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年鉴定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做我本学期的述职报告!时光荏苒,快乐的假期已经结束了,我们又要开始大二的下学期生活了!回想上学期我有幸当选了班长,通过一个学期的熟悉锻炼我已经很熟悉这个职位!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感谢当时李书记的提拔以及同学们的信任!
自我当选以来,我一直谨记当时竞选时的承诺: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尽心尽力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刚上任时,我每天都很紧张,怕这件事办得不好那件事办的不周详。刚开始时压力很大,因为我要把每件事都要做的公平公正,让同学们觉得我能胜任。有些事不太明白就像有经验的老班委请教,向李书记请教!在他们的帮助、支持下我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职位,并且在这个职位上越来越熟悉,处理事情也变得轻松从容了很多!
上个学期李书记指导下,班委各个同学的相互合作下,以及同学们的配合下先后完成了学年鉴定表,学习学生奖学金的评眩还在国庆期间组织活动以及全运期间组织光看火炬传递。接下来又组织评选了贫困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还在李书记的倡导下组织了素质拓展活动,大家都受益不浅。后来在体委主要负责下组织了班内篮球比赛,大家热情参与,效果显著。在组织委员的策划下,组织了演讲比赛。还有在学习委员主要负责下组织了四级动员大会。最后成功的组织了期末考试。回想这一个学期的工作充实快乐,自己本着负责、积极、热情的原则去组织策划。
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说话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素质提高了。在自己的负责下办理的各项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名列前茅。但也能看得出还有些方面做得不够完善,所以本学期要总结上学期的经验,从各个方面在提高一下,把班级工作再带上一个高峰。
最后我要感谢这一个学期以来李书记对我的点拨,各班委在工作上的竭力配合,以及全班同学的积极响应。我想在新的学期我们再接再厉,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互相配合,力争我们电子0801获得全校优胜班级。“雁一样的班级,鹰一的个人。”这就是我们电子0801的写照!
历经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逐步转轨为市场经济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也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最深。所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包括大型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至今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如何进一步深化大型国企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蓝定香同志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有大型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难点研究”,集中研究了国有产权改革问题,已于2012年7月顺利通过评审鉴定,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研究》。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探寻我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理论基础,中篇梳理我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实践过程,下篇分析我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化改革的未来走向。
该专著提出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是: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其余大型国企都应当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控股股东制衡的混合股权结构,即多种所有制性质股权混合的股权结构,并有对控股股东进行制衡的一个或多个大股东。改革的总体方式是:增量型方式、存量型方式和股权置换型方式三种类型,并对各种具体的改革方式作了详细分析。改革的重点是:从宏观上看,非公共性领域大型国企应该最先改,然后是半公共性领域,再后是公共性领域;地方国企应该先改、快改,然后是央企;经营状况越差的企业越先改;规模较小的大型国企先改,规模大的特大型、航母型国企缓改;国有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应该越先改,即国有独资企业(公司)特别是非公共性领域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应该最先改,然后是国有绝对控股公司、国有相对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当然,这种改革的先与后、重点与非重点并不是绝对的。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应当是条件成熟一个改一个。从微观来看,改革的重点主要是集团(母)公司。该专著还专门研究了集团公司产权多元化改革问题,指出其改革的难点是:形成共识难、国有经济的定位和规模以及范围确定难、消除国资管理体制的制约难、国有产权流动重组定价难、垄断领域改革难、大型国企控股权解决难、非国(公)有经济参与大型国企产权改革难等。
该专著从大型国企国有股权特殊的委托—关系及其存在的“委托问题”出发,从股权控制力耗散的独特视角研究国有股权控制力,得出个人股权控制力>法人股权控制力>国有股权控制力的结论,许多观点都具有创新性。
