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妇科普查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一是根据省市“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县实施方案和每年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确定各部门职责。二是成立由县卫生局、妇联、财政、工会主要领导组成的“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解决项目活动中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与合作问题。统一协调全县已婚育龄妇女每两年一次常见妇科疾病体检工作。三是成立由县妇幼保健所妇产科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业务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基层业务人员的培训、下基层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等。四是各乡镇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和专业技术小组,制定“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组织开展项目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一是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召开了动员大会,县卫生局分管局长作重要讲话,并对下步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并对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培训。二是利用当地媒体广泛开展普查普治的意义的宣传,如在畲乡报刊登《致广大已婚育龄妇女的一封信》、项目进展,在当地电视台播放普查通知等。三是卫生系统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如制作横幅、版画、上街开展咨询活动、社区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组织责任医师、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分片包干入户逐一核对已婚育龄妇女并宣传发动,发放《致广大已婚育龄妇女的一封信》及普查通知单至每家每户,开展面向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性病、艾滋病、生殖健康、妇科疾病防控等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妇女树立健康的生活新理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三)加强培训、规范操作。一是集体培训,对各乡镇从事妇科健康体检的人员就妇科普查的技能、档案的填写、操作规范等一一作了培训,同时邀请了市妇保院专家就“妇女常见疾病的诊治”做专题讲座。二是个别培训,对基层从事妇科健康体检的人员技术上达不到要求的安排到我所专业科室为期30天以上的进修学习,由主管医师带教,提高她们的专业技能。三是规范体检资料;为所有参加检查的妇女建立全省统一的健康档案,登记入册,对检查后及时反馈检查结果,重大疾病如诊断为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颈间变等患者及时专册登记,做好随访和双向转诊工作。四是及时总结分析;每季度末及时上报“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报表,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五是加强技术指导;县妇保所专门抽调骨干技术人员(包含妇科、检验人员)组成技术指导队伍深入各个普查点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四)统筹运作、全面开展。一是全县设立包括县妇保所在内的25个检查点,以便育龄妇女在居住地就近点检查,检查档案及时反馈户口所在地管理。二是尽量与查环查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相结合,既节省了医疗卫生资源,又便利群众。
(五)加强管理、严格督导。一是加强项目督导;县卫生局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项目督导,对项目开展的程序、使用材料、档案的统一和填写、重大疾病随访、追踪等进行检查。二是加强经费管理;农村参保女性省政府补助的项目经费纳入县妇幼保健所专项经费管理,每季度根据各地上报的报表和考核结果,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拨款,不符合要求给予整改意见,并扣留款项。目前到帐资金14.0万元,已下拨到各检查点10.8060万元。
二、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到2008年6月底止我县相继在全县22个乡镇组织妇女普查工作。全县已婚育龄妇女34871人,共检查已婚育龄妇女14127人,其中农村妇女11842人,城镇就业妇女2272人,低保妇女13人,普查率40.51%,查出妇科患病人数7040人,检出率达49.83%,高出全省检出率10.28个百分点。主要疾病患病情况如下表:
*
妇科患病以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宫颈中度以上糜烂占前列,性传播疾病如尖锐湿疣、淋病等占了一定的例数,这些疾病与个人卫生、性卫生观念等有密切关系,而且其发生大多数人无自我症状,通过普查后,对检查出的疾病均分别给予及时的治疗和随访追踪,对早发现、早诊治妇科常见病和进一步控制疾病的蔓延起了很好的作用,并将有关保健知识宣传到个人,不同程度提高了群众防病意识。
三、项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在该项目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在实施过程当中,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政府的经费投入不足、免费服务项目单一、满足不了群众需求。目前省政府给于每例农村参保已婚育龄妇女每人10元钱的补助,免费检查的项目就妇科常规和白带常规检查。一是对基层来说,简直杯水车薪,以目前现状,除购买必要的材料外,因卫生院设施不全,技术力量不够,都要送出去培训或外请技术人员协助开展,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可以说是铺开的摊子大,但收效甚微。二是对诊治医师来说,检查内容太单一,以至部分疾病均打问号而不能确诊,如在妇科检查的同时结合宫颈癌筛查、盆腔B超等更有利于一些疾病的及时诊断。因为作为妇科医师都非常清楚,开展普查的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宫颈癌的筛查,况且其在妇科检查当中是非常顺手,一代而过可以做的事,非常方便,但其没有列入常规免费检查项目,其普查意义存在缺陷。三是对广大妇女来说,能免费检查的项目太少,自费检查的意识又十分淡薄,常常令她们检查后失望而归,满足不了她们的需求。
(二)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制约着项目工作的开展。目前农村卫生院医疗设备和妇科、化验技术人员尚十分缺乏,如显微镜多是老的设备,不适应目前普查的开展,而且乡卫生院没有化验医师、乡镇妇产科人员有助理执业医师以上的仅18人,平时诊治妇科疾病的机会不多,缺乏一定的技术经验,在当地没有技术上的信誉,很难开展普查。此外,全县5家中心卫生院,除一所在县城内中心卫生院外,其它4所卫生院妇产科和保健人员仅1-2人,本辖区内开展妇科健康体检尚存困难,如要承担其它乡卫生院的普查相当困难。由于农村医疗资源不足,今年以来能与该项目工作密切结合的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也尚未开展,至今三分之二以上的乡镇妇科体检尚是空白。
(三)缺乏多部门配合,组织发动力量不足。一是大部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女职工健康体检在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这些单位检查后无档案保存、无登记、无统计,所以具体数据不能掌握。二是基层缺乏政府部门的组织发动,避开查环查孕工作与妇科体检相结合,仅靠卫生业务部门单枪匹马,实在太薄弱,难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农村妇女流动性大、保健意识落后等制约着项目的开展。我县已婚育龄妇女34871人,已检查人数14127人,检查率仅40.51%,主要存在以下原因:一是因我县农村经济贫困,已婚育龄妇女大量外出务工,记录在档的就11560人,因她们长年不在本县,致使不能组织检查。二是部分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落后,观念陈旧,认为妇科普查是丢人现眼的事,拒绝检查。
四、项目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免费服务项目,有效整合卫生资源。一是以目前妇科免费体检项目来说,是有缺陷的而且也满足不了群众需求,政府应加大经费上的投入,扩大检查项目和检查对象,如增加宫颈癌的筛查、乳腺癌筛查,将免费检查人群扩展到低保人群和城镇无单位的居民,尽量满足广大妇女的需求。二是查环查孕工作的服务对象、农民健康体检的部分对象均是已婚育龄妇女,政府部门是否能有机地结合这两项工作,理顺环节,可以让育龄妇女少跑弯路、节省卫生资源。
二、做创业的女性 进一步推进“巾帼建功”活动的开展,把广大女教师、女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谋求发展中来,组织动员全辅导区女教师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拼搏进取、岗位成才、岗位创业、岗位创优、岗位建功活动,促进行风建设和教育发展。不断激励女干部、女教师的进取精神,在学期中开展 “讲学习比进步,讲政治比觉悟,讲正气比党性,讲理想比贡献,与时俱进争一流”,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职能作用,自加压力,勇于争先,创一流工作业绩的活动。本学期又有两名女教师发展为预备党员。女教师争开研究课、公开课共计100多节。还有二、三十篇论文在《滨湖教育》、《无锡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青年教师》等区、市、全国级刊物上发表或各级评比中获奖。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156-02
Result analysis of general survey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n Linquan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ZHANG Hong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Station of Linquan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Linquan 236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status of women in Linquan coun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586 cases had been done to the general survey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1.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specific diseases was listed as follows:the breast disease made up 32.4%,the vaginitis made up 24.1%,the chronic cervicitis made up 17.4%,the adnexal diseases made up 3.8%,the uterine fibroids made up 1.9%,the pelvic inflammation made up 1.5%,other diseases made up 1.2%.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family planning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in order to institutionalize and standardize the popular and benevolent project of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that benefits women's health.In this way,the reproductive health level of women in our county can be raised.Guided by health education,survey combined mass treatment,efforts should be done to reduce the prevalence of various women's disease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women in our county.
