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5-30 21:40: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物流行业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物流行业调研报告

篇(1)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汽车物流在汽车产业链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汽车物流行业特点:

1、技术复杂性

保证汽车生产所需零部件按时按量到达指定工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汽车的高度集中生产带来成品的远距离运输以及大量的售后配件物流,这些都使汽车物流的技术复杂性高居各行业物流之首。

2、服务专业性

汽车生产的技术复杂性决定了为其提供保障的物流服务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供应物流需要专用的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生产物流需要专业的零部件分类方法,销售物流和售后物流也需要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汽车保管、维修专业知识。

3、高度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性

汽车物流需要大量专用的运输和装卸设备,需要实现“准时生产”和“零库存”,需要实现整车的“零公里销售”,这些特殊性需求决定了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三、汽车物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国2018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15%,标志着中国在2018年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业产销双双夺冠。从刚刚出炉的2018年1-4月数据显示,汽车产销611.8万辆和616.6万辆,同比增长63.8%和60.5%,据此预测,中国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产量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中国汽车物流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1、汽车物流业市场发展空间增长快

我国汽车2018年的保有量为4975万辆,2018年达到6300多万辆,到2018年底,最晚2018年就能达到7500万辆的规模。据保守估计,中国未来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9亿辆左右,届时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汽车物流带来成倍的增长空间。

2、汽车物流外包已成为趋势

目前汽车生产厂家一般都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运输的。据调查,在车辆运输总量中约有五分之四的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的,公司自身完成的只有五分之一。通过第三方物流,汽车生产企业能够集中主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能节省费用,减少库存,发挥了资本的效率。

第二节汽车物流的市场调研分析

中国现代汽车物流发展的过程已进入从整车物流为主、向零部件入厂物流以及零部件售后物流方向延伸,形成了一主两重(以整车物流为主,以零部件入厂/售后物流为重)的现代汽车物流的新格局。

一、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的配送模式

篇(2)

二季度物流需求系数高于预期

博科资讯的调研报告指出:《规划》的出台的确推动了国内物流市场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负面作用下,2009年第二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并未如业界预计的下滑,而是依然与2008年全年物流需求系数持平,保持了3.0的位置,这一点与中国物流市场自然增长的趋势不谋而合。

而今年年初的调查称,由于物流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同步性和依赖性,因此金融危机的蔓延同样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特别是去年9月份以后,物流业务明显下滑,部分业务领域和局部地区还出现了负增长。

博科资讯调研结果显示,区域物流和重点行业物流在2009年第二季度呈现出逐步回暖的趋势。

报告称,在所有的制造、零售流通企业中,89%的企业对其专业物流服务商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提出了要求。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预计,在《规划》的推动和物流行业市场自然发展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100万亿元,其中,物流供应链软件行业将伴随着物流的发展而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在2010年将超过21亿元的市场容量。

对于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分析对比发现,2009年第一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7,低于2006年以来同期系数;第二季度的物流需求系数回升至3.0,与2008年全年系数持平,高于市场预期。对于企业物流发展特点,分析结果显示,37%的企业已经外包物流业务,日益增多的企业货主认为值得把一项或多项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在受访的4801家生产制造、零售流通企业中,有1777家企业已经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

信息化和标准化成最大诉求

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有少数物流企业在下行的经济环境中实现了业绩的增长。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分析发现,对于5%逆势发展的物流企业而言,对服务对象和区域的准确定位、完善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对新兴物流业务的大胆探索是实现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共识。调查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受访企业都认为,作为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障碍。

由于缺少信息化的精确管理,我国企业一般以高库存的形式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仓库只是个仓库,没有形成现代企业需要的中转站。目前我国物流管理费用与GDP的比率仍高达2.3%,而美国和日本均只有0.4%。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缺少信息化的支持,公司各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低,难以形成合力,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完成复杂的数据整理、收集、统计、分析工作,同时也容易出现失误,必然导致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由此,《规划》强调。“应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

物流行业标准的确定和制定,是包括生产服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内的所有受访企业呼吁亟待解决的问题。

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市场效应调研中发现,对于国家关于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提倡,拥有强度响应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分别占比11.69%和1.34%。大型国有企业和较大的民营企业对标准化都很重视,但由于中国的物流行业本身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数物流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对标准不够重视,是致使物流标准化工作难以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

第四方物流企业蓬勃兴起

在此次调研中,第四方物流的兴起成为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所谓第四方物流是指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本次调研中,博科资讯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发现,国内第四方物流行业正在蓬勃兴起,第四方物流无缝联接了物流供应链的理念。以低成本、高效率、实时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物流方案或供应链管理方案。

篇(3)

