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项目驱动法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9 02:27: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项目驱动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项目驱动法

篇(1)

0引言

测控仪器是利用测量和控制的理论,采用机械、电子、光学等各种计量测试原理及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测量仪器。测控仪器设计课程是对机械设计、微机原理、单片机、传感器、测控电路、信号分析、误差理论等课程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实践性很高。学生通过该门课的学习,应该掌握测控仪器的开发、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1问题的引出

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的现有教学模式存在如下弊端:一是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教育,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对课程的兴趣。二是实践教学不具有系统性,因实践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只能对测控仪器设计的少数环节进行实践学习。三是缺乏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对学生创造力的训练有限[1]。基于此,改变测控仪器课程的教学模式,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项目在课程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是学生围绕项目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主要起辅导、答疑的作用。

2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待解决的问题。项目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一种,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景之中,即在真实世界中应用相关的知识解决特定的项目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吸收、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认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使教学理念的实施更符合人的认知学习规律[2]。

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测控仪器设计课程中的实施

教学中选择的项目应尽可能覆盖测控仪器设计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项目完成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测控仪器设计课程所涉及的所有理论知识,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技能。同时,项目要具有开放性,不同项目小组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选择不同的元器件实现。此为,尽量选择实际的工程项目,可以锻炼学生从事工程项目开发能力,从而拓宽学生毕业就业渠道。因此,选择DGB-5B型电感测微仪的数字化作为项目开展教学活动。电感测微仪作为本院实验室的仪器,在精密测量领域应用广泛。项目的研究内容包含在测控仪器设计课程的不同章节,由不同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在总体设计这一章的课程上完后,项目小组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讨论电感测微仪的数字化的总体方案(单片机还是PC机作为主控单元)。在电路和软件设计这一章的课程上完后,学生可以完成调理电路的设计(模拟电路还是集成电路设计调理电路),AD采样电路的设计(数据采集卡还是独立的AD芯片完成模数转换),软件的开发(开发单片机程序还是PC机程序)。在仪器的精度理论这一章上完后,学生可以讨论如何对数字化后的测微仪进行标定,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下面以其中一组学生实施的方案,简要说明项目实施的过程。该组学生设计的总体方案如图1[3]。线性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剖面图如图2。AD698信号调理电路连接及学生制作的实物图如图3。USB-6002数据采集卡外观如图4。程序采用LabVIEW开发,学生开发的程序界面如图5,程序框图(代码)略。项目完成后,各项目小组将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设计方案、图纸、软硬件整理后,结合项目的心得体会撰写项目报告,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该组的项目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4结论

通过在测控仪器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加强了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了系统训练,有助于学生尝试创新设计和进行科研活动[4],同时,更多的学生通过课程项目的训练,参与到各类竞赛中,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参考文献:

[1]戴金桥,俞阿龙,孙华军.项目驱动法在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83-85.

[2]刘贵云.《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的项目驱动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50-151.

篇(2)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以直流稳压电源为例,介绍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该方法可以推广到该课程中的其它知识点,如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等。

(一)项目的选择。项目的选择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可能覆盖直流稳压电源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如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项目完成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直流稳压电源所涉及所有理论知识,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技能;二是项目要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可拓展性,学生能够在已完成的项目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包括性能的优化、功能的扩展等,如稳压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稳压性能的提高等。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协作精神。三是选择实际的工程项目,可以锻炼学生从事工程项目开发能力,毕业后无需岗前培训直接担任设计开发任务,从而拓宽学生毕业就业渠道。按照以上原则,选择直流稳压电源作为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中的其它知识点,也可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合适的项目,如在功率放大电路中选择扩音器作为项目、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中选择信号发生器作为项目等。

(二)项目的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实施遵循层层推进的原则,按“搭积木”的方法,将项目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包含在不同知识点里,由不同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由浅入深、由小到大,该章节课程结束时项目也就完成了。在整流滤波课程结束后,项目小组可以利用该章节所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讨论如何实现整流滤波环节,以整流电路为例,项目小组要确定选用单向半波、全波还是桥式整流或倍增整流,在确定了电路种类后要选择元件,确定元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和性能,搭建电路后,要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找改进的措施。在整流电路设计完成后,进行滤波电路的选择和设计,讨论采用电容滤波还是电感滤波,各有什么优势,如果采用电容滤波,电容的取值应该多大、耐压性如何,纹波电压多大等,设计完成后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电压值还不能够给精密度较高的电子设备供电,因此需要进一步稳压,这正是整流滤波后续课程内容,在这部分课程结束后,项目小组就可以讨论稳压电路方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确定采用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还是集成稳压器实现稳压,或设计两种方案并进行对比,方案确定后选择元器件搭建电路并进行测试,以此类推,在课程结束时完成项目。

