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责任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生对责任有了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产生责任行为提供了可能,这是有教育学规律为依据的。学生在正确认识指导下,容易接受新思想和健康的情感,并能避免行为的盲目性。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在“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集体负责,为社会负责”的目标中,在形式上是层级结构,但并没有强度的意义,即并不是“后一个比前一个更重要”。其实,为自己负责也是很重要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为自己负责和为社会负责本来就是统一的,为自己负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社会负责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人为地把为自己负责与为社会负责对立起来,对开展责任教育很不利。我们的德育工作效果欠佳的一个原因,就是只讲贡献不讲索取,忽视了个人利益的存在,把人当做没有个性、没有需求的对象来塑造、培养,这不仅是教育思想的偏颇,也与“以人为本”的思想格格不入。
2.体验责任。体验责任就是通过体验责任形成过程和责任的社会价值,巩固和发展在认识责任阶段初步形成的社会责任感。体验类似认知心理学的“内省”,即自己观察自己的经验和心理变化。利用重大节日体验责任是我校的传统做法。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在重大节日开展体验责任活动之前,先布置思考题。如在“学雷锋日”时曾布置了:(1)你了解雷锋哪些优秀事迹?(2)雷锋是怎样对待战友、群众的?(3)你与雷锋的主要差距是什么?这样的思考题,一能唤起学生对以往经历的回忆,促进学生理清雷锋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二能促进学生开启思维过程。
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确定活动主题,然后围绕主题组织资料、扩大资源,并确定一段时间体验责任,而不是用一下午走过场。如到伪皇宫参观活动,活动主题是“不忘历史,维护国家利益,我有责任”。先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以班队会形式学习时事,了解动态,在此基础上到伪皇宫参观,补充资料,召开座谈会、誓师会,同学们不仅在形式上群情激昂,而且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中华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最后,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写这次活动的“心理总结”。
体验民族风情与文化是长春市回族小学责任教育特色。回族小学地理位置优越,北临伪皇宫,东近清真寺,学区内回民较多。体验民族风情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需要。在有关人员和部门的协助下,我们编写了《民族风情和文化》校本教材,开设了阿拉伯语课,还宣传了回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抵御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和在改革开放中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实践责任。实践责任就是把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转变为责任行为,这是责任教育的重点所在。培养学生的责任行为,需要制度约束。学生刚一入学,就向学生宣读讲解《小学生守则》,并且制定班规。教育少不了灌输,但不能把灌输绝对化。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定要反复强调,该批评的,必须批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培养责任行为需要训练。我校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即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做出反应,对应该肯定的责任行为,给予强化。采取了如下措施:(1)经常化。经常化的前提是制度化,每学期都要把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教学计划;(2)保持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校联系卡”以及其他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在社会的表现;(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这一点很重要。贴小红花是常用的简单易行鼓励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行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感,这是保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坚持责任行为的重要保障。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责任行为的最佳选择是激发学生以自信、自觉、自律的积极心态去实践责任,也就是经常说的调动学生去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实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校从2006年就探索了实践责任的“自主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责任行为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常见的责任行为分年段以韵语的形式写入“存储卡”,学期初学生把自己要实践的行为“存入银行”。每周由本人、同学“审核”,老师“复核”,计算出“利息”,以分数的形式记入“存储卡”。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大结。每学期学生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这项活动,不仅学生积累了好习惯,学校的整体风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好习惯存储行”活动,曾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在长春市南关区推广。
4.评价责任。教育是离不开评价
的。评价责任,就是评价责任教育工作,或者说责任教育评价。因此评价的内容不要局限于学生的评价,要评价责任教育的全部工作。我校开展责任教育之初,曾发现对教材中的责任教育资源利用不够,学校立刻成立由不同学科老师组成的科研小组,研究“责任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很快学校的责任教育就出现了新局面。在期末总结时,对在责任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老师和班级都给予肯定,但这种肯定不是干巴巴的分数,而是具体地、充分地指出他们的成绩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是如何取得的,对学校责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也实事求是地指出,这样学校今后工作的方向就明确了。
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应放在责任行为的评价上,而评价信息要坚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来搜集。尽管小学生年龄小,但其行为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搜集来的信息要进行筛选甄别。如有的同学学习很努力,但学习成绩却总不好,因为原因复杂,所以不能以此为据认为该学生对自己不负责,或者对学习不负责。有的同学经常丢东西,虽然也有很多原因,但基本上是责任心不强的结果。
责任教育就是一种担当教育。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多数的人到了三十岁成家立业的时候,都比较成熟了,富有责任心,并且都能够为了家庭和生活而努力工作。我想就是因为人意识到了责任和压力的存在。我所说的担当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更早地感到生活的责任,从而努力地学习。也许有人会说,孩子是应该拥有一个美好而轻松的童年。是的,一个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觉得,有担当,有责任的童年并不一定意味着苦涩和痛苦的生活。相反,所有的说法都是相对的,只有在快乐中夹杂着一丝丝的苦,才会让他们更多地感觉到快乐。