(一)课程内容落后,脱离行业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型人才,使他们能够满足未来求职就业的需要,这就需要中职各个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要同市场发展相适应,同时代契合。然而,纵观目前的中职物流专业,无论是课程体系、学习内容还是教学目标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整体来看,目前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教学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课堂体系保守落后,课程学习内容落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物流专业理论知识陈旧,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操作训练,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无法适应未来的求职市场,实践落后于行业发展。故物流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有待于调整。

(二)教学相对独立,缺少与企业合作

中职学校本身是一个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教学机构,实际教学中应该掌握职业行业的发展动向,时刻建立起同客观市场形势、行业发展态势的链接,应该根据客观市场形势来逐步增加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等,然而,现实的中职教学却独立运作、独自运行,缺少同企业间的合作对接,这样就无法掌握物流行业的发展态势,使得实际教学脱离于企业的人才需求,导致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在工作岗位中发挥特长,中职专业所学的相关技能、技术等也达不到规定的等级,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长远规划与发展。

(三)教师理念陈旧,知识有待更新

教师是任何一个教育模式的主导与核心,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启蒙者,教师自身的思想理念、知识结构的先进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学生。从目前来看,中职物流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理念、知识结构等有待优化,如一些老教师队伍由于毕业时间较早,自身所学习的物流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等都相对落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且由于客观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与进步,物流行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陈旧的思想理念与知识结构可能无法满足于行业发展,从而使得实际教学中,学生也无法充分吸收现代化的物流行业理念,不能掌握新型知识。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物流专业动态改革策略

何谓动态改革,指的是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对物流专业的教学和实训进行改革,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动态增减实训项目,增加新的内容、删去不适应的内容。当然,这就需要学校物流专业教师能较好地掌握好行业发展动态,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深入企业调研,动态调整内容

中职教育教学体系必须时刻关注客观市场的动向发展,要根据市场变化,行业需求来对自身的教学做出调整,这样才能保持中职教育的先进地位。对此,中职物流专业教研团队需要时刻关注客观市场的变化动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也就是要深入物流行业企业、物流工作第一线来进行实践调查,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企业调研基地,走向領头行业企业,掌握其实际运作中所需的理论知识、技术经验、实践管理等,通过实践调研来形成记录,与自身现行的理论与知识等加以对比、对照,明确自身在思想理念、知识结构中的欠缺与不足,通过调研来写调研报告、实践总结等,最终将调研报告、实践总结等统一形成理论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课程的突破式发展。

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购物风靡全国,B2B、B2C 等多种电子商务形式为物流服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于跨境物流,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质量成为重点关注对象,需要将其纳入物流教学课程体系。

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最关键的是要保持自身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等的先进性、专业性、实践性,这样才能为先进的教学打好基础。通过教师深入行业前线、走向企业经营运营的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物流行业的发展态势,从而改革与调整物流专业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中职教学目标。

(二)强化校企合作,动态优化实训

中职学校要想体现自身的教育教学价值,发挥在现代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时刻关注客观市场的发展,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要确保能够为物流企业提供人才,故此有必要加强同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强化校企合作,才能逐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一是校企合作,更新教师知识。中职学校要充分借助物流企业的力量来培养、培训师资,例如:招募物流企业各部门优秀的工作人员为学校内部教师提供授课、指导、交流等培训服务,让教师接受物流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同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企业也应该有效依赖中职学校来对新员工实施组织培训。中职学校可以为企业的最前线员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学历等级,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系统,从而使他们更加适应企业发展与行业发展需要。

二是企业实训,把握行业动态。物流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型科目,中职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此,就要积极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也就是要积极把握行业动态发展,将实训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让学生通过实训来掌握物流行业的前沿发展态势。学校应该实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穿插结合式的教育方法,组织学生走向物流企业岗位,通过当学徒、助手、助理等模式来掌握实践技术,学会物流实践技能,实现自身知识结构、技能技术系统的优化。

中职学校同样要求学生实训后要写实训报告,写出实训后的心得与总结,其中主要包括课堂上尚未涉及的知识、技能等,并将实训报告以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分享、交流,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实训效果,让不同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三是企业办班,动态增减实训。如果在校企合作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则要加快自身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开办企业实训班,为学生模拟出一个真实的物流企业工作环境。企业班的日常学习内容、实训内容等必须要同当下物流企业的现状相匹配,也就是必须时刻保持实训的先进性,掌握行业发展动态,让学生时刻接受最先进的行业知识,受到最实用的实践教育;同时根据行业发展来动态增减实训内容、调整实训课程体系,以此来培养中职学生物流专业的实践能力。

篇(4)

