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写冬天景色的诗句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7 23:44: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写冬天景色的诗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写冬天景色的诗句

篇(1)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起初还是阳光明媚,后来突然下起了雨。苏轼被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读诗题,也要读出节奏来。(师画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按照节奏,再齐读一遍诗题(生再次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字词。(课件出示,指名认读,评价后齐读)

3.抽读诗句。(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4.师范读,划分节奏。(配乐范读)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诗句,学生对照检查。

5.再次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后再读。(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再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已经会读古诗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理解诗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诗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一起读一读)读完了吗?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刚才读了诗题,我们就已经知道,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诗中的哪一句是写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什么?(板书: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样?诗也用哪个词来描写此时西湖的水?(板书: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出示潋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这就叫水光潋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着徐徐微风,你惬意地举起酒杯。这时,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说话,师随机点评)

2.品读第二行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1)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间又下起雨来了。苏轼所见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诗)这里是写雨天的什么?(板书:山)(指名读,齐读)

(2)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此时的山?(板书: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指着空蒙图片)这就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这就叫山色空蒙。我们张家界的天门山也经常是雨雾迷茫的样子,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雾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一般,诗人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奇)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奇”字来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美妙,读出它的神奇。(生齐读)

(4)引读前两句诗,品出韵味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边,我们会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西湖中,我们也会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读)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苏轼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美,见到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谁?(板书: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谁吗?(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师略作补充)

(3)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为他们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第四句诗,生齐读诗句)

(4)淡妆和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谈,淡妆素雅,浓抹鲜艳明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亮丽的装扮是――浓抹,

生活中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装扮是――淡妆。

(5)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样说的?(都好,总相宜)

(6)西施天生丽质,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这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无比,令人神往。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诗人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

2.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学生自由读)

篇(2)

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里,许多人都喜爱春季,从古到今,赞美春的诗句很多,例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意盎然……但我还是忠爱于朴素而含蓄的冬。

篇(3)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3.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品评江南冬景的图画美

2.领会并学会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分组探究,讨论交流,诵读品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播放乐曲《太湖美》创设情境

导入:

师:提到江南,总会有一种柔软的情愫涌上心头,这样四个字就会自然地浮现在脑海当中――烟雨江南!许多文人墨客在江南留下了自己不朽的诗篇。

大家看投影片上的这俩首诗:(同学齐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这两首诗都是描绘江南春季的景色,那么江南的冬季又是怎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郁达夫的这篇散文《江南的冬景》。

师:下面我们一起解决预习的字音题(投影正音)

(学生集体读两遍)

师: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生:江南指江浙地区,总体印象: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师:你能告诉大家是在哪里看出来的吗?

生:在文章的第六小节和文章的第三小节。

师:很好,所以人们这样说:达夫的江南,明朗的江南。

师:明朗的江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朱自清在《春》中用五幅图画来描绘春天,本文和《春》有异曲同工之妙,郁达夫也为我们展现了五幅江南冬景图,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幅图并依次加以命名。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

明确: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只要同学们对课文有一个熟知的过程,目的就达到了。不必囿于与答案完全一致,意思对即可)。

师:我们有些同学可能并没有去过江南,但郁达夫已经用他那优美的文笔带给我们一个冬日里的美丽江南。在这一幅幅诗一般的图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幅图呢?

(学生七嘴八舌,尽管各人所言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午后郊游图、江南冬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

师:好,下面我们就分别看看同学们选择的这几幅图,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我喜欢午后冬郊图,它在文章的第五小节,在这幅图中作者写了许多的景,有芦花、乌桕叶、乌桕籽、野草、微风、阳光等。它们很符合江南冬天的特点,显得生机盎然。

生2:我也很喜欢这幅图,但是我觉得这位同学没有抓住要害回答,我觉得应该抓住一些修饰语,比如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赭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这些才是江南冬天的特点。

师:很好,同学的发现能力很强。白色的、火红的、雪白的、和煦的、温暖的,这才是江南的冬景所特有的,它们的特点是?

生:很温暖、非常美、很漂亮、色彩明亮(这些是同学们随口而出的描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

师:这些字眼没有文学色彩,没有感情,也尚欠雕琢!请再想想。

生:和煦温暖、如诗如画、多姿多彩。

师:正如大家所言,这是一幅明丽、绚烂、生机盎然、和煦温暖的江南冬景。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也是郁达夫散文写作中的一个特点,这样写作会使文章更加丰满耐读。

师:请大家集体朗读第五小节,注意读出这种明丽、绚烂、生机盎然、和煦温暖的感觉。

(学生集体朗读,很投入)

师:还有同学喜欢其他图景的吗?

生3:我更喜欢微雨寒村图,大家看这幅图中写了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多么淡雅的场景,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太美了。

师:嗯,你说得很不错,你把这幅图中的景和景物的特点都说出来了。那么这样的景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学生抢着答:悠闲,洒脱。(文本中有这样的词汇)

师:同学们在品读文章时文本意识很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段文字,看能不能把这种悠闲、洒脱的氛围读出来。

(一女生主动站起来朗读,声情并茂,很投入。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师: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感觉江南雪景图写得很有特色,大家一起品品看。

投影下面语段:(学生齐读)

最妙的是下一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老舍《济南的冬天》

师:看完这段同样是写雪景的文字,相比之下,我感觉到与《江南的冬景》写法上好像有所不同,同学们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有很多的古诗句。

师:对了,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诗句,最好是摇头晃脑地读。

生:(做摇头摆尾状)“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师:不描写具体的景,而是借助于古诗词来描写,这在写作手法上叫什么?

生:叫间接描写。

师:《济》文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描写,而《江》文是引用诗句、虚写江南的雪景。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劲,绕这么多的弯子,直接像《济》文里那样描写不就很好吗?

