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探索与创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73-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新性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过程成为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结合的典范,我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新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革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交流
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操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进行探索、理解和辨析。
首先,变模仿实验为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活动,使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让学生人人设计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可以围绕如下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变化实质──选用什么化学物质(有时还应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2)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怎样的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压强或催化剂条件?为何要选择这样的条件?先让学生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启迪学生的横向联动。学生在给出的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大理石、纯碱等药品中,在"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速度、环保、易于控制等几方面很快得出正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中选择仪器进行实验。这一自主活动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在未知领域中驰骋想象、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思维的不断换元和转换中走向创造。根据(1)仪器选用──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检验、收集、吸收、分离、安全的仪器?为何选用这些仪器更适宜?(2)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3)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的设计方案主要分三种情况:(1)多数学生的设计属简易式,即一个密封的反应容器和一个导气管,但反应容器的选择有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圆底烧瓶、具支试管、蒸馏瓶等多种;(2)少数学生在简易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长颈漏斗加酸液,体现出创造思维的独立性。(3)有一组学生甚至出示了带有净化装置的装置。虽然一时说不出净化时采用的材料,但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的跨越性使人惊奇和赞叹。
2以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引领方法创新,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做新贡献
在学习、应用、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的基础上,全矿形成比学习、精业务、比创新、精管理的学习氛围。全矿各单位职工纷纷根据自身工作岗位的特点,总结出了20余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操作法,通过在全矿各单位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安全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比如:通安队谢亚阁班长总结的KJ4N监测监控操作法。她结合自身岗位特点,总结出谢亚阁KJ4N监测监控操作法。此操作法体现了监测机房“三确保、三及时、三规范”的管理信念。同时提高了监控监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安全生产调度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在高效调度准确指挥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创建“四位一体”工作法,提高协管员工作热情,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线
近年来,七矿工会女工委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了“四位一体”(安全协管、巾帼建功、权益维护、能力培养)工作法。通过调整充实协管队伍,提高女工协管员津贴待遇,开展协管员安全知识培训班、女工协管安全知识演讲比赛、女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提高协管员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再通过农民工家属座谈会、安全文艺下区队等活动与“五个一”(每日一学: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协管服务水平;每周一问:与结对职工打电话或见面,问结对职工工作动态、安全状况;每月一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送安全警句、送温馨叮嘱;每季一考:考协管知识,考技术水平;每年一看:看优秀协管员工作方法,看职责履行)工作方式相结合,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减少杜绝“三违”现象发生,为矿山安全生产筑起了第二道防线。
Abstract: During 2006 and 2007, the yuanzhi university in Taiwan heat and convection laboratory made a cross between subject of the fusion of innovation subject. This subject is also discusses like chongqing university and Taiwan yuan ze university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university science so how do arts compatible, promot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topic.
Keywords: fluid sculpture innovation arts compatible
中图分类号:J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流体雕塑释义
流体雕塑是笔者在台湾元智大学王立文教授工作室作的一个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创新课题。元智大学是一个偏重于理科的大学,他们有个热质对流实验室,主要做流体实验,研究和记录液体在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状态下液体的变化,可用在科学制造方面。在实验中,需要用相机把这些试验图片拍下来,用于科学分析。根据这些图片作为创作源泉,便可以做到艺术和科学相融合。
