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2 12:30: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

篇(1)

一、应用地理图表,实现高效演示教学

地理课程教学中,具有众多地理图表,对众多图表的应用及照片演示可使教学内容直观展现,使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众多学科知识,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地理课程教学质量。地图演示在具体教学中具有多类型演示方法,如随堂演示、陈列演示及长期张贴等演示方法。

例如,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气候教学时,首先必须使学生掌握降水量及气温曲线图,因此,教师可利用降水柱及气温曲线对学生实现课堂讲解。教师在教学时,可先教会学生具体的观看及分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对各地的气温及降水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相关气候特征。学生可根据图表直观地对气温及降水量进行观察与分析,实现对该知识点的掌握。

二、制作地理教具,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学生对内容的了解及相关知识点的合理运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涉及众多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应重视微小知识点与复杂知识点教学相结合,根据所需教授的知识点与学生一起合作制作地理教具,使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实现主动研究与理性思考,探索其中存在的规律,验证地理原理,深化地理知识点的掌握。

如,教师在教授《认识地球》(湘教版)知识点时,由于地球公转、自转、纬线及经线等知识点具有相对抽象性,需要借助一定的地理教具实现教学,而对传统应用地球仪演示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且认知度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与学生共同制作地球仪。首先教师与学生先找寻制作简易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铁丝、塑料横杆、塑料底座及圆形塑料形状物品,材料找寻结束后便可借助传统地球仪的安装形式及指标进行组装,并使制作的地球仪可实现转动后在其上方标注经线及纬线等基础资料。完成后教师针对课堂知识点在简易地球仪上演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仪的理解及知识点的掌握,促进地理高效教学。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具体实施;中考

地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新增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系统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同时,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庞大,涉及面比较广泛,而课堂时间十分有限,要求老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以,就需要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实施

要想实现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就需要增加课堂容量,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传授更多的地理知识,增加有效教学时间。

1.设置学习问题,实现课前导入

在开展新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本节课内容。初中地理老师应该以课本内容为核心,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便会对新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地球气候带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地球上不同地区同一时间的气候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引入本节课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划分学习小组,营造良好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在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时,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科学采用小组学习法。地理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座位位置,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老师对各学习小组进行适当指导,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将自身观点和看法分享给他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便会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进而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时,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搜集不同方面的资料,包括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知识点等,然后将所有知识点整合之后进行系统学习。

3.更新教学观念,科学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初中地理老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地理教师应该对自身和学生进行重新定位,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前,老师通过设置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中,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在每节课结束之后,老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在课后,老师应该让学生搜集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二、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在中考中的成功体现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时,应该加强与中考考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1.重难点知识复习

初中地理中的重难点知识,在中考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所以要想提高复习效率,就需要从重难点知识入手。地理老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地理课本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汇总,将其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仍以地球气候带为例,老师可以将五种气候带的特点、分布范围等知识点在表格中陈列出来,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够将其正确区分开,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

2.地理地图的运用

地理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复习之后,地理老师应该结合地理地图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地理老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读图技巧,使学生能够抓住地图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设置一些分析类问题,锻炼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层次感。比如,在复习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地图上不同时区内两个地点的具体时间。

3.总结大纲知识点

对大纲知识点进行总结,是初中地理实现高效复习的一种不可忽略的方式。在完成前两轮复习之后,老师应该对复习成效进行评估,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应以梳理重点知识点为主,采用总结大纲知识点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强化基础知识,确保基本功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顺利通过中考。

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地理老师应该探寻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及能力,为备战中考提供重要保障,使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应对中考。

篇(3)

众所周知,初中升高中的地理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在其他科目中的学习情况。本文就初中到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

一、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转变

1.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材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主要偏重于对区域地理的认识,了解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环境的差异,进而为人们在自然开发土地方面提供经验教训;高中地理主要是偏重于系统讲述人与土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系统向学生讲授环境、人口、资源内容,进而学习如何协调人与土地关系的方法。从教材内容上看,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普遍系统,并且加入了系统论、控制论以及信息论相关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定量计算,又要进行定性研究,内容难度也相应加大,知识点增多。

2.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因此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一般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逐个讲解,并对基本能力和技巧进行反复训练和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变多、变深、变难,教学主要是偏重于对理论、规律、原理进行解释,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上进行疑难点解答。高中地理考试偏重于对能力的考察,出题比较灵活,这样就要求在进行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图形上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推理,提高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一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进行学习,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方面,初中生能力有限,还不擅长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而高中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一般是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二、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措施

