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媒体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字:流媒体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校园网视频系统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一、引言
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A/V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所以这种处理方法延迟也很大。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数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内继续下载。流式不仅使启动延时成十倍、百倍地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从Internet上下载才能观看的缺点。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式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流式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是讨论流媒体的技术基础,以及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二、流媒体技术基础
1、流媒体技术的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A/VHelper程序及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与CD播放机或VCRs所提供的功能相似,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般可认为客户程序等同于Helper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式传输中,使用RTP/UDP和RTSP/TCP两种不同的通信协议与A/V服务器建立联系,是为了能够把服务器的输出重定向到一个不同于运行A/VHelper程序所在客户机的目的地址。实现流式传输一般都需要专用服务器和播放器,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流式传输的基本原理
2、媒体服务器硬件平台
视频服务器把存储在存储系统中的视频信息以视频流的形式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的客户,响应客户的交互请求,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视频信息具有同步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以恒定的速率播放,否则引起画面的抖动,如MPEG-1视频标准要求以1.5Mb/s左右的速度播放视频流。另一方面,在视频流中包含的多种信号必须保持同步,如画面的配音必须和口型相一致。另外,视频具有数据量大的特点,一个经MPEG-1压缩的90min的电影,长度约为1GB,它在存储系统上的存放方式,直接影响视频服务器提供的交互服务,如快进和快倒等功能的实现。视频服务器必须解决视频流特性提出的要求。
视频服务器的工作模式是当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后,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的缓存中,然后此缓存中的内容送入网络接口发送到客户。当一个新的客户请求视频服务时,服务器根据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决定是否响应此请求。系统的资源包括存储I/O的带宽、网络带宽、内存大小和CPU的使用率。
三、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多媒体新闻、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为网络信息交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应是相关软硬件的完美集成,它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采集、视音频捕获和压缩编码、内容编辑、内容存储和播放、应用服务器内容管理及用户管理等。
下面就介绍流媒体技术在教育上的两个具体的应用方案。
1、校园网视频系统
校园网的建设随着教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媒体传输技术的突破,使网络多媒体教学得以实现。现在已经有许多的成熟的产品可以用来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解决方案。
一般一个校园网视频系统的要求有:
(1)通过校园网实现音、视频实况转播、视频预订,制作并存储节目。
(2)在校园网上实现VOD教学。
图2.校园网系统方案
每个教室安装相应的软件及视频卡,摄像头,麦克风,可以把教室实时的声音和图象通过校园网传到监控中心。在存储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可以存贮传输过来的实时图象。在点播服务器安装SERVER软件,存储视频节目。
虽然现在校园网络硬件水平和质量现在都非常高,但是,困惑也随之而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校园网投入大,但没有用在教育主业上。
B、网络仅用在办公自动化中,投资效益低。
C、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即享受好的教育资源的学生很有限;同样的课程需要年复一年的教授;同样的问题需要一次次重复回答;材质差异明显的学生按同一模式接受教育,做不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计算机界对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思考。教学模式在网络条件下最终会变化成什么样子?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网络技术发展到底能导致产生哪些更富成效的教育手段,逐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2、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人们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必须转变成一个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过程。网上教育突破了传统"面授"教学的局限,为求知者提供了时间分散、资源共享、地域广阔、交互式的教学新方式,因而广受人们观注。
从远程教育的定义可以看出它有下列三方面的内涵:学生与教师的分离,学生与学生的分离,利用传播媒体和传输系统组织教学。从技术上讲,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它通过现代的通信网络将教师的图象、声音和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的图象、声音回送给教师,从而模拟出学校教育的授课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虚拟的班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鉴于远程教育的深远意义,我们的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有:实现教学课件的点播(VOD),教学直播,网络课堂等等。
在IP网上开展远程教学活动,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音频、视频流信息的传送以及它们与数据之间的同步。由于音频、视频信息的带宽比较宽,不可能让学生将所有的节目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后再播放,必须要采用先进网络播放技术来实现边发送边播放。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使用电子教案来辅助教学,比如用PowerPoint,而电子教案的展示与音频、视频流之间有严格的时间同步关系,这就要求在传输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同步关系。