[Key words] Gynecological diseases;General survey;Reproductive health
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对妇女定期进行妇科疾病调查治疗非常重要,它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良恶性肿瘤。妇女病调查对早期治疗妇女病、降低患病率、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011年临泉县城区已婚妇女第二季度的妇女病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年第二季度在临泉县计生服务站接受体查的已婚妇女共586名,其中20岁~118名,占20.1%;31岁~290名,占49.5%;41岁~126名,占21.5%;51~67岁52名,占8.9%;来自城区企、事业单位,银行,学校等共41家单位。
1.2 调查方法
由专人负责填写临泉县妇女健康检查表,进行简单体格检查,抽出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阴道分泌物涂片、盆腔B超、红外线乳腺透照检查等。妇女常见病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1]。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既往史(重要脏器病史),乳腺、子宫、卵巢疾病史,月经史(初潮、经期、周期、经量、有无痛经、末次月经、绝经年龄),避孕方法等。
2 结果
2.1 患病情况
586名妇女中,各妇科疾病患病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654,P = 0.000)(表1)。
2.2 年龄与妇女病患病的关系
各年龄段妇女病患病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
3 讨论
3.1 城区妇女健康的主要障碍
本次调查妇女病总患病率为82.3%,高出国内报道63.3%的水平近20%,由此可见,我县城区妇女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各种妇科病,仍是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加强妇女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妇女患病率,是做好妇女保健工作的关键[2]。政府应加大投入,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妇女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生殖系统疾病普查普治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3]。将妇女病调查、普治这项惠及广大妇女健康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县城区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是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探索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和生殖健康防治相互促进的一个发展途径[4]。
3.2 城区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在各种疾病的患病率中,本次调查显示,乳腺疾病排在所有单一疾病患病情况的第一位,其患病率为32.4%[5]。乳腺疾病虽属外科范畴,但与女性内分泌及生殖健康密切相关。乳腺疾病的高发原因可能是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工作、学习,使精神紧张、压力较大,导致内分泌失调。同时,产后不哺乳也是乳腺疾病高发的因素之一。而乳腺增生者的癌变率较正常妇女高5~18倍。提示我们要改变常规妇女病调查以生殖器相关疾病为检点的固有思维模式,在加强生殖保健服务的同时,将乳腺疾病的检查与防治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加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治疗乳腺增生症,并定期随访,以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病率。
3.3 不同年龄段妇女干预的重点有所不同
不同年龄段妇女疾病谱有所不同。生殖系统疾病在50岁以下各年龄段患病率高,这是因为该年龄段处于生育旺盛时期,性生活的机械性刺激、流产、分娩、引产、置宫内节育器等对宫颈的损伤以及月经期、产褥期保健不妥等因素所致。也有研究提示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在子宫肌瘤发病及生长中起了重要作用[6]。50岁以上年龄段的患病率均低于其他年龄组,是因为该年龄段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性生活频率减少,没有妊娠结局的影响,但这并不等于该年龄段的妇女健康状况就好,因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更年期疾病和身体其他系统的有关慢性疾病应被引起关注。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迅速增高,30~50岁年龄段为高发年龄,多无或很少有自觉症状[7]。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营养过于丰富,影响了内分泌,促使卵巢功能过度旺盛有关。因此应根据妇女年龄特征和疾病谱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妇女保健服务,对育龄妇女以提供生殖保健服务为主,对中老年妇女则要提供更年期保健服务和慢性病防治服务,这样才能提高服务效果,切实改善我县城区育龄妇女的健康水平。
3.4 促进妇女健康的重要手段
健康教育可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另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了育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能力。正确预防和及早诊治生殖道感染有重要意义,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是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五”科技规划“三大工程”之一[8],针对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各种疾病的患病情况,我们制订了我县城区妇女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把常见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做成宣传彩页,结合健康教育处方,让广大妇女了解更多的妇科病和其他常见病防治知识,自觉、自愿地支持和接受妇女病普查普治这项工作。对所有参检的妇女均建立健康档案,对检出异常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跟踪,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同时积极治疗以宫颈炎、阴道炎为主的各种生殖道疾病。教会妇女自我检查方法,使其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普查、普治相结合,多措并举,努力降低各种妇女病的患病率,提高本县城区妇女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徐萍,桂月娥,郭练,等.8144例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4-15.
[3] 荣增红,顾红媛,梁春英,等.青海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8):473-475,478.
[4] 苗红,赵红岩,罗丽,等.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知识状况及治疗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220.
[5] 徐惠明.5102例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098-3099.
[6] 周鸿,朱槿.上海市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女近5年妇科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3):177-179.
[中图分类号] R31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20-02
Affect the reproductive health of rural floating population analysis of potential factors
CHEN Chenxing
(Qiaotou Town 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of Donggu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523,China)
[Abstract] The impac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underlying factors of reproductive health approach, which mainly includ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of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was inadequate,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ccessibility is poor, subject to family planning is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education, labor intensity over large and poor health habits, knowledge of contraceptive measures in the area bound. To this end w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flow of population, family planning, rural management,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floating population reproductive health policies, regulations, doing well in rural mobile family plann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improve reproductive health, protection of migrant organizations, increase the technical staff training and operational guidance.
