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奥尔夫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创造性是灵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使一个人从小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这对人的一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这个体系的突出特点。原本性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通过人们的自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人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和掌握原本性音乐。
(二)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奥尔夫教学法认为每节课不用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都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多年来,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有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参与实践活动,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怎样做。让整节课都在实践中进行,注重孩子在课堂中的感受。
(三)综合性与音乐文化是奥尔夫教学的又一教学特色。课例的内容和形式是十分丰富的,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表演于一体,所有的内容又紧紧与音乐文化相联系,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我们的音乐修养。奥尔夫认为,在每一节课例后要引导大家去做总结,要求每人都要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时大家将把自己的切身体验提高到的科学理论上认识,并很自信的、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提高了个人归纳总结的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奥尔夫教学法给我的启示
奥尔夫先生非常重视挖掘和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创造力。老师从来不讥笑孩子们的创作,而是保护他们的勇气,鼓励他们再创作,在奥尔夫的世界里没有错的,只鼓励孩子勇敢尝试。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
奥尔夫一直强调,进行儿童音乐教育,应当从“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着手。在奥尔夫之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已采用过“元素性”这个名词。奥尔夫重新采用,并赋予了新的含义。他说“元素性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一起的;他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所以应当强调指出:在小学里安排元素性的音乐,不是一项外加物,而是一项基本的、奠基性的项目。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原则:1.以自然的本性为出发点;2.发挥即兴性、幻想性和创造性;3.必须自己动手(脚)去唱、奏、演、跳;4.也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音乐(包括伴奏、合奏的安排和创作);5.以节奏为基础;6.重视体感(结合动作);7.强调兴趣。在教学中具体地贯彻这些原则,即:应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和怎样的教材、步骤进行,那还有待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从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经过实践考验的教材。在这些方面,奥尔夫和他的合作者凯特曼,以及奥尔夫学说的教师们和各国出色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们,均已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值得我们广泛、深人地学习、参考和应用。
三、适当拓宽、兼顾加深
讲评试卷时,如仅仅就题论题,平铺直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适当拓宽加深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才能使学有余力的尖子生“吃得饱”。考试大都是对某一阶段所学内容的检查和考核,老师在讲评时不应只局限于已学内容,否则有“烫剩饭”之嫌。当然,拓宽加深不能面面具到,应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和答题情况进行拓宽和加深。
四、方法灵活、激发兴趣
由于试题形式多样,讲解方法也应因题型不同而灵活多变。这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讲评变得趣味横生,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平时运用的讲解法、对话法、讨论法、问答法、板演法等等,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善于总结、不断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学”,从哲学的角度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口号,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在同一时期,音乐界的实践教学代表人物,德国的卡尔•奥尔夫提出了实践教学的新教学法,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该法注重从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感官和肢体语言感受和表达生活中的音乐,让身体随着音乐动起来,培养和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对音乐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教学与经验总结,这种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喜爱而用于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中。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特别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学习的是此教学法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并不密切,而培养的人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者,如果只学习理论而不联系实践教学,则属于空谈。所以,用成熟的音乐教育实践课来促进音乐教育本科综合人才培养进程。将音乐教育实践课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提高学生适应就业能力,为就业单位提供能够直接上岗的教师队伍,是目前综合类艺术院校正在解决的问题之一。
1存在的问题
1.1社会培训机构方面
目前,艺术类高等院校培养的就业方向,一部分走向社会培训机构。但是各培训机中教师的职业素质、学历参差不齐,硬件设施强,软件实力不够,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与现实就业存在一定的差异。真正能够到奥尔夫专业委员会参加培训的学员多为喜欢此教学法并已经就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数年龄较大,属于理论派;而真正能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肢体语言、节奏模仿等手段展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少之又少,特别是在我们省内的大环境下,缺少对奥尔夫实践课堂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急需科学规范的大规模教育者能够正确引导此项教学法。
1.2师资方面
艺术类高等院校应从本科教学阶段聘请学科专家正规地培训奥尔夫教学法,科学规范地进行实践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相信经过四年的努力,我们的阶梯式教学模式会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化的奥尔夫教学师资,这不仅充实了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也提升了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
1.3学生观念方面
实践课堂发展缓慢的一方面原因是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只重视自身专业的基础练习,没有意识到就业的需要。社会上的各类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钢琴教师、声乐教师等。所以,学生在本科阶段应该定好自己的就业方向,根据自身专业逐渐向就业方向靠拢,积累教学实践经验,走进课堂,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
2以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为例的音乐教育实践课堂
