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自主设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1-31 20:31: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自主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自主设计论文

篇(1)

实现上述设计自主化的步骤是:

a)在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首两台机组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外方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完成包括设计管理、设计规范、适用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系统的拟定、计算与优化、施工图设计技术以及各类工程文件编制在内的全面技术转让;

b)3、4号机组的大部分设计责任转移到中方,仅少量关键性技术责任仍由外方承担;

c)5、6号机组由中方承担全部设计责任。

考虑到我国核电站建设将走上系列化、标准化建设的道路,除少量改进项目之外,后4台机组的重新设计工作量将大大减少。因此,1、2号机组设计技术转让的成功与否是设计自主化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

2设计自主化的现状

2.1常规岛工程设计自主化现状

从技术角度而言,核电站常规岛与常规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岛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我国几个主要的电力设计院已经具备了600MW级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资格,在工程设计实践方面,也已有了相当的积累。

在核电工程方面,国内电力设计部门自主承担完成了秦山一期300MW机组常规岛设计任务,目前正开展秦山二期600MW级常规岛工程设计工作。而岭澳核电项目则在大型商业核电站常规岛设计自主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通过与常规岛供货商的合作,国内电力设计院具体承担了常规岛部分土建、工艺设计任务并完全承担了相应的技术责任。整个设计工作按国际标准和惯例组织进行,目前工作已接近完成。

与国际标准的工程公司(A/E公司)相比,我们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国际合作,从技术转让中获取相应的能力,才能真正谈得上设计的自主化。

a)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项目管理队伍的组成和工作程序的建立等;

b)适当的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以及配套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其中工程数据库系统是问题的关键;

c)接口控制能力,包括接口的预见性和确立、控制等;

d)系统的计算拟定和优化(指工艺、电气、仪控等主要系统);

e)设备采购规范书的编制能力;

f)施工、安装、调试和运行文件的编制能力;

g)国际通用的标准、规范的理解和比较。

国际标准的A/E公司与国内设计单位(CDI)能力差异比较见表1和表2。

2.2BOP设计自主化

国内设计院已基本具备了BOP设计自主化的能力。特别是在岭澳核电站项目中,国内设计院与业主的经验和能力相结合,除个别系统由于商务、系统小成套等因素导致工艺设计由外方承担外,已全面实现了包括工程管理、采购、设计(工艺设计和土建设计)等各个环节的自主化。

表1工程管理能力差异表

项目A/E公司CDI

项目经理能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有职、责、权,对外代表公司对项目进行质量、工期和费用三大控制,拥有项目组内部人力调度和收入分配的权力。主要从技术协调角度组织管理项目设计,基本没有人员调配、费用控制和收入分配的权力。项目三大控制职责主要由生产处室实现,导致项目技术、工期、费用职责不清。

项目管理队伍有专责的项目经理工作班子,职能包括项目的计划,设计管理协调,商务、会计、质保、预算、采购、合同等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各个方面。不健全的项目工作班子,依靠生产处室实现管理的职能。

工作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并按程序办事,工作人员的个人表现基本能与公司体系运作的有效性进行适度的分离。以工作经验和工作惯例为基础,工作程序不健全或不受重视,行政命令仍为主要工作手段之一。

工程数据库系统庞大适用的工程数据库系统,包括工程设计数据库、参考文档数据库等,有利于建立快速报价体系,电站优化设计和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工程投资。工程数据库系统正在建立和积累,但适用于国际标准的工程数据库基本是空白。

质保体系正常运作的质保体系和较强的质保意识。体系类似,运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正常。

接口控制有丰富的接口控制经验,专门的管理程序和管理人员对接口的预见性和控制能力有待加强。

表2工程设计能力差异表

项目A/E公司CDI

标准规范对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并运用于工程实践。对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的了解和使用有待加强。

系统设计

(SystemDesign)有较强的系统计算、分析、设计、选型和优化的能力,有丰富的计算机软件。有一定的系统设计和分析计算能力,但仍以经验设计和引进设计为主,应变能力不强,适用计算机软件不够。

安装设计

(设备、管道、

电缆等)有较强的设计布置、力学分析、支吊系统设计、材料和型号选择的经验和能力,有适用的参考数据库支持,具备了3D模型设计能力。有丰富的设备、管道、电缆等设计布置的经验和能力,掌握了3D模型设计能力,但缺乏适用的数据库,所采用的设计计算软件也仅适用于国内工程。

土建设计成熟的结构计算与设计。与国外设计能力大致相当,但大型动力设备基础的力学分析计算有待加强。

设备采购

规范书由专门的部门、人员和程序来完成,对各主要发电设备主、辅机供货商比较了解,所编设备采购规格书内容比较全面(包括商务、技术、材料、质保、包装、运输安装、服务等各方面内容)。无专门的采购部门,以过往工作经验为主,以编写技术规格书为主,内容相对较简单。

安装、调试、

运行文件有较强的文件编写能力。基本无经验,能力有待提高。

3工程设计模式

3.1常规岛工程设计模式

为了要实现设计自主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参与核电站的设计和管理实践活动,只有参与才能掌握,只有干才能学会,只有敢于承担风险才能取得胜利。

由于国内设计单位的资源、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选择一家国际著名的工程公司进行合作设计可更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设计技术以及信息财富,有利于国内设计单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在选择国外合作伙伴时要注意在电站工程设计方面,国际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工程公司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3.1.1美国模式

a)设备制造商仅负责设计和提供直接由其制造的产品,国内俗称主机供应商;

b)工程公司在电站的成套设计、工程管理、采购、工程服务(土建、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有丰富的经验。

3.1.2欧、日模式

a)设备制造商不但能负责设计和提供直接由其制造的产品,对主厂房内的工艺系统也有较强的设计和成套能力;

b)一般不请独立的工程公司协助其进行辅助系统的成套设计;

c)其工程设计力量是属于设备制造商的一部分,所提供的工程设计总是与公司的设备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专门化的设计。

3.1.3选择美国模式的优势

笔者认为,如创建合资的工程公司,则采取美国模式更为有利,主要因为:

a)从工程的观点看,美国模式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电站设计均十分接近我国传统的、成熟的火力发电项目建设实践,双方合作容易找到共同一致的基础。

b)美国的工程公司总是独立于设备制造之外,具有和多家厂商合作的经验,因而在电站设计方面,增强了灵活性,减少了局限性,可增强国内设计院的应变能力。

c)在主设备的招标评标过程中,唯有美国模式的工程公司才能公允地同参与竞争的各供货商进行评判。若选择了欧洲某设备货商合作,将使自己陷入“唯一性”,而失去了“灵活性”和“公允性”。

d)美国工程公司由于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广泛灵活的经验,对提高国内设计单位的水平有利。

e)一般而言,美国公司在提供技术转让方面,持相对比较开放的态度。

3.2BOP工程设计模式

篇(2)

