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8 07:58: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软件产品推广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

篇(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14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1 人民银行虚拟化应用现状

随着人民银行业务数据大集中和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推进,虚拟化技术因能充分发挥服务器的硬件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硬件设备投入、有效降低中心机房能耗等方面的优势已广泛应用数据中心建设和信息系统集中整合项目中。因美国威睿(VMware)公司的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产品具有性能优良、兼容性强、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方面的优势,在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应用较为广泛。以新疆人民银行系统为例,从2009年开始建设虚拟化平台,使用美国威睿(VMware)公司的VMware vSphere虚拟化软件产品,进行服务器资源整合。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业信息系统安全性,实现基础软件产品的自主性、可控性,新疆人民银行系统从2014年开始积极探索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和虚拟化软件产品的应用工作,2015年3月,巴州中支和克拉玛依中支的国产虚拟化平台建成投入运行,成功实现了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从VMware 虚拟化平台向国产华为Fusion Compute虚拟化平台和北京红山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国产vGate 5.2 虚拟化的迁移,实现了业务应用系统物理服务器向虚拟化平台的迁移。

2 国外虚拟化产品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价格较高

国外虚拟化软件产品价格普遍较高,一般按物理服务器的CPU数出售软件使用许可证,以美国威睿公司的VMware vSphere虚拟化软件产品为例,一颗物理CPU的虚拟化软件使用许可售价高达2.5万元,虚拟化平台管理软件和安全软件还需另外购买。

2.2 存在安全隐患

虚拟化平台是人民银行重要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在虚拟化平台上承载了大量的业务应用系统虚拟服务器,虚拟化平台出现安全漏洞将直接影响在虚拟化平台上运行的所有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性。2013年,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门”项目,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安全性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求金融业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推进国产化,逐步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

2.3 售后服务技术支持不足

国外虚拟化软件产品的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主要由软件厂商在国内设立的办事处和相关系统集成商提供,软件的开发测试均在国外完成,虚拟化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如出现重大系统故障、发现重大安全漏洞等问题,由软件厂商直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较为困难。

3 国产虚拟化软件产品的发展情况

随着国务院将云计算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作为重点项目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国产虚拟化软硬件产品作为云计算的基础平台发展迅速,国内出现了大量虚拟化软件厂商,推出了多款成熟的虚拟化软件产品。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FusionSphere、北京红山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vGate、北京方物软件有限公司的Fronware vServer等,曙光、浪潮、联想等硬件厂商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国产虚拟化技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4 人民银行国产虚拟化软件产品应用的可行性

经新疆辖区人行系统对2款国产虚拟化软件的基本功能、硬件兼容性、产品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124项指标进行深度测试,并将各项指标与国外主流产品进行对比。经过测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Fusion Sphere和北京红山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vGate虚拟化软件产品均能满足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和地市中心支行应用服务器集中整合的虚拟化建设需求,国产虚拟化软件产品的部分性能指标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同时价格更低,搭建一个由3台物理服务器6颗CPU组成的虚拟化平台,虚拟化软件的投入费用在10万元左右,是国外产品价格的50%。国产虚拟化软件产品在人民银行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5 国产虚拟化软件产品在人民银行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5.1 转变软件产品采购观念

金融业对软件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在以住软件产品的采购中,相比国内软件厂商而言,更信任国外软件厂商的研发实力和后续服务能力,为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宁愿花费更多资金采购国外软件产品。随着国内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国产软件产品已经能完全替代国外软件,在软件产品采购中应转变观念,优先采购国产软件。

5.2 制订软件产品采购目录

目前国际、国内软件厂商众多,同类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确保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软件产品的兼容性,总行和省会中心支行应根据人民银行软件产品的使用情况,统一制订软件产品采购目录,供各级分支机构在采购软件产品时参考。

5.3 组织对国产软件产品的测试

篇(2)

2012年4月19日,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在2012年新策略会上,系统地提出了帮助客户构建“软件能力体系”的全新理念,即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软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家族,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领先的软件能力,满足他们的业务发展需求,全面推进智慧软实力在中国落地。

 

为此,IBM率先提出了七大软件能力,包括洞察力(将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洞察)、创新力(加速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力(优化业务基础架构)、协作力(与客户、伙伴、员工建立深度关系)、敏捷力(驱动灵活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安全力(管理风险、安全及合规)、移动力(交付企业级的移动能力)。

 

IBM提出“软件能力体系”并非停留在口头上,根据该理论,IBM软件集团全面进行了业务架构调整,打破过去以软件产品类别构建的组织体系,围绕软件能力体系进行业务结构重组,从以往“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全面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新闻点评: 看大象如何跳舞

毫不夸张地说,IBM软件提出“软件能力体系”是被“逼”出来的创新思想。

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收并购整合能力,过去10年中,IBM软件集团的产品线从原来的五大产品线,即DB2、Lotus、WebSphere、Tivoli和Rational,迅速发展和扩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IBM软件集团旗下已拥有上百个软件产品。

 

这么多产品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怎么能跟客户和市场说明白?每个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媒体宣传怎么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该怎样设计?