目前,吉林省内各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几乎都是从理论上学习各种先进的音乐教学法,而实践课堂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近几年的教学法实践课堂中,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走出了书本式教学,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体现出参与教学、独立教学的能力,让每个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教学法知识的同时参与教学环节,将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上。实践期间,我们与省孤儿学校、明德小学长期合作,实行阶梯式教学,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纳入长期教学实践计划,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优秀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以此来培养能够直接上岗的中小学音乐教员。为了更好地参与实践课堂,我们做了如下准备:对青年教师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培训;邀请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进行实践教学;对大三、大四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课教学;组织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汇报;向就业单位推荐优秀人才。我们还实施了“教师走出去,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计划,即青年教师到奥尔夫教育学会进行滚动式实践学习;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参与课堂,增强合作能力、表现力和控制课堂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看课互评”讨论会,让授课者互相找出不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近两年,我们阶梯式派出教学团队去参与课堂教学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所谓阶梯式授课,即对大三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小学音乐教育课堂分组、滚动式集体备课训练。按小学六年制分成六个备课小组,每一组准备相应年级的音乐课程。每个组的组员分别负责教授本年级的部分音乐课程,每周以小组互评的形式进行实践课堂教学点评,互相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每个月小组之间进行轮岗制年级互换,将已经成熟的备课信息、PPT等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去粗取精。经过一学期提取精华式的现场教学准备,我们的学生可以随时讲授各个年级的音乐课堂,如在省孤儿学校的实践环节和在明德小学的大队活动中,都能看到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热情地带领小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环节,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就是对我们教学的最好认可。在一年级音乐教材第四课《可爱的动物》中,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首先将桌椅摆放在教室的四周,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小鸡的声音和动作,一组模仿小鸭的声音和动作。在分别模仿了声音和动作之后,让学生跟着2/4拍的节奏“tata/ta0/titititi/ta-/”来进行交替节奏练习。模仿小鸭的同学说“ta”的节奏,模仿小鸡的同学说“titi”的节奏,同时伴随身体模仿动作。其次,开始学习旋律的时候,将适合这节课的奥尔夫乐器发给学生,乐器有铃鼓、沙球等小型乐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让模仿小鸡的学生唱旋律,模仿小鸭的学生打节奏。学习第二段的时候反之。经过这样的排练,让一年级学生加深了对小鸡、小鸭声音的认识,同时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它们的节奏知识,将声音和动作运用到音乐课堂,能够增强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提高相互之间的配合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我们总结出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实践课堂上,分好小组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进度。
3结语
任何优秀的教学法都是在长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基础上去粗取精,才能真正地被更多人认可,从而发扬光大。师范类艺术院校作为培育和输出教师队伍的基地,不但要多支持专业教师走出去学习,多与人交流,还应增加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实践学分的比重,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将就业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教师经过每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不断地丰富每届学生的教案和PPT内容,根据自身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切入点,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把理论直接应用到实践中去。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是直接输出已经具有教学经验的、可直接上岗的专业教师,而当今学龄前或艺术社会培训机构中,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专职教学法教师少之又少,多数为兼职,少数没有学历。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经过四届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奥尔夫教学法只是我们音乐教育实践课的课程计划之一,我们想通过此方法,用理念来引领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来更好地体现理念的科学性,让更多专业的教育者参与到社会实践;通过高校不断地输出具有实践经验的、适合儿童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从而规范社会机构培训市场并普及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我国音乐新课标的契合性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89-291.
[2]田屹.透过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审视我国音乐教育现状[J].电影评介,2009(10):95-96.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是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其本质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舞蹈、动作、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从意识层来讲,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人的音乐活动直接与人的想象、联想、情绪感受等诸种审美情感心理体验以及审美意识活动相连。奥尔夫要求音乐与内心的交流,并且尤其强调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孩子能够主动的"从自己内心出发"来达到这种交流。
那么怎样才能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运用在钢琴教学中呢?众所周知,学习器乐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技巧的练习,这一过程是很枯燥的,如果一个孩子从来都没有感受过"音乐"那么,这些枯燥的技巧练习对于他来说就会变的更加乏味,因此,学习钢琴首先要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有的技巧都是为了表达不同的音乐而服务的。
什么是感受音乐?"音乐听想"至关重要。当音乐已经没有了、或并没有发出真正物理意义上的声响的时候,听众依然能够静静的听到、并能理解音乐,那么我们称之为"音乐听想"。听想对于音乐来说,犹如思考对于语言。依靠模仿来唱歌,就像是用复写纸来复制一幅画,用听想的方法唱歌则像是看过物体之后,再画出图画。音乐听想能帮我们持续理解我们在几秒钟、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前听到的音乐。
为了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体会理解音乐,从而表达内心情感的进行演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试图将奥尔夫教学理念运用在钢琴教学中,并且通过实践有很大收获。
首先我将传统的钢琴单独授课改为集体课与小课穿行,一个月之内最少要上一次集体课,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以单独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逐渐我发现,学生们缺少一个学习的集体,那么学生的竞争意识就很难被调动起来,学生们总在孤立的学习、练琴,没有学习的伙伴、交流的对象,自从开设了集体课,我发现,学生们上课的劲头更加积极了,他们在集体课上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他们交了很多朋友,既是朋友又是竞争对象;在集体课上,听到了同学演奏的很多好听的乐曲,他们会跟我主动提出要求说我也要弹某某乐曲,这使我很高兴;集体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表现的舞台,他们会很有成就感,为了下一次的表演,继而他们会更加的努力。