2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高薪酬水平

根据最新的《2013上半年物流行业薪酬调研报告》,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从业者的薪酬水平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相比于企业盈利空间缩小,这样的变化令人瞩目。《报告》指出,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基层岗位的基本月薪中位值已经接近4000元。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薪酬增长幅度超过12%,这样的增长速度几乎可以与一些发展较好的行业一较高下。从薪酬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现代物流管理正在向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需要大量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型人才、战略规划类人才的需求更是十分迫切,比如高级经理和运营总监,但是相应的市场供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如今,一般的物流类技术主管只需要大专学历,3年以上工作经验,月薪5000左右,而物流经理月薪在1万左右,高级物流经理或者运营总监,要求工作经验5年以上,但年薪达到20-40万,有的更高达百万。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高需求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如今我国的电商物流行业各方都加大了投入,无论是基础建设或者是网络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更是不断增加。因此,对应的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根据欧美国家电商物流劳动力占就业人口比例10%左右推算,每年电商物流从业人员需求量约50万左右,中高级人才需求约一万人左右。至2014年,总体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达到6000万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如果市场无法满足将严重制约电商物流的发展,因此,这不仅需要市场的现有存量人才的供给,同时也需要人才培养结构、教育部门的积极培养来产生供给。而且,市场不仅需要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经理和运营总监,也需要大量的电商物流基础技术工作人员。所以,只有专业的教育机构,针对市场需求来培养大量对口的电子商务物流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电商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整体电商物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将受到市场的热捧,同时,技术型、操作型电商物流人才将是人才需求的主体。所以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开设的相关专业能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相应的毕业生比本科生就业率更高,自然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篇(5)

物流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行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提高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也成为了行业共识。北京敏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莲莲是物流信息化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对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非常了解,并研发出了一系列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软件。近日,万莲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她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心得与经验。

记者:信息化技术已全面进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何呢?

万莲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带来了行业的技术革新与效率的大幅提升,物流行业也不例外。我国大中型物流企业都非常重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正在加快。不过由于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多以基础应用为主,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对物流行业不断上升的需求,使其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智能化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而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则是决定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广大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快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当中的综合实力。

记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企业应该怎么做?

万莲莲: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在进行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内部业务流程,使企业向着规模经营、网络化运作的方向发展。

首先,企业要对物流供应链管理进行网络化建设,建立具有高速、安全、可靠、简便管理的网络平台,作为物流信息化数据业务及其它业务的统一承载和传输平台;

其次,对企业间、企业内部物流过程中所产生数据进行采集,并加以数字化加工及存储,使系统可以随时提供高速信息查询;

再次,完善各项物流信息服务内容,使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监测、管理报告等功能发挥作用;

最后,形成基于统一网管、简便直观、功能强大的网管系统,能对所有网络互连设备及网络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管理,并建立先进、实用的网络安全体系,确保信息在传输、利用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

记者:据了解,您研发出多项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并获得了相应的软件著作权,这些产品可从哪些方面来有效提高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呢?

万莲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物流行业不言而喻,我基于多年来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积累的丰富实战经验,并结合客户反馈、市场调研报告结果进行多方总结,研发出了多款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包括物流资源计划一体化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ERP系统、电商一体化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同时,我将我的研发成果与不同行业特点与需求相结合,研发出多套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行业解决方案,涉及物流行业、石油化工行业、通讯行业、汽车行业,以及重工行业等多个领域。这些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涵盖了物流业务管理、物流计划、业务跟踪与监控、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及订单管理等多个业务单元,可帮助企业在商务协同、决策支持、业务运作、管理运营等多个层面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完善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篇(6)

2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决定把广西北部湾地区作为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来进行建设和发展。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到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总量需求超过6万人,到2015年超9万人。未来几年北部湾物流业人才增长迅速,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领域,只有大力发展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林浆纸与木材加工、钢铁等九大重点产业提供服务。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依附于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从国家的外贸行业发展趋势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井喷式快速增长,从2003年不足9000亿美元,到2007年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排名稳居世界第三。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4.16万亿美元,增长7.6%,一举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也是首个货物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的奇迹。至于北部湾地区方面,2015年1月30日,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30日在北京了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东盟自贸区季度报告》,2014年中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贸易额达4803.94亿美元,增长8.3%,中国―东盟贸易增速较中国整体对外贸易平均增速高出4.9%,双方贸易的增长惠及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增长。以上一切表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后劲十足、潜力无限。

3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依据及模式探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坚持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这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学改革及专业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发展模式必须以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作为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按照北部湾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来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和促进专业的高水平发展的双赢。

结合专业的发展规律及区内外示范高职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岗位技能来搭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北部湾国际物流岗位群对应的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国际船务、单证员、外销员、跟单员、外贸经理等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以此作为基础来整合和开发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职业岗位与支撑核心课程(群)一一对应,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

