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生物实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前言
纵观当前初中实验,往往缺乏对学生思考的激发和引导,演示过程也只是单纯的教师活动。在生物演示实验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观看老师的操作,并不去关注实验技巧;只注意现象,并不思考实验现象所反映的问题。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不分析不思考的消极学习状态之中。这样即使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易将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融合在一起,更不能将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而探究性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病,要求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得发展。例如,在讲授如何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取出黄白色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1.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探究教学的基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乐于观察、探索和思考,而这正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前提,也可以说是起点。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作为实验教师的首要任务来抓。例如在“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时,针对学生对鼠妇一无所知,更不知道从何处探究起。有的教师首先自己先捕捉一些鼠妇提前向学生展示,简单介绍它的食性及它对人没有伤害、是从哪儿抓来的等。学生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捕捉鼠妇及完成后面的探究活动的兴趣。这种方法也叫情境激趣法。其次是矛盾、悬念激趣法。如在做“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的实验前,教师设置悬念: “同学们都知道用胶卷拍照,那你们知不知道绿叶也能拍照?” 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制造矛盾现象、设置悬念,利用学生急于知道结局、寻找答案的心理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次是生活激趣法。如果学的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学生对它的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地提高。
2.教师指导是探究性教学的桥梁
探究性实验教学并不是教师放手不管,任由学生自行实验、自行讨论、自己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在任务在于点拨和指导,特别是对于初一刚刚接触生物课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更是需要逐步完成、需要引导的。
在探究性活动的初期,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示范基本程序。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给出的样式来熟悉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例如还是上述的“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实验,教师先给出科学家对“腐肉生蛆”现象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模仿其探究步骤设计“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的探究活动。紧接着针对学生缺乏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师提供背景资料。例如,探究“蚯蚓的刚毛在运动中的作用”实验,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动物学,对蚯蚓的刚毛几乎不了解,这给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设计探究性实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一个跳板:介绍蚯蚓的形态特点如体表湿润,体壁上生有刚毛,尤其要指出的是刚毛主要生长在蚯蚓身体的腹面,为什么呢?有的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可能与蚯蚓的运动有关。那么它在蚯蚓的运动中会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会很自然地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最后,是指导科学方法,重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如何分析解读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都是难点,这同样也需要教师搭桥铺路,即方法的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的最好形式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验内容多、实验器材、材料多、过程复杂,个别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重、难度大。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活动效率。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初中班级人数较多,小组成员以4人为宜。因为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超过4人会造成有的学生任务太少,有的甚至无所事事,养成学习的惰性,无法实现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其次,组内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在活动中承担一定任务,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有的大胆的学生负责携带、有的负责制作实验装置、有的记录、有的清洗器材,做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探究时,教师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课余的简短时间完成分组实验,并提出以下的要求:各小组所用容器的大小、水量的多少、萝卜的大小要统一;对其所用盐的分量则有不同的规定。建议并鼓励学生同时做5个(包括不放盐的清水条件下的实验),以便形成对照;测量和观察液位的变化与萝卜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各小组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做比较。他们不难发现:第1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少了,萝卜变硬了;第2~4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多了,萝卜变软缩了。通过观察和交流,还发现,当盐量增加到一定量之后,随着盐量的增加而萝卜软缩现象逐渐变得明显。而盐量较少时则萝卜反而类似在清水中的变化,变得硬挺。对不同组实验出现的差异,学生感到十分惊喜和迷惑,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结语
总之,我们所实施的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是始终贯穿着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实验探究教学之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开发创造潜能,发展思维、提高素质、培养创造力等诸方面的综合性发展为目标的探究过程; 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实验教学模式。试验证明,在初中生物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在生物科学的发展史中,生物实验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与创新的重要手段。生物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生物实验不仅在于通过教学实验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学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本文就笔者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2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①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②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③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如用左眼观察时,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纠正扳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3 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掌握,避免死记硬背。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4 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