第二,奥尔夫音乐课注重多声部,配合,协作。我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曲目也丰富了许多,有意识的让他们弹奏一些需要合作的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曲,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我会让他们接触身边的音乐,比如幼儿园、学校里唱的歌曲,这些儿歌,他们会感觉很亲切,自然会融入音乐当中,自弹自唱,也是一件挺享受的事儿。有时我还会让他们弹一些器乐伴奏,跟二胡,小提琴合作合作,这也是又有乐趣且又锻炼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呀。丰富的曲目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
第三,在分析一首乐曲的结构时,参考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身体律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一首乐曲的曲式段落,用身体来体会音乐,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记忆音乐,学生们突然发现音乐记忆原来如此简单。即使那些在大学里才学习的曲式分析,小学生们也能理解。
第四,在学生弹奏一些节奏性较强的乐曲时,我拿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与他们配合,学生们马上会表现得很兴奋,有时我还会让学生拿着打击乐器为我弹奏的乐曲伴奏,他们觉得感受到了不同丰富的音响效果,同时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快乐伴随着他们的钢琴学习。
想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不断地渗透在我的钢琴教学当中,就必须坚持不懈的做两件事情:
无数创业者都在寻求创业投资的项目,希望能找到最后一块金矿。奇卡凭借其独特敏锐的眼光,将视野聚焦到中国的早教市场,为广大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创业商机。
有关机构预计未来几年内,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经济收入将以7%~8%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婴幼儿教育市场的营业额将达到2800亿~62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早教未来10年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段。《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统计显示:中国0~3岁婴幼儿约为0.7亿人,城市分布为1100万人,而且,平均每小时就有2000多名婴儿诞生。权威机构预测,中国的早教市场每年有300亿的消费能力。目前,这个市场正在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世界教育专家认为,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开始的早晚对儿童开发潜能具有巨大影响,孩子早期的生活和所受到的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乃至影响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的梦想,必须提高人口素质。
2003年4月,奇卡与香港天线宝宝国际连锁集团联姻合作。“奇卡儿童潜能开发中心连锁(中国)总部”在华中大地武汉成立,被授权为在中国内地专业开发及推广儿童早期教育项目的专业机构。当时早教行业尚处在一个快速萌芽期,奇卡人通过近8年的努力,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近300家奇卡早教中心。
特色课程占据市场
优秀企业的使命一定是超脱于纯粹商业利益之外的。正因如此,从创立“奇卡”这个连锁品牌开始,创始人沈明会先生就非常注重对品牌的塑造。
对旗下的加盟商开展企业文化教导、对老师进行专业技术与职业心态培训,要求把企业思想落实到每―个环节,为孩子提供科学有针对性早期教育训练,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让孩子快乐成长,为他们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奇卡的信条是“加盟商成功了,家长满意了,孩子进步了,‘奇卡’才会成功。”
奇卡总部集结国内一线早教专家在研究国内外权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儿童实际情况,为此打造一套完善的早教课程体系――奇卡式特色教育:涵盖亲子教育、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全脑开发、幼儿托育、感统训练六大早期教育项目。
亲子教育(适合年龄0~3岁):儿童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在生命的前三年。该课程让宝宝在父母的带领和老师指导下,完成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宝宝的语言、认知、交际、精细动作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全方位促进宝宝多元智能发育。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蒙特梭利教育(适合年龄2~7岁):该课程结合中国儿童需求,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学习,以实现“不教的音乐”。让孩子在数学概念学习、逻辑思维发展、感官敏锐度锻炼、百科知识探索、行为习惯规范、视听觉语言同步发展的课程音乐中,构建完善的人格。
全脑开发(适合年龄2~10岁):人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潜能。科学研究表明,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人脑的总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发。左右脑同步开发才能成就真正的人才。该课程通过影像记忆、创新思维、速算、直觉等课程内容的训练,让孩子的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聪明自信。
奥尔夫音乐(适合年龄2~7岁):立足于蜚声国际的奥尔夫教学法,结合中国本土的民风民俗,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孩子的感官体验,让孩子参与到游戏化的肢体律动、节奏感知、手工创作、音乐鉴赏、情景表演等过程中,伴有认知、记忆、协调、美术、反应、心理、注意力、创造性、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艺术表现力。
幼儿托育(适合年龄1岁半~3岁):幼儿托育课程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在健康活动、艺术认知、语言认知、益智游戏等活动中,让宝宝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促进宝宝多元化智能均衡发展,塑造宝宝完美的性格,内容“混合式”、形式“交替式”、操作“弹性式”,给宝宝和家长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感觉统合训练(适合年龄2~12岁):孩子是通过身体来学习的。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于1969年提出感觉统合理论,她花费20多年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发现:90%以上剖腹产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症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而已。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独立生活能力欠缺、学习能力不强、性格不健全或行为失常等,严重困扰着家长和老师,更影响着孩子日后的发展。该课程着重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视觉空间感、身体协调性、自我控制力、人际交往,塑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
正是有了一套适合中国孩子的早教特色课程,奇卡早教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口碑铸就未来
进入奇卡儿童潜能开发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奇卡LOGO和“MAKE YOUR KIDS BETTER”的标语,统一着装的专业老师满面微笑。温暖的色调、科学的布局、特制的教具、人性化的服务……精益求精体现在每个细节上,端着印有奇卡图标的水杯,翻看奇卡精致的内刊,这一切让加盟者感到奇卡的规模和文化氛围。
8年来,“奇卡”已成为国内知名早教品牌,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多个城市、几百家分支机构。但奇卡人并不满足,时刻走在改革的前沿,多年来,奇卡人潜心研究国际早教权威理论,以卡尔・威特、玛利亚・蒙特梭利教育法、罗杰・斯佩里左右脑理论、美国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感觉统合理论、奥尔夫教学法、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美国哈佛多元化智能理论、皮亚杰象征性游戏理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等国际权威理论为奠基,立足国内儿童早期教育需求,不断研发完善出一套“奇卡式教育”,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感觉统合测评系统》、《IQ智能测评系统》、《EQ情商测评系统》、《全脑开发测评系统》,迅速成为中国早期教育行业的典范。
奇卡式教育在社会上已赢得了多项头衔:“《创富指南》杂志‘万千百十工程’活动推荐项目、“中央电视台尊贵客户”、“武汉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
那么,加盟者在加盟奇卡后,有何感言呢?
