用,减少本课程实验材料的购置。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所用的药材先完成中药鉴定技术的实验要求后,再通过中药炮制课程的实验制成饮片,满足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提取等课程实验的需要,而中药制剂课程的实验产品又可作为中药制剂检验技术的实验材料。中药设备课程实验中所用的设备又可满足中药制剂、中药提取课程对设备的需求,通过专业教研室内部统筹安排,使本专业课程的实验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避免了课程之间的脱节和实验材料的浪费,减少了实验经费的投入,既低碳环保,又节约实验经费,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4.2自己制备实验材料
药用植物课程需要每年带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采回来大量的草药,我们进行整理后就可作为中药鉴定正品或伪品的实验材料。学生把药用植物栽培实验课中种植的药材采收后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中药鉴定实验材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又减少了实验材料的购置,降低了实验成本。
4.3科研试验项目和教学实验项目有机结合
有科研项目的任课老师可以和所担任的课程结合起来,尽可能在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设计部分教学实验项目,可以使科研经费、实践教学经费都能得到高效利用,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仅仅是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的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行了总结,目的是为更多专业在实验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常焕.提高高校实验资源利用率之我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1):255-25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的重要性。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造成实践的重要性被慢慢淡化。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进行教学,导致有的班级先上了理论部分再做实验而有的班级先做了实验再上理论部分,从而又引发了“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好”的争论。其实无论是先上理论课还是先上实验课都各有利弊,由于基本上所有的中药或仪器装置等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未曾有过感性认识。因此,可考虑将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融合起来。如可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的理论课堂放在实验室或标本馆,学生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对照实物进行记忆,想切切片的就切切片,想尝尝味道就尝尝味道。如《中药化学》,教师可将索氏提取器带到理论课堂,对着实物讲解其各部分组成,以及提取、虹吸等原理,这远比对着图片大谈特谈这是圆底烧瓶、那是虹吸管清楚得多。让学生掌握好知识、应用好知识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项目。关于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分组,自选题目,前期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指导老师再组织学生对该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操作难易、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反复修改方案,最终确立最佳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独立操作,从准备实验开始就由学生自己动手,包括前期的配置溶液、挑选仪器到每一个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等。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可以对实验方案提建议,但是要由学生自己分析和下结论,这种设计性实验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给中药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有些学校已开发出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制剂生产质量管理实训等教学软件,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部分中药剂型的生产操作流程,以及制药设备的外观结构、车间设计规范和GMP要求。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开发出的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系统软件,学生上课地点在电脑机房,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进入中药注射剂生产模拟操作系统,观看全部的注射剂生产过程。这种网络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弥补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不足,丰富实验资源,也使学生对生产操作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为他们以后进入企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
目前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多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改革后实验教学考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实验积极主动性、实验课堂纪律、实验操作的规范度、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书写和实验成败等。二是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实验理论考试主要涉及一些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实验仪器名称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实验操作考试可以采用抽签、单人考、现场操作、现场打分的模式,这种考评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高度重视实验课。
四、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67-02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teaching tea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si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s example
LI Wei1 WANG Zi2 ZHANG Jing1 BAO Haiying1
1.Colleg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College of Develop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600,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project in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explore teaching resource. In addition, it can drive combination of old, mid-age and young teachers for teaching work, and enhanc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crease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other function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CM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CM teaching team; Quality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2007年初,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学团队建设”被作为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1-3]。高等院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已有3年。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教学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被评为首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多年的团队建设实践中,作者深深的认识到,团队建设离不开多年的专业积累、良好的学缘结构、合理的梯队层次、深厚的专业文化内涵。本文就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本团队和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