我们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进行了实验考查,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探究种子成分,观察鸡卵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结构后,对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进行考查,这个实验既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又考查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也考查了对细胞结构的认识,为后面的生物实验打下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在5分钟内完成,多数能在8分钟内完成,极个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也能完成。这样通过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
现行人教版初中生物的一些实验,在仪器选用,操作方法等不符合学校实际要求,存在使用仪器多,操作繁琐以及危险等现象,根据本人多年实践,结合本校实际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更加简单,便于操作,安全易用。现列举几例与同行分享: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改进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需要隔水加热,用到的仪器有大小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使用仪器较多,并在实验时需要酒精灯加热,容易出现着火及爆炸现象,实验非常危险。现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方法如下:原大小烧杯,现只要小烧杯;原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改为电磁炉、平底不锈钢锅,现在电磁炉又不贵,一两百元一个。实验时,以我的实验室为例,一个实验室里有28张实验桌,每张实验桌的学生2-3人作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用一个小烧杯。那么共28个烧杯加热时一个实验室用4台电磁炉就足够了。这样一来,实验就少用了很多仪器,既减少实验保管员摆放仪器的工作量,又不容易破损仪器,并且没有安全隐患。还有这个实验基本到12月才做,12月份阴雨天气的多,阳光不充足,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少,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时就加用日光灯照射,这样就相当于有强日光,实验效果就明显了。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的改进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这个实验中,在实验前交代每个学生自带一个易拉罐,实验时在易拉罐顶部中央剪一个圆孔,圆孔周围及罐底四周剪若干孔洞以便通风。这个实验中用到易拉罐,有时还不好找,并且易拉罐比较硬学生在剪时容易伤到手。还有易拉罐是金属容易吸热影响实验结果。现在我把易拉罐改为塑料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好找吧,柔软易剪不伤手,并且上面已经有一个大孔还节约剪的时间。具体操作如下:取一个矿泉水瓶,把底部剪掉(如果是小瓶可以不剪),又在侧壁剪一个长方形小口,某食物就从此小口进入瓶内燃烧的。还在瓶口两边的斜面上穿许多小孔用于排烟。实验时,往塑料矿泉水瓶内放一层锡箔纸隔热,把瓶立起放在试验台上。然后在试管中央套上几圈橡皮筋用于使试管固定在瓶口上,接下来把10毫升的水注入试管,把试管放到塑料矿泉水瓶口中,再把温度计挂在试管内,温度计底部要插入水中,但不能接触试管底部。这样就可以做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了。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的改进
在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实验时,唾液需要学生自取,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卫生,有的学生根本就取不了唾液而无法完成实验。所以在做这个实验时,唾液改成用淀粉酶溶液来代替。三支试管标记时一般用小纸片粘上浆糊贴上去的,到水浴加热时,由于有水浸泡,小纸片全脱落了,不知哪支试管是(1)号、哪支试管是(2)号,实验结果就不准确了。三支试管在标记时我就进行了改动,不用小纸片,改用捆纸箱的彩色塑料带。例如(1)号试管捆红色带子、(2)号试管捆白色带子、(3)号试管不用捆了,再把本组的三支试管捆在一起便于不与其他组混淆。原实验,在(1)号试管中放入A馒头碎屑、在(2)号试管中放入B馒头碎屑、在(3)号试管中放入C馒头。A馒头碎屑是用刀把A馒头切碎的浪费时间又危险(现在学校经常排查学生带刀具,所以实验尽量不发刀具),所以A馒头碎屑和B馒头碎屑改为用可溶性淀粉,在实验时给学生解释,学生就理解了。放入(3)号试管的C馒头在做实验时也容易松软变成小碎片而影响实验结果,故C馒头在放入试管前先用手压紧压结实,放入试管后就不容易变成小碎片了。水浴加热时,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温度不好控制,并且又容易发生火灾。现改为用恒温水浴锅加热,温度好控制又没有安全隐患。
4.“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原来做这个实验时用的都是小鲤鱼或小鲫鱼,这两种鱼实验时容易死,学校班级多,人数多,两三个班实验过后,小鱼几乎死光了,后面的班级就因缺少材料而无法实验。现改为用小七星鱼做观察材料。小七星鱼生命力强,不容易死,好饲养,观察尾鳍血液流动时也很清楚。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纱布代替棉花,将小七星鱼放在载玻片上,用纱布适当捆一下,也可以用镊子把蘸足白酒(45%)的小棉球轻轻送入鱼口中,约5min左右,鱼就会安静下来。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完将鱼放回鱼缸内,这样就让学生形成了保护生命的思想以及降低了实验成本。
5.八年级学习到真菌的结构时课本安排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其实这个实验可增加观察大型真菌这个内容。方法是,到市场购买(有条件可自己培植)一些大型真菌比如平菇、木耳、香菇、金针菇等,到实验时,发给霉组一个蘑菇,指导学生观察蘑菇的结构,让学生掌握菌盖、菌褶、菌柄、菌丝的具置及孢子产生的部位等,同时还可展示和讲解一些毒菌的图片和知识,让学生知道误食毒蘑菇的危险性。
6.八年级学习到遗传和变异,学到染色体和DNA内容时可增加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知道DNA形态。具体操作是:(1)准备研钵、三脚架、玻璃棒、滴管量筒、不同大小的烧杯、漏斗、试管夹、纱布;香蕉、冷冻的75%的酒精溶液、洗涤剂、蒸馏水、氯化钠、二苯胺试剂、0.15mol/L的NaCl溶液等材料用具。(2)制取香蕉研磨液,取一段长约2cm的去皮香蕉,加入3-4ml的温水和食盐进行研磨,研磨均匀后再加入20ml温水,用一层纱布过滤研磨液到小烧杯。(3)粗提取DNA,向小烧杯中加入2ml洗涤剂,按一个方向轻摇3分钟,洗涤剂中含有SDS(十二烷基磺酸钠)能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膜的通透性,大部分DNA就能从细胞内流到细胞外有利于提取。沿玻璃棒从小烧杯壁慢慢加入75%(95%)冷冻酒精40ml然后轻轻晃动均匀,静置几分钟后观察,会出现大量絮状物,可用玻璃棒或牙签缓缓卷起,絮状物会缠在玻璃棒上。(4)鉴定,取两支试管,各加入0.15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均后沸水中加热5分钟,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试管的颜色变化,可看到有DNA的试管中溶液呈蓝色,从而鉴定DNA的存在。
7.“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个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为:首先配置不同浓度的酒精或烟草浸出液,然后测定水蚤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或烟草浸出液中的心跳次数,最后统计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酒精或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跳次数越少,最后由于浓度过高,水蚤窒息死亡。这个结论说明吸烟和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但有学生认为:吸烟吸的是烟雾,又不是把烟草吃进去,很多香烟都有过滤嘴,可能把一些有毒的物质都过滤掉了。因此,我们应该研究香烟烟雾对水蚤心跳次数的影响,才能更好的说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
