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生活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05 14:12: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生活自我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生活自我总结

篇(1)

1)初三面临着升学,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新学期到来之时,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以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新学期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最后以自己满意的成绩向社会回报,向学校回报,向父母回报。

2)新学期新开始,本学期无论在规范做人、纪律、还是融入集体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握新的起点,开始新的进步!

二、班会准备

1)每位同学写一份新学期新打算的演讲稿。

2)班委会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自拟班规》。

3)班委会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三、班会活动过程:

班主任: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这也是我们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这个新学期里,每个同学一定都有自己的计划和奋斗目标。

同学们,新学期新打算,你们做了怎样的计划和目标呢?

请班委会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做准备。

3、班委代表发言

作为班委会的一员,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表率。升入初中以来,我总认为时间长着呢,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理想。在这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一定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深造。

此外生活在这个班级中,我要和同学们团结起来,和睦相处在这个大集体里,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对自己的工作大胆负责,给同学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班主任:

谢谢班委会代表精彩的发言,下面请学生代表发言。

4、学生代表发言

来到闫什镇中学,相聚在九年级二班,是我们的缘分。原来,我从不预习,预习也就是只是个形式,做给老师看罢了,对于课堂四十分钟,心情好便听一点,心情不好也就开小差。学习也是依个人的喜好而定,喜欢的老师所教科目成绩优异,然而不喜欢的老师所教科目成绩却十分差。现在是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感到了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一定努力拼搏,为进入高中做好准备。另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班主任:

你们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经验,班规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请讨论一下。

5、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经验教训交流、完善班规。

6、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放飞理想,展望未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生代表发言,畅谈理想。

7、班长带头宣誓:

让我们展望未来,迎接明天!让我们运筹帷幄,把握未来!

8、班主任总结

本次班会课开展得非常成功,各位同学都勇于发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新学期的打算也很好,

我希望同学们要行动起来,用的双手掌握自己的命运,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1)我希望大家做一个自信、阳光的人。要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做人要从规矩始,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2)

一、重“开发”轻“运用”。素材运用力欠缺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由此可见,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写作资源,是帮助学生们储存精神食粮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辅助学生们“开发”写作素材的同时,逐步培养其“运用”写作资源,再创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然而,在“以分数论英雄”的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就是要督促学生多读、多背课文,尤其是中考大纲中明文规定的篇章。更有甚者会让学生们按“三点式”即开头一论述一结尾的形式去写作或细化学生作文中名言、名篇、典故的引用率,而忽视了对学生材料重组、理念创新等方面的考察。这种重“开发”轻“运用”的写作资源的挖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们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二、主动“出击”意识低。一味“等待”

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由此可见,在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总结等写作基本能力。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写作过程中。只有真正提升学生们自我发掘素材的能力,才能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但是,经过长期“填鸭式”教育模式的训练,很多初中生已经形成了“吃现成”的学习心理。无论是在写作素材的搜集、写作构思,还是在写作总结、写作创新等方面,都习惯了沿着教师计划“作战”的方式。这种缺乏主动“出击”意识,一味地等待教师“喂养”的学习态度,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抑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了促使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写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下面我们简单谈一下开发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的措施和意见。

(一)

“开采”“加工”双管齐下,扩大写作“成效”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初中语文教材写作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巧选素材、深层挖掘、讲练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们去开发语文素材中蕴含的写作素材。从而在丰富学生们文学积淀的同时,为其“厚积薄发”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建立“素材库”,将其在课文中发现的名句、名言、典故等抄写下来,定期、定点地抽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这不仅利于学生们“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效促进了其写作素材的积累。此外,教师也可以选取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们以其为蓝本,让学生们续写、改写文章。通过这种写作开发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教材理解的精准度和知识点的熟悉度。同时,也促使了语文教材在写作领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二)因势利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篇(3)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新课改更加强调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学习素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更易于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现象的认知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如在讲解完一节新课内容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做自我总结,一个学生的总结总会在准确性、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而多一些学生进行总结,也就会是的教学总结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在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又要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结合生活实际来独立完成.这样一来,通过练习,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习上耐心求知、善于钻研的探索精神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练习作业,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得一定的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又因为这些认识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的,也就容易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持续得更加长久.