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大型国企国有产权的“委托问题”》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6期,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4期摘要转载;《股权控制力耗散与大型国企的产权改革》发表在《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5期,被摘要收录到《中国经济学年鉴2011》;《产权与企业——马克思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对企业产权的研究比较》发表在《理论月刊》,被《经济学文摘卡》2006年第3期摘登。该课题的顺利结项及其专著《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研究》的出版,表明该项目在总结我国国企改革30多年实践和理论成果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大型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并已获得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关注。
班长述职报告一
这一年多来,作为班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与人打交道这个方面上获益非浅。班级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自的家庭也十分不一样,所以在交流上有时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我应对不一样的对象,要采取最适宜的方法来沟通,了解他们。也只有了解了底下所有同学们的想法,才能恰当的开展班级工作――组织和管理班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自我的表现是合格的。我基本上做到了和每一位同学持续友好的关系,并做出友善的姿态倾听他们的意见。
我的另一大收获就是学到了不少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一年中各种评比、文艺活动都需要动员和选拔同学去参与,除此以外平时的一些展览、演出活动的组织安排也对我是一份锻炼。经过了一年多工作,我此刻与从前的自我的不一样就是:此刻的我乐于做一个组织者,用心的参与到管理和组织活动中。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班级的气氛是融洽和谐的。这一点在我们平常组织的班会出勤率以及同学们在班会上踊跃的发表意见上能够得到佐证。但是另一方面,我认为在某些方面我的管理工作不够严格,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使得大家的平时表现得到一种量化的评价,我没有做好和各个委员的协调工作,这使得到学年末的德育分评比中我们班没法公平公正的为每位同学打分,这是我一个就应改善的地方。
从我的本职工作来讲,这一学年中,我们即看到了新的期望,但也有不好的苗头。首先我从日常的生活中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要胜于大一时。他们不仅仅仅认真学习课堂知识,还充分利用图书馆、方便的互联网等资源来补充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了那件意外的事情,我想在这学期期末的学风班评比中,我们会计0406班还是一只有竞争力的队伍!
但再看到好的一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暴露出的问题。我认为此刻有一批同学的学习态度错位严重:平时不上课,期末天天通宵,60分万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60分的成绩能干什么?作为一个非长春人,要是想日后留在长春工作,生活成本是很高的,一般1~200的薪水日子可不好过的。对于这种现象我的认识:这些同学还比较幼稚,没有开化。但是说服教育的工作不能由我们班委会来做,我认为就应有辅导员您来进行一些劝说工作,讲讲道理。帮忙他们认清现实。
另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就是:大家对学校安排的活动抵触情绪比较严重,很多时候,同学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说服才愿意去参加活动。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我们班委会教育工作做的不够好,没有充分的提倡教育奉贤的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在安排某些活动时欠思考,导致活动的进程和事前宣传的不一致,进而破坏了学生们各自的生活安排,产生抵触情绪。这个问题我想采取的方法是:自愿优先,分组轮流:即如果有人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我们鼓掌欢迎,但是如果自愿者数量不足,那采取分组轮流制:即按学号或者其他方式,轮流代表班级参加活动。
竞赛中有数人得奖,用心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并在学习、卫生等各个方面表现优良。
班长述职报告二
尊敬的书记、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做我本学期的述职报告!时光荏苒,快乐的假期已经结束了,我们又要开始大二的下学期生活了!回想上学期我有幸当选了班长,通过一个学期的熟悉锻炼我已经很熟悉这个职位!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感谢当时书记的提拔以及同学们的信任!
自我当选以来,我一直谨记当时竞选时的承诺: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尽心尽力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刚上任时,我每天都很紧张,怕这件事办得不好那件事办的不周详,班长述职报告范文。刚开始时压力很大,因为我要把每件事都要做的公平公正,让同学们觉得我能胜任。有些事不太明白就像有经验的老班委请教,向书记请教!在他们的帮助、支持下我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职位,并且在这个职位上越来越熟悉,处理事情也变得轻松从容了很多!