现改进的措施如下:①用针筒对准过滤嘴抽取烟雾,慢慢注入到清水中,并不断的进行搅拌,制成溶液。根据注入烟雾量的不同,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②把水蚤放在不同浓度的烟雾溶液中,注意要设置一个对照组,用清水代替溶液。③观察水蚤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心跳次数。得到的实验结果和教材上是一样的。从而说明香烟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生物实验在生物科学领域内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案和教学重难点有意识地转到实验上来,广开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实验教学的内容,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一、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激发创新式的教学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下,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差异的、动态化的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搬入生物课堂。开放式课堂的创立会激发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人员进行必要的创新,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生物课堂教学是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等几个方面进行开放。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里有哪些绿色植物”,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带到附近的森林公园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寻找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差异,由此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中生物的实验形式有很多种,有演示性的、观察性和制作性实验等。这些实验很多,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才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生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纯演示的实验方法,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生物课堂还给学生,将演示性的实验慢慢向制作性的实验进行转换,让学生慢慢地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学习。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试着种玉米、小麦和花生等农作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且做下记录,顺便可以让家长帮助学生进行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助合作,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
三、拓展课外生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的课堂效率,教师就需要在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同时,在课堂之外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并且感兴趣的课外动手操作的作业,这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课外活动作为学生的一个作业,可以补充完善课本知识,激
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完人教版的初中生物的第三单元的“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植物标本来作为课外活动,这个活动需要学生花时间和精力去户外采集标本、查找资料和制作标本等几个关键环节,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到很多生物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制作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尽量拓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生物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生物课,出于好奇心,学生对生物学习有着很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对生物实验很感兴趣。虽然学生对生物实验比较感兴趣,但是这也是出于好奇,对于没有明显变化的实验则兴趣不大,甚至不想动手操作。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忽视了实验所包含的生物学基本原理,对实验缺乏本质的认识,因此达不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学生对抽象的生物概念缺乏兴趣
生物是初中阶段新增设的学科,刚开始学习时,学生有较大的兴趣并乐意接受新知识。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因此随着抽象生物概念(如染色体、DNA、克隆等)的出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便逐渐降温。学生不能真实地感受到上述物质的存在,对它们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便降低了学习欲望,致使学习效率不高。
3.传统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虽然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仍然延续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记忆的模式。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习成果不佳。
4.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往往墨守成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所控制,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即使有交流也仅限于短暂的上课时间,这样不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学生即使有疑难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请教教师,长期积累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二、改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措施
1.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的本质。学生之所以对生物实验课感兴趣,是因为学生有好奇心理,出于好玩才热衷于生物实验课。在实践中,学生关心的只是实验中看到的实验表象,却不注重探究实验中所包含的本质原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实验的本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不仅仅只是看到实验的表面现象。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地探求知识。相反,如果学生对生物课没有足够的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甚至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学生就不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论如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济于事。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充分运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生物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增加师生的互动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就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如正确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成功地操作了实验或考试成绩有所进步时,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让学生走出课堂
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理论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还要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切身实践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实践,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种子发芽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每日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不同状态,等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和课本上的内容做对比,从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到了生物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物知识。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来源于科学实验,许多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实验中得到体现。因此,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和进行各种知识创新,同时也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生物实验教学功能