南宁奇卡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加盟商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
加盟感言:“奇卡式教育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具,量身设置个性化课程进行培育,针对性特别强。孩子在中心按周期培训一段时间后进步明显,特别是感觉统合课程,家长反映效果特别好。我们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突破了三百个会员,很多孩子都乐意接受我们中心的训练。”
南宁加盟店开设有感统训练,亲子、蒙氏、奥尔夫音乐、全脑开发、托育等项目,开业前总部为老师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供详细的教案,确保奇卡加盟店教师训练水平。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总部的全力支持,我不可能运作得这么成功。因为我的背后是奇卡总部的全面支持,所以才走得这么顺利。”深圳宝安奇卡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加盟商李女士在和记者交谈时,神情激动。据了解,加盟奇卡短短一年多时间,李女士已盈利颇丰。
目前,奇卡总部全方位为加盟商提供跟踪服务指导:
A 前期服务:指导选址、装修、工商注册,提供平面设计、3D效果图,协助师资招聘、业前推广宣传,招生顾问,实施日常运营管理、销售技巧、师资培训,策划组织开业。示范经营。
B 后期扶持:远程技术指导,协助市场开拓,专家在线测评,巡回辅导再培训、讲座,最新教研成果支持,提供营销活动策划。
C 提供《营运手册》、《奇卡经营秘笈》、《会员手册》、在线管理和测评系统等,让加盟商轻松经营。
D 在特许经营地点和期限内,总部授予“奇卡”商标、标识的使用权。严格实行商圈保护,10万人口区域内只发展一家加盟店。同等条件下,加盟商享有优先权。
奇卡总部每年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各大门户网站、主流报纸、杂志等媒体推广宣传,全面打造奇卡品牌形象,奇卡常年锁定中央电视台,在CCTV-2、CCTV-3、CCTV-7《智慧树》、《大风车》、《芝麻开门》、《商道》、《艺术人生》、《中国音乐电视》、《快乐驿站》等焦点栏目轮番插播奇卡精彩广告。
幼儿园需要什么课,我们就开设什么课,学生哪个方面薄弱,我们就强化哪方面的训练。如,结合本专业实际、学生现状和岗位需求特点,我们积极采纳了老师们的调研成果,归纳整理了幼儿园关于学生教学实践的意见,经过专家指导,及时调整了课程设置,全面优化课程结构,解决了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的问题。增开了《幼师应用文写作与训练》和《幼儿教师口语沟通技巧》两门课;把奥尔夫音乐师资认证培训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常规艺术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能取得奥尔夫师资认证证书,实现了学生向一岗多证、一专多能方向的发展。
(二)通过排练演出,改革常规教学
我们针对部分专业课实操性强和应用广泛的特点,大胆创新了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如《幼儿文学》和《儿童舞创编》课的教学就采用了边排边教、以演代考的形式。即以各自的成熟作品为教学依托,教师沿着分析范例-解读要点-指导排练的路子实施教学,学生则沿着欣赏作品-学习要领-排练巩固的路子学习。学期的学习成果则通过“幼儿文学课程汇演”和“儿童舞创编专场展示”检验,演出即考试。
(三)通过切身体验,改革职业素养教育
一是组织园长讲座和优秀毕业生汇报会。来自园长的“爱—幼儿教育的永恒主题”讲座,透彻地阐述了一个幼儿教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案例真实,说服力强,可信度高,教育效果好。优秀毕业生汇报会,则采用学生现身说法,从学习经历、岗位奉献和创业实践等方面讲述了一个幼儿教师具备的事业心和文化科学知识等基本素质的重要意义。直指要害,震撼力强。
二是组织课前十分钟故事会。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小朋友和同事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通过每天的故事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三是开展“人人在岗”活动。即把班级工作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达到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人人担责任的目的,强化学生对班级、对他人的责任感,提高其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四)通过比武竞赛,改革职业能力训练
一是组织学生技能比武。根据各年级不同时期专业学习内容的不同,我们分年级、分时段设立比武项目,共涉及声乐、舞蹈、钢琴、试唱、手工、墙饰、美术、讲故事、课件制作、即兴弹唱、儿舞创编、教育活动设计、三项全能和六项全能等14个项目。班级推荐报名和专业科赛前抽号相结合确定参赛人选,改变了少数人参赛的局面,实现了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技能比武的目标。
二是组织幼儿创意课间操比赛。二年级《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课,除了掌握常规健康教学方法以外,期末组织体现幼儿特色的幼儿园创意课间操比赛,深化健康课的教学。
三是改革五大领域教法课的评定办法。改变过去五大领域教学法课考试只看教案的办法,对成绩的评定全部采用课堂听讲、教案质量和教学活动组织录像三部分成绩共同组成,且教学录像成绩占很大的比重,充分体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
四是全面开展基本功大练兵活动。除了声、舞、键传统训练项目之外,增加听说、故事、手工、钢笔字、墙饰、简笔画、即兴弹唱和儿童装饰画等的训练,并将日常训练成绩计入期末总评,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
五是用生动的方式组织专业展示。根据岗位需要,结合教学进程和学生特点,用生动和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职业能力展示。二年级下学期举行美术作业、边弹边唱、声乐三个专场技能展示。美术作业包括儿童画、简笔画;边弹边唱包括自弹自唱、伴唱、学生伴奏,教师或学生演唱,既演唱儿童歌曲,也演唱艺术歌曲;声乐专场展示包括合唱、表演唱、联唱和独唱等。三年级上学期举行墙饰与手工、幼儿童话剧专场、儿童舞创编专场和综合教学成果四场展示。
(五)通过细化管理,改革职业素养说教
一是组织了幼儿园模拟管理。我们除印发学习了市级机关幼儿园规章制度外,还组织了幼儿园模拟管理,实现了向实践的延伸教育。即把每一个班作为一个幼儿园,班主任即“园长”,学生即“幼儿教师”。通过体验,促使学生加强自律,理解学校严格管理的良苦用心,适应未来岗位需要。通过制定模拟管理制度、安排先行试点、全面总结提升和适当使用模拟管理成绩,实现了学生与“岗位”的“亲密”接触和对未来职业的初步了解。
二是实施了公寓规范化管理。洒扫庭除是一个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我们在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总结并实践了70个字的《内务整理规范》和《宿舍值日规范》。我们通过对学生实施强化训练、反复操作,使之养成了井井有条的做事习惯,公寓管理水平明显改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是制定了教学实践管理办法。教学实践管理办法包括带队教师职责、学生组长职责、学生教学实践考核办法、幼儿园信息反馈制度和学生量化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的实施,使教学实践井然有序,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本领。
(六)通过深入一线,改革执教方式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课思路的演习。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亮点充分备清楚,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备出合适的教案。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进来
奥尔夫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那么只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发展,思维的活跃与激荡,才能使孩子们无所顾忌地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音乐课也不例外。一段时间以来的反思和探索,使我已经学会了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并且时常参与到他们当中,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在融洽的气氛中,我经常会被我们师生间的互动产生的美丽场景所感动。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形式多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彩斑斓的课堂内容更能吸引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仅注重课堂的多样化,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自由空间,不仅把教学放在课堂中,我还把学生领到课堂外,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他们更有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
比如《大鹿》一节,可以通过拍手等简单肢体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再比如《春天音乐会》,我们就可以加入“绘画”来再现作品。通过多种艺术的融合不正好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吗?