[Key words] Floating population; Contraception; Birth control; Sexual knowledge
众所周知,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贫困现象,是典型的弱势人群。同时流动人口的生殖保健状况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流动人口不易获得常住人口享有的生殖健康保健相关服务;流动人口成为城市预防和保健的真空地带[1-3]。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在严重威胁农村流动人口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影响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有必要了解农村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农村流动人口健康的对策和措施。
1 当前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现状
笔者2008年在全国多个地区对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流动人口未婚有过性生活的人群中,使用过避孕节育方法的比例为55.2%;未婚者使用过或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避孕方法为,其次为避孕药、安全期以及体外排精等;流动人口未婚妇女对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如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较低,正确使用率也较低[4]。同时有38.5%的人不知道最易怀孕的时间;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中高达55.2%和60.1%不知道最易怀孕的时间;已婚人群对上环的认可度较高;男女对的认可度均较低,同时女性的认可度低于男性[5]。已婚外来务工人员中大多数是夫妻双方共同决定避孕方法,通过计划生育干部宣教和建议后自愿采取方法的占33.3%。其他的一些研究却发现,65%左右调查对象的避孕措施是由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指定的,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使用的比例很低[6]。同时笔者在某市农村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场所,开展“未婚青年生殖健康调查”,结果显示15.0%的未婚女性回答至少有过1次人工流产;在有婚前的女工中,50%左右的工厂女工有意外怀孕,而25%左右的服务行业女工有意外怀孕现象;同时2006年北京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1%的对象有人工流产史。2008年,上海的调查显示,30%的已婚农村流动人口,21%未婚流动女性有人工流产史[7]。
2 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潜在因素
2.1 农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各地农村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对流出人口计生工作不重视,对去向不明难管的流出人员不闻不问;一些流入地对流入人员的计生管理只收费不管理,或遇到困难躲避,甚至撒手不管;还有一些地区对外出人员的婚育节育证审检、发现以及落实双查、节育措施等基础工作不扎实,对外出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双查不到位,管理失控较为突出;一些制度尚不健全,属人属地管理责任不明,责任难以落实。
2.2 受计划生育教育程度明显偏低
农村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她们缺乏基本的生殖健康和生殖保健知识。很多农村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在月经期和产褥期没有禁忌性生活,不利于她们的生殖健康。对月经期和产褥期性生活的禁忌情况,在不同文化程度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禁忌率增高。因此,应加强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了解生殖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她们的生殖健康[8]。同时一些青少年流动人口在生殖健康方面的态度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同龄异往、性病、艾滋病、生活技能等方面,流动青少年人口的态度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在同龄异往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流动青少年人口认为在谈恋爱期间会发生性关系;对于婚前现象,他(她)们表现出了很强的认同感,对于“只要恋人彼此相爱,在婚前也可以有”持赞同态度的比例在一半左右:在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方面,相当比例的流动青少年人口表现出了明显的歧视态度。因而,加强对流动人口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2.3 劳动强度过大和不良的卫生习惯
当前农村流动人口一般从事劳动力强大的工作,繁重工作使之无暇考虑自身的生殖健康状况。其次,相比城市人口来说,农村流动人口居住地区缺乏应有的洗浴条件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繁忙季节,尘土、汗水、病菌夹杂在一起隐藏于体表,遇上经期或,产后或其他情况,致病物质就会趁虚而入,引发生殖器官炎症,不及时治疗,继发上行感染,很快累及整个生殖系统。
3 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制定相应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政策、法规
农村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等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的《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共同成为我国维护、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三大法律支柱。另外,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0-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又如《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管理条例》、《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规或法规性文件为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 做好农村流动人口计生宣传和教育
健康教育要适应农村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要结合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保健、疾病和健康的突出问题,要根据他们的保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如根据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提供通俗易懂的科普性读物;开通青年生殖保健咨询热线电话;社区内定期向外来人员宣传生殖保健知识等,以此提高他们的生殖健康意识和知识。要宣传计划生育法规,宣传妇女儿童保健,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预防接种知识和相关要求,使他们能改变传统观念,自觉接受卫生保健服务,逐步适应及融入城市生殖健康保健环境中。
3.3 健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保护组织
根据《妇女保护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要求,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各单位工会、妇委会等群众组织,尤其是要加强对个体私营单位、农村行政村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妇女保健网络,使全市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逐步实现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对妇女病普查专项经费的投入,督促各单位将妇科疾病防治经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总之,随着性观念的改变,加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处于性活跃期的育龄农村流动人群容易发生婚前和婚外,且存在商业和多性伴的现象,而农村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还不健全,农村流动人口性健康服务可及性差。未婚农村流动人口女性恰是性健康服务高需求人群,提高她们的性健康水平面临严峻挑战,在今后必将是一个多部门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何琼.产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5):298.
[2]杨森焙,贾桂珍.流动人口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01,14(2):31.
[3]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等.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158-160.
[4]曾序春,洪福昌,罗斌,等.对深圳发廊妹人群的跟踪调查.深圳蓝皮书:中国深圳发展报告(2008)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91.
[5]赵更力,张小松.中国部分城市流动人口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生殖健康状况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05,14(5):268-271.
[6]吴久玲,郭素芳,熊玮仪,等.人工流产妇女中家庭暴力现况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285-1287.
一、选题,项目着眼整个系统
项目化管理开辟了湘潭发电工会“项目管理”的新视野。工作“项目化”的思维比以前的工会活动安排更突出以系统来思考,湘潭发电主要把握三个要点,提效点就在项目系统的设计和方案的择优,重在“集团一盘棋,管控一体化,项目一条龙”:
第一,系统思考把焦点扩大到整体而不只注意到部份与细节。
第二,系统是相互关联与回路式的因果关系,而非直线式因果。
第三,系统思考要兼顾到改变的整个过程,而不能只看片断的结果。
2012年湘潭发电工会一个新项目――送健康工程“立项”。选题范畴设定在为“企业好”、为“员工好”两个集合的交集内容。从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到分析矛盾、方案择优,讨论经过了几个来回。
工程建设项目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投资前的可行性研究是否正确。要求提前分析投入与产出,几年收回投资,风险大小,能否赢利。然后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称之为前期工作。同样,工会提前半年对于2012全年工作的布局、项目选题、可行性分析下足了功夫。
与项目开发一样,工会事前充分收集情报,最大限度地集智集力,准确地提出问题,科学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工会对公司背景,员工需求和企业需求情况,以及实施机会进行了详尽调研。一方面,工会了解到部分运行职工、管理人员上班长时间监屏,坐的时间长,回家后不少员工受电视、电脑乃至读书的影响,一坐又是几个小时,交流少了,运动少了,“宅男”“宅女”多了;另一方面从职工体检来看,加入高血脂、脂肪肝群体的员工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三,人才是企业的财富。送健康就是保护企业员工,就是保护企业的精英、人才。2012年,集团公司启动管理提升活动,向管理要安全、要效益、要发展。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健康的员工,一个精进的企业需要精力充沛的员工。湘潭发电工会认为健康正是企业强基固本的要素之一,因为人只有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够提升管理效益。工会巧妙地把“争创”主题与“健康”主题系统地联系在一起,在“送健康”课题上打造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愿景、方向和焦点。
在项目策划上,如何把“送健康”目标具体化、数量化、目标化呢?我们从预选的诸多方案中择优综合出一个新的方案。工会按照系统思维在子项目的相互关联、回路式递进的模块上系统安排。工会将送健康工程分解为8个子项目(见图):
一是组织职工两年一次健康体检、女职工妇科普查工作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为女职工购买两癌保险,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健康权益。
二是加大职工书屋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好书推荐等方式,关注职工心理健康需求和文化素养需求。
三是以健康讲座普及健康、养生知识。
四是建设完善体育场地。
五是每月开展一次户外体育竞赛活动,将重技能型比赛变为重群众普及型运动。
六是依托文体协会创新协会活动方式,调动职工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提高的积极性,有效地丰富、活跃公司职工的业余生活。
七是通过组织策划、经费支持等方式,发动各分工会、部门和班组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灵活的职工文体活动。
八是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抓好工会文化阵地建设,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人为本,凝心聚力”的健康理念。
以上各项文体活动起到团结干部职工、凝聚人心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作用。
“送健康”工程子项目模块结构图
观察这8个子项目,文武相济, 形成一个系统,缺一不可。项目系统由组成系统的子项目组成。这些子项目由比它更下一层的子项目构成。8个子项目又形成相应的两个子系统,系统分等级层次。每一个子项目的开展都有奖品激励机制的推动力,又为“送健康”情景式氛围造势,造势人气效果反过来影响每一个子项目活动的施导,子系统与子项目互相支持,互动造势,联系到整个过程。子项目可以分开进行,也可同时开展,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子项目。“项目化”侧重于网络式的结构,区别于常规组织体系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二、做题,众人拾柴火焰高
2011年,大唐湖南分公司试行《党群项目管理办法》,文中明确“集团一盘棋,管控一体化,项目一条龙”,打造创新创效平台的运作模式。管理办法对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是将当前的发展任务逐一细化为具体项目,大力推进“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责任党员、一个工作计划、一揽子措施一抓到底”的“六个一”项目运营一条龙管理模式,以确保目标、责任、措施落实到位。
公司工会对照此管理办法列出了项目工作重点,把“送健康”建在项目上。以最直接的方式让广大员工了解和参与其中:“推行健康科普讲座”、“探索月度体育娱乐性竞赛新途径”、“开展文体协会自发锻炼活动”……公司工会为项目组、各分工会设定了多个“送健康”工作重点项目供选择,以工会文体部为责任单位,以工会副主席为项目经理的工作组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进度、时间要求、质量标准、预期效果等,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并积极采取宣传、群体引导、理念灌输等方式,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起到了“融会贯通”的作用。
工会在推行项目化管理中还推行“五确认一兑现”管理方法,即“确认目标、确认问题、确认措施、确认责任、确认效果、奖惩兑现”。 逐步构建起由公司工会统揽全局、各个项目单位为责任主体的协同推进机制,使项目推动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标杆、攻短板”提升能力水平。工会学习耒阳电厂文体协会经验组织员工自发组队锻炼。同时全面梳理项目管理各个领域,从精神状态、学习态度、方法手段、团队精神等方面,全方位查找问题和差距,制定提升措施。对查找出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对不能马上解决的疑难杂症确定责任人研究分析,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并逐步落实。比如,以前工会比赛项目太技巧化,有些员工怯场不参与。如羽毛球、篮球等,参赛队员多局限于厂内高手队列之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工会改变思维模式,改变了活动方式,在追求“技术比赛”还是需要参与者增多、锻炼更多人选择了后者。广泛采取了跳绳、踢毽子、套圈、投篮等群众参与性强的集体体育娱乐活动。