(三)讨论和总结。项目完成后,各项目小组将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设计方案、图纸、电路系统整理后,结合项目的心得体会撰写项目报告,在班级进行成果展示并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该组的项目展开讨论,/,!/如设计方案是否得当,元器件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功能、性能和经济性要求等,项目小组可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对项目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项目的拓展。项目的基本功能实现后,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知识,利用基本知识开展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基本技能,该章节的教学任务也就基本完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对已完成项目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拓展。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项目提出新要求,如功能上的扩展:不可调单向电压输出扩展为可调双向电压输出;性能上的扩展:电压稳定性的提高、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等,通过功能和性能的拓展,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三、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取得的成效。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以下成效:

1.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改善。一方面一改以往课堂上无精打采的状态,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与老师的互动明显增加,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和效率也得到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一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的状态,项目组成员分工查阅资料,讨论项目方案,加强与老师的交流,课后学习的目的性很强,有效地提高了课后学习的效率。

2.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系统训练。因项目选择有针对性,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所有知识点,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所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得到系统训练。另外,项目的实施如方案的确定、元器件的选型、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

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得到实际应用,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老师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拓展。 3.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因为选择的项目都是实际工程项目,所以项目的实施完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因为项目的开放性特点,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无需进行岗前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完成开发任务。另外,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都会得到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尽管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进行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全面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项目驱动教学要求老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教师队伍中具备这种能力人的比例还不高。针对这个状况,可以从两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是较强校企科研和项目合作,可以派遣在职教师到企业挂职,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工程经验;其二是可以聘请企业中的资深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2.项目选择的问题。任课教师参与开发过的项目数量是有限的,不一定是“有意义”的项目,而且不一定适合教学。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要加强校企合作,多培养双师型人才,还要按项目选择的原则认真筛选、规范定题,不断积累,提高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5-01

一、引言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控制电路等知识搭建一个满足特定要求的测控系统[1]。原来的课程设计方式受限于实验硬件设备资源和电子元件的不足,仅进行电路设计,在大图纸上画出原理图即达到设计要求。原来的课程设计选题往往只侧重于测控系统一个方面或几方面的知识点,如有的侧重上位机程序设计;有的侧重采集系统设计;有的侧重控制系统设计;有的侧重单片机与键盘、显示等硬件电路接口设计。学生难以了解该课程的整个体系,难以实现巩固学生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2]。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考核

测控系统课程设计改革是采用项目驱动法,选择几个可以将多个基础课程联系起来,有特定要求的测控系统作为工程项目,让学生在工程项目实践的情境中进行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思维,获得实践创新、综合应用的能力[3]。

1.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根据设计题目及要求,查阅有关资料,理解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了解所需设计的系统及特点等;根据深入分析,进行方案设计,选择所需元器件类型,进行电路原理设计;根据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划分,进行程序编写,完成系统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课程设计考核

成品任务书、电路原理图、软件流程图、系统仿真结果、设计说明书齐全后参加答辩;答辩表现、系统现场演示、成品的完善作为主要的成绩考核依据。

三、项目驱动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选用多通道测控系统设计这一实例,介绍项目驱动法在该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本例采用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搭配合理的电路,设计一款多通道测控系统,主要包括通道选择、数据采集、模数转换、数据处理及控制、数模转换、显示和上位机通信等电路的设计。

通道选择是通过八个按键构建的独立式键盘进行。八路模拟信号是由滑动变阻器分压模拟产生,再经过ADC0809进行A/D转换。转换成的数字量进入单片机AT89C51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将数据送入数码管或LCD中进行显示,显示位数由数据范围和精度确定。数据还通过MAX232芯片进行电平转换后,经串行端口送入上位机进行显示。数据再通过DAC0832进行数模转换,转换得到的模拟量送入执行器进行控制。

软件设计时首先进行模块划分,画各模块流程图,设计模块程序;再进行各模块整合完成系统流程图,设计系统程序。

在Keil软件平台中编写程序,调试后编译生成HEX文件,在Proteus仿真平台下将该文件加载至单片机,点击运行,根据仿真结果进行系统软硬件调试,验证系统功能和课程设计成果。

四、结语

通过几年的项目驱动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不但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针对具体的任务进行设计,同时又能够根据设计结果,巩固理论基础。通过锻炼,学生的项目分析、设计和创新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5年来,在省市和国家各部门组织的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机器人竞赛等各种赛事中,本学院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0项,省级竞赛奖项20余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引言:

相关项目的主要驱动教学是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主要教学相关方法,其主要的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工程实际应用进行密切的结合,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以及主动性。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组织以及引导作用,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具体实验的构思、设计、实现及运行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是当前公认的主要的科学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主要培养方法。开始针对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培养模式以及建筑材料实践教学的目标需要高度的一致,需要决定对主要级土木工程专业部分本科生进行项目驱动法教学改革,未进行项目驱动教学的学生进行对比的分析,因此这就是教学的主要改革效果。