1.老师要十分了解地理的教材内容

在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一这个学期,老师应该要对高中地理的教材进行了解,并能够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了解,同时还要知道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明白整个教学系统,对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分析,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衔接初中和高中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和学习,在脑海中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储存更多的知识量,注意对初中残缺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弥补,加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完善知识体系,进而用高中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假说或者是寻找多种可能性的结论和答案;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信息汇聚到同一个方向,进而找出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中都十分强调用图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该要根据这个共同点进行知识点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衔接和思维转换。

3.注意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为了能够使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衔接起来,老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迁移,多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这样不仅能够使地理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意端正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

在高一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老师的言谈举止上进行模仿,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正确的态度进行表扬和肯定,或者是其他奖励方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自身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激励、自我批评、自我监督,这样能够从学生内部进行态度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错误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和相应的惩罚,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抑制或者是弱化错误行为的倾向,同时用比较公正、客观的方式对正确态度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总结

高一时期的学习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要注重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上的丰富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文华,徐强强.地理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初高中地理衔接[J].地理教学,2014,(06).

[2]沈穗芬.地理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4).

[3]谢振心.抓好高初中教学衔接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Z2).

篇(4)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多媒体设备、图像资源和视频资源为初中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生动的知识传播手段。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利用微课程将所用的地理知识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信息传达,从而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传播。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更多的教师通过寻找不同的微课程来完成地理课的信息导入和教学任务,大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下面主要对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二、地理微课程特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知识难度大、内容较为繁杂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枯燥、难学习的特征。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会因为受到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阻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将枯燥的地理性知识转化成为图文结合的教学知识,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探讨,从而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微课程是将大容量的信息通过视频播放、图文结合的形式有效地传达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动的图文形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深入到地理教学课程学习当中。地理微课程能够有效地体现整个初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在其中贯彻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内容和综合性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地理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探讨学习。通过信息的强烈对比,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理知识的相似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观察能力。

三、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主要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前导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法进行系统性传课,这种知识传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利于培养具备创新和发现能力的新式人才。而微课程则可以通过前期的视频制作或者图片文字制作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在课程的开头将其作为引导性知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生在观察微课程表达的信息资料后,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节课程当中的知识轮廓,从而为随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老师在讲授世界七大洋四大洲的地理分布状况位置示意图时,则可以利用形象的图形图像对整个世界做出直观性的展示,通过利用图像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能够直观地使学生了解到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前期通过形象的微课程演示,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内容,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出知识引导

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整个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往往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整个教学任务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做出充分的把握,在整体上带动整个班级内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可以通过将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展现在微课程中,学生在观看微课程视频过程中能够发现本身知识基础存在的不足方面,这样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进行知识探讨。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阻碍了初中的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微课程的出现则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地带动整个课程目标的正常进行。例如,利用文字和图像结合的形式将地形部位直观展示出来,然后再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同一海拔高度的连线,再讲解等高线的含义,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微课再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微课程当中展示出来,这样也就能够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内容。

(三)对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做出形象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往往会应用到某种形象的描述,某种地理现象描述往往无法通过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就需要用到微课程当中的动画效果来制作相应的地理现象展示图,这样能够通过动画来对整个地理现象的全部运动趋势做出充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了解整个运动情况。例如,我们在进行描述日常的地质变迁时,通过制作的动画效果展示山体的地质层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发生地壳变迁的结构转变,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了解运动情况,从而也就能够了解课程内容当中所要传授的知识点细节。

(四)章节知识总结复习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总结章节性知识。教师通过对前期的课程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解析,制作出能够对前期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回顾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进行章节性知识回顾的过程当中,能够不知不觉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点内容的主体脉络,对整个课堂的了解有更加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微课程主要是通过将所有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做出充分的总结,然后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将繁杂的知识点内容转变成为易学的知识点,这样也就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当今初中地理教师的喜爱。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相应的微课程,有效地对课程内容知识做出引导、总结和回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成介林.“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6(10):32-33.

