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2 18:27: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

篇(1)

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要求供电公司必须全面提高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智能电网和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力保障。要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科学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必须突出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评价从实施方案、工作过程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从方案、流程、制度、绩效、亮点及综合角度,全面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对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和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的成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评价的先进性和指导性,细化评价指标,突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1.定员管理工作目标及范围

1.1管理目标

执行网省公司分解的定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测算与核定工作,为供电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优化用工配置,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公司实际,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劳动定员工作的组织实施,推进劳动定员管理规范化。

1.2管理范围

供电企业劳动定员人员。

2.县供电企业定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

为加强定员测算工作的管理及应用,保证测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职责,公司专门成立了定员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为各相关科室的部门负责人,工作小组由人力资源部主任任组长,成员由人力资源部、发展建设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安全运检部(检修(建设)工区)、客户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的专工组成。

2.2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能力说明

人力资源部设劳动人事管理岗位。相关部室在定员及评价工作中由相应专业领域的专工负责,发展建设部设计划统计管理岗位,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设绩效与综合事务岗位,客户服务中心设供电所管理、绩效与综合事务岗位,安全运检部设输电运检管理、变电运检管理、配电运检与带电作业岗位。

2.3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及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1)劳动定员测算工作

劳动定员测算工作由定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具体设备台帐的统计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牵头,根据台帐内容和设备管理权限将任务划分到各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落实到具体专工,各专工按填报要求统计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上报,最后由人力资源部对各上报数据进行汇总整理。设备统计中产权归属及统计期间根据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确定。

(2)劳动定员贯标评价工作

劳动定员贯标评价工作由人力资源部劳动管理专工根据公司设备及人员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定员贯标评价报告以人事部主任审核后,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对报告内容进行论证,认证通过后报领导小组审批。工作小组成员负责分析报告所列整改项目的组织落实,人力资源部负责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特色亮点

3.1发展建设部依据农电统计系统相关数据对安全运检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专业部室上报数据进行审核,各专业部门将台站数据分别报市公司对口部门进行审核。这两个节点的设置是将所有数据分为生产和营销两大部分,由发展建设部和市公司共同负责对数据进行第二把关,结合农电统计住处系统的相关数据,对提高数据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弥补了人事部劳动管理专工在装备管理中的不足。

3.2由于工作小组成员是公司管理部室的负责人,有能力对劳动定员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对定员贯标评价报告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审核,并提出修订的合理化建议,这一过程是对劳动定员贯标评价报告工作内容的再认识、再协调的过程,需要协调的工作在论证会就可以得到解决,为下一步的组织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领导小组成员对劳动定员贯标评价报告的内容已经非常了解,所以人事部只负责将审批后的评价报告下发到领导小组成员范围内,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报告精神组织落实。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劳动定员贯标评价报告的保密性,一方面为各部室负责人合理安排工作、采取相应措施达到目的、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防止事态扩大都有很大好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在应用效果评价时应着手从控制用工总量、调整用工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三个方面开展。首先,控制用工总量方面。可针对测算的不同结果对人员总量进行相应的控制,可采取限制人数的增长、限制使用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等市场化用工、劳动优化组合,将超出的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其次,调整用工结构方面。对于县供电企业生产一线存在结构性缺员的现象,可采取企业内部合理的统筹调配机制和主营业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增加的方式解决。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超员部门需要转岗的人员,认真分析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和计划,不断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水平,努力实现人岗匹配。同时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员工“一专多能”,以适应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和业务拓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均衡配置。

篇(2)

整合,19项服务“一站式”搞定

设在桂林市人才市场三楼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整洁宽敞、明亮温馨,分为接待咨询区、事务办理区和自助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在这里,每天都能遇见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他们虽然经历不同,但“省时、省事、省力、贴心”是每一位体验过“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的毕业生们共同的感受。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过程链条,需要有良好的就业观念、明晰的就业思路、专业的就业指导、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能力、尽可能多的就业渠道、及时有效的岗位信息、实用的求职技巧、无后顾之忧的人事服务等,而毕业生要想在一处得到这些,几乎不可能。为方便毕业生就业,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服务内容上创新整合毕业生就业所涉业务,从局内到局外,体现“一站式”理念。首先在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原有的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毕业生报到、改派、档案接收、户口转接、求职登记、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7个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整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二层机构的业务,提炼出就业见习、见习基地、基层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就业失业登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指导、权益维护、贷款贴息、社会保险咨询等12个服务项目,并将这些服务项目集中到“一站式”服务大厅内,实现局内服务的集中和优化。

同时,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局内19项服务项目整合的基础上,还向局外拓展,将涉及毕业生的服务拓展到市内相关职能部门,如组织部、教育局、共青团市委、工商局、金融部门等,通过多部门联动的形式,邀请这些部门大学生村官项目、农村特岗教师项目、西部志愿者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微型企业扶持等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服务进入“一站式”服务大厅。

服务项目的整合,避免了高校毕业生“一事多次跑”或“一事多处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目前在一家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李恒回想起自己找工作时的艰辛,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奔波”。他说:“没找到工作时,要经常奔走于各大招聘会;找到工作了,又要去落实档案、户口;托管了档案,又要忙着报考各类考试。一路下来,跑了不下3个部门,由于对各部门办公场所和办事流程不熟悉,还常常跑错地方。现在好了,只要事先电话咨询办事流程、所需材料,跑一趟就能把事办完。”

延伸,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并无先例可循,所有的探索实践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站式”服务大厅的项目集中了,地点确定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前来办理业务的毕业生并不多。经调研,桂林的很多高校建有两个校区,而毕业生们所在的校区一般距离市区较远。他们只在要参加招聘会时才会到市区。为此,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打破以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毕业生离校后工作”的思路,将服务前移至毕业生离校前,为就业工作赢得更充分、更黄金的时间,也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优势。2013年4月,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挂牌成立,随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等在内的11所驻桂林高校相继成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