凝炼“强体健魄”的项目文化。在大唐集团同心文化的指引下,工会对项目文化进行提炼总结,积淀构筑起了独具特色的“强体健魄”项目文化。主要体现为争创意识、健康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等多个方面。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项目的“运筹机制、组织机制、管控机制”等也逐步完善。项目的有效实施,引导广大员工投入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大潮中。特别是户外体育月赛活动,对比今年9月份与3月份参加的人数,自发报名参赛的人数多了4倍,其中机关分工会每一个部门都派队参加,多达18个队。也就是说由从前以分工会为单位组一个队参赛,变成了以部门为单位组多个队参与。
三、算题,技术与经济不分家
创造的价值划不划算,我们要算一算。工程建设项目是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实现其特定功能的一次性事业。同样,工会对所立项目要依据项目实施计划编制相应的费用控制计划,确定活动费用基准并保持稳定性。同时进行项目费用测算、分析费用偏差,进行趋势预测,及时采取防止偏差产生的有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如同工程建设项目一样,项目化管理必须树立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思想,不仅要看技术,更要看经济上是否合理,克服管理人员重技术(形式)轻经济的倾向。特别是工会活动费用的掌控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合理和有效。不能动辄就要求名品牌器具、服装,我们应反对形式主义,贪大求全,过高过“洋”,随意提高活动费用标准。比如,湘潭发电工会充分挖掘电厂新村现有场地资源,节省包场费用。在开展400多人的毽子比赛、跳绳比赛中未要求统一队服,而篮球赛因为球员交错争球须分清甲乙丙就统一了队服。
四、评题,项目评估回头看
项目评审以每个项目自定的实现目标为关键标准。工程建设项目评估主要从业主的立场出发,评价盈利能力,衡量工程项目的所费和所得。工会项目评估也要对应参考衡量项目的成本花销和所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时间效益,以及自我设定的目标是否实现。项目评估回头看,要看该项目的实施是否在融入企业中心,是否在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能力上取得新的进步,是否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湘潭发电工会在项目评估工作中先找到衡量指标,再收集基准数据与事实。然后进行分析,找出理想与现实有差异,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分工会实施成绩评比排序,选出优先给予积分奖励推动项目深化。湘潭发电“送健康”项目施导一年以来,有三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人多了;二是看病住院的在职员工少了;三是对养生知识了解得更多了。一位员工听完《健康讲座》后恍然大悟,“原来每天烧开水后还要揭开壶盖多敞几分钟气,排除氯化氢等有害杂质”,“原来这样清洗可以去除蔬菜上的残留农药”。这些变化均直接反映了管理提升,间接地支持了企业建设。
一是围绕提高广大妇女科技、文化和健康知识,开展巾帼科技文化卫生宣传活动。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组织她们深入城乡基层,为群众传播农业、文化、健康知识,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下乡授课、专业培训等形式为广大妇女提供服务和帮助。组织县农牧局巾帼科技志愿者为__镇__蔬菜基地、__乡__村蔬菜基地的蔬菜种植户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先后培训妇女6期300多人次。县妇联每年与县卫生部门联合,举办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企业、社区,为广大女性朋友送去日常保健知识,开展健康义诊;县卫生系统巾帼志愿者,每年通过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健康检查、妇科病的普查和义诊,不断服务儿童、服务家庭、服务孤寡老人,用真情传递温暖,用行动奉献爱心;__街道办文化街社区组建的巾帼文艺宣传队积极参与庆“三八”文艺汇演、全县健排舞大赛、广场文化月系列演赛活动,特别是深入“双联”村送文化下乡10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天早晚,活跃在县人民广场的3支巾帼文明队伍,构成了我县妇女群众自娱自乐、全民健身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是围绕扶贫助困,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组织100名巾帼志愿者参加全县“学雷锋,做好事,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启动仪式,拉开了今年志愿者活动的序幕。发动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献爱心活动,“六一”期间,组织爱心妈妈、家长、志愿者等社会资源,为贫困家庭、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的子女及孤残儿童提供家庭教育、爱心资助、亲情关爱等志愿服务,结成帮扶对子158对。举办了巾帼创业明星“爱心助残扶弱”活动启动仪式,万通公司经理__、__幼儿园园长__、__美容会所创办人__等巾帼创业明星慷慨解囊,捐款5000元和价值2000元的学习用品,资助了30名贫困女童。__镇、工业园区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到各自所属乡镇的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共铸和谐”献爱心活动,为老人清洁房间、打扫卫生、义务健康体检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__街道办__街社区妇代会组建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她们以社区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居家养老等志愿服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三是围绕环境保护,开展绿化美化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全县广大巾帼志愿者通过开展新家园建设行动,整治卫生,栽花植绿,用勤劳和智慧净化、绿化、美化家居环境。3月12日植树节,各乡镇、__街道办妇联都要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开展“植树护绿、美化家园”活动;县园林绿化管理所巾帼志愿者发动全县广大妇女当好植绿、护绿的宣传员,争当播种绿色的使者、保护绿化的卫士;县保洁公司巾帼志愿者,对县内重要路段的卫生死角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美化了城市环境。
四是围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开展巾帼维权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三八”维权周和“12.4”法律宣传日,通过设立法律咨询台、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心理咨询服务。在今年的“三八”妇女维权周期间,组织各级妇女组织开展了“亿万家庭学法律,户户平安促和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广大巾帼维权志愿者走上街头,为广大妇女群众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16人,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1.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建立了巾帼志愿者招募制度、活动管理制度、评选表彰等制度,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管理,保证了巾帼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
2、发挥优势,壮大队伍。充分发挥妇联网络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等优势,按照“志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原则,采取组织招募的办法,动员女党员、女干部、女知识分子、女私营业主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形成了资源共享、载体共用、优势互补、工作互动的共赢态势,
惠及广大妇女和弱势群体。3.注重特色,打造品牌。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妇联的重点工作、社会公益事业、服务基层群众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特色服务,积极打造巾帼志愿者服务品牌。一是送文化。利用广播、远程教育平台、板报、公示栏、标语、宣传彩页等媒介宣传,宣传环保、法律、卫生、家教等知识。各乡镇巾帼志愿者利用农闲时节,借助“妇女之家”这个平台,开展科普文明宣传活动、乡村文化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家园。二是送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会议、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妇女学习,让妇女群众从中受益。通过组织女科技工作者与农村致富女能手牵手,为农村妇女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三是送温暖。利用“三八”、“六一”、“母亲节”等节日,开展巾帼志愿者与贫困母亲、留守流动儿童“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为贫困弱势妇女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四是送信息。发挥“巾帼示范岗”作用,加强妇女组织与妇女群众的联系,联系巾帼科技志愿者向农村妇女送科技;联系巾帼教育志愿者向留守家庭送温暖;联系巾帼文艺宣传队向农村妇女送文化;联系巾帼卫生志愿者向农村妇女送健康;联系巾帼法律维权志愿者向农村妇女送法律。通过城乡妇女共建,实现城乡妇女互动、互联、互建,促进城乡妇女统筹发展。
一是巾帼志愿者人员结构不够平衡。在整个队伍中,具有专业知识的巾帼志愿者比较欠缺,针对一些目前社会需求较大的维权、家教、科普、卫生保健等项目的巾帼志愿者人数相对较少。
二是专业服务水平不高。除了医疗、科技等少数几个系统的巾帼志愿者因为职业关系具备一定的专业服务技能外,大多数巾帼志愿者还是从事比较简单的、缺乏一定专业技术含量的“大众性”志愿服务工作。长期下来,部分巾帼志愿者感到比较枯燥,参与活动的热情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是开展活动的参与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活动主要是依托妇联组织、各单位、各部门组织的专题活动进行,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志愿者服务人员主动参与服务的意识不够强。
四是巾帼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比较困难。自愿性、公益性、民间性、无偿性是巾帼志愿服务组织最重要的属性,这给管理带来了困难:在管理方式上,志愿服务组织对于巾帼志愿者的管理是一种柔性的、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不可能有刚性的纪律要求,行动缺乏约束力;在活动参与上,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有比较固定的作息时间,一部分巾帼志愿者工作属于“倒班”性质,她们中很多人有时候就不能参加巾帼志愿服务,导致了活动的不稳定性。
五是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是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志愿服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自身不产生经济效益,无经济保障其运行成本。目前,我县巾帼志愿者行动的资金主要是靠各单位支持,数量十分有限,因此,大规模的巾帼志愿者行动以及巾帼志愿者工作的未来发展因资金限制而受到影响。
通过近年来的巾帼志愿者活动情况来看,要把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必须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来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按照“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建设、事业化发展”的要求和“规范管理、拓展服务、特色建设”的工作思路,努力建立一个“党政支持、妇女组织牵头、上下联动、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格局。
一、机构准入监督管理制度1
二、人员聘用聘任管理制度1
三、人才培养管理制度2
四、财务监督管理制度2
五、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3
六、药品监督管理制度3
七、质量控制管理制度4
八、绩效考核管理制度4
九、行政工作管理制度5
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5
十一、信息统计管理制度6
十二、行业作风监督管理制度6
十三、民主评议管理制度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运行管理制度
十四、行政管理制度8
十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8
十六、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团队制度9
十七、财务管理制度10
十八、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10
十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11
二十、物价与计量管理制度11
二十一、药品管理制度12
二十二、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12
二十三、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3
二十四、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13
二十五、消毒管理制度14
二十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4
二十七、信息管理制度15
二十八、档案管理制度15
二十九、后勤管理制度16
三十、医德医风管理制度16
三十一、社会民主监督制度1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管理制度
三十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18
三十三、传染病管理制度18
三十四、免疫规划制度19
三十五、健康教育制度19
三十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20
三十七、地方病管理制度20
三十八、职业病管理制度21
三十九、儿童保健工作制度21
四十、妇女保健工作制度22
四十一、孕产妇保健工作制度22
四十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制度23
四十三、精神卫生管理制度23
四十四、老年保健工作制度24
四十五、社区康复工作制度24
四十六、全科门诊工作制度25
四十七、首诊负责制制度25
四十八、双向转诊制度26
四十九、健康档案管理制度26
五十、处方管理制度27
五十一、病案管理制度27
五十二、急诊急救工作制度28
五十三、留观制度28
五十四、家庭病床工作制度29
五十五、综合病房工作制度29
五十六、护理工作制度30
五十七、执行医嘱及医嘱查对制度30
五十八、护理文书书写制度31
五十九、门诊咨询工作制度31
六十、注射室工作制度31
六十一、治疗室工作制度32
六十二、中医工作制度32
六十三、口腔保健工作制度33
六十四、检验科工作制度33
六十五、功能检查科工作制度34
六十六、药房调剂工作制度34
六十七、饮片调剂制度35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制度
机构准入监督管理制度
1.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可行性、选址和建筑设计合理性。
2.审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监督检查专用标识使用。
3.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登记、执业变更和年度校验。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服务。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诊疗科目及设备配置。
6.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