如果按传统的做法,每条产品都建立一个产品事业部,独立运作(目前绝大多数软件厂商都在采用产品事业部的组织管理模式),这意味着IBM软件集团要在内部建立上百个产品事业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记得当年通过收并购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是CA Technologies,最多时其旗下拥有5000多个软件产品,盛况空前,但带来的问题是没有一位CA的技术工程师能够记住旗下的所有产品,连自己的技术专家都搞不清楚,市场和客户就更加搞不清楚了,这应是CA Technologies盛极而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IBM软件集团会走这样的老路吗?当然不会。这家“百年老店”认为,必须用全新的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即从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惯性思路,转变为“以客户应用为中心”的全新思维方式。

 

仔细分析后,IBM发现客户真正需要的不是软件本身,而是软件能够提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企业的CEO需要从一大堆业务或财务等关键数据中,找到其必然的关联性,并从中判断出未来的市场走势,进而形成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决策,这被IBM软件定义为洞察力。

 

目前,IBM软件总结了七大软件能力,而且IBM发现,客户需求的软件能力并非单一,而是互有交叉,比如创新力和安全力可以被同时需求,协作力、移动力和敏捷力可能会融在同一个客户解决方案中。不同软件能力的相互组合可以应对千差万别的客户需求。

 

篇(3)

统一标准价值大

BIM是指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建立建筑模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的这些特性可以帮助建筑设计企业大幅度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近几年来,随着设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建筑设计企业开始接受并采用BIM软件。

但是随着相关解决方案的应用,缺乏统一的应用标准逐渐成为推广和应用BIM的一大障碍。作为建筑行业软件的龙头企业,建研科技总裁许杰峰介绍,当前缺乏公认的BIM标准,让很多工程师非常苦恼,因为缺乏标准,不同组织、不同软件产品中的数据不能互通,工程师从不同组织或者软件产品中拿到数据后,需要经过自己的理解和转换后才能应用。

而建筑设计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每个施工阶段都牵涉到大量材料、机械、工种和财务费用等。如果数据不能轻易被重复应用,BIM软件的应用效果就会严重受损。

Bentley大中国区技术总监何立波介绍,有机构统计,即使标准已经比较成熟,美国建筑行业每年因为数据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损失也达到154亿美元。

“如果这种损失放在建筑设计规模更加庞大的中国市场来,数据是非常巨大的。”何立波认为,我国在此时提出建立BIM标准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立项《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启动了我国自有BIM标准建设的步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刘灿认为,《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应是在我国BIM技术发展初期研究制定的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标准。

合作改进既有标准

作为标准建设的承担单位,建研科技等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BIM发展联盟,并了《中国BIM标准项目申请指南》。

记者从《中国BIM标准项目申请指南》看到,《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的研究目标是,依托既有的软件产品、技术和数据标准加以改进、改善和提升,统一各行业、专业、工种、企业和产品等的数据标准,以最小的代价形成中国特色的BIM雏形,并逐步完善发展。

正是由于“依托既有的软件产品、技术和数据标准加以改进、改善和提升”这一思路,建研科技加强了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因为BIM的应用有着跨行业、多领域、全周期的特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此建研科技希望与不同领域的优秀企业进行合作。他们先是与AutoDesk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目的是促进BIM标准与AutoCAD之间的数据互用性。

而此次与Bentley软件公司合作,建研科技希望能够强化BIM标准与基础设施领域软件的数据互用性。作为全球领先的基础设施综合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Bentley软件公司的产品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覆盖面非常广。而且何立波介绍,此次Bentley软件公司参与BIM标准建设并不是第一次,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Bentley都参与了当地BIM标准的建设,因而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据悉,作为建研科技与Bentley软件公司实现长期合作目标的第一步,建研科技将实现其PKPM系列软件产品与Bentley软件产品之间的数据交换。据悉,经双方优化后的BIM工作流将有助于建筑设计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项目质量。

篇(4)

四大体系夯实强基之路

历经17年的发展,公司现已形成了包括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质检三电和协同管理四大支柱产业。四个领域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围绕公司“行业化、产品化、服务化”的经营战略,使公司在产品、服务和客户间形成了资源共享、相互依托和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公司在北京、福建、浙江、河南以及上海等区域,拥有1000多家党政机关客户,为其提供一体化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和整合解决方案,并已成为上述区域通用电子政务应用软件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在信息安全领域,公司通过了公安部、国家保密局以及军事机关等多项认证,拥有包括政府、军事机关、能源、电信和金融等重要行业的1500余家客户群体。

在质检三电工程领域,公司累计为近3万家进出口企业提供服务,并且是国家质检总局许可的两家申报企业端软件推广及运维服务商之一,三家电子监管企业端软件运维服务商之一。2009年公司市场占有率26%,位列行业第二。

在协同管理方面,公司拥有1000多家协同管理客户,是国内领域拥有最多实用化应用客户的厂商之一,重点用户为能源、电信、金融和制造业等大型集团公司。值得榕基人骄傲的是,公司参与了国家电网“SG186”工程协同办公系统的研发及全国推广工作,而公司成为该系统任务协作平台全国唯一供应商。

行业领域内的突出贡献,使榕基软件先后拥有了多项资质认证,并获得了荣誉表彰。2008年,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年获得竣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优秀企业称号等多项殊荣。

“A”计划助力腾飞

篇(5)

在软件行业,大多数开发单位还处于手工劳动阶段,软件开发活动是针对单一用户的具体需求,面向单个产品来组织的.近年来,产业界将“软件作坊”转变为“软件工厂”的呼声越来越高,试图将软件开发作为一种生产制造过程,像在生产线上生产物质产品一样,大规模生产软件产品.但目前的现状并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当软件开发项目比较大时,软件危机依然存在,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认识一个系统的过程和方法同用于分析、设计和实现一个系统的过程和方法不一致,对软件开发过程的认识不够明确,同时,也缺乏合理和实用的软件过程模型.为了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高软件业的竞争力,人们提出一些旨在促进软件工程化的开发思想和方法,如软件复用、过程重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和领域工程等.本文在这些软件工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软件开发模式(softwaredevelop?mentformasscustomization,SDMC),将大规模标准化软件开发与面向单个用户定制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达到规模经济的效益.