(2)开发建设实用型教材。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国际物流业务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参照特定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按照专业群相关工作流程和岗位技能的要求,重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按照国际物流业务系列职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3)推行“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教学改革。推行“课证融合”,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使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双证”,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深化“课赛融通”,可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建立起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与学科竞赛等专业竞赛与对应专业课程相关联的融通机制。学生学习相应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参加专业竞赛可以反映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来替代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课程成绩。“课赛融通”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其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此外,通过竞赛,教师也可以了解到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作为检验本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4)加强与

企业的合作,建立“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的合作。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建立企业冠名班,实现“订单式”培养。这也为教师定期下企业建立相应培训基地,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需要编写教材或者开发科研课题,主动融入市场,为相关企业和单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向市场求办学效益,形成企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 (5)整合部门内部其他专业的教学资源组建精品课程。比如与电子商务专业共建精品课程《物流管理基础》,与市场营销专业共建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以达成专业之间的强强组合,提高专业的办学质量。

篇(7)

1物流竞赛介绍

1.1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大型物流教学实践方面的竞赛活动,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中的几项专业设计大赛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的大学生物流大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一届“安得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2006~2007)全国共有22个省、市约1800多名专业课老师、22000多名学生参与了大赛活动;第二届“邯运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2008~2009)全国共有27个省、市约2800多名专业课老师、25000多名学生参与了大赛活动;第三届“顺丰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2010~2011)全国300多所高校4000多名教师指导38000多名学生参与了大赛活动;第四届“安吉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2012~2013)约4000多名专业教师、38000多名学生参与了本届大赛,经过激烈角逐,严格评审,共确定223所高校的399支参赛队取得全国设计大赛的资格,最终有60支参赛队进入决赛。比赛通过展示参赛选手对物流作业中的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等综合物流活动的实际操作水平,检验参赛选手对物流专业知识、物流方案规划设计,以及物流实际作业操作技能、现代物流设备的使用、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1.2全国物流沙盘竞赛

从2005年全国大学生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大赛由用友公司发起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在国家教育主管机构组织下,由用友公司与全国合作高校联合发起,大赛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国院校在校学生,通过创业设计和模拟企业管理信息化经营的形式,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全面锻炼学生了解业务、掌握管理软件工具及实际动手能力。大赛开赛至今已有超过1200所院校参加比赛,近4万支参赛队伍,超过20万学生参赛,近万名教师参与,目前已成为中国经管专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赛事之一。1.3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物流管理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物流管理竞赛由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中国仓储协会主办,已在2014、2015年举办两届,今年的比赛有19个省21个学校的47支队伍进入复赛。比赛通过在企业的实地调研,针对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交调研报告。

2物流竞赛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影响

2.1物流竞赛促进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各种物流竞赛通过展示平台媒体宣传,加强了全社会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关注,为行业选拔优秀人才创造条件,从而促进物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形式多样、分层次的物流竞赛体系,整合了物流业界和教育界的研究平台,不仅为不同高职院校的理论研究者提供了接触和磋商的机会,提供了企业物流实践的机会,又为物流业界提供了解最前沿的物流学术平台,两者互为促进。物流竞赛是高校展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水平很好的平台,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完成物流任务操作的熟练度有很高的要求。各院校为了在物流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得在围绕物流竞赛加大实训条件的投入,需要校内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支持。不少院校参照大赛所用的物流设备,逐步完善和更新学院物流实训室的软硬件设备,参照竞赛中各设备的摆放位置,重新布置调整实训室布局,这不仅利于实践教学的演示和操作,也提高了参赛选手使用设备的熟练度及对比赛环境的适应度。另外高校为了在方案设计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得强化校企合作,只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学生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从历年来在物流方案设计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的情况来看,参赛队队员大多都是最少在企业里实习了半年以上的,设计的方案实际而且适用。

2.2物流竞赛提升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质量

在物流人才需求结构中,对从事操作岗位的技能型人员的需求占70%以上,物流技能大赛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源于企业实际的岗位要求,是物流企业岗位作业在比赛中的再现。竞赛的项目设计由企业人员参与和指导,模拟了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贴近实际工作中各岗位对操作技能的要求,仿真性强。同时,竞赛的项目和内容也充分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导向,有利于促使高职院校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学生在用人单位上岗前的培训周期,节约企业的培训费用,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技能大赛,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质量,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逐年提高,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合作,从而形成共赢的局面。