责任教育是一种公民教育。公民,就是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这样的人的团体,同享国家的光荣,也要同承担国家的各种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完全平等的。也就是我们始终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公民来看待,从小让学生树立公民的意识,与孩子是彼此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的关系,关爱决不是溺爱,如果我们溺爱孩子,我们就关爱太多了,孩子们看到了是我们所呈现他们的一个虚假的生活关系,我们有责任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一个真实的世界。家长包办了所有的家务,让孩子不做任何事,并且告诉孩子,你的任务是学习,其它的你不要管,当然,这不能排除在孩子学习非常繁忙的时候是正确而且是必要的。一般情况下,让孩子洗一下碗,扫一下地,这决不仅仅是让孩子体验一下劳动,而是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这是一种平等的教育,这是在告诉孩子,你是家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你是重要的,这是对于孩子最好的承认,一个人只有在被充分尊重并且理解的时候,才会最大程度地激发起他的热情。反思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方法中有一些可能是背道而驰的。有个教育的格言是这样说的,教育的作用是点燃。学生可能已经是一堆干柴了,我们只需要点燃,相信我们会做到这一点的。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直接地与孩子们在一起,感受他们的欢乐,也感受他们的烦恼,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在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任重道远。“任重”是说责任教育是须要我们付出非常多的劳动;“道远”是与“任重”相辅相成的,是说教育是系统工程,不可以一蹴而就的。
怎么想起这么一个话题呢?因为我看到物质生活的富有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人的优秀的品质,相反的是,人类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感到的是更多的空虚和迷茫,特别是我看到当今孩子的责任意识的缺失。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如果我们都不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做些什么,那我不知道,谁能有所为呢,因为我们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人为什么要有责任心呢?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他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索取,因为他是未成年人,但是这个不能成为他一点儿劳动不做的理由,父母的勤劳不应该养成孩子的好逸恶劳的习惯。有位先哲曾经说过:懒惰是一切罪恶之源,不劳而获是最大的罪恶。也许这句话是极端和偏激的,但也应该有这句话合理的地方。如果人没有了责任感,那他的生活将会是迷茫的,就像是一条迷失方向的船,失去航向,将不知自己要到哪里去,能像陶渊明笔下的误入世外桃园的可能性毕竟太小了。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是如此的重要,因为小学是人的启蒙时期,古人云,幼学如漆。便是说的小时候的教育相当重要,不管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教师要好好把握住学生一生当中重要的时期,施以良好的教育,为孩子的终生成长打下基础。所以,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开展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很有必要,也是可以去实施的。
现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而商品应该是产生美德的地方,这样的社会环境对于孩子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商品天生就是意味着平等、自由、诚实信用这样的一些优秀的品质。然而事实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现在的小学生更多的是学会了撒谎、懒惰、怕苦畏难,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为什么不是我们推导的结果,那一定是因为有另外的因素在其中起了作用。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地挖掘市场经济中的“善”的东西,并且压制其中“恶”的东西;相反,我们还将其中的“恶”人为地扩大了。何为“恶”,何为“善”,那些张扬人的个性,发展了人性中美的东西就是“善”,消极、虚假以及其它的不善就是“恶”了。不让孩子做家务事,这有时真的是一个恶了,因为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劳动改变了人类本身,如果这样说,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劳动,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充分地享受劳动的乐趣呢?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往往是对于孩子爱了,但是我们过分了。也许有人会说,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吗,其实正确与错误之区分,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是决定正确与错误的因素啊。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呢?我认为可以做到下面一些方面。
培植善良。人的心中总是会装些东西的,不在人的心中装善,那就只好装恶了。我们不讨论性善论和性恶论,如果人类是性善的,那真的是太好了,那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方便,我们只须要阻挡恶便可以了。如果人性本恶,我们就须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大的热情来做我们的教育了,因为这时候教育的作用是改造。人们常说,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往上面涂什么颜色,他就成了什么颜色。当我们培养孩子的积极时,消极就离孩子们远去了,当我们培养孩子诚实的时候,也就是克服了孩子说谎,我们须要用积极的东西去占据孩子们的心灵,用责任感的教育告诉孩子们,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也许我们看到许多的人不劳而获,但那只是暂时的,只有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财富,那才是最有价值的。
课堂是主战场,更是实施责任教育的主阵地,构建“生态化责任课堂”是实施责任教育的关键。为此,我校构建了“双责三维四环多态”的生态化责任课堂教学模式(简称“234X”模式)。“双责”是指课堂上师生的责任。“三维”指三个维度,即优化学习时间、拓宽学习空间、拓展学习内容。“四环”是指导、学、展、评四个核心环节。“多态”是指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班级)不同、老师不同,课堂结构也应不同。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下,老师们利用课程资源渗透责任教育,使学生体悟责任、感悟责任、醒悟责任、觉悟责任,认识到学习是学生应尽的责任,主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活动体验责任
多年来,学校通过“节日系列活动”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节日系列教育,即以一年之内的节日、纪念日为契机,通过开发、挖掘各类节日、纪念日中所蕴涵的积极进步因素,寓“责任教育”于系列化节庆活动中。利用节日、纪念日特有的意义,特有的情景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创设责任情境,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自我责任角色,通过切身的实践和情境体验,比较完整地体验责任感的形成过程,认识负责对成才、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责任实践活动,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负责。现在学校已出版《节日教育与责任意识养成》一书,作为德育校本教材。另外,学校还组织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军体节、合唱节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责任教育的内涵,提升责任教育境界,把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落实到行动之中。
三、生活体会责任