(学生小组讨论)

生:优美诗句的内涵更丰富,更能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

师:说得很好。郁达夫经常在散文中引入一些诗句,这样就让他的散文充满浓浓的书卷气,文章也写得不再平淡,也更富有诗情画意。

师:我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一起去品鉴剩下的几幅图,但为了能让你们自己学会去感悟文学之美,我就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交给你们自己课后去鉴赏。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看看这幅图画里有什么样的美景,这些图景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郁达夫先生又用了哪些巧妙手法进行艺术创造的。

师:在读文章的时候,老师有个疑问,既然文章写的是江南的冬景,那郁达夫为何要在开头写北方的冬天?

生:这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写北方的冬天突出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的特点。

师:文章当中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吗?

生:还有闽粤地区的冬景和江南的冬景比较,和北方的夏夜比较以及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师:美是由我们自己来发现的,江南的冬景美不胜收,美得有品味,但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对比,这种美也不会表现得如此突出,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郁达夫真正表现出了自己笔下江南冬景的特点。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这就是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

师: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投影)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

3.运用对比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4.文章要融进自己的个性。

篇(4)

wēn nuān jiàng shì xīn hěn shǒu là yáo tóu bǎi wěi ( ) ( ) ( ) (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_____”。

钻(zuān zhuān) 贴(tiē tēi) 敬(jìng jìn) 辣(là nà) 针(zhēng zhēn) 晾 (liàng niàng)

三、补充成语。

狐( )虎( )   ( )( )勃勃 半( )半( )  东( )西( ) ( )( ) 心( )手( )

四、填上合适的词,把句子写具体。

1.少先队员在()的田野里,()地歌唱。

2.太阳发出()的光。

3.我发现林边池塘里开满了( )的小花。

4.()的海鸥在()的海面上飞翔。

五、补充句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在天上飞的。

2. _________________真快乐!

3.校园里种了许多花,____________________ 。

4.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游子吟》是( )代诗人()写的,里面有这样的诗句:临行(),意恐()。

2.感谢亲爱的祖国,让我们( )成长。我们( ),等身上的羽毛长( ),就勇敢地( )飞翔。

3.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村子后面是()。

七、乱句重组。

( )河水清清,过了河是座山,山旁有竹林。

( )我的故乡是一座小村庄,村后有条小河。

( )秋天,我们摘柿子,吃葡萄。

( )夏天我们在河里游泳。

( )每到春天,我们上山采野花。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鹿长大啦,头上长出了角角。那角角,好象树上的丫杈(chà)。

春天到了,山青啦,水绿啦,草地上也开出了五彩缤纷的野花,为什么这些丫杈还不发芽,不长叶呢?

哦,我知道了,它一定喜欢冬天。要不,怎么身上开满了梅花?

1、短文有( )个自然段。

2、用“──”画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成语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九、小朋友,你知道那角角为何不发芽,不长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你一定很喜欢小动物吧!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样子,再写下来。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3-0017-05

[作者简介]张君燕(1971―),女,本科,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樱园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儿童诗是指一种节奏、声韵充满美感,文字流畅自然,内容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儿童诗篇幅短,诗中有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是最适合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的最好启蒙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要适当诵读优秀诗文50篇,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年四季,轮回更替,周而复始,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化每天都呈现在儿童面前,是最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教师以四季景色的儿童诗为课程内容,和儿童一起读写童诗,设立课程目标,规划课程进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赛诗、写诗活动,让儿童掌握童诗的朗读、仿写的基本方法,促使儿童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从而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语言,不断丰厚儿童的人文素养。

一、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儿童天生是诗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爱幻想,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记忆力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虽然只能运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却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小诗。

(二)儿童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在儿童文学浩瀚的海洋中,我们发现儿童诗清新活泼、质朴纯真、琅琅上口,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一首优秀的儿童诗,集美感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于一身,能拨动儿童的心弦,还能引起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儿童诗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载体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儿童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我们开发的“儿童诗”第二课程旨在提高儿童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和谐发展,这不但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儿童诗”第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促进儿童和谐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完善儿童的个性特长,增强儿童的人文底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具体目标

1.喜欢朗读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童诗。

3.对感兴趣的诗歌乐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背诵一定数量的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浅近的诗歌,并能用断行的形式记录下来,初步用诗歌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6.在诗歌仿写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三、课程内容

春天诗歌:春鸟、春风、春的消息、春天的秘密、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味道等25首。

夏天诗歌:夏天的许诺、美丽的夏夜、夏天的催眠曲、夏天的故事、夏天的色彩、夏天的味道等25首。

秋天诗歌:秋风、秋歌、秋天的信、秋天的落叶、秋天的雨、秋天的声音等25首。

冬天诗歌:会唱歌的雪花、冬天的树、雪花的快乐、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无言的冬天等25首。

四、课程实施

(一)朗读儿童诗,让诗意润物无声

朗读是用形象化口语表达的过程,是培养儿童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一种应该贯穿在儿童诗教学全过程中的教学要求,也是对儿童进行长期训练的一项基本技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1]在朗读儿童诗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朗读氛围,从环境布置、音乐调节、多媒体课件展示诸多方面来激励儿童积极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去,给儿童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引领儿童展开想象,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使儿童细细品味诗歌优美生动的词句,从而感悟诗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意境。

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可适当描画冬天的布景,如雪花、雪人、玩雪的孩子们等。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冬天的雪景,播放轻柔的音乐渲染,营造冬天静雅、优美的环境。

2.教师范读,示范引领

低年级儿童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情感体验等方面决定了他们对儿童诗的理解和感悟还比较肤浅,所以,儿童读熟诗歌往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而课堂时间又很有限。这时候,老师的范读会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质朴、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儿童以激发和感染。范读是指导儿童有感情朗读的一种有效朗读方法。在学习儿童诗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以精彩的示范朗读给儿童正音,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提升儿童的朗读水平,还可以通过师生共读悟方法。

(1)你是否能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如图1)

(2)你是否能读出节奏感呢?根据画出的停顿线来练一练吧!(如图2)(教师范读)

(3)你是否能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冬天的赞美,读出美感呢?(如图3)(配乐)

(4)你觉得要读好儿童诗,我们应该做到哪几点呢?(师生交流后归纳朗读方法)

(5)那就让我们来比赛背诵吧!