正如元智大学王立文教授分析的一样,艺术和科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过程。当我们仰望蓝天,看见朵朵流云飘过,又或我们俯身看见流水绕过巨石,出现美丽的漩涡时,科学家首先会想到“为什么会这样”?追究一段时间后终于研究清楚了,于是心中起念“原来如此”,即一般科学探讨是典型的求真过程。要是一位富有艺术气质的人看见这美丽的景致可能会感叹“哇!好美”!然后或拍照存档或画笔描绘下来。他不会想到去实验室研究这个流云或漩涡为什么会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等问题,他会当下融入该景致,并乐在其中。观察这两类人发现他们各有得失。不借由流体专家们理性探讨和实验,我们不可能得到这些美轮美奂的图片,但是大部分流体专家不会刻意感受和设计其中之美,他们只会做一些科学解析,这不免缺憾。同样,不借由艺术家们的形象化思维,也产生不出好的艺术作品。但艺术家往往是由感性主导,在自然界看到流体之美便已相当满足,不太会进一步去设计流体的科学实验,因此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科学实验中的流体之美,亦不免缺憾。原来流力学者以为真的事物非不美,只是他们视而不见,一旦解开科学的制约,他们立刻感性大增;对于长期运用感性的艺术工作者也应知道他们以为美的事物未必有科学的道理支撑,探析其理,可以借此发现更多潜在的美的事物。跨领域学习是流体艺术的动力来源。
二、课题的学术意义 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出成果已是当今学术界的一大趋势。这个课题以实实在在的例子表明了艺术和科技是可以相结合的,并且能够出成果。同时,也在探讨像重庆大学和元智大学这样偏重于理科的大学如何来做到文理兼容,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话题。 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有更多的灵感来源。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盲区。对于搞科学的人来说,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可以开阔视野,修身养性,启发创新思维。这对于科技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课题项目的主要成果表述
这个创新课题历时两个月,完成了20多件作品。最后,精选出19件,作为本次两岸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学术成果。艺术和科技的交叉融合是当今学术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一合作项目开始了我们对此学术发展方向的探索之路。
在这19件作品中,每件作品都有独特的想法和创意。其中,作品《孕》(图1)是实验员从实验中偶然得到的,通过仔细观察这张实验图片,就会发现这张照片很有象征意义,像怀孕的母体。于是便利用电脑软件来进行立体化处理。先沿着边线把所需要的形体剪切下来,再添加雕塑立体化所需要的顶面,最后施加光影和明暗效果 。就可以得到一件立体的雕塑作品电脑效果图。作为一件景观雕塑作品,还应该要把作品和具体的环境结合起来。我们拟定的放置环境为台湾元智大学校园,为校园环境增添文化内涵。从我们对此作品的艺术含义的阐释可以看的出来。“孕包含了人世间之大美,一切新生事物的出现,无不经历一个孕育的过程.此作品正是形象化的体现了这一深刻的涵义。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地方,是对人生命的再造,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这样,就把这件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这个放置环境结合起来,提升了该作品的艺术涵义。
最令台湾学者感到印象深刻的是这一件名为《同根相生》(图2)的抽象雕塑作品。这件作品的原始图片资料是从众多的流场实验图片中选出来的。观察这张流场图片的走向时,就会感觉到这张图片很有意义。沿着流场线剪下来,经过和作品《孕》同样的立体化处理过程,就会得到这件抽象雕塑作品。只是应该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件作品在质地上和作品《孕》是不同的。作品《孕》是拟定为不锈钢材料,而这件作品拟定为黑色大理石。这样的处理方法,一方面是科学实验图片本身的色彩和形体所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精神涵义的表达,黑色给人感觉更加的沉稳,更加的具有永恒意义,因为这件作品表达的含义就是象征着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同根相生,一衣带水的同胞亲情。这件作品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展示时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另一件作品,《梦想从这里起飞》(图3),原图也是试验员从试验中获得的。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它像一只鸽子,拍打着翅膀似要起飞的模样。但这还只是平面的,为了要做成立体的雕塑作品,同样首先需要沿边线把形体剪下来。但这张实验图片和前面介绍的两件实验图片的不同在于,这件作品的形体并不完整。观察实验图片就可以看到,如果做成一只和平鸽的话,这个形体就缺少了鸽子的下腹部和尾部。所以,在剪切形体的时候就首先需要把缺少的形体添加出来。此后的步骤就和前面介绍过的两件作品类似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鸽子翅膀的左上方,翅膀有一些弯曲。如果是正常的鸽子翅膀,是不可能这样弯曲的。但根据原图的模样,把这个弯曲保留了下来。这就同普通的鸽子区别开。同时,那种跃跃欲飞的感觉更强,使这件作品更具艺术感。这个立体的鸽子做好后,把它放在了元智大学图书馆前的花坛上,这就合成了这张雕塑实景效果图。为了增加轻盈的感受,在雕塑的下方加上喷泉。最后,为作品命名叫《梦想从这里起飞》,并进行艺术涵义阐释:这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的羽翼变的更加丰满,将来有一天,我们会飞向广阔的天空,去寻找属于我们的蓝天。
这批流体雕塑作品是一次实验,一次学科间交叉融合发展的实验,也是一次交流,创新的实践。艺术和科技相结合,是艺术和科学融合发展的一个方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它的发展。这批实验室得来的科技图片不仅最终变成了艺术品,更变成了可触知的实体雕塑,而且可以走向广阔的公共空间,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它。用王教授的话说,“我们的科学实验作品,最终可以走出实验室,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在这个创作过程中,要经历过四次转换。第一次是把实验得来的图片进行筛选,找出适合于做出雕塑的图片,然后把图像进行立体加工,把平面的图形变成可观赏的立体图形;第二次转换是把做好的雕塑图像放在拟定的环境中,做成一张实景雕塑效果图。这是发现雕塑社会价值的基础;第三次转换是赋予作品以明确的艺术指向,提升作品的艺术内涵;第四次转换就应该是做成真正的实体雕塑,把它放在公共空间中,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提升环境的艺术氛围,真正实现它的艺术价值(图4)。
四、课题的实用价值
这个课题最实在的意义就是创作出了一批景观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最终是可以被制作出来放在公共环境中,供更多的人来欣赏和体验。而这批作品反映的主题则是和平,和谐,交流,发展,爱心等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和愿望。这些主题将会在精神文化层面创造价值。 这个课题所做出来的作品也对做科学的专家和学生产生了影响,用他们平时都看习惯了的图片和他们每天都生活的校园环境来做成了景观雕塑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艺术体验。可以诱发他们换位思考问题,启发创新思维。这些作品表现的主题同时也是美好的,对于他们的自我完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五、课题的社会影响力 这个课题有一些成果后,元智大学把这个课题作为一个创新实例。先后分别在一些的学术报告会,记者会以及元智大学的课堂上作为创新案例分析,启发参与者的创新思维。回校后,笔者又分别做了两场学术报告会,和同学们探讨如何发挥综合型大学的优势,做到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促进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简介:
曾华:男, 籍贯四川内江,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雕塑艺术教学及科研工作
1.思想观念的创新。创新需要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思想的创新首当其冲。思想上的创新分很多种,比如“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推荐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这意味企业的领导已为集体智慧的网络终端,使员工获得更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企业文化的创新。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创新。当今时代是一个注重发掘人内在潜力和积极性的时代,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的实现,使得员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发展空间。