2.3物流竞赛提升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

2.3.1物流竞赛的目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申报书提到竞赛目的是“检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规范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引导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吸引企业参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升培养专业人才的市场匹配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展示参赛选手在组织管理、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以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例,2010年主要考查组托、储位指派、订单有效性分析,2011年新增了零散货物库区软硬件操作及配送线路优化的知识点,到了2013年又新增了重型货架散货区软硬件操作及配送线路优化软件操作等内容,从考点变迁中我们发现竞赛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围绕物流企业储备工作需要设计竞赛环节,强调综合储备方案的设计能力。要求参赛团队熟悉储备的整个工作,同时有很强的团队协作性和对方案的驾驭能力,通过实操展示设计方案的可实践性。为适应现代化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竞赛项目中为选手提供了标准的设施设备,2010年只安排了重型货架区,到2013年的硬件已经比较完备了,主要包括:“中诺思”软件、重型货架、立体库、电子标签和阁楼货架及BtoC电子标签等,要求选手熟练掌握以上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的制定由行业企业高度参与,有关参赛规则、评分标准、得分环节也同样是经过行业、企业专家的精心设计。物流行业关键岗位的作业标准,操作规范被引入细化到各得分点,清晰地传达了职业教育对从业者熟知行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要求。细化的评分标准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日常训练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训练,从而把标准的操作规范和作业程序形成好的作业习惯带到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去。职业技能大赛将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岗位操作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能力的全要素纳入考评范围,既注重过程的考核,又注重结果的考核,既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进行考核。这种多元化、过程化的全方位考核真正体现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考核。

2.3.2参与物流竞赛的素质要求各类竞赛皆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式包括现代物流知识竞赛,主要有调研报告和现场答辩形式,实践竞赛主要有现场仓储配送叉车等基础操作技能竞赛,另外还有更高要求的物流中心作业优化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现代物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现代物流设备设施的操控能力和在实际作业现场灵活应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所有物流竞赛皆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依据物流岗位核心能力对竞赛选手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竞赛内容参照物流作业流程,有助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提高,加强现代物流人才高技能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尤其是学生通过物流设计类竞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和职业理想,最大限度上开发学生身心智慧和潜能。比赛同时要求选手具有很高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譬如在物流理论知识考核阶段,要求选手熟练掌握储备必备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以及最后打印成册,需要选手熟练掌握办公软件(word、excel)以及打印机的操作;在指导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如出现突发问题,需要选手自行解决,要求竞赛者有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极好的心理素质。物流设计大赛能够充分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力和耐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人生经历,激发了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训练了学生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教会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意识和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对学业更加充满信心;提升了学生们的形象气质,更多的还让学生们在过程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倾心尽力,即使最后失败了,都会为以后的人生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篇(8)

一、我国钢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钢铁使用最多的国家,钢铁物流业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钢铁行业物流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0年中国钢铁物流量超过30亿吨,居中国国民经济行业物流量之最。前几年,我国钢铁企业已投资建设集合仓储信息、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为一体化功能的大型现代物流园,物流市场规模达千亿元,钢铁物流业呈现规模效应。

二、我国钢铁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缺乏规划

我国钢铁物流业目前还缺乏整体规划,主要表现在物流的布局不合理,物流环节不流畅,物流方式单一,流通成本高,市场不规范等等。现阶段,我国钢铁物流企业不像钢铁企业那样成规模,企业整体偏小,而承担的功能太多,涵盖流通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许多钢铁企业布局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环境容量、运输条件、能源等多种因素制约了其配套物流业的发展。这造成消费与需求的脱节,北方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而南方需求旺盛,却产能不够。作为物流的使用方,最大的前10名钢铁企业市场份额不足40%,钢铁企业的集中度依然较低。

(二)专业化程度不高

我国钢铁物流业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均具有自身的钢铁物流企业,虽然较全面,但并不专业,运行依托原有的钢铁企业,物流专业化比较低。在功能上,钢铁物流企业虽然也有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但技术水平非常落后,亟待建设专业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通过专业化的设施和配套的建设来现代物流的要求。目前的钢铁物流业这种状况,影响了其进一步的拓展和发展。

(三)急需的物流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钢铁业发展的瓶颈,培育和培训已成为钢铁物流业的一个难题。钢铁物流人才是既具有钢铁行业知识,又具有现代物流专业技能的跨行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智力支撑的作用。要推动钢铁物流发展,必须保障钢铁物流企业人才的成长,目前,钢铁物流业还没有建立相关的培训体系,培训和培养人才均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钢铁物流业信息化程度低,给钢铁物流企业带来了技术瓶颈。目前,钢铁物流业已建立了自身的运营模式,但其信息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钢铁物流企业在出入库、保管保存、仓储等各个环节还是依托于传统的方法,许多企业还停留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等较低层次的运营模式上,这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物流。