图3.远程教育网络结构
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输入的视频和音频信号将送给MPEG4的编码器进行编码,编码器输出的节目流既可以存入存储设备也可以直接送给MediaServer,MediaServ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节目流的播出。MediaServer播出的节目有三个来源,它可能是保存在存储设备中的ASF文件,也可以是编码器实时传送来的节目,它播出的节目还可以从其它的MediaServer上获取。普通的用户可以通过LAN或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该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2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化实验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课程是我院承担的省级精品课程,为配合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学校不仅给理论课教学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同时给生化实验室购置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学所需的数码设备,如:电脑、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装置、扫描仪等。利用这些数码设备,生化课程组开展了一系列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改革。
2.1常规仪器的演示操作技术
生化实验教学中,常规仪器的操作有:称量及量取的操作、索式提取器的组装、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恒温磁力搅拌器、电泳装置、系列培养箱的正确使用等。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每个组二十人左右,在任课教师向学生讲授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时,只有教师周围的两层大概一半的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过程,而后面的学生就无法保证完全看到,在实验实际操作中如果不及时教会他们,学生就可能操作不当造成仪器的损坏及事故的发生。为了防止上述事例的发生,教研组利用数码摄像机预先将上述仪器的正确操作过程拍摄下来,通过相关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编译,并在重要的操作步骤和节点处加以文字或语音说明或者通过调整播放速度用慢动作播放。学生通过大屏幕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后,不仅能掌握仪器操作的正确使用步骤,同时还提高了实验效率。
2.2通过CAI课件制作来解释比较复杂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CAI制作动画效果主要是依靠Flash、Author-ware、GIF等多种技术[4]。在CAI制作中最常用的是Flash,Flash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所设计的一种矢量图形编辑和动画创作专业软件,因其具有AVI、MPEC等视频的特点,文件小,具备流式播放技术,对一些生化实验中的知识难点就可采用Flash制作动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观察、操作,更好地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原理时,很难把实验中出现的浓缩胶和分离胶的作用原理、加入示踪剂后如何分离血清的实验原理讲解清楚,学生在实验课本中也只能看到简单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通过CAI课件的制作[4],把制胶、灌胶、加样、电泳及染色等重要实验操作步骤配以Flas及讲解,学生就能直观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当原本难以理解的浓缩效应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时,使学生理解了SDS具有拆分亚基和负电荷化作用以及聚丙烯酰胺连续电泳和不连续电泳的差别,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教学效果。
2.3通过多媒体在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起到辅助、监督、纠错等作用
生化实验室配备的各种数码设备在实验教学中都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比如扫描仪,实验教师可以在制作教学课件中通过Firework和Photo-Shop等软件处理,把参考书及国内外参考文献上的重要资料和图片扫描下来,穿插在CAI中;实验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也可以把学生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扫描下来,下次实验课前对其问题和错误进行点评。在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实验教师可以运用照相机和摄像机把学生不规范或者危险的实验操作动作抓怕下来,以起到监督取证和警告的作用;实验教师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把学生做出的正确或非常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拍摄下来,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后分析思考。
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化实验教学的思考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抽象难懂,这与生化教学重基础、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有密切关系[5-6]。为适合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7],并考虑各门基础课程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的特点,生化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就要求实验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8]。结合我院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需要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建设。如我院生化实验教学每学期共30个课时,很多实验的准备工作都是实验教师完成,学生在实验初期的试剂配制和仪器操作过程都没有参与,如果能建立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提前学习试剂的准备及仪器的操作,并且通过虚拟实验室,可以上传实验教学大纲以外的实验视频,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学生也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这个平台来学习各项技能,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验设计提供帮助。这也是未来实验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9]。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中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技能型、应用型中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及数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超过90%,但是就业对口率却比较低。这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够高,专业的操作应用技能不高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努力为社会生产、社会管理与社会化服务的第一线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及行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而在技能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上,更要加强实践教学。因此,应该高度重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只有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才可以让学生跟企业顺利实现“无缝对接”。