三、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

对一门学科的教学,只有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学得高效、有实效.在此,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需要教师能够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生物学科来讲,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大自然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能够更易于学生感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赢.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素材,然后进行知识问答竞赛.当然,这样的教学要基于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如搜集素材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而知识问答竞赛活动,则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的参与热情,也就会竞相作答.这样的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篇(4)

一、引言

品德发展的问题是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品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即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它作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而品德发展,是指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品德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即人生历程中品德成分、品德结构及其功能的发展变化。人类伦理道德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认识的结果。品德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个体品德发展在成熟之前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可变性,初中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期是其个性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此时期不注意正确引导,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品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因此研究初中生品德的发展,既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又必须抓紧成熟前的塑造,而维果斯基作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其心理发展理论对品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来谈初中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以期对青少年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初中生品德发展

(一)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品德发展与培养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人类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是作为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产物的文化。在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社会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因此必须为其创建—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首先,全社会力求为初中生提供—个尊重的主流文化。人的成长发展必须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关系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青少年尤其是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由于他们缺乏起码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容易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犯错误。因此必须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从整体而言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另外还要对初中生进行长期的、扎实的、富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社会中需具备良好的成人模型和成人榜样。初中生模仿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判断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加之他们易冲动的特性,遇到冲突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挺身而出,不计后果,最后可能沦落为失足青年。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必须亲自躬行,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要做到严以律己,社会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不夸大,不包装,准确宣扬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

第三,增强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变化迅猛,信息量急增,人的观念更迭迅速,社会竞争加剧。社会氛围越来越淡化社会道德的整齐划一或“异口同声”,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性化和谐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再是一味“听话”的教育,人们给予了年轻一代更大的思维自由度,这一切使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此外。家庭和社区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和巨大的。家庭、社区是儿童、少年所处的重要心理环境,家长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爱好等往往会通过父母与子女的活动而影响子女的心理,左右着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一定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促进子女品德的健康发展。健康的社区文化对品德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感染作用。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

(二)重视活动在品德发展与培养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其品德的内部矛盾,即儿童与青少年在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品德心理水平构成的矛盾。维果茨基强调个体活动是人心理与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在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其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

具体而言,在学校教育中要多开展一些全校、年级、班级或团、队活动。各级负责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机,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自觉、自愿的参加活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遵从。另外。作为教师或成人还应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注重培养其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多开展一些课外和校外活动,鼓励其多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

(三)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其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要了解初中生的需要。以选择最佳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为其准备适切的德育内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优势需要影响着品德结构不同部分的最适宜发展时期,德育工作者要摸清学生的需要特征,才能更好地抓住德育的“关键期”,通过一定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并促进学生在自身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其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在新形势下产生多种认识及行为上的矛盾,为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基于其自身的需要,基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适切的德育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能忽视其青春期教育,尤其是青春期性教育。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青春期教育。家长与教师除了给他们讲解青春期及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宽容的态度,正确引导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我。

(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维果斯基指出动机在引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调动个体情绪体验的重要性。在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与培养中,学生是德育主体,因此必须真正调动能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激励手段。近年来对德育功能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德育具有个体享用功能。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享受自身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体会精神的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将是促进学生品德完善的内部激励手段,即学生通过体验自己的道德行为所带来的精神幸福是促进其不断提升自己道德水准、不断完善人格的内部激励手段。

学生是德育主体,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能够把外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首先,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能够激发道德需要与道德动机,进而促进道德的内化,为此要充分发挥道德体验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激励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摈弃过去仅注重学生道德经验积累,忽视内化的做法,而是把道德作为人的内在需要。从人性出发,以学生为本。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激发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把外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促进道德的内化。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创设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体验氛围,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的道德行为所获得的满足、快乐与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学生通过充分感受、体会自己内在精神的幸福,产生道德满足感,道德的这种自我满足将激励学生实现道德的自我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真正发展。