责任教育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人类理想与良知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随着中国大多数家庭进入“421”(祖父母、外祖父母4位老人,父母2人、1个小孩)模式时代,独生子女安于享受、责任感流失的现象令人不安,尤其是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呈上升趋势并趋于低龄化,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责任心的缺失、责任感的弱化、责任意识的淡化,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而未来社会发展对公民责任的要求又越来越高。因此,对青少年实施责任教育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校有住校生近400人。为了使这些独生子女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饮食、行为、节约等习惯,并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他们在学生中开展了“三心”(孝心、爱心、热心)、“四节”(节水、节电、节粮、节钱)、“三爱”(爱环境、爱设施、爱老师)、“三讲”(讲卫生、讲安全、讲团结)的“3433”活动。在低年段和高年段学生之间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天早上大同学到小同学宿舍,教小学生穿衣、叠被、整理床铺,定期帮厨做饭,既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又提高了小学生的自理能力,还融洽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所缺失的亲情。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体会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在家中做一个好孩子”活动,意在让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去体会做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
四、环境体味责任
责任教育是生态文明校园构建的重要内容。2009年7月,我区文教体局申报的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策略研究”正式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学校确立了“责任教育生态化途径与方法研究”子课题,意在通过责任教育,让每一个走出学校的人都能够深深打上责任烙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让每一个走出学校的人,在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创设“责任环境”,营造“责任文化”氛围,是强化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围绕“责任”这一主题,在校园内新建了“责任承载希望”的主题不锈钢雕塑;在正对校门的教学楼的墙面上镶嵌了刚劲有力的“责任”两字,在楼顶上安装了“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的校训;还修建了“你我说责任”的责任墙和橱窗;举办以“我与责任”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和手抄报比赛活动。我们要使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成为生长责任的沃土,每一块黑板成为承载责任的平台,每一间教室成为生产责任的空间。让学生在责任的环境中体味,在责任的校园中提升,让责任定格在师生的心里,渐渐变成与责任相系的行动。
五、管理体现责任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行为准则,因为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言而有信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具有影响力。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的晨读纪律一直不好,教室里总是不安静,干什么的都有,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一直没有什么效果。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室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是啊,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学生,而是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也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认真的小脸,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
二、德育——时时处处
所有的学科都有德育内容。比如说,在学习英语“I’m sorry”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语文《》一课时,我们要向学生渗透热爱祖国、珍惜生活的思想;在上体育课时,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努力拼搏的精神;学习自然课时,我们要提升环保意识;在军训时,我们要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三、惩罚——责任教育
知心姐姐卢勤教授在她的书中谈到对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我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对于学生,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更应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我们班里就曾发生过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一名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因此,不仅回答不上来问题,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竟然还出言不逊。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这个孩子在初一年级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但升入初二年级后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成绩上都有很大的改进,还被学生推荐为小组长,这次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谈。第二天一早,当我找到他时,他很快就向我承认了错误,并且主动找那位老师道了歉。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52-02
南宁市仙葫学校是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成立近十年来开办的第一所公办学校,学校虽然地处市区,教育却相对落后。来我校就读的大部分初中学生是从村办小学毕业或从附近小型民办学校转学的学生,而且家长素质普遍不太高。建校初的第一次家长会,我带的班级,只有一半家长来参加,与会家长有穿拖鞋的,不会讲普通话的,在开会期间随意走动或打电话的,甚至有喝醉了的……种种情形让我感到肩上责任重大。我知道,这所学校成立的意义不仅在于给这个区域的孩子提供一个受教育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带动这一片区域的人们,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为了管理好学生,学校不得已在办学两年后把那些在各班频繁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特殊的教育、管理,而我就是负责教育、管理好他们的其中一名任课老师。
给这帮孩子上课是这个班的任课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曾经有一名任课教师在上课时间气冲冲地来到我办公室,直接嚷起来:“我没办法上课,学生有打乒乓球的,有玩牌的,叫都叫不停!”听完我心里也来气,就陪同她冲到教室门口,当我们推开教室紧闭的门时,发现所有学生都端坐在座位上,专注地看着老师放的教学视频,竟然还有学生淡定地对该任课老师说:“老师你去哪里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哭笑不得。
怎样让这群调皮捣蛋的孩子专心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呢?我认为,教师除了要在时间、精力上不断付出,更需要付出深厚的爱。
首先,给学生细心的爱。有一次,当我要求全班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时,我发现除了小宇,全班都在动笔写作业。我有点生气地走到小宇面前,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他一言不发。旁边有学生在我耳边小声地说,“老师,他有六根手指的。”我的心一震,随即冷静了下来,便故意大声地说:“真的吗?那你太酷了!下次肯定有很多人想带你去猜拳,你一定会赢!因为别人不会知道你有第六只金手指。”全班大笑,而他也笑了。看气氛和缓,我顺势说道:“来!咱们握个手吧!”从那时起,我的作业他次次交齐,每次我在他们班上课,他还会开朗地说上一些笑话呢。其实,学生内心的自卑会让他拒绝与人交流和沟通,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一旦心结打开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给学生真心的爱。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就得让他们知道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关心并关爱着他们。一次,刚走出办公室,我发现一名叫小康的学生睡在走廊上,起初以为是他调皮,后来走近一看,原来他的脚抽筋了。我一边迅速地对其他学生说:“去找校医!”一边关切地问他:“怎么会忽然抽筋了呢?”他忍着疼痛说:“刚才上体育课时已经抽筋过一次了,现在又发作了。”我对他说:“老师脱你的鞋子啦!”没等他回话,我迅速脱下他的鞋子,双手抓住他那只还湿漉漉的脚用力往上压,不一会儿他不再抽筋,就慢慢平静下来了。围观的学生说:“老师,他的脚那么臭你也摸。”我笑着说:“没事,我们当妈的什么没摸过!”听了我的话,小康眼眶湿润了,从此,他每次见到我都会叫一声:“施妈妈好!”或是对其他同学说:“这是我妈!”