“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的设立,目的在于将“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服务项目挪入校园工作站,在工作站完成基础性工作,同时,在各工作站投资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宣传栏,把就业创业服务从市场前移到校园,从城区前移到郊区,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让毕业生就业更贴心,更省时省力,更便捷高效。

桂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大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站站长黄少波说:“工作站在高校挂牌,建立了一种沟通协调机制,是服务工作的一种新尝试。”

不少毕业生表示,“一站式”服务大厅校园工作站让毕业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了解到服务大厅的相关服务项目。“以前见习要外出办理手续,现在在校园里就可办妥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毕业生马冉冉高兴地说。

此外,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还联合市内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能的相关部门和高校,把“一站式”服务大厅搬到了双选会现场,给更多的毕业生带去就业指导、求职登记、就业失业登记、社保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在会场设立“一站式”自助服务区,让毕业生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自助体验“一站式”服务。在双选会上的“一站式”自助服务区体验了网上求职的广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李说:“双选会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的项目中,既有企业职位咨询,又有专家就业指导,还有网上求职自助服务,服务更集中、更专业化和一体化,让我们求职更方便、更快捷。”

联动,让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主要职能部门有高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有工商局、市委组织部、团市委、教育局、财政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从实际效果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分散,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沟通不顺畅,优势不整合,供需不对称,形不成合力,导致效率不高,各类政策不能落地,资金扶持执行困难。对此,“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先在服务项目上进行了突破,通过各类活动载体,让各职能部门实现横向联动,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

与高校联动,共同推进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邀请驻桂林11所高校、桂林市工商局、桂林市财政局等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政、校对接会”的形式,一方面向高校讲解政府的扶持政策,演示各部门联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要性,推介“一站式”服务大厅开展的各类促就业活动;另一方面,与各与会高校展开讨论,收集各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缺乏哪些资源、有哪些困难及对“一站式”服务大厅工作的建议等信息。通过对接会,高校由原来被动地接受服务,变成主动要求服务,实现了政府与学校的直接对话。

同时,“一站式”服务大厅通过在各高校设立工作站和向区内、区外高校发函的方式,收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建立了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对毕业生实现有效跟踪服务,履职尽责,发挥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效地承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彻底解决毕业生一离校就流失的问题。截至2013年6月,“一站式”服务大厅共收集了6614名毕业生的信息,基本实现了桂林生源和桂林市内高校毕业生的全覆盖。

与职能部门联动,共同服务就业。“一站式”服务大厅首创与市委组织部、工商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联动,邀请各职能部门进入大型毕业生双选会现场,当场为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微型企业注册资金补贴、“基层四项目”(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咨询,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体验等。

桂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高东对“一站式”服务给出了“主动有为、优势带动、务实有效”的评价。他说,“一站式”服务搭建的平台,让国家的各项政策穿过高校的围墙,真正进入了校园,落到学生们的身上,为高校带来了就业工作的便利,解决了长期以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

创新,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

“现在的农村还是道路泥泞、牛粪猪粪随处可见吗?”“社会主义新农村究竟是何模样?”“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群众,应怎样开展工作?”关于基层、农村、农民的这一大堆疑问,来自驻桂林11所高校的毕业生们在临桂县中庸乡合峰村参加“桂林市2013年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体验日”活动时得到了解答。活动中,毕业生们通过实地参观和考察,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了解基层工作的环境、氛围、条件、工作难度等。此外,活动还安排了服务“基层四项目”代表谈体会、传经验,安排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和市教育局负责人就基层项目的相关政策回答了毕业生的提问。参加活动的毕业生纷纷表示,愿意投身基层服务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热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服务基层体验日”是桂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创新举措,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属首创。据桂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安平介绍,作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的首个试点,桂林市抓住了“三条主线”(即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联动“四大主体”(即政府、高校、企业、学生),打出了一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组合拳”,搭建起“沟通无障碍、对接零距离、服务全方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多项工作开创全区甚至全国的先河。

除“服务基层体验日”活动外,“一站式”服务大厅还创新开发了“企业职场体验”“求职体验”“就业服务体验”“军营体验”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从而顺利实现就业。2013年4月27日,广西首档电视招聘节目“职在必得”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活动通过“讲授+体验”、“点评+指导”的形式,让毕业生亲身体验企业面试,挑战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通过毕业生和企业的直接对话,立体阐释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要求、职业素养等,增进了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了解。

篇(3)

集中精力推进重点改革,打牢基础,形成亮点。把握大监管体系建设的精髓和规律,牢固树立风险式管理、“由企及物”监管、分类管理等科学理念,坚持实效导向,形成整体功能。

1.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始终坚持“以质为主、以质促量、量质并举”,继续狠抓综合治税。一是深入推进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建设。二是加强征管基础工作。三是提高审单作业质量。

2.提高通关监管有效性。提升运输工具实际监管能力。以舱单为主线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有效监控。深化监管场所分类监管。提高查验规范化水平。强化行邮监管。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继续推进执勤武警长效机制建设。

3.严密加工贸易和保税管理。优化监控分析机制,加大对重点行业、商品的调研和监控分析力度。加强单耗标准、参数的制定、修订工作,规范加工贸易货物抵押、仓储等作业,完善电子账册作业制度和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模式。加强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管理。

4.提升后续管理效能。以“三查合一”为契机,以企业风险为主要视角,集中运用后续监管资源,创新稽核查作业模式。建立关区企业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验证稽查工作效能。建立健全稽核查相关作业制度和联系配合办法。落实错位监管理念。强化职能部门对重大、敏感稽查作业的稽查执行和集中审核。稳步推进引入中介机构参与稽查、核查工作。加强报关员和报关市场管理。