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新认识一下实验教学的重大功用。教师应当认识到,生物实验教学并不是生物课程的附属品,而是一门与其相辅相成的课程。初中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因此,良好的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实验课并不是让学生来玩耍的,而是让学生在这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知识的奥秘。改善生物实验教学观念,无论是教师还是,都能从中获得益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主动去学习,教师要能够明确实验的目的,根据目标来完成实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为生物实验升学不考,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缺乏科学的态度,这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生物实验不仅仅要在课堂当中使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也有重要作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要想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不要牵着学生一步步走,要相信学生能够自己完成实验内容,鼓励学生从失败当中找到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实验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做出实验总结,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用探究性教学形式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验内容多、实验器材、材料多、过程复杂,个别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重、难度大。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活动效率。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初中班级人数较多,小组成员以4人为宜。因为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超过4人会造成有的学生任务太少,有的甚至无所事事,养成学习的惰性,无法实现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其次,组内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在活动中承担一定任务,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有的大胆的学生负责携带、有的负责制作实验装置、有的记录、有的清洗器材,做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实验”探究时,教师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课余的简短时间完成分组实验,并提出以下的要求:各小组所用容器的大小水量的多少、萝卜的大小要统一;对其所用盐的分量则有不同的规定。建议并鼓励学生同时做5个(包括不放盐的清水条件下的实验),以便形成对照;测量和观察液位的变化与萝卜的变化。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各小组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做比较。他们不难发现第1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少了,萝卜变硬了;第2~4小组容器中原有的水溶液变多了,萝卜变软缩了。通过观察和交流,还发现,当盐量增加到一定量之后,随着盐量的增加而萝卜软缩现象逐渐变得明显。而盐量较少时则萝卜反而类似在清水中的变化,变得硬挺。对不同组实验出现的差异,学生感到十分惊喜和迷惑,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与学习,已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基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一一作记录。然而由于学生们平时少观察,他们的记录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因此在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抓住他们记录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给予指导与纠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数据分析等方式推理出一些实验结论,交流表达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这一实验中,学生们已通过教师的演示与讲解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这时教师应从中去给学生启示与指导:同学们你们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它有哪些特点,要认真给予记录,相互交流讨论,最后引导学生们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形态的细胞中有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能够采取生动的实验,用新奇的方式来进行实验的讲解,活跃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知识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当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开启生物知识大门的钥匙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陈继青.优化与开放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07,(3)
我国对于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初中生物就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生物也增加了实验课程。满足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要求,要求初中生物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所以对初中生物教学实验研究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仍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为了应对考试中与生物实验相关的知识点,教师才会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相关的实验,而且仍然是以教师口述为主,主要就是将生物实验需要所用的器材,以及实验对象的采集,还有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等口述传达给学生,学生需要死记硬背地记牢这些信息,不仅对实验知识掌握地不扎实,对学生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1.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新课改要求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生物实验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要求打破以往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课程的开展以学生为主。因为学生刚刚接触相应的生物知识,所以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导致实验失败。学生会积极思考导致实验失败的根本原因,并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将此内容作为实验中需要注重的问题,对于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有所提升。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1.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主,在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上更多地接触实际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对实验进行设计。学生在完成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这样对于帮助学生深刻记忆生物知识有所帮助,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2.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求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实验课程开展前,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相应的生物实验知识,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一定了解,在网上查询相关的信息资源,或者是翻阅书籍进行知识的查找,为生物教学实验课程做好相应的准备。
3.案例分析
例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显微镜实验时,学生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取下镜片和安装镜片的方式都与规范不符合,很多学生镜片卸取的方式就是用一只手握紧镜臂直接却下,同时随意性的将镜片放在实验台上。学生在安装镜片时,将显微镜向后倾倒进行镜片的安装。学生对于显微镜镜头拿和擦拭的方式存在严重的错误,学生在拿显微镜的镜头时不注意,手指与镜头接触。在进行实际观察时学生发现画面不清晰,或者在视野中有其它的杂质出现,直接用手去擦拭镜头的镜面,导致镜头更加模糊。