再次,给学生宽容的爱。班上很多孩子都在缺少关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心灵有阴影,生活中缺少阳光。他们其实更需要别人的关爱与温暖。那天,刚进教室上课,学生小林一直在班上大喊大叫,我示意大家回座位坐好,他偏偏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一边气急败坏地大骂一边在教室里面溜达,好不容易我才听清楚他讲什么:某老师批评他迟到,他就和老师顶嘴,还说是老师弄翻了他的桌子。学生告诉我,他闹了快一个上午了。我尝试让他坐下,似乎没起多大作用。于是,我默默地走到他的桌旁,把歪歪的桌子扶正,再把所有散落在地上的书一本一本捡起来放回抽屉。就在这时,他冲了过来说:“不用了,老师!”我微笑着说:“没事。”他的脸开始红了:“我自己来吧!真是的,我怕你乱放我的书!”小林同学从教室后面拉回了倒地的椅子,开始拿出英语作业本认真地做起作业来。我觉得这个时候用什么语言来教育他都是多余的,就这样,我们顺利地上完了一堂英语课。
第四,给学生平等的爱。这群调皮的孩子其实很聪明,我们教师不应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不应高高在上地审视他们,而应与他们平等相处,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认可。当看到学生在教室里用两张课桌拼成一张小小乒乓球台打得难分胜负时,或是用一个废纸箱充当棋台大斗棋艺时,亦或是在地面上划线描框玩起趣味球赛时,我都会向他们表达自己由衷的赞赏。我经常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尽可能地理解他们,尽管他们的想法有时真的很幼稚,如打架的原因竟然是“某某同学在学校太嚣张了”等。正因如此,他们都很信任我,乐意对我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
最后,给学生严格的爱。对学生的爱有很多种,严格的爱也是其中一种,严格的爱往往能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时刻提醒和教育他们。其实,所有调皮的学生都怕有原则的教师,而我就是一个与学生较真的老师。如果教师说服不了学生,教师很快会被他们击败,从而使自己陷入一个不能控制的局面,为了不让这样的局面发生,就需要教育者去坚持,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我从一开始上课就告诉他们我很看重他们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当我告诉他们每节课完成作业很重要,我的作业要按等级积分(A等记10分、B等记6分、C等记3分)作为我这个学科的期评成绩依据的时候,学生就很吃惊了。对于他们的作业,我每天都认真批改并作记录,然后一个星期公布一次。起初也有学生不相信,在课堂上不做作业。我坚持每周公布得分,他们就开始关注作业,慢慢地认真对待课堂作业了,成绩一步步地提高。
从班级管理入手,通过“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今天我当家”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体验,感受责任,践行责任行为。下面是我校六年级班级管理的具体做法:
班级管理,人人有责。要达到责任教育如影随形,就要让责任岗位无所不在。开展“人人是主人,处处是责任”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班干部竞选,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如体育委员、换星员、小组长、卫生委员等,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负责任”。然而,不久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收获的持续性是短暂的,热度降了,行为也就跟着慢慢脱节了,甚至于部分班干部觉得自己区别于其他同学,对自己的约束性渐渐降低了,这都与之前的期望值有差距。这让我们感到责任教育靠单纯的班干部竞选是不能完全奏效的。几经周折,我们对责任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责任不能只停留在一时一地上,责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训练可通过各种方法。我们及时调整策略:1.营造氛围,创造“责任教育”环境。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家长会等各种场合宣传责任意识,并在黑板报以及图书角渗透责任意识,创造班级的“责任”氛围,形成教育环境。2.聚焦课堂,围绕学科主渠道进行责任渗透。责任教育内涵丰富,必须善于挖掘、开发,特别是在学科教育活动中有机渗透。在备课时,找准教材与“责任”的结合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教育。班队会,抓住这一重要阵地,通过小品、辩论会等探讨班级存在的问题,反思应该怎样进行管理。3.制度育人,让班干部明确各自岗位的责任,梳理各类规章制度。将各类规章制度贴在班级墙报上,接受同学的监督。采用“试用期”和“裁员”制度,在班干部竞聘成功之后,有一个星期的试用期,全班同学都有责任充当他们的监督人,进行追踪视导,最后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对不能很好履行班干部职责的同学进行裁员,让候补成员上岗。这样人人都有责任。4.在反思中梳理,形成“每月一小谈”的责任建设体系。初步形成了以“负责任”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学生有了质的飞跃,对自己负责任——能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设立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为升入中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他人负责任——当别人向自己提出建议的时候能虚心接受并改进,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宽容;对集体负责任——维护集体利益,抢着做集体的事情,主动为集体增添光彩。
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践行责任行为,进而将责任教育落实成——有一种责任叫“诺言”、叫“自律”、叫“坚持”……
二、让学生在探究本土风俗中感受责任文化
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在责任教育中的作用,能够较好地获得学生心灵上的默契,形成独特的责任文化效应。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对闽南文化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不会讲闽南话,对闽南的认识是空泛的。为此,我校从寻找老街地名中的历史文化入手,把责任教育与文化传承结合,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由了解厦门地名文化,拓展到了解与地名文化有关的厦门名建筑、名人、历史;再由厦门文化拓展到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我们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在班级、年段开展假日阳光小队活动,节假日,由家长组织孩子带着问题探究闽南的风俗文化、了解校园周边地名的来历、品尝闽南风味小吃等。同时,学校成立了布袋戏、歌仔戏、闽南童谣等社团活动,邀请台湾专家到校指导。通过多元的展示来宣传闽南文化,将对厦门的热爱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把传承闽南文化为己任的意识深深地烙在学生心里,对共创厦门文明城市有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在研厦门、说厦门的活动中感受到责任文化,进而将责任教育落实成——有一种责任叫“传承”、叫“保护”、叫“奋发”……
三、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培养责任品质
1 当代中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
当代中学生大多是90后,90后的中学生中,许多人积极向上,也有许多人消极颓废。消极因素有许多来表现,最主要的是自私、贪玩、叛逆,其中以自我为中心是相当数量90后中学生最典型的不良品质。而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必然衍生出这些中学生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使他们缺乏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天地、对生命、对国家、对长辈、对老师、对传统文化、对权威的敬畏感。其责任感的缺失在许多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1.1 在学校里
(1)日常行为的表现。对自己,他们十分在意,自以为是,张扬大胆,不顾后果和影响。对老师,满不在乎,傲慢无礼,我行我素,缺少感谢感恩的观念。对同学,敏感又放浪,无情又刻薄,喜欢聚集起哄。对班级,缺乏爱心,冷漠恶搞。对学校,极不负责,任意宣泄,考完试集体烧书、发帖损学校等,他们样样来得;“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这类标语在他们看来根本就是哄骗儿童的呓语。对纪律,蔑视无羁,敢违敢反,常打球。
(2)生活上的表现。不顾家庭承受能力,不顾家长感受,追求名牌,追求享受,追求“酷”; 喜欢网游,喜欢攀比,喜欢过生日搞party。
(3)学习上的表现。没有明确目标,不思进取,没有学习计划,没有为理想刻苦钻研的精神,得过且过,奉行“学不在多,作弊则灵;分不在高,拼爹就赢”之规则。
1.2 在家庭、社会中:在家里,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无理要求,撒泼耍赖;不愿担当,只求享乐;不愿干活,安逸贪玩;不尊长辈,以我为主。如今的中学生,愿意干田地活的还有几人?能煮好早餐请父母吃的有几人?甚者,父母煮好,再三请喊,才极不情愿地、怒容满面地从电脑桌前移到餐桌边。在社会上,只讲权利,不愿尽义务,网吧酣战,街道飙车,酗酒群殴,大打出手,穿着暴露,想被包养,男搂女拥,黄而暴力,不辨廉耻,不顾形象。闻否,课上睡觉放学当小姐之人之事?信否,学校楼道的路灯白天常开晚上常关是学生有意弄的?
中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还有许多,不可一一罗列,所列也不是所有学生的表现,是部分学生较典型的表现,但这些表现足以成为这一代相当部分中学生的一个标签。成因是复杂的,独生子女、社会原因、体制转型、教育模式等等。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危言耸听,也不能坐视不管,要负起我们该负的责任,要认识到其危害性,才能因利势导,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2 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的迫切性
中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缺失的危害性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变形。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观念,他们不但崇拜球星歌星,甚至称道赖昌星;他们追捧的不是两弹一星类的功臣,不是感动中国的人物,热捧的是超男快女,超模闪客。在同学圈子中,节约被看成小气,朴素是寒酸,守纪是胆小,勤学是呆子,没有异性朋友是无能……大家比的不是学习,是谁的爸爸更“李刚”,谁在大伙中更“狠”,哪个穿用的牌子更牛,哪个的游戏层次更巅峰。同学间不称名道姓,而是称老大、老姐,老猫、狗仔……什么国家建设,什么科学发展,什么奉献社会,在他们的观念中压根就没有影子儿。
观念的扭曲,思想的畸变,后果将是可怕的。笔者曾感叹,靠这一群闹哄哄的年轻人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难啊,他们不把当前的社会生活覆掉就算积德了。