5.保持打私高压态势。继续坚持打击走私不动摇、不松懈、不麻痹。按照“办大案、挖源头”和以打促税的工作思路,严厉打击主观恶性明显的走私行为和行业性、专业性、团伙性的走私活动。加大走私打击力度,严打武器弹药和废物等非涉税走私活动。巩固深化关警融合成果,推动缉私成果共享。提升警务指挥效能,提高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6.强化风险管理实战应用。按照职能与执行、“选”与“查”相分离的要求,逐步建立全员参与、统一研判、现场处置、统一反馈、集中评估的风险综合防控模式。

7.扎实推进综合监管试点。将试点工作作为优化关区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监管效能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积极探索实施综合监管的有效模式和可行路径。

二、提高海关服务层次,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经济发展。

坚持以支持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海关应有的责任,以建设者的姿态投身于山东省经济社会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涵,全面提升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层次,实现山东经济社会和青岛海关自身“两个发展”的有机统一。

1.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增强统计监测预警和研究分析的针对性,完善统计信息和数据的报送、机制。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支持飞机、船舶制造等特殊行业和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便利信誉良好的企业依托加工贸易货物抵押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海关监管区域集中,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加大减免税政策及ecfa、东盟等优惠贸易协定的宣传、执行力度。优化监管模式,主动适应服务贸易、境外加工贸易、跨国经营合作等新兴贸易方式,支持环保、低碳、资本知识密集型等产业发展。

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涉及海关的各项支持措施,跟踪评估、反映政策实施效果。支持青岛前湾、烟台保税港区和潍坊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市申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打造面向东北亚、服务山东省、辐射沿黄九省区的“政策高地”。支持董家口港建设。支持青岛口岸发展过境集装箱运输业务、保税港区开展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拓宽港口货源空间。支持中日韩区域合作实验区建设,促进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发展,实行海运快件、海运快航等小件货物便捷通关模式。积极参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区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出口审单查验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便利鲜活、易腐农产品出口通关。支持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推动青岛成为国际邮轮航线母港,烟台、威海、日照等成为邮轮停靠港。

3.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分类通关改革范围,关区全面实行出口分类通关,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全部实行进口分类通关。对诚信度高的主要税源企业和aa类企业开展预归类、预审价和原产地预确定。深化aa类报关企业的集中代存试点,探索开展进口单证暂存。继续推行“5+2”工作制。

三、深化内部管理创新,增强高效运行和风险防范能力。

1.发挥政策研究辅助决策作用。紧密围绕关区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强重大课题研究,促进群众性政研活动广泛开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优化机构和人员配置。强化关区机构编制的统一管理。坚持人力资源配置向监管一线倾斜。建立健全业务改革与人员配置同步设计和相互促进机制。进一步理顺两级职责事权。

3.完善内控监督机制。统筹整合内控监督资源和力量,推进职能监控、基层自控、督察内审、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法评估等各种手段的深度融合和优势互补。

4.加强基础建设。高度重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是强化标准

化、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阳光行政。三是强化高效运行。5.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四、优化队伍综合素质,打牢现代化海关建设根基。

突出关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能力、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为建设现代化海关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1.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水平。高度重视加强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2.增强创品牌、铸精品能力。将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各项工作上水平、铸精品、出亮点的重要抓手,紧密围绕海关中心工作深化品牌创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及时总结关区业务改革和队伍管理中的成果和经验,挖掘、培育一批具有青岛海关特色、具有实践意义的优秀品牌。加大宣传、推介、表彰力度。

篇(4)

地处渤海湾的__县有20多万人口,辖区面积9.6万平方公里,由于大多是盐碱地,我县是全国的贫困县,法院的工作也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20__年7月份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紧紧扣住“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以工作为前沿,以审判工作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保证,按照“建过硬班子、带合格队伍、创一流业绩”的目标要求,结合“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本院实际,提出了“抓亮点、带全面、促后进”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法院建设,全力打造__法院“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形象。一年来,我院共依法审结和执行各类案件1360 件。其中受理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20件,民商事案件870件,行政案件14件,行政非诉执行案件80件,受理执结各类执行案件276件,执结标的额4250万元,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亮点一:深化法院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实现整体工作的新提升。

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增强庭审透明度。我院全面推行新的庭审方式,把庭审作为审判的中心环节,变纠问式诉讼为控辩式诉讼,强化了法官主持庭审和居中裁判职责,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实现了庭审公开化。充分发挥诉讼化解纠纷的主渠道功能,最大限度地吸纳和消解当事人的不满,找准法律适用和案件事实、法律规定与政策依据、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既降低了诉讼成本,又确保了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对庭审工作的监督,防止了裁判不公和司法腐败。

进行阳光作业,实行公开听证制度。我院按照“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重监督”的思路,大力推广 “阳光作业”, 保证了审判执行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定了公开听证规则、程序,对上访、申诉、申请再审案件执行异议实行公开听证制度,减少和避免了暗箱操作,既保护了公民的诉讼权利,又维护了法院正确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权威。

优化人力资源,探索小法院管理模式。我院按照“权责明确、互相配合、有效监督、高效运转”的原则,对所有审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审判资源的合理调配。在整合审判资源的同时,我院还注重人力资源的优化,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内在潜能,使之能公正高效地发挥作用。20__年12月份,我院明确细化了各庭室的分工,调整了审判执行人员,规范了各项考核工作规定,寻找出了既完善机构,又要节约、集中和优化人力资源的小法院管理模式。

加快法院网络管理步伐,推进办公现代化。我院党组牢固树立“科技强警”意识,确立了“向现代化要效益、向网络化要信息”的改革发展思路,加快了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建设的步伐。到目前为止,我院共投入资金40万元,完成了信息网络建设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__县人民法院互联网站已正式开通上网,我院的局域网也已正式建成,基本结束了庭审记录、法律文书制作的手书模式,实现了案件流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车辆管理、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办公现代化的建设,给我院各项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成为推动全院迈上新台阶的直接动力。