篇(5)

然而,目前对于化学用语的学术研究与实证调查多从教学策略、教育建议等层面出发,较少站在学生的角色上构建化学用语的知识框架。基于化学用语的独特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填鸭式传输知识,在化学用语书写的教学中,往往直接采用讲授式给予规则,学生根据教师所给规则,进行重复的训练,只停留于机械记忆的阶段,对化学用语本身的含义没有内化为自身的认知,不少学生因为化学用语跟不上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最终在化学学习中被落下。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形势下的教育强调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元认知监控、行动意志控制、自我动机信念调整来掌握策划、启动、实施、监控、调节及评价学习等有关技能。面对应试教育与化学用语的特征,自我调节能力是否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影响因素?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哪方面对学生学习化学用语会产生影响?怎样促使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本文假设初中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存在影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20世纪80年代初,Zimmerman教授、Pint rich教授等学者基于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以及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理论总结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主动调控、运用元认知、动机的行为,国内外对于自我调节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自我调节学习测评工具有学习和研究策略调查表( Weinstein等)、学习动机策略问卷(Pint rich等)和学习过程问卷。

本调查主要研究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化学用语的关系,将心理学教授庞维国、化学教学论专家毕华林等关于自我调节能力及其在化学中应用的量表进行有关化学用语的改进,并附关于化学用语的测试卷,统计测试成绩。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存在一定影响。以20名学生作为试用,符合预想维度化学学习中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计划以及自我总结,而后发放并统计本研究所有问卷,利用SP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872,该量表信度符合研究需要,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可信性及必要性。

2.调查对象

我国学者朱智贤、林崇德在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均指出:青少年的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能力都在7 ^-11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初三是青少年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重要转折点,高二有85%的学生认知能力己接近成人。初中阶段易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学生也易于将其实施于初中化学用语习得当中。

本研究选用哈尔滨市5个区内不同程度的初三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开放式问卷的调查、学生化学用语能力测试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实际回收145份,回收率达96. 6%。

3.数据处理

本研究主要讨论自我调节能力对初中化学用语的影响,在数据上主要利用Spss 21. 0和Excel软件为研究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成绩进行方差检验,由此进行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四个因子的均值进行比较,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四个分析维度中均存在明显差异。在学习的自我调节中,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四个因子中男生的均值高于女生的水平,由此看出,男生自我调节能力在整体上高于女生。分析以往的研究经验得知男生智力发展以逻辑为主,女生智力发展以记忆为主,导致对于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也存在差异。

本次调查到的145名初中生样本中,化学用语测试成绩呈正态分布,60分以下有14人,占9%;60~75分有45人,占31%;75~90分有70人,占48%;90~100分有16人,占12%。而男生的成绩略高于女生,90~100分区间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80%。

利用Spss 21. 0对145份问卷(含测试卷)的系统分析后,通过对不同成绩的学生分析后发现,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四个因子与此次化学用语测试成绩高低有着各自的差异性。通过对初中生此次化学用语测试的不同成绩与自我调节能力四因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成绩越好的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尤其是自我测量与评价因子)。由此可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我调节能力各部分较强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为突出。

四、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性别差异对于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存在影响,表现为男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女生。测验结果表明男生的成绩普遍略高于女生,与其自我调节能力较高有关。

(2)化学用语的学习情况与化学学习自我调节四因子显著性相关,表现为化学学习中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强,化学用语学习水平越高;反之,化学学习中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弱,化学用语学习水平越低。然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难以一跳而就,需要尤为关注、长期训练。

(3)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等)内容相对枯燥,自我监控过程中应实时监控学习方法,切忌死记硬背。研究表明自我调节能力中监控与评价因子对自我调节能力影响更为显著,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是否能坚持选定的策略进行监控,并做好对所选的策略对化学用语的习得是否有效的判断。