3.管理组织的创新。这部分也是管理创新的重点研究对象,具体企业制度、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方面的内容。一个企业是否可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与完善企业制度,是否实行了制度化管理,是否每名员工都各司其职。组织机构的创新主要是指是否针对企业本身优化了相关的组织机构,是否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体现在企业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和考核制度方面,都是直接关系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方面。
4.经营战略的创新。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满足当前市场要求,企业需制定全球化的战略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财政金融政策与风险来配置资本;二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来组织技术开发;三是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企业需要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
5.市场营销的创新。这里主要是指营销方式上的创新,因为产品销售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目前来说,网络销售可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6.管理技术的创新。管理技术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开发知识型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谁先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运用到营运环节中、控制低成本、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永葆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二、管理创新的几个误区
1.误区一:创新是偶然间产生的。如果认为创新是一种偶然现象,那你就不太可能再做出积极的回应与规划。譬如,试着向世界地图投掷飞镖,经过1000次尝试后,如果恰巧在其中3枚飞镖标明的位置上发现了大油田,那么,这种“飞镖找石油”的方法是否能够取代一步一个脚印、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石油勘探呢?很显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2.误区二:创新源于敢吃螃蟹的人。很多人会认为,创新那是少数“敢吃螃蟹的人”干出来的,企业在他们的带动下创出一片天地。但是,现实情况下,创新者扮演的不过是“游击队员”角色,这无异于把创新当作企业危急最后关头的一根救命稻草而已。久而久之,大多数人自然而然地卸下了创新这份思想、这份任务,不会为推动创新承担应有的责任。
3.误区三:创新乃稀奇古怪的事。在大多数人们眼里,创新者就是那些脑瓜里装满奇思怪想的“异类动物”。实际上,创新来源于艰苦而扎实的工作当中,而非异想天开所能解决的事。有创造力是一件好事,但要记住,创造力并非凭空妄想,而是一种行为的综合。做好管理创新就不得不正确对待这三种误区,因为管理上的创新往往是在正确认识现有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完成的,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某个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事物向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很合乎逻辑的自然之物。
三、实现管理创新的方式探析
在认清三种创新误区基础之上,我们应树立三种观点:一是创新源自人的头脑;二是人人都能创新;三是持续的创新是全面的。笔者认为,企业实现管理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借鉴成功经验,实现企业管理思想上的创新。避免生搬硬套,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整合运用理论与经验,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企业内部体制结构进行设计,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经营效率最优化。
2.摒弃经验主义,建设学习型组织。生搬硬套在管理创新上是行不通的,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自身和他人的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找出具有规律性的实质内容;然后再结合企业实际和客观环境,创造性应用,主要就可以将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转化为今天的财富,将他人成功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3.创新企业用人制度。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完全竞争模式,即能者上,无为者下。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着新老交替,那么到底什么影响竞争结构呢?这不能靠一个人的工龄来决定,应该综合多方面来考评其能力,创新竞聘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是极有益处的。
4.创新企业管理组织。一般来讲,创新企业内部管理组织机构的原则是精简高效兼顾市场导向,通过该拆分不必要的管理机构,精简臃肿的人员机构,引入例如矩阵等创新组织模式。
[2]刘娟.两会热点:养老问题[Z].中国敬老院网,2012.3.15
[3]新华社.国务院部署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推动社会力量成为“主角”[N].东方早报,2013.8.17
[4]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8.3
[5]罗晓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启示[J].2008.10
[6]http:///view/1616265.htm#ref [5] 1616265
注:2012年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社区化养老创新模式研究 —— 以燕兴社区为例”。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社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知识经济社会必然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支柱,以创造性的智力为依托,依靠知识和信息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就要对企业档案事业的传统格局和传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
一、服务观念要更新。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开辟档案工作新领域,做到生产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服务到哪里。
二、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围绕生产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寻找档案工作突破口,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服务方式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档案部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实践档案工作服务由被动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