二多维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所传授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结合过去掌握的知识,运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建构,完成新的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新知识,而是创设最佳知识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索、整合、建构知识,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网页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多维项目驱动教学法,即从教学进程、教师讲授和学生实验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项目驱动教学,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学习。首先,以业内实际项目开发进程为参照设置教学进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内容模块的推进形成了“网站策划———页面设计———动画制作———页面制作”这样一条清晰的线路,而这种教学进程实际上和设计公司里的工作流程完全一致。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事先准备好一个有代表性的范例网站项目,根据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要求把范例项目相应划分成一个个子项目,众多的课程知识点由子项目来承载,以案例演示的方式来讲解,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范例网站从无到有被逐渐搭建起来。最后,在课程的开始就给学生一个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项目任务,与教师的范例项目相应,这个主题网站同样由多个子项目组成。教师演示完范例网站子项目后,学生便上机自主开发相应的主题网站子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一个个子项目案例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一步步自主完成主题网站的过程。网页设计是应用型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维项目驱动教学法多角度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众多知识点,而且对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有了清晰的认知,具有了实际项目操作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自主学习、自我指导等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多元评量的评价方法

篇(3)

二、多维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教师所传授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结合过去掌握的知识,运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建构,完成新的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新知识,而是创设最佳知识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索、整合、建构知识,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网页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多维项目驱动教学法,即从教学进程、教师讲授和学生实验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项目驱动教学,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学习。首先,以业内实际项目开发进程为参照设置教学进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内容模块的推进形成了“网站策划———页面设计———动画制作———页面制作”这样一条清晰的线路,而这种教学进程实际上和设计公司里的工作流程完全一致。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事先准备好一个有代表性的范例网站项目,根据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要求把范例项目相应划分成一个个子项目,众多的课程知识点由子项目来承载,以案例演示的方式来讲解,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范例网站从无到有被逐渐搭建起来。最后,在课程的开始就给学生一个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项目任务,与教师的范例项目相应,这个主题网站同样由多个子项目组成。教师演示完范例网站子项目后,学生便上机自主开发相应的主题网站子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一个个子项目案例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一步步自主完成主题网站的过程。网页设计是应用型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维项目驱动教学法多角度模拟实际工作情境,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众多知识点,而且对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有了清晰的认知,具有了实际项目操作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自主学习、自我指导等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多元评量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知识传授为教学目的,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往往被认为是教师课后的事情。而在强调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中,教学目的则不仅仅是特定知识的习得,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指导和管理的能力,因此学习评价被提升到一个重要的层面。美国学者韦默认为:“对自我进行精确的评价和对同龄人的工作进行建设性评价的能力是在大学期间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项必要的学习技能。”评价方式需要结合具体课程来设计,在网页设计课程中,适合采用多元评量的评价方法。在“认知与准备”和“界面艺术设计”模块中,采用自评和公开评议,每个同学首先给自己的作品自评,然后轮流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回答师生的问题,教师和其余同学根据作品情况给予评价。自选模块同样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不过是在选择了同一内容模块的小组间进行。“网页代码基础”模块则借用理工科试卷评测方式,教师出题并阅卷,学生不参与评分。这种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量模式的优点突出体现在:首先,能有效促进学习。评价既是给学生打成绩,更重要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在自评和互评活动中,学生需要尽可能深入地分析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这就促使学生把自己的实践体验升华到理论思想高度。同时,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设计作品来说,公开评议能够扩展设计者的思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作品。通过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能非常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其次,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要实现自我学习、指导和管理,首先要能对自己和别人有着准确的认知和定位。自评和互评结果的对比,能够使学生更准确的认知自己。多次参与对同学作品的评价,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评价同行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分值”的设置把评价能力囊括到学习成绩的考核范围有着明显激励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参与评价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权。评价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多数学生没有多少经验,不太可能自发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监督,并在设计评价方法时尽量对一些可能发生的不合理行为进行规避,以使得整个学习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公平。

篇(4)

(二)建筑企业具有较弱的筹集资金能力建筑施工工程的工期较长,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源源不断地注入资金,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如期保质完工,所以,如果建筑企业没有筹集资金的能力,就会致使在建筑整体的过程中出现环节脱节的现象,没有办法如期保质的完工,进而会使建筑企业本该有的经济效益受损。由于受到国家有关部门政策的制约要求,使得我国国内多数建筑企业都很难在规定期限内筹集到巨额建设资金。因此,这些建筑企业很难管理好内部的建设资金。

(三)对建筑经济进行管理的模式较为落后由于受到很多限制因素,我国建筑经济所具有的管理模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建筑企业进行管理。其模式的落后同时还体现在建筑企业对其内部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安排,致使建筑经济的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专业化的知识培养。要知道资金的管理不仅会制约整体建筑工程的经济利润,同时还会对企业的发展前景造成影响。目前在建筑企业中常会出现重复以及浪费的现象,这些都间接地降低了建筑企业的工作进程安排,同时还加大了企业的压力。

(四)建筑企业无目的地扩大建筑规模以及建筑数量企业管理人员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在建筑施工时无目的地扩大建筑规模以及建筑的数量,这样会直接致使出现两种结果:首先,建筑数量的增加会加大建筑企业的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往往没有能力去负担并且支付巨额的建设资金。其次,在施工期间,建筑企业会忽略实际环境水平,致使资金建设处于局限状态中而不能正常发挥该有的作用效果。

二、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及控制

(一)建筑工程在成本方面的管理所谓建筑工程所需成本是指:在建筑工程实施的整体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金总金额。在建筑企业进行施工的整体过程中的成本不仅包括施工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人以外的直接消耗资金,还需要一定的巨额资金作为储备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成本的管理则主要表现在合理地控制运用资金使成本降低,在此基础之上来取得建筑的经济效益,达成建筑企业追求的利益目标。

(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谓成本的控制指的是在施工进行时,对施工的所有环节做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工作,进而做到全面地掌控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项目成本。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创建一套完整的关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消耗成本的管理以及控制体系,制定出相应的建筑规章条例,为建筑成本的管理以及控制提供可运作的依据。要知道在整体施工过程中,建筑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施工的总成本,因而控制和管理施工的成本可以通过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进度、施工的功能、成本等几方面着手操作。有效对施工质量进行提高,可以达到降低重建和返修的几率。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避免建筑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过来的现象。采购合理标价,并且具有较好质量的建筑所需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重建几率,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消耗的目的。在建筑企业中维护好部门间的关系也很重要,要做好必要的部门间协调工作。可以通过对建筑施工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方面的培训来减少人力以及物力的消耗和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建筑企业中,依据自身企业的经济情况创建出合理的控制成本计划是首要工作,这是为建筑企业提高所得利润的主要保障。

(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控制成本的主要原则要知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投入资金较大、周期较长等几项特征,因此在对建筑成本进行控制时,要遵守几项原则。首先,要使开源同节流保持一致。对施工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节制可以控制成本的支出,而且运用节约的方法还可以控制和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进而提髙施工建筑企业的利润效益。做到对施工成本的节约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它需要同开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其次,对施工工作人员进行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成本体现的更具综合性质,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将全体施工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调动起来,对他们进行成本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共同参加到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工作之中,最终达成降低成本的目标。第三,将成本的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担。在整体施工控制成本的过程中,要使工作人员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且要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担负一份责任,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将成本风险降低。第四,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安排实施成本的控制工作。在施工幵展时会有早期准备工作,并且还存在施工中期和后期不同的任务项目,在每一阶段都会产生巨额的资金消费。因此,要将施工的成本控制运用在整体施工的所有环节之中,发挥其监督作用,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减少建筑企业的损失。