7.监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有隶属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体化管理和非隶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管理。
人员聘用聘任管理制度
1.按照本地区编制部门核编标准,每年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总量、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用制管理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聘人员相应岗位的执业资格、任职资格及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医师定期考核及护士岗位再注册管理情况。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聘人员获取工资报酬、津贴和享有国家规定福利待遇的执行情况。
6.每年第一季度核查上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考核结果落实人员岗位调整及解聘、辞聘情况。
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培养规划、年度计划及组织实施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人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情况,及建立继续教育档案和获得的学分登记情况。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度安排卫生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的计划及落实情况。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情况。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落实情况。
6.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专项基金的使用情况。
财务监督管理制度
1.每年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及会计人员合理配备落实情况。
2.每年第一季度审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本年度财务预算报告。
3.每年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工作进行内审。
4.每年至少两次核查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收入足额上缴、经费支出范围、支出标准落实情况;核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
5.根据国家统一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收费标准,每年至少两次不定期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科目收费、检查项目收费、常用药品收费情况及价格公示的落实情况。
6.每年检查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收费、药品和物资核算管理等各项财务工作。
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及执行情况。
2.每年第三季度审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年度预购置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品目、数量和经费额度。
3.每年审查固定资产“三帐一卡”制度落实、设备使用登记、日常保养和维修记录。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租、出借固定资产的数量、用途,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益。
5.统筹协调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
6.监督审核因技术问题确需报废、淘汰的固定资产和已超过使用年限而无法使用的资产。
药品监督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管理制度制订及执行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药品目录、按规定实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情况。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出入库、核销、盘存等工作流程的规范性。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的包装、贮存、保管和药品有效期内使用情况。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登记、报告、处理、封存情况,定期公示监测结果。
6.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毒、麻、的管理、使用,处方医生的资质、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知晓情况。
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质量管理部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及保障落实措施。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和知识知晓情况。
3.每年至少一次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工作质量、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及基础质量指标达标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岗位练兵活动。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风险防范预案与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6.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投诉的登记、报告、处理、分析情况。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1.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状况、服务功能、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和社会满意度,每年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考核。
2.评估、公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办法及实施措施。
4.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聘用人员业务水平、工作绩效、职业道德和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考核的落实情况。
5.每年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情况。
行政工作管理制度
1.每年第四季度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年度工作总结、绩效考核的落实情况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2.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会议制度的执行情况。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与辖区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协调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任会议;必要时召开紧急会议,及时传达相关政策精神、研究解决出现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做好会议记录。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重大事项、突发事件请示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请示,应在三个工作日之内予以答复,做好回复记录。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的医疗、治安、消防、水电、设备、建筑环境、信息安全等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演练及应急物资的贮备情况。
5.监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医疗、行政、人事、财务、计量器具档案和文书的归档与管理使用情况。
6.不定期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值班制度落实情况。
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1.全面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医疗安全、特殊药品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用电、防火、防盗、防爆、中毒)。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情况;特种职业工种经培训持证上岗情况。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用氧安全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落实情况、使用记录和定期检测情况。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院容院貌、科室布局和清洁卫生。
5.每年至少两次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关医源性感染各项监测指标及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全员医源性感染知识培训情况,并通报检查结果。
6.每季度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登记制度、警示标识、清洗消毒、收集、存放及运送的执行情况。
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信息统计工作质量,满足社区卫生工作需求,并提供业务指导。
2.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计信息原始记录,各种医疗登记、医疗质量统计、信息资料的收集、保管情况。
3.监督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执行情况,统计信息需有相关部门批准。
4.监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构建、升级、维护工作,保证软件、硬件安全。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种法定统计报表及信息统计资料上报的及时、准确、完整性。
6.对所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应做到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行业作风监督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行业作风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医德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全员行业作风岗前培训制度,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销售、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违规违纪事件。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收受医疗设备、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务人员利用各种方式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或其他馈赠的处理结果。
6.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定期考核,并建立医德医风考核档案,考核结果与聘用、晋升职称以及评优挂钩情况。
民主评议管理制度
1.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民主评议监督管理组织建设,评议制度、评议方案及实施情况。
2.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价格等满意程度进行测评的情况。
3.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议的情况。
4.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通过各种媒介对民主评议结果进行公示的情况。
5.监督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主评议结果与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挂钩的落实情况,并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的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运行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制度
1.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为社区家庭和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各项卫生工作指标。
2.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及各专业防治、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
3.每年第四季度完成本年度工作总结及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4.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每年至少检查一次执行情况,并提出可持续改进措施。
5.建立请示报告制度。遇各类重大事项及突发事件,及时向主管领导、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
6.建立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科主任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协调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和精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部署具体工作。
7.建立总值班制度。机构每日设专人负责处理医疗、行政事宜,并及时传达上级指令、处理紧急情况等。
8.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服务信息、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服务价格;向职代会公开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等。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按服务人口合理配置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及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人员,制定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标准。
2.建立全员聘用聘任制度。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实行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签定聘用聘任合同。有法定执业资格要求的岗位,受聘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岗位合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3.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岗位考核以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和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实行月绩效考核和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的依据。