四、服务机制创新。加强法律、法律和制度建设。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为档案工作提供坚实的保证。
二、企业利用档案的重点要从“传统馆藏提供”向“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拓展
传统档案馆和利用服务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借阅报务,用于满足利用者的一般性借阅需求;二是参考咨询服务,包括咨询解答和馆藏目录参考,主要通过手工指导利用者利用档案馆藏,帮助利用者查询和检索相关的案卷。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一旦实现,既可以提供传统以纸载体为主的案卷的服务,又可以提供电子信息资源服务,但利用服务的工作重点将在继续保持一般借阅和咨询工作的同时向以电子信息资源为依托的电子信息咨询服务方向转移。
电子信息资源存取服务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必须彻底摆脱传统咨询服务工作被动接受利用者咨询模式,档案利用服务的内容将逐步由传统馆藏纸载体案卷为主向利用者提供电子信息源存取方向拓展。通过网上电子信息资源的存取和电子文本、数字化馆藏的利用,档案馆可出更加便捷地为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服务。如将馆藏老区地质资料档案和油气勘探开发档案中的勘探数据、地质资料年报、月报、开发数据手册、地震成果报告、测井图、地质设计、钻进设计、开发方案等档案资料,这些既是生产部署与工作总结,又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宝贵档案财富,是油田生产开发必不可少的档案资料。其中蕴含的地质认识、油气勘探开发经验教训等是油田勘探开发的“无形资产”。档案工作者主动积极地在网络资源利用和信息整合、检索等方面向利用者提供引导服务、联机实时帮助和定向专题服务。如帮助利用者了解选择和使用数据库;帮助利用者了解数据库的结构、检索界面;帮助利用者制定研究计划、确定检索策略,进行复杂的专题查询;电子信息咨询是未来档案利用服务的发展方向,电子信息咨询服务的开展,不仅为档案馆的利用服务开辟了一个新界面,同时也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创新精神
档案人员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认识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网络给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利用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工作责任感,树立现代化管理思想。
(一)、档案人员要正视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要保持积极向上、敢
于创新敢于面对挑战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优化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档案工作人员除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勘探开发相关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现代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管理知识及电子文件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才能处理好档案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利用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56-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劳动分工细致化时期,对于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文秘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面临新发展机遇。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对于文秘工作面临着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要求,所以,要正视文秘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时俱进的深化秘书实训模式探索,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涉外文秘人员的需求。目前社会对涉外人才需求很大,针对涉外职业发展需求来设置涉外培训技能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现代感、新颖性而又实用性的实训模式。
一、涉外文秘设立的课程学习情况
高职校涉外文秘教学现状大多普遍强调要重视秘书理论教学,但如果突出秘书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要有相对配套的设施和场地。许多学校在教学中把传统秘书教学应用涉外文秘中,且教学内容随意化、教学方法程式、考核方式单一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尤其是秘书的实训教学的状况很不平衡,有的只流于形式。
据调查设立涉外文秘专业多集中高职学校,课程主要涉及商务英语、公文写作、商务礼仪、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涉外秘书实务、企业管理等课程。专业课时数在逐渐加大,可见其主干课程地位在不断强化,课程建设逐步完善。明确教学,培养涉外实用“智能型”秘书人才,其中包括能说会道、文书写作、会务组织、接待安排等技能,样样都精通涉外工作人员。逐步把涉外文秘实训模式发展与国际化相接轨,要更新教育观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进行涉外文秘实训模式探索与创新。
二、涉外文秘的社会需求情况
(一)时代需求和地理优势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区域国际化合作的加深,外商投资企业云集,外向型经济发达。与此同时,很多外资企业倍感既懂外语与中文又懂涉外文秘工作的人才缺乏,招聘大学生来到企事业单位都是自己部门培养后才可以适应涉外文秘接待。出现许多文秘用人单位找不到好秘书的现状。当前许多学校把应用人才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和高素质就业,找到适合的工作。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在上海、北京等地的人才市场,秘书一直是招聘的热门职业,一直排在就业行业的前十位,秘书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社会职业。
(二)学科发展动力
2012年4月下旬在厦门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秘书学专业建设暨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会上各个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杨剑宇教授说毕业生中涉外文秘人才供不应求。目前,国家秘书等级考试中涉外文秘为二级秘书是目前最高秘书等级,考虑专业培养和社会需求结合,从人文素养教育与跨文化、跨区域的人才需求,培养综合复合型秘书人才。良好的涉外人员实训模式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并为今后学生就业提供科学的指导,指明正确的努力方向。
(三)各地区企业需求状况
涉外文秘实训特点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优化发展规划。凭借学校自身教学条件,考虑到人文素养的教育与跨文化、跨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运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期为文秘教学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也是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学院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实训模式,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职业含金量,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与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长远意义,从而培养学生“通双语,晓国际”的高级文秘人才。
三、涉外文秘实训模式探索