三、我国钢铁物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对钢铁物流重视不够

政府对重视钢铁企业的发展,但对于钢铁物流企业则重视不够。在钢铁物流成本逐步上涨的今天,企业自身无法将这部分成本完全转移出去,有相当部分钢铁物流成本被企业以降低利润为代价而形成自耗,这些需要政府去协调和整合。同时,钢铁物流业所需的金融贷款等相关扶持措施也未能有效制定实施。这种专项金融政策的不配套使相关钢铁物流企业面临尴尬境地,也致使目前我国钢铁物流成本普遍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对钢铁物流行业的整体规划,需要政府自主自发地推进,目前政府的重视声音并不强烈。

(二)物流配送体系没有形成

专业化的形成,需要完善的物流配套体系,但经过观察,我国物流配送体系还没有形成。目前我国相关钢铁物流企业也具有其他物流企业所具备的特征,但无形之中使资源浪费,而在市场竞争中,我国物流企业的这种形态和配送模式在与国际专业化配套化的企业对比中,完全处于劣势。我国钢铁物流业配送体系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完善,而中西部地区则落后很多,也使得中西部地区物流成本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高,这种不均衡的状态,使得我国钢铁物流联运体系流通受阻。

(三)钢铁物流人才培训缺乏

我国钢铁物流企业人才缺口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物流人才培训体系还很欠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训体系尚处于初探阶段,我国的高铁线路网的改造和铺设都无不需要强大的钢铁物流予以实现,而钢铁物流领域人才相对匮乏,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予以支持,这不仅需要对物流有一定的了解,还需对此类大宗商品采购生产及运输有一定的见解。所以需要专业化和全面化的人才,从整体的角度上统筹整个钢铁物流,而这部分人才正是我国相对匮乏的。

四、促进我国钢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加强钢铁物流企业的整合

政府在促进我国钢铁物流企业发展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要依照《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整合钢铁物流企业,建立钢铁物流发展规划,并实现与政策相适应。政府要调研企业的需求,根据钢铁物流业的产业形态和目前所处的阶段出台各种补偿性政策,以此来促进钢铁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国务院引发的《物流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中指出:加大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政府要整合资源,积极支持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行钢铁物流标准化,制定适当的奖惩和激励机制,激励钢铁物流企业自身资源整合,对有潜力,具有区域性的龙头钢铁物流业要在税收、融资、土地等方面制定相对的优惠政策,鼓励钢铁物流企业与原有的钢铁企业和辅业分离,设立钢铁物流企业,也可以建立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行业提高钢铁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在推动钢铁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现代物流协会,可组建钢铁物流业分协会,对钢铁物流业进行专门的管理、监管、规范、指导。当前,我国的钢铁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与跨国企业相比均有较大差距。具有核心技术的钢铁物流企业,通常其物流设施与技术设备也具有现代化水平,同时应用效率也比较高。

(三)企业建立完善的钢铁物流平台

在推进钢铁物流业发展中,完善的钢铁物流平台是关键要素。钢铁物流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通过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来建立钢铁物流平台。所建立的钢铁物流平台将具有完善的配套物流服务,具有空间立体钢铁物流仓储和配送系统。可搭建第三方物流网络贸易平台,并为其他钢铁物流行业服务,在提高整体行业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四)谋求钢铁物流业专业化

我国当前钢铁物流企业“大而全”的局面,在现代竞争中并不具有比较优势,通过谋求钢铁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优化钢铁物流产业。钢铁物流企业间的这种专业化贸易活动,可以使每个参与的钢铁物流企业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因为他们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活动。正如伟大的经济学家斯密所说“如果购买一件东西所付出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所付出的代价小,就永远不要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材裁制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缝制。他们都知道,为了他们自身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有优势的方面,而以其部分物品或者说是以部分物品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的其他任何物品。”

(五)建立钢铁物流人才培训体系

随着一路一带建设的新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和职业显现,这是时展的需要。促进我国钢铁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根据钢铁物流人才的需求建立长远的钢铁物流人才培训规划。钢铁物流企业不仅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更需要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具有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将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建立钢铁物流人才培训体系是实现钢铁物流人才的基础条件,实现钢铁物流人才的专业化、全面化、技能化。

五、总结和展望

21世纪是钢机构世纪’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家,对钢材需求的飞速增长是可以预见的。钢铁需求的增长推动催生了钢铁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对钢铁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着实解决缺乏整体规划、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健全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是现代钢铁物流企业谋求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加强物流行业的整合、提高相关钢铁物流行业的竞争力,并建立完善的钢铁物流平台,并谋求钢铁物流行业专业化发展和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力,同时建立钢铁物流人才培训体系等。钢铁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在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效率,为我国高速的建设发展的已有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提供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量基础建设的成本,使企业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整体带来了一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钢铁物流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版中国钢铁物流行业研究分析报告-钢铁物流市场调研报告.互联网.

[2]罗雁君,黄柱中.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新疆职业教育研究,45-48.

[3]张龙枝.浅析我国物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M].现代商业,2011(9).