注重预防,在实验开展前,教师需要告知学生,显微镜是非常贵重的仪器设备。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盲目性的进行显微镜操作,教师需要在实验开展前向学生进行标准、规范操作演练,教师在演练的过程中,需要将特别注重的事项告知学生,并且将其关键点书写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需要多走动,不仅是为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也是在监督学生的显微镜操作行为,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操作上的问题,必须及时的进行纠正,避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对于一些学生掌握困难的显微镜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显微镜实验任务。
三、结语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速度正在不断的加快,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掌握生物知识,提升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成效,促进教育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向学生阐述生物学的各项原理,让学生了解生物学领域的各种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在教学时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在更加轻松和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而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生物知识和原理的探索,使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学属于理科学科,其知识内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难以有效理解,而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就能够获取更加直观的生物知识。另外实验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十分严谨的探究和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科学和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实验,就能够使学生也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获取更加科学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科学和对自然的敬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效。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设计实验情境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生物实验是其中的核心手段,而就是想要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就必须要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实验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验活动中,增强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最简单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在该实验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实验情境,为学生准备几块馒头,让学生将馒头分为几部分进行分别的对照实验,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拿一块馒头咀嚼,更加直观地感受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这样更加灵活和生活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设计实验内容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设计必须要以实验目标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对实验目的进行拓展,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这样可以使整个实验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叶片的影响,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家中自行选择一盆绿色植物,将植物的叶片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实验组的叶片外部包裹一层不透光的黑布,在24小时之后揭开观察叶片之间的不同,而在该实验进行之前,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并让学生对实验的流程和内容进行规划,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完善实验教学
由于其并没有涉及到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只是把生活中的道理通过实验的手法进行再现与重点强调。如“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堂实验中,学生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种子萌发的现象,这一实验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得到新的知识感悟。
(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于学生的科学分组,把一个实验过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与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实验结果对比,通过小组合作与比较最终得到有效的实验结果。如“.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一分组实验中,各小组可以通过任务分解得到属于自己小组的实验内容,再把其各自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最终得到全面而真实的实验结果。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可以由教师指导也可以由家长指导。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如在“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发豆芽”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家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实验操作。而对于“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等实验中,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二、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一)关注实验目标,提高实验效率
要想通过实验教学法来达到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动手能力与知识基础进行针对性强的实验指导。一方面,应让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为了提高实验准确率,教师在进行实验准备时,应全面吃透教材,把教材与课程标准间的相关实验要求进行全面解读,再根据学生目前的操作水平,进行实验步骤的优化,进而达到实验过程操作明确无误,实验结果准确真实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掌握实验过程,再来统一分析实验结果差异,最终找出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因素。如在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同,其完成的实验数据也就有所不同。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但在实验数据结果出来后,通过全面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自己去沟通各自不同的操作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起总结经验,最终发现影响实验效果的最大因素是“震荡”,也就是淀粉与唾液的混合性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会了分析与总结,体会到知识来源的整个过程,最终达到提高生物学习兴趣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28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要特点的学科,很多重大的理论发现都是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得出来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对一些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轨迹等方面作出解释,而实验室是进行研究、探索的基地,很多著名的生物学家都是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贡献在了实验室里。