这样做不但可以引导儿童领悟儿童诗的朗读方法,让儿童读出层次,读出感悟,读出美感,还可以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上下工夫,从而扩大儿童的语言积累,提高儿童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方法导航,举一反三

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方法的引领和过程的体验,引导儿童感悟理解,尝试自悟自得。久而久之,儿童就会掌握朗读要领,形成朗读能力。

(二)仿写儿童诗,让诗情表达酣畅淋漓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在朗读基础上,儿童已经对诗歌的形式初步明晰,初步了解了儿童诗的特点。所以,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儿童尝试仿写,促使儿童诗情激荡,诗思飞扬,当然也就水到渠成。

1.融合语文学习,强化句子训练

(1)句式训练

小学语文句式训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句式训练的基础。中年级的写段练习、高年级的写篇练习都与学句、说句、写句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写出完整、通顺、具体、生动的语句,才能写成优美、流畅、诗意的儿童诗。

低年级的句式训练,主要包括肯定句、疑问句、反问句、否定句等。句式训练可以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进行专题训练,让儿童学会句式之间的转换,增强儿童诗的表达效果,为儿童诗的诗句增色添彩。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教师引导儿童体会“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三个句子的不同,并体会肯定句、疑问句、感叹句要表达的语气,从而学会使用句号、叹号、问号。

(2)修辞训练

修辞手法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低年级学段,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修辞,对于儿童写儿童诗无疑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增添了诗歌创作的神奇功力。比如在学习比喻句时,教师给儿童提供了鲜明的对比,让儿童在对比中体会比喻事物和被比喻事物的联系,并学会自己写出生动的句子,为后面的片段写作打基础。(如图4、图5)

2.观察四季变化,尝试仿写训练

在前面句子训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儿童体验四季的变化,在观察、感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让儿童学会用诗歌的形式感悟生活、表达情感。在这种循序渐进的仿写训练中,儿童从会写一句两句稚嫩的诗句开始,到后来成段的诗歌,逐渐成为一个个小诗人。

(1)体验感悟,口头表达

因为低年级儿童倾向于直观形象思维,喜欢具体感知的事物,所以,在四季轮化中,教师首先组织儿童观察季节的变化,体验景物的特点,感悟季节的美好,从而让儿童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其次,教师可组织儿童口头交流看到的景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尝试仿写,落实训练

仿写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与读诗、诵诗紧密结合。比如在学习仿写《秋天的诗歌》时(如图6、图7),教师就组织儿童在观察秋天树叶的形状、色彩后,让他们按照提供的句式写简单的诗歌。

(3)独立作诗,放飞诗情

在读诗、诵诗、仿写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儿童独立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诗情。比如,秋天的时候,教师和儿童一起把各种颜色的树叶收集起来,夹在书里,镶在镜框里,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图案……让儿童仔细观察秋叶的独特,秋叶的色彩,秋叶的韵味……然后让儿童小组交流自己看到的秋天景象,最后让孩子们仿照《秋天的诗歌》里的句式自己尝试写秋天的观察所得。于是,一首首诗歌跃然纸上。(如图8)

五、课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价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在儿童诗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儿童创作的资料,记录儿童的成长过程。对儿童学习的日常表现,首先以教师的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同时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其次将教师的评价、儿童的自我评价及儿童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加强儿童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另外也让儿童家长也参与儿童诗评价活动,丰富评价形式,提高评价力度。

在儿童诗评价过程中,制订朗读、诵读、仿写评价标准,形成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儿童自评、互评、他评的功能与策略,实现评价的自主化、科学化、民主化。

(一)朗读、诵读、仿写星级评价办法

1.朗读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朗读要求制定《儿童诗朗读评价标准》,具体内容为:

(1)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不拉长腔;

(2)停顿合理,语速适中,语句通顺;

(3)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4)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处理得当,对作者的感情有较好的体验。

根据《儿童朗读评价标准》对儿童朗读进行一一评价测评,确定等级,优秀的儿童被评为朗读之星,颁发证书,给予奖励。

2.诵读评价

在朗读基础上,诵读评价主要突出量的积累,每个阶段根据制定的儿童诗数量提出诵读评价标准,如诵读《四季篇》儿童诗时,全部背完的儿童可获得诵读之星,颁发证书。

3.仿写评价

当儿童尝试写儿童诗时,教师可以将作文和小练笔有机结合,从句子到段落,逐渐过渡,从用词用句、标点符号到写法运用,根据年级不同制订不同年级的《儿童诗创作评价标准》。我们依据标准评价儿童创作,促进儿童在儿童诗创作上不断进步。

(二)自评、互评、他评评价办法

1.自评

制定《儿童诗自评量表》,让儿童根据儿童诗内容而进行自我评价,如根据《儿童诗朗读评价标准》自评朗读情况,根据《儿童诗诵读评价标准》自评诵读情况,根据《儿童诗创作评价标准》评价仿写情况等。运用自评手段,让儿童养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习惯。

2.互评

“互评”主要是小组评价,包括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之间的评价等。通过这种评价,儿童与儿童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他评

“他评”包括“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儿童朗读、诵读、仿写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评价,这最常见的指导环节。教师的语言评价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儿童诗的学习情况,因此,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儿童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儿童儿童诗读写水平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与家长紧密联系,让家长对孩子学习儿童诗的情况及时作出反馈和指导。只有这样的家校合作,才能让儿童把儿童诗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落实评价制度,构建评价机制