(一)情景式教学法
秘书实训教学均围绕秘书工作实务的基本要求来实施。灵活思路来实施教学,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去掌握,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利于形成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况且,校内实训教学中,每个学生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要模拟秘书的角色,进行秘书工作,所以涉外情景模拟法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相当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加考虑。
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情景模拟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演员。学生要扮演不同角色,按照既定的情节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回顾、思考,并且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实质上是在表演中学,在学习中表演,很好地把学与练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当然更好。情景模拟教学法则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为目标,有效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与用相脱节。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一体化实践法
涉外实训教学是以能提高学生秘书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技能训练为教学的基本特色,目的就是以实际操为原则,突出实务性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到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的工作现场构建生产性教学实践环境,进行顶岗实训,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会务组织、经营活动策划、会场布置和接待等真实的秘书工作活动,在实践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产学结合。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立模拟公司实训、校外轮岗实训等。开展真实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接触实际性的秘书工作,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
(三)听说能力教学
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化“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涉外秘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准确定位,也要以岗位为指针,明确教学内容,不要因为教学方式的不妥造成职业能力的缺陷,影响学生的就业。为了避免人们对涉外文秘课程理解成单纯记忆英语,强化英语能力的想法,教学改革中确实着力在实训空间和流程上下功夫。听说能力训练不单是听听录音,看看影像就可以提高。明确教学听说能力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考核与实训结合培养模式。
(四)职业技能大赛
学校可以根据教学情况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或者“走出去”参加各种职业类比赛来提升学生教学中能力训练。比如:根据情景模拟需要,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个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模拟签字仪式与谈判过程的完整过程,可以分组、角色分工。教师要根据模拟内容从中协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角色的扮演。当然学生也可以交叉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加强教学中实训教学环节,这样使涉外文秘专业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
(五)改革课程设置
改革课程设置,设立实训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建立科学的实训模式的基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课内教学与课外相结合,课程设置分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选修模块和实习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即文化课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训练,着重解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问题;职业基础模块主要是涉外文秘专业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在实训中有理论基础为支撑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这样使涉外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较宽的专业知识。
(六)职业发展规划
涉外文秘工作的职业背景对于文秘人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从而确立和明确职业实训目标。现代意义上的涉外文秘人才,不仅能够处理好传统范畴内的文秘工作,而且胜任诸多涉外情况的特殊工作。所以每位有志成为优秀文秘工作者的要做好职业规划。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具备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还要掌握广博的社会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底;具备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写作与文字处理能力;具备独立搞好文秘工作尤其是运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处理办公事务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涉外社会交往、人际应酬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备能够较好管理现代企业和其他公共事业的能力;具备对于社会信息和专业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运用的能力;具备参与决策、项目策划和具体实施的基本能力等。
参考文献: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指没有经过加工的原产品如蔬菜、水果直接作为最终产品供消费者消费的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包括搬运、整理、储存、包装、运输和贸易等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产品保持在产地的固有特性。其中,冷链物流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很重要的一种供应链,指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需处于低温的特殊环境下,以降低损耗,防止污染,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美国冷链物流发展水平高居世界之首,冷藏技术非常先进。美国已拥有6万国保温车,16万辆冷藏车,冷藏运输率达到80%~ 90%,其中公路冷藏运输占运输总量的60%~80%。发达的冷链水平使美国农产品大都进入冷链物流系统,其比例占到全部农产品总量的85%。美国冷冻食品的年产量有2000万吨,产值约为500亿美元,人均消费量达60公斤以上。 美国的果蔬类农产品已经实现了全程冷链物流,即从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最后到达消费者冰箱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全程冷链,因此使得其在途损耗率大大降低。