2.研究建议

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内容、学习目标,忽视学生的自我监管。自我调节重在引导与鼓励学生自我监控、设置目标以及合理运用分类比较、类比推理、归纳演绎等相关学习策略。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自我调节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自我调节的内在驱动力。化学用语是主观思维与客观事物相互融合的系统符号,在化学用语教学中,更应注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脱离化学概念教学空洞讲解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乐于自我调节学习。许多学者认为:学生善于自我调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动机,在自我调节的四阶段中,学习者动机不同达到的结果也有所不同。激发初中生对于化学用语的自我调节内在驱动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举一些初中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自我调节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促进化学用语知识的概念同化。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学习者在初步接触化学用语时,往往认为其是繁杂无章、毫无规律的独立符号,难以对该部分知识实施自我调节。实质上,化学用语是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一套精确、简要、国际化的符号系统,具有特殊的逻辑性及系统性。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切忌让学生大量地机械记忆,而是应注重认知同化论的实施,把握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关系概念等化学用语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促进学生获得对于不同化学现象有与之相对应概括与理解的能力,形成概念同化思维,激发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在讲授酸类物质时,不要急于给出酸的定义,可以试通过这样的化合物属于酸的讲解,引出酸的定义,并促使学生学会对关系概念归纳总结,获得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篇(6)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在课改进行的今天,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学,学有所用,找到兴趣点,就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价值目标。初中生物的只是主要是生物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具体标准就是能够准确描述、说出、说明、分析、得出、设计等等,所以我就来分享我总结的几点教学经验:

一、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制定自主学习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不可缺少的工作。通过预习知识,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知识得薄弱点,上课时有目的,有侧重点的进行听课,因此,预习是生物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进入课堂学习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大自然中奇特的生命现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生物学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只有掌握了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创造思维是难以形成的。生物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应提醒学生重视生物知识素材的收集、整理,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首先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相关研究表明,与低成绩的学生相比,高成绩的学生更经常、更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要一味使学生被动接受,不要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大导演,总的思路给学生,剩下的内容有学生完成。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教材、教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诱因",使学生乐在其中,以构成他们自我强化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着明确课堂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中,可以使学生自己携带植物标本或者实物,通过对这些物体的仔细观察,对花的结构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另外在讲解植物根部特点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带一些比较常见的农作物根系,譬如:小麦、玉米等,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植物根系的不同形态;此外在进行口腔上皮细胞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取口腔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基本特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三、引入“问题”教学模式,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巧妙的把生物教学内容转换成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情境。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讨论;以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如:在教学提出“糖是不是都是甜的?甜的是不是都是糖”,“糖是碳水化合物吗?碳水化合物都是糖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生物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还要学习科学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

四、构建系统性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风尚,培养其小组合作讨论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六评”,即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同时让同学们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善意的给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学会友好相处,大家一起总结经验与教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生参与评价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反应能力,也锻炼了其心理素质。

从学生角度来讲,要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自我评价,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注意不够的方面,即使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课堂授课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较少注意课后学习的指导。新教材在每节后有练习,在每章结束时,都有简约精炼的小结和有较丰富的、多形式的自我检测。学生通过这一个自我评价的平台,使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结语:生物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慢慢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初中生的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并积极为学生地创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生物氛围,逐步增强学习生物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让学生自己把握课堂真正学到知识。由此,我们把生物课堂交给同学们自己,而老师负责检验他们的劳动成果,把教学建立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生物课堂变成真正的学生课堂。

参考文献

篇(7)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3.学生自身的因素

①心理方面:高一学生一般是16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②学法方面: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对策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街接打好基础

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①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已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篇(8)

一、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状态及形成的原因

第一,在某种程度上说,青春期就是自我塑造期。青春期的孩子初步形成自我的认识,他们想明晰“自我”的轮廓,部分人甚至会刻意求异,对自己没有兴趣或不能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情就会轻易放弃。

第二,由于物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对学生思维有较高的要求,使部分学习中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

第三,古板的物理教学方法不适应处在青春思维变化期的学生活跃的思维。

二、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述第一个原因为人类自我发育、发展的必然阶段——无法改变,但可引导。