2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软件开发模式

1970年,托夫勒在其《FutureShock)(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了一种以类似于标准化或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的设想.1987年,StanDavis在《FuturePerfec)(未来的理想生产方式)一书中首次将这种生产方式称为“masscustomization”,即大规模定制生产,简称mc.这种能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而又不牺牲效益和成本的新的生产方式目前在制造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逐渐被企业所采纳.简单地说,大规模定制是以大规模的生产成本和时间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其基本思想是:将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生产问题通过产品重组和过程重组转化为或部分转化为批量生产问题.

与物质产品相比较,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更短,受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的影响更大,特别是领域应用软件,每个企业的产品结构、规模大小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样,业务流程也各不相同,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重组和持续业务过程改善,都造成业务过程的动态不稳定.这要求软件产品不仅在开发过程中要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要,而且在企业应用过程中,要能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过程.因此,软件产品应比物质产品更具有柔性和可定制性.根据不同软件产品的特点,存在两种软件开发形式,如图1所示.

①标准成品软件(off~the~shelf)开发.面向较大规模的客户群,开发和销售成本低,相对价格便宜,交货迅速,但满足用户特殊需求的集成和修改费用高.

②单个软件定向开发(one^ff).完全按用户需求组织开发,能贴近用户需求,但开发费用高,周期长,而且可维护、可升级性差.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软件开发模式是以上两种开发方式优点的结合,既可以快速响应个性化客户需求,又可以实现标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成本.

如图2所示,SDMC除继承领域工程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方法的特点外,还将并行工程的思想融于产品开发过程中.SDMC改变了传统的面向单个软件的开发方法,是对某一领域现在和未来市场、整体和细分市场以及相应的用户群体进行分析,开发出对该领域现存和潜在用户均有良好适应性和定制性的系列产品,即面向产品族开发,以实现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结合.可重用构件是实现SDMC的基石.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可以将一个复杂的软件产品分成多个构件的集合,相当于将复杂的单一问题简单化,因此更便于软件的管理、维护和升级.理论上,构件是与具体产品无关的相互独立的单元,可以在广泛范围内共享和重用,是解决大规模软件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构件可以外购,还可以外协构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缩短开发周期.

SDMC运用并行工程的思想,集成地、并行地开发软件产品和过程,从软件开发的开始就充分考虑软件生命周期中所有因素,包括时间、成本、质量和用户需求等.

综上所述,SDMC继承和发扬了领域工程、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和并行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在系统方法指导下,用全局优化的观念,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大规模生产软件的效益,开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软件产品.其目标是:

①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以实现快速响应;

②提高开发规模,降低开发成本,以实现规模经济;

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实现范围经济.

     3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软件开发过程

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是针对单个产品开发而提出的,将软件开发过程分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交付等串行的几个阶段.文献分别给出了面向重用的过程模型.文献[7]将制造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分为新产品形成过程和订单产品制造过程.本文根据SDMC的目标和特点,给出如图3所示的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与制造业一样,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面向用户的定制两个循环.

图3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是根据市场的现在和未来需求收集信息,运用相关知识构造某一应用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发新的产品.新产品开发不是面向单个产品,而是面向产品族,建立面向产品族的领域框架和可重用构件,并在过程设计环节,设计以领域框架和构件为基型的软件定制过程,为定制具体应用系统打下基础.这一循环,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称之为慢循环.面向用户的定制过程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面向产品族的领域框架和定制过程的基础上,利用已有构件,进行配置设计和定制开发,形成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软件产品.这一过程在客观上必须是一个快循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称之为快循环.

SDMC主张软件开发单位通过业务过程重组,将软件开发的两个循环相互分离:新产品开发部门负责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同时为软件定制准备基型;定制部门利用可变型的基型,按订单定制,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两个循环相辅相成,能否完善结合的关键是可定制的领域框架和可重用的构件.每个循环均强调并行,并适时将演化模型[1]融入并行开发和定制过程中.

一般说来,软件开发单位对两个循环都应重视.新产品开发循环具有创新性,将给开发单位带来创新的产品,增强竞争优势.定制循环虽然不会有重大创新,但其优势是在“快”上,能快速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4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软件产品族

可定制的产品族模型是实现SDMC的关键.因此,SDMC重点在于研究建立合理的产品族结构的软件设计方法,不再每次只设计一个产品,而是同时完成一组产品的设计,即对整个产品族进行综合设计,从而可以挖掘出产品族中的相似性信息,设计出面向产品族的可定制的领域框架和可重用构件.并利用并行工程的观点,以时间、成本用户满意度为目标,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族及定制过程,同时尽可能考虑到影响软件定制过程的约束条件和条件约束下的软件配置机制.

软件产品族是利用共享资源构造的某一具体领域软件产品的集合,是一系列相似产品的统一表达.软件产品族对具体领域的相似问题进行归类,用相似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并试图覆盖同一业务领域的所有现实或潜在需求.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软件产品族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软件产品族由领域框架、构件、定制过程和定制机制等部分组成.按照从用户需求到软件产品形成,在业务定义、技术方案和物理实现3个层面上建立领域框架模型和构件模型,层与层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右边层次的模型是左边层次的模型的变换,这样从左到右,形成一种生成、推导和约束关系.

(1)业务模型.是根据用户和市场需求,对业务对象、业务过程、业务服务和业务规则进行形式化描义莫型.在软件产品族体系结构中,业务层面上描述的领域框架和构件,分别称为领域框架业务模型和构件业务模型.

(2) 技术模型.是对适应业务模型的应用系统技术解决方案的一致性描述.在软件产品族体系结构中,技术层面上描述的领域框架和构件,分别称为领域框架技术模型和构件技术模型.

(3) 实现模型.是对实现技术模型的物理系统的一致性描述.在软件产品族体系结构中,技术层面上描述的领域框架和构件,分别称为领域框架技术模型和构件技术模型.