在我国冷链物流仍然在发展初期,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方面给予了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本文就是基于这个目的来提出笔者的看法和建议的。
1 冷链物流人才教育和培养有待加强
现阶段中国仍处于转型时期,许多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工业物流发展较快,而农业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品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据有关部门的报道,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易腐食品生产和消费国,这很多是与冷链相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以及食品女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冷链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要防止食品在物流过程中不易变质,冷链物流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解决途径和环节,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市场的新进入者,要取得市场优势,应在物流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吸引专业化冷链物流人才。中职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的一环,在相关物流专业的知识素质培养和实习方面都要加到投入。各级政府应对民办职业院校采取财政扶持的政策。按照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公共商品和外部性理论,民办职业院校也属于准公共商品,政府理应予以支持。
2 冷链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农业生产受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与多变的经济环境双重因素影响,使得农副产品物流需求的确定性较差。特别是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气温变化大、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对农副产品的供给造成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农作物和畜禽产品大多是植物、动物或其他生命体微生物,其生长周期较长。因而农副产品物流对加工、储存、保管、运输等都有特殊要求,如保鲜储存、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在这过程中对物流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样才能保证生鲜以及农产品的保值期。这样就使得一方面要对冷链物流的设备和卫生条件有相当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食品冷链的特点来规定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中的实际操作。
中职冷链物流教育中一方面要教授一般的物流专业知识和专门的冷链物流的知识,如生鲜食品辅知识、冷链装备知识、食品检疫、制冷技术、冷链物流环节管理和操作技术。另外一方面在具体教学手段上在学生在整体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首先以一个一个的专题来学习冷链物流的实践知识,其次通过实操演练、实验学习等形式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就是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形式到物流企业特别是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 建设冷链物流实践教学实验
在完成实验室的“建设和配置”任务后,建设了冷链物流仿真实验室。校内实验室建设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环节之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社会职业流动性加快,大大提高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两大系统:一是智力能力系统,如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等;二是操作能力系统,如试验动手技能等。
4 建设校企联合的培养人才
中职院校冷链物流的教学不能把聘请来自冷链物流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作为发展中职教育的权宜之计,而应该作为一项战略来抓。一方面抓住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时机,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冷链物流理论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这种“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一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践教师的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参与将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当条件成熟时,可调入学校作专职教师。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合作教育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会得到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学校、企业和学生对于是否参与校企合作以及参与的程度如何等是具有选择权的,选择的依据是各自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竞争开始向学校延伸;而学校也不再只管培养而不管使用,开始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努力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就业的压力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获得,看重职业能力的训练和从业的稳定性。实践证明,“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解决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订单,源自商业经济活动范畴,一般是指买卖双方订购货物的合同、契约或单据;也指一方在生产经营中,按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订单式”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确定契约关系,联合培养特定岗位要求的人才,且学生毕业后按照契约约定,到该用人单位进行就业的教育模式。简而言之,就是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的人才需求下“订单”,中职院校根据“订单”要求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岗位所需合格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教育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搭建了平台,找到了途径。同样冷链物流专业是一门相当专门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校企联合以及“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实践课程的需求,另一方面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Asanuma,Manufactur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in Japan and the Concept of Relation-specific Skil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9,(3).