篇(9)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汽车导航与互联网地图市场正呈现以下特点:各种定位技术加速无缝结合

定位技术是导航的核心,目前常见的定位技术主要是GPS定位,Wi-Fi定位蓝牙定位,基站定位超宽带定位等等,而用户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未来定位技术必然要无缝结合,满足用户在不同情景下的定位需求。Telematics带动车载导航大发展

从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进化角度上看,Telematlcs的兴起和逐渐普及将成为一种趋势。Telematlcs自2009年进入中国后,受到了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持续关注,目前来看,无论是车厂,图商还是内容提供商,都在不断尝试突破。TelematIcs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已经得到了实现,这无疑将带动车载导航市场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行业发展的又一契机

今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惑的两大业务,增长速度惊人。因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LBS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应用。除了人们所熟知的LBS签到外,手机地图是未来的另一赢利点,以手机地图为基础的LBS应用因其庞大的用户量将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移动终端之间相互融合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汽车与互联网地图用户和产业规模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带来全新革命,即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等各种在物理上相互独立的智能终端在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中将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相互融合。地图作为一样产品将在不同终端,实现统一的用户体验。

从汽车导航与互联网地图市场现状来看,发展稳定,其主要依托两大产业一是汽车制造业,导航的车辆应用及服务;二是移动通信和网络产业,导航定位手机及相关服务。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载导航系统作为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在汽车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近年来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车载导航与服务的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3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专业已经成为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向来看,物流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报关、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

一、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1.从实践教学的内容上,操作环节多

物流实践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每个环节都需有人具体操作,物流从业人员中的75%~85%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物流实践课是一个从物品包装、装卸搬运,到订单处理、配送作业,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等诸多内容的实践课程体系,环节多,内容广泛,操作性强。

2.从实践教学的实施上,许多操作环节需企业参与

物流中的单证处理、物流信息技术或信息软件等单项实训模拟实践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而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物流现场调度和全面的物流实际运作所涉及到的设施设备、应用到的技术工具是庞大的投资,大型的物流软件系统动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投资,不是任何高职院校有能力独自投资建立起来的。必须有企业参与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

二、物流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物流的实践教学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如果学校与企业间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关系,学生到企业实习很难满足岗位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二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对物流业务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相比而言,这种模式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实验实习功能单一,真实性、综合性差,现代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2.物流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

当前多数院校建有物流软件模拟实训室及物流仿真模拟实训室,基本上按照课程设置实训室。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实训内容、形式单一,综合、设计性实训较少,只能满足某方面或几方面物流实际运作的需求,没有能全方面满足的,即使是能满足部分,功能也往往并不完善,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而且学校之间交流沟通少,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把这些实训室统一协调起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更快更好的提高实训能力。

3.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多数高职院校结合行业特色,以物流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由行业、企业专家、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基于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参照物流行业标准,分析物流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制定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但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由于师资力量、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践过程中走马观花,纪律较松散,不能从企业见习过程中学到专业技能,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改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1.完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发展方向,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将物流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认知环节。第一、二学期分别利用一周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物流企业文化及具体岗位认识,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初步的认知。第二阶段:专业技能训练环节。第三、四学期利用四周时间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进行轮训,学生在师傅带领下熟悉相关物流业务操作,完成采购谈判、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国际货代、物流信息等核心技能的专项训练,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第三环节:顶岗实习环节。第五、六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校内学习与未来就业相衔接,学生和员工角色互换,进一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并胜任就业岗位,实现顺利就业。

2.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共建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是以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各高职院校可用典型事例进行大力宣传,介绍高职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高度重视。政府可组织一些成规模的物流企业和院校参与,由政府和各参与方共同投资,组建多个股份制大型物流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在功能上,既可供所有高校物流专业实训使用,又可作为物流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之用。学校、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学生知识技术能力规格的定位、设备的配置、教学的内容重点、实训操作、考核评价等。

3.完善校外实训环节的管理

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订与实施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管理办法,抓好学生管理工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校企合作、共管共育的管理方式。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机制。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院安排专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行考核机制,即顶岗实习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实结和个人鉴定,校企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和个人鉴定对学生的实习做出综合评价,作为学生实习的成绩。最后是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所有实习学生进行意外伤害事故保险。

4.引入物流技能竞赛促实践教学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技能竞赛由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竞赛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物流调研答辩及物流作业操作。物流调研报告是各参赛队对物流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企业的综合物流或物流的某个环节、流程等做出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通过比赛可锻炼参赛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作业操作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设定作业岗位的模式,实现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综合物流活动。检验选手企业物流调研能力及进行同城和异地采购、备货、配货、优化线路、配载、配装、货物跟踪和查询、货物交付、货物接收、入库作业及货位优化等物流活动的操作能力。由此可锻炼参赛选手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展示参赛选手团队协作能力、计划组织能力、快速分析、总结、表达能力等职业素养。通过物流技能竞赛这个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搭建新的实践教学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怀云.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04).