一、建筑材料的课程项目的教学现状

建筑材料是现在全世界上应用最广最多的主要材料,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等。故而,建筑材料和其他学科交叉也比较多,因此学生针对很多材料的生产工艺应用等都需要一些了解,这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时间、资金、资源的主要限制,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也比较单一,实验的数量比较少,分析还没有对比性,实训的主要内容需要与理论课程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脱节,需要对教师依赖性较强,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因为实验项目单一,学生无法发挥主体作用,处于一种“按部就班、照方抓药”的主要学习状态,因此学生想设计一些实验验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困惑,也因此没有条件,也没有场地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二、项目驱动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于教学模式的主要改革,改革前的需要的主要实验教学内容分散,各主要实验项目之间需要相互独立。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目前的工程实际,依据开始由浅入深、并且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设置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课程。笔者建议首先开设一些简单的单项的基础实验,比如建筑原材料水泥、砂、石实验等,还有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来开始操作技能,加深对于建筑材料以及理论知识的主要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以开设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能够加深学生针对建筑材料性能的主要认识。针对这类综合性实验,逐渐分小组完成,每组人数基本为5个人,可以采取自愿组合,也可以逐渐有指导教师指定,每个小组设置核心组长一名,组织小组的所有成员都需要定期的开展讨论,以至于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所需要问题。针对于每一个实验项目都需要确定结合学院实验仪器情况开始由教师指定或者是小组共同拟定的实验课题,比如混凝土的配合比的相关设计、混凝土的耐久性(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硫酸盐侵蚀等)的实验、工业的废渣在水泥混凝土的应用等等,在拟定的题目确定需要初步的实验方案。

指导的主要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实验方案进行主要指导、评价是否真正可行,确定之后就可以分小组进行相关的实验。不论是实验材料的重要准备,实验仪器的主要选择都是需要实施方案的确定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都是由每个小组自主完成,指导教师还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在重点、疑难得重点环节之上进行适当进行指导。当实验基本得完成时,指导教师组织全体学生集中讨论以及点评,总结各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要优点包括得出现的问题,在实验结束之后,需要针对小组得每一个成员都要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逐渐实验报告的撰写并且项目实验结果借此给定学生实验成绩。

三、考试方式得改革内容

教学改革进行之前,因为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是固定并且单一而且成绩得评定相关得主要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提问以及实验报告完成相应质量。根据多组次实验项目得相同,因此实验报告还有雷同现象比较的突出,学生抄袭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问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问到,因此学生成绩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偏差。通过这样教学改革,针对建筑材料实验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主要改革。

开始改革之后,如果学生成绩的评定需要实验操作的技能、实验报告以及文献查阅的能力包括实验讨论表现四部分构成。实验的操作技能还要根据学生在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进行充分的评定。查阅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已经布置的主要实验任务,查阅的能力需要进行的检测项目以及检测方法,这样针对整个项目小组需要共同评定。实验的主要讨论表现就是针对项目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并且需要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合作能力包括创新能力以及工作态度进行主要评定。实验报告中基础技能部分进行全部的学生按照操作步骤书写,综合的实验部分就是每个项目小组各自撰写的任务。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体系需要更具体、减少了教师的主观评分比例,这样学生就需要表现自己的能力,自然在实验过程中逐渐付出主要的精力以及更大的努力。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要意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老师和学生通过主要实施科研项目中的全部以及部分实际工作从而进行主要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意识、有组织、并且系统的完成的一件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设计或者是产品,针对具体的情景中需要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项目驱动法理论在国外诞生,这些年来在国内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广泛关注以及研究。则针对研究成果显示,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要学习兴趣,开始促进学生活跃、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理论体系逐渐联系实际,主要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能夠表现出职业能力素养,大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能够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逐渐选择适宜的机械专业本科生完成的重要课题,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余指导方式,希望能够让学生要在完成项目的主要过程中逐渐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逐渐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为了进行培养工程型、应用型的自主创新学生,主要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能够改革的优化。项目的驱动实践主要教学改革,逐渐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开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把本文通过笔者的主要切身实践经验,对于建筑材料的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了主要的相关研究以及分析。

参考文献: 

[1]尹健,李益进.《建筑材料》教学改革实践[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9(5):47-49. 

[2]李晨洋,刘东,赵晶.基于MIT模式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0,36(22):220-221. 

[3]范伟丽,武桂枝.《建筑材料与检测》的教学改革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4):59-61. 