1 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学专业是于1998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药用植物专业调整为中药学专业,在农业院校中属首创专业,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重点学科。团队建设的基础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药用植物专业。在原有特色基础上,外延有所扩大,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弥补了原“药用植物专业”的局限性,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药用植物与利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中药炮制的研究,而且还能从事中药制药研究、中药药理与应用研究及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药用植物、药用菌物、药用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团队根据农业院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深入挖掘学科内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色,制订了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知识和能力,在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领域中从事中药制药高级技术与生产管理型人才;培养药品质量控制、检验和安全用药的药师型人才;培养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培养中药学基础研究与中药新药开发应用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团队建设依托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团队带头人负责制订团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制订团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各课组(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各课组长负责制订本组的建设内容和发展规划,本组团队成员的学习、交流及讨论等日常工作;团队成员个人完成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团队建设,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
2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确保团队建设的长远发展[4-5]。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水平,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团队建设的关键。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专业交叉明显,老中青相结合,在教学和科研上体现了传帮代。
团队组建以来,一直坚持“人才立足,师资第一”的建设理念,确立了“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到目前为止,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团队积极改善师资结构,努力形成合理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从2004年开始,团队接收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对具有硕士学位继续深造的教师,团队鼓励到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近3年来,团队接收毕业生均具有博士学位,且外校毕业生比例高达85%以上;再者,团队以专业建设为契机,强化学科建设,构建不同师资队伍培养体系,鼓励骨干教师积极争取省部级教改课题,促使年轻教师在校级教改课题立项,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团队中的专任教师的授课水准。团队新近教师,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授课前均需接受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正式上岗授课。多年来,团队一直探索双语教学,将重点放在教师的外语培训与继续教育上。每年组织团队教师到国内相关研究机构、 重点大学进修学习。
通过上述措施,使团队师资队伍不断强化,整体结构趋于合理,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3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重,体现农业院校团队建设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基本规格及人才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农业院校“中药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团队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3-7]。
吉林农业大学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首创中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最初药用植物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随着中医药学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农业院校优势与特色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现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创办50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在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团队及时掌握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使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践。此外,传统的中药学高等教育以四年学制本科为主,专业教学计划侧重于活性物质化学分离,加工炮制,制剂分析及配伍应用,对中药采收,种植(养殖)非常欠缺。团队结合农业院校课程开设的先决条件,在前期基础课程中,融入了《农业气象学》、《土壤学》、《遗传学》、《植物与植物生理》等农业院校课程强化中药种植(养殖)的重要性,在课程后期继而开设《药用植物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育种》、《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上述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农业院校中药学人才培养的优势,从而构建出完整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团队一直完善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开设公共课、基础课同时,增设一些服务于专业课,且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如药用植物学、药用菌物学、药用动物学)以及有关生命科学的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继而完成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的教学,这能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前沿的生命科学知识,与丰富的中医药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相融合,团队的课程体系能够给予本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中医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选修课程辅助专业课程设置,团队尝试开设“中药养生与食疗”、“中药药膳”、“药用植物高产理论”、“中药安全生产”等选修课程,形成了完备的教学课程体系。围绕中药种植(养殖)、研究与生产、开发与利用,将新近的研究成果补充道选修课、讲座课。最后,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材建设,近年来专业教师主编了《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化学》等3部“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更加提高了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国内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实现了《中药学》省级精品课,《中药鉴定学》省级优秀课,《中药制剂分析》校级优秀课。
4 着力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复合型人才。首先,通过入学专业教育及基础课理论教学,强化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技能打好基础。其次,强化专业基础课技能培训,团队担任的重要专业课程,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分析及中药药理学等,通过改进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技能,最终采取过筛式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再者,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通过药用植物分类实习、中药鉴定与中药学实习、中药炮制学实习、中药药剂学实习及中药药理学的综合性实验等,不断强化学生识别药材、加工药材、中药制药与开发等能力。本团队培养的毕业生生能够熟练掌握近300种中药的来源、产地、鉴别特征和功效,学生头脑中对重点的药材形成了从资源、栽培、采收、加工炮制、鉴别、功效、药理作用到制剂完整的立体的知识体系。最后,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设置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对复习、巩固和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团队结合学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及早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综上所述,多年来,“中药学教学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期为农业院校开展药学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11):10-12.