[2]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
[3]鲍尔索克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4]陈宗胜:《发展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5]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
[6]詹德荣:《农产品物流政策简介》,台湾行政学院农业委员会内部报告,2003年。
[7]柯炳生:《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农村经营管理》2003年第2期。
选择了武胜县永胜乡二村一组龚明家等几户的田土进行示范,面积 10.5亩。该地交通方便,属肥力均匀的沙壤土,水源较好。
1.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的早中熟品种德润189。
2.育秧方式软盘旱育秧。
3.旱育秧的优势具有耐寒、早播、省水、省地、省种、省工、高产、早发、早熟特点,解决了水育秧天寒、地冻、冷水刺骨的艰辛劳动及秧苗素质差、产量低的不足。
4.确定最佳播期为了避开低温对幼苗的影响和高温伏旱天气对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的影响,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产实际,于3月7日和3月20日分两批播种。
5.关键技术
(1)选择苗地选用土质肥沃、偏沙、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蔬菜地作苗床地。
(2)培肥作厢播种前1月左右,每11m2苗床地用猪粪水2~3担进行培肥,播种前翻挖土壤作厢,2m开厢,厢面宽1.5m,厢沟6.7~10cm。
(3)施肥浇水作好厢后,每3.3m长厢面用尿素50~75g、过磷酸钙0.5kg,均匀撒施于6.7~10cm深的土层中;然后用清水浇透床土,浇至厢面出明水。若厢面不平,可用板凳等工具轻压厢面。
(4)放盘撒土将标准软盘(28cm×58cm)平放在厢面上,然后将培肥的细土撒在软盘内,约装至2/3处即可。
(5)拌药播种用旱育保姆拌种。将谷种浸泡24小时后,捞去秕粒,沥去多余水分,待谷壳湿润无明水时,按1kg谷种拌300g旱育保姆的比例,将湿稻种慢慢加入盛有拌种剂的面盆中,边加边搅拌,直到将拌种剂全部均匀地包裹在种子上;然后称种,按30~50g(干谷)3个标准分好,分别均匀地播在不同标准的盘内。
(6)盖种喷水播种后,用大筛过筛肥土,把种子薄薄地盖上,用土量约为盘内的1/3,以不见谷粒为宜;同时用呋喃丹杀灭土壤害虫,按比例用幼禾葆喷雾除草;然后喷施清水,使盖种土充分湿透,并与谷粒紧密接触;最后搭拱盖严地膜。
(7)苗床管理立针现青前,以保温、保湿为主,一般不揭膜,床土发白,要及时喷施清水。在4月4日、15日对秧苗施2次清粪水。
二、大田栽培及管理
1.大田准备在插秧前2天,将大田放水,施肥、犁耙平整;由于插秧的田较肥,在底肥施用上没有施氮肥,每亩只施25kg磷肥。
2.栽插时间及密度在4月29日进行机插秧,秧龄40~50天,苗高30~35cm。栽培密度行距为28cm,窝距14cm,理论亩植17000窝,实际栽插数要减去4%的脱窝率、边际少栽因素,即每亩减少脱窝数、边际少栽数1 000~
1 500窝,每亩实际栽15 500~16 000窝,每窝栽2~3株,亩基本苗3.8~4万苗,亩有效穗才能达到17万以上。
3.科学管理在移栽后7天,亩施尿素6~7kg,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综合防治病虫:5月20日用杀虫双防治水稻螟虫;6月10日用井冈霉素粉剂100g、25%三环唑100g对水50kg喷雾防治纹枯病、稻瘟病。总之,大田管理应科学、简单、便于操作。
三、效益显著
1.增效主要原理实行旱育秧机插,既具有旱育秧的优势,即秧苗素质好,栽后无返青期,秧龄弹性大,育秧成本低;又具机插秧的优点,能浅栽,有利于低位分蘖上林成穗,保证插秧密度,主穗多,有利形成高产。
2.实际效果水稻成熟后,经农机部门及乡干部、农机人员以及农户一道,现场组织收割并与传统栽培进行比较,亩产602.5kg,较人工栽插的高41.5kg,增产7.4%,亩省工节劳增收70元以上。
四、应注意的问题
1.选好苗床地要用肥沃的沙壤土,在播种前1个月进行培肥,让有机肥在土中充分腐熟;土壤不要偏沙,否则一旦软盘放在厢面上,浇水后土壤易板结,会直接影响幼苗根系的生长。
2.配好装软盘的营养土一般亩用营养土100kg左右,需加人畜粪50kg,三洋牌复合肥1kg,让其充分拌匀并腐熟,堆闷半月以上。播种前将营养土碎细过筛,用于装软盘和盖种。
3.精细播种实践证明,每个标准软盘播干谷种40~50g为宜,有利形成壮苗,均匀播在盘内。注意在盘的四周播种密度要稍大一些,受边际影响四周出苗要差些,这样才能保持整盘生长均匀。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62-01
一、科技创新的不同层次及研究所的使命
1.1 科技创新的不同层次
目前社会还是以传统技术为主流,例如发电技术、汽车发动技术和喷气式飞机技术等等,真正的革命性技术创新非常罕见,及时这些革命性技术的诞生了,也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普遍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迄今我们仍然在分享着20世纪的科技成就,20世纪科技成就主要在实际应用上,解决了新产品发明所必需的工程技术、材料和制造工艺问题。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的是革命性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在如今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可以分为发现、发明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三个层次。发现的目的在于揭示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及其运动规律,主要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科学家的责任和工作重点。发明的任务是根据科学发现所揭示的规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研制成新材料、新产品或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发明主要是在工程技术层次上的创新。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科技创新成果需要有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组织起来,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进行规模化生产。
1.2 企业研究所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载体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推动力,不搞创新,企业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中,能够使科技创新方向和目标的选择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设备、工程技术能力以及社会化的配套能力,它能够把科技要素、工程要素、资金要素、市场要素直接结合起来。对于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应当采取需求牵引,工程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化分工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研究所根据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参与技术创新过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这一个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社会化分工,社会化分工是指充分发挥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研究所的的分工与协同。不仅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发挥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不同研究所和企业的优势,实现技术集成。