亮点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实现了审判执行工作的新突破。

07年我院新党组上任以来,加强了对“骨头案”、“疑难案”、“民生案”的审判执行工作。一年来,我院共审结刑事、民事案件990件,,执结案件356件,执结率95%,达到了“执行问题基本执结”的年内目标,实现了审判执行工作新突破。

抓队伍、强素质。20__年7月,法院新党组成立之初,法院班子成员就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把班子建设放在首位,把队伍建设抓在手中,全面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制定了以“公道正派、廉洁勤政、公正司法、团结奋进”等为主要内容的《党组成员行为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若干制度》。院长张荣刚始终把“行得正、一身清”作为人格魅力严格要求自己,其他班子成员也都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勤政,处处为人表率,形成了班子围着班长转,队伍围着班子转的良好氛围,被誉为建院来最强的一届班子,历史上最干净的法院。

我院坚持向学习要素质,向教育要品质,将理论学习用钢性制度规定下来,强化了周三夜读制度,结合不定期抽查和实奖实罚的硬性措施,逐步将学习纳入正确轨道。目前,全院在职的42名干警全部达到本科学历或相当于本科学历,干警素质的提高也有力地促进了案件质量和审判效率的提高。

建制度、求规范。我院对近年来制定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既符合上级要求,又适应现实工作需要

的制度,坚决予以执行,对已不适时宜的制度予以废除,对不适应形势和审判执行工作发展需要的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我院坚持走群众路线,进行反复论证,发征求意见稿,最后由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或审委会讨论决定,力争把制度订得科学、合理和可操作,使制度真正成为管理各项工作的依据,成为每位干警行动的准则,成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在执行方面,我院还在坚持以往执行经验,借鉴兄弟法院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制定了选择执行员制度、执行联络监督员制度、政法委一票否决制、制作预案制度、案件督办制度、公开承诺制度、公检法联动制度、制作办案联系单制度等多项制度,提高了执行效果,维护了司法权威。转理念,促和谐。我院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理念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在刑事审判中,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民事审判中,坚持平等保护各类诉讼主体的合法权益;在行政审判中,坚持监督、维护的协调统一,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执行工作中,我院坚持以调解保执行,以释法促执行,以和解化执行,把执法为民的宗旨贯彻到执行工作始终。20__年3月份,河南籍民工陈书堂等45人被招聘到我县某企业工作,因未兑现工资承诺,集体辞职回家,企业共拖欠工资118782元。该案于7月29日在我院立案后,执行法官考虑到此案涉及弱势群体利益,及时行动,迅速执行,果断采取措施,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帐户进行了查封和划拨,仅用两天时间就将此案执结完毕,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亮点三:明确责任、扎实工作,实现了涉诉越级访和群体性上访的五年“零上访”。

多年来,我院一直将解决好涉诉问题作为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出了“以预防为前沿、以制度为保证、以流程管理为途径、以责任追究为促进,以当事人满意为检验标准”的工作新思路。五年来,我院共处理群众来信207封,来访1241人,办理党委、人大交办、督办的案件5件,及时化解矛盾48起,连续五年没有发生一起越级涉诉访和群体性上访案件,得到了上级法院和当地党委和一致好评。

营造了一种追求“零上访”的氛围。我院树立了“人人都是接待员、天天都是接待日”的理念。当事人走进法院大门后,就能看到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听到一声声热情的问候;当事人找庭问人时,无论是干警、司机还是临时工作人员,不会遇到只指方向而不动身的现象,必定会亲自带到要找的庭室或人;找到后,当事人还会得到一个座、一杯水、一句问候;当发现当事人显现出情绪不对时,这种信息就会很快地反馈到办案人员和庭院领导,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处理。纵然当事人有再大的火气,在这种氛围里也会消除三分。

篇(5)

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就是要将城市建设管理的职能职责下划到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整合和优化城市管理资源,努力形成高效快捷的工作机制,优质便利的服务机制,民主管理的自治机制,统一顺畅的协调机制,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多方配合、上下联动的城市管理模式,努力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

城管分队的挂牌成立,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社区工作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但,由于城市建设管理重心下移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全局性,因此社区“两委”必须站在全区的高度,按照“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按照“育亮点,抓重点、破难点”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开展好工作。下面我讲三点要求。

一、明确重点。社区要按照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原则,在管理内容上以区直六个部门签订的执法委托协议书为重点,在管理主体上以今天挂牌成立分队为核心,在组织形式上以党委统揽全局的高度,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的聘用、管理、监督、培训和指导,强化市容市貌、税费征收、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物业管理等五大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二、强化措施。社区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办事处党委、行政下发的推进社区和谐建设实施意见、方案的要求,将辖区内村庄、企业、单位、街道、巷道、市场等全面纳入管理范围,利用即将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为自治平台,通过劳务、信息、管理等经济实体,整合人力资源;根据人员素质结构将失地农民配置到各行业之中;通过小区的商业发展规划,盘活安置小区,整合辖区地理资源;通过对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整合管理资源,使社区由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多元化方向顺利转变。

篇(6)

随着我国实施机构改革,我县在原人事局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建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档案管理工作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公务人员档案管理,还包括大学生档案管理、劳动合同签订、企业职工退休审批等内容,肩负的社会责任逐渐增加。大学生档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重要工作,在新形势下得到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着严峻挑战。大学生档案是大学生就业、择业和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第一手资料,是维护大学生真实面貌的重要文件,也是伴随大学生终身的财富。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必须要努力做好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采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方式,使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成为新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亮点工作。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人社局在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里,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大学生档案数量巨大和工作环节繁琐等原因对大学生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不能有效的发挥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真正的为大学生提供档案服务。一些偏远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由于经费有效和人员不足等原因,对档案管理部门的投入不足,对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迅速,甚至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将生活中的情绪带入工作中,对待工作不认真,使得工作效率下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档案管理的质量。在人社局里档案管理人员与大学生接触比较多,工作任务也非常艰巨。