[2] 汪维伟,王亚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 9(6):774-776.
[3] 翟华强,张冰,闫永红,等.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8-879.
[4] 李玉梅.高校合作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7):166-167.
[5] 李晓菁,刘小丹,李卫东.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改革[J].药学教育,2011,27(4):10-13.
二、建立健全三阶段“实验新模式”,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一,基本实验操作教学阶段:将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训练作为主体,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全面掌握对于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防范和解决办法,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要求做到掌握合理、迅速、娴熟、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实验操作中涉及的称重、滴定分析、回流、蒸馏、重结晶及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时,开展技能大赛,寓学于乐。
第二,专业实验操作教学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培养,并将基本操作能力应用到专业实验操作中,将基本操作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合理的结合。如天然药物化学中的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实验,既用到了回流、蒸馏、重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又学到了柱色谱、薄层色谱、分液萃取等提取、分离、精制实验技能,同时利用生药鉴定大赛、课题设计大赛等形式促进提高学生掌握、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综合运用实验操作教学阶段: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较高水平的专业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多、时间长、难度也较大。如药物制剂的生产实验,先由教师出实验训练题目并提出要求,要求用指定的原料制备成指定的药品,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药物生产的操作、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这类实验充分体现了药材在生产过程中的炮制方法、提取方法、分离手段、纯化过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工艺性。三阶段实验操作教学模式必须遵照客观事实,由浅入深,才便于学生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加认真和细心,做到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准确,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实验操作基础。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参与教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是主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对于实验课程中所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不断增加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学时比例,设计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第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本专业在“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探讨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循序渐进、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由课程实践(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专业实践(课间实习、教学实习、模拟训练)、综合实践(综合实验、科技创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四大模块构成,见下图。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专业实践模块设置种植、鉴定、生产、科研及流通等药领域的主要场景,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模块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创业精神、协作创新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整合,减少重复内容,使课程体系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按专业、梯度、层次、平台有序、合理的运行。
第二,课程实践。对基础实验内容进行合并和优化,删除重复内容,将理论课与验证性实验相整合,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数码显微摄像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并与技能实训和科学实践环节相衔接,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第三,专业实践。在第六学期设置4周的药学专业技能实训,集中时间和精力,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选择生药鉴定与品质评价技术培训、药物提取与炮制技术培训、药物制剂与调剂技术培训3个项目。利用暑假期间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要求每位学生采集制作当地的药用植物标本5份以上,由学科教学团队成员进行量化打分,评选出优秀、良好等若干层次给予奖励。开展此类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地域差异,起到资源互补、增加阅历、开阔眼界的效果。同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培养一技多能,增强通用性,以适应职业流动,广泛择业。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1],是中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中药鉴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2],因此,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灵活运用理论课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重要过程。
1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的现状