第二个原因为物理学科特质所决定。物理是自然科学,具有客观性——无法改变。

第三个原因由教师个人素质所决定,即由知识点的整合能力,课堂的组织能力等决定——但可改良。

三、如何调整初中物理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

1.抓住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触发学生兴趣点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处在青春期这个由儿童向成人过渡期的初中学生,具有某些儿童的特质是不奇怪的——他们不喜欢沉闷的,而喜欢愉悦的,略带玩耍性质的教学环境。他们有生气、有活力,喜欢活跃的、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投其所好”就可以先满足学生的“浅层欲望”使他们获得对物理产生兴趣的可能。

任何“空洞无物”的东西都不可能让人维持持久的兴趣,对于青春期渴望“自我塑造”的初中生来说更是这样,教师要让他们看到变化、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就、荣誉。因此,教师要善于整合理论知识与客观想象,让学生理解物理理论的实在性——让他们因物理的“有用”而感兴趣;教师应切合学生实际地进行物理题的方法论讲解,让学生熟悉解答物理题的各种方法,并在运用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让他们因自己的变化而感兴趣;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以鼓励、表扬和荣誉——让他们因为得到别人的认同而感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青春期是“自我”形成的过程,也是人生中最脆弱的时期之一。教师要让学生做好正确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不自高、不自大、不自恋、不自卑,能自觉、客观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正确的自信心。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自卑的学生,自信是鼓励出来的;对于自高自大自恋的学生,正确的自信心是磨练出来的。对于那些自卑的学生,教师要不吝惜自己的鼓励和赞美之词,抓住一切正当的机会去赞美他们,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对于自高自大自恋的学生,就要让他们在“现实需要”中游走,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的残酷,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解决现实需要的差距,让他们及时矫正自己错误的自信心。

3.充分利用学生青春期心理的正面效应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具有值得肯定的一方面,青春期也不例外。

(1)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初中的学生不再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对事物善于先用怀疑的目光去对待,这是一种自我塑造的过程,教师应悉心保护、正确引导,不要全盘否定。

篇(9)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

国内首位将职业规划指导引入到中学课堂的北京人大附中专职职业规划师、北京前方导航教育公司首席专家吴志兰女士认为:“一种观念的转变,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倘若在初中阶段就引导孩子对兴趣、气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初步了解,进一步认知和探索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和该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解决大学毕业后的择业和就业问题就会容易很多。

在我国,孩子们一般是在十二、三岁开始上初中,到十四、五岁初中毕业。处于自我独立意识增强心理断乳期的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链条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对职业世界探索需求,引导他们认清自我,培养对待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意识,掌握搜集整合筛选评估所获得资料的方法,了解社会市场对职业需求变化,对外在环境与工作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初中毕业后马上就业或者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好积极的准备,必将成为初中阶段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要务。

目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是被忽略的。很多包括一些教师也认为读出好成绩是头等大事,选择职业是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过早地涉猎职业的事情耽误孩子学习,在中小学就关注职业方面的教育未免早了点。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法规和系统要求满足中小学生早期职业认知的需求,更不要提及指导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的具体标准。近些年一些南方沿海地区在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但大多数学校仍都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职业成熟度是个人职业发展状况与其职业发展阶段需相互对应,处在探索阶段的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将会包括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两个方面。职业成熟度是一个动态的与“心理成熟度”和“个人准备程度”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生涯辅导是建立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特点优势、兴趣、潜能进行探索,积极主动地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对未来人生及其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规划更好地安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1.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金河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职业成熟度分数低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身体健康,有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愿望者;(2)能主动和他人交流、愿意将一些感受同他人分享者;(3)能够按时参加每次团体活动。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有:(1)性格内向不愿同其他成员分享交流者;(2)不能保证足够时间参与者;(3)不愿意尊从活动安排者。经过面谈筛选初三男女各12名学生参加,将入选学生按班级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

2.研究干预阶段

2.1确定团体辅导时间、地点和道具

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最后两节课,持续4周共8次辅导活动。地点选在金河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后备场地为三楼小会议室。彩笔、学生胸卡、白纸、影音设备等。

2.2优化干预方案

干预人员系研究者本人,对教育学、团体心理学领域有广泛的涉猎,具有中学教师资格证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有一定咨询工作经验,能够准确掌握实验伦理原则。干预主题在初步了解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况状和与参加实验的同学们的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基础上确定,确定研究目标通过八个主题开展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活动,自编团体辅导方案——我们从这里起航!