上个学期书记指导下,班委各个同学的相互合作下,以及同学们的配合下先后完成了学年鉴定表,学习学生奖学金的评选。还在国庆期间组织活动以及全运期间组织光看火炬传递,接下来又组织评选了贫困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还在书记的倡导下组织了素质拓展活动,大家都受益不浅。后来在体委主要负责下组织了班内篮球比赛,大家热情参与,效果显著。在组织委员的策划下,组织了演讲比赛。还有在学习委员主要负责下组织了四级动员大会。最后成功的组织了期末考试。回想这一个学期的工作充实快乐,自己本着负责、积极、热情的原则去组织策划。
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说话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素质提高了。在自己的负责下办理的各项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名列前茅。但也能看得出还有些方面做得不够完善,所以本学期要总结上学期的经验,从各个方面在提高一下,把班级工作再带上一个高峰。
最后我要感谢这一个学期以来书记对我的点拨,各班委在工作上的竭力配合,以及全班同学的积极响应。我想在新的学期我们再接再厉,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互相配合,力争我们电子0801获得全校优胜班级。“雁一样的班级,鹰一的个人。”这就是我们电子0801的写照!
班长述职报告三
作为一名班长,不能以权谋私,要处处为班级着想。在学习上,带领大家创建良好学风,与大家共同奋斗,时时强调出勤情况,督促大家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本班级自开学至今每周考勤成绩优秀,考勤情况多次为全系最优秀班级。班级学风良好,同学学习收益大,本班级第一次英语四级通过率百分之七十,A级通过率百分之百。在课余生活方面,本人带领大家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大家课余生活,本班级在07学年的外语系合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年在全院合唱比赛中获得三等奖,07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本人还多次组织班级同学聚餐,出游,参加话剧表演等课外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
班级所获得的荣誉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还是依靠全班同学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作为一班之长,取得同学的信任才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使同学团结一致,在外语系这个女多于男的环境下,男生作为班长去管理女同学更是一种挑战,本人在工作期间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静下心慢慢思考处理方法,不用过热头脑处理问题,问题便不再困难。只要有信心,便一定会成功。
大学生活转眼即逝,马上就要面临毕业的日子,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依然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同学共同奋斗共同努力,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在现实社会中所展现的作用与意义愈加的明显和突出, 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多数高校已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为学生自我发展、择业、就业提供了较多的帮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课程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课建设等方面均显单一。多数高校生涯教育以显性课程为主,隐性课程尚未开展,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培训缺乏系统与体系,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隐性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首先提出。相对显性课程那种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或官方课程(office curriculum)而言,隐性课程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学习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的活动。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间接性与隐蔽性。即可通过学生不易觉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知识,避免学生因被动规划而产生的逆反心理;(2)广泛性与多样性。即内容与影响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3)深刻性与持久性。即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品德中的意识,一旦形成,就很难发生改变,而且持久;(4)情景性与两重性。即依靠主体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去体悟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 隐性课程建设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完善的必然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本质表明,规划教育绝不是一个简单规划知识与技术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树立规划意识、培养规划习惯、提高执行规划能力,提升发展抗挫心理素质。从教育规律来讲,知识技术的理解、吸收、运用到熟练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仅仅凭借十几个学时的显性课程教学难以实现,更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生涯规划课隐性课程恰恰为显性课程教学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延续平台,为大学生学习探索运用规划知识与技术,改变大学校园生活状态,提升职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隐性课程建设是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效果的客观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实现关键是将对自我的规划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施,并在不断的信息反馈过程中调整规划,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加高效的成长与发展。但由于高校显性课程采用的是知识普及的大众传播方式,缺乏差异化的个性指导、咨询、动态考核和反馈,导致学生所做规划缺乏精细思考和可执行性论证,生涯规划往往流于形式,其实际校园生活与自身规划存在明显脱节。隐性课程则可通过校园文化在学生中营造生涯规划执行的氛围,使规划执行可感,通过各种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规划执行的平台,使规划执行可行、通过校园制度建设对规划执行进行要求约束,使规划执行可持续。