2.2 不思进取,精神空虚。责任感缺失的中学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厌学,他们喜欢上网,却不喜欢读书,他们很想表现,却不愿艰苦努力。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梦想同超女快男们一样一夜成名,或者通过网络炒作扬名四方。当他们懂得自己不能走那条成名之路时,便放纵苟且,当十天和尚也不愿撞一天钟。君可知,翻爬围墙、泡吧上网、夜不归宿之事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君可信,个别男女学生校外包房,同居生活,制造绯闻?君可惊,搞派对,玩刺激,聚众喝酒,甚至吸毒之现象并非个别?
2.3 行为放肆,突破规则。如上所述,厌学的学生,玩得越来越新潮,越来越放浪。他们胆大妄为,围殴同学,集体,砸坏公物,PK老师,教室搂抱……社会的道德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他们看来是一条线,不是一个限,愿意跨越突破就跨越突破。本校曾有高一女新生,私下堕胎,处理刚完,便坦然回堂上课,问之,对曰,初中已种下。超级镇定。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老师有时也真为难,对劣迹累累、自动辍学的学生,班主任还得买上礼品到府上请他出山。何苦呀,无奈呀。
严重危害的学生属于少数,但少数学生的传染力却不容小觑,其危害性完全可以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放大扩散。听之任之,危害班级,贻误家庭,甚至祸害国家社会。
3 加强责任教育是教师的重大责任
关键词: 大学生;责任意识;责任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responsibility;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228-02
0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国家和社会赋予了他们神圣而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那么,现今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责任意识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他们是否能够清楚的认知自身的责任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大连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2007级23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从他们身上的缩影中来研究当今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问题。
1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大学生思想开放,乐于进取,追求自我,个性鲜明。可是本应该成为国家中流砥柱的这些大学生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现将具体表现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 个人责任意识减弱个人责任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群体关系的认知,这种认知在个体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调控着个体的行为。个人责任意识减弱主要表现在:
1.1.1 对学习不思进取由于大学学习压力相对减小,可支配的时间相对增加,作息变得无规律,迟到、旷课屡禁不绝,对成绩的要求也大大降低,在考试中普遍存在违纪作弊现象。在调查中,有11.3%的学生认为迟到是正常的;95%的学生认为旷课现象在大学已经司空见惯;对考试作弊进行的“记过”处罚,只有30%的同学认为严重。
1.1.2 对感情不负责许多学生在高中时就有恋爱情况,在大学是更把谈恋爱当作一种潮流,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花在寻找恋人上,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习与感情的关系,因此严重影响到学习。根据调查显示,有57.1%的学生曾经或正在谈恋爱;有22.7%的同学对“脚踏两只船”的恋爱观现象表示接受;有高达70.5%的同学认为恋爱影响学习。
1.1.3 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许多大学生不仅没有强身健体的意识,上体育课也是敷衍了事,有14%的学生每个月都要请一至两次病假,有36.2%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有51.4%的学生有过到网吧通宵的经历,5%的学生每个月都要到网吧去通宵三次以上,使体力严重透支。
1.2 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认知,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和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成为一种趋势。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前途、自身的利益,对国家大事、社会实事关注较少。缺乏必要的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合作、奉献精神;对社会不良风气视而不见,对违法犯罪现象袖手旁观。
据调查显示,有70%的同学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发展;有86%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责任定位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努力孝敬父母”;有66.5%的同学不考虑或附加条件的考虑去基层工作。实际上,国家和社会培养一名大学生,要付出的远比家庭的付出要多得多,大学生应该将自己视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始终抱着“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态度,而不是只想小家,不顾大家。
2大学生对责任教育的状况分析
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大学生群体责任意识缺乏,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用强烈的责任意识教育唤醒他们强烈的精神动力,去爱国、爱社会、爱家。但是现阶段,社会对责任教育的认同度却不尽如人意。
2.1 大学生对自身责任能力认识不清有95%的学生认为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出现问题时往往将原因归结于自身责任心不强,在当问及大学生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时,有75%的同学选择了自律性差,需要外在制约条件。以上两个比例较高的数据充分证明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责任意识和责任实现能力缺乏信心。究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自身控制力需要依赖外在强制力。
2.2 学校教育的失衡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承担对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主体趋向于多元化。在大学生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社会普遍认为学校应该承担着责任教育的任务,但实际上学校教育过分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责任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职能部门和社会对学校和学生的衡量标准就是分数和升序率。在这中衡量标准的影响下,高中把升学作为工作重心,忽视了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当学生考入大学后,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的同时开展的最多就是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认为只有在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才是重要的。高校这种只强调知识教育,忽视责任教育,仅注重教导如何学习,轻视教导如何承担责任的做法是高校责任教育失衡的重要原因。
2.3 我国家庭的责任教育淡薄由于我国一直将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来执行,因此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集百般宠爱于身,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家庭责任观念淡薄,不懂得感恩,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理所当然。他们只取得家庭的关爱与照顾,不愿承担家庭责任,只愿享受优质的生活,却不愿为家庭付出很多。
3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对策建议
3.1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要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共同理想为价值目标、以艰苦创业和诚实劳动为实现手段、以公平竞争为激励机制、以遵纪守法为行为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道德追求为主要内容,正确引导大学生妥善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精神与物质、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他人、创造与享受、规范与自律、义务与权利的关系。具体要做到:①通过 “思政课”的课堂形式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我们的光辉历史和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②必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注重责任标语的使用,利用展板、辩论、演讲、朗诵比赛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生理想以及世界观等思想意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要求,使他们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主义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③利用网络、广播、报刊、讲座等形式对责任案例进行宣传,提高大学生对责任意识的认知水平,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使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承担青年应当承担的责任。