二、研究所科技成果机制探索
2.1 加强政府的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中的作用
在促进研究所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因为研究所所进行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不仅仅关乎着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和革命性技术创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在研究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政府应该要加强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为企业研究所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通过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企业为未来对研究所进行技术投资的信心。政府还应该要增强政府调动全社会资源的能力,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应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建立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平台,整合和提高科技基础设施资源,建立科学、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格局,运用共享的机制推动科技资源的社会化。最后政府还可以实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的财税政策,准许企业以某年度的研发费用抵销以后年度的盈利,以减少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的部分税款。或者是企业可以从收入总额中提留3-5%的技术开发准备金,技术准备金可以不纳税,但三年内必须用于技术研发。
2.2 研究所清楚认识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以市场换技术,是指通过向跨国公司转让国内的市场份额,以换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市场换技术的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二是产品具有生命周期;三是技术存在代际差异。研究所必须要清楚认识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优劣之处,其中它的积极作用有与发展中国家最初的技术和产业起点相比,缩小了技术差距、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同时研究所一定要看到以市场换技术的弊端,由于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代际差异,发展中国家换来的技术总是第二流或第三流的技术。跨国公司在技术转让时,必然要“留一手”,以市场换技术的国家更不可能获得核心技术。与此同时,以市场换技术还可能形成对本土企业技术进步进行排斥和抑制。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的历程可以发现,跨国公司所在国企业的技术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起决定作用,而决定技术差距的不仅包含自主市场的开放程度,而且包括东道国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扩散的速度。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技术转移的更有效的途径。因此,研究所在探索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时候一定要认清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必须要增加自主创新能力。
三、结语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研究所是技术创新的领头羊,科技队伍的主体主要集中在研究所内。我国科技创新仍处于发展较慢的阶段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落后,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首先要认清科技创新的不同层次,并清除认知研究所的使命。在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时必须要处理好研究所与政府的关系,并认清不同的市场策略,这样才能促使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2、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可能拘泥于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把不好的摒弃,发扬其精华的地方。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想出解决的办法,争取把体育教育做到最好。因此,对于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高校体育教育方式也应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要努力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就离不开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和落实。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传统式的、简单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加以改进。首先从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以往机械的、简单的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学习环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现状应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其次,对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前大学体育课授课方式主要是学生在一边、老师在正对面,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缺乏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摒弃,在授课方式上进行创新,学生应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地位转变为“主体学习”的地位,努力构建一种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