立足学校现状,从儿童实际出发,坚持日读、月诵相结合,坚持儿童诗读、写相结合,坚持活动开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儿童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每月落实一课一展一评,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有机融合,让儿童诗教学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每学期定期开展儿童诗专题研讨活动,定期开展儿童诗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儿童诗成果展示活动,等等,让儿童诗教学工作成为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一抹亮色,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六、取得效果

经过两年的读写童诗,儿童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对童诗的浓浓的眷恋之情。儿童的写作水平不但有了明显的提高,还能运用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笔者相信,“儿童诗”第二课程将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另一扇窗,成为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篇(6)

但是在经济浪潮汹涌澎湃淹没一切的今天,多少热爱文艺钟情诗歌极具诗才的人都抛弃了手中心爱的笔,不再写诗了,但仍有一些诗歌痴情者,却还在孜孜不倦地歌唱着,大写着。他们的努力几乎得不到回报,我甚至暗暗希望他们最好扔下手中的笔,走到快速富起来的人群中去。诗人,没有理由清贫,难道凭诗人的智商就不能谋得温饱吗。可是还是有人坚持下来,张评就是其中的一个,二十多年来,他写诗不已,就像啼血的杜鹃,只要把心中的赞歌奉献给心爱的家乡。

《平凉诗语》就像一个热情歌手引吭高唱的赞歌,倾注了作者全部的热情,作者倾情歌唱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在张评沉甸甸的诗集面前感动了。

《平凉诗语》是唱给家乡的赞歌,唱给平民的赞歌,这与其说是作者选材的平民化,毋宁说是作者对家乡的一份浓得化不开的钟爱之情。写家乡僻壤不但需要勇气和才气,更需要作者的那份痴爱之心,去抵御年复一年的清贫岁月。否则,写一两首家乡的诗,应应景,看看场子即可,何以要用一本诗集来表达呢。你看崆峒灌木,“绝对没有粗壮的躯干/撑起硕大的阴冠/天生矮小/长小小的叶子/开小小的花/根扎进石缝里/听松柏的涛声/想自己的心事/但毅力在猛长/一缕阳光。一滴雨水/活的有滋有味/柔软的肥土/是你年年岁岁的落叶/我愿是你/任人砍割去编织——屋顶的篱笆/盛装丰收的粮囤”(《崆峒灌木》),诗人像一位手艺高超的画家用精准娴熟的工笔画法,将平民百姓样的灌木形容准确细致地描画出来了。谁不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谁不想顶天立地让人尊敬让人爱慕呢?一旦当你长成了灌木,当你的根扎进贫瘠的石缝时,就只能听听松柏的涛声,想想自己的心事,但毅力却一直在生长。也没有必要对平民样的灌木拔高——也拔不高的,灌木就是灌木,但灌木却可以编织篱笆,编织成盛装丰收果实的粮囤。只要对社会有用,灌木就有其生存的价值。这样一个极不起眼极没有诗意的灌木在诗人的笔下,彰显出了其存在的本原价值,也体现出了诗人的不凡笔力。

平凉诗画,诗话平凉。这是我阅读《平凉诗语》诗集的总体印象,诗人饱蘸情感的笔墨,用心绘制出了一幅家乡风景画的优美长卷。只不过诗人是用美丽的诗句描画出来的。

打儿窝,是家乡人祈求子女的一种古老风俗,说白了也是一种变异了的性祟拜。说人们的美好愿望也行,说是一种陋习也行,但诗人却说“石块扔进去了/得到一丝满足/但崆峒山就此蒙上一块羞布/彻喊疼痛”(《打儿窝》),这样的诗句,你可以读出诗以外的一些东西,这种形式诗的创作无意中就拓展了诗的外延,也增加了诗人的厚度。同样诗篇的还有《玄鹤洞》,“这原是鹤的故乡/自由的翅膀在蓝天留下印迹/但鹤最终去了/带着它的哀鸣/崆峒仙境仍是仙境/却挽留不住钟情于它的玄鹤/留下一个无法弥补的伤洞/在日夜滴血”(《玄鹤洞》)。每一个风景名胜处,总有无数个美丽的传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该如何保护那些胜景也即如何保护那些美丽的传说,是时候了。也不仅仅只需要诗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其他人是否也该检讨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损于这些美丽的景色。

作者钟情于家乡的山水,你看他把胭脂河写的多好:“很多花瓣落进这条河里/很多秋叶落进这条河里/很多欢笑落进这条河里/很多眼泪落进这条河里/这条河便流出了许多故事/许多既美丽又伤心的故事”(《胭脂河》),这鲜艳的花瓣、这凋零的秋叶、这喜悦的欢笑、这伤心的眼泪凝聚了多少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啊,就像这滚滚流淌的胭脂河水一样,谁又能说得清说得完呢?当苦难不断的时候,就有人站出来承担这苦难,“一个发髻戴花的少女祈求上苍/莹莹的泪水滴出鲜红/善良少女仁慈的祈祷/竟使这条河色彩斑澜”(《胭脂河》)。这不只是诗人的臆想,名字叫着胭脂河,其实凝聚了家乡祖祖辈辈人的无限期望,他们期望“魔一般使两岸的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绿草摇曳、鲜花盛开”(《胭脂河》),诗人是在歌颂家乡勤劳勇敢的人民,为了谋取幸福的生活而付出艰辛努力的英勇场面。

作者始终是用一种欢快的心情在歌唱,你看他“阳光的手指将天空撩成蔚蓝/也将孩子的笑声送上翱翔的风筝”(《平凉城墙》),诗人信手拈来,就将眼中的景物作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我携妻走上城墙/她的美丽使城墙增辉/红色的绸巾似猎猎旌旗/我的风衣也随之入伍/换作将士捕杀的盔甲”(《平凉城墙》),这样美丽的画面,这样迷人的场景,不由人不浮想联翩,诗句叠出,想不写诗也难啊。