篇(5)

初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应重视地理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并且能在多方面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然而因目前在大多数地区,地理教学在初二结束课程,这让很多家长或者教师自己都产生了误解,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因此并不是太过重视地理教学。针对此现象,特从教师本身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一、改善教师教学观念,悉心做好课前准备

因大部分地区的初中地理教学是在初二结束,因此很多学生或者家长甚至教师本身都存在“地理是一门副科”的偏差思想。因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改善教师本身的固有观念。地理并不只是教学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差异等,更为重要的是传播一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通过教师的指导教学,让学生能更为理解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以及在其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人文环境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同时,地理这一学科又是与其他多门课程相关联的,比如在学习地理的等高线之后,再学习物理中的磁场线时,将抽象的磁场线和直观的等高线相联系,学生能更为清晰的理解学习。

继教师改变自我的教学观念后,应做到课前准备充分,以保证课程设计圆满,到达高效率的教学。首先,应准确分析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做好统筹规划心中有数,将知识点有规划有层次的授予学生;其次,应扩展自己的知识点,不仅仅是拘束于课本知识,更多的掌握地理知识及相关技能,以便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更为自信,不怕学生提问的教学;最后,应做好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对差生更为仔细的引导教学,对优生提出更为扩展的指导教学。

二、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地勘探,从实际生活中学习课本知识

初中地理知识虽比较基础,其内容涵盖较为广泛,但需要学生们准确的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并能与生活相结合将之运用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更为容易的理解其知识点,例如气温变化、地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气候差异、地理风貌差异等。可以将学生们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操场感受雨天或者艳阳天,去到不同高度的山坡感受不同的植物景观。在实际的环境下,通过自身观察体会书中所讲,能够更快的发现知识的欠缺点,提出疑问,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这些问题。在此过程中,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良好的观察力能让学生充满丰富的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同时,可开展一系列的调查报告任务,勘察任务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方面做小的调查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其课外知识。通过此类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获取知识点。

(二)科学教学,用科学的先进仪器辅助教学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行为愈来愈离不开科学。我国现代技术已处于较为先进的发展水平,这能够很好的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初中地理教学有大量知识点,是我们不能通过现有的实际现状教学的,如板块的运动、地形的形成等。现下VR虚拟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VR虚拟技术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将此类变迁过程以电脑数据的形式编辑好,构成一个虚拟空间,学生们通过佩戴VR眼镜,虚拟进入这一虚拟空间,类似于设身处地的看见这虚拟的变迁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另外,诸如火山爆发等可用化学实验展示的现象,还可用相关的化学物品和仪器模拟小型的火山爆发,充满刺激的实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直观的视觉体验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产生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地理教学中很多抽象的难以用简单的话语描述清楚的知识,我们都可借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模拟展现,此类教学方式充满趣味,能让抽象具体化,化文字于实验中,更为印象深刻。

(三)多元化教学,合理运用教学工具

翻阅教学材料可发现在书本中很多抽象的知识点是没有太多的文字描述的,并且这些知识点单靠老师以口相传的方式教学,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的,故而可借助相关的地理教学工具。

1.运用教学工具。

如在教学世界七大洲,各国地理位置等,就可将地球仪带进教室,学生自主观察地球仪,大致了解世界地图板块,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相关的问题,引领学生们更具体仔细的观察地球仪,以此自主的发现答案解决问题。通过此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知识,并且渐渐培养空间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

地理教学中涉及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现象对学生来说有时太过空洞,因没有切身的实际体会,学生会比较难理解其产生原因和造成的灾害。此时可在课前播放相关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对此类事件有大概了解,知道其危害性,警醒学生更仔细用心的学习相关知识。

篇(6)

由于地理知识来源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理论,尤其是对日常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场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梳理与整理,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与广度延伸。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地理学习与地理运用结合起来,将地理教学与地理思维结合起来,将地理考核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一、提供教师对地理教学知识点的分析,找出与生活实际最密切的教学内容

1.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地理知识的分析,将其中适合生活化教学的内容选择出来

老师应积极做好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梳理与分析,尤其是应该找出其中符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提高老师对教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逻辑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比如,在进行中国各省简称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省代表文化c简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理教学,加强学生对省份简称的熟练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积极做好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查,找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学情的基本掌握,尤其是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差异化的地理学习需求,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综合性学习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选择,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效果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积极进行教学场景建设,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与理解

1.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抽象化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老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做好对现代地理知识的教学延伸,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呈现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形象化感知与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少数民族服装、风俗、地理环境、饮食等方面的详细化展示,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化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对该类地理知识的梳理掌握与理解。