4.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聘用人员调整其岗位;对不同意调整岗位,或者虽然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与之解除聘用关系。
5.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居民需求及机构内人员状况,制定5年人才培养、梯队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做好总结。
6.有计划地安排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及到上级医院进修提高,每年底对实施情况进行自查。
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团队制度
1.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团队,按照所辖区域、常住人口、服务功能与任务等情况,分片包干,落实管理责任制。
2.积极开展社区卫生诊断,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社区卫生诊断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
3.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履行合同条款,开展分类、分层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
4.健康管理团队应实行五个统一:文明用语、着装胸卡、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出诊装备(出诊箱和出诊车)统一。
5.在所辖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公示健康管理团队人员的姓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接受监督,并应保证团队进入家庭实行健康管理的服务时间。
6.对健康管理团队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结合管理户数、管理质量以及管理对象的满意度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财务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落实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严格执行会计内控制度和各项财会制度。按要求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算。做好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物资核算。
3.根据国家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合理收费,保证应收尽收。
4.规范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严格现金管理。收费处、住院处等必须每日结账交款,所有业务收入的现金,一律于当日送交银行。
6.严格执行支票领取、使用相关规定及程序。遗失支票,应立即报告。
7.财会账目做到日清月结。记载清晰,数字准确,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妥善保管各种账册、凭证、报表等。
8.加强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下拨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或变更使用性质。
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1.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独立法人机构,财务独立核算。中心和站实行一体化管理。
2.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全部收入足额上缴区(县)财政专户。
3.全部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包括经常性支出(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工资及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和专项支出(设备购置、房屋修缮、房租、公共卫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专项经费)。
4.药品每月盘点结算,按时上报区(县)财政,与中标企业统一结算药品费用。
5.经财政部门批准,在银行开立一个一般帐户,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收缴,此帐户不能发生支出业务;开立一个基本帐户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算。
6.实行收支两条线后不再进行结余分配,不再继续保留事业基金和提取专用基金(包括修购基金、福利基金等)。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三账一卡。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核实,作到账账、账卡、账物相符。保管人员变动时,应办理移交手续。
2.固定资产的购置严格执行逐级审批制度,大型设备应根据机构的规模、任务、现状、发展规划和经费情况添置和更新。
3.设备操作人员须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并掌握设备安全使用程序,规范操作。
4.定期做好设备保养、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率。
5.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变价处理,严格执行有关报废的程序和规定并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6.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物价与计量管理制度
1.应在显著位置公布常用药品价格及检查治疗项目收费标准。价格变动时,应及时调整、公布。
2.严格价格管理,不得多收、乱收、漏收。开展新服务项目时必须办理相关申报手续,审批后方可开展。
3.设专兼职物价员定期检查收费标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建立计量器具档案,由计量管理员统一管理。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并具有合格证,对无证的计量器具,使用人员有权拒绝使用。发现不合格的器具要及时修理,不可修复的器具应及时报残、更新。
5.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按照国家计量局的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周期检定。
6.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计量器具,注意定期保养、维护。
药品管理制度
1.购进药品应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采购,验明药品相关合格证书,并对药品进行进货检查验收,保证药品质量。
2.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用药目录和社区居民用药需求,做好常用药物的储备。
3.设专人管理药库药品。根据药品特性(如避光、低温)分别保管,注意药品的失效期,避免变质、损失和浪费。
4.每月对机构内的药品进行盘点,做到账物相符,盘点登记表及处方应妥善保管。
5.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品种,应在指定的配送企业采购,按统一药品价格销售,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价销售。零差率药品与非零差率药品应分别采购、分别入账、分别管理。
6.毒麻药品和一类应有安全贮存设施,实行专库、专柜、双人、双锁管理。
7.临床使用新药需提出申请,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购入。使用新药时,要注意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制度
1.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明确组织机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应急措施。
2.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教育、技能培训,并组织应急预案模拟演练。
3.做好相关物资储备,进行动态管理。
4.按规定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上报突发公共事件。
5.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控制、监测和医疗救治工作。
6.发生火灾、地震等其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统一领导、听从指挥,做好报警、人员疏散及现场抢险等各项工作。
7.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补充。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1.围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医疗风险防范预案。
2.建立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的例会制度。
3.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定期监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对监控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改正。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操作常规。加强“三基三严”和岗位技能培训。
5.制定医患纠纷管理规定,完善接待程序,发生纠纷,即时上报,妥善解决。
6.对医患纠纷进行统计分析,定期通报,制定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门或设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2.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
3.制订医源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4.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的监测管理。
5.对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病例,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提出控制措施,防范医源性感染的爆发、流行,并及时上报。
6.加强全员的医源性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
7.根据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机构的建筑设计、科室布局进行功能划分,避免医源叉感染。
消毒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消毒工作,制定规范,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2.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必须消毒后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3.运送传染病人及其污染品、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4.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用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用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要有专用洗手设备,按手的清洗方法和消毒指征,正确操作。
6.地面应及时清扫,保持清洁,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消毒。
7.使用消毒灭菌药械应掌握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消毒灭菌液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8.开展全员消毒知识和技能培训,掌握消毒知识,严格执行消毒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2.医疗废物的暂存场所要合理选址,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鼠、防蚊蝇、防盗等安全措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3.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登记、分类收集、暂存、密闭运送。
4.医务人员出诊治疗后,应将医疗废物带回,不得留在出诊地点与生活垃圾混放。
5.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的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字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6.收集医疗废物的容器或收集袋要有统一标识,锐利废物和高度污染的医疗废物按规定分别放入密闭、防刺、防渗容器或收集袋内。
7.使用专用运送工具,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存场所,不得渗漏、遗撒、污染环境。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2天。
8.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应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信息管理制度
1.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科研及培训信息。
2.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健全统计台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3.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4.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6.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
档案管理制度
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2.做好各类文件资料、医疗文书、人事、科研、财务等档案的分类管理,件件有登记,卷上有编号。
3.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档案安全。
4.借阅档案需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登记,阅后及时返还。
5.坚持以防为主,切实做好档案“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
6.达到保管期限的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
后勤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房屋建筑设施的使用、维修和新建、扩建、改建等基础档案。
2.严格操作流程,保证供水、供电、供气、供氧、电梯等设施的使用、维修和安全管理。
3.严格医疗救护、办公用车的使用登记,做好车辆的保养和年检,保证车辆状态良好和安全行驶。
4.加强防火、防盗、防爆、防中毒等防范措施,确保重点部门的安全,杜绝灾害事故和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
5.办好食堂,保证病人的营养餐、治疗餐和职工的膳食。工作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6.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工作,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
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每年至少对医务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将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
3.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价。
4.机构新成员必须进行医德医风岗前教育,未参加培训不得上岗。
5.建立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经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区群众监督。
6.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应作为应聘、晋升评优的重要条件。