(4) 领域框架.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包括构件及构件之间相互关系和约束规则,可定制、可扩展领域通用的软件产品族架构.

(5) 构件.是在定义好的体系结构相关环境中具有明确功能的独立的、可替代、可重用的系统组成部分.

(6) 定制过程.针对具体的开发环境所制定的,个性化定制具体应用系统的规程,包括与应用系统实现过程相关的规范、工具及相关文档.

(7) 定制机制.包括约束条件^配置机制以及业务模型技术模型和实现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约束条件是约束应用系统定制的环境因素和对定制过程的考虑,配置机制是条件约束下的对领域框架实例化和对构件进行配置的规则和推理机制.

基于产品族的软件开发目标是提高产品族中的构件的通用性,从总体上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交货期.对现有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及对客户群需求的系统分析,是产品族规划的关键,而产品族规划又是面向产品族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

5面向大规模定制软件开发的产品集成过程模型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软件实现技术,而忽略了对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和管理.近年来,软件开发过程越来越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如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就旨在显着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能力[8].本文在制造业面向大规模定制的集成产品和过程模型基础上,结合软件产品的特点,给出了如图5所示的面向大规模定制软件开发的产品集成过程模型.

如图5所示,面向大规模定制软件开发的产品集成过程模型呈二维结构.时间维描述的是从客户订单到产品交付的过程,即软件开发过程(包括新产空间维描述的是将不同产品的相似部分进行归类处理,以增加软件开发规模,可采用产品模型(包括领域框架模型构件模型和应用系统模型)来描述.

SDMC在时间维优化的关键是有效地将定制分离点(customizationdecouplingpoint,CDP)后移.CDP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与订单无关的、面向市场的预测型大规模开发转向面向用户的定制的转换点.推迟CDP可以减少由于用户订单特殊需求而进行定制在时间和资源上的开销.最理想的作法是在交货点定制,即接到用户订单后,及时在用户现场根据用户需求完成产品开发和交付.实现CDP后移,需要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构建好可定制的领域框架,预制足够的可重用构件,为产品定制做好充分的准备.时间维优化可以显着提高开发效率.

SDMC在空间维优化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相似性原理和标准化技术有效扩大构件和框架的优化范围并提高它们的可重用性.在软件行业,大约65%的开发成本花费在重复系统开发上.对不同应用系统进行分解,可以发现存在大量相似性,可以对这些相似性内容进行归类,形成领域内或领域间共享的

6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敏捷软件开发组织

根据SDMC的二维优化模型,显然在一个地区或行业推广实施大规模定制软件要比仅在一个开发单位实施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大规模定制软件的最佳的模式应是在全球范围进行推广实施.事实上,软件行业的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也正在促使大规模定制软件开发扩展到全球范围.如何组织广泛范围内的软件大规模定制?本文主张将敏捷制造思想应用到软件开发中,建立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敏捷软件开发组织.

敏捷制造是为实现企业生产制造的敏捷性,采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以有效和协同的方式响应用户需求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虚拟组织是实现敏捷制造的重要组织手段.虚拟组织是一些相互独立的开发单位通过信息技术(例如互连网)连接的暂时性的开发单位网络,这些开发单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实现技能利润共享和成本风险共担,迎合和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

充的动态组织.根据产品族设计中规划好的领域框架和构件,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分解为不同类型的构件),按照各个公司或公司内某些部门的核心业务能力,动态组合资源、技术和人员最佳配置的虚拟组织.虚拟组织成员接受工作任务后,按照各种合作形式(如供应链式、策略联盟式、合资经营式转包加工式和虚拟合作式等[13])进行合作,在基于Internet的敏捷开发环境下,共享资源和技术,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完成构件开发).根据客户订单要求,将领域框架实例化形成满足订单要求的应用系统框架,并如图6所示,虚拟组织是可重构、可重用和可扩对虚拟组织成员提供的构件进行装配,最终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系统.

篇(6)

记者在签约仪式上了解到,标准院将以多种形式与Bentley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BIM相关软件及解决方案。和此前Bentley与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欧特克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等一样,合作双方希望通过合作,将国际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本土企业的本地化优势结合起来,以赢得潜力巨大的中国BIM市场的先机。

信息化,特别是BIM应用是当前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院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修龙在签约仪式上指出,BIM不仅是现有技术的更新换代,而且将带动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并驱动思维模式的转变。

Bentley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Jean Baptiste Monnier进一步分析说,BIM实现了信息在包括设计、运行和维护在内的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为设计团队各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

根据战略合作备忘录内容,标准院指定下属全资子公司金土木公司与Bentley公司合作。金土木公司将结合自身在建筑设计与工程领域软件开发和推广的丰富经验对Bentley的BIM相关软件产品进行本地化开发,并基于Bentley的BIM核心建模软件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协同工作平台ProjectWise和其他软件平台,结合中国建筑行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BIM协同设计解决方案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开门编标准

篇(7)

国内在RFID中间件和公共服务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依托国家863计划“无线射频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中科院自动化所开发了RFID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架构软件和血液、食品、药品可追溯管理中间件; 华中科技大学开发了支持多通信平台的RFID中间件产品Smarti; 上海交通大学开发了面向商业物流的数据管理与集成中间件平台。此外,国内产品还包括东方励格公司的LYNKO-ALE中间件,清华同方的ezRFID中间件,ezONE ezFramework基础应用套件等。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中间件技术和产品还很薄弱,国内已开展的一些应用,所采用的RFID中间件多是国外的产品,其中有影响的如IBM、BEA、SAP、Microsoft、Oracle、Sun等公司的中间件产品。