1.2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供需无缝对接
生产性实训基地属于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基地。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大力承接企业生产性的业务、积极参与企业生产与企业产品的研发,将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实训有机地融入到企业的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刘崇健湖南省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418000产业链中,让学校和企业、理论(实践)教学与生产、学生与职业岗位等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加强校企合作,才可以达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才可以促进中职教育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
2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生产性实训基地属于教学实训与产品生产进行同步对接的平台,着重强调的是实训生产性、与行业岗位的真实性。我们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一般可以划分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与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2.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分为学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校企共建模式等。第一,学校主导模式。此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在校内来组织生产与实训,此种实训基地的建设的投资主体属于学校。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各种办学资源,并且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师资队伍,结合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积极建设享有独立所有权之生产性实训基地。比如我校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工作室对接广告公司对外承接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业务、多媒体设计制作工作室对接电视台(婚庆公司)承接影视动漫类业务、室内装潢设计工作室对接装饰装修公司承接室内外效果图设计业务,让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具体的实训过程中学会“做中学、学中做”,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技能。第二,企业主导模式。此种模式属于人才订单培养之主要组成部分。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入校以后,学校可与企业进行研究,共同签署人才订单的培养协议,科学制订出符合社会行业需要的培养方案,共同制订出教学和实训实习的培养计划。比如,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实际特征,跟当地的动漫产业基地、平面广告设计公司等共同签订战略合作的培养协议,一起实施实践教学与实训教学活动。可采用小班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校内师徒的教学模式,以强化学生之技能训练。第三,校企共建模式。此种模式共建的内容主要为:教学设备的购入、行业技术的支持、教材课标的开发、实训教学的指导人员等。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进一步减少实训教学的成本,为企业选拔出一批批的优秀人才。
2.2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笔者认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可以分成:仅企业一方投资基地建设,大部分依托企业进行投资、小部分是由中职学校投入。无论是谁投资,一般是由企业对实训和生产进行负责,而学校则对招生、教学与学生管理进行负责。此种模式具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那就是“校在厂中、厂中有校”,让学生的实训环境成为今后毕业之实际工作岗位,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2.3区域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通过区域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让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教学和生产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能够实现中职人才培养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无缝对接。为此,中职学校可以基于当地的区域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之需求,积极建立起区域内数字媒体专业进行共享的专业实训基地,进而达实训基地的各种资源可以共享的目的。一般来说,这种基地的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是依靠当地政府给予投入,并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高标准与高起点的建设,校企双方则共同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此种模式的最大亮点是防止数字媒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出现重复,可以节约大部分投资资金,可以促进师资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可以提升专业实训质量。
二、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对于校园活动的作用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学生更多的选择在网络与社交平台上进行娱乐活动,究其原因,网络与新媒体凭借其丰富的形式、广泛的内容以及较高的时效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由此入手,校园活动中可以通过对网络与新媒体的应用,提高校园活动的知名度与参与度,将学生由单纯的参与线上活动向线下活动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线上宣传可以节约学校的宣传经费,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校园活动的丰富与发展。在推进无纸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促进学校师生的文化交流,增强学生对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