我们都知道巴氏消毒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试想,如果没有巴斯德日日夜夜在实验室的精心研究,没有他多对生物研究事业的刻苦钻研,肯定不会在多次失败的实验中坚持下来,正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巴斯德才最终研讨出来了广为人知的巴氏消毒法,在生物学史上成为了一颗灿烂的明珠。可见,实验在生物学科上的重要性,同样,作为讲授理论知识,指导简单实验操作的生物学教师们,更应该注重学生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只有我们的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实验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也会打破一些传统学习思维,M行更开放、创新式的实验操作,对学生以后思维能力的培养、认识事物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生物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高效的开展中学生物实验课。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教师们将实验课题分发给每一个实验小组,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进行合理的职能分配,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实验的进行,每一位实验成员都会经历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开展、实验现象的出现、实验结论的总结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这样一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有效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立,很好的体验实验中的充实感和快乐感,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亲身操作,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课是一个及其细致、要求严谨的操作过程,学生们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还要提前准备好实验需要的材料,实验开展后,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同学们紧密的观察实验中的变化,在一些重要的现象或者变化出现时还要做好笔记,整个过程如果出现一点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就得不出我们想要的结论,所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高度集中的进行实验的观察。每一次生物实验的开展都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这种锻炼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学生实验的严谨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做实验时都是及其严谨的,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实验道路上是及其艰辛的,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也许有一点点瑕疵,就可能使得实验失败,因此,实验中是需要实验者高度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同样,实验的开展,也是锻炼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一些科学结论,这都是有根有据的,是科学实验的结果,对于学生严谨实验的态度、科学素养的养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如何高效的开展生物实验课
(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为高效实验课的开展做准备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兴趣,我们的生物实验课才会有趣、高效的开展,才会在实验课中真正学到东西、体会到实验过程带来的乐趣。因此,要想高效的开展生物实验课,教师们就得要注重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教师们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一节实验课进行前,教师们可以把这个实验相关的人物、故事进行有趣的讲解,这些实验课外的有趣话题,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进行实验的兴趣,学生们心中肯定也想像那些生物学家们一样能正在实验中发现点新东西、获得点新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是进行实验前的有效准备,可以更好的推动实验课的开展。
(二)教师们要做实验课前的实验步骤讲解,引导学生们认真观察实验
生物实验的进行,都是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的,步骤的正确和颜静是及其重要的,会影响到实验能否正常开展,因此,教师们要想提高实验的效率,就得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步骤的讲解,需要让学生们掌握实验的步骤,能够进行规范操作,提高实验的操作力度。同样,有了规范的实验步骤,还需要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能够以严谨的态度操作实验,期间还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变化,科学严谨的参与到每一次实验中来,这样才能在生物试验中学到一些实验技能和实验态度,才能更好地推动生物实验的新发展。初中生物实验中,教师们的有效指导可以让实验更完美的进行,学生们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旁边进行有效指导,这样学生们才能将实验进行的顺利。
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因此,我们设计演示实验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突显教学任务。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明确演示实验对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作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的设计。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学目的的不同会导致演示实验的差别。如果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影响氧气形成的因素,我们就要控制实验时所用的金鱼藻叶子的大小、太阳的光照等,我们要观察的则是气泡产生的大小;而如果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气体的种类时,则需要着重进行气体的验证,通过蜡烛的燃烧情况判断产生气体的种类。因此,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突出实验的目的性。
二、注重演示实验的严谨性
初中生物是一门极具严谨性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设计演示实验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的严谨性。通常情况下,严谨性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最基本元素。例如,我们在教学生使用显微镜时,就要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组成进行精准教学,严格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并将显微镜的使用注意点告诉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对显微镜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三、注重实验操作的简洁性
设计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将枯燥、抽象的教材知识变成直观、容易理解的实验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由此可见,我们所设计的演示实验的操作要具有一定的简洁性,降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难度。不仅如此,简洁的演示实验还能够节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降低教师的备课难度。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与生物圈》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相较于复杂的生态系统环境的创造,我们可以采用简洁的生物瓶进行替换。如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之前,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玻璃瓶,里面放上一定的水草、田螺以及金鱼等,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简易的生态瓶中的生态平衡,让学生直观感知生态系统,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四、提高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增强整个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不仅仅是迎合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手段。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设计演示实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性。例如,在讲解《人体的物质与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与自制饮料相关的演示实验。我们所需准备的材料有红糖、柠檬汁、白糖、新鲜水果、蜂蜜等,然后在学生面前进行饮料的制作。在制作完成之后,再邀请学生模仿饮料的调制。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食物的重视,还能够活跃整个课堂氛围,有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