2.3干预实施过程

本研究干预具体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评估期、介绍期、活动期、评价期。评估期:研究者真诚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参与实验学生的讲述,告之团体辅导活动的时间安排和地点,签订团体知情同意书。介绍期:将团体辅导的性质、活动方式、次数、结束时间告之学生,介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问题,与学生保持顺畅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认可与配合,此期在干预第一周完成。活动期:领导者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使得团体活动有效运作,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评价期:使用《初中生职业成熟度》对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后测;通过与干预前调查数据比较来探讨团体方案对提升职业成熟度的效果,同时为促使活动目标实现,在整个活动进行过程中进行及时反馈,干预结束后收集成员自我总结,干预结束两个月后进行追踪测试评估探讨团体辅导干预持续效果。

3.研究评价阶段

3.1实验组成员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估分析

3.1.1实验组前测、后测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各个维度的前测值和后测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处理后独立性、职业世界知识、职业决策态度与处理前有显著差异,职业成熟总分、自信心、职业自我知识、职业决策知识指标与前测相比差异极显著。

3.1.2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试差值比较

实验组职业世界知识和职业决策知识以及自信心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动性、独立性、稳定性、职业自我知识和成熟度总分的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功利性和决策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初中生职业成熟度效果较为明显。

3.1.3讨论

实验组职业世界知识和职业决策知识和自信心变化值与控制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主动性、独立性、稳定性、职业自我知识和成熟度总分的变化值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本次团体辅导的重点为接受悦纳自我、增强自信、激发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其中穿插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讲授和讨论,成员对自己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期待,初步制定职业生涯定向;另一方面,团体辅导活动中的信任温暖的氛围让成员敞开心扉大胆探讨解决问题办法,还有快乐热身运动和情境模仿促使学生全情投入活动中,活动感悟颇多,并能将活动中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之中。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功利性和决策态度”两个维度上前后测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原因是功利性和决策态度受现实社会影响长期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我们只提供8周团体辅导,想在短时间内仅仅通过团体辅导途径来改变其决策态度和功利性,是非常有难度的。

3.2.实验组团体辅导活动中期评估结果与分析

团体成员对自我的表现都比较满意,遵守团体的契约状况良好。但仍有14.15%的报告未能注意自己对团体指导者的反应,29.67%的成员可能会标定自己和他人,51.78%的成员会询问别人的问题和给予他们忠告。这些表现和他们的年龄特征分不开,因此会自然地带入团体中。在第五次会面是通过和成员探讨这些行为表现,在后续的活动中有较大改善。

3.3实验组团体辅导活动结束效果评估分析

通过《团体咨询效果评估表》中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回答,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成熟度有较大的提高。83.27%成员表示对职业生涯选择更有信心,他们明确了到清晰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80%成员初步形成了暂定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其实初中生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等各个方面都还未定型,团体辅导真正能帮助他们的是激发职业生涯意识,拓宽职业世界的视野,培养进行职业生涯抉择的能力,而形成真正的职业选择只是次要的,目前也只是暂时的或者大方面的选择,不可能具体细化,通过团体职业生涯辅导所有成员对自己的未来生涯发展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合理的抉择。

3.4实验组追踪性评估结果与分析

对照组并没一直处在自然学习状态中,在取得对照组后测数据后,为对照组和未参加团体辅导的同学们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指导,所以在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干预研究结束两个月后,只对实验组被试采用问卷调查进行了追踪性评估。将实验组后测数据与追踪数据进行T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团体职业生涯辅导产生了长期效果,效果得到了维持。