篇(5)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也就是“项目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工作”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在该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项目工作”完成后获得相应的教学知识和实践能力。“项目工作”主要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工作任务,在进行项目驱动法教学时,按照具体的实施环节进行,一般分为情境创设、问题牵引、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

二、项目驱动法在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应用探析

1.项目设计

根据高职服装专业的课程安排,选取符合项目驱动法的专业课程,然后将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中加以应用。首先,确立项目驱动法以“项目工作”为核心,因此,在设计项目驱动法教学时,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需求,将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

2.情境创设

在项目实施前,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给每个学习小组安排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小组成员完成各自学习任务的同时,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学习情境一般是以问题牵引或工作任务的形式进行设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进行学习情境创设时,一定要注意所学习的“项目工作”内容与课程学习内容相适应。

3.实施计划

学习分组与项目任务确定以后,就要针对不同级别的任务,创设出特定的工作情境,做好项目任务的分解,从而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在具体的实施中,采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各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工作期间,对涉及项目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理论知识,教师安排时间进行集中讲授。在每次计划实施后,都布置一定量的理论作业和实训作业。在小组同学完成项目工作以后,按照项目工作的实施进度和教学进展,写出相应的实训报告,巩固学生的项目实训效果。

4.效果评价

项目驱动法效果评价以过程考核为主,最终成绩为辅。简单来说,就是在项目驱动法教学当中,采用平时成绩+考试成绩+技能考核结果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重点突出职业技能的考核。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发言情况、交流情况等,技能考核主要包括学生项目工作完成后的项目成品,考试成绩就是学生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成绩。根据各部分考核结果,按照各部分比例,评价每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

三、做好项目驱动法教学改革的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改革观念

项目驱动法在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下,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因而教师要改变对教材的认识态度,不再以专业教材为准,而是将教材作为项目驱动法教学的参考书,整个教学过程根据项目进度要求,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打破学科界限

实施项目驱动法,教师一定要对服装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实施项目时,也可以跨多门课程,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提高,在教学项目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项目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也在综合性学科领域拓展中完成岗位熟悉,增强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重视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加强教改管理

高职院校重视服装教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三方面开始,首先是加大投资力度,在院校中增加图书资料种类和数目,为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理论参考;其次,加强高职院校服装专业项目驱动教学的校企合作,为学生的项目实践找寻新途径,给更多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机会;最后,突破教学常规,允许学生在项目实践时,打破学校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多变的教学环境下完成项目工作。

篇(6)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环境条件下,学生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3]。

我国部分高校一直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积极推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些特有的创新教育及人才培养方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和问题,集中体现在系统性不够,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师资队伍匮乏等方面[4]。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迫切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生培养方案和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大力开展工程实践教育,加强实践软硬件条件建设,提供更多动手和工程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测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和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技能与应用能力,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测控专业知识庞杂,既涉及机械,又涉及光、电及计算机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测控学生实际应用中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一、测控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在当前高校僵化的实践课程培养体制下,再加上目前学校师资和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测控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理论知识传授偏重,与工程实际应用脱节,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工程应用相联系,不利于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二)由于测控专业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及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难以找到合适的实践创新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生产实习、毕业实多具有参观性质,走马观花,难以深入,实习效果差,创新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三)高校大量扩招导致实验室设备硬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多采用验证性实验,开放性不够,自主性缺乏,创新条件不具备,这种被动模式造成实验效果不佳,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提高,课程设计、毕业实践课程脱离实际,理论设计偏重,评价机制单一,学生缺乏能动性。

综上,现实困境导致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对测控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索势在必行。项目驱动法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已经逐渐引起各学校、学生的重视。

二、项目驱动法在测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测控专业知识庞杂,只有通过项目,才能把各学科的知识学习紧密结合,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培养勤奋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精神。项目驱动与工程训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高于工程训练,其更强调集成性、实践性、主动性、创新性。它用项目开发作为主线,把相关理论知识融入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动手实践的平台和时间,按照工程实践的要求,层层推进,由上至下,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对各模块进行剖析、分解、集成等,直至项目得到完整解决,并按照工程实践的要求进行项目验收。该方法已经在测控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很好地应用。

项目驱动法的实施过程:在实施项目驱动法的过程中,学生要完成项目,首先,进行项目分析,资料搜集,综合调研。其次,进行方案论证,确定方案,设计出满足项目要求的机械结构及电气软硬件系统。再次,对机械及系统样机进行加工制作,之后进行软硬件集成调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系统。最后,进行项目验收,包括设计说明书、项目答辩、项目图纸、样机产品、样机功能演示等内容的验收。

项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树立工程意识,提高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一个项目的完成,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多名学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有益于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说明书的编写与答辩幻灯片的制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现场答辩可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提高测控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项目验收机制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增加压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短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三、项目创新平台建设

(一)针对测控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创新项目。实践教学分布在大学各个学期,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应进行不同的项目选择,只有精心设计各阶段的项目,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核心知识教学阶段,应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项目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或应用性,因地制宜、难易适中,同时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既保证学生在现阶段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满足大学生挑战自我、挑战困难的内在要求。