3.2 家庭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2007年2月17日,总理在东北大学与大学生共度春节时说:“大学生必须对祖国和人民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献身精神,如果连老师同学都不爱的人,连父母亲朋都不爱的人,也不会爱社会,不会爱祖国和人民。”可见,家庭教育是责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青年文化群体,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家庭及其成员,学会体会家人的不易。爱己才能爱人,爱父母才会爱国家、爱社会。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们明白父母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眷顾,更好地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我们要从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小事开展责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从朴素的感恩教育,孕育出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3.3 增强大学生的自身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身责任意识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统一关系。一方面个体离不开集体“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目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另一方面,集体又离不开个体,没有个体,集体就不能存在,就此而言,“社会本质,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如果大学生正确地理解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有利于其社会责任意识的产生。
3.4 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求大学生对社会要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至理名言都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人决不会将自己与社会、与人民对立起来,更不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而是将个人与社会有机的协调起来,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实现个人价值,找到人生的意义。
3.5 要注重实践责任意识是后天习得的,责任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熏陶和反复教育引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期反复的实践,来督促鞭策学生,要让学生接触到社会的需要,要让学生对他人和集体有更多的负责机会,要让他们有承担具体责任所带来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之形成坚定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蒋平.承担人生责任,实现意义人生――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0.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责任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不论是哪一个工作岗位,都会对应聘人员的责任意识有着较高的要求,都要求每一个应聘人员和在岗人员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确责任教育的培养目标,促使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让学生的独特优势体现更加明显。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责任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让学生提高对自我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这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力
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带来了多种文化和思潮的融合和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高校学生受到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化价值的强烈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责任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个人责任方面表现比较淡漠,因此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正确认识责任与理想、义务、能力和自由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现状分析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尤其是在理论工程体系实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力度正在逐步推进。但是责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责任教育的积极性较低
学生对责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责任教育具有一定的排斥感。首先,高校学生对责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感兴趣,认为责任教育的内容比较空泛,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讲大道理、没有实际作用。其次,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方法不认同,认为教育方法比较落后,完全激发不了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积极参与到责任教育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持有认同感,认为应当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入责任教育,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原因,对责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高校责任教育过程中,应当从具体的教学入手,分析学生的需求,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并且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责任教育教学中,提高责任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对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不够重视
教师对责任教育不够重视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外界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误解,尽管各大高校都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存在极大的偏见,认为思想政治教师只要喊喊口号、宣传政策文件就是教学能力,认为思想政治教师缺乏学术研究能力,这种误解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意识淡薄,并且会弱化和忽视责任教育和责任教育教学研究,同时也不利于高素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对责任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无法对高校学生的责任认知力、判断力和实践力进行有效的培养,缺乏责任教育能力。因此,高校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对责任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创新责任教育理念
创新责任教育理念是完善责任教学内容、提升责任教育手段的重要基础,具体的要从责任教育主体、责任教育价值和责任教育实效等三个方面创新高校责任教育理念。首先,在责任教育主体方面,要抛弃单纯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或者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建立责任教育的主体间性教育观。过去单纯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过于片面的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责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主体观忽视了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主体间性教育观吸取了前两者教育观的优势,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教学责任教育过程中承担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以主体的姿态积极参与到责任教育过程中,提高责任教育效果。其次,在教育价值理念方面,过去强调国家责任、社会责任的做法会引起学生对责任教育的方案,要对过去一味强调社会价值观的做法进行改进,要注重个人价值观教育在责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改变,也是责任教育本身的内在属性,高校责任教育要建立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内在统一的新型责任教育价值观。最后在教育实效方面,要对过去单一的测评方式进行改进,不能单纯的以考试成绩、出勤率等测评学生的责任教育效果,尽量的对过去定量化的测评方式进行创新,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测评方式,提高教育实效测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改进和创新高校责任教育内容