三、优化资金建设的方法

(一)培养施工工作人员的控制成本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所以,优化资金建设的方法首先是要培养施工工作人员的控制成本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让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认知到控制成本的核心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给施工工作人员安排同控制成本有关联的培训课程,这样便可以为企业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合理且科学的建筑施工方案合理且科学的建筑施工方案是资金建设工作能够做好的必要前提因素。由于在建筑企业开展施工期间会在建筑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必备物资和人力方面加大工作量,而若想合理有效地对工作进行管理,必须釆用科学的施工方案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这份施工方案的产生是在施工企业中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得出的结果,它不仅做到了对施工环节的合理部署,同时还能够对施工中资金的花费情况做到细致的了解,这样的结果使得建筑方案的设定显得更加科学化。

(三)要加强在建筑施工中成本的管理力度要知道成本的管理在整体建筑经济中是占有核心重要地位的,建筑企业发展的好坏同成本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大对资金建设的管理强度。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建筑企业应把握好每个环节,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进而便会缩短工期达到降低成本支出的效果。若想做到优化资金建设,便要改善施工工作人员所具有的管理理念,同时还要重视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建筑材料的选择,通过这几方面的注意来提高建筑整体施工过程的效率。

篇(5)

Abstract:Bytheapplicationofnaturalventilationinresidentialarchitecturedesign,therelationbetweenhumanandnatureisreinforced,thelifequalityofpeopleandtheirlivingenvironmentwillbeimproved,alsotheenergyconsumptionwillbediminished,thereforethehumanbeingwillgetmoreintimateandharmonywithnature.

Keywords:naturalventilation;residentialbuilding;distribution

1引言

风环境是空气气流在建筑内外空间的流动状况及其对建筑使用的影响。风环境是建筑环境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以往建筑物理的研究发展中,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在自然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自然通风与人体舒适度的联系、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逐步被反映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来,尤其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考虑,风环境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通风设备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相对于自然通风来讲,机械通风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其应用范围也仅局限在建筑物内部,而且还会产生噪音,在带来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又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自然通风是指大自然中的空气通过住宅组群和住宅内各个功能空间自由流动。自然通风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带来清凉,带走污染,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能够改善局部气候。因此从健康与节能的角度来讲,自然通风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通风效果,通过科学的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室内功能空间组合,使自然空气能够在室内外以最畅通的方式流动,从而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

2合理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建筑物中的自然通风,关键在于室内、外空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形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有二:一是热压作用;另一个是风压作用(图1)。

2.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在具有良好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当风吹过建筑物时,由于建筑物的阻挡,迎风面气流受阻,静压增高;侧风面和背风面将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这样便在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形成压力差,室内外的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图2)

另外,伯努利流体原理显示,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根据这种原理,可以在建筑中局部留出横向的通风通道,当风从通道吹过时,会在通道中形成负压区,从而带动周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管式建筑的通风原理。通风的管式通道要在一定的方向上封闭,而在其他方向开敞,从而形成明确的通风方向。这种通风方式可以在大进深的建筑空间中达到较好的通风效果。

2.2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由于建筑物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产生了空气密度的差别,于是形成压力差,驱使室内外的空气流动。室内温度高的空气比重小而上升,并从建筑物上部风口排出,这时会在低密度空气原来的地方形成负压区,于是,室外温度比较低而比重大的新鲜空气从建筑物的底部被吸入,从而室内外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进行流动。

3自然通风在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有建筑物的高度、进深、长度和迎风方位;对于建筑群体而言,有建筑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和建筑群体的迎风方位;对于住宅区规划而言,有住宅区的合理选址以及住宅区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等,以便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以下就几方面加以说明。

3.1建筑物的朝向

要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不但要了解当地日照量较多的方向,还要了解当地风的相关特性,包括冬季和夏季主导风的方向、速度以及风的温度。每一个地区有自己风的特点,由于建筑物迎风面最大的压力是在与风向垂直的面上,因此,在选择建筑物朝向时,应尽量使建筑主立面朝向夏季主导风向,而侧立面对着冬季主导风向;南向是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方向,加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都是南或南偏东,故无论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调节房间热环境,还是从减少冬季、夏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的角度来讲,南向都是建筑物朝向最好的选择。而且选择南向这样的朝向也有利于避免东、西晒,两者都可以兼顾。对于那些朝向不够理想的建筑,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

3.2建筑物的间距

建筑物南北向日照间距较小时,前排建筑遮挡后排建筑,风压小,通风效果差;反之,建筑日照间距较大时,后排建筑的风压较强,自然通风效果愈好。所以在住宅组团设计中,加大部分住宅楼的间距,形成组团绿地,对改善绿地下风侧住宅的自然通风,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尽量加大山墙的间距。因为室外气流吹过呈行列式布局的建筑群时,在建筑物的山墙之间将形成一条空气射流。当采用错列式布置方式,可以利用住宅山墙间的空气射流,改善下风方向住宅和自然通风,效果显著。山墙间距的大小,取决于住宅间距。住宅间距越大,山墙的间距也应越大,以便使足够的空气射流能吹到后排住宅上。过小的住宅楼山墙间距,对消防、绿化和道路交通有不利的影响。

3.3建筑群的布局

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通风的关系,可以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平面规划的角度来分析,建筑群的布局有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点式。行列式是最基本的建筑群布局,是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其布局包含并列式,错列式和斜列式;并列式布局发生错动,从而形成错列式和斜列式以及周边式的布局(图3)。

从图4可看出并列式的建筑布局虽然由于建筑群内部的流场因风向投射角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但总体说来受风面较小;错列和斜列可使风从斜向导入建筑群内部,下风向的建筑受风面大一些,风场分布较合理,所以通风好。

周边式住宅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这种布置形式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空间,风的投射面非常小,风很难导入,这种布置方式只适于冬季寒冷地区(图5);散点式住宅布局包括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及高层塔式住宅布局,散点式住宅自成组团或围绕住宅组团中心建筑、公共绿地、水面有规律地或自由布置,通风效果好(图6)。在进行建筑群规划的同时,路网的设计也同时在进行,有时方正的住宅小区地块通过改变小区道路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曲代直的规划方法,人为地创造出建筑群的不同布局方式,从而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来。同时将居住区主要道路设计主通风道,沿通风廊道流向各个住宅组团,然后再从组团内庭院空间分流到住宅,加速自然风的流动。如下图(图7),原先为中规中矩的建筑群和路网布局方式,小区规划略显呆板,行列式的建筑群布局使得小区内的自然通风分布的不够均匀,有些楼体的通风较差。通过调整路网,使得建筑布局之间不再是简单的行列关系,而是互动起来,形成组团,疏密有致,疏的地方设计成组团之间的绿化。自然风通过主干道流向各组团,又通过组团之间的绿化空间流向个住宅。从而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地利用自然风,达到节能和优化小区风环境的目的。