三、当前校园无纸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新媒体平台繁多,兼容性差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目前校内的活动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官方平台(校园门户网)、电信运营商平台(飞信等)、网络社区(贴吧、论坛等)、社交平台(QQ、人人等)、校园手机客户端(微校园、PU平台)等。众多的平台各有特色,依托的资源不同,功能差异明显,技术上难以兼容。用户群各有侧重,往往校园信息在某一平台时无法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使得信息效率低。
(二)活动信息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
互联网等新媒体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其开放性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在此过程中,校园信息的主要依靠同学们自发地转发传播。除了学校的官网由学校网络中心负责管理维护之外,其他平台很难做到实时监管。因此对于某些不规范、不真实信息的监管上存在漏洞,有时候会引起信息的误解和负面信息的过度放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信息安全性差,对于信息保护力度不足
众多的平台丰富了师生的联系途径,同时也给信息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诸如个人资料、成绩、就业资料等信息通过同学间的转发与上传,极易导致信息外泄,从而侵犯到相关学生的隐私。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学生对于此类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无形中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四)由于技术更新快,校园信息平台更新频繁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类客户端与社交平台层出不穷。近年来,江苏大学共启用5种信息平台。然而在某一平台的建设完善过程中又推出其他平台,两者存在功能冲突或者重复,导致相关部门和学生对于平台的定位不清,平台的普及率因此受到影响。平台的频繁更新也使得其相应功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不利于校园内信息共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在相关软件购买维护方面的费用浪费。
(五)相关校园客户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好的反馈机制
据调查,学校的校园客户端建设多依托于外部的网络公司,而网络公司由于自身对于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平台功能设计过于单一,使得平台交付之后无法全面满足师生的要求。而师生的实际需求无法通过直接渠道有效的反馈给开发者。这样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学生对于平台使用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新媒体的应用推广。同时,针对智能手机的客户端开发忽略了一些没有配备智能手机的同学对于校园活动信息的需求,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四、以无纸化为目标的校园网络与新媒体应用问题解决方案
(一)整合各种平台资源,促进平台高效运行
现今校园内各种不同的信息平台共存,要充分研究各个平台的特点,在信息过程中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不同优势。分析各平台用户群差异,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盲目滥发信息。研究平台间的兼容通道,促进不同平台间信息传递与转发,融合平台差异。
(二)完善校园活动信息审核机制
建立从上到下的审核机制,选拔各级信息审核员,形成信息审核体系,监控校园信息的流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不规范现象。学校要建立信息应急机制,对于不真实信息及时纠正,对于网络谣言予以打击。校园活动从立项到开展过程中的所有线上宣传,都应该进行有效的审核,保障信息的真实性、规范性。
(三)对不同信息实行相应的安全把控,确保信息安全
对校园信息进行分级,编写信息安全守则,严格规定哪些信息可以在上传,哪些信息不可以上传。确保内部文件、学生档案、论文材料等信息不外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严格控制校内信息平台的登录、访问权限,启用IP、用户名的多种认证方式保障信息安全。
(四)建立网络平台建设反馈机制,保证平台建设与学生需求相对接
在校内开展网络平台建设专项调研,了解师生对平台功能的不同需求。邀请各网络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到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深入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尽量在已启用的某一较成熟平台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功能扩展,既稳定了用户群又节约了学校的经费资源。在后期管理方面,信息中心定期开展意见征集活动,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平台建设的方案和效率。
(五)制定校园信息守则,促进校园网络文明建设,形成健康、进步的校园网络文化
要建立一个成熟高效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实现校园活动的无纸化,离不开学校的校园信息文化建设。学校应该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基础,编制校园信息守则,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把网络平台活动打造成引导学生成长、促进学生交流的沃土。在校园活动的推广过程中,逐步树立学生对于当代社会信息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意识,从而推动学校师生的更好发展。
网络多媒体教育方式不完全等同于教育模式,多媒体只作为教学的技术方式之一,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都有不足之处,经调查显示,80%的学生在长时期昏暗封闭的空间内接受亮光的直射,眼睛会倍感不适和疲劳,且课件的PPT是内容确定的,在课前被固定后,很难在课堂上对它进行灵活的调整。相比之下,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和学生通过讲台及黑板进行教学的讲解,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能及时吸收课堂知识。老师更能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并融入幽默、有趣、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讲述、板书、提问并组织学生们课堂讨论和练习,学生聆听、记录、回答、交流,使老师在活跃生动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
1.2课程内容集中,进度快