改进和创新高校责任教育内容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开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对高校责任教育提出的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教育教材的综合性和概括性都比较高,加上相对课时比较少,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填鸭”,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对思想政治教学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反感的情绪,这对责任教育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对责任教育的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命题等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这些相对枯燥的东西进行实际补充,或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形象化这些理论,或是通过鲜活材料丰富这些理论的内在,让这些理论形象、具体。换句话说,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材料进行紧密的结合,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鲜活的事例,都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教育内涵、敬业精神以及爱国责任意识等等,是开展责任教育的重要素材。其次,教师要注重责任教育内容的更新和丰富,这主要是指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比较复杂,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冲击,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责任教育素材,教师要将一些实时性的、富有时代感和责任感的信息和材料加入到责任教学中,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有利于责任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创新责任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过去照本宣科、理论填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责任教育的要求,这种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对高校责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首先,要注重现代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能够找到开展自我教育的材料。其次,在责任教育中进行探究式教学,通过辩论会、讨论会、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对某一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这儿过程中发挥好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另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当前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案例选择和探究话题选择,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高校责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事实二:1764年的一个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永远地消失了。在这之前,有个学生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外,准备慢慢看完后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宝。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这个学生做出了一个勇敢的选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大门,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根据校规把他开除了。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但是校长并不做解释,只是亮出了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它东西看守更安全有效……
二、事实一原因探讨
近几年,中国的“辱师事件”愈演愈烈,至“海艺辱师”达到顶峰,我国有着悠久的尊师重教的美好传统,为什么近几年此类事件会发生在我国且愈演愈烈?按照常理分析,我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先进,教育出来的学生素质应该越来越高,而事实却相反,其实这种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必然性。
1.家庭责任教育的空缺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各种原因造成了他们在家庭中的不正常的崇高地位,因此,导致了家长对他们言行的错误方面过分地宽容、忽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心中难免不出现“做错事了也无所谓,反正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的感觉,而学生又把这种错误的感觉带进了校园、社会,所以才会出现海艺辱师事件。
2.社会责任教育的淡薄
中华民族有着坦白从宽、将功补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传统文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他们说明了“是人必犯错误”的自然规律,“坦白从宽”为他们找到了开脱罪名的心理法宝,“将功补过”为他们传递了功劳可以弱化甚至消除过失的评价原则。事实证明这些传统文化助长了学生犯错误的气焰。
3.民校责任教育的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办学校越来越多,民办学校被很多人理解为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企业,很多民办学校的领导也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在民办学校就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老师是奴仆,学生是上帝。为了不流失生源,一些目光短浅的校领导对学生的不正常行为给予过多的漠视,从而加剧了学生的拙劣品质,并使学校的教育陷于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这类民办学校学生的恶劣品质也严重影响了同龄人的言行,致使他们在人格方面出现自己觉察不到的缺陷。
4.教师责任教育的疏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五十四条关于违法犯罪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教师把对学生的“处罚”转为“惩戒”。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施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符合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在教师的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应该紧密相连。惩戒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然而,在中国大多数的教育机构中,教育者认为依据认知发展规律,学生犯错误纯属正常,导致了对学生进行惩处、处罚的手段是主观的、软弱的、隐秘的、模糊的、人情化的,致使学生错误地以为为错误所付出的代价是“微不足道”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惩戒的手段”达不到“惩戒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多数教育者对学生抱有幻想,自信地认为犯错误的学生在聆听教诲的基础上会自觉地改正,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境界,事实上,大多数犯错误的学生已受到社会不良气氛的严重影响,不再有“一颗童真的心”,他们狡猾地利用教师的善良,轻易地就逃脱了为错误理应付出的代价,这样,恶性循环一旦开始,惩戒的目的更无从谈起。
教育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自由天堂,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未能对学生的言行给予及时重视、更正、警戒,一方面会使学生意识不到自己言行的错误,另一方面也会淡化学生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意识。
三、事实二理性分析
1.哈佛学生行为及心理分析
该学生先是违反纪律,悄悄把一本古书带出馆外,准备慢慢看完,可见学生违反纪律的目的仅是“慢慢看完”,进一步分析,该学生可能对那本古书有兴趣、很着迷,所以违反纪律带出馆外细细品味,这是好事,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维持、增强本就是教育的目的,再说,该学生是主动求知,更是显得难能可贵。细细品味完之后,是不是想占为己有?不是,从后面的事实可以直接看出,只是想慢慢看完,即想拥有更长的品味书的时间。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该学生把书带出馆外时并没有人及时发现,当大火把哈佛的图书馆焚毁之后,更是证据全无,天助他也,干净利落,完全可以放心地把这本稀世珍宝――古书私吞,在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该学生却经历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并没有心安理得,暂且不管他经历痛苦思想斗争的原因是什么,单就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他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事实证明,他不是一个坏学生,最多算一个调皮的学生,而且是一个爱学习、诚实、正直、敢于负责任的学生。
2.哈佛教育理念分析
在哈佛学生主动归还古书并承认错误之后,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因为学生对哈佛有功,然后褒奖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爱学习、诚实、正直、敢于负责任的学生,最后根据校规把学生开除,因为学生的确犯了错误。在这里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在哈佛的教育理念里,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过错付出严重的代价,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犯错,犯错的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其次,哈佛校长惩戒学生的手段明朗且到位,即哈佛校长对学校规则、教育事业、教师职业负责;最后,“功”“过”分明,“功”不可能掩盖“过”,更不可能弱化、消除“过”。
四、责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对特定社会关系中存在任务的自由认识和自觉的服从,简单地讲,责任就是个体必须承担因自己的角色、言行给自己带来的结果并为之付出代价。学生责任教育是以学生为教育对象而进行的以“负责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
五、新课程加强责任教育的宏观策略
1.制定透明且严格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责任教育的核心就是告诫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言行所造成的结果负责,那么,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哪些行为负责、又要对这些行为负什么责任?这需要一个透明而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个规章制度就是责任教育的宪法。在该规章制度中,应该对学生可能涉及的言行以及相应的责任作系统而且清晰的说明,并公布于众,让学生明白哪些言行是不可触及的,一旦触及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学校所有对学生惩戒的依据、手段及标准均应来源于此。