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社会民主监督制度
1.建立和完善社会民主监督组织、制定评议管理办法。
2.设置意见箱、意见簿、监督电话、开展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民主监督。
3.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社会民主监督员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听取工作建议。
4.对各项意见建议及时登记、汇总、分析,并进行调查处理、督促改正。
5.监督结果与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挂钩。
6.定期公示社会民主监督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1.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包括部门职责、监测、预警、报告、程序、应急处理等。
2.定期对全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组织演练。
3.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物资储备,并进行动态管理。
4.疫情报告。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应听从政府统一指令,服从统一指挥。
6.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书写完整病历记录,协助转送病人。
7.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传染病管理制度
1.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本辖区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下同)报告。
2.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3.建立传染病个案登记卡,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4.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
5.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症候群(如发热、腹泻、因病缺勤、缺课等)监测工作。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6.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7.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访、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8.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好领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4.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5.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设成人接种日。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6.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7.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8.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在街(乡)政府健康促进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社区健康服务咨询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社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社区已确诊的五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
地方病管理制度
1.结合本地区地方病流行情况,制定防治工作计划,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2.做好地方病的登记、统计与上报工作。
3.配合专业机构开展地方病病情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准确、及时、定量分析和预测地方病情及流行趋势。
4.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5.完善信息网络,为调整防治策略、制订防治规划、开展防治工作及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管理制度
1.定期收集职业卫生基础资料,掌握本辖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与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发病、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等相关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卫生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职业病危害和防护知识咨询、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3.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告知劳动者本人及用人单位。
4.建立辖区职业卫生档案目录,统一编号,实施计算机管理;定期检查核对档案的内容,记录变动情况。
5.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指导。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及生命监测等工作。
2.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4.对不同月龄和年龄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智力、视力测查,听力筛查和口腔检查,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转诊、追踪和治疗。
5.在儿童定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体弱儿,按照管理常规进行登记和管理。
6.掌握辖区内托幼园所的基本情况,定期深入园所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传染病预防、卫生消毒、五官保健等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7.负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
8.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人负责辖区内妇女保健相关信息收集与管理、孕前与孕产期保健管理与指导、妇女多发病防治与管理、避孕节育咨询与指导等妇女保健工作。
2.掌握辖区内人口、已婚妇女、育龄妇女、孕产妇、人口出生、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等基本情况,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3.负责辖区内妇女常见疾病的筛查工作,对筛查情况进行登记,对筛查出的高危妇女进行随访治疗或转诊。
4.开展预防常见妇科肿瘤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5.负责为辖区内妇女提供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
孕产妇保健工作制度
1.为辖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中的妊娠妇女建立“母子健康档案”(母子保健手册),并进行早孕检查与指导。
2.对孕产妇和围产儿进行访视,统计上报相关信息。
3.做好孕产妇与围产儿生命监测与管理工作。
4.对建册的孕妇进行高危筛查,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按要求进行登记、追访与管理。
5.入户调查、核实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含外地户口及外区户口)情况,填写死亡报告卡,及时上报。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制度
1.为辖区内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开展避孕节育知识宣传普及。
2.开展避孕节育咨询与指导,做好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指导育龄人群实施有效的避孕措施。做好性生活指导,提高已婚夫妇生活质量。
3.提供避孕药具,做好相关药具的储存与保管。
4.开展经常性的孕情监测服务,做好跟踪随访工作。
5.开展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药具不良反应的监测。
6.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数据的登记、汇总、统计与上报。
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1.成立地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上报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对以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
4.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5.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社区康复工作制度
1.开展社区残疾人健康状况调查,掌握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康复需求,并建立社区残疾人基本数据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2.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康复档案,进行功能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
3.积极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工作,对残疾人及亲友开展康复知识培训和指导。
4.对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向设有康复科的上级综合医院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
5.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康复服务。
全科门诊工作制度
1.全科诊室的工作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或持有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担任。
2.全科医师应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准确记载于健康档案。两次不能确诊的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协助转诊至上级医院。
3.全科医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记入健康档案。
4.全科医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应进行规范管理。
5.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及相应信息,按时上报。
6.发现传染病病人,及时做好诊治、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转运。
7.全科诊室应有相对独立的单人诊区,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清洁整齐。
首诊负责制制度
1.首先接诊的科室为首诊责任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责任人。
2.首诊医师对病人进行初步诊断,并做出相应处理,不允许任何推诿或变相推诿现象。
3.遇到需要急诊抢救的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治疗;如设备、条件有限,首诊医师在应急对症处理的同时,与上级医院或120联系,并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
4.遇危重、疑难病人处理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它科会诊,或转诊,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5.病人病情涉及多个科室,原则上首诊科室先处理,必要时请其他科室协同处理,各科室经治医师均应详细记录处理经过。
6.病人因病情需要住院或观察室留观,门诊医师须与有关科室医师取得联系并做好交接,以保证医疗安全。
7.危重病人进行检查、转科、留观、住院,均需有医护人员护送。
8.因病情需要转院治疗的病人,严格按照双向转诊制度执行。
9.病人病情变化或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治疗时,医生必须尽到告知义务。
双向转诊制度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与一所大型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签定协议,制定实施方案和服务流程,设专人负责,确保转诊渠道通畅。
2.培训社区医生,掌握双向转诊的病种范围、适应症、转诊流程和保障措施,熟悉转诊医院的基本情况、专家特长、常用检查项目及价格。
3.社区医生对符合转诊条件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与上级医院接诊部门取得联系,优先接待转诊病人,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4.主动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及时掌握上转病人的诊断治疗情况,做好转诊病人的追踪服务工作。
5.对转回社区的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或康复期病人,应及时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健康档案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户一份,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
2.应为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
3.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的病人,应在健康档案袋上用红、绿、橙、蓝、黑色标识区分。
4.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诊疗记录按soap(主观治疗、客观检查、评价、计划)要求书写。
5.健康档案每年至少随访记录四次,进行动态管理。
6.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个人健康档案分散存放的,应在家庭健康档案中标明其存放地。
7.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处方管理制度
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签字或印章在机构留样后,方可开具处方。
2.处方标准、格式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要求执行。
3.医师开具处方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医师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5.开具品和一类的医师应取得相应的处方权;使用专用处方;药师应取得相应调剂资格。
6.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7.处方应按照类别和期限妥善保存。保存期满后,经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病案管理制度
1.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病案的保存与管理工作。
2.门(急)诊病历及住院病历,应分别统一编号。实行封闭式管理,严防病历丢失。
3.严禁任何人涂改、转借、拆散、伪造、隐匿、销毁、丢失、抢夺、窃取病历。
4.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病人的病历。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查阅。阅后应当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5.患者诊疗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及时收回门诊病历;患者住院期间,住院病历由科室统一保管;各种检查报告单结果出具后、24小时内归入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