近年来,为了完成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的,大学校园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课时减少,课程内容都有所增加,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丰富学生专业知识,一般运用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传授知识,但是网络多媒体数据多,进度快,学生无暇顾及上课的内容,记笔记的速度更是跟不上。上课时,学生必须聚精会神的注意PPT内容,一旦松懈下来,便很难理解课件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不管PPT的内容有多丰富,教师理解的多透彻,都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所以,网络多媒体的教育技术一定要符合现实规律,内容不要过于集中,速度不能太快,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也要悉心观察同学的动态,与学生进行课程交流,询问学生的教学意见,使学生的思路跟上来,并能够在网络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1.3注重教学形式,忽略课件内容
很多老师的PPT过于注重形式设计,过于突出画面,色彩的质感,而忽略了设计课程的目的,以致于同学们课堂上把目光和注意力分散到网络多媒体中,忽视了课件内容的思考和学习。还有很多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于迷糊,课程内容不明确,语言缺少合理的组织和提炼,论文、期刊或课本内容堆砌,没有重点,没有有效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做出明确表达,而仅仅是完成任务式的机械制作过程,只能看见文字堆砌和图片整合的轮流切换,完全没有设计和组织编排,也没有体现网络多媒体所能体现的影响、动画、声音等教学功能。网络多媒体有直观生动的教学优点,课件设计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未掌握好,效果就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式多样性的特点,一般来说,根据教学目的和课堂环境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课程教学、自学等。所以老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课件。
2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建议
2.1重视课件设计内容,提高课件质量
课件设计是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要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充分准备课程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科学地制作课件,才能收获好的教学效果。课件设计的内容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依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知识分类,并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课件的形式要简单直观、知识层次分明,易于操作,能有效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做出明确表达。
2.2网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老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科学、有效、恰当的运用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依据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境选择最有效的课件形式。在网络多媒体运用过程中,不可废弃传统的讲解、板书等步骤,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更能发挥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功能。适当的讲解和板书,不仅可以活跃老师的课堂气氛,使老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学习重点,完成学习任务。
在进行远程教学的时候,让远程的学生端顺利接收到源于教师端的信息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事实上,教师端传来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包括:图片、视频、文本、音频等等。从基本上说,网络传输速度极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采用的上网设备和网络带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在网络带宽十分有限的前提下,远程教学所需解决的实际难题是:确保一端能够顺利接收到另一端的信息。实践证明,流式传输是较为明智的选择之一。
1.2流媒体工作方式
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对多媒体信息数据进行有序传输被称为流媒体技术。在开始播放之前,无需下载全部多媒体文件。在经过特殊的压缩处理之后,将最开始部分的影像和声音分成压缩包,并且在流媒体技术的服务器中放置压缩包。另外,也可以将缓冲区创建在相关终端上,这些终端包括:学生所使用的电脑、移动手机等等。一般来说,在开始播放文件之前,终端播放器会先对一部分信息进行下载,当成缓存信息。在绝大多数学生对缓存信息进行播放的过程中,后台会对文件剩余部分继续下载。在终端缓冲区里面的绝大部分多媒体信息会通过播放器持续向学生进行播放。终端缓冲区会持续不断地接收到来自后台服务器的文件剩余部分,达到对多媒体文件边播放边下载的预期成效。
2流媒体技术在新校区融合网络中的应用
对流媒体及其相关技术原理进行较为细致地阐述之后,接下来,针对流媒体技术在新校区融合网络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够达到流媒体技术在新校区融合网络中应用研究的预期效果。
2.1课件点播
对于相当一部分教材来说,网上课件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很明确地说,超媒体结构在网上课件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毫无疑问,课件点播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点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观看、跳着看课件,并且具有较好的示范性、交互性、及时性。资料表明,网上课件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能够顺利开展个性化学习。换句话说,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网上课件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另外,交互式教学,不容忽视。
2.2讲座直播
实践证明,在讲座直播的过程中,流媒体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严格意义上说,即使处于低带宽的环境,科学、合理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就能确保音视频信息的质量。换句话说,即使广大学生的连接速率不同,科学、合理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就能够取得高质量、令人满意的音视频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讲座直播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高效处理网络带宽难题。事实上,科学、合理地应用流媒体技术,有利于最大程度地节约带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器端的负荷。随着流媒体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攀升、宽带网的广泛应用,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网上随时随地直接收看各类讲座。新校区的重要资讯和定期举办的大型活动会在网上直播,并且取得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2.3视频点播