(三)隐性课程建设是提升学生规划能力的重要渠道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隐性课程包容面非常广,渗透性非常强,可以说涵盖了高校校园里的方方面面,且隐性教育资源的利用及其作用的发挥往往不受课时、教学场所的限制,组织形式开放与自由,因此为更多学生参与规划活动,展现自己提供可能,方便学生综合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行程。隐性课程涵盖大学全过程,学生也可在隐性课程体系内不断实践与检验自己规划能力与效果,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同时隐性课程在发生作用时通常是通过学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进行,因此对于学生的规划能力的培养更易于接受,并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隐性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隐性课程的构建与整合
1、物质层面的建设。对校园物质形态载体(建筑物、物质设备、校园生态环境、室内外布置等)寓以特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取向。通过整洁、优雅、美丽的校园环境、人文校园建筑(校训广场、雕塑),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激发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职业进取心,树立健康的组织归属感。
2、精神层面的建设。以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为抓手,将高度概括、抽象的大学精神,具化为个人发展的可操作原则,树立适应时代与市场的职业精神。将办学理念,学校定位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头脑中,帮助学生提早认识自我发展方向,针对性地确立发展目标,培养全面而富有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力和健全的人格。
3、行为层面的建设。推动社团活动和其他校园文化活为职业意识培训与职业技能提高的主要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与技术支持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加职业技能的实践机会,培养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构建和谐人际交往,实践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4、制度层面的建设。通过学习制度内容,参与制度的制订和制度的执行,帮助在校大学生体建立制度的权威性意识、公平客观精神,严谨思维语言,提高自律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5、网络层面的建设。利用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开放性、可选择性与互动性,打破了校园与社会的隔阂,为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场、丰富知识与把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形势提供了立体环境,同时拓展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隐性课程的管理
高校隐性课程的管理在于督促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硬件”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作用。
1、与显性课程相结合。
隐性课程必须在显性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围绕着同一教学目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组织开展相关的建设,帮助学生领会和消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将理论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升职业。同时,显性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应作为隐性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依据和评判标准,对隐性课程的实施进行质量监控。
2、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必须摆脱阶段性理论教学的局限(新生与毕业生阶段)、“问题性”指导的局限和单一个体发展的局限,把大学生个体发展与国家稳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成才需求为切入点,以教育导向性和学生主体性为结合点,不断挖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典型的生涯发展路径与特点,借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与学生发展过程相结合。
隐性课程教学要与学生发展过程相结合,依托高校年度综合测评和学年鉴定,建立个性化学生生涯档案,对学生个体大学四年的发展进行跟踪与管理,为大学生求职择业与适应职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生涯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研究提供依据。
(三)隐性课程效果评价及调整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隐性课程的评价,可以从学生行为改变,学生档案数据动态分析,以及大学生毕业质量分析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1、学生行为改变主要体现大学生在校园行为举止的表现上是否更加体现职业化程度,即去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的学生人数是否在增加,校园知识类讲座是否增加,大学生着装是否趋向职业化,大学生到课及开会是否提前,对他人讲话是否有礼貌等方面。
2、档案数据主要是学生个体发展纪录,档案数据应是尽可能完善和详尽的,应该能够动态反映大学生在校学习、工作及生活的变化。档案数据一般一学期或一年统计一次,包括每年专业成绩情况,参加社会活动情况(校内外),获得的各项成绩及奖项,参加职业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科研情况、大学生活时间分配情况等。
3、大学生毕业质量分析主要是指学生毕业时,求职去向分布分析、就业地域分析,专业就业率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情况反馈,毕业生求职成功平均面试次数,来校招聘毕业生用人单位质量等,
总之,隐性课程的建设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程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意识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大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建设与管理理论模式研究,探索职业生涯规划隐性课程的特点规律,切实把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隐性课程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飙.高校加强隐性课程建设的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牛长海.隐性课程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1)
[3]奚玲.论校园文化形态中的隐性德育课程建设[J].理论界2009(7)
[4]曹向阳,姚海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隐性效果评判体系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