综观国外软件产品,其做法多是将RFID技术纳入其现有中间件产品的软件体系中,RFID作为可选子项,如IBM将RFID纳入WebSphere架构,SAP在NetWeaver中增加RFID功能。这种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开发RFID模块的方式,优点是开发工作量小、技术成熟度高而且产品集成性好; 缺点是使得RFID中间件产品变得庞大、推出“套餐”价格高,不便于中小企业低成本轻量级应用。

目前国内RFID应用多处于示范验证阶段,规模应用还没起来,而且RFID应用上线复杂,与企业应用结合紧密,面向企业的应用个性化强,随应用工程开发的是应用解决方案,还不是RFID软件产品。

RFID软件产品应注重统筹发展

针对国内RFID应用需求,我们有必要从分析国内外RFID技术中软件产品发展现状与趋势出发,明确我国RFID技术中软件产品的定位,围绕RFID软件研发的共性关键问题开展我国RFID中间件产品研发,建设RFID公共服务体系,探讨RFID技术软件产品的自主创新与重点突破领域,论证国产RFID中间件产品化的可行性,提出国家对该领域的支持模式和总体发展思路。

RFID技术发展目前以前端设备为主,并逐步走向以软件集成与服务为主导。应该强调的是,RFID软件攻关框架、技术路线、产品体系的设计很关键,因此,国家部署相关课题时,应注意彼此衔接、形成体系,将攻关内容纳入到体系之中。

首先,应该培育通用RFID软件产品。通用RFID软件产品应该是从各种应用软件中抽取共性通用模块形成的。目前,国内RFID软件应用规模小,应用行业有限,因此,国产RFID软件目前还是个性化居多,导致RFID软件产品化难度较大。其次,给予资金扶持。打造软件产品前期投入一般很大,政府需要持续投入才能保证最终实现产品化目标。第三,软件开发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尤其要体现RFID技术优势,如自动采集、事件触发、信息跟踪等。第四,建立面向服务的软件管理模式,在应用中体现整合效果,便于系统发展和维护。最后,软件产品在中国市场不容易得到用户认可,应考虑软件如何与硬件捆绑。

我们主张“通用技术向RFID延伸”,进行软件基础整合的思路。即RFID软件开发要利用已有基础,避免低水平重复,选取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软件与RFID技术进行整合,提升国产软件水平。

软件产品的定位有高、中、低端之分。目前在高端市场,我们很难与国外公司竞争,但可以研制高端软件,来与国外中低端软件抗衡。通过RFID攻关项目,推动国产软件产品水平的提高,实现软件组件可拆分、可配置,提供核心产品模块和二次开发接口,增强接口描述能力。同时,国产RFID软件产品可以首先在应用示范工程上用,免费提品和服务。

在2006年3月举办的一次RFID软件中间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软件产品化有三种模式: (1)示范工程推动。这种模式下开发的软件个性化太强,离产品化要求距离较大; (2)有针对性进行软件产品技术攻关,然后进行推广应用。在这种模式下,产品原型开发出来之后,开发者主动推广的积极性不够,产品得不到快速完善; (3)建立统一的软件体系架构,组织多个团队在一个体系框架上进行协同攻关。这种模式便于打造软件产品,但需要长效组织保障机制,要求组织单位协调能力强,利益分配合理。在现阶段,RFID软件产品化采用“(1)+(2),同时探索(3)”模式较适合。

RFID软件如何产品化

在RFID技术领域,软件产品化涉及中间件和公共服务两个层面,它们具有共性需求,也有自身发展的特点。

1. 如何发展我国RFID中间件?

要研究中间件共性技术,突出通用性,开发适合不同应用需求的中间件。中间件范围很宽泛: 小到一个中间件插件,大到功能强大的中间件平台。因此,我们应该加以明确划分。

按不同功能和性能,中间件可分为可重构中间件、嵌入式中间件、移动中间件、实时中间件、分布式中间件等; 按不同应用领域,可分为面向工业应用的中间件、面向物流应用的中间件等; 按不同技术层次,可分为设备接口中间件、数据管理与集成中间件、应用集成中间件。

要强调中间件产品组件化,分别开发各中间件组件,如嵌入式系统中间件、可重构中间件、实时处理中间件等,通过配置工具快速复合,结合应用推出一系列中间件产品,以及区别不同行业的RFID解决方案。RFID中间件系统应具有自配置能力,对于分布式中间件,提供统一的“容器”支持多中间件协同工作,中间件之间采用标准的接口。

RFID技术是应用驱动的,应从典型应用场景出发分析软件共性需求。对于大型企业,应开发中间件平台; 对于中小企业应用,宜开发“轻量级”低成本中间件产品。

数据管理与集成,关键在于处理海量数据,实现上下游信息共享,保证数据来源、可信度及安全性,提供数据存储与备份、不同应用系统接入。RFID数据描述采用标准格式(如基于XML、RDF等)。在面向工业应用的中间件的开发中,实时数据管理技术很有必要,需要解决多读写器RFID数据实时准确采集、存储与查询,RFID动态属性管理,实时/历史数据压缩与高速查询,实时消息通信,实时事务调度与并发控制等。建立中间件开发标准,遵循标准开发,普遍适配,强调模块化,提供二次开发接口,满足不同RFID应用需求; 针对RFID特点,定义RFID数据模型,加入RFID接口,接入企业应用系统。RFID采集的数据不能都过滤掉,历史数据很重要,中间件过滤器要建立数据过滤规则,可为公共信息服务所用。中间件开发中不仅强调RFID数据“读”,还应强调“写”,即追加信息(保留原字段增加新字段或更改原字段)。信息的读写控制很重要,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如何发展我国RFID公共服务体系?