(二)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不清晰,管理模式落后

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是由将要退休的人员担任,这些人员往往不是档案管理专业毕业,对档案管理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工作思想守旧,工作方法单一,思路不清晰,不能很好的提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意见和建议,无法为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突破。同时,我国的机关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一直遵循的是按“卷”整理,不可否认这种工作模式有其可取的一面,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它的不足之处,比如档案数量大容易出错,并且经手人较多,在使用档案时不方便,交接时工作量繁重。人社局档案管理工作包含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等,管理模式落后必将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或者无效。

(三)档案管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机制

档案管理工作在一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里被认为是后勤部门,与其他行政部门相比并不重要,因此没有为档案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和考核机制,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管理人员工作时没有方向。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档案管理,更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职责,造成在工作中工作人员互相推诿,给大学生办理业务造成不便。另外,由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范围广,工作强度大,使得档案部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不及时、各部门之间沟通困难的现象,这样就为人社局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实施,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在新形势下,人社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对于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一系列工作的效率,并且认真思考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对大学生档案的重视程度。针对档案管理人员不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的现状,人社局要不断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内训和外训,使他们认识到工作的责任,增强自觉性和责任心。工作兢兢业业、妥善保管每一份档案,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实施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政治经济的稳步提升,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机关单位工作中的有力武器,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础。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里,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积极采取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并且由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将数量和种类繁多的档案进行归档,并且及时录入电脑系统中,使借阅和提档的工作效率得到改善。电子档案的建立,不仅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和丢失的概率,还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促进了工作标准化和现代化。同时还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职能完善和设备齐全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档案室的管理和监督。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及运行机制,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在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必须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对大学生档案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视,出台有效的考核和运行机制,确保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效的开展。要将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公开化和透明化,给大学生参与评价工作人员的机会,实施领导和群众共同监督的管理模式,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其各项考核直接挂钩,提高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协调,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有效的保障全体大学生的利益,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运用现代化的工作方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档案影响着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吸纳和流动,是人事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创建大学生档案管理新模式,成为了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篇(7)

(一)、整体情况及亮点:

公司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初见成效,按进度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且亮点纷呈、具有特色。

1、高度重视,深入发动宣讲,整体氛围浓厚,思想认识全面提升。

公司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认真部署,积极行动,及时召开启动大会,聘请县委党校教师授课,全面宣贯和学习实践活动精神。采取集中学习、自学、集体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使全体党员干部对于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如何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了深入理解,并达成了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提升意识、破解难题,促进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共识。

2、紧密结合,与生产经营工作相互渗透,统筹兼顾,实现共同促进。

各基层单位纷纷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活动。建昌供电所以降低线损率为突破口,组织员工集思广益,开展qc小组活动,他们所的《降低台区精细化系统资料录入差错率》和洪门供电所以降低施工作业工时为突破口而的《降低山区立杆工时》二个qc成果,一举获得××省电力行协颁布的二个qc成果发明一等奖。

3、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发挥突出

党政班子高度重视,普遍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认真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的要求,以身作则,深入基层党支部带头参加“感恩企业”和“我为企业献计献策”学习讨论和开展调研活动,指导本单位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调动了其他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学习实践活动效果明显。

4、教育党员,进一步认识责任与义务

清明节来临之前,公司组织党员先锋队到烈士陵园祭悼抗冰烈士黄快生,以烈士先进事迹教育党员,并现场宣誓后,又奔赴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巡视线路、排查隐患,同时还开展了帮助村民做好事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5、突出亮点,以特色载体活动丰富学习实践活动内涵

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公司举办了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的所有中层干部和基层班组长及安全员,包括“两票”“三种人”在内的为数100多人的“两票”(工作票、操作票)培训班,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全面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燃,严把安全生产入口关。通过培训,广大干部员工一致认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推进了体制机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新的突破。

围绕干部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构建“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新机制。公司新选任提拔的干部,任用之前全面进行了“百问百查”考试,考试成绩在70分及以上者才能正式聘任,推行管理人员招聘(选任)考试、考核进入日常化、规范化管理,较好地促进了干部队伍结构的优质化。

7、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公司着力解决优质服务问题。公司党委以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一是布置公司班子领导分片带队深入各大中型企业,向用户了解我们公司供用电管理和优质服务情况,主动倾听客户的意见和要求;二是制定每月18-28日收费高峰期,班子领导轮流带队在营业窗口值班的常态机制,意在规避资金风险和零距离和用户沟通,做到

倾民意、保安全,亲临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努力帮助经营不善的企业,查找存在的问题,思考和分析解决的办法,使企业经营起死回生,既收回了亏损企业拖欠的电费,又帮助企业生产经营走上了正规,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稳步提升。这一举措,得到了用户和上级领导部门的普遍赞许。公司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在全县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在方案的制定上联系本单位实际不够,存在照搬照套现象。

2、少数员工对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到位,还看不到科学的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3、解决突出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措施不够具体和明确。

4、在体现实践特色上还不够明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1、全力推进下一阶段的调研及解放思想讨论活动,要做到全面铺开、不留死角,机关、各单位要切实采取多种形式,严格按照活动排版开展活动。

2、创新载体,有意识地发现、培养和树立亮点,使之成为全公司的亮点。要把学习实践活动抓实、做细,以强大的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扎实推进活动有序开展。

3、加快电网建设。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实现由战略投资向需求投资转变,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注重投资效益,坚持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效益并重的原则,统筹兼顾,远近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电网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努力打造一个具有较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现代化电网。

4、加快公司发展。突出抓好电网、服务、队伍三大重点,健全组织结构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考核监控体系四大体系,进一步规范企业经营。按照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要求,优化和完善综合计划和预算管理,在修订和完善目前的各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以制度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深入开展投入产出分析,强化成本控制、预算控制和资金管理,控制消费性指出,加强审计监督,将审计关口前移,以事前审计、集中控制为主,事后评价为辅,将财务收支审计向经营管理全方位延伸,大力开展“三节约”活动,实现企业节能增效。