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风的引入有很大影响,同时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也对自然风的引入有很大影响。风向投射角是指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法线的交角,(图8)对单体建筑来讲,风向投射角愈小,对房间愈有利。但对建筑组团来讲,要考虑前排建筑形成的风影区对后排建筑的影响。(图9)比较典型的如居住小区中的住宅,一般都是平行排列的多排建筑。如果正吹,屋后的风影区较大,从而影响了自然通风效果。因此,应避免住宅长轴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从而减少前排房屋对后排房屋通风的不利影响,形成很好的通风对流。一般来说,房屋与风向入射角保持30°、60°通风效果最好。

(二)从立面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应使建筑单体间高低有序。要使气流通过小区时不形成漩涡、下冲气流等不良高速气流。在建筑群体组合时,当一栋建筑远远高于其他建筑(图10)或楼间距相近的建筑群体中有两栋建筑间距突然加大(图11),这时下冲气流加大,形成高速风,造成热损失加大和居住者的不舒适。

同样,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建筑之间风的遮挡。建筑群的布局尽可能沿夏季主导风向,临近主导风向建筑宜为低层和多层,处于小区边缘,远离主导风向的建筑宜采用小高层和高层,这样一方面可以把自然风引入小区内,一方面又起到阻隔冬季东北风的作用。

4结语

自然通风是一种廉价的生态节能技术,建筑设计者应该从建筑物的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到构造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对自然通风的可应用性和效果仔细考虑,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参考文献:

篇(6)

空气在受热时变轻因而所受重力减小向上运动,在热空气向上运动的同时冷空气会对热空气移动的空间进行补充,就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也可以采用这种原理实现自然通风,当室内外温度有温差时,我们可以采用天井、烟囱、通风塔等设施为热空气的上升提供通道,从而促使室内外空气交换活动发生。这种利用热压实现住宅建筑自然通风也是比较常见的,比方说我国古代的徽派建筑,普遍都设有天井,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实现自然通风。

2、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实现自然通风

在实际的住宅建筑设计中,以上两种自然通风方式的使用是互相结合的,比方说在冬季外界空气比较寒冷的时候,住宅建筑一般会通过排风口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另外布局较大的住宅建筑,通常都会采用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来实现自然通风。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时候,要避免风压和热压相互抵消而降低通风效率问题。

二、自然通风对住宅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

1、自然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住宅作为提供给人居住和生活的密闭空间,人60%-90%的时间都需要在其中度过,因此住宅的空气质量对于人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可吸入颗粒悬浮物、二氧化碳、甲醛、苯、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污染因素不但会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而且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地球的大气环境由于其系统庞大,因此对各种空气污染物有很大的稀释作用,采用自然通风措施的住宅建筑,往往都会有更好的空气质量,这种好的空气质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健康和快乐。美国ASHRAE62-1989R标准对于可接受的室内空气标准定义为:在空调房间内,绝大多数人没有对空气品质感到不满,空气中没有已知污染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浓度。而自然通风措施,正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标准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住宅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住宅建筑行业却出现一些乱相,有很多得的建筑设计师只考虑到了住宅的居住属性和经济价值,忽视了自然通风的作用。这就导致住宅投入使用时产生空气质量不达标从而采用机械通风的方法,机械通风不仅会浪费能源,而且通风效果往往比不上自然通风措施。

2、自然通风对室内舒适度的影响

住宅舒适度包含空气舒适度、温度舒适度、环境舒适度几个方面,提高空气舒适度主要就是指提高空气质量,自然通风能够提高空气质量,并且增加室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提高人的舒适性。住宅室内无论是制冷还是供暖,都需要有一定的冷热源,这些冷热源都有大小的局限性。温差会产生空气对流交换,虽然在室内小环境里也会有一定的温度交换,但这种交换往往是不彻底的,也就是说住宅室内的冷热源都会产生制冷供热的区域性,比方说在空调二米以内的范围里,空气温度更低;在供热设备的附近更暖和等。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室内的冷热不均,不仅会降低环境的舒适度,还可能会引起感冒等问题。如果我们采用一定的自然通风措施,就能更好的为环境提供舒适的温度。我们可以在使用空调或者供暖设备时利用自然通风手段加速室内空气的流动带动室内冷热空气的交替,从而减少由于制冷设备和供热设备的局限性产生的冷热分布不均现象。合理的自然通风措施不但能够增加室内舒适度,还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通过统计表明,在夏季通风条件比较好的住宅小区中一般装空调或者空调使用的频率是很低的,也就是说在非特殊天气中,自然通风完全能够减少甚至取代空调的使用。

三、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自然通风

1、住宅建筑的合理布局

我们在对住宅建筑进行布局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对住宅建筑的整体影响。比方说周围建筑会不会挡住风向,或者建筑主体在区域建筑环境的风动力学中处于什么位置。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定环境建筑对住宅建筑风力风向的影响,才能做好建筑布局工作,为自然通风创造有利条件。

2、建设朝向的选择

由于我国冷空气主要是从北向南移动,因此风一般都为南北向。为了组织好自然通风,应使房屋尽量靠近夏季主导风向,即偏东南或南。其实从夏季减少接收太阳辐射这个角度来说,南北向也是最合理的。

3、合理设计建筑间距

在对小区进行设计时,不能为了追求高建筑密度缩小建筑间距,因为在建筑物背风面和高层建筑下部迎风面都会形成涡流区,若另一幢房处在这个区域,则很难形成有效自然通风。因此首先要控制房屋间距,可采用错列式和自由式布局做到有较好的日照和通风。

4、房间开口和平面布置

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才能组织穿堂风。进风口与出风口错口一些,对流面积大些;开口大小宜为地板面积的15-25%,进风口宜比出风口大。另外在室内布局设计时尽量在风行进的过程中减少阻挡墙面的设计,从而得到更好的通风效果,另外主要用房应该安排在迎风面,另外还可以利用楼梯间等辅助空间增加开口面积。

5、利用环境组织通风

篇(7)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建筑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在得到收益的同时,也为建筑事业对人类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

建筑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体现这三方面内容必然有对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1.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一个个孤立的、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而是要居住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诸因素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筑师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才能设计出一个健康、安全、高效、节能、方便、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在当今建筑设计系统观主要体现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也就是指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即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这其中好的范例是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的设计。该楼位于清华大学校园东区,建筑地下1层,地上4层,总建筑面积2930m2.该楼的设计尽可能减少一次性消耗能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该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围护结构强调开放性,过滤性;室内环境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能源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使用者提供和谐的工作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与生态建筑有关的研究,示范先进的生态建筑技术。

2.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可以帮助人类不断创造出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给建筑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但其核心思想是系统集成设计[3].它包括有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缩写OA)系统,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Automation,缩写CA)系统,即在智能建筑中可以迅速进行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通信;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Automation,缩写BA)系统,即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对建筑物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SystemIntegratedCenter,缩写SCI)统一综合管理。