通常来说,视频点播是一种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技术,它对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了十分高效的融合。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们收看传统的电视节目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可以这么说,只要选择采用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就能达到按照个人喜好收看电视节目,并且任意进行播放的目标。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能够将动态影视图像、文字、动态图片、声音结合成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换句话说,只有科学、高效、合理地应用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才能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实时、交互服务,尽可能满足相关用户的实际需求。
1.1教学出现了满堂灌,速度很快,学生接受起来困难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以多媒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吸引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爱,将多媒体教学引人课堂,利用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益,并且让所有师生感受网络化带给我们的快乐。在多媒体环境下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都是老师和他们的研究生经过研究修改制作完成,而都是要提前制作完成,在教学上课过程中,只需按计划放映、讲解即可。这就使得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前边讲边写的过程几乎不存在,节约出来的板书时间绝大部分用来讲述教学内容,一节课的时间可以讲20多页书本的内容,相同时间内呈现的教学内容急剧增加,加上老师讲授的节奏比书板快许多,又多又快使信息量传输过大,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倍感疲劳,既记不下笔记,又来不及思考,学生的信息接收量有可能未增加反而下降了,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学科和多媒体教学失去了兴趣。教育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将信息输入到人的大脑,而未反馈信息。
1.2多媒体课件教学优势发挥不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教师所用的课件绝大部分是利用网络下载,对于个人的见解以及详细注释在课件里面是没有体现的。学习的资源通过教学软件以及网上资源查找。这些学习资源各具千秋,又各有不足,在具体应用中若使用不当,教学效果就会受影响。自制的教学课件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风格和教学特点,也能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但由于受到技术制作水平、素材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有的教师为了达到烘托课堂气氛的效果,往往文字、图像、声音并用,甚至插入一些与表现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图片,光顾着精美场景的体现,却本末倒置,使得教学内容的编排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缺陷。因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在调查中,很多教师只看重外在的,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没有注意到课件的制作能否得到学生们的肯定以及喜欢。可恰恰相反,一些老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水平差异很大,但老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内容编排方面优势明显,由于他们对计算机的驾驭能力不足等,在课件的制作水平方面就有待改进;一些年轻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但由于教学经验相对缺乏,课件有时候很精美,但教学效果并不佳。
1.3没有将课件和课堂联系起来,课堂感觉枯燥乏味
教师都是将课本的章节和解释全部展现在屏幕上,教师再照着念,重点难点没有突出,没有红色标记,也没有将多媒体可以“展现事实、创设情景”的优越性展现出来。做的动画满目,转来转去,也不停地飞来飞去,叫人眼花缭乱,头晕脑胀,各种特技、运动状态等应有尽有,热闹是热闹了,清楚也很清楚,但学生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余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说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是视觉和听觉共同起作用,但也得将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然后将不明白的反馈出来,可是学生现在只是一味的接收,却未曾反馈。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相提问和探讨,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1.4设备的缺陷影响课堂的效率
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需要通过投影机打到投影仪上,由于投影效果对光线的特殊需要,通常需要拉上窗帘,教室光线暗,学生无法记笔记,容易打瞌睡;大班的学生一起上课,投影效果不足,后排同学看不清,影响学习兴趣,万一麦克风出现了杂音等现象,学生就会烦躁不安。
2解决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是由“人”和“物”的问题所导致的,我们就应该提高人的技术和应用的水平;对设备时常进行检修维护,确保课堂的效率。采取的办法和措施:
2.1掌握学生接受信息量的程度
多媒体课堂以其信息量大、教学节奏快、多渠道方式传授给学生,但是老师要遵循学生上课所能接受信息量的程度来安排,也可以放慢讲课的速度,遏止学生由于疲劳而学习效果下降的苗头。要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授给学生。
2.2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就是人、黑板、粉笔,看似很古板,但从古至今这种传统教学已经有三百余年了。黑板和粉笔的那个课堂,教师的威严、教学的严肃、师生的随时交流、重点难点通过教师的板书一目了然。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提倡多媒体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或者说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
2.3课件的制作要恰到好处,学会如何运用现有资源
课件开发时,可以由老中青年教师一起制作,利用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渊博的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年教师年富力强,既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教学软件的“首席执行官”;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上手也很快。通过三者的结合,必定能出好的作品。
2.4引进先进设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讲学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媒体之前进行的信息交换与传递的过程,这些共同组成一个动态系统。加上老师也要站着讲课,不仅使课堂教学很严肃,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看到每位学生听课接受的情况,做到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及时互动。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