1.1中药鉴定实践教学项目单一,内容不全面 目前鉴定实践基本以性状鉴定实验为主,显微鉴定实验为辅,性状鉴定实验主要是利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方式鉴别课上所学的300种常用中药饮片。显微鉴定实验则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理论课所讲的中药粉末特征。
1.2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要注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学生不能很好的将鉴定术语与药材实物特征进行联系,如黄芪在课上看到的是横切片,在见到纵切片时很多学生就含糊了,不知道是什么。正品药材也有质量优劣之分,平时看到的百合个比较小,肉质薄,当看到个大,肉厚的百合时也不敢认了。再有实验室的伪品有限,很多都只能局限于图片进行讲解,看不到实物,无法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
2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2.1加强中药标本馆建设 我校标本馆内设有生药标本区、人参标本区、浸制标本区、经典方剂区、动植物、矿物标本生态园区等十二个展区。其中有生药标本1200余种,生药伪品200余种,蜡叶标本50余种,动物药标本20余种,经典方剂60套。有些药材除有正品、伪品外,还有地方代用品,如川贝母,除有不同性状的松贝、青贝、炉贝外,还有新疆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等。在讲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药材进行展示,拓展知识,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如讲到人参时,引导学生参观标本馆不同年份的园参和野山参,了解相关术语,比较正品药材和伪品的性状特征,找出二者的性状区别,理论联系实践,增强鉴别药材的能力。标本馆建设是中药鉴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中药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应与时俱进,做好正品、伪品、地方用药等的收藏。
2.2改善实验室教学条件,更新实验仪器设备 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4]。改善现有实验室条件,如使用专业显微数码的显微镜和电脑的连接系统,把在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显微结构特征,通过主电脑屏清晰地显示出来,并投影到大屏幕上[5]。教师结合图像进行讲解,学生参与互动,生动形象易于掌握。积极开展理化鉴定实验,购买仪器设备,适当将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薄层色谱等引入鉴定实验中,开展灰分测定、含量测定,如槐米中芦丁的含量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显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实验、微量升华实验等定性实验,使学生会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中药理化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2.3建设中药资源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学习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中药文化以数字化方式展示出来,采用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多媒体手段,为学习中药知识提供一个新途径[6]。建设中药资源网络平台,网络中药标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方便快捷,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药性状特征的平台。
2.4药材市场实践 目前中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较多,地方习用品、代用品各异,中药混淆问题普遍。不法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如硫磺熏制枸杞子、西洋参;以水半夏充半夏、以芍药根充牡丹皮、以生晒参加工后冒充西洋参、以光皮木瓜冒充木瓜,将未成熟的杏、山杏、桃等加工做乌梅用。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加强学生对伪品、混淆品的鉴别能力,弥补了学校现有药材伪品有限的不足。了解不同商品规格的药材,如三七、西洋参,加深了对中药商品规格的认识,巩固中药商品规格知识。不同来源的药材,如花鹿茸和马鹿茸的饮片,根据其性状特征判断质量优劣,学生可以获得形象直观的认识。还可以了解书本上学不到了一些冷背药材,如一叶、七里香、一碗水、百草霜、九层塔、玉蝴蝶、西河柳、过江龙、桃胶、刀豆壳、积雪草等。药材市场的药种类多,进行教学实践,丰富了学习内容,弥补了学校实验室、标本馆药材有限、更新速度慢的不足,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鉴定药材的水平。
2.5参观药园,上山采药实践 常用中药大部分来源于植物类药材,叶类中药、草类中药如紫苏叶、艾叶、蓼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莶草、墨旱莲、薄荷等干燥后都比较皱缩,性状特征不明显,学生鉴别时容易混淆。在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药园,引导学生将叶类、草类药材与原植物进行对比,提高鉴别药材的能力。北京地区车前草、地黄、败酱草、黄芩、桔梗、丹参、柴胡、苍术等药材较常见,上山采药,使学生对药材生长环境、原植物特征、个子货有形象认识。学生经过采药、观察特征、制作标本,提高了协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7]。
2.6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 为保证中药的质量,我国对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实行规范化管理。如西洋参、太子参、三七、人参等种植基地,中药鉴定的任务是鉴别真伪优劣,通过对药材GAP基地参观学习,使学生走进中药生产的第一线,了解中药的种植、采收、质量控制等内容,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7医院中药房实习 中药房实习不同于课堂教学,是一种灵活直观的教学方式[8]。带教老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学生在其指导下,熟悉上药、审方、调配、复核等环节,对中药炮制品、毒性药材、贵重药材的鉴别技术及理论知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3 小结
中药鉴定实践教学要根据其学科特点和中药专业岗位培养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钦德.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李峰,刘丽,张元桐,等.《中药鉴定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98-99.
[3]王红霞,陈随清.《中药鉴定学》课外实践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9-120.
[4]刘丽,翟延君,康廷国.《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253-254.
[5]王海燕,袁艺.数码互动多媒体系统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