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同样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技术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作为科研基地,该楼汇集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仅以该楼的自控测量方案设计为例来说,它在设计中考虑了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建筑物各部位的状态,实现建筑智能化控制和实时测量的效果。该楼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各室外测点的日照情况,根据不同的朝向方位调节遮阳板百叶的状态以减少热负荷;采集室外气象参数,决定外窗的开启状态和热压通风竖井的开启状态;另外还可以控制建筑中采光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通风系统等工作状态。

科学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体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革命所引发的变化莫大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较早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建筑设计,三维制作软件的发展无疑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当前的建筑设计早已不只是要求画出平面图的时代,而是要求有直观的效果图,甚至要求有虚拟现实的出现。建筑效果图是建筑师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意图、空间环境、色彩效果与材质感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使用户能够在吸收多种信息后,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计算机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易修改,可重用、准确真实和易存储传输的特点已经成了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3.创新观

创新是社会前进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同志曾精辟地指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志也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超级秘书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给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并取得了宏大的成绩,但是在“全球化”思想的影响下,给人一种千街一调、百城一色的感觉,因此建筑设计需要创新,需要营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创新的过程,正如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思考的艺术》中指出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即收集资料的过程,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思想以及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的知识和启示,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一个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过程,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建筑设计是一件艰辛而复杂的智力劳动,一项优秀的建筑作品的诞生要求建筑师有全面的设计知识、扎实的设计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建筑设计的创新过程,决非直接搬用国外的设计作品,而是一个不断要否定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往往就建立在巧妙地解决了许多难点的基础上,而一个有特色的建筑即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往往就会得到大家的欣赏。

篇(8)

2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项目在学院寒暑假期间使用人员较少,宾馆入住人数波动较大,用水量不稳定。用水类型主要包括办公、住宿、餐饮、消防、绿化、水景、道路冲洗等。根据建筑用水特点采用非传统水源综合系统技术:设置中水处理回用系统,将建筑内产生的生活污废水(洗漱、餐饮、大小便冲洗)作为中水水源进行处理后部分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部分经人工湿地、生态塘净化后,补入景观湖。收集建筑屋面及场地内雨水,对中水水源进行补给(因中水来源量不稳定)。该系统通过对生活污水和雨水的共同处理,既使雨水得到了充分利用,又稳定满足了中水回用量的需求,并补偿了场地内的水生态景观环境,在节水的同时,创造了建筑场地宜人的水生态环境,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2.1中水处理系统

2.1.1工艺流程中水处理系统

主要是将建筑内产生的生活污废水和收集的雨水送入中水站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收集的雨水进入集水井,集水井内设置2台提升泵,提升泵将污水提升后经过格栅沉砂池除去较大的漂浮物及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和水质的调节,同时调节池底部设置曝气管,对污水进行充氧,以防止颗粒物沉淀并改善污水水质,提高生化处理效果。调节池内污水经过提升泵进入配水池均匀配水后进入流离生化池,在流离生化池内充分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被降解。流离生化池出水经过收集池收集并用计量泵投加消毒剂次氯酸钠达标后进入中水池。中水池一部分水经过回用泵提升后回用于洗车、冲厕、绿化,另一部分经过回灌泵回灌于潜流湿地和生态塘,经处理后补入景观水池。项目非传统水源综合利用流程图及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工艺流程简单,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对污水处理过程全面控制;选用的流离生化工艺为核心的中水处理技术,占地少、无污泥产生、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

2.1.2中水系统布局

根据建筑、景观布局,设置中水系统集中布设,位于建筑场地西北角,该处地势低洼,污水管、雨水管比较集中,适宜建设中水处理站。中水处理站整个工艺设施采用全地埋方式,地上覆以绿化植被,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环境噪音,美观又节地(图3)。

2.1.3中水系统水量平衡分析

项目设计使用人数400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250L/(人•d),总绿化面积约为3000m2,设定日洗车辆数为25辆(车辆类型为小轿车、吉普车、小面包车),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及项目相关使用参数,中水原水量为57m3/d,故中水站设计容量Q为80m3/d,为避免人员流动导致中水原水量不足,且充分利用设计容量,设计从雨水池补充原水23m3/d。中水主要回用于冲厕、绿化和洗车,经计算其所需水量分别为:冲厕Qcc为41.4m3/d,绿化用水量Qlh为9m3/d,日冲洗车辆回用水量Qxc为7.5m3/d,总回用量为57.9m3/d。剩余中水回灌于人工湿地经处理后用于景观补水,根据水量平衡,进入人工湿地的水量Qsd=Q-Qcc-Qlh-Qxc=80-41.4-9-7.5=22.1m3/d。

2.1.4中水运行效果

项目于2010年12月开工,2011年8月运营调试,调试完成后请重庆沙坪坝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监测结果表明中水处理站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7]。

2.2雨水收集技术

雨水在经过屋面或地面汇集后,受流经表面污染影响,初期雨水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COD、悬浮物含量甚至超过污水,回收利用处理难度大,若直接排入雨水排水系统,会严重影响环境水质[8]。因此,项目根据雨水流经途径的不同,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屋面雨水经过雨水收集管道进入初期雨水弃流渗流井,当弃流井存满初期雨水后,雨水收集电动阀自动打开,优质雨水由渗流井上部进入集水井。当集水井内雨水水位达到超高液位时雨水收集电动阀自动关闭,多余雨水通过溢流进入雨水外排网。雨水渗流井底部设置渗流层,初期雨水通过渗透层渗入地下。溢流井内杂质人工定期清理。其它雨水经过收集管后进入雨水池中的弃流池,弃流池存满初期雨水后,雨水自流进入雨水收集池,经提升泵至集水井进行后续处理。多余雨水溢流至市政雨水管网。弃流池中的初期弃流雨水经过雨水弃流提升泵至市政雨水管网。重庆地处西南山区,属夏热冬冷地区,年均降雨量1000~1450mm,春夏之交夜雨尤甚,有“巴山夜雨”之说,年均雨量充沛。项目雨水收集面积为7280m2,年平均雨水收集量15183.3m3/a,月均量为1317.78m3/月。基本能满足中水站每日补入雨水量23m3/d,月补入雨水量为690m3/月。为确保中水站10d的补水量,设计雨水收集池容积为230m3。

2.3人工湿地及生态塘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将多余的中水补入景观湖,由于处理后的中水达不到景观水质的标准,项目结合建筑周边生态环境,设置了总面积165m2的人工湿地与生态塘对中水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补入景观湖。同时,景观湖内设置循环泵提升湖水至人工湿地,实现湖水的循环,使湖水的水质保持良好。人工湿地和生态塘不仅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使建筑场地内生态环境及景观更加优美(见图4)。

3节水技术措施

项目在给水排水设计上采用了各项节水技术措施:选取优质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防止水的渗漏,保证水质健康;建筑内选用节水型器具,如红外感应龙头、节水型座便器、无水小便器,淋浴恒温控制阀,节水型水龙头等;节水绿化浇灌方式:项目选取适合重庆气候的乡土植物,并采用乔、灌木的复层绿化,采用自动滴灌和微喷灌,既节省了人力又节约用水,且浇灌质量和效率较高。

篇(9)