说龙隐寺“秋风轻轻一抹,你便壮美成傲立的男子”(《龙隐寺》),说泾河石是“同一种属性有着不同的命运/同一种质朴有着万变的结局/幸运的走进艺术殿堂/沉默的垫注坚实的路基/与世无争的姿态/让好大喜功的人羞愧难容”(《泾河石》),说的是泾河石,何尝不是在说人。

诗人还用诗记录了平凉过去了的一段历史,其中“过店街的阳光总是朦胧/映入一排排圆孔窗的青砖木楼/烟花女子的脸半是蜜意半是泪痕/十指弹奏的琵琶时欢时悲/老爷公子哥出入青楼/圆孔窗传出时而娇嫩时而粗野的笑/卖妻卖女的人把肠哭断在这里/有钱有势的人放几个铜板就摘花摘柳/只有正午的阳光很亮/青楼女子擦去红粉在圆孔窗很亮的部位曝光”(《过店街》)。

诗人的目光是锐利的,在《太统山》中说“我跑向太统山/发现到处是伤痕断骨/最鲜亮的部位对我说/很早就在脱皮流血/骨架被拆走/烧成灰/白色的是石灰/灰色的是水泥”(《太统山》),诗人用冷嘲热讽的诗语,在委婉地抗议,呼呼人们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要去肆意破坏大自然的美景,诗人在呐喊,诗人在愤怒,可是有多少人在意呢,尽管关于在风景区开采矿石的报道,此前国家级报刊已经报道过了。

《西寺街》是一幅街市平民的现代浮世绘,诗人用一管灵巧神奇的画笔,精彩纷纷地画了出来。

诗人写《水桥沟》《纸坊沟》,写《广场,四棵槐树》与《上寺台》《致平凉烈士陵园》,诗人写齐了城内的胜景,又将眼光盯上了平凉南北二塬,写《白水》《香莲》《峡门》《草峰塬》《四十里铺》和《麻武》,写《塬上桃树》《塬上柳》《塬上草》和《白庙杏树》,写《七里店高粱》与《北塬洋芋》,说北塬洋芋是“很古的一种食物/在很厚的黄土层中保存下来/是一种留恋、是一种痴情——沉甸甸积蓄一种愿望/赋予北塬汉子诚实的笑容/赋予北塬女子丰盈的体态”(《北塬洋芋》)。

张评的诗,正如他的诗句中所描述的一样:“满腹满腔倾吐对故乡的热爱/明朗爽快的语言/诗情炽热的语言/发表在众人惊喜的眼中/和平凉黄土地的每个角落/硬朗的气质/如高耸山巅的杨柳”(《春官》)。

他写《柳湖春灯》,写说《春官》的,写《踩高跷》的,写《平凉的模特》,写平凉人跳的《扇子舞》与《舞龙者》,意犹未尽的诗人又写起了《陇东的冬天》,他说北国的雪是“注定要落下来/开始还有点犹豫/往后就义无返顾”(《雪》)。写《冬天的麦田》翠青碧绿,写雪落泾河时的优美场面,“我站在泾河南岸边/体验一种清纯与感觉/固守一种亲情与缄默”(《雪落泾河》)。

诗人深情地歌唱《大秦塬》,他为《崆峒酒》叫好,为《柳湖春酒》欢呼,写平凉《三月》,写《平凉春雨》,写《平凉秋季》,然后写陇东女子“十八九岁的妙龄就像盛开的山丹丹花/火红的灼疼双眸肥酥的胸前挂一块红肚兜/桃红的唇送出一缕缕香馨”(《陇东女子》),说秋红“是一个陇东女子/就像一粒种子/随手一撒就落土生根满树繁花满树硕果/禁不住伸手采摘——这可是禁果/冒失的后生只能眼馋秋红也要被一个男人摘走/但不知哪个男人的味/陇东女子的命运历来就是这种结局——有幸,不幸”(《秋红》),让人心痛的是“被情所伤/腮边留着泪/大红袄穿起来/骑着毛驴翻过几座大山/秀长的黑发在晨光里飘逸/一点秋红消失在山后(《秋红》)”,这就是陇东女子的命运,诗人满腔的深情,只能无奈地发出这样让人心颤的感叹,“一点秋红消失在山后”。诗人说“酒是女儿晶莹的泪酿成/索性畅饮酣醉/通红的面颊涂一层桃红/弹一首心曲吟一首恋歌/让夜的寒风/荡去无尽的知音(《醉酒》)”,在回家途中,“女儿的泪和路一样长/点点滴滴都是洒给父亲的牵挂”(《回家》)。

《黄土》这首诗,充满了张力、奇持、矛盾的想象。“分明有一块凉爽的绿阴/怎就不知道纳凉/但土地早就厌倦了/男女之间的纠缠/一座座坟莹埋葬着数千年爱情的白骨”(《黄土》),有一种意象是说男人放着眼前的情爱不去追寻,却还要徒劳地寻觅,但土地早已司空见惯了这一切,“雨从天而降/黄土又是湿润的/如少女的乳房”(《黄土》),说黄土是无情的,却又是多情的。这似乎就是人生的暗喻。

篇(7)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以诗解诗”是引领学生步入诗歌殿堂的一座桥梁。“以诗解诗”, 用诗意的解读,让学生在诗意盎然的氛围里去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诗词名句,可谓一举多得。而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古诗词已有一定积累,初步形成分析理解能力,具备“以诗解诗”的主观条件。所以,诗词教学,必须跳出传统的字义――句义――情感分析“三步走”的旧模式,走“以诗解诗”的新路子。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以诗解诗”古典诗词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一、深厚的古诗词积累,是“以诗解诗”的基础