篇(8)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15

The research of work safety software productization LI tian-le(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Center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Beijing 100013)

【Abstract】With tens of years’ development in work safety software system,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ommon requirements and

processes which indicate a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from custom development to standard productization.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e software productization is the trend of work safety software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customization and productionz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e.The productization development not only lower development cost ,expedites the progress to production, enhances the quality ,but also well cater to the challenge of new requirement from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k safety governance .

【Key words】work safety , customization , productization

0 引 言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中,安全生产领域的软件开发基本是采用定制开发模式,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风险高,已有的软件资产复用性低,造成了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目前,中国软件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软件企业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竞争市场环境,学习全球最佳软件研发流程实践经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正在逐步向产品提供商过渡。安全生产领域的软件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领域知识和软件资产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积累,随着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的不断深化,软件建设的规模也在扩大,建设成本日益提高,软件产品化已成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方向。

软件产品化是将安全生产领域内的通用功能做成软件制品,满足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的共性需求,通过少量的定制开发和系统集成满足个性需求,实现软件开发的低成本、高效率、安全生产领域知识的复用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管理软件的标准化,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1 基于定制模式的安全生产软件开发

软件定制开发模式主要是根据软件的生命周期模型进行开发,其主要活动包括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验收。软件研发部门和业务部门一起进行量化、规约需求,根据双方共同制定的需求开展实施活动,从无到有地开发软件,最终交 付给用户一套软件系统。从本质上说,软件定制开发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服务所具有的无形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和不可存储性的特点,极易造成项目范围的不确定性,这将给双方带来风险,随着项目的进展,这种不确定性也会进一步发展,导致工期延长和预算超支,造成很高的实施成本。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可能会存在一些疏漏,而有些疏漏对用户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弥补疏漏,需要重新设计一些模块,这不仅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会使工期延长和预算超支。系统上线后,由于定制开发的固有缺陷,即用户产生新的需求,这就需要继续定制开发,由于软件没有标准化,软件研发部门往往要保留大量的特定的维护团队,这必然增加了用户的运维成本,也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软件定制开发的主要优势是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主要缺点是大部分项目超出计划和预算,影响软件推广使用的进程,由于软件没有标准化,无法实现领域知识复用,成本偏高,资源浪费,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成本随之扩大,另外,运营维护也需要大量的专有人力资源。

2 基于产品化模式的安全生产软件开发

目前,全球领先的软件厂商,例如ERP领域的ORCAL公 司,财务软件领域的用友软件公司等,均采用产品化的软件开发模式,将行业中一些实现了共性需求的软件代码分离出来,包装成软件组件,形成可以复用的软件代码资产,避免了“重复发明轮子”,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了软件系统的质量,同时,通过少量的定制开发,又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产品化的软件开发模式对用户而言,在项目实施之前,通过对已有的产品了解,可以明确能够实现的和无法实现的需求,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进度。

随着安全生产领域软件建设规模的扩大,建设成本日益提高,产品化开发模式成为信息化建设战略转型的方向,这意味着采用定制开发模式的软件研发部门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行业实践,进行战略转型,同时,安全生产领域知识和软件研发最佳实践也为向产品化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基础。目前,笔者所在的软件研发部门正通过领域知识和软件资产方面的积累,进行安全生产领域内软件产品研发工作,主要是分析安全生产领域的共性需求,例如:全国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标准的监管业务流程管理等,做成软件制品,满足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的共性需求。

3 产品化软件开发的关键活动

产品化开发模式主要有两个区别于传统定制开发模式的关键活动:产品需求管理和专业咨询实施服务。

产品需求管理是产品化软件开发成功的核心。软件就是用户业务需求,而软件研发部门的核心竞争力正是体现在用户需求的把握能力上。一个成功的软件研发部门需要深入把握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共性的和前瞻性的需求,这对产品的设计至关重要,只有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支持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流程管理,才能让研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拥有足够的复用空间,且真正降低软件的成本。软件研发部门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主要来源有以下5个方面。

一是现有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紧密沟通深深影响了软件研发部门认知与诠释用户需求的能力。在软件系统投入使用后,软件研发部门定期走访用户,与用户紧密沟通,了解用户需求,收集用户在使用软件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软件产品的意见和期望,不断总结用户的共性需求和前瞻性需求,随着产品用户群的扩大,了解到的共性需求也会越来越精准反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监管监察部门的共性需求。

二是用户每年的招标书。由于笔者所在的软件研发部门承担着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任,每年都会收到来自安全生产行业内的几十份投标邀请书,核心产品研发小组通过对投标邀请书的分析、研究,可以把一些有共性的需求作为未来产品的候选功能,这些候选功能将作为新一代产品的实现目标。

三是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业研究报告。软件研发部门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论坛、行业研讨会等,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行业内的最新动向。每年核心产品研发小组,都会对产业发展趋势、新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对软件研发部门的未来产品路线进行设计、修正,保证软件研发部门的产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四是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为产品规划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和思路。很多知识是存储于员工的头脑中,软件研发部门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把员工的知识变成组织的知识。

五是国内外同行的发展状况研究。软件研发部门需要不断融入时代主流的技术,给用户更好的体验。软件研发部门和IT领域的主流产品厂商结成合作伙伴,紧跟最新的软件、硬件技术潮流,根据行业的发展,研究最新的技术,并及时挑选适当的技术融入产品,淘汰落后的技术,保持软件研发部门的产品在技术方面保持领先的地位。

软件研发部门通过对上述渠道中获得的需求随时进行分类统计、研究,从中找出可以作为未来新产品的备选需求,使新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并且对很多潜在用户需求也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不但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还降低了对新产品投资的不确定风险,使软件研发部门始终紧跟安全生产行业发展的前沿需求。