项目本身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调整,项目驱动法实施成效取决于项目考核与验收的力度和实施方式。每个实践教学阶段项目来源及项目的作用和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阶段及来源

(二)将理论教学与项目参与有机结合。在大一、大二阶段,测控专业主要学习机械、电子类、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激发对机械结构、机电结合等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数学、力学、电工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有利于对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各种学科竞赛作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作品的制作容易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认识与兴趣,形成优良学风,并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大三、大四阶段,测控专业主要学习包括检测、控制理论、测控系统、PLC、虚拟仪器及单片机应用等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程设计模式理论偏重,动手能力得不到训练,流于形式。采用项目驱动法后,学生每人一个项目,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方式实施,学生真正学和做,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三年的课程设计改革,笔者所在学校测控专业基于项目驱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运行效果良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也可鼓励测控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学科竞赛,如“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智能车涉及外形机械结构设计、电路系统设计、传感器信号采集、自动控制等知识。首先,根据传感器的类型(如光电传感器、摄像头、磁电式传感器),确定单片机数据读取方式,将赛道信号采集后送入单片机进行分析与处理,然后按照一定算法驱动电机与舵机进行加速、减速、转向等操作,软硬件高度结合,同时智能车的性能还与整车机械结构的好坏有关,包括悬挂系统与舵机系统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的安装位置等。在制作、调试智能汽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利用机械、电子、光学、单片机等专业知识,不仅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了深入探索的求知欲。

(三)建立制度保障机制,提高参与者主动性。要有效发挥项目驱动法在测控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实施项目驱动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导师项目。要给学生的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如对获得学科竞赛较好成绩的学生和老师进行物质奖励,把学科竞赛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联系在一块。学生可以以竞赛作品作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设计内容,获得相应的学分;把参加学术竞赛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优先条件等,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导师课获得相应的课时补贴,竞赛结果作为职称评审和平时考核的优先条件。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参赛热情和钻研精神,改善学校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语

将项目驱动与测控专业理论教学环节合理结合,将项目开发引入到测控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可以有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符合我国目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的实践体系与环境。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不仅可以提高测控专业学生学习机械、电子、计算机、光学等方面理论课程的积极性、趣味性、挑战性和深入性,而且可以全面培养测控专业学生在科学技术、实践动手、个人与专业素质、团结协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实实在在培养测控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测控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林,吴智泉.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44-47.

[2]苗素莲.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大学学科体制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03):97-99.

篇(7)

0 引言

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工程概念的引入,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已经从原来简单的程序实现发展到现在的系统性项目开发。而软件项目的开发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应该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这几个阶段。因此,现在的软件开发是个多目标、多任务的系统工程。

同时,基于微软的.NET开发环境进行软件开发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包括软件工程、页面技术、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编程等。

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技术进行系统性地软件开发,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这里提出采用一种高效的、更系统化的、可实现多任务集成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运用到.NET相关课程和实训教学中。

下面就“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法作详细介绍。

1 “项目驱动”教学法概述

“项目驱动”教学法包括两层含义,即“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更具体的内涵是项目需求引领下的多目标多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是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的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形式,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一书。[1]

“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总结个人经验而不断重构个人的理解和知识的过程。将认知的重组看作是完成学习过程中的要素。这种认知的建构观点把注意力集中于个人的同时,并不否认社会互作用的重要性。[2]基于这样的理论,“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目标作为指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及教学环境设置为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服务。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2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

因为“项目驱动”教学法仅仅将教师授课等传统的“自上而下”教学法作为辅助,故该方法一般只适合于注重实践的综合性课程,而像离散数学、算法分析、数据库原理等基础理论性课程并不适合采用。所以有必要在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之前分析一下该方法在特定课程中的可行性。

首先,从.NET相关课程的特点看。.NET开发所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开发等。这些课程都比较注重实践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部分大多是分散的浅层知识点,不一定需要教师系统地讲授,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自主性学习而获得。这些课程特征刚好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相吻合。

其次,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层面看。一般高校都将.NET开发相关课程安排在大二之后,在这个时间点,学生应该已经系统地学习过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原理,而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刚好是学习.NET开发不可或缺的知识。当然,这一点需要高校在制定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先修课程规定。

最后,从教师素质角度来看。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整个教学环境中的作用降低了,恰恰相反,“项目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其不但要求教师要掌握.NET开发所涉及到所有课程内容,还要求教师能融会贯通这些课程知识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到项目中。甚至,有高校在给学生做企业化的相关实训指导的时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企业开发流程和规范。

3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需求为最终教学目标。根据这个原则这里设计了下面的具体实施步骤,并且已经运用在本人指导的暑期技能实训中。

3.1 明确项目需求

包括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其中,用户需求是软件工程技术领域的问题,这里主要明确技术需求。如在.NET开发项目中,主要涉及到C#语言、、等技术。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完成。