要想以诗解诗,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以小学低段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和小学语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蓝本,阶段性开展师生背诵古诗文比赛。这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学生对这100多首诗都能熟读成诵,还有部分学生利用假期积累了更多的诗词。这样,学生中逐渐形成了古诗词学习的热潮。现在他们每个人的古诗积累量都已经超过了150多首,有的甚至达到了200多首。

二、触发――“以诗解诗”的重要能力

在“以诗解诗”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培养一种触发的能力,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学新古诗时,觉得与先前学过的某一首诗有某种相似之处,这也是触发。在教学古诗时要经常去锤炼学生触发的本领。如学生学了《赠刘景文》这首诗后问:像这样描写秋天虽然萧条冷落,但仍给人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诗句吗?杜牧写的《山行》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也跟杜牧和苏轼一样,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鼓励人们像鹤那样振翅高飞,大展鸿图。练就了触发的真功夫,学起诗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滚雪球似的,以一带几,久而久之,“以诗解诗”学生就能培养一种触发的感悟能力。

三、抛砖引玉,“以诗解诗”的几种方法

1、同类引入――互相生发。在古诗词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共性,如有的都是送别诗:《赠汪伦》、《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有的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有的都是描写夏天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山亭夏日》、《夏日南亭怀辛大》等;有的都是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冬景》、《夜雪》……。因此,我在教学某一首古诗时可适当地引用同一类型的诗词名句,有助于扩大阅读效果,有利于让学生立体地多频道地接收。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以目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借景抒情,诗中的“孤帆”、“碧空尽”、“唯见”等词无不浸透着诗人与友人的情意。这给缺乏这方面情感经历的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以歌送别诗,如《赠汪伦》;以物送别诗,如《别董大》;以酒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等,再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吟诵,这样,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就有可能被焕发。一旦焕发后,让学生再来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心中便有了几多的感触。学生体会到的,除了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祝友人前程似锦,愿两人的友谊天长地久,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篇(8)

清朝人李渔曾经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新课用古诗名句导入,“诗化哲理”,必然先声夺人,设计出愉悦的教学情境,用“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效果,让学生获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愉悦感受。从而拨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传统教学顺序是先讲“矛盾特殊性”的概念,再阐述“矛盾特殊性”原理,死板呆滞,空洞枯燥,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就在情理之中。如果打破常规,采用古诗情境导入,效果则大不一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背景下朗读“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然后体验、感受这古诗所表达的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意境。接着,笔者又补充朗诵了描绘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不同景色的诗句,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让学生在诗句的聆听、欣赏中体验不同季节的景色美,激发起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此时,教者顺势启发:“从哲学上看,诗人对北国风光、江南春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的描绘如此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富有个性,让人印象深刻、不能忘怀。这些诗句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功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可见,教师恰当地运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古诗名句导入新课,不仅能借助诗句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利用其蕴含的哲学思维魅力更好地解析所学哲理,为新课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动人春色不须多――古诗名句说哲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抽象地讲解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力,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才能把政治课上得绘声绘色,让学生入耳入脑?笔者认为,动人春色不须多,运用古诗名句说哲理,效果就很好。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具有丰富的语言美感和艺术魅力,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抽象的理论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哲学深刻的内涵,丰富人文素养和知识底蕴。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之一,为了使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它的哲学意蕴,讲授时笔者选用了苏轼的有名哲理诗《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制作成多媒体放映,组织学生集体朗诵。然后问:“悦耳的琴声从何而来?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激发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在学生分析、归纳、感悟的基础上,笔者点拨:苏诗所言琴声既不存在于“琴”上,也不存在于“指头”上。琴声是“琴”与“指”两个事物“合”的结果,若“分”开,“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没有任何效果。诗句充满了辩证法的道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无法理解。通过引入古诗名句,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深刻地呈现了出来,使学生对“普遍联系”这一哲学原理的理解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具体、生动、形象。有人说,哲学和诗,在灵魂深处相通。的确,短短一首《琴诗》,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哲理的启迪,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不同的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却是不同的,究其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除了立场、观点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人的情绪、修养和志向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为了说明这一点,笔者引诗析理:借酒能否消愁?曹操认为:“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却认为:“借酒消愁愁更愁。”生死离别是难还是易?南唐李煜悲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商隐却感慨:“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样,通过不同古诗词的寓意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形成不同意识原因的多角度理解。

三、古诗名句结豹尾 ―― 回眸一笑百媚生

俗话说:“编筐织箩,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既要有“凤头”,又要有“豹尾”,耐人寻味的结尾给学生以无穷的美感和艺术的享受。笔者认为,在结尾处引用富有哲理的古诗名句,能再次留住学生的目光和思维;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反之,虎头蛇尾的教学结尾,很难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甚至会使已达成的教学效果付诸东流。在哲学教学中,选取一些古诗名句作为课堂结尾,恰似“回眸一笑百媚生”,令人萦怀难忘、回味无穷。

例如,讲授“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当整节课的内容进入最后的环节――结尾时,除了对这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笔者引用了北宋刘的既写静又写动、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一体的诗《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好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用来概括总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那样的贴切:一切事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正如王夫之所言:“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这首诗结尾,既突出重点、升华主题,更因“诗情点睛”,产生了“余音绕梁”、课断思不断、语断意不停的教学效果。

再如,“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关系”是学生感觉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哲学原理之一。为了化解难度,在教学结尾处,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晚唐诗人杜荀鹤写的一首哲理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让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味其中蕴含的哲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对立统一,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就与教材在本课开头安插的漫画《你敢吗?》遥相呼应,有诗有画,诗画相伴,既夯实了基础,又突破了难点。

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引用古诗名句结课,不仅能使学生保持并发展对所学内容业已形成的兴趣、记忆、技能和思想感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和提升能力。