以此推算,松原市城市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月均补助标准,比城市健全人高84—140元;农村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月均补助标准,比农村健全人高38.5—64.25元。但松原市残疾人的个人消费支出超出个人收入的5.6倍,⑤显然,如此大的差距不是补贴几十元钱就可以缓解的,重度残疾人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第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之间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过大。经济发达地区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实施普遍好于经济落后地区,残疾人享受的特殊社会保障待遇,因为居住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别,使残疾人群体内部也形成了分层。以政府对残疾人的扶贫投入为例,2012年河北省残疾人扶贫资金省级财政投入仅为3万元,贵州省、黑龙江省为40.4万元,江苏省为540万元,北京市为1000万元以上,浙江省达到了2000万元以上。浙江省残疾人扶贫省级财政投入是河北省的944倍,巨大的地区差距可见一斑。第三,特殊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的效力弱,一些能够给残疾人带来福音的政策在实践中往往大打折扣。比如按比例就业政策很难落实,“挂靠”现象比比皆是,残疾人实际就业率很低,收入水平和人格尊严很难保证。第四,特殊社会保障失灵。广大残疾人尤其是农村残疾人、欠发达地区的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虽然有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特殊社会保障项目跟进,但很多人往往因为贫穷无力承担个人应该承担的部分费用而放弃治疗,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形同虚设,残疾人已享有的特殊社会保障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摆脱贫困与疾病的困扰。综上,当前中国残疾人基本还是依靠普惠性的社会保障维持生活,在制度中缺乏特殊性关照,残疾人的特殊需要难以得到有效、及时回应,从而造成供需错位,尽管政府在不断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资源投入,但残疾人的福祉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破解这种错位现象,对于解决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错位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二、新自由主义主张对弱势群体施行特殊性社会保障

自罗尔斯开始,自由主义被划分为旧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罗尔斯的理论,将自由主义的天平,在“自由”与“平等”之间向后者作了倾斜。旧自由主义注重自由,新自由主义强调自由基础上的平等,二者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建构能够保护特殊群体尤其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制度以实现公平正义。新自由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罗尔斯、德沃金、金里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平等观,其中罗尔斯的“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德沃金的“作为平等的人受到对待的权利”,以及金里卡“少数群体差别权利”的平等思想等,均体现了对于弱势群体、社会底层群体的关切,并提出了特殊群体要求特殊对待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1.罗尔斯:民主的平等与差别原则的借鉴意义罗尔斯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质疑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中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平等观念———“自然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认为“自然的自由”仅仅表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纯粹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忽视了天赋、资质、资源、家庭出身等偶然因素对社会成员自由竞争的影响;认为“自由的平等”只强调具有相似动机、禀赋的人应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忽略了人们的不同动机、禀赋、志向对平等的影响,其实质仍然是只承认在不同能力和资源背景的“自然分配”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平等。罗尔斯在对“自然的自由”和“自由的平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平等主张———“民主的平等”,力图解决形式平等问题,即“要求法律和制度方面的管理平等地(即以同样的方式)适用于那些属于由它们规定的阶层的人们”①,也力图解决实质平等问题,即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给境况较差者以特殊的对待和额外的照顾,最大限度地实现平等(这一原则又被称为“差别原则”)。罗尔斯认为社会中最需要帮助的是那些社会底层,也就是拥有最少权利、处于最低地位的“最少受惠者”,正义的制度就应该通过各项社会政策改善这些“最少受惠者”的处境。罗尔斯追求的是实质而全面的平等,即无论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不平等,还是自然分配因素造成的不平等,都应该得到解决,除非这种不平等有利于最少受惠者,也就是“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及自尊的基础———都应被平等地分配,除非对一些或所有社会基本善的一种不平等分配有利于最不利者”②。罗尔斯将其目光坚定地投向了社会底层群体,他的平等观表达了对广大底层社会成员的深切同情,并通过“民主的平等”和“差别原则”,为社会中的弱者获得特殊保障提供理论上的巨大支持。依据罗尔斯的平等观,残疾人作为不折不扣的社会底层群体和弱势群体,首先应该同健全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享有相应的普惠福利,其次面对无法绕开的社会不平等,也要保证残疾人等“最少受惠者”获得最大利益,这就需要通过额外的、特殊的制度去提供残疾人的特殊需要满足物。在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及平等思想的启示下,笔者认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也必须考虑到残疾人同健全人之间的差异,以不同的对待方式回应残疾人的特殊需要。

2.德沃金:作为平等的人受到对待的权利罗尔斯的《正义论》出版后引起强大反响,而追随罗尔斯并将平等价值的重要性推向制高点的就是德沃金。在德沃金看来,“平等的关切是政治正当性的一个前提”①,他的平等观的阐述基于两种权利,一是“受到平等对待的权利”,二是“作为平等的人受到对待的权利”。相比之下,德沃金更加强调后一种权利。德沃金认为,每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都应该同其他人一样享有分享利益和机会的权利;在利益和机会分配的政治决定中,所有人都应该获得同样的关心和尊重。作为平等的人受到平等对待,有时要求同等待遇,比如政治上的投票权;有时却要求差别待遇,比如,家庭中有两个生病的孩子,一个病情很重,一个较轻,按照“受平等对待的权利”要求,两个孩子应该平均得到仅剩的药品,但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最终会导致病重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按照“作为平等人受到对待的权利”要求,病重孩子应该获得更多的药品,这样才是平等的。德沃金认为,鉴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原始能力、出身、技能的差异,又有着不同的运气,市场竞争中必然会出现弱者无法拥有平等机会的问题,所以政府必须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少数族裔、老弱病残等)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尊重,以期达到实质上的平等。如上所述,罗尔斯主张根据民主的平等和差别原则,通过一系列社会政策去消除这些不平等因素,最终获得结果上的平等。而德沃金则认为罗尔斯忽略了个人主观因素对于自身困境的影响,认为将所有导致个人弱势的原因全部归咎于社会是不恰当的,所以他主张社会分配结构应该“敏于选择”而“钝于禀赋”,对于社会成员个人造成的后果,就应该由他个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德沃金的理论告诉我们,残疾人同健全人一样,一方面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与权利,另一方面应该采用不同于其他人的保障,向残疾人提供更优厚的待遇。与此同时还要严格区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界限,社会福利的分配不能简单地看谁弱势,还要看他为什么弱势,是自身因素还是社会因素导致其弱势,对于因个人原因导致的“弱势”,应该由个人承担主要责任。

3.金里卡:少数群体的差别权利加拿大政治哲学家威尔•金里卡以一种包容社群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独特的少数族群权利理论著称,是继罗尔斯、德沃金之后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如果说罗尔斯、德沃金平等观的具体内容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金里卡的平等观则是在内容和逻辑证成过程两方面,对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撑。金里卡所谓的“少数族群一般包括移民、少数民族、土著、在一国内居少数的种族群体及种族—宗教群体(ethno-religiousgroups)”②。金里卡在其少数族群理论里反复提到妇女、穷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表明他所指称的“少数族群”实际上还包括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他捍卫少数族群的差别权利,认为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与主导群体竞争是不公平的,“如果不解决就会变成一种严重的不公”③。他认为,对少数族群差异化权利的认可并不是在制造不平等,反而是为了促进事实上的平等,是扩大自由的主体范围。关于少数族群特殊权利的证成,金里卡认为应该有三种形式的特别权利:自治权利、多族类权利、特别代表权利。前两种权利适用于少数族群,第三种权利同时适用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西方民族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中,弱势群体的代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政治决策过程不可能反映居民的差异性,缺乏代表性。对此,金里卡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中把一定数量的席位保留给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以便在一个少数族群没有特别代表权的社会中设立特别代表权,表达政治“肯定行动”。金里卡对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少数族群不仅应该享有一般公民的普遍权利,还应该享有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特殊权利的观点。他所提出的“少数族群差别权利”的逻辑证成路径,对建立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应关注特殊性与差异性