6.住院病历如需带离病区时,由病区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需要复印病历时,按规定复印病历的客观部分。
7.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机构指派专人在患者或其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相关病历记录,专人保管,封存的病历可以是复印件。
急诊急救工作制度
1.选派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承担急诊急救工作。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坚持“先抢救后收费”原则,杜绝见死不救等违法违规行为。
3.严密观察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认真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
4.院前抢救急救病人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救护,并迅速与120联系救援,待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时转院。转院病人必须由医务人员护送,做好与转诊医院交接工作。
5.遇重大抢救,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应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6.急诊抢救药品准备齐全,抢救器材保证完好状态,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便于使用;经常检查,进行补充、更新、及时消毒维护。
留观制度
1.由于各种原因不需或不能立即住院,但病情尚须观察的病人和门诊输液治疗的病人,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
2.留观病人一律由医生建立留观病历,留观结束可将病历归入健康档案中。
3.医师要严密观察留观病人病情,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经过。
4.护士应随时主动巡视病人,按时进行护理并及时记录,向医生反映病情变化等。
5.医生、护士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留观病人交接班工作,并写出书面记录。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
1.为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护理、治疗的病人建立家庭病床。
2.家庭病床收治的病种范围应结合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
3.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应由医疗护理技术骨干担任,经培训后上岗,严格执行诊治、护理常规和各项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
4.建立家庭病床病历和家庭护理病历,定期查房,并对家庭病床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提供康复指导,必要时安排会诊、转诊。
5.为医护人员配备适用于家庭病床开展工作的诊断、检查、治疗和抢救设备及必要的交通工具。
6.家庭病床的收费应执行国家统一医疗收费标准。
综合病房工作制度
1.根据社区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开设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综合病房和日间照顾病房。
2.病房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负责做好日常病区管理工作。
3.认真执行行政查房、业务查房、医师三级查房,开展疑难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做好会诊和转诊工作。
4.按时做好病房交接班工作和交接记录。危重病人实行床头交接,新入院病人和出院病人实行重点交接。
5.严格执行住院病历书写规范,严格病案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6.对病人实行分级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
7.做好病人的住院管理,入院、出院指导,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8.保持病区环境整洁、空气清新,严格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
护理工作制度
1.以健康为中心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护理、保健、康复等服务。
2.与全科医生、防保人员组成健康服务团队,进行人群的健康管理、重点人群的护理保健;
3.根据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实施护理工作计划。有针对性的提出社区慢性病人的整体化护理方案,并指导病人家属协助实施,及时向全科医生反馈相关信息。
4.遵医嘱完成担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各项护理工作,并做好社区护理记录。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做好查对和交接班工作,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6.保证急救药品、物品的使用,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器械完好,每日清点,账物相符并有记录,做好交接。
7.做好消毒工作,按要求将医疗垃圾集中回收、处置,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8.为辖区居民开展各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
执行医嘱及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分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护士执行医嘱必须注明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2.医嘱的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每项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并注明下达时间,具体到分钟。
3.医嘱不得涂改。如需更改或撤消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全名。不执行被涂改的医嘱。
4.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危重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补记医嘱。
5.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以保证执行医嘱的准确性。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交待清楚,并在护士交班记录上注明。
6.处理医嘱时必须经过查对后方可执行,及时查对转抄医嘱,对有疑问的医嘱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7.当日医嘱处理完毕后,要两人以上进行查对,并将所有医嘱核对一次。每周大查对一次。重整医嘱后必须两人查对签字。
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1.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出入量记录、病房交班报告、手术护理记录单、护理病历、护理出诊记录等。
2.护理文书除特殊规定外,一律采用钢笔书写。表达内容真实,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使用规范医学术语,及时记录,并签全名。
3.眉栏项目、页数应逐项、逐页填全,不得空项、漏项。
4.护理文书书写出现错字时,应用双横线画在错字上,进行修改并签名。
5.度量衡单位一律使用国家统一拟定的名称和标准,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6.护理文书纳入病案资料一并保存。
门诊咨询工作制度
1.设立门诊咨询台,负责门诊导医、咨询、预约、便民服务等工作。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为病人服务。
2.负责协调病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接听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工作。
3.发放健康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播放健康教育的有关录象、光盘、录音。
4.为病人提供饮用水、出借轮椅、收费查询等服务。
5.保持环境整洁、维护就诊秩序,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
注射室工作制度
1.各种注射应按处方和医嘱执行,一般外带药物注射须持医疗机构注射证明。
2.应严格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药敏试验,并重新确认外带药物的过敏试验结果,减少医疗风险。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密切观察病人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后反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经治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戴口罩帽子,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定期进行室内卫生清扫、消毒和空气监测。
治疗室工作制度
1.室内环境整洁、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并有明确标志。
2.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要衣帽整洁,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3.药品及器械管理有序,内用药与外用药分类放置,标签清楚,定期清点,做好交接班记录。
4.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三查七对”,输液加药要坚持现配现用的原则,严格执行药物配伍禁忌。
5.用过的医疗器具及时清理、清点、消毒、灭菌,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使用时限重新灭菌。
6.每日进行室内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
7.各种登记、记录要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妥善保存。
中医工作制度
1.按要求配备中医药人员、中医药服务设施、开设中医诊室。有条件的应设置中药房,并配置一定数量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2.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3.针对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疾病的流行趋势,应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发放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处方。
4.应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熏洗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5.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规范书写中医病历。
6.针灸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措施防止晕针、滞针、断针等意外发生。。针灸针具严密灭菌,一穴一针,防止交叉感染。
7.骨伤治疗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等进行相应的手法治疗。
口腔工作制度
1.开展社区居民及托幼园所、中小学校等牙病普查普治工作,将筛查人员的口腔基本情况,认真地记载在健康档案中。
2.做好口腔保健及口腔疾病健康宣传工作。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经诊治三次不能确诊者,要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减少复诊率,提高治愈率。对疑难病三次不能确诊的,及时转往上级医院。
4.口腔治疗需注射麻醉剂时应首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按照常规做药敏试验,备常规急救药品。
5.严格无菌操作、器械消毒工作和室内紫外线空气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6.定期对器械清点、加油保养
检验科工作制度
1.收集标本时,应认真查对,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应妥善保管。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应保留24小时。
2.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按规定及时发出报告。
3.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时,主动与全科医师联系,可重新检验。发现检查项目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4.一般标本和用具使用后应立即消毒。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黄袋双层严密包扎,注明可疑微生物名称、产出日期、科室,由医疗废物处置专门机构统一处置,防止交叉感染。
5.实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保证检验质量。
6.菌种、毒种、剧毒试剂、易燃、易爆、强酸、强碱及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
功能检查科工作制度
1.根据医师填写的申请单合理安排各项功能检查,特殊检查应事先预约并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2.危重病人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3.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并做好相关登记。
4.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应与全科医师联系,共同研究解决。
5.放射科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定期集体阅片,提高投照技术和诊断质量。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病人和医务人员的x线防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休假。
药房调剂工作制度
1.药剂人员应凭医师处方,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
2.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3.调剂处方时应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4.审核处方用药的适宜性。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告知医师进行更改。发现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和超剂量使用医师未双签字时,有权拒绝调剂。
5.配方时应遵守调配技术常规、称量、计数要准确。禁止取药时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6.瓶签模糊或药品标志不清楚的药品暂不发放,查询清楚后方可调配。
7.处方调剂后,需经严格核对并由调配者及核对者双签字后方可发药。
8.发出的药品,必须将服用方法详细写在瓶签或药袋上。凡乳剂、混悬剂必须注明“服前摇匀,或“用前摇匀”,外用药注明“不可内服”等字样,并向病人讲明用法及注意事项。
饮片调剂制度
1.根据处方药品的不同体积和重量,选用相应的衡器。所用衡器要随时检查,并经计量部门定期校验,保证衡量器具的准确。
2.调剂人员接到处方后要再次审方,特别注意处方中有无配伍禁忌。
3.调剂人员对所调配的饮片质量负有监督的责任,所调配的饮片应洁净、无杂质等。发现霉变或假冒的饮片应及时更换后才可继续调配。
4.为了便于复核,应按照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间隔摆放,不可混为一堆。
5.一方多剂时,按等量递减,逐剂复戥的原则分计量,每一剂的重量误差在±5%以内。
6.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处理的饮片无论处方是否有注脚,均应按照规程要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