3.2 知识准备

在明确了项目需要的技术之后,下面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安排需要补充的技术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在开发软件项目过程中的技术支持者,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技术文档。当然如果有的技术学生比较陌生或者比较难掌握,教师就应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高效地讲解,不求全面,只需将重点放在与项目相关性较高的内容上。这里最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个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3 项目设计与实现

这一过程是整个“项目驱动”教学的核心阶段,也是体现前面知识准备成果的阶段,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积累开发经验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因为学生普遍缺乏项目开发的实战经验,故需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完成项目的分析和概要设计,给出项目的概念模型并组织成文档,作为将来学生自主完成开发的依据。

接下来是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分组原则是“自愿、协作、高效”。教师进行适当人员协调。

然后以开发小组为单位,学生运用已学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知识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并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详细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综合各小组方案的意见得到项目的物理模型。

最后就是各功能模块的实现,由学生独立完成。当然,可以视项目规模适当地将项目模块分配到开发小组。如果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还可以由教师详细指导学生去完成一个典型模块。

3.4 项目评价与考核

最终的项目评价可以和课程的考核结合起来,项目评价分数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而项目的评价需要考查项目最终的功能、界面及文档这几个方面,其中项目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可以分配较高比例的分值。

项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特别是像界面设计部分。因此教师应该有一个尽量详细的统一评分标准,并事先公布出来。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4 总结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指引,在学生自主地分任务分阶段完成整个项目的同时,综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该方法非常适合像软件开发这样的综合性的、注重实践的课程,许多工科专业的应用型课程都适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加学生的项目实战经验,为将来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打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芳.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NET网络应用课程开发实施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7:102-105.

[2]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意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22.

[3]朱文耀.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11:163-164.

[4]王玉萍,黄于欣.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初步探索[J].科技前沿,2008,7:53,117.

篇(8)

一、前言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整体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学习《PhotoShop》的目的为了能够学会对图像的综合处理,使其能够完成如广告设计等应用。

二、《PhotoShop》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PhotoShop》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必修的课程,所以《PhotoShop》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中比较成熟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会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始终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以下两个点造成的。

(一)学生学习兴趣高,但主动学习能力弱

《PhotoShop》的学习内容丰富,很多内容都能很好地与实践生活相结合。所以,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高。但是,现在的《PhotoShop》课程授课,大部分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即枯燥,虽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是大型的项目操作繁琐,往往造成学生不主动学习和主动发现问题。

(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弱

现在的《PhotoShop》授课过程中,每一个菜单和工具,教师都会让学生做一些具体的实例。这个过程,学生似乎掌握了全部工具的使用,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完成较大的设计项目却难度很大。往往这些时候,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综合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

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现在在《PhotoShop》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推崇采用项目驱动法来进行教学。

三、项目驱动法教学及其优势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为目标,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项目为目标,然后将项目进行分解,使之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然后再让学生以项目为目标,主动地去学习相应的知识,教师加以讲解,以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分解为如下所示:

项目选择―项目分析―项目分解―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展示―项目评估。

以我在《PhotoShop》课程制作汽车海报的授课为例:

第一步,设立本次学习《PhotoShop》的目标,展示最终效果要求。

第二步,分析海报中各种效果所应用到的知识点及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第三步,项目分组,成员相互讨论。

第四步,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项目进度表。

第五步,学生实施计划,教师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项目完成进度。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新的知识点,加以讲解。

第六步,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项目,都集中起来加以展示,并对学生的完成进度情况进行点评。

第七步,参考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和点评。

具体授课过程如下表所示:

项目驱动法汽车海报制作教学过程表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项目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加强了师生的交互性,让教学过程变成双向交流过程。

在项目驱动法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并与教师进行探讨。这样就将整个《PhotoShop》的教学过程由单向的灌输变成双向的交流,从注重教学环境变成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素质教育”到“素质和能力教育”的转换,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目的性强,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很强的成就感。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每一个过程,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有具体的完成。而学生在学习和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完成。在这过程中,他们能够很容易获取到学习后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3.注重培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一个整体的项目完成为目标的,这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而且要求学生有能够将每个知识点加以应用,并形成一个整体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大局意识。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项目驱动教学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在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让教学过程更为完善。

1.项目的选择必须有质量和贴近生活

教师在项目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有质量,因为这关系着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问题。一个好的项目,才可以尽可能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才难达到授课的目的。而贴近生活的项目,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励他们一步一步往下继续主动学习。

2.项目的分析、分解和计划阶段,教师一定要多加以指导

一个项目的实施的好坏,前期阶段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项目的发展方向,才能保证授课过程和学生学习实施过程不背道而驰。

3.项目的实施阶段要严加督促,保证学习进度和项目实施进度按期执行。

毕竟来讲,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积极主动学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授课老师不断地去督促和提醒学生。否则,一旦前面的进度没有完成,后面就难以为继了,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学习计划和项目完成计划。

4.项目评估要到位

学生每完成的一个小项目,都要进行详细的评估,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更好地加以教学。

四、结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目的。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仅适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而且适合于其他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的授课。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它毕竟还是个新生物,还期待我们更多地发掘它的优点,挖掘它的潜力,让它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国兴.面向2l世纪加强商业院校计算机实践环节教学探讨.电子高教研究,1995,(4):51-53.