专业咨询服务是产品化软件开发模式实施成功的保障。产品化的软件项目实施不同于定制开发的瀑布模型,主要是基于已有的软件产品,通过专业咨询服务,并结合少量的定制开发实现用户的需求,构建新的应用系统。软件研发部门提供的专业咨询服务与成熟的软件产品结合,充分发挥了产品的效能。

专业化咨询服务的项目实施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项目启动阶段、实施规划分析阶段、设计和配置阶段、解决方案验证阶段和解决方案部署阶段。通过五个阶段,咨询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实施中的风险、提高项目进度,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具体如下。

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团队组成项目组,在项目开始的时候,举行该项目启动沟通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沟通项目的范围、期望的结果、定义项目的角色和职责。

实施规划分析:项目组和用户共同进行用户需求的整理、解决方案的讨论和工作范围的确认。这部分工作成果将作为部署阶段的依据。另外,培训部门将根据用户实际的产品知识,提供培训服务。对于产品本身无法满足且涉及产品核心功能的业务需求,如果不能通过配置满足这部分需求,就需要进行产品的客户化工作,对客户化的需求进行需求规约、确认。

设计和配置:项目组进行系统设计,按照用户的需求,和用户共同进行产品的配置。如果需要软件产品通过客户化提供的额外功能,软件研发部门对这些特殊需求进行客户化开发。

解决方案验证:验证配置是否符合业务需求,进行集成测试。

解决方案部署:在这个阶段,实施团队提供软件安装和解决方案的最终验证。这些服务包括:历史遗留数据的迁移、新 的生产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营。

在产品成功上线运营之后,软件研发部门仍需密切关注用户运营中的新需求,通过产品支持和产品升级来解决用户运营中的问题,以确保提供给用户的解决方案发挥最好的效用。研发部门咨询服务方法论如图1所示。

图1 研发部门咨询服务方法论

4 结 论

安全生产领域的软件研发方向是借鉴产品化模式的软件开发思想,研究现有的应用系统,抽取行业内共性的需求,同时,紧跟行业的发展方向,深刻把握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需求的变化,采用主流的IT技术,研发出符合安全生产领域需要的软件产品,通过产品化实现安全生产领域知识和软件研发最佳实践的复用,形成安全生产领域内的专有软件资产,降低项目实施运维成本,提高软件质量,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Roger S.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七版),郑人杰、马素霞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2] 菲利普.科特勒等,营销原理,卢泰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294页。

篇(9)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品茗胜算软件在投标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有很长时间,因此,建立和推行符合行业标准的投标管理流程,有利于规范投标管理流程。品茗胜算软件是目前投标系列产品中功能相对比较齐全、设计比较规范、界面相对人性化的优秀投标产品,为交易各方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和问题解决思路,软件自2004年在浙江试用以来,随着政府公共服务市场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投标市场领域的日趋成熟,投标系统软件在应用中不断得到扩大和推广。品茗胜算软件做为行业领军产品,凭借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优秀的经营管理思路,产品已经在政府采购、贸易、产权交易等不同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目前品茗胜算软件在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品茗软件在目前的应用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和广泛的口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品茗胜算软件产品的功能日趋完善、功能逐渐强大、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诸如产品设计不符合相关的规范、产品可操作性差、与实现需求存在差距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品茗胜算软件与行业规范的关联性不够,软件产品虽然可以实现一些功能,甚至是某些方面达到了国内外的先进水平,产品的行业规范性不够,造成软件产品与其它的服务产品在衔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同时做为国内外领军企业,企业对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做得不够突出,一方面导致产品在市场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不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在产品的规范性的欠缺,导致产品的兼容性差,与其它服务产品或信息系统的协调性不够,增加了产品的管理维护成本,不利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2)产品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招标完备性不够、合同不严密、工单的的衔接不强或出现相互不排斥的现象。如软件产品的功能需求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工程项目名称和项目的实际情况有差别,表述差异、功能差异、缺漏项多等是制约产品得到推广的具体体现。软件产品存在的漏洞容易导致产生合同纠纷甚至是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

(3)软件产品在功能实现上基本可以满足市场上的多数投标管理,缺乏风险分析以及互动管理也是软件在产品设计的缺陷。软件产品在风险管理方面基本上涉及的很少,不能够实现软件产品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 品茗胜算软件在投标中应用的改进

由于品茗胜算软件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领域内的客户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实现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品茗胜算软件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和理念,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根据市场发展规律和行业发展要求对产品进行改进和提高,改变产品在发展中的被动局面。

(1)注重行业规范,不断提升产品权威性。

产品的功能设计要面向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把握行业发展规律,加快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的先进性、规范性。企业在发展中要注重参与行业规范的制定,“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企业掌握了行业制度标准,就可以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这条市场规则对于软件产品来说也同样适用,要起草相关的行业标准化流程,加快软件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使产品的设计与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保持动态平衡。以行业管理的先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需求管理及拓展服务的规范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2)改进现行软件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改造。

虽然品茗胜算软件在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但不能说明软件产品设计的完美性,软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有需求有差异、产品规范性不够、功能不齐全、界面不合理、代码设计不科学、冗余模块过多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3)收集意见反馈,充分利用投标软件。

建立软件问题反馈平台,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确定问题的严重级别和重要程度,保持问题管理动态性,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使用,对于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的软件使用,可以根据建立问题或意见反馈机制,做好总结,确保品茗胜算软件能够在投标管理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使用。

4 结语

品茗胜算软件虽然在国内工程、公共交易、市政改革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依据目前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还处于推行阶段,产品的设计思想、理论基础、编制原则和方法、遵循的行业规则等还有待进一步宣传和提高。同时由于软件产品功能复杂、系统庞大,还需要加强对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监督部门等加强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产品使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有针对性的付诸实施。总之,品茗胜算软件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产品的产生和使用,对于投标管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铁牛,杨乃定,晏鹏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软件项目投标风险评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09期