[2] 李春香.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3).

篇(11)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1概述

随着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大招生政策以来,高校录取人数持续快速增长,毕业生人数同步增长。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2015年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迈入调整期的“新常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将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新常态”。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保障,可以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一个允许大胆尝试的包容性创新环境。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5月19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本次会议强调,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健全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快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院校越来越把毕业生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和创业引导才能让大学生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1-4]。物流管理专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丰富,物流管理专业在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理论知识体系已日趋健全,但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却很单一。大多数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都是围绕课程来开设相应的实践环节,而实践环节的具体执行,往往通过软件操作、企业参观,企业实践来实现。这些模式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企业实践这种方式,学生到企业后,由于不具有相应的上岗操作技能证,很多实践都只能靠参观、观摩完成[5-11],这就使实践流于形式。从教学实践看,要将创业教育融入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围绕“课堂、学校、企业”三方展开。

2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1利用课堂强化创业意识

课堂教学是强化学生创业能力的第一步,在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上,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物流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探讨和研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2.2利用课堂培养学生构建企业的思维模式

在课堂上,物流专业课程的实施以项目化进行,让学生按照项目内容完成相应的任务,如《仓储与配送》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创办一个仓储租赁公司,然后让学生思考,该公司如何选址,如何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上,以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发挥想象,构建一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当然,让学生完成这样的项目不是让学生真的创办一个企业出来,而是要让学生的创业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锻炼[12]。

2.3邀请物流行业知名企业家来校授课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在课堂中,针对课程的内容,邀请在物流该领域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来给学生授课,或者邀请创业取得初步成果的本校毕业生来分享他们在该领域创业的成功经验,让学生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分享创业经验。

3学校为学生创业提供组织保障

3.1培养专业教师创业能力

物流专业的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要提供时间和学习场所来让物流专业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教师可通过深入一线物流企业工作,充分与企业流程接触,积累创业经验。同时学校要制定激励措施,引领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创办企业,为学生做好榜样。如我校物流专业除成立一实体公司外,还大量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假期锻炼,担任企业顾问。通过这些途径,使得专业教师获有丰富的创业和企业知识。

3.2为学生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应为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氛围,设立创业中心。创业中心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并且邀请一批社会或行业认可的精英担任创新技术研发和创业经验的培训师,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并帮有可能创业成功的创业计划协助与风险投资等投资方接洽联络。专业应依托创业中心开办一些与专业和创业相关的专业协会,如物流专业可以开办:物流协会、报关协会、营销协会等。协会定期开展素质拓展型训练、社团交流活动、军事训练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除开展这些活动以外,协会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相关活动,如物流协会定期开展物流仓储、配送、运输、货代等方面的实地调研,并将调研成果收集整理形成报告。形成的调研报告为物流方面的创业提供数据依据。

3.3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物流专业依托创业中心校定期举办“物流设计创业大赛”,大赛围绕物流专业课程展开,如配送中心设计大赛、业务流程重组设计大赛、物流公司网点布局与选择战略规划等,使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得到充分锻炼,并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大赛选拔优秀团队,并给予胜出者一定的资金作为奖励。针对一些可行性较强的方案或项目,通过创业中心的认定,具有成功创业可能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如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缓解大学生创业的经济压力[13]。

4依托企业让学生创业

物流管理专业应主动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快递公司联系,进行合作。快递行业是物流理论知识实体体现最多的物流形式,快递公司提供运营模式,组织物流专业有能力的学生创办“校园快递”,利用创办快递企业的“创业实战“模式,增强学生创业的有效性。让学生亲自实践创办公司的流程(如何申办企业、团队如何组建、公司的管理章程等),快递公司建立好后,学生按照企业提供的运营模式来运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竞聘上岗,让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发挥所长,这样不仅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更使学生在创业过程和工作过程中体会专业知识的有效性。

5结语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何将创业教育融入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主要目的是让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结合专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作者:王天霞 曾碧涛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五粮液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26):52-56.

[2]柳峰,冷士良.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探讨实[J].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168-169.

[3]柳峰,徐冬梅,聂恒凯,等.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实训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0(3):150-151.

[4]向月波,李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及实践改革探析[J].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63-166.

[5]杨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时空,2011,7(4):116-117.

[6]谢如鹤,刘广海,王满四等.基于创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水[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142-145.

[7]古天龙.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体系[J].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4.

[8]包佃清.高职院校层级竞赛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147-149.

[9]田清华,张翠明.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职教论坛,2013(26):31-33.

[10]吴汪友.高职院校物流公共实训基地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