3.5小结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初中生能否升到上一级学校学习是老师和家长最密切关注的,他们多数认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太早,职业选择和初中生距离还很遥远。职业价值观、职业自信心、职业兴趣等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却是关系到学生职业抉择、未来规划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专业职业指导人员的关注。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不仅仅只针对初中学生,可应用到不同年级学生,重视学生早期职业观念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形式,职业生涯辅导再早也不为晚。

真诚和谐的团体氛围有助于成员共同分享和思考,都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的成员们,希望对自我有更深度的了解同时也想借助外界的力量解决自己在职业规划中的困惑,使自己更加成熟。

活动形式多样,各种咨询理论综合应用,职业生涯团体是各种咨询理论综合应用的结果,比如接受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理念的指导,营造真诚、和谐、信任、不评判的团体氛围;职业生涯团体活动形式多样,有活泼的热身活动、个人思考、团体分享、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单纯课程讲授所带来的被动和疲乏感,让成员感到新奇,提升和维持成员参与团体的热情和动机,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4.提高初中生职业成熟度的策略

4.1自我探索与自我提高

一方面可以在学校的指导下做一些自我探索性的测验,对自己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等有所认识,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发现和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比如让学生在一些校内部门团委、阅览室、接待室等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自己组织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促进职业生涯教育在中学校园内的深入开展。

4.2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多渠道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初中阶段,以探索和计划为主,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与任务,促使他们对自我进行了解,以及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和提高职业决策能力需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特色发展课程,以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组织体验活动,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意识,增强自信心。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推荐职业生涯方面书籍杂志或者电视节目引导学生掌握职业发展趋势,了解未来想从事职业的相关技能要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环境因素相结合,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掘地方资源,邀请社会人士参与职业生涯教育。对职业生涯问题进行交流,还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他们自己从事的职业,回答学生关心的职业问题,加深学生对各种职业的了解和对职业生涯设计意义的认识。学校有必要针对性地了解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开展集体心理辅导,及时提供职业生涯咨询,同时加强抗挫折的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是初中生职业成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学校开展以学生为本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不只是专业职业生涯辅导人员努力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进来,为促进学生职业成熟做出更大的贡献。

4.3家校合作,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

家长本身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关注一些社会上的职业信息,有机会带着孩子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孩子职业世界的认识范围。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实际职业场所比如工厂、企业、机关、社区等进行考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了解各种工作的特质以及工作者角色,试探自己是否喜欢未来想从事的工作中工作者的状态。实践参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和生活,提高对工作世界的认识,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志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1-290.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70.

篇(10)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63-02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然而许多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却很薄弱。在此,笔者在分析影响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

第一,缺乏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很重要,只有学生对阅读文章产生了兴趣,才会使阅读渐成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但不少学生只是将阅读英语作为对教师布置任务的交代,将阅读文章当成学习英语的课外练习,并不重视。

第二,注意力分散。中文与英文的文章在思路、论述方法、句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许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往往难以做到集中精神高效阅读,还有不少学生为了集中精神会用手或者笔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指读,养成了不良习惯,大大降低英语的阅读速度,弱化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第三,英语词汇量小。英语文章由词汇组句构成,因此掌握足够的单词很重要,单词掌握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的效率,限制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但不少初中生的词汇有限,在阅读时往往需要多次翻阅词典,对流畅阅读产生很大影响。

第四,语法分析能力差。不少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往往因为语法不过关而弄不懂句子的含义,特别是会误解一些特殊语句,进而导致误解整句话,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第五,不会应用阅读技巧。在课堂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依照着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方式理解,却缺乏对英语文章阅读的技巧的自我总结,不少学生的阅读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大大浪费了阅读时间,导致阅读低效。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生阅读时是否专心,跟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一旦学生提高了英语阅读的兴趣,就可以集中精神阅读,并将这种兴趣维持成为一种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英语阅读课前,应先让学生预习本节英语阅读课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多借用并善用新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概括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动画、图片、音乐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根据课本内容编排一些小故事或绕口令,降低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恐惧感,逐渐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阅读含有表示方位的词语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单词(例如on,in)入手,用一些颜色突出的红色纸盒和猫玩偶来吸引学生注意,然后将猫玩偶分别放在盒子上和盒子里,表示两词之间的区别,并由此导出新单词under、behind的教学。接着,让学生参加名为I say you do的游戏,即教师发出号令,让学生根据号令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动作反应练习,缓和课堂的气氛,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单词。然后,教师将这些单词和句子融入文章中,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另外,在阅读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来练习用英语说话。如果对图画练习不太好理解,也可以采用吟颂、咏唱的方式增加阅读过程的节奏感,协助学生阅读。