四、古诗名句入练习 ―― “鱼”与“熊掌”皆可得

多年来,无论是全国统考卷,还是各省份卷,政治高考试题中常有以古诗名句入题的。以古诗名句入题,不仅使高考题增加了意境美,也向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改进教法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如能充分地挖掘“古诗名句”的有效“元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串联、整合相关知识,既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对古诗名句美的欣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鱼”与“熊掌”兼得。

用诗训练,夯实基础。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能力提高成为可能。古诗入题,强化训练,是夯实基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量变质变”原理之后,笔者编制了如下一道题供学生练习。

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着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 )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此题引用了八组古诗名句,涉及原理(或方法论)有5个之多: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抓住时机促成飞跃、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等,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继而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以诗探究,升华情感。新课程教材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它们既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以诗探究,是“探究活动”综合知识、强化观点、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有效方法之一。

篇(9)

1.抄写下面的字。(3分)

于危深令夜现灯报南始

2.读拼音,写汉字。(10分)

zhǐzhīyānɡxiónɡzāi

折()()识()苗()猫()害

hújiānɡɡuàimánɡmò

()面()来奇()()然淹()

3.查字典。(4分)

要查的字部首除部首外查几画读音组词

4.选词填空,填序号。(6分)

A.哗啦啦B.叽叽喳喳C.汪汪汪

D.轰隆隆E.叮叮咚咚F.呱呱呱

青蛙唱歌()雷公公说话()小狗见人()

泉水唱歌()大雨倾盆()小鸟唱歌()

5.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__”线。(4分)

(1)我帮她削(xiāoxuē)铅笔。

(2)柴火烧得旺旺的,屋里很暖和(héhuo)。

(3)这块石头的形状(zànɡzhuànɡ)很奇怪。

(4)葡萄沟(ɡuōɡōu)真是个好地方。

6.辨字组词。(6分)

渴()称()场()

喝()秤()物()

7.在句子中用“______”线画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6分)

(1)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

(2)我们写作业要认真,不能马虎。

(3)春天十分温暖,冬天十分寒冷。

8.选词填空,只填号码。(8分)

①飘浮②漂浮

1.清清的湖面上()着几片树叶。

2.蓝蓝的天空中()着几片云朵。

①温暖②温和

3.阳光照在身上,我感到很()。

4.他的脾气有时候很(),有时候很暴躁。

9.按要求写句子。(9分)

(1)例:小猴子吃起葡萄来。顽皮的小猴子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蓝天上飘着白云。

(2)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并加上标点符号。

孩子有那里风筝正在放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仙桃石”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积累(14分)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胜古()成()上()()()凤舞

()气()现山()()陡()居乐()

无()无()五()十()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1)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敕勒歌》)

(2)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鹳雀楼》)

(3)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儿垂钓》)

三、阅读(18分)

(一)葡萄沟(片段)(10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段话共有_______句话。(2分)

2.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6分)

3.这一段话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在括号里打“√”。(2分)

(1)葡萄种的地方。()

(2)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

(3)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

(二)邻居(8分)

公鸡和兔子、鸭子是邻居。

一天中午,兔子向公鸡借个盆。公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

傍晚,突然刮(ɡuā)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吹掉了。它急得又叫又跳。兔子、鸭子听见了公鸡的叫声,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跑来帮公鸡修屋顶。风停了,雨停了,屋顶修好了。

看看修好的屋顶,再看看满身泥水的兔子、鸭子,公鸡脸红了。

1.短文一共有_____个自然段。(2分)

2.公鸡脸红了是因为(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公鸡很生气()

(2)公鸡很着急()

(3)公鸡难为情了()

3.屋顶修好后,公鸡可能会对兔子和鸭子说些什么呢?请写到下面的横线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

二、初读感知

1.小朋友,你想了解五花山吗?为什么叫“五花山”呢?秘密就藏在课文中,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了吧,快快翻开书本去找找答案吧!读书之前先做好读书的准备,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温馨提示。请看大屏幕:⑴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大声朗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⑵标上自然段序号。⑶认真想一想,为什么叫“五花山”呢?

2.检查词语

3.整体感知五花山的特点

填空:这座山,风景如画;

春天,她是(淡淡的绿色),(还带有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她是(浓浓的绿色)。

秋天,她不再是一种颜色,

有(金黄色),有(杏黄色),有(火红色),

有(紫红),还有(翠绿)。

如此梦幻的色彩,就像是大自然的一幅画卷。

她就是——五花山

4.用课文第5自然段中一个词来形容五花山颜色多,那就是——五颜六色。

三、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1.边读边想,春天的山和夏天的山景色一样吗?

2.①“冒”:怎么样地长出来叫“冒”呢?使劲、着急……你们想啊,这些小芽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小芽刚冒出来,仿佛 。”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②“涂”“染”:大大小小的树叶都被涂成了绿色,在炎热的夏天,你看到这抹绿色,感觉如何?这绿色是多么浓烈,小雨点落上去,都被染绿了!

3.男女生合作读:请女生带给大家春天里绿中带黄的柔美。请男生读夏天的句子,让我们感受这绿色那么浓烈。

四、感受秋天的五花山

1.五花山上色彩最丰富的季节要数秋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大家自由读第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颜色?

(出示:图片+颜色)

2.这就叫“五颜六色”。你最喜欢哪种颜色,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金黄色: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是呀,多么耀眼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指名读)

出示图片,师: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学生接读)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秋霜过后,留下的是寒冷,可是这一片金黄色让人感受到了——温暖。(齐读)是呀,我们一起感受那份暖意。

杏黄色:远远望去,你看到了什么?——枝头都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指名读)

看着这些熟透了的果实,你闻到了?——甜甜的香味儿。(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丰收的喜悦吧!(齐读)

火红色:看着这片火红色的树林,我想起杜牧在《山行》中写下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多么热情的颜色!(男生读)风一吹,火红色的树林跳起舞来,多么富有动感!(女生读)

紫红:剧场里的紫绒幕布一拉开,即将上演的是哪出好戏?(指名说)多么令人期待!(指名读)好神秘呀!