2.提高有效且合格的执行力度
透明而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学校务必以此对敢于犯错的同学施行惩戒的手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在执行惩戒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规章制度,不可将功过混淆,不可心慈手软,不可留有情面,不可抱有幻想,必须严惩不贷。即惩戒的依据、手段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以求达到有效惩戒的目的。
3.建立正常且科学的教子观念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父母是最含辛茹苦的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多,对子女的宽容更多,而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必须对子女的言行给予及时且有效的关注、评价、矫正,以求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应该有的正常言行。社会应该把科学的教子观念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进行广泛地传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子女言行的矫正,并不影响子女的个性发展。
六、小结
事实表明,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基础教育缺乏明显的责任教育,并且已经造成了很多恶果,比如泼熊事件、弑友事件、辱师事件,如今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研究教材、教法、学法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责任教育,因为,责任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切为了学生”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样,在责任教育的构建中,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责任教育得以构建与有效实施的基础。没有尊重,责任就会很容易堕落为统治与占有。教师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选择、自我判断、自由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去选择应该承担或可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责任教育的构建中,还要注重“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全程教育”,将责任教育贯穿于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始终,根据不同学生已具备的责任感发展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在主体性责任教育中,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评价与激励。教师要把主体性原则与启发引导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角色,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使责任不断发展、升华,最终走上自我教育之路。其实,学会负责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对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
二、责任教育的构建内容
在高中阶段,责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对自己负责到对他人负责,从担负班级责任到担负人生责任,从对家庭负责到对国家负责的不断升华、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要以对自己负责为起始点。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是责任教育的起点,因为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其责任感就无从谈起。学校应引导学生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为依据,不断修正、督促自己增强责任意识,成为一个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
要以对他人负责为成长点。对他人负责就是指对自己的同学、老师、亲友等社会交往的人负责。新世纪强调人才要具有团队精神,为了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校要教育学生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学会讲诚信、讲文明,有爱心,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责任、生成责任。
要以对家庭负责为基本点。要引导学生对家庭负责,就要让学生学会孝敬,学会感恩。这不仅仅是对恩情的简单回报,更是做人最为基本的一点,也是一个人良好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意识,用心体谅父母的艰辛,更能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
要以对学习负责为支撑点。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与健康的体魄,这是他们将来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支撑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对学习负责,从而使他们具备能够担负更多责任的能力。
要以对社会负责为提升点。对社会负责是指对民族、国家和人民负责。要加强对学生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责任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让他们在未来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繁荣社会的责任。
三、责任教育的有效实施
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自发的过程,责任教育不能靠灌输,而要靠培育与养成,是一个由学生自主构建并逐步内化的过程。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家庭社会为延伸,让学生明责任之量,践责任之行,升责任之情。
一要把责任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明责任之理。在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说明责任教育涵盖在各学科之中。如语文教师可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认同,把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如崇高、正义、责任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涵养,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强化学生的发展意识;生物教师可利用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护大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讲述中外伟人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校本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关注社会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新课程要使责任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做好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并懂得挖掘各学科的德育潜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让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明责任之理。
二要把责任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践责任之行。责任教育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言行、承诺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这种人生态度一旦产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责任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可以开展“感动校园人物”、“校园之星”的评选,以及社区服务、五月感恩、为自己的未来设计、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履行责任的亲身体验,磨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格,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也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在责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在责任教育中充当着特殊教育者的角色。如优美的学校环境,多彩的学校文化生活,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人文精神,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都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热爱学校与集体,关心学校的发展和他人的成长。同时,结合每年的校园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寓责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三要把责任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生责任之情。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因为生活赋予了责任教育意义,是责任教育成长的田园;还因为责任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塑造的是责任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去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责任,并且要去主动担当它,使学生的生活成为有责任感的生活,使责任感的教育成为活生生的生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