5、要着眼于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营造精诚团结的班子文化。按照“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营造和谐氛围”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四种能力”建设。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方式,做到贴近实际,拓展内容、在促进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提高党性修养水平和把握机遇、破解难题能力上增强效果;坚持以民主促团结,认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工作思路、实施、评价的全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的机制,不断提升整体领导合力。同时,通过开展经常性员工满意度调查和深化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活动等形式,完善领导班子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

6、着眼于干部员工队伍建设,激活公司人力资源。改进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两大机制,建立以竞争上岗为主体的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新的用人机制。探索建立岗位资格论证体系,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激励机制,加强在职培训效果的评估;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绩效管理为基础的岗位新点工资制的薪酬分配体制。

篇(8)

(二)完善机制、强化服务,人才工作成效明显。按照“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优服务”的总体思路,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分层分类开展人才“引、育、用、留”服务,人才工作逐步向高端化、国际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一是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组织开展3场“优才中国行”活动,3月份成功举行2014__“优才之春”大型人才交流会,共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加,精心组织50个创新创业项目,达成意向5253人;4月与6月组织区内100多家重点企业分赴厦门、贵阳招才引智,达成意向1028人。严把人才引进入口关,采取“信函核实、组织约谈、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相关情况审核,上半年办理引进人才共2014人,其中办理市外干部调入293人,接收毕业生663人,办理招调工1058人。另外,上半年办理7名留学回国人员引进业务,为我区医疗卫生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0人)。二是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开展“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区”专题研究,为推动创建“人力资源强区”打下坚实基础。开展人才预警体系研究,构建人才预警信息系统,选取建立800家企业人才信息采集观测点,及时掌握相关的人才供需及动态数据。主动走访区内重点企业和部分产业创新园区,了解企业人才现状,宣传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优惠政策。优化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的人才服务,筹备建立中国南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设立182设计产业园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并开始运营,实现人才服务与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的无缝对接。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开展2014年享受国务院和__市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全区共推荐24名专家学者参与选拔。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校企联谊”等品牌项目,上半年累计举办153场公益性招聘会,服务企业2.3万家,接待求职人员20.9万人次,为企业招聘技工和普工6.4万人;组织8场“校企联谊”活动,服务区内250家重点企业及省内外130家技术院校,签订合作意向协议270份。三是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开展技能人才基础调研,和市人社局、市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协会开展合作,研究出台职业培训政策,打造全市“职业培训示范区”。强化民间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服务,引导机构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上半年审批成立新机构2家,同意筹设3家,完成1.4万人次技能培训,技能鉴定750人次,有效缓解

技术工人短缺难题。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包括首饰设计师、家庭母婴护理员、动画绘制员、模具工4项个人项目,以及1个叉车司机街道团体赛项目,竞赛活动已于5月16日正式启动。 (三)探索改革、规范管理,人事工作有序进行。针对公职人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改革创新,坚持规范管理,大力推进公职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按照程序办事,完成公务员个人年度考核审核备案、政府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机关非公务员人员年度考核、超职数配备干部情况核查等工作,公职人员选调、交流、晋升、任免、出国(境)政审、学历审核、职称管理、安置、工资晋升、住房补贴等工作有序进行。二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聘员管理综合改革,以聘员管理综合改革列入今年区重点工作项目为契机,紧紧围绕“减员、增薪、提效”的工作思路,上半年在南湾街道、人力资源局等单位开展先期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聘员管理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现正分系统、分类别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三是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针对前期考核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并出台了《__区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的补充规定,使考核的评价指标更加具体化、方法形式更加科学化、层次类别更加多样化、结果运用更加刚性化。四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选取__区骨科医院作为首次试点改革单位,通过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制度,为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五是继续深入推进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工作,根据前期试点工作情况,进一步通知明确相关事项,指导和督促各单位有序开展诚信档案建设工作。

篇(9)

关键词: 人才交流;制度改革;人力资源

Key words: talent exchange;system reform;human resource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174-02

1 企业人才交流的必要性

1.1 锻炼员工工作能力,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综合素质 在同一岗位或环境内时间过长,业务“轻车熟路”,没有挑战性,某些“惰性”自然就会出来,很容易满足,因循守旧,丧失对工作内容的敏感性,不能激发积极性、创造性,还易消磨时光、减弱锐气。到了新岗位,必须学习新知识,锻炼新本领,开拓新局面,积累新经验,更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不同的工作经历可以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工作内容和范围的变化更能检验员工的工作能力、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潜能,通过全面锻炼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

1.2 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行,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企业中高素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创新发展。现在企业较多部分人才专业性强、工作相对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人才交流和岗位轮换可以使员工知识面拓宽、职业范围拓展、业务技术跨度扩大,促使员工全面掌握企业、部门的运作知识和能力、更多的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长,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发展。

1.3 优化组织结构 通过人才的交流和岗位的轮换,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改善员工队伍结构,实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使人员结构更趋合理,增强队伍活力、发挥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1.4 抑制企业风险 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拉帮结派、滋长个人本位主义思想,在管理上不能发扬民主,、专横独断;易受到关系的束缚,可能滋生的现象,通过人才交流和岗位轮换,可以防微杜渐,避免和减少腐败,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同时,也可以规避因资源被个人垄断而对企业利益形成的潜在危险。

2 企业人才交流易出现的问题

2.1 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人才的交流,企业必然要增加成本支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新岗位上的培训学习成本;②在新岗位上适应时间内所产生的错误带来的成本;③增加各部门的运营成本及人员的管理成本;④被轮换的员工离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以及新招聘员工招聘、培训费用;⑤员工需要一段时间熟悉新岗位,短期内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必然下降;⑥岗位轮换周期,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稳定性,更容易出现员工等待观望的现象,人浮于事,影响企业正常运作。