篇(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体条款如下:

第一条 协议项目和目的

1-1甲、乙双方经过协商,甲乙双方互相结为软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2本协议涉及的甲方产品有:

数字英才et智能化网络培训系统

数字英才et智能化网络考试系统

电力行业专业题库

1-3本协议涉及的乙方产品有:

1-4甲方同意在其市场推广或项目涉及电力企业信息化时优先选用乙方的系列产品。

1-5乙方同意在其市场推广或项目涉及电力企业培训与考核时优先选用甲方的et系统产品。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2-1 为支持乙方,甲方同意对以上涉及的甲方产品给予乙方特别折扣,乙方不需要提前进货或压货(具体折扣,见协议下文)。

2-2 为支持甲方,乙方同意在必要时对以上涉及的乙方产品进行oem定制,包括徽标、图标、色彩方案等所有外观。

2-3甲方同意严格保守乙方的商业秘密(包括价格政策、各类宣传,培训和技术资料、市场策略等),并应严格遵守并执行乙方的市场价格政策、维护市场秩序。

2-4 根据市场的变化,甲方的软件产品市场报价如有调整,其解释权属于甲方;双方的协议价格如有降低或上升,双方将及时协调。

2-5 乙方需为甲方提品资料、宣传资料支持,为甲方提品技术手册、产品演示资料、试用版、产品彩页、报价单及其它宣传品。

2-6 乙方同意不得与甲方在甲方已参与的项目中参与竞争。

2-7 乙方同意在甲方要求下,提供售前项目技术支持,包括演示、方案设计、技术支持等,以帮助甲方获得项目,相关的出差费用(路费、食宿)由甲方承担。

2-8 甲方要维护乙方的企业形象和服务品质,不得进行有损乙方利益的行为。

2-9甲方不得对本协议所涉及的乙方软件及资源进行改变、反编译或解密,对非法复制、解密等侵权行为甲方有协助乙方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义务。

2-10 甲方在其网站上开辟栏目介绍乙方之产品,但在产品介绍中不承诺出现乙方的标识、名称等信息。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3-1 为支持甲方,乙方同意对以上涉及的乙方产品给予甲方特别折扣,甲方不需要提前进货或压货(具体折扣,见协议下文)。

3-2 为支持乙方,甲方同意在在必要时对以上涉及的甲方产品进行oem定制,包括徽标、图标、色彩方案等所有外观。

3-3乙方同意严格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包括价格政策、各类宣传,培训和技术资料、市场策略等),并应严格遵守并执行甲方的市场价格政策、维护市场秩序。

3-4 根据市场的变化,乙方的软件产品市场报价如有调整,其解释权属于乙方;双方的协议价格如有降低或上升,双方将及时协调。

3-5 甲方需为乙方提品资料、宣传资料支持,为乙方提品技术手册、产品演示资料、试用版、产品彩页、报价单及其它宣传品。

3-6 甲方同意不得与乙方在乙方已参与的项目中参与竞争。

篇(11)

计世资讯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统一通信市场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在不断紧缩开支,企业信息化市场也出现萎缩,但2008年中国统一通信整体市场规模仍然超过了51亿元,同比增长62%。

从产品结构角度分析,虽然受硬件设备价格因素的影响,统一通信设备市场仍然是通信市场中最大份额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占到66.8%。而且随着企业用户对于统一通信理解能力的加深,统一通信软件产品与统一通信服务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的认同。与2007年相比,统一通信软件和服务产品市场份额有一定比例的增加。2008年,统一通信软件产品达到市场份额的25.7%,特别是统一通信服务产品,增长迅速,市场份额超过7.5%。

从当前国内统一通信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在综合技术实力方面,根据厂商所提供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中所能够提供的各种沟通方式融合的程度以及每个具体功能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考虑,处于前几位的分别是思科、微软、北电、IBM和Avaya,它们的产品线比较长,产品功能也相对比较全面。

从各厂商在国内的推广力度来看,微软、思科、IBM处于第一梯队,Avaya紧随其后。由于北电和微软结成战略联盟,在市场宣传上具有互相推动的优势。但总体来看,北电的宣传力度不是很强。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在推广工作中也投入很大的力度。其他厂商在市场推广中则略显羸弱。

从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各厂商均在重点培养典型用户。思科是最早将统一通信引入中国的企业之一,在国内的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占据首位; 微软借助其桌面市场地位和强大的市场营销力量,也在市场上占据前列位置; 同样,IBM依靠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影响力,在统一通信服务方面具有突出表现,通过与思科的密切合作,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而Avaya与北电则依靠在传统电信领域模拟和数字语音方面的深厚积淀,获得较好的市场位置。

2008年国内统一通信市场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 通过并购快速完善解决方案

最近几年,ICT业内各大厂商一致认为统一通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都希望及早进入这个领域。由于统一通信代表着电信、软件和互联网三个不同领域的融合,因此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提供统一通信的全部产品,并购成为最为快速有效的提升方式。从2007年起,统一通信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并购风潮。到目前为止,思科、IBM、微软等厂商通过并购使得自己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功能相对比较完善。随着更多厂商涉足统一通信领域,并购还会持续下去。

2. 打造竞合关系应对市场需求

在疯狂并购的同时,各厂商为弥补自身解决方案的不足,在无法以并购进行完善时也通过竞合策略来打造统一的产品联盟。因此,各企业为了真正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完备通信系统,互相合作成为必然。从目前的形势分析,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竞合的发展态势,各厂商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合作,特别是在一线厂商之间,形成“强强联合”的合作关系能够充分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微软和北电、IBM和思科这两个联盟表现最为突出。

3. 统一通信产品功能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