正如布朗所说,“一匹精心喂养、训练有素的纯种马和一匹饿得要死、未经训练的驽马之间的比赛根本不能称之为比赛”①。特殊人群有着特殊需要,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承认不同群体间的差异需要,承认特殊人群需要一些额外的特殊满足物才能应付额外的威胁,在制定具体政策时有区别地对待。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德沃金“作为平等的人受到对待的权利”、金里卡关于少数族群差异性权利的证成,都是看到了一视同仁的对待方式不利于弱势群体改变不利处境,必须通过差别化的制度方式弥补弱势群体的不足,满足其特殊需要,才能使弱势群体摆脱困境。借鉴金里卡对少数族群差异权利的逻辑证成路径以及罗尔斯、德沃金两位大师的平等观,本文认为建立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要来改变他们的不利处境,促进社会公平。多数国家都有针对残疾人的专项政策,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扫除障碍,使他们同健全人一样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美国“用法律为残疾人铺平了生活道路”,为保证有关残疾人权益的法律能够顺利实施,还设立多个政府部门,以接受残疾人的申诉,解决残疾人提出的问题。瑞典的残疾人除了同其他公民一样享受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外,还可以获得特别社会保障,包括残疾补贴、车辆补贴以及护理补贴、帮助补贴,重度残疾人还可以聘用私人助理,其费用由政府全部支付,大大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提升了残疾人的福祉。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政策,以解决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和特殊困难,实现残疾人与正常人的平等。这种为残疾人设立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意味着对残疾人特殊需要的承认,差别对待的目的是达到事实上的平等,改善残疾人的处境。

对残疾人实行特殊社会保障的理由是极为充分的。从残疾人致残根源上看,非选择性的社会因素致残者居多,个人因素致残者较少。也就是说,社会因素是致残的基本根源。因此,社会对残疾人实行特殊社会保障天经地义。当然,残疾以及残疾后个人的境遇并非是完全非选择性的,致残因素中也存在个人责任,比如2012年苏州一位女士为了向丈夫表决心不再热衷网购而剁下自己左大拇指,但这种个案极少,并不能成为反对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性保障的理由。此外,在残疾发生以后,每个人对待残疾的态度和未来生活的勇气,也因个人信念的不同而有区别。但严格来说,这种情况并不能被视为残疾人个人的完全责任,因为从根源上讲,也有一部分社会因素的影响,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没有残疾的个人,只有残疾的社会”,社会如果能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扫清残疾人的生活障碍,那么自暴自弃者也会减少。总之,残疾人的不利处境从根源上来看是“非选择性”的居多,社会因素对于残疾人不利处境影响极大。应该说,对残疾人实行特殊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完善当下我国残疾人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界定残疾人支援制度的范畴。不能用一般性掩盖特殊性,否则会带来结果上的不平等;也不能用特殊性掩盖一般性,否则会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应该在强调一般性的同时注重特殊性,在强调特殊性的同时不忘一般性。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最优的制度选择。残疾人支援制度的建立,要保证一般性社会保障项目能够覆盖全体残疾人,通过立法和监督等手段,保证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的重要经济来源———企业履行缴纳残疾人社会保险金的责任,夯实建立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要通过制度补贴保障残疾人有经济条件被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之内,在保证残疾人享受一般性社会保障的条件下,能够在生活、就业、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享受专项保障,以满足其特殊需要。要在强调普适性的一般性社会保障的同时,强调特殊性的专项社会保障,贯彻“相同的平等对待,不相同的不平等对待”的平等理念,有效控制制度成本,满足不同群体的基本需要。

第二,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健全人以自身的体验和角度去“想象”、“推测”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往往无法获取与残疾人生存状况有关的有效信息,甚至会发生错误的解读,造成制度的偏离。只有通过详细的调研走访,全面、系统地了解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需要,才有可能制定出贴近残疾人的特殊社会保障政策。因此,广泛开展基层残疾人生存状态与社会保障制度供给方面的调研,是建立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的前提。

篇(10)

竹子公园的总体布局应运用形式美规律处理景区、园林景点和风景透视线的布局结构和相互关系,使景区之间相互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特色,全园既有景色的变化又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上海万竹园规划有“竹与生活展示区”、“竹与名人展示区”、“竹品种展示区”、“竹与文化展示区”和“竹与民族展示区”等五大景区,各个景区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并且相互呼应衬托,从各个侧面体现了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了充分展示园林景点的静观和动观效果,景点的布设既要注意提供游人驻足留憩细细欣赏的观赏点,也要善于运用风景透视线来联络组织各个景点。筠石苑规划有十处景点,即“清凉罨秀”、“友贤山馆”、“江南竹韵”、“斑竹麓”、“竹深荷净”、“松筠间”、“翠池”、“绿筠轩”、“湘水神‘和”筠峡“。游人沿着竹径通幽的导游路线前进,感到景色时隐时现、时远时近、时俯视时仰望,不断变化,层层展开,产生一幅幅有节奏的连续风景画面。收到步移景异的动观效果。

2、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如筠石苑中游憩建筑的占地比例不足1%,远远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同面积专类植物园的6%。园林建筑的位置、进行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都应符合竹子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能够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统一协调。竹子公园不论地处何方,都给人以身处南国竹乡的感觉,为进一步强化这种情趣,一般采取南方风格的建筑形式,或用竹材作为园林建筑的主要材料。南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多为青瓦粉墙,褐色门窗,不施彩画,体量较小,布局灵活,显得玲珑清雅,与竹林景观融洽和谐,营造出南国竹乡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为突出竹文化主题,建筑装修材料亦应多采用竹制品精心设计,如墙饰、灯具。门心板、落地花罩、漏窗花纹等都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栏杆、驳岸、台阶等构筑物亦做成仿竹竿形。获得既与环境相呼应、又独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应借助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景名,匾额、楹联等形式着力渲染、弘扬竹文化,营造定出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3、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

3.1适地适竹,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

竹子公园的种植设计应按公园总体布局的要求,合理运用种种观赏竹的形式美要素,充分考虑与山石、水体、建筑和其它植物的和谐统一,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裥环境。同时,竹子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竹子的生态习性。竹子大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要求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12~22℃,1月份平均温度-5~1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65~82%,性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酸性土。亦有部分竹种具有特殊习性,如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等耐荫性相对较强;黄槽竹、早竹、金镶玉竹等可在冬季寒冷干燥的北京露地过冬;刚竹、淡竹等可生长于微碱性的瘠薄土壤……在气候不太适宜的地区应用竹子,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小环境,且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如能采用喷灌则效果最佳。