2.2 影响工作的延续性 在同一个岗位或部门工作,经过长期培养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本部门的各项工作流程,熟悉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各方面人际关系相处融洽,对本部门的长期发展和后期工作思路清晰。人员交流后,会造成原来工作思路的中断、岗位工作经验的流失,新交流过来的员工有熟悉、适应的过程,新的工作思路短期内很难彰显成效,影响工作的延续性,甚至是管理水平的倒退,乃至影响公司的发展。

2.3 影响个人人生规划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包括事业、家庭、生活等,并沿着自己规划的方向为之努力和奋斗。岗位交流,必然影响到个人的人生规划,在新的岗位上,要熟悉、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挑战,积累新经验,接触新的同事,岗位地点的调动带给家庭、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重新理顺工作关系和生活状态,以及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

3 企业人才交流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合理流动 企业用人理念不同、企业文化不同、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区域规模和行业特点等,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生搬硬套,按照其他单位的制度执行。要根据自己的企业特色建立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措施适用的交流制度,用制度来保障交流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进。为避免因交流面积、周期、人员比例过大,造成某个部门、专业新手急剧增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工作效率的下降,成本的增加等现象,应根据员工的不同职务、专业结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和工作性质等合理确定轮岗的比例、周期、年限,以确保人员的平稳过渡、工作循序渐进,业务的正常开展,实现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2 慎重考虑交流人员 惟有知人,才能善任。用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价值,是作为一名好的领导者的最佳体现。交流前要充分了解、掌握被交流者的思想素质、专业特长、适应能力、发展潜力和性格等,这是调配使用好人才的前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人尽其才,否则,既是对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企业的发展不负责任。经营上的一念之差,就会导致管理上的天壤之别,因此在进行重要管理岗位交流时,一定要慎重考虑交流合适人选,以免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3.3 做好政策引导、思想教育工作 员工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得心应手,满足于现状,不太愿意再去接受新的工作,接受新的挑战;提职交流或到重要岗位基本都能接受,但有些是从机关到基础、从重要岗位到有职无权的一些岗位,其他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人是不是有问题,领导是不是不喜欢这位员工,是组织的一种“处理”。不会认为是工作的需要,培养锻炼的需要,甚至包括家人或亲戚朋友都不理解,给交流人员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另外在岗位交流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想法,人浮于事、抵触情绪、消极思想,为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组织上要做好制度建设、政策的解释、引导工作,比如人才交流可以扩展专业人员的晋升渠道等,轮岗考核优秀的员工纳入职位的晋升等;及时与员工进行必要的交流,给员工所需要的关心、关注,深入细致做好思想工作,使其转变观念,接受组织的安排,积极投入到新的岗位。

3.4 做好培训工作 做好培训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让交流人员在新的岗位上尽快的、全面的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尽快的融入到新环境、步入工作角色,适应新岗位。

3.5 跟踪服务,定期考核 对轮岗交流人员要进行动态管理,实行跟踪服务,让有经验的人对新岗位员工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保护”,确保工作平稳过渡,并建立轮岗员工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使当事人迅速了解工作内容及职责、流程、权限,尽快开展工作。积极帮助和解决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保证工作决策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岗位前任者对继任者提出的问题可提供解决建议,并可协助解决。定期进行考核,发现交流人员进入角色慢,工作难以打开局面,业务能力跟不上,要及时进行培训和教育,确实不适应新工作岗位的,应适时进行调整,防止在工作中出现大的失误,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人才交流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如何高效执行和避免出现偏差、错

误,是管理者及管理机构所必须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建立和完善人才交流制度和措施,使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亮点,发挥其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在人才、使用人才的作用。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交流形式,充分发挥交流轮岗制度的作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培养锻炼年轻业务技术、管理人员,增强员工队伍活力、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好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宣传与品牌传播是密不可分的,宣传重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品牌传播重在展示亮点,塑造形象。宣传是品牌传播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品牌传播是宣传的提炼升华和根本目的。做好了宣传工作,品牌传播就有了广泛深厚的工作基础;做好品牌传播,宣传工作就实现了品质的提升。

现实工作中,由于机构设置、工作职责等客观原因,宣传与品牌传播往往归属不同部门管理,由不同人T去落实。宣传工作更多对内发挥作用,品牌传播侧重对外发力。宣传与品牌传播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宣传缺乏亮点,品牌传播动力不足,不仅重复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缺乏工作的协同运作,工作质量更是难以得到根本的提升。如何整合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新闻资源,推进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提高宣传效率,打造传播精品,是推进品牌传播健康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我们面临的工作难题,探讨建立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结合国网冀北技培中心(以下简称技培中心)工作实践,对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行提出粗浅见解,与各位同行、专家进行交流,敬请批评指正。

一、推进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势在必行

冀北公司成立以来强势启动了品牌建设工作,宣传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和使命。技培中心一直坚持“纵向贯通,横向推进”的工作原则,围绕冀北公司品牌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技培中心核心业务与重点工作,以品牌传播为重点,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形成了品牌传播项目化管理工作经验。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品牌传播管理部门与核心业务部门工作协调与统筹不够紧密,部门宣传与技培中心品牌传播主题切合度不够;与社会媒体适时沟通不畅,传播主题与社会新闻热点切合度不够。宣传缺乏主题策划和亮点的挖掘,品牌传播缺乏统筹安排和超前策划,直接表现为宣传力度较大,传播精品不足。

2016年,冀北公司大力推行“命题、策划、建设、管理、传播”宣传”“五统一”工作要求,明确了宣传品牌一体化运作的工作方向;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宣传品牌一体化运作创造了条件,同时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的目标任务