四、搞好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课外活动是音乐课的延续,如果搞好了课外活动,就可以为音乐课堂培养专业型的人才,更好地促进教学,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71
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小学唱游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界的关注。小学唱游课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音乐学习潜能启蒙的基点。在日常教学中,如何上好小学唱游课,如何设计好唱游课程的教学方案,如何在心理上引导好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是大家长期值得探讨的问题。
小学唱游课的学生大多在8、9岁,学习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都表现得较差,往往上课几分钟后便“自我失控”起来,说说小说话,拍拍手,拉拉小辫,甚至站起来伸个懒腰,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上课的教师既要把控好课堂纪律,又要圆满完成上课的内容。必须运用一定的心理教育的方式,使课堂教育能顺利开展下去。
上好小学唱游课,教师所具备什么素质呢?对自身而言,教师对所任教的学科要有浓厚的兴趣,最好有自己音乐方面的一技之长,如声乐、器乐等,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往往有时候,老师的兴趣可以让不爱音乐的学生,慢慢喜欢音乐,让爱学音乐的学生更专心学音乐。老师可以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在如此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营造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给孩子直接、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音乐教师不是简单使用教材照本宣科,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愉快地学、爱学。在使用教学法的问题上,近来越多教师认为提倡不拘一种教学法。的确,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可取之处,关键看我们如何运用。如在唱游律动、节奏环节中,可采用柯达伊教学法中“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的理念。这样,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最初的技能。在新授和游蚬程阶段,我们可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综合的特点,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还有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享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课堂中,情境创设是音乐教学课堂必不可少的过程。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目标和学生心理特征,按照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如在教授《大鹿》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片段,提问:一个茂密的大森林,住着好多小动物,它们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无忧无虑的在这里玩耍,忽然有一天清晨,“啪”一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事呢?全体同学神情专注的边看边说动画片中的人物名字:小兔、大鹿、猎人。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这样在语言的衬托下,环境创设顺利开展。
在整个教学课堂上,还有很多如猜谜语、谈话法、设问、游戏、表演、悬念等教学方法。不管使用那一种教学法,都应该把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融入到教学中,从而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使学生对音乐课发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学习中来。
正确运用赏识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教师对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扬、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相应的认可评价,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
在很多次唱游课上,都有这样的一个情况,当问题提出后,有很多人举手,我选了一位平时不太愿意举手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结果他并不知道答案。我问他:“不会,为什么举手?”他说:“刚想到怎么回答,也想举一回手,没想到,老师叫我站起来就忘了。”我笑了笑说,老师相信你一定是个很棒的同学,证明你锻炼地还不够,以后,你多多努力,多举手,老师会给你很多机会的,好吗?果然,他每次上课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快。
“档案袋”、“收获袋”“光荣树”等方式,对于平时的教学中很容易办到,这些看似简单实用方法就如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也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可以让学生每天发现自己在进步。
日常教学的心理引导中还应该避免有失控的情况。长期以来,课堂的纪律,节奏训练的参差不齐、新授导入的不科学、新授知识重难点的忽视、学生个性情况、游戏角色创作失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
一般来说,每学期的前一二月的摸底,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情况,随后进行教学安排和教案设计,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养成约定俗成的教学常规,如拍手鼓励的节奏、律动的肢体语言的常规训练、练声、同学合作角色互动等,让孩子们如蝴蝶般在课堂里飞起来,同时注意空间和符合音乐节奏上的安排,强调音乐节奏和孩子们创造的结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模拟扮演音乐角色,或拉琴,或表演动物的神态,或做树林里的小鸟和植物,或翱翔天际。或在微风里偏偏起舞。在老师小结的时候,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惩罚为辅,注意程度得当。课堂里,举手表扬的往往是一部分优秀的同学,这样就容易造成一部分同学自卑、自暴、自弃心理。所以,教师多注意这类情况,多开展课堂探究学习,提倡用个人分工、团结协作的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淡化竞争气氛。真正使所有人参与到学习愉快的环境中。可以使绝大部分同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互动的氛围是加强中学音乐教育课程效果的创新基础
笔者认为,中学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及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通过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钢琴即兴演奏,利用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要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视唱练耳课的气氛是活跃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其中声乐的即兴演唱,可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处于最佳状态,随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带动,能开发学生的音乐能力,达成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和谐发展。凡此种种,互动式教育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较为显著,形成一种新的音乐教育模式。
二、丰富课堂讲授语言和增强情景即兴成分是创新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会改善。