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再如,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学生成为“歌迷”、“影迷”等,除了它们存在一些不成熟认识的因素外,另一因素是他们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章节间知识相对独立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而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例如,讲到“生铁和钢”时,播放1996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2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及特点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学生在校组织课堂教学将很可能会逐步减少,直接走进车间、实习场地参与实践教学将会越来越多,有些课程甚至就应该直接搬到了实习现场或车间。众所周知,现代职业人的塑造与培养决不能简单、粗放,甚至放养,应遵循教育规律及特点,应采取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微课”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填补课堂与实践教学的空白,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方便快捷地解决相关问题,如重要知识点与难点、实操模拟、企业家讲座、案例分析、求职技巧等,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同时,还适应不同的学生,例如视频播放快慢随意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来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方便记忆、便于理解。就高职教师而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遵循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便于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利于学生在课下提前观看此微课,为课堂做好准备;第二,便于课程导入。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或作为工作在高职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课堂与实践教学业已成为习惯,再加上熟知学生的特点,转变观念、提升技术及制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当然,“微课”是课堂与实践教学的高度浓缩、提炼,需要讲究制作技巧、及时更新、注重效果,所以,设计与制作精品微课必将是大势所趋,满足学生知识需求、能力提升是其精髓所在。首先,教师在所选题材上下大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典型例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迅速掌握本知识点。其次,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搭配,字号搭配,颜色搭配,错落有致,使用的文字尽量少等,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再次,讲解的时候心中要有学生,语言要用普通话,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当然,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反思的过程。通过精品微课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尤其是提高教师学科的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精品微课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能够把检验高职教学效果放在更大的平台上,既便于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又便于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制作精品微课需要从脚本编写、教师讲授、素材选取、后期剪辑、技术支持、市场运作等诸多方面给予充分考虑,需要组织专门的制作团队,经过专家审核,方可以展现在学生面前,否则鱼龙混珠、知识垃圾会直接影响高职教学的质量与声誉。打造精品微课应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风向标,目的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突显时代特色。教育是需要不断求新求变的,当然,更要始终抓住育人这一根本,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精品微课将是不错的选择。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效突破训练难点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其最为有效的就是能够突破教学中的一些难点,让学生的体育训练和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自信,简易方便。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使得体育课的教学跨越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引领学生在课堂上观赏体育比赛的精彩瞬间,分析各项运动的得失原因,感受运动中的技术价值,体会体育运动带给我们的欢乐和愉悦。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还可以让体育课堂上的抽象的知识点演绎得更为感性直观。有的教学内容,仅仅凭借教师的语言直观和动作直观,很难让学生理解清楚,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才能实现形象的聚焦与解剖,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时,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是由多个动作叠加串联而形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有困难,难以准确把握,这时,如果我们运动多媒体技术,透过现象直达本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准确领会动作的要领。“三级跳”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动作多,速度快,要求高。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先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运动员比赛视频,组织学生一同观看。然后引领学生分别从“一跳”“二跳”“三跳”的动作中去提炼出练习的关键。有学生发现,第一跳要用有力的腿去完成,第一跳的质量还与助跑的质量有关,助跑要有节奏、有计划。也有学生指出,第一跳腾空时,另一条腿要在空中做摆动的交换动作,用起跳的退落地。有学生发现,第三跳腾空时,可以用挺身式,也可以用走步式,两臂要向后摆动,双腿要抬高,尽量向远方伸展。突破教学难点的观察活动,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尽量丰富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从中抽象出本质的内容,以便于尽快把握动作的要领。让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动作的不同之处,选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开展针对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