推进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要围绕社会热点,把握单位重点,传播部门亮点;要重大主题精准策划,提升宣传热度;重要事件超前策划,提升宣传深度;重点领域创新策划,提升品牌价值;要紧密围绕冀北公司宣传“五统一 ”工作要求,基于技培中心品牌传播项目化管理工作经验,探索建立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流程简单、运作便捷的宣传品牌一体化运作模式,促进宣传工作健康发展,提升品牌建设工作水平,形成有特点、有亮点的宣传品牌优秀成果,形成宣传品牌双赢共促的工作局面。

三、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完善宣传品牌一体化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是保证工作开展的前提。要建立完善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的领导机制,保证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技培中心在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分管、办公室归口管理,各部门设立宣传品牌负责人、选聘部门通讯员兼任品牌建设管理员,形成了全员参与、三级管理的工作网络。领导负责、部门协调、品牌建设管理员落实,上下联动,职责清晰,保证了宣传与品牌传播的一体化运作。

(二)搭建一体化工作平台。工作平台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载体。要顺利推进宣传与品牌传播一体化运作,持续立体宣传,打造传播品牌,必须畅通内部宣传阵地,搭建对外展示平台。技培中心年初进行了与行业媒体、社会媒体的联系协商,拓展深化了与社会媒体新闻宣传合作关系;与行业媒体和地方省级媒体、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每月根据媒体传播热点,策划挖掘内部重大新闻,持续开展对外传播报道,立体打造品牌形象,一方面为内部新闻明确了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扩大宣传效果开辟了传播渠道,实现了新闻宣传和品牌传播的相融共促。

(三)开展新闻宣传一体化运作。上下协作、内外联动的一体化运作,是提升传播品质的有效途径。围绕社会热点和媒体重点,技培中心结合单位核心业务,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建议,编制2016年品牌传播重点工作推进表,指导各部门宣传工作的开展。每月组织部门宣传计划申报,公布社会媒体新闻热点,集中确定月度品牌传播重点,协调确定工作任务分工,实现部门宣传与单位品牌传播任务一致、要求一致、目标一致,既明确了宣传方向和重点任务,又提升了品牌传播的工作品质。

篇(11)

二、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版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版社要生存,要持续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向服务要效益。为了搭建一个适合于图书市场运行的平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我们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了原“散兵游勇”的管理模式,实行部门成本核算,部门利润目标管理。从一年的实施情况来看,职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图书运行成本降低了,图书发行码洋、利润提高了,出版社的社会影响提升了,保证了两个效益的实现。具体做法是:一是用半年的时间对债权债务进行了清理,落实工作责任;二是组织有关人员赴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社考察、学习兄弟出版社改革的经验;三是调整社内设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则设置部门;四是制定部门目标管理规定,对部门负责人责、权、利和工作目标进行明确规定;五是科室员工实行双向选择,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六是建立适应新发展新要求的工作考核机制,搭建人才施展才干的平台,鼓励先进和创新,实行个人利益与社总体利益的衔接,向生产第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

三、优化选题,狠抓质量,创造品牌

图书出版工作,选题是关键,质量是生命。由于布置早,落实好,5年图书选题和质量均好于往年。省新闻出版局分管领导和有关处室的领导充分肯定了我社图书选题和质量,并指出:高校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工作有明显突破,选题质量有明显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在省内7家图书出版社当中亮点最多,质量最好,我社的做法:一是充分进行市场调查,要求编辑真正把握市场脉搏,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二是加大策划含量,要求编辑和作者共同对选题的定位、撰写要求、设计装祯、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认真策划;三是提高作者层次,尽可能聘请国内知名作者,创造图书品牌;四是建立了选题三级论证机制,从严把握选题质量、制作成本、销售预测等重要环节,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严格执行图书三审三校、印前审读制度,保证图书的内容和编校质量。

四、实施规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运行到位

为了确保出版过程的各环节工作落到实处并有机衔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杜绝大的失误,预防腐败行为,我们对社原工作制度、规定认真进行了梳理,在借鉴兄弟出版社经验和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各项管理制度、规定逐一进行了修订、完善。特别对部门之间、出版过程各环节之间容易产生扯皮的细节进行了理顺和规定,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的源头加强了管理和监督。一是重大决策、重大支出集体研究决定,发挥领导集体的智慧,提高工作透明度;二是完善了编务委员会制度,重大编务工作和选题申报由编务委员会集体论证确定;三是建立了社务例会制度,每星期及时沟通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监督与落实;四是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定了新的财务管理规定,将日常经费的支报权限下放到部门中层,充分调动了中层干部理财的积极性,避免了浪费;五是对出版过程的编、审、印、发各环节的运作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按规定规范操作,确保各项工作运行到位,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5年我社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产品还没有形成特色、品牌,出版社在全国知名度还不高;二是人力资源与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编辑队伍学科不全,尤其是拔尖的领头人和业务骨干太少;三是运作成本没有明显降低,利润增涨幅度不及码洋增涨幅度;四是各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力度不够,导致部门利益与社总体利益的关系有时处理不恰当。体会是:1.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基础工程。2.力争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是条件。3.创新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是关键。4.加强管理,实施规范操作是保障。

6年是出版社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在委厅的领导下,在坚持5年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拓宽图书品种,巩固销售渠道,并努力创办电子出版、期刊业务,确保出版社持续、健康发展。

1.继续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

2.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大图书策划含量,进一步优化选题结构,组织力量重点策划一批国家和省级“十一五”重点图书和品牌教材、教辅。

3.积极引进出版业拔尖人才,加大人才培养的工作力度,为出版社持续发展建立一支骨干队伍。

4.积极申办副牌江西高校电子出版社和期刊业务,不断拓宽出版领域,为出版社持续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涨源。

5.加大社外联络与合作力度,拓宽组稿、发行资源,加强作者网络建设,巩固发行渠道,力争更大的外力支持,并走出江西,开拓新的经济增长源,在北京创办图书发行公司,实行独立核算、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