2.积极使用生活环境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具象化认知

老师应该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对某一个地理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尤其是提高学生对地理逻辑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掌握与理解。比如,在进行中国产业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说看自己生活与哪些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将这些行业按照不同的产业进行划分,提高学生对产业划分以及产业之间的差异化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产业机构的理解。

3.积极采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逻辑的理解与掌握

老师应该积极利用教学辅导工具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进行等高距与等高线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辅导工具,一方面让学生进行等高线的自学与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联动与沟通,提高学生对等高线、等高距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脉络梳理能力

1.积极提高学生的系统化学习能力,尤其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记忆逻辑与思维逻辑

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系统化学习能力以及逻辑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连贯性,加之地理知识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该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提升上,只有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2.强化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风俗知识之间的融合统一,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风俗知识等方面的融合与统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详细化认知与理解,比如,将地貌知识与生活习惯、服饰、居住环境等结合起来,将会对学生的综合认知以及感官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体验式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逻辑以及关键点的掌握。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老师一方面应该积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形象化认知,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2]卢佳.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神州(旬刊),2013.

篇(7)

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学科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如下: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目前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是简单的概括和总结,更多的是解决"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初中地理教学是为学生了解掌握地理知识、地理环境、地理事物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提供了了解身边和外部世界的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师生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学科渗透",或利用数、理知识对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加以探究性学习,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有些探究性内容和形式无法通过课程标准体现出来,有的甚至未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出来了:哪些问题值得尝试,哪些问题点到为止?可以尝试探究的章节或某知识点又如何安排时间?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教学时间?

文科知识的适时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意义重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碰到诸如天气、气候、季风、降水、太阳高度、时区、区时等地理问题。在讲授以上知识点时,利用物理学、数学的思维和知识进行讲解,无疑对理解知识点有所帮助。然而,初中地理课堂上过多地涉及理科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初中学生是在理科知识相对滞后,充其量是在同步的情况下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即使是用刚刚学到的理科知识"现买现卖",这对于学生理解、解释地理现象,未必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正如有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内容讲得像几何课,把大气的水平运动讲得像物理的力学课,这对于地理知识刚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是不适宜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文科知识(历史、文学、政治、宗教等)在地理课堂中的适量、适时渗透,能够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地理学科知识更好地迁延和被吸收。

在地域辽阔的亚洲,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一是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国,二是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三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在讲述完亚洲位置、地形后,我适时地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人文、经济的影响。我引导学生从地形、纬度位置、河流等方面分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共性。课堂上学生们反应迅速,思维活跃。同时我补充位于非洲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通过精美图片展示,让学生形成相邻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讲述非洲打下了伏笔。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加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利用相近学科,尤其是文科知识来实现地理课堂的学科渗透,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与特点的探究兴趣点来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篇(8)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氛围较为沉闷

很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讲解期间,依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基础,生搬硬套地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机械性地背诵相应知识点,师生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教学氛围沉闷。此种教学方法极容易打消学生们对地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二)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较高

初中地理教材是由多位专家、学者,经过长时间研究编订而成,包含的内容很多,通用性较强。但是,其针对性相对较弱,尤其是针对个别地域,很难介绍全面。而当前很多初中地理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获取优异的地理成绩,仅围绕设定的教学过程,重点讲解知识点,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长此以往,极容易造成学生们高分低能的问题。

二、初中地理进行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想要提高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教职人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们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唯有正确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们置身于轻松、和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巧妙应用歌曲的方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季风”相关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们放映一首“黄土高坡”歌曲。其中歌词中提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们思考:黄土高坡地区,西北风与东南风分别出现在哪些季节?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借助古诗词的方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海陆循环”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句古诗词;在讲解“沙漠”知识时,就可以引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词。

3.运用故事法创建教学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中东”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中东地区的地理文化小故事,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一些人文趣事,更加灵活地掌握相应知识点。

(二)合理运用地理教学工具

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较为常用的地理教学工具有地图、地球仪等,其在帮助学生们形成空间观念、地域观念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应善于应用地理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经纬线”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先为学生们展示世界地图的挂画,让学生们找寻其中的各条经纬线,然后再根据经纬线的位置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等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记忆相应地理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分层教学

因为学生们成长的环境、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都存在不同,所以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方法讲解知识点,则很容易造成一些学生学不够,一些学生学不好的问题。那么,就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讲解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内容时,就可以先将学生们划分成若干小组,为不同小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为地理兴趣较浓厚,成绩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类的任务;而为成绩较低,兴趣较少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任务,从而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篇(9)