翠绿: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眼前的松柏与其他树木相比,他不怕寒冷,多么坚强,多么勇敢!就像一位位战士。谁像位小战士一样,不怕困难?(指名读)让我们向坚强的松柏学习,大家站起来,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我们!(站起来,齐读)

3.五花山的美已经印在我的心里了,你们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五花山,感受她的美吧!齐读第4自然段。

4.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好的文字,就应该牢牢地记在心里。(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五、我是小作家

1.渗透写作方法。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背出来,真是了不起!现在考考大家,你发现了蓝色的文字和红色的文字有什么区别吗?

2.当小作家。五花山就像一位神奇的小仙女,她带来了可爱的四片小树叶。(想象:银杏叶、枫叶、白杨叶、黄栌叶)

3.有了我们的想象,单调的色彩也变得如此生动。

六、畅想五花山的冬天

秋去冬来,转眼间,五花山的冬天来临了。春天、夏天、秋天的五花山这么美丽,那冬天呢?冬天的五花山又会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冬日美景(教师讲解)

提供句式:

篇(11)

zu

()下位事

fēnɡ

()雨蜜山

lán

()花球天

二、拼一拼,写一写,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正确又漂亮!(16分)

dàoyìnɡsǎomùduānwǔchìbǎnɡ

fāshèkuājiǎnɡhuàlánɡxiànɡbí

yánɡliǔyānɡmiáoxúnzhǎojiānyìnɡ

qīnɡtínɡyǒnɡɡǎnfǔmōhánlèi

三、换偏旁组字,再分别组词。(6分)

例:饺(饺子)校(学校)

绕()()很()()

萝()()英()()

四、照样子写词语。(10分)

1.碧绿

2.暖洋洋

3.又黑又小

4.平平安安

5.千家万户

五、读读句子,选择适合情境的成语。(6分)

遥遥、赏心悦目、天长日久、东张西望

1.体育课上,小明跑得飞快,别人远远落在后面,他真是!

2.,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3.小猴上课,一会儿看到东,一会儿看到西,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

4.小玲的字写得真漂亮,老师看着就觉得。

六、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行。(192分)

1.嫩绿的()()闪着()(),()()上成了()()()()!水里一群()()()()(),快乐得好像()()一样。

2.只见风()着帆,帆()着船,像()一样()()地前进。

3.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甩下了所有的对手。

4.我们像()()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就()()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

5.()姑娘吃()(),上山,吐丝,()新房。

6.放学路上,你看见一位叔叔把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地上,你走过去,对他说:。

七、短文阅读(一)(8分)

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1.短文有句话。

2.我的家乡叫月亮湾,是因为。

3.用“”画出文中的打比方的句子。

4.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美极了。夏天到了,月亮湾的桃园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两句,也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短文阅读(二)(10分)

我爱祖国的春天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知不觉来到我身旁。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花开了,有红的、粉的、金黄的……五彩缤纷,真美丽啊!最迷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春天到了,祖国处处是春天,我爱祖国的春天。

1.短文有个自然段。

2.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文中找出来画上“”。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扮()偷偷()五颜六色()

八、写话。(10分写字4分=14分)

老虎受骗了。从此,狐狸便到处炫耀自己的聪明、了不起。这件事传到了老虎的耳中。有一天,老虎又遇到了这只狐狸,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接着编下去。【篇二】

一、按要求写字词。(45分)

1、看拼音写词语。(24分)

chìbǎnbōluójiānyìngyánliǔ

xúnzhǎozhùhèfǔmōshènglì

wēifēngnánshudàoyìngfāshè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7分)

快些(xiēxiě)画廊(lánnán)树梢(sāoshāo)

勉强(qiánqiǎn)寒假(jiǎjià)

强壮(qiánqiǎn)真假(jiǎjià)

3、想一想,写出带点字的反义词。(6分)

()张西望、半()半疑、摇()摆尾

大惊()怪、顶()立地、七上八()

4、填表示动作的词。(3分)

例:(做)作业()本领()毛驴()古诗

5、写出和节日有关的词语。(3分)

清明节:扫墓、踏青

春节:压岁钱

中秋节:

6、小明在读课文时遇到了“透”字不认识,于是就查字典,先查这个字的部首是,再查除去部首画。(2分)

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8分)

例1、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我觉得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例2、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操场上做游戏的我们,快乐得好像一样。

例3、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

例4、蚕姑娘吐出丝儿来。蚕姑娘要盖新的房。

蚕姑娘吐出丝儿来,_________________要盖新的房。

蜗牛从硬壳里伸出头来。蜗牛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蜗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填空。(22分)

1、《春雨》和《春晓》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你喜欢哪一首呢?请你选择一首默下来。(8分)

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春天的成语还有不少,你会填吗?

()花盛开争奇()艳()彩缤纷俱()

2、感谢亲爱的,让我们地成长。我们像____________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_______,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_____。(5分)

3、风和太阳进行了两次比赛,第一次比谁能,

结果______赢了;第二次比谁能,结果_______赢了。最后,他们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4+2=6分)

4、半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有替父从军______、英勇善战的______,有不畏艰辛______,奋力救母的______,还有写了______。

,报得三春晖!”诗句的唐朝诗人孟郊。(3分)

四、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7分)

《蜗牛的奖杯》片断

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

1、文中的“……”说明蜗牛除了和带翅膀的蜻蜓、蜜蜂、蝴蝶比赛飞行,还有可能会和、(写出两个)比赛飞行。(2分)

2、文中哪些语句告诉我们蜗牛飞得很快?请用“”画出。(2分)

3、蜗牛得了飞行冠军,捧走了冠军奖杯后,他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