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学生心领神会。教师如果向学生发出各种教学信息时,情感不是诚挚深沉,而是麻木不仁的话,那么就很难激活学生审美心理感受中的情感功能。同时,即兴教学对音乐教育的辅助也不可忽视。有时一节课的闪光点恰恰就是教师即兴发挥的最好的地方,因此,课堂上的即兴教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什么是即兴教学?一节课或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因故没有或不能按原定的教案程序进行授课,由教师随机自由地组织教学,其操作过程即为即兴教学。当课堂遇到偶发事件,教师不得已放弃原定教学方案,针对特殊的课堂情景,教师临时决定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补充性、扩展性的发挥。教师的情景营造,情感启发,提问讨论……以致学生多少年后仍忘不了这节音乐课。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会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元音乐文化,注重音乐实践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可以说一项音乐计划,是一个多民族音乐教育模式,涉及音乐课程中一个广阔领域内音乐文化的教授。被喻为“世界民族音乐第一人”、“世界民族音乐之父”的著名音乐教育家陈自明教授就曾提倡音乐教育中的跨文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全球主义直到共享世界音乐,他认为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博大宽广的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同时,多元音乐教育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品质上。此外,音乐是人类表达的方式之一,所以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应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教育,注重音乐实践,让学生可以从各种的音乐实践中受益,并把握好以下原则。
1.世界上包含有形形的音乐,各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曲目、演绎风格、创作背景和指导原则,以上所有类型的音乐都应该得到被尊重的权力。
2.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世界上不同形式的音乐,所有的音乐文化都有学习与研究的价值,并且可以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音乐教育,即音乐创作、音乐演奏或者是音乐欣赏等来对音乐进行深入的探讨。
3.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要了解其音乐;而想要了解音乐,就必须了解这部音乐作品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可以说,社会与文化跟音乐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多种形式相结合,利用新的设施与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的教育理念,是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综合性。②即兴性。③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④从本土文化出发。⑤适于开端。⑥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教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教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条件。
五、通过音乐活动和元素性的音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表现意识
中学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音乐的元素,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其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课程导入要求新奇多变:从旧知识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运用直观演示导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搭建过渡的桥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式引入,可以在思想中激起波澜,产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在轻松愉快的接触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
所以,中学时代的音乐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这是建设跨世纪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对应,中学音乐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拨,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重视音乐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
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 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原有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大多沿袭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模式,与基层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近几年毕业生成倍增长,但是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较小,毕业生数量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供需矛盾凸显,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社会上少年宫、群艺馆以及各类早教中心等课外和学前艺术培训机构蓬勃发展,这些培训机构对具有相关实用技能和教学经验的音乐专业毕业生求贤若渴,但满足要求的学生凤毛麟角,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教学经验往往来自于课外兼职的摸索和积累,既不专业也不系统。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认清发展形势,改革现有教学培养模式,采用创新型的、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并区别于音乐院校的分类培养模式。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更应该为社会音乐教育培养应用型音乐教师。传统的仅仅针对中小学课内音乐教育需求的培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同时中小学课内音乐教育的模式变革也呼唤高校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各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应该是地方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最终目标,然而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高校学生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实用技能的培养,有些学生可以办很高水平的个人音乐会,当面对音乐课堂上的中小学生时却束手无策,因为缺乏教学能力而无法驾驭课堂教学。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不是单一的音乐知识传授,更需要音乐教学基本原则及音乐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教学法技能和社会需求不匹配。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杭州市某少年宫需要招聘10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师,但是前去应聘的毕业生却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当陌生,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构成均无法驾驭此类音乐教学。
分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根据办学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手段、实施动态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渗透,从而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音乐教师,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二、教学能力提升方法之一:音乐教学法课程的变革
当前,地方高校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的现象,集中体现在强调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教学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音乐教学法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涵盖了音乐教学类型、音乐教学原则、音乐教学范式、音乐教学艺术、课程标准与教材、音乐教育技术、音乐教学评价、国外音乐教学法等内容。要想有效发挥音乐教育在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音乐教学法。分类培养环境下更加强调应用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引起培养目标的改变;培养目标的改变,导致教学内容的更换;教学内容的更换,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教学方法的革命。