(一)地理微课概念地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重点难点等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内容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因此,做好每一次教学设计是做出高质量地理微课的前提。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地理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微视频文件,在功能上,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视频中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是观看视频的主角,因此会较好的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1.设计地理主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地理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地理“微课程”的主题有许多,比如:地理新课的导入、地理原理的讲述、社会热点问题的地理剖析等。2.设计课程时间短小、精练是初中地理“微课程”的突出优势,因此,时间设计一般以5-10分钟为宜,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的质量。3.设计课程结构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简短而且完整,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这里需要突出以下两点:首先,知识点切入应迅速,做到快速吸引学生。地理“微课程”教学时间短,要想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导入来较快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内容讲授结构应完整,重点突出。地理“微课程”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主干知识,讲解时重点难点要突出。要让学生在学习后明确知道在这节地理“微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实际运用

(一)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微课有模块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初中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地理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微课学习资源。如:学生在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时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反复观看气候分布的视频,以理解分布规律。学生边看,边思考,世界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地理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微课程”可以作为演示资源,把一些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三维立体图,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微课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特征,同时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使用公转运动视频,说明地球公转过程及地轴倾斜的重要特征,同时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形成分层教学资源,优化差异化教学地理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们呈“点”状、碎片化,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同一堂课,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地理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补充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初中地理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材特点对各年级各章节内容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放到学校网站等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地理“微课程”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能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初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微课;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问题,制作新课导入型微课,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对重难点做点拨,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制作知识理解型微课,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播放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凸显灵感让微课程在新授课中作用发挥到最佳。

篇(10)

地图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知识的教学工具,提升初中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想象力的重要作用,而且把地图与课本相结合进行教学,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认识地图存在的意义,并在教学中学会合理地利用,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环境。

二、合理利用地图的意义

教师在讲授知识过程中,知识点杂乱无章,学生经常把知识记错、记混。然而地图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知识的教学工具,合理利用地图,能够直观地把课本上杂乱无章的知识充分地表现在地图上,通过地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头脑内建立空间。而且通过地图与课本的相互联系,学生可以从中找出发展规律,充分了解世界的地形地貌,提升学生对初中地理的认识。

三、初中地理合理利用地图的有效途径

地图是一种特殊语言,而且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学会合理利用地图,有效利用地图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以下是教师所需要着手的几个方面:

1.教师应在教学中精选地图地图是一种能够直观表现知识的教学工具。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精选地图,选择直观、新颖的地图,合理地利用有价值的地图,帮助学生排除不重要的地图,尽量简化地图,把知识点直观地表现在地图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够直接看出地图中的重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激情。

篇(11)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一)选取生活化问题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的教学要让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时对学生的入门引导,然后才是进行后续的课程教学。在情境教学体验中,可以选取和生活实践相关的地理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例如可以引入“天狗吃月亮”等趣味典故,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去表演该神话故事,表演完后让学生解释原因,激发学生去探究星体运转规律方面的地理知识。或者可以在讲授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说刮东风就要下雨了,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例子,能很好的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地理知识点,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主动的掌握雨水形成、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点。在情景体验教学中引入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的的引领下学习地理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现代教育技术也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场景,尤其是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模拟出地理场景,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体验了解地理知识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案例:学习地震形成原因时,老师先为学生播放国家地理频道的电视节目《311日本地震大剖析》,通过多媒体资料,可以较为全面的向学生介绍地震现象,让学生如临其境。播放完节目资料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地震的形成原因,动态的展示地壳内的岩石运动,通过多媒体设置的知识情境,让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而生动。而在讲授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理特征、人文风情时,可以选择一些电影电视节目,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节目,去欣赏大自然的壮阔,了解到不同的地貌特征以及人文景观,能够做到寓教于乐。

(三)借助教学模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

初中地理的学科体系中,有一些知识点诸如等高线的画法、经纬度的划分等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只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初中生难以很好的掌握。地理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借助地理教学模具,开展情境体验教学法,可以抽象的知识要点形象化,对学生来说更直观易懂。传统的教学模具有地球仪、等高线示意图、平面地图、区域板块模型等,借助这些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了解经纬度或者不同时区的划分等难点等。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进步,现在的教学工具,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各种电子板地图应用、GIS软件等地理信息工具,在教学中也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例如在讲解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时,运用GIS技术将地理特征数据化,更便于查询和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