[2]陈国兴.计算机在商业中应用教学探讨.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报,1993,(1):16-19.

[3]田济民,牛龙平.电子商务教学研究与实践[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8):116-l19.

[4]孙投.电子商务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宛[J].教学研究,2004,(3):26,70.

篇(9)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它是师生通过一起完成实施一个整体的项目,实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而达到双重提高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基础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利用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结合而详细设计的任务作为平台来进行教学的。对学生来说,任务驱动法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对教师来说,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索,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条件

任务驱动法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学的被动学习模式,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学生为主体,任务务为主线,教师为辅导。它是以任务制定目标,所有相关教师都全程参与。

(一)任务驱动法适用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型的比较先进的课程模式,但不等于说它适合于所有的课程。任务驱动法的适用范围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以技能培养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如果不顾它的适用范围,盲目使用,只会适得其反。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往往要根据园林企业的实际绿化项目案例对学生进行指导,具有操作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特征,所以是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的。一个完整的绿化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发要包含分析、设计、施工等环节,需要很长的时间,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仅仅利用自身的时间和技术是很难完成的,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完成,因为项目开发前景、项目市场调研、项目资金运行以及项目进度掌握等方面是企业的所擅长的。这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效率。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

由于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非常需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积极地、活跃地、大胆地进行思维,可以自主制定园林工程项目实施的计划、方案和进度,自主选择可行的实施项目、自主建立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可以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把处理项目的能力展现给学生,把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为了这种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教育资源和设施应向学生开放。

(三)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专门的师资队伍。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注重实际的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能力力和创新能力为任务的,对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实践经验的要求比较高。要顺利实施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必须要有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门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操作技能、项目经验和职业素质都对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效果有很大影响。只有学校拥有专门的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实施好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所以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十分必要。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原则

要想利用好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必须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需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全程参与的原则和过程可逆的原则。

(一)全员参与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下,所有的相关人员都要参与,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课程设计不再仅仅是任课老师的事,而是全系老师的共同工作。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自己一个人,不再是自己一个人苦苦摸索,而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是任务驱动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全程参与的原则。

使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教师就不能仅仅指导某个课程设计或者某个教学环节,而是参与到教学的各个过程和所有环节。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不再被动等老师讲授。学生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有参与一些课程设计。

(三)过程可逆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课程设计可以向后看,也可以向前看。但有需要时,可以修改上学期的课程设计,以使整个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如果不坚持过程可逆的原则,就不能完善项目的流程,影响项目的进度和可行性。

三、任务驱动法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施

把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把握任务驱动法实施的条件和原则,还需要把握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的原则。

(一)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的原则。

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包括可行性原则、职业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三个原则。一是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应该贴近园林工程实际,并且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也就是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必须坚持可行性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项目就无法实施。二是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应该符合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性质,体现出岗位技能和职业特色,坚持职业性原则。三是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应该坚持发展性原则,因为园林工程在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和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不坚持发展性原则,就会使项目脱离时代的步伐。

(二)基于驱动法的园林工程课程项目的确定。

园林工程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基本工程地形塑造、园林给排水工程、园林土方工程、水景工程、挡土与景墙、假山与置石工程、园路、园桥与广场工程、园林供电工程、园林建筑工程、绿化工程、仿塑与雕塑。应用驱动法来确定园林工程课程项目可以设计包含教学大纲全部内容的六个项目,然后再给每个项目下安排科学合理的操作环节。设计好实训环节之后,就需要进行考核方法的设计。在考核方法的设计上,可以采用项目化任务的方式,以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动态化的综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园林工程课程的实践性的特征。比如,综合成绩的考核可以由项目技能操作任务考核、期末考试成绩以及平时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的项目技能操作任务的成绩应该由工程项目各个任务的成绩组合而成,各个任务的权重和分数要依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期末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一个学期总体学习成果,期末考试成绩占三分之一以下的比重较为合适。平时成绩由课堂问答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两部分组成。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法适用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的实施需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需要专门的师资队伍。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全程参与的原则和过程可逆的原则。在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实施任务驱动法,应该要在掌握园林工程课程项目设置基本原则的情况下进行,确定园林工程课程项目及其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张志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高职学生反思学习[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3

篇(10)

作者简介:詹瑾(1976-),女,江西南昌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古俐明(1962-),女,广东梅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66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06-02