作为培养音乐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为了适应各类应用型音乐教师岗位的需求,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手段上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外,最主要的是要在“音乐教学法”课堂上进行音乐教学能力的训练。
(一)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增加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学习
国内的音乐教学法分类很多,根据教学特点分有讲授法、演示法、联系法、讨论法等。根据教学内容分又有音乐欣赏法、器乐欣赏法等。20世纪以来,各国的教育与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本质还是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国外的音乐教学法较之我国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对完整。尤其以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依音乐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美国的综合感音乐教学法、日本的铃木音乐教学法最具代表性。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给教学法课程内容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作为一线的教师,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多种教学法的学习和综合运用可以使音乐教学更为丰富多彩。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增加这五种教学法的学习,不仅可以在中小学课堂上灵活运用,也可以在社会音乐培训中进行使用,用途非常广泛。
(二)教学手段上的创新:课例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1.课例教学法的大量使用
音乐教学法课程多年来的教学方法都是以理论讲解的方式为主。单纯地用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不能实际观察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结果离课程教学目标有很大距离,究其原因是教学上偏重音乐教学理论的传授。即使教师通过语言将问题情境进行讲述,学生亦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授课时更多地使用课例教学法效果就会大大提升。课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理论使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展开教学,就好似架起了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让学生在案例观察和理解中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
在分类培养模式下,音乐教学法课程最重要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师职业开展有效的职前培训。通过视频或者教师现场演示的有代表性的课例进行观看和分析,使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语言、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为学生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模仿的范例。
2.“翻转课堂”和课例教学法相结合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其颠倒了传统学校“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采用在课前观看教学短视频,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同伴的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音乐教学法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教授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部分视频课例可以在课前完成,课内时间足够学生来完成课例重演,以增强学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的能力,教师的基本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课例教学法讲究的是探究和合作,将“翻转课堂”带入课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显著强化包括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练习、节奏练习、注意力练习、即兴创编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翻转课堂”在课堂授课时主要采用师生讨论形式,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协同协作形式要求一致。其在音乐教学法中实施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授课过程进行简单翻转,更是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享受音乐创造的热情等方面对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根本性变革。“翻转课堂”的授课特点和课例教学法的特点相辅相成。其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授课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讨论时间,更可以和学生的课例实践有机结合。将“翻转课堂”带入课例教学法的音乐教学法课程,可以有效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变革途径之二: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创新
教师教育研究证明: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在理论性、实践性及个性的三大逻辑点的基础上发展的,由此看来教学实践相对不足几乎是每所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在具备一定的音乐教学法理论知识后,学生需要通过两级实践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教学应用能力。
(一)课堂内实践
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可以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设立专题进行教学片断的演练、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实践,最后进行说课,请其他学生评课。这样既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又促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完成教师教学的整个流程。
(二)课堂外实践
中小学见习和实习是高校学生获得教学实践知识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是对见习环节重视不够,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在实习前期接触实际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平台。所以在进行实习前,指导教师必须指导实习生进行备课和预讲,使之能够做到两个基本:基本能写教案,基本能上讲台。做好充分备课的准备,抓住上讲台前的最后提高自己的机会。
社会培训机构实习也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渠道。根据近几年的学生就业方向统计,社会培训机构对音乐专业毕业生需求一直很大,所以学校在和中小学签订实习基地的同时,也要注重遴选并发展优秀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在锻炼学生课外音乐培训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的积极作用。
综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和实际社会需求相匹配。分类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师的培养必须结合办学特点,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为导向。所以必须根据当前的时代需求和发展需要对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实践的渗透从而培养多元化技能应用型音乐教学人才。因此,地方高校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培养重点、目标、教学方法,使得所培养的音乐专业毕业生能够符合社会对音乐教师的各种需求。
(注:本文为2014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分类培养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教学能力培养创新研究》,课题编号:D14WH02)
参考文献:
[1]邹丽霞.对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原因的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5(4).