(二)扩充学生英语词汇量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基础的是扩充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在现行的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英语词汇量加大,信息量倍增,加大了英语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难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使学生能高效阅读各种内容、体裁的文字材料。例如,笔者分类选编了关于日常生活、科普文字、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文章,让学生课下自行阅读,并要求学生掌握以下阅读方法:(1)概括总结出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即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和体裁。(2)抓重点,列出关键词,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3)根据上下文,学会猜测、判断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4)理解单句意义、上下文间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及引申。

阅读时,学生难免会碰到生词。此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沉着冷静,注意找出上下文的线索,通过同一段落里的句子中某些明确定义的说明、同义词或反义词来确定生词的意思。如:(1)There are some glaciers in Tibet.A glacier is a river of ice.学生们没学过句中的glacier,但根据后半句猜出glacier 是指冰河。(2)The headmaster made an address to the students at the meeting last Saturday afternoon.如果学生把address译为“地址”,则会导致文意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稍作推敲,上文有“校长”,下文有“会议”,理解这句话应该以这两个词作为突破点。

(三)增强学生分析英语语法的能力

正确掌握英语语法,才能正确理解英语文章中句子的意思。教师教学英语语法要结合理论和环境,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英语的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在生活中的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次,要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加深其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认识。最后,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以考虑在教学中使用一些研究型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以自愿结组的方式(3~6人)组成研究小组,将学习语法时有困难的项目整理、记录出来,再由各小组各自选定研究项目后采取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语法项目系统化,并在交际活动中灵活运用,避免死记硬背英语词句。

篇(1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新课程大纲要求的贯彻、落实,初中生物教学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但是一些教学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硬件设施简陋、实验条件差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硬件设施更新度较大,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上仍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的需要,比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实验室空间狭小,大多时候是几个班的学生一起做实验,人多,有效设备少,看的多、做的少,很多学生直接不动手实验,只在一旁观看甚至走神干别的。不能高质量、有效的进行实验,很多学生就会不遵守纪律、就会走神,难免纪律就差,老师也无力进行有效的管理。简陋的设备,导致实验效率和教学质量很低,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安排不恰当,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一周课时安排较少,很多时候一周就只安排一两节课,然而作为一门实验、实践活动比较多的科目,少得可怜的课时只能讲完生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点,根本没多余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再加上学生很多时候上生物课都应付了事,很少有学生用心去学生物,这种学习观念很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制度不合理,很容易扼杀师生教学的积极性

在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比赛项目,通过比赛来展现自己的学科优势,很多教师们也在学科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教学价值。但是生物这门学科的竞赛很少,没有参与各种比赛的机会和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没有学好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长了,就会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没有竞赛作为展示学科地位的条件,教师们就会减少教学的激情,学生考得好与不好,教师教得好不好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师们的价值得不到?w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应付心理,何谈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不利于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的对策

目前,生物这门学科的地位相对较低,大多时候是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然而,在实际现实生活中,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知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整体来说,生物学对我们的生活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起生物这门学科,教师们要不断研讨生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们要注重生物实验的组织

教师们要不断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初中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明显,所以,生物教师要用心安排生物实验以及课本知识也要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讲某一生物的结构以及特点时,生物教师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与其他部位的结构想比有什么差距,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可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生物中处处有生物,感受到生物的用处,也就会增加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师们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生物学这门学科,涉及领域比较广,知识点也比较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只有把知识系统化、体系化才容易理解并有效记忆,因此生物学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课后做好这节课有效教学的总结和反思,以便下节课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专业知识也要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增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