数据库技术是当今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1]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应用极其广泛。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理论逻辑性、实践性都很强。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数据库技术”课程的特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一、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数据库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脱节、缺乏实践锻炼、考核评价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表明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尽合理,[2]导致学生在数据库实际应用方面缺乏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笔者经过多年教学观察,发现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与前导课程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材只注重理论的系统化,联系实际较少,而且内容更新速度慢,许多新技术不能及时纳入进来,[3]学生普遍感到过于抽象。实践中多采用验证型实验,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如何创建数据库、数据表、字段等操作规则。[4]在这种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知识点的用途不是特别清楚,影响理解和学习兴趣,实训知识点与其他前导课程的关联比较少,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开发语言相结合,出现脱节现象。

2.内容缺乏组织,与社会需求脱节

教学知识点联系不紧密,对学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对理论掌握既不牢固也不深入,对数据库技术缺乏整体认识。学生所设计的数据库表结构逻辑性较差。学生不能具备设计一个合理、完备、优化的数据库的能力,与社会要求的数据库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数据库课程中引入了项目驱动法,在教学上仿真软件企业项目的开发环境,通过完整的软件项目案例实践,使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既掌握所学知识点,又学会将数据库与开发语言技术相结合。在教学中需要重新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将项目任务分解为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师与学生互动方式,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项目驱动法概述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与要求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进行的多次、分步骤的教学活动,[5]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作、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项目驱动法的实训教学,就是按软件工程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仿真软件企业开发实际项目的过程,把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体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逐步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互动协作,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与一般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法更加系统,既具有引导性又具有学习的承接性。

在项目驱动下的实训教学中,强化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必须在关键步骤、关键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交互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具有主导性,体现在创设学习项目情境、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活动、评价和考核等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使之按特定职业发展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第二,学生具有主体参与性,体现在利用项目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创作等方面,学生在遇到项目问题并解决的过程中,不但能掌握专业的程序设计技能,还能体会到学习和研究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思辨能力以及初步创新能力。

三、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适当的软硬件资源基础,还需要教师建立良性的教学互动和监督模式,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明确清晰的指导,教师能够密切掌握学生学习进展,客观评价学生,全面培养学生在理论、创新、工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笔者在数据库实践教学中,以任务为中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组织教学环境

确定实验室及其网络环境,在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库管理软件服务端、配置软件SVN、项目管理软件、指导性文档等,在学生计算机上安装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客户端、前台开发工具、测试软件等。

2.设置合理的项目任务

从经典案例或真实项目中收集项目案例,项目任务分解的粒度要合理适当,增加设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其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项目各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实验指导,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紧密切题的设计思路。

3.建立讨论模式和学生互助机制

篇(11)

二、基于项目驱动法的单片机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

项目驱动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要求,选择合适的学习项目,在各个项目中穿插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循序渐进,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主动完成项目中的每个任务,最终完成项目,达到学习目标。这是采取项目驱动法的意义所在。

根据笔者学校学生学习情况,笔者结合技校单片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单片机课程进行项目设计如下表。

三、单片机课程项目教学实例

现在以项目1中的任务二――单向流水灯设计为例,讲述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一,发放任务书。首先让学生了解本次任务目标是完成单向流水效果显示,即灯从P1.0口的灯到P1.7口的灯逐个点亮。

第二,学习单片机硬件结构。教师讲授单片机以本课程的教学中常用的AT89C51为例,包括功能、引脚排列及其相关应用、最小系统是哪些、包含哪些部件、最小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用途。

第三,教师讲授C程序的基本结构、C51的数据类型以及C语言的基础语句。

第四,学生用Proteus仿真软件绘制流水灯电路,注意不要错漏元器件,并且不要重名。

第五,按照步骤一中流水灯的花样要求,在Keil仿真软件中编写程序并编译,编译无误并生成以学号为名的HEX文件,下载到Proteus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在ISIS软件中双击AT89C51、载入HEX文件、仿真、正确的现象应该会出现八个流水灯流水的效果)演示效果,并进行程序调试,直到效果达到任务书要求即完成调试。

第六,软件调试达到任务要求的流水效果后,分组协作研究电路布局―按照电路领取元器件―插件焊接,制作单向流水灯电路。

第七,学习烧录器的应用,并利用烧录器烧录程序至电路板,接通电源验证电路与程序的正确性,验证是否符合本次任务中程序设计的要求效果。如果不符合,小组协作利用万用表检查电路焊接是否出错,同时检查程序是否存在问题,改错后再烧录验证,直至排错达到任务预期效果,完成任务。

第八,项目结尾。每小组讲解本组项目完成情况,展示成果,分析项目过程中的难点与问题,分享其中的收获体会,提出下次项目应注意的事宜,交流经验提升自己。同时教师和其他小组对演讲的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每组完成项目任务书,并上交任务书和完成的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