[2]张国琴.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音乐教育,2004(9).
[3]蔡觉民.课程理论与20世纪实践中的音乐课程“范例”[J].中国音乐学,2004(3).
[4]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
[6]吴明徽.“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2013(7).
学校规定,在我们比赛之前,每个小组必须提前举行2-3次的试讲。LG老师平时比较忙,但是他还是决定给我们3-4次辅导。
第1次试教,老师之前给了我们1个多星期的时间找课题,大家聚在一起谈谈自己找的课题,刚开始我想讲节奏、节拍,因为最近接触到奥尔夫教学法,对这个颇感兴趣,后来得知光在我们这一组就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我选择放弃,找另一个课题。通过打听我知道每年都有好几个人讲这个课题,这样就太没新鲜感了。这次我们小组聚集只是讲各自的课题定下来,老师大致对我们的课题都讲了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听了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后,我们回去后都从老师给的意见里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修改,而我得重新选择课题,正在我发愁的时候,有人建议我讲欧美音乐,我觉得这个建议很不错,我在课余时间接触过很多欧美音乐,比起一般的同学来,我所了解的相关资料比他们要多些,这个课题对我来说比较占优势,而且课题新颖,又是我特别喜欢的音乐类型,讲起来应该比较容易上手。说干就干,定好课题我开始找相关资料,发觉欧美音乐范围太广了,要讲这课题几本书都写不完,我只有缩小范围,不如就讲最近很风行的HIP-HOP和RAP吧,这是2种我特喜欢的典型美国黑人音乐,其实很多人说RAP还不是一个单独的音乐流派,它是HIP-HOP的一个分支,只是一种演绎形式,在很多歌里都会穿插一段RAP,但是也有些音乐人认为RAP可以算作一个单独的音乐流派,不管怎么说,我先定了我的课题,准备讲解HIP-HOP和RAP。 定下课题后的工作就是找资料了,在网上搜索这种音乐资料好象比较少,很少有很对HIP-HOP和RAP能给出完整的定义,只有靠我自己平时听的东西,做个总结。好不容易自己归纳出HIP-HOP和RAP的定义,以及它们相关的资料,相关的文化元素,音乐特征。。。下来该做的就是幻灯片了,电脑课已经停了2年了,有些时间没用过PPT了,还好这个操作起来不难,摸几遍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就这样自己做了个6张的PPT(心里很是满足,感觉已经能当个不错的老师了)。
第2次试教,大家通过一个星期的修改,都有了不少进步。老师将我们组织起来,让我们试试第1次讲课。因为是第1次上台,大家难免有些紧张或是感到不适,看大家都还没怎么准备充分,我第1个硬着头皮冲上前线。老师让我从进教室那一刻开始,课堂时间规定15分钟。等我一上讲台,我觉得说话都有些困难,授课的流程和时间规定,完全都不在我掌控之内了,似乎是很简单的事情,一下子变的不知所措。就这样很糟糕的完成第1次试讲,老师给了我不少建议和他的独门秘密信息。大到我讲课的流程设计,小到从我进教室那一刻起的动作和眼神,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第1次让我感觉到当老师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原来就是拿着书在讲台上念也得有技巧的。当然,还好老师不光是指出缺点,也提了不少我的闪光点,这让我能找到些平衡感。看我上讲台后,后面几位同学也都纷纷上台,老师也给了他们宝贵意见。他们同样在讲台上不知所措,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令人发笑的动作或是表情。通过这第1次的试讲,我们都明白了,原来站在讲台上很不容易,要能驾御课堂更是不容易。
第3次,这次过了2个星期,大家似乎比上次都有了个提高,可是我好象还没有第1次上台好,这2个星期练的太少,这个东西原来是每周都得练习,要不会后退,老师有些失望了。看着其他同学都有所进步,我也意识到不能这样落后,这次我回来后对自己的教案认真做了修改,画出重点和难点,设计好课堂流程,甚至精确到每个环节得有几分钟都规定好。老师通知我们明天还有试讲,比赛过不了多久就得开始了。晚上回到寝室,可以听到各个寝室都有抑扬顿挫的讲演的声音。一切都在激烈、紧张的氛围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