3.2师法自然,营造竹子景观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竹林群落是竹子造景的艺术创作源泉,竹子公园应师法自然,种植设计以竹林为主要配置方式,竹林景观在城市公园中宜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竹林草坪如能结合微地形和溪涧曲水、自然山石驳岸,则更添城市山林、返朴归真之野趣。竹林中开辟小径亦是竹林景观设计的常用作法,古典园林的竹里通幽艺术手法在安静休息区依然适用,参照公园游人容量,竹径的宽度应在0.9-2.0m之间,为营造含蓄深邃的意境,竹径的平曲线和竖曲线力求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迂回地扩展和丰富了园林的有限空间,同时避免过度曲折,矫揉造作。如果竹径较长,可在中间开辟若干开敞空间,奥旷交替,以避免产生单调的感觉,同时竹径可用宿根花卉镶边,以丰富竹林景观的色彩构图。竹径的铺装如能取古人竹子绘画的笑意,拼成竹子图形,则进一步促进了园林创作意境的延伸。3寓情于景,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竹子景观

竹子作为配景,与建筑、山石、水体、其它植物等造园要素的配置要相互因借、扬长避短。竹子与园林建筑配置时,应让建筑立面优美的线条和色彩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园林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征,一般选用中小型观赏竹种,江南园林常用的有孝顺竹(ambusamultiplex)、紫竹(Phllostachysnigra)、斑竹(Phllostachysbambusoides)等等。倘若园林建筑的抱角、蹲配等置石相结合,缓解、软化墙角廊隅的生硬线条,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同时注意加强建筑的基础种植,一般选用小型丛生竹作矮绿篱,如凤尾竹(Bambusamultiplex)、菲白竹(Arundinariaargenteostriata)、铺地竹(Arundinariafortunei)、阔叶竹(IndocalamusIatifolius)、矢竹(Pseudosasajaponica)、箬竹(Indocalamustessellatus)等等。

假山石和雕塑一般以表现山石的形态和质感为主,可用竹作背景,以突出主景,亦可用地被衬托雕塑的线条和质感。水体的竹子造景应因地制宜,对于溪涧曲水的自然式山石驳岸,宜配置小型丛生竹,如箬竹、阔叶箬竹、大明竹(Arundinariagramineus)等等,其体量与山石驳岸协调统一,同时竹与石的色彩、线条、质感对比大大丰富了驳岸的装饰效果。对于大面积水体的缓坡驳岸,适宜配置大中型竹林景观,水中竹林倒影与岸上竹林动静对比,增加了竹林景观的空间层次。

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园林空间,如盆景园等各种“园中园”,此类园林空间一般采用自然式布局,粉墙青瓦,花街铺地,建筑风格朴素淡雅。在服从空间环境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借鉴“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竹石小品”等造景手法,竹子景观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简远、疏朗、雅致的园林意境。

竹子公园因竹成景,以竹为主,追求清静幽雅的园林创作意境。在服从公园竹子景观总体布局的条件下,竹子亦可与其它植物配置组景。古典园林竹子造景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配置模式,如“三益之友”、“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奇松、古梅在竹子公园不可缺少,亦可制作成花台或大盆景形式。南京情侣园一片竹林边几株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富于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幽远的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现代园林竹子造景更应师法自然,竹子公园除应保留原址的古树名木外,竹林景观应形成人工栽培群落,尤其选择观花或观果类下植被,如毛竹林下可配置杜鹃、油茶、

柃木、紫金牛、珍珠莲、新木姜子等等。

4、小结

4.1竹子公园的总体规划应强调突出竹文化氛围。

竹子公园的地形改造要师法自然,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微地形竹林景观为特色。竹子公园的景区、景点布局要充分挖掘竹子造景的人文景观资源……园林建筑宜少而精年,最好选用竹子作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应体现朴素、淡雅的南方建筑风格,以营造出体现南国竹林风光的园林空间。

4.2竹子地被和竹子绿篱在竹子公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11)

建筑企业大多都实行了合同预付的形式来进行项目施工,而这部分资金也占据了企业项目资金的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进行预付款支付后,资金的使用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为了降低银行贷款而带来的恶心循环,常常会采用这种预付款的形式,而预付款在工程施工之前就要进行支付,在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结算。这部分的投资估算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而在进行生产规模变更时,还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资金使用,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1.2建筑规模的扩大对企业的影响。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固定资产投入的不断加大也对建筑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建筑规模的投入,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然而建筑企业的经济条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进行大规模生产扩建的过程中,如果不按照实际要求来进行施工,那么企业的资金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

1.3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差,资金调控上也存在着时效性差。

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存在着资金调度的问题,并且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相对较差,而施工时,很多企业都采用了粗放式管理的方式,这样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资金的使用没有明确的记录,那么资金的周转也会发生困难。企业在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第一时间收回资金成本,这样也影响了以后的资本运营。同时,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整体素质达不到标准要求,那么工作过程中对于资金的优化配置就没有足够的认知,这样资金的合理使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完善资金建设实效性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企业资金建设的时效性,还需要通过经济管理的手段,并且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量,从而建设更为有效的经济措施,这样也可以提高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的时效性。

2.1工程施工前进行合理计划。

在工程施工前,施工方需要编制出科学有效的建筑经济管理方案,这样对于提高经济管理的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经济管理方案的制定也能够有效的完善资金建设的时效性。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并且工期也相对较长,因此资金建设的时效性就需要通过可靠的经济管理方案来加以实现。而建筑企业在施工前期不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要保证每个步骤都能够按照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其中审查程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通过对经济管理方案的制定,可以将施工前的计划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施工前要对资金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编制,这样就可以保证施工的每个步骤都能够按照相应的审查程序来进行,施工设备和施工物资也要按照指定的方案来加以选择,不同的环节要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现象。其次,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及时的对方案进行研究修订,利用对市场相关情况的分析来确定最终的方案结果,在方案结果制定完成后才可以进行施工。而施工前对于施工人员以及材料的调研也要保证精确度,这样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更加细致和具体,从而明确施工中资金的使用情况。而施工管理也需要参照施工的具体步骤来进行相应的预算评估,确定最终的预算结果后,以实际标准为最终目标,并且在施工时按照计划标准来加以完成。

2.2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理管控。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科学的成本管理是建筑经济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施工成本管理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只要能够确保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预期保质保量完成,保证不拖延工期、不返工,就能够为企业节省部分资金,杜绝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所以,施工过程要按照施工之前设计的方案进行,从成本的有效控制着手,各个环节都能够涉及到,有效减少资金浪费情况。施工过程中,尽量将建设资金集中到一起,用来为施工进度提供资金保障;另外,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设备、材料予以严格控制,质量和使用量进行把关,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杜绝浪费;加大对施工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成本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水平;着重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施工中存在的成本风险。施工中,要从自身工程的情况出发,对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以便能够制定完善的策略来对一些突如其来的风险加以应对,将企业的风险降低到最小。要完善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看待施工资源管理,